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校小学教学质量监测评价方案

学校小学教学质量监测评价方案

学校小学教学质量监测评价方案
学校小学教学质量监测评价方案

学校小学教学质量监测评价方案

为贯彻落实《市义务教育阶段小学教学质量监测评价方案》,加强对教师教学工作过程、学生学习表现结果的监测和调控,促进教学质量稳步提高,特制定学校小学部教学质量监控方案。

一、监测评价的目的

通过教学监控使教学过程成为不断反馈、不断调整、不断改进的动态过程,有力地促进和保证学校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教学质量监控,就是监控组织通过对教学质量的持续监督,定期收集有关教学工作质量、教学成果质量和办学条件质量等方面的信息,在分析整理的基础上发现可能存在的质量问题,对教学行为及时调控,以稳定和提高教学质量的过程。

二、监测评价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三、监测评价总体系:

(一)目标体系:

1.目标系统——主要监测学生培养目标定位、培养方案等;

2.过程系统——主要监测课程标准的实施、师资的配备、课堂教学质量、教学内容和手段的改革、考核内容和方式的改革等;

3.质量系统——主要监测课程合格率、优秀率、各项竞赛获奖率、创新能力等。

(二)组织体系:

由教导处、教研组及教师构成三级监测评价组织,根据管理的职能,在多层面上实施质量监测评价。

(三)方法体系:

1.教学信息监测评价——通过日常的及定期和不定期的教学秩序检查,通过教学信息反馈和学生学习信息反馈等常规教学信息收集,及时了解和掌握教学动态。

2.教学督导监测评价一-对所有教学活动、各个教学环节、各种教学管理制度、教学改革方案等进行经常性的随机督导和反馈。

3.调整控制方法——根据信息收集、信息处理进行及时的调控。

(四)制度体系:

1.教学研究制度。

2.听评课制度一-行政领导、教学管理人员、备课组长及教师间相结合的听评课制。

3.学生评价制度——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由学生作为课程教学评估的主体,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估。

4.教学常规制度(涉及教学计划、备课、上课、辅导、作业、考试等环节)。

四、监控的主要内容

(一)教学过程的监测评价

1.备课:备课、编写教案要成为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深度思考。高效的课堂教学,要具有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设想、教学过程、作业设计以及课后反思等环节,学校重视课后反思,要使备课及思考成为既是静态的也是动态的过程。

2.课堂教学的监测评价

课堂教学的起点要低,要求要高,要调动全体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有活泼的学习状态,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受益。并且通过检查帮助教师更快提高教学水平。

3.课后作业的监测评价

各科根据教学要求,适当布课后作业、并且及时批改。

(二)教学效果的监测评价

1.书面检测(笔试)

每学期末进行一次学业水平检测,有条件的对学生的成绩进行优秀(A)、良好(B)、合格(C)、待提高(D)等次分类;教师对本学科进行质量统计和分析;年级组长对本年级各学科进行统计和质量分析;学校进行动态指数纵向和横向的监控,动态指数排除试卷的难易程度,重视学科平均分和平均率的策略(平均率为班级学科平均分/年级平均分)。

2.操作检测(非笔试)

主要检测学生行为技能形成程度和实践能力。

五、监测评价的主要方式

学校建立教师、备课组、教导处三级监测评价网络,教师以自我监测和随堂监测为主,随教学过程而进行;备课组以抽查备课笔记、作业为主的检查以及进行单项能力检测,发挥其导向作用;教务处侧重于对整个教学过程的主要环节进行监测评价。重点进行质量分析,质量反馈,对动态指数进行纵横向分析比较,发挥其激励、改进功能,及时调整师生的教学行为,确保教学质量的提高

六、监测评价的主要措施:

(一)教学质量意识的强化。

让“为了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的观念达成共识,使具有不同天赋、潜能,不同气质、性格、文化背景的学生都得到最大的发展。

(二)加强教学质量的三全管理。

1.全面性管理:要求对全体学生的思想品德、文化科学、身体心理、审美、劳技等方面素质的提高进行全面的监测评价。不仅强调学生的认知水平,还应包括学生通过教学所获得的作为一个人所应具备的各种综合素质。

2.全员性管理:全体师生都要参与到教学质量管理中。

3.全程性管理:加强教学工作过程的环节性管理,明确教学工作过程各个环节的质量标准,使教师在备课质量、上课、作业、辅导质量等方面得到有效控制;使学生在预习、听课、复习质量等方面得到监测评价。

(三)教学质量的检查“四结合”。

1.集中检查与日常检查相结合;

2.普遍检查和随机抽查相结合;

3.检查与指导相结合;

4.自检与互查相结合。

(四)教学质量的评价“两结合”。

1.过程性评价和终结评价相结合的办法;

2.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

(五)教学质量的分析。

学生、任课教师、班主任以及学校的四级分析。

(六)发挥三级监测评价功能,实施分层目标管理。

1.一级监测评价――教导处

教导处是监测评价执行的中心,是实施教学及管理的实体,也是实施教学质量监测评价控最重要的组织,起组织协调、分析反馈作用。

⑴结合现代社会、教育的新形势,对教师进行教学观念、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师资培训。

⑵定期检查或随机抽查教师的备课、上课、作业等教学工作情况,发现有特色的和不足的及时总结。每次检查要突出重点,要检查教学活动的全过程。

⑶每学期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学科知识、能力的抽查,并对结果进行科学分析,将情况及时反馈于任课教师,指导并帮助教师做好质量分析,从而提高自身教学水平。

⑷开展定量性听课,做到有记录,有评析。

⑸定时进行教学质量分析会。研究、讨论、分析并解决教学中存在的共性问题。

⑹召开学生座谈会,了解教师的教学情况及作业布置量、批改情况。

2.二级监测评价――教研组

⑴备课组(教研组)是中枢及骨干力量,起疏通、组织、调整、反馈作用。组织制定本备课组(教研组)的各种教学进度与计划,并监测评价。

⑵加强备课组的备课活动,由备课组组长负责,定时对教学中的共性问题进行专项探讨,并做到有书面记录。

⑶备课组(教研组)长负责学科的教研活动,做到计划、时间、内容、小结四落实,教研活动的开展与记录及时、有效果。

⑷有针对性地对教育、教学情况进行监控与检查。检查教师的备课、作业情况,要做好记录与评价并及时反溃

3.三级监测评价――教师自我监测评价

教师是具体执行的操作者,也是实施教学质量监测评价最直接与最关键的评价组织。

⑴加强质量意识,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制定具体计划和措施。

⑵遵循全乡小学教学规程,对教学各环节中的要求,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

⑶每位教师对本班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建立个人档案,有针对性的进行质量追踪分析。

⑷积极参加县、校组织的各类培训。

⑸上课后要有随笔,及时记录课后反思和想法。

2016年8月附教学质量检测内容

●检测重点

语文:听说读写能力

综合实践和有实验操作学科:动手操作能力

体卫艺:专项素质与基本技能

●能力测试要体现: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索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学业水平(包括作业与情感、态度与学科素养)。能力水平(包括才艺展示,含科学小实验、小发明、小制作、书法艺术、语文口语交际、写字水平、英语口语表达等),学生个性特长发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