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史学概论复习题(大题)

史学概论复习题(大题)

史学概论复习题(大题)
史学概论复习题(大题)

史学概论押题

一、解读词语或句子题。(20分)

1、罗马人征服了世界,同时也毁灭了自己,谈谈你的

理解。

答:公元3世纪以后,罗马帝国达到鼎盛,但同时也引发了深刻地社会危机,表现

在精神上没有未来,也没有思想,有些人看来,世界因为太完美而无所追求,也就

不再可为。于是,绝望产生。于是基督教变成了人类精神寄托的唯一出路,新宗教

就这样弥散开来,公元3世纪后,罗马帝国把基督教定为国教,并禁止其他宗教的

传播,以此作为挽救社会危机的手段。

2、辛尼加说过:“愿意的人命运领着走,不愿意的命运

拖着走。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极力反对历史发展中的因果规律,反复证明在历史发展中只有命运存在。指出

与历史相对应的是时间,与自然相对应的是空间,自然是各种必然性的总和,它既

不属于未来,而仅仅是单纯的存在,所以能用因果原则。但历史不一样,它像纯粹

的生命是不可逆的,是唯一的,不可重复的,无法运用因果规律。因此历史只有老

和新,过去和未来。它始终是有机和宿命的,也就是命中注定的,与生俱来的,正

因为这样,西方文化衰弱不可阻挡。

3、谈谈历史是神学的奴婢这句话的理解。

答:这是以奥古斯丁为代表的观点1、认为历史是一个有始有终的过程,它从上帝

的创世开始,结束上帝解救犹太人出苦海,并升入幸福的天堂2、历史最终由上帝

的旨意决定的,但上帝的旨意还需要某种直接的推动力来加以实现,这种直接动力

就是善与恶的矛盾冲突。具体表现为上帝之城的善与世俗之城的恶之间的矛盾冲突

以及世俗之城内部恶与恶的矛盾冲突,最终推动世俗之城的最终毁灭和上帝之城的

最终胜利。

4、谈谈马克思主义对历史的观点。

答;马克思认为历史不过是有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马克思的历史学:把历史

学分为广义历史学和狭义历史学。广义历史学我们仅仅知道一门唯一的学科即

历史科学。狭义的历史学:专门以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以及其规律作为研究对

象的普通历史学。

5、谈谈对世界上最根本东西就是本源。这句话的理解。

答:这是黑格尔的绝对精神,了解黑格尔思想最核心的思想体系。他认为本源的存

在是绝对精神。绝对精神也叫世界精神、世界理性。它既是实体又是主体,自在自

为的发展者,实体: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存在,主体:有主观意愿,自己有灵魂。

6、谈谈历史不过在时间里外化了的精神。这句话的理

解。(绝对精神表现出来的形状)

答:这是黑格尔的历史哲学思想,绝对精神实现的和发展的过程,绝对精神是世界历史进程展开的基础和原则,“历史不过在时间里外化了的精神”在世界历史的进程中,绝对精神展开并具体表现出各种特殊的民族精神,所谓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的性格、风貌、目的总和。它推动着民族的发展,规定着民族行动的法则和方向。

7、谈谈你对恶是历史的杠杆或密脱那的猫头鹰只能从

文明的暮色中起飞。

世界理性是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但其实现工具是人类的热情。这个直接动力就是人类对自我利益的热情,是热情驱动人们去纷争,去努力,从而推动人的能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即世界包含两个因素:第一是理念,第二是人类的情欲(对自我利益的追求)理念是世界历史的经线,情欲是世界历史的纬线。

8、仆人眼中无英雄,那不是英雄不成为英雄,而是仆

人仅仅是仆人。(伟人孤独,庸人无聊,人人都有寂寞的时光)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这是黑格尔的英雄史观。他认为英雄和正常人是有本质区别的。在正常人的眼中,英雄并没有出奇之处,而是因为仆人仅仅用仆人的心灵视野的眼光去看待英雄,他所关注的无非是英雄的生活琐事,寻常嗜好,但是他无法理解英雄的眼光、智慧和胸襟。因此英雄与凡人没有共同点,凡人只能追随在伟人的周围。

9、应战理论

答:这是汤因比提出的理论,他认为人类之所以能创造文明,不是依靠种族的优越性,也不是因为有一个温柔舒适的良好的生活的社会环境,而是对所面临的严酷挑战进行不屈不挠地应战,也就是说文明的起源就在于成功的应战,文明的生长也不例外文明的发展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甚至灭亡。(具体来讲,一、文明的挑战来自于自然环境和人为环境,有五种:1、困难地方的挑战2、新地方的挑战3、打击的挑战4、压迫的挑战5、遭遇不幸的挑战。二、应战成功的标志是适度,即不是反应越激烈越成功,而是适度和中庸。三、应战的行动并非来自于社会整体,而是来自于个人,在挑战面前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激发出创造行为的,在一个社会中文明成长的动力来自于富有创造才能的少数人。如果这些少数人隐退或者后继者缺乏,社会就会走向衰亡。)

10、谈谈对拿破仑是欧洲的政府这句话的理解。

答:这是克罗齐的历史观点,历史不是科学,科学研究的是外在的东西,即对现象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分门别类的研究,而在历史的研究是内在的,那从认识过去人的心灵和精神出发,历史是普遍和个别相结合的过程。

11、谈谈布罗代尔提出的三段论

答:布罗代尔认为历史的时间可以分为长时段、中时段、段时段。所谓长时段也叫结构,指人与环境的历史,它是几乎静止不动的,但是它对历史进程起到了决定作用。中时段指一个群体或一个团体的历史,这个历史是慢慢变化,它对历史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短时段是指个人和事件的历史,它仅仅是前两者的反映。在历史中,个人的自由是有限的,它总是被结构所制约

12、谈谈斯宾格勒的文化形态观

答:见斯宾格勒的历史思想

二、简答题(40分)

1、谈谈历史学在中国的处境及其发展走向。

答:1、历史学在当今中国面临着挑战:①、学科处于边缘化的状态②学科的适应性在减弱,就是指我们现在出现了一种工具化的倾向。其主要原因是①、社会在转型,实用型人才的需求在扩大,基础学科的需求在减弱。②、社会的浮躁与功利心态在蔓延③、人们对历史学认识存在误区④历史研究者患上自闭症,夜郎自大,闭门造车,研究方法与研究范围没有与时俱进。⑤历史学文革期间起到了极坏的作用引起人们的反感。历史学的发展方向:1、历史学科将回归本位,既不会大红大紫,也不可能灭绝,而是不绝如缕。这是因为历史作为人类的基本需要之一,是永远不可能被灭亡的(历史满足人们的基本需求,寻根;借古治今,借用古代知识来认识现在和将来;特色的需求,民族、国家与其他民族、国家到底有什么不同,必须要用历史来证明)2、历史学家以多样化的面孔发挥现实的作用,多样化表现为四个面孔:研究性面孔;应用型面孔;娱乐化面孔;与其他学科产生的综合性面孔。3、历史学研究将来会呈现两种倾向,专业化倾向:细节化,告别宏大叙事;(地方的才是民族的,地方的才是世界的)运用科技手段;运用科技手段;与其他学科合作产生新的研究领域。

2、谈谈亨廷顿的《文明的冲突》的主要内容

答:1、文明的冲突正在成为世界冲突的核心。冷战结束以后世界格局巨变,国际政治正在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未来国际政治最核心的问题将不再是某一区域文明的冲突,也不再表现为政治路线或意识形态之间的冲突,文明的冲突将主宰全球的政治。各文明之间的分界线将成为未来的战线。亨廷顿认为文明冲突将在下面文明之间发生:西方文明、儒家文明、日本文明、伊斯兰文明、印度文明、斯拉夫东正教文明、拉丁美洲文明、非洲文明。西方文明对抗非西方文明的割据。2、文明冲突产生的原因。文明的差异是最根本最本质的差异,它在历史上产生,具有持久性,在当今世界,经济区域作用日益加强,也就刺激了区域文明的认同感。文明意识加强,冲突也就不可避免。历史上的冲突发展:君主之间的冲突;民族国家的冲突;意识形态国家之间的冲突;文明的冲突4、非西方文明和西方文明的挑战方式

