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风湿病的中医理论

风湿病的中医理论

风湿病的中医理论
风湿病的中医理论

风湿病的中医理论

一、风湿病的中医理论风湿类疾病属“痹症”《素问痹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

”大量临床专家证实单从风寒湿论治痹症是不够的许多患者的热象反多于风湿湿象。

《金贵翼》:“脏腑经络先有蓄热而复于风寒湿客之热为寒郁气不得通久之寒亦化热则痹熻而闷也。

”可见古人对风湿类疾病发病或加重的内因、外因都有了很深刻的认识。

中医治则:扶正祛邪标本缓急(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三因制宜(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同病异治、异病同治。

治疗多用清热利湿疏风通络滋阴活血。

风湿病的现代医学研究风湿性疾病是一组以内科治疗为主的全身免役系统紊乱导致的肌肉骨骼系统疾病。

它包括:弥漫性结缔组织病及各种病因引起的关节和关节周围软组织包括肌肉、韧带、滑囊、筋膜、肌腱等的疾病风湿类疾病。

风湿一词是指关节、关节周围软组织、肌肉、骨出现的慢性疼痛。

临床特点以关节疼痛、肿胀、变形、活动障碍病情反复发作多呈慢性病程等为主要表现。

痹克颗粒在风湿痹症中的应痹克颗粒的来源“痹克颗粒”厉经年选材组方年全面检测年艰苦攻关结合风湿病的痹毒理论研制出了风湿、类风湿的专用药物精选贵州天然中草药材从经典苗医验方中加入

五匹风这味特批载入药典的药品经大量现代药理学研究和临床验证而研制成功的新一代具有消炎镇痛、抗风湿、调节免疫机能的纯中药制剂。

具有疗效确切、作用持久、无毒副作用等特点是治疗风湿类疾病的理想药物。

二、产品相关知识痹克颗粒产品组方分析图痹克颗粒组方青风藤、白蔹、肿节风、追风伞、五匹风、知母、丹参痹克颗粒的组方分析祛风除湿、通络消痛药物青风藤舒筋活络、除湿通痹药物白蔹祛风除湿、散淤生骨药物肿节风搜风剔邪、化毒散结药物五匹风祛寒宣痹、温里扶正药物追风伞清热泄火、滋阴润燥药物知母活血化淤、凉血消痛药物丹参痹克颗粒的组方分析、君药青风藤为祛风通络止痛类药利小便用于风湿痹痛关节肿胀拘挛屈伸不利麻痹瘙痒等。

临床应用治疗风湿性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各种风湿病关节肌肉肿痛临床始用于年代疗效显著至今不可取代君药白蔹清热解毒消痈散结敛疮生肌、臣药肿节风清热解毒散瘀接骨祛风止痛肺热咳喘跌打损伤风湿痹痛腰腿痛以及各种炎症臣药五匹风搜风剔邪、清热解毒属本品独家经典成分被特批载入药典臣药追风伞祛风活络活血止痛主治风湿痹痛四肢拘挛跌打损伤、佐使药丹参、活血祛瘀凉血消痈养血安神本品活血养血善入血分能通血脉化瘀滞去瘀生新为治痹之要药。

主治跌打损伤热痹等、佐使药知母清热泻火滋阴润燥功效主治外感热病高热烦渴肺热燥咳、骨蒸潮热内热消渴肠燥便秘。

临床用于急性风湿热痹克颗粒的现代药物研究青风藤镇静、镇痛、镇咳、抗炎、消肿、免疫调节可兴奋细胞免疫纠正抑制性T淋巴细胞功能缺陷增加其对抗体过量的监视作用使体液免疫恢复正常。

还有对心血管的作用神经肌肉传递有去极化型肌肉松弛作用引起肠肌张力增加与促进组胺释放。

白蔹抗真菌抗癌抑制心脏协同镇痛肿节风抗病原微生物作用抗肿瘤对巨噬细胞、T细胞、B细胞都有一定抑制作用抗胃溃疡促进骨折愈合等五匹风抗肿瘤增强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抗真菌作用追风伞能够抑制冰乙酸所致的毛细血管通透性减少粒细胞的浸润和渗出。

