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案例 中国的投资环境发展及未来形势的分析

案例 中国的投资环境发展及未来形势的分析

案例 中国的投资环境发展及未来形势的分析
案例 中国的投资环境发展及未来形势的分析

昆明理工大学

MBA案例分析报告

案例、中国的投资环境发展及未来形势的分析

年级/班级

课程名称投资学

任课教师教授)

小组成员

提交日期 2011-4-24

成绩评定

目录

一、中国经济发展历史数据及分析

二、中国产业发展变化趋势

三、中国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

四、中国经济未来的投资形势及环境分析

五、总结

一、中国经济发展历史数据及分析

从我国建国到现在半个多世纪以来,我国的地区经济的发展可以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即从建国初到1978年的改革开放,这段时期我们可以把它称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平衡时期;第二个阶段是从1978年的改革开放到1999年,这个阶段是我国重点发展东部沿海地区的时期;第三个阶段是从1999年到现在,国家先后提出了“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加快发展中部地区”等战略措施,这个阶段是我们各地区协调发展的时期。1952年,工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0%,农业占64%(三年实现经济恢复,1949年没有详细资料,可以肯定会非常糟);而到1975年,这个比率颠倒过来了,工业占国家经济的72%,农业则仅占28%了。在毛领导下中国的工业总产值增长了三十倍。即使“文革”十年期间,工业总产值也翻了一番,从1965年的1402亿元发展到1976年的3207亿元;

1978年-2011年中国和美国的GDP数据

二、中国产业发展变化趋势

1,转变经济的发展方式,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把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作为一项战略任务,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当前,我国产业经济发展不协调,一方面表现为第二产业比重过大,第一和第三产业比重较低,另一方面表现为一产不稳、二产不强、三产不足的产业发展质量问题长期未能根本改善。这就要求合理引导三大产业之间比例协调,重点是扩大服务业比重;同时,要巩固第一产业、提升第二产业、做大第三产业,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在建国之初,我国是个典型的农业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产业结构逐渐趋于合理,并向优化和升级的方向发展。从整个时期(1952至2005年)看,三次产业的平均比重为17.0:45.8:37.2。三次产业结构的变化,反映了以下几个特点:第一,我国第一产业比重下降,而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比重上升。从增加值的比重变化上看,国民经济总量增长从主要由第一、二产业带动转为主要由第二、三产业带动。第二,第二产业特别是工业的增长成为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按可比价计算,在1979年至2005年GDP增长的9.6%中,有5.3个百分点来自第二产业的贡献,3.1个百分点来自第三产业,1.2个百分点来自第一产业。

2,发展第四产业--智慧产业,有的人也叫第三产业的高级阶段,智慧产业是指直接运用人的智慧进行研发、创造、生产、管理等活动,形成有形或无形智慧产品以满足社会需要的产业,是教育、培训、咨询、策划、广告、设计、软件、动漫、影视、艺术、科学、法律、会计、新闻、出版等智慧行业的集合。智慧产业也被人们这样定义:“那些源自个人创意、技能和才干的活动,通过知识产权的生成与利用,创造财富和就业机会。”根据这个定义,人们把广告、建筑、艺术品及古董、手工艺、设计、时装设计、电影及录像、互动游戏软件、音乐、表演艺术、出版、软件及电脑服务、电视电台广播归

纳为“智慧产业”。“智慧产业是知识型经济中的一个代表产业,诞生在

英国,发展于欧洲,是20世纪支撑欧洲GDP的主要产业之一。在世界上所有的创意类产品中,70%的智慧来自英国。智慧产业是今天伦敦仅次于金融业的第二大产业,为50万人提供了就业机会,年营业额超过210亿英镑。

三、中国目前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

中国目前经济主要面临如下几个问题:

1,产业发展不均衡,制造业产能过剩,廉价的工业产品出口,消耗太多的资源,环境污染严重,广东、温州一带环境污染十分严重。目前我国的“三高”企业较多,单位GDP能耗大排污多.严重的破坏生态平衡,温室气体二氧化碳排放高,GDP能耗0.738吨标煤/万元;全国企业存在着工业技术创新能力较弱产业层次偏低、企业整体素质不高的特点。我国经济面临着一系列挑战,突出表现在: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资源环境压力加大,面临着应对气候变化的新挑战:产业结构不合理,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传统的低成本比较优势明显削弱,亟待形成新的优势。低碳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倡导低消耗、低排放,它符合科学发展观的经济发展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要求为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转型提供了一条新的更加有效的途径。

