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比热容教学设计

比热容教学设计

比热容教学设计
比热容教学设计

13.3比热容教学设计

【目标确定的依据】

1. 相关课程标准的陈述

3.3.1 了解内能和热量。

3.3.2通过实验,了解比热容,尝试用比热容说明简单的自然现象。

2. 学情分析

初中生的心理正处于发展时期,认知水平处在初级阶段,主要体现在形象思维能力较强,抽象思维

能力不足。虽然学生在日常中接触了一些简单的微观知识,学生对比热容接触较少,在今后要引起足够重视。

3. 教材分析

本节课作为第十三章的第三节内容,利用公式Q吸cm(t t0)进行热学计算,是中考的热点和难点,

比热容的单位是由三个物理量的单位复合而成,在应用时也给学生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比热容的概念的建立,及其应用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目标】

1. 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2. 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3. 会利用公式Q吸cm(t t o)进行简单的吸放热计算。

4. 利用探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自己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评价设计】

1.随机抽查提问学生比热容的意义及其应用,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2.90%的学生能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3. 通过练习会利用公式Q吸cm(t t0)进行简单的吸放热计算。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二)自学检测反馈

1不冋物质,在质量相等,升高温度相冋时,吸收的热量。

2. 比热容是指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

与他的和的乘积之比。用符号表示,单位是()。

3. 物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用表示,物体的质量

用表示,升高的温度用表示,则根据概念得岀比热

容的计算公式为。

4.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降低1C放出的热量跟温度升

高1C吸收的热量。

5. 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不冋的物质比热容一般

6. 质量相冋的不冋物质,当吸收和放出冋样热量时,比热容

较大的物质温度变化。因此比热容的物质对调节

温度有很好的作用。

7. 物质的吸放热公式

8.5kg水温度由10C升高到20C需要吸收多少热量?

(三)质疑问难

1. 小组内讨论解决个人疑难问题。

2. 班内提出小组内未解决的问题,其余同学释疑,教师适当

点拨。

点拨:1.不同;2?比热容它是指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

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与物质的质量和温度的变化量乘积的比值。3.物质的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物质的种类不同,比热容一般不冋,物体温度升咼时所吸收的热量,跟物质的种类、物

质的质量和升咼的温度有关,热量公式Q-cm (t-t )。全部学生能说出常见的物质(如水)的比热容及其物理意义。

90%勺学生能够利用公式

Q cm t进行简

单吸放热的计算。

独立完成自学检测反馈的题目,

对于有深刻思考,提出好的疑问的小组加分

7.

课堂总结:本节课主要学习了比热容的的知识,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能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

象。会利用公式Q吸cm(t t0)进行简单的吸放热计算。

附:板书设计

13.3 比热容

一、比热容

1 ?定义: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他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的乘积之比。用符号c表示,单位是焦每千克摄氏度( J/(kg?C ))。

2. 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3 。

3. c 水=

4.2 X 10 J/(kg ?C )

二、热量的计算

1. 概念公式c -

m t

2. 变形公式:

①吸热:Q吸cm(t t0)②放热:Q放cm(t0 t)

【教学反思】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