1、全面的排斥

2、全面的接纳

3、通过学习西方保存固有的价值和制度用来抗衡西

方。

3、谈谈克罗齐《历史学的理论与实践》的主要历史贡献

答:主要观点:一、历史不是科学,科学研究的外在的东西,即对现象资料进行归

纳整理,分门别类的研究,而历史研究是内在的,即从认识过去人的心灵和精神出发的,历史是普遍和个别相结合的过程。二、反对历史决定论,也就是实证主义,他认为这是幻想1、历史上的因果联系是一系列不可穷尽的过程。2、即使是历史的事实,也必须经过历史学家的思想顾虑3、历史是思想的产物,他认为所有历史学家在研究历史时总是自我精神的再现,无论是历史事实还是意义,都是历史学家产生的历史判断,他并不是事实的客观报道,而是思想的结果,所以一切的历史都是思想史。三、一切真历史都是当代史,这是历史就是思想史的必然结果,他认为一切历史之所以具有时代性,是因为它反映和体现当时代人们的思考,是现实的人从现实的需要出发所做出来的结果。因此一切的世界史都是当代史。

4、谈谈汤因比的历史观点(《历史研究》)

答:基本内容:1、历史研究的基本单位是社会文明2、认为各种不同文明是等值的,不存在一个统一的中心。3、一切叫做文明的各种人类社会的历史,在某种意义上都是平行的,同时代的,因此可以相互比较的。因为地球上产生文明最多不过六千年,而人类的历史已经有三百多万年了。文明的时间只占五十分之一,因此各种文明可以看成是属于同一时期的。因此,应该而且可以进行比较研究的。4、这是汤因比提出的理论,他认为人类之所以能创造文明,不是依靠种族的优越性,也不是因为有一个温柔舒适的良好的生活的社会环境,而是对所面临的严酷挑战进行不屈不挠地应战,也就是说文明的起源就在于成功的应战,文明的生长也不例外文明的发展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甚至灭亡。(具体来讲,一、文明的挑战来自于自然环境和人为环境,有五种:1、困难地方的挑战2、新地方的挑战3、打击的挑战4、压迫的挑战5、遭遇不幸的挑战。二、应战成功的标志是适度,即不是反应越激烈越成功,而是适度和中庸。三、应战的行动并非来自于社会整体,而是来自于个人,在挑战面前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激发出创造行为的,在一个社会中文明成长的动力来自于富有创造才能的少数人。如果这些少数人隐退或者后继者缺乏,社会就会走向衰亡。)

5、20c的西方历史学(代表人物:斯宾格勒、汤因比、克罗齐、亨廷顿)

答:基本特征:1、命运史观的兴起。第一次世界大战人们对历史的思考发生了重大变化,对理性主义史观的乐观和自信产生了怀疑,对命运产生了焦虑。2、人们不再把历史看成是一个一元的无限进步过程,而是一个多元的成长、兴盛、衰弱的有机循环过程。3、模糊开放的历史观出现人们不再把进步看成抽象的历史价值,而是从存在的层面去理解历史。非理性的因素受到重视,关于历史方向的确定概念被一种模糊的、开放的历史观所代替。

6、谈谈对斯宾格勒的历史观点(《西方的没落》)。

答:他是西方文化的问号,对西方文化的批判,基于对一战的反思。主要内容:1、否定近代西方的历史观。A否定近代西方的直线历史进步观,认为这是毫无意义的,主张把世界历史看成是各种独立的文化兴衰盛亡的过程B、反对用自然科学的观点和方法解释研究历史,认为历史除了自然世界之外还有专属于人民生活领域的历史世界,这种历史的世界只能通过深刻的不可言传的理解来体验。C、历史不是外部力量的展示,而是人的具体愿望创造的。2、斯宾格勒提出了文化形态史观。他认

为世界历史是多种文化兴亡盛衰的过程,是人类多种文化的传记,研究世界的历史就是要用比较的方法来衡量世界历史上存在过的各种高级文化。找出相似点和共同点,由此推测西方文化的前途和命运。A、历史和文化是有机体,是活生生的,具有青春成长、成熟、衰老的周期性特征,因此世界上的文明都是宿命的,西方文化也是如此。B、文化的同时代性,他认为世界历史上存在过8种高级文化:埃及文化、印度文化、巴比伦文化、中国文化、古典罗马文化、伊斯兰文化、墨西哥文化。

西方文化,在这8中文化既是等价的也是同时代的。所谓的同时代,即经过前文化时期、文化早期、文化晚期、文明时期这四大时期,也叫作春夏秋冬时期。C、极力反对历史发展中的因果规律,反复证明在历史发展中只有命运存在。指出与历史相对应的是时间,与自然相对应的是空间,自然是各种必然性的总和,它既不属于未来,而仅仅是单纯的存在,所以能用因果原则。但历史不一样,它像纯粹的生命是不可逆的,是唯一的,不可重复的,无法运用因果规律。因此历史只有老和新,过去和未来。它始终是有机和宿命的,也就是命中注定的,与生俱来的,正因为这样,西方文化衰弱不可阻挡。

7、简单谈谈兰克的历史

答:1、(著作:《拉丁和条顿殖民史》、《教皇史》)兰克使历史学变得越来越科学,兰克被称为近代科学历史学之父,也被说成是以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研究历史的第一人。

2、它最主要的历史学思想是指通过搜集和辨析文献证据并依靠这些文献证据使客观历史通过文学还其真相的一门学科。具体分为三条:A、主张写历史要客观公正,不带任何个人偏见B、特别强调原始资料的重要性C、强调对史料要进行严密地考证:三条基本经验:1、离事件发生最近的人是最好的证人。2、当事人的信件比史学家的自律更有价值

3、抓住史学家的性格,追查他的资料来源。3、对兰克的评价:兰克的研究方法具有革命性的意义,他使得历史学越来越精确,但他也有缺陷:A、历史学家是无法超脱,兰克也不能B、历史学如果失去了喻世的功能便失去了存在的意义。C、兰克本人也片面强调政治史,片面强调欧洲中心论,这也说明他无法摆脱现实。

8、谈谈伏尔泰的思想

1、他认为历史不是神的意志的产物而是人类自身发展的历史。

2、开创性地运用比较的方法从宏观的角度考察人类的文明史。

3、开创了近代文明史研究的先河,他致力于人类精神的进步,把注意力落在文化成果上,他非常欣赏四个时代:A、亚历山大和伯利克里时代B、凯撒和奥古斯丁时代C、佛罗伦萨时代和美第其时代D、路易十四时代

4、把哲学运用到历史研究上去,表现在三个方面:A、人类社会历史就是人类理性在同宗教迷信、封建专制等各种非理性力量斗争中不断战胜他们并日益实现自己的过程。

B、认为社会理性的发展过程主要由民众集体的理性程度决定的,伏尔泰主张写大众的历史,要把触角公平地伸向市民世界。

C、认为对自我利益的追求的追求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基本力量。

9、谈谈十八世纪的历史学特点

(一)特点:1、西方的历史学在十八世纪的伏尔泰时代日趋成熟2、历史的研究中心从意大利转移到法国。3、该时期历史学的主导思想来讲是理性主义史学,理性主义史学家们崇拜抽象的理性,将它说成是推动历史学的动力,发扬理性就是推进历史,蒙蔽理性就是阻塞进步。(二)、代表人物:伏尔泰(《路易十四时代》、《轮世界各国的风

俗和精神》)、吉本、孔多塞。

10、谈谈19世纪历史的繁荣的特点

答:特点:1、历史学的研究中心由法国转移到了德国,在十八世纪下半叶到十九世纪上中叶,法国人占领了大陆,英国人霸占了海洋。德国人则占据了天空。这时英国、法国的资产阶级开始把理想变成现实,进行了创造历史的轰轰烈烈的实践活动,而德国的资产阶级由于其软弱性,没有勇气将其理想变成现实,只能翱翔于思维的天空,用发达的思维批判来弥补其实践批判的不足,他们没有力量开创理想的历史,只好把精力投入到描绘理想的历史上来。于是在19世纪,德国成了哲学、历史学、科学的高峰。

2、由于民族文化传统的不同,德国晦涩的语言系统掩盖理性主义的思想。

11、谈谈黑格尔的哲学(重点)

答、(一)、黑格尔的绝对精神,了解黑格尔思想最核心的思想体系。他认为本源的存在是绝对精神。绝对精神也叫世界精神、世界理性。它既是实体又是主体,自在自为的发展者,实体: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存在,主体:有主观意愿,自己有灵魂。自为的发展者,绝对精神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A、逻辑阶段B、自然阶段C、精神阶段,这三个阶段与此相对应黑格尔的思想体系就分成三个组成部分:1、逻辑学2、自然哲学3、精神哲学。历史哲学仅仅是精神哲学的一部分。

