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化学讲义:第3讲物质的量浓度版含解析

高考化学讲义:第3讲物质的量浓度版含解析

第3讲 物质的量浓度

一、物质的量浓度

二、物质的量浓度与溶质质量分数的比较

三、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1.主要仪器

(1)托盘天平:称量前先调零,称量时药品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读数精确到0.1 g。

(2)容量瓶

(3)其他仪器:量筒、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等。

2.配制步骤

以配制480 mL 1 mol·L-1 NaOH溶液为例,所需容量瓶的规格:500_mL。

(1)计算(填写计算过程与结果)

m(NaOH)=0.5 L×1 mol·L-1×40 g·mol-1=20.0 g。

(2)称量:根据计算结果,称量固体质量。

(3)溶解:将称量好的固体放入烧杯中,加适量水溶解,并用玻璃棒搅拌;溶解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为加速溶解。

(4)转移(移液)

①移液前需要将溶液冷却至室温。

②移液时玻璃棒的作用为引流。

(5)洗涤:用适量蒸馏水将烧杯及玻璃棒洗涤2~3次,洗涤液也都注入容量瓶中,并振荡容量瓶,使溶液混合均匀。

(6)定容

①将蒸馏水注入容量瓶,待液面离容量瓶颈刻度线下1~2_cm 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

②定容时要平视刻度线,至凹液面最低处与刻度线相切。

(7)摇匀:盖好瓶塞,反复上下颠倒,摇匀。

3.误差分析(以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为例)

1.正误判断,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1 mol·L-1 NaCl溶液是指此溶液中含有1 mol NaCl。( )

(2)从100 mL 5 mol·L-1 H2SO4溶液中取出了10 mL,所得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5 mol·L-1。( )

(3)从100 mL 5 mol·L-1 H2SO4溶液中取出10 mL,所得硫酸根的物质的量为0.05 mol。( )

(4)用100 mL水吸收0.1 mol HCl气体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恰好是1 mol·L-1。( )

(5)1 L水中溶解5.85 g NaCl所形成的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 mol·L-1。( )

(6)将40 g SO3溶于60 g水中所得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0%。( )

(7)将62 g Na2O溶于水中,配成1 L溶液,所得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 mol·L-1。( )

(8)T℃时,100 g饱和食盐水中,含有NaCl的质量为m g,则该温度时,NaCl的溶解度是m g。( )

答案 (1)× (2)× (3)√ (4)× (5)× (6)× (7)× (8)×2.教材改编题

(据人教必修一P17 T4)将50 mL 0.3 mol/L的NaOH溶液加水稀释到300 mL,稀释后溶液中NaOH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浓度为

________。

答案 0.015 mol 0.05 mol/L

3.用“偏大”“偏小”或“无影响”填空。

(1)配制450 mL 0.1 mol·L -1的NaOH 溶液,用托盘天平称取NaOH 固体1.8 g________。

(2)配制500 mL 0.1 mol·L -1的硫酸铜溶液,用托盘天平称取胆矾8.0 g________。

(3)配制NaOH 溶液时,天平的两个托盘上放两张质量相等的纸片,其他操作均正确________。

(4)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 溶液,需称量溶质4.4 g ,称量时物码放置颠倒________。

(5)用量筒量取浓硫酸时,仰视读数________。

(6)配制NaOH 溶液时,将称量好的NaOH 固体放入小烧杯中溶解,未经冷却立即转移到容量瓶中并定容________。

(7)定容时,加水超过刻度线,用胶头滴管吸取多余的液体至刻度线________。

(8)定容摇匀后,发现液面下降,继续加水至刻度线________。

(9)定容时仰视刻度线________。

(10)定容摇匀后少量溶液外流________。

答案 (1)偏小 (2)偏小 (3)偏小 (4)偏小 (5)偏大 (6)偏大 

(7)偏小 (8)偏小 (9)偏小 (10)无影响

考点1 物质的量浓度、质量分数、溶解度的计算

典例1 标准状况下V L 氨气溶解在1 L 水中(水的密度近似为1 g·mL -1),所得溶液的密度为ρ g·mol -1,溶质质量分数为w ,物质的量浓度为c mol·L -1,则下列关系中不正确的是( )

