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管理学原理》题库及答案

《管理学原理》题库及答案

《管理学原理》题库及答案
《管理学原理》题库及答案

《管理学原理》练习测试题库(4套版)本科

一、客观题(单选题)

1.“管理活动的构成要素是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提出这个观点的代表人物是(A ).

A、法约尔

B、西蒙

C、孔茨

D、罗宾斯

2.管理的归宿是( D )

A、行使管理职能

B、参与社会实践

C、合理配置资源

D、实现组织目标

3.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管理问题的基本观点,管理的二重性是(B)。

A、科学性与艺术性 B、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C、科学性与技术性 D、技术性和艺术性

4.在管理的实践中,强调管理的创造性和权宜应变,这是指管理的( C ).

A、科学性B、技术性 C、艺术性 D、现实性

5。在一个组织中,为实现组织目标而行使管理职能的人是( C )。

A、领导者B、组织者C、管理者D、决策者

6。按环境的复杂程度和变化程度来划分,大学组织属于(B )。

A、简单稳定环境

B、复杂稳定环境C、简单动态环境 D、复杂动态环境

7.在下列要素中,属于一般环境因素的是( A )。

A、技术因素

B、竞争者

C、顾客

D、资源供应者

8。在下列要素中,属于具体环境因素的是( C ).

A、经济因素

B、社会因素

C、顾客D、技术因素

9.组织内部环境的构成要素是( B ).

A、物质环境和政治环境

B、物质环境和文化环境

C、物质环境和经济环境D、物质环境和技术环境

10.组织文化的核心要素是( A )。

A、组织价值观B、组织宗旨C、组织精神 D、组织形象

11.某企业明确纪律的要求是令行禁止,服从命令.它表明该企业文化具有(C )。

A、凝聚功能

B、导向功能

C、约束功能

D、激励功能

12.首钢集团提出了“科技首钢”、“绿色首钢”和“人文首钢”的口号,这指的是( C )。

A、企业价值观

B、企业精神

C、企业形象

D、企业规范

13.管理学研究的主要是(D)。

A、经济管理问题

B、企业管理问题

C、行政管理问题

D、一般管理问题

14.从管理的学科性质来看,管理学是一门应用学科,它具有很强的( B )。

A、综合性

B、实践性

C、一般性D、社会性

15.在管理思想史上,首先重视“资本所有者与企业管理分离"的时期是( C )。

A、传统管理思想B、科学管理思想阶段C、行为科学思想阶段D、现代管理思想阶段

16. 科学管理的核心问题是( A )。

A、解决分工与协作的问题 B、处理人际关系C、作好经营计划D、提高劳动生产率17. 法约尔认为企业经营活动的类型是( B )。

A、技术活动和商业活动 B、财务活动与安全活动 C、会计活动和管理活动 D、A、B和C

18. 法约尔提出计划、组织、指挥、协调与控制的五大职能,这是指( D )。

A、技术活动

B、商业活动

C、管理活动

D、财会活动

19.韦伯在管理学上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 D )。

A、一般管理理论 B、科学管理理论

C、理想行政组织理论D、人际关系理论

20.在韦伯看来,涉及到行政组织基础的权力是( C ).

A、理性的、法定的权力

B、传统的权力

C、现代的权力

D、超凡的权力

21.梅奥根据霍桑实验的成果,认为企业存在着( C )

A、团队

B、群体

C、正式组织

D、非正式组织

22。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提出“管理理论丛林”现象的管理学家是( A)

A、巴纳德 B、孔茨 C、卡斯特 D、德鲁克

23。西蒙“令人满意准则”的提出,是基于( D )观点。

A、有限理性

B、绝对理性

C、有限感性

D、绝对感性

24. 系统管理学派认为组织是一个( B )。

A、开放系统 B、封闭系统 C、合作系统 D、独立系统

25。学习型组织理论的代表者是( B)。

A、彼得·圣吉 B、迈克尔·哈默 C、德鲁克D、戴明

26。五项修炼的核心与基石是( A )。

A、系统思考B、自我超越C、团队学习 D、改善心智模式E、建立共同愿景

27。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立的实体,为迅速向市场提供产品和服务,在一定时间内结成的动态联盟。这指的是(A )

A、虚拟组织

B、再造组织C、学习型组织 D、核心组织

28. 企业再造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A )

A、彼得·圣吉 B、迈克尔·哈默 C、德鲁克 D、戴明

29。构成系统的基本成分是( A )。

A、要素

B、联系

C、结构

D、功能E、环境

30。系统具有随环境的改变而改变其结构和功能的能力。从系统的特征来看,这是指( A ).

