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分析拟人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分析拟人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分析拟人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分析拟人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什么是比拟?

在一些作品中,小鸟会说话,鱼儿会跳舞,小溪也能唱起欢乐的歌……这曾经激发起我们多少美妙的幻想。这种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或思想感情的修辞手法,就是比拟的一种,我们称之为拟人。还有一种比拟,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甲物当乙物来写,我们称之为拟物。例如:

(1)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他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老舍《济南的冬天》)

(2)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母亲早已迎着出来了,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鲁迅《故乡》

(3)还有一问,是:“公理”几块钱一斤?(鲁迅《“公理”之所在》)

句(1)中“小山”会低声说话,用的是拟人。句(2)把宏儿写成小鸟儿,能飞”,句(3)把“公

九种常见修辞手法的含义、作用(效果)及比较

九种常见修辞手法的含义、作用(效果)及比较 一、知识要点 1、正确辨识和运用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借代等常见的修辞手法,理解它们在具体语境中的表达作用; 2、能依据要求选用、仿用、变换句式; 3、语言表达能做到简明、连贯、得体; 4、理解并掌握常见的修辞方法的表达作用。 二、从题型分析看,对修辞的考查要求是: ①有对修辞手法的辨识选择题,包括一种或多种方法的辨识。解答时,要求考生能透彻了解八种修辞手法各自特点,尤其注意区别清楚容易混淆的几种修辞手法,如比喻的三种形式,设问与反问的区别,排比与反复的区别等。 ②有对各种修辞作用的理解、分析、判断题。解答时,除了抓住各种修辞的本质特征去辨析外,更重要的是结合句意进行理解,不仅要分析修辞对描述对象的表现效果,还要体会出作者珠思想、意图。有的还要结合课文内容去把握。 ③还有修辞手法的实际运用题(包括主观题和客观题),其中主观题越来越受到命题者的重视。如提供带有某种修辞手法的情境,用规定的方法仿写句子等。 三、修辞手法,就是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或方法。 常见的修辞手法有很多,主要有以下九种:比喻、比拟(分为拟人、拟物)、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等。这些修辞中,考查的最多的是比喻。 对这九种要求掌握的修辞格,首先要熟记其定义、理解其要点,并能正确辨析,熟练运用。 一般说,比喻、比拟、夸张、借代是语言类;对偶、排比、反复是结构类;反问和设问表述增强语气类。这九类修辞手法的含义、作用和表达效果各不相同,下面做一简要归纳。

1.比喻 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某一具体、浅显、熟悉的事物或情境来说明另一种抽象、深奥、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方法。 作用:即打比方,帮助人容易深入理解。用在记叙、说明、描写中,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简洁,给人以鲜明的印象;用在议论中,能使抽象道理变得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比喻由三部分构成:〈1〉本体、〈2〉喻体、〈3〉比喻(比喻和拟人最大的不同在于比喻含有喻体,拟人没有。) 比喻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形式。明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本体)如(喻词:像、似、若、犹、好像、仿佛)乙(喻体)。暗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是(喻词:成、变成、成为、当作、化作)乙。明喻在形式上是相似关系,暗喻则是相合关系。借喻:只出现喻体,本体与比喻词都不出现。如: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具体见下表: 类别 特点 本体 比喻词 喻体 例句 明喻 甲像乙 出现 像、似的、好像、如、宛如、好比、犹如 出现 那小姑娘好像一朵花一样。 暗喻 甲是乙 出现 是、成为

(完整word版)比喻与拟人修辞手法讲解(二年级)

二年级修辞手法综合练习 一、在比喻句后边的括号里打“√”并仿写两个比喻句。 1.小华长得像他爸爸。() 2.杨桃有时候看起来真像个五角星。() 3.我看到的杨桃不像平时的那样。() 4.阳光下,山茶花好像千万颗红星似的在闪耀。() 5、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 6、看他的样子,好象有什么喜事似的。() 7、我们要像孔繁森那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8、天无边无垠的,几朵绒毛似的白云轻轻地掠过去。() 9、这个地方我似乎已到过了。() 10、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 写比喻句: 1.像…… 2.像……似的…… 二、照样子,把句子补充完整。 例:老师像(妈妈)一样,关怀着我们成长。 2、春天到了,小草长出来了,仿佛给大地铺上了一块绿色的()。 3、平静的湖面,犹如一面硕大的()。 4、流淌的小河,好似一条()。 三、指出下列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 1、知了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2、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 3、海底的动物常常在交头接耳、窃窃私语,好像在商量什么秘密。() 4、几场春雨过后,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5、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6、牛群吃草时非常专注,有时站立不动,仿佛正在思考着什么。() 7、骆驼是沙漠之舟。() 8、兴安岭多会打扮自己呀:青衫作伴,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 9、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10、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的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锦缎那么绵延,像天边的霞光那么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绚烂。()() 11、工人叔叔吼一吼,地球也要抖三抖。() 12、不再胆怯的小白菊,慢慢地抬起它们的头。() 13、太阳冲破了云霞,跳出了海面。() 14、桂子花开,十里飘香。() 15、小青石看见了许许多多人的脚,它觉得很愉快。() 16、说话的声波能碰到蓝天,伸出手来能碰到蓝天。() 17、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18、豆大点的人也想造反。() 19、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英汉修辞之拟人

