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船级社钢质海船入级与建造规范

中国船级社钢质海船入级与建造规范

中国船级社钢质海船入级与建造规范
中国船级社钢质海船入级与建造规范

中国船级社钢质海船入级与建造规范

一、新建船舶需送审图纸和资料:

1、全船电气说明书(备查);

2、电气设备明细表(备查);

3、电力负荷估算书;

4、电气设备备品明细表(备查);

5、短路电流计算书;

6、应急蓄电池组(包括临时应急蓄电池组)容量计算书;

7、主配电板原理图和外视图,包括电力推进装置配电板(若设有时)原理图外视图;

8、应急配电板原理图和外视图;

9、电力推进装置电路(包括主电路、操纵控制和信号电路)原理图和操纵台面板布置图;

10、应急蓄电池充放电板原理图和外视图;

11、电力系统图(包括电缆型号、截面积、电流定额及保护电器的定额);

12、电力设备布置图;

13、全船主照明、应急照明系统图和布置图;

14、船内通信系统图和设备布置图(包括舵角指示器、推进轴转速指示器、广播、传令钟、

电话和轮机员呼叫等);

15、船内报警系统图和设备布置图(包括探火和失火报警、二氧化碳和卤代烃灭火剂施放

报警、通用报警、冷库误关门报警及水密门关闭报警等);

16、主干电缆布置图。

二、制造、安装的一般要求:

1、凡具有内部接线的电气设备,均应附上带有接线编号的原理电路图或接线图。电气设备

的接线端头,应具有与图纸相符的耐久标志或符号。

2、应急警报装置的控制器,应涂上红色和设有标明其用途的耐久标志。在水密的舱壁、甲

板、甲板室的外围壁上,不应钻孔以镙钉坚固电气设备及电缆。

3、

4、设备的按钮颜色应符合下列要求:

三、变压器并联运行要求:

1、变压器的绕组联接应该相同;

2、变压器应有相同的额定电压比(偏差在允许范围内);

3、变压器应有相同的阻抗电压(相互之间阻抗电压比值应在0.9—1.1的范围内);

4、当多台变压器并联运行时,该组中最小变压器的额定容量应不小于并联运行中最大变压

器额定容量的一半。

四、总配电板试验:

1、试验各保护装置动作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2、试验并车装置动作的可行性;

3、检查联锁装置动作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4、作接岸电试验;

5、测量绝缘电阻。

6、进行逆流(直流电)、逆功率(交流)的试验,在额定功率15%时动作。

五、发电机组试验:

1、发电机组应在额定工况下进行额定负载试验时间不小于2小时。

2、发电机进行额定负载试验时应检查:

1)、火花;

2)、电压调节范围;

3)、交流发电机组的原动机转速进行遥控调节的范围;

4)、频率稳定性;

5)、充电发电机给起动蓄电池组充电情况;

6)、机组的温度、冷却和润滑等情况;

7)、试验结束时立即测量绝缘电阻和机组各主要部分的温升(B级绝缘)。

(在空气温度+50时,轴承温度为:滑动轴承:80℃;滚动轴承:95℃。其它部位在60℃—80℃之间)。

8)、火花等级区分说明:

3、发电机在额定负载试验结束后应继续作过载110%额定负载试验时间不小于1小时。

4、测定发电机组的稳态调压特性曲线。对交流发电机组尚应作电压调整率试验,如动态电

压调整率已在制造厂做过,可仅做起动最大容量电动机试验。

5、进行负载从0—100%,100%—0的均匀或急剧变化试验:

直流发电机:手动调压:电压波动±7—±10%

自动调压:电压波动±1.5—±2.5%

交流发电机:自动调压:电压波动±2.5%以内(即380*2.5%=9.5V)

原动机:转速瞬变不超过额定值±10%,稳定后不超过±5%,稳定时间7秒。

6、发电机组并联运行试验:

1)、配合轮机部门测试原动机调速器的调速率;

2)、检查并联运行的稳定性,每二台试验时间在额定工况下不小于半小时;

3)、当负载在总额定功率的20%--100%范围内变化时,检查各发电机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的分配情况;(其比例分配情况:自动调压应在10%以内,手动调压应在20%以内)

4)、起动最大容量电动机,不应破坏并联运行稳定性;

5)、试验并检查每一电站各发电机间及各电站间转移负载的灵活性和可靠性。

六、保护交流发电机用开关,过流脱扣器整定范围:

1、长延时过流脱扣(整定电流为额定电流1—1.25倍),脱扣器动作时间应变在15—30秒范

围内,且误差不得大于±15%。

2、短延时过流脱扣(整定电流为额定电流2—4倍),脱扣器动作时间在产品技术条件中规定。

且误差不得大于±10%。

3、瞬时延时过流脱扣(整定电流为额定电流5—10倍),电流整定值误差不得大于±20%,

4、当自动开关在闭全位置、电源电压为脱扣器额定电压的70%—35%之间时,欠压脱扣器应

能保证使自动开关断开电路。

5、当电源电压低于脱扣器额定电压的35%时,欠压脱扣器必须保证自动开关不能闭合;但

当电源电压等于或大于85%欠压脱扣器额定电压时,必须保证自动开关能可靠闭合。七、发电机组电压调整要求:

交流发电机组:

1、交流发电机组在正常使用情况下,勿需充磁应能可靠起励,冷态起始电压不低于95%

额定电压。

2、交流发电机组应设有电压调整机构,空载电压的整定范围为额定电压的95%--105%,

3、交流发电机在任何一相不超过额定值和各项电流不平衡度不超过15%额定电流时应能

正常工作。

八、避雷和保护接地装置:

