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五部分语言文字运用9专题八扩展语句压缩语段教师用书

2019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五部分语言文字运用9专题八扩展语句压缩语段教师用书

2019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五部分语言文字运用9专题八扩展语句压缩语段教师用书
2019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五部分语言文字运用9专题八扩展语句压缩语段教师用书

专题八扩展语句,压缩语段

——送君一匹绫罗缎,宜长宜短任裁剪

本专题两大考点扩展语句、压缩语段正好是两种相反的思维。本专题先熟悉考情,然后分考点突破。每一考点都采用分题型的形式突破,每一题型都是先例题再学法,以此掌握本题型解题技巧。

1.(2017·高考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逐段概括中国古代木构房屋的特点。每个特点不超过10个字。

①中国古代木构房屋需防潮防雨,故有高出地面的台基和出檐较大的屋顶。

②这种房屋内部可以全部打通,也可按需要用木材进行装修分隔,分隔方式可实可虚,实的如屏门、板壁等,虚的如落地罩、太师壁等。

③工匠们设计房屋的各种构件(如梁、柱)时,在保有其功能的基础上,往往顺应其形状、位置进行艺术加工,使之更加漂亮美观。如把直梁加工成月梁,以给人举重若轻之感。

④为防止木材腐烂,工匠们给木构房屋涂上油漆,油漆在木材表面形成坚韧的保护膜,能起到很好的防护作用。

答:

解析:解答此题,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逐段概括”,二是“房屋的特点”,三是“每个特点不超过10个字”。逐段概括时,应分别抓住古代木构房屋的基本构造,把握其特点。如第①段中,要抓住房屋的基本构造“台基”“出檐”概括其特点。第②段中,要抓住房屋的内部构造来概括。第③段中,要抓住房屋的“构件”把握其特点。第④段中,要抓住房屋的外观“涂上油漆”及目的来概括。

答案:①台基高,出檐大。②内部可通可隔。③构件艺术美观。④涂有油漆以防腐。2.(2015·高考湖南卷)根据首尾语句,发挥想象,有创意地补写中间一段文字。100字左右。

苍天有裂,补天迫在眉睫;苍生有苦,女娲忧心如焚!

面对万民翘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只见,青冥浩荡,四海升平,万物回春,人们载歌载舞。

解析:本题考查补写语句。题目要求根据首尾语句展开想象,补写句子。首句“苍天有裂”“苍生有苦”表明社会混乱,老百姓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尾句“人们载歌载舞”表明社会安

定,老百姓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中间补写的内容可以是治理社会的措施或过程。要注意语言风格的协调一致。

答案:略。(所补写文字须联系上下文提供的情境并衔接自然。)

3.(2014·高考四川卷)请紧扣下面画线句的观点,结合《论语》或《三国演义》的有关内容,运用排比修辞手法,续写一段意思完整的话,不少于60字。

“和”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之一,不少名著都蕴含有尚和精神。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从续写的角度综合考查语言表达的多种能力。首先,要围绕中心写这一段话,中心就是第一句话;其次,要结合《论语》或《三国演义》来写;再次,要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最后,语言要连贯、生动、鲜明,注意字数要求。

答案:(示例1)《论语》中既有“礼之用,和为贵”的行事准则,也有“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的谆谆告诫,还有“和无寡,安无倾”的社会理想,这部儒家经典蕴含了仁爱和谐的尚和精神。

(示例2)诸侯割据,群雄逐鹿,三国鼎立。生灵涂炭渴盼休养生息,社会动荡期望和平安宁,战乱频仍祈求国家大治,宏伟的三国长卷蕴含了人们对天下归一的追求。

4.(2014·高考辽宁卷)概括下面语段的主要信息,不超过45个字(含标点符号)。

长征三号丙改二型火箭将在今年下半年发射,届时将搭载“嫦娥五号试验器”,执行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验证试验的发射任务。为确保“嫦娥五号试验器”准确进入预定轨道,长征三号丙改二型火箭进行了多项技术攻关。整体上火箭“身体长高、翅膀变长”,芯级火箭增高1.5米,两个助推器加长0.8米。长征三号丙改二型火箭同时采用“天基测量”技术和最新的高码率传输技术,可以向地面技术人员传输火箭飞行过程的实时遥测数据,实现了“实时问诊”和“宽带传输”。

答:

解析:本题是压缩语段中的提取关键信息题。这段话陈述的对象是长征三号丙改二型火箭。通读这段文字,我们发现这段文字共写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长征三号丙改二型火箭将搭载“嫦娥五号试验器”执行发射任务;二是长征三号丙改二型火箭进行了多项技术攻关。

答案:长征三号丙改二型火箭将搭载“嫦娥五号试验器”执行发射任务,它进行了多项技术攻关。

考点一扩展语句

“扩展语句”考查的是扩展、丰富语言信息的能力,是通过联想、想象等方式,丰富句子的内容,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往往要求以所给出的材料(词语、句子)为基础,扩展为符合考查要求的一句或几句话。做到中心明确、结构完整、文句通顺,还要符合情境,有逻辑性,恰当运用修辞等。或者以古诗词的意象为中心,根据其意境进行扩写。

“扩展语句”考查形式灵活多变,常见的考题形式主要有:(1)联词设境型;(2)丰富句意型;(3)续写补充型;(4)再现情境型;(5)话题扩展型。

该题型往往要求运用所提供的几个词语,发挥合理想象,揣摩词语之间的联系,创设一种情境,写一段情景交融的话,或阐发一种哲理。有的要求围绕某个中心,有的要求有明确的重点,还有的要求运用某种修辞手法。

[例1] (2012·高考浙江卷)使用下面的词语写一段描写性文字,要求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不超过60字)

银杏树初冬疾风骤雨凋零

答:

解析:解答本题要注意审清题干的要求,把握审题的重点:描写性文字,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和不超过60字。在写作内容方面注意题干所给的几个词语之间的联系,想象出一个完整的画面或场景。

答案:(示例)初冬,疾风骤雨丝毫不理会生命的感受,而银杏树的叶子只得华丽转身。那扑簌簌凋零的片片绿叶仿佛瞬间蜕变,如云霞般金黄、耀眼。

联词扩展“三步走”

第一步:审清题目要求,尤其是那些明确、具体的要求,包括陈述对象、感情倾向、表达方式、修辞方法及字数限制等。如例1题干中的“写一段描写性文字,要求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不超过60字)”。

第二步:探究清楚词语本身的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并根据这些寻找解题的突破点(即扩展点)。如例1中的四个词语“银杏树、初冬、疾风骤雨、凋零”,首先应该明

确它们之间的关系,在“初冬”时节,“银杏树”这一陈述对象,经受了“疾风骤雨”的洗礼(情景)后“凋零”(事件的行为结果)。其次,“银杏树”是设置情境中的描述主体,也是扩写的重点。

第三步:检查分析,完善答案。考生组织出答案后,还要检查一下题目中显性与隐性的要求是否都一一落实,有无遗漏的地方。如例1,组织出答案后,要检查一下答案是否落实了题干中运用描写性的文字和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的要求,字数是否符合要求等。

这种题型是对一个结构简单的句子,采用记叙描写的表达方式,通过添加修饰成分或运用修辞手法等,对原句进行“解释性”的描写。

[例2] (2013·高考天津卷)阅读《春暖花开》歌词片段,按要求作答。

春暖花开,这是我的世界。

每次怒放,都是心中喷发的爱。

风儿吹来,是我和天空的对白。

其实幸福,一直与我们同在。

春暖花开,这是我的世界。

生命如水,有时平静,有时澎湃。

穿越阴霾,阳光洒满你窗台。

其实幸福,一直与我们同在。

将“风儿吹来,是我和天空的对白”这句话扩写为一段散文,限60字内。

答:

解析:本题考查扩写语句的能力,要注意题目要求——散文、限60字内,还要注意扩写的重点。扩写时,要符合语境,展开想象,语言优美。

答案:(示例)带着新翻的泥土气息,风儿吹来,我顿时清醒,新的一年,新的希望……让春风把自己的心声吹向天空——幸福的取得需要努力,这是我和天空的对白。

添枝加叶,丰富句意

第一步:添加修饰性词语。选择恰当的形容词、数量词、副词等词语来修饰中心词,或在句子中添加表示情态、动作等的修饰性定语、状语或补语成分。

第二步:运用修辞手法。运用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设问、反问等修辞手法来描述事物,可以化平淡为生动,化简单为丰富。

