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一位自闭症学生辅导实例-永吉国小

一位自闭症学生辅导实例-永吉国小

一位自闭症学生辅导实例-永吉国小
一位自闭症学生辅导实例-永吉国小

特殊兒童輔導實例

作者:羅麗鈴

一.特教類別:自閉症

輔導特殊兒童是一件深具挑戰性的工作,而自閉症兒童在特殊兒童的輔導中又是難度較高的一群。個案是一個具有溝通困難、社交技巧不足、行為固著等缺陷的自閉症兒童,而且伴隨過動、學習困難、衝動、情緒起伏大、攻擊他人等行為特質。我們透過測驗診斷、問題行為分析、情緒管理及社交技巧訓練、增強正向行為、後果處理、班級輔導、家庭配合等措施,歷經三年,個案的問題有了極大的改善,例如:發脾氣次數降低、好心情天數增加、學習狀況穩定、生活自理能力增強、班級氣氛更趨和諧。現將輔導方式撰述如下,與各位特教夥伴分享,併為研討改進之用。

二.教育階段:國小

三.安置型態:普通班極加資源教室

四.個案基本資料

1. 姓氏:小奇

2. 年齡:10歲

3. 性別:男

4. 年級:國小四年級

5. 安置型態:普通班接受特教服務

6. 家庭史、教育史、醫療史:

小奇,有一個弟弟,父母皆有大學學歷。管教方式,父親重視規範,母親採取自然原則,生活作息不規律。小奇三歲時發現身心異常,5歲8個月時被鑑定為自閉症兒童,領有輕度自閉症殘障手冊,開始接受早期療育。一年級進入國小資源班,輔導後,在校園內有關遵守常規及聽指令部分,與班上同學的表現相當接近。但是活動量仍大,上課不能持續注視老師,常趴著,學習意願很低,缺乏自信。在家裡,與母親發脾氣的次數仍多。一直有尿床現象,曾服藥,三年級停藥。二年級開始服用藥物,多年來,家庭作業均由家庭教師協助完成。

7.個案能力現況:

從各項診斷測驗得知,個案智商中下,兼有情緒表達困難、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現象、行為規範欠佳等問題,其他狀況說明如下:

五.轉介緣起:

小奇於學前階段結束,參加台北市國小自閉症鑑定安置會議,經鑑定後安置本校。校內編班會議中特別為個案安排一位合適的級任老師,並加上資源班特教服務。

六.問題診斷與分析:

綜合各項測驗資料及能力現況分析的結果,個案問題診斷分析如下:1.情緒表達方式不恰當。情緒爆發時,會有踢門、踢桌椅,踹櫃子、

摘花草及攻擊他人的行為,須增進情緒管理的能力。

2.由於活動量大,須有穩定神經系統的活動

3.須學習社交技巧

4.須延長注意力時間

5.須增進視動協調能力

6.加強遵守團體規範

7.加強生活自理能力

8.提升閱讀理解能力

七.輔導與介入計畫:

(一)課程設計與教學活動的計畫,如下表:

(二)正向行為訓練計畫:

1.主要問題敘述:

情緒表達方式不恰當。情緒爆發時,會有踢門、踢桌椅,踹櫃

子、摘花草及攻擊他人的行為。

2.正向行為訓練目標:

用恰當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情緒。有情緒時,不再有踢門、踢桌

椅,踹櫃子、摘花草及攻擊他人的行為。

3.處理策略:

(1)進行行為觀察、瞭解發怒的原因,擬定防範措施。方式如下:

(2)家庭教養方面:

與家長進行多次溝通,讓家長瞭解孩子的行為問題,必須家長鼎力協助,才能得到改善。協商請家長配合一些事項,例如:

a.每天讓孩子吃早餐再上學。

b.每天讓孩子吃藥後再上學。

c.每天讓孩子晚上10點就寢,讓孩子有充足的睡眠。

d.一早起來和孩子談愉快的事情,或先到公園運動再上學。

這些事項列成檢核表,讓家長每日勾選做到的項目,每週交回,以確定執行情況。同時每週提供報章中的特教專欄或親職教育文章給家長閱讀,並且時常與家長討論輔導個案的策略。(3)班級輔導方面:

a.特教宣導活動:藉遊戲活動,向全班說明自閉症兒童的特質

及協助方法,讓全班同學能用合宜的方法與鐵生相處。

b.情緒管理策略:與全班討論處理生氣的好方法及原則,讓全

班同學在個案生氣時,適時提醒個案。經觀察發現,同學提

醒比老師提醒的效果好。

c.自我監控、自我管理課程:提醒同學與個案發生衝突時,發

揮自制力,同時採用減少同學及個案情緒爆發次數的增強策

略。

d.明星養成計畫:與全班同學討論,擬定能使個案情緒爆發(打

人、踢桌椅)次數降低的方法,約定如果個案情緒爆發(打

人、踢桌椅)次數能從每週3-4次,降低至1次或0次,就

請輔導室獎勵全班。

(4)正向行為訓練課程:

a.情緒管理的教導:教導如何正確表達心情,如上述情緒管理

課程。

b.運用社會性故事,教導個案解決問題的方法,例如:電腦打

不開時,可以請同學或老師協助,而不必踢桌椅。

c.教導生氣時可使用的方法,例如:

○a深呼吸、數到10 ○b畫出來

○c請同學不要靠近○d安靜一下

○e打軟的東西○f看書

○g說出來○h運動

○i寫出來

將這些方法編製成小冊,給予視覺提示,每日復習及自我提

醒。

d.教導獲得好心情的方法,例如:

○a吃好、睡飽○b幫助同學

○c按時服藥○d完成工作

○e觀賞溫馨影片○f想開心的事

○g讀笑話集○h跟好朋友聊天

○i唱歌○j到公園玩

將這些方法製成小冊,給予視覺提示,每日復習及自我提醒。

e社交技巧訓練:每週二節,在遊戲室裡,安排個案和四位好

朋友進行社交技巧課程。藉四年級學生日常玩的遊戲,教導

小奇如何猜拳、遵守遊戲規則、輪流、等待、合作、注意安

全等規範,並能在平日遊戲中應用。

(三)行為後果處理:

1.訂定行為契約(如附錄)

a.進行增強物調查,發現個案的最愛為--奶茶。

b.與個案、家長、級任共同討論,訂定行為契約。

結合每日的上課表現、生活作息,將團體規範(準時進教室等

5項)、心情記錄、及生活自理都列入評分項目,採用五分法

計分,上下午各計分一次。每日得一定分數,就可以得到增強

物奶茶一瓶,並能在午休時間到圖書館看書。

c.得分辦法:遵守團體規範、完成午餐等生活自理項目,都可以

得分。另外每一節都是好心情加5分,生氣時用好方法加5分。

全部合計達到一定的分數,給予獎勵。藉此行為契約建立小奇

情緒管理的好行為。

2.採用過度矯正法練習:多次練習好行為,藉以消除不當的生氣

行為。

3.個別輔導:每天固定在計分時間,與個案、家長討論當天表現,

(1)讚許達到目標的行為,鼓勵繼續保持行為。

(2)檢討未能達到目標的原因,傾聽個案的想法,是否有什麼困

難,是否須要調整目標。

(3)個案如果出現不當行為的當天,便執行改進方法。

(四) 發揮興趣與專長:

由於個案對自然學科最有興趣,於是與自然科老師溝通討論,

決定讓個案在自然課時,當老師的小助手,示範實驗的操作過

程,並給予較多回答問題的機會,若回答正確,同組同學一起

加分,個案行為契約計分也加10分,藉以提高個案的自信心及

參與學習的動機。

(五)培養休閒技能:

協助讓個案參加學校排球隊,個案大肢體動作能力佳,這些活

動可以訓練小奇的肢體協調動作,讓個案展現優勢的動作能

力,同時可以滿足個案的活動量。家長能接受且能配合訓練時

間,現在個案以身為校內排球隊員而自豪。

八.輔導成效:

(一)遵守團體規範部分:個案原本不願意進教室上課,目前已能準

時進教室、坐在自己的位置上、拿出課本、留在教室。

(二)生活自理能力增強部分:個案原本事事要人提醒,目前已能吃

完午餐、自動收拾餐具、找老師拿藥吃、抄聯絡簿、拿作業給

老師批改。

(三)情緒行為改善部分:

計算每週發脾氣(指情緒爆發)次數,由一週出現次數3~4次,降至一週出現1次。計算每週好心情次數,由一週出現次數1次,增至一週出現3次。而且好心情次數多於發脾氣次數。情緒爆發持續的時間,也由20分鐘縮短到10分鐘以內。

(四)學習意願提高部分:個案由不願參與學習,到目前每週1次願

意在自然課上實驗操作、回答問題,穩定的小小一步,真是令

人振奮。

(五)家庭配合度提高部分:個案的生活作息不規律,常未吃早餐、未

服藥或睡眠不足的狀況下就到學校,經過不斷的溝通、家庭訪

問,終於獲得家長的信任,配合執行家庭生活事項,使個案作

息規律,生活正常。

九.成效追蹤與檢討建議:

(一)個案各方面的進步,必須持續,因此仍然要與家長、個案密切合

作,使良好行為穩固,成為自動化的行為表現。

(二)自然課中的參與行為,能類化至其他學科的學習。

(三)五年級將重新編班,個案會面臨老師、同學的更動,學習環境的

變化,因此一定要有升級輔導,而且情緒管理、社交技巧、團體規範仍是未來輔導的重點。

(四)在情緒管理課程方面,可以漸漸增加情緒複雜度的情緒處理技

巧,以因應升上高年級後,同儕間較複雜的情緒變化。同時需增加溝通課程,協助個案對抽象語彙的理解能力。

(五)發揮優勢能力:由於個案對空間位置的安排、運用圖像線索理解

情境的能力,優於同儕。因此可以嘗試將課程內容以圖表分析方式呈現,以利個案學習。

(六)作息表計分增強策略:三年多來,使用作息表計分增強策略,藉

由外在提醒、增強好行為,來改善鐵生的不當行為。若能引發鐵生的內在動機,並考慮個案獨立生活上的需要,漸漸褪除提示和提醒,是未來繼續努力的目標。

結語

輔導個案的過程,雖然艱辛,但是教學相長,讓資師有了極大的收穫。從參加研習、閱讀書籍,與孩子、家長、級任、行政人員溝通

配合,每天都有不同的學習心境,隨時調整自己、放下身段,設身處地為個案著想,更深刻的體認到每一個生命,都是上帝寳貴的恩賜。孩子的成長不能等待,惟有及時的協助,才能使孩子學習的路更寬廣、更順暢。

自闭症儿童个案分析

请以班级中的自闭症儿童为个案,找出一名学生的5个生活事件,并对这些事件进行功能性评估。 东城区特殊教育学校邢映梅 因我所教班级是聋生班级,班内没有自闭症学生,所以无法按要求完成上述描述。但在我的班中似乎有自闭症倾向的学生,他的一些表现似乎有些问题,不知是否符合此题的要求。 小霆是一个12岁的男孩子,在班内听力较好,进行简单对话交流没有问题。但是当他受到批评不高兴的时候,他会不断地重复老师说的话,双手紧紧握拳,有时情绪激动时会扯自己的头发或扣手指甲。有时在老师批评他后,他会去打班里比较弱的同学。有时还会有精神分裂的表现,说自己看到两个小人,一个是恶魔,一个是天使。恶魔叫他去做坏事,天使叫他做对的事,这两个小人就在他的头脑里打仗。 A(前事分析): ?(何时)在老师批评后。 ?(何地)学校 ?(何人)自已、同学 ?(怎样)受到老师批评,情绪变坏。 B(行为本身的描述): ?不断地重复老师说的话,双手紧紧握拳。 ?扯自己的头发或扣手指甲 ?打班里比较弱的同学。 ?精神分裂的表现。 C(行为的结果): ?强制性安抚:要求其承认自己发脾气是不对的,要对自己做错的行为承认错误。 (导致屈服于老师,但是自身的脾气可能更加厉害) ?设计性安抚:分散注意力,带着参与各项活动。等其情绪平复时,再来谈心。 因为本学生并不是自闭症学生,只是在行为中略带过分的行径。所以在对该生的指导时还是以讲理为主。 1、告诉该生不管是因为什么,有自我伤害行为都是一种不好的行为,应尽量避免和改正。当伤害性行为出现时,即使后果没有特别严重,也要告诉他这样做是错误的。 2、对于该生的各种情绪,教师要与家长经常沟通,以便用心加以体会。当该生能明白教师批评他是为了他好以后,他的愤怒就会大大地降低,从而放弃过激的破坏性行为。同时,这也可以发展他们的沟通能力,使师生感情更亲密。 3、搞清楚该生发生破坏性行为的原因。在他有所不适当的行为发生时,不要过分批评,应采取措施安抚他们的异常情绪。 4、对于该生在情绪激动时的破坏性行为所破坏的东西,凡是能恢复原状的,作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要求该生和自己一起将它加以恢复和修补。如果不能恢复原状的,要带领他做好善后工作,让该生了解破坏的后果是什么。

自闭症儿童的最佳干预期

自闭症儿童的最佳干预期 自闭症距离我们多近? 当用搜索引擎搜“自闭症”的时候,总能看到各种各样小心翼翼地求证。 “我的孩子快2岁了,还不会说话,经常喜欢用尖叫来表达自己的各种情绪。有什么事情不能满足她,就会歇斯底里地哭。游乐场里,独自玩可以,小朋友一来她就要走,这是不是自闭症?” “我家宝宝到特别难接受变化,比如换一下被子他就不肯,一定要以前的被子。喜欢看广告,特别喜欢球,会重复地做一些他认为有趣的事情。怎么办?他得自闭症了吗?” 那么,自闭症距离我们多近?美国国家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2015年的健康统计报告显示,自闭症儿童从2011—2013年的,每80个人中就会有一个,攀升到目前的每45个人中就会有一个。 在我国,根据2015年采访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副秘书长张雁华的数据统计,中国自闭症患者已超1000万,0到14岁的儿童患病者达200余万,并呈现不断上升趋势。

这些冰冷的数字真真切切地告诉我们有一群这样的孩子就生活在我们中间,带着他们那份独有的安静。 你的等待,TA的终身遗憾 当发现宝贝有自闭症苗头,70%的家长会采取上面的做法:找度娘询问“我的孩子是不是自闭症”,只为求得心安。一些家长看到孩子说话比较晚、情感冷淡,觉得孩子只是大器晚成,再等一等,长大自然就会好。但这样的想法,可能耽误孩子的一生。 对于自闭儿来说,2-6岁是最佳治疗期,特别是两岁左右,是幼儿神经系统可塑性最佳的时期,通过大量良性互动和训练,孩子能很快地养成学习和沟通能力,走向正常轨道。 而事实是我国90%以上的患儿在2岁以后甚至更晚才发现异常,44%患儿从发现异常到确诊需要一年甚至更久。 自闭症是一生的博弈 2016年3月8日,人民教师张强杀死了19岁的自闭症女儿,给妻子留下了一封信“如今我已经被债务逼得喘不过气来,整天精

