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会与父母沟通教案及练习题集体备课教案

学会与父母沟通教案及练习题集体备课教案

学会与父母沟通教案及练习题集体备课教案
学会与父母沟通教案及练习题集体备课教案

学会与父母沟通教案及

练习题集体备课教案 LEKIBM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5AB- LEKIBMK08- LEKIBM2C】

学会与父母沟通

费县杏坛中学王进举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正确认识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和教育,理解父母,尊重父母,积极主动与父母沟通。

能力:学会克服自己的“逆反心理”,提高自己与父母平等沟通的能力

知识:了解影响与父母沟通的原因,掌握与父母沟通的方法、技巧

二、重点难点:

重点:搭建心灵沟通的桥梁

难点:影响与父母沟通的原因

三、课前准备:

1、学生准备:收集整理自己与父母交往中成功的做法或遇到的问题,准备在课堂上与同学们交流。

2、教师准备:

(1)了解学生在与父母交往中面临的实际问题和希望,以便提高教学的针对性。(2) 学习有关“逆反心理”、亲子关系的理论知识,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

(3)收集有关中学生与父母交往的典型事例,充实教学资源。

四、教学流程:

活动一:“亲情体验”

用多媒体播放歌曲《让爱驻我家》,让学生观看女儿兰兰在小学毕业之前的四幅照片:

第一幅:兰兰周岁时生日party上的喜庆场面;

第二幅:兰兰依偎在妈妈怀抱里撒娇;

第三幅:兰兰愉快地同父母一起郊游;

第四幅:兰兰认真倾听父母的教悔。

师:欣赏了歌曲,观看了照片,同学们心里有什么感受?师:兰兰拥有一个幸福和睦而又令人羡慕的家庭。正是这个家,让她感受到了无比的温暖。家是我们成长的摇篮,家是我们栖息的港湾,父母是我们最亲最爱的人,我们要孝敬父母,热爱父母。

活动二:“共同探讨”

可是,升入初中以后,兰兰感到自己不再象以前那样能与父母融洽相处了,父母对她的言行看不惯,她对父母的管教听不进。为此,她感到十分苦恼。她在日记里写到:“爸爸妈妈,不知道为什么,我感觉和你们的关系越来越疏远了,虽然你们与我朝夕相处,但你们却根本不懂我的心,不了解我的需求,也不清楚我的困惑。你们对我总是斥责多于鼓励,要求多于倾听,大事小事总爱唠唠叨叨,我现在已经长大了,你们别管那么多,好吗?你们的苦恼的兰兰。”

师:兰兰为什么感到苦恼呢你怎样看待这一现象

师:兰兰之所以感到苦恼,是因为她与父母之间缺乏有效的交流与沟通。那么到底是哪些因素影响了兰兰与父母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呢?请学生阅读教材第9—10页的内容,思考这个问题。

教师总结:影响我们与父母沟通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同学们的心理特点。同学们正处在青春发育期,心理上正处于半成熟、半幼稚阶段,一方面会以成人自居,另一方面却又受到自身经验和能力的限制,心理充满着矛盾和不安。对于父母的批评和劝导往往产生抵触情绪,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逆反心理”。二是我们与父母在家庭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这些差异可能导致矛盾和学生自主回答:(略)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在课堂内巡视,了解学生的主要观点并参与学生讨论。

学生回答:(略)

写完以后,学生把所写的故事在班上交流。(略)

组织学生交流,让学生在矛盾冲突当中做出正确的判断,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学会正确认识与父母之间的矛盾和冲突。这是一个认识问题。

学生回答:(略)

略。提示:希望兰兰能正确认识自己的心理特点,学会理解父母的严格要求,并

误解,妨碍我们与父母的沟通。

师:谁都希望有一个和谐幸福的家,我们也都希望能和父母很好地沟通和交流。那么,到底怎样才能和父母很好地交流呢?

活动三:“续编故事”

一天下午,兰兰放学回家,发现自己抽屉里的日记本有动过的痕迹,可家里又没有外人来过……

师:兰兰可能会怎么做?请展开现象,续写故事。

师:在所续写的故事当中,哪一个最能代表自己的想法你认为这种做法正确吗请说说你的理由。(略)

活动四:“实话实说”

师:在与父母的沟通中,最令你感到得意的是什么最令你后悔的一件事是什么你能从这件事当中吸取哪些教训(略)

组织学生讲述,让学生在讲述中体会要理解父母,尊敬父母,热爱父母,学会与父母进行有效的沟通。这是一个方法问题。

教师总结:其实,学会与父母沟通并不难。首先要学会理解父母,正确认识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和教育,能够换位思考。其次,要懂得尊重父母,不伤害父母的自尊心,尊重父母的个性,欣赏父母的优点。最后,要掌握与父母沟通的一些技巧和方法。

友情提示:

与父母沟通的小技巧

了解父母,沟通就有主动权。知道了父母的脾气性格、兴趣爱好,与他们沟通时就有了预见性和主动性。

打开心扉,沟通起来无顾忌。要克服闭锁心理,主动向父母表达自己的心情、愿望和想法。

笑口常开,沟通起来无障碍。沟通的效果与心情关系很大。高高兴兴、和声细语地与父母商量问题,就不会轻易遭到反对。

耐心解释,沟通之中得理解。与父母发生矛盾,要耐心解释,让父母听得进去。即使父母不对,也要就事论事,不要迁怒于父母。

换位思考,有效沟通不可少。当我们不理解父母的时候,不妨站在他们的角度想想,了解他们的想法,会使我们变得更加冷静和理智。

求同存异,沟通不要走极端。沟通不一定达成完全的统一,而要求同存异,这样,既保留了自己的一些意见,又尊重了父母的观点。

教师:老师作了一个总结,并把它编成了几句歌诀,送给大家作为生活中的参考。能积极主动地与父母进行有效的沟通。

学生思考,交流,目的在于通过发挥榜样示范的作用来引导学生学会与父母沟通,进一步突破本节课的难点。

亲子沟通并不难,理解父母是关键

父母养我多操劳,体贴父母理当然

唠叨背后是关爱,面对要求莫逆反

发生矛盾勿冲动,尊重父母记心间

平时交流很重要,技巧方法勤训练

活动五:“一展身手”

师:面对前面苦恼的兰兰,你能对她说些什么呢

活动六:“我思我悟”

在同学们的帮助下,兰兰又象以前那样与父母融洽相处了。她能理解父母的“唠叨”,能主动向父母

汇报学习情况,倾诉心中的苦恼,父母也很尊重她的

意见。兰兰说:“爸爸妈妈不仅是我的生身父母,更

是我的知心朋友,我永远热爱他们,尊敬他们。”

师:兰兰重新与父母融洽相处的故事,对你有何启示?