英汉修辞对比论文题目:英汉修辞之拟人 系部:外国语学院 班级:英语12-1班 姓名:郭秀秀 学号:3121221183

英汉修辞之拟人 修辞(the figure of speech/rhetoric),修饰文辞。“修”是修饰的意思,“辞”的本来意思是辩论的言词,后引申为一切的言辞。修辞就是修饰词语,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修辞的本义就是修饰言论,也就是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利用多种语言手段以收到尽可能好的表达效果的一种语言活动。汉语中主要的修辞方法,比喻、借代、拟人、夸张等。英语也有此类相对应的修辞方法,例如:Alliteration,Hyperbole,Synaesthesia,Personification,等等。在本文中,主要介绍英汉修辞中拟人(Personification) 。 拟人,就是把生物或无生物当作人,使其具有人的外表、个性或情感的修辞手段。把本来不具备人的一些动作的感情和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就像童话里的动物、植物能说话,能大笑,能思考。拟人化的手法可以使文章更加具体,形象,生动,赋予事物以人类的特点,生动形象的表达出作者的感情,让读者感到所描写的物体显得更活泼,亲近。它还使没有生命的东西栩栩如生,使有生命的东西可爱可憎,如同人类一样,引起读者的共鸣。 在很多文学作品中都会用到拟人的修辞手法。比如朱自清的《春》中描写到: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小草偷偷地从土地里钻了出来,嫩嫩的,绿绿的。朱自清在描写春天时把它当作一个少女来描写,很贴切的描绘的春天的美好,让读者都迫不及待的想和春天见见面。 拟人法就是把无,无论是有生命的还是无生命的,抑或是抽象的概念当作人来写。当我们情感比较激动,比较强烈的时候,仿佛觉得外界万物也变得跟我们的感情相通。这时,我们会情不自禁地把描述之物赋予人的言行和情感,让它们也同人一样喜怒哀乐起来,这样的表达,最易使人理解,最易被人接受,最易引人共鸣,给人以形象感、新奇感和动态感,从而表现出生动而富有情趣的艺术效果,所以,客观的食物经过人的合理的属性和合乎规律的创造性想象而变得富有

语文中的各种修辞手法

语文中的各种修辞手法 拟人是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拟人可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如: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 赶趟儿。 ▽夜空中的星星眨着眼睛,似乎正在对着你微笑。 ▽小树摆动着枝叶,向我们点头笑。 ▽小河清澈见底,如同一条透明的蓝绸子,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里。 ▽向日葵不断地面向太阳公公做运动。 ▽我沐浴在大自然的怀抱中,让柔和的晚风轻抚着鬓角,吹去一切郁闷和烦恼。 ▽顽皮的雨滴最爱在雨伞上尽情的跳舞。 ▽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彩的,是渴睡人的眼。▽秋天是美丽的,在曼妙的韵律中舞着她的裙摆。 ▽秋天迈着沉稳的脚步缓缓地向我们走来,又悄无声息地走开。 ▽秋天到了,树上金红的果子露出了笑脸,她在向着我们点头微笑。

▽秋便以翩跹之姿踏碎了夏天的流言。 ▽女人坐在小院子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每条岭都是那么的温柔,虽然下自山脚,上至岭顶,长满了珍贵的林木,可是谁也不孤峰突起,盛气凌人。 ▽录音机接受了女主人的指令,“叭”地一声,不唱了。 ▽花儿在秋风中笑弯了腰。 ▽海棠果摇动着它那圆圆的小脸,冲着你点头微笑。 ▽风雨能摧残樱花,但是冲风冒雨,樱花不是也能舒开笑脸么? ▽风儿清唱著歌,唤醒了沉睡中的大地。 ▽风儿快活地唱着歌,唤醒了沉睡中的大地。 ▽春天是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春天是出生的婴儿,娇小可爱。 ▽船头飞溅起的浪花,吟唱著欢乐的歌儿。 ▽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 比喻常用比喻词有:像、好像、若、似、似的、似乎、好似、恰似、如、犹如、有如、仿佛、好比、般、一样、成了、是、变成。比喻。它是用某一具体的、浅显、熟悉的事物或情境来说明另一种抽象的、深奥、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

