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徐州民俗旅游市场现状与发展研究

徐州民俗旅游市场现状与发展研究

徐州民俗旅游市场现状与发展研究
徐州民俗旅游市场现状与发展研究

目录

徐州民俗旅游市场现状与发展研究 (1)

1 民俗旅游的概念 (2)

2民俗旅游的特点 (2)

3 徐州发展民俗旅游的优势 (2)

3.1 徐州优越的地理位置条件 (2)

3.2 徐州交通便利为民俗旅游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3)

3.3 徐州拥有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旅游资源 (3)

民俗旅游资源分类表 (3)

3.3.1徐州节庆民俗 (3)

3.4 徐州市政府对民俗旅游发展的大力支持 (4)

4 徐州在探索开发民俗旅游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4)

5 徐州民俗旅游市场发展策略 (5)

[参考文献] (7)

徐州民俗旅游市场现状与发展研究

[摘要]随着社会进步人们对生活方式的追求有了更深层次的发展,旅游作为一种休闲方式,因其较好的大众适应性正在为越来越多的人们推崇,民俗旅游作为旅游的一项内容不断的突出和彰显地区风貌和城市特色。目前,针对国内民俗旅游开发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针对徐州地区的研究,从内容的全面性和创新点上还不够完善,本文分别针对民俗旅游的概念以及特点,运用文献研究法,以及采用实地调研的方法分析探讨徐州在民俗旅游方面发展的现状(即徐州在民俗旅游开发及发展方面存在的优势和不足)并通过与民俗旅游发展较好的地区进行比较分析,找出其值得借鉴和学习的地方,最后针对对徐州民俗旅游的开发利用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与研究。有效弥补了民俗旅游有关徐州市场现状与发展方面研究的空白。[关键词] 徐州;民俗;旅游市场

The research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folk tourism market in Xuzhou

Abstract: Along with social progress, the pursuit of people's way of life had a deeper level of development, tourism, as a way of leisure, because of its good public adaptability are more and more people, folk tourism as a content constantly highlight of tourism and regional landscape and urban characteristics. At present, in view of the domestic research on folk tourism development has made certain achievements, but the study of xuzhou region, from the content of the comprehensive and innovative point is not perfect enough, this articl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olk custom tourism market by comparing history literature and folk customs tourism market status, using literature research, on-the-spot investigation method. Folk tourism market in xuzhou region, respectively from the folk custom tourism .

Keywords :Xuzhou; folklore; tourism market

工业革命和科技革命带来的经济大发展使世界各国相继受益,与此同时,单纯靠科技进步和工业发展促进经济发展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因此,促进以文化为代表的第三产业的经济功能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发展的新趋向。而旅游则是文化产出经济效益的具体表征,民俗作为不可忽略的文化资源,正在以旅游为依托,不断完善为旅游的一个子系统。在当今旅游业迅速发展的同时,民俗旅游面临机遇与挑战,国内各地区纷纷抓住历史机遇促进民俗旅游的业发展。作为地区代表性的旅游类别,民俗旅游已经越来越为地区政府重视,也逐渐为大众所认可。

1 民俗旅游的概念

民俗旅游是指人们离开惯常住地,到异地去体验当地民俗的文化旅游行程。1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们逐渐融入到城市快节奏的生活中,利用短暂的假期,人们越来越追溯和寻找生命的本真,回归生活本源,民俗形式的旅游无疑受到越来越多人们的推崇和喜爱。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旅游尤其是对民俗形式的动态性旅游更加关注。近年来,各地政府也加强了对地区发展民俗旅游的重视并给与物质投资和政策倾斜。

2民俗旅游的特点

民俗可以说是一种特殊的高级形式的与文化息息相关的旅游,民俗旅游形式的出现驱使着人们怀念文化的同时,体验旅游地的民俗风情,以动态加活动的形式融入其中,在获得精神愉悦的同时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在开展民俗旅游过程中也传播了地区文明,承担着使小范围地域民俗不断扩展传播并为越来越多的人们所熟知和了解的大众民俗,为其进一步传承和发扬奠定基础。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民俗旅游的传承和传播性也验证了民俗旅游的民族性特征。也正是因为其所特有的地域性,鲜明的民族性才不断吸引着人们不断涉足和探索,同时激发人们置身其中,获得亲身体验的动机和兴趣。民俗旅游具有动态性、互动性、情感体验性、亲身融入性以及主动参与性等特点。

3 徐州发展民俗旅游的优势

3.1 徐州优越的地理位置条件

徐州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地带,为北国锁钥,南国门户,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自古便为兵家必争之地。也正因此,徐州能够吸引足够多的游客,为徐州民俗旅游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客源。徐州市政府为大力发展当地旅游业以带动经济的发展,不断加大宣传力度,火车站、公交车、大众传媒、网络媒体等多途径宣传关于徐州旅游的资源,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学习改进。

3.2 徐州交通便利为民俗旅游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徐州交通发达,素有“五省通衢”之称,是中国第二大铁路枢纽,京沪、陇1巴兆祥:《民俗文化旅游》,2006年9月,第一章第12页

海两大铁路干线在此交汇。京杭运河穿境而过,沿岸建有四个内河大港。便利发达的交通为徐州发展旅游业提供了条件和可能。加之徐州市政府近年来对旅游的重视,在对徐州市区及周边地区的交通方面做出了具体统一的规划,包括各个景点之间交通联系越来越方便快捷。不管是从徐州火车站、汽车站、东车站等各大人流量大的地点基本开通了直达旅游地点的路线。

3.3 徐州拥有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旅游资源

徐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几千年的文化积淀为徐州发展文化民俗旅游提供了契机和可能。尤其是汉文化在带动徐州文化旅游发扬地区特色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徐州四千多年的文明史为徐州留下了大量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名胜古迹,“汉代三绝”--汉兵马俑、汉墓、汉画像石集中体现了古人的超凡创造力和勤劳智慧,极具艺术价值和考古文化价值。养生鼻祖彭祖,汉高祖刘邦,大英雄项羽,一代雄心报复文人苏东坡,都在徐州留下了他们的轨迹。文化带动旅游的发展,旅游业不断发展完善形成产业又带动着民俗旅游这个文化旅游的高层次旅游的发展。徐州悠久历史文化孕育的民俗文明为不断朝着现代化方向发展的徐州注入了感性和文艺的血液,也正因此,民俗与旅游相结合,共发展,不断丰富着徐州的历史和文明。

在此设计构建关于徐州民俗旅游资源错略分类系统:

以下分别从徐州节庆民俗,饮食民俗进行详细阐述:

3.3.1徐州节庆民俗

云龙山庙会至今仍然是徐州人乐此不疲的节日庆典活动,每年农历二月十九日都会在云龙山举办云龙山庙会。因故事传说引起,上山祈福,表达了人们对生活的美好祝愿。期间有各种带有浓烈徐州当地气息的民间纪念品,徐州当地小吃以及节日表演。参加云龙山庙会期间要上山祈福,现在也越来越为广大游客所接受和认可。在庙会期间伴着热闹的气氛可以感受徐州浓浓的节庆风俗。

刘邦文化节,沛县历史悠久,汉文化资源富,以汉文化发源地著称四海是汉高祖刘邦的故乡,徐州沛县文化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汉代文化,是汉代文明的缩影。徐州的婚丧嫁娶,黄道吉日,言行禁忌以及彭祖养生术等都是民俗文化旅游资源。

3.3.2 徐州饮食民俗

将徐州美食以丰富多彩的形式融入到民俗文化之中,伴随着旅游过程中人们对美食的无限向往,以民俗文化旅游的形式展现徐州具有特色和代表性的美食,在带动地区民俗旅游发展的过程中宣传推广徐州的饮食特色和文化。同时,随着美食文化逐渐为人们所认可,对徐州发展多形式、多种类的民俗旅游无疑起到推动作用。

