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印刷概论期末考试

印刷概论期末考试

印刷概论期末考试
印刷概论期末考试

选择题

目前我国使用的胶印印版,其版基是经处理过的金属 D 。

A、铜

B、锌

C、铁

D、铝

图像中只有有颜色和无颜色两种状态的图像是___C_____。

A、彩色图

B、灰度图

C、二值图

D、照片底片

品红色与A色是互补色。

A、绿

B、红

C、蓝

D、黄

网点线数越____B____,表示图像的基本单元越________,图像的细微层次表达越精细。

A、高,大

B、高,小

C、低,大

D、低,小

.A印刷品的油墨层最薄。

A、平版

B、丝网

C、凹版

D、凸版

具有防伪功能的印刷是________。

A.胶印

B.柔印

C.凹印

胶印利用了 B 的原理进行印刷。

A、油性原理

B、油水原理

C、水性原理

D、油水互斥原理

《印刷概论》教材采用____A____。

A、骑马订

B、胶粘订

C、线订

D、平订

调幅式网目调是( )的网目调。

A.最常见

B.最少见

C.低于100线数

D.低覆盖率

平版印刷图文部分( )。

A.高于空白部分

B.低于空白部分

C.与空白处同一平面

D.与空白部分无关

下列文字尺寸最大的是________。

A.一号字

B.四号字

C.六号字

印刷过程中有水参与的是________。

A.胶印

B.柔印

C.凹印

不定项选择题

1.透射原稿包括( )。

A.彩色负片

B.正片

C.反转片

D.黑白照片

E.黑白照片底片

2.印刷承印物包括( )。

A.纸

B.金属

C.水

D.织物

E.气体

3.印后加工机械包括( )。

A.切纸机

B.拷贝机

C.打样机

D.复膜机

E.上光机

4.对反射稿质量鉴别包括( )

A.是否偏色

B.主要色彩是否饱和

C.色彩是否准确

D.反差是否适宜

E.内容是否先进

5.彩色图像复制的三要素是( )

A.字体

B.文字大小

C.阶调层次

D.颜色还原

E.清晰度

判断题

1.印刷术是一种复制技术。( )

2.纸张的印刷性能不是印刷适性。( )

3.纸张的定量是指单张纸实际重量。( )

4.平版印刷空白部分亲油抗水。( )

5.印刷中只能用调幅式网目反映图像色调深浅。( )

6.电子雕刻机雕刻凹版是目前使用最多的凹版制版方法。( )

7.凹印机输墨装置由墨槽和刮墨刀组成。( )

8.丝网印刷是孔版印刷中唯一的印刷方法。( )

9.丝网目数与印刷质量无关。( )

10.凹版印刷不适于塑料薄膜印刷。( )

印刷产生的物质条件是文字的产生

调幅式加网是通过单位面积内网点的大小来表现图像色调深浅的

丝网印版上的通孔部分为原稿的图文部分。

毕昇发明了木活字是我国印刷术又一伟大发明,是世界上最早的活字印刷术。

1令纸为100张全张纸。

从现存最早文献和最早的印刷实物来看,我国雕印刷术是在宋朝初期时出现的。

红滤色片具有吸收绿光及蓝光、透过红色光的功能。

名词解释

精装:

刮墨板:

定位销定位法:

骑马钉:

PS版:

烫箔:

填空题

1、印刷机按压印形式可分为印刷机、印刷机和印刷机。

2、印刷机按印刷纸张形式可分为印刷机、印刷机。

常用的折页方法有、和三种。

3、电化铝箔的结构,从反面到正面依次是5

4、常用的订书方法有、、、等。

5、上光的作用是提高印刷品的、、和,从而提高印刷品的装饰效果和使用价值。

6、从上光的面积大小来看,可分为和两种工艺。

7、柔性凸版主要有和两种

8、现代彩色印刷均用、、、四色印刷。

9、文字规格又称文字字号,通常用、等几种文字的计量方法来表示文字规格大小。

简答题

1、简述死亡印刷的特点。

2、简述精装书和平装书加工的区别及相同之处。

3、即涂覆膜工艺的工艺流程是什么?指出其中的主要工序,并比较和预涂覆膜工艺的主要异同点。

4、在印刷前为什么要对纸张进行调湿处理?并介绍两种主要的调湿方法。

论述题

如果用全手工制作奥运五环标志丝网印刷品,那么它的制作工艺流程是什么?

印刷概论复习题及答案 新 优质文档

印刷概论复习大纲 第一章印刷发展史简史 1. 发明印刷术的物质基础——笔墨纸的出现 2. 发明印刷术的技术条件——盖印与拓石 3. 泥活字印刷技术的发明人:宋代毕升 4. 印刷术产生的5个条件:文字的产生,笔、纸、墨的发明,雕刻技术的出现 5. 发明印刷术的前提——文字的形成 6. 铅活字印刷技术的发明人:德国人约翰·谷登堡 7. 谷登堡的贡献:金属活字;脂肪性油墨;印刷机的制造;规范了字体的大小 第二章认识印刷 1. 印刷的定义:使用印版或其他方式将原稿上的图文信息转移到承印物上。 2. 印刷的五大要素:原稿、印版、油墨、承印物、印刷机械 3. 印版分类:按印版结构不同,印版可分为四种:凸版、平版、凹版、孔版 凸版结构特点:印板上的空白部分凹下,图文部分凸起并且同一平面或同一半径的弧面上,图文部分和空白部分高低差别明显。凸版印刷产品:杂志、书刊正文、封面、商标及包装装潢材料。 平版结构特点:印版上的图文部分和空白部分没有明显的高低之差,几乎处于同一平面上。图文部分亲油疏水,空白部分亲水疏油。平版