A、整体性B、层次性C、目的性 D、适应性

31。人本原理讲求和解决的核心问题是( B)

A、人的主动性B、人的创造性 C、人的积极性 D、A、B和C

32.以情感和文化为基础,运用尊重、激励、引导和启迪等方式进行管理,是指( A )

A、动力管理

B、人才管理

C、能级管理D、柔性管理

33。从创新的管理体系来看,组织的生命之源是( DDD )。

A、观念创新 B、技术创新 C、制度创新 D、管理创新

34.特定的系统在单位时间内的投入与所取得的效果之间的比率。这是指( D )。

A、效益

B、效率C、效果 D、效能

35.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必须共同遵循的最高道德准则是维护( D )。

A、个人利益

B、集体利益

C、国家利益

D、顾客利益

36.企业应当承担社会责任,因为负责任的行为才是所要做的正确的事情。这个观点阐述的角度是( A )A、公众期望 B、长期利润 C、道德义务 D、股东利益

37。管理的首要职能是( A )

A、计划B、组织 C 、领导 D、控制

38.计划工作的起点是(A )。

A、估量机会

B、确定目标

C、确定前提条件

D、确定方案

39.目标责任制的理论就是建立在目标具有( B )这一特点基础之上的。

A、综合性

B、层次性C、多样性 D、网络化

40. 目标管理的基本程序是( B )。

A、执行目标、确定目标、成果评价

B、确定目标、执行目标、成果评价

C、成果评价、确定目标、执行目标D、确定目标、成果评价、执行目标

41.组织表示其活动的总计划是( C )

A、宗旨

B、目标

C、战略

D、目的

42.战略管理的起点是(A )。

A、组织宗旨和目标的确定

B、环境分析

C、战略制定

D、战略实施

43.对一定事物的动态及其发展趋向进行探索,并事先作出估计和评价。这是指( C)。

A、计划B、目标 C、预测D、决策

44.预测的结果与将来的实际情况总会存在着或大或小、或多或少、或前或后的偏差,它表明预测具有( C)特点。

A、不确定性

B、科学性

C、近似性

D、局限性

45.一般来说,下列哪项是在非正式组织中不能得到满足只有在正式组织中才能得到满足的?(B)

A、情感交流

B、晋升需要

C、社会交往需要

D、心理需要

46。由纵横两套管理系统组成的组织结构形式是( C )。

A、直线式组织

B、事业部制C、矩阵式组织D、职能式组织

47。下级机构或人员接受每个分担专业职能的上级发出的指令,这是( D )的特点。

A、直线式组织 B、事业部制C、矩阵式组织D、职能式组织

48.下面哪一种组织形态是关于知识经济时代的组织结构形式( B )。

A、直线式组织

B、团队组织C、矩阵式组织D、职能组织

49.学习型组织的组织结构是( A )。

A、扁平式结构

B、高耸式结构C、科层式结构 D、网络式结构

50.强调团结协作精神,具有独立作战的组织是( A )。

A、团队组织B、学习型组织 C、虚拟组织 D、矩阵式组织

51.我们把从目标、任务出发设置机构的程序,叫做( A).

A、因事设职

B、因职配人

C、因人设事

D、因人配职

52。一个组织在正常情况下,一个管理人员能够直接指挥的人员的数量叫做(D )。

A、指挥权力

B、管理能力

C、管理层次

D、管理幅度

53. 在组织规模一定的情况下,组织层次与管理幅度的关系是(B).

