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编号:AQ-BH-02864

( 应急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事故专

项应急预案

Special emergency plan for major hazard source accidents of hazardous chemicals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事故专项应

急预案

备注:应急预案明确了应急救援的范围和体系,有利于做出及时的应急响应,当发生超过应急能力的重大事故时,便于与应急部门的协调,降低事故的危害程度。

1.事故风险分析

1.1危险化学品事故风险分析

公司生产、经营过程中所涉及的危险化学品主要有液氯、工业溴、硫磺、氯化钡、盐酸、硫酸、液氨等,属于《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名录》的危险化学品为:液氯和液氨。各危险化学品风险分析如下:

序号

危险化学品名称

危险化学品类别

可能引起的事故

危险点源

1

液氯

2.3类有毒气体火灾、中毒

2

工业溴

8.1类酸性腐蚀品中毒、灼伤

3

硫磺

4.1类易燃固体火灾、中毒

4

氯化钡

6.1类毒害品

中毒

5

盐酸

8.1类酸性腐蚀品中毒、灼伤

6

氢氧化钠

8.2类碱性腐蚀品腐蚀、灼伤

7

硫酸

8.1类酸性腐蚀品灼烫、中毒

8

液氨

2.3类有毒气体中毒、火灾、爆炸

1.2公司重大危险源分布情况

依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确定一车间为四级重大危险源,二车间、三车间均为三级重大危险源。涉及危险有害因素均为中毒窒息和火灾爆炸,发生事故的灾害模式为中毒扩散。各重大危险源情况如下:

第1号目标:一车间

危险源基本

情况

单元、生产装置、设施、场所名称

生产、使用或储存危险化学品

类别

名称、危险性分类、说明

临界量

(T)

实际存在量(T)

一车间

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方案

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方案Emergency rescue plan for hazardous chemical accidents 汇报人:JinTai College

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方案 前言:公务文书是法定机关与组织在公务活动中,按照特定的体式、经过一定的处理程序形成和使用的书面材料,又称公务文件。本文档根据公文写作内容要求和特点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一、应急救援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河东区行政区域内发生一次死亡(遇险)10人以上(含10人)或不足10人但社会影响重大的危险化学品生产安全事故。 二、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及职责 (一)区政府成立河东区危险化学品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以下简称指挥部),统一领导应急救援工作。总指挥由区政府分管副区长担任,副总指挥由有关领导和负责人担任,成员由区安监局、区经贸局、区公安分局、区公安消防大队、区卫生局、区质量技术监督分局、区环保分局、区交通分局、区总工会、区民政局、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等部门负责人和事故发生地街道办事处主要负责人组成。指挥部主要职责是: 1、组织领导全区应急救援工作,发布应急救援命令;

2、根据事故发生情况,统一部署有关应急救援预案的实施工作,并对应急救援工作发生的情况采取紧急处理措施; 3、在全区范围内紧急调用各类救援物资、设备、人员; 4、根据事故灾害情况,有危及周边单位和人员的险情时,组织人员疏散工作; 5、做好稳定社会秩序和伤亡人员的善后及安抚工作。 (二)指挥部下设办公室(设在区安监局),主要负责传达指挥部领导指示,协调有关部门做好应急救援工作;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制定应急救援预案;事故发生时,迅速了解、收集和汇总有关情况,及时向指挥部提供各种相关信息和资料。办公室主任由区安监局副局长担任,工作人员由指挥部成员单位和事故单位有关人员组成。 (三)指挥部下设8个工作组: 警戒保卫组:由区公安分局牵头,负责组织事故现场交通管制和维持现场秩序,疏散危险区域的群众。 抢险救灾组:由区公安消防大队牵头,负责组织消防部队和其他单位的消防队员先期到达事故现场,制订救援处置方案并组织实施。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14最新版》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14 20141407 前言 本标准的全部技术内容为强制性的。 本标准代替GB18218—2009《重大危险源辨识》。 本标准与GB18218—2009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将标准名称改为《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将采矿业中涉及危险化学品的加工工艺和储存活动纳入了适用范围;———不适用范围增加了海上石油天然气开采活动; ———对部分术语和定义进行了修订; ———对危险化学品的范围进行了修订; ———对危险化学品的临界量进行了修订; ———取消了生产场所与储存区之间临界量的区别。 本标准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化学品安全标准化分技术委员会(TC288/SC3)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 本单位参加起草单位:中石化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吴宗之、魏利军、刘骥、多英全、师立晨、高进东、孙猛、于立见、张海峰、杨春笋、彭湘潍。 本标准于2009年首次发布,本次修订为第二次修订。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辨识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依据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危险化学品的生产、使用、储存和经营等各企业或组织。 本标准不适用于: a)核设施和加工放射性物质的工厂,但这些设施和工厂中处理非放射性物质的部门除外; b)军事设施; c)采矿业,但涉及危险化学品的加工工艺及储存活动除外; d)危险化学品的运输; e)海上石油天然气开采活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12268危险货物品名表