(二)、关于黑格尔的历史哲学思想1、绝对精神是人类历史发展的本源,世界历史绝对精神实现和发展的过程。(绝对精神是世界历史进程展开的基础和原则,历史不过是“在时间里外化了的精神”在世界历史进程中,绝对精神展开并具体表现出各种特殊的民族精神,所谓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的性格、风貌、目的的总和。它推动着民族的发展,规定着民族行动的法则和方向。绝对精神就是在不同民族精神的扬弃中实现的,黑格尔认为在地理学、人类学的意义上,民族的自然存在是多元的,但从历史哲学的角度,民族的存在是一元的,因为世界历史的每个阶段,只有一个民族承担绝对精神的内容,执行着绝对精神的使命,它就是世界历史民族,对这种民族而言,其他各民族都是无权的。但是,一个民族在历史上只能创造一次新纪元,黑格尔把世界历史看成是四种世界历史名作,依次交替的过程:A、东方民族B、希腊民族C、罗马民族D、日耳曼民族。2、世界理性是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但其实现工具是人类的热情。这个直接动力就是人类对自我利益的热情,是热情驱动人们去纷争,去努力,从而推动人的能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即世界包含两个因素:第一是理念,第二是人类的情欲(对自我利益的追求)理念是世界历史的经线,情欲是世界历史的纬线。3、英雄史观A、黑格尔崇拜英雄,他认为伯利克里是一个绝对高尚的人,亚历山大是一轮皓月,他极其崇拜凯撒,他评论拿破仑是骑在马背上的世界精神(拿破仑用武力手段将绝对精神贯彻于实践,用残暴的手段即武力手段传播了先进思想。)B、他认为英雄和正常人的区别。C、伟人只是绝对精神的工具D、时势造英雄,但不是英雄造时势。

4、历史主义,把历史分成三个层次:A、原始的历史:写历史的往往都是历史事件的直接参与者,包括回忆录等,特点是直观B反思的历史,又分成四个层次:a、普遍的历史,他认为普遍历史与原始历史是同一层次的b、实用的历史,人类根据生活的兴趣和需要来研究过去的时代,研究实用,按照世界发展的规律,大国的崛起会引发战争C、批判的历史,对原来记载的历史资料进行可靠真实的检查。d、思想的C、哲学的历史,黑格尔认为最高的历史形势,是对历史的思想考察。

小结:黑格尔总是把历史研究上升到哲学高度去考察,他总是不满足于肤浅表面的理解,希望透过事物的表面深入的事物的本质,从偶然中发现必然性和规律性,这表明其深刻性。

把历史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但是这种历史遭到所有历史学家的反对。因为历史的生命在于细节,在于偶然性(必然是历史的宿命,偶然是历史的生命)如果按照黑格尔的观点,历史学变成了哲学的分支,丧失了独立性。

(三)、论述题(40分)

谈谈马基雅维利的观点。

基本内容:1、历史观念:确立人是历史的主人,但它偏爱军事史的描述2、认为历史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政治服务,而不是研究历史的本身,因此是否研究历史本身的意义并不大3、他认为君主必备的素质是凶猛如狮,狡猾如狐,一部历史就是强者的历史,权力的运转不可以用正常的价值去衡量,更不能用道德伦理来判断,它有它自己的法则,为达到目标没有应不应该。

评价马基雅维利的观点:1、马基雅维利观点具有客观的社会基础,当时意大利四分五裂、兵戈不息,因此马基雅维利提出强权政治。希望出现一个有手腕、有铁的意志的君主结束战争。同时,社会混乱也造成了道德的混乱。(政治家利用道德作为手段让人们拥戴他,使政治和道德之间含糊不清,且道德具有复杂性,政治家可利用道德手段)2、他的观点具有一定的合理性:A、指出了政治和道德的本质区别:政治是一个集团统治另一个集团,道德是人们的一种价值观,是一种善,使政治学独立出来。(道德是自然属性,而政治是社会属性)B、道德也是无法依赖的,道德具有流动性、地域性、阶级性、民族性C、当把道德作为政治手段时,不但不属于道德范畴,而是恶的体现。3、马基雅维利的观点是反人性的:A、道德虽然有无法依靠的一面,也有必须遵循的一面。B、道德的作用无所不在,政治领域毫无例外。C、随着人类社会越来越发展,道德对政治的制约会更加明显。(教育的前提:a、人可以改变b、人有善意c、后天培养)

史学概论题目整理

史学概论 1,谈谈天命神学史观主导下西方史学理论的发展阶段及特点。 天命神学史观是一种唯心史观,它的突出特点是把人类社会历史的一切现象及其变化的终极原因归结为天命或种种神灵意志。 阶段 (一)古希腊史学 1.希腊神话 2.《荷马史诗》:是一部反映希腊原始社会历史某些片段的英雄史诗,史料价值很高。 3.希昔阿德:他把人类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考察,并赋予历史变化以某种连续性和方向性,向真正意义的历史学迈进了一步。《田功农时》描述的不是神和英雄的活动,而是凡人的劳动生活。 4.希罗多德:他努力从人事的角度探讨希波战争爆发的原因,分析战争的结局,注意观察分析历史事变之间的因果联系,充满了人本主义精神;他注重史实的考订。草创了历史叙述体。《历史》(《希波战争史》) 5.修昔底德:他具有比希罗多德更为彻底的人本主义精神,他认为“人是第劳 重要的,其它一切都是人的 动成果。”他注重利用原 始资料,对一切资料都加以严格的批判考证;发展完善了

历史叙述体。《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二)古罗马史学 1.李维:《罗马史》(《罗马建城以来的历史》)注重历史的道德垂训作用。他大力宣扬爱国主义,赞颂罗马 的历史及罗马人祖先的美德和业绩,讴歌罗马历史上的英雄,用罗马先人的美德来针砭时弊,唤起人们继承和发扬祖先的美德。 2.塔西佗:注重历史的道德垂训作用,以“道德史家” 著称。他的历史著作被后人称为“惩罚暴君们的鞭子”。在史学思想上,他主张记事载言须摒弃一切主观不良动机。《历史》、《编年史》 (三)罗马人统治时期的希腊史学 1.波里比阿:《历史》(《通史》)把整个地中海地区视作一个统一体加以研究,注意各不同地区历史事变之间的有机联系,是整个地中海地区的通史。他研究历史,不限于陈述历史事件,还努力去揭示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联系;他提出了一套史学理论和史学方法。他主张历史研究的目的和功用是以史为鉴,因此,历史研究的任务是求真;波里比阿还对史学家的素养提出了要求。波里比阿的史学理论标志着古代欧洲史学理论发展的最高水平。(四)中世纪史学一基督教史学

史学概论练习题

史学概论练习题 一、填空题 1.《史学概论》课程是阐述有关(历史学)学科学习与研究基本问题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2.历史学的核心内容是(历史观)。 3.中国第一部纪传体的通史著作是西汉时期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史记》一书。 4.“西方史学之父”(希罗多德)撰写的《历史》,开创了西方史学的历史叙事体先河。 5.1845-1846年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标志着唯物史观理论的正式形成。 6.中国第一部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著作是李大钊的(《史学要论》)一书。 7.古罗马史学家(塔西佗)的代表作有《日耳曼尼亚志》、《罗马史》、《编年史》。 8.意大利第一位著名的人文主义史学家是(布鲁尼),代表作有《佛罗伦萨史》。 9.英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家(汤普森)的代表作是《英国工人阶级的形成》。 10.20世纪中国新考证历史学派中最有史识的史学家是(陈寅恪)。 11.美国历史哲学家(海登·怀特)是后现代主义史学理论的代言人,著作有《元史学: 19世纪欧洲的历史想象》、《话语的比喻:文化批评论集》等。 12.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著作是东汉史学家(班固)撰写的《汉书》。 13.古代希腊史学中,最有代表性的史学家是希罗多德、(修昔底德)和色诺芬。 14.唯物史观从人类(物质生产)的实践活动出发,揭示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 15.宋代史学家司马光撰写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的史学巨著。 16.现代科学形态的考古学萌生于(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 17.20世纪法国年鉴学派第二代杰出史学家代表是(布罗代尔)。 18.20世纪西方史学界最有影响的史学流派是法国的(年鉴学派)学派。 19.1955年英国史学家(巴勒克拉夫)在《处于变动世界中的历史学》最先提出“全球史”的概念。 20.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有关中国思想史研究的代表作是(侯外庐)主编的《中国 思想通史》。 二、单选题 1.1930年( B )出版《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一书,是运用唯物史观系统研究中国历史的开山之作。 A、梁启超 B、郭沫若 C、胡适 D、王国维 2.中国古代自( C )正式设立史馆,史官制度开始趋于规范化。