印刷产品:报纸、书刊正文、精美画报、商业广告、挂历、招贴画。凹版结构特点:印版上图文部分凹下,空白部分凸起并且同一平面或同一半径的弧面上,版面的结构形式与凸版相反。凹版印刷产品:钞票、有价证券、精美画册、烟盒、纸制品、塑料制品、包装装潢材料。孔版结构特点:印版上的图文部分由可以将油墨漏印至承印物上的孔洞组成,而空白部分则不能透过油墨。空版印刷产品:商业广告、包装装潢材料、印刷线路板、名片以及棉、丝织品。 4. 印刷分类: 按照媒质转移到承印物上的方式分类:模拟印刷、数字印刷 按照印版表面的结构形式分类:凸版印刷、平版印刷、凹版印刷、孔版印刷 按印刷品的色彩分类:单色印刷、多色印刷 5. 印刷工艺流程:原稿分析—印前图文信息处理—制版—印刷—印后加工 6. 印版由两个元素组成:空白部分、图文部分 第三章印前处理 1. 在印刷品上再现连续调图像原稿的阶调可通过两种方法: 利用墨层厚度的变化、利用网点覆盖率 2. 亮调:印刷品上网点区域为10%-30%之间 中间调:印刷品上网点区域为40%-60%之间 暗调:印刷品上网点区域为70%-90%之间 3. 色光三原色:

上海版专印刷概论试卷

《印刷概论》考试试题(一)卷 一、是非题:(每题1分,共30分) 1.印刷产生的物质条件是文字的产生。F 2.我国对印刷业实行的是特种管理。T 3.平版印刷又称胶印,是因为平版印刷时,需要在其印版表面进行上胶处理。 F 4.A3纸的尺寸为210(mm)×297(mm)。F 5.电子雕刻制作凹版滚筒时,所形成的网穴其大小和深度均可变化。 T 6.调幅式加网是通过单位面积网点的大小来表现图像色调深浅的。 T 7.印刷品原稿与天然色正片原稿都属于透射型原稿。 F 8.人眼所感受到的色彩的明暗程度称为饱和度。 F 9.红滤色片具有吸收绿光及蓝光、透过红色光的功能。T 10.青光、品红光和黄光等量相混,将得到白色光。T 11.四色印刷时黄版网点角度设置应为45度。F 12.在平版印刷中,吸附油墨的最小单位是网点。T 13.柔印印版上的见光硬化部分为原稿的空白部分。F 14.阳图是指影像明暗与景物明暗相同的图像。T 15.折页是将印刷好的大幅面书页印,按页码顺序和开本大小折叠成书帖的过程。T 16.丝网印版上的通孔部分为原稿的图文部分。T 17.柔版印刷机采用橡皮滚筒完成传墨的功能。F 18.模切广泛应用于各类印刷纸板的成型加工,是印刷纸板成型加工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技术。T 19.各种色彩的饱和度取决于人眼所感受到的反射(透射)光的辐射能的F 20.毕昇发明了木活字是我国印刷术又一伟大发明,是世界上最早的活字印刷术。F 21.胶片涂布乳剂层的一面,通常被称为药膜面。 T 22.《金刚经》是保存至今且载有明确日期的最早的活字印刷品。F

23.1令纸为100全纸。F 24.层次、颜色和清晰度是衡量彩色图像复制品质量的三大指标。T 25.印版上吸附油墨的部分为图文部分,也称为印刷部分。T 26.目前在凹印行业中使用的电子雕刻法是一种无需胶片的制版方法。T 27.发明印刷术的技术条件是盖印与拓石。 T 28.银盐感光材料经曝光、显影后,在安全光下就可以看见影像了。T 29.从现存最早文献和最早的印刷实物来看,我国雕印刷术是在宋朝初期时出现的。F 30.半色调图像是指用网点来表现阶调的图像。T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40分) 1.目前我国使用的胶印印版,其版基是经处理过的金属 D 。 A、铜 B、锌 C、铁 D、铝 2.在传统的四大印刷方式中, A 印刷不属于直接印刷。 A、平版 B、凸版 C、凹版 D、丝网 3.文字字符的大小规格,可以用“磅”、“号”等来表示,小四相当于 B 磅。 A、10.5 B、12 C、14 D、9 4.图像中只有有颜色和无颜色两种状态的图像是___C_____。 A、彩色图 B、灰度图 C、二值图 D、照片底片 5.平版胶印中,常用的网点线数是 A 。 A、175线/英寸 B、250线/英寸 C、40线/厘米 D、175线/ 点 6.在四色版中,网点角度置于90度的色版是 D 。 A、K版 B、M版 C、C版 D、Y版 7.感光材料可分为 A 和非银盐感光材料。 A、银盐感光材料 B、无机感光材料 C、有机感光材料 D、 高分子感光材料 8.品红色与 A 色是互补色。 A、绿 B、红 C、蓝 D、黄 9.网点线数越____B____,表示图像的基本单元越________,图像的细微层次表达越精细。 A、高,大 B、高,小 C、低,大 D、低,小 10.国际照明委员会1931年规定的色光三原色是____C____。 A 、黑、灰、白 B、青、品红、黄 C、红、绿、蓝 D、蓝、品红、黄

文学概论考试资料总结

文学观念与文学本体 1、美国学者艾布拉姆斯在哪部着作中提出了文学四要素,分别是什么 《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 艾布拉姆斯的文学研究座标:强调文学研究要从世界、作者(艺术家)、作品、读者(欣赏者)四个角度进行,这就是着名的“四要素”说。 2、模仿说与表现说 模仿说:【从文学与生活的关系上界定文学的特点,西方有古老的“模仿说”。模仿最初是指祭祀活动中祭司表演的歌舞,后来从祭典术语转化为哲学术语,表现对外在世界的再造或复制,“模仿说”就是在这个意义上解释什么是文学的。】 模仿说的文学观在亚里士多德的《诗学》中得到了详尽、系统的阐述。亚里士多德认为,模仿是艺术的本质,一切艺术都是模仿的产物,并强调不同的艺术在模仿的对象、媒介和方式上具有各自的特点。在这个基础上,他进一步提出,史诗与戏剧的模仿对象是人,是人的“行动和生活”。显然,与前人偏重于模仿自然的说法相比,他更关注文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表现说:“表现说”的文学观认为,“一件艺术品本质上是内心世界的外化,是激情支配下的创造,是诗人的感受、思想、情感的共同体现。因此,一首诗的本原和主题,是诗人心灵的属性和活动,如果以外部世界的某些方面作为诗的本质和主题,那必须先经诗人心灵的情感和心理活动由事实而变为诗”。 表现说认为文学是对主体心灵与情感的表现和抒发。中国古代文论倾向于表现说。中国古代的“诗言志”和“诗缘情”的理论与上述的观点非常接近,特别是“诗缘情”的认识,不仅注意到主体在文学创造中的作用,而且把情感视为文学表现的主要对象,这大大推进了中国古代文论对文学特质的认识。(1)“言志说”。《庄子天下篇》最早提出:“诗以道志”。(2)“缘情说”。陆机《文赋》:“诗缘情而绮靡”。 由于叙事文学长期居于主导地位,表现说的文学观在西方产生的比较晚,直到18世纪末随着浪漫主义运动的兴起,才对文学实践发生广泛的影响。表现论是近现代西方占主导地位的文学观。(1)情感表现说。华兹华斯:诗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2)本能表现说。弗洛伊德:“艺术即做梦”,是作家愿望的实现。合理性与不足:本能表现说重视创作主体的能动性、自主性,和丰富的心理蕴涵,对文学的性质和规律有不少新的发现。但片面强调艺术的自我表现性,忽视了文学与广阔社会生活的密切关联。

