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露天矿道路设计

露天矿道路设计

露天矿道路设计
露天矿道路设计

露天矿开采的特点:1、采矿生产的对象是天然赋存于地壳中的矿体和岩层;2、矿山中采矿场所随着时间推移不断改变其空间位置,从而引起生产对象和作业条件的经常变化;3、采矿生产时多环节进行,从矿岩准备、采装、运输到排卸,构成先后有序、彼此联系的生产总体,而且还要有机修、疏干排水的辅助环节予以保证。

露天开采的主要优点:1、矿山生产能力大;2、劳动生产率高;

3、成本较低;

4、安全程度高;

5、建设速度快;

6、木材消耗少。

缺点:1、往往需要剥去比矿石量多几倍乃至十几倍的表土和废岩;2、占地面积大,且对环境有深远的影响;3、受气候影响大;4、需引进大型设备,投资较大。

露天矿山工程:露天采矿的目的,是从地面把地壳中的有用矿物开采出来,为此按一定工艺过程,把岩石从整体中开采出来的全部工作,称成……

有用矿物:在地壳的构成物“岩石”中,含有对人类有用的成分,有用成分含量高或品质优良,适于工业应用的岩石,称为有用矿物。

剥离物:不含有用成分或含量不足以工业应用的岩石,称为剥离物。

有用矿物在地壳中的集聚体称为矿体。层状的矿体称为矿层。矿体的赋存地称为矿床。煤矿床常称煤田。

露天矿田:划归一个露天矿开采的煤田或其一部分。

露天矿场:用矿山设备进行露天矿山工程的场所,常称采场、掘场、采石场等。

露天矿:从事露天采矿的矿山企业。

台阶(阶段、梯段):在开采过程中,露天矿场被划分为若干具有一定高度的水平分层或有某些倾斜的分层。这些分层称为台阶。

台阶要素:台阶上部平台、台阶下部平台、台阶坡面、台阶坡顶线、台阶坡底线、台阶高度、台阶坡面角。

采掘带:台阶开采中通常顺序的划分为具有一定宽度的条带。采区:如果采掘带长度足够且有必要,可沿全长划成若干区段,各配以采掘设备进行开采,这样的区段称采掘区,简称采区。工作面:在采掘区中,把矿岩从

整体或爆堆中挖掘出来的地方

称为工作面。——建立在端面的

称为端工作面,平行台阶长轴建

立在坡面的称坡面工作面。

工作线:已做好采掘准备,即配

有采掘设备、运输路线、动力供

应等的采区称为工作线。

露天矿场的主要要素:露天矿场

(边帮、底、上部境界线、下部

境界线、工作帮、非工作帮)、

工作平台、露天矿工作帮坡角。

露天矿场开采结束后,每个台阶

的坡底线都形成一条平面曲线,

这种曲线可能闭合也可能不闭

合。矿场中标高最低的这种闭合

曲线就是最下部平台的坡底线。

标高最高的这种闭合曲线即所

谓的“闭封圈”。露天矿位于闭封

圈以上的部分称山坡采场,以下

的称凹陷采场。

剥采比:剥离量和有用矿物量之

比。

露天开采一般程序:必要前提是

有适宜的矿床。矿床是否适于露

天开采,最好在地质勘探的初期

就作出评价。适宜露天开采的矿

床,经过进一步勘探提出来满足

露天矿设计的要求的地质报告;

经批准后,才可由设计部门进行

设计。经过详尽设计,设计书经

主管部门审查批准后,才可进行

建设。

建设生产的一般步骤:1、地面

准备;2、矿区隔水和疏干;3、

矿山基建工程;4、日常生产。

开采工艺环节:1、矿岩准备;

2、矿岩采掘和装载;

3、矿岩

移运;4、排卸。

考虑矿床的埋藏条件有:矿体形

状、厚度、层数、矿岩性质、地

形等。

合适露天开采的矿床分类:1、

按地面基准水平的关系分:基准

水平以上的矿床和基准水平以

下的矿床;2、矿体形状分为:

规则和不规则矿体;3、按角度

分为:水平和微倾斜矿床、缓倾

斜矿床、倾斜矿床、急倾斜矿床;

4、按矿层厚度分:极薄、薄、

中厚、厚、级厚;(此外还可按

照矿层数目分单层和多层矿床;

按照围岩性质分为软岩矿床、中

硬矿床、硬岩矿床)。

露天矿运输的任务:是将采场采

出的矿石运送到选矿厂、破碎站

或贮矿场,把剥离土岩运送到排

土场,将生产过程中所需的人

员、设备和材料运送到作业地

点。完成上述任务的运输网络,

构成露天矿运输系统。

运输方式分为:1、独立式运输:

1)间断作业式运输——铁道运

输、自卸卡车运输;2)连续作

业式运输——带式输送机运输、

水力运输;2、联合式运输——

几种运输方式的联合。

铁道运输的优点:运输能力较

大,每年可达2000—3000万m

(5000——8000万t);设备和

路线比较坚固,备件供应可靠;

运输成本低;对矿岩性质、块度

以及气候的适应性强;在生产管

理上积累了丰富经验。

缺点:基建工程量和投资大,基

建速度慢;受地形及矿体赋存条

件影响较大,线路坡度小,曲线

半径大,灵活性较差;路线系统

和运输组织工作复杂。

适用条件:一般适用于运量较

大、面积广、运距长的露天矿。

铁道运输的牵引方式有:蒸汽机

牵引、电力机车牵引、内燃机车

牵引等。

蒸汽机车的优点:作业独立性

强,不需液体燃料和电力;投资

低。缺点:爬坡能力低,不能超

过25%。;效率低,起动慢,特

别是严寒地区更为突出;运营费

和修理费较大;工人劳动强度

大,劳动条件差。适用条件:产

量不大或开采年限不长的中型

露天矿。大型露天矿的建设时期

和辅助作业也常常采用。

电力机车分直流工矿架线电机

车和交流工矿架线电机车。

直流电机车应用广泛,优点:牵

引性能好,牵引力大,在同样路

线条件下运行速度较蒸汽机车

高;爬坡能力大,可达35—

40%。;运营费用低,维修方便;

司机劳动条件好。缺点:需牵引

电网,独立性较差;有色金属需

要量大,基建投资大。

交流电力机车除了拥有直流电

力机车的优点外,起动时电能损

失小、制动性能好。缺点:对通

讯干扰较大,价格昂贵。

牵引机组优点:1、电动自翻车

的牵引能力于同轴数的电力机

车相同,但粘着重量大部分由所

运矿岩产生,每牵引吨位所需设

备重量比同轴数的电力机车小;

2、电动自翻车除反向器和制动

转换开关外,其余主要电器均装

在主控机车上,成本较电力机车

低、约仅为1/3;3、限制坡度

可提高到60%。,甚至80%。,

从而可缩短运输距离,降低运输

成本。

内燃机车的传动方式有机械传

动、液压传动和电力传动三种。

大型露天矿主要采用电力传动

内燃机车。

内燃机车优点:1、不受外界动

力供应影响,工作独立性强,机

动灵活;2、热效率高,一般可

达25~30%,而蒸汽机车仅达

6~8%,电力机车也不到20%;

3、工人劳动条件好;

4、机车

整备设施较蒸汽机车简单;

缺点:1、过载能力差,不大适

应露天矿长大坡道的运行路线;

2、运输成本高,价格贵;

3、

消耗大量液体燃料;4、与其它

机车相比,内燃发动机维修、保

养比较复杂,专用设备多,技术

要求高。

缩短运距采用措施:1、在可能

条件下,设置近距离局部排土

场;2、对运输系统进行局部改

造。

列车等进特点:集中性、连锁性。

减少等进时间措施:1、分析线

路系统的布置是否合理,路线的

通过能力是否做够;改善车站即

区间的路线布置,加大通过能力

和调整货流方向。2、合理调配

车流,力求车流在线路系统上分

布均匀;3、设置足够容量的储

矿设施,避免因破碎和选矿设备

故障造成矿石列车的集中等卸;