五、板书设计:

学会与父母沟通

一、原因:年龄特点

青春期的“逆反心理”

与父母的差异?

二、方法和技巧

理解父母

掌握沟通的方法和技巧

尊重父母

六、课堂巩固:

(一)选择题:

⒈在日常生活中,每当我们与父母发生了误会和矛盾时,我们应该

A.不理不睬,坚持自己的意见不妥协

B.冷静下来,心平气和地与父母沟通和交流

C.学会忍让,答应父母提出的所有要求

D.敢于抗争,直到父母满足自己的要求为止

2.我们与父母之间的差异主要表现在①生理和心理上②人生经历上③思想方法上④行为方式上

A.①② B. ②③④ C. ③④ D. ①②③④

3.俗话说:“半大小子,气死老子。”许多家长报怨说,孩子进入初中后特别不听

话,叫他向东他偏向西,不让他干他非要干。孩子的这种心理属于

A.从众心理 B.逆反心理 C.攀比心理 D.自卑心理

4.女生张芳和男生李明经常一起探讨学习,张芳的妈妈说她和李明交往不正常,张芳非常生气。下列做法张芳不可取的是

A.主动沟通,向妈妈诚恳说明 B.不太在意,一如既往搞好学习

C.大哭大闹,不去上学 D.自信无错,用实际行动让妈妈理解

5.中学生小凤到心理咨询室倾诉:“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而我的学习成绩不是很好,但已经尽力了,所以我对父母的对抗心理特别严重。我该怎么办呢?”你认为小凤应该

①理解父母的期望②继续与父母对抗③理解父母的关爱④主动与父母沟通交流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

6.[搭建心灵沟通的桥梁]

在某市中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就初中学生与父母沟通情况的对388名初中学生进行了调查,部分数据统计如下:

内容

所占比例(%)

男女

不太喜欢与父母沟

64

与父母沟通有障碍

主动与父母沟通49

不会把自己的秘密

告诉父母

请结合所学知识和自己的生活经验回答下列问题:

⑴这个调查反映了什么现实情况?

⑵根据你的分析,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哪些

⑶怎样改善与父母的沟通情况,请你和几位同学共同想出一些沟通技巧,写在下面。年5月的一天,小华放学回家,发现自己的抽屉是开着的,自己整理好的日记本被谁翻动了。一问,才知道是妈妈翻看了自己的日记。小华气得跟妈妈吵了一架,有好几天都不和妈妈说话。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题目:

(1)小华的做法对吗为什么

(2)如果你遇到这样的情况,你会如何处理?

参考答案:

6.⑴反映了初中学生与父母存在沟通不畅的问题。⑵主要原因在于心理方面,同学们正处于心理上的“断乳期”;有父母和子女间相互不了解、父母和子女间的矛盾、误解,缺乏沟通技巧、不能理解对方的真实用意等。(3)学会和父母沟通就要理解自己

的父母,尊重自己的父母;主动汇报学习和身心健康方面的情况;虚心听从父母批评建议;开展一些有利于沟通的活动如旅游、体育活动等。

7.(1)小华的做法不对。因为父母的做法虽然有不妥之处,但他们毕竟是出于对子女的关爱才这样做的,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对子女的爱是世界上最无私、最真挚的爱。我们不能因为父母这样做而大伤父母之心。

(2)假如我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会跟父母耐心交流,告诉他们在关爱子女的时候也要尊重子女的权利,也要讲求方式方法,并告诉他们那样做的危害等。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人教语文四年级(上)第八单元集体备课 【单元教材简析】: 本组教材以“科技成就”为专题,编排了4篇课文,《呼风唤雨的世纪》讲述了20世纪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电脑住宅》带我们走进现代化的电脑住宅,亲身感受电脑的神奇和它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与舒适;《飞向蓝天的恐龙》揭示了科学家们在古生物科学研究方面的重大发现;《飞船上的特殊乘客》向我们介绍了经过航天旅行的植物种子所发生的变化、发生变化的原因及发生变化后的用处。这几篇课文可以使学生学到描写或说明事物的基本方法。 【单元总体目标】 一、基础性目标: 1、会认写课本要求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一些科学知识,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 4、正确流利朗读课文,掌握字词,领悟科技带来的震撼。 二、发展性目标:科技类课文,不仅要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还要引导学生体会这类课文用词准确、语言简洁等表达方面的特点。如,教材中提示学生注意体会“发现”与“发明”有什么区别,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理解,再查阅工具书,区分两个词语字面的意思,然后结合上下文的语言环境具体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体会用词的准确。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自由交流自己认为用得好的词语或写得好的句子,在细细品味中体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1掌握本单元要求认识的生字和会写的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利用字典自学生字词。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字义。利用已有的识字知识识记字形。词汇教学的重点是积累词语。 难点: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 【单元教学建议】: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集体备课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集体备课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两个:一是两个一位数相加得数超过10的加法,即20以内的进位加法,二是“用数学”,即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20以内的进位加法是20以退位减法和多位数计算的基础,这一部分学习的好坏对今后计算的正确和迅速程度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20以内的进位加法也是进一步学习数学必须练好的基本功之一。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既有利于学生在用数学中领会加、减法的含义,又可以为以后发现和解决稍复杂的问题打下基础。 二、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它是退位减法和多位数加、减法的基础。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用数学的能力) 3、通过、操作,让学生经历多样化的计算过程,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 三、单元教材编排特点: 本单元计算部分分三节,即9加几,8、7、6加几,5、4、3、2加几。这样编排,主要是为了更好地突出规律,让学生运用知识进行迁移,街道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将用数学的知识又分别编在这三个小节中,这样就将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与用数学这两部分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有分有合,使计算教学不至于枯燥单调。同时是让学生感到计算不仅仅是为了算出得数,更重要的是为了解决我们身边的一些实际问题,初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及应用数学的意识。在方法上,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来进行计算,提倡算法的多样化,但算法多样化是一个过程,最终还是引导学生用简便的方法计算,但不是教师给的,而是学生自己获取的。在算法多样化到算法最优化的过程中,学生学到的不是一道题的解法,而是一种学习方法。 总之,本单元的教材编排体现了三个特点:1、从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2、算法多样化。3、注重培养学生初步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重点、难点: 熟练掌握自己喜欢的口算方法并能够不明确熟练地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