地球概论模拟试题

《地球概论》模拟试题(一) 一、名词解释(5×4=20分) 太阳系引潮力历法食限磁偏角 二、选择题(每小题有1个或多个答案,10×3=30分) 1.按照我国传统历法的规定,雨水所在的月份是: A十二月 B正月 C二月 2.1985年3月21日北京时间0h14m春分,已知这天的时差为+7m29s,这时阳光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A 0°,114°37′45″W B 0°,65°22′15″W C 0°,65°22′15″E D 0°,63°30″W 3.1980年11月1日北京时间8点正(时差为16m23s),全世界以哪两条线为界(按理论时区),分属两个日期:A日界线和西经7.5°经线 B东经7.5°经线和日界线 C 180°经线和4°5′45″经线 D 0°和180°经线 4.关于地外行星同太阳的回合运动,正确的叙述是: A地外行星相对于太阳向东运动是顺行,相反是逆行 B地外行星相对于太阳的视运动,永远是向西的,因而同太阳的角距离变化在之间 C当地外行星同太阳之间的角距离为90°时,叫做方照,正是地外行星“留”时 D地外行星在合日之后,先经西方照,然后才经过冲和东方照 5.地球上新年元旦最先是从哪里开始的: A本初子午线通过的地方 B国际日期变更线通过的地方 6.如时差为正值,当平太阳上中天时: A真太阳正在上中天 B真太阳尚未上中天 C真太阳已过上中天 7.本初子午线是: A东西时区的分界线 B习惯上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C东西经的分界线 D世界时的标准经度 8.下列各地一年内有两次太阳直射,且水平运动物体方向发生右偏的是: A 50°N B 23°N C 20°S D 40°S 9.某小行星的公转周期是2年,它同地球的会合周期是: A 2年 B 4年 C 1年 D 3年 10.关于地球绕日公转的下述说法,正确的是: A太阳中心位于地球椭圆轨道的一个焦点上,也位于其它行星轨道椭圆的焦点上 B公转是一种转动,即圆周运动 C春、秋分日,地球位于轨道上的中距点 D地球过近日点时,角(线)速度最快,过远日点时,角(线)速度最慢,但面积速度不变

史学概论题目

课程习题 第一编什么是历史 客观存在的历史 1为什么说历史客观主义和历史相对主义的史学认识论都是错误的? 2.为什么说实践唯物主义的史学认识论克服了历史客观主义和历史相对主义的史学认识论的偏颇? 3.为什么说历史学与自然科学和其他社会科学的认识对象.任务和方法的共同点与不同点表明了历史学既具有与其他科学同样的科学品格又具有不同于其他科学的独特性? 4.因为历史学的认识对象是一次性的.一去不复返的历史过程,就否认第一节历史真相的可知性和历史学成为科学的可能性,为什么是错误的? 5.为什么说从"人体解剖"推知"猴体解剖"的以今推古方法,与由历史遗迹推知历史原貌的方法是科学的方法? 主体化的历史 1.为什么说主体化历史与客体历史之间存在着既吻合又背离的关系?怎样才能尽可能增大吻合度.消减背离度? 第三章历史学从潜科学发展成为科学 1.什么是历史学的本体论.方法论和认识论? 2.历史学的本体论.方法论和认识论有什么关系? 3.人本主义.科学主义和多元折中主义的本体论.方法论和认识论有什么特点? 4.马克思主义的史学本体论.方法论和认识论有什么特点? 5.为什么天命—神学史观在古代史学占据主导地位.人性—理性史观在近代史学占据主导地位? 6.为什么人性—理性史观不可能指引历史学成为科学?(以孔德.密尔为例) 7.为什么说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的史观都只看到真理的一个侧面,都不可能指引历史学成为科学?(以兰克学派和年鉴学派为例) 8.怎样克服人本主义.科学主义和多元折中主义的偏颇,坚持历史学的科学方向? 9.为什么说后现代主义的史学本体论.方法论和认识论本质上是不可取的? 第四章什么是历史发展规律 1.经验规律和科学规律的根本区别是什么?为什么说只有科学地区分两类规律,坚持"一元多因多果论"的规律观,才能坚持科学的因果必然性的决定论,避免陷入多元折中论和非决定论的困境? 2.为什么说孔德.密尔说的"共存规律"和"相继规律"都是经验规律? 3.为什么说因果必然性的普遍规律的抽象形式可以表述为"任何物质实体,由于自身内在特性决定,在受到不同的外部因素制约的条件下,必然出现相应的不同反应,从而必然产生出相应的不同结果"? 4.为什么说坚持科学地区分两类规律,坚持"一元多因多果论"的规律观,才能避免陷入机械决定论. 非决定论和多元折中论的困境? 5.怎样辨识社会历史现象中的经验规律和普遍规律? 6.怎样理解马克思在不同论著中对社会历史阶段所作的不同的归纳的含义? 7.怎样理解唯物史观揭示的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 8.唯物史观怎样超越唯心史观和机械唯物史观的对立而成为科学的社会历史观? 9.怎样运用唯物史观分析历史发展的动力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地球概论》模拟试题四

《地球概论》模拟试题(四)《地球概论》模拟试题(四) 二、填空题(每空0.5分,共10分) 1、根据赫罗图,大多数恒星温度越高,光度越。 2、夏秋之交,银河从方向越过头顶,分二支平行地伸向方向。 3、根据质量、大小和化学组成的不同,行星可分为类地行星和行星。 4、极移的结果引起各地和的微小变化。 5、造成太阳每日赤经差的季节变化,有两方面原因, 即:和。 6、地球公转的真正周期是年,季节变化周期是年。 7、影响昼夜长短的主要因素是和,次要因素 有、大气折光作用和。 8、根据不同需要,晨昏蒙影分为三级:晨昏蒙影、晨昏蒙影和天文晨昏蒙影。 9、逢朔望时,太阳潮最大程度加强了太阴潮,形成大潮,也叫潮,逢上下弦时,则相反,太阳潮最大程度地削弱了太阴潮,形成小潮,又叫潮。 10、地壳和地幔之间的界面称为莫霍面,地幔和外核之间的界面称界面,外核和内核的界面称界面。 二、填空题(每空0.5分,共10分) 1、大 2、东北;西南 3、类木 4、纬度;经度 5、黄赤交角;地球的椭圆轨道 6、恒星;回归 7、太阳赤纬;地理纬度;太阳视半径;眼高差 8、民用;航海 9、朔望;方照 10、古登堡;利曼 三、选择题(每小题有一个或一个以上正确答案,多选、漏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3分,共21分)

1、单纯以回归年为基础编制的历法是()。 A.太阴历 B.阴阳历 C.太阳 历 D.夏历 2、秋分后一个月,当天津四(α=21h)中天时,地方时是几点钟 ()。 A.21时 B.20时 C.19 时 D.18时 3、地轴进动与哪些因素有关()。 A.地球的形状 B.黄赤交角 C.地球自 转 D.地极的移动 4、在30°N处,天顶的赤纬为()。 A.60° B.30° C.-6 0° D.-30° 5、清晨月落,该是什么月相()。 A.上弦 B.下弦 C.朔 D.望 6、地球公转周期最长的是()。 A.回归年 B.恒星年 C.交点 年 D.近点年 7、9月23日,一根竖直的杆子,在正午时的影长与杆高恰好相等,该地的地理纬度可能是()。 A.45°N B.60°N C.45° S D.60°S 五、绘图题(12) 除春秋二分外,全球的昼长可分为四个纬度带,请以北半球夏至日为例绘图说明。要求绘出地轴及两极、晨昏圈、昼夜半球、赤道、太阳直射点、昼夜长短的四个纬度地带及其纬度界限值。 六、计算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1、求赤道、北回归线及北极点所见的恒显星区、恒隐星区和出没星区的范围。

