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土的渗透性

土的渗透性

土的渗透性
土的渗透性

第二章土的渗透性

一、名词解释

渗流:水在能量差的作用下在孔隙通道中流动的现象。

渗透性:水在能量差的作用下在土孔隙通道中渗流的性能。

水力梯度:总水头差Δh 与渗流路径长度L之比,表达式为i=Δh/L。

达西定律:在层流状态下,水在土中的渗透速度与水力梯度成正比关系,表达式为v=ki。

渗透系数:是一个表示土体渗透性强弱的指标,它等于单位水力梯度时的渗透速度,k=v/i。

渗透力:土体中的渗透水流作用在单位体积土体中土颗粒上的力,它是一种体积力,表达式为

F d=γw*i。

临界水力梯度:当水的渗透方向从下向上,竖直向上的渗透力等于土的浮重度时的水力梯度。

渗透破坏:土由于渗流作用而出现的破坏或变形现象,渗透破坏的两种基本类型是流砂和管涌。二、填空题

1.层流正比 2.常水头法变水头法

3.流砂管涌 4.自下而上的渗透力超过土的有效重度。

三、简答题

1.答案:在向上的渗透水流作用下,在渗流溢出口一定范围内,土颗粒或其集合体浮扬向上移动或涌出的现象叫流砂。

任何类型的土,只要满足水力梯度大于临界水力梯度这一水力条件,就要发生流沙现象。

防止流砂的措施主要有:(1)减小水头差,如采用井点降水措施来人工降低地下水位;(2)增加渗流路径长度,如打钢板桩、制作水泥搅拌桩、设地下连续墙和注浆挡水帷幕。

2.答案:在渗透水流作用下,土中细颗粒在粗颗粒形成的孔隙中移动以致被水流带走,随着孔隙不断扩大,渗透速度的不断增加,较粗的颗粒也被水流逐渐带走,最终导致土体内形成贯通的渗流管道,造成土体塌陷的现象叫管涌。

无粘性土产生管涌的2个必要条件是:(1)几何条件,土中粗颗粒所构成的孔隙直径大于细颗粒的直径,一般不均匀系数大于10的土中才会发生管涌;(2)水力条件,渗透力能够带动细颗粒在孔隙间滚动或移动,即渗透水流的水力梯度超过管涌的临界水力梯度。

防止管涌现象,一般可从两个采取措施:(1)改变几何条件,如在渗流溢出部位铺设反虑层;(2)改变水力条件,降低水力梯度,如打板桩。

3.答:(1)土颗粒的粒径,级配和矿物成分;

(2)土的孔隙比和孔隙率;

(3)土的结构和构造;

(4)土的饱和度;

(5)土的动力粘滞度。

4.答:①.由于土试样断面内,仅颗粒骨架间的孔隙是渗水的,而沿试样长度的各个断面,其孔隙大小和分布是不均匀的。达西采用了以整个土样断面积计的假想渗流速度,或单位时间内土样通过单位总面积的流量,而不是土样孔隙流体的真正流速;