1、船舶可以利用金属桅杆作为避雷装置。如装在桅顶上的电器设备超过避雷针保护半径时,

则应安装避雷针。

2、金属桅上的避雷针应直接焊在桅杆上。

3、避雷针应用直径不小于12㎜的铜杆或直径不小于25㎜的铁杆制成。

九、保护接地装置:

1、额定工作电压起过24V的电气设备,其金属外壳应可靠接地。

2、电气设备直接紧固在与船体金属结构有可靠电气连接的底座(或支架)上时,可不另设置

专用导体接地。

3、电气设备若使用专用导体接地,则专用导体应用铜材料制成,必要时应有防止机械损伤和

防腐蚀的措施。铜导体的截面积Q与电气设备电源线截面积S的关系如下:

当S≤4MM2时,Q=S,但不小于1.5MM2;

当4MM2<S ≤120MM2时,Q=1/2S,但不小于4MM2;

当S>120MM2时,Q=70MM2。

十、蓄电池配置要求:

(一)、对下列处所、设备的应急照明供电18小时:

1、所有服务及起居处所内的通道、梯道、出口;

2、机器处所及主发电站内,包括它们的控制位置;

3、所有控制站、机器控制室及每一主配电板处;

4、消防员装备贮藏处;

5、航行灯和信号灯;

6、无线电通讯设备;

7、紧急状态下所需的船内通讯设备;

8、探火和火灾报警系统。

(二)、蓄电池容量计算:

蓄电池容量应满足以上负荷同时供电18小时,在18小时放电的情况下,酸性蓄电池容量系数为1,所需容量:Q=∑P×T÷U÷K

其中∑P 为负荷总功率;T 为供电时间;U 为电压;K 为蓄电池容量系数。

十一、电气网路试验:

1、有二路供电的设备应检查各路供电的正确性;

2、应急接线盒及应急电缆应作通电试验,并测量绝缘电阻;

3、测量分配电板连电源线和分支线(不包括用电设备)的绝缘电阻;

4、有水密要求的电缆围板和填料函应进行密封性能试验。

十二、应急电源试验:

1、检查应急电站和主电站之间的联锁装置和信号报警装置的动作正确性和可靠性;

2、应急电站作效用试验。

十三、电动或电动液压舵机试验:

1、操舵时检查电机火花、温升及操舵系统与控制系统工作可靠性(包括电磁离合器和制动器);

2、检查备用电机转换的可靠性;

3、检查各操舵台之间转换、联锁正确性和可靠性;

4、检查舵角指示器的指示误差;

5、测定电动机的起动电流、工作电流、转速和转舵时间;

6、检查舵角限位装置动作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7、试验失电声光报警系统和过载信号报警装置动作的可靠性;

8、全速航行时,在各操舵台以各种操舵方式进行操舵试验;

9、全速前进航行时,试验并记录转舵时间;

10、全速后退航行时,试验并记录转舵时间;

11、测量绝缘电阻。

十四、甲板机械系统:

1、作效用试验,同时检查火花和发热情况;

2、测定电机起动电流、工作电流和转速;

3、检查各联锁、保护装置动作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4、检查电磁制动器和限位装置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5、在起锚、抛锚试验时检查并记录电流、转速、起锚时间、起锚速度;

6、测量绝缘电阻。

十五、航行灯和信号灯:

航行灯和信号灯应作效用试验,并检查信号报警装置动作正确性和测量系统绝缘电阻。十六、船内通讯和信号装置:

电话、电铃、电动传令钟、主机电动转速表等作效用试验,测量各系统绝缘电阻。

十七、测量仪表:

1、电压表的上量限应为线路额定电压的120%;

2、电流表的上量限应为线路额定电流的130%;

3、供并联运行的直流发电机用电流表和供并联运行交流发电机用功率表,应能分别指示出

15%逆电流或逆功率;

4、频率表应具有±10%额定频率的刻度;

5、在电压表、电流表及功率表的刻度盘上应有一表示其额定值的明显标志。

ABS船级社-2015MODU规范-1

RULES FOR BUILDING AND CLASSING MOBILE OFFSHORE DRILLING UNITS 2015 NOTICES AND GENERAL INFORMATION American Bureau of Shipping Incorporated by Act of Legislature of the State of New York 1862 Copyright 2014 American Bureau of Shipping ABS Plaza 16855 Northchase Drive Houston, TX 77060 USA

Notices and General Information CONTENTS Introduction (1) TABLE 1 Applicable Editions of Booklets Comprising 2015 Rules (2) TABLE 2 Division and Numbering of Rules (2) Rule Change Notice (2015) (3) TABLE 3 Summary of Changes from the 2014 Rules (3) .2015 ii ABS RULES FOR BUILDING AND CLASSING MOBILE OFFSHORE DRILLING UNITS