常见的几种英汉修辞对比_李芳元

常见的几种英汉修辞对比 李芳元 (岳阳师范学院大学英语教学部;湖南岳阳414006) 摘 要:形象化的表达是以人们对有关事物的联想与对比为基础的。不同的民族不同的社会环境与不同的文化教养会使人产生不同的联想,养成不同的事物比较习惯。对英语和汉语的修辞手法进行对比可以发现其同中有异,异中有同。 关键词:常用修辞;英汉对比 中图分类号:H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6365(2001)04-0116-03 人们要准确、鲜明、生动地运用语言并充分发挥其作为交际工具的作用,必须学习和讲究修辞。英语和汉语的修辞手法大多相同或近似,因此,对二者进行一些研究,作一些对比是有益的。下面就十种常见的英汉修辞进行对比。 1.Simile(明喻) 明喻就是把甲事物比作乙事物。尽管甲乙两事物有很多不同之处,但在一定的对比含义上都有相同之点。明喻由三个部分组成。即:①本体,②喻体,③喻词。常用的喻词有as,like,than和as if等。例如: Rise,like lions after slu mber, In unvanguishable number Shake your chains to earth like dew, Which in sleep had fallen on you——— You are many———they are few. (Shelly) (All of you,awakened slaves,rise to arms,break the chains, which had fallen on you in your sleep,and be confident of your vic-tory,for you are invincible in number.) 象睡醒的雄狮一样站起来吧, 你们的人数多得不可征服; 抖掉你们身上的锁链, 象抖掉沉睡时落在身上的霜露; 你们是多数,他们是少数。(雪莱) ★my love's like a red,red rose. That's newly sprung in June; ★my love's like the melody, That's s weetly played in tune. (How s weet and beautiful my love is!) 爱人象六月初绽的玫瑰, 爱人象和谐甜美的乐曲。 在汉语中,明喻也是一种本体、喻体和喻词(象、如、似、仿佛、犹如、有如等)都出现的修辞手法。例如: ①她们从小跟小船打交道,驶起来就象织布穿梭缝衣透针一般快。 (孙犁《荷花淀》) ②朝着老百姓指点的安顺方向看去,只见山北面闪着几点灯光,仿佛冬天昏暗的夜空出现的几点星星。 2.M etaphor(隐喻) 隐喻与明喻不同,即在本体与喻体之间没有喻词来表示比较关系。所以说隐喻是一种暗含着的比喻。例如: He talked,too,melodiously,and with the ghost of a question mark after each of his sentences as though he were saying”Is this right?Who am I to lay down the law?” 他还用悦耳动听的声音说着,每句话的末尾都带一点儿问话的口气,好象是说:“对吗?”“我算老几,我怎能说了算?” 这里作者用ghost(幽灵)来暗中比方说话时声音中隐隐约约动听的声调。 Argument is war.辩论犹如战争。 实际上argument和war是两种不同的事物,前者是口头谈论,后者是武装冲突。但argument和war都可能十分激烈,该句用war来暗指argument激烈的程度。 汉语中,隐喻又叫“暗喻”。本体和喻体也都出现,而且两者之间用“是、变成、成为、等于”等词起关联作用。其格式通常概括为“甲是乙”。例如: ①生存的小品文,必须是匕首,是投枪,能和读者一同杀出一条生存的血路的东西。 ②广场上是雪白的花圈的海洋,纪念碑已堆成雪白的山岗。 116 云梦学刊 J OU RNAL OF YUNM ENG 2001年7月 收稿日期:2000-11-06  作者简介:李芳元(1958-),女,湖南岳阳人,岳阳师范学院大学英语教学部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比较文学。

运用拟人修辞手法的诗句

运用拟人修辞手法的诗句 【篇一:运用拟人修辞手法的诗句】 凉州词(后两句)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春望 (三四两句)作者:【杜甫】年代:【唐】体裁:【五律】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 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 【篇二:运用拟人修辞手法的诗句】 比喻: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 拟人: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夸张: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李白《望庐山瀑布》... cn#upavuuqfl 2014-11-12 【篇三:运用拟人修辞手法的诗句】 1、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2、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3、好于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4、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李商隐《无题》)毛泽 东的诗词《卜算子咏梅》中“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拟人手法的 运用使得梅的形象更生动活泼. 王之涣《凉州词》“羌笛何需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用拟人的手 法烘托了玉门关的场景,更加引人且富有艺术渲染力 辛弃疾《西江月》:“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稻花飘香,沁人心脾,蛙声一片,又闹又静,乡土气息更浓了。词人为农家感 到由衷的喜悦。稻花香里说丰年的不是别人,而是一片蛙声,青蛙 的叫声似乎就是“丰年、丰年”,词人自己陶醉在丰收在望的欢乐之中,觉得青蛙似乎也在为丰年欢唱了。诗人用拟人手法丰富了词的 意境,并且更加生动的表达了自己的心情。 李贺《箜篌引》之“芙蓉泣露香兰笑”。拟人使得场景更加富有浪漫 主义色彩。

小学语文修辞复习资料 比喻、拟人、对比

语文语法句子修辞手法运用(比喻句拟人句排比) 比喻 就是打比方,用比喻法描写事物,可使事物形象鲜明生动,加深读者的印象;用来说明道理,能使道理通俗易懂,使人易於理解。 比喻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 和喻体(打比方的事物)。 比喻一般分为明喻、隐喻(暗喻) 及借喻三类。 明喻: 本体、喻词和喻体同时出现。 常用的喻词有:像、好像、好似、如、有如、如同、彷佛等。 例子:他动也不动,彷如石像。 (本体)(喻词)(喻体) 隐喻[暗喻] 本体、喻体同时出现,但用「是」、「成」、「成为」、「变为」等系词代替「像」一类的喻词。 例子: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 (本体)(喻体)(本体)(喻体) 借喻: 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直接用喻体代替本体。 例子:天上张著灰色的幔。 (喻体) 有的同学一看到含有“像”,“好像”的句子就认为一定是比喻句,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有五种“像”字句并不是比喻句。 一、表示比较 1.江上的轮船像一叶叶扁舟。(《南京长江大桥》) 句中的“轮船”和“扁舟”是同一类事物,通过比较,突出长江水的浩大。 2.奶奶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高大,这样美丽。(《卖火柴的小女孩》) 句中以前的奶奶和现在的奶奶形象,是同一个人在不同情况下的比较。 二、表示举例 1.“你骗谁,像你这样的大官会没有钱?”(《“你们想错了”》) 句中用“像”字引出方志敏作为例子,说明凡是当官的就一定有钱。 2.“像您这样高个儿干不了这重活儿……”(《挑山工》) 句中用“像”字引出“我”作为例子,说明凡是“高个儿”都当不了挑山工。 三、表示猜测 1.珊迪听了,目不转睛地看着我,好像表示感激。(《小珊迪》) 句中的“好像”前后不涉及两项事物,只是表示猜测。 2.小丽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可爱的草塘》) 句中用“好像”引出推测,是为了加强语气,说明估计的准确性。 四、表示联想 1.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光曲》)