4、改善交接班制度,减少交接

班对车流密度不均的影响。

提高列车运输能力途径:1、压

缩列车运行周期时间(缩短运输

距离和运行速度);2、合理提

高列车载重量(提高装载质量,

充分利用车容;充分利用机车的

牵引力,提高列车载重量。)

露天矿运输系统的主要技术指

标:运量、运距、吨-公里数、

通过能力等。

线路移设的方式:目前多采用吊

车移道。一般分原地移设和远距

离移设。

远距离移设:是将轨道节从原来

的线路上拆下,用平板车运到另

一地点重新铺设。

吊车原地移设工作方式分为:前

进式、后退式。

汽车运输的优点:1、机动灵活,调运方便,特别适于各种复杂的地形条件和多种矿岩的分采;在矿山工程发展上,可优先开采矿体的有利部分和采用组合台阶,加速矿山工程的延深和推进;便于采用近距、分散排土场,以缩短运距和减少排土场占地。2、只要矿床资源条件许可,采用重型汽车,课建设年能力达1000~2000万t矿石,甚至更大规模的露天矿山。3、爬坡能力强,在高差相同条件下,汽车运距较铁路短,基建工程量小,建设速度快。4、运输组织简单,可简化开采工艺和提高挖掘机效率。5、露天矿深度较大时,易于向其他运输方式过渡。6、可实现高段排土,提高排土效率。

自卸汽车运输缺点:1、吨公里运费高,运距受限,一般运距不超过2.5~3.0km。2、自卸卡车的保养和维修比较复杂,需设置装备良好的保养修理基地。3、受气候影响较大,在雨季、大雾和冰雪条件下,行车困难。4、深凹露天矿采用汽车运输时,会造成坑内的空气污染。

汽车运输适用条件:地形复杂,山高坡陡,走向长度短小,矿体分散和不规则,矿石需分采以及要求加速矿山建设和加大开采规模等条件。

汽车设备选型考虑方面:汽车型式、载重、传动、发动机、轮胎、车箱。

汽车运行周期的组成:装载时间、卸载时间、运行时间、调车等进时间及其他时间。

汽车能否正常高效作业,很大程度上与矿山道路的状态有关。在正确的道路定线和路基设计的条件下,汽车运输的技术经济指标,主要取决于道路路面的类型及其养护水平。良好的汽车道路可以降低燃料消耗和汽车的维修费用,减少设备停顿,提高运行速度,延长轮胎寿命。

国内外搞好道路养护方面经验:1、必须根据矿山规模、汽车类型、道路长度和地质自然条件,配备数量足够和类型齐全的养路设备;2、必须建立道路养护专业队伍,并辅以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3、严格保证穿爆、采装正规作业,以保持道路的良好状态;4、用洒水车是湿润路面,活用有机粘合剂喷洒路面,以有

效控制尘土飞扬,并使路面坚

实;5、大雨后应停止作业,以

免损路面;6、为克服冬季路面

冻滑,可在路面上撒盐水,以减

轻冰冻程度。国外有的矿山采用

了防滑轮胎,即在普通越野花纹

上,增加细沟槽,甚至在细沟槽

上再镶上金属钉;7、采掘和排

土工作面道路应用三班制养护,

确保道路经常处在良好状态。

露天矿用汽车道路分类:可按其

不同用途分为干线、支线、联络

线和通往辅助设施的辅助线;也

按其是否移动分为固定道路和

临时道路。

露天矿固定道路可按行车密度、

行车速度、使用期限、选用车型

和地形地质条件分为三个等级:

Ⅰ:单向行车密度>100车/小时,

设计行车速度40公里/小时,适

用条件:生产干线;

Ⅱ:单向行车密度20~100车/

小时,设计行车速度30公里/

小时,适用条件:生产干线和生

产干线为Ⅰ级道路时的生产支

线;Ⅲ:单向行车密度≤20车/

小时,设计行车速度20公里/

小时,适用条件:大型露天矿生

产支线,中、小型露天矿生产干

线和支线,联络线和辅助线。

路基:是按照一定要求,在天然

地面或露天矿场内填高挖平,为

车辆行驶铺平道路的结构物。路

基位于地面之下,也是路面的基

础。

路基工程包括:路基本体、路基

防护和加固建筑物、地面与地下

排水设施。

路基满足要求:1、在任何情况

下具有足够的强度;2、在任何

季节中,具有抵抗自然破坏力

(包括风、雨、冰冻、冲刷、温

度变化)的足够能力,保持强度

的稳定性;3、具有足够的整体

稳定性。

露天矿道路路基横断面的基本

形式:路堤横断面、山坡路堤横

断面、均质路堑横断面、非均质

路堑横断面、陡坡路堤横断面、

半隧道、运输平台断面。

道路平面设计需要解决的问题:

曲线、曲线加宽、视距、超高、

超高缓和长度、两相邻平曲线的

连接等。

道路纵断面:是通过线路中的竖

向刨面。

每一条线路经过的地段都有高

低起伏,所以纵断面是由上坡

段、下坡段和平道所组成。上下

坡段的连接,一般用圆弧曲线,

即竖曲线。竖曲线又可分为凸型

竖曲线和凹形竖曲线。

纵断面设计需要解决的问题有:

确定最大允许纵坡、纵坡折减、

坡段长及竖曲线。

纵坡的折减有曲线折减和高原

折减两方面。

回头曲线:在山区或露天矿坑内

布置线路时,由于地形条件或采

场帮坡的限制,可用锐角转折迂

回修筑公路,将弯道布置于夹角

之外,这种弯道称为回头曲线。

露天矿道路通过能力:是指在安

全条件下道路允许通过的最大

汽车数量或运输量。(计算时一

般选择在车流最集中的区段进

行)

露天矿道路定线:定线原则:1、

必须满足开拓运输系统、剥采工

程发展计划以及矿区总平面配

置的要求,保证露天矿的各生产

工艺过程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2、符合矿山道路设计规范的规

定,并保证要求的运输能力和行

车安全;3、尽量避免反向运输

和减少空、重车的交叉。力求达

到线路短、线型好、平面顺适、

纵坡均衡、横面合理;4、尽量

减少土石方、排水、防护设施的

工程量,以降低造价;5、应尽

可能采用挖方路基,避免填方,

使道路有坚实、均匀及稳固的基

础。

定线步骤:拟定线路系统、方案

比选、确定线位。

路面:是用各种材料铺于路基顶

面行车部分的层状结构物。其作

用是承受车辆荷重和车轮转动

的磨耗,以加固行车部分。(要

有一定的坚实度、平整度、粗糙

度)

露天矿道路路面按照路面载荷

作用下的工作特征,分为柔性路

面和刚性路面。

露天矿道路路面类型选择,应综

合考虑:1、根据道路等级、运

量、使用年限及车型等因素选择

路面等级;2、根据矿山生产特

点、气候条件、土基状况以及施

工、养护条件等,选择与之想适

应的路面类型。

路面结构有单层和多层的型式。

在路基上只铺一层的称为单层

结构,多层路面包括面层、基层

及垫层。

面层:又铺砌层,是暴露于大自

然和直接受行车影响的层次。其

中磨耗层和保护层是面层上面

的层次,起着保护路面免受磨耗

和充补松散不平的作用。

基层:又叫承重层,是路面承受

行车载荷、保证路面力学强度和

结构稳定性的主要层次。

垫层:又称辅助基层,是在路基

水、温条件不利的情况下,设于

基层和土基间的层次。作用:防

止或减少不均匀冻胀以及融冻

时发生翻浆和不均匀沉陷;排除

或积蓄有路面渗入或由土基积

聚的过剩水分;防止路面材料被

土基所污染;承受载荷并使其均

匀分布于土基;平整作用等。

常用的露天矿道路路面有:水泥

混凝土路面、整齐石块或条石路

面、碎石路面、沥青表面处置碎

石路面和沥青贯入式路面。

柔性路面设计采用典型结构及

经验厚度与弯沉计算相结合的

方法进行。

设计步骤:1、根据道路类型、

等级、设计使用年限、车型及年

运量的条件,参照表确定路面等

级和类型;2、按矿山工程发展

要求,考虑路面结构是否分期修

建并拟定分期修建的方案;3、

路基路面综合设计;4、拟定路

面的结构组合,进行结构设计;