烙馍已经逐步成为当地的民俗之一,与战争文化相结合赋予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徐州是淮海战役的中心,淮海战役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战役,在战争期间,各家各户都成为战役的后备力量,为前线战士提供后备粮草。烙馍作为北方人民普遍喜欢的食品之一,成为战斗中的解放军战士的充饥实物。徐州会战取得胜利,烙馍由此被赋予了神圣和胜利的意义,在民间广泛流传,成为考察徐州战争文化不可缺少的研究资源。挖掘其文化内涵,便将其与徐州民间文化习俗乃至北方地区饮食民俗相结合具有重要的研究开发价值。

3.4 徐州市政府对民俗旅游发展的大力支持

徐州市政府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把对旅游项目的投资纳入招商项目库,积极进行招商引资。建立重大项目鼓励政策并给予优惠政策,政府给予投资者一定的奖励措施并不断完善保障机制,吸引投资者进驻徐州市场,促进了徐州民俗旅游市场的开发。

徐州市政府不断整合资源,进行机制改革创新,对全市旅游资源、文化媒体资源进行战略整合,努力实现旅游公司产业集团化。以重点旅游项目为依托,打造一批新的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旅游产品,打造符合民俗旅游开发目的的特色个性化服务。各有关部门树立为企业服务和积极履行职责的思想,从项目引进、落实、开发等各个环节做好全程跟踪服务,及时了解情况,帮助解决问题。为民俗旅游资源的引进开发提供政策支持,以行政手段为徐州民俗旅游进一步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后盾。

4 徐州在探索开发民俗旅游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4.1 对发展民俗旅游的文化品牌定位不够清晰

随着近年来各地区逐渐提出以文化带动经济发展,以文化旅游的形式促进当地旅游业发展,民俗文化旅游的出现正在驱使旅游者产生到某一地旅游的强烈愿望,并不断将其付诸行动,切实到此地区感受地区民俗的结果。但是,提到徐州,人们仍然停留在对徐州的刻板印象中。很难形成形象特色鲜明的旅游形象。徐州在发展的过程中虽然立足于打造品牌,树立具有特色的徐州形象。但是定位不够明晰,中间也出现很多问题导致打造徐州品牌举步维艰。相比较而言,民俗文化发展较完善的地区,以云南为例,定位非常清晰,立足于云南民族民俗文化,打造鲜明文化品牌形象。徐州在发展民俗文化旅游中,一定要借鉴民俗旅游发展较好地区的经验,立足徐州本地特色,打造清晰的徐州文化特色品牌定位。

4.2 徐州民俗事项多而杂难以系统化

源于悠久的历史文化,徐州民俗事项繁杂,涵盖了衣食住行各个方面,民俗旅游的发展很难做到系统化,有条不紊的发展。正源于此,徐州民俗旅游很难形成产业化,没有一整套完整的产业链运营模式的支撑,单靠多个单个个体民俗事项很难达到进一步的发展完善。多而杂也很难为广大受众所识记,反而会造成受众记忆混乱的现象。同时,多而杂没有主次不利于形成鲜明特色,不利于打造品牌竞争力。难以形成以个别发展良好的民俗旅游事项带动欠发展民俗旅游事项已实现共同发展的目标的发展模式。只能是单个民俗事项的简单堆积,长此以往,

只会慢慢地被遗忘在历史的长河中,即使个别民俗旅游事项能够幸存,伴随着经济和时代的进步,会渐渐地掺杂进其他事项的性质和特征,不在是原汁原味的民俗所在。

4.3 徐州民俗旅游仍然是个体发展没有发挥整体优势

民俗各景区在宣传投入力度上难以达成共识,就目前状况而言,徐州整体发展意识淡薄,依然是单个地区立足自身旅游资源,单向发展模式很难改变,整个旅游区形成一种无序开发、无序竞争、无序管理的局面,民俗旅游业粗放式发展,地区文化旅游聚集程度低,各个地区之间民俗旅游项目简单化,形式化盛行。单个旅游地区之间不良竞争形成恶性循环,难以形成地区连带作用,促进统一整体协调发展。而且各旅游景区之间距离较远,难以形成地区聚集效应。游客对徐州地区熟悉度不够,至多了解一两个地区具有特色的民俗文化旅游形式,但对徐州整体印象缺乏整合感,徐州在立足地区文化旅游发展的同时也要整合地区特色旅游资源,打造徐州地区整体特色优势,以整体力量带动地区旅游业整体发展。4.4 徐州民俗旅游的开发产品营销方式单一化

每到一个地区旅游,感受完当地民俗致使游客很难深刻的对此次旅游进行生动形象的再现和回忆。因此,很难吸引回头客以及顾客的二次甚至多次光顾。也不利于游客之间的交流互动,很难达到口耳相传,以游客对游客之间的宣传,失去了大部分宣传推广的机会,作为最廉价有效的宣传推广途径,没有为徐州民俗旅游的整体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比之下,云南民俗旅游的发展明确定位为少数民族民俗风情游。是人们一想到云南便想起少数民族独具特色的民俗风情。云南民族地区拥有丰富多彩的民俗旅游资源,立足于媒体宣传,加强品牌推广,以民俗带动地区经济文化发展,促进旅游业朝着良性循环的道路发展。云南民俗文化丰富多彩,组织旅游形式丰富多样。地区民俗旅游发展较好。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体验当地民俗和文化。为当地经济文化可持续发展都有促进作用。带动云南地区民族地区全方位立体化朝着健康模式发展。

4.5 缺乏民俗旅游开发的专业人才

由徐州长久以来重视重工业发展的历史所决定,在民俗旅游市场开发的过程中缺乏大批高素质的专业型人才。徐州现阶段所拥有的民俗旅游专门人才数量和质量都难以满足民俗旅游业对人才的需求。根据需求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中间又会产生当下民俗旅游发展人才的空档期。而人才的培养需要一定甚至长期的投入,尤其作为文化旅游层面的民俗旅游人才的培养更需要专业人才的长期的积淀。

5 徐州民俗旅游市场发展策略

5.1 明确民俗旅游市场定位,立足城市文化内涵打造品牌形象

深入发掘景区民俗文化旅游资源,打造特色民俗文化旅游品牌。品牌是文化旅游业的名片,对一个地区旅游业的发展起着尤其重要的作用。徐州民俗文化旅游发展要结合汉文化旅游、重大节庆旅游和民俗体验馆等新兴旅游产品的培育,将民俗与文化相结合,在发展地区旅游的同时重视文化尤其是民俗文化的地位和

作用。真正做到将民俗、文化与旅游巧妙结合,将徐州与文化形象,与民俗形象,与旅游形象结合起来,打造具有徐州特色,具有代表性的徐州民俗文化旅游品牌形象。想要真正打造徐州的民俗旅游城市形象,无疑需要逐步改变徐州在人们印象中的重工业形象。不断立足特色化的民俗旅游资源,深入挖掘其丰富内涵和蕴藏的文化价值,将徐州真正与民俗、文化联系到一起,形成地区文化品牌特色化之路。

5.2 精简民俗文化旅游项目,形成体系,系统化发展

将徐州民俗旅游事项按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区分、整合,并按照一定的方法和原则进行有效的整合,使原来分散的多个繁杂民俗事项,有条理,系统化的展现在游客面前,方便游客对旅游路线、项目、时间等的安排和计划。增强徐州民俗旅游的可辨识度和在游客心中的记忆长久性。

5.3 发挥徐州优势景区的带动作用,着力打造民俗文化旅游精品

发挥优势景区带动作用,加强各景区景点合作发展,促进徐州民俗旅游形成产业链,通过发挥优势项目的连带作用,延长产业链条,优化产业布局,以优势旅游项目推动民俗旅游产业化、以产业化带动民俗旅游大发展。不仅要打造区域之间旅游品牌和项目的联合发展,更要注重品牌项目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民俗旅游内部、外部交叉立体系统的联系。已形成以一方面的发展带动牵连部分,并不断波及整体的发展链条,以达到良性发展的目的。整合地区旅游资源和旅游项目,不断挖掘各旅游项目之间的文化内涵,以文化内涵为依托,构建地区旅游项目的整体联系。以整体代部分,用部分彰显整体,实现区域内各旅游景区,旅游资源整合一体化发展,并使其沿着良性、可持续发展道路不断前进。