我国与发达国家单位GDP能耗数据比较,节能减排是节约能源和减少环境有害物排放,从能源生产到消费的各个环节,降低消耗、减少损失和污染物排放、制止浪费,有效、合理地利用能源。国务院“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十二五”期间全国有望节约能源6.7亿吨标准煤。我国与发达国家单位GDP 能耗差达3.89倍,潜力巨大。

2,房地产泡沫严重,目前中国关于房地产问题,经济学家一直在吵,用什么标准来衡量泡沫,如果用供需平衡来计算的话中国的房地产不存在泡沫。美国的两房(房地美、房利美)破产、冰岛房地产、日本房地产20世纪八十年代泡沫破灭后间接引发经济衰退30年,日本任然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如果房地产破灭,中国能支撑多少年。靠房地产来拉动经济发展思路是错误,就像是把钱从左手换到右手,房地产行业的贷款占的比例太大,从而拖累了整个经济的发展,这些钱应该而这些钱应该投入教育、智慧产业、高科技的研发和对海外高端人才的引进。人才的流向始终代表经济的发展方向,以前人才流向伦敦,这时大英帝国的崛起,后来流向柏林,希特勒上台后,这时的人才流向美国,加上美国政府许多优惠宽松吸引人才的环境,自由、民主和宽松的环境。这时代表有冯尔、卡门,爱因斯坦等,从推动美国经济的发展。然而从2006开始,制造业开始走向衰退,从而导致大量的资金进入房地产行业,使得房价开始飞速上涨。

如果中国的房地产泡沫破灭,中国是否走走日本上个世纪80年代的路,日本430年的经济衰退,日本还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行吗。

3,中国国家外汇投资公司美国黑石集团(以下简称“黑石”)及两房,造成的巨大的损失,我们可以看出中国目前缺乏熟悉国内环境,又懂国际规则、国际

惯例的高手。郎咸平『经济结构调整出现新危机』中国的经济发展就是透过投资也就是钢筋水泥拉动,尤其是四万亿投资破坏性最大,从而产生一系列危机,包括

通胀,产能过剩等。为了扭转危机,2010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调整经济结构、以消费拉动内需。但最新数据显示出口和消费持续衰退,中国至今仍然依靠钢筋水泥拉动经济。

4,金融危机以后中国的问题

广东、浙江一带30%以上的制造业直接或间接倒闭,目前有的企业在做产业升级,从风险控制方面讲,资产负债比率一定是实的,盈利能力一定要是真的,现金一定流动起来,融资渠道一定要是畅通的,投资一定要有约束,建立完善的市场制度,让各种价格信号发生作用,同时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资本累积和产业升级就会非常快,产业升级牵涉很多企业之前的内部优化问题,比如要升级到什么产业,在升级时各种金融安排、教育安排如何配合,产业升级有风险,无论成功或失败,都会给其他企业提供有用的信息。然而中国的企业90%以上是没有办法升迁的,比如做芭比娃娃的怎么升迁。

4万亿的投资拉动内需,从09年下半年开增加发行货币,从而造成大量的通货膨胀。

5,贫富差距拉大

中国的基尼系数1988年0.382,1995年0.455,2002年0.454,2007年0.48,已经超过0.40的国际警戒线,

6,人民币升值问题

第一,将对我国出口企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企业造成冲击.我国东南沿海的企业主要以加工出口为主,以劳动力价格低廉占领国际市场。人民币一旦升值,则势必挤压出口企业的利润空间,打击对外出口。出口企业则转入国内市场,但由于激烈的国内竞争,使得出口企业不惜血本,竞相采用低价销售的策略。造成资源浪费,不利于市场的优化配置。

第二,不利于我国引进境外直接投资。我国是世界上引进境外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境外投资有利于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对提高管理水平、促进技术进步、提高出口,带动就业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在人民币升值后,使得对中国投资的外商的投资成本上升,他们可能会将投资转向其他发展中国家。