印刷概论题库wu

印刷概论试题 一、单选题 1.印章的出现始于(B)。 A春秋B战国C先秦D西汉 2.现代印刷术的奠基人(C)。 A毕升B王祯C谷登堡D逊纳菲尔德 3.我国制墨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B)。 A商代B西周C秦朝D西汉 4.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明确年月记载的印本书是(A)。 A《金刚经》B《大藏经》C《开宝藏》D《汉书》 5.政府刻书始于(B)。 A唐朝B五代C宋朝D元朝 6.雕版印刷业在清代发展到顶峰,(B)成为全国的刻书中心。 A南京B北京C杭州D西安 7.胶版印刷机的发明者是(A)。 A鲁贝尔B勒梅西埃C巴菲尔D莱诺 8.照相印刷术是1852年由法国人(B )发明的。 A奥森巴赫B勒梅西埃C霍伊D莫诺 9.第一台CTP装置问世于(C)年。 A1969 B1979 C1989 D1999 10.中国印刷史上第一个学术团体—“中国印刷学会”成立于(C)年。 A1923 B1932 C1935 D1953 11.印刷常用纸为新闻纸、凸版纸、胶版纸、(C )四种。 A书写纸B蜡纸C铜版纸D绝缘纸 12.加网的目的就是利用(A)的大小来表现图象颜色的深浅。 A网点密度B网点面积C网点形状D网点角度 13.下列印版其图文部分是正向的是(BD)。 A凸版B平版胶印C凹版D孔版 14.配好的书芯,(A)在书芯的脊背处形成阶梯状标记。 A折标B书脊C册码D页码 15.层次是指图像上从最亮到最暗部分的(C)等级。 A暗调B亮调C密度D颜色 16.上光是指在印刷品表面涂布一层(C )。 A金墨B珠光油墨C光亮涂料D银粉 17.凸平凹孔版印刷四大类是以(B)分类的。 A服务类型B印版结构C承印物D油墨 18.白光通过黄色料,黄色料会吸收白光中的(A)透射或反射黄光。 A蓝光B红光C绿光D青光 19.用接触曝光的方法,将原版上的信息,转移到版材或其它感光材料上的过程叫(C)。 A烤版B排版C晒版D分版 20.一般说来,钞票、股票、礼卷、邮票都采用(C)印刷。 A平版B凸版C凹版D特殊版

印刷概论试题和重点

印刷概论试题练习 1. 红色的补色是_____C___。 A.青色 B.品红色 C.黄色. 2. 卷筒纸式胶印机是哪种形式的印刷机?A A.圆压圆 B.圆压平 C.平压平 D.不一定 3. 对计算机要求最高的印前工序是。A A.图像处理 B.图形制作 C.排版处理 D.文字处理 4 理论上20%青、20%品红,叠印后的颜色为色。C A.深蓝 B.深绿 C.浅蓝 D.浅绿 5. 理论上50%青、50%品红、50%黄,叠印后的颜色为色。C A.黑 B.白 C.灰 D.蓝 6. 目前连续调彩色图像印刷复制时,要采用下列哪组油墨印刷?B A.红、绿、蓝、黑 B.青、品红、黄、黑 C.青、品红、黄、灰 D..红、绿、蓝、白 7. 下列油墨中,哪种油墨属于专色油墨?A A.金色 B.品红色 C.黄色 D.青色 8 纸张的重量通常用克重表示,标准规定用表示B。 A.g/m B. g/m2 C.kg/m2 D.g/cm2 9广泛应用于报纸、书刊等纸张印刷中,它占据着印刷工业的主导地位。B A.凸版印刷 B.平版印刷 C.凹版印刷 D.丝网印刷 10. 全张纸沿长边方向一折二,再沿长边方向一折二,其折后的纸张开本为。C A.对开 B.三开 C.四开 D.八开 11. 下列油墨中,哪种油墨属于专色油墨?D A.青色 B.品红色 C.黄色 D.大红 12. 标签印刷目前主要采用印刷。A A.凸版 B.孔版 C.凹版 D.平版 13. 圆球物表面印刷,主要采用印刷。B A.平版 B.丝网 C.凹版 D.柔版 14. 纸张的规格尺寸中,国际标准A4纸的大小相当于我国标准纸张的大小。C

A.4开 B.3开 C.16开 D.32开 15. 最为常用的两大承印物是。C A.皮革和纸张 B.玻璃和塑料 C.纸张和塑料 D.木材和纸张 16. 在四色印刷中,主色版的网点角度通常置于度。D A.75 B.15 C.90 D.45 17. 500张全张纸即为纸。B A.1刀 B.1令 C.1组 D.1色令 18. 下列所示的胶印工艺流程中,是正在发展中的先进工艺流程。A A. B. C. D. 19. 以色标为原稿,经扫描、处理、输出后,其品红阳图胶片上的明暗变化如所示。B A. B. C. D. 20. 激光照排机是输出的印前设备。C A.校对样张 B.印版 C.胶片 D.原稿 21. 颜色的是以反射或透射光线接近光谱色的程度来表示的。B A.灰度 B.色相 C.明度 D.饱和度 22. 下列不属于连续调原稿的是。B A.照片 B.印刷品原稿 C.国画原稿 D.天然色正片 23. 彩色印刷色合成的原理是原理。A A.色料减色法 B.色光加色法 C.分色 D.加网 24. 在四色版中,网点角度置于90度的色版是。D A.K版 B.M版 C.C版 D.Y版 25. 《印刷概论》课本采用的是________。B A.骑马订 B.胶粘订 C.线订 D.缝线骑马订