(拟人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拟人) 一、什么是拟人? 1、定义: 就是把物当做人来写,赋予它们人的思想感情。 2、作用: 运用拟人这一方法,可以使文章生动、有趣、富有感染力,使人觉得亲切,有利于作者抒发感情。 3、比较下面每一组的两个句子,你觉得哪个更好。 小溪哗啦啦地流着。 小溪唱着欢乐的歌往前跑。 风儿不停地吹,小草来回地摇摆。 风儿不知向小草说了什么笑话,乐得小草前仰后合。 我喜欢写日记,每天晚上都要把心里话写在日记本上。 日记本是我的好朋友,每天晚上我都要向他倾诉自己的心声。 啄木鸟伸出尖尖的嘴巴把大树皮下的虫子吃了。 啄木鸟医生用自己的“镊子”把大树肚里的虫子取了出来,大树开心地笑了。二、如何使用拟人手法? 1、增加人的称呼。

松树爷爷屹立在寒风中。 春天来了,柳树姐姐在风中翩翩起舞。 每天早上,太阳都会露出和蔼可亲的笑脸迎接新的一天。 2、用人的动作代替物的动作 一阵微风吹过来,树叶沙沙作响。 伴随着微风的节奏,树叶开始欢快地唱起歌来。 一阵微风吹来,花儿左右摇摆。 可爱的花朵们在微风中笑弯了腰。 雨滴打在雨伞上,顺着雨伞的边缘慢慢滴了下来。 。 3、判断一下,下列句子是不是拟人句。 小狗像疯了似的汪汪地叫着。() 花儿在风中笑弯了腰。() 海棠果摇动着它那圆圆的小脸,冲着你点头微笑。() 一阵风儿吹来,树叶儿在风中轻轻地摆动。()

雨滴像顽皮的小孩子,从雨伞上滴下来。() 三、用拟人手法改写下列句子。 1、天上的星星一闪一闪的很漂亮。 天上的星星一闪一闪地眨着眼睛,漂亮极了。 2、春风吹,杏花开了。 。 3、蜜蜂在花丛中飞来飞去。 。 一、大声读一读 1、风儿快活地唱着歌,唤醒了沉睡中的大地。 2、一个个红石榴姑娘绽放出可爱的笑脸,躲在树叶后面对你笑。 3、宁静的夜里,只有那天上的星星在窃窃私语。

常见的几种英汉修辞对比

常见的几种英汉修辞对比X 李芳元 (岳阳师范学院大学英语教学部;湖南岳阳414006) 摘要:形象化的表达是以人们对有关事物的联想与对比为基础的。不同的民族不同的社会环境与不同的文化教养会使人产生不同的联想,养成不同的事物比较习惯。对英语和汉语的修辞手法进行对比可以发现其同中有异,异中有同。 关键词:常用修辞;英汉对比 中图分类号:H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6365(2001)04-0116-03 人们要准确、鲜明、生动地运用语言并充分发挥其作为交际工具的作用,必须学习和讲究修辞。英语和汉语的修辞手法大多相同或近似,因此,对二者进行一些研究,作一些对比是有益的。下面就十种常见的英汉修辞进行对比。 11Simile(明喻) 明喻就是把甲事物比作乙事物。尽管甲乙两事物有很多不同之处,但在一定的对比含义上都有相同之点。明喻由三个部分组成。即:1本体,o喻体,?喻词。常用的喻词有as,like,than和as if等。例如: Rise,like li ons after slu mber, In unv anguishable number Shake your chains to earth like dew, Which in sleep had fallen on yo u))) You are many)))they are few. (Shelly) (A ll of y ou,awakened slaves,rise to arms,break the chai ns, w hich had fallen on y ou in your sleep,and be confident of yo ur vic2 tory,for yo u are invincible in number.) 象睡醒的雄狮一样站起来吧, 你们的人数多得不可征服; 抖掉你们身上的锁链, 象抖掉沉睡时落在身上的霜露; 你们是多数,他们是少数。(雪莱) o my lo ve.s like a red,red rose. That.s newly sprung in June; o my lo ve.s like the melody, That.s s weetly played in tune. (Ho w s weet and beautiful my lo ve is!) 爱人象六月初绽的玫瑰, 爱人象和谐甜美的乐曲。 在汉语中,明喻也是一种本体、喻体和喻词(象、如、似、仿佛、犹如、有如等)都出现的修辞手法。例如: 1她们从小跟小船打交道,驶起来就象织布穿梭缝衣透针一般快。 (孙犁5荷花淀6)o朝着老百姓指点的安顺方向看去,只见山北面闪着几点灯光,仿佛冬天昏暗的夜空出现的几点星星。 21Metaphor(隐喻) 隐喻与明喻不同,即在本体与喻体之间没有喻词来表示比较关系。所以说隐喻是一种暗含着的比喻。例如: He talked,to o,melodiously,and with the ghost of a question mark after each o f his sentences as thoug h he were saying0Is this right?Who am I to lay dow n the law?0 他还用悦耳动听的声音说着,每句话的末尾都带一点儿问话的口气,好象是说:/对吗?0/我算老几,我怎能说了算?0 这里作者用g ho st(幽灵)来暗中比方说话时声音中隐隐约约动听的声调。 Argument is war.辩论犹如战争。 实际上argument和war是两种不同的事物,前者是口头谈论,后者是武装冲突。但argument和war都可能十分激烈,该句用w ar来暗指arg ument激烈的程度。 汉语中,隐喻又叫/暗喻0。本体和喻体也都出现,而且两者之间用/是、变成、成为、等于0等词起关联作用。其格式通常概括为/甲是乙0。例如: 1生存的小品文,必须是匕首,是投枪,能和读者一同杀出一条生存的血路的东西。 o广场上是雪白的花圈的海洋,纪念碑已堆成雪白的山岗。 116云梦学刊J OURNAL OF YUNM ENG2001年7月 X收稿日期:2000-11-06 作者简介:李芳元(1958-),女,湖南岳阳人,岳阳师范学院大学英语教学部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比较文学。