5、决定路面各结构层的厚度。

路面结构设计要按照“路基稳

定、基层结实、路面耐用”的原

则。

刚性路面设计步骤:1、确定路

面的结构层次;2、确定路面的

设计参数;3、确定水泥混凝土

路面板的厚度及平面尺寸;4、

选定混凝土路面的涨缩缝构造

与间距。

露天矿汽车运输道路的养护维

修,按其工作性质、工作性质、

工程量大小及繁简程度,可分为

三类:1、小修、保修。经常保

持道路平整、坚实,并及时修补

道路,使之处于完好状态。2、

大、中修。对损坏较大的道路进

行修理、局部翻新或全部重建。

3、改建与新建。如改建采矿场

内的临时道路,新建水平支线

等。

搞好道路养护,除了养路作业机械化外,应注意:1、必须建立道路养护专业队伍,并建立有效地的管理制度。2、严格实行穿爆、采装正常作业,为道路创造良好条件。3、用洒水车洒水湿润路面。洒水可以有效控制尘土,以减轻发动机和轴承的磨损,并使路面坚实。4、大雨后应停止作业,否则路面会很快损坏。5、为克服冬季路面冻滑,可在路面上洒盐水,以减轻冰冻程度。国外有的矿山采用防雪机械轮胎,即在普通越野花纹上,增加细沟槽,进而可在细沟槽上再镶上金属钉。6、采掘和排水工作面道路养护应采用三班制,以确保道路经常处在良好状态。

厂矿道路设计规范(完整版)

厂矿道路设计规范(完整版)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为使厂矿道路设计贯彻执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从全局出发,按厂矿企业总体规划,统筹兼顾,合理布设,并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质量,特制订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改建的厂矿道路设计,不适用于林区道路设计。 第1.0.3条厂矿道路宜按下列规定划分为厂外道路、厂内道路和露天矿山道路。 一、厂外道路为厂矿企业与公路、城市道路、车站、港口、原料基地、其它厂矿企业等相连接的对外道路; 或本厂矿企业(露天矿除外)分散的厂(场)区、居住区等之间的联络道路;或通往本厂矿企业(露天矿除外)外部各种辅助设施的辅助道路。 二、厂内道路为厂(场)区、库区、站区、港区等的内部道路。 三、露天矿山道路为矿区范围内采矿场与卸车点之间、厂(场)区之间行驶自卸汽车的道路;或通往附属厂(车间)和各种辅助设施行驶各类汽车的道路。 第1.0.4条厂矿道路设计,应坚持节约用地的原则,不占或少占耕地,便利农田排灌、重视水土保持和 环境保护;应贯彻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原则,充分利用工业副产品和废渣,降低工程造价。 第1.0.5条厂矿道路设计,应适合厂矿企业生产(包括检修、安装)和其它交通运输的需要。对厂矿基本建设期间的超限货物(大件、重件)运输,可根据具体情况,予以适当考虑。 厂矿道路等级及其主要技术指标的采用,应根据厂矿规模、企业类型、道路性质、使用要求(包括道路服务年限)、交通量(包括行人),车种和车型,并综合考虑将来的发展确定。当道路较长且沿线情况变化较大时,可按不同的等级和技术指标分段设计。 需要分期修建的厂矿道路设计,应使前期工程在后期仍能充分利用。 第1.0.6 需要改建的厂矿道路设计,应充分、合理利用原有道路、桥涵等工程。当所利用的原有道路局部 路段受条件限制不符合本规范的要求时,在经过技术经济比较和采取相应措施确保安全通行的前提下,可 对本规范规定的个别技术指标作适当变动,但应经设计审批部门批准;当原有道路不能利用而需改线时, 改线路段应按新建厂矿道路设计。

露天矿开采设计

《露天矿开拓开采设计原理》专项设计说明书 学生姓名:刘洋 专业班级:采矿12-2班

学号: 1201020212 时间: 2016.1.10 成绩: 目录 前言 (1) 1开采工艺及设备类型的确定 (2) 2.露天开采境界 (2) 2.1底宽的确定 (3) 2.2开采深度的确定 (3) 3.开采参数 (7) 3.1台阶高度 (7) 3.2采掘带宽度 (8) 3.3最小工作平盘宽度 (9) 4.最终境界平面图 (10)

前言 1、某煤田矿位于内蒙西部地区,煤层呈单斜赋存,煤层倾角45°,平均水平厚度为53m。剥离物上部为沙土层平均厚度7m,顶板岩层由两层构成,上部为砂页岩,下部为砂岩,底板岩层自上而下由泥页岩和砂页岩构成; 2、矿区内地表地形为北高南低的鞍形山坡。地形图如附图I所示,比例为1:2000。矿区内有6条勘探线,其横剖面图I-I,Ⅱ-Ⅱ,Ⅲ-Ⅲ,Ⅳ-Ⅳ,Ⅴ-Ⅴ,Ⅵ-Ⅵ,比例为1:1000; 3、煤的容重为1.45t/m3,回采率为95%,废石混入率4%,设计中采用的经济合理剥采比6m3/m3; 4、露天矿在走向方向上西部坑底境界以I-I勘探线西100m为界,东部坑底境界以Ⅵ-Ⅵ勘探线东100m为界; 5、露天矿各边帮最终帮坡角设计为:底帮为30°,顶帮为35°,两端帮30°~35°; 6、根据煤炭地质储量和露天矿范围,以及煤炭市场需求,确定该矿设计生产能力为50万吨原煤; 7、采用单斗电铲—汽车工艺开采,选用WK-2型2m3单斗电铲。

1开采工艺及设备类型的确定 采用单斗电铲—汽车工艺开采,选用WK-2型2m3单斗电铲,主要性能参数如表1,汽车选用BZKD-20型,性能参数如表2; 表1 WK—2型主要性能参数 最大采掘高度9.5m 最大卸载半径10.1m 站立水平半径8.5m 最大采掘半径11.6m 最大挖掘深度 2.2m 最大卸载高度6m 标准斗容2m3 最大爬坡角度15° 机尾回转半径 4.6m 理论生产率300m3/h 回转90°工作时间24s 行走速度 1.22Km/h 表2 BZKD-20型汽车主要性能参数 最大载重量20t 最小转弯半径8.5m 汽车长度7365mm 汽车高度3110mm 汽车宽度2909mm 最高速度50Km/h

露天矿现场必须知道的

露天技术人员应知应会的内容 默认分类 2010-01-14 13:14:28 阅读41 评论1 字号:大中小订阅1)完成露天矿场内岩石剥离和采出矿石的程序称露天矿开采程序。 2)露天矿通常以多个剥离台阶和采矿台阶进行开采,由进行开采的台阶所组成的边帮称工作帮。 从上到下依次进行开采的一组台阶,称组合台阶。 3)延伸方向与工作线推进方向的夹角称延伸角。 4)开拓坑线设在非工作帮,在开采过程中,不受工作帮推进的影响,其位置始终不变这种坑线称为固定坑线。 5)开拓坑线因某种需要而设在工作帮,则随工作帮推进而不断改变位置称为移动坑线。推帮、开挖出入沟及开段沟在空间上和时间上的作业程序称之为新水平开拓和准备程序。 1露天矿矿山工程包括(剥离工程)和(采矿工程)。 2各台阶的矿山工程包括(掘沟工程)和(推帮工程)。 3露天矿矿山工程是一种作业较集中,垂深或面积较大,规模较大及工程持续时间较长的土石方工程。 4露天矿矿山工程还包括为建立露天矿开拓运输系统所需的(井巷工程)和(硐室工程)。 5(露天矿开拓)是保证矿山工程按一定开采程序发展的必要条件。 6(掘沟速度)是确保露天矿达到一定延深速度和缩短矿山基本建设时间的重要条件。

