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德州市化工产业发展状况

德州市化工产业发展状况

山东轻工业学院

德州市化工产业发展状况

院系名称化学与制药工程学院

学生姓名魏桂超

学号200904031114

专业班级化工10-3

德州市积极引领化工产业提档升级,目前全市在建项目59个,总投资265亿元,实际到位资金128亿元。预计今年全市规模以上化工企业累计实现销售收入780亿元,完成年初目标任务的110.3%;完成固定资产投入120亿元,完成年初目标任务的120%。

德州市化工产业按照“规模化、精细化、园区化、清洁化”的要求,高点定位,在德城区、德州运河经济开发区、德州经济开发区统一规划了化工园区,总面积达46平方公里。同时,在乐陵、临邑、陵县、平原等县市规划了循环化工区、石油化工区、精细化工区、煤化工区等专业园区,全市化工园区规划总面积达100多平方公里。

与此同时,采取登门招商、协会招商、对接央企、园区招商等多种形式,深入北京、上海、嘉兴、苏州等10余个城市进行招商引资,与国家石化联合会、省石化协会及橡胶、氯碱等7个行业协会签订了合作框架协议,与中国昊华化工(集团)总公司、上海化学工业区、江苏新北工业园、中国化工网等单位建立了合作关系,与300余家世界及中国化工500强企业建立了联系。截至目前,化工产业在建、签约项目达89个,总投资466亿元。中心园区共有在建、签约项目18个,总投资218亿元,其中在建项目12个,总投资143亿元,实际到位资金61亿元。

2009年全市能源消费总量1660万吨标煤。2009年电力装机规模达到313.8万千瓦,年发电量160.35亿千瓦时,比2008年减少0.1%。2010年关停小火电12.6万千瓦;2009年煤炭产量达到124万吨。新能源开发全面推进,效果明显。禹城1兆瓦光伏并网电站示范项目开工建设,太阳能热水器的推广面积达到2400万平方米,垃圾发电项目顺利推进,新园热电建设了15MW 生物质能发电项目,目前正在规划建设秸秆发电项目。

(一)煤炭资源主要情况

德州市煤炭资源主要集中在齐河县,现有赵官、邱集两个煤矿。“十一五”期间,德州煤炭工业发展坚持依靠科技进步,走资源利用率高、安全有保障、经济效益好、环境污染少和可持续的煤炭工业发展道路,取得了显著成效。

1、煤炭生产。赵官煤矿设计生产能力0.90Mt/a,服务年限42.8年,2008年煤炭产量30万吨(工程煤),2009年60万吨(工程煤),2010年90万吨;邱集煤矿设计生产能力为45万吨/年,核定生产能力为75万吨/年,“十一五”期间,矿井生产能力始终保持在50~60万吨。

2、煤炭加工转化和综合利用。”十一五”期间,赵官煤矿主要实施选煤厂、瓦斯发电、矸石砖厂、煤泥干燥、矿井水源地等五项煤炭加工转化和综合利用项目。一是选煤厂工程。洗煤厂始建于2006年,2007年投产,为60万吨/n的单段跳汰系统,主要产动力煤。2009年入洗原煤90万吨/n,生产商品煤60万吨/n。2009年-2010年新建120万吨/n两段三产品重介洗煤厂,2009年10月动工,2010年6月投产,主要生产炼焦精煤,可年入洗150万吨,生产冶炼精煤120万吨。二是瓦斯发电项目。投资5701.84万元,其中地面瓦斯抽采泵站、4台500KW发电机组(现安装2台)、井下4台泵、配套附属装置及管路系统、地面煤层钻孔预抽系统分别投资约1528.32万元、1445.96万元、1115.1万元、1612.46万元。适用瓦斯浓度5%~100%,每台发电机组年消耗纯瓦斯量约120万m3。三是矸石砖厂项目。投资4420.6万元,年产1.2亿标块,年消耗煤矸石30万吨。四煤泥干燥项目。投资407万元,年处理煤泥湿基滤饼能力18.48万吨,干后煤