重大危险源预防措施及应急预案(DOC 32页)

重大危险源预防措施及应急预案 本工程为:东方今典2#区域车库。本工程位于开封市新区四大街西,五大街东,安康路南。 为了把安全事故的损失和影响降到最大限度,为了预防各主要伤害的发生,也为了发生事故后,各方面能沉着冷静、协调一致的工作,特编制了重大危险源预防措施及应急预案; 一、土方塌方预防监控措施 (一)按照安全技术规定的要求做好土方坍塌预防监控,土方工程中按规定放坡,不得掏挖,基坑 边缘1.5米以内不得堆放土方及其它重物。操作 人员不得在基坑边坡下休息。 (二)基坑支撑,应经相关技术人员编写施工方案,并对操作人员进行签字,交底,加强相关人员的 资质培训和塌方事故抢救常识的教育,对施工人 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使他们了解土方坍塌的危 害。 (三)雨、雪后。应对边坡进行裂痕等异常现象的检查,并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

(四)开挖时要随时注意边坡的稳定性,发现异常及时报告,上下要设阶梯或木梯上下,不要踩踏上 壁上下。 (五)对场地大面积积水的,为保证土方开挖安全,要对场地进行排水,开挖地下水位交浅的基础, 要进行降水,使用明排水法或人工降水,使用开 点降水时,要注意用电安全,防止排出水对线路 的影响。 (六)人工开挖时,人与人之间要由一定的操作间距2米。使用机械开挖,要注意机械不要对人员产 生伤害。 土方坍塌应急预案 1、坍塌事故发生时,在抢扒压在下边的伤员时, 应防止使用工具不当,对伤员造成二次伤害, 拨打120抢救伤员,使伤员得到及时的救助。 同时要注意保护现场,防止对现场的破坏,需 要移动的物品要做好标记记录。 2、通知项目经理及拨打公司安全生产领导小组 的电话5957010. 3、相关管理人员应在最短时间内到达工作地点,

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处置预案

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预案 一、事故发生后应采取的处理措施 1、火灾爆炸事故应急处理措施: 发生火灾爆炸事故时,发现人员应迅速拨打火警(119),报警时必须讲明起火地点、火势大小、起火物资等详细情况;同时通知厂应急救援指挥部,组织消防小组及现场人员灭火,并派专人引导消防车到现场灭火。 救援指挥部接到火灾事故的通知后,应立即通知相关人员采取应急措施。如:设置安全标识牌、警戒线,事故现场的紧急疏散等等。并根据现场事故的严重程度,及时通知相关部门、科室/车间,联系、协调,对现场进行戒严和救护。 救援指挥部在企业领导未到的情况以现场最高行政级别或技术职务人员为最高指挥,负责指挥救援与疏散工作应急救援抢救事故的所有人员都必须服从统一领导和指挥.保证现场的救援行动紧有序。 事故现场应根据事故性质和波及围划定危险区域,布置岗哨,阻止非抢救人员进入。 2、低温液体泄漏冻伤事故应急处理措施: 发现化学化学品及其它危险物品的泄漏的人员立即向救援指挥部报警,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后尽一切可能切断事故源,防止污染围扩大; 发生事故的车间,应迅速查明事故发生源点、部位和原因,凡能经切断事故源等处理措施而消除事故的,则以自救为主。如无法抢救的应向指挥部报告并提出堵漏和抢救的具体措施。 救援指挥部成员到达事故现场后,由现场总指挥根据事故状态及危害程度作出相应的应急决定,并命令各应急救援队立即开展救援。如事故扩大时,应请求支援。

在事故现场的救援过程中,及时根据化学品种类、危害性质、扩散形式,判断扩散的方向和速度,并对泄漏下风扩散区域进行监测,确定结果,监测情况及时向指挥部报告,必要时根据指挥部决定通知扩散区域的人员撤离或指导采取简易有效的保护措施。 尽快采取措施杜绝、减少化学危险品的泄露,尽量围堵、收集泄露的化学危险品,残余、排放部分用中和、稀释等手段进行无害化处理,避免或减少环境污染。 3、氮气、氩气、二氧化碳泄漏中毒窒息事故应急处理措施: 迅速查明泄漏点,关闭泄漏点前的阀门,阻止氮气、氩气、二氧化碳的继续泄漏,必要时停止制氧系统的运行。 打开事故地点的门窗,利用周围通风设备进行强制通风。 如发现有人窒息,应立即将其抬到通风的地方,对其采取人工呼吸等措施进行抢救。同时,向救援指挥部汇报事故情况。 救援指挥部接到报警后,立即向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成员报告,迅速通知各专业救援队伍赶往事故现场,根据现场情况可及时通知医院、消防等有关部门。 领导小组各成员接到通知后,及时到达现场。应急现场总指挥根据事故状态及危害程度做出相应的应急决定,并命令应急救援队展开救援。如事故扩大,应请求外部救援。 应急现场总指挥,视事故控制情况,做出停机决定,并对事故状态进行跟踪监测。 消防小组到达现场后,立即利用应急通风设备进行强制通风。 抢修小组到达现场后,根据现场指挥下达的命令,迅速进行设备抢修,控制事故扩大化。 救护小组到达现场后,对窒息人员进行人工呼吸等抢救。 二、人员紧急疏散、撤离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分级