第三步:运用表现手法。运用衬托、象征、以动写静等表现手法,可以化抽象为具体,突出表达效果,丰富表达内容。

该类题目,常提供一句话或一段话,要求考生根据提供的具体语言环境补写或续写一句话或一段话。补写或续写的句子必须做到与原句文意相通,语言和谐,语言风格一致。

[例3] (2013·高考四川卷)请从曹雪芹、贝多芬以及文学形象大卫·科波菲尔中任选一人,续写下面的话。

要求:①紧扣首句观点,符合所选人物境遇;②运用排比和反问修辞手法;③语意连贯,内容充实;④60~100字。

即使在最恶劣的境遇中,人仍然拥有一种不可剥夺的精神力量,这就是苦难带给人生的意义。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续写型扩展语句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分析所给句子的含意,确定扩展点。所给句子中有两个关键短语,一是“最恶劣的境遇”,二是“不可剥夺的精神力量”。弄清了扩展点后,可从所给的三个人物形象中选择一个自己熟悉的、有内容可写的形象,紧扣所给句子中的两个关键短语做文章。比如贝多芬“最恶劣的境遇”包括童年不幸、恋人远离、耳疾侵扰等,而“不可剥夺的精神力量”包括他人生的梦想、心中的激情、对音乐的执着追求等。在将这些内容联结成句后,还要注意检查是否符合题目的要求,如运用排比和反问的修辞手法,字数60~100等。

答案:(示例1)曹雪芹家道巨变,却磨炼出傲岸的风骨;备受冷遇,却迸发出创作的激情;绳床瓦灶,却熔铸成生命的华章。“十年辛苦不寻常”终换来彪炳千秋的文学巨著,这难道不是苦难带给他的人生意义吗?

(示例2)贝多芬童年不幸,却不曾破灭人生的梦想;恋人远离,却不曾消逝心中的激情;耳疾侵扰,却不曾消泯对音乐的执着。即使在最恶劣的境遇中,他也把痛苦转换为精神的欢乐。这不就是苦难带给他的人生意义吗?

(示例3)大卫·科波菲尔受尽继父的毒打与折磨,饱尝童工的劳苦与屈辱,历经世俗的狡诈与险恶,但这些不都没有改变他“永不卑贱、永不虚伪、永不残忍”的人生信念吗?

续写补充型扩展语句题,往往是根据一定的条件或者语境进行逻辑思维,从而合理地推导出缺失的内容。一般可以按以下步骤完成:

1.读懂题目要求,准确辨明题目所提供的有效信息。

如例3“运用排比和反问修辞手法”“60~100字”等。

2.要把握所提供文段或文句的语脉,以此为扩写源头确定扩写的突破口,搞清整个语段或句子前后之间的内在联系。

3.运用合理的联想和想象。注意推导合理,主旨一致,修辞、句式、意境、色彩等符合要求。要从试题形式和内容入手进行分析,进行扩展。要注意防止只顾形式不顾内容,或者只顾内容不顾形式,草率审题,盲目机械地答题等错误。

4.检查扩展后内容是否符合题干要求,语言是否连贯,有无语病等。

这类扩展题往往给出一个具体的情境或是预设的某种情境,或是古诗文名句所营造的意境等,然后让考生根据预设的情境,充分展开想象和联想,并且运用一定的表现手法,将所构思的情景生动地表现出来。近年来,多数扩展语句试题考查的是这种形式。

[例4] 根据括号内的要求写一段树叶与阳光的对话。

早晨,树叶与阳光亲密地交谈。

树叶(感激地):

(排比)

阳光(谦逊地):

(比喻)

解析:“亲密地”交代了树叶与阳光交谈的氛围,写对话时应分别表现出树叶的“感激”和阳光的“谦逊”,分别运用排比和比喻的修辞方法。

答案:树叶:(示例1)你用火一般的热情给我以新绿,给人们以温暖,给大地以光明,世界因你而流光溢彩。

(示例2)你无私的关爱,慷慨的施与,温暖的呵护,使我的生命充满活力。

阳光:(示例1)你是大地的外衣,不单是我,和煦的春风、绵绵的细雨也为你增添了美丽。

(示例2)你是绿色的宝石,没有你的质地,在你身上也不可能闪烁我的光辉。

解答再现情境型题目要做到以下几点:

1.把握情境,根据需要来展开。

例:以“斜阳”为重点描写对象,扩展“凄凉的秋天,斜阳中,我告别故乡”,100字左右。

从情境来看,“凄凉的秋天”一句,限制了这段话只能描写萧条冷落的秋季景象。“我告别故乡”一句,限制了这段话必须描写告别故乡时的情景。在这样的季节、这样的情境中告别,其心情大多是悲伤、低沉的。

