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大考研-环境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曾贤刚

人大考研-环境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曾贤刚

人大考研-环境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曾贤刚
人大考研-环境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曾贤刚

爱考机构-人大考研-环境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曾贤刚

一、基本资料

姓名:曾贤刚

性别:男

职称:教授

电话:82502985

电子邮件:zengxg@https://www.doczj.com/doc/df19102172.html,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59号

邮编:100872

对我国诸多领域的环境与资源问题有着充分的调研和深入的研究,并在中央电视台等机构就有关环境问题发表专业观点。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环保部、科技部等科研项目30余项,其中1项课题研究成果获省部级一等奖;在中国环境科学、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等核心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出版专著3部,译著4部。与此同时,本人与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美国未来资源研究所、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伯克利分校等国外机构和大学保持经常联系,并有项目合作。

二、教育背景

2009-2010,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和伯克利分校,访问学者(师从美国环境与资源经济学家协会前主席RichardCarson教授)

2000-2004,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环境经济系,经济学博士

1995-1998,中国人民大学农业经济系环境经济专业,经济学硕士

1992-1995,中国农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经济学学士

1991-1995,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农学学士

三、工作经历

2011-至今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环境经济与管理系教授

2006-2011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环境经济与管理系副教授

2004-2006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江南区副区长(挂职)

2001-2004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环境经济与管理系讲师

1998-2001中国人民大学农业经济系环境经济专业助教、讲师

四、研究兴趣与研究领域

环境与资源经济学、环境管理与政策、能源与气候变化

五、目前教授课程

长期担任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本科生和研究生的环境与资源经济学、高级环境经济学、环境与资源价值评估、环境产业管理等课程的教学工作,并获中国人民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而且还曾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和一些省委党校等单位讲授环境与资源经济学课程。

六、科研项目

[26]2010.7-2012.8,我国城市居民对二氧化碳减排的支付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国家社会科

学基金一般项目(项目批准号10BJY049),主持人

[25]2010.1-2012.1,气候变化谈判中的资金机制研究,国家科学技术部,课题主持人

[24]2010.1-2012.1,中国环境税收体系研(09&ZD052),国家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主持人

[23]2010.1-2010.12,节能减排措施与二氧化碳减排的协同效益分析,国家环境保护部,主持人

[22]2010.1-2010.12,环境经济核算体系研究——基于环境产业的视角,国家环境保护部,主持人

[21]2009.12-2012.12,地方政府节能减排绩效评价及治理对策研究,中国人民大学明德学者计划项目(项目编号10XNJ013),主持人

[20]2009.6-2010.12,广东省环境污染治理设施市场化运行机制研究,广东省环保产业协会,主持人,

[19]2009.6-2010.12,排污收费改为征收环境税对企业的影响研究,国家环境保护部,主持人[18]2009.6-2010.12,中国温室气体减排成本测量及成本分配研究,美国未来资源研究所,主持人

[17]2009.1-2010.1,我国节能减排措施对温室气体减排绩效的影响研究,国家环境保护部,主持人

[16]2009.1-2010.6,电力企业排污权交易研究,国家环境保护部,主持人

[15]2008.12-2010.12,北京市环境与经济综合决策质量研究,北京市组织部优秀人才培养项目(项目批准编号:20081D1600800355),主持人

[14]2008.6-2009.6,地方政府环境绩效评估研究,中国人民大学985工程自由探索项目,主持人

[13]2008.6-2009.1,我国城市居民对环境污染健康风险的支付意愿调查研究,世界银行,主持人

[12]2008.6-2009.6,环境与经济的综合绩效评价与分析,国家环境保护部,主持人

[11]2008.4-2009.7,西藏拉萨市拉鲁湿地生态价值评估及其生态补偿基金建设研究,UNDP项目,主持人

[10]2008.6-2008.12,环境保险中环境损害赔偿标准和方法体系研究,国家环境保护部,子课题主持人

[9]2008.5-2009.3,新时期中国环境管理的职能转变与体制创新研究,世界银行项目,子课题主持人。

[8]2007.10-2008.12,三江源区生态环境价值评估及其生态补偿研究,青海省政府,主持人,[7]2007.11-2008.12,中国环境保护发展战略研究——环保产业发展战略研究,国家环境保护部,子课题主持人