7露天矿场是一个空间形状复杂的几何体,它由三个复杂的空间面----(地表面),(矿场面)和(矿场四周的边帮)。 8出入沟--开段沟--推帮,这是露天矿剥采工程发展的一般程序,也是台阶的一般开采程序。 9露天矿场的空间几何形态是由(矿体埋藏条件)和(有关技术经济因素)决定的。 10开采工艺和开采程序是互为联系,相辅相成的。 11露天矿合理的开采程序应使露天矿生产达到安全、经济、持续高产和使有用矿物得到充分的利用。 12台阶可按水平面和倾斜面划分,分别称(水平分层)和(倾斜分层) 13台阶一般采取水平分层,以利于采掘和运输设备的作业。 14为了发挥设备效率,划归同一台阶的矿岩应力求一致。 15倾斜分层一般指按矿岩的分层接触面划分台阶,以便选择开采,实现矿岩分采分运。这是提高矿石质量和减少矿石损失的重要措施。 16采掘带宽度按采掘设备的采掘次数,可分为(窄采掘带)和(宽采掘)17宽采掘带可用多排孔毫秒爆破,以提高爆破效果和减少爆破影响时间,有利于提高设备效率和降低成本。 18工作线布置,工作线可沿露天矿走向布置,横向布置,斜向布置,L形和U形布置或圈形布置。 19工作帮的形态决定于组成工作帮的各台阶之间的相互为止,亦即决定于台阶高度、平盘宽度等开采参数。 20加大工作帮坡角,有利于提高露天开采经济效益。

运输道路设计

煤矿道路运输设计 第一节露天煤矿总布置 一、总平面布置的依据 1、《煤炭工业露天矿设计规范》GB50197-2005; 2、《煤炭工业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露天矿、露天矿区辅助企业部分)。 3、鑫盛煤矿《设计委托书》。 二、总平面布置原则 1、设计规模:露天矿建设规模为年生产原煤0.6Mt。 2、设计原则 1)结合矿区总体规划,充分发挥矿区总体功能,统一规划、专业协作、科学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2)充分利用既有条件,减少投资,避免重复建设; 3)尽量少压煤,生产系统简捷顺畅; 4)结合露天矿特点,尽量考虑地形、风向、设施朝向,合理布局,最大限度地降低各类污染,注重环境保护。 三、总布置平面本次设计为露天矿整合改造初步设计。依据总平面布置原则,露天矿设计范围包括采掘场、外排土场、工业场地、运输道路以及水源、供电线路等。 (一)露天矿采掘场 达产时期采掘场位于矿田东部,占地面积约58.1hm2 (二)露天矿排土场

排土场分为内、外两个排土场,分别位于矿权境界的东西两侧,场地占地面积分别为162.2hm2和180.4hm2。 (三)露天矿工业场地露天矿工业场地分为生产区、行政办公区及辅助生产区工业场地。工业场地属已有工业场地,位于采掘场西部。行政生活区设施包括综合办公楼、急救保健站、区队办公室、职工宿舍等。辅助生产区包括综合材料库、机修车间,以上设施均为新建建筑物;生产区位于行政办公区的南侧,利用总公司选煤厂,原煤经坑口直接运至该选煤厂。 (四)外运道路鄂尔多斯市蒙西鑫盛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煤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境内,南西距乌海市海勃湾区15km,南东距棋盘井镇46km。. 由煤矿到内蒙古乌海市、宁夏石嘴山市有沥青混凝土公路相通,海勃湾经海南(215省道)至东胜公路(109 国道)从煤矿南部通过,经109 国道也可达鄂托克旗;包兰铁路从煤矿西部通过,煤矿南西距包兰铁路乌海站 15km;地区公路、铁路四通八达,交通极为便利。煤矿位置详见交通位置图(图1-1-1)。 (五)水源该露天矿生活用水引自矿区周边深水井,由水车负责运输,距离约1km。采掘场及排土场内集水坑中的水由管路引至澄清池,澄清后也可作为消防灭尘及绿化用水使用。 (六)电源本矿单独设置箱式变电站,电源引自工业场地南侧总公司洗煤厂变电所。洗煤厂电源引自温明35kV 变电站,具体布置见露天矿总布置平面图C41001G-1401-1。 第二节工业场地总平面布置 一、概述

煤炭工业露天矿设计规范标准

煤炭工业露天矿设计规

1 总则 1.0.1 为贯彻执行国家发展煤炭工业的各项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推广应用露天煤矿行之有效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科技进步,保持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提高露天煤矿经济效益,实现安全生产和合理开采煤炭资源,特制定本规。 1.0.2 本规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大、中型露天煤矿的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和工程设计。小型露天煤矿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及工程设计可参照执行。 1.0.3 露天煤矿建设工程项目构成,应精干主业并坚持专业化协作和社会化服务的原则。 1.0.4 露天煤矿工程设计,应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并贯彻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以高产高效为目标,采用现代化的技术装备,实行信息化管理,贯彻集中生产、减轻环境负担的方针。处理好近期与远期、以近期为主体的工程关系。 1.0.5 露天煤矿预可行性研究及可行性研究,应根据矿田资源条件、外部建设条件、可能采用的开采工艺、技术装备、地下水控制方法及市场需求、资金筹措、投资效果等全面分析研究露天煤

矿建设的必要性,可行性及合理性。 1.0.6 露天煤矿工程设计,必须贯彻综合利用的方针,有效地利用资源和保护资源。对其共生、伴生矿产资源应加以回收利用或保护。 1.0.7 露天煤矿工程设计,对环保工程、水土保持工程和土地复垦工程,必须做到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 1.0.8 露天煤矿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和工程设计,除应符合本规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的规定。 2 基本规定 2.1 开采境界 2.1.1露天煤矿的经济剥采比,应根据煤层赋存条件、剥离物特性、煤质、技术装备、资源回收率、生产成本、产品售价等条件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褐煤、非焦煤、焦煤的经济剥采比分别不宜大于6m3/t、10m3/t、15m3/t; 2 开采经济价值较低的低热值煤,应按其产品售价计算经济剥采比; 3 开采多种有用矿物的露天煤矿,应按其综合价值计算经济剥采比。 2.1.2露天采掘场境界,应按境界剥采比小于或等于经济剥采比确定。对煤层赋存条件和地形复杂的露天煤矿应以平均剥采比进

厂矿道路设计规范

厂矿道路设计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厂矿道路设计规范 GBJ 22-87 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划委员会 施行日期:1988年8月1日 中国计划出版社 1989 北京 关于发布《厂矿道路设计规范》的通知 计标〔1987〕2366号 根据原国家建委(81)建发设第字546号《关于印发一九八二年至一九八五年工程建设国家标准规范编制、修订计划的通知》,由交通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修订的《厂矿道路设计规范》TJ22-77(试行)已修订完毕,并已经有关部门会审。现批准修订后的《厂矿道路设计规范》GBJ 22-87为国家标准,自一九八八年八月一日起施行。原《厂矿道路设计规范》TJ22-77(试行)同时废止。 本规范由交通部管理,具体解释等工作由交通部公路规划设计院负责,出版发行由中国计划出版社负责。 国家计划委员会