2.把握重点,常用方法是让重点词语充当主语,对其进行描绘。如对“斜阳”展开详细描写,应是一种冷色调或暗色调的描写,以衬托离别时的悲凉心情。

3.注意扩展语句题不仅要符合题意,更要使扩展后的语段富有意蕴,生动丰满。这是扩展语句题的最后归宿,也是增分点。高分答案一定是“生动丰满”的!为此,必须综合运用比喻、拟人、借代等修辞手法,使语言富有文采。

4.规范答案:这是一个冷清的秋天,西天的寒树上一痕斜阳也失去了夏天的热情,面目苍白,冷漠地看着人间,它无力地吐出几缕凄冷的斜晖。看到它,我顿时觉得浑身一阵阵寒

意,而就在这时,我要离开家乡,离开亲人,独自到遥远的地方谋生,此情此景,真是令人凄绝。

话题阐发型扩展是指给出“主题”或“中心句”,规定某种情景,要求对其进行阐发的一类试题。

[例5] 请以“彩虹”为话题写一段话,或描绘一个画面,或表现某种哲理(二者只能选其一),不少于40字。

答:

解析:描绘画面,可适当添枝加叶,把彩虹置于某一特定的环境中,形成一个优美的意境。而表现某种哲理,则需分析“彩虹”的形象特点,挖掘其虚无、迷人、多彩等角度的寓意,写出符合字数要求的通顺句子即可。

答案:描绘画面:(示例1)故乡的天、故乡的云总是给人一种遐想,尤其是雨过天晴,那彩虹总是挂在天际,赤橙黄绿青蓝紫,缤纷迷离,将我带入梦幻般的境界。

(示例2)雨停了,天边出现一道迷人的彩虹,它那斑斓而缤纷的色彩,为澄澈的天空更增添了一份别样的美丽。

表现哲理:(示例1)雨后彩虹借白云为衣,借阳光为裳,虽然有绚丽迷人的外表,但其本质终究是飘浮的水汽,注定只能昙花一现,难以永恒。

(示例2)虽然没有长江一泻千里的激越恒久之美,却向人们燃烧刹那的精彩;虽然没有太阳普照万物之光,却向人们奉献自然的缤纷。

话题阐发“三步走”

第一步:把握主题,确定扩展方向。这类题在题干中已限定了扩写句的中心,答题时必须围绕这个中心话题去扩展。

第二步:理清思路,确定语段层次。由于扩写是由少到多,由简单到丰富的过程,所以在确定扩展方向之后,应当合理安排段落层次。可以是总分、总分总、分总的结构形式,也可以是有类比、递进等内在的逻辑关系。

第三步:选用手法,组织语言作答。扩写时要严格围绕被扩写的内容,不能另立话题,可以选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也可以借助举例、对比、因果推论法等来增强语言表现力。如“温情脉脉的善良更能温暖我们的内心,成为我们这个社会和谐的润滑剂、前进的推进剂”,就巧妙地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考点二压缩语段

“压缩语段”是指考生按照命题者所给出的语言文字或图表数据等材料,在理解的基础

上,对材料中相关的信息进行筛选、提取,最后归纳概括为符合命题要求的语言表达形式。压缩语段主要是考查考生的提炼、概括、压缩能力及表述能力。恰当地压缩语段,大致需要两种能力:一是筛选能力,二是概括能力。

“压缩语段”常见的考查形式主要有:(1)新闻压缩(含拟写一句话新闻、拟写标题、拟写导语等),概括语段的内容要点,提取关键词;(2)概括并评价原语段的观点;(3)整合提供的信息给概念下定义。

新闻类压缩语段题旨在考查辨识、筛选、提炼所给新闻材料重要信息的能力,它是一种实用性、实践性很强的语言表达技能题,涵盖了多方面的知识点,体现了多方面的能力,并且较好地反映了高考命题贴近时代生活的走向。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

1.拟写新闻标题

标题,是新闻的“眼睛”,它提挈全篇,浓缩文意,因此,新闻标题必须简洁、准确、醒目,即要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出所报道的主要内容,点明其意义并要求富有吸引力。新闻标题的主标题旨在揭示消息的主题或重要新闻事实;副标题用以补充说明情况或指出内容范围,做出内容提要等。试题中通常要求拟写主标题,有的要求同时拟写主标题和副标题,但单独拟写副标题的题目不大常见。