天津海钢板材有限公司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分级 依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和《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40号)天津海钢板材有限公司生产区内的危险化学品进行辨识、分级。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major hazard installations for dangerous chemicals)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储存危险化学品,且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根据天津海钢板材有限公司的生产实际有液氨储存区一个单元。对本公司搬运、使用或储存的液氨、乙炔等危险物品进行重大危险源辨识、分级。 一、重大危险源辨识 1、重大危险源辨识 单元内存在的危险化学品为单一品种,则该危险化学品的数量即为单元内危险化学品的总量,若等于或超过相应的临界量,则定为重大危险源。 我厂的危险源为单一品种液氨,存量14.2吨大于临界量10吨即

q>Q,所以我厂的液氨站已经构成重大危险源。 二、重大危险源分级 1、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分级方法 (1)分级原则 采用单元内各种危险化学品实际存在(在线)量与其在《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中规定的临界量比值,经校正系数校正后的比值之和R作为分级指标。 (2)R的计算方式: q1,q2,…,q n—每种危险化学品实际存在(在线)量(单位:吨); Q1,Q2,…,Q n -与各危险化学品相对应的临界量(单位:吨); β1,β2…,βn—与各危险化学品相对应的校正系数; α—该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厂区外暴露人员的校正系数。 (3)校正系数β及R值分级区间的确定 根据单元内危险化学品的类别不同,设定校正系数(β)值,见表1和表2: 表1 校正系数取值表 表2 常见毒性气体校正系数β值取值表

重大危险源应急预案

重大危险源 职 业 健 康 安 全 管 理 应

急 预 案 四川双发劳务有限公司 目录 一、主要编制依据 (2) 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工作程序 (3) 三、危险源调查 (3) 四、危险源评价 (3) 五、重大危险源清单 (3) 六、重大危险源管理方案 ............................................................... 3-11

一、主要编制依据 1、公司《危险源识别和风险评价程序》(QEO-A版第0修改) 2、公司《职业健康安全程序》、《应急准备和响应控制程序》(QEO-A版第0修改) 3、《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 4、《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 5、《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 59—99 6、《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 130—2001 7、《龙门架及井字架物料提升机安全技术规范》JGJ 88—92 8、《建筑工程预防坍塌事故若干规定》 9、《建筑工程预防高处坠落事故若干规定》 10、《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 80--91 11、《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 46—2005 12、《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 33--2001 13、《塔式起重机安全规程》GB5144—94 14、《起重机械安全规程》GB6067—85 15、《施工升降机安全规则》GB10055—96 16、《建筑施工门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28—2000 17、《安全帽》GB2811—89 18、《安全带》GB6095—85

19、《安全网》GB5725—97 20、《安全标志》GB2894—96 21、《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22、《劳动防护用品配备标准》(国经贸安全[2000]189) 23、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 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工作程序 各部门及项目部开工前确定、选择识别范围,结合自身特点识别危险源,按经验判定风险级别,填写《危险源调查表》,报安全管理部。安全管理部组织有经验的专业人员组成风险小组,按评价准则进行评价、归纳,整理成《危险源评价表》,最后形成《重大危险源清单》。 《危险源调查表》、《危险源评价表》、《重大危险源清单》,由安全管理部编制,公司重大危险源管理方案,部门审核后送公司主管领导审批;各部门、项目部的危险源管理方案由各部门、项目部的技术负责人审核后由主管领导或项目经理审批,并根据重大环境因素和重大危险源,编制应急和响应预案。 各部门及项目部要随时对作业现场的职业健康安全运行控制情况进行检查,在安全日记中予以记录,对检查发现的问题要及时纠正。安全管理部每月一次对各部门及项目部职业健康安全运行控制情况进行检查。作业班组在每天上班前对操作工人进行安全交底,组织作业人员进入作业点时做好自检、自查工作,发现重大隐患及时向上级汇报,以便及时采取措施,防止事故的发生,当发生事故,应对危险源进行重新识别、评价。 各部门及项目部对在有粉尘、强噪音、光、放射、震动等特殊条件下作业的人员,应严格按有关规定发放和使用劳保用品,并对从事有职业危害作业的劳动者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三、危险源识别 详见各部门、项目部危险源调查表。 四、危险源评价 详见各部门、项目部危险源评价表。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分级记录