泥16.26万吨,将高水分(26%~32%)煤泥滤饼处理成水分13%以下的产品,满足了商品动力煤的要求。五是矿井水源地项目。投资8560万元,2010年6月-2012年建成10-15万m3的水源地向济南供水,实施地面抽排与井下输排相结合的防治水措施,解放11、13层后组煤,2015-2020年实现原煤产量突破300T/n。

(二)电力行业情况

德州市现有1家省统调电厂华能德州电厂,机组容量为263万千瓦,地方电厂及企业自备电厂20家,机组容量为51.85万千瓦,其中地方公用电厂13家,机组容量为40.95万千瓦,企业自备电厂7家,机组容量为10.9万千瓦。目前有县级供电企业10家,市级供电企业1家,覆盖整个德州市及河北、济南的部分区域。华能德州电厂是一座现代化大型燃煤火力发电厂,隶属于中国华能集团公司,是山东电网的主力电厂之一。于1989年8月1日正式开工兴建,一、二期工程建设安装4台30万千瓦级国产燃煤汽轮发电机组,三期工程建设安装2台70万千瓦进口燃煤机组。经过多年对机组的增容改造,现总装机容量267万千瓦,全部实现烟气脱硫运行。目前,企业正在积极推进四期2×100万千瓦扩建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

(三)石油行业情况

2009年中国石油德州分公司销售成品油13万吨,截至2009年底拥有的44座加油站项目中:德州市加油站23座,占52%;县级市加油站6座,占13.6%; 县城加油站11座,占25%;国道省道加油站4座,占9.4%。恒源石化一次加工能力300万吨/年,催化130万吨/年,焦化100万吨/年,2009年实际加工原料86万吨;成品油产能超过74万吨/年,加工负荷在50%左右,成品油产量达到37万吨。中国石化德州分公司2009年销售成品油31万吨。

(四)热力行业情况

“十一五”期间,公司紧紧以工程建设为契机,在供热管网辐射范围内的区域,做好市场调研,积极发展用户,扩大生产规模。供热面积从05年的100万平方米增长到目前的800万平方米,五年总计增加700万平方米;二级站从05年的几十个增加到目前的190余个;敷设管网共计25公里;固定资产达亿元。连续五年安全无事故发生。“十一五”期间,公司的生产规模不断翻番,各项指标均在市区同行业中位居前列。

2008年,经市政府批准了华能德州电厂机组改造配套管网建设项目。投资9500余万元建设完成了市区供热管网一期工程,标志着华能德州电厂成为市区供热的主热源。

2009年,公司投资1.9亿元,建设了市区供热管网二期工程,敷设完成(DN1200)管网4.2公里,(DN1000)管网1公里,(DN800)管网3.3公里,(DN700)管网6公里。当年10月份市区供热管网三期(一)--岔河以东沿新河路北侧绿化带内正式开工,管道长度3.6公里,投资1950万元,于2010年1月22日竣工。

2010年5月8日市区供热管网三期(二)--岔河以西(新河路北侧绿化带—新华东路管网接口)工程段正式开工建设,新河路北侧绿化带—新华东路管网接口工程段,设计管径Ф820,敷设管网11公里,于当年8月完工。该工程东跨岔河,实现了为经济开发区供热的新突破,解决了东风路以南、康博大道以西区域内20多万平方米的供热问题;北延至乾城,解决了因北郊电厂取缔后部分小区的冬季供热问题;南越铁路,解决了向阳南路附近区域的供热问题。

(五)新能源产业情况

我市新能源产业已形成太阳能、生物质能、风电设备制造、新能源汽车和地源热泵五大产业板块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具备一定的承载基础和产业优势。尤其以皇明集团为代表的太阳能热利用方面走在全国乃至世界的前列,是太阳能热水器规模化利用较早的城市,相继获得“中国太阳城”、“中国太阳谷”、“国家可再生能源应用示范城市”、“国家火炬计划德州新能源产业基地”、首批“国家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2009最具投资价值的中国新能源产业城市”、“低碳贡献城市”等称号,德州经济开发区获首批“山东省节能环保产业基地”。2009年,新能源产业拥有120余家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20亿元,利税总额28亿元。