消肿镇痛对关节肿胀和疼痛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减轻非感染性炎症水肿。

抑制肉芽组织增生对关节炎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小儿惊风丹参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轻度增强心肌收缩力扩张冠脉血管促进微循环抗血栓形成增加红细胞的变形能力抗菌作用抗炎作用调节免疫功能促进组织修复和再生作用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知母抗菌解热抗皮质激素抗肿瘤对脑和心肌细胞M受体有影响通过相对加快受体的合成来调节衰老动物降低的脑M受体抗血小板聚集痹克颗粒的优势早在一千多年前“中华药王”孙思邈就指出了风湿类疾病治疗的核心矛盾:“痹症本不死死者医之误也”。

即:一方面由于传统药物单纯强调迅速消炎、止痛却不能彻底清除致病因素并建立有效的免疫防护体系因此导致风湿病反复发作且愈演愈烈另一方面风湿类疾病本身不会直接导致死亡但是用传统药

物“以毒攻毒”的方法治疗风湿类疾病极易损伤胃、肝、肾等脏腑器官严重者甚至瘫痪、致死!要么止痛效果好、要么伤肝肾这就是传统治疗风湿类疾病的两大矛盾。

痹克颗粒克服了传统药物吸收差毒副作用大等缺点取得了质的突破药力强劲、安全可靠既有消炎止痛又能平衡机体免役的功效消炎抗风湿消肿镇痛抗畸形病变调节免役的双重作用成为风湿类疾病的首选良药这一点完全符合中药现代化的治疗标准是中药现代化、标准化进程中的一次重大突破。

“痹克颗粒”既有全面的药理学研究又有系统的临床疗效观察属国内外首创“痹克颗粒”的出现彻底打破了长期以来风湿类疾病除了应用含有生川乌、生草乌、马钱子、雷公藤等剧毒成分的药物和激素以及非甾体抗炎药来对症治疗的局面并且全面克服了以往治疗风湿类疾病药物的不足。

“痹克颗粒”已为逾百万例风湿类疾病患者解除了痛苦在风湿类疾病病治疗史上抹上了重重的一笔。

命名痹克颗粒的意义、治疗热邪伤津迫血风寒湿邪侵袭淤久所致热痹风邪所致行痹、寒邪所致痛痹、风邪所致着痹。

、克除致病因素清热除湿、活络止痛痹克颗粒、主治:痹病湿热痹阻、淤血阻络所致的肌肉、关节疼痛以及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热、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的治疗、原自贵州苗药民间验方贵阳中医学院大量的现代药理学研究和临床验证、国家级新药、纯中药制剂、国药准字Z、荣获中国老科协、中国健康教育协会、中国医药教育协

会联合发起的“风湿病健康科普中国行动”唯一指定用药!三、痹克颗粒治疗风湿、类风湿的理论依据祖国医学记载痹证指凡由于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人体闭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导致肌肉、筋骨关节的麻木重着和屈伸不利关节肿大灼热等主要临床表现的病症。

因此中医痹证的范围比较广泛除风湿性关节炎外现代医学的类风湿性关节炎关节痛强直性脊柱炎痛风性关节炎骨关节炎、坐骨神经痛等疾病都属于痹证范畴。

由此可见中医的痹症与现代西医的风湿疾病无论是在概念上还是在所包含的病种上都是基本相同的早在《千金要方》与《千金翼方》中就首次提出了“风毒”的概念用毒邪的病理概念去认识痹症的发病开拓了新的思路。

风、寒、湿、热等外邪在体内逐步侵蚀肌肉、软骨、关节以及全身脏器最终沉积于关节腔内导致关节疼痛、红肿、变形甚至致残更令人恐惧的是这些外来因素可迅速导致人体免疫系统发生严重紊乱加速变性免疫复合物的形成。

这是治疗风湿类疾病的病理基础由于痹克颗粒组方合理科学使消炎、抗风湿、消肿、镇痛抗畸形病变调节免疫成为现实开创了风湿类疾病治疗的新前景痹克颗粒治疗风湿类疾病的机理由于组方科学、合理作用如下:祛风除湿、通络消痛通过青风藤、白蔹止痛、通络并兴奋细胞免疫纠正抑制T淋巴细胞功能缺陷增加其对抗体过量的监视作用使体液免疫恢复正常通经舒络、搜风剔邪、化毒散结、活血化淤抗菌消炎促进病变部位炎性渗出物的吸收、改善组织的血液循环达到

