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江苏赣榆县智贤中学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教案1.1 百家争鸣

江苏赣榆县智贤中学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教案1.1 百家争鸣

江苏赣榆县智贤中学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教案1.1 百家争鸣
江苏赣榆县智贤中学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教案1.1 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

一:教学目标:1.了解百家争鸣的含义,掌握百家争鸣产生的背景、代表人物及思想

2.学会用正确的历史唯物主义看待历史问题,用科学的眼光分析历史事件。二:教学方法:利用启发式教学,使学生主动参与问题的探究思考;

教师有条理的讲解历史问题,设计有针对性的问题,并给予恰当及时的评价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

三:重点: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思想

难点:诸子百家的思想;对后世文化的影响

四:新课导入:同学们,上课了,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历史上的大圣人孔子,同学们还记得孔子是哪一学派的吗?——(众答:儒家)

对,那同学们想一想除了儒家这一学派,还有其他派别吗?——(众答:有)

对,在春秋战国时期,社会上流行着这样一句话“春秋战国乱纷纷,诸子百家闹哄哄”,大家可以从这一句话中,可以看到春秋战国的哪两种局面?——(学生:乱,闹)

那在这样一个乱纷纷的时代里,诸子百家们到底在闹什么?诸子是谁?百家是什么?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一起在今天的新课《百家争鸣》中找到答案,请同学们翻开课本第38页五:讲解过程(板书和讲解)

百家争鸣——标题

1.我们要学习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诸子百家的百家争鸣的定义

一:定义:

诸子百家:(子是对人的尊称,诸子指的是孟子,荀子,庄子等人,百家指的是这个时候的学派,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那了解了诸子百家,同学们知道百家争鸣是什么意思吗?有请。。同学起来回答一下,你是怎么样理解的?——学生答:不知道或者明白

好,那下面老师和大家说一下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就是各派代表人物纷纷著书立说,开馆讲学,推销自己的治国理念,产生了历史上著名的百家争鸣。

现在老师出一道考题:古代历史上的百花齐放指哪一个历史事件?百家争鸣

下面我们来说第二个问题,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每个思想的产生都有其相应的背景,在刚刚那句春秋战国乱纷纷,诸子百家闹哄哄中,体现了百家争鸣的其中一点背景是什么?(众答:乱)

对,但是我们在分析一个历史事件的时候,要学会全面的分析,今天我们就从经济、政治、社会三点来分析他的背景。

经济:封建经济迅速发展(首先我们从经济方面,春秋战国这个时期处于封

建社会时期,经济就是封建经济,所以第一点就

是封建经济迅速发展,说完板书)

政治:诸侯国纷争,政治空隙多(政治方面,这个时期诸侯国征战,各国统治背景迫切需要国富民强,就需要一些治国理念来支

撑,就为这些文人提供了表现的机会。第二点

就是诸侯国纷争,政治空隙多。说完板书)

社会:社会动荡,社会转型,矛盾尖锐(在社会方面,国家战乱,社会肯定

是被闹个鸡飞狗跳,动荡不安,各种

矛盾尖锐对立,第三点就是社会动荡,

社会转型,矛盾尖锐。说完之后板书)

下面我们来学习最重要的第三点内容,各派代表人物及思想。请同学们预习三分钟后和老师一起完成黑板上的表格。

四、分组讨论:在诸子百家中,同学们最喜欢哪一个派?最想加入哪一个派成为他们的弟子?为什么?现在同学们前后两排讨论一下,发表自己的看法?)在讨论中。老师走到学生中看学生们讨论的情况,并适当的给予引导)

同学们讨论讨论好了吗?下面有请。。同学起来,和我们分享一下你的看法。(学生一:我喜欢儒家。。。)好,这位同学回答的非常的好,他从儒家的思想,和教育方面的贡献说了他的观点,分析的很全面

(学生二:我喜欢墨家。。。。)这位同学分析的的很好,他的角度很新,从现代意义的角度,分析了墨家的兼爱非攻尚贤给我们现代人的影响,还有国家的角度,人才的培养方面。很有见解

(学生三:我喜欢道家。。。)这位同学是从现代社会自身的角度看,大家都知道,现在社会是一个功利的,追求自身利益的社会,想一些词就可以看出,走后面,灰色收入、潜规则,社会很黑暗,但是我们可以借古人的观点净化自己的思想)

(学生四:我喜欢法家)这位同学的观点很好,法律是一个国家最基本的准则,现代社会的依法治国,从国家的高度看待这思想,很好

为什么要组织同学们讨论发表不同的观点呢?就是要让大家学会正确的分析历史问题。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结合历史现代自身来全面的看待问题、要又新颖。有眼光的学习历史、(分组讨论:辩证唯物主义、结合历史现代自身、全面——板书)