比喻句与拟人句的比较

比喻一种常用修辞手法比喻句的含义比喻句,通俗地说,就是为了让读者更明白你要说的意思,把一个很平常的东西说得不一样一点,另类一点,就是把不是的东西比做是的。用另类而形象的句子来打一比方,这样的句子就是比喻句,一般有本体,喻体和比喻词组成,又有明喻、暗喻、隐喻之分。什么是比喻句?其实比喻句就是把本体比喻成喻体组成的。什么叫本体和喻体呢?就是把一个物体或人比喻成另一个物体。这样就叫比喻。所以,就把他们叫做了本体和喻体。概括 含义 一种常用修辞手法 比喻句的含义比喻句,通俗地说,就是为了让读者更明白你要说的意思,把一个很平常的东西说得不一样一点,另类一点,就是把不是的东西比做是的。用另类而形象的句子来打一比方,这样的句子就是比喻句,一般有本体,喻体和比喻词组成,又有明喻、暗喻、隐喻之分。什么是比喻句?其实比喻句就是把本体比喻成喻体组成的。什么叫本体和喻体呢?就是把一个物体或人比喻成另一个物体。这样就叫比喻。所以,就把他们叫做了本体和喻体。 概括 一句话:有本体、喻体、喻词的句子叫比喻句。 编辑本段比喻句的作用 (1)比喻说理浅显易懂,使人容易接受. (2)比喻叙事能化抽象为具体,使事物更清楚明白. (3)比喻状物能使概括的东西形象化,给人深刻的印象. (4)起到修饰文章的作用 编辑本段比喻句的形式 简介 比喻就是通常说的打比方,即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一个事物或情境来比方另一个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手法。比喻使人容易理解,能变抽象为具体,深奥为浅显,还能使人产生联想和想象。比喻句常有比喻词,如“像······似的”“像······一样”“好比”“是”“变成”“仿佛”“真象”·····等

常用的12种修辞手法知识讲解

常用的12种修辞手 法

七年级语文试题(三) 一、常用的12种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对比、对仗(又名对偶、排偶)、反复,反问,反语,借代,设问,排比,引用、夸张 顶针、双关、互文。 1、比喻: 2、一个比喻句由三部分构成:本体、喻体、比喻词。 3、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 明喻甲像乙出现像、似的、好像、如、宛如、好比、犹如出现那小姑娘好像一朵花一样。 暗喻甲是乙出现是、成为出现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就是一幅青山绿水画。 借喻甲代乙不出现无出现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顶上落下万千条瀑布。 例句: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老舍《济南的冬天》) 作用: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的事物解说,即打比方,帮助人深入理解。 2.比拟: 借助丰富的想像,把物当成人来写,或把人当成物来写,或把甲物当成乙物来写。 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

(1)拟人: 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思想、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例句: 1.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春》朱自清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杜甫 3.太阳的脸红起来了。《春》朱自清 (2)拟物: ①把人比作物,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 例句 1.人群不顾一切,涌了上来。 2.在群众的呼喝声中,那个恶霸夹着尾巴逃跑了。 ②把甲事物当成乙事物来写。 例句 1.火山发出一声咆哮。 2.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荷塘月色》朱自清) (比喻和拟人最大的不同在于比喻含有喻体,拟人没有。) 3.夸张: 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张或缩小。