第八单元集体备课教学设计模板

八、垂线与平行线 一、单元分析 本单元在原有教材上有所变动,把四年级的角的度量和平行与相交两单元融合为一单元,学生在二年级上册认识长度单位时,就已初步认识了线段,对直线也有一定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借助直观,复习直线和线段,同时引入射线概念,并让学生讨论线段、射线、直线的联系与区别。进而教学角的概念和角的表示符号。在学生认识了线段、射线、直线和角的基础上又进行垂线与平行线的教学。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要通过感知平面上两条直线的平行和相交(包括垂直)关系,初步认识平行线和垂线,会用简单的方法做出一组平行线或垂线,会用工具画平行线和垂线,会度量点到直线的距离,会度量角并且按要求画出对应的角的大小。 二、单元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认识射线和直线,知道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区别;进一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含义,能用角的符号表示角。 2、使学生认识角的分类,掌握直角、平角、周角和锐角、钝角的特征,能判断一个角是什么角;帮助学生建立不同的角的空间观念。 3、使学生能掌握用量角器画角的方法,能用量角器画指定度数的角。 4、使学生结合生活情境,了解平面上两条直线的平行和相交(包括垂直)关系,认识平行线和垂线,知道点到直线的距离。 5、使学生通过操作与合作交流,能用直尺、三角尺和量角器等工具画平行线和垂线,能确定和测量点到直线的距离。 过程与方法: 1、注意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适度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 2、加强动手操作,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能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学。 三、单元重难点 重点:1、角的度量,掌握用量角器画角的方法。 2、能用直尺、三角尺和量角器等工具画平行线和垂线,能确定和测量点到 直线的距离。 难点:用量角器画角以及用直尺等工具画平行线和垂线。 四、课时划分 共计14课时(含单元测评3课时) 直线、射线和角 1课时练习十五1课时 角的度量 1课时整理与练习 1课时 练习十三 1课时怎样滚得远 1课时 角的分类和画法 1课时单元测评 3课时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八单元 集体备课(表格式)-部编版

第八单元 26 宝葫芦的秘密(节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正确认读本课“妖、矩”等生字,规范书写“介、绍”等生字。 (2)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过程与方法 在精彩片段赏析中,揣摩人物的心情及心理变化。 3.情感与价值 培养学生感受阅读的快乐,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教学重点】 阅读故事梗概,赏析精彩片段,激发阅读的兴趣。 【教学难点】 在赏析精彩片段中,揣摩人物的心情及心理变化。 【教学准备】

学生:完成预习;搜集作者的资料,课上与同学交流。 教师:1.查看学生预习情况,了解学情。 2.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教师批注 一、激情谈话,引入新课 1.观看《宝葫芦的秘密》动画片中的一段视频。激 发学生兴趣。 师:其实这部动画片是由一部长篇童话故事改编而成 的。 你们知道这个故事的名字吗? 生:《宝葫芦的秘密》。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宝葫芦的秘密》。 2.你了解作者吗?谁能来介绍一下?课件出示张天翼 的相关资料。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你读懂了什么?你感受到了什么?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画出不懂的词语。

2.交流感受。 三、识字学词,扫清障碍 1.课件出示:介绍、妖怪、规矩、向日葵、瘦小、罢了、真棒 2.开火车式认读词语。 3.指导书写。 “绍”字“召”的“刀”取斜势,“口”形扁,呈倒梯形。 “乖”字撇短横长,竖为悬针竖,两侧对称。 “溜”字左窄右宽,“氵”要成弧形排列。 “葵”字“艹”扁而略宽,下部横撇、捺舒展到位。 四、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1.再读课文。 这些生字新词回到课文中,你还认识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合作读课文。 这篇课文比较长,几位同学分段读给大家听,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3.想象画面,给文章分段。 这篇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生: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 师:这篇文章的主人公是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他叫王葆,和我们一样是少先队员。小时候,他奶奶就给他讲宝葫芦的故事,宝葫芦能让人的愿望成真,所以王葆也想拥有一个宝葫芦的有趣故事。) 请你按照文章的写作顺序给文章分段。

一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集体备课

一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集体备课 主备人:相沟光辉希望小学刘皎 一、本单元教材是如何编排的? 本单元围绕“观察”这个主题编排了《雪地里的小画家》《乌鸦喝水》《小蜗牛》3篇课文,还安排了“口语交际”和“语文园地”。 这些课文都以动物为主人公,充满了童真和童趣,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学习本组课文,学生可以体会到,只要留心观察,生活中处处都有学问。在“口语交际”中,有趣的故事不但给我们带来了快乐,还让我们有了互相交流的时间和空间。 二、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什么? 1. 认识本单元44个生字和2个偏旁,会正确书写“竹,牙”等18个字和1个笔画。 2. 了解汉字“先中间后两边”“先外后内”的笔顺规则,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培养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3.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雪地里的小画家》《风》。把《春节童谣》读给大人听,分享过年的乐趣。 4.能找出课文中明显的信息;借助图画,自主阅读不全文注音的课文。认识自然段。 5. 通过学习课文,了解一些自然常识,激发学生观察自然、观察生活的兴趣。拓展积累由熟字构成的12个新词,学习写新年贺卡。 6.与人交流,能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 三、本单元的教学重点、难点是什么? 1.认识本单元44个生字,会正确书写“竹,牙”等18个字。 2. 了解汉字“先中间后两边”“先外后内”的笔顺规则,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培养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初步感受.字的形体美。 3.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雪地里的小画家》《风》。借助图画,自主阅读不全文注音的课文。认识自然段。 4. 通过学习课文,了解一些自然常识,激发学生观察自然、观察生活的兴趣。 四、教学本组教材应注意哪些问题?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初步培养学生寻找明显信息的能力。在第六单元的《青蛙写诗》一课,已教给学生根据问题,圈圈画画找出相关信息的学习方法,本单元要继续引导学生借助圈一圈、画一画的方法,从课文中提取相关的信息,再和大家交流。 本单元的另一个教学重点是借助图画阅读课文。本单元首次出现了没有全文注音的连环画课文,要引导学生利用连环画课文图文对应的特点,借助图画理解课文内容,并借助图画猜猜不认识的字。 本单元的学习,还要引导学生初步认识自然段,知道每个自然段前都要空两格,能找到每一个自然段的起始和结束。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8单元《克和千克》集体备课教案