营养软骨、增加滑液分泌的作用彻底修复受损病变组织恢复其正常功能。

祛寒宣痹、温里扶正双向调节人体的免疫系统使免疫系统恢复正常就等于重新建立了防御体系使患者不再受风湿病的困扰愈后不易复发。

发挥生物导向性和靶向作用使药物能很好地到达病之所在七味道地药材共同作用可增强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对促进机体抗体形成以及蛋白质的合成有显著作用。

用于多种与自身免疫有关的疾病治疗有确切疗效。

提高免疫细胞活性彻底达到免疫动态平衡。

精确定位有效清除各种免疫复合物阻断循环免疫复合物(CIC)的生成。

佐使药的配伍可中和君臣药药效促进有效成分的快速、充分吸收。

痹克颗粒全草入药经过提纯萃取的颗粒制剂保留了药物全部有效成分利于药效直接吸收吸收率远远高于其它剂型药物。

()痹克颗粒是第一个从根本上治疗风湿类疾病的纯中药制剂区别于其他只治标不治本的治疗药物痹克颗粒从根本上清除致病因素平衡免疫改善失衡的关节软骨环境提高自身的抗病能力修复、阻止或推迟骨关节的退化。

()痹克颗粒是中药现代化的代表产品从选料到加工都是高科技的运作比如在药品研制之初即本着既要止痛、祛毒又要保护脏腑的理念在长期筛选、组方过程中专家们坚持三个不用:、疗效一般的传统

老药坚决不用、只缓解症状治标不治本的药物坚决不用、有任何毒副作用的药物都坚决不用所以痹克颗粒制剂、提炼、萃取过程中有效地增强了药物的活性增强了药物渗透性和穿透性痹克颗粒不仅在胃肠道吸收好药效强力而持久而且能透过软骨屏障、渗透到深部组织发挥特有的生物导向和靶位效应使有效成分迅速到达患病部位消除无菌性炎症、水肿抑制退行性改变从而有效地防止疾病的复发保证了远期疗效。

()大量临床总结证明痹克颗粒具有消炎镇痛、增强免疫力、降低血沉(ESR)、使类风湿因子(RF)阴转、改善功能障碍并有延缓类风湿关节炎(RA)复发时间及减轻复发症状的作用。

可调节细胞免疫抑制滑膜细胞增殖、软骨和骨质破坏的作用从而有效地阻断类风湿性关节炎滑膜软骨骨的中间病理环节达到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目的也就是所说的“消炎止痛、平衡免疫”的双重功效“消炎止痛平衡免疫”这一个新的突破它不仅有严格的临床验证在药理学方面也有确凿的理论依据痹克颗粒不仅首创了“消炎止痛平衡免疫”而且为风湿类疾病的治疗开辟了新的研究方向。

现代毒理学试验、急性毒性实验取本品以gkg的剂量给小鼠一次性灌胃观察小时小鼠全部健康存活一般反应良好未见毒性反应及异常改变。

小白鼠最大耐受量为人体用量的倍表明本品安全性极高。

、长期毒性试验取本品小鼠连续灌胃个月小鼠毛色光亮活动自如食欲良好体重正常增加。

对小鼠血液学指标、血液生化学指标、各脏器之脏器指数及组织形态学均无影响。

临床观察医院海军总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广州军区总医院贵阳中医学院附属医院适应症及临床疗效从以上图表可以看出本品对不同风湿类疾病有较好的治疗结果结论、风湿类疾病是常见病多发病。

、大多数病人可以通过服用痹克颗粒消除或减轻病痛提高生活质量。

、痹克颗粒具有肯定、确切的疗效安全副作用小。

可以作为治疗风湿类疾病的首选药物。

可在各种风湿类疾病治疗中广泛应用。

痹克颗粒与西药治疗组的对照临床疗效观察总结、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符合美国风湿病学会年修订的RA诊断标准痹克颗粒组与西药治疗对照组各例、治疗方法痹克颗粒组:痹克颗粒每次g次日症状严重者g次西药对照组:①强的松片~mg次日②非甾体抗炎药片~次日③甲氨喋呤片(MTX)~mg次日个月后炎症逐渐控制先停激素个月后再停非甾体抗炎药至个月MTX减量为~mg长期维持。