五、课堂小结下面我们来回顾一遍这节课的内容,讲了诸子百家百家争鸣的定义,各派代表人物及其思想。重点是表格的内容,同学们一定要熟记。

六、课后作业、这节课的课后作业就是复习黑板上的内容,下节课提问、另外一个作业就是抄写表格里的内容)这节课就到这里,同学们,下课。

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五知识点整理

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三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 1.新中国尖端科技领域和薄弱空白学科的开拓者——(a) 如李四光、华罗庚、钱学森、吴阶平、邓稼先等。 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重大科学技术成就——(b) (1)国防科学技术领域(最为显着) ①1958年,中国第一座实验性原子反应堆建成,标志着中国开始跨入原子能时代。 ②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③1967年,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 ④1970年,用自制“长征1号”运载火箭成功把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送入预定轨道。成为我国航天时代开始的标志。 (2)医学:1965年,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3)农业科技:1973年,袁隆平培育出被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的籼型杂交水稻。 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提出——(b) (1)提出:1988年9月,邓小平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 (2)意义:这个论断反映了20世纪七八十年代科技和社会发展的鲜明特点,是对科学技术在

当代生产力和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变革作用的理论概括,成为中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基础。 4.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空间技术领域与运载火箭研究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b) (1)空间技术领域 ①1984年,成功发射了第一颗通信卫星,随后第一颗实用通信广播卫星升空。 ②中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掌握了卫星回收技术和“一箭多星”技术的国家之一。 ③1990年开始,中国进入卫星发射市场。 (2)运载火箭研究 ①1980年5月,中国向南太平洋成功发射远程运载火箭。 ②1999年11月以来,成功运用长征2号系列运载火箭进行了五次“神舟号”飞船的发射和回收试验。 ③2003年10月,在甘肃酒泉成功发射了“神舟5号”载人宇宙飞船, 杨利伟成为中国航天史上首位进入太空的航天员。“神舟号”宇宙飞船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在航天技术和运载火箭技术方面已经迈入世界先进国家行列。 (3)作用:对于增强中国的综合国力和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江苏省沭阳县怀明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沭阳县怀明中学2013-2014学年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物理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物体的速度越大,加速度也越大 B. 物体的速度为零时,加速度不一定为零 C. 物体的速度变化量越大,加速度越大 D. 物体的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越大 B.图线2反映金属导体的电阻随温度的变化关系 C.图线1反映金属导体的电阻随温度的变化关系 D.图线2反映半导体材料的电阻随温度的变化关系 3.吊在大厅天花板上的吊扇的总重力为G,静止时固定杆对吊环的拉力大小为F,当接通电源,让扇叶转动起来后,吊杆对吊环的拉力大小为F′,则有( ) A.F=G,F′=F B.F=G,F′>F C.F=G,F′F B.这两个直线运动的合运动还是直线运动 C.水平方向的速度总大于竖直方向的速度 D.t1时刻水平方向的速度的与竖直方向的速度大小相等 5.在卢瑟福的粒子散射实验中,某一粒子经过某一原子核附近时的轨迹如图所示.图中P、Q为轨迹上的点,虚线是经过P、Q两点并与轨迹相切的直线,两虚线和轨迹将平面分为四个区域.不考虑其他原子核对粒子的作用,则关于该原子核的位置,正确的是()

B.木块受到的最大静摩擦力可能为0.6N C.在这五次实验中,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只有三次是相同的 D.在这五次实验中,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只有两次是相同的 7.如图所示电路中,R2=R3=20Ω,R4=10Ω,r=1Ω,当滑动变阻器的滑动头P向左滑动时, D.ΔI1一定小于ΔI2 8.如图所示,用长为L的细绳拴着质量为m的小球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小球过最低点时绳子的拉力有可能小于小球重力 B C.小球在最高点时绳子的拉力不可能为零 D.小球在圆周最高点时所受的向心力一定为重力 9.有两个光滑固定斜面AB和BC,A和C两点在同一水平面上,斜面BC比斜面AB长(如图)。一个滑块自A点以速度vA上滑,到达B点时速度减小为零,紧接着沿BC滑下。设滑块

最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案(全册)