A .ρ=

B .w = 17V +2240022.4+22.4V 17c 1000ρ

C .w =

D .c = 17V 17V +224001000V ρ17V +22400

解析 从①c =可推出B 项正确。 1000ρw 17

m (NH 3)= mol ×17 g·mol -1= g V 22.417V 22.4

m (溶液)=m (NH 3)+m (水)= g (17V 22.4+1000)

②w ==/=,C 项正确。把m (NH 3)m (溶液)17V 22.4(17V 22.4

+1000)

17V 17V +22400②代入①,得c =,D 项正确。 1000ρV 17V +22400

A 项中,把式子变形得:=,显然,是把溶17V 22.4+10001+V m (溶液)1+V

液的体积按(1+V )来计算的,所以错误。

答案 A

名师精讲

1.物质的量浓度有关计算的一般方法

(1)由定义出发,运用守恒(溶质守恒、溶剂守恒等)及公式:c =

、溶质质量分数=×100%进行推理,注意密度的桥梁n V

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作用,不要死记公式。

(2)气体溶于水,溶质是该气体与水反应生成的物质,NH 3溶于水后主要溶质是NH 3·H 2O ,但以NH 3计算。

(3)气体溶于水,溶液的体积不是溶剂的体积更不是气体体积与溶剂体积之和,应根据V =

进行计算。 m (气体)+m (溶剂)ρ

2.物质的量浓度c ,溶质质量分数w 和溶解度S 的转化关系

(1)c 与w 的转换:c =,w =(ρ单位为g/cm 3)。 1000ρw M cM 1000ρ

(2)w 与S 换算:w =,S = g 。 S 100+S 100w 1-w

(3)c 与S 换算:c =,S =。 1000S ρM (100+S )

100cM 1000ρ-

cM

1.将标准状况下的a L 氯化氢气体溶于100 g 水中,得到的盐酸的密度为b g·mL -1,则该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mol·L -1)是( )

A.

B. a 22.4ab 22400

C. D. 1000ab 2240+36.5a ab 22400+36.5a

答案 C 解析 n (HCl)= mol ,m (溶液)= g ,V (溶液)=a 22.4(36.5a 22.4

+100)

g÷(b g·mL -1×1000 mL·L -1),则该盐酸的物质的量浓(36.5a 22.4+100)度== mol·L -1。 n (HCl )

V (溶液)1000ab 2240+36.5a 2.某温度时,有500 mL 饱和的硫酸镁溶液,它的密度是1.20 g·cm -3,其中镁离子的质量分数是4.8%,计算回答下列问题:

(1)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____。

(2)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________________。

(3)溶质和溶剂的物质的量之比:_________________。

(4)硫酸根离子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24.0% (2)2.4 mol/L (3)1∶21

(4)19.2%

解析 溶液的质量为:500 mL ×1.20 g·cm -3=600 g 。

溶液中Mg 2+的质量为:600 g ×4.8%=28.8 g 。

n (Mg 2+)==1.2 mol 。 28.8 g 24 g/mol

(1)n (MgSO 4)=n (Mg 2+),

故m (MgSO 4)=1.2 mol ×120 g/mol =144 g ,

故w (MgSO 4)=

×100%=24%。 144 g 600 g

(2)c (MgSO 4)==2.4 mol/L 。 1.2 mol 0.5 L (3)溶液中H 2O 的质量为

m (H 2O)=600 g -144 g =456 g ,

故n (H 2O)=≈25.33 mol , 456 g 18 g/mol

故n (MgSO 4)∶n (H 2O)=1.2∶25.33≈1∶21。 (4)w (SO )=×24%=19.2%。 2-

496120考点2 不同溶液混合、稀释或反应后浓度的计算

典例2 将10.6 g Na 2CO 3溶于水配成1 L 溶液。

(1)该溶液中Na 2CO 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溶液中Na +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

(2)向该溶液中加入一定量NaCl 固体,使溶液中Na +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4 mol·L -1(假设溶液体积不变)需加入NaCl 的质量为________,Cl -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

(3)另取该浓度的Na 2CO 3溶液10 mL ,向其中加入10 mL 0.4 mol·L -1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忽略反应前后溶液体积的变化,则所得溶液中Na +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