②.土中水的实际流程是十分弯曲的,比试样长度大得多,而且也无法知道。达西考虑了以试样长度计的平均水力梯度,而不是局部的真正水力梯度。

四、计算题

1. 解:4.030

12==i cm 704.05050c =?=+h

2.解 临界水力梯度:02.1=-=ω

ωγγγsat cr i 基坑水力梯度: 2.1=?=l

h i 安全系数: 85.0==i

i K cr <1会产生流砂。

土的渗流性和渗流问题习题与答案

第四章土的渗流性和渗流问题 一、填空题 1.当渗流方向向上,且水头梯度大于临界水头梯度时,会发生流砂现象。 2.渗透系数的数值等于水力梯度为1时,地下水的渗透速度越小,颗粒越粗的土,渗透系数数值越大。 3.土体具有被液体透过的性质称为土的渗透性或透水性。 4.一般来讲,室内渗透试验有两种,即常水头法和变水头法。 5.渗流破坏主要有流砂和管涌两种基本形式。 6.达西定律只适用于层流的情况,而反映土的透水性的比例系数,称之为土的渗 透系数。 7.出现流砂的水头梯度称临界水头梯度。 8.渗透力是一种体积力。它的大小和水力坡度成正比,作用方向与渗流 方向相一致。 二、名词解释 1.渗流力:水在土中流动时,单位体积土颗粒受到的渗流作用力。 2.流砂:土体在向上动水力作用下,有效应力为零时,颗粒发生悬浮、移动的现象。 3.水力梯度:土中两点的水头差与水流过的距离之比。为单位长度上的水头损失。 4.临界水力梯度:使土开始发生流砂现象的水力梯度。 三、选择题 1.流砂产生的条件为:(D ) (A)渗流由上而下,动水力小于土的有效重度 (B)渗流由上而下,动水力大于土的有效重度 (C)渗流由下而上,动水力小于土的有效重度 (D)渗流由下而上,动水力大于土的有效重度 2.饱和重度为20kN/m3的砂土,在临界水头梯度I Cr时,动水力G D大小为:( C )(A)1 kN/m3(B)2 kN/m3 (C)10 kN/m3 (D)20 kN/m3 3.反应土透水性质的指标是(D )。 (A)不均匀系数(B)相对密实度(C)压缩系数(D)渗透系数 4.下列有关流土与管涌的概念,正确的说法是(C )。 (A)发生流土时,水流向上渗流;发生管涌时,水流向下渗流 (B)流土多发生在黏性土中,而管涌多发生在无黏性土中 (C)流土属突发性破坏,管涌属渐进式破坏 (D)流土属渗流破坏,管涌不属渗流破坏 5.土透水性的强弱可用土的哪一项指标来反映(D ) (A)压缩系数(B)固结系数(C)压缩模量(D)渗透系数 6.发生在地基中的下列现象,哪一种不属于渗透变形(A ) (A)坑底隆起(B)流土(C)砂沸(D)流砂 7.下属关于渗流力的描述不正确的是(D )。 (A)其数值与水力梯度成正比,其方向与渗流方向一致 (B)是一种体积力,其量纲与重度的量纲相同 (C)流网中等势线越密集的区域,其渗流力也越大 (D)渗流力的存在对土体稳定总是不利的 8.下列哪一种土样更容易发生流砂(B ) (A)砂砾或粗砂(B)细砂或粉砂(C)粉质黏土(D)黏土

浅谈砂性土的压实施工工艺

浅谈砂性土的压实施工工艺 济宁曲阜机场专线二期工程位于嘉祥县洙赵新河北堤至菏泽界段,路线全长共计17.692km。全路段采用三级公路标准,根据地质资料,该部分路段地质情况为第四系(Q4)冲击的砂性土及填筑土。 砂性土按路基土分类属细砂,其颗粒组成细且单一均匀,粉粘粒含量很少,渗透系数较大,比表面积很大,粘聚力小,松散性强,保水 性差,水稳性好。砂性土常年受风蚀作用,颗粒磨圆,造成颗粒间的粘结力差,不易形成整体,在外力作用下表面易产生位移,砂性土成型 困难,不易压实,如施工时机械配套及施工工艺不合理,路基压实度难以满足要求。项目部查阅相关资料,对砂性土认真分析,认为影响压实度的主要因素有含水量、及压实功能,所有在施工过程中,在含水量及压实功能上想办法,只有保证含水量,合理的选择机械,碾压遍数及碾压次序,才能有效的解决砂性土的压实度问题。 砂性土路基换填施工工艺: (1)按照设计图纸进行施工前的测量放样工作 (2)砂性土换填及压实控制:路基的换填材料全部采用沿线就地取土砂性土填筑于路床,保持足够含水量。在碾压过程中及时洒水,使填料保持在最佳含水量的-2%~2%之间。路基压实方法是每层砂土材料摊铺厚度不大于30cm;压实厚度不大于20cm,压实遍数应根据压实具体情况确定。碾压过少,压实度达不到压实标准;压实过量,造成砂土液化。一般以6~10遍为宜。先用轻型压路机静压2~3遍,然后采用一台20t中型压路机再进行振动压实3~4遍。一台胶轮压路机光