、结果痹克颗粒组治疗个月结束病情缓解例再观察个月共缓解例总有效率。

西药对照组个月结束病情缓解例再观察个月共缓解例总有效率。

可见痹克颗粒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比西药更为有效且无毒副作用。

痹克颗粒与雷公藤多甙片治疗组的对照、临床资料例RA患者随

机分为治疗组例(痹克颗粒g次每日次)对照组例(雷公藤多甙片mg日分次口服)单盲随机法进行观察、痹克颗粒与雷公藤多甙片治疗前后临床表现比较、痹克颗粒与雷公藤多甙片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比较(X±S)、结果从表中可以看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关节晨僵时间、关节疼痛和肿胀个数、关节肿胀指数及血沉、IgA、IgM明显改善(P或P)且治疗组改善程度大于对照组。

对照组关节疼痛指数及C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而治疗组则变化显著(P)。

临床观察表明痹克颗粒与雷公藤多甙片有相似的免疫抑制作用且在改善病情方面优于后者在长期的治疗过程中没有发现该药的毒性反应无肝、肾、胃肠等脏器损伤。

痹克颗粒能明显改善RA患者的病情痹克颗粒对各种风湿类疾病的疗效、临床病例选择:本项研究共收治病人例全部病例均有可评价性其中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例风湿性关节炎例骨关节炎例强直性脊柱炎例风湿寒性关节痛例产后风例。

、治疗方法:痹克颗粒一次一袋每日三次一个月为一疗程共三疗程、疗效判定标准:按全国诊断及疗效判断标准分为显效、有效、无效、病变进展。

对不同病种的临床应用有效率、结语痹克颗粒对不同病种均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副作用小因此痹克颗粒治疗各种风湿类疾病是一较好的药物。

它可祛风除湿、活血化瘀、清热解毒、通络止痛。

用于痹病湿热痹阻、瘀血阻络证所致的肌肉、关节特别是风湿热痹疗效更佳症见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热、风湿性关节炎、产后风、老寒腿、骨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导致的关节痛、肿胀、变形、晨僵、腰腿疼等。

痹克颗粒的临床优势、抗炎、调节免疫双重功效目前传统的抗风湿药主要是对抗关节等病变局部的炎症而没有免疫抑制作用而免疫抑制剂又没有抗炎作用“痹克颗粒”则兼而有之。

、副作用小安全性高“痹克颗粒”摒弃了传统药物中的剧毒药种对胃的刺激远小于其它抗风湿药细胞毒性作用比其他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安全长期服用对胃、肝、肾等无明显伤害作用。

、剂型好药量充足吸收充分采用颗粒剂型充分考虑了患者尤其是老年人对药物的吸收避免了其他剂型药物在胃内不易崩解造成的刺激。

、选材新颖、组方合理工艺先进组方搭配和制作过程对中药的疗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痹克颗粒”选用一些独特的药物严格按照君、臣、佐、使合理配伍高科技提纯保证了药物的高疗效性。

、价格适中患者容易接受、部分省市医保产品痹克颗粒的产品优点、快速消除晨僵改善关节屈伸不利恢复关节生理功能、强效抗炎消肿减轻关节疼痛程度减少关节肿胀指数、显著改善类风湿因子血沉、C反应蛋白、抗“O”等检测指标、无糖皮质激素样副反应、无雷公藤样毒性不伤害胃肝肾特别适合临床大剂量、足疗程应用发展前景进一步研究认证在风湿类疾病其他分型上的应用痹克颗粒使用说明功

能主治祛风除湿、活血化瘀、清热解毒、通络止痛。

用于痹病湿热痹阻、瘀血阻络证所致的肌肉、关节肿痛以及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热等的治疗。