1987年12月15日 修订说明 本规范是根据原国家基本建设委员会(81)建发设字546号通知,由我部负责主编,具体由交通部公路规划设计院会同有关设计、科研和高等院校等单位,对原《厂矿道路设计规范》TJ22-77进行修订而成。 在修订过程中,进行了比较广泛的调查研究,总结了多年来厂矿道路的建设和使用经验,吸取了有关科研成果,并多次征求了全国各有关单位的意见,最后由我部会同有关部门审查定稿。 本规范共分七章和八个附录,主要内容有:总则、路线、路基、路面、桥涵、路线交叉、沿线设施及其它工程等。 在本规范施行过程中,希望各有关单位注意积累资料,总结经验,并随时将需要修改、补充的意见和有关资料径寄我部公路规划设计院(北京东四前炒面胡同),以便今后进一步修订时参考。 交通部 1987年7月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为使厂矿道路设计贯彻执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从全局出发,按厂矿企业总体规划,统筹兼顾,合理布设,并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质量,特制订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改建的厂矿道路设计,不适用于林区道路设计。 第1.0.3条厂矿道路宜按下列规定划分为厂外道路、厂内道路和露天矿山道路。 一、厂外道路为厂矿企业与公路、城市道路、车站、港口、原料基地、其它厂矿企业等相连接的对外道路;或本厂矿企业(露天矿除外)分散的厂(场)区、居住区等之间的联络道路;或通往本厂矿企业(露天矿除外)外部各种辅助设施的辅助道路。

道路设计线型

1.超高方式1. 1 绕路面内侧边缘旋转 ( 简称边轴旋转 )它是使旋转轴在路面内侧边缘保留在水平位置 ( 不考虑路线纵坡 ) 。首先在超高缓和段起点之 时 , 迅速将外侧路肩横坡变为路拱横坡度。然后逐渐抬高外侧路面与路 肩 , 使之达到与内侧路拱坡度一致的单向横坡。继续旋转使整个断面达到超高横坡度为止。 ( 见图 一 )

1. 2 绕路中线旋转 ( 简称中轴旋转 )它是使旋转轴在路面中线保留在水平位置 ( 不考虑路线纵坡 ) 。首先在超高缓和段起点之时 , 迅速将外侧路肩横坡度变为路拱横坡度。然后逐渐抬高外侧路面与路肩 , 使之达到与内侧路拱坡度一致的单向横坡。继续旋转使整个断面达到超高横坡度为止。 ( 见图 二 ) 2.超高值计算2.1 计算 X0它是与路拱同坡度的单向超高点至超高缓和段起点距离的计算 , 无论超高方式如何它都是由路拱坡度变为与路拱坡度一致的单向

坡度。 2.2 计算超高值 ( 见附表 )在计算超高缓和段超高值时,分三种情况考虑:a. 当 icig时这时 超高旋转已进入超高横坡 , 计算 hcx公式为 c. 当 ic=ig时上述计 算 hcx公式都可采用 .例:江西省昌万公路某里程的缓和曲线为边轴旋转,已知: Lc=85 , b=9,a=1.5,ig=2% , ij=3%,ic=5%, 求 x=x0处的单向横坡的外侧边缘超高值 hcx。 XLc 原计算公式: hcx=a(ij-ig)+[aij+(a+b)ic]=0.243现计算公式: 根据两者计算公式 和结果可知,只有在 Hy 处的 hc相等外,其他任何处的 hcx都有误差。式图中: b-- 路面宽度 ( m );a-- 路肩宽度 ( m );ig-- 路拱横坡 ;ij-- 路肩横坡 ;ic—超高横坡;Lc-- 超高缓和段长度 ( 或缓和曲线长度 )( m );X0-- 与路拱同坡度单向超高点至超高缓和起点距离 ( m );X -- 超高缓和段上任一点至起点的距离 ( m );hc-- 路基外缘最大超高值 (m);h ˊc-- 路中线最大超高值 ( m) ;h ˊˊc-- 路基内缘最大降低值 (m);hcx-- x 距离处路基外缘抬高值 (m);h ˊcx-- x 距离处路中线抬高值 (m);h ˊˊc x-- x 距离处路基内缘降低值 (m);ZH-- 第一缓和曲线起点(直缓);HY-- 第一缓和曲线终点(缓圆);Bj-- 路基加宽值 (m);Bjx--x 距离处路基加宽值 (m).

露天开采程序及开拓运输系统

露天开采程序及开拓运输系统 第一节开采程序 露天矿开采程序系指完成露天矿采场内岩石剥离和矿石采出的程序,或称剥采程序,即采剥工程在时间和空间上发展变化方式及其相互关系。诸如采剥工程台阶划分,采剥工程初始位置确定,采剥工程水平推进、垂直延深方式,工作帮构成等。 一、采剥工程台阶划分及台阶开采程序 在露天开采过程中,为了适应工艺设备的作业要求,提高开采强度,将开采境界内的矿石、土岩划分成具有一定高度的台阶进行开采,各台阶的矿山工程包括掘沟、扩邦工程,通过台阶的掘沟实现矿山工程的延深,并建立运输联系和形成台阶工作线,然后以一定的采宽进行扩邦推进,完成台阶的全部矿山工程。掘沟和扩邦是露天矿山工程发展的主要方式。 台阶式开采是露天开采的主要特征,台阶的划分应利于发挥设备效率,提高矿石质量和保证作业安全。对勺斗斗容3~4m3的单斗挖掘机,台阶高度一般为10~15m;大规格的挖掘机,台阶高度可达20~25m;大型倒堆挖掘机,台阶高度可在30m以上;轮斗挖掘机,组合台阶高度可达40~50m。 台阶可按水平面和倾斜面划分,分别称水平分层和倾斜分层。水平分层有利于采掘、运输设备作业,多采用此方式;在某些缓倾斜层状矿床条件下,为了便于选采,减少顶底板岩石的混入和矿石损失,提高矿石质量,可采用倾斜分层开采(图33-1)。 图33-1

图33-1 为了发挥设备效率,划归同一台阶的矿岩应力求一致。例如,不应把表土、不需爆破的软岩与需要爆破的硬岩划归同一台阶,同时尽量使矿岩分家,便于选采。 台阶的开采程序一般为:开掘倾斜的出入沟,开掘开段沟,进行扩帮,如图33-2。 1.首先开掘自地表±0标高到第一台阶下部平盘的出入沟AB(图33-2a); 2.沿台阶全长开掘开段沟BC(图33-2b); 3.在开段沟旁建立采掘工作面,在工作面推进过程中,逐条开采采掘带,每采一个采掘带,使工作线推出一个采宽。在上部台阶工作线推出一定 宽度后,下部台阶才能开掘出入沟和开端沟(图33-2c、d),然后下台阶 工作线则相应地继续推进。 出入沟—开段沟—扩帮,这是露天矿剥采工程发展的一般程序,亦是台阶的一般开采程序。相邻台阶的工作线发展在空间上则存在一定的制约关系。

露天煤矿年产60万吨初步设计毕业论文

露天煤矿年产60万吨初步设计毕业论 文 目录 摘要 ................................................................... I ABSTRACT ................................................................ II 第一章矿区概况 (1) 1.1矿区概况 (1) 1.1.1矿区地理及行政位置 (1) 1.1.2 交通条件 (1) 1.1.3矿床开采对国民经济的意义 (2) 1.2矿区地文、水文及气候 (2) 第二章矿床地质特征 (3) 2.1区域地质特征 (3) 2.1.1地层层序 (3) 2.1.2地质构造 (4) 2.2矿体赋存情况 (4) 2.3矿区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 (5)