第三,加大国内就业压力。人民币升值对出口企业和境外直接投资的影响最终将体现在就业上。就业压力巨大则将会引发社会问题。最终影响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

第四,影响金融市场的稳定。人民币升值过快,大量境外短期投机资金就会乘机而入股票、房地产等领域,产生大量经济泡沫,从而通货膨胀。在中国金融市场发育还很不健全的情况下,这很容易引发金融货币危机。另外,人民币升值会使以美元衡量的银行现有不良资产的实际金额进一步上升,不利于整个银行业的改革和负债结构调整。

第五,巨额外汇储备将面临缩水的威胁。2010年中国外汇储备2.4万亿美元,其中还包括我国大量购买美国的国债、对外出口的货币所得。一旦人民币升值,巨额外汇储备便面临缩水的威胁。这将造成我们的外汇储备的巨额损失第六,因人民币升值,增强了人民币的购买力,会导致进口增加,缩小我国的贸易逆差额。

第七,银行坏账上升,带来失业问题,FDI(外国直接投资)下降,农村地区发生通货紧缩,人民币的对外作用削弱,中国对WTO的承诺难以实现,进而带来

东南亚地区的金融不稳定,以及亚洲经济的放缓。

事物的发展总是有两面性的,人民币升值是一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人民币升值的利表现在:

第一,扩大国内消费者对进口产品的需求,利用好国内外连个市场。两种资源来调整市场经济,同时使人民们得到更多实惠。

第二,减轻进出口能源和原料的成本负担。在国际能源和原料价格不断上涨的情况下,国内企业势必承受越来越重的成本负担。如果人民币合理升值,便可大大减轻我国进口能源和原料的负担,同时也减轻我国对出口原材料的依赖。

第三,有利于促进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改善我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我国是制造业大国,但目前在国际分工中还处于不平等的地位,我们只掌握了生产环节,但外国资本家控制了原材料和制成品的定价,中国只充当“世界打工仔”的角色。人民币适当升值,有利于推动出口企业提高技术水平,开展自主创新,掌握核心技术,从而实现我国的产业化升级,改善我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促使中国的产业结构从劳动密集型向高附加值为主的方向转化。

第四,有助于缓和我国和主要贸易伙伴的关系,减少过多的外汇储备带来的一系列问题。鉴于我国出口贸易与美国总存在着迅猛势头和日益增多的贸易顺差,美国政府针对中国出口美国的产品实施反倾销案,人民币适当升值,不仅有助于缓和我国和主要贸易伙伴的关系,减少经贸纠纷,而且能够树立我国作为一个大国的良好国际形象。

第五,人民币的升值,导致大量的资金进入中国,这足以抵消因投资成本加大而减少的投资额,而且还会大大的超出。

人民币升值的好处有:

1.增强我国的购买力,外国的商品我们买都等于是别人打七、八折的价钱卖给我们。

2.同样道理我国对外国进行投资或购买外国资产都会比以前便宜、便利。

3.人民币的一次升值会引发经济界人士认为人民币还会升值,导致大量的资金进入中国,这足以抵消因投资成本加大而减少的投资额,而且还会大大的超出。

4.由于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被人民币升值所抵消,人民币升值还可以促使中国的产业结构从劳动密集型向高附加值为主的方向转化。

5.人民币的升值可以为人民币走向世界打下基础,升值后的人民币会给世界人民带来信心,之后人民币成为国际流通货币将是水到渠成的事。

6.社会福利直接提高,因为人民币购买力提高,各方面的物价会相应的降低

7. 从短期效应来看是有利的。毕竟在相同的货币价值下,老百姓能买的东西多了。但从长远看,不利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最明显的就体现在如上所说的进出口贸易方面。

7,产业发展不均衡,东西部差距较大

《中国统计年鉴2005》的数字,在2004年东部地区11个省市资本形成总额为46212.84亿元,占全国资本形成合计额76512.12亿元的60.4%;西部地区10个省市区资本形成总额为11220.09亿元,占全国资本形成合计额的14.7%,还不到东部地区的1/4。从资金来源的角度看,长期以来,西部地区无论自身资金积累还是外部资金的引入都严重不足。在企业上市权益融资方面,西部地区上市公司数量少,上市融资的规模小,再融资能力不强。外资方面,东部地区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吸引着80%以上的外商投资额,2002年东部利用外资额占全国利用外资总额的90.07%,而西部利用外资额仅占全国利用外资总额的3.1%。