文学概论期末考试总结

文学概论期末考试总结 一、选择填空 1.文艺学是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包括三个分支,即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 2.美国当代文艺学家M.H.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一书提出文学四要素的著名观点。 3.文学文化学又可以说是一种最新的文学理论形态。 4.首先是列宁用“反映”这个词说明了文学是对于生活的反映。 5.伊瑟尔提出“隐含的读者”的概念。 6.在魏晋以前,文学的文化含义是居于主导地位的。 7.查理斯·巴托作出一个意义深远的区分:诗与绘画、雕塑、音乐、艺术和修辞等纳入七种“美的艺术”之中。 8.话语的要素:说话人、受话人、文本、沟通、语境。 9.话语蕴藉的典范形态:含蓄和含混。 10.文学定义: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是话语蕴藉中的审美意识形态。 11.精神生产的概念最初见于《德意志意识形态》。 12.诗人的职责不在于描述已经发生的事,而在于描述可能发生的事。 13.文学创造的主题是具体的社会人。(马克思) 14.创作主体对客体审美价值的把握以感性直观为思维特征。 15.材料是文学创造的第一要素。 16.“诗意的裁判”是恩格斯评价巴尔扎克时使用的一个概念。 17.高尔基曾不无道理地把文学称之为“人学”。

18.克莱夫·贝尔提出了“有意味的形式”。 19.文学作为认识活动,以内在尺度创造艺术真实,要义是求“真”,体现为“历史理性”。 二.名词解释 1.文学本体论:文学本体论认为,文学活动的本体在于文学作品,而不是外在的世界或作者。作为本体的作品,并不是指传统理论中的内容或内容与形式的统一,而是仅仅指作品形式,即所谓“肌质”、“隐喻”、“复义”、“含混”、“语境”、“反讽”等语言学或修辞学因素。 2.话语蕴藉:话语蕴藉是指文学活动的蕴蓄深厚而又余味深长的语言与意义状况,表明文学作为社会话语实践蕴含着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有两层意思:第一,整个文学活动带有话语蕴藉属性。第二,在更具体的层次上,被创造出来以供阅读的特定文本带有话语蕴藉属性。 3.艺术概括:简括地说,就是作家依据自己的体验和认识,以主体的审美价值追求能动介入的方式,对富有特征的事物给予独特艺术处理,从而在主体与客体相统一的基础上,创造既具有鲜明的独特个性又具有相当普遍意义、体现着一定审美价值取向的艺术形象之方法。 4.审美理想:也称美的理想,是指审美主体在长期社会实践和审美活动中形成的、由个人审美经验和人格境界所肯定的、融合了特定历史文化传统的关于美的理想观念或范型。特征:首先,审美理想是以理念形式存在的鉴赏的原型和最高典范。其次,审美理想是直观形象与理性观念的结合。第三,审美理想是个体性与群体性的统一。 三.简答

《印刷概论》考试题1

《印刷概论》期末考试题A卷 班级: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 表示文字字号的大小,我国采用以 ( ) 为主。--------------------------() A. 点制 B. 号数制 C. 级数制 D.point 表示 2. 单位长度中包含的网点的个数称为网点的 -------------------------------------( ) A. 粗细度 B. 疏密度 C. 线数 D. 密度 3. 上光是在印刷品表面涂(喷、印)上一层--------------------------------------( ) A. 无色透明的涂料 B. 白色的光油 C. 半透明的涂料 D. 黑色的涂料 4.下列哪种印刷不一定需要印版------------------------------------------------() A.平版印刷 B.凸版印刷 C.凹版印刷 D.数字印刷 5.下面哪种印刷方式利用网纹辊来传递油墨---------------------------------------() A.凹版印刷 B.凸版印刷 C. 柔性版印刷 D.孔版印刷 6. 在哪个朝代将发明了彩色套印术-----------------------------------------------( ) A. 唐代 B. 宋体 C.元代 D. 清代 7. 激光照排机承担的功能是-----------------------------------------------------() A. 文字录入 B. 排版 C. 图像扫描 D. 输出 8.()发明的铅金活字印刷?------------------------------------------------() A.王祯 B. 毕昇 C. 华燧 D.谷登堡 9. 色光相加,红光与蓝光等量叠加得---------------------------------------------() A. 黄光 B. 品红光 C. 青光 D. 白光 10. 表示文字字号的大小,我国采用以 ( ) 为主。---------------------------() A. 点制 B. 号数制 C. 级数制 D.point 表示 11. 单位长度中包含的网点的个数称为网点的 --------------------------------------( ) A. 粗细度 B. 疏密度 C. 线数 D. 密度 12.世界上最早的活字印刷是()发明的?--------------------------------------() A.王祯 B. 毕昇 C. 华燧 D.谷登堡 13.将单页排列纵使成一张印版大小的幅面的过程称为-------------------------------() A.输入 B .组版 C .拼大版 D. 输出 14.下面哪种印刷术是人类历史上出现最早的印刷术---------------------------------()

高二 文学概论考试重点

1、艺术产生:是一种特殊的生产形态,即精神生产。具有生产的一般性质。但决定艺术生产的本质的,并不是其物质生产性质,而是他的精神生产性质。 马克思对艺术生产有两方面含义的阐述:是艺术活动的生产实践性质。 艺术活动是作为与物质生产相对应而存在的精神生产的一种特殊生产方式。 2、寓教于乐:即诗应带给人乐趣和益处,也应对读者有所劝谕、有所帮助。 3、文学语言:文学语言是经过作家精心选择和加工、用来创造艺术世界、具有艺术魅力的语言。 4、文学风格:是文学作品中所呈现的作家创作个性,创作个性是作家的气质、人格、人生观、审美趣味、艺术才华、语言敏感等个体素质在艺术表现中形成的独特性。 5、诗可以观:诗歌可以反映社会的的盛衰、民风的好坏。 6、创作冲动:指一种迫使作家进入具体创作过程的愿望和心理。 7、二度创作:是指阅读者在阅读作品过程中在心里层面展开的再创造活动。 8、文学消费:是指购买并阅读文学作品以满足精神需求的社会过程。 9、文学:具有审美意识形态性质的、凝结个体体验的、沟通人际交流的语言艺术。 10、文学批评:也叫文学评论,是指对具体文学现象的分析、阐释、评价。换而言之,文学批评就是在鉴赏的基础上产生的带有评论性质的活动。 11、文学经典:是指在文学史上具有独创性,蕴含社会与历史意义,凝聚着很高的审美价值,具有长久生命力的典范作品。 12、潜在的文学作品:未经阅读者的文学作品作为“物”客观存在,仅具有潜在的审美意义,未被阅读之前,它的价值还处在睡眠状态,只有经过阅读、欣赏,潜在的文学作品的意义才被唤醒,成为活的文学作品。 13、文学象征:是文学形象的理想状态之一,是以表达观念和哲理为目的、以暗示为基本艺术手段、具有荒诞性和审美求解性的艺术形象。 14、艺术直觉:是指创作主体在瞬间直接把握客体审美意蕴的思维方式或能力。 15、艺术变形:是作家有意将描写对象用于不同于生活常态的变异形式表现出来,以达到某种艺术效果的过程。