解析 (1)n (Na 2CO 3)===0.1 mol m M 10.6 g 106 g·mol

-1c (Na 2CO 3)===0.1 mol·L -1 n V 0.1 mol 1 L

c (Na +)=2c (Na 2CO 3)=0.2 mol·L -1。

(2)根据电荷守恒(不考虑CO 的水解) 2-

3c (Na +)=c (Cl -)+2c (CO ) 2-

3c (Cl -)=c (Na +)-2c (CO ) 2-

3

=0.4 mol·L -1-2×0.1 mol·L -1=0.2 mol·L -1

n (NaCl)=n (Cl -)=0.2 mol·L -1×1 L =0.2 mol

m (NaCl)=0.2 mol ×58.5 g·mol -1=11.7 g 。

(3)若不考虑反应前后溶液体积的变化,反应后溶液的总体积为20 mL ,即0.02 L 。根据Na +守恒,n (Na +)=0.01 L ×0.2 mol·L -1=0.002 mol 。

c (Na +)==0.1 mol·L -1。 0.002 mol 0.02 L

答案 (1)0.1 mol·L -1 0.2 mol·L -1

(2)11.7 g 0.2 mol·L -1 (3)0.1 mol·L -1

名师精讲

1.稀释定律

(1)溶质的量守恒Error!

(2)溶液的量Error!

2.同溶质不同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混合的计算

(1)混合后溶液体积保持不变时,c 1V 1+c 2V 2=c 混×(V 1+V 2)。

(2)混合后溶液体积发生改变时,c 1V 1+c 2V 2=c 混V 混,其中V 混=。 m 混

ρ混3.溶液中离子浓度的计算分析

(1)要考虑溶质的组成和电离程度

如BaCl 2溶液中:c (BaCl 2)=c (Ba 2+)=c (Cl -)。 12

0.1 mol /L 的醋酸溶液中:c (H +)<0.1 mol/L 。

(2)根据溶液中离子的电荷守恒求未知离子浓度

如AlCl 3和Na 2SO 4的混合溶液中满足:c (Al 3+)×3+c (Na +)+c (H +)=c (Cl -)+c (SO )×2+c (OH -)。

2-4

3.把500 mL 含有BaCl 2和KCl 的混合溶液分成5等份,取一

份加入含a mol 硫酸钠的溶液,恰好使钡离子完全沉淀;另取一份加入含b mol 硝酸银的溶液,恰好使氯离子完全沉淀。则该混合溶液中钾离子浓度为( )

A .0.1(b -2a ) mol·L -1

B .10(2a -b ) mol·L -1

C .10(b -a ) mol·L -1

D .10(b -2a ) mol·L -1

答案 D

解析 根据题意,500 mL 溶液分成5等份,每份为100 mL 。由

反应:Ba 2++SO ===BaSO 4

↓知,每份溶液中的Ba 2+的物质的量2-4为a mol ,同理Cl -的物质的量为b mol 。由电荷守恒:n (K +)=n (Cl -)-2n (Ba 2+)=(b -2a ) mol ,故c (K +)=(b -2a ) mol/0.1 L =10(b -2a ) mol·L -1。

4.用密度为ρ1 g /cm 3,质量分数是w 的浓盐酸,配制成体积比为1∶4的稀盐酸,密度为ρ2 g/cm 3,则所配制稀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 mol/L

B. mol/L 1000ρ1w 182.51000ρ1ρ2w ρ1+4

C. mol/L

D. mol/L 1000ρ1ρ2w 36.5(ρ1+4)

1000ρ1ρ2w 182.5答案 C

解析 浓盐酸与水配制成体积比为1∶4的稀盐酸,设体积分别为V L 、4V L ,则浓盐酸的质量为:ρ1V ×1000 g ,HCl 的质量为

1000ρ1V w g ,n (HCl)= mol ;稀盐酸的质量为:(1000ρ1V +1000ρ1V w 36.5

4000V ) g ,稀释后溶液的体积为:,所配制稀盐(1000ρ1V +4000V ) g ρ2 g/cm 3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1000ρ1V w 36.5 mol 1000ρ1V +4000V ρ2

×10-3 L 1000ρ1ρ2w 36.5(ρ1+4)mol/L ,答案为C 。

考点3 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典例3 (2017·宁夏银川一中月考)配制480 mL 0.5 mol·L-1的NaOH溶液,试回答下列问题:

(1)选择仪器:完成本实验所必需的仪器有:托盘天平(精确到0.1

g)、药匙、烧杯、玻璃棒、________、________等。

(2)计算:需要NaOH固体的质量为________。

(3)称量:①称量过程中NaOH固体应放于小烧杯中并放在天平的________(填“左盘”或“右盘”)。

②某学生先用托盘天平称量一个小烧杯的质量,称量前把游码放在标尺的零刻度处,天平静止时发现指针在分度盘的偏右位置,说明此时左边质量_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右边。假定最终称得小烧杯的质量为________(填“32.6 g”或“32.61 g”),请用“↓”表示在托盘上放上砝码,“↑”表示从托盘上取下砝码的称量过程,并在下图中标尺上画出游码的位置(画“”表示)。

砝码质量/g 50

2

20 10 5

称量(取用砝码过程)

标尺:

(4)溶解、冷却。该步实验中需要使用玻璃棒,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转移、洗涤。在转移时应使用________引流,洗涤烧杯2~3次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定容、摇匀。定容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解答本题时需注意以下两点:①在计算所需溶质的物质的量或质量时,要按容量瓶的容积进行计算。②用容量瓶不能配制任意体积的溶液,只能按照实验室中现有规格的容量瓶进行配制。

(1)实验室中有500 mL的容量瓶,进行配制时应配制500 mL溶

液,另外还缺少胶头滴管。

(2)m(NaOH)=0.5 mol·L-1×0.5 L×40.0 g·mol-1=10.0 g。

(3)用托盘天平称量时,物品放在左盘,托盘天平精确至0.1 g。

在称量时,取砝码的顺序为先大后小,然后移动游码。

答案 (1)胶头滴管 500 mL容量瓶

(2)10.0 g

(3)①左盘 ②小于 32.6 g

砝码质量/g 50 20 20 10 5

称量(取用砝码过程)

↓↓↑

(4)搅拌,加速溶解

(5)玻璃棒 保证溶质全部转移至容量瓶中

(6)向容量瓶中加入蒸馏水至距刻度线1~2 cm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和刻度线在同一水平面上名师精讲

溶液配制过程中的“四个数据”

5.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是一个重要的定量实验,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容量瓶用蒸馏水洗净后,可不经干燥直接用于配制溶液

B.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稀盐酸时,用量筒量取9.82 mL浓盐酸

C.配制1 L 0.1 mol·L-1的NaCl溶液时,用托盘天平称量5.85 g NaCl固体

D.定容时,为防止液滴飞溅,胶头滴管紧贴容量瓶内壁

答案 A

解析 10 mL量筒的精确度为0.1 mL,B错误;托盘天平的精

确度为0.1 g,C错误;胶头滴管应悬空垂直于容量瓶上方,D错误。

6.实验室欲用NaOH固体配制1.0 mol/L的NaOH溶液450 mL:

(1)配制时,必须使用的玻璃仪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要完成本实验该同学应称出NaOH________g。

(3)某同学欲称量NaOH的质量,他先用托盘天平称量烧杯的质量,天平平衡后的状态如图,烧杯的实际质量为________g。

(4)使用容量瓶前必须进行的一步操作是________。

答案 (1)500 mL容量瓶 胶头滴管 烧杯 玻璃棒 (2)20.0 (3)27.4 (4)查漏

考点4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实验误差分析典例4 (2017·郑州模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配制溶液定容时,俯视容量瓶刻度会使溶液浓度偏高

B.某同学配制0.1000 mol·L-1的NaOH溶液时,溶解后立即将溶液转移至容量瓶中,使所配溶液的浓度偏小

C.配制溶液时,使用的容量瓶未干燥,使所配溶液浓度偏小

D.定容后,塞好瓶塞,反复摇匀后发现液面降低,说明所得溶液浓度偏高

解析 定容时俯视刻度线,溶液体积偏小,浓度偏高,A正确;NaOH溶解放热,未冷却即转移,导致溶液体积偏小,溶液浓度偏高,B错误;容量瓶不干燥,不影响溶液浓度,C错误;摇匀后液面降低,但浓度不受影响,D错误。

答案 A

名师精讲

溶液配制过程中的误差分析

(1)分析方法

如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时,未洗涤烧杯和玻璃棒就定容,会造成溶质的量(n)减小,故浓度偏低。

(2)俯视、仰视对实验造成误差的分析方法

(3)常见误差分析

请完成下表中的误差分析:

7.使用容量瓶配制溶液时,由于操作不当,会引起误差,下列情况会使所配溶液浓度偏低的是( )