5.4 全力抓好景区宣传推广工作,提高景区对外知名度

景区内外加强协调配合,整体推进充分发挥区位联合发展优势,共同开发旅游市场,形成多种旅游形式协调发展,共同发展进步,相互带动的良性循环。加强媒体网络,大众传媒等宣传途径和手段的利用,提高景区知名度,不断吸引地区内外游客,尤其先加强周边地区民俗文化旅游宣传力度,真正形成徐州地区及周边地区对徐州发展民俗旅游的认可程度。同时,积极行动,通过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积极参加国内外各种民俗旅游品牌推广宣传活动,不断学习积累经验以促进自身的发展。

5.5 加强对相关专业人才的重视,为民俗文化旅游的发展培养专门人才

通过与高校联合开设对口专业课,以及专门人才的定向培养等方式培养和输出高质量的专门人才。还可以通过景区或相关部门对高等学校相关专业毕业生进行系统化民俗旅游知识的培训的途径,短期内培养岗位所需专门知识人才。与此同时,还应该做好相关专门知识型人才的引进,通过各种福利待遇的完善吸引该方面有突出成就的人才,为徐州民俗旅游的开发提供源源不断的后备军。专门人才所拥有的专门知识是促进徐州民俗旅游不断发展前进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结语:综上所述,徐州在发展民俗旅游的过程中要以徐州本地区有特色具有代表性的民俗文化资源为依托,深入挖掘其文化内涵并与旅游价值,在发展过程中注

意吸收和借鉴民俗旅游发展较好的地区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并与徐州具有优势的旅游形式相结合,要挥其带动作用,相互促进相互借鉴,促进其共同发展。开发徐州关于民俗旅游的特色发展之路。将民俗与旅游与文化与徐州这座城市巧妙结合。力求打造徐州立足民俗旅游与文化内涵的城市发展名片。

[参考文献]

[1]邹全民. 潍坊市民俗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研究[D].山东大学,2009.

[2]口小勇. 天津民俗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0.

[3]杨秀珍. 张家界土家族民俗风情旅游开发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

[4]余秀娟. 旅游开发对民俗文化的影响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3.

[5]赵利敏. 甘肃特有少数民族民俗旅游开发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3.

[6]刘芸. 京郊地区民俗旅游开发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4.

[7]李冬芹. 传统民俗节庆的旅游创新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

[8]王秋煌. 陕西民俗旅游资源深度开发研究[D].西北大学,2008.

[9]何秋. 桂林民俗旅游资源开发模式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8.

[10]陈薇. 凉山彝族自治州民俗旅游产品开发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9.

[11]任红蕾. 聊城乡村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

[12]林德山. 日照民俗旅游开发研究[D].山东大学,2011.

[13]高晶. 山西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08.

[14]陈研妍. 民俗主题公园的民俗展示[D].青海师范大学,2009.

[15]孟志刚. 贵州省雷山县苗族民俗旅游的开发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9.

[16]翟贵蜜. 绵阳民俗文化旅游发展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0.

[17]林艳. 湖北民俗与乡村旅游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

[18]汪永萍. 甘南藏族民俗旅游开发研究[D].兰州大学,2007.

日照分析的一点探讨

关于日照分析问题的一点探讨 2010年12月17日 一、日照分析及有关概念 二、有关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 三、相关规范 四、其它有关要求 五、日照分析报告 六、正在拟订的国家标准《建筑日照参数标准》 七、常见的建筑日照计算报告内容 八、计算实例 九、问题与建议 一、日照分析及有关概念 1、日照分析 日照分析是指利用日照分析相关软件,建立完整的地球与太阳数学模型,从几何和光学的角度利用计算机进行大量的数学计算,解决物体的阴影和影响的关系,以此准确地分析出任意地点、任意时间的任意建筑物的细部状况,对建筑群体间相互影响进行分析,以求更加科学合理地安排建筑物的位臵,为居住区创造出更加舒适的环境。简单地讲,是指利用计算机分析软件,根据国家标准对有日照要求的拟建、在建、或已建的建筑、组团绿地、托儿所和幼儿园活动场地模拟其在规定的日照标准日(大寒日或冬至日)的日照情况,分析计算其相关的量化指标。 根据日照分析结果编制的《日照分析报告》,作为规划管理部门审核修建性详细规划、建设工程规划设计方案的依据之一。 2、日照的作用:日照就是物体表面被阳光直接照射的现象。建筑日照就是阳光直接照射到建筑地段、建筑围护结构表面和房间内部的现象。阳光照射能引起动植物的各种光生物学反应,能促进生物机体的新陈代谢。阳光中紫外线能预防和治疗感冒、佝偻病、支气管炎等疾病。阳光中含有大量的红外线,冬季照射室内,所产生的辐射热能提高室温,有良好的取暖和干燥作用。日照对建筑物的造型艺术也有一定的影响,适当的阴影能增强建筑物的立体感。因此,必须争取适当的建筑日照。 经过大量的研究发现,日照在生活居住建筑中表现出以下三大作用:杀菌、提高室内温度、刺激大脑头皮,以达到让人愉悦。 3、日照标准 (1)《民用建筑设计通则》(国家标准,编号为GB 50352一2005),其2.0.13 :日照标准(insolation standards)指“根据建筑物所处的气候区、城市大小和建筑物的使用性质确定的,在规定的日照标准日(冬至日或大寒日)的有效日照时间范围内,以底层窗台面为计算起点的建筑外窗获得的日照时间”。 (2)按照国家标准《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GB/T50280-98)5.0.16,日照标准指:“根据各地区的气候条件和居住卫生要求确定的,居住建筑正面向阳房间在规定的日照标准日获得的日照量,是编制居住区规划确定居住建筑间距的主要依据”。 4、我国日照研究历史

世界对位芳纶发展分析

世界对位芳纶发展分析 发布时间:2012-03-31 来源:中国橡胶网作者:燕丰 一、新产品开发现状 当今,对位芳纶的发展特点是以技术先进性推进应用产品升级换代。杜邦公司开发了一系列的对位芳纶新品种,如超高强型Kevlar129,强度比Kevlar29提高20%,韧性更强;先进性纤维Kevlar K29AP牌号强度比标准的K29纤维强度要高出15%;超高模量型Kevlar149模量较Kevlar49提高25%,而回潮率仅为普通PPTA纤维的25%~50%。同时,还开发了高强高模量的芳纶丝束Kevlar49HS、用于橡胶工业的粘合活化芳纶丝Kevlar Ha、警用防弹衣织物Kevlar Protera的超细芳纶等。此外,杜邦公司还在不断开拓新的应用领域,如开发轻质高强的凯夫拉纤维,提高防护性和功能性。 帝人公司开发了专用于胶管和输送带增强的芳纶丝束Twaron1014和Twaron1015,与标准型号Twaron1008相比,除了力学性能更适用于胶管和输送带的要求外,这两种产品还经过活化处理,应用时只需要一步浸胶即可与橡胶基体粘合良好;Twaron2100是专为传动带开发的芳纶丝束,与标准型Twaron1008相比,它有相当低的模量,改善了耐弯曲和耐压缩疲劳性能,动态性能出色;Twaron2300则专为动力胶管和高性能传动带开发,特点是同时具有高勾结强度和拉伸强度;防弹专用的Twaron1008CT超细芳纶,能显著提高防弹性能;Technora T700纤维抗冲击性能是碳纤维的3倍,模量是芳纶II的2倍,与树脂的粘合力提高10%,可作为碳纤维复合材料的补强材料,改进其抗冲击强度。帝人公司新开发的产品SulfronTM可使轮胎滚动阻力减少20%,意味着燃油消耗减少5%。 德国Acordis公司近期开发出高性能超细对位芳纶,它既不燃烧,也不熔融,还有很高的强度和极大的抗切割能力,主要可用于生产既耐高温又抗切割的各种纺织服装装备。 俄罗斯在杂环芳纶方面也不断开发出新产品,如Artee纤维,其强度高达35cN/dtex,模量200GPa,浸渍环氧树脂后的纤维强度为5.39GPa。 二、世界对位芳纶生产厂家现状 目前,世界对位芳纶的总生产能力约为7.50万t/a,其中杜邦公司是最大的生产企业,生产能力占总生产能力的48.7%;其次是帝人公司,生产能力约占34.7%,其他国家和公司仅有少量生产。主要的生产厂家有美国杜邦公司(生产能力为2.45万吨