最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案(全册) 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通史概要: 中国近代史始于1840年鸦片战争,止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它是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史;也是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社会进步,坚持反帝反封建斗争,并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 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之后,西方列强又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不断加深,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秩序完全形成。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还发动了一场大规模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空前的灾难。 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人民前仆后继,进行了顽强不屈的反侵略斗争。在列强一次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中,广大爱国官兵浴血奋战;从三元里抗英到义和团运动,广大人民群众也肩负起抗击外来侵略的历史使命;最终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取得了伟大的抗日战争的胜利。 一、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 课标要求: 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识记鸦片战争的经过、《南京条约》及其附件的内容、甲午中日战争的经过、《马关条约》的内容和危害、八国联军入侵概况、《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影响、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运用不平等条约的具体内容,归纳外国列强侵华的共同特点,分析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概括列强侵华程度不断升级情况,促使学生历史思维的发展。 (2)、过程与方法:研读史料,提炼观点;问题探究;历史事件的比较;课堂讨论,问题探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东西方发展的差异,带来西方列强疯狂的对华侵略,中国不仅失去了独立发展的环境,反而逐步沦为西方的原料产地和产品销售市场,说明落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32《新文化运动》优质教案

3-3-2新文化运动 【课程标准】 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学习目标】 ⑴通过对新文化运动背景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当时思想界的混乱,新型知识分子面临着严峻的形势。⑵掌握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并通过新旧势力的论战说明社会每前进—步都与先进人物的奋斗是分不开的。⑶新文化运动不可避免地有着自身的缺陷,但它对推动中国的思想解放所做出的贡献是不能抹煞的。⑷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评价,培养学生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方法】 学生可以联系前面所学的有关北洋军阀时期的历史知识,加深对当时社会形势的理解。 教师应注重移情式教学的方法,选取相关的电影和文学作品让学生欣赏,使他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然后再让学生说出他们的切身体会,最后给予适当的评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让学生知道历史的进步并不是直线式的,经常会有曲折,甚至还出现倒退的现象。那些为国家富强和民族进步做出巨大贡献的人都具有敏锐的眼光和非凡的勇气,尽管有这样那样的缺陷和不足,但他们是值得尊敬的。 【重点、难点】

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难点:如何评价新文化运动 【自主预习】 一、背景 1.政治:辛亥革命失败,中国社会性质没有改变;袁世凯专制独裁、复辟帝制。 2.经济: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出现“短暂的春天”(根本原因)。3.思想: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而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直接原因)。 二、兴起: 1.兴起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2.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 (阶级属性:前期是资产阶级激进派;后期李大钊等转变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 3.运动中心:北京大学。(原因:①蔡元培的学术方针,②新文化运动的干将汇集北大) 4.主阵地:《新青年》 5.学术方针:蔡元培的“兼容并包,思想自由”其实质是让新文化占领封建文化的阵地。 6.指导思想:民主和科学。(前期) 三、内容(前期“三提倡三反对”) 1.提倡科学与民主,反对愚昧与专制。

高中历史必修三高考题专题一

第1课百家争鸣 (2012·海南卷历史·2)儒家经典强调:“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这段话体现的是( ) A.民本思想B.仁政思想C.礼法并重D.礼治为先 【解析】题干中反映的战国时期孟子的有关施政中君民关系的论述,其认为统治者能做到“礼、义、信”则民治,因此,B项正确;A项是儒学思想可以体现的,但与题意不符,如民贵君轻、君舟民水;C项是荀子观点,题干无从反映;D为孔子思想,题干也无从反映。 【答案】B (2011·安徽文综·12)安徽境内历史遗存丰富,人文景观众多。图3中体现儒家伦理思想的是( ) 图3 A.①④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解析】①迎江寺,曾名“古万佛寺”,属于佛教思想,不符合题意。②徽州牌坊群中的贞女坊体现了儒家思想三纲五常的内容,符合题意。③涡阳老子庙供奉老子的神像,老子属于道家的思想。④包公祠是纪念宋龙图阁直学士、礼部侍郎、开封府尹包文拯的公祠。包公祠全名“包公孝肃祠”,“孝肃”二字,是宋仁宗在包公死后赐给他的谥号,以评价肯定包公的忠孝一生。这个含义也属于三纲五常的内容。所以②④体现儒家伦理思想,故选B。 【答案】B