晋中市华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分级记录 依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40号)、《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管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管协调字[2004]56号),对公司生产区内的危险化学品使用、储存进行辨识、分级。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major hazard installations for dangerous chemicals)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储存危险化学品,且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对照GB18218-2009,储存危化品的量超过临界量是为重大危险源,单元内存在的危险化学品为多品种时,若满足下式则定为重大危险源: q1/Q1 + q2/Q2 + … + qn/Qn ≥1,q为实际用量,Q为临界量。 一、重大危险源辨识过程 公司危险化学品储存明细 液氯储存区内储存有氯气瓶,每瓶1t,最大储存20瓶。所以晋中市华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氯气最大储存量是20t,根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的内容,氯气的临界量是5t,q/Q值>1。 所以晋中市华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液氯储存区已经构成重大危险源。 二、重大危险源分级 1、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分级方法 (1)、分级原则 采用单元内各种危险化学品实际存在(在线)量与其在《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

源辨识》(GB18218-2009)中规定的临界量比值,经校正系数校正后的比值之和R作为分级指标。 (2)、R的计算方法 式中: q1,q2,…,qn —每种危险化学品实际存在(在线)量(单位:吨); Q1,Q2,…,Qn —与各危险化学品相对应的临界量(单位:吨); β1,β2…,βn—与各危险化学品相对应的校正系数; α—该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厂区外暴露人员的校正系数。 (3)、校正系数β及R值分级区间的确定 根据单元内危险化学品的类别不同,设定校正系数(β)值,见表1和表2: 表1 校正系数β取值表 注:危险化学品类别依据《危险货物品名表》中分类标准确定。 表2 常见毒性气体校正系数β值取值表 注:未在表2中列出的有毒气体可按β=2取值,剧毒气体可按β=4取值。 (4)、校正系数α的取值 根据重大危险源的厂区边界向外扩展500米范围内常住人口数量,设定厂外暴露人员校正系数(α)值,见表3:

重大危险源控制措施及应急预案

重大危险源控制措施及应急预案本工程为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门急诊、住院综合楼项目部,地下室面积21173.33m2,地上面积67618.71m2 ,地下三层,地上二十三层,结构形式为框剪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 根据本工程特点,以及对施工现场危害因素识别,对以下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制定措施:1、模板工程;2、起重吊装;3、临时用电;4、高度超过20米的脚手架;5、装饰工程的消防安全。下列为脚手架、起重吊装、临时用电、装饰工程消防安全等易发生重大事故的部位、环节详细控制措施。 一、模板工程控制措施和应急预案 近年来随着高层建筑增高结构形式多样化,模板工程的重要性更为突出,模板工程施工的危险性越来越大,从多次模板坍塌事故中分析,应做好以下预防监控措施。 1、项目部应根据施工结构图,由项目技术员编制模板工程专项施工方案,其内容主要包括: ①该工程现浇混凝土工程的概况 ②拟造定的模板类型 ③模板支撑体系的设计计算及布料点的设臵 ④绘制模板施工图 ⑤模板搭设的程序、步骤及要求 ⑥浇注混凝土时的注意事项

⑦模板拆除的程序及要求 2、模板工程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后,应经分公司生产技术科审核,再由公司总工审批,报工程监理公司总监审查,各方签字确认后该方案才能实施。 3、项目部应根据专项施工方案规定采购符合的材料(钢管、扣件、木支撑、元钉、棉板等)。 4、专项方案确认后,项目技术员应按施工方案要求细致地进行书面安全技术交底,交底人、被交底人应双方签字确认。 5、木工操作人员必须经过安全技术培训、考核,合格后方能上岗。不能随意更换作业人员。 6、木工在施工过程如有变更时应用书面变更通知书逐级申报批准后方可变更。 二、起重吊装控制措施及应急预案 塔式起重机是指:在施工现场使用的,符合国家标准的自购或者租用的塔式起重机。 (一)塔吊出轨与基础下沉、倾斜: 1、应立即停止作业,并将回转机构锁住,限制其转动。 2、根据情况设臵地锚,控制塔吊的倾斜。 3、用两个100t千斤顶在行走部分将塔吊顶起(两个千斤顶要同步),如是出轨,则接一根临时钢轨将千斤顶落下使出轨部分行走机构落在临时道上开至安全地带。如是一侧基础下沉,将下沉部位基础填实,调整至符合规定的轨道高度落下千斤顶。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14)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14)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14 20140331发布2001实施 前言 本标准的全部技术内容为强制性的。 本标准代替GB18218—2009《重大危险源辨识》。 本标准与GB18218—2009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将标准名称改为《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将采矿业中涉及危险化学品的加工工艺和储存活动纳入了适用范围;———不适用范围增加了海上石油天然气开采活动; ———对部分术语和定义进行了修订; ———对危险化学品的范围进行了修订; ———对危险化学品的临界量进行了修订; ———取消了生产场所与储存区之间临界量的区别。 本标准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化学品安全标准化分技术委员会(TC288/SC3)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 本单位参加起草单位:中石化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吴宗之、魏利军、刘骥、多英全、师立晨、高进东、孙猛、于立见、张海峰、杨春笋、彭湘潍。 本标准于2009年首次发布,本次修订为第二次修订。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辨识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依据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危险化学品的生产、使用、储存和经营等各企业或组织。本标准不适用于:

a)核设施和加工放射性物质的工厂,但这些设施和工厂中处理非放射性物质的部门除外; b)军事设施; c)采矿业,但涉及危险化学品的加工工艺及储存活动除外;d)危险化学品的运输; e)海上石油天然气开采活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12268危险货物品名表 GB20592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安全规范急性毒性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危险化学品 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特性,会对人员、设施、环境造成伤害或损害的化学品。 3.2 单元 一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或同属一个生产经营单位的且边缘距离小于500m的几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 3.3 临界量 对于某种或某类危险化学品规定的数量,若单元中的危险化学品数量等于或超过该数量,则该单元定为重大危险源。 3.4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

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响应

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响应 1.1 响应分级 事故响应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根据事故危害程度、影响范围和单位(或部门)控制事态的能力,可分为车间级应急响应程序和公司级应急响应程序。 1.1.1 车间级应急响应程序启动的条件 事故危害程度小,没有造成人员重伤或死亡,不影响其它车间(部门)的正常生产和人员的生命安全,利用本车间的人员及物资即可将事故处理。 1.1.2 公司级应急响应程序启动的条件 事故危害大,可能会造成人员伤亡,影响公司正常生产,需调用公司的人员和物资,甚至需要外部支援,才能将事故处理。 1.2 响应程序 1.2.1 指挥与控制

车间级应急响应由车间主任为事故现场救援指挥,负责人员的调动和物资的调配,并及时向上一级领导汇报情况; 公司级应急响应由应急指挥部总指挥为事故现场救援指挥,负责人员的调动和物资的调配;根据事态的严重程度,决定向当地政府或有关部门汇报事故,请求外部支援,并向周边单位通报事故简要经过。 1.2.2 资源调度程序 事故发生后,各级响应级别的现场指挥在各自的职权范围内,对救援资源进行调配。需要调动其它单位(部门)资源时,及时请示上级领导,支援事故救援。在紧急状态下,采取“特事特办”、“手续从简”的办法,快速办理各种资源的调配手续。 1.2.3 医疗救护程序 1.2.3.1 事故中,发现有人员受伤,将受伤人员转移至安全地点,采取简单的救助措施。伤势较轻的,利用运输工具将受伤人员送往公司医务室救治;如伤势较为严重,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请求医疗支援,并将情况汇报给人员抢救小

组和应急指挥部。 1.3. 2.2 人员抢救小组接到报警后,立即赶往现场,查看伤势情况,采取简单救助措施,伤势较为严重的,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请求医疗支援,并将情况汇报给应急指挥部。1.2.4 应急人员的安全防护程序 1.2.4.1 所有参与应急救援的人员必须穿戴安全防护用具进行救援作业。 1.2.4.2 一般防护用具,如口罩、手套等,可由应急人员所在单位自行提供;专用防护用具由事故发生单位(或部门)提供。 1.2.4.3 防护用具数量不够时,由应急指挥部紧急从仓库中调拨,涉及部门及人员应本着“安全大于一切”的原则,从快从简办理手续,及时将防护用具分发到救援人员的手中,以免耽误救援工作的开展。 1.2.5 应急避险程序 发生事故后,为防止无关人员误入现场造成伤害,由疏散引导小组根据事故的大小划定警戒区,设立红白色相间警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完整版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 辨识G B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辨识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依据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危险化学品的生产、使用、储存和经营等各企业或组织。 本标准不适用于: a)核设施和加工放射性物质的工厂,但这些设施和工厂中处理非放射性物质的部门除外; b)军事设施; c)采矿业,但涉及危险化学品的加工工艺及储存活动除外; d)危险化学品的运输; e)海上石油天然气开采活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GB12268 危险货物品名表 GB20592 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安全规范急性毒性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危险化学品dangerous chemicals 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特性,会对人员、设施、环境造成伤害或损害的化学品。 单元unit 一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或同属一个生产经营单位的且边缘距离小于500m 的几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

临界量threshold quantity 对于某种或某类危险化学品规定的数量,若单元中的危险化学品数量等于或超过该数量,则该单元定为重大危险源。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major hazard installations for dangerous chemicals 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使用或储存危险化学品,且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4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辨识依据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辨识依据是危险化学品的危险特性及其数量,具体见表1和表2。 GB18218-2009 危险化学品临界量的确定方法如下: a) 在表1范围内的危险化学品,其临界量按表1确定; b) 未在表1范围内的危险化学品,依据其危险性,按表2确定临界量;若一种危险化学品具有多种危险性,按其中最低的临界量确定。 表1危险化学品名称及其临界量