2.拟写新闻导语

导语一般在新闻的开头,是新闻的纲领和中心,要将新闻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概述出来。“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导语虽短,新闻的要素要齐全,以便读者可从导语中得到对整个新闻的总印象。试题如要求根据新闻的主体写导语,考生应仔细阅读主体部分,从中提炼出各个要素,然后加以连缀。

3.拟写一句话新闻

一句话新闻,就是运用一句话,采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形式,最大限度地完成报道任务的

新闻。根据新闻要素的要求,“一句话新闻”必须包含的答题要点是:①时间;②地点;③人物(对象);④事件(过程、结果);⑤原因(目的)。但在实际操作中,不一定面面俱到,可根据具体情况而定。结构上一般常用主谓句,但不一定是单句,短复句亦可。

[例1] (2017·高考天津卷)给下面短文拟写一个标题。(12字以内)

事实上,“一带一路”推动的不仅仅是经济上的合作,更是文明互通的基础建设,是连接世界上不同文明的“带”与“路”。它以文明对话为引领,强调不同文明的相互尊重、平等对话与交流融合,其路径很清晰:基础设施建设先行,贸易发展紧随,伴着人民交往、文化交流,逐渐实现沿线国家民众相互理解、相互包容、和平共处、共同发展,最终达至民心相通,文化相融。

答:

解析:先从所给语段中找出一级信息“一带一路”;再找出二级信息“推动的……更是文明互通”,最后在规定的字数内将标题拟写出来即可。

答案:(示例)“一带一路”推动文明互通

[例2] (2014·高考山东卷)概括下面这段话的主要内容,不超过55字。

近来,共青团中央发起了一项“青年好声音”网络活动,鼓励青少年结合自身学习工作实际,写下对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和体会。活动开展一周多的时间里,33万余名青少年在网站、微博、微信、手机报等网络平台上,编创和传播内涵丰富、形式时尚的网络文化产品,仅话题微博总阅读量就超过9 000万次。这项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旨的活动,为网络空间注入了强有力的青春正能量。

答:

解析:本题是压缩语段题。这段话一共三个句子,第一句交代共青团中央发起的一项活动及其要求,第二句是介绍活动开展的情况,第三句是总结这次活动的意义。概括起来就是团中央发起了网络活动;广大青年积极响应;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网络注入了正能量。除此之外,本题还需要注意字数的限制。

答案:(示例)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团中央发起了“青年好声音”网络活动,广大青少年积极响应,为网络注入了正能量。

新闻类压缩的方法

1.拟写新闻标题的方法

新闻标题提挈全篇、浓缩文意,必须简洁、确切、醒目。拟写新闻标题,不但要突出主题,内容上也要扣住文段中心,而且还要使标题醒目,引人注意。因此,好的新闻标题,往往用词别具一格、结构工整,善于使用修辞方法等。

2.拟写新闻导语的方法

要把消息中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用最简明的话在开头一段中加以表述,它是为了让读者一目了然地了解整个消息的情况与结局,这是新闻的特殊格式。

标准新闻导语一般包括:①新闻单位名称+②消息发出地名称+③发出时间+④主体事件+⑤(主体事件发生的必要)条件或原因+⑥主体事件的简要过程+⑦状态、结果、影响或发展趋势。

说明:如果试题材料不包括前三项相关材料,前三项内容可舍去;④⑤两条可互换位置;

⑥中的“过程”需要用句子完成,如果字数要求极严,可以用主体事件名称带出过程。

3.拟写一句话新闻的方法

要把握语段语意,从中筛选出关键信息(读者最关心、最有新闻价值的内容),然后用简明的语言把它表达出来。

标准一句话新闻一般包括:①主体事件名称+②(必要的)时间(重要的高精尖科技实验时效性很强,有时要落实到分秒)、地点+③主体事件目前的状态、结果、趋势(即人们最关心的新闻点)。