(2011·上海单科·8)当代某学者谈及自己为人处世的宗旨时说:对己学道家,意思是清静寡欲;做事学法家,意思是按原则办事;待人学儒家,即( ) A.爱无差等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君君、臣臣、父父、子子D.存天理,灭人欲 【解析】A项爱无差等是墨家的思想。C项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为治国方针,D项存天理,灭人欲属于个人修养问题,帮故排除A、C、D三项;B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才是为人处世的原则,又符合儒家思想。 【答案】B (2010·浙江文综·13)儒道思想犹如中国古代思想的双璧。下列言论中,最能体现道家因循自然、崇尚无为思想的是( ) A.不以人助天B.制天命而用之 C.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D.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解析】本题为最佳选择题。“制天命而用之”和“天行有常”是荀子的思想,排除B、D项。选项A出自庄子《南华经》,原文是“不以心损道,不以人助天”,意指上古时的有识之士顺应自然,不用自己的聪明智慧去破坏自然规律,或去影响自然,典型体现了因循自然、崇尚无为思想。“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出自《道德经》,“刍狗” 指古代祭祀时用草扎的狗,在祭祀之前,人们对它敬若神明,祭祀一结束,就被丢弃了。这句话的意思是天地无所谓仁慈,它没有仁爱,对待万事万物就像对待刍狗一样,任凭万物自生自灭。主旨是建议人要效法天地的“无所谓仁,也无所谓不仁”的精神,养成这样的胸襟。 【答案】A (2008·上海单科A组·2)战国时期有人提出:“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 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这句话反映的是( ) A.儒家的思想B.道家的思想 C.墨家的思想D.法家的思想 【解析】从材料中的“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可以看出这一思想主张“法治”来教育和管理人民。因此是法家的思想。因此正确答案为D项。

苏教版江苏省沭阳县怀明中学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生物(必修)期中试卷

江苏省沭阳县怀明中学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生物试卷(必修) 时间:75分钟总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填涂于答题卡上,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1.下图表示内环境成分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2.人体出现下列哪种情况时,最可能导致内环境稳态被破坏 A.中等强度运动,人体产生二氧化碳和少量乳酸 B.夏天气温较高,人体汗液分泌增多 C.进食后,小肠对葡萄糖吸收增多 D.肾脏功能受损,代谢废物积累 3.下列物质中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A.钙离子B.氨基酸C.呼吸酶D.血浆蛋白 4.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的现代观点是 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神经—体液调节 D.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5.人体内神经元生活的内环境是 A.血液 B.血浆 C.组织液 D.淋巴 6.下列有关人体体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体液是人体内的液体,都存在于细胞内 B.体液是构成人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 C.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两部分 D.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血液两部分 7.血液、组织液、淋巴三者关系示意图如下所示,图中箭头代表的物质或结构错误的是 A.①血浆 B.②组织液 C.③水 D.④红细胞 8.2012年10月23日为了迎接“专家送教活动”,我校组织各班级同学进行跑步训练,事后

有的同学腰酸背痛,长时间运动引起机体缺氧时,引起pH变化的物质和能起缓冲作用的物质分别是 A.CO 2、Na 2 CO 3 B.乳酸、NaHCO 3 C.CO 2 、H 2 CO 3 D.乳酸、NaCl 9.奶被人们誉为“最接近完美的食品”,更有“白色血液”之称,奶中的营养物质进入人体细胞的途径是 A.奶→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内环境→细胞 B.奶→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内环境→细胞 C.奶→内环境→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细胞 D.奶→循环系统→内环境→消化系统→细胞 10.在一条离体神经纤维的中段施加电刺激,使其兴奋。下图表示刺激时膜内外电位变化和所产生兴奋的传导方向(横向箭头表示传导方向),其中正确的是 11.人体接种流感疫苗,一段时间后体内会出现相应的抗体。人体产生抗体的细胞是 A.吞噬细胞 B.T细胞C.靶细胞D.浆细胞 12.人的体温调节中枢位于 A.下丘脑 B.小脑 C.皮肤 D.大脑皮层 13.下图为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示意图,①代表的激素名称是 A.促甲状腺激素 B.胰岛素 C.胰高血糖素 D.性激素 14.人体完成某一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 A.神经元 B.反射弧C.神经中枢 D.神经纤维 15.在饲养家蚕时,为提高蚕丝的产量,常在喂养家蚕的桑叶上喷洒一定浓度的某种激素。这种激素应是 A.脑激素 B.保幼激素 C.蜕皮激素 D.生长激素 16.饭后,大量的葡萄糖吸收到人体内,此时 A.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分泌都增多 B.胰岛素分泌减少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多C.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分泌都减少 D.胰岛素分泌增多和胰高血糖素分泌减少17.10月24日特级教师许大成在我校高一(3)班授政治课时,表扬了同学们的精彩表现,同学们学习热情高涨,此时大家体内发生的调节是 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和激素调节 C.激素调节 D.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18.2012年伦敦奥运会反兴奋剂工作的难度加大。如“类胰岛素生长因子”能增强人的肌肉