1、太阳能产业形成特色产业集群。我市太阳能产业起步早、发展快、效果好,形成了以皇明集团为依托,以太阳能热水器为主导,集真空集热管、太阳能空调、节能玻璃、太阳能一体化建筑技术、太阳能电池组件、光伏发电系统、太阳能照明系统、太阳能交通灯等从研发、生产到推广应用较为完善的光热利用和光伏产业链条。2009年,70余家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0亿元,年生产太阳能热水器300多万平方米,累计生产推广太阳能热水器2400万平方米,占到全国16%的份额。拥有专利620项(发明专利20项),其中皇明“三靶干涉镀膜工艺”填补了国际空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吸收比”提高到96%(国标85%),开发的金属镀膜管适用于太阳能高温应用,稳定耐高温700℃,可广泛应用于太阳能高温热发电领域。乐陵博源公司、庆云传茂公司的“无机高效热管”导热性能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广泛应用于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供暖、热交换及热回收领域。拥有“中国驰名商标”1件、“中国名牌”产品2个。重点企业有皇明集团、亿家能公司、乐陵博源公司、武城腾龙公司、德州旭光公司等,皇明集团是目前世界最大的太阳能热水器制造基地和清洁能源供应商,产品有八大系列一百多个品种规格,太阳能热水器年推广量200多万平方米。博源公司、传茂公司成为海尔、力诺、清华阳光等企业太阳能系列产品配套商。

2、风电装备制造业配套能力不断增强。风力发电机主轴、叶片、塔筒、机舱罩、导流罩等配套产品规模化生产,2009年,统计的7家重点企业,主营业务收入36亿元,利税4亿元。重点企业有通裕集团、世纪威能公司、中国水电十三局机电安装分局、华业公司、株丕特公司等。通裕集团自主研发的兆瓦级风力发电机主轴填补了国内空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二期完工后产能将达到8千支,是国内最大的风电主轴生产企业;世纪威能公司年产1000套兆瓦级风电叶片形成200套产能;株丕特公司与德国Nordex公司(德国恩德公司)合作,机舱罩、导流罩产品出口欧美国家,占全球市场份额的40%。

3、生物质能源开发利用步伐加快。2009年,5家重点企业主营业务收入42亿元,实现利税4.5亿元。龙力公司建设的年产1万吨非粮食燃料乙醇生产线,是国内外第一套以玉米芯废渣为原料生产乙醇的工业装置,配套建设的年产5万吨非粮食燃料乙醇项目已竣工投产。新园热电公司建设的以木糖、糠醛废渣代煤15兆瓦生物质直燃发电示范项目,年发电1.1亿千瓦时,节煤20多万吨,注册为CDM项目。贺友集团的热能中心木粉代煤供热和人造板废料余热发电两个项目同时被国家批准为CDM项目,年减排二氧化碳量96.15万吨,可获得875万欧元资金。目前正在建设垃圾发电厂、秸秆直燃式发电厂及沼气发电等一批生物质能开发利用项目。

4、新能源汽车产业成为新的增长点。2009年,5家重点企业主营业务收入18亿元,利税3亿元。富路车业公司已形成三大系列十几个品种5000余辆产能,远销美国、欧洲市场。齐鲁客车电动客车公司完成了技术储备,正积极对外合作。

5、地源热泵产业发展迅猛。我市是“中国中央空调城”,以贝莱特公司、亚太集团、格瑞德公司、金光集团等中央空调企业为代表的地源热泵生产企业,依托中央空调生产与技术基础,大力开发生产地源热泵产品,部分企业地源热泵产品已占到产能的60%以上,在全国同行业处于前列位置,被许多大工程所采用,如我市奥德乐17.5万平米的制冷、供热面积全部采用地源热泵。目前,地源热泵整机生产企业近10家,2009年,5家重点企业主营业务收入36亿元,利税4亿元。贝莱特公司的地源热泵机组占全国市场份额的8%左右,总销售额稳居山东省第一