面,为了达到更好的压实效果压路机碾压时每次重复半轮进行压实。一般压实时的含水量以11%左右为宜。 (3)由于水分蒸发严重,每层施工前应洒一层结合水,保持施工结合层的湿润。以保证上一层面层材料的含水量,使结合更紧密,保证施工质量。为保证水量供应并结合当地施工位置位于洙赵新河北侧堤顶路处,就近取水,满足施工用水。为了提高工程质量,每天工程结束后、在当天完成的路基面层洒表层饱和水,第二天早晨进行复碾,可以使路基板结效果更佳,达到较为理想的压实效果。用振动压路机辅助压实时,应根据材料实际情况选定压路机吨位(一般以轻型为好),确定碾压遍数,以防止砂性材料过分碾压,产生液化,影响压 实效果。 (4)对砂性土路基压实度的检测一般使用常规压实度检测方法,即灌砂法。基本操作步骤为灌砂简量砂标定、选点、挖试坑、灌砂、称量、试样含水量测定、数据整理。 砂性土施工小结 在济宁曲阜机场路施工过程中,工期紧,任务重,要保质保量如期完工,优化施工方法,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对机场路路基换填的施工,对砂性路基压实有如下体会: (1)砂性土路基压实,含水量对压实效果的影响比较显著,要控制砂性土碾压含水量; (2)及时跟踪饱和打水是施工关键; (3)控制最佳含水量-1%~+2%及时碾压,实现工、料、机最佳组合

土的渗透性和渗流问题

第四章 土的渗透性和渗流问题 第一节 概述 土是由固体相的颗粒、孔隙中的液体和气体三相组成的,而土中的孔隙具有连续的性质,当土作为水土建筑物的地基或直接把它用作水土建筑物的材料时,水就会在水头差作用下从水位较高的一侧透过土体的孔隙流向水位较低的一侧。 渗透:在水头差作用下,水透过土体孔隙的现象 渗透性:土允许水透过的性能称为土的渗透性。 水在土体中渗透,一方面会造成水量损失,影响工程效益;另一方面将引起土体内部应力状态的变化,从而改变水土建筑物或地基的稳定条件,甚者还会酿成破坏事故。 此外,土的渗透性的强弱,对土体的固结、强度以及工程施工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本章将主要讨论水在土体中的渗透性及渗透规律,以及渗透力渗透变形等问题。 第二节 土的渗透性 一、土的渗透规律——达西定律 (一)渗流中的总水头与水力坡降 液体流动的连续性原理:(方程式) dw v dw v w w ??=2 211 2211v w v w = 1 221w w v v = 表明:通过稳定总流任意过水断面的流量是相等的;或者说是稳定总流的过水断面的 平均流速与过水断面的面积成反比。 前提:流体是连续介质 流体是不可压缩的; 流体是稳定流,且流体不能通过流面流进或流出该元流。 理想重力的能量方程式(伯努利方程式1738年瑞士数学家应用动能定理推导出来的。) c g v r p Z =++22 饱和土体空隙中的渗透水流,也遵从伯努利方程,并用水头的概念来研究水体流动中 的位能和动能。 水头:实际上就是单位重量水体所具有的能量。 按照伯努利方程,液流中一点的总水头h ,可以用位置水头Z ,压力水头U/r w 和流速水