集体备课教案 年级单元内容二年级学科数学 1、学习克与千克 2、解决问题 主备人 初备 时间 定稿 时间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 单元目标 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进一步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确立千克和克的质量观念,牢固掌握克 与千克之间的关系。 1、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单元重点2、进一步建立克和千克的质量观念,运用克和千克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单元难点 1、用科学的方法和策略估量物体的轻重。 2、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估测物体质量的能力。 单元准备课件、台秤、天平、2分硬币、一袋洗衣粉、两袋盐、盘秤、苹果等 课时划分2课时 集体备课教案 总第1课时 年级初备时间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制法渗透教学准备 二学科数学课型新受课主备人 讨论时间定稿时间 课本第100—103页例1、例2,完成练习二十第1—5题《克和千克》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用科学的方法和策略估量物体的轻重。 课件、台秤、天平、2分硬币、一袋洗衣粉、两袋盐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同学们和爸爸妈妈逛过超市吗?你们一般都买些什么?有没有买过水果?说说你是怎样购买的? 通过用秤称,我们可以知道它有多重。那要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什么作单位呢? 同学们的知识可真丰富,小强和小丽也到超市里做了调查,他们找到了什么? 出示课件:100页主题图。 看看告诉我们什么?(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千克作单位) 2、在生活中,常见的秤有哪些?你还知道人们常用什么质量单位来表示物体有多重吗? 1斤=10两1斤=500克2斤=1千克 二、动手感知,快乐教学 1、认识感知1克 下面这些物品都比较轻,计量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克”作单位。我知道“克”可以用字母“g”来表示。1克有多重?(出示课件) (1)掂一掂:1个2分硬币约重1克,掂一掂什么感觉(非常轻) (2)课本第101页做一做 先说是什么物品,再判断比1克轻还是重。 2、认识感知1千克。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小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难点是让学生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关键是在让学生通过多种活动认识角和直角,在折一折、比一比、画一画等动手操作活动中,加强对角和直角的认识。 【教材设计】 《数学课程标准》第一学段“图形与儿何”关于角的认识的具体要求是: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了解直角、锐角和钝角。 角是平面上简单的图形之一,是图形与儿何的重要基础内容。角与以前所学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不一样。前面所学的图形都是封闭的,图形的大小是直观的。而角不是封闭图形,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角的认识对学生来讲,相对困难一些。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认知能力,本单元教材首先呈现了一幅校园教学楼健身活动场地的情境图。然后,选择学生熟悉的物品,分别认识角、直角、锐角和钝角。最后,设计用三角板拼钝角的活动。 4 【编排特点】 1.结合生活情景认识角和直角。 角和直角与实际生活有密切的联系,周圉许多物体上都有角。教材设计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情景让学生感受角和直角,再通过从实物中抽象出角和直角,使学生经历具体物品中抽象角的过程,感受角在生活中的现实性,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生活中情境,从而激发起探索数学的兴趣。

2.通过动手操作认识角和直角。 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儿童的智力活动是与他对周圉物体的作用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也就是说,儿童的理解来自他们作用于物体的活动。本单元教材在强调从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角的基础上,还特别安排学生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角。如,第39页初步认识角以后,学生通过做活动的角和用纸折角,亲身体验角的特征和角的大小;第42页,认识了锐角、钝角以后,设计用三角尺拼钝角的活动,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钝角,并体会锐角、直角、钝角的大小。 【单元目标】 1.结合主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2.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3.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初步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会从实物、平面图形中辨析角。 4.让学生知道周圉许多物体表面都有角,了解数学和日常生活的关系密切,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学情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简单图形之后安排的。由于角这个平面图形的特殊性:不封闭,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所以,前面的简单图形知识并不能成为学生学习本单元的基础,在某些方面,还会有一些负迁移。如,在三角尺上找角,学生往往难于区别三角形的角和边与一个角的顶点和边的区别。所以,学生学习的难点不是图形的认识,而是从物品中找角。 【教学重难点】 重点:1.从实物中抽象出角或直角的图形,并在大脑中形成角的表象。 2.掌握用三角板判断直角的方法和直角的画法。 难点:通过操作,初步感知角的大小与两条边义开的大小有关,和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教学建议】 1.让学生经历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图形并认识全过程。 在教学中,要利用教材中的事例和情境,让学生在生活的空间中发现图形,经历从熟悉的实物中抽象出数学模型的过程,体会数学图形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过程如下: 生活情境实物图儿何图形(模型)回归生活 2.让学生在实践操作活动中感知图形的本质特征。 “感知”是根据相应的学习材料,通过手、口、脑的并用,初步地感受和认识。学生空间观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集体备课

备课人黄红霞 教学目标: 、认识个生字.会写个字.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感受语言文字地韵律美. 、有主动阅读中国神话故事,了解当今科技成果地愿望.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中介绍地神话故事和科技成果. 信息资料: 课前让学生搜集有关人造卫星、航空母舰,宇宙飞船,运载火箭地资料和古代神话传说故事地资料,如图片,文字介绍,音像材料等.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教学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讲故事: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个神话故事,你们喜欢听吗?(教师讲古代神话故事),我们地课文里还有许多非常精彩地故事,你们愿意学吗?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汇报资料:课前我们都收集了许多神话故事,还找了许多关于现代科技方面资料,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 对话平台 朗读 、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 、读了课文以后你有什么问题?你知道人造卫星,航空母舰,宇宙飞船,运载火箭他们到底是怎样地高科技成果吗?它们能给我们地生活带来什么呢?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在读中发现问题,养成边读书边思考地良好习惯.联系生活中地认知经验互相交流,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地兴趣.)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同桌互读互评. 识字 、合作学习,自主记忆. 自由读生字卡.组内互考互查.说说你用什么方法记忆这些字地? 、组词练习.个别常用字可进行一字开花游戏,如:射、卫、载等. 、多种形式练读生字生词. (培养学生自主识字地习惯,教会识字方法,在识字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意识.) 答疑 结合学生收集地资料和读文中提出地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自由交流,解决学习中发现地问题和产生地疑问. (将学文与丰富学生相关知识密切结合起来,体现语文学习地综合性,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地兴趣.) 激趣 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在现代科技大发展地今天,你有什么样地梦想呢? (组织学生交流谈话,教育学生从小要树立远大地理想,训练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写字 、出示“我会写”中地“卫、运”,组织学生进行观察:怎样把能字写工整、写漂亮. 、引导学生自主写字,教师巡视指导.