四川旅游市场调查报告

2011年第一季度四川旅游市场调查分析报告 成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成都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大熊猫、都江堰、青城山、金沙遗址、乡村旅游等自然人文旅游资源以及良好的人居休闲环境,使成都旅游独具魅力,吸引着国内广大游客的目光。近年来,成都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旅游行业,把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来培育,旅游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尤其是创建中国最佳旅游城市为成都旅游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 第一章四川省旅游业运行分析 第一节四川省旅游业总体情况 继08年灾后重振和危机应对政策初见成效后,2009年与2010年四川旅 游整体情况摆脱下降趋势,国内旅游尤其是本地游市场大幅增长,入境游市 场3月份已经稳步上升。1-3月整体市场呈现“高-低-高”走势。 2011年一季度,全省共实现旅游总收入突破300亿元,其中接待国内游 客5560.48万人次,同比增长7.2%,实现国内旅游收入336.01亿元,同比 增长13%。与“5.12”,地震前08年比较,09年一季度实现了正增长,而 且在旅游人数、旅游收入方面均保持了相近的增长速度,2010 年度一举扭 转了自2008年4月以来的持续下降趋势,保证了2011年的良好开局。 受1月元旦假期、春节黄金周刺激,2月节后市场萎缩和不利天气的双 重影响,以及3月天气转暖刺激,1-3月整体市场呈现“高-低-高”走势,但一季度市场的整体呈增长态势。以本地客源为主导的近程旅游已经成为当 前全省旅游增长的重要支撑;入境市场仍然较为低迷,呈现“先抑后扬”的 态势,出现了回暖征兆。 第二节省内各区域旅游业情况 成都市旅游门户地位突出,本地旅游市场不断升温,新兴旅游景点异军 突起。三州两市市场结构差异性较大,川东旅游市场增长较快,川南地区抢 占全省第一的市场份额,川北市场下降速度放缓,恢复迹象明显。 一季度成都市旅游中心和集散门户地位进一步强化,一日游游客占游客 总数的49%,都市周边及近郊景区人气旺盛。三州两市中阿坝州旅游收入有 所下降;甘孜州受到一定冲击,但黄金周旅游门票收入创新高;凉山州和攀 枝花市旅游运行基本保持平稳;雅安市借势春节黄金周特色旅游和大熊猫品

日照旅游未来发展趋势及对策研究

日照旅游未来发展趋势及对策研究 “太阳在这里升起”到日照体验水上运动 ——日照旅游未来发展趋势及对策研究 作者:张宁,单位:日照市旅游局 建市二十多年来,日照旅游业作为一支新力军在日照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已逐步成为我市支柱产业之一。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日照市旅游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新变化,旅游业向何处发展,成为我市旅游业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笔者在对日照旅游优势、面临机遇、存在问题等方面认真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日照旅游业的发展趋势及对策。 一、日照旅游发展前景广阔 (一)国民经济形势良好,发展环境良好。一是我国经济发展势头强劲,为旅游经济发展带来巨大机遇。中国经济已连续保持30年平均8—9%的高速增长态势,据国家统计局分析,我国人均消费到2020年将以每年10.8%的速度递增,新的消费高峰就要来临,教育、医疗、旅游、电信、信息和家庭娱乐商品的更新换代,都将成为消费支出中增速较快的项目,旅游将是消费升级的主要收益行业之一。目前,我国经济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时期,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方面是发展第三产业,旅游业是第三产业龙头产业,旅游业面临着重要的发展机遇。

二是国民闲暇时间增多,休闲度假机会更多。2007年国家对法定假日作了调整,法定假日加上周末,国内居民年休息时间由1995年的59天调整到了115天。同时,还颁布实施职工带薪休假制度,进一步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休闲需求。闲暇时间增多,将为人们提供更多的旅游机会。 三是国民收入提高,休闲度假欲望更强。2011年我国GdP是47.15万亿人民币,折合美元人均GdP达4382美元。有资料显示,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时,度假旅游需求将会全面扩张。目前,我国旅游已经形成了庞大的休闲度假市场需求,国内消费市场总体空间进一步扩大,中国正在向消费型国家过渡,旅游业的发展正进入一个休闲度假旅游新时代。 (二)日照旅游作用日益增大,地位更加突出。日照是山东半岛重要的海滨旅游城市,是山东海滨旅游规划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旅游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2004年被列入山东省大旅游格局中,成为“8+2”无障碍旅游区(济南、青岛、烟台、淄博、潍坊、威海、日照、东营8城市+济宁、泰安两城市)中的重要部分。日照又是山东省打造的“山水圣人”和“黄金海岸”两大精品旅游体系中交汇点上,成为两条旅游线路重要接点。日照还是《山东旅游总体规划》确定的八大旅游区之一,在齐鲁文化旅游圈中处于重要位置。2005年,山东省邀请世界旅游组织编制的《山东海滨度假旅游规划》中涉及山东省7个城市,日照市作为重点区域位列其中。规划中,日照市的太阳城被列入优先开发的度假区项目。同时,“太阳城”旅游度假区还被列为省旅

中小学研学旅行的现状分析与有效实施策略)

中小学研学旅行的现状分析与有效实施策略2012年,教育部启动中小学研学旅行工作研究项目,在安徽、江苏、上海、西安、山东等省市地区、直辖市选择部门分学校开展研学旅行试点工作。此后,项目组逐步扩大试点范围,稳步推进研学旅行的实验工作,历经几年,试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制约研学旅行开展的实际问题。为此,2016年11月,教育部等11个部门印发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全国中小学研学旅行工作的推进提出明确要求,将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要求各地采取有力措施,推动研学旅行健康快速发展。 《意见》指出:“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是由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安排,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是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衔接的创新形式,是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是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 中小学研学旅行的现状分析 (一)研学旅行试点工作取得的成效 中小学研学旅行工作从项目启动至今已有4年时间,试点地区积极探索,积累了有益经验,取得了显著成效。 1.意义和价值得到认可 研学旅行活动是教育部门和学校组织的学生集体旅行,将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对学生而言,参与研学旅行不仅能开阔视野增长见识,还能让他们体验与同龄伙伴集体出游的乐趣。对家长而言,研学旅行对孩子具有更强的教育价值和功能。对学校而言,研学旅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集体意识,加深学生对自然、社会、文化的理解,丰富教育的内涵,具有校内学习无法替代的功能。因此,研学旅行活动的价值和意义得到学生、家长和学校的广泛认可。

2.形成了良好的工作机制 研学旅行活动原则上是面向所有学生开展的,而不只是少部分学生才能参与,这就给研学旅行活动的组织和管理带来很大压力,学校需要对活动进行精心设计和明确分工。从目前实施的情况看,开展研学旅行的学校在带领学生外出前,通常都有比较详尽的活动方案,每项具体工作也能够做到组织到位,责任到人。每次外出考察,学校也会设计比较明确的考察主题,并组织相关学科的教师围绕考察目的地设计相应的参观、考察、调研和学习的内容,不少学校还设计出学习任务单或研学旅行记录手册,从而确保研学旅行活动既有“行”又有“学”,并安全有序开展。 3.开发利用了社会资源 研学旅行活动需要学生走出学校,外出旅行,这就要求学校充分开发利用社会资源。首先,学校要从旅行路线中筛选有教育价值的资源,并围绕相关的资源设计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其次,学生的外出旅行还需要相应的社会机构支持和配合,学校要与这些社会机构进行反复沟通和磨合,建立一定的工作机制和合作关系。例如,各地旅游景点需要提供适合学生的讲解和服务,旅行社要针对中小学生特点,设计安全性高、价格较低的出行方案等。 (二)研学旅行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安全问题带来诸多困扰 研学旅行活动参与学生人数多,每次外出少则几十人,多则几百人,学校的组织管理和安全保障压力很大,这也是很多学校校长和教师不愿意组织研学旅行活动的主要原因。大量的学生集体外出,在校外活动多日,学生每日的饮食、住宿、交通以及各种参观考察活动,随时可能出现各种意外情况,而每次带队外出的教师人数有限,一旦出现安全问题,学校就要面临来自家长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以及社会的多方压力和责难。很多家长尽管能够认同研学旅行的价值,但是对学生安全问题的担忧,使很多学校在能否让学生参与研学旅行这个问题上踌躇不定,犹豫不决。 2.活动效果尚未达到理想状态 近年来,组织研学旅行的学校范围不断扩大,参与研学旅行活动的学生人数也有明显增加,但整体实施效果和水平参差不齐,尚未达到理想的状态。一方面,