江苏省赣榆县智贤中学高中英语牛津必修 nit The environment 同步练习一

Unit 2 The environment 同步练习(一) 总分 100分 时间 40 分钟 成绩评定 __________________ I. 学生习作欣赏:A Save our earth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the earth is being damaged by people who are seeking comfort at all costs. The sky is no longer blue. The air is no longer fresh. The rivers are no longer clean. Many animals and plants are disappearing from the earth. And the size of deserts is growing rapidly every year. Our planet has been seriously polluted. There are many reasons for this. First, many paper mills send out waste water and smoke that are not processed. Second, the expansion of large cities also brings about terrible pollution. Nowadays, waste gas and everyday rubbish have become big problems. Third, a huge number of trees are cut down each year. Whenever there is a strong wind, the top soil is blown away. Sandstorms badly affect people’ s lives and health. We all know that we have only one home. If we continue polluting it, the earth will turn out to be a planet which is unfit for us to live on. To save the earth means to save ourselves. Let’s take action without any delay. Let’s try our best to save the earth, our home. II.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问题: Wuzhen (乌镇), an ancient river town On both sides of a stone-paved street stand pubs, restaurants, pawnshops(当铺), and other businesses all housed in brown wooden buildings. Long rivers flow through the town, with stone bridges of various designs going over them. The Beijing-Hangzhou Grand Canal (京杭大运河) passes by. Old waterside houses and outside corridors(走廊) can be found here and there. This is the ancient river town of Wuzhen. Wuzhen Town, in Tongxiang City, Zhejiang Province, has a history of more than 1,000 years. Of the ancient residential houses, workshops, and stores still standing on the banks of the rivers 169,600 square meters, making up 81.54 percent of the town's total area, have remained unchanged, giving it an old feeling Tradition is still very alive in Wuzhen. In addition to flower-drum operas, shadow-puppet show, and temple fairs, Wuzhen also attracts visitors with its time-honored art of making indigo-dyed printed calico(靛青印花布). Wuzhen is at its best on rainy days. Wandering with an umbrella along a quiet old lane(巷子) past the centuries-old wooden houses and seeing the rain flow off the engraved eaves(木雕屋檐) that cover the doorways is an amazing experience. The falling raindrops make ripples(波纹) on the surfaces of the rivers, while boats travel to and fro. The waterside pavilions(亭子), corridors, and the arched bridges make a charming scene. People in Wuzhen live a simple life. Many of them breed silkworms and raise flowers. They have mostly kept the tradition of buying fruits and vegetables from trade boats through the windows of their waterside houses. They benefit from a perfect harmony of man and nature. Wuzhen has been included by UNESCO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in the list of World Cultural Heritages. 1. A Choose a word from the above text which can properly describe each of the following things. The selected words should be different: (每题5分,共35分) 1) ________ town 2) ________ streets 3)________houses 4) _______ rivers 5) _________ bridges 6)_________ lanes 预习 课堂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1.1百家争鸣教案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一百家争鸣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 2.了解孔子、孟子与荀子对儒家思想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贡献。 3.认识百家争鸣形成的原因及对当时和后世产生的重要影响。 4.提高学生阅读材料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观看孔子教授学生的动画片,了解孔子的基本思想和人生观点。 2.通过相关的寓言和成语故事来了解道家、法家和墨家的主要观点,增强感性认识。 3.采取比较和启发式教学等方法来理解四家学说的特色和观点。 4.让学生运用诸子百家的观点来解决现实问题,使学生积极参与整个思考过程,用“争鸣”来理解争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多元的思想中,感受诸子百家为人类思想宝库所作出的卓越贡献,体会人类优秀思想对后世惠泽千年的影响;感受先代哲人关于做人、处世和立国的智慧。 难点和重点 ●重点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四家学派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 ●难点 如何认识和理解百家争鸣在当时与后世的意义和影响。 引入 图片呈现诸子百家: 师生互动:从学生的答案人手,自然过渡到百家争鸣的背景知识。让学生回忆百家争鸣的背景,为学习百家争鸣概况作好铺垫。 春秋战国时代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社会政治经济急剧变动的时代,也是哲人辈出的时代,又是中国古代文化思想兴盛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国家靠什么治理,需要建立怎样的社会秩序,人的本性是什么……围绕这些问题,诸子各派纷纷亮出自己的观点,各抒己见,争鸣辩论,为后世留下了一座极其丰富珍贵的思想宝库。特别是在面对相同的社会政治问题时,古代哲人们所进行的思考即所得出的答案,往往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补充,相互吸收,这不仅表现在同家而不同派的思想中,也表现在不同家的思想中。 【教师提问】为什么会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思想如此活跃的局面呢? 【师生互动】一定历史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现实的反映,即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然后从经济、政治、阶级关系和思想文化等角度做出解释。 根本原因:春秋战国,是我国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的社会大变革时期。 【教师提问】当时出现主要学派有哪些?他们的代表人是谁? 【师生互动】(一)儒家孔子、孟子、荀子 (二)道家老子、庄子 (三)法家韩非子 (四)墨家墨子 【展示材料】材料一