部编版统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集体备课教案教学反思

第八单元 本单元是一年级上册的最后一个单元,围绕“观察”这个主题编排了《雪地里的小画家》《乌鸦喝水》《小蜗牛》3篇课文,还有一个口语交际《小兔运南瓜》和语文园地八。3篇课文都以动物为主人公,充满了童真和童趣,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学习本组课文,学生可以体会到:只要留心观察,生活中处处都是学问。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之一是初步培养学生寻找明显信息的能力。在第六单元已教给学生根据问题圈画出相关信息的学习方法,本单元要继续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提取相关的信息。 本单元的另一个教学重点是借助图画阅读课文。本单元首次出现了没有全文注音的连环画课文,要引导学生利用连环画课文图文对应的特点,借助图画理解课文内容,并借助图画猜猜不认识的字。 内容课时内容简说教学要点 雪地里的小画家 2 描写了雪地里一群“小画家” 画画的场景,使学生了解四种 动物脚趾的不同形状以及青蛙 冬眠的习性,是一首科普儿 歌。 1.认识33个生字、2个偏旁和1个多音 字;会写14个生字和1个笔画。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找出课文中 明显的信息。 3.借助图画,自主阅读没有全文注音的课 文。 4.通过学习课文,了解一些自然常识,激 发学生观察自然、观察生活的兴趣。 5.背诵《雪地里的小画家》。 乌鸦喝水 2 根据寓言改编,讲述了一只口渴的乌鸦“找水喝—喝不到水—想办法—喝到水”的故事。 小蜗牛 2 讲述一只可爱的小蜗牛三次去小树林玩的故事,介绍了四季的特征和小蜗牛爬得慢的特点,是一篇科普童话。 口语交际 1 小兔运南瓜。1.与人交流,能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 2.积极参加讨论,能选出自己喜欢的方

案,并能说出理由。 语文园地八 2 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书 写提示、日积月累、和大人一 起读。 1.认识5个生字,会写2个生字。 2.拓展积累由熟字构成的12个新词,学习 写新年贺卡。 3.了解汉字“先中间后两边”“先外后 内”的笔顺规则,在田字格中正确书 写。 4.背诵《风》。 5.把《春节童谣》读给大人听,分享过年 的乐趣。 12雪地里的小画家 1.正确认读“群、竹”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着”的字音;会正确规范书写“竹、牙”等5个生字 和横折弯钩1个笔画。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小画家”雪地作画的快乐之情。 3.结合插图,知道小动物脚印的不同形状,了解青蛙冬眠的特点。 4.让学生初步了解动物冬眠的知识,培养学生喜爱小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重点 1.识字、写字,掌握“横折弯钩”这个笔画的写法。 2.背诵课文,感受“小画家”雪地作画的快乐之情。 难点 1.结合插图,知道小动物脚印的不同形状,了解青蛙冬眠的特点。 2.培养学生喜爱小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1.字词识记。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全一册第九单元集体备课教案教学反思

第九单元溶液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本课题包含三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通过学生的探究,使学生在客观上认识溶液的特征,从微观上认识溶液是溶质粒子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均一、稳定的体系,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建立一个有关溶液的较为科学的概念,进而认识溶质、溶剂及其关系。 第二部分介绍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通过学生思考,自己设计实验方案,探究物质在溶解过程中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第三部分通过实验简单介绍了乳化现象,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本课题内容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但从微观角度理解溶液的形成有一定的难度,理解乳化现象也有一定难度,故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探究实验,并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对乳化现象有较直观的了解。 第1课时溶液的概念、特征和组成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剂、溶质的概念。 (2)了解溶液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过程与方法 (1)学习科学探究和科学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 (2)学习采用对比的方法认识对相同问题的不同解决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 建立溶液的概念,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 【教学难点】 从微观上认识溶液。

【教具准备】 NaCl溶液、CnS0 4溶液、CuC1 2 溶液、KMnO 4 溶液、FeCl 3 溶液、NaCl固体、糖、 CuS0 4 晶体、水、玻璃棒、100mL烧杯(若干)、药匙、碘、汽油、高锰酸钾固体、酒精、试管(若干)等。 【导入新课】 展示已配制好的五种溶液:NaC1、CuS0 4、CnCl 2 、KMn0 4 、FeCl 3 。让学生观察,并 设疑:这些漂亮的液体让你们想到了什么? 【学生活动】 学生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见解。 【分析小结】 其实,我们看到的液体都是溶液。我们今天就要来学习第一课题──溶液的形成,学了本课题后同学们的猜想与假设自然有了答案。 【活动与探究1】 几种固体物质溶于水(请同学依据实验填写下表)。 药品:NaCl、糖、CuS0 4 晶体、水 仪器:玻璃棒、100mL烧杯三个、药匙 【交流现象】 请一组同学解释实验过程及现象:食盐、糖、硫酸铜晶体都溶于水中且硫酸铜晶体溶解后的液体是蓝色的。 【得出结论】 三种物质都溶于水,得到混合物颜色有差异。 【提出问题】 为什么物质会消失在水中?原因是什么?对此你有何猜想?小组讨论一下看是否能形成共识。 【分析小结】 是固体小颗粒分散到水中,形成一种混合物,这种混合物就是溶液。 【引导观察】 溶液的颜色是否均一?溶液中是否有固体析出?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教案教学反思