重大危险源应急预案安全专项方案

编号:AQ-BH-09070 ( 管理资料)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 重大危险源应急预案安全专项 方案 Special safety plan for emergency plan of major hazard installations

重大危险源应急预案安全专项方案 说明:施工方案是根据一个施工项目制定的实施方案;是根据项目确定的,有些项目简单、工期短就不需要 制订复杂的方案。 一、总则 编制目的 1.1确保工地施工现场安全生产,减轻事故危害,做好工程重大质量安全事故的应急工作。 1.2用以指导应急抢险,及时、有序、高效、妥善的处置事故、排除隐患,最大限度的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1.3减少社会不良影响维护施工现场及周围社会环境的稳定,保证本工程安全文明工地的顺利达标。 二、编制依据 根据国家有关法律规定和《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建设部《建设工程重大质量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及本公司编制的相关应急预案及通知文件。 工作原则

3.1统一领导,分组管理。 3.2统筹协调,快速反应。 3.3长效管理,落实责任。 三、易发生的重大事故种类 爆炸 车辆伤害 3、高处坠落 火灾隐患 机械伤害及临时用电 临边作业 临时用电 起重伤害 物体打击 四、应急管理制度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组织成员应经过培训,掌握并且具备现场救援救护的基本技能,施工现场生产安全应急救援小组必须配备

相应的救济器材和设备。 小组在施工期间进行1-2次应急救援演习和对急救器材设备的日常维修、保养,从而保证应急救援时正常运转。 制定生产安全应急救援预案,制定安全技术措施并组织实施,确定企业和现场的安全防范和应急救援重点,有针对性的进行检查、验收、监控和危险预测。 电话报救需知 4.1火警:119,医疗急救:120,匪警:110 4.2拨打电话时要尽量说清楚以下几件事: 说明伤情(病情、火情、案情)和已经采取了什么措施,以便让救护人员事先做好急救准备。 讲清楚伤者(事故)发生在说明地方,什么路几号。 说明报救者单位、姓名(或事故地)的电话或传呼电话号码以便急救车(消防车、警车)找不到所报的地方,随时通过电话联系。 五、各类事故预防措施和应急预案 (一)爆炸事故预防措施和应急预案

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的几项基本原则

编号:SM-ZD-63830 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的几项基本原则 Through the process agreement to achieve a unified action policy for different people, so as to coordinate action, reduce blindness, and make the work orderly.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批准: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的几项基 本原则 简介:该方案资料适用于公司或组织通过合理化地制定计划,达成上下级或不同的人员之间形成统一的行动方针,明确执行目标,工作内容,执行方式,执行进度,从而使整体计划目标统一,行动协调,过程有条不紊。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一)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的定义 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是指危险化学品由于各种原因造成或可能造成众多人员伤亡及其它较大社会危害时,为及时控制危险源,抢救受害人员,指导群众防护和组织撤离,清除危害后果而组织的救援活动。 (二)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的基本任务 1.控制危险源: 2.抢救受害人员; 3.指导群众防护,组织群众撤离; 4.排除现场灾患,消除危害后果。 (三)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的基本形式 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按事故波及范围及其危害程度,可采取单位自救和社会救援两种形式。

1.单位自救 《安全生产法》第六十九条规定:危险化学品的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应急救援组织或指定兼职的应急救援人员;《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第五十一条也明确规定了单位内部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时,单位负责人对组织救援所负有的责任和义务。要求单位内部一旦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单位负责人必须立即按照本单位制定的应急救援预案组织救援,并立即报告当地负有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和公安、环境保护、质检部门。 2.社会救援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第五十二条明确规定,发生社会事故时,当地人民政府和其他有关部门所负有的责任和义务,规定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做好指挥、领导工作。负有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和环境保护、公安、卫生等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当地应急救援预案组织实施救援,不得拖延、推诿。(四)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的组织与实施 1.事故报警

重大危险源应急预案专项方案53256

重大危险源及应急预案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一、总则 1、编制目的 1.1确保工地施工现场安全生产,减轻事故危害,做好工程重大质量安全事故的应急工作。 1.2用以指导应急抢险,及时、有序、高效、妥善地处置事故、排除隐患,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1.3减少社会不良影响,维护施工现场及周围社会环境的稳定,保证本工程安全文明工地的顺利达标。 2、编制依据 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安徽省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建设部《建设工程重大质量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及本公司编制的相关应急预案和通知文件。 2、适用范围 3、适用于生产、研发变压器配套设备及配电工程项目工程施工现场内的施工活动 中产生的重大质量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工作。 4、工作原则 4.1统一领导,分组负责。 4.2统筹协调,快速反应。 4.3长效管理,落实责任。