2.3.1矿区水文地质 (5) 2.3.2矿床勘探程度 (5) 第三章露天矿合理帮坡角确定 (7) 3.1矿区工程地质 (7) 3.1.1 松散层地质 (7) 3.1.2 基岩岩石物理力学性质 (7) 3.2影响边坡稳定性因素 (7) 3.3露天矿合理帮坡角的确定 (8) 第四章露天开采境界 (9) 4.1开采境界的确定 (9) 4.1.1影响开采境界的因素 (9) 4.1.2确定露天开采境界的原则 (9) 4.1.3圈定的露天开采境界 (10) 4.2露天采场剥离量与煤工业储量的计算 (12) 4.2.1剥离量的计算 (12) 4.2.2 露天开采境界煤量计算 (13) 4.3计算平均剥采比 (14) 4.3.1平均剥采比 (14) 4.3.2服务年限 (14) 第五章矿田开拓 (16) 5.1露天矿生产工艺的选择 (16)

露天矿技术标准

第五章技术标准 1总则 1.0.1为合理确定准东煤矿各项工程技术标准及其主要技 术指标,特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准东露天煤矿。 1.0.3在具体运作过程中,请将意见及时反馈,以便修改 完善 2穿孔爆破 2.0.1边眼距:坡顶线距孔中心距偏差与设计相比不得超 过±(0.2—0.5)m。 2.0.2孔距:钻孔中心距离偏差不超过±(0.2—0.3)m。 2.0.3行距:两行孔中心线间距偏差不超过±(0.2—0.3) m。 2.0.4孔深不得低于设计深度,在煤层顶、底板穿孔作业都 必须见煤停,然后回填0.5米,防止爆破破坏底板 和顶板的岩混入煤层。 2.0.5离孔缘0.3米的范围内岩粉必须清理掉,防止岩粉 倒流;所有待爆的炮孔都必须加设护孔装置。 2.0.6钻机按设计方向钻孔,倾角偏差为±20° 2.0.7所有到界台阶穿孔爆破必须采用控制爆破,以保证 到界台阶和边坡的稳定。 2.0.8工作面保持整洁:

1风管、电缆摆放整齐。 2待爆工作面无废料、爆破前必须将护孔所用的包装物清理干净。 2.0.9充填材料必须选用粘土等材质进行,严禁使用碎石 等材料进行。充填物必须高出爆孔口10cm以上。充 填高度必须符合国家标准有关规定,孔深超过8米 充填高度不得低于3米,孔深6-8米充填高度不得 低于2.5米,孔深小于6米充填高度最小不得小于2 米且不得小于其最小抵抗线120%等。 2.0.10在煤台阶实施爆破作业,炮孔充填物必须使用粘土 等物质充填,严禁采用煤粉充填。为防止火灾发生, 煤台阶爆破前必须洒水降尘和降温。 2.0.11临近到界台阶时,应采用控制爆破,不得超钻并采 取减震措施。 2.0.12深孔爆破(孔深大于5米)警戒水平距离:人员200 米以上机械设备150米以上, 二次爆破:炮眼 法不得小于200m,裸露法不得小于400m。 2.0.13加工起爆药包的地点必须距放置炸药的地点5m以 外,加工好的起爆药包应放置在距炮孔炸药2m以 外处。 2.0.14炮孔温度超过60℃度不得装药,雷电天气不得装药, 夜间不得作业等

露天开采境界(露天采矿学-设计原理)

露天采矿学----设计原理 第十六章露天开采境界 16.1 概述 1课程的名称及内容;2学习方法;3露天矿设计应遵循的原则;4各种剥采比的概念。 1课程的名称及内容: (1)名称-露天采矿学 发展情况:50年代:露天采矿工艺 矿山工程(剥离及掘沟) 设计原理 60年代:露天采矿工艺 开拓开采 设计原理 现代:工艺及工艺系统 剥采程序 设计原理 (2)内容: 工艺----研究个别工艺环节的特点、工艺方法、适用条件及能力计算。 工艺系统----研究各环节之间的配合,及构成可行的生产系统。 剥离程序----研究剥离和采矿时间和空间上关系 设计原理----除了研究剥离和采矿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关系外,还要研究它们之间的数值的制约关系。并把矿山与经济效益结合起来。以求得最佳设计,初步设计的方法步骤以及资料的处理。 2学习方法:预习;听讲;复习;习题。(工作前的预演,设计前的准备) 3露天矿设计应延续的原则: (1)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解决。(多种情况) (2)经济效果为主,劳动生产力的效率为辅。(劳动力便宜的情况下)

4各种剥采比的概念 (1) 平均剥采比: p v n p = (3/m T ) 从露天境界内,采出的岩量与以采出的矿量之比。 设:n ηl ----原矿采出系数; η----有用矿物采出系数; ρ----岩石的混入率; n ηl =η(1+ρ) (2)境界剥采比: k k k v n p = 露天矿保持最终帮坡角延伸单位深度时增加的采出岩量与矿量之比。 (1) k k l k k l v p n p ηηηη++= 境界剥采比随工程的延伸不断的变化并且一般是在增大。

道路设计说明书

说明书一、概述 1.1 项目概况 该公路路路线平、纵标准按农村公路,路基宽度4.5米(路基横断面布置为:左侧0.5米土路肩+3.5米(路面铺筑宽度)+右侧0.5米土路肩)。本次测量主线起点里程K0+000,位于昌都市丁青县色扎乡贡桑村境内,终点里程为K11+163.166,支线终点里程K1+005.268,共计12.168公里。 1.2 设计依据 1.我公司与丁青县交通运输局签订的设计合同; 2.交通运输部关于推行农村公路建设“七公开”制度的意见及交通运输部关于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的意见——交公路发【2015】73号; 3.《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公路部分); 4.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范、规程以及现行有关法律、法规等; 5. 有关规划、地方人民政府的要求和意见。 6. 交通部《关于印发农村公路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交公路发[2004]372号)。 1.3 设计采用的技术规范 1)道路部分 (1)《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11); (2)《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 (3)《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JTG 17 D13-02-2013); (4)《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 (5)《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 (6)《道路交通标志与标线》(GB5786-2009); (7)《道路工程制图标准》(GBJ50162-92)。 2)桥梁工程 (1)《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D62-2004); (2)《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15); (3)《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 (4)《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 (5)《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 B02-01-2008)。 1.4设计采用的主要技术标准 (1)《关于印发农村公路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交公路发〔2004〕372号); (2)《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办法》(交通部令2006年第3号); 1.5测设经过 西安中交公路岩土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承接勘察设计任务之后,立即成立了项目处,制定了施工图测设《勘察设计作业指导书》,同时按规范、合同要求进行各项测设工作。本项目为昌都市丁青县色扎乡贡桑村公路改建工程,全长12.168Km。于2016年4月下旬完成外业测量工作,同时对施工图设计外业勘察成果进行了现场外业验收,对路线走向无异议,基本同意路线布设方案。根据外业资料、外业验收意见,我公司对路线方案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分析、现场核对,并进行了局部修改、调整优化,确定了最终的施工图设计路线方案。至2016年月五上旬完成施工图设计全部工作。 1.6本项目主要工程规模 表1-1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序号指标名称单位数量备注 1 公路等级级农村公路 2 设计速度公里/小时15 3 路线总长公里12.168 4 拆迁建筑物平方米 5 占用土地亩82.13 6 预算总额万元 7 平均每公里造价万元 8 路线增长系数% 9 平曲线最小半径米/个15/3 10 最大纵坡%/处10.489/1 11 路基宽度米 4.5