史学概论 论述题 考试内容(标准打印版)

1、历史、史料、史学三者关系 历史:广义:自然界、包括人类社会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 狭义:人类社会发生、运动、变化发展的过程 史料:历史发展过程中所遗留下的痕迹 历史学:通过史料研究人类社会运动发展过程的一门科学,是历史固存的记载,历史经验的总结,历史规律的探讨。 关系:历史是历史学主要研究对象,史料是历史研究不可或缺的,是历史研究的起点。2、史学的功能 社会功能:①揭示性的功能:历史规律,发展趋向,来树立对社会人生的正确信念 ②教育性的功能:明是非,增强民族凝聚力 ③借鉴性的功能:总结教训 ④服务性功能:文物资料、陈列文物 学术功能:①观察分析问题能力 ②增添人类知识宝库 3、历史唯心主义的主要缺陷 ①“以往一切历史理论,之多是考察了人们历史活动的思想动机,而没有考察产生这些动机 的原因,没有发现社会关系体系发展的客观规律性,没有看到物质生产发展过程是这种关系的根源。” ②与此相联系,“过去的历史理论恰恰没有说明人民群众的活动”。其注意的中心只是少数历 史人物的活动。 4、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内容 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是唯一科学的历史观 ①最基本原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②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两者之间的矛盾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的基本动力 ③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④阶级的存在仅与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 ⑤论证了社会生产在社会生活中的决定作用,解释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5、历史认识过程中三种形式及其各自解决什么问题? ①考实性认识(回答了历史是什么的问题),确认了历史现象和人物存在形态,判断历史 史料和历史现实的真实性,还原历史本来面目。 ②抽象性认识(解决了历史统一性、规律性和内在联系),确定个别现象外部形态,规律 性包含了必然性,进行了抽象性认识 ③评价性认识,研究历史现象在历史上和现实社会中的价值 6、历史认识对象的特点: ①历史是过去的客观存在,是以往人类发生、发展的过程,具有一维性 ②历史作为过去的客观存在,是不会变化的 ③历史是不断向前发展的,有阶段性可分 ④历史是一个继承扬弃的发展过程,考察历史应该是双方面的 ⑤作为客体的人类历史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同时又有自己的特色,是特殊性与普遍性的产 物 7、当代史学方法论的总原则:整体化,从宏观上把握历史,从运动中考察历史,从联系中解剖 历史 当代史学方法论的主要特点:综合、立体、系统、比较、运动 8、历史主义基本内容:

史学概论复习题参考答案

2011-2012第一学期《史学概论》复习题 1、广义“历史”定义。 定义:是已经发生了的事件、现象和过程,即客观历史本身,它包括自然史和人类社会史。 2、狭义的“历史”定义及其特征。 定义: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人类社会的历史;二是指对以往事件的记录和研究。特征:前者是客观的,后者则是带有主观倾向性的。 3、自然史和人类史的关系? (1)两者的共性:①一度性;②客观性。 (2)两者的差异:①对象不同:自然史以自然界的物质及其变化过程为研究对象;人类史是以社会中的人、人群的活动为研究对象。②产生的时间、变化的速度各不相同:自然界约有46亿年的历史,生物的历史也有30多亿年,且自然界的变化缓慢;人类的历史只有300万年左右,农业起源于1万年左右,人类最早的文明只有5500多年,且人类史的变化相对较快。③产生的途径和其中存在的规律不同:自然史是一种没有意识的存在,因此,自然历史的规律都不存在主体的选择规律;人类史是人类创造的结果。 因此,人类历史的规律往往不能简单地用因果关系来表达,而是要充分考虑到各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的方向。 4、狭义“历史”二者间(人类客观的历史与历史撰述)的关系如何? (1)区别:①客观性:②主观性: 历史记录(一次主观化)、历史著作(至少二次主观化) (2)联系:客观的历史:是被反映对象(被加工物) 历史撰述:是反映结果(加工处理的产品)

5、何谓“历史学”? 历史学是研究历史矛盾运动过程及其规律性的科学。 6、历史学的学科特性?根本任务? 学科特性:是科学,而非艺术。 根本任务:揭示历史规律。 7、历史学的学科群是怎样划分的? (1)、理论部分(以历史、历史学为研究对象) 历史理论(历史哲学)、史学理论、历史认识论、史学方法论。 (2)、主题部分(以客观历史为研究对象) 按时间划分:史前、上古、中古、近代、现代、当代史等 按内容划分:世界史、地区史、民族或者国别史、专门史、历史地理等 按区域划分:美国史、日本史、中国史、中东史等 按专题划分:经济史、文化史、思想史、宗教史等 (3)、史学辅助学科(以史料为研究对象) ①目录学(搜集史料);②版本学;③校勘学;④辑佚学;⑤辨伪学;⑥考据学; ⑦训诂学;⑧史料学。(②-⑧,获得真实的史料) 8、历史学与自然科学的关系?(课本14页) 史学与自然科学之间尊在这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关系。 9、历史学与哲学的关系? 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形式,是关于自然界、社会和人类思维及其发展的一般规律的学问。 关系:①哲学为历史学提供世界观(历史观)和方法论。历史研究的每一个环节离不开这样那样的哲学世界观的理论指导,它的基本理论和原则,渗透在历史研究方方面面,成为史学理论的核心内容;②历史学位哲学提供经验拿和史实的依据。

地球概论模拟试题套

《地球概论》模拟试题(一) 《地球概论》模拟试题(一) 一、名词解释(5×4=20分) 太阳系引潮力历法食限磁偏角 二、选择题(每小题有1个或多个答案,10×3=30分) 1.按照我国传统历法的规定,雨水所在的月份是: A 十二月 B 正月 C 二月 2.1985年3月21日北京时间0h14m春分,已知这天的时差为+7m29s,这时阳光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A 0°,114°37′45″W B 0°,65°22′15″W C 0°,65°22′15″E D 0°,63°30″W 3.1980年11月1日北京时间8点正(时差为16m23s),全世界以哪两条线为界(按理论时区),分属两个日期: A 日界线和西经7.5°经线 B 东经7.5°经线和日界线 C 180°经线和4°5′45″经线 D 0°和180°经线 4.关于地外行星同太阳的回合运动,正确的叙述是: A 地外行星相对于太阳向东运动是顺行,相反是逆行 B 地外行星相对于太阳的视运动,永远是向西的,因而同太阳的角距离变化在 之间 C当地外行星同太阳之间的角距离为90°时,叫做方照,正是地外行星“留”时 D 地外行星在合日之后,先经西方照,然后才经过冲和东方照 5.地球上新年元旦最先是从哪里开始的: A 本初子午线通过的地方 B 国际日期变更线通过的地方 6.如时差为正值,当平太阳上中天时: A 真太阳正在上中天 B 真太阳尚未上中天 C 真太阳已过上中天 7.本初子午线是: A 东西时区的分界线 B 习惯上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C 东西经的分界线 D 世界时的标准经度 8.下列各地一年内有两次太阳直射,且水平运动物体方向发生右偏的是: A 50°N B 23°N C 20°S D 40° S