症见四肢关节发热、红肿、疼痛、变形、肢体麻木、运动障碍、僵硬畸形等。

用法用量开水冲服每次一袋一日三次一个月为一个疗程须连续服用个疗程急性发作期或病重时间长者可增至一日五次或遵医嘱。

注意事项孕妇禁用规格克袋包装gx袋盒gx袋盒形状本品为棕色颗粒气味香味微甜。

招商热线电话:传真:敬请登陆:中华风湿病康复网网址:Http:值班手机:谢谢

36 风湿病科 尪痹(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尪痹(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 (2017年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 尪痹由风寒湿等邪气客于关节,气血痹阻,导致以小关节疼痛、肿胀、晨僵为特点的疾病。 2.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198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修订的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和2010年ACR/EULAR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 (1)198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修订的“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 ①晨僵至少1小时(≥6周) ②3个或3个以上关节区的关节炎(≥6周) ③腕、掌指关节或近端指间关节炎(≥6周) ④对称性关节炎(≥6周) ⑤皮下类风湿结节 ⑥手X线改变 ⑦类风湿因子阳性 有上述七项中四项者即可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 (2)2010年ACR/EULAR的“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 A:受累关节 - 1个大关节(0分) - 2~10大关节(1分) - 1~3小关节(有或没有大关节)(2分) - 4~10小关节(有或没有大关节)(3分) - 超过10个关节(至少一个小关节)(5分) B:血清学(至少需要1项结果) - RF和CCP(抗环瓜氨酸肽抗体)阴性(0分) - RF和CCP,至少有一项是低滴度阳性(2分) - RF和CCP,至少有一项高滴度阳性(3分) C:急性期反应物(至少需要1项结果)

- CRP和ESR均正常(0分) - CRP或ESR异常(1分) D:滑膜炎持续时间 - <6周(0分) - ≥6周(1分) 注:在A~D内,取病人符合条件的最高分。例如,患者有5个小关节和4个大关节受累,评分为3分。总分≥6分者可诊断为RA。 (二)证候诊断 1.风寒湿痹证:关节疼痛、重者,或有肿胀,风邪偏盛者痛处游走不定,寒邪胜者关节冷痛,舌质淡,苔白腻或白滑,脉濡或滑或弦紧。 2.湿热痹阻证:关节肿痛,触之灼热或有热感,口渴不欲饮,烦闷不安,或有发热,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3.痰瘀痹阻证:关节肿痛日久不消,晨僵,屈伸不利,关节周围或皮下结节,舌暗紫,苔白厚或厚腻,脉沉细涩或沉滑。 4.肝肾不足证:关节肌肉疼痛,肿大或僵硬变形,屈伸不利,腰膝酸软无力,畏寒喜暖,临床常伴气血亏虚可有乏力,心悸,头晕目眩,面黄少华等,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二、治疗方法 (一)辨证论治 1.风寒湿痹证 治法:祛风散寒,祛湿通络 (1)推荐方药:风湿偏盛者选用羌活胜湿汤加减。羌活、独活、防风、蔓荆子、川芎、秦艽、桂枝、青风藤等。寒湿偏盛者可选用乌头汤合防己黄芪汤加减。制川乌(或制附片)、桂枝、赤芍、生黄芪、白术、当归、生薏仁、羌活、防己、生甘草等。或选用具有同等功效的中成药。 (2)中药泡洗:根据患者证候特点选用祛风散寒,祛湿通络药物,煎煮成200ml,使用中医泡脚桶,每次15~30分钟,水温宜小于42度,浸泡数分钟后,再逐渐加水至踝关节以上,水温不宜过高,防止烫伤皮肤。 (3)穴位贴敷:选用具有祛风散寒,祛湿通络药物,并用胶布固定,一般贴敷6h取下,注意预防皮肤过敏反应。 (4)对于寒湿偏盛者,可使用中药全身浸浴:适用于四肢多关节疼痛、怕风、怕凉者。具体操作:根据患者临床证候特点,选择川乌、桂枝、细辛等温经散寒,祛湿通络药物,煎煮成1000ml,然后使用专门全身浸浴桶,然以泡洗下肢,若无心慌胸闷或其他不良反应,可保持颈部以下部位泡洗于药液中,一般保