,东西部地区的GDP差距曲线相对

不同时期各个区域GDP年均增长率

港澳台不包括在内。

四、中国经济未来的投资形势及环境分析

1、未来国家之间的竞争是公司的竞争,公司的竞争是产业链的竞争

朗咸平之产业链6+1高效整合——迎接全产业链的竞争时代,六大块:掌控定价权!第一,产品设计;第二,原料采购;第三,仓储运输;第四,订单处理;第五,批发经营;第六,终端零售。一小块:制造。世界知名的服装品牌西班牙的飒拉(Zara),就是整条产业链6+1的高效整合的典范。飒拉把我国服装业者走完整条6+1流程需要的180天只用12天就走完,也就是他们整条产业链的整合速度是我国服装业者的15倍。这种高效整合的意义重大,因为这是节省成本最有效管道,举例而言,一件衣服库存12天的成本比库存180天的成本起码节省了90%以上的成本,一个中国出厂的芭比娃娃我们的出厂价一块美金,在美国的沃尔玛零售价格是9.99元美金。在国际产业链中,中国企业做实际制造那部分如果赚到一块钱(10%)的话,那么对于外商,做这种产品设计与研发以及采购、仓储、订单处理、批发、零售这部分能赚到九块钱(90%)。换句话说,我们就是用这不到10%的价值,积累了1.8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意味着我们同时为国外贡献了18万亿美元,这几乎是全国80年的工资总额!笑曲线(Smiling Curve)是国内重要科技业者宏基集团创办人施振荣先生,在1992年为了“再造宏基”提出了有名的“微笑曲线”(SmilingCurve)理论,以作为宏基的策略方向。经历了十年多,以迄今日施施振荣先生将“微笑曲线”加以修正推出了所谓施氏“产业微笑曲线”以作为台湾各种产业的中长期发展策略之方向。

2、定价权

(一)、攘外必先安内

首先,政府主管部门,要加快体制改革,制定相关的行业、产业发展政策;其次,作为企业本身,要不断的积累实力,做大做强,实现产业的高度集中,把自己武装到牙齿;最后,要有大局观,企业利益服从国家利益。

(二)、建立创新体制

包括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体制创新、人才创新等。

(三)、参股、控股国外相关公司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每个行业的企业所面临的都是一个国际化的市场,要把企业的产业链扩大到全球范围,而不局限于国内,中国铝业收购力拓部分股权就是很好的例子,纵向及横向的整合。

3,顺着经济中心西部便宜,西部地区的能源、原材料、加工制造业将会成为投资的热点。

五、总结

自然资源都会枯竭,只有文化才生生不息。

身处当下复杂多变的全球经济环境,面对中国自身经济发展转型和增长之间的平衡需求,如何保持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增长、稳中求进,将是非常艰难的挑战。

在这样变幻莫测的世界经济大背景之下,中国企业正面临更复杂的挑战。目前已经到了一个全民学习金融知识的时代。中国的企业家不仅要重视全国的经济,也要放眼世界经济变动,看清经济形势和发展动向。从国家角度而言,中国应继续深化“大国发展战略”,鼓励自主创新、引进人才,打造自有品牌和知识产权,转变大量生产低附加值产品的制造业模式;同时,不断培养和创造国内的市场内需,加速国际金融机构的建设,推动人民币的国际化,让中国创造的财富真正为国人所用。

中国目前现在的主要经济发展中的问题像(腐败、法制、执行力)归根到底是中国的制度问题,而当今的世界竞争十分残酷,我们预测中国在不久的将来对事业单位、国企等进行民营化的改造。模式将会参考美国,只有进行市场化的运作,才能提高效率,提升企业、国家是的竞争力。

第一小组

参考文献

《“复旦管理前沿讲坛”第五场解读2012中国经济的机遇与挑战》作者:孙晓洁发布时间:2012-04-17

百度百科

数据来源:世界银行《世界发展报告2002》World Bank Database,

林毅夫,魏杰,范剑平的部分讲话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