位,全国前三位。市场发展前景良好。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煤炭行业。德州煤矿工业在煤矿安全、生态环境、企业负担、职工生活等方面仍存在一些急待解决的问题,如赵官煤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矿井地质条件复杂,受地质条件、生产系统等制约,造成矿井采掘接续紧张。

二是专业人才少,技术熟练程度及安全自我保护能力较差,人员整体素质较低,人员流动性大,没有建立稳定的劳动用工长效机制。

三是制度建设不完善。

(二)热力行业。德州市集中供热普及率较低,居民的供热需求日益增长,德州市集中供热正处于大发展时期,但目前热源能力不足,供热管网不完善,需要在先期投入大量的资金,而目前德州市供热配套费标准难于满足集中供热建设需要。

第二部分指导思想、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抓住国家扩大内需、调整能源结构、大力发展新能源的历史机遇,坚持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区域经济文化高地目标,充分发挥德州资源优势,不断提高能源保障能力,构筑稳定、经济、清洁、安全的能源供应体系,进一步做大、做强能源产业,以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和有效利用支撑经济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全面和谐进步。

二、基本原则

1、节约优先、持续发展。立足我市能源资源和环境状况对经济发展约束日益突出的现实,把节约能源放在第一位,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大力推广清洁能源和先进适用技术,大力推进资源的综合利用,合理利用各种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从根本上改变单纯依靠外延发展、忽视挖潜改造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切实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推动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的和谐发展。

2、常规能源为基础、多能发展。以煤炭、油气为主体,电力为中心,新能源为新龙头的能源结构,把优化二次能源结构作为能源结构调整重点,特别是把提高煤炭利用效率和清洁性作为中心任务。大力推进大型、高效、清洁煤发电,提高洁净煤发电在煤炭消费中的比重,提高电能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大力推动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新能源汽车等新能源的利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优质、经济、清洁的终端能源供应。

3、保障能源安全、开拓供给渠道。充分认识我市资源供给和需求状况,在努力保障现有能源供给渠道的基础上,积极开拓新的能源供给渠道,为我市经济发展和城乡居民生活需要提供充足的能源保障。要充分利用靠近煤炭基地河北和山西、石油基地胜利油田的资源优势,在提高我市能源利用效率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利用邻近的能源资源。要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突破一些关键技术,发挥自身优势,形成行业标准,提高新能源在我市能源需求的比例,打造“新能源之都”。

4、科技创新、体制改革。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作用,大力推进能源领域的科技创新。加大对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技术创新,组织开发和推广应用节约资源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提高能源工业的自我创新能力。重视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作用,提高研发经费占企业销售收入的比重,形成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开放型创新体系。进一步加快能源体制改革,创新能源管理体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经济杠杆的作用,以市场运作为主,政府调控为辅,努力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型能源工业体制。

第三部分能源发展环境分析和总体要求

德州电力发展的优势及制约因素从我市的自然资源条件看,水电、风电、核电建设发展较难,电力建设仍然为燃煤的火电机组,因此煤炭资源、交通运输、水资源和环保空间是保障我市电力发展的重要条件。

德州已成为山东电网最重要的火力发电基地之一。不仅如此,德州火力发电还有更大的扩充空间,一方面德州本地拥有9.5亿吨的煤炭储量,另一方面德州是晋煤外运的主要中转站,这些都为德州火力发电规模进一步扩大提供了不可比拟的资源基础。

但是近几年,全国范围内出现了几次“煤荒”造成的煤电矛盾,以及运输瓶颈问题,对我市的地方电厂和华能德州电厂都影响很大,华能德州电厂曾出现过由于运输限制面临缺煤停机的尴尬境地。

目前,地方电厂基本是热电联产企业,热电联产是高效的能源利用形式,但是由于煤炭价格一直维持相对高位运行,而热电联产企业的上网电价和供热价格偏低,造成大部分地方电厂

亏损运行,甚至停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