3 角的初步认识 ◎教学笔记 本单元教学平面图形“角”的知识,包括:初步认识角,初步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会用三角尺 判断直角、锐角和钝角,会画角,会用角的知识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角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生活中很多物体的表面上都有“角”。同时,学生继续学习几何图形 的有关知识,如研究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以及立体图形的特征时也离不开角。因此,可 以说,学习角的初步知识,既是实际生活的需要,也是学生后面继续学习几何知识的需要。 由于角在实际生活中有着丰富的“原型”,学生对此也有一定的经验积累。因此,教科书在编排时充 分利用了这一优势,呈现了学生非常熟悉的校园生活情境图,并从其中的实物中抽象出角,使学生经历 数学知识的抽象过程,感受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学习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现实问题,进而激发起 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称,学会用尺子画角,认识直角、锐角、钝角, 会用三角尺判断各类角;难点是探究角的大小跟什么有关,运用角的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在一年级的学习中,学生已经认识了立体图形,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等;也认识了平面图形, 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等。《角的初步认识》是学生在此基础上接触到的一个抽象的图 形概念。虽然角在实际生活中有着丰富的“原型”,学生对此也有一定的经验积累,但二年级的学生感性 经验还很缺乏,抽象的图形会让他们感到很难理解。因此,在教学中要多让学生亲自操作,获得直接经 验,帮助学生学习有关角的知识。 1.注意尊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角的知识是抽象的,但将角的 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就会变得直观活泼。要利用教科书上学生非常熟悉的生活情境图,引领学生 经历由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过程,提升他们对角的认识。 2.注意对操作活动给予必要的方法指导。画角、折角、做活动角、比角等操作活动虽然比较简单, 但教师仍要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指导。规范活动的过程和方法,并紧扣角的构成——一个顶点、两条边来 进行。不论活动简单或复杂,教师都要指导学生有序、规范地进行。这对于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良 好的学习习惯,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等大有裨益。 3.注意在交流和讨论中使学生理解操作活动的内涵。本单元设计了多种操作活动,有些活动内涵丰 富。教学时,教师不能将活动的目标仅仅定位于操作本身,还要引导学生对活动的过程进行反思,通过 交流、研讨,帮助学生理解操作活动的内涵。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集体备课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八)单元集体备课教案主备老师:丘雄英参与研讨老师:曹清华、王桥英、于心阳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八)单元集体备课教案1 主备老师:丘雄英参与研讨老师:曹清华、王桥英、于心阳

边提问边指导操作:刚才的同学是怎样移动小棒的?该怎样移动小棒呢? 板书:9+4=13 小结:向这样把9加几转化成10加几的算法叫做“凑十法”。想一想,遇到9加几的算式,应该怎么凑十呢? 引出课题:9加几 5.引导学生做教材第89页“做一做”第1、2题。 三、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第90页第1、2、3题。 四、课堂总结 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板书设计 9加几 作业布置 教学反思 9 + 4 =13 1 3 10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八)单元集体备课教案2 主备老师:丘雄英参与研讨老师:曹清华、王桥英、于心阳 一、复习巩固 1.课件出示教材第90页第1题。 看图获得信息:山坡上原来有9个同学,又来了7个。问 题:一共有几人? 2. 课件出示教材第90页第2题。 移动,每次加上卡片上的数。 二、提升巩固 1.课件出示教材第90页第4题。 看图获得信息,左边有9只蜜蜂,右边有5只蜜蜂。 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可以引导学生按顺序排列以上的数,加 数互换位置,和不变。 2. 完成教材第90页第3、5题。 三、课堂小结 1. 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八)单元集体备课教案3 主备老师:丘雄英参与研讨老师:曹清华、王桥英、于心阳 一、引入新课 1.游戏:对口令(凑十)。 师:我说8;生:我说2;8和2凑成10…… 2.填写9+5的思维图。 说说你是怎么计算的呢? 引导学生加强口头表达能力,说出思考的过程。 这节课我们将继续用这种方法学习8、7、6加几。 二、自主探究 1.课件出示教材第91页例2。 (1)观察主题图,从图中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2)你会解答吗? 板书: 2.探究8+5的计算方法。 (1)小组合作动手操作,理解计算方法。(2)学生交流。 除了把8凑成10,还可以把几凑成10? (3)计算8+ 4 = 3.探索7加几、6加几的计算方法。请学生用知识迁移的方

部编版统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集体备课教案教学反思

第八单元 本单元围绕“童话故事”这个主题编排了《狐假虎威》《狐狸分奶酪》《纸船和风筝》《风娃娃》4篇课文。 “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自主识字、自主阅读”和“借助提示,复述课文”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纸船和风筝》《风娃娃》两篇全文不注音的课文,旨在引导学生把之前学习的方法以及本学期学习的部首查字法等识字方法综合运用到课文的学习中来,进行自主识字、自主阅读。其中,《风娃娃》课后习题要求学生根据提示讲故事。教学时需引导学生在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借助提示讲故事。《狐假虎威》课后习题,教师可引导学生感知两类词语,并借助对话中的提示语,帮助学生体会角色的心理活动。《纸船和风筝》一课再次提出学习“默读课文”的要求,旨在巩固默读的方法,促进阅读理解。 “语文园地”包含字词、句子、阅读等内容,教师可以通过朗读、抄写、背诵和默读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积累字词句、体验朗读。 内容课时内容简说教学要点 狐假虎威2课文讲述了一只狐狸如何狡猾地骗过老 虎,不仅自己逃脱危险,还借着老虎的 威风吓跑了其他动物的故事。 1.认识51个生字,读准2个多音 字,会写31个字,会写33个词 语。 2.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自主识字、自主 阅读,读懂课文。 3.借助提示,复述课文,了解课文的 主要内容。 4.继续学习默读课文,试着做到不出 声。 5.通过故事内容,感受应该怎样与人 相处。 狐狸分奶酪 2 课文讲述了两只小熊为了分一块奶酪拌嘴,狐狸帮他俩分奶酪,结果自己把奶酪全部吃掉了的故事。 纸船和风筝 2 课文讲的是松鼠和小熊通过纸船和风筝成了好朋友,它们因为一点儿小事吵了一架之后,又用纸船和风筝重新和好的故事。 风娃娃 1 故事里的风娃娃想为大家做好事,就到处用力吹,却给人们带来了不同的后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 集体备课教案