①用天平(使用游码)称量时,被称量物与砝码的位置放颠倒了 

②溶液转移到容量瓶后,烧杯及玻璃棒未用蒸馏水洗涤 ③转移溶液前容量瓶内有少量蒸馏水 ④定容时,俯视容量瓶的刻度线 ⑤定容后摇匀,发现液面降低,又补加少量水,重新达到刻度线A.①②⑤B.①③⑤C.③④⑤D.②③④

答案 A

解析 用天平(使用游码)称量时,被称量物与砝码的位置放颠倒了,物质的质量=砝码的质量-游码的质量,溶质质量偏小,浓度偏低;溶液转移到容量瓶后,烧杯及玻璃棒未用蒸馏水洗涤,溶质质量偏小,浓度偏低;转移溶液前容量瓶内有少量蒸馏水,没有影响;定

容时,俯视容量瓶的刻度线,溶液体积减小,浓度偏高;定容后摇匀,发现液面降低,又补加少量水,重新达到刻度线,溶液体积增大,浓

度偏低。

8.用质量分数为36.5%的浓盐酸(密度为1.16 g·cm-3)配制成1 mol·L-1的稀盐酸。现实验室需这种盐酸220 mL,试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稀盐酸时,应选用________mL的容量瓶。

(2)经计算需要________mL浓盐酸,在量取时宜选用________量筒。

A.5 mL B.10 mL C.25 mL D.50 mL

(3)在量取浓盐酸后,进行了下列操作:

①等稀释的盐酸的温度与室温一致后,沿玻璃棒注入容量瓶中。

②往容量瓶中小心加蒸馏水至液面距容量瓶刻度线1~2 cm时,改用胶头滴管加蒸馏水,使溶液的液面与瓶颈的刻度线相切。

③在盛盐酸的烧杯中注入蒸馏水,并用玻璃棒搅拌,使其混合均匀。

④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3次,并将洗涤液全部注入容

量瓶。

上述操作中,正确的顺序是________(填序号)。

(4)在上述配制过程中,用刚刚用蒸馏水洗涤洁净的量筒来量取

浓盐酸,其配制的稀盐酸浓度会_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无

影响”)。若未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内壁和玻璃棒或未将洗涤液注入容

量瓶,则配制的稀盐酸浓度会_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无

影响”)。

答案 (1)250 (2)21.6 C (3)③①④②

(4)偏低 偏低

解析 (2)c(HCl)=1000ρ×w

M

=1000 mL·L-1×1.16 g·mL-1×36.5%

36.5 g·mol-1

=11.6 mol·L-1。

加水稀释前后HCl的物质的量不变,所以11.6 mol·L-1×V(HCl)=250 mL×1 mol·L-1,解得V(HCl)=21.6 mL,应该选择25 mL的量筒量取。

(4)用刚刚洗涤洁净的量筒来量取浓盐酸,量取的盐酸被稀释了,其物质的量比实际偏小,所配制溶液的浓度偏低;若未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内壁和玻璃棒或未将洗涤液注入容量瓶,则一部分溶质损失,所配制溶液的浓度偏低。

(建议用时:40分钟)

一、选择题(每题6分,共54分)

1.(2017·山西太原模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含1 mol溶质的任何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一定相等

B.配制1 mol·L-1 NaCl溶液1 L,其方法是将58.5 g NaCl溶于1 L水中即可

C.体积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同种溶液所含溶质的粒子数一定相同

D.1 L 0.5 mol·L-1 CaCl2溶液中,Ca2+与Cl-的物质的量浓度都是0.5 mol·L-1

答案 C

解析 A项未指明溶液的体积,故错误;B项中,虽然58.5 g NaCl恰好是1 mol,但用的是1 L水,而不是最后形成1 L NaCl溶液,故错误;C项中,不论是非电解质还是电解质,体积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同种溶液所含溶质的粒子数必相同,故正确;D项中,CaCl2是强电解质,溶于水电离成Ca2+和Cl-,在1 L 0.5 mol·L-1 CaCl2溶液中Ca2+和Cl-的物质的量浓度分别是0.5 mol·L-1和1 mol·L-1,故错误。

2.在硫酸钠和硫酸铝的混合溶液中,Al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2 mol·L-1,SO为0.4 mol·L-1,溶液中Na+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2-4