“风湿病”的中医辨证与治疗

“风湿病”的中医辨证与治疗 “风湿病”的定义 “风湿病”的特点: a、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 b、以血管和结缔组织慢性炎症的病理改变为基础 c、病变累及多个系统,临床个体差异甚大 d、对糖皮质激素的治疗有一定反应 e、近年来,由于各种诊断技术的发展,生存质量明显延长 “风湿病”的范围 风湿: 关节,关节周围软组织,肌肉,骨出现的慢性疼痛。 弥漫性结缔组织病,各种病因引起的关节和关节周围软组织,包括肌肉,肌腱韧带等的疾病风湿性关节炎,类风行关节炎,骨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肩关节周围炎,痛风 “痹证”: 肌肉,筋骨,关节的疼痛,麻木,重着,肿胀,活动不利,甚或灼热的疾患。 “风湿病”的病因: 正气不足邪气侵袭 风――》行痹寒――》痛痹湿――》着痹热――》热痹 感染,环境因素,遗传 “风湿病”的辨证(诊断)

辨证要点: 1、区分阴(风寒湿)痹与阳(热)痹 2、辨别风,寒,湿之偏盛,偏衰 3、辨别有无痰,瘀阻滞经脉 4、辨别虚实 辨证标准: 行痹 主症: 肢体肌肉,关节酸痛,游走不定 兼症: 恶风,发热,或自觉关节冒风,关节屈伸不利 舌脉: 舌淡红,苔薄白,脉浮 痛痹 主症: 肢体肌肉,关节疼痛剧烈,痛有定处,得热则缓,遇寒则剧。兼症: 关节僵硬,不可屈伸,皮色不红,触之不热 舌脉: 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紧 着痹

主症: 肢体肌肉,关节肿胀,重着,疼痛,肌肤麻木不仁。 兼症: 周身酸痛,倦怠,手足沉重,活动不利。 舌脉: 舌淡红,苔白腻,脉濡缓 热痹 主症: 肢体肌肉,关节红肿,灼热,疼痛,痛甚拒按,得冷稍缓。兼症: 发热,恶风,汗出,口渴,烦闷不宁1舌脉: 舌红,苔xx,脉滑数 尪痹 主症: 痹证久治不愈,关节肿大畸形,僵硬,强直 兼症: xx僵+脏腑虚弱症 舌脉: 舌脉变化明显 “风湿病”的治疗 “风湿病”的治疗原则:

周乃玉教授治疗风湿病经方验案分析.doc

---------------------------------------------------------------最新资料推荐------------------------------------------------------ 周乃玉教授治疗风湿病经方验案分析.doc 周乃玉教授治疗风湿病经方验案分析【摘要】周乃玉教授是国家级中医药重点继承名医,从事中医风湿病临床、科研、教学工作 50 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理论造诣深厚。 记录周乃玉教授运用经方治疗风湿病的体会,分析验案探讨其治疗风湿病的学术思路及临床经验。 【关键词】风湿病;辨证思路;经典方剂;验案分析;周乃玉风湿病是人体营卫失调,感受风寒湿热之邪,合而为病;或日久正虚,内生痰浊、瘀血、毒热,正邪相搏,使经络、肌肤、血脉、筋骨,甚至脏腑的气血痹阻,失于濡养而出现的以肢体关节、肌肉疼痛、肿胀、酸楚、麻木、重着、变形、僵直及活动受限等症状为特征,甚至累及脏腑的一类疾病的总称[1]。 包括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骨关节炎、痛风、干燥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西医的结缔组织病[2]。 风湿病初期病在肌表经络,久则留恋筋骨,深入脏腑,引起全身病变。 周乃玉教授是国家级中医药重点继承名医,从事中医风湿病临床、科研、教学工作 50 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理论造诣深厚。 本文通过记录周乃玉教授对于经方运用的心得体会,总结其临床验案,领会其学术思想精髓,融会贯通,使周乃玉教授几十年来的学 1 / 19