◎教学笔记 3 小数除法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一个数除以小数,商的近似数,循环 小数,用计算器探索规律和解决问题。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小数除法的计 算方法,会用“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值,能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运用“进一法”和“去 尾法”取商的近似值,初步认识循环小数,能借助计算器探索规律并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能应用小数除法及其他运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其中重点是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是如何正确灵活地计算小数除法。 教科书结合具体情境,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小 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同时也十分关注算法探究经验的积累,让学生逐步体会“将没有学 过的知识转化为已经学过的知识”的思想,重视计算方法的概括,给出计算法则的结语, 并且呈现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循“认知序”定“教学序”,展现教学的基本脉络与思 路,实现认知过程与教学过程的有机统一。 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和商的变化规律,为学习小 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奠定了知识基础。由于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要通过商不变的性质转化成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来计算,所以小数除以整数是学习小数除法计算的基础,一定要 让学生弄清算理以便切实掌握。在教学中应注意因势利导,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交流发 现,理解算理,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教学用小数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 问题时,如果学生在分析数量关系时有困难,教师应给予必要的提示,鼓励学生多向思 维,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1.抓住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为小数除法的学习架设认知桥梁。本单元内容与旧知 识联系十分紧密,小数除法的试商方法、除的步骤和整数除法基本相同,不同的只是小 数点的处理问题,因此要注意复习和运用整数除法的有关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基 础。 2.联系数的含义进行算理指导,帮助学生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小数除法的重 点是突出小数点的处理问题,而商的小数点为什么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要涉及数的 含义。如:22.4÷4=5.6,用4除22,商5以后余数是2,化为20个十分之一,与十分 位上的4合起来是24个十分之一,4除24个十分之一,商是6个十分之一,所以商“6” 应该写在商的十分位上。因此,在说明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时要联系数的含义,帮助学 生理解算理。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集体备课

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 一、教材简析 本组教材以“ 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为专题,选编了精读课文《古诗两首》《西门豹》《女娲补天》,略读课文《夸父追日》,选读课文《除三害》和一个语文园地。本单元主题内容浅显易懂,可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感受丰富的想象,培养学生想象的能力,增加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对于这些民间故事和神话故事学生以前有所了解,但对于其中的一些自然现象和常识性知识理解上有些偏颇。教师在教学时,要酌情给学生提示一点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的知识,特别是对神话传说,要让学生明白,它们并非现实生活的科学反映,而是过去人类不能科学解释世界和自然现象,以他们贫乏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借助想象和幻想把自然力和客观世界拟人化的结果。 二、单元整体设计 师生共同搜集相关的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开展故事会,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对祖国优秀文化的热爱之情。通过朗读、讨论和复述课文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感受古人丰富的想象,逐步提升人文素养。 三、教学目标 1、认识16个生字,会写35个字。 2、通过复述和表演把握课文内容,积累生动的语句。 3、收集相关资料。 4、写单元读后感。 5、初步了解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的有关知识,初步体验祖国古代文化的瑰丽、神奇。 6、初步了解本组神话、传说的内容,体验想像的神奇、丰富,激发阅读兴趣。 7、能主动搜集本组相关资料,初步培养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1、熟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让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为课文中没有描写语言的其他人物,加上语言,再进行表演。表演时还要注意加上恰当的表情, 适当准备一些道具。 2、抓住重点词句感受神话的想象和神奇,体会课文中人物精神的可贵。 五、课时安排、 12课时 六、《女娲补天》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第八九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我换牙了》教学设计淄川经济开发区西山联校许丽萍 教学内容: 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信息窗 教学目标: 1.经历并初步体验数据收集、整理、描述的过程,会用分类数数的 方法将数据整理成简单的条形统计图,统计表; 2.初步感受统计的思想和方法,感受统计和生活的联系,从而体会 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3.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统计整理的方法,能够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进行简单分 析,并能对调查的事件作出合理的推断。 课时:2课时 教学准备:学生课间活动录像片段,课件,统计图、统计表、课本 第一课时新授 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在家里和妈妈或者爸爸一起数一数自己换过几颗牙 (一)、导入: 观看游戏录相,调查换牙情况。 师生观看录相。

录相:学生在操场上做各种游戏,笑得开心,画面最后定在一个缺 牙孩子的笑脸上。(配音:下课了,孩子们都高兴来到了操场上,有的在跳绳,有的在转呼啦圈,还有的在……真有意思!) 师:他们玩得真高兴!刚才看录相时,我发现有几个小朋友在笑, 你在笑什么 生:他的牙掉了,留下了一个空空的洞。 师:其实,这没什么好笑的,因为每个小朋友都要掉牙,小朋友 们,你们知道吗小朋友的牙齿叫做乳牙,一共有20颗,小朋友到6岁的时候,乳牙就要开始掉落,然后又会重新长出新的牙齿,这个 阶段叫做换牙。小朋友们,你们换牙了吗开始换牙的孩子举起手 来! 生纷纷举手示意自己换过牙。 师:我知道我们的小朋友很多都已经开始换牙了,课前我也让同学 们和家长一起数了自己换牙的数目,那么,你换了几颗牙 生:3颗、2颗、4颗…… 师:同学们有的换2颗牙,有的换3颗牙,还有的换的更多,如果我想了解咱们全班同学换2颗牙的有多少人,换3颗4颗的分别有多少人,有什么好的办法吗先动脑思考,再在小组内讨论一下。 生:“可以举手”、“让所有掉两颗牙的站在一起”、“把自己换 了几颗牙写在纸上”……

部编版语文五下第八单元集体备课

淮安小学教育集团长江西路小学 新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集体备课 主备人:顾中华时间:2020.5.25 一、单元教材分析 1.本组教材以“语言的艺术”为专题,安排了三篇课文以及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等项教学内容。三篇课文有选自《世说新语》的《杨氏之子》;有著名作家丰子恺的《手指》;还有俄国儿童文学作家费奥罗多夫的《童年的发现》。 三篇文章语言风趣幽默,是智慧的闪现,充满了艺术的魅力。《杨氏之子》一文,写了九岁孩童与客人笑谈的经过,孩子那机智巧妙的对答,令人拍案叫绝;《手指》一课,作者用风趣的语言,展现了五个性格各异的手指形象,让我们联想到生活中类似的人;《童年的发现》生动描写了作者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的规律的过程。 编排这组教材的目的,一是让学生通过读书感受精妙语言的魅力,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二是通过不同题材文章的阅读,了解不同体裁文章的表达方式;三是引导学生积累优美的语言。 2.阅读本组课文让学生感受到课文中巧妙的对话和风趣的语言,看漫画并写出自己的想法。 二、教学建议 1.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有感情地读书,感受人物语言的精妙,积累书中美好的语言。这是本单元的语文素养。配合本组专题,“口语交际”安排了“我们都来讲笑话”为主题的内容。“习作”安排了“漫画的启示”为主题的内容。“语文园地”安排了“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书写提示”以及“日积月累”等栏目,紧紧围绕有关语言艺术和形式问题。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收集积累语言。 2.指导学生把握漫画的特点,明确漫画作文的要求,激发写漫画作文的兴趣,初步掌握漫画作文的写法。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大胆去想去说,自由表达真情实感;开拓学生的思路,扩展写作的内容;巧妙点拨学生进行布局谋篇,写出自己真实的想法。 3.引导学生关注和阅读单元首页,形成对单元的整体认知。 三、教学要求及课时安排