A、成正比

B、成反比

C、曲线相关

D、不相关

54. 把决策权集中在组织领导层,下级的一切行动听从上级指挥,这是( A )。

A、集权B、分权 C、授权 D、擅权

55.构成权力性影响力的主要因素是( B )

A、才能

B、职位C、知识D、品格

56. 按双因素理论的观点,即使满意了也不能使人产生满足感的因素属于( B )

A、激励因素

B、保健因素

C、辅助因素

D、外在因素

57.在组织规模较大时,相对而言,反应速度快、时滞短的控制方式是(B )

A、集中控制

B、分散控制

C、分层控制

D、反馈控制

58.进行控制的首要步骤是( A )

A、确立控制目标

B、衡量实际业绩

C、进行差异分析

D、采取纠偏措施

59。管理者在管理的过程中对下属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说明思想教育手段具有( B )特征.

A、目的性B、激发性 C、长期性D、灵活性

60. 管理者运用表扬、奖励、晋升或者是批评、记过、降级、撤职等方法来保证命令的执行,这是指行政手段(B)。

A、权威性B、强制性 C、垂直性 D、稳定性

二、简答题

1.管理的内涵和性质是什么?

管理就是管理主体在一定的环境下,运用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职能,依靠组织内的全体成员的活动,使有限的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从而有效和高效率地实现组织目标。

管理的性质有:

(1)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管理问题的基本观点,管理具有二重性。具体具体来讲,一方面是指与生产力、社会化

大生产相联系的自然属性;另一方面是指与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的社会属性。

(2)管理具有科学性、技术性和艺术性。

2.管理的外部环境对组织有何影响?

外部环境是指能够对组织绩效造成潜在影响的各种外部力量,其构成要素是一般环境和具体环境。

一般环境包括经济因素、政治因素、社会因素和技术因素,它只是以间接作用的方式影响社会某一特定的管理组织,但是这些起间接作用的变量因素将最终决定着组织的长远发展。

具体环境由资源供应者、竞争者、服务对象(顾客)、政府管理部门和社会特殊利益代表组织构成.它是对某一组织的目标实现产生直接影响的要素.具体环境对每一个组织而言都是不同的,并随条件的改变而变化。它同一般环境相比,对组织的影响要更为直接和具体些.

3.梅奥的人际关系学说提出了哪些基本观点?继梅奥之后,行为科学理论的发展主要集中在哪些领域?

梅奥根据霍桑实验的成果提出了人际关系学说。其基本观点是:职工是社会人;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新的管理能力在于提高职工的士气。

继梅奥之后,行为科学理论的发展主要集中在四个领域:(1)有关人的需要、动机和激励的问题;(2)同企业有关的所谓“人性”问题。(3)企业中的非正式组织以及人与人的关系问题.(4)企业中领导方式的问题。

4。决策理论学派的主要观点有哪些?西蒙提出“令人满意准则”的依据是什么?

决策理论学派是在社会系统学派的基础上,吸收行为科学、系统理论、运筹学和计算机程序等学科的内容而发展起来的。决策理论学派的代表人物是西蒙和马奇等人,决策理论学派认为:

(1)管理就是决策。(2)决策的过程分为四个阶段:情报活动;设计活动;抉择活动;审查活动。(3)提出“令人满意”的准则。

西蒙提出的“令人满意”的准则的依据是“有限理性”.

5.什么是五项修炼?五项修炼的核心是什么?

彼得·圣吉认为,企业唯一持久的优势源于比竞争对手学得更快更好的能力,未来真正出色的企业,将是能够设法使各阶层人员全心投入,并有能力不断学习的组织。要建立成功的学习型组织,必须持之以恒地进行与之紧密相关的五项修炼:(1)自我超越;(2)改善心智模式 ;(3)建立共同愿景;(4)团队学习;(5)系统思考。

系统思考是五项修炼的核心与基石,它要求人们用系统的观点对待组织的发展。

6。组织管理者在实践中如何贯彻系统原理?

用系统原理指导组织的管理工作,组织管理者必须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1)树立组织的整体系统观。

(2)掌握组织的系统分析方法。对一个组织系统进行系统分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了解系统的要素;研究系统的联系;把握系统的功能;弄清系统的历史;研究系统的改进.

(3)贯彻组织的整分合原则,即:整体把握、科学分解和组织综合。

7.什么是人本原理?人本原理实现的方式有哪些类型?