历史系史学概论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这个命题包含三层意思:一是研究历史总是研究者现时 现刻的思想活动;二是历史研究是由现时生活需要激发起来的;三是历史是按 现时人的兴趣和价值取向来思考和理解的。这个命题含有明显的历史相对主义 的消极成分,但也含有一定的合理因素,那就是确认了一个事实:历史认识的 起点,来源于研究者感受到的现实需要。 列举从古自今史考的名著:司马光《通鉴考异》、顾炎武《日知录》、赵翼《廿二史札记》、钱大昕《廿二史考异》、王鸣盛《十七史商榷》、章学诚《文史通义》、崔述《考信录》 列举20世纪历史学概论性著作:曹佐熙《史学通论》、李则纲《史学通论》、周容《史学通论》、杨鸿烈《史学通论》、李大钊《史学要论》、朱希祖《中国史学通论》、蒋祖怡《史学纂要》。 列举史学方法著作: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姚永朴《历史研究法》、浮田和民《史学原论》、梁启超《新史学》 马克思史学的东西:翦伯赞《中国史纲》、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吕振羽《简明中国通史》 侯外庐《中国思想通史》、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 列举出列举出五部查阅资料的工具书:唐代欧阳洵《艺文类聚》、北宋李昉、李穆《太平御览》、三国魏文帝时刘劭、王象等《皇览》、明解缙《永乐大典》、,清纪昀《四库全书总目》、宋代李昉﹑扈蒙﹑李穆《太平广记》、北宋李昉﹑徐铉﹑宋白及苏易《文苑英华》、清朝陈梦雷《古今图书集成》、唐初的虞世南《北堂书钞》 名解历史观:历史观又称“社会历史观”。人们对社会历史的根本观点、总的看法,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世界观与历史观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历史观 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这是哲学基本问题在社会历史 领域的延伸。阶级史观(革命史观) 又称阶级斗争史观,从阶级的视角去研究历史,研究各个历史阶层中不同主导的阶级和各个阶级的发展状况对所在历史时 期的影响、文明史文明史观认为,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 唯物史观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综合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 关系对生产力,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巨大的反作用。全球史观(整体史观)、(近)现代化史观、英雄史观、正统史观、个人历史观等。 历史比较研究法:历史比较研究法是对历史上同类事件、人物和现象进行比较 和对照,并分析其异同及缘由,从而寻求历史规律的一种方法。遵循“可比性 原则”——拿来作比较的事物,其材料必须是同类的,同一范畴的,采用同一 标准的,处理方法也是相同的。从历史事实出发进行比较。明确比较研究的主 题,确定比较对象。深入比较,找出异同。广泛验证,揭示规律。这样就有助 于克服史学研究的片面性、狭隘性,可以起到“间接实验法”的作用结论鲜明, 有说服力有助于开拓视野,启发思路,发现新问题。比较方法不是唯一的,也 不是万能的,结论会有不完全性或或然性,结论还带有很大的揣测性,容易产 生牵强附会。

史学概论考试答案参考[1]

一、多项选择题(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 1.下面哪些选项具有同一种社会历史观?(A、C、E) A、人本主义 B、社会发展具有普遍规律 C、年鉴学派 D、人命天定 E、存在的都是“文本” 2.下面那些选项具有因果必然性?(A、C) A、饥渴难耐 B、猫抓老鼠 C、在一个小农经济社会,现代政治文明不可能发达 D、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3.马克思关于社会形态的演进序列,有个三大阶段的表述,主要是(A、 B、C)。 A、人的依赖关系阶段 B、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阶段 C、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阶段 D、现代社会阶段 4.下面哪些说法比较科学?(C、E) A、阶级斗争是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 B、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C、生产活动和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D、人们的物质利益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 E、各种因素的合力是历史发展的动力。 5.下面哪些人是人本主义者?(C、D) A、孔德 B、密尔 C、马克思.韦伯 D、兰克 E、波普尔 6.下面哪些人是科学主义者?(D、E) A、文德尔班 B、李凯尔特 C、兰克 D、孔德 E、波普尔 7.下面哪些人是机械唯物论和教条主义者?(A、B、C、D) A、梅林 B、普列汉诺夫 C、拉法格 D、斯大林 E、毛泽东 8.“历史”主要有哪几层含义?(B、C、D) A、“大爆炸”以来的宇宙 B、人类过去的经历 C、指述说过去生活的历史书 D、把人类过去经历作为研究对象的的历史学 9.下面哪些说法是正确的?(A、B、C、D) A、“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 B、历史归根到底不过是人们“本身力量发展的历史”。 C、主体能动性每前进一步,就促使客观限定性后退一步。 D、客观限定性和主体能动性是因变量与自变量的关系。 10.关于偶然性和必然性、可预测性和不可预测性,你同意下面哪些说法?(A、C、D) A、豌豆荚中的豌豆的粒数既是偶然的、也是必然的结果。 B、能够预测说明事件是必然的,不能预测说明是偶然的。 C、只要把握了“初始条件”,就能够对未来进行预测。 D、知识的增长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也是有规律的,可以预见的。 二、判断题(共20题,每题1分,共20分) 1. “风水术具有一定的科学性。”(√) 2.“天赋人权”。(×) 3.“人之初,性本善。”(×) 4.不同的社会阶级,它们的历史意识也会各不相同。(√) 5.民族有先进落后之分。(√) 6.“事实不过是历史剩下来的渣滓。”(×) 7.19世纪西方主流的史学派别——兰克学派声称建立“科学的历史学”, 所以属于科学主义者。(×) 8.没有人就没有历史。(×) 9.我们人类无法把握知识的未来发展。(×) 10.在历史研究中,历史学家应该“排除自我”,让史料说话。(×) 11.人和环境之间互相创造,但归根到底是人创造环境。(√) 12.“历史运动的原因在人之外。”(×)

大学地球概论试题

大学地球概论(第三版)试题 10级地科阿奖 一.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的答案只有1个,每小题1分,总分5分) 1.天顶赤纬等于------- A、恒星时 B、太阳日时 C、当地纬度 D、太阴日 2.地内行星的自转周期比地外行星------- A、大 B、小 C、相等 D、不确定 3.下面四幅图中,符合丰子恺的词“杨柳岸晓风残月”的是------ 4.“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有 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流青衫湿”,诗中描绘的月相是------ A、新月 B、上弦月 C、下弦月 D、满月 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地内行星的公转周期小于地外行星 B、恒星的温度越高,其光度越大 C、黄道24宫12气 D、太阳日和太阴日都要长于恒星日 二.填空题(本题共40空,每空0.5分,总分20分) 1.沿黄道作周年运动的太阳,分别于()()()和(),依次经过春分点、夏至点、秋分点和东至点,它们分别就是北半球的()()()和() 2.球面坐标系都有一个基本大圆,称为();()就是通过基圆的两级,同时垂直于基圆的所有大圆;通过原点的辅圈叫做() 3.中天恒星的赤经,即为() 4.按照参考点的不同,天文上月的长度有四种,它们是()()()和() 5.太阳日比恒星日长约(),恒星中天时刻逐日提前();太阴日比恒星日长约(),月亮中天时刻逐日推迟约() 6.因参考点的不同,天文上年的长度有四种:()()()和() 7.对于地球上的四季和五带的形成来说,()和()是两个主要因素 8.历法一般分为三类:()()()

9.日食分为()() 10.岛屿按其成因分为()()和() 11.造成太阳每日赤经差的季节变化,有两方面的原因:()()12.日食的条件:(),月食的条件:()13.海洋潮汐的两个基本周期:()() 三.名词解释(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总分15分)1.纬线 2.太阳常数 3.行星的逆行 4.民用晨昏蒙影 5.大地水准面 四.简答题(本题共5小题,总分32分) 1.简述开普勒行星运行三大定律(6分) 2.试写出半昼弧公式,说明昼夜长短的条件(8分) 3.简述昼夜长短的纬度分布规律(6分) 4.简述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规律(6分) 5.简述标准时制度的内容(6分) 五.画图说明题(本题共两题,总分18分) 1.画出恒星日与太阳日比较示意图,说明两者的不同(10分) 2.画出行星的会合运动示意图,并写出地内行星和地外行星会合运动的情况(8分) 六.实践操作题(本题只有1题,10分) 1.根据所学知识,写明找到北极星的方法

地球概论试题

地球概论试题 地球概论试题 1、黄道对于天赤道的升交点为________ ,降交点为_,黄道对于天赤道的两个远跟点分别为 和_ 2、天文上定义天球时,规定了两个条件一是天球的球心是—。二是大球的半径是 _ 3、扰动太阳最明显的标志是 _活动,它的盛衰有一个_年轮回的周期,称为太阳活动周期。 4、类地行星除地球外,还包括________ 。 5、月球表面的地形主要有—和月坑。 6、造成太阳每日赤径差季节变化的原因有这种因季节而变化的太阳叫真太阳日,真太阳日全年平均值叫_。 7、地球公转的周期,笼统讲是一年,由于参考点的

不同,天文上的年的长度有四种,分别是恒星年、—、近点年和—,它们的参考点分别是恒星、_、近日点和_。 8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周期,提供了两个自然时间单位和_、_但由于地球自转轴倾斜于其公转的轨道面,影响了—在地面上的分布和变化。 9、按本地经度测定的时刻为,全球通用的时间为_,而每个国家根据具体情况,规定的时间