二、组织指挥体系及责任 1、施工现场项目部安全生产领导小组 三、易发生的重大事故种类 A:坍塌事故(基坑开挖作业、模板安装拆除作业) B:倾覆事故(脚手架搭拆、物料提升机) C:物体打击事故 D:机械伤害 E:触电事故 F:高空坠落事故 G:火灾 四、应急管理制度 1、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组织成员应经过培训,掌握并且具备现场救援救护的基 本技能,施工现场生产安全应急救援小组必须配备相应的救急器材和设备。 2、小组在施工期间进行1-2次应急救援演习和对急救器材设备的日常维修、保养,

从而保证应急救援时正常运转。 3、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程序: 公司及工地建立安全值班制度,设值班电话并保证24小时轮流值班。如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立即上报,具体上报程序如下: 现场第一发行人--现场值班人员—现场应急救援小组组长—公司值班人员—公司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小组—向上级部门报告。 4、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后,应急救援组织立即启动如下应急救援程序: 4.1现场发现人:向现场值班人员报告。 4.2现场值班人员:控制事态保护现场组织抢救,疏导人员。 4.3现场应急救援小组组长:组织组员进行现场急救,组织车辆保证道路畅通,送往最佳医院。 4.4公司值班人员:立即事故及伤亡人员情况。 4.5公司生产安全应急救援小组:了解事故及伤亡人员各简况及采取的措施,成立生产安全事故临时指挥小组,进行善后处理事故调查,预防事故发生措施的落实。并上报上级部门 5、应急救援小组职责: 5.1组织检查各施工现场及其它生产部门的安全隐患,落实各项安全生产责任制,贯彻执行各项安全防范措施及各种安全管理制度。 5.2进行教育培训,使小组成员掌握应急救援的基本常识,同时具备安全生产管理相应的素质水平,小组成员定期对职工进行安全生产教育,提高职工安全生产技能和安全生产素质。 5.3制定生产安全应急救援预案,制定安全技术措施并组织实施,确定企业和现场

GB18218-2018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前言 本标准的全部技术内容为强制性。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GB182182009《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与GB182182009相比,主要技术变 化如下: ——适用范围中明确厂外运输不包括在辨识范围内[见第1章d),2009年版的第1章d)]; ——修改了危险化学品、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定义(见3.1、3.4,2009年版的3.1、3.4); ——增加了混合物的定义(见3.7); ——修改了重大危险源分类,分为生产单元重大危险源和储存单元重大危险源(见4.1.1,2009年版的4.1.1); ——修改了危险化学品名称(见表1,2009年版的表1); ——修改了危险化学品分类方法(见4.1.2,2009年版的4.1.2); ——增加了危险化学品实际存在量的确定方式(见4.2.2); ——增加了对混合物的辨识要求(见4.2.3); ——增加了重大危险源的分级方法(见4.3)。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魏利军、王如君、多英仝、师立晨、张圣柱、于立见、罗艾民、杨

春生、宋占兵、杨国梁、李运才、赵文芳、王家见。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18218—2000、GB18218—2009.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辨识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依据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生产、储存、使用和经营危险化学品的生产经营单位。 本标准不适用于: a)核设施和加工放射性物质的工厂,但这些设施和工厂中处理非放射性物质的部门除外; b)军事设施; c)采矿业,但涉及危险化学品的加工工艺及储存活动除外; d)危险化学品的厂外运输(包括铁路、道路、水路、航空、管道等运输方式); e)海上石油天然气开采活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30000.2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第2部分:爆炸物 GB30000.3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第3部分:易燃气体 GB30000.4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第4部分:气溶胶

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预案

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1 总则 1.1目的 为加强对公司危险化学品的管理,保障员工生命和公司财产的安全,以便在事故发生时高效有序地控制处理,最大限度地减轻事故造成的损失,结合公司生产实际,特制订本预案。 1.2 工作原则 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事故应急与预防相结合。按照长期准备、重点建设的要求,做好应对危险化学品事故的思想准备、预案准备、物资和经费准备、工作准备,加强培训演练,做到常备不懈。将日常管理工作和应急救援工作相结合,充分利用现有专业力量,努力实现一队多能;培训兼职应急救援力量并发挥其作用。 1.3 编制依据 《安全生产法》、《环境保护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和《公司事故应急总预案》。 1.4 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危险化学品泄漏、中毒、燃烧、爆炸的预防及应急处置。 1.5 应急目标 公司在生产过程中,有部分原材料、辅助材料、中间产品、最终产品属危险化学品,危险化学品有腐蚀特性、易燃易爆、有毒、有害