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修远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数学试题(原卷版)

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阶段测试 高一数学试题 一、选择题(每个小题5分,共60分) 1.已知集合A ={1,3,5},B ={3,5,7},则A∩B=( ) A. {1,3,5,7} B. {1,7) C. {3,5} D. {5} 2.函数f (x ) A. (﹣∞,1] B. (﹣∞,0) C. (﹣∞,1) D. (0,1] 3.下列函数既是偶函数,又在(0,+∞)上为增函数的是( ) A. y x = B. y =2x - C. y =|x| D. 1 y x = 4.设集合{|12,}A x x x N =-≤≤∈,集合{2,3}B =,则A B 等于 A. {1,0,1,2,3}- B. {0,1,2,3} C. {1,2,3} D. {2} 5.已知一次函数f (x )=ax+b 满足f (1)=0,f (2)=﹣1 2,则f (x )的解析式是( ) A. ﹣1 2(x ﹣1) B. 1 2(x ﹣1) C. ﹣1 2(x ﹣3) D. 1 2(x ﹣3) 6.已知集合2{|}A x x x ==,{1,,2}B m =,若A B ?,则实数m 的值为( ) A. 2 B. 0 C. 0或2 D. 1 7.已知一个奇函数的定义域为{}1,2,,a b -,则a b += A. 1- B. 1 C. 0 D. 2 8.已知集合A ={﹣2,0,1,3},B ={x|﹣5 2<x <3 2},则集合A∩B 子集个数为( ) A. 4 B. 8 C. 16 D. 32 9.已知集合{}{21,,M y y x x R N y y ==+∈==,则M N =( )

江苏省赣榆县智贤中学高中英语牛津必修 nit cience ver natre 同步练习三

Unit 3 Science versus nature 同步练习(三) 总分 100分 时间 45 分钟 成绩评定 __________________ I. 根据首字母提示或中文提示补全单词: (每题2分,共20分) 1. A S__________ has many fathers, but failure is an orphan. 2. B I want you to live and learn for the b__________ of mankind. 3. B In c______________ of your bad work, I am forced to dismiss you. 4. A His educational ideas were in a_____________ of his time. 5. C We said things would turn out well, and s__________ enough they did. 6. A I ___________(完全) disagree with almost everything we ’ve heard from him. 7. A Do you find it hard to keep up with the ______________(医学) development? 8. A Using other people for your own profit is an _____________ (不道德) action. 9. B During the summer vacations, some teachers attend __________(研究班) at college. 10. B As they had no children of their own, they ___________ (领养) an orphan. II. 翻译下列句子:(每题6分,共30分) 1. A 这里的食物比上海便宜,而衣服却要贵些。 (on the other hand)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A 既然这问题解决了,那就没有什么能够阻止我们推行这项新计划。 (push ahead with)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B 越来越多的人将从这一重大发明中受益。 (benefit from)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A 你学习很努力,所以通过了考试。 ( in consequenc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A 我们的晚餐以水果和咖啡结束。 (end up)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II. 阅读理解:(每题5分,共25分) Ahhh, the great outdo ors! You can’t beat it, can you? Clean air and beautiful countryside are just what So you want to go? Well, first of all, where will you camp? There are camping grounds all over China. Do you want to explore lakes, mountains, the forest or the seaside? The choice is yours! You will need a tent. Most tents are made of light, brightly-coloured material and are easy to put up. They come with a groundsheet, which stops water gett ing in, as well as a fly screen, so that bugs don’t fly into your tent at night. Take a sleeping bag and sleeping mat. Check the weather! Are you going somewhere cold or hot? You can buy sleeping bags of different thicknesses. Make sure you bring the right clothes. If you want to go hiking, you will need a strong pair of walking boots, some lightweight trousers, and a waterproof coat. A good map and compass are needed too. Cooking outside is fun. Make sure you put your camping stove far away from the tent, too close and you might cause a fire. Bring packaged food as you will not have a refrigerator. Also, plastic cups and plates are lighter to carry than china. Make sure you bring enough clean water. Taking water from streams and lakes is dangerous, as it 预习 课堂 创新