Notices and General Information Introduction 1.The year 2015 edition of the Rules for Building and Classing Mobile Offshore Drilling Units consists of the nine (9) booklets as shown in Table 1. The purpose of the generic title ABS Rules for Conditions of Classification – Offshore Units and Structures (Part 1)is to reflect the expanded contents of PART 1, as a result of including consolidated requirements for “Classification” applicable to all types of offshore units, pipelines, risers, and other offshore structures, as specified in the Foreword to Part 1. With regard to Part 2, the purpose of the generic title ABS Rules for Materials and Welding is to emphasize the common applicability of the requirements to ABS-classed vessels, other marine structures and their associated machinery, and thereby make PART 2 more readily a common “PART” of various ABS Rules and Guides, as appropriate. 2.The numbering system applied in the Rules is shown in Table 2. 3.The primary changes from the 2014 edition of the Rules are identified and listed in Table 3. The effective date of the indicated Rule Changes is 1 January 2015, unless specifically indicated otherwise. 4.The effective date of each technical change since 1993 is shown in parenthesis at the end of the subsection/paragraph titles within the text of each Part. Unless a particular date and month are shown, the years in parentheses refer to the following effective dates: (2000) and after 1 January 2000 (and subsequent years) (1996) 9 May 1996 (1999) 12 May 1999 (1995) 15 May 1995 (1998) 13 May 1998 (1994) 9 May 1994 (1997) 19 May 1997 (1993) 11 May 1993 5.Until the next edition of the Rules for Building and Classing Mobile Offshore Drilling Units is published, Rule Change Notices and/or Corrigenda, as necessary, will be published on the ABS website – www. https://www.doczj.com/doc/df11196393.html, – only, and will be available free for downloading. It is not intended to publish hard copies of future Rule Change Notices and/or Corrigenda to existing Rules or Guides. The consolidated edition of the Rules for Building and Classing Mobile Offshore Drilling Units, which includes Rule Change Notices and/or Corrigenda using different colors for easy recognition will be published on the ABS website only when RCN and/or Corrigenda are issued. 6.The listing of CLASSIFICATION SYMBOLS AND NOTATIONS is available from the ABS website https://www.doczj.com/doc/df11196393.html, for download. .2015 1 ABS RULES FOR BUILDING AND CLASSING MOBILE OFFSHORE DRILLING UNITS

各国船级社规范简介

各国船级社规范简介 从十八、十九世纪世界航海事业日益兴旺以来,船舶、海上设施的制造及航海中的安全、保险等事项要求对船舶及其相关行业建立统一的组织及有效的标准和管理。航海事业发达的英国首先成立了英国船级社。发布了劳埃德船级社规范(LR),之后各国也都成立了本国的船级社。各国船级社的性质、主要业务,由于其服务对象的相同所以也都大同小异。现以中国船级社(CCS)为例作简单介绍: 中国船级社是一个“为社会利益服务的专业技术团体”,它的服务宗旨是“通过对船舶、海上设施、船用产品和集装箱提供合理和安全可靠的入级规范和/或技术标准,并通过本社的检验工作和技术咨询,为航运、海上开发及相关的制造业和保险业服务,为促进海上人命和财产的安全与保护海洋环境服务,不以营利为目的。”它的主要业务有:“制订各种船舶、海上设施、船用产品和集装箱的入级规范和/或技术标准”;“对各种船舶、海上设施、船用产品和集装箱进行检验,并签发相应的证书和必要的文件”;“参与有关标准的实施”等(其它业务因与我们基本无关故略)。 中国船级社所制订的最主要的规范是《钢质海船入级与建造规范》(以下简称《规范》),该规范涉及船舶的设计、材料、船用电器、焊接等全部制造过程,成为船舶及其产品设计、制造、检验及使用的依据。规范的制订是由船级社专家、船东及海上设施的业主、保险商、制造业、设计单位和高等院校等多方面专家组成的船级社技术委员会进行审议的。 《规范》的第9篇为材料篇,它的通则中规定“用于船体、机械、锅炉和受压容器等的材料和产品的制造、试验和检验,应符合本篇有关规定,并应具备完整的合格证件”;“所有经本社认可或检验合格的材料和产品均应标上本社的标志”;“造船或造机工厂应向本社认可的工厂订购船用材料和产品”;“工厂及其生产的船用材料和产品,应按本社认为适用的程序,进行型式认可或工厂认可。”在材料篇第3章《钢板、扁钢与型钢》中,详细规定了船体用钢板的制造方法、厚度公差、一般强度钢和高强度钢的等级(牌号)、化学成分、交货状态、力学性能、取样、组批等技术要求。综合上述内容,其实质是:船厂在购买船体用钢板时必须向经过工厂认可的铜板生产厂购买符合船规规定并标有船级社标志的钢板产品,只有这样才能得到驻厂验船师认可而使所生产的船舶通过检验取得人级证书。反之。钢板生产厂取得船级社认可,并将其产品经验船师检验后标上船级社标志是向船厂供货的必要前提条件。从此也很清楚地说明了钢板生产厂生产船板为什么必须要向船级社申请工厂认可。 有二个问题特别加以说明 一是既有了船级社规范中对船板的规定,为什么还要制定船板的标准。我国有国家标准GB 712�88《船体用结构钢》,宝钢有企标Q/BQB 330一1999《船体结构用热连轧钢板》。原因之一是因为船板这样的产品属于国家《标准化法》中所规定需要制订国家标准的对象。原因之二是因为船规中虽详细地规定了船板的技术内容,但它并未包括制订标准所需包含的全部技术内容细节,这样在生产厂