一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集体备课

第八单元教学计划 一、教材简析 第八单元由识字八,5篇主体课文《棉花姑娘》、《地球爷爷的手》、《兰兰过桥》、《火车的故事》、《小蝌蚪找妈妈》和“语文园地”组成。识字八以谚语的形式向学生介绍了一些日常所见却并未注意的科学常识。后边五篇课文都是科学常识方面的内容,,各部分内容从工业、农业、天文、地理、动物、植物等方面引人入胜地介绍了一些日常所见却并未注意的身边的科学常识。如地球的引力、新型火车、新型桥梁,以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 在教学中,既要注意引导学生发现和运用形声字、会意字的规律,又要引导学生通过对本组课文的朗读感悟,引发他们对科学的浓厚兴趣,产生探索发现的欲望。 二、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感悟了解一些科学常识,引发学生对科学的浓厚兴趣,产生探索发现的欲望。 2. 认识本单元要求认识的生字,引导学生发现和运用形声字、会意字的读写规律,逐渐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会写本单元要求会写的生字,初步学会分析字形,总结造字规律,以便于以后的学习。 3. 引导学生读文,通过读、悟,了解一些简单的科学常识,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探索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 1. 识字认字仍然是本单元学习的重点。 2. 通过朗读感悟了解一些科学常识,引发学生对科学的浓厚兴趣,产生探索发现的欲望,将是本单元的难点。 3. 总结识字教学以来的识字方法,获得对汉字的整体认知,也是本单元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 四、课时安排 识字八 1课时 《棉花姑娘》 2课时 《地球爷爷的手》 2课时 《兰兰过桥》 2课时 《火车的故事》 2课时 《小蝌蚪找妈妈》 2课时 语文园地 3课时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 集体备课教案

◎教学笔记 9总复习 总复习内容主要涉及本册教科书中四个主要内容,分别是大数的认识、乘法和除法的运算、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数学广角。通过总复习,学生对本学期所学的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进一步巩固数的概念,提高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统计观念,获得自身数学能力提高的成功体验,全面达到本学期的教学目标。正因为总复习的目的就是对本学期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使之条理化、系统化,所以教学中要把握两个关键点:一是查漏补缺,进一步巩固深化数学知识和技能;二是沟通联系,构建知识体系,深化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册教科书四大版块的内容学生基本已经掌握,欠缺的是厘清知识脉络、查漏补缺的能力以及科学有效的复习方法。所以复习的重点应该放在引导学生复习巩固的基础上,让学生初步形成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和数据分析观念,提高运算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逐步掌握复习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抓住重难点知识,查漏补缺是复习课的一项主要内容,辨析含糊不清的认知,巩固强化薄弱环节则是复习课的重要任务。例如,复习“大数的认识”的一项重点内容就是大数的读写法,一方面抓住其重点内容“中间、末尾有0的数的读写法”进行复习,另一方面还要关注学生的思维易受知识负迁移的影响而产生思维障碍点。 2.复习课要加强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完善知识结构,建构知识网络。例如,复习“图形与几何”时,结合本册教科书知识较为零散、概念多的特点,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适当的系统整理,在构建知识网络的过程中,使学生更加直观、清晰地了解图形间的联系和区别,明确概念,内化理解。 3.复习时,既要加强知识间的横向联系,更要加强知识间的纵向联系。例如,复习“乘法和除法的运算”时,可以把因数和积的关系、商变化的规律与乘、除法口算结合起来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口算算理,并能灵活运用这些规律进行口算,使口算更准确、迅速。如学生前面学习60÷20时,对于为什么可以利用6÷2进行口算的原理不是很清楚,学习商不变性质之后,就可以说清其中的道理了。复习笔算乘、除法时还可进一步阐述乘、除法的互逆关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过让学生学会分析数量关系,知道何时用乘法,何时用除法等。

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集体备课教案完整版

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集体备课教 案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一年级第三单元集体备课 6、静夜思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目、耳、头、米”4个字。认识新偏旁点横头、反文旁。 2、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在诵读过程中体会古诗意思,感受诗人思念故乡的心情。 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读生字,写生字。 2、朗读、背诵古诗。 3、在诵读古诗过程中体会古诗意思,感受诗人思念故乡的心情。 教学时间:1课时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I、引言;小朋友,你们在一年级时学过古诗,在电视里、在课外阅读中也曾欣赏过古诗,谁能将你学过的古诗吟诵给大家听呢看来,大家对学古诗有着浓厚的兴趣。今天,老师带大家再学一首。 2.出示插图,播放音乐,说说图意。 3.板书课题,学习“静、夜”这两个生字。理解“思”。(板书:思念)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简介作者李白。 2、自由读古诗,要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3、认记生字。 4、齐读课文。 (三)抓住词语,理解诗意 学习第一、二行诗。 (1)指名读。 (2)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 (井栏前洒满了银白色的月光。) (3)边读边想象我们在中秋节的夜晚观察到的景色,说说明亮的月光在地上是什么样的。(明亮的月光照在地上很亮。)(4)过度:诗人看到月光照在井栏前那么亮,以为是什么 (5)理解“疑”。(以为)你见过“霜”吗回忆初冬时看到的霜是什么样的。(一层薄薄的白色冰晶) (6)指名讲述前两行诗意。 (7)小结:诗人把照在井栏前的月光当成了冬天的霜,可见月光是多么明亮、洁白。看到这些,诗人想到了什么 学习第三、四行诗。 1.指名读后两行诗。 2.说说“举头”的意思,看图理解“举”(板书:举;抬),说说“望”的近义词,能把“望明月”改成“看明月”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