我国复合材料行业发展概况

我国复合材料行业发展概况 (一)行业现状 1、全球复合材料行业发展分析 复合材料作为一种新材料诞生于二十世纪30 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玻璃钢首先被用于军工产品,并先后在美国、英国、德国、法国、前苏联及日本等国家发展起来。到二十世纪60 年代以后,由于玻璃钢的优异特性,其逐步被应用于民用领域,截止到80 年代初期,玻璃钢品种已经达到35000种以上。此外,从70年代后期,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高硅氧纤维、碳纤维、芳纶纤维等高性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先后得到开发和应用。 此后,全球复合材料工业经历了长期的向上发展,复合材料制品先后进入建筑、化工、航空航天、汽车、风电等重要市场。尤其是进入21 世纪以来,全球复合材料市场快速增长。 2、2012-2015 年全球复合材料市场规模 据JEC 测算,2015 全球复合材料行业总产值约为780亿美元,2016年达到820 亿美元,预计到2021将达到1,030 亿美元。与此同时,2015 年全球复合材料总产量1,040 万吨,2016 达到1,080 万吨,预计到2021 年将达到1,290 万吨,年均增长4%左右。 近年来受全球经济危机及世界各国经济发展进程不同的影响,全球复合材料市场结构正在逐步发生变化,美、日、欧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复合材料市场相对饱和,增速较为缓慢,而亚太地区长期以来人均复合材料消费水平相对较低,市场潜力巨大,因此近年来保持稳定增长。据中国复合材料工业协会测算,截至到2016年,全球复合材料市场价值总规模约为810亿美元,产量规模约为1,139 万吨,具体市场规模变化情况如下:

3、2016 年全球复合材料市场规模区域分布 根据2016 年3 月法国JEC 集团公布的最新评估报告,2016 全球复合材料市场价值规模约为820 亿美元,其中:亚洲地区产值占比43%(中国大陆地 区产值占比25%);北美地区产值占比30%;欧洲地区产值占比21%;非洲和中 东地区产值占比4%;南美地区产值占比2%。 北美地区虽然在产量上与欧洲基本持平,但由于其应用市场主要为航空航天、交通运输等领域,产品附加值相对较高,市场规模也大于欧洲地区。而亚洲地区虽然复合材料总产量已达全球总产量的50%,但市场份额却只占全球复合材料市场份额的43%。相对欧美地区而言,亚洲复合材料产值不高,应用领域相对低端,未来发展需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不断提升复合材料产品质量和档次水平。 4、我国复合材料行业发展概况 我国复合材料行业诞生于1958 年,前期发展以北京玻璃钢研究设计院、哈尔滨玻璃钢研究院、上海玻璃钢研究院等一批国家科研院所为主。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复合材料产业链上下游不断健全,行业迅速发展壮大,尤其是民营复合材料生产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快速成长。当前复合材料产业特征如下: 产业链整体发展完善。截至到2016 年,我国大陆地区玻璃纤维纱年产量达到362 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50%以上。在三大玻纤生产企业的带领下,玻璃纤维行业技术实力及产品质量不断提升,玻纤品种已经由普通中碱和无碱纱为主,转变为以无氟无硼高性能玻纤纱为主,并能根据市场和客户需求实现差异化生产和供应。除此之外,国内碳纤维、芳纶纤维生产技术和产量规模正在不断提升,酚醛树脂、不饱和聚酯树脂、环氧树脂及乙烯基树脂等基体树脂的质量以及工艺

日照民俗旅游分析研究

日照民俗旅游分析研究 地理科学11 ----摘要日照已成为我国最大的民俗旅游接待基地,“住渔家屋、吃渔家饭、乘渔家船、做渔家活、享渔家乐”是日照市民俗旅游的主打品牌,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如经营管理机制有待完善、民俗文化内涵挖掘不够。本文通过回顾日照市民俗旅游发展历程,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日照实际情况,从可持续发展、人力资源开发、旅游购物、企业合作、突出特色、文化品味等多角度多方面提出了发展日照民俗旅游的建议及措施。 关键词日照民俗旅游 引言 民俗旅游是指人们离开惯常住地,到异地去体验当地民俗的文化旅游行程,属于一种高层次的旅游。民俗旅游以其浓郁的文化气息、丰富的内容和独特的地域风情、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民俗特色的特点,吸引了大量的外来游客。客观的经济效益使其在各地迅速兴起。民俗旅游能够将自然与社会、文化与生活、观光与体验、传统与现代有机的结合起来,在众多的旅游形式中彰显出它独特的魅力,受到越来越多旅游者的青睐。近年来,日照在旅游业发展的过程中,以民俗旅游为突破口,为农民创收和旅游业进一步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民俗旅游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凸显了了诸如经营管理机制有待完善、从业人员素质偏低、特色不突出、民俗文化内涵挖掘不够等问题。这些都是日照“渔家乐’民俗旅游优化提升的新课题。 起源与发展 萌芽阶段: 上世纪90年代,日照市沿海地区因为海洋渔业资源日益枯竭,传统的海洋渔业生产逐渐萎缩,沿海居民的经济收入增长速度缓慢。为增加致富门路,以王家皂村6户家庭进行试点,渔民迈出了转产转业的步伐,积极自主的进行产

业结构的调整,利用现有资源,发展了“渔家乐”民俗旅游,,揭开了日照市渔家乐民俗旅游快速发展的序幕。 王家皂村成为第一个崛起的“渔家乐”旅游民俗村。 发展阶段: 在王家皂村的带动和影响下,许多其他沿海渔村依托各自优势,全区从上到下,人人都参与到旅游的热潮中,在短短的几年里,日照的“渔家乐”民俗旅游迅猛的发展起来,其中以桃花岛风情园和任家台渔家风情村为代表。 蓬勃发展阶段: 以乔家墩子村为代表的规范发展期。以乔家墩子为代表的这些渔村虽然起步较晚,但是起点高,规模大,规格高,比前期发展民俗旅游的村庄更为规范。 渔家乐民俗旅游自1996年开始启动,由最开始的只有六户做试点到现在村村搞旅游,户户做渔家,规模急剧扩张。 据日照市旅游局调研统计,2010年全市渔家乐民俗旅游村有17个,民俗旅游户近3000户,床位达8万余张。共接待游客达138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6亿元。日照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渔家乐民俗旅游接待基地,品牌效应已经形成。 现状分析 1.发展速度较快。凭借浓郁的文化气息和独特的地域风情和丰富多彩的内容,展现了一片大好前景,渔家乐在旅游业脱颖而出,成为旅游业中的支柱产业。 2.适应现实消费需求现在日照各旅行社的报价相对较低,日照“渔家乐”民俗旅游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现在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在市场竞争中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芳纶纤维的研究现状及其发展