土的压实特性

土的压实特性 一、土的击实试验 把土压实,土粒之间的孔隙减小,孔隙比减小,土的密度增大。其结果是,在荷载的作用下沉降量减少,土的强度得到提高,透水性降低,土的力学性质得到改善。所以,在道路、铁道、堤防、填海造田等的填土工程及土坝的筑造等工程中,土方的压实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Proctor(1933)对同样的土进行了含水量不同、压实功不变的击实试验。很有趣的是,他发现,在压实功不变的情况下,在某一含水量时,可以得到最大的干密度。即,在同一压实能量的条件下,存在着最容易压实的含水量。把这个含水量叫做最优含水量ωopt (这就是说,有时,在含水量不合适时,不论怎样增加压实功,也不容易压实,很不经济)。可以这样考虑,含水量比最优含水量ωopt 小的时候,作为润滑剂的水过少,土不容易压实,含水量比最优含水量ωopt 大的时候,水过多,在压实的过程中,孔隙中的水在短时间排不出来,土也不容易压实。所以,应事先求出填土的最优含水量,当现场土的天然含水量比最优含水量小的时候,施工时可以边洒水边碾压,并尽量控制填土含水量在最优含水量的附近压实。但是,当现场的天然含水量比最优含水量大的时候,因为没有那样的大型干燥机,在现场要使填土干燥实际上是比较困难的。 图1 击实试验装置 (a) 击实筒(内径10cm);(b)夯实器(2.5kg) 最优含水量ωopt 是由土的击实试验求出的。这是在实验室内,用简单的试验装置模仿现场的压实机械的试验。其方法是,在图1所示的容器内装入数层土,每层都用重锤锤击规定的次数,使土压实。然后根据容器内土的质量求出土的天然密度ρt ,测出土的含水量ω,按下式计算土的干密度ρd : ω ρρ+=1t d 改变土的含水量,反复进行上述试验,根据试验结果,以含水量ω为横坐标,以干密度ρd 为纵坐标,可以绘出图2那样的向上凸的山形曲线。把这条曲线叫做击实曲线。击实曲线顶点处于密度达到最大值,叫做最大干密度ρdmax ,这时的含水量叫最优含水量ωopt 。

第二章 土的渗透性和渗流问题

第二章 土的渗透性和渗流问题 第一节 概 述 土是多孔介质,其孔隙在空间互相连通。当饱和土体中两点之间存在能量差时,水就通过土体的孔隙从能量高的位置向能量低的位置流动。水在土体孔隙中流动的现象称为渗流;土具有被水等液体透过的性质称为土的渗透性。 土的渗透性是土的重要力学性质之一。在水利工程中,许多问题都与土的渗透性有关。渗透问题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渗流量问题。 例如对土坝坝身、坝基及渠道的渗漏水量的估算(图2-la 、b ),基坑开挖时的渗水量及排水量计算(图2-1C ),以及水井的供水量估算(图2-1d )等。渗流量的大小将直接关系到这些工程的经济效益。 2.渗透变形(或称渗透破坏)问题。 流经土体的水流会对土颗粒和土体施加作用力,这一作用力称为渗透力。当渗透力过大时就会引起土颗粒或土体的移动,从而造成土工建筑物及地基产生渗透变形。渗透变形问题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安全,它是水工建筑物和地基发生破坏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渗透破坏而导致土石坝失事的数量占总失事工程数量的25%~30%。 3.渗流控制问题。 当渗流量和渗透变形不满足设计要求时,要采用工程措施加以控制,这一工作称为渗流控制。 渗流会造成水量损失而降低工程效益;会引起土体渗透变形,从而直接影响土工建筑物和地基的稳定与安全。因此,研究土的渗透规律、对渗流进行有效的控制和利用,是水利工程及土木工程有关领域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第二节 土的渗透性 一、土的渗透定律—达西定律 (一)渗流中的总水头与水力坡降 液体流动除了要满足连续原理外,还必须要满足液流的能量方程,即伯努里方程。在饱和土体渗透水流的研究中,常采用水头的概念来定义水体流动中的位能和动能。水头是指单位重量水体所具有的能量。按照伯努里方程,液流中一点的总水头h ,可用位置水头Z 、压力水头w u γ和流速水头g v 22 之和表示,即 1)-(2 22 g v u z h w ++=γ 式(2—1)中各项的物理意义均代表单位重量液体所具有的各种机械能,其量纲为长度。 对于流经土体中A 、B 二点渗流(图2-2),按照式(2-1),A 、B 两点的总水头可分别表示为: g v u z h g v u z h B w B B A w A A 22222 1++=++=γγ 且 h h h ?+=21