常见的几种英汉修辞对比

常见的几种英汉修辞对比Ξ 李芳元 (岳阳师范学院大学英语教学部;湖南岳阳414006) 摘 要:形象化的表达是以人们对有关事物的联想与对比为基础的。不同的民族不同的社会环境与不同的文化教养会使人产生不同的联想,养成不同的事物比较习惯。对英语和汉语的修辞手法进行对比可以发现其同中有异,异中有同。 关键词:常用修辞;英汉对比 中图分类号:H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6365(2001)04-0116-03 人们要准确、鲜明、生动地运用语言并充分发挥其作为交际工具的作用,必须学习和讲究修辞。英语和汉语的修辞手法大多相同或近似,因此,对二者进行一些研究,作一些对比是有益的。下面就十种常见的英汉修辞进行对比。 11S imile(明喻) 明喻就是把甲事物比作乙事物。尽管甲乙两事物有很多不同之处,但在一定的对比含义上都有相同之点。明喻由三个部分组成。即:①本体,②喻体,③喻词。常用的喻词有as,like,than和as if等。例如: Rise,like lions after slumber, In unvanguishable number Shake y our chains to earth like dew, Which in sleep had fallen on y ou——— Y ou are many———they are few. (Shelly) (All of y ou,awakened slaves,rise to arms,break the chains, which had fallen on y ou in y our sleep,and be con fident of y our vic2 tory,for y ou are invincible in number.) 象睡醒的雄狮一样站起来吧, 你们的人数多得不可征服; 抖掉你们身上的锁链, 象抖掉沉睡时落在身上的霜露; 你们是多数,他们是少数。(雪莱) ○my love’s like a red,red rose. That’s newly sprung in June; ○my love’s like the melody, That’s s weetly played in tune. (H ow s weet and beautiful my love is!) 爱人象六月初绽的玫瑰, 爱人象和谐甜美的乐曲。 在汉语中,明喻也是一种本体、喻体和喻词(象、如、似、仿佛、犹如、有如等)都出现的修辞手法。例如: ①她们从小跟小船打交道,驶起来就象织布穿梭缝衣透针一般快。 (孙犁《荷花淀》) ②朝着老百姓指点的安顺方向看去,只见山北面闪着几点灯光,仿佛冬天昏暗的夜空出现的几点星星。 21Metaphor(隐喻) 隐喻与明喻不同,即在本体与喻体之间没有喻词来表示比较关系。所以说隐喻是一种暗含着的比喻。例如: He talked,too,melodiously,and with the ghost of a question mark after each of his sentences as though he were saying”Is this right?Who am I to lay down the law?” 他还用悦耳动听的声音说着,每句话的末尾都带一点儿问话的口气,好象是说:“对吗?”“我算老几,我怎能说了算?” 这里作者用ghost(幽灵)来暗中比方说话时声音中隐隐约约动听的声调。 Argument is war.辩论犹如战争。 实际上argument和war是两种不同的事物,前者是口头谈论,后者是武装冲突。但argument和war都可能十分激烈,该句用war来暗指argument激烈的程度。 汉语中,隐喻又叫“暗喻”。本体和喻体也都出现,而且两者之间用“是、变成、成为、等于”等词起关联作用。其格式通常概括为“甲是乙”。例如: ①生存的小品文,必须是匕首,是投枪,能和读者一同杀出一条生存的血路的东西。 ②广场上是雪白的花圈的海洋,纪念碑已堆成雪白的山岗。 611 云梦学刊 J OU RNAL O F YUNM EN G 2001年7月Ξ收稿日期:2000-11-06  作者简介:李芳元(1958-),女,湖南岳阳人,岳阳师范学院大学英语教学部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比较文学。

修辞手法——拟人

修辞手法——拟人 导读:修辞手法——拟人 拟人是修辞方法的一种,就是把没有思想感情的事物当做人来写,赋予它们以人的思想感情和行为动作,使事物人格化。我们读过的很多童话,童话作品中的动物、植物,甚至没有生命的物品,在作家笔下都被人格化了,都会说话,都有了人的感情。但是,拟人手法的运用,并不仅仅局限于童话、神话故事里。在记叙文、论述文,甚至说明文里,我们常常都会读到拟人化的描述。 比如鲁迅在他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描写百草园时写道:“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在这里弹琴。”这里作家用的就是拟人手法。 拟人手法的运用,可以使人的感情与景物的感情达到高度的统一。拟人的笔调,有时不仅仅是一种修辞手法,它也是一种艺术构思,是人与物的感情的完全交融。不是作者想让读者将物景看做人,而是作者首先在心灵上觉得它们是有感情有灵性之物。 自然的人化,最根本的是依靠丰富的想像力,在翩翩的想像之中,赋予自然以人的环境、人的感情、人的思维和人的音容笑貌。 有时,为了增强文章的生动性,说明文也可以用拟人的手法。初中语文课本中收入的《洲际导弹的自述》采用第一人称的拟人手法,让导弹“自我介绍”,说明洲际导弹的构成和各部分的作用,洲际导弹的种类、威力和隐蔽方式,以及洲际导弹的新发展。在“自述”中说洲际导弹是“超级大国军备竞赛场上的第一号种子选手”,把洲际

导弹的大小、重量说成是“身高”、“胸围”、“体重”。通过洲际导弹自述的拟人方法,把深奥的洲际导弹的知识浅显通俗地介绍出来,把洲际导弹的性质、特点说得清清楚楚,生动形象。 用好拟人手法,常常能收到生动形象、富有趣味的效果。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 ①我说你猜:听老师读句子,准确猜出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比喻) 2.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拟人) 3.(对偶) 4.爱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贫病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一泓出现在沙漠里的泉水,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爱心是一首飘荡在夜空的歌谣,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排比) 5.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夸张) 6.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去。(借代) 7.难道我们不应该好好学习吗?(反问) 8.他是这个学校的学生吗?是的,他是。(设问) ②我讲你忆:伴随老师所讲的每种修辞手法的特征,调动以前学习的记忆,巩固所学。