教育学生成功案例

导师辅导学生典型案例 陶丽娜 在神圣的讲台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近在咫尺,可有时心理距离却远远超过时空距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时常会发生一些教师意想不到的小插曲,使人处于尴尬的境地,从而影响了教学效果。 每个班级都有行为习惯欠佳的学生,比较懒惰,好撒谎、消极放纵。他们往往在成绩上与其他同学有比较大的差距,由于知识断层使得他们与其他同学生的差距越来越大,从而导致对学习失去信心,产生了放弃心理。直接的表现就是无法完全参与到日常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去,常有出人意料的异常举动,已引起别人的重视,说谎、不做作业,有的甚至在课堂上放纵自己,或者借机起哄捣乱。 比如:我班李桂龙同学,其父母为双职工,文化程度均为初中毕业。家庭经济条件较好,家庭教育属溺爱型。经常惹事生非,一双大而有神的眼睛显示出其旺盛的精力。可他天资比较聪颖,接受能力也比较快,打球、跳绳、跑步样样在行,并且也为班集体争过不少荣誉,就是贪玩,不爱学习,品行也不好,爱骂人打架,做恶作剧,捣乱课堂纪律。对学习没有兴趣,学习成绩很差,上课经常打不起精神来,作业也常常拖拉不做。 本学期我对他专制订了学习目标:首先使他尝到成功的乐趣,从多方面入手,耐心引导,具体帮助,使他体验到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乐趣。再者不急于求成,不强迫他学习,想法设法给他以帮助给他以鼓励引导,提高其学习积极性。最后还经常捕捉一切时机,不断刺激他的好奇心及求知欲,从多方面、多渠道培养他的学习兴趣, 经过该生的努力,学习态度有所好转,课堂上注意力也比以前好多了,作业也能够按时完成,成绩在一点点进步,因此,针对类似该生这样的学生要循循善诱,不可操之过急,老师不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学生的不良表现上,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优点和特长,使之一步步放开自己的心绪,慢慢地转变看待周围事物的不正确思想,将自己融入到集体中去,一点点感受大家给他的善意。通过多元评价、活动参与,使其自信自强。从而提高了学习成绩。 总之,一个学生思想觉悟的提高、道德行为的形成、学习成绩的取得都离不开教师平

自闭症干预方法8种

孩子如果出现了自闭症的话,那么家长们看在眼里都会很伤心。不管怎样不能眼睁睁看在孩子从此就把自己困在自己的世界中。所以想要让孩子能够变回正常人的话,就要花更多的精力去照顾他们。下面一起看看,自闭症干预方法8种是什么? 自闭症干预方法8种是什么 作为父母,当孩子被确诊为自闭症患者后,首先必须要勇于接受现实,并且要懂得自闭症儿童跟其他孩子一样,他们的一些特征只是生活中的一个方面。也许他们会用一个特别的方式去看待和理解我们的世界,但这并不能代表孩子的全部。 1、一般来讲缺乏交流和关爱往往是自闭症儿童的病源所在。父母应该换一个角度看问题,积极地去引导孩子,帮助孩子走出自己的世界、走出孤独,做一个懂得孩子心理需要的父母。要积极地创造机会与孩子沟通,每天保证有固定的时间单独跟孩子交流,可选择在饭后、睡前与孩子交谈。 2、有针对性地选择亲子游戏,以唤醒孩子对交往的渴望。比如说一些语言训练游戏、感官感知训练游戏、观察力训练游戏等等。对于儿童来说,游戏无疑是他们最主要的活动方式。合理利用适合孩子的游戏就可以促进其能力的提高,训练各种水平,从而帮助孩子摆脱孤独,打开心扉! 3、目标时间的训练。围绕目标、泛化项目,所有项目为目标服务,即强化了项目,又能提高孩子的能力不足。目标任务分解练习:如果目标难度过大,将目标分解在若干小目标,从最简单的练习,激

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每个项目与项目之间,用鼓励、诱导的方式衔接起来,不给孩子自由发挥的时间。 自闭症症状 自闭症,也称孤独症,是广泛性发育障碍的代表性疾病。主要特征是漠视情感、拒绝交流、语言发育迟滞、行为重复刻板以及活动兴趣范围的显著局限性,一般起病于36个月以内,主要表现为三大类核心症状,即:社会交往障碍、交流障碍、兴趣狭窄和刻板重复的行为方式。 其实引起孩子出现自闭症的原因是很多,如果家里有家暴问题的话,那么也是导致孩子患上自闭症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家庭氛围是很重要,好的家庭氛围能够让孩子快乐成长,相反就会让孩子感觉到十分压抑,从而有自闭倾向。

特殊孩子自闭症的案例分析

特殊孩子自闭症的案例分析 自闭症是近几年才被人们正视的一个病种,过去就有,但统计的发病率越 来越高。对自闭症的定义有很多种,自闭症也叫孤独症,即人为地自我封闭于 一个相对固定与狭小和环境中,由于隔绝了人的交往而产生的迟到是障碍的症 候群,社交困难,缺乏与他人的情感交流,对外界刺激无动于衷。语言发育迟缓。在社会交往中很少使用言语,即使使用也多为模仿言语、刻板言语、言语的可 懂性差。 一、个案资料 本班有一名叫小王的男孩,7岁,患有自闭症。刚来校时,整天呆坐在位置上,不和旁边的小朋友交流,全然一副与身边同伴井水不犯河水的模样。与他 交流比较吃力,要放慢速度,用简短 一、两个字进行对话。集体活动时,总漠然的呆在一边,不会主动参与,老师用很多种方法引导他参与集体活动,他都是不予理睬。即便是排队洗手等简单的活动,都需要老师走过去手把手的拉,更有的时候,即使老师带领他到活动场地,他也是旁若无人的定格在那里,什么也不动。很少讲话,即使讲话声音也很小,很低,经常自言自语重复一些单调的话:“来吧?要吃。做了。”等 二、调查与分析 小王的自闭症是天生就有的。我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小王的语言发 展能力迟缓,语言表达能力弱,就不能和小朋友正常的交往,久而久之,小王 就产生自卑心理,不喜欢和人交往,不喜欢和小朋友接触,慢慢的演化成当旁 边一切事物不存在,活在自己一个人的世界里,不主动找小朋友玩,别人找他 玩时表现躲避,对呼唤没有反应,总喜欢自己单独活动,自己玩,例如:嘴经 常地发出怪声;在教室、走廊、操场乱跑;手中总爱玩弄一些物品,如铅笔、 橡皮、笔袋等。对周围的事不关心,似乎是听而不闻,视而不见,自己愿意怎 样做就怎样做,毫无顾忌,旁若无人,周围发生什么事似乎都与他无关,很难 引起他的兴趣和注意,目光经常变化,不易停留在别人要求他注意的事情上面,似乎生活在自己的小天地里。而且生活不能自理,整天不去厕所,有时大小便 解在裤子上。针对他的这些行为,我决定在他身上实施训练,以帮助它缓解一 些较严重的症状,并努力改掉一些不好的习惯。