土的压缩性及固结理论

第4章土的压缩性及固结理论 基本内容 这是本课程的重点。在学习土的压缩性指标确定方法的基础上,掌握地基最终沉降量计算原理和地基固结问题的分析计算方法。 学习要求: 1. 掌握土的压缩性与压缩性指标确定方法; 2.掌握有效应力原理; 3.掌握太沙基一维固结理论; 4.1 概述(outline) 土在自重应力或附加应力作用下,地基土要产生附加变形,包括体积变形和形状变形。对于土来说,体积变形通常表现为体积缩小。我们把这种在外力作用下土体积缩小得特性称为土的压缩性(compressibility)。 It is well recognized that the deformations will be induced in ground soil under self-weight or net contact pressure. The load-induced soil deformations can be divided into volumetric deformation and deviatoric deformation (namely, angular distortion or deformation in shape). The volumetric deformation is mainly caused by the normal stress, which compact the soil, resulting in soil contraction instead of soil failure. The deviatoric deformation is caused by the shear stress. When the shear stress is large enough, shear failure of the soil will be induced and soil deformation will develop continuously. Usually shear failure over a large area is not allowed to happen in the ground. 土的压缩性主要有两个特点: (1)土的压缩性主要是由于孔隙体积减少而引起的; (2)由于孔隙水的排出而引起的压缩对于饱和粘土来说需要时间,将土的压缩随时间增长的过程称为土的固结。 在建筑物荷载作用下,地基土主要由于压缩而引起的竖直方向的位移称为沉降。 研究建筑物沉降包含两方面的内容: 一是绝对沉降量的大小,亦即最终沉降; 二是沉降与时间的关系,主要介绍太沙基的一维固结理论 土体产生体积缩小的原因: (1)固体颗粒的压缩; (2)孔隙水和孔隙气体的压缩,孔隙气体的溶解;孔隙水和孔隙气体的排出。由于纯水的弹模约为2×106kPa,固体颗粒的弹模为9×l 07kPa,土粒本身和孔隙中水的压缩量,在工程压力(100~600kPa)范围内,不到土体总压缩量的1/400,因此常可略不计。所以,土体压缩主要来自孔隙水和土中孔隙气体的排出。孔隙中水和气体向外排出要有一个时间过程。因此土的压缩亦要一段时间才能完成。把这一与时间有关的压缩过程称为固结。 土体的变形计算,需要取得土的压缩性指标,可以通过室内侧限压缩试验和现场原位试验得到。 室内压缩试验亦称固结试验,是研究土压缩性最基本的方法。 现场载荷试验是在工程现场通过千斤顶逐级对置于地基土上的载荷板施加荷载,观测记录沉降随时间的发展以及稳定时的沉降量s,并绘制成p-s曲线,即获得地基土载荷试验的结果。 反映土的压缩性的指标主要有压缩系数、压缩模量、压缩指数和变形模量。土的压缩性的高低,常用压缩性指标定量表示,压缩性指标,通常由工程地质勘察取天然结构的原状土样进行. Characteristic of soil compression (1)Compression of soil is mainly due to the decrease of void volume. (2)The compression for a clay increases with the times (consolidation) Ground soil will deform vertically due to structure load. The contents on studying structure settlement include 1 The absolute settlement (final settlement) 2 Relationship between settlement and time. Introducing terzaghi’s 1D consolidation theory Reasons of volumetric reduction of soil mass 1 The compressive deformation of the soil particles. 2 The compressive deformation of the pore water and air. The partial discharge of the pore water and air.