工厂矿厂道路设计规范

厂矿道路设计规范 总则 第1.0.1条为使厂矿道路设计贯彻执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从全局出发,按厂矿企业总体规划,统筹兼顾,合理布设,并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质量,特制订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改建的厂矿道路设计,不适用于林区道路设计。 第1.0.3条厂矿道路宜按下列规定划分为厂外道路、厂内道路和露天矿山道路。 一、厂外道路为厂矿企业与公路、城市道路、车站、港口、原料基地、其它厂矿企业等相连接的对外道路;或本厂矿企业(露天矿除外)分散的厂(场)区、居住区等之间的联络道路;或通往本厂矿企业(露天矿除外)外部各种辅助设施的辅助道路。 二、厂内道路为厂(场)区、库区、站区、港区等的内部道路。 三、露天矿山道路为矿区范围内采矿场与卸车点之间、厂(场)区之间行驶自卸汽车的道路;或通往附属厂(车间)和各种辅助设施行驶各类汽车的道路。 第1.0.4条厂矿道路设计,应坚持节约用地的原则,不占或少占耕地,便利农田排灌,重视水土保持和环境保护;应贯彻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原则,充分利用工业副产品和废渣,降低工程造价。 第1.0.5条厂矿道路设计,应适合厂矿企业生产(包括检修、安装)和其它交通运输的需要。对厂矿基本建设期间的超限货物(大件、重件)运输,可根据具体情况,予以适当考虑。 厂矿道路等级及其主要技术指标的采用,应根据厂矿规模、企业类型、道路性质、使用要求(包括道路服务年限)、交通量(包括行人),车种和车型,并综合考虑将来的发展确定。当道路较长且沿线情况变化较大时,可按不同的等级和技术指标分段设计。 需要分期修建的厂矿道路设计,应使前期工程在后期仍能充分利用。 第1.0.6条需要改建的厂矿道路设计,应充分、合理利用原有道路、桥涵等工程。当所利用的原有道路局部路段受条件限制不符合本规范的要求时,在经过技术经济比较和采取相应措施确保安全通行的前提下,可对本规范规定的个别技术指标作适当变动,但应经设计审批部门批准;当原有道路不能利用而需改线时,改线路段应按新建厂矿道路设计。 第1.0.7条厂矿道路设计,应为道路建成后的经常性维修、养护和绿化工作创造有利条件。 第1.0.8条厂矿道路建筑限界,应符合附录一的规定。在建筑限界内,不得有任何部件等侵入。 第1.0.9条厂矿道路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外,还应符合现行的卫生、防火、抗震等有关标准规范的要求,并参照现行的其它有关道路工程的设计规范。 路线 第一节一般规定 第2.1.1条厂矿道路路线设计,应符合厂矿企业总体规划或总平面布置的要求,并应根据道路性质和使用要求,合理利用地形,正确运用技术指标。 第2.1.2条厂矿道路路线设计,应综合考虑平、纵、横三方面情况,做到平面顺适、纵坡均衡、横面合理。 路线设计,不得损坏重要历史文物,并应少拆房屋,避开地震台站及其它重要地物标志。 第2.1.3条经常行驶对路面破坏性大的车辆(如履带式拖拉机等)的路段,宜设置辅道或采取其它措施。

矿山运输系统设计

矿山运输系统 1概况 朝阳露天矿位于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宝清县朝阳乡,露天矿开采境界内可采地质储量836.64Mt,平均剥采比6.16 m3/t。按开采难易程度划分为五个采区,首采区煤量214.68Mt,累计岩量895.49Mm3,平均剥采比4.17 m3/t。设计生产能力5.0Mt/a,达产后逐年向产量11.0Mt/a过渡。 朝阳露天矿地形平坦,地层倾角一般3°~5°,剥离物和煤较软。主采10号煤层,其厚度一般在15m~18m,局部超过26m,煤层平均厚度16.44m。煤层倾角3°~5°近水平赋存;首采区开采范围内10号煤层顶板以上剥离物(岩石及表土),平均厚度70m。剥离采用无运输倒堆等综合开采工艺;采煤采用单斗卡车+半固定式破碎站半连续工艺。宝清朝阳煤田储量大,煤质好,开采条件优越,设计大胆采用新工艺新设备,市场前景广阔。 2运输方式及运输系统 露天矿运输是一项重要环节,在整个露天矿生产中,运输环节起枢纽作用。露天矿运输工作的任务是将采场采出的岩、矿运送到排土场、储煤场。将生产过程中的人员设备和材料运到作业地点,完成以上的运输网络,构成露天矿的运输系统。露天矿运输的基建投资,运输成本在矿山总投资中占很大比重,因此选择适当的运输系统对矿山

经济效益有很大影响。 朝阳露天矿剥离开采工艺:煤层顶板以上45m厚度剥离采用拉斗铲倒堆开采工艺;45m以上剥离由单斗—自移式破碎机—转载机—带式输送机—排土机组成的半连续开采工艺为主,单斗卡车开采工艺为辅。采煤开采工艺:液压反铲采装—坑内自卸卡车运输—地面半固定破碎机(破碎后粒度300mm以下)—带式输送机运往电厂与化工厂共建的储煤场。 2.1运输方式 2.1.1剥离运输方式 2009年~2011年为露天矿的基建期,此时安排矿建工程量全部采用外包方式进行施工,用外包的运输设备将剥离物由工作面全部运至外排土场排弃。 2012年为露天矿的移交年,此时剥离物仍然外包完成,并可实行部分内排。由于内排空间不足,尚有部分剥离量需要外排,用外包的运输设备将剥离物由工作面运至外排土场排弃。 2013年为露天矿的达产年,产量达到5.0Mt/a。此时由于作业空间受限,拉斗铲仍不能投入生产,剥离物仍需外包完成。由于内排空间不足,在2013年有部分剥离量需要外排,到本年年末,外排土场排满。2014年的剥离物全部运往内排土场排弃。因此时仍不具备完全内排的条件,只能从内排土场顶部(在本矿开采境界范围内)增加排土台阶,同时,以此种排弃方法也达到了节约用地的目的。

毕业设计——武家塔露天矿

第一章露天矿概况 第一节地理位置与交通 武家塔露天矿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补连乡境内,坐落于东胜煤田补连矿区的东南部,东邻乌兰木伦河,南与陕西神府煤田接壤,矿区交通位臵见图1-1-1。其地理坐标为: 东经110°05'55"~110°10'48",北纬39°15'16"~39°17'50"。 本区交通较为方便,包(头)神(木)铁路黑炭沟火车站位于矿区以东约5km处,采场由矿区内运煤公路与松霍公路相连。以上公路都为沥青路面二级公路。 第二节地文、水文及气象 1、地文 本区地形特征为西北高、东南低,基本呈一斜坡状,最高处位于西北部张家圪台附近,标高为1234.96m,最低处位于东南处忽吉图沟武家塔村附近,标高为1106.55m。本区属毛乌素沙漠的南缘,大部分被风积沙覆盖,尤其在南部,呈现为波状和新月形沙丘地貌。区内沟谷纵横,多为向源侵蚀,延展方向均为NW—SE向,且主沟两旁支沟发育,呈树枝状分布。从西向东,发育有巴兔敖包沟、石灰沟、武家梁西沟、武家梁东沟,后三条沟基本纵贯全区。 2 水文 矿区内除边界河谷常年流水外,几乎无地表水体,主要河流有乌兰木伦河及其支沟忽吉图沟、黑炭沟、补连沟及坝渠沟等,以上均属黄河水系。各支沟皆为季节性径流,个别沟内有地下水以泉的形式渗出。