钢质海船入级规范-拖轮

第 10 章 拖 船 第 1 节 一般规定 10.1.1 适用范围 10.1.1.1 本章规定适用于专门从事拖曳的船舶。 10.1.1.2 对于本章无规定者,均应符合本篇第2章的有关要求。 10.1.1.3 决定拖船构件尺寸时, 吃水d应取不小于型深的85%。 10.1.1.4 在计算舵力时,设计航速V应取不小于10kn。 10.1.2 附加标志 10.1.2.1 对符合本章规定的拖船,授予附加标志:Tug。 10.1.3 图纸资料 10.1.3.1 除本篇第2章第1节规定的图纸资料外,还应将下列图纸提交批准: (1) 拖曳设备的支承结构图。 10.1.3.2 应将下列图纸提交备查: (1) 拖曳布置图。 第 2 节 船体骨架 10.2.1 强横梁 10.2.1.1 在较长的机舱开口中部, 应设置一道全通的强横梁。 10.2.2 首尖舱外的舷侧加强 10.2.2.1 当舷侧为横骨架式时, 首尖舱外的舷侧骨架应按本篇2.15.2的要求加强,但加强范围应延伸到离首垂线0.3处。在加强范围内,主肋骨和甲板间肋骨的剖面模数应较本篇第2章第7节有关要求增大20%。 第 3 节 机舱棚 10.3.1 机舱棚 10.3.1.1 露天机舱棚的高度应不小于900mm,扶强材的间距应不大于750mm。其围壁的板厚应较本篇2.18.6.3的要求增厚20%,扶强材的剖面模数应较本篇2.18.6.3的要求增厚50%。

第 4 节 舷墙及护舷材 10.4.1 舷墙 10.4.1.1 拖船应设置内倾式舷墙。舷墙板厚度t应不小于下列要求: t = 5mm, 当L≤30m时; t = 6mm, 当30<L<50m时; t = 7mm, 当L≥50m时。 式中:L——船长,m。 10.4.1.2 舷墙应在横梁位置上设置有折边或面板的支撑肘板, 支撑肘板间距应不大于2个肋距。 10.4.2 护舷材 10.4.2.1 拖船在整个船长范围内应沿甲板边线设置护舷材,其厚度可取船中0.4L处的舷侧外板的厚度。护舷材内应设置加强筋。 第 5 节 拖曳设备与支承结构 10.5.1 拖钩、拖缆机 10.5.1.1 拖钩或拖缆机通常应位于船长中点后方5%~10%船长处,但在各种装载状态下, 其位置不应在拖船重心纵向位置之前,并应置于尽可能低的位置,以使拖船在正常工作时的横倾力矩减到最小。 10.5.1.2 拖钩或拖缆机构件的设计应根据拖索的破断强度来决定。拖钩的破断强度一般应为拖索破断强度的1.5倍。 10.5.2 释放装置 10.5.2.1 拖钩应设有可靠的释放装置, 不论拖船的横倾角和拖索的方向如何,都能方便地随时解脱拖索, 同时又能避免任何意外地解脱拖索。 10.5.2.2 操纵释放装置的地点应安置在能见到拖钩的地方。建议在驾驶室亦能操纵释放装置。 10.5.3 支承结构 10.5.3.1 在拖曳设备下应尽可能设置支柱或支承舱壁。 10.5.3.2 拖曳设备处支承结构的设计载荷应不小于拖曳系统的破断强度。 10.5.3.3 支承结构的主要构件应用直接计算法确定,许用应力如下: 许用剪切应力[τ]=87/K N/mm2 许用弯曲应力[σ]=150/K N/mm2 许用相当应力[]= = 213/K N/mm 2 式中:K——材料系数。

GL船级社规范

第3节电源装置 A.电力需求 1.须提交电气设备的功率平衡表以验证发电、蓄电和变电装置的定额是足够的。 1.1须对下列运行状态确定其电力需求:1.1.1海上航行, 1.1.2港湾和港口附近航行, 1.1.3应急供电。 1.2还须考虑与船舶营运区域有关的极端环境条件,如极地或赤道区域的影响。 1.3在编制功率平衡表时须将所有安装的用电设备列入一表中并指出它们的输入功率值。 2.对于不同的运行状态须注意: 2.1对要求连续运行的所有用电设备,计入其全部输入功率,但对处于备用状态,只有当同类的用电设备出故障时才使用的那些用电设备除外。 2.2短时运行的用电设备的输入功率应乘以一同时系数。2.3中所述用电设备不包括在内。 在计算中,同时系数只能使用一次。 2.3相对于主电源功率大的用电设备,例如侧推器,计入其全部输入功率(另见B.1.4)2.4短时峰值负载,例如由于大电动机自动起动所引起的峰值负载。须证实其储备功率。 B.主电源 1.设计 1.1每一艘船均须配备一主电源,其容量足以满足第1节A.3中对电站所述的要求。该主电源应至少由两台相互独立的发电机组所组成。 1.2 1.1中所述的发电机组的容量必须使任一发电机组发生故障或停止运行时,其余发电机组的容量仍足以供电给在海上航行时所需的所有设备,从而确保: 1.2.1正常的推进运行状态和船舶安全,1.2.2最低舒适的居住条件,和 1.2.3货物的保存,仅就提供的设备是入级的一部分而言。 最低舒适的居住条件至少包括足够的设施用于照明、烹调、取暖、生活食品冷藏、机械通风、卫生用水和饮用水。 1.3在具有入级的冷藏设备(船级附加标志KAZ)的船上,在其入级证书上有集装箱连接至船上或者在入级符号后有其他附加标志(例如挖泥船)的船上,在确定发电机容量时,还须考虑由于相关的特定运行条件所致的电力需求。 如对于集装箱连接无现成的运行数据可用,则在计算电力需求时须使用如下数据: 额定功率:

钢质海船入级规范

《船舶入级规则》2017年12月第1版《船舶入级规则》第1.1版《船级社钢制船舶入级规则》第1.1版修订通知。12)-普通干货船船体检验6.1 urz18(修订版。6)-船舶机舱定期检验6.1 pr1c(版次。5)-检验、入级条件或剩余项目过期时暂停、恢复或取消入级-船体事故报告程序6.1 pr2b(新)-严重船体事故早期预测程序PR3(Corr.1)-船级和法定信息的透明度-6.1 PR20(修订版)。2)ESP第6.6版程序要求-第42版。2)-远程检查技术应用指南-6.1 rec55(修订版。1)——干货船船体结构检验、评估和修理指南CCS科研成果和用户反馈/要求:与主要改装说明有关的附加标志和修改第2章入级范围和条件第9节船级社授予、维护、暂停,取消和恢复背景IACS通过pr1c(修订版。5)自2017年1月1日起实施。8.0主要内容pr1c暂停/取消入级时的法定证书失效要求,由根据SOLAS II-1/3.1适用于1998年7月1日或之后建造的船舶扩展到适用于SOLAS公约的所有船舶。第2章分类的范围和条件第12节信息规定和保密背景IACS 于2015年7月通过了pr2a和pr2b,并将于2017年1月1日起实施。鉴于本节2.12.2.3中“CCS客户将接受CCS实施IACS早期预测程序”的规定,pr2a和pr2b以脚注的形式

纳入本规范。第二章入级范围和条件附录1《海船附加标志一览表》8.0背景市场技术服务要求CCS新规范和指南IACS rec.145(2016年5月新);反馈。8.0主要内容消除附加标志清单中“有关技术要求”的模糊表述,明确技术要求。澄清了“我社认可的标准”,列出了我社认可的相关标准拖船/海上补给船/消防船n”(多用途拖船)、“客运半潜船”(水下观光半潜式)、木片载体(木片载体)、飞灰载体(灰渣载体),在(二氧化碳载体)和“列车(x)”(船员培训系统)中删除了糖载体(散装糖载体)和二氧化碳载体?增加了“潜水支援船”、“el100”和“EGC准备就绪(x)”等附加标志。“待命船”和“交通船”等附加标志已修改。主要修改说明第三章产品检验背景CCS分公司产品部反馈。 8.0主要内容将urz26的转换内容重新调整为规范中的单独章节,并对规范原相关内容进行调整,以确保规范内容的一致性;定义替代认证方案(ACS);将不定期审核改为附加审核;增加由认证机构颁发的基于ISO9000或等效标准的制造商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并保持有效;增加产品电子图纸评审的相关要求;将产品图纸/文件的“批准通知单”修改为“图纸评审意见”;调整检测机构的资质证书或体系认证要求;调整产品认证要

《国内航行海船入级规则》2012年修改通报

中国船级社 国内航行海船入级规则 2012年修改通报 中国船级社 2012年5月

目 录 第2章 入级范围与条件 (3) 第1节 一般规定 (3) 第3节 入级符号与附加标志 (3) 第9节 船级的授予、保持、暂停、取消与恢复 (7) 第4章 建造中检验 (7) 第2节 检验与试验 (7) 第5章 建造后检验 (8) 第2节 检验种类与周期 (8) 第3节 船体与设备检验 (8) 第4节 船底外部及有关项目检验 (9) 第5节 轮机检验 (9) 第8节 其他 (10) 附录1 船体结构腐蚀磨耗控制值 (10) 第6章 附加标志检验 (10) 第3节 特殊设备和系统附加标志检验 (10)

第2章 入级范围与条件 第1节 一般规定 2.1.4.1(12)修改如下: 滚装船:系指利用装卸货跳板使有轮车辆滚进滚出的船舶。 第3节 入级符号与附加标志 表2.3.2.1(1)第1项“客船和干货船”中新增、修改附加标志修改如下: 附 加 标 志 中文 英文 说 明 应满足技术要求 大件运输船 Bridge Crane and Heavy Equipment Carrier 具有较大的甲板面积,专门用于在甲板 上装/卸并进行海上远程运输桥吊和重 型设备等尺度/重量相对很大的成套大 件和项目设备的运输船舶 《钢质海船入级规范》第8 篇第18章 XX 运输船 XX Carrier 装运固体货物的机动船舶,按其装运的 货物名称授予船型附加标志,其中X由 具体货物名称替代,典型的船型包括: 水泥运输船(Cement Carrier)、木材制 品运输的船(Forest Product)、木材或 原木运输船(Timber(or Log) Carrier)、碎木运输船(Wood Chip Carrier)、甲板货船(Deck Cargo Ship)、 冷藏货船(Refrigerated Cargo Ship)、 牲畜运输船(Livestock Carrier)、烟 灰运输船(Fly Ash Carrier)、散糖运 输船(Sugar Carrier)” 《国内航行海船建造规 范》第2篇第2章及有关 要求 表2.3.2.1(1)第2项“液货船”的“液化气体船”说明栏中,新增如下说明: 根据货物围护系统的型式,分别加注附加标志: A型独立液货舱 Type A Independent Tank B型独立液货舱 Type B Independent Tank C型独立液货舱 Type C Independent Tank 整体液货舱 Integral Tank 薄膜液货舱 Membrane Tank 半薄膜液货舱 Semi-menbrane Tank 内部绝热液货舱 Internal insulation Tank 表2.3.2.1(1)第3项“特殊用途船”的“训练船”、“鱼类加工船”、“调查船”附加标志“应满足技术要求”栏修改为“《国内航行海船建造规范》第2篇第2章及有关要求”。