4.一般性新闻材料的压缩方法

对于一般性新闻材料的压缩,答案应包括:①(必要的)时间、地点+②事件发生的原因、背景或其他条件+③事件发生过程的主要步骤名称+④事件过程的结果、影响或发展趋势。

概括主要内容是语段压缩题中较常见的一种,这种题型一般要求既要理清文段的结构和思路,又要概括出各层次大意。从设题材料角度看,主要可分为四类:说明类、议论类、记叙类、描写类。说明性语段侧重考查它的说明对象及其特征或事理;议论性语段侧重考查它的论点和论据;记叙性语段侧重考查它的六要素,实际上就是围绕记叙性文章的六要素命题;描写性语段主要考查景物及其特征,描写的角度及其目的、感情等。总之,命题者是根据语段的性质和特点,设定考查点,高考主要考查对说明类、议论类语段的压缩,记叙类与新闻类相似。

类型一说明性语段

[例3] 阅读下面这则材料,简要概括“微电影”的特点,不超过25个字。

微电影即微型电影,又称微影,是指专门在各种新媒体平台上播放的、适合短时休闲状态下观看的具有完整故事情节的微周期制作和微规模投资的视频短片。形式灵活的微电影契合了受众即时消费的诉求,而影视技术的普及让更多的人尝试微电影的制作与发布,这也正是微电影能够发展壮大的直接驱动力。当前,微电影市场鱼龙混杂,质量参差不齐。

答:

解析: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解答此题,可在整体感知文段内容的基础上,筛选出

文段中能表现微电影本质特点的关键词,然后用简短的语言概括即可。如,“微型电影,又称微影”可概括为“篇幅短小”;“完整故事情节”可概括为“情节完整”;“微周期制作和微规模投资”可概括为“周期短,投资小”。

答案:篇幅短小,情节完整,形式灵活,制作周期短,投资小。

明确说明对象,把握对象特点

说明类语段一般包括两部分:一是解说说明对象(比如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二是用具体的说明方法解说说明对象的特点。压缩说明类语段时,应关注以下两个要点:

1.明确说明对象。即明确语段的主要说明对象是什么。

2.把握说明对象的特点。具体可以从分析每一句话的角度入手,即通过分析语段每一句话的具体内容归纳出说明对象的特点。

类型二议论性语段

[例4] (2012·高考四川卷)下面是朱光潜《诗论》中的一段文字。请用一句话概括朱光潜对陶渊明的评价,不超过15字。

自钟嵘推渊明为“隐逸诗人之宗”,一般人都看重渊明的隐逸一方面;自颜真卿做诗表白渊明眷恋晋室的心迹以后,一般人又看重渊明的忠贞一方面。渊明是隐士,却不是一般人所想象的孤高自赏、不食人间烟火气,像《红楼梦》里妙玉性格的那种隐士;渊明是忠臣,却也不是他自己所景仰的荆轲、张良那种忠臣。渊明还有极实际极平常的一方面,他处处都最近人情,保持着一个平常人的家常便饭的风格。

答: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提炼内容、概括语段的能力。该文段先列举了一般人对陶渊明的评价,朱光潜同意陶渊明“是隐士”“是忠臣”,又用“却”点明了自己认识的与众不同,“还有……的一方面”即“处处都最近人情”,然后根据字数限制删掉非重要词语。

答案:(陶渊明是)最近人情的隐士与忠臣。

辨析论述对象,概括语段要点

解答议论类语段压缩题,要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1.划分语段结构,分别概括语段每个层次表述的主要内容。这个环节可以确保压缩的方向和内容不跑偏。

2.找出语段的观点和论据。议论类语段往往会亮明观点(论点),并用相关的论据来证明,因此,压缩议论类语段时,一定要找到观点和论据。

3.分析作为论据的语句表达的关键点。找出相关论据后,注重理解、分析、筛选出相关的关键点。

4.根据题干要求进行概括或转换。对于筛选出来的主要内容,一定要再次加以概括和压

缩,且要注意转换成符合题干要求、语意通顺的句子。

类型三记叙性语段

[例5] 阅读下面的语段,用一句话概括六朝古都建康的发展变迁。要求:不超过50字。

589年,隋灭了陈,统一全国。隋文帝下令将六朝古都建康(今南京)的城邑和宫殿全部毁掉,改为耕地,以免有人继续称帝。隋炀帝大业二年(606年),又将建康、同夏、秣陵三县并入江宁,废临沂、丹阳、湖熟三县,属地也并入江宁,建康被降到了一般州县的地位。此时的王谢显族早已败落,秦淮河也失去了往昔的流光溢彩。不久,隋为唐所灭,连年的战乱把六朝的古迹摧毁得所剩无几,原本繁华的都城断垣残瓦,满目疮痍。乌衣巷的高府华第遍地野草,焦土昏鸦,显赫辉煌的王谢高贵门第也几乎踪影无存,一片荒凉。