图1-1-1

矿田范围内忽吉图沟和坝渠沟为较大的沟谷。因受季节性大气降水影响,沟内水的流速、流量均变化剧烈。 乌兰木伦河最小流量是0m3/s,最大流量为9760m3/s。 忽吉图沟位于南部边界,沟内平水期流量为0.67m3/s,流速0.68m/s。 坝渠沟平水期流量为0.0034m3/s。 3 气象 本区气候属于半干旱半沙漠的高原大陆性气候。冬季严寒,夏季炎热干燥,春季多风,全年少雨,温差较大(-27.9℃~36.6℃),无霜期短,冰冻期长达半年之久(最大冻土深度1.71m),夏季最高气温36.6℃(1975年7月16日),降雨多集中在7、8、9三个月,年降水量194.7mm~531.6mm,日最大降雨量为115.2mm(1975年8月25日)。年蒸发量为2297.4mm~2833.7mm,是降水量的4~5倍。冬季最低气温-27.9℃。春冬两季风力较大,一般在4级以上,最大可达10级,风向多为西北,风速一般为3.3m/s,最大达24m/s。 第三节主要建设条件 1、资源 根据已批复的采矿权界,计算的露天矿境界内可采毛煤量为68.23Mt,按设计生产能力3.00Mt/a,考虑储量备用系数1.1,计算的设计服务年限为20.7a。满足中小型露天矿改扩建设计服务年限不小于15a的要求。

露天矿开采设计

《露天矿开拓开采设计原理》 专项设计说明书 学生姓名:刘洋 _________ 专业班级:采矿12-2班学号:_J2

时间: 成绩: 目录 前言 (1) 1开采工艺及设备类型的确定 (2) 2.露天开采境界 (2) 底宽的确定 (3) 开采深度的确定 (3) 3.开采参数 (7) 台阶高度 (7) 采掘带宽度 (8) 最小工作平盘宽度 (9)

4.最终境界平面图 (10) 前言 1、某煤田矿位于内蒙西部地区,煤层呈单斜赋存,煤层倾角45°,平均水平厚度为53m剥离物上部为沙土层平均厚度7m顶板岩层由两层构成,上部为砂页岩,下部为砂岩,底板岩层自上而下由泥页岩和砂页岩构成; 2、矿区内地表地形为北高南低的鞍形山坡。地形图如附图I 所示,比例为 1:2000。矿区内有6条勘探线,其横剖面图i-i ,u- n,m - m,w- iv,v - V,^ - W,比例为1: 1000; 3、煤的容重为吊,回采率为95%废石混入率4%设计中采用的经济合理剥采比6m3/m3; 4、露天矿在走向方向上西部坑底境界以I-I勘探线西100m为界,东部坑底境界以W -切勘探线东100m为界; 5、露天矿各边帮最终帮坡角设计为:底帮为30°,顶帮为35°,两端帮30°?35°; 6、根据煤炭地质储量和露天矿范围,以及煤炭市场需求,确定该矿设计生产能力为50 万吨原煤; 7、采用单斗电铲一汽车工艺开采,选用WK-2型2m3单斗电铲。

1开采工艺及设备类型的确定 采用单斗电铲一汽车工艺开采,选用WK-2型2m3单斗电铲,主要性能参数如表1,汽车选用BZKD-20型,性能参数如表2; 表1 WK—2型主要性能参数 最大采掘高度 最大卸载半径 站立水平半径 最大采掘半径 最大挖掘深度 最大卸载高度6m 标准斗容2m3 最大爬坡角度15° 机尾回转半径 理论生产率300m3/h 回转90°工作时间24s 行走速度h 表2 BZKD-20型汽车主要性能参数 最人载重量20t 最小转弯半径 汽车长度7365mm 汽车咼度3110mm

露天采矿课程设计

《露天矿开采》课程设计 组别:四组 组员:张利勇(10915015) 张文(10915058)宋骁潇 (10915059) 李绍昉(10915061) 陈会金(10915037) 郑褔均(10915007) 詹存富(10915044) 杨燕青(10915021) 袁月(10915057) 指导老师:王建波、李坚玲、代普雪、吕荣纲 日期:2011年1月

目录 一.设计目的 (1) 二.设计任务 (2) 三.绪论 (2) (一).位置、交通及自然地理和经济条件概况 (5) (二).以往地质工作评述 (7) 四.区域地质 (7) (一).区域地质概况 (8) (二).区域矿产 (8) 五.矿区地质 (10) (一).地层 (10) (二).构造 (10) (三).岩浆岩 (11) (四).矿床特征 (11) (五).矿床成因 (12) 六.矿区开采技术条件概况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水文地质条件 (15) (二).工程地质条件 (16)

七.工作质量评述 ................................................... 错误!未定义书签。八.储量概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一).工业指标的确定.........................................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资源储量计算方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资源储量计算参数的确定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矿体圈定原则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资源量的分类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资源/储量估算结果 ....................................... 错误!未定义书签。九.矿床经济技术评价 ............................................. 错误!未定义书签。十.结束语 .. (19)

《厂矿道路设计规范》GBJ22-87

厂矿道路设计规范 GBJ22-87 总则 第1.0.1条为使厂矿道路设计贯彻执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从全局出发,按厂矿企业总体规划,统筹兼顾,合理布设,并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质量,特制订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改建的厂矿道路设计,不适用于林区道路设计。 第1.0.3条厂矿道路宜按下列规定划分为厂外道路、厂内道路和露天矿山道路。 一、厂外道路为厂矿企业与公路、城市道路、车站、港口、原料基地、其它厂矿企业等相连接的对外道路;或本厂矿企业(露天矿除外)分散的厂(场)区、居住区等之间的联络道路;或通往本厂矿企业(露天矿除外)外部各种辅助设施的辅助道路。 二、厂内道路为厂(场)区、库区、站区、港区等的内部道路。 三、露天矿山道路为矿区范围内采矿场与卸车点之间、厂(场)区之间行驶自卸汽车的道路;或通往附属厂(车间)和各种辅助设施行驶各类汽车的道路。 第1.0.4条厂矿道路设计,应坚持节约用地的原则,不占或少占耕地,便利农田排灌,重视水土保持和环境保护;应贯彻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原则,充分利用工业副产品和废渣,降低工程造价。 第1.0.5条厂矿道路设计,应适合厂矿企业生产(包括检修、安装)和其它交通运输的需要。对厂矿基本建设期间的超限货物(大件、重件)运输,可根据具体情况,予以适当考虑。 厂矿道路等级及其主要技术指标的采用,应根据厂矿规模、企业类型、道路性质、使用要求(包括道路服务年限)、交通量(包括行人),车种和车型,并综合考虑将来的发展确定。当道路较长且沿线情况变化较大时,可按不同的等级和

技术指标分段设计。 需要分期修建的厂矿道路设计,应使前期工程在后期仍能充分利用。 第1.0.6条需要改建的厂矿道路设计,应充分、合理利用原有道路、桥涵等工程。当所利用的原有道路局部路段受条件限制不符合本规范的要求时,在经过技术经济比较和采取相应措施确保安全通行的前提下,可对本规范规定的个别技术指标作适当变动,但应经设计审批部门批准;当原有道路不能利用而需改线时,改线路段应按新建厂矿道路设计。 第1.0.7条厂矿道路设计,应为道路建成后的经常性维修、养护和绿化工作创造有利条件。 第1.0.8条厂矿道路建筑限界,应符合附录一的规定。在建筑限界内,不得有任何部件等侵入。 第1.0.9条厂矿道路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外,还应符合现行的卫生、防火、抗震等有关标准规范的要求,并参照现行的其它有关道路工程的设计规范。 路线 第一节一般规定 第2.1.1条厂矿道路路线设计,应符合厂矿企业总体规划或总平面布置的要求,并应根据道路性质和使用要求,合理利用地形,正确运用技术指标。 第2.1.2条厂矿道路路线设计,应综合考虑平、纵、横三方面情况,做到平面顺适、纵坡均衡、横面合理。 路线设计,不得损坏重要历史文物,并应少拆房屋,避开地震台站及其它重要地物标志。 第2.1.3条经常行驶对路面破坏性大的车辆(如履带式拖拉机等)的路段,宜设置辅道或采取其它措施。 特殊用途的道路(如专用试车道等),可根据具体情况设计。 第2.1.4条厂外道路,宜绕避地质不良地段、地下活动采空区,不压或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