为_。10、月食的产生与射影天体的影子有关, 天体的影子可分为-三个部分。 二、名词解释1、天穹2、朔望月3、阴历 4、食季 5、正午太阳高度 6、太阳周年运动 7、大地水准面 8、半 日潮9、原子秒10、太阳大气向是无限的? 三、1、为什么南北方向是有限方向, 而东西方 2、什么是同步自转?为什么地球上看到的月球总是它的同一个半面? 3、五带的性质有哪些? 4、简述日食的全过程? 5、我国农历的特点有哪些? 四、1、己知某恒星的赤径a=16h28m,当恒星时 为21h17m时,该恒星的时角为多少? 2、计算6月22 18° N, 30° S的正午太阳高度角。 五1?试论述地球公转的地理效1、春分、秋分、冬至、夏至2、地心或观测者、无限的 3黑子、114、金、水、火5月“海”、月陆、环形山6、黄赤交角、椭圆轨道、平太阳日 7回归年、交点年、春分点、黄白交点8日、年、太阳辐射能9地方时、世界时、法定时

史学概论试题库及相应标准答案

史学概论试题库及相应标准答案: 一、填空题: 1、有关历史运动的历史观点有: 、 2、有关历史动力的历史观点有: 、 、 3、有关史学功能的历史观点有: 、 4、历史文献学包含有 、 辨伪学等。 5、历史学以历史资料为研究对象的分支学科有 、 等。 6、《当代史学的主要趋势》的作者是英国著名史学家 7、意大利史学家 的代表作是《历史学的理论和实际》 8、史的初意是 9、孟子说“其事则齐桓晋文,其文则史” ,这里的 10、历史的基本属性是 11、 史学的代表人物是孔德。 12、意大利史学家克罗齐认为历史即哲学,他奠定了 13、历史学是 14、历史是 15 、 历 史 学 的 学 科 结 构 可 分支学科和 版本指 、印本也兼及写本。 刻本按刊刻者又可分为殿本书、 我国古代的正统史观有 中国资产阶级史学的倡导是以 王国维“二重证据法”指的是以 史学理论包括史学本体论、 史”是 的科学。 规律论等。 地理环境论等。 、经世史观等。 、训诂学、辨伪学 的意思。 的基础。 的过程。 分为以客观 的分支学科。 历史为研究对象的分支学科、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以历史学本身为研究对象的历史学分支学科指的是 现在知道的最早的刻本书是公元 陈垣的《古教四考》是 陈垣在 元史研究方面的著作有 、 、私家自刻。 、圣人史观。 写的《新史学》为标志的。 补正 、 三个部分。 和。 年中国唐朝刊刻的《 》卷子。 、 和《摩尼教入中国考》 。 、 和《元秘史意 音用字考》。 26、顾颉刚在《 》中提出了“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观。 27、公元五世纪 之后西方史学成了一门独立的学问, 他也因此获得了西方 “史学之 父”的殊荣。 28、西方古典的世俗的历史学特点是 29、希腊最早的史迹,是靠《荷马史诗》流传下来的,它由 分组成。 两部 30、古罗马最杰出的史学家是 和 ,而 论发展的最高水平。 的史学理论标志着古代欧洲史学理 31、中世纪的史观主要是 32、神学家奥古斯丁的《 》奠定了中世纪西欧基督教神学历史思想基础。 33、 14-16 世纪文艺复兴中产生了人文主义史学以 与 为主题。 34、18 世纪启蒙运动中理性主义史学以 和 为主题。 35 、 十 九 世 纪 被 称 为 历 史 学 的 世 纪 , 在 前 期 的 西 方 史 坛 占 据 主 导 地 位 的 是 ,中后 期是 ,下半叶是 。

地球概论试题一答案

《地球概论》模拟试题(一)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5×4=20分) ⒈太阳系:太阳系是由中心天体太阳及其巨大引力作用下,环绕太阳运行的行星、卫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所组成的天体系统。 ⒉引潮力:在地球上引起潮汐现象的力。它是由于月球(或太阳)对地表各处的引力差异而产生的。 ⒊历法:比“日”更长的时间计量,它是根据天体的周期运动来安排年、月、日的法则。 ⒋食限:日月食的发生,要求日月相合(或相冲)与黄白交点或其附近。这个“附近”有一定的限度,它就是食限。 ⒌磁偏角:地理子午线与地磁子午线的偏角。 二、选择题(10×3=30分) 三、填表题(30×0.5=15分) ⒈举出下列天球大圆的两极: ⒉填写月相变化过程表:

新月0°同升同落清晨正午黄昏彻夜不见 上弦 90°迟升后落正午黄昏半夜上半夜西天月 满月180°此起彼落黄昏半夜清晨通宵可见 下弦 270°早升先落半夜清晨正午下半夜东天月 四、计算题(4×6=24分) ⒈解:因恒星周年视差与距离成反比,故距离为(秒差距)------(3分) 设恒星视星等为m,绝对星等为M,恒星距离为d, ------(3分) ⒉解:因航行中要自东向西跨越日界线,跨日界线时,加1天,因此航轮到达天津时为11月7日,星期六。 ⒊答:地球自转线速度随纬度增大而减小,随高度增大而增大。 设海平面的自转线速度,则 在纬度60°处,自转速度减为 ⒋解:纬度与阳光直射点纬度相差多少,正午太阳高度就相差多少,根据此原理可知: 北极圈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46°52′,昼长:24h 北极圈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0,昼长:0h

五、简要说明大陆轮廓和大洋的海底地形各有什么特征?(11分) 答:大陆轮廓特征:(5分) ①各大陆形状多是北部较宽,南部狭窄,状如倒三角形; ②较大的岛屿群大多位于大陆东岸; ③大陆东岸不仅岛屿多,且有系列岛弧分布; ④大西洋两岸的轮廓十分相似,一个大陆的凸出部分,正好是另一个大陆的凹进部分; ⑤大陆的东西边缘多有隆起的高山,中部有低陷的平原。 大洋的海底地形特征:(6分) ①大洋边缘,有一个海陆之间的过度地带—大陆架。大陆架的深度和坡度都很小,深度一般不超过200米,坡度在0.2%上下,宽度为10千米到1000千米不等。 ②在大陆架向深海的一方,有一个深度不很大而坡度特大的地带—大陆坡,是陆块与洋底的真正界限。 ③大陆架与大陆坡之外是海盆,深度很大而坡度很小,是大洋的主体部分。海盆隆起的部分叫海岭,深陷的部分叫海沟。海岭一般位于大洋中部,世界各大洋的洋底贯穿着一条高大的海岭,彼此首尾相接,叫洋中脊,洋中脊的轴部有断裂谷把洋脊劈开。海沟的位置往往同岛弧邻近,典型的海沟常位于大洋边缘。

东师《史学概论16秋在线作业2

东北师范大学东师史学概论16秋在线作业2 一、单选题(共 30 道试题,共 75 分。) 1. 下面哪一种史书不属于“二十四史”()。 A. 《后汉书》 B. 《北齐书》 C. 《国语》 D. 《三国志》正确答案: 2. 下面哪一种关于“历史”的说法,是主观叙述的历史()。 A. 历史是人类的生活 B. 历史是过去的政治C. 历史是为活着的人而重建的死者的生活 D. 自文明社会产生以来的人类经历正确答案: 3. 中国古代史书中,有“四史”之称,下面哪一种史书不属于“四史”()。 A. 《史记》 B. 《三国志》 C. 《后汉书》 D. 《晋书》正确答案: 4. 中国的典制体通史是由谁创立的()。 A. 郑樵 B. 杜佑 C. 刘知几 D. 马端临正确答案:5. 《上帝之城》是谁的作品()。 A. 格雷戈里 B. 比德 C. 奥古斯丁 D. 爱因哈德正确答案: 6. 在中国古代史学史上,突出强调史家应具备“史德”和“史义”的是哪一位()。 A. 郑樵 B. 刘知几 C. 章学诚 D. 黄宗羲 正确答案:7. 纪传体史书中有“书”、“谱”、“志”、“略”,其中,哪一种不属于记载典章制度的()。A. “书” B. “谱” C. “志” D. “略” 正确答案:8. 下列哪一说法,与历史学的社会功用不符()。 A. 历史学具有认识和记忆功能 B. 历史学具有借鉴功能 C. 历史学可以准确地预知未来 D. 历史学具有教化功能正确答案: 9. 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哪一位史家首先提出了“中世纪”的说法()。 A. 布鲁尼 B. 比昂多 C. 马基雅维里 D. 圭昔亚狄尼正确答案: 10. 中国古代,历史编纂学十分发达。其中,有“三大编纂体裁”