材料科学:印刷概论考试答案.doc

材料科学:印刷概论考试答案 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试总分:100分 遵守考场纪律,维护知识尊严,杜绝违纪行为,确保考试结果公正。 1、判断题 胶片涂布乳剂层的一面,通常被称为药膜面。 本题答案: 2、名词解释 铜版 本题答案: 3、名词解释 刮墨 本题答案: 4、名词解释 卷筒纸凹印机 本题答案: 5、单项选择题 胶印印刷中( ),会使空白部分粘脏、糊版。A.油墨量过小 B.油墨量过大 C.水量过小 D.水量过大 本题答案: 6、填空题 印后加工是使印刷品获得所要求的形状和( )的生产工序。 本题答案: 姓名: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 --------------------密----------------------------------封 ----------------------------------------------线----------------------

7、名词解释 调幅式网目雕 本题答案: 8、单项选择题 纸张一般由填充料、植物纤维、胶料和色料组成,其中()是纸张的主体。 A.填充料 B.胶料 C.色料 D.植物纤维 本题答案: 9、问答题 在印前图像处理中,加网方式都有哪些?它们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本题答案: 10、单项选择题 ()是发明印刷的前提。A.语言的产生 B.文字的产生 C.笔的产生 本题答案: 11、名词解释 扉页(又称里封面或副封面) 本题答案: 12、单项选择题 下列属于间接印刷的是()。A.胶印 B.柔印 C.凹印 D.丝网印刷 本题答案: 13、名词解释 压印平板 本题答案: 14、名词解释

印刷概论考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c。 印刷品按照服务对象分为出版印刷、广告印刷、包装印刷和——印刷四大类 A、单页印刷 B、画册印刷 C、特种印刷 D、书籍印刷 2、b。 不属于非印刷类平面设计的是 A、网页设计 B、折页设计 C、电子书籍 D、彩色喷绘 3、d。 印前出版的步骤不包括下列哪步骤 A、出片制版 B、打样 C、扫描 D、上光 4、d。 下列不是报纸广告的特点是哪个 A、发行量大 B、受众稳定 C、可采用连载的方式发布信息,方便保存 D、印刷精美 5、a。 杂志广告的优势是以下哪个 A、拥有特定的阅读群体 B、受读者文化水平的限制 C、阅读注意度低 D、印刷不够精美 6、b。 样本广告的内容不包含下列哪个 A、企业形象宣传 B、电影海报 C、政府服务宣传 D、产品展示 7、d。下列哪个不属于广告样本的形式 A、单页 B、折页 C、插页 D、教材书 8、a。 哪项技术是我国印刷术的最早形式? A、雕版印刷 B、结绳记事 C、拓石 D、活字印刷 9、b。 下列我国的印刷实物有明确日期保存下来最早的是 A、道教的符咒 B、《金刚经》 C、《九经》 D、钟鼎文 10、RetEncryption(D)。 1.纸张不是由下列哪个选项组成 A. 植物纤维 B. 填料 C. 胶料 D.颜料 11、RetEncryption(C)。 下列不属于常见的书刊装订的加工方法是哪一个 A. 铁丝订 B. 有线订 C. 锁线订 D. 无线胶订 12、RetEncryption(B)。 下列哪项不属于是指在印刷品上进行表面整饰 A. 上光 B.装订 C. 覆膜 D. 烫箔(压凹凸) 13、RetEncryption(A)。 图像的清晰度不包括下列哪个选项 A. 指层次边界的过渡厚度和高度 B. 指相邻两明暗层次之间 C. 尤其是细小层次之间的明暗对比差别,即细微反差是否清楚明晰 D. 层次轮廓边界的虚实程度 第1页共20 页

比较文学复习资料(考试归纳版)