钢质海船入级规范

船舶及海洋工程用结构钢: GB 712-200×《船舶及海洋工程用结构钢》国家标准编制说明基本信息: 标准号StandardNo:GB 712-2011 中文标准名称StandardTitle in Chinese:船舶及海洋工程用结构钢 英文标准名称:Ship and ocean engineering structural steel 发布日期IssuanceDate:2011-6-16 实施日期ExecuteDate:2012-2-1 首次发布日期FirstIssuance Date:1965-1-19 标准状态StandardState:现行 复审确认日期ReviewAffirmance Date: 计划编号Plan No:20077223-Q-605 代替国标号ReplacedStandard: 被代替国标号ReplacedStandard: 废止时间RevocatoryDate: 采用国际标准号AdoptedInternational Standard No: 采标名称AdoptedInternational Standard Name: 采用程度ApplicationDegree: 采用国际标准AdoptedInternational Standard: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H46

标准类别StandardSort:产品 标准页码Number ofPages: 标准价格(元) Price(¥): 主管部门Governor:中国钢铁工业协会 归口单位TechnicalCommittees:全国钢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起草单位DraftingCommittee:鞍钢股份有限公司,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重庆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新余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等详细内容: 标准化对象、制定标准的原则、采标程度及主要技术特点 标准化对象简介 本标准的标准化对象为: 船舶及海洋工程用结构钢板、钢带和型钢。具体规定了船舶及海洋工程结构用钢的订货内容、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标志和质量证明书。 标准的制定原则 ⑴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原则。 ⑵满足用户需求的原则。力争达到“科学、合理、先进、实用”。 ⑶产品系列化的原则。 ⑷与国家标准体系协调一致的原则。 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一致性程度 通过对国外先进标准最新版本的收集、分析,遵循采用国外先进标准的原则,本标准等效采用中国船级社CCS规范:2006《材料与

BV船级社规范

NR 216 Chapter 5 WELDING S ECTION1G ENERAL R EQUIREMENTS S ECTION2A PPROVAL OF W ELDING C ONSUMABLES S ECTION3A PPROVAL OF O VER W ELDABLE S HOP P RIMERS S ECTION4A PPROVAL OF W ELDING P ROCEDURES S ECTION5A PPROVAL OF CO2 L ASER W ELDING P ROCEDURES

NR 216, Ch 5, Sec 1 SECTION 1G ENERAL R EQUIREMENTS 1Scope 1.1General 1.1.1 This Section specifies the general requirements for fabrication by welding, and the other Sections of the Chap-ter concern the requirements for approval of welding con-sumables ( Sec 2), over weldable shop primers ( Sec 3) and welding procedures ( Sec 4 and Sec 5). 1.1.2 The requirements are essentially intended for the welding of weldable steels and aluminium alloy grades cov-ered by the applicable Articles of these Rules. 1.1.3 Different materials, applications and procedures, as well as other standards and specifications, may be consid-ered by the Society on a case-by-case basis. 2Fabrication by welding 2.1General 2.1.1 Fabrication by welding is to be carried out in compli-ance with the applicable Society Rules and according to normal good practice, general or specific to the individual processes, to the Surveyor’s satisfaction; in particular the conditions stated at the time of approval and authorisation for the use of individual processes are to be complied with. The welded structures, the relevant details and the size of welds are to comply with the applicable requirements; any other requirements indicated on the approved plans or specified during survey of construction are also to be com-plied with. 2.2Approval 2.2.1 Plans The constructional plans are to be submitted for approval when required by the Rules or in individual cases and are to contain the necessary data relevant to the fabrication by welding of the structures and items represented. In particu-lar, material types, welding details, welding processes and weld size are to be indicated; any details not represented in the plans are, in any case, to comply with the applicable requirements. 2.2.2 Welding procedures and consumables Welding to be used in hull construction, machinery, pres-sure systems and equipment subject to the inspection of the Society, is to be carried out with approved welding consum-ables and in accordance with approved welding proce-dures. 2.2.3 Welders and welding operators Welders for manual welding and for semiautomatic welding processes are to be properly trained and are to be certified by the Society, as required in the individual applications, unless otherwise agreed. Welders are to be certified according to the procedures given in the document NR476 “Approval testing of weld-ers”, except for offshore applications where the Society’s Rule Note “Construction survey of steel structures of off-shore units and installations” referenced NR426 DTO R00 E dated May 1992 is to be used. The certification is to be in due course of validity. Personnel manning the automatic welding machines are to be competent and sufficiently trained. 2.2.4 Welding supervision Welders are to be supervised and assisted, in the course of the welding operation, by an adequate number of compe-tent supervisors, such as to ensure efficient control of the welding production. Certification of the welding inspectors is not compulsory and is left to the discretion of the Manufacturer, except in particular cases where it may be required by the Society. 2.2.5 NDT operators Non-destructive tests are to be carried out by qualified per-sonnel certified by the Society or by recognised bodies in compliance with appropriate standards. The qualifications are to be appropriate to the particular application. 2.3Welding procedures 2.3.1 Approval of consumables Consumables are to be approv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ovisions of Sec 2. Requirements for approval of welding procedures, where non-approved welding consumables are allowed to be used, are given in Sec 4. 2.3.2 Choice of consumables Requirements regarding the use of the various grades of approved consumables are indicated in the parts of the Rules concerning the application or at the time of plan approval. In the case of consumables approved for Mo and Cr-Mo weldable steels, the choice of the grade of the consumables is to be made such that the nominal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the deposited metal corresponds to that of the base mate-rial; where electrodes are used, they are to be of the basic covered low hydrogen type.