芳纶纤维的研究现状及其发展展望 摘要 芳纶纤维是芳香族聚酰胺类纤维的通称,国外商品牌号叫凯芙拉(Kevlar)纤维,我国命名为芳纶纤维。 芳香族聚酰胺纤维最早开发于20世纪60年代初,1962年美国杜邦公司率先研制出商品名为“Nomex”的间位芳纶,并于1967年开始工业化生产;1966年又研制出商品名为“Kevlar”的高性能芳纶,并于1971年开始工业化生产。目前全球从事芳纶1414生产的厂家主要有美国杜邦公司(Kevlar)、日本帝人公(Twaron、Technora)、俄罗斯耐热公司(Pycap)等。 我国芳香族聚酰胺纤维的研制始于20世纪70年代。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还进行了芳纶I(芳纶14)和芳纶Ⅲ(一种新型芳香族共聚酰胺纤维)的研究,但仅限于小试和中试阶段,未能实现规模化生产。多年来,我国一直致力于高性能芳纶国产化、规模化的技术开发。 芳纶纤维是综合性能优异,性价比理想的有机耐高温纤维,在先进复合材料、防弹制品、建材、特种防护服装、电子设备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芳纶纤维产业将迎来大发展,将成为世界上应用量最大、用途最广的高性能纤维。 关键词:芳纶,生产工艺,市场分析,前景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The Outlook of Aramid Fiber ABSTRACT Aromatic polyamide fiber is of aramid fiber collectively, foreign goods brand called kay fulla (Kevlar) fiber, our country named aramid fiber. Aromatic polyamide fiber the earliest development in the early 1960s, in 1962 the United States dupont takes the lead in developing a commodity, called "Nomex" between a aramid, and in 1967 started to industrial production; 1966 years and developed the goods, called "Kevlar" high performance of aramid, and in 1971 started to industrial production. Now engaged in the production of aramid 1414 global manufacturer mainly American dupont (Kevlar), Japanese emperor people male (Twaron, Technora), Russia (Pycap) heat. The development of aromatic polyamide fiber in our country the development began in the 1970s. Since the 1980s, China is still the aramid I (aramid 14) and aramid Ⅲ (a new type of aromatic polyamide fiber), but only for small and pilot phase, failed to realize large-scale production. For many years, our country has been committed to the localization of high performance, large scale aramid fiber technology development. Aramid fiber is variety performance is excellent, price ideal organic high temperature resistant fiber, in advanced composite materials, bulletproof products, building materials, special protective clothing, electronic equipment etc has wide application prospects. Aramid fiber industry will have big development, will become the world's largest application , use is the most extensive high performance fibers. KEY WORDS: Aramid, Production process, Market analysis, Prospects

2020年旅游市场调查报告

旅游市场调查报告 本页是最新发布的《旅游市场调查报告》的详细范文参考文章,好的范文应该跟大家分享,重新了一下发到这里[]。市场调查报告(一) 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龙头,在经济生活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前旅游业已经连续四年保持了世界第一大产业的地位,近几年来我国旅游业增长速度超过GDP的平均增长速度,占GDP的比重快速攀升,中国旅游的发展举世瞩目,旅游经济作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其产生的连带效应显著,旅游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之一。 一、调查目的 我国“十一五”时期旅游业的发展目标,目前已经确定,据国家旅游局的公布的信息,就是:实现入境旅游人数和入境过夜旅游

者人数年均增长8%,国际旅游收入年均增长12%;国内旅游人数年均增长8%,国内旅游收入年均增长10%;旅游总收入实现年均增长10%。到20**年,国际旅游收入达到530亿美元,国内旅游收入达到8500亿元,旅游总收入达到12700亿元。每年旅游业新增就业50万人,到xx年旅游直接就业人数达到1000万人。 世界旅游组织最新研究报告指出,到2020年,中国就接待1.37亿入境旅游者,占世界旅游总额的8.6%,超过英国、法国、美国、西班牙和意大利,成为世界最大的旅游接待国。中国就接待东亚三分之一的国际旅游者。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十大客源国之一,出境旅游达一亿人次,居世界第四位。到2020年,中国的国内旅游可望达30亿人次。海外入境旅游、出境旅游和国内旅游三者协调发展,中国有望成为世界第一旅游大国。 为了更加发挥资源优势,调整经济结构,形成特色经济;关联辐射功能显著,带动第三产业,促进传统产业的发展和升级;增加外汇收入,是非贸易创汇的重要;扩大国内消费,促进市场繁荣;创造新的市场劳动岗位,可为城市下岗人员和农村富余劳动力提供

日照市旅游发展调查报告

日照市旅游发展调查报告 摘要:日照市是一座新兴的沿海港口城市,地处中国大陆沿海中部、山东半岛南翼,东临黄海,西靠沂蒙,北连青岛、潍坊,南接江苏连云港。本文分析了日照市的地理区位、气候资源、旅游资源、旅游特色,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及优势,并提出了其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给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资源、特色、发展优势、面临的问题、建议 引言:日照,因“日出初光先照”而得名,素有“东方太阳城”之美誉。作为海滨生态旅游城市,日照以"蓝天、碧海、金沙滩"闻名于世,这里生态良好,风景秀丽,气候宜人,是我国沿海不可多得的避暑度假胜地。 1、日照概况 1.1、日照地理区位 日照位于东经118°35′——119°39′、北纬35°04′——36°02′之间,地处中国大陆沿海中部、山东半岛东南部,东临黄海,隔海与日本、韩国相望,北邻青岛、潍坊,南接江苏连云港,西通中国内陆诸省区,具

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 日照地处海滨,境内地貌类型多样,有平原、山丘、水域、湿地、海洋等丰富多样的自然景观。地势中间高周围低,略向东南方向倾斜,属鲁东丘陵与鲁中南。南北长约82公里,东西宽约90公里,总面积5310平方公里,其中山区、丘陵、平原各占三分之一,海岸线100公里。在发展旅游经济方面有着突出的区位优势。 1.2、日照气候资源 日照市生态环境宜人,拥有独具魅力的生态环境优势。这里地处中国南北气候过渡地带,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区大陆性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降水丰沛,光照充足,既有南方空气湿润的特点,又有北方四季分明的特征,被誉为“南方的北方,北方的南方”,是长江以北最大的绿茶产区和毛竹生长带。境内一百公里海岸线上,有绵延64公里的优质沙滩,“蓝天、碧海、金沙滩”的优美风光令人陶醉。蓝天、碧海、沙滩也为游客纳凉避暑和冲浪提供了良好条件。 日照空气质量符合国家一级标准,近岸海

乡村旅游市场调查报告

乡村旅游市场调查报告 导语:乡村旅游是跟随现代化建设发展的新型旅游模式,目前乡村旅游已经掀起一股时尚潮流,虽然我国的乡村旅游起步时间较晚,但是其发展的快速,下面由小编为您整理出的乡村旅游市场调查报告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乡村旅游是以农村田园风光与农业农事活动为吸引物,以都市居民为目标市场,以满足旅游者娱乐、求知及回归自然等方面需求为目的的一种旅游方式。近年来,随着现代旅游的发展,乡村旅游已成为人们亲近自然、陶冶身心、感受自然野趣、体验农村生活以及进行休闲娱乐的重要方式。 旅游业发展起步较晚,加上过去宣传促销不够与受开发条件所限,使得了解和来我们旅游的客人并不是很多,然而旅游资源养在深闺人未识,这就充分说明发展旅游具有巨大的潜在开发价值及潜在客源市场。由于我们缺乏知名度较高的旅游企业,没能够把知名度打出去,以至于旅游方面没有做得很有特色。就我看来乡村旅游是一个市民需要、农民受益、前景无限广阔的新兴产业。当今的经济形式也强烈的呼吁我们一定要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将县的旅游市场做大做强。 我认为,我县发展旅游业优势突出。我们也看到,乡村旅游已呈现出较好的发展势头,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 优势突出,开发潜力巨大 1、优越的地理条件是发展乡村旅游的基础。县位于江