土的压缩性

研究土压缩性的意义 从工程意义上来说,地基沉降有均匀沉降和不均匀沉降之分。当建筑物基础均匀下沉时,从结构安全的角度来看,不致有什么影响,但过大的沉降将会严重影响建筑物的使用与美观,如造成设备管道排水倒流,甚至断裂等;当建筑物基础发生不均匀沉降时,建筑物可能发生裂缝、扭曲和倾斜,影响使用和安全,严重时甚至使建筑物倒塌。因此,在不均匀或软弱地基上修建建筑物时,必须考虑土的压缩性和地基变形等方面的问题。 对于道路和桥梁工程,一般来说,均匀沉降对路桥工程的上部结构危害也较小,但过量的均匀沉降也会导致路面标高降低、桥下净空的减少而影响正常使用;不均匀沉降则会造成路堤开裂、路面不平,对超静定结构桥梁产生较大附加应力等工程问题,甚至影响其正常和安全使用。因此,为了确保路桥工程的安全和正常使用,既需要确定地基土的最终沉降量,也需要了解和估计沉降量随时间的发展及其趋于稳定的可能性。 在工程设计和施工中,如能事先预估并妥善考虑地基的变形而加以控制或利用,是可以防止地基变形所带来的不利影响的。如某高炉,地基上层是可压缩土层,下层为倾斜岩层,在基础底面积范围内,土层厚薄不均,在修建时有意使高炉向土层薄的一侧倾斜,建成后由于土层较厚的一侧产生较大的变形,结果使高炉恰好恢复其竖向位置,保证了安全生产,节约了投资。 回弹曲线和再压缩曲线 上面在室内侧限压缩试验中连续递增加压,得到了常规的压缩曲线。现在如果加压到某一值(相应于下图曲线上的P点)后不再加压,而是逐级进行卸载直至为零,并且测得各卸载等级下土样回弹稳定后土样高度,进而换算得到相应的孔隙比,即可绘制出卸载阶段的关系曲线,如图中bc曲线所示,称为回弹曲线(或膨胀曲线)。可以看到不同于一般的弹性材料的是,回弹曲线不和初始加载的曲线ab重合,卸载至零时,土样的孔隙比没有恢复到初始压力为零时的孔隙比e0。这就表明土在荷载作用下残留了一部分压缩变形,称之为残余变形(或塑性变形),但也恢复了一部分压缩变形,称之为弹性变形

土的压缩性

.土的压缩性:土体在压力作用下体积减小的性质 答:概念:建筑物荷载作用或者其它原因引起土中应力增加,会使地基土体产生变形,变形的大小与土体的压缩性有直接的关系。土在压力的作用下,体积缩小的特性为土体的压缩性。土的压缩变形原因:土的压缩变形主要是由于外荷载增加,导致地基土中附加应力增加,导致地基土中产生附加的有效应力,有效应力导致土颗粒之间相互错动而发生压缩变形,孔隙水压力不引起压缩变形,但孔隙水压力转化为有效应力后会产生压缩变形。 2.答:土的压缩量的组成土中固体颗粒的压缩和土中水的压缩土中孔隙水和孔隙气体的排出土体压缩的实质: 土体在外荷载作用下被压缩,土粒产生相对移动并重新排列,与此同时土体孔隙中部分水和气体被排出,从而引起孔隙体积减小。 3.答:压缩曲线反映土体受压后的压缩特性,压缩曲线愈陡,土体的压缩性愈高,压缩曲线愈平缓,土体的压缩性愈低。 压缩系数:利用单位压力增量所引起的孔隙比的改变,即压缩曲线的割线斜率来表征土体压缩性高低,压缩曲线的斜率即为压缩系数。压缩系数表示单位压力增量作用下土的孔隙比的减小量,因此压缩系数越大,土的压缩性就越大,但土的压缩系数不是常数,而是随割线位置的变化而不同。4.答:压缩模量Es:指土在侧限条件下受压时压应力σz与相应的应变εz之间的比值。 变形模量E0:指土在无侧限压缩条件下,压应力与相应的压缩应变的比值。两者之间存在如下的换算关系:E0=βEs,其中0≤β≤1 1.答:计算建筑物基础中心下的地基变形量,假设这时土层只在垂直方向发生压缩变形,而不发生侧向变形,属于一维压缩问题。因而在求得地基中的垂直应力后,可利用室内压缩试验曲线成果,计算地基变形量。 分层总和法就是采用土层一维压缩变形量的基本计算公式,利用室内压缩曲线成果,分别计算基础中心点下地基中各分土层的压缩变形量,最后将各分土层的压缩变形量总和起来。2.答(1)地基中各薄层受荷载作用下只产生竖向压缩变形,无侧向膨胀,即在侧限条件下发生变形; (2)地基沉降量按基础中心点下土柱所受的附加应力进行计算; (3)地基沉降量等于基础底面下某一深度范围内(即压缩层内)各土层压缩量的总和。 3.答: ⑴将基底下的土层分成若干薄层; ⑵计算各分层面处土的自重应力及各分层的平均自重应力;⑶计算基础底面处的附加应力; ⑷计算基底形心下,各分层面处土中的附加应力及各分层的平均附加应力;⑸确定地基压缩层厚度; ⑹根据各层平均自重应力和各层总的应力分别确定压缩前的孔隙比和压缩后的孔隙比,计算各薄层的压缩量; ⑺将地基压缩层厚度范围内的各薄层的压缩量相加求得基础的最终沉降量 、名词解释 1.有效应力:总应力中由土颗粒间的接触面承担和传递的那部分力。 2.孔隙水压力:总应力中由孔隙中的水承担的一部分的那部分力。 3.渗透固结:饱和土在受到外荷载作用时,孔隙水从孔隙中排除,同时土体中的孔隙水压减小,有 效应力增大,土体发生压缩变形,这一时间过程称为渗透固结。 4.地基的固结度:指地基在外荷载作用下,经历时间t产生的沉降量St与基础的最终沉降量S的比 值。