等特性;根据本公司生产、使用、贮存化学危险物品的品种、数量、危险性质以及可能引起化学事故的特点,确定本公司的应急救援危险目标。 1号目标:硫酸泄漏事故; 2号目标:液氨、氧气、乙炔等泄漏(火灾、爆炸)事故; 3号目标:柴油泄漏燃烧爆炸事故。 2 应急救援组织机构组成、职责、分工 2.1指挥机构的组成 公司根据实际情况成立了“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小组成员由总经理、分管副总经理及总调度室、安全环保部、综合办公室、机电部、财务部、质检部、化验室、市场部、维修车间、水汽车间与各生产车间等部门负责人组成,下设应急救援办公室,日常工作由安全环保部兼管。发生重大事故时,以领导小组为基础,立即成立公司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总经理任总指挥,副总经理任副总指挥,负责全公司应急救援工作的组织和指挥。指挥部下设通讯联络队、治安保卫后勤保障队、消防救护队、抢险队、抢修队、物资供应队、现场监测队,总经理和副总经理外出时,可由安全环保部和总调度室负责人担任临时总指挥、副总指挥,全权负责应急救援工作。 2.2 应急救援机构职责 2.2.1指挥部职责 (1)发布和解除应急救援信号,组织指挥应急救援队伍和全公司

(完整word版)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18)

GB18218-2018 (2018年11月19日发布2019年3月1日起实施) 前言 本标准的全部技术内容为强制性的。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GB 18218—2009《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与GB 18218—2009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适用范围中明确厂外运输不包括在辨识范围内【见第1章d,2009年版本的第1章d】; ——修改了危险化学品、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定义(见3.1、3.4,2009年版的3.1、3.4); ——增加了混合物的定义(见3.7); ——修改了重大危险源分类,分为生产单元重大危险源和储存单元危险源(见4.1.1,2009年版的4.1.1); ——修改了危险化学品名称(见表1,2009年版的表1); ——修改了危险化学品分类方法(见4.1.2,2009年版的4.1.2); ——增加了危险化学品实际存在量的确定方式(见4.2.2); ——增加了对混合物的辨识要求(见4.2.3); ——增加了重大危险源的分级方法(见4.3)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魏利军、王如君、多英全、师立晨、张圣柱、于立见、罗艾民、杨春生、宋占兵、杨国梁、李运才、赵文芳、王家见。 本标准所替代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18218-2000、GB18218-2009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辨识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依据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生产、储存、使用和经营危险化学品的生产经营单位。 本标准不适用于: a) 核设施和加工放射性物质的工厂,但这些设施和工厂中处理非放射性物质的部门除 外; b) 军事设施; c) 采矿业,但涉及危险化学品的加工工艺及储存活动除外; d) 危险化学品的厂外运输(包括铁路、道路、水路、航空、管道等运输方式; e) 海上石油天然气开采活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30000.2 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第2部分:爆炸物 GB30000.3 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第3部分:易燃气体 GB30000.4 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第4部分:气溶胶 GB30000.5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第5部分:氧化性气体 GB30000.7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第7部分:易燃液体 GB30000.8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第8部分:易燃固体 GB30000.9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第9部分:自反应物质和混合物 GB30000.10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第10部分:自燃液体 GB30000.11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第11部分:自燃固体 GB30000.12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第12部分:自热物质和混合物 GB30000.13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第13部分: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和混合物

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全解

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预案 1 总则 1.1编制目的 进一步增强应对和防范危险化学品事故风险和事故灾难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灾难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1.2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和《三明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 1.3编制原则 (1)以人为本,安全第一。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工作要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切实加强应急救援人员的安全防护,最大限度地减少危险化学品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 (2)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在矿领导的统一领导下,建立健全分级管理、分级响应、条块结合的应急管理体系。根据危险化学品事故的严重性、可控性、影响范围和所需动员的资源等因素,分类分级设定应急管理和应急处置工作。 页脚内容- 1 -

(3)依靠科学,依法规范。遵循科学原理,充分发挥专家的作用,实现民主决策。依靠科技进步,不断改进和完善应急救援的装备、设施和手段。依法规范应急工作,确保预案的科学性、权威性和可操作性。 (4)预防为主,平战结合。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事故应急与预防相结合。加强对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的日常管理,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按照长期准备、重点建设的要求,做好应对危险化学品事故的思想准备、预案准备、物资和经费准备、工作准备,加强培训演练,做到常备不懈。将日常管理工作和应急救援工作相结合,充分利用现有专业力量,努力实现一队多能;培养兼职应急救援力量并发挥其作用。 1.4等级划分 危险化学品事故是指在本矿内危险化学品经营、储存、运输、使用和废弃危险化学品处置等过程中危险化学品造成人员伤害、财产损失和环境污染的事故(矿山开采过程中发生的有毒、有害气体中毒、爆炸事故、放炮事故除外)。按事故灾难的可控性、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将危险化学品事故分为特别重大事故(Ⅰ级)重大事故(Ⅱ级)较大事故(Ⅲ级)一般事故(Ⅳ级)四种情形。 (1)Ⅰ级危险化学品事故:造成一次死亡30人(含30人)以上或危及100人以上急性中毒的危险化学品事故; 页脚内容- 2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