术思想和临床经验能够不断传承。 1 辨证思路 1.1 六经辨证周乃玉教授指出,治疗风湿病一定要掌握六经辨证。 因为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结缔组织病多脏器、多部位受损,出现合病、并病的特点,符合六经病证的传变规律,所以辨证要精要准,否则会很快导致脏腑病理传变。 临床常见因辨证不准,治疗不当,使风痹、寒痹、湿痹等五因痹发展为五体痹、五脏痹,导致病情因失治、误治,而病情加重。 1.2 脏腑辨证早在东汉,张仲景《金匮要略》中就提出把脏腑经络作为辨证的核心,在病因上以脏腑经络分内外,提出千般疢难,不越三条的病因分类方法;在发病与病理传变上,从整体观念出发,根据正与邪,人体内部各脏腑间的关系,提出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在诊断上,通过四诊举例,结合八纲,把疾病的各种表现,具体落实到脏腑经络病变上。 因风湿病起病隐匿,病因复杂,病情缠绵难愈,所以辨证时困难重重。 脏腑内伤,是风湿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同时也是风湿病经久不愈、内传入里的结果。 治病求本,周乃玉教授临床治疗风湿病指出,无论病情如何复杂,辨证必须辨清脏腑,从本治疗。 2 经典方剂周乃玉教授对《伤寒论》及《金匮要略》中经典方剂,如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桂枝汤、小柴胡汤、乌头汤、真武