1.比较文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在19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得以诞生。比较文学作为一个学科成立的一个标志是法国学派强调影响研究的国际文学关系史理论的提出。 2.比较文学的代表性人物及其著作: ●最早使用比较文学这一术语的是英国批评家马修阿诺德。 ●最早使比较文学一词进入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是波斯奈特,1886年,他出版世界上第一部比较文学理论专著《比较文学》。 ●在意大利,1871年,桑克蒂斯开始主持比较文学的讲座。 ●1827年,最早提出“世界文学”观念的是歌德。 ●1877年,世界上第一本比较文学杂志创刊于匈牙利的克劳森堡,名为《世界比较文学报》。 ●1887年,德国学者马克斯·科赫创办《比较文学杂志》,1901年创办《比较文学史研究》。 ●意大利学者克罗齐对比较文学的学科和理性发起挑战。 ●1937年,戴望舒译梵?第根《比较文学论》。 ●我国第一部比较文学理论专著——卢康华、孙景尧的《比较文学导论》,也是内地第一部比较文学概论性著作。 ●在西方著名的比较文学学者中,巴斯奈特是宣判比较文学夭折的第一人。 ●翻译文本研究:勒菲弗尔“操控理论” 3. 法国学派的四大代表人物:巴尔登斯伯格、梵.第根、卡雷、基亚,他们提出了要去掉比较文学的随意性,加强实证性;放弃无影响关系的平行比较,而集中研究各国的关系史;摆脱不确定的美学意义,而取得一个科学的含义(关键所在) 4.法国文学批评家布吕奈尔最早把实证主义用于文学研究,强调把一部作品对另一部作品的影响提到首位。 5.影响研究的本质特性实证性。法国比较文学影响研究的本质特性实证性的文学关系研究。6.基亚在《比较文学》一书中专设形象学研究——“人们眼中的异国”一章,这是对形象学研究进行确认的最早的一部概论性专著。 7.1960年美国比较文学学会成立,标志着美国学派的正式登场。代表人物有雷马克、艾德礼、勃洛克。 8.美国学派将影响研究与平行研究相结合,典型代表——韦斯坦因的专著《比较文学与文学理论》。 9.比较文学的可比性:同源性、变异性、类同性、异质性与互补性。 10.比较文学的基本特征:跨越性(跨国、跨学科、跨文明);四大研究领域:实证性的文学影响研究、文学变异研究、平行研究、总体文学研究。 11.文学变异研究的四个层面:语言层面变异研究、民族国家形象变异研究、文学文本变异研究、文化变异研究。 12.平行研究包括直接比较和间接比较。平行研究主要有类比与对比两种方法构成。。 13. 渊源学的研究对象和方式:印象的渊源、口传的渊源、笔述的渊源、孤立的渊源和集体的渊源。 14.媒介学的理论与方法包括:个体媒介、团体媒介、文字资料媒介。 15.翻译领域的常见现象有直译、转译;常见形式有直译、意译。 16.引起文学变异的第一大要素是文化过滤。 17.译介学的研究范畴:翻译理论研究、翻译文本研究、翻译文学史研究 18.平行研究的种类:类型学、主题学、文体学、跨学科研究 19.类型学的基本研究范畴:内容题材的类型学相似、人物形象的类型学相似、思潮流派的类型学相似 20.用西方文论阐发中国文学的做法被台湾学者总结为中国比较文学研究的“阐发研究”。

文学概论知识点总结

文学概论知识点总结 1、文学四要素美国学者艾布拉姆斯,文学四要素图示,文学实际上由四种不同要素构成的完整系统,四要素分别是作品、世界、作家和读者,他们之间具有确定的结构关系。 2、意识形态法国哲学家特拉西创造,根据威廉斯归纳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那里,意识形态至少三层意思:第一,意识形态是指特定阶级或集团的信念体系。第二,意识形态是各种幻觉的信念体系,尤其是说位的虚假观念或意识,与真知或科学形成对照。第三,意识形态是意义和观念的一般产生过程。 3、艺术构思是指作家在特定创作动机的指引下,在已然激起的创作冲动的驱使下,在选定创作对象的基础上运用艺术概括,艺术变形等手法塑造艺术形象,构织故事情节,最终形成完整艺术世界的思维过程。 4、文学批评是在文学接受的基础上,以一定的理论、方法对文学作品为中心的各种文学现象进行研究和评价的文学活动。 5、陌生化以作者或者人物似乎都未见过此事物,以陌生的眼光描写,以消解“套板反应”,使读者产生某种新奇感的构思方式。如曹雪芹与刘姥姥 6、文学材料文学材料是指作家有生以来从社会生活中有意接受或无意获得,因而具有主体性的一切生动丰富却相对粗糙的刺激和信息。

7、意境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活跃着生命律动的韵味无穷的诗意空间。 8、话语蕴藉是对文学活动的特殊的语言与意义状况的概括,指文学作为社会性话语活动蕴涵着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 9、文学消费是指人们为了满足自身文化,审美与娱乐等方面的精神需求而对文学产品加以占用,利用,阅读或欣赏的一项活动。 10、隐含的读者指作家本人设定的,能够把文本加以具体化的预想读者。叙述者讲述故事是一种语言交流行为,叙述者在叙述时心目中存在者潜在的接受着,这种由叙述者所设定的隐含在叙述动作中的接受者就是隐含的接受者。简答与论述: 一、文学消费的二重性指什么?①文学消费具有特殊商品消费性质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文学艺术不仅具有商品属性,更具有意识形态属性,因而是一种特殊的精神产品消费,具有二重性质。文学消费之所以不等同于一般商品消费,其理由在于:首先,文学产品的消费价值对不同的消费主体来说具有不同衡量标准。其次,文学消费者所支付的货币与其中寓含的作家创造性劳动难以等价。再次。文学产品的消费具有超时空性甚至价值增值性。最后,文学产品的消费是一种文化信息的传播与接受,且具有再创造的性质,它要求消费者本人的积极参与。②文学消费具有一般商品消费性质从文化流通领域来看,文学产品具有明显的商品性质,文学消费也随之深深烙下了一般商品消费的印迹。文

材料科学:印刷概论考试答案模拟考试_0.doc

材料科学:印刷概论考试答案模拟考试 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试总分:100分 遵守考场纪律,维护知识尊严,杜绝违纪行为,确保考试结果公正。 1、单项选择题 孔版印刷与( )、凸版、凹版印刷并称为现代四大印刷术。A.平版 B.铅活字印刷 C.丝网版印刷 D.铜版印刷 本题答案: 2、名词解释 停回转印刷机 本题答案: 3、名词解释 过油 本题答案: 4、判断题 折页是将印刷好的大幅面书页印张,按页码顺序和开本大小折叠成书帖的过程。 本题答案: 5、判断题 雕版印刷术是最早的印刷术。 本题答案: 6、判断题 我国对印刷业实行的是特种管理。 姓名: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 --------------------密----------------------------------封 ----------------------------------------------线----------------------

本题答案: 7、问答题 掌握彩色印刷颜色的分解原理,学会怎样对原稿进行分色。 本题答案: 8、名词解释 纸型 本题答案: 9、名词解释 网点腐蚀 本题答案: 10、名词解释 墨斗辊 本题答案: 11、单项选择题 柔版印刷上墨装置的()对传墨量的多少以及墨层厚度的均匀性有重要影响。A、线数 B、重量 C、硬度 D、强度 本题答案: 12、判断题 毕昇发明了木活字是我国印刷术又一伟大发明,是世界上最早的活字印刷术。本题答案: 13、名词解释 印刷装置 本题答案: 14、问答题 简述防静电处理的必要性. 本题答案: 15、名词解释 输纸装置