答:

解析:解答这个题目,要注意把握语段记叙的主要内容,然后根据题干具体要求加以概括。上述语段,主要记述了建康的变迁,从时间上看,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写建康在隋朝统一后的变迁,其城邑和宫殿被毁,改为耕地,并被并入江宁,降级为一般州县。第二部分,写唐朝时建康的变化,战乱把六朝古迹摧毁,连著名的乌衣巷都成为荒凉之地。由分析可以看出,这段话主要是从建康在隋朝、唐朝的变化来叙述建康的变迁的,需要概括的内容集中在隋朝时建康的变化和唐朝时建康的变化。

答案:(示例)建康在隋时城邑和宫殿被毁,降级为一般州县;唐时,六朝古迹大都被摧毁,连乌衣巷都只剩一片荒凉。

把握记叙要素,明确表述内容

解答记叙类语段压缩题,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1.明确记叙的各种要素。组织答案前,要先分析语段具体的记叙要素,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以及事件所体现的意义。

2.把握记叙要素与题干的关系。明确具体的记叙要素后,要分析这些要素与题干具体要求的关系。

3.调整相关信息的具体语序。筛选出重要信息后,在组织答案时,要注重具体的语序,一般可以表述为: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以及事件的过程和意义。

类型四描写性语段

[例6] 阅读下面的语段,用一句话概括“红海滩”的特征。要求:不超过50字。

每当秋季,当海潮退去,奇异的海滩景观——红海滩就展现在眼前。夕阳中的枫林,经秋霜染成的红叶,真正在湛蓝落幕的天幕之下呈现出那片坦荡无垠的红。红海滩,仿佛变成一片玫瑰红,红得更是娇艳,红得更是剔透,红得更是晶莹,红得更是那么珠光闪烁。夕阳

再也控制不住那沉甸甸的渴望,潜入水中亲吻着。水滋育出火红的海滩容颜,水更慰藉了红海滩柔润的浓情。红海滩,你是绿的成熟,情的凝结。一腔爱火,燃烧得是那么热烈,是爱神派来的红使者,是杜鹃花啼出的殷红的血。多美妙的情缘,竟让红海滩在红中与水相融合。

答:

解析: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分析两个方面:一是描写的对象以及特征,一是题干的具体要求。该语段主要描写夕阳西下时“红海滩”的景象。从描写的内容看,有枫林、海滩、海水等。枫林是经霜后的红,在天幕下展现出一片红色;海滩是玫瑰红,海水是一片红色,这样使得海滩和海水因为“红”而融合为一体。

答案:(示例)夕阳之下,红海滩上的枫林经霜后在湛蓝落幕的天幕下展现出无垠的红,海滩、海水在红色中融合。

把握描写内容,转换平实语言

解答描写类语段压缩题,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1.具体分析语段的每一句话,把握描写对象的特点。

2.对描写类语言进行转换。对于描写性语段,其中很多语句是形象化的表达,而回答问题的语言是需要高度概括的,这就要求在组织答题语言时应注重对这些内容的转换,即把形象化的语言转换为平实、质朴的语言。比如例6,“红海滩,仿佛变成一片玫瑰红……红得更是那么珠光闪烁”一句形象地描述了夕阳西下时红海滩的红的状态,组织答案时就要把这些形象化的语言转换为平实的语言,即“红海滩到处是红色”。

3.把筛选转换后的信息按照一定的语序组合。组织描写类语段压缩题的答题语言时,一般按照语段呈现的顺序进行;同时,还要关注时间、空间顺序。

关键词原指一篇文章或一段文字中最重要的词语,一般放置在文段的前面,让读者了解文段的基本内容。后出现在网络搜索中,指人们输入到搜索框中的文字。提取关键词语,考查的是考生概括思想内容、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

[例7] (2016·高考浙江卷)提取所给材料的主要信息,在横线处写出四个关键词。

引力全称万有引力,指具有质量的物体之间加速靠近的趋势,简单说就是物体之间相互吸引的作用力。在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视野里,引力等价于弯曲的时空。而引力波就是在弯曲的时空这个大背景下,当发生有质量的物体加速运动导致的扰动时,由此产生的波动如波纹一样向外传播的现象。