西省赣州市西部,山清水秀,物产丰饶,是赣粤湘三省交界处保存完好、融山水为一体的生态功能区;人杰地灵,民风淳朴,是典型的老区、山区、库区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享有得天独厚的环境、资源优势,素有“水电之乡、旅游之乡、茶叶之乡”的美誉。全县通行客家话,拥有浓郁的客家文化与风情。县面积不大,只有1543平方公里,人口只有30万人,但有着丰富的水资源与森林资源,森林覆盖率已经达到了%,空气质量也稳定在1级,江是长江流域保持最好的水系之一。便捷的交通将为县乡村旅游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2、的自然资源非常丰富,治安指数高,百姓淳朴好客。旅游资源得天独厚。自然环境优美,境内山奇水秀,风光旖旎,是“大京九”沿线赣南西部地带理想的旅游休闲场所。我县拥有国家一级景点4处,二级景点12处,三级景点31处,四级景点55处,五级景点60多处。拥有国家级森林公园两个,即五指峰国家级森林公园、陡水湖国家森林公园。从资源看:休闲旅游的资源非常丰富,我县发展休闲产业已具备适合发展休闲旅游的条件。 3、丰富的旅游资源是发展乡村旅游的巨大潜力。我们除了拥有“水电之乡、旅游之乡、茶叶之乡”的国家级桂冠,还有闻名全国的陡水湖和后来国家又相继在江上建成的罗边、龙潭等发电站,形成的“一线穿五珠、一江连五湖”壮

研学旅行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最新版】

研学旅行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研学旅行是由学校根据区域特色、学生年龄特点和各学科教学内容需要,组织学生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的方式走出校园,在与平常不同的生活中拓展视野、丰富知识,加深与自然和文化的亲近感,增加对集体生活方式和社会公共道德的体验。 以教育为目的的旅行有两种不同类型。一种是修学旅行,一种是研学旅行。前者是以学历教育为基点,旅行时间较长;后者是以素质教育为基点,旅行时间相对较短。所谓研学旅行,是由学校根据区域特色、学生年龄特点和各学科教学内容需要,组织学生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的方式走出校园,在与平常不同的生活中拓展视野、丰富知识,加深与自然和文化的亲近感,增加对集体生活方式和社会公共道德的体验,提升中小学生的自理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据中研普华研究报告《2020-2025年中国研学旅行行业市场前瞻与未来投资战略分析报告》分析 研学旅行能拓展学生视野,夯实知识的纹理。学生所学的大多是书本知识,即使是通过实验来获得知识、技能,也是在学校为背景的实验室条件下,以间接经验和理性知识为主,接地气的感性知识始终欠缺,在进入信息化时代依然如此。因此,如何破解将知识生活化的

命题,即由理性知识获得为主转变为理性知识和感性知识获得兼顾,由学习间接经验为主转变为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相辅相成,就成了当前教育的一大难题。而研学旅行也许就是破解这一难题的秘钥。因为它可以使学校根据区域特色、学生年龄特点和各学科教学内容需要,组织学生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的方式走出相对密闭的校园,去拥抱乡土乡情、县情市情、省情国情,在与学校教育情境不同的生活场景中弥合习得的理性知识与感性知识的缝隙,实现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的握手言欢,夯实知识的纹理,从而促进学生学习和成长的第二次飞跃。 2016年11月30日,教育部、原国家旅游局等11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各地将研学旅行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推动研学旅行健康快速发展。标志着我国的研学旅行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阶段。 从参加研学旅行的意愿调查来看,70%的人期望旅行时长是6-10天,人均花费能接受在3000-10000元的所占比例达88%,64%的人认为目前市场上的研学旅行产品能满足需求。各区域主要热门旅游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沈阳、武汉、西安等愿意参与研学旅行的比例基本达到70%以上。 从世界旅游市场来说,研学旅行是一个重要的市场,占有三分天

2011年全球芳纶行业发展现状

中国芳纶行业市场现状分析 芳纶纤维诞生于20 世纪60 年代末,最初作为宇宙开发材料和重要的战略物资而鲜为人知。冷战结束后,芳纶作为高技术含量的纤维材料大量用于民用领域,才逐渐露为人所知。芳纶的全称是“芳香族聚酰胺纤维”,是一类新型的特种用途合成纤维。芳纶中最具实用价值的品种有两个:一是分子链排列呈锯齿状的间位芳纶纤维,我国称之为芳纶1313;一是分子链排列呈直线状的对位芳纶纤维,我国称之为芳纶1414。两者化学结构相似,但性能差异却很大,应用领域各有不同。芳纶1313 具有突出的耐高温、阻燃和绝缘性,成为高性能纤维,主要应用于高温防护服、电绝缘和高温过滤等领域。国内主要用作消防服装(全芳纶),国外更多使用在赛车服,石化电力行业服装等。未来可拓展绝缘领域,如变压器绝缘、电机绝缘等。芳纶1414 则具有高强度高模量的特点,素有高分子材料中的“百变金刚”,主要应用于个体防护、防弹装甲、力学橡胶制品、高强缆绳、石棉替代品。 1、间位芳纶 间位芳纶又被称为“防火纤维”,具有很好的耐高温、阻燃以及绝缘特性,是开发最早、产量最大、应用最广,也是最有发展前途的有机耐高温纤维,主要用于高温防护服、电力行业的绝缘服装以及高污染行业中(水泥钢铁等)的高温烟尘过滤袋。 从全球来看,全球间位芳纶(1313)产能3.2 万吨,供需基本平衡。在国内供求关系方面,我国间位芳纶需求约10000 吨,而国内总产能为8600 吨,产能明显不足。 全球间位芳纶生产商及其产能

作为国内间位芳纶市场的主导者,泰和新材目前占据了60%以上的市场份额,毛利率基本稳定在35%以上。未来供不应求局面将继续维持,主要原因如下:首先,在当前低碳经济和节能环保的大背景下,用于制造高温烟尘过滤袋的间位芳纶需求可能出现大幅增长;用于制造防护服的间位芳纶需求增速也超过30%,而且国内间位芳纶市场还有非常大的开发空间,未来间位芳纶的需求将以10%-15%的增速发展,2012 年将达到11000 吨,供给缺口将进一步加大;其次,对位芳纶行业技术/资金壁垒较高,即是在有技术的前提下,投资周期也要三年以上,投资额约10 亿元/万吨,短期内国内并没有有效的新增产能。 2、对位芳纶 对位芳纶又称“芳纶1414”,是当今世界高性能纤维材料的代表,具有超高强度、高模量、耐高温、阻燃性好、耐候性强、耐酸耐碱、重量轻等优良性能,其力学强度是优质钢材的5-6 倍,模量是钢材或玻璃纤维的2-3 倍,韧性是钢材的2 倍,而重量仅为钢材的1/5。用途比间位芳纶更加广泛,其主要应用领域几乎涵盖了高科技领域的各个方面,主要包括防弹衣、防弹头盔、装甲战车等军事领域以及复合材料如汽车轮胎帘子线、摩擦材料如刹车片、航空航天材料、光缆增强材料等民用领域。因此对位芳纶不仅是重要的战略物资,而且也成为具有战略意义的民用物资。“十二五”期间,对位芳纶作为重要的新材料品种有望受到国家政策的重点支持。 对位芳纶的分子结构 对位芳纶的各项指标都远远高于传统的尼龙纤维和涤纶纤维,并且在几种主

关于家乡民俗旅游资源的调查报告

关于家乡民俗旅游资源的调查报告 学院:人文学院 系别:15级旅游管理系 :贺阳 学号:

目录 摘要 关键词 1.民俗旅游和鄂尔多斯民俗旅游资源背景 1.1民俗和民俗旅游 1.2鄂尔多斯民俗旅游资源背景 2.鄂尔多斯民俗旅游发展的现状分析 2.1鄂尔多斯民俗旅游开发的优势 2.2鄂尔多斯民俗旅游发展主要制约因素 3.鄂尔多斯民俗旅游资源整体评估 3.1鄂尔多斯民俗旅游资源的基本类型 3.2对鄂尔多斯民俗旅游资源的总体评价 4.鄂尔多斯民俗旅游资源产品的开发措施参考文献