风湿骨病的中医论述及历史发展

风湿骨病的中医论述及历史发展 我国是世界上东方文明发展最早的国家,早在我国的甲骨文中,就有关于风湿关节痛方面的记载,以及用“砭石”“针灸”之类的器物刺激人体相应部位以止痛的治疗方法。 《左传》、《战国策》已经有很多关于风湿关节疼痛的“病例”记载,说明当时已经把“关节疼痛”以及引起的疼痛的病因“天阴雨湿”“久卧湿地”“酒色所伤”作为诱发因素记载。以后在太史公的《史记》中更有关于“风湿病”内容的记载。 《黄帝内经》中已经对于风湿骨病有比较系统和完整的记载,这是目前世界上最早医学专著。《黄帝内经·痹论》认为痹病的成因是人体感受“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 汉代张仲景对中医痹病的看法却有独到之处,虽然他自己认为《伤寒》、《金匮要略》是“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胎胪药录,并凭脉辩证”,但实际上贯穿了他自己对脏腑经络疾病的辩证论思想。《金匮要略》里认为痛症是属阳病,如“头痛、项、腰、脊背、脚挚痛”,是同伤于风寒之邪,“风中于前,寒中于暮,湿伤于下,雾伤于上,风令脉浮,寒令脉急,雾伤皮腠,湿流关节”。因此凡是“关节疼痛而烦,脉沉而细者,此名湿痹”。“风湿相搏,一身尽疼痛”。张仲景所指的风湿病类似于今天的风湿性关节炎、风湿热之类。张仲景还提出“血痹病”,认为这些患者都是高新贵族或上层人士“夫尊荣之人,骨弱肌肤盛(肥胖),重因疲劳汗出,卧不时动摇,加被微风遂得之”,这类人养尊处优,嗜酒及膏梁厚味,超重肥胖,生活不节,因此,易感外邪而诱发此病。张氏提出的血痹很像今天的痛风患者,同时张氏还提出与今天类风湿关节炎有骨质改变相似的症候“历节”。认为这类患者“身体赢瘦、独足肿大,黄汗出胫冷”“诸肢节疼痛、身体魁赢、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湿温欲吐”,认为这类病是血不足,风血相搏,即引起关节疼痛如挚,“历节疼不可屈伸”,严重的是因体内“荣气不通,卫不独行,荣卫俱微,三焦无所御,四属断绝”,导致身体消瘦、关节肿大的类风湿关节炎后期关节功能障碍致残的后果。张仲景首次从临床的角度提出风湿病的症候特点和病理机转,认为导致这类疼痛发作的原因是营卫不利,气血不和,阴阳气血不调,而造成局部肿胀、麻木、恶寒、发热等症候。“阳气不通即身冷,阴气不通,即骨冷,阳前通则恶寒,阴前通则痹不仁”,张氏在阴阳荣卫不通而致痹(历节)的理论基础上,首次提出了治疗痹病的方药,宣痹通络都是以桂枝汤、桂枝加黄茌汤、桂枝芍药知母汤、黄芪桂枝五物汤、乌头汤等,以补气益血,调和营卫为主的治疗方法。 公元五世纪,晋代名医名医皇甫谧对风湿病做了进一步的研究,他在《针灸甲乙经》里提到“所谓痹者,个以其时感于风寒湿之气也,诸痹不已,亦益内也,其风气盛者,其人易已。···其入脏者死。”这里他还特别指出痹病除了出现关节肌肉等的痛、着、行各痹外,还可以看到有痛、痒、热等变痹或不仁。《针灸甲乙经》中还提出了治疗痹病的具体方案,如膝病可取犊鼻,”“膝中痛取犊鼻以员利针,刺膝无疑”。“足下热痛,不能久坐,湿痹不能行,三阴交主之”“膝寒痹不可屈伸,髀关主之。” 隋代巢元方在《诸病源候总论》对风湿病提出了自己的见解:“痹者,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其状肌肉顽厚疼痛,由人体虚腠理开,故受风邪也”。认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医治疗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医治疗 高敏照 临床03-4 90301418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关节滑膜炎症为特征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滑膜炎可反复发作,导致关节软骨及骨质坡会,最终导致关节畸形及功能障碍。RA属于中医痹证范畴,历代医家称之为历节、鹤膝风、顽痹、筋痹、骨痹、肾痹等,以肌肉、筋骨、关节发生酸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灼热等为主要临床表现。其内因是素体虚弱、气血不足、腠理空虚、肝肾亏虚,外因是风寒湿热之邪人侵,内外之因相合而致病。 1、中医病因:先天禀赋不足,正气亏虚,肝肾亏虚,阳气不足,以致风、寒、湿邪乘虚而入,痹阻于肌肉、骨节、经络之间,使气血运行不畅,痹久累及肝肾,伤及筋骨而导致本病。如《素问·痹论》:“病久而不去者,内舍于其合也”,“骨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肾。” 《类证治裁·痹证》:“诸痹??良由营卫先虚,腠理不密,风寒湿乘虚夹袭,正气为邪所阻,不能宣行,因而留滞,气血凝滞,久而成痹”。 本病的病性是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正虚(肝肾脾虚)为病本,风寒湿热痰瘀为其标,经脉痹阻不利、气血瘀阻不通为其病理,风寒湿邪痹阻脉络,流住关节,痰瘀痹阻。若久痹不愈,可内舍于脏腑,而致肝、脾、肾三脏受损,使脏腑气血阴阳随之而亏。 2、中医治疗方法 杨大赋[1]认为本病早期邪入未久,正气尚可支持,宜以攻邪为主;中期正气渐虚而邪气亦盛者,则宜扶正祛邪;晚期正虚邪恋者,以调补为要,兼顾通络。攻邪通络不忘扶正,扶正不忘攻邪,辨病辨证相结合。李如意[2]认为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在急性活动期其证候特点是症状表现急且重,其病机特点是以邪气盛为主,故治疗上以祛邪为主。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病机制为肝肾气血不足,故需在祛邪同时佐以扶正之药,以达到邪去正安的目的。在恢复期,风寒湿热之邪得到了基本控制,其病机特点是虚实夹杂,在治疗上以扶正祛邪为原则,以祛除未净余邪和恢复脏腑机能为治疗目的。在缓解期,其病机特点以正气虚为主,因此治疗应重在扶正,尤其应注意调补脾肾,令“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从而避免缓解期再次复发。蒲文斌[3]认为RA的治疗应以健脾补肝肾,活血通络为本,辅以祛风、散寒、除湿、清热等,具体运用时可根据临床症状酌情调整各类药物的剂量,则能收到良好的疗效。秦林[4]等认为“肝脾失调, 内生风湿”可能为RA 发病的重要基础。认为肝脾失调, 内生风寒湿诸邪合而为痹, 进一步发展成为寒热、痰瘀、虚实错杂, 并最终形成累及心肝脾肺肾诸脏的全身性疾病。提出“和肝脾, 除风湿, 平寒热, 消肿痛”的治疗原则。 3、分型分期治疗 沈晓燕[5]等,根据关节肿痛症状的差异分四型论治,对风湿证洽疗,首推麻杏慧甘汤;湿热证的治疗,首推越脾加术汤;寒湿证的治疗,首选麻黄加术汤;湿痕证的治疗,首选桂枝获荃丸。商宪敏[6]等提出RA常见证候6型:风寒湿痹型,冶宜祛风散寒、除湿通络,方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合桂枝汤加减;风湿热痹型,治宜清热祛风、利湿通络。方用白虎汤合宣痹汤加减;寒热错杂型,治宜祛寒清热、散风除湿、通经活络,方用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痰瘀凝