一个世纪前,爱因斯坦预测了引力波的存在,但近百年来,科学家们并未找到证明它存在的直接证据。华盛顿当地时间2016年2月11日,美国激光干涉引力波观测台(LIGO)实验

组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首次直接观测到了由两颗恒星级黑洞13亿年前并合产生的引力波。这是科学史上又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发现。

引力波的发现对普通人的生活会产生什么影响?科学家们表示,一个新的重大科学发现,总会给人类社会带来无法预估的发展。18世纪描述电磁波的麦克斯韦理论确认的时候,也没有人知道会给人类带来什么,但是现在不管是电视机还是移动电话,都与电磁现象有关。

答: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解答所有压缩类题目均可以先给文本分层,然后分别概括各层大意,再把各层大意概括为一句话(或几个句子)。而提取关键词的题目不过是多了一个环节,即把句子主干提炼出来。该语段一共三个自然段,可分为三层。第一层的大意是“引力波是什么”,第二层的大意是“美国首次发现引力波”,第三层的大意是“引力波的发现将对人们的生活产生影响”。概括起来就是:美国首次发现引力波,它将对人类生活产生影响。这两个句子的主干为:主语——美国、引力波,谓语中心词——发现、产生,宾语中心词——引力波、影响。分析提炼后可得出答案。

答案:引力波首次(或“美国”) 发现影响(或“意义”)

“下定义”是一种用简洁明确的语言对事物的本质特征做概括说明的方法。这种题型一般是为考生提供一个详细完整的信息材料,里面包含一个确切的信息术语,而与信息术语相关的信息,都在材料中。

[例8] 请筛选、整合下面文字中的主要信息,拟写一条“年画”的定义。要求:语言简明,不超过40字。

年画是民间很常见的一种图画,大多于农历新年到来时张贴。年画画面线条单纯,色彩鲜明。传统年画多为木版水印制作,主要产地有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和山东潍坊等;现代年画则多为机器印制。年画的常见题材有合家欢、看花灯、胖娃娃、五谷丰登等,也有以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为题材的,多含有吉祥喜庆的意义。年画历史悠久,早在宋代就有相关记载;清代中期,年画尤为盛行;至今还深受人民群众喜爱。

答:

解析:本题考查概括文段主要内容,为概念下定义。抓住文段有关“年画”的主要信息,从题材、画面等特征入手,舍弃次要信息,如产地、历史相关记载等。下定义所得出的答案一定是单句,其形式为“年画是……图画”。

答案:年画是春节时张贴的,画面线条单纯、色彩鲜明,含有吉祥喜庆意义的图画。

下定义“三步走”

下定义的基本公式是“被定义概念=被定义概念的本质特点+邻近大概念”。“被定义概

念”是小概念,暂且用“小”来代替;“邻近大概念”是“被定义概念”的上一级概念,暂且用“大”来代替;“被定义概念的本质特点”,用

一个“特”字来代替。这样一来,其定义就可以简化为“小=特+大”。

运用公式下定义一般按以下三个步骤进行:

第一步:找“大”,即找到被定义概念的邻近大概念。如要给“笔”下定义,要先找到“笔”的“邻近大概念”——“文具”。以“东西”“物质”“工具”为“大”不行。第一个太俗,后两个太“宽”,也就是说,“笔是东西”“笔是物质”和“笔是工具”都不贴切。只有说“笔是文具”才最贴切、准确。

第二步:找“特”,即找到被定义概念的本质特点。“笔”的本质特点是“用来写字画画”,而“细长的”“可以握在手中”等,是次要特点,可以略去。

第三步:巧“连”,连接“小”与“‘特’+‘大’”。根据定义“小=特+大”,笔的定义应为“笔是用来写字画画的文具”。

“笔”的定义,还可以灵活表述。除上述定义外,还可以表述为“用来写字画画的文具叫作笔”,也可以表述为“笔这种文具是用来写字画画的”。无论怎样表述,都应有“被定义概念”“被定义概念的本质特点”“邻近大概念”这三个要点。

下定义,要用好“五条原则”

1.定义必须相称:外延相等,不可“过宽”,也不能“过窄”,如“知识分子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精英”犯了定义“过窄”的错误,因为“具有较高文化水平,从事脑力劳动的人”一般都可称为“知识分子”。

2.定义不能循环:如“魔术是一种……魔术”。

3.定义不能否定:如“浪漫主义不是唯美主义”。

4.定义不能比喻:如“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5.下定义一般是单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