印刷概论选择题

1.最早的活字印刷法首先出现在;(A) A.中国 B.非洲C。欧洲D。北美洲 2.将木刻活字改良成铅铸活字的是;(A) A.古登堡 B.菲尼古拉 C.塞菲尔德 D.路贝尔 3.公元1905年谁发明了间接印刷方法的平版印刷机;(D) A.菲尼古拉 B.科斯特 C.王祯 D.路贝尔 4.公元1297年-1298年,由王祯进一步改成木刻活字,哪种印刷至此趋向完备(A) A.凸版印刷 B.平版印刷 C.凹版印刷 D.孔板印刷 6.橡胶板印刷属于哪种印刷法(C) A.平版印刷 B.凹版印刷 C.凸版印刷 D.无版印刷 7.凹版印刷属于哪种印刷法(A) A.直接印刷 B.间接印刷 C.丝网印刷 D.平版印刷 8.利用油水相斥的自然规律作印刷,印刷时印版先用水润版。然后再传送油墨的印刷属于(A) A.平版印刷 B.凸版印刷 C.孔板印刷 D.凹版印刷 9.石板印刷和还罗版印刷属于(A) A.平版印刷 B.凸版印刷 C.凹版印刷 D.丝网印刷 10.首先将木刻活字改良成铅铸活字的是(B) A.意大利人 B.德国人 C.英国人 D.瑞典人 11.透过式印刷指的是哪种印刷形式(B) A.平版印刷 B.孔板印刷 C.凹版印刷 D.丝网印刷 12.下列哪种制版法不属于直接印刷方式(A) A.平版印刷 B.橡胶板印刷 C.凹版印刷 D.丝网印刷 13.下列哪种印刷方式是即能在平面印刷又能在曲面,壁画等各种表面上印刷(D) A.凸版 B.凹版 C.平版 D.滤过版 14水彩画,油画,照片分色照属于哪种原稿?(A) A.反射原稿 B.透射原稿 C.绘画原稿 D.彩稿 单色印刷,其网线角度一般多采用多少角度合适(A) A.45度 B.90度 C.30度D75度 毛糙的纸张(如报纸)印刷粗劣的印件,一般采用哪种网线较合适(C) A.200线 B.150线 C.85线 D.133线 印刷高档画册应该选择哪一种网目比较合适(C)) A.150线 B.133线 C.200线 D.175线 印刷画册和商业图片用哪种网线比较合适(C) A.200线 B.150线 C.175线 D.133线 彩色印刷所用的颜色是根据哪种色彩原理(B) A.加色法 B.减色法 C.空间混合 D.中性混合 现代彩色平版印刷选用哪四色为套印色版(C)

印刷概论A卷试题

《印刷概论》期末考试试卷(A 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 印刷术发明的物质基础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发明。 2. 广义的印刷包括 ____________________、印刷 和 ____________________ 。 3. 印刷的五要素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 4. 计量文字大小的方法有 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 5. 按图像加网的方式不同,可以把加网方法分为 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 6. 加网线数是指加网角度方向上,单位长度中包含的 __________________个数。 7. 丝网规格的网目数是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个数。 8. 通常的平版印刷是利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自然规律。 9. 通常所说的胶印是指 __________________ 印刷。 10. 单色印刷的网点角度通常安排为 __________________ 度。 11. 平版印刷机由________________机构、印刷机构、________________ 机构、 ________________机构、收纸机构等五大部分组成。 二、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 印刷术发明的前提条件是:( )。 A 、文字的发明 B 、笔、墨、纸的发明 C 、盖印与拓石技术的发明 D 、人类社会的形成 2. 人类历史上出现最早的印刷术是:( )。 A 、平版印刷术 B 、雕版印刷术 C 、孔版印刷术 D 、活字印刷术 3. 泥活字印刷技术的发明人是:( )。 A 、宋代毕昇 B 、德国人 约翰·谷登堡 C 、东汉蔡伦 D 、元朝王祯 4. 铅活字印刷技术的发明人是:( )。 A 、宋代 毕昇 B 、德国人 约翰·谷登堡 C 、东汉 蔡伦 D 、元朝 王祯 5. 我国最早的纸币印刷出现于:( )。 A 、北宋 B 、唐朝 C 、元朝 D 、清初 6. 国际上一张标准的A4大小的纸张的尺寸是:( )。 A 、210mm x 295mm B 、210mm x 280mm C 、200mm x 290mm D 、210mm x 297mm 7. 一令纸是指多少张全张纸( )? A 、1000张 B 、500张 C 、100张 D 、2000张 8. 直接印刷的印版上的图像一般是( )。 A 、正向图像 B 、反向图像 C 、正向和反向图像都有 D 、不能确定 9. 四色印刷中黄版的网点角度一般分配为( )。 A 、45° B 、0° C 、75° D 、15° 10. 色料的三原色是( ) A 、红绿蓝 B 、青品黄, C 、黄绿蓝 D 、红黄绿 三、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对的打√,错的打×) 1. 印刷术诞生的标志是雕版印刷的出现。( ) 2. PS 版制作工艺流程中烤版工艺的目的是提高图文部分的亲墨能力。( ) 3. 图像的分辨率通常用lpi 表示,而网点线数通常用dpi 表示。( ) 4. 调幅网点的重要特点是网点间距相同,网点大小也相同。( ) 5. 激光照排机的主要功能是用于输出菲林。( ) 6. 打样是通过一定的方法将印前的图文信息复制出各种校样的工艺过程。( ) 7. 凸版印刷的印版上的图像是反向图像。( ) 8. 丝网印刷的印版上的图像从刮墨面看是正向图像。( ) 9. 丝网印刷应用十分广泛,被称为“装潢印刷大王”。( ) 10. 数字印刷的突出优点是无需胶片,省去了传统的印版。( ) 班级: 姓名: 学号: 密 封 线 请 不 要 在 密 封 线 内 答 题