钢质海船入级规范

钢质海船入级规范: 中国船级社《钢质海船入级规范》2019修改通报,完善了CCS 规范标准体系,顺应了国内船入级的市场需求。提高了可操作性,如优化了船首底部砰击强度评估方法,增加了砰击压力极值计算所需的相对运动数据的计算公式,简化了相关计算工作。结合近年我社的研究成果、解决了业界实际需求,如根据不同系统的配置情况,补充完善减压管路和调距桨传动装置等系统冗余的不同配备要求;补充尾管后轴承双斜率计算的相关技术要求。制定了动力定位系统的最新技术要求,涵盖前沿技术的应用,如一字排运行、闭环运行、电池技术等,达到国际先进技术水平要求且满足业界实际需求。 主要修订内容如下: 入级规则篇: 新增有限航区船舶建造后检验的说明;新增“Woodchip Carrier(木屑运输船)”、“AS(自主船)”等附加标志,修订“Asphalt Carrier(石油沥青船)、Loading Computer(装载仪)”等附加标志;新增消防员用便携式防爆双向无线电话、苏伊士运河探照灯等产品的持证要求;新增自动控制附加标志相关检验要求。 轮机篇: 新增了IACS UR M78低压气体燃料发动机安全要求;纳入了芬兰瑞典冰级规则最新航行冰区的加强要求;补充尾管后轴承双斜率计算的相关技术要求;修订完善减压管路上备用减压阀的设置要求、双套调距桨传动装置备用泵配备要求、锅炉安全阀试验条件和压力设置

要求、灰铸铁材料使用限制、固定式压力水雾灭火系统保护处所排水附加要求、油船和化学品船货物区域的燃油舱位置、主机起动空气系统及调速器和超速保护要求、水润滑尾轴承的长度、人力操舵装置的适用条件、锚机工作负载计算的条件等。 电气篇: 澄清了谐波监测的适用范围;修改应急发电机的电力保护要求;澄清固定式灭火系统的释放不应导致自动切断机器处所风机和油泵的规定;纳入URE18对蓄电池详细记录表和维护程序应在适当时纳入到船舶操作维护程序中的要求;新增照明用LED灯具性能标准要求。新增低硫馏分油温度/粘度和燃油冷却系统膨胀柜水位的监测和报警要求;澄清油雾浓度监测的等效措施。 其他: 第8篇修订了第10章石油沥青船补充规定和第11章动力定位系统的技术要求。第9篇纳入了IACS CSR的最新修改通报及编辑性修订。第10篇新增有限航区船舶的建造后检验要求、明确R2/R3航区内航行的客船上层建筑或甲板室使用铝合金带筋板的要求。 《钢质海船入级规范》2019年修改通报于2019年7月1日生效,生效后替代2018年第2次变更通告(2018年9月版)、2018年第1次勘误通告(2018年10月版)、2018年第3次变更通告(2018年12月版)。

英国船级社规范(LR)2004

英国劳氏船级社 船舶入级规范和规则(LR:2004)

英国劳氏船级社“船舶入级规范和规则” 2004年7月中文版光盘的编辑制作说明 1、本光盘的翻译和制作主要依据劳氏船级社已出版的该规范2004年7月英文版(包括 2005年的Notice No.1)及对2002年及2003年版的全部修改通知(即Notices)。 2、由于本光盘出版时,劳氏船级社已发布了对2004年英文版的第一号修改通知(2005年 Notice1),为此对于该Notice中的内容也已列入本光盘中。 3、凡2004年7月英文版(包括2005年的Notice 1)内容与各Notices的相应内容有不相 符合及矛盾之处,在一般情况下均以2004年7月英文版(包括2005年的Notice 1)为主,但也在个别地方吸收了Notices中明确合理的部分。 4、在翻译编辑中凡发现英文版中有明显的笔误或印刷错误,均在中文版中作了更正,并 报劳氏英国伦敦总部备案。 5、由于承担这次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及译文水平有限,可能译文中有若干不妥或误解之 处,如有这种情况,在本规范的执行时应以英文版为准。 6、本光盘的版权、出版、发行及解释权均属劳氏船级社(亚洲)上海代表处,各用户对 本光盘的需要、意见或建议,均请直接与上海代表处联系。 劳氏船级社(亚洲)上海代表处 上海延安东路550号海洋大厦三楼,邮编:200001 电话总机:+8621 51581000 传真:+8621 63907327

第2分册材料的制造、试验和认证规范 第1章一般规定 第1节制造、检验和认证的条件 1.1 范围 1.1.1凡经劳氏船级社入级或认证,或拟在劳氏船级社入级或认证的船舶和其它海上构造物以及相关的机械,其建造或修理所用的材料,均应按照本规范进行制造、试验和检查。锻造、铸造和挤压的材料应符合第1和第2章的要求及第3至第9章中有关的专门要求。系泊和锚泊设备、认可的焊接消耗品、组装钢质型材及焊接钢质机械结构,应符合第1和第2章中适用的要求,并应分别符合第10、11、12和13章的要求。塑料应符合第14章的要求。 1.1.2为使入级或认证,所有符合这些要求的材料和部件,在涉及设计和建造的有关本规范中均有所规定。 1.2 材料质量和应用的资料 1.2.1船舶、构造物或机械承造厂应向材料制造商提供这种为保证能按照本规范进行检查和试验所需的资料。特别是当可采用任选或附加条件时,更应如此。 1.3 认可 1.3.1除在本规范其它章节中有专门说明者外,所有认可均适宜于拟作为海洋服务用途的材料。 1.3.2按照第3章至第10章生产的材料,应在经过劳氏船级社对供应这种型号产品认可的工厂中制造。根据第11章和第14章制造的产品应根据其中的要求进行认可。 1.3.3为使工厂能够取得认可,制造商应向劳氏船级社表明该工厂拥有必要的制造和试验设备,并由合格的人员进行监督管理,从而使劳氏船级社认为满意。应在验船师的监督下实施一项规定的试验大纲,试验结果应使劳氏船级社满意。 1.3.4材料认可的程序在劳氏船级社“船舶材料及评定程序”中予以规定。 1.3.5当一个制造商有一个以上工厂时,则认可只对曾执行过试验计划的个别工厂有效。 1.3.6对于第3章至第10章中所指的材料,应在不超过3年时间间隔内,由验船师对制造商进行详细的定期检查,材料的认可方能维持有效。这一检查是在1.4节中所述的正常检验步骤之外的额外检查。 1.3.7当影响材料应用的制造程序参数所有变更时,制造商有责任在采用这一生产变更之前通知劳氏船级社。为维持这一认可,可能需要增加认可试验。