人是管理系统中最具有能动性、创造性和最为活跃的因素.作好了人的工作,管理就抓住了根本。从这个意义上讲,管理的人本原理,就是指组织的各项管理活动,都应以调动和激发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根本,追求人的全面发展的一项管理原理。

人本原理的实现方式主要有三种类型:动力管理;柔性管理;人才管理。

8。组织为什么要构建创新体系?创新管理体系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组织的发展的是一个动态过程.要使这个过程不断地持续下去,组织就不能停止创新。尤其是在知识经济时代,组织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重要的变化,组织的发展与竞争优势更取决于组织的创新能力,可以讲不创新,就意味着灭亡,创新已成为组织发展壮大过程中的关键性因素.

实行创新管理是组织竞争的取胜之道.而构建创新管理体系,则是保证创新管理有效进行的前提。创新管理体系主要包括观念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

9.什么是企业的社会责任?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具体体现是什么?

企业的社会责任是认真考虑企业行为对社会的影响。企业的社会责任具体体现有:(1)公平竞争的责任;(2)保护环境的责任;(3)保护员工的责任;(4)保护顾客的责任;(5)保护投资者的利益;(6)保护社区的责任。

10.什么是战略?战略的构成要素有哪些?战略管理的过程又是什么?

战略是组织表示其活动的总计划,以及为实现总体目标而作的重点部署和资源安排。其构成要素有:经营范围、资源配置、竞争优势和协同作用

战略管理是一个关于战略从形成到贯彻的过程。战略管理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组织的宗旨和目标的确定。(2)环境分析;(3)战略制定;(4)战略实施。

11.怎样理解预测和决策的关系?

?预测是对一定事物的动态及其发展趋向进行探索,并事先作出估计和评价.决策就是为解决面临的问题或完成某项任务而制定与选择活动方案的过程.

预测与决策的联系:预测对管理决策的直接作用在于它一方面通过揭示事物发展中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为创造出实现决策目标所必需的条件作准备;另一方面它可以为决策提供多种方案或方法,扩大可供选择的范围,为最后选择满意方案作准备.

预测与决策的区别:一是预测侧重于对客观事物的科学分析,决策侧重于对有利时机的科学选择。二是预测要提供多种可能的方案,决策则主要是从多种可能方案中选择最佳方案。三是预测是决策科学化的前提,决策是预测的服务对象.

12.简述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的关系?

正式组织,是为了达到目标而规定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职责范围的组织体系。非正式组织,不是经官方规定,

而是自然而然形成的一种无形组织,是一种非正式的联合体。

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有明显的差别,主要表现两点:

(1)标准不同。在正式组织中是以效率为重要标准的,在非正式组织中则是以感情为重要标准的.

(2)组织的结构和稳定性存在差异。在正式组织中有完备的组织章程和制度,有明确的组织原则,有固定的组织成员,且组织成员有确定的权利和义务,其结构严密和稳定。而非正式组织由于具有很大的自发性,非正式组织的内聚力主要依赖于情趣相投和心理相容,一旦成员间发生兴趣变化、观念相异、意见相左、利益相背或人际关系的不和谐,都能引起非正式组织的聚散或重新组合。因而非正式组织的成员、结构、活动方式以及行为规范容易受到偶然因素的影响,有很大的变异性和不稳定性。

13。什么是组织设计?影响组织设计的因素有哪些?

组织设计,就是对构成组织的各个要素、各个部门进行总体的规划,以保证这些要素和部门所组成的组织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能够协调地运作。

组织设计是组织实体的建构过程,主要集中在对组织结构的设计、调整和安排上。影响组织设计的因素有:组织环境;组织战略;组织规模;权力体制.

14。设计组织结构应遵循哪些原则?

组织的管理者必须重视组织设计的工作,根据客观形势的变化,及时地对组织进行调整.要对组织进行合理的设计,必须遵循组织设计的原则。组织设计的原则有:

(1)有效性原则;(2)部门化原则;(3)管理幅度原则;(4)权责对等原则;(5)统一指挥原则;(6)协调一致原则。

15。简述分权与授权的关系.