高中历史必修1第1课教学设计

必修1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识记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宗法制;理解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及其实质、作用;培养学生全面、客观和公正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问题探究、历史比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我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分析,说明中国作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其官僚政治与体制管理,无不与古代有着密切的联系。 一、从禅让到王位世袭 1.禅让制──古代社会理想的政治模式 2.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基础、确立、实质、神秘色彩 3.夏商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 二、西周的分封制 1.建立 2.主要内容、特点 3.影响、发展演变 三、西周的宗法制 1.目的 2.含义

3.特点 4.实质与作用 5.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 重点:分封制、宗法制 难点: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 【教学方法】 问题探究式教法,同时配合史料阅读、课堂讨论。 【导入新课】 中国是一个有 5000 年文明史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从国家诞生起,中国历代在制度安排方面凝聚的政治智慧和治国经验,及其政治制度发展变化的线索之绵长、体系之完备、经验之丰富、影响之深远,是世界上许多国家或民族所难与相比的。 ──摘自《中国政治制度通史》夏商周时期正处在中华早期政治文明形成的阶段,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夏商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教学过程】 一、夏商的政治制度 1.约公元前2070年,禹正式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王朝──夏。 阅读课本标题下小字,并阅读下面两幅图,然后回答:大禹为什么能建立我国第一个王朝──夏? 禹治水成功,舜传位与他;部落争斗中取得前所未有的胜利,从而享有极高威望。

高中历史人教版教案

高中历史人教版教案 【篇一:人教版新课标高中历史必修三教案(全套)】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通史概要: 本专题主要讲述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思 想形成与发展演变的脉络。这一过程共分为四个历史阶段,各有时 代特色。概要如下: (1)在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中脱颖而出。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在互相争鸣,发表不同政见、彼此驳难的同时,也彼此吸收、融合,终于形成中 国的传统文化体系;儒家思想,就是在吸收各家之长的过程中发展 成长起来的。 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他提出“仁”与“礼”的学说,主张建立一个 礼乐文明的社会。 孟子继承了孔子学说,并对其“德治”思想进行发挥,提倡“仁政”学说,并提出“民贵君轻”思想。 战国末期的荀子,广泛吸收了各家思想的精华(当时道家、墨家、 法家等思想派别有用的合理的科学的成分),丰富了早期儒家的思 想内容,强调“天行有常”,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还对“礼” 进行深入的讨论,成为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2)汉武帝时代形成儒术独尊的局面。 遭受秦代“灭学之祸”的儒学,经过西汉儒学大师董仲舒的系统改造,形成适应大一统时代需要的新儒学。 董仲舒“倡导儒学”的建议被汉武帝采纳,儒术取得独尊地位;太学 的建立,标志着儒学教育形成官方化和制度化。 自汉武帝时代起,儒学思想逐渐被确立为我国封建社会长达二千年 的正统思想;隋唐开始的科举制,使儒学思想全面影响了中国社会 政治和文化生活。 (3)宋明时期程朱理学体系的建立,标志着儒学发展到新阶段。 在北宋儒学复兴运动中孕育而生的理学,经过南宋朱熹的总结,形 成庞大而严密的理论体系。程朱理学作为官方正统儒学,影响后世 六七百年之久,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

高中历史必修三重点知识总结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1、百家争鸣 (1)争鸣的背景:社会大变革。包括:井田制瓦解,分封制崩溃,战争频繁,私学兴起。(2)争论的问题:核心问题是如何治国(德治、仁政,法治,无为而治),还有人性问题、人与人的关系问题、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等。 (3)争鸣的影响: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奠定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2、孔子、孟子和荀子与儒家思想的形成 (1)孔子的成就 思想上:创立儒学,提出“仁”、“礼”和“德治”的主张。 教育上:创办私学,总结出一些教育教学方法。 典籍上:编订“六经”。 [附]孔子的重要言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有教无类,因材施教。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2)孟子的主张:人性善,民贵君轻,仁政。 [附]孟子的重要言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3)荀子的主张:人性恶,通过学“礼”来改变;可以利用自然规律来造福人类。 [附]荀子的重要言论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二、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1、董仲舒的主张: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另:三纲五常) 2、汉武帝的措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立太学,推广儒学。 [目的:加强专制集权。影响:加强了专制集权,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三、宋明理学 1、程朱理学 (1)“二程”(理学的开创者)指程颐、程颢,其主要观点有:天理是万物的本原,伦理道德就是天理,天理的核心是“仁”。 (2)朱熹(理学的集大成者)的主要观点是:理气论;存天理,灭人欲。 2、王阳明(守仁)的心学观点是:理在心中(心即理也,心外无物);致良知(加强道德修养,克服人欲,恢复人原有的善良本性);知行合一(知和行都产生于心,要用良知来支配自己的行为实践) 四、明清之际的儒学 1、李贽“离经叛道”(反正统,异端)观点:反对“圣人”;认为人的物质生活就是天理。 2、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指:黄宗羲(著《明夷待访录》)、顾炎武(著《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王夫之,三人思想的共同之处有:反对君主专制,提倡工商皆本,主张经世致用。顾炎武还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王夫之在哲学方面成就突出。 [言论:黄—天下为主,君为客;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公其是非于学校。顾—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 五、儒学的兴衰历程:见提纲 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一、科技成就