文学概论自考复习知识点整合

00529《文学概论》自考复习必过知识点 第一章文学观念 1、文艺学:研究文学的学科统称,包括文学发展史、文学批评、文学理论。 2、文学史:是一门历史地和具体地考察文学发展状况、经验和规律的学科,是文艺学不可缺少的分支学科。 3、文学批评:是一门及时地评论同时代作家、作品、文学运动、文学思潮以及其他相关问题的学科,也是文艺学不可缺少的分支学科。 4、文学四要素:美国学者艾布拉姆斯提出。世界、作家、作品和读者。文学的必备要素,体现人与客体的对象性,体现人的本质力量。 5、广义文化概念提出者:英国人类学家泰勒;英国文学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中国梁漱溟。狭义文化概念:《现代汉语词典》;符号论文化概念:德国现代哲学家卡西尔。 6、马克思、恩格斯在哪些着作中提出意识形态理论:《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德意志意识形态》。 7、提出文学中“心”与“物”的关系理论的作者与论述:刘勰“心物交融说”;关于作家艺术构思与客观事物的论点。诗人对于外物的感受,所引起的感想是无穷尽的,描写事物的神情和外貌要根据景物写,辞藻和音调的运用则要联系自己的心情反复斟酌。“与心徘徊,随物婉转”。德国古典作家歌德,艺术家既是自然的主宰又是奴隶,现实是客观的,作家对现实的反映是能动的。 补充 1.再现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世界”与“作品”的对应关系,即认为作品是对世界的摹仿或再现。 2.表现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作品”与“作家”的关系,即认为作品是作家情感的自然流露、表现、传达。 3.实用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作品被读者所利用的关系,认为文学是一种工具,可以为某种社会目标服务。 4.客观说:在文学四要素中,把作品抬到高于一切、重于一切的地步,认为作品一旦从作家的笔下诞生之后,就获得了完全客观的性质,它既与原作家不相干,也与读者无涉,它从外界的参照物中孤立出来,本身是一个“自足体”,出现了所谓的“客观化走向”。 5.体验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读者对作品的意向性的体验这种关系,强调读者阅读作品是体验和现创造。 6.文学的定义:文学作为一种人类的文化形态,它是具有社会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的、凝聚着个体体验的、沟通人际的情感交流的语言艺术。 7.符号论的文化概念:从符号学的角度看,文化是人类的符号思维和符号活动所创造的产品及其意义的总和。这个观点是由德国的现代哲学家卡西尔提出的。 8.品质阅读:是指“试图尽可能完全地把握作品的肌质,表示首先注意到语言中的各种要素,重音和非重音,重复和省略,意象和含混等等,然后由此向人物、事件、情节和主题运动。这是就西语而言的,若是论汉语文学中‘品质阅读”则是读者阅读是首先关注文本的用字、比兴、押韵、平仄、对仗和用事等,进一步再延伸到对情景的描写或人物、情节的叙述的理解。 9.价值阅读:通过对作品的阅读和理解,发现作品的价值意义,尤其是其中的文化意义。11.审美:审美是心理处于活跃状态的主体,在特定的心境、时空中,在有历史文化渗透的条件下,对于客体的美的观照、感悟、判断。 12.审美意识形态:集团倾向性与人类共同性的、认识与情感的、无功利性与有功利性的、

印刷概论期中考试试题

淄博建筑工程学校 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 考试 《印刷概论》试题 (适用于2010级印刷技术班) 第I卷一、单项选择题(30分,每题2分) 1.印刷产生的物质基础是______。 (A)文字(B)笔、纸、墨 (C)盖印 (D)拓石2.雕版印刷术的两个重大发展是:。 (A)套版、饾版 (B)孔版、饾版(C)平版、凹版 (D)凸版、凹版 3.近代印刷术的创始人是。 (A)毕昇 (B)王祯 (C)华隧 (D)谷登堡 4.下列不属于印刷的特点的是。 (A)政治性 (B)艺术性 (C)趣味性 (D)工业性 5.按照印刷品的色彩分类,印刷可分为。 (A)模拟印刷、数字印刷 (B)单色印刷、多色印刷 (C)孔版印刷、凸版印刷 (D)书刊印刷、报纸印刷 6.原稿是印刷过程中被复制的实物、画稿等的总称,它可以分为。 (A)反射原稿、透射原稿、电子原稿 (B)反光原稿、透明原稿、电子原稿 (C)实物原稿、透明原稿、反射原稿 (D)线条原稿、连续调原稿、透明原稿 7.是使用印刷技术生产的各种产品的总称。 (A)印刷机械 (B)原稿 (C)印版 (D)印刷品8.纸张的重量可以用来表示。 (A)质量、密度 (B)质量、定量 (C)定量、令重(D)密度、定量 9.按纸张的丝缕方向我们可以把纸张分为。 (A)长丝缕纸张、短丝缕纸张 (B)横丝缕纸张、纵丝

缕纸张 (C)粗丝缕纸张、细丝缕纸张 (D)密丝缕纸张、疏丝缕纸张 10.网点覆盖面积与总面积之比,叫做 _。 (A)网点面积 (B)网点覆盖率 (C)网点线数 (D)网点角度 11. 色料的三原色是______。 (A)黄、品红、青 (B)红、绿、蓝 (C)黑、白、灰 (D)红、橙、黄 12.利用墨层厚度的变化来实现连续调图像原稿明暗层次在印刷品上再现的印刷方法是____________ (A)平版印刷 (B)凹版印刷 (C)凸版印刷 (D)孔版印刷 13.下列不是色光三原色的颜色是 。 (A)红色 (B)绿色 (C)蓝色 (D)黄色 14.雕版印刷术起源于 。 (A)唐朝 (B)宋朝 (C )元朝 (D)清朝 15.在未裁切的单张纸尺寸后面的M ,表示______。 (A)纸张丝缕方向与该尺寸边平行 (B)纸张丝缕方向与该尺寸边垂直 (C)纸张丝缕方向与其对应尺寸边平行 (D)纸张丝缕方向与其对应尺寸边垂直 16.彩色由三个量表示:______、亮度和饱和度。 (A)灰度 (B)彩度 (C)色相 (D)对比度 17.颜色立体用垂直轴表示___________ (A)亮度 (B)彩度 (C)色相 (D)对比度 18. 印刷品的_______部分,层次丰富,颜色合成的方式既有网点并列又有网点叠合。 (A)亮调 (B)暗调 (C)中间调 (D)彩色调 19.在印刷图像处理中,网点可以分为AM 网点和________。 (A)BM 网点 (B)PM 网点 (C)FM 网点 (D)RM 网点 20.网点叠合再现颜色的方式,受到油墨透明度的影响,透 明度低的油墨呈色效果不佳,完全透明的油墨只能作为第_______色印刷。 (A)一 (B)二 (C)三 (D)四 第II 卷 1.印刷 2.承印物 3.印刷图像信息处理 4.印刷适性 三、填空题(25分,每空1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