史学概论试题库及相应标准答案.doc

史学概论试题库及相应标准答案: 一、填空题: 1、有关历史运动的历史观点有:、规律论等。 2、有关历史动力的历史观点有:、、地理环境论等。 3、有关史学功能的历史观点有:、、经世史观等。 4、历史文献学包含有、辨伪学等。 5、历史学以历史资料为研究对象的分支学科有、、、训诂学、辨伪学等。 6、《当代史学的主要趋势》的作者是英国著名史学家。 7、意大利史学家的代表作是《历史学的理论和实际》。 8、史的初意是 9、孟子说“其事则齐桓晋文,其文则史”,这里的“史”是的意思。 10、历史的基本属性是 11、史学的代表人物是孔德。 12、意大利史学家克罗齐认为历史即哲学,他奠定了的基础。 13、历史学是的科学。 14、历史是的过程。 15、历史学的学科结构可分为以客观历史为研究对象的分支学科、分支学科和的分支学科。 16、版本指、印本也兼及写本。 17、刻本按刊刻者又可分为殿本书、、、私家自刻。 18、我国古代的正统史观有、、圣人史观。 19、中国资产阶级史学的倡导是以写的《新史学》为标志的。 20、王国维“二重证据法”指的是以补正 21、史学理论包括史学本体论、、三个部分。 22、以历史学本身为研究对象的历史学分支学科指的是和。 23、现在知道的最早的刻本书是公元年中国唐朝刊刻的《》卷子。 24、陈垣的《古教四考》是、、和《摩尼教入中国考》。 25、陈垣在元史研究方面的著作有、和《元秘史意音用字考》。 26、顾颉刚在《》中提出了“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观。 27、公元五世纪之后西方史学成了一门独立的学问,他也因此获得了西方“史学之父”的殊荣。 28、西方古典的世俗的历史学特点是 29、希腊最早的史迹,是靠《荷马史诗》流传下来的,它由和两部分组成。 30、古罗马最杰出的史学家是和,而的史学理论标志着古代欧洲史学理论发展的最高水平。 31、中世纪的史观主要是 32、神学家奥古斯丁的《》奠定了中世纪西欧基督教神学历史思想基础。 33、14-16世纪文艺复兴中产生了人文主义史学以与为主题。 34、18世纪启蒙运动中理性主义史学以和为主题。 35、十九世纪被称为历史学的世纪,在前期的西方史坛占据主导地位的是,中后期是,下半叶是。

地球概论模拟试题四

《地球概论》模拟试题(四) 《地球概论》模拟试题(四)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历法 2、朔望月 3、太阳常数 4、太阳日 5、地理纬度 二、填空题(每空0.5分,共10分) 1、根据赫罗图,大多数恒星温度越高,光度越。 2、夏秋之交,银河从方向越过头顶,分二支平行地伸向方向。 3、根据质量、大小和化学组成的不同,行星可分为类地行星和行星。 4、极移的结果引起各地和的微小变化。 5、造成太阳每日赤经差的季节变化,有两方面原因, 即:和。 6、地球公转的真正周期是年,季节变化周期是年。 7、影响昼夜长短的主要因素是和,次要因素 有、大气折光作用和。 8、根据不同需要,晨昏蒙影分为三级:晨昏蒙影、晨昏蒙影和天文晨昏蒙影。 9、逢朔望时,太阳潮最大程度加强了太阴潮,形成大潮,也叫潮,逢上下弦时,则相反,太阳潮最大程度地削弱了太阴潮,形成小潮,又叫潮。 10、地壳和地幔之间的界面称为莫霍面,地幔和外核之间的界面称界面,外核和内核的界面称界面。 三、选择题(每小题有一个或一个以上正确答案,多选、漏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3分,共21分) 1、单纯以回归年为基础编制的历法是()。 A.太阴历 B.阴阳历 C.太阳 历 D.夏历

2、秋分后一个月,当天津四(α=21h)中天时,地方时是几点钟 ()。 A.21时 B.20时 C.19 时 D.18时 3、地轴进动与哪些因素有关()。 A.地球的形状 B.黄赤交角 C.地球自 转 D.地极的移动 4、在30°N处,天顶的赤纬为()。 A.60° B.30° C.-6 0° D.-30° 5、清晨月落,该是什么月相()。 A.上弦 B.下弦 C.朔 D.望 6、地球公转周期最长的是()。 A.回归年 B.恒星年 C.交点 年 D.近点年 7、9月23日,一根竖直的杆子,在正午时的影长与杆高恰好相等,该地的地理纬度可能是()。 A.45°N B.60°N C.45° S D.60°S 四、填表题(第1小题每空1分,第2小题每空0.5分,共18分) 1

《史学概论》复习试题

《史学概论》 1、为什么要学习历史 学习历史就是要从先辈们的经历中学到生存发展的技能、知识和经验教训 历史意识,就是人们理解到自己的现实生活与过去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从而感到需要记住自己的历史,从历史中吸取经验教训的意识。 历史遗产,是多方面的,每一代人都必然要对先前各代人遗留下来的遗产进行清理、继承和发扬有利于自己创造自己新的生活遗产,扬弃那些不利于创造自己新的生活的遗产。 A. 学习历史,就是从先辈的经历中学习生存和发展的技能、知识和经验教训。 B. 人们总是要“以史为鉴”,“以史为师”。这是人们的普遍需要。历史本来就是世代相传地发展和演变的,每一代人 2、历史学的社会价值 历史学的社会价值也就是历史学的社会功用或社会功能,总而言之,就是满足人们寻求“史鉴”“史师”的需要。 A. “以史为鉴”——指导人们的社会实践。(以史为鉴,就是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用以指导人们的现实的实践) B. “继往开来”——陶冶人类精神品格(历史学的积极认识成果具有陶冶和升华人类精神品质) C. “温故知新”——传承文化财富(历史学认识成果具有传承文化财富的价值) 3、为什么要学习史学概论 A、《史学概论》就是讲述历史学理论和方法的一门课程,他的教学目的就是帮初学者掌握学习和研究历史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B、“历史”三层含义:一是指人类过去的经历;二是指述说过去经历的历史书;三是指把人类过去经历作为研究对象的历史学 史学概论讲授的基本内容:史学概论实际上就是历史哲学概论,讲授的基本内容包括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 4、历史学的本体论 历史学的本体论,就是关于历史现象存在的本源和性质的观点或理论,其核心就是人们统称所说的社会历史观。 系统化、理论化的社会历史观,构成了历史学的本体论的核心内容。历史本体论涉及的主要问题是,历史现象和过程是不是客观存在的?它的发展演变有没有规律?如果有规律,那是什么样的规律?是否存在决定历史进程的根本因素或终极原因或动力?如果有那是什么样的因素、原因或动力?……诸如此类的问题,都是社会历史观的问题,也都是史学本体论的根本性问题。 世界观和社会历史观的区别:世界观是对整个宇宙的观点看法,而社会历史观则主要集中于对人类社会历史的看法 5、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 在西方非马克思主义的史学本体论体系中,长期存在人文主义和科学主义两大思潮的分歧和论争 A、人本主义(强调主观):强调世界是以人为中心的,而且认为人的意识、情感和意志等等精神因素具有首要意义。在当代西方哲学中,人本主义的突出代表有弗洛伊德主义、萨特主义和法兰克福学派的人本主义。 人本主义的史学本体论的第一个特点(精神因素决定论的唯心主义史学本体论):强调人的精神、目的、意志、人性、理性等精神因素是社会历史过程的决定因素,强调一切历史活动和整个历史过程都是人的精神、目的和意志的展现。这是一种主张精神因素决定论的唯心主义的史学本体论。其中包含两种倾向,一是(领袖、精英人物决定论)强调领袖、精英人物的精神决定历史进程,英国历史哲学家柯林武德是代表者;二是(大众群体决定论)强调群体的、大众的精神决定历史进程。德国社会学家、历史学家马克斯?韦伯是代表者。 人本主义史学本体论的第二个特点:强调人的精神支配下的意志、目的、动机决定历史进程,而人的意志、目的、动机是变化无常的,一次性的不重复的,无规律可循的,由此断言历史是没有规律的。 人本主义的史学本体论看到了作为历史创造者的人的主观能动性,这比忽视精神因素和人的主观能动性的科学主义或结构功能主义的史学本体论胜出一筹;但是它在不同程度上忽视客观条件对人的主体能动性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