[日本]NK船级社规范 B篇修正案

钢质船舶入级与建造规范B篇入级检验 修正案1 第19号规定 2002年5月1日

第19号规定 2002年5月1日 对钢质船舶入级与建造规范的修正案 钢质船舶入级与建造规范已部分修正如下 B篇 入级检验 修正案1-1 第2章入级检验 2.1建造中的入级检验 2.1.1一般要求 现有的条文已作为-1分条且已新增如下的-2分条 2 原则上应禁用含有石棉的材料的新装置 2.1.2图纸和文件的送审 1(1)(u)分条已修正如下 (u)表明灭火布置的图消防泵消防栓和消防软管等的布置数量和类型以及表明惰性气 体系统如设有布置的图总布置图具有管子阀等的材料尺寸设计压力的管系 图每一部件的详图以及包括该系统的监测报警和安全装置的控制装置的图 已新增如下的-1(1)(x)分条 (x)液货船的透气系统 i)货油泵舱的舱底系统和通风系统的总布置图 ii)液货蒸汽等的透气系统的总布置图 -1(2)(e)分条已修正如下 (e)辅机和管系 D篇13.1.2和17.1.2中规定的图纸和资料 2.1.3其他图纸和文件的送审

-1(9)分条已更改为-111且已新增如下的-19-110和-112分条 9货油舱的压力/真空阀和过压保护装置如设有的容量计算书 10惰性气体系统如设有的说明书和操作手册包括对于操作者的安全应予说明的内容 12如采用了含有石棉的材料包括其位置和其他详述内容的文件 第3章年度检验 3.2船体设备灭火和附件的年度检验 3.2.1图纸和文件的检查 在表B3.1中检查内容栏的第6行中 5.5.2已修正为 4.5.5 3.3机械的年度检验 3.3.2运行试验 在表B3.8中检查内容栏的第5行中 5.5.2-3和D篇14.5.12已分别修正为 4.5.5和R 篇35.2.6和35.2.8至35.2.10 生效日期和应用修正案1-1 1.本修正案的生效日期为2002年7月1日 2.尽管对本规范已作修正现有要求仍可适用于在生效日期之前安放龙骨或处于类似建造阶段的船 舶 注术语处于类似建造阶段是指可以认定某一具体船舶建造开始和该船业已开始的装配 量至少为50t或为全部结构材料估算重量的1取较小者

中国船级社认证操作规范

中国船级社认证流程(2009-10-1709:17:07) 中国船级社CCS产品型式认可工作计划流程(简) 阶段一:提交申请 企业应向主管该产品生产厂所在地区业务的CCS机构提出申请,填写申请书(CCS固定格式),咨询机构可以提供申请书协助企业提交申请。 申请包括:产品名称、型号、规格、组成、用途等等具体根据产品明细栏的要求填写,中英文对照。 阶段二:各类相关资料、文档准备 企业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准备以下资料: 1.公司简介(企业性质、自然状况、生产能力、生产条件、资格证书等) 2.供应商/原材料清单(原材料名称、型号/规格、验收标准、出产检验报告等) 3.产品图纸、技术文件(说明书、技术条件、型式试验大纲、出厂试验大纲所采用的标准、提供全套图纸等等) 4.产品工艺、生产流程(在流程图上应标明相应的检验控制点) 5.主要生产/检验设备的清单(生产设备一览表、检测设备一览表、人员情况一览表、特殊工种的操作资格证书等) 6.质量保证体系情况(质量管理制度应符合船用产品制造厂或型式认可的要求) 7.企业应收集并提供有关产品的检验标准规范(如:上级主管部门的标准要求、国标、行标、特殊要求等等) 8.以往获得的证书和检验报告(ISO9001证书、船级社认可证书、公证检验机构检测报告)9.产品的最终出厂检验大纲,出厂检验报告格式 10.用户对产品质量的信息反馈意见(如适用) 不同产品要求提供的资料各有差异具体以检测机构所列清单为主 咨询公司根据认证机构提出的意见和列出的文件清单协助企业对产品的相关文档提出修改意见,审核,改进,便与企业报送。 阶段三:现场审核 咨询公司做好现场审核的准备工作,协助企业完成认证机构进行的现场审核 阶段四:样品准备 企业根据检测机构的要求准备送试样品; 咨询公司负责进行送试前的质量把关; 阶段五:样品送检 企业负责将样品送往指定实验室 咨询公司负责试验过程中的联络工作,协助企业完成整改工作 阶段六:取证 企业通过现场审核,关闭整改项目及其产品通过型式试验后一定时期内获取证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