[6]2007.10-2008.3,太湖与淮河流域环境污染事故应急机制研究,亚洲开发银行,主持人,[5]2007.10-2008.3,太湖与淮河流域环境污染治理的PPP融资模式研究,亚洲开发银行,主持人

[4]2007.10-2008.12,环境经济理论与政策研究,中国农业科学院,主持人

[3]2007.1-12,环保与能源领域高科技产业化研究,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主持人,

[2]2006.12-2009.12,环境与经济综合决策质量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批准编号:06JA630074),主持人。

[1]2004.10-2006.3,北京山区生态功能、价值评估及其发展战略研究,北京市科委项目,主持人

七、学术成果

7.1论文(Articles)

[50]曾贤刚,环境保护工作中如何充分体现经济机制,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11(11)。

[49]曾贤刚,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新思路,环境经济,2011(12)。

[48]曾贤刚,中国区域环境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1(10)。[47]刘韵、曾贤刚等,基于全生命周期评价的电力企业碳足迹评估——以山西省吕梁市某燃煤电厂为例,资源科学,2011,33(4):653-658。

[46]曾贤刚,我国城镇居民对CO2减排的支付意愿调查研究,中国环境科学,2011,31(2):346-352。

[45]曾贤刚、吴雅玲等,气候谈判国际阵营变化的经济学分析,环境经济,2011(1)。[44]曾贤刚、吴雅玲等,欧盟环境产业统计方法的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中国环保产业,2010(11)。

[43]曾贤刚,环境规制、外商直接投资与“污染避难所”假说,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0(11)。

[42]曾贤刚,我国能源效率、CO2减排潜力及影响因素分析,中国环境科学,2010(10)。

[41]曾贤刚,如何促进生态环境的休养生息,环境保护,2010(7)。

[40]AlanKrupnick,XiangangZeng,PingQin,TheWillingnesstoPayforMortalityRiskReductionsinChi na,RFF(ResourcesfortheFuture)paper,January25,2010.

[39]曾贤刚,规划环评条例促“区域限批”走向成熟,环境保护,2010(4)。

[38]曾贤刚、蒋妍,空气污染健康损失中统计生命价值评估研究,中国环境科学,2010(2)。

[37]曾贤刚、吴雅玲,中国环境保护的四年巨变,环境保护,2010(1)。

[36]曾贤刚,中国环保四年巨变——从松花江污染事件说起,环境经济,2010(1)。[35]曾贤刚、庞含霜,我国各省区CO2排放状况、趋势及其减排对策,中国软科学,2009(12)。

[34]曾贤刚、倪宏宏,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障碍分析与政策选择,青海社会科学,2009(6)。

[33]曾贤刚,生态环境下的休养生息政策分析,环境经济,2009(12)。

[32]曾贤刚、倪宏宏、陈果,我国工业SO2排放趋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中国环保产业,2009(10)。

[31]曾贤刚、程磊磊,不对称信息条件下环境监管的博弈分析,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9(8)。

[30]曾贤刚、陈果,公益环保基金怎样才能“不差钱”,环境经济,2009(8)。

[29]曾贤刚、孙发平等,三江源区生态资源非使用价值评价,中国环境科学,2009(6)。[28]曾贤刚,环境保护新道路的经济学辨析,环境保护,2009(6)。

[27]曾贤刚,我国地方政府环境管理深陷利益博弈,环境经济,2009(3)。

[26]曾贤刚,地方政府环境管理体制分析,教学与研究,2009(1)。

[25]曾贤刚,环境税的开征需要处理好八大关系,环境经济,2008(12)。

[24]李华友、曾贤刚等,污染损害赔偿标准:“绿色保险”的实施基础,环境经济,2008(9)。

[23]曾贤刚、易龙生等,我国环境服务业对外开放的原则和策略,中国环保产业,2008(8)。

[22]曾贤刚,开征环境税:不仅仅为环境减压,环境经济,2008(8)。

[21]曾贤刚、吴卉婷等,节能减排的关键在于提升地方政府执行力,环境保护,2008(6)。

[20]曾贤刚,从OECD国家经验看我国环境税的建立和完善,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8(5)。