修辞手法一:比喻 教学目标: 一、了解比喻的特点及运用比喻的方法 二、学习运用比喻构造句子 教学设计: 通过比喻句和非比喻句的比较,认识运用比喻句的表达效果:生动,形象。引导学生讨论了解比喻的特点及其运用比喻的方法,通过练习,学习运用比喻句。 教学内容: 1.引入比喻句 2.比喻句的定义、作用、组成 比喻句定义: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表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比喻句的作用:比喻说理浅显易懂、使人易于接受;比喻状物能使概括的东西形象化,给人深刻的印象。 比喻句的组成:一般有本体、喻体、比喻词。通常把被比的事物叫作“本体”,把拿来作比的事物叫作“喻体”,把用来联系“本体”和“喻体”的词语叫作“比喻词”。 “比喻词”有:好像、像、如同、好似等 (认识比喻句,分析比喻句的组成,分辨比喻句 例如:“孔雀那美丽的尾巴抖动着,像一把五彩洒金的大扇子。” 本体:尾巴;喻体:大扇子;比喻词:像。 练习:仿照例句,标出下列比喻句中的本体、喻体和比喻词。

常见修辞手法及其答题格式

常见修辞手法及其答题格式

常见修辞手法及其答题格式 常见修辞手法及其答题格式 比喻: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比作……,形象、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征,表达了(谁,什么样的)(哪些)感情(写景咏物文)。 明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宛如、像……一样、仿佛……似的,恰似”等连接。例:孩子们像花朵。 暗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是、成了、变成“等连接。 例:孩子们是祖国的花朵。 借喻:不出现本体和喻体,直接叙述喻体。 例:祖国的花朵茁壮成长。例1: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朱自清《春》) 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天的优美姿态(1分),表达了作者对春的喜爱之情(1分)。例2: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文中出处: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

像……这就是冬天的济南。(老舍《济南的冬天》)) 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把“冬天的济南”比作“蓝水晶”,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冬天的济南给人的清亮、空灵的感觉(1分),表达了作者对冬天的济南的喜爱之情(1分)。例3:那亿万棵宁死不屈、双拳紧握的枯杨,似一尊巍然耸立的雕塑。 (选句出处:他们让战友落泪,他们让敌人尊敬,那亿万棵宁死不屈、双拳紧握的枯杨,似一尊巍然耸立的雕塑。一看到他们,就会想起岳飞,想起袁崇焕,想起谭嗣同,想起无数中国人的气节,一种大义凛然、慷慨赴死的气节。) 答: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1分),写出了胡杨死后依然挺立的悲壮姿态(1分),表现了胡杨宁死不屈的精神和大义凛然、慷慨赴死的气节(1分)。 拟人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XX人格化(或:赋予XX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的地描绘了……特点或情态,含蓄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例1:从未见过开得这么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 答案: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把茂盛的藤萝比做瀑布,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藤萝的茂盛(1分)。表达了作者对藤萝花的赞美之情(1分)。例2:小草偷偷得从土里钻出来。

小学作文常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汇总

小学常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汇总 修辞手法在小学阶段占有重要的地位,恰当运用修辞手法能提升小学生作文语言的准确性,提高小学生作文质量,使文章更加形象、生动,还有利于文章气氛的烘托和情感的表达等。 下面是为您整理的一些关于运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一起来学习吧~ 拟人句 1.风翻开了书! 2.小狗伸了一个懒腰。 3.真理它却不会弯腰。 4.行道树笔直地站在路边。 5.海棠果摇动着它那圆圆的小脸,冲着你点头微笑。 6.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8.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彩的,是渴睡人的眼。 9.巨浪伸出双臂把我猛地托起。 10.收音机天天说个不停,令邻居十分讨厌!!!!!! 11.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蟋们在这里弹琴。 12.春尚浅,几处山顶上的梅花却挣扎着吐出红苞来。 13.微风柔和地吹,柔和地爱抚我的面孔。

14.荷塘里的荷花都羞涩地打着朵。 15.落叶随着风高低起舞。 16.秋天又迈着沉稳的脚步款款地向我们走来。 17.秋便以翩跹之姿踏碎了夏天的流言。 18.秋天是美丽的,在曼妙的韵律中舞着她的裙摆。 19.花儿在风中笑弯了腰。 20.夜空中的小星星眨着眼睛,似乎对你微笑。 21.向日葵不断地面向太阳公公做运动。 22.骄阳下,小草无精打采的垂着手,低着头,无声的叹息着。 23.风儿清唱着歌,唤醒了沉睡中的大地。 24.阳春三月,沉睡了一冬的银梨树被蒙蒙细雨淋醒。 25.翠绿欲滴的椰子从叶间探出了头。 26.船头飞溅起的浪花,吟唱着欢乐的歌儿。 27.顽皮的雨滴最爱在雨伞上尽情地跳舞。 28.秋天到了,树上金红的果子露出了笑脸,她在向着我们点头微笑。 29.宁静的夜晚,只有那天上的星星正在窃窃私语。 30.阳光透过窗子,射进了屋子,轻轻地对我说:“美好的一天又开始了,好好加油吧!” 31.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中英广告修辞对比