摘要:我的家乡在鄂尔多斯。鄂尔多斯地区有着丰富的民俗旅游资源,利用、开发民俗旅游资源对推动鄂尔多斯地区的经济和旅游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鄂尔多斯;民俗旅游;旅游资源;发展现状;开发 1、民俗旅游和鄂尔多斯民俗旅游资源背景 1.1民俗和民俗旅游 “民俗”是“民间习俗”的简称,广泛的含义是:一个民族流行于民间的全部风俗习惯,具有世代相袭的传统文化现象。它包括民间习俗、民间信仰以及流传在民间的一切技术与文艺。 民俗旅游是指人们离开惯常住地,到异地去体验当地民俗的文化旅游行程。民俗文化作为一个地区、一个民族悠久历史文化发展的结晶,蕴含着极其丰富的社会容,由于地方特色和民俗特色是旅游资源开发的灵魂,具有独特性与不可替代性,因而,从某种意思上来讲,民俗旅游属于高层次的旅游。旅游者通过开展民俗旅游活动,亲身体验当地民众生活事项,实现自我完善的旅游目的,从而达到良好的游玩境界。目前民俗旅游的容主要包括生活文化、婚姻家庭和人生礼仪文化、口头传承文化、民间歌舞娱乐文化、节日文化、信仰文化等。 1.2鄂尔多斯民俗旅游资源背景 鄂尔多斯民俗旅游资源特色鲜明,禀赋较高,是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代表。由于区域特点的差异以及潜移默化的影响,鄂尔多斯民俗旅游资源有表现出多元特质和地域性差异,具有良好的开发潜质。 1.2.1蒙古族文化是鄂尔多斯民俗旅游发展的基础 鄂尔多斯是以蒙古族人口为主体,汉族人口为多数的地区。鄂尔多斯蒙古族原是成吉思汗宫廷的守护者,后来成为成吉思汗八白室的守护和祭祀者。他们世代传承了蒙古王朝时期的宫廷文化、祭祀文化、在生产生活中又创造了丰富的民俗民间文化。这些文化构成了鄂尔

2020部编人教版江苏徐州市云龙区小升初语文期末试卷

部编人教版江苏徐州市云龙区小升初语文期末试卷 2019江苏徐州市云龙区小升初语文期末试卷 一、基础部分 1.下面划线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 琴弦(xuán)玉屑(xiè) B. 燕(yān)山享誉(xiǎng)有盛 C. 沏(qī)茶拎(līng)着 D. 活跃(yuè)应(yìng)有尽有 2.划线字字义相同的一项是() A. 沉浸沉静 B. 飞翔飞跃 C. 宽慰宽裕 D. 敏感敏捷 3.写出反义词 常常—________ 陌生—________ 减少—________ 4.词语搭配。 ①拜见________ A.景物 ②会见________ B.领导人 ③接见________ C.客人 ④看见________ D.来宾 5.“天下谁人不识君”中加横线词语的正确解释是() A. 君子 B. 君主 C. 对人的尊称 6.扩句 ①麻雀拍打着翅膀。 ②红旗飘扬。 ③蝴蝶落在身上。 7.我知道在空白的地方应该填上什么标点符号。() 老师指着墙上的画说______这是原来画的都是日本人____现在____光复____了______画上了我们中国自己的伟人_______. A. :“,“”,。” B. :“,‘’,。” C. ,“,‘’,。” D. ,“,“”,。” 8.依次选择修辞手法,正确的选项是()。 ①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_____ ②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______ ③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是在表白着自己的心。________

④风火山,这座万年冰山露出了狰狞的面目,给筑路大军来了一个下马威。__________ A. 拟人、拟人、设问、比喻 B. 比喻、拟人、疑问、拟人 C. 比喻、比喻、疑问、比喻 D. 拟人、比喻、设问、拟人 9.把肯定句改成双重否定句。 ①我们都应该有自我牺牲的精神。 ②每个小孩子都喜欢小动物。 10.古诗运用。 (1)西湖水波荡漾的晴天景色真好,烟雨迷茫的雨天景色更加奇特。我不禁吟诵:“________,________ 。” (2)正当我苦思冥想想不出问题的答案时,爸爸走过来稍一提示使我豁然开朗,这真是“________,________ 。” 二、短文阅读 11.现代文阅读 天马 1983年,我国旅游局确定以“天马”作为中国旅游的图形标记。 这个图形标记的形象是根据东汉时期的一件青铜雕塑工艺品描绘的。1969年,这件文物珍品在甘肃武威出土,立刻震惊全国.轰动世界。它是我国古代造型艺术和冶炼、铸造技术的结晶,是我国悠久文化历史的代表性杰作。 天马体态轻盈,神形兼备,_____从正面、侧面哪个角度去看,_____极为生动健美。天马昂首扬尾,四蹄腾空,自由奔放.动诈协调,_____使人感受到力量,_____激发人们的想象。 最令人惊叹的是,马的一只后腿,正踏在一只龙雀的背上.龙雀是整个艺术品的一部分,又是马的底座,从而使凌空的天马能巧妙地保持平衡,解决了主体形象的支撑问题。这个飞行时的瞬间形象无比神奇,其高超的设计构思,就是在两千年后的今天,也令人叹服叫绝。 马身上没有辔头、鞍镫、缰绳,头上却有一丝迎风飘动的璎珞,尾巴末梢还打了一个结。这种细微的艺术处理,有着浓厚的中国特色和风格。 开始人们称这件古代艺术品为“青铜奔马”,也有叫“马踏飞燕”的。“马踏飞燕”的称呼既形象又优雅,曾被普遍采用。但后来发现,马足踏的_____燕子,_____龙雀。龙雀是传说中的神鸟,也叫飞廉。古书上有“明帝至长安,迎取飞廉并铜马”的记载。我们不敢肯定明帝迎

日照的民俗文化

日照的民俗文化 日照市是山东省的一个地级市,位于中国大陆沿海中部,山东东南部,黄海之滨,是山东半岛的南翼。日照是一座新兴的沿海港口城市,东临黄海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西靠沂蒙山,北连本省的青岛、潍坊,南接江苏省连云港。改革开放以来,凭借着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港口优势,日照蓬勃的发展起来,“两港通四海、一桥系欧亚”,港口、铁路、公路、航空构建起日照的便捷交通网。近几年,随着旅游业及水上运动的开发,日照这所城市被更多的人了解。1、黑陶文化 黑陶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象征,而陶文化在日照市源远流长,在日照境内目前发现800多处重要的龙山文化遗址。两城镇遗址、尧王城遗址、东海峪遗址、丹土遗址所出土的各类黑陶制品均制作精细、美观,特别是东海峪遗址出土的蛋壳黑陶高柄孔杯,无釉而乌黑发亮,胎薄而质地坚硬,其壁最厚不过1毫米,最薄处仅0.2毫米,重仅22克,制作工艺之精,堪称盖世一绝,系珍贵文物,被国内外考古、历史、文物专家们公认为代表了龙山文化的最高水平,被国家定为国宝收藏。 黑陶确实是日照的一张名片,作为中国黑陶文化之乡,日照有很多黑陶制品厂比如日照黑陶工艺研究所实验厂、日照开发区黑陶厂、龙山艺术院黑陶厂等七个工厂和很多研究所如玉醒堂黑陶研究所、兆启黑陶文化研究所、安玉峰黑陶研究所等。 2、茶文化(日照绿茶) 日照绿茶1966年东港区的前身日照县“南茶北引”获得成功。此后东港茶叶不断发展,特别是自1998年以来,日照市政府立足实际科学决策,把绿茶生产确立为农业特色经济的支柱产业进行重点培植,致力建设“江北绿茶第一基地”,日照绿茶产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目前,日照绿茶区域内茶园面积已达到12万亩,茶园面积占到全省的茶园面积半数以上,年产茶叶1500吨,占山东省的50%以上,是山东省最大的绿茶生产基地,产量连续六年列全省第一,素称“北方第一茶”。其中东港区巨峰镇1000亩有机茶已通过欧盟国际有机食品发展中心认证,获得了欧盟市场的“通行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