土的渗透性

第二章土的渗透性 一、名词解释 渗流:水在能量差的作用下在孔隙通道中流动的现象。 渗透性:水在能量差的作用下在土孔隙通道中渗流的性能。 水力梯度:总水头差Δh 与渗流路径长度L之比,表达式为i=Δh/L。 达西定律:在层流状态下,水在土中的渗透速度与水力梯度成正比关系,表达式为v=ki。 渗透系数:是一个表示土体渗透性强弱的指标,它等于单位水力梯度时的渗透速度,k=v/i。 渗透力:土体中的渗透水流作用在单位体积土体中土颗粒上的力,它是一种体积力,表达式为 F d=γw*i。 临界水力梯度:当水的渗透方向从下向上,竖直向上的渗透力等于土的浮重度时的水力梯度。 渗透破坏:土由于渗流作用而出现的破坏或变形现象,渗透破坏的两种基本类型是流砂和管涌。二、填空题 1.层流正比 2.常水头法变水头法 3.流砂管涌 4.自下而上的渗透力超过土的有效重度。 三、简答题 1.答案:在向上的渗透水流作用下,在渗流溢出口一定范围内,土颗粒或其集合体浮扬向上移动或涌出的现象叫流砂。 任何类型的土,只要满足水力梯度大于临界水力梯度这一水力条件,就要发生流沙现象。 防止流砂的措施主要有:(1)减小水头差,如采用井点降水措施来人工降低地下水位;(2)增加渗流路径长度,如打钢板桩、制作水泥搅拌桩、设地下连续墙和注浆挡水帷幕。 2.答案:在渗透水流作用下,土中细颗粒在粗颗粒形成的孔隙中移动以致被水流带走,随着孔隙不断扩大,渗透速度的不断增加,较粗的颗粒也被水流逐渐带走,最终导致土体内形成贯通的渗流管道,造成土体塌陷的现象叫管涌。 无粘性土产生管涌的2个必要条件是:(1)几何条件,土中粗颗粒所构成的孔隙直径大于细颗粒的直径,一般不均匀系数大于10的土中才会发生管涌;(2)水力条件,渗透力能够带动细颗粒在孔隙间滚动或移动,即渗透水流的水力梯度超过管涌的临界水力梯度。 防止管涌现象,一般可从两个采取措施:(1)改变几何条件,如在渗流溢出部位铺设反虑层;(2)改变水力条件,降低水力梯度,如打板桩。 3.答:(1)土颗粒的粒径,级配和矿物成分; (2)土的孔隙比和孔隙率; (3)土的结构和构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