中英广告中的修辞比较 常娇 (西北大学外国语学院陕西西安710127) 摘要:随着国际全球化,经济贸易日益增多,外国产品进入中国市场的最直接方式就是广告的宣传,而我国的企业为开拓海外市场也需要凭借广告这块敲门砖。如何在相互了解的基础之上更快更好的融入彼此的市场,这需要一个契合点。本文通过对常见的修辞手法在中英广告中的应用的比较,分析其差异,探究其原因,以期对中英广告有更好的理解。 关键词:广告;修辞;修辞手法;差异比较 广告语言属于功能文体学的研究内容。广告可分为公益广告和商业广告,因篇幅所限,我们这里主要探讨商业广告。商业广告可以说是无处不在,,无孔不入。据统计,美国的每个普通消费者通过各种途径每天接触到的广告平均多达6000多条[2]。它的最终目的是吸引消费者增加对所推销商品的注意和兴趣,加深对这种商品的印象,促使人们采取行动来购买这种商品。修辞手法在中西广告语言中运用地比较广泛,且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由于文化背景,思维习惯等因素的不同,二者存在一定的差异。 一、中英广告的发展过程 中国广告的萌芽出现在3000多年前,春秋时期,河南省登封县告咸镇出土的东周陶器上都印有“阳城”篆体文字样的标记,它被认为是我国最早的文字广告。北宋时期,印刷术的出现,为广告提供了新的形式。在近代,广告有所发展却不均衡。直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广告产业才进入了良性发展阶段。 在西方,广告一词,源于拉丁文advertere, 意思是注意,诱导以及传播。中古英语时代(约公元1300—1475年),演变成了Advertise, 其含义也随之衍化为“通知别人某件事,以引起他人的注意“[3]。直到17世纪末,英国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商业活动。这时,广告一词便广泛地流行并被使用。19世纪以来,美国社会的飞速发展直接推动了广告事业的进步。 二、修辞及其在广告中的应用 修辞,修饰文辞;作文;亦指文辞或修饰文辞。"修"是修饰的意思,"辞"的本来意思是辩论的言词,後引申为一切的言词。修辞本义就是修饰言论,也

修辞手法梳理及阅读训练(比喻拟人)

【知识梳理】 一、比喻句 1、定义 比喻又称打比方,即表示两种不同程度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修辞方法。 2、结构 比喻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或情景)、喻体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 3、常见比喻词 像、好似、若、仿佛、犹如、宛如、像……一样、仿佛……似的 4、构成条件 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就不是比喻。一个句子是不是 比喻,不能单看比喻词。 下面几例不是比喻句: ⑴他长得像母亲—同类事物做比较 ⑵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表示猜测 5、答题格式 将……比成……,生动形象得写出了……的特征,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二、拟人句 1、定义 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思想、语言、感情、活动,用 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2、作用 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3、答题格式 将……赋予生命,生动形象地写出事物……的特征,表达作者……情感。三、练一练 1、判断下面的句子是不是比喻句 例:1、太阳升起来了,像个害羞的姑娘,露出了红红的脸蛋。() 2、他像小红一样马马虎虎。() 3、我见过不少的大树,像这样大的树还是第一次看见。()

【阅读分析】 家乡的小河 在我家院子的后面,流淌着一条清澈的小河。它是宁静的,宛如明镜一般,倒映着红色的花,绿色的树;她又是活泼可爱的,层层鳞浪随风而起,伴着跳跃的阳光在舞蹈,舞姿优美得就像天空的七彩绸。 小河的早晨是迷人的。绚丽的晨曦中,刚刚苏醒的小河揉了揉眼睛,好奇地张望她周围的新鲜东西。这时水绿得像玉,霞红得似胭脂,袅袅上升的雾气像洁白的羽纱,轻掩着小河姑娘那羞涩的脸蛋。 太阳爬上了树梢,把自己的身躯映在河水中,欣赏着火红的脸庞。一群白鹅开始了“曲项向天歌”“红掌拨轻波”的嬉戏。鱼儿凑趣地跳跃着,翻起了一个个跟头,顿时河面上鳞光闪闪。中午的小河真是活泼极了。 傍晚小河真可爱。夕阳西下,太阳把余晖洒在河面上,小河里这处红,那处绿。又一阵风来,倒映着的泥岸和成排的桑树、桃树,都乱成灰暗的一片,像醉汉,可一会儿又站定了。 小河的夜晚可静啦。喧闹了一天的小河带着倦意入睡了,她像凝固了一般,躺在那里一动不动。清清的明月,悄悄爬倒空中,对着小河照镜子。这时,寒风任意地扫着河岸上的小草,发出一阵奚奚簌素的声响。远处,偶尔传来几声汪汪的狗叫声,此时的小河显得更静、更清。 家乡的小河啊,你真美! 1、比一比,再组词。 姿()掩()跳() 资()淹()挑() 2、文章是按照顺序来描写小河的,分别是通过、 、、的景色来展现小河的美。 3、第一自然段运用()和()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 4、第五自然段划线句运用了()的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作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