特殊儿童早期干预——自闭症练习题

《特殊儿童早期干预》自闭症练习题 一、填空题 1、美国教育部门认为,自闭症通常在岁前症状已显现,广泛地影响儿童的教育成绩。 2、自闭症儿童的评估工具有、、儿童孤独症筛查表和。 3、广泛性发展障碍主要包括四个亚类型:、艾斯伯格综合征(Asperger)、及童年瓦解性精神障碍。 4、对于自闭症的成因,现在的诸多研究开始越来越多地指向的探讨。 二、选择题 1、下列哪一项不是孤独症的特征?( ) A.言语发展迟缓 B.仪式性行为 C.记忆力低下 D.极度退缩 2、“鹦鹉学舌”是哪一类儿童语言的常见现象?( ) A.多动症 B.孤独症 C.弱智 D.恐惧症 3、一个孩子表现出良好的行为之后,受到教师的表扬,以后其类似行为的发生率提高。这反映了以下何种理论?( ) A.经典条件反射理论 B.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C.观察学习理论 D.认知行为矫正理论 4、下列属于孤独症儿童特征的是( ) A.鹦鹉学舌、刻板性行为、缺乏交会性注意 B.缺乏交会性注意、超常的意义记忆能力、不拒绝环境变化 C.鹦鹉学舌、刻板性行为、超常的意义记忆能力 D.缺乏交会性注意、不拒绝环境变化、鹦鹉学舌5、对孤独症儿童的治疗正确的态度是:() A.用药物治疗 B.进行教育训练 C.以药物治疗为主,教育训练为辅;D.以教育训练为主,药物治疗为辅。6、一种操作性行为在某种情境或刺激下出现时即得到一种强化物,如这种强化物满足了行为者需要,则以后在同样的情境或刺激下这一行为出现的几率大大提高的现象属于()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消退 D、惩罚

7、对榜样的作用十分重视的理论是( ) A.经典条件反射 B.操作性条件反射 C.认知行为矫正理论D.观察学习理论 8、有社会交往功能损害、言语及语言功能损害、重复刻板性的行为兴趣三大核心特征即是() A.孤独症 B.多动症 C.语言发展障碍症 D.智力落后 9、“某一行为过去曾得到强化,若此时这一行为之后并不跟随通常的强化,那么当他下一次遇到相似情景时,该行为的发生率就会降低”,这指的是() A.区别强化 B.正强化 C.消退法 D.间歇强化 10、孤独症儿童的最大问题是( ) A.交流障碍 B.社会化障碍 C.心理障碍 D.刻板行为 11.母亲忙于家务,女儿在哭叫,试图得到母亲的注意,几分钟后孩子停止哭叫并开始与布娃娃玩,这时母亲立即坐下来与女儿一起玩一小会,以后孩子就可能与布娃娃玩而不打搅母亲了,这是学前儿童行为矫正的_________方法的具体运用。( ) A.正强化 B.间歇强化 C.区别强化 D.消退 三、简答题 1、简述孤独症儿童的概念和表现。 2、孤独症儿童的早期干预方式有哪些?

一个学生成功的辅导案例.docx

一个学生成功的辅导案例 研究对象及其情况: 马涵(化名),女, 1990 年出生。据家长介绍,马涵小学时是全校知名的优秀学生,成绩突出、多才多艺,还担任 大队干部,是老师的得力帮手、家长的骄傲。“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小马涵,感到生活中处处是阳光,对自己充满了信心,做任何事都果敢干脆,优越感极强。小升初,马涵进 入了市重点中学的一个科技特长生班(该年级由两个成绩更 为优秀的实验班,和其他五个班组成),马涵同学的入学成绩在班中只能算是中等,她感到老师们目光的焦点,似乎总 是落在其他一些更为优秀的同学身上,自己像是被冷落了。 成长的天空中开始堆积一片片乌云,即使偶尔几缕阳光洒下 来,更多的乌云仍令她透不过气。她渐渐开始偷偷的观察别 人对自己的态度,做事谨小慎微、犹豫不决,心中总是惴惴 不安,学习成绩逐步下降。她很羡慕成绩好的同学,想成为 他们中的一员,但她又不敢在同学们面前表现出过多的努力,以免被同伴们认为很笨。她的作业总是非常认真,这是唯一 能够证明她还是个“好学生”的途径了,但考试成绩却

怎么也提不高。和失,她开始放弃“ 秀”的追逐,自己不 可能再提高了,持状就可以了,只是心中更添了的惆。青 春期躁着她的心灵,她开始花 很多心思打扮自己、修自己的言行,但却越来越揉造作,越来越不老、同学和家的喜,她的生活圈子越来越 小。入初三,一切凭力,她已无法逃避了。分的候,她 只能以全班后十五名的身份,接受基知和基本技能的,而 她自己也感到没有勇气和力去听老更的知。她把自己的 苦母,但青春的叛逆又令她疑母的告;她想得朋友和老 的帮助,但那似乎更可能走她存的、一点儿可怜的自尊心。 她常常哭泣,但一切,无于事??(以上描述,象部分多来源 于笔者的察,被研究者的感受部分来源于家的叙述和研究 象自己写家的信) 是一个典型的由于中学入学适不良,而引起一系列不良化 的例子。它不是一个学成的,更多的是学生心理健康的。 种象普遍而且突出,主要表在:

特殊孩子自闭症的案例分析

特殊孩子自闭症的案例分析

特殊孩子自闭症的案例分析 自闭症是近几年才被人们正视的一个病种,过去就有,但统计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对自闭症的定义有很多种,自闭症也叫孤独症,即人为地自我封闭于一个相对固定与狭小和环境中,由于隔绝了人的交往而产生的迟到是障碍的症候群,社交困难,缺乏与他人的情感交流,对外界刺激无动于衷。语言发育迟缓。在社会交往中很少使用言语,即使使用也多为模仿言语、刻板言语、言语的可懂性差。 一、个案资料 本班有一名叫小王的男孩,7岁,患有自闭症。刚来校时,整天呆坐在位置上,不和旁边的小朋友交流,全然一副与身边同伴井水不犯河水的模样。与他交流比较吃力,要放慢速度,用简短的一、两个字进行对话。集体活动时,总漠然的呆在一边,不会主动参与,老师用很多种方法引导他参与集体活动,他都是不予理睬。即便是排队洗手等简单的活动,都需要老师走过去手把手的拉,更有的时候,即使老师带领他到活动场地,他也是旁若无人的定格在那里,什么也不动。很少讲话,即使讲话声音也很小,很低,经常自言自语重复一些单调的话:“来吧?要吃。做了。”等 二、调查与分析 小王的自闭症是天生就有的。我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小王的语言发展能力迟缓,语言表达能力弱,就不能和小朋友正常的交往,久而久之,小王就产生自卑心理,不喜欢和人交往,不喜欢和小朋友接触,慢慢的演化成当旁边一切事物不存在,活在自己一个人的世界里,不主动找小朋友玩,别人找他玩时表现躲避,对呼唤没有反应,总喜欢自己单独活动,自己玩,例如:嘴经常地发出怪声;在教室、走廊、操场乱跑;手中总爱玩弄一些物品,如铅笔、橡皮、笔袋等。对周围的事不关心,似乎是听而不闻,视而不见,自己愿意怎样做就怎样做,毫无顾忌,旁若无人,周围发生什么事似乎都与他无关,很难引起他的兴趣和注意,目光经常变化,不易停留在别人要求他注意的事情上面,似乎生活在自己的小天地里。而且生活不能自理,整天不去厕所,有时大小便

辅导学生案例 (1)