A.0.1 mol·L-1B.0.2 mol·L-1

C.0.3 mol·L-1D.0.4 mol·L-1

答案 B

解析 由电荷守恒c(Na+)+3c(Al3+)=2c(SO),则c(Na+)+

2-4

3×0.2 mol·L-1=2×0.4 mol·L-1,得c(Na+)=0.2 mol·L-1,故选B。

3.4 ℃时,在100 mL水中溶解22.4 L HCl气体(标准状况下)形成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0 mol·L-1

B.由于溶液的密度未知,故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无法求得

C.由于溶液的密度未知,故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无法求得D.所得溶液的体积为22.5 L

答案 B

解析 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等于溶质的物质的量除以溶液的体积,而不是除以溶剂的体积。A项中,因为溶液的体积不等于0.1 L,可推知物质的量浓度不为10 mol·L-1;C项,可以计算质量分数,

m(HCl)=36.5 g,其水溶液的质量分数=

36.5 g (100+36.5) g

×100%≈26.7%;D项,溶液的体积不等于溶剂的体积加溶质(HCl)的体积。

4.下列有关溶液配制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在50 mL量筒中配制0.1000 mol·L-1碳酸钠溶液

B.仅用烧杯、量筒、玻璃棒就可配制100 mL 0.1000 mol·L-1 K2Cr2O7溶液

C.用100 mL容量瓶、烧杯、玻璃棒、量筒、胶头滴管和pH=1的盐酸配制100 mL pH=2的盐酸

D.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定容时仰视刻度线会导致所配溶液浓度偏高

答案 C

解析 配制溶液时要用容量瓶,A、B均错误;定容时,仰视刻度线,导致溶液的体积偏大,所配溶液的浓度偏低,D错误。

5.在t ℃时,将a g NH 3完全溶于水,得到V mL 溶液,假设该

溶液的密度为ρ g·cm -3,质量分数为w ,其中含有NH 的物质的量+

4是b mol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溶质的质量分数w =×100% a ρV -a

B .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c = mol·L -1 1000a 35V

C .溶液中c (OH -)= mol·L -1+c (H +) 1000b V

D .向上述溶液中加入V mL 水,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大于0.5w 答案 C

解析 溶质的质量分数w =×100%,A 错误;氨水中的溶质a ρV

是NH 3,而不是NH 3·H 2O ,将w =×100%代入公式c =,a ρV 1000ρw M

化简可得c = mol·L -1,B 错误;氨水中含有的阳离子为H +

1000a 17V

和NH ,含有的阴离子只有OH -,根据电荷守恒可知C 正确;由+

4于氨水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与水等体积混合所得稀氨水的质量大于原氨水质量的2倍,故其质量分数小于0.5w ,D 错误。

6.有Al 2(SO 4)3和Na 2SO 4的混合溶液V L ,将它均分成两份。

一份滴加氨水,使Al 3+完全沉淀;另一份滴加BaCl 2溶液,使SO 2-

4完全沉淀。反应中消耗a mol NH 3·H 2O 、b mol BaCl 2。据此得知原混合溶液中的c (Na +)(mol·L -1)为( )

A .(4b -2a )/V

B .(2b -2a )/V

C .(2b -a )/V

D .(b -2a )/V

答案 A

解析 根据题意Al 3+的物质的量为a /3 mol ,SO 的物质的量2-4为b mol ,因Na 2SO 4和Al 2(SO 4)3的混合溶液不显电性,设每份混合溶液中Na +的物质的量为x mol ,则根据电荷守恒可知,a /3×3+x ×1=b ×2,x =2b -a ,原混合溶液中的c (Na +)=(4b -2a )/V mol·L -1。

7.下图是某同学用500 mL容量瓶配制0.10 mol·L-1NaOH溶液的过程:

该同学的错误步骤有( )

A.1处B.2处C.3处D.4处

答案 C

解析 第①步不能把NaOH放在称量纸上称量;第④步玻璃棒应接触容量瓶内壁刻度线以下的部分;第⑤步定容时应平视刻度线。

8.如图是某硫酸试剂标签上的部分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硫酸 化学纯CP 500 mL

品名:硫酸

化学式:H2SO4

相对分子质量:98

密度:1.84 g/cm3

质量分数:98%

A.该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9.2 mol/L

B.1 mol Fe与足量的该硫酸反应产生2 g氢气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