[19]曾贤刚,地方政府环境与经济综合决策的保障制度,中国环保产业,2008(4)。

[18]曾贤刚、易龙生等,生态资源≠“免费午餐”——我国生态补偿亟需制度化出口,环境经济,2008(1)。

[17]曾贤刚,市场化运营:环保设施运营调整的方向,环境经济,2007(3)。

[16]曾贤刚,论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市场化运营中的政府规制,中国环保产业,2006(4)。[15]高云峰、曾贤刚等,北京市山区森林资源非使用价值评价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农业技术经济,2005(3)。

[14]曾贤刚,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见:刘大椿主编,—2005年中国人民大学人文研究报告,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4)。

[13]曾贤刚,亟待完善的中国环保投融资体制,环境经济,2005(3)。

[12]曾贤刚,论我国环保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中国环保产业,2005(2)。

[11]曾贤刚,生态危机与社会安全,见:郑杭生、洪大用主编,走向更加安全的社会—2003年中国人民大学社会研究报告,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4)。

[10]曾贤刚,环境影响经济评价的研究综述,生态环境与保护(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2004(4)。

[9]曾贤刚,我国环保产业市场结构与产业组织政策,当代财经,2004(4),P89。本文转载于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的“生态环境与保护”,2004(7),P52。

[8]曾贤刚,如何提高我国企业的环境竞争力,生态经济,2004(4)。

[7]曾贤刚,我国环保产业的市场结构分析,中国环保产业,2004(3)。

[6]曾贤刚,环境影响经济评价的必要性、原则及其具体方法,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4(2)。

[5]曾贤刚,环境竞争力:我国出口企业面临的新挑战,开放导报,2003(12)。

[4]曾贤刚,环境与经济增长,见:纪宝成、杨瑞龙主编,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中国经济增长—2002年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报告,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3)。

[3]曾贤刚等,湿地经济价值的研究,生态经济,2002(9)。

[2]曾贤刚,加入WTO对中国环境的影响,开放导报,2002(8)。

[1]试论转轨时期我国环境经济政策问题产生的原因,环境科学动态,2001(1)。本文转载于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的“生态环境与保护”,2001(7),P22。

7.2著作

[8]曾贤刚(专著),二氧化碳减排的经济学分析,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1年4月。

[7]曾贤刚(合著),中国三江源区生态价值及补偿机制研究,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8年12月。

[6]参编第四章,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周珂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7月。[5]曾贤刚(专著),环保产业运营机制(获北京市社会科学理论著作出版基金资助),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4月。

[4]曾贤刚(副主编),企业价值评估,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5月。

[3]曾贤刚等译,林业环境与经济账户手册:跨部门政策分析工具,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4年。

[2]曾贤刚(专著),环境影响经济评价,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年7月。

[1]曾贤刚(译著),环境与资源的价值评估:理论与方法,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8月。

八、奖励与荣誉称号

[4]2009,由本人与青海省社会科学院孙发平副院长联合主持的“中国三江源区生态价值评估

及其生态补偿机制研究”项目成果获青海省第八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本人排名第二)。而且,该研究的相关观点陆续被《人民日报》、《经济日报》、《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国土资源报》、《中国社科院院报》、《青海日报》等以及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青海电视台等多家新闻媒体报道,为青海“生态立省”战略和中央建立三江源区生态补偿机制提供了较为科学的理论依据、数据支撑和决策参考。

[3]2008,“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课程建设”,获中国人民大学优秀教学成果奖校级一等奖,排名第四(获奖人分别为马中邹骥张象枢曾贤刚吴健)。

[2]2007,入选北京市组织部优秀人才培养计划项目。

[1]1997,参加团中央组织的“百名博士百村行”活动,获论文一等奖,由当时的雷洁琼副委员长亲自颁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