江苏省沭阳县2018-2019学年度八年级第一学期初中教学质量监测数学试题(附详细答案)

2018-2019学年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八年级(上)期中数 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24.0分) 1.如图美丽的图案中是轴对称图形的个数有()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2.到三角形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的点是三角形() A. 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 B. 三条高的交点 C. 三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 D. 三条中线的交点 3.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满足a2-c2=b2,则此三角形是() A. 钝角三角形 B. 锐角三角形 C. 直角三角形 D. 不能确定 4.如图,△ACB≌△A′CB′,∠BCB′=32°,则∠ACA′的度 数为() A. B. C. D. 5.如图,Rt△ABC中,∠B=90°,ED垂直平分AC,ED 交AC于点D,交BC于点E.已知△ABC的周长为 24,△ABE的周长为14,则AC的长度为() A. B. ,14 C. D. 6.如图,△ABC的三边AB,BC,CA长分别是20,30,40, 其三条角平分线将△ABC分为三个三角形,则S△ABO:S△BCO: S△CAO等于() A. 1:1:1 B. 1:2:3 C. 2:3:4 D. 3:4:5 7.若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3、4、5,则它最短边上的高为() A. B. C. 3 D. 4 8.如图,在直线1上依次摆放着四个正方形和三个等腰直角三角形(阴影图形),已 知三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从左到右分别为1、2、3,四个正方形的面积从左到右依次是S1、S2、S3、S4,则S1+S2+S3+S4的值为() A. 4 B. 5 C. 6 D. 8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30.0分) 9.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分别为3和7,那么它的周长等于______.

江苏省赣榆县智贤中学高中英语牛津必修 nit porting event 同步练习六

Unit 2 Sporting events 同步练习(六) 总分 100分 时间 50 分钟 成绩评定 __________________ I. 用正确的情态动词填空:(共10分)A 1. A When my father was young, he _________ read newspapers at breakfast. 2. A I promise I _________ tell anyone what happened. 3. A I’ve bought Mary a present. Do you think she _________ like it? 4. A I’m afraid I ________ come to your party next week. 5. A I’ve lost one of my gloves. I ________ have dropped it somewhere. 6. A They haven’t lived here for lo ng. They _______ know many people. 7. A Ted isn’t at work today. He ________ be ill. 8. A Ted wasn’t at work last week. He ________ have been ill. 9. B Look. Jack is putting on his hat and coat. He ________ (go) out. 10. B Why didn’t Tom answer the doorbell? I’m sure he was in the house at the time. He ______ (hear) the bell. II. 情态动词:(每题2分,共50分) 1. A It _________ be difficult to learn Japanese. A. shall B. must C. should D. need 2. A I want to go to the hospital, but you ________ with me. A. need to not go B. do not need go C. need not go D. need go out 3. A The boy ________ be hungry now. He’s just had a big dinner. A. mustn’t B. can’t C. mayn’t D. needn’t 4. A —— Where is Anna? —— She _______ at home. A. may have been B. may be C. might have been D. can be 5. A ——Who broke the glass? —— Xiao Ling________. A. will not do B. should have C. may have D. can have 6. A The door is still closed. He ________ the key. A. must have lost B. must lost C. need have lost D. lost 7. B Your shirt is dirty. _________ it for you? A. Am I going to wash B. Will I wash C. Am I washing D. Shall I wash 8. A You ________ hours when I went to your room. A. must work B. have worked C. must have been working D. must be working 9. B When Marx was in London, be ______ read at the library for hours. A. would B. might C. could D. should 10. B Messages _______ be changed from sound into electricity before they _______ be sent by radio. A. must; will B. have to; can C. can; must D. need; may 11. A The prisoner ________ have run away this way, for here are his footprints. A. should B. could C. need D. must 12. A ______ bring you something to eat? 预习 课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