所谓制度分权是在组织设计时,考虑到组织规模和组织活动的特征,在工作分析、部门设计的基础上,根据各管理岗位工作任务的要求,规定必要的职责和权限。而授权则是担任一定管理职务的领导者为利用专门人才的知识和技能,或出现新增业务的情况下,将部分解决问题、处理新增业务的权力委任给某个下属。

两者的联系是:组织设计中的权力分配(制度分权)与主管人员在工作中的授权都属于权力的分散化,其结果是使较低层次的管理人员行使较多的决策权。

两者的区别是:(1)制度分权具有一定的必然性,而授权具有很大的随机性。(2)制度分权将权力分配给某一个职位,而授权是将权力委任给某个下属。(3)制度分权具有相对稳定性,而授权可以是长期的,也可以是临时的。(4)制度分权是一项组织工作的原则,而授权主要是领导者在管理工作中的艺术。

16.什么是人员配备?实行人员配备的条件和原则是什么?

人员配备就是把适当的人员安排到适当的位置上的过程。

实行人员配备,需要二个基本的条件:(1)有合理的组织结构以及要求明确具体的各种职位。(2)有可供选择的、适应不同职位需要的各类人员。

实行人员配备的原则有:(1)因事择人原则。(2)选贤任能原则。(3)因材使用原则。(4)群体相容原则。(5)动态平衡原则

17.领导与管理的区别是什么?

领导与管理的区别主要有:(1)领导是管理的一种手段,它的重点则集中在制定大针方针上面,进行战略指导的综合性工作;管理是根据确定的目标,进行战术运行的职能性工作,实施具体的计划、组织、控制.(2)领导对管理有统率性,要为管理指明战略性的方向、目标和路线;管理对领导具有执行性,注重系统内人、财、物的配置,要为领导落实已经提出的战术性的方式、途径和措施。(3)领导强调总揽全局,协调整个组织的统一;管理侧重于内部秩序的维持和完善。(4)领导致力于提高整个组织的效益;管理侧重于具体工作的效率和效果。(5)领导的实践活动是科学与艺术的统一;管理的实践活动是科学与技术的统一。(6)领导具有导向性,注重思想、威信、榜样的力量,主要依靠领导者的影响力、感染力与感召力,使被领导者自愿服从;管理具有强制性,注重权力、法律、制度的力量,主要依靠约束力和人们的被迫服从。

18.什么是正式沟通?它有哪些方式及形态?

正式沟通是通过组织明文规定的渠道进行信息的传递和交流。

按照信息的流向,正式沟通可分为上行沟通、下行沟通、平行沟通与斜向沟通。

正式沟通的形态有:链式沟通、环式沟通、Y式沟通、轮式沟通和全通道沟通。

19.什么是领导艺术?它有哪些基本类型?

领导艺术是指领导者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智慧和直觉,迅速及时、随机应变而又准确有效地处理问题的技巧和能力.

领导艺术的类型有:(1)多谋善断的艺术;(2)善于用人的艺术;(3)人际协调的艺术;(4)解决冲突的艺术。

控制

20。控制过程包括哪些内容?管理者如何进行有效控制?

过程包括三个方面:确定标准;衡量成效;纠正偏差。管理者要进行有效控制,必须把握住控制过程:

首先,明确标准。标准分为有形标准和无形标准,其中有形标准包括数量标准、质量标准、成本标准和时间标准。在确定标准时应注意:标准要有合理的稳定性;标准要有普遍的适应性;标准要明确和具体。标准要具有可行性。

其次,衡量成效。管理者应搜集反映实际成效的信息;比较实际成效与标准,找出差距。

再次,纠正偏差。管理者一方面要对偏差进行评价,即:分析偏差的原因;查明偏差的结果;弄清偏差的范围。另一方面要对偏差进行纠正,应注意提高纠偏的效率,加强纠偏的措施。

21。什么是绩效评价?它有哪些种类?

绩效评价是定期考察和评价组织、管理者、员工等的行为状态和行为结果的活动或过程。

绩效评价的种类有:(1)以评价的客体为标准可以将绩效评价为组织绩效评价和个人绩效评价。(2)以评价主体为标准可以将绩效评价分为1度绩效评价、90度绩效评价、180度绩效评价和360度评价。(3)以评价目的与内容为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