个案的问题行为:1、无心向学:上课不专心、不听讲、搞小动作,缺乏兴趣,经常在课堂上捣乱,影响他人上课,不完成作业,学习成绩差。 2、待人不友善:行为霸道,不顾他人感受,自己爱怎样就怎样,经常因一点小事就动手殴打本班或其他班较为弱小的同学。强行抢占他人物品,这样的事几乎每天都发生,每次都要老师出面才肯交还。 3、逃课行为:上课时不服老师管教,尤其是被其他科任老师批评后常常跑出教室,再也不回上课,就算回来,也会在课室大吵大闹,老师根本无法上课。 4、盗窃财物:盗窃班中同学的金钱和学习用品。最多一次偷窃二千多元。 5、勒索金钱:曾多次向低年级同学和本班同学勒索几毛钱至十几元不等。曾有一低年级女生因被其勒索威胁而不敢上学。 6、说谎:为掩饰其所犯的错误,经常编造大量谎言来欺骗老师和家长。 个案的背景资料:父母文化修养较低,性格粗俗,无固定职业,靠领政府救济金过日子,有时帮人干一些零散活,比较好吃懒做。案主有兄妹二人,其妹妹正上幼儿园,家境较清寒。在案主上幼儿园时,其任教老师就反映其不服管教,野性难驯,是个相当出众的人物。 父母管教情形:父母平时对孩子关心管教不够细致,对其言行缺少正确的引导,任由其发展,但每次在案主遭人投诉或犯下大错时,就会给予严重的打骂和体罚,开始案主还会有一点害怕,有所收敛,但不用几天,依旧我行我素,而且情况日益严重。 与老师同学相处的情形:在班主任面前表现得比较老实,有时对班主任的话也能听得进去,上课时一般不会捣乱。对其他科任老师则根本不放在眼里,老师们对他敬而远之。同学们也害怕他,不敢惹他。 个案的性格特点:乖巧,能说会道,对人热情,肯帮助人,尤其喜欢帮老师干活。但容易激动,脾气暴躁,贪吃贪玩,不吃半点亏。学习怕困难。 问题分析与诊断:个人因素:性格放纵,不受约束,性情变化无常为其行为不良的主因。其聪明机灵,善于察言观色又使之显得狡猾善辩,不承认、不反省自己的错误行为。家庭因素:家长的教育方法不当,缺少家庭温暖,缺少正确细心的引导和良好的表率作用。学校因素:对案主未能跟踪教育,老师之间未能达成共识,采取一致的教育方法。案主对大多学科已失去兴趣。 辅导策略:1、归因训练,对案主进行全面的情况分析,引导其作出正确的归因,发现自身优点,找出自我效能感,增强信心。 2、与案主建立良好的帮教关系。 3、教给案主战胜困难、克服缺点的方法。 4、与任课老师联系,采取一致的适当的辅导。 5、引导结交益友,利用同伴帮助,达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6、使用强制手段,约束案主的不良行为。 7、与家长密切联系,全方位了解案主,配合教育。 8、灌输法制观念及法律常识。 9、尝试让案主担任班干部,为其创造服务机会,培养荣誉感,肯定自我价值。 10、尝试以书籍、音乐等的影响力来改变他。 辅导经过:1、建立良好的帮教关系。作为班主任,我经常利用上课及课余时间,多与案主接触沟通。上课时,尽量多提问他,多给他表现和发言的机会,并对他进行适时的鼓励和表扬,这样做,一来让他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注,二来帮他树立自信心。下课后,还经常与他聊天,利用他喜欢帮老师做事的特点,找一些事给他干。在密切的接触过程中,我遵循一条原则:在帮教关系中,无论是认识还是情感,我都是以忠诚、真挚的态度对待他,树立个人的完整性和可信赖性。使自己成为受教育者喜欢的人,成为对受教育者有吸引力的人,消

对自闭症学生的个案研究报告

对自闭症学生的个案研究报告 关注有缺陷学生的心理健康,培养新一代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有用人才。在这个社会上对于这些不算残疾却会有点孤僻自卑的学生的关注还是比较少的,这次我们就是通过对个案行为的观察来探究自闭症学生和普通学生是否有差异,从而为我们更深层次的了解自闭症学生,为以后关于那些有部分缺陷的学生的教育事业提供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一、个案描述 (一)个案学生的基本情况 姓名:袁成 性别:男 出生:1995年 籍贯:万州区沙龙路 家庭背景:袁成老家在农村,是家中的独子,父母都是在外打工,家里还有爷爷奶奶,体弱多病,相对来说袁成的家庭条件不是很好。 (二)研究的重点 1、诊断教育问题的成因 个案的主要特征: 个案发展与人交往情况: 此名学生内向,平时课余时间都是一个人单独坐在角落里.因为自闭症的原因很少主动跟别人说话,在回答别人说话的时候也总是低着头不敢看着对方。 ②个案情况:

他在上课的时候总是很沉默,不会举手回答问题或向老师询问任何问题,在几次主动提问他的时候发现他只是站着不说话,但学习还是比较认真的,课堂上的笔记整理得很完整,功课也总能及时完成,成绩基本上都能在班级的前20名内。 ③个案问题的成因 可能因为自闭症的原因,他个性比较自卑,在与他人的交流中缺乏自信,性格上相当沉闷孤僻。 2、寻求有效的教育对策 ①通过与其沟通,逐步与他建立起良好的关系,引导他放开自卑和自己做朋友。 ②私下鼓励其他学生跟他有意识的拉进,跟他聊天,不取笑他的自闭症,把他当成一个正常的孩子去对待。 3、观察个案的行为,并对其行为的分析。 (三)研究的步骤、内容与方法 1、关系建立阶段 我从一开始就发现在这个年龄段里的学生特别是男学生都有很强的自尊心,希望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和肯定,而袁成因为语言表达方面的缺陷,便表现得很内向自卑。要他对你信任首先我们必须尊重他,让他觉得你尊重他。 2011年9月1日开始,我以一种班主任助理的身份进入这个班级。起初我并没有对他表现出很明显的关注,在一些看似不经意的时候跟他聊天,引导他讲话,并在他讲话的过程中尽量微笑地看着他的眼睛。渐渐的袁成便把我当成了朋友,可以放心交谈的朋友。在与他交谈的过程中我发现他的自闭症是天生的,虽然还是比较严重的,但还不至于没办法把自己的意思表达清楚。这时我感觉到我和他的关系建立得相当好了,没有什么顾虑的了,我感到很有成就感。 我们要无条件的小心翼翼的关注他们才会和我们建立良好的关系。首先我们必须先了解这个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状态,尊重他们,让他觉得你不是看不起他或者太明显的关注他都会

一个学生成功辅导案例资料讲解

一个学生成功辅导案例 今年新接到一个班级,因为是六年级,所以开学初就开了家长会。会上,发现有好几个同学的家长都没有来,这在以往是很少见的。因为家长即使再忙,家长会还是会抽空来的。会后经过了解,我才恍然大悟。这些学生大多来自单亲、父母离异甚至父母双亡的特殊家庭。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学校复杂的教育过程中产生的一切困难的根源可以追溯到家庭。" 班级中一些性格孤僻、学习困难、纪律涣散的学生,很多来自于特殊的家庭。 小敏,父母离异,现在和爸爸住在一起。爸爸已经再婚,有了孩子,后妈是外地人,喜欢吃辣的,她不喜欢。每天她转两趟车从海盐到西塘,十天里有八天是迟到的。她在整个班级学生群中显得特别醒目,大部分同学是不愿跟她交往,还有几个调皮的男生喜欢捉弄,欺负她,所以她给人感觉较孤僻、不合群,学习上反应偏慢,兴趣又不大,最主要是学习习惯差且比较懒惰,作业马虎潦草,常有抄袭现象。 通过观察和了解,我对小敏存在的问题基本上心中有了数:她的孤僻、不合群,是其自卑感所致。而她的自卑一开始主要来自她的父母已经离异,现在这种与其她同学不协调的地位,使她极想回避这个事实而又无法摆脱,这种困惑时时伴随着她,加上周围人不良暗示的反复作用。而当她在学习上碰到困难挫折时,她就不敢求助于她人了。长此以往,她对学习也就失去了足够的信心,自然出现反应偏慢这种状态。反过来,学习上的不如意又加剧了其自卑感,并使其不断内化。 针对小敏的情况,用常规的谈话、批评、表扬显然收效不大。小敏失去的是自我心理暗示,因此,必须先帮助她建立起良好的自我心理暗示,其她工作才能开展。 首先:对她一开始的目标降低一点,让其也能够体验成功。 平时情况也表明,跟一个屡战屡败者大谈增强信心之类的话意义并不大;事实也证明,学习成绩的好坏,学生仍十分看重。因此,针对小敏的状况,我把有效提高她的学习成绩作为其增强信心的切人点,具体做法为: 1、分析现状,提出目标。根据对她平时学习情况的观察,我发现她的学习成绩在班级里也不是最差,但总体仍偏差,不仅在对知识的灵活运用上显得吃力,而且由于学习习惯差和懒惰,对于基础性,识记性的学科知识掌握得也很差。对此,我找她进行了一次长谈,具体讨论她的学习目标问题,针对起点较低基础较差的现状,我与她共同制定了相对其她同学较低的目标,定位于书本的基础,做基本题,难的不作要求,比如,每天自己抽空到我这边来背诵一首古诗。目标的接近,使她有了试一试的信心。 2、对她进行具体指导,帮助她实现目标。 目标提出后,要做到并不易,而做不到显然又无法达到转化的目的。为此,

一个自闭症小学生教育案例分析.doc

一个自闭症小学生教育案例分析 案例 记得刚开学时的一名叫陈XX的女孩子,小小的个子。刚来时,躲在妈妈的身后,不肯放手,她那大大的眼睛警惕地看着周围的一切,流露出那份惊恐和不安。她不爱说话,课堂上也不发言,在学生齐读齐唱时,她只是默默地坐着,课间操也不做,只是静静地站着,脸上丝毫没有笑容。 原因分析 经过和她母亲的交谈了解到,这孩子从小胆子就小,在幼儿园时做操都不跟,在家依赖性强,有一次在数学课上,数学老师说她是班上最嫩的一个,接下来她就不愿去上课,有时连饭也不吃,实在没办法。通过家访,我明白了笑妍她由于从小性格内向、敏感、自尊心强,如果家长和老师不闻不问,或批评责骂她,不仅不会消除这种不健康的心理,反而会增强这种心理。长此下去,心理的闭锁就逾强,最终将导致对任何人都以冷漠的眼光看待,更加孤立自己。孩子一旦对自己的某方面的能力丧失自信,还可能会跟着连带对自己的其他方面的能力也丧失自信,最后造成多方面甚至全面地落伍。 个案处理 尊重她,帮助她消除自卑心理,树立自信。

有人说孩子就是一本书,要想教育好孩子首先就要读懂这本书。作为老师应该认识到从幼儿园到小学,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学习上不适应,生活上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我把这个时期称之谓“断乳期”,作为班主任老师如何做好这个过渡我认为非常重要。孩子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强烈,有些甚至到了过于敏感的程度。在学校,他们会用警惕的目光注视着老师和同学对自已的态度,只要稍稍挫伤了他们的自尊心,他们就会变得自我封闭。XX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其症结就在于自卑、自尊心强。要纠正她的这种不良行为,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做到保护好她的自尊心,帮助她消除自卑心理,树立起自信。我主要采取以下方式方法: 1、在思想上开导她,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 告诉她,老师和同学都很爱他。老师就是她的好朋友,遇到不开心的事就和老师说,老师会帮你的。她拼音学得不够好,就鼓励她说她很聪明,只要稍加努力,上课大声读就可以取得好成绩。同学、老师都会帮助她,和她一起努力的。每次做课间操,我都会到她旁边,告诉她,其他同学也和她一样不会做,都是跟着领操的大姐姐乱做,没关系的,只要动起来就好。 2、注意多表扬,不“语罚”。 赞扬可以对儿童产生奇迹,过多批评则塑造自卑、怯懦的“绵羊”;惩罚易使孩子产生逆反和报复心理。有自卑心理的孩子更需要老师的关爱,希望老师的赞扬,十分厌恶那些疏远、冷落责备她的人,因为这些人不仅伤害了她的自尊心,用引导代替讥讽,用表扬代替批

自闭症干预方法8种

自闭症: 孤独症,又称自闭症或孤独性障碍等,是广泛性发育障碍的代表性疾病。《DSM-IV-TR》将PDD分为5种:孤独性障碍、Retts综合症、童年瓦解性障碍、阿斯伯格综合征和未特定的PDD。其中,孤独性障碍与阿斯伯格综合征较为常见。孤独症的患病率报道不一,一般认为约为儿童人口的2~5万人,男女比例约为3~4:1,男孩比女孩多3-4倍。 孩子如果出现了自闭症的话,那么家长们看在眼里都会很伤心。不管怎样不能眼睁睁看在孩子从此就把自己困在自己的世界中。所以想要让孩子能够变回正常人的话,就要花更多的精力去照顾他们。下面一起看看,自闭症干预方法8种是什么? 自闭症干预方法8种是什么 作为父母,当孩子被确诊为自闭症患者后,首先必须要勇于接受现实,并且要懂得自闭症儿童跟其他孩子一样,他们的一些特征只是生活中的一个方面。也许他们会用一个特别的方式去看待和理解我们的世界,但这并不能代表孩子的全部。 1、一般来讲缺乏交流和关爱往往是自闭症儿童的病源所在。父母应该换一个角度看问题,积极地去引导孩子,帮助孩子走出自己的世界、走出孤独,做一个懂得孩子心理需要的父母。要积极地创造机会与孩子沟通,每天保证有固定的时间单独跟孩子交流,可选择在饭后、睡前与孩子交谈。

2、有针对性地选择亲子游戏,以唤醒孩子对交往的渴望。比如说一些语言训练游戏、感官感知训练游戏、观察力训练游戏等等。对于儿童来说,游戏无疑是他们最主要的活动方式。合理利用适合孩子的游戏就可以促进其能力的提高,训练各种水平,从而帮助孩子摆脱孤独,打开心扉! 3、目标时间的训练。围绕目标、泛化项目,所有项目为目标服务,即强化了项目,又能提高孩子的能力不足。目标任务分解练习:如果目标难度过大,将目标分解在若干小目标,从最简单的练习,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每个项目与项目之间,用鼓励、诱导的方式衔接起来,不给孩子自由发挥的时间。 自闭症症状 自闭症,也称孤独症,是广泛性发育障碍的代表性疾病。主要特征是漠视情感、拒绝交流、语言发育迟滞、行为重复刻板以及活动兴趣范围的显著局限性,一般起病于36个月以内,主要表现为三大类核心症状,即:社会交往障碍、交流障碍、兴趣狭窄和刻板重复的行为方式。 其实引起孩子出现自闭症的原因是很多,如果家里有家暴问题的话,那么也是导致孩子患上自闭症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家庭氛围是很重要,好的家庭氛围能够让孩子快乐成长,相反就会让孩子感觉到十分压抑,从而有自闭倾向。

小学生心理辅导案例分析

小学生心理辅导案例分析 一、基本情况 莫XX,女,小学二年级,班级中等生,性格耿直,脾气倔强,有些以自我为中心。虽说是一个女孩子,可她的个性却一点不像女孩子,顽皮、好动,喜欢接老师的话,而且总在当面或背地给同学或老师起绰号。她不像有些同学基础扎实,但也不像一些同学对学习不感兴趣。她想学却不勤奋,有目标但缺乏毅力。 二、分析思考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小学生正处于成长发育阶段,可塑性很大,只要对他们进行细致地了解和具体地分析,抓住他们的优势和长处,就可以此为突破口,实施有效的教育方法。 从莫XX的情况看,性格在某种程度上讲是天生的,或是由于家庭、社会等因素造成的,在短时间内是难以改变的。以自我为中心,是一种狭隘的、不健康的心理表现,是部分青少年身上存在的普遍现象,而不是个例。其主要原因是没有树立正确的理想,价值取向发生偏差。不守纪,单纯地从她身上看,有两种情况:不是完全的无理取闹,可能是在认真听课的前提下发生的;起绰号也说明他乐于观察、思考,能较为准确地抓住人的特征,是个聪明的学生。对待学生不能简单、武断地下“好与坏”的结论,某些做法也可能是现代青年学生不加分析判断而追求的另类呢。从莫XX的情况分析,她的所作所为只是爱出风头、卖弄小聪明,迫切想表现自我的一种方式。 三、帮助方法 在帮助学生过程中,我想最重要的是肯定对方的优点,在优势中寻找弱势,在缺点中寻找闪光点,以激励为主,批评教育为辅,从抓住特点、抓好重点、狠抓难点入手,帮助其克服缺点。我主要采取以下三种方法同时进行:(一)热情谈心。通过这种方法了解她的思想变化情况,多鼓励,少打击,多表扬,少批评,多关心,少冷淡。其目的是调整心理、平和心态,使她能正确地认识和看待自己及周围的人、事。 首先,我找了几个平时和她接触比较多,比较好的几位同学,进一步了解她在学校、在同学中间的情况,并鼓励同学要积极、热情、诚恳地接近她、帮助她。 其次,与本人谈,通过面对面地坐下谈,了解她的全面情况和心理承受能力。我告诉她老师对她的期望是很高的,在老师心目中她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谈心过程中,我一直肯

自闭症儿童语言训练个案分析

自闭症儿童语言训练个案分析 研究对象 孙某某,男,六岁,3岁多检查出有自闭症倾向,一直在长沙一所康复机构训练,于今年年初来我校,继续接受训练和教育。 基本情况 通过观察并根据我校的孤独症学生的建档和评估,通过对该生运动能力、认知能力、感知能力、语言交往、生活自理、社会适应这6个方面的评估。了解到,第一、在情绪方面:基本稳定,没有太多异常情绪反应,当违背自己意愿的时候易大叫大喊、甚至有轻度攻击行为,以表示不满和委屈;第二、认知方面:有一定的认知能力,但对事物的内在联系,以及配对等方面较差;第三、语言方面:能够模仿三个字以上的句子,能回答老师提出的简单问题,但在发音的清晰度上稍差,并且说话的声音不够响亮;第四、社交方面:有一定的主动语言,但很多情况下是被迫的,而不是自愿的,沟通能力较差,社会交往障碍,没有太多主动交往意识,但别人与他交往时他有一定的回应能力,偶尔能主动表达自己的需求, 与老师有简单的交往,喜欢到处走、自己玩与其他孩子没有互动,有时可以在老师辅助下参加班内活动但不和班内同学一起玩;第五、注意力方面:兴趣单一狭窄,训练时比较喜欢翻书,特别是动物的图片,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能持续注意一段时间,在训练时,更多的是注意别的东西,

和老师的眼神交流较少;第六、规则意识:有一定的日常规则识,但需要老师经常的提醒,能听指令搬椅子、拿东西等。 由于自闭症儿童在社会交往、语言发展、认知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存在障碍,从提高其沟通互动能力入手进行干预,会带动其他方面能力的提高。 研究方法 个案法针对该名自闭症幼儿的严重程度、发展情况及特点等设计语言训练的计划和目标,将训练的侧重点放在了该生的主动语言的发展上,加强孩子与人的交往意识。 观察,记录法通过自编的语言评估细则,对该生进行了第一时间的评估记录,了解该生的发展优势和劣势,从而进行更有针对性的训练。通过初期的评估可以及时了解孩子的情况,中期的评估可以更好的帮助我们检查计划的实施情况,末期的评估可以更好地让我们了解孩子的进步情况和不足,以便在下学期制定更适合孩子发展的计划。并且在每天的训练结束后,我们都会及时的记录下孩子的训练情况,还有就是在每周和每个月末,我们也会进行效果的反馈,这样,就能更及时的记录孩子的变化,更及时的调整训练的计划,以取得更好的训练效果。 研究的过程和效果

自闭症干预方法8种

自闭症干预方法8种是什么 作为父母,当孩子被确诊为自闭症患者后,首先必须要勇于接受现实,并且要懂得自闭症儿童跟其他孩子一样,他们的一些特征只是生活中的一个方面。也许他们会用一个特别的方式去看待和理解我们的世界,但这并不能代表孩子的全部。 1、一般来讲缺乏交流和关爱往往是自闭症儿童的病源所在。父母应该换一个角度看问题,积极地去引导孩子,帮助孩子走出自己的世界、走出孤独,做一个懂得孩子心理需要的父母。要积极地创造机会与孩子沟通,每天保证有固定的时间单独跟孩子交流,可选择在饭后、睡前与孩子交谈。 2、有针对性地选择亲子游戏,以唤醒孩子对交往的渴望。比如说一些语言训练游戏、感官感知训练游戏、观察力训练游戏等等。对于儿童来说,游戏无疑是他们最主要的活动方式。合理利用适合孩子的游戏就可以促进其能力的提高,训练各种水平,从而帮助孩子摆脱孤独,打开心扉! 3、目标时间的训练。围绕目标、泛化项目,所有项目为目标服务,即强化了项目,又能提高孩子的能力不足。目标任务分解练习:如果目标难度过大,将目标分解在若干小目标,从最简单的练习,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每个项目与项目之间,用鼓励、诱导的方式衔接起来,不给孩子自由发挥的时间。

自闭症症状 自闭症,也称孤独症,是广泛性发育障碍的代表性疾病。主要特征是漠视情感、拒绝交流、语言发育迟滞、行为重复刻板以及活动兴趣范围的显著局限性,一般起病于36个月以内,主要表现为三大类核心症状,即:社会交往障碍、交流障碍、兴趣狭窄和刻板重复的行为方式。 其实引起孩子出现自闭症的原因是很多,如果家里有家暴问题的话,那么也是导致孩子患上自闭症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家庭氛围是很重要,好的家庭氛围能够让孩子快乐成长,相反就会让孩子感觉到十分压抑,从而有自闭倾向。

小学生心理辅导案例 (1)

小学生心理辅导案例 张帅,男,11岁,六年级学生。性格上,胆小、自卑、不爱说话。在交往方面的主要问题有:不合群,孤独,害怕参加活动;自卑感强,回避与老师同学相处。上课从不主动举手回答问题,即使被老师喊到也因紧张而说不完整,语言表达能力差。家庭作业经常不能完成。他的家离学校比较远,每天由爸爸接送。他的父亲话语不多,说话结巴,整天忙于农事,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与他交流沟通。一、主要心理问题分析通过开学两个星期的观察与了解,我发现他与人交往时最主要的表现是:自卑心理、孤独心理、压抑心理。作为老师,只有给予他相应的心理疏导和帮助,促使他改掉自卑,忘却孤独,增强自信,自由地与家长、老师、伙伴交往,促进心理素质不断优化,心理逐步健康,成绩也能得到提高。二、辅导过程(一)情感沟通我以真诚的态度与他谈心,进行情感沟通给予他充分的信任,抓住他的闪光点,给予及时的表扬,帮助他的树立远大的理想,并为之付出努力,并用古今中外成功者的事例鼓励他,树立较强的自信心。每次课堂提问,都用鼓励的目光给予激励,激发他大胆说话。(二)家校合作。通过家访,开家长会,家长学校讲座等到方式,劝说他的父母和孩子多交流,及时了解他的学习生活情况。我把他这段来的学习情况、性格、交往的发展状况以及他的智力发展分析给家长听,建议他们综合考虑孩子的实际情况,适当地降低要求,提出一些他能够达到的目标,并帮助他实现这一目标。要注意观察他实现目标后的表现,及时调整,循序渐进。建议家长对刘思颖多鼓励少批评,多关心少打骂,为孩子营造一个温馨、和睦、充满爱的家庭环境。这样促进了家长与孩子间的沟通,有利于减轻孩子与家长交往时的紧张感,消除家长和孩子的隔阂,增进家人间的亲情与温暖。同时也能帮他树立自信心,增强自尊心,这是促使思颖自信地与人交往的起点。(三)同学关心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我改正他的学习习惯方面,还注意发挥集体和伙伴的作用,通过同学的关心与督促,及时提醒他认真完成作业。首先为他营造一个平等友爱的学习环境。我安排一个外向、活泼、乐于助人的中队委做他的同桌。这样当他有困难时,同桌能热情地帮助他,帮助他恢复对自己的信心。同时,也能让思颖在与同桌交往的过程中懂得热情,帮助人是赢得同学喜爱的首要条件。在潜移默化中,帮助思颖走好人际交往的第一步。三、辅导效果进行了一段时间的心理辅导后,婷婷的交往自信心明显提高了,家庭作业能按时完成了,上课时也能积极举手发言了,在校内,能和老师进行交流,下课有时还会主动问老师问题。以前,他孤独,不说话,现在有了一群知心朋友,平时也能主动去帮助同学。因为有了良好的交际关系,学习成绩也有所提高。家长反映他不再孤僻、难管了,能主动和父母谈学习上的事。 四、辅导感悟 1、学生的不良习惯,都是日积月累逐渐形成的,而教师在工作中要化被动为主动,在平时的工作中要及时发现,及时辅导,以促进其尽快转变。 2.在辅导过程中要向学生倾注更多的爱,努力构建起师生之间信任的关系。加强教师与家长的联系,共同督促形成良好的氛围,这样的教育和辅导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自闭症家庭干预训练方法

自闭症家庭干预训练方法 1.语言训练法 当患儿无意识地发声,家长就立即回应他的声音,以鼓励患儿继续发声,也可以发出某种患儿已懂的声音,引发患儿发声的兴趣;当患儿跟着发声时,家长又可以发出一个他不识的音,让他模仿,开始只要求患儿发音,随后再要求他发较准确的音,往后要求更准确地发音,渐而发出有意义的单字,双字,短句。 家长最初所教的,应该是患儿喜爱的、容易听到的声音,例如,飞机声“呜”、枪声“嘭”、猫叫声“喵”、狗叫声“汪”,或日常见到的人物,“妈”、“爸”“哥”、“弟”、“姐”、“姨”等等。每当患儿学着发出声音,就鼓励他再继续叫,同时发出的声越来越大,并且给予奖励(如他爱吃的食物等,但不要太多),或者答应在假日带他去公园、商场玩。在叫人名时,要求他望着叫,当孩子望着叫了“妈”,做妈妈的要立即抱着孩子并亲他的脸蛋,说“你真好,妈妈真开心”,让他懂得这样做是对的,有好的回报,以鼓励他以后继续叫。 患儿学讲话时往往发音不清,家长要耐心听,及时指出发音不准,要让小孩望着你的口型,耐心教他,必要时可用双手扶着小孩的头正对自己,让小孩看着你的口型。自闭症儿童大多注意力不集中,所以学讲话也困难,可以用穿串珠的方法,教他穿串珠的游戏,培养他手眼协调,数手指,数积木,数目逐渐增加,既可增加数字观念,又可加强手眼协调。 在学习发声中,不断增加发声的内容,例如模仿猫狗、牛、羊、猪、鸡、鸭、雀的叫声,鼓的“咚咚”声,铃铛的“叮叮”声,汽车的“嘟嘟”声,飞机的“胡胡”声等等,把学讲话溶于生活中、游戏中。 学讲话发声、声音由细声逐渐扩大,由慢逐渐加快。在生活中,起床后叫“早晨”,要离开时叫“拜拜”,回到家时叫“爸爸”、“妈妈”,坐车时叫“车”、“××路车”、“摩托车”、“巴士”、“的士”,吃饭前叫“吃饭啦”、“妈妈吃饭”,吃饭时妈妈拿着空碗问:“宝宝你要汤吗”要小孩说要“要”或说“不要”。把汤放在孩子面前问:“碗里有没有汤”要小孩答“有”,喝完汤后指着碗问他:“碗里有没有汤”要小孩说“无”,问小孩“还要不要”,让小孩说“还要”或“不要”。穿衣服时,妈妈问:“这双鞋是谁的”要求他说“我的”。妈妈提着自己的外衣问:“这件大衣是谁的”要小孩说“是你的”、“是妈妈的”,妈妈拿着眼镜问“谁的眼镜”

孤独症儿童的情绪行为的个案研究

孤独症儿童的情绪行为的个案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儿童孤独症((autism)又称自闭症,是一种广泛性发育障碍。1943年美国约翰·霍普金大学的心理医生雷奥·凯纳(Leo Ke er)首次将孤独症作为一种诊断分类提出。他报告了11个患有此症的儿童,其共同表现为:从婴儿期开始很少与人交往,极端孤僻,语言发展迟滞,缺乏交际语言,重复简单活动,要求环境中的刺激保持原样,行为刻板,缺乏想象。Ka er将这类患儿命名为婴儿孤独症(infantile autism)。我国开始对儿童孤独症的研究,特别是对弱视群体的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对孤独症儿童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及重视。 而在家长们中,有些家长对孩子是孤独症的问题并没有正确的看待,也不知道如何去治疗矫正孤独症幼儿,另一方面,如何对孤独症儿童进行个别教育,这对教师提出严峻的挑战。 二、研究目标 作为一线幼儿教师,了解儿童孤独症的特征,采取一定的方法、手段,积极的教育和训练,使孤独症儿童在语言方面的障碍及交流、交往方面的障碍得到较大的改善,对我们更好地研究儿童的认识和情感活动有很大的帮助作用,也为我们了解认识儿童的精神世界提供了可探索的途径。 三、研究的内容、方法 1、文献资料查阅法。用文献资料查阅法掌握整理有关儿童孤独症的理论和实践资料。 2、观察法。观察幼儿在幼儿园中的具体表现。 3、访谈法。通过访谈,和家长、教师交流,如实的记录幼儿在家在园的表现情况以及家庭学校对幼儿的矫正教育情况。 四、研究的时间、对象 研究时间:10个月(2004.9---2005.7) 研究对象:小班的一名特殊幼儿 五、研究实施阶段 (一)搜集资料,建立档案 1.个人情况 姓名:郑XX,性别:女,出生年月:2001年3月,入学时间:2004年9月 2.家庭情况 父亲:郑XX,私营商人,文化程度:大专。母亲:朱某某,无业。文化程度:中专。因工作繁忙,父亲很少和孩子进行交流和沟通,在孩子身上投入的精力较少!母亲的文化程度较低,是较传统的家庭主妇。两个人较重视对孩子的教育与治疗,注重孩子的发展。 3.表现情况。 郑XX小朋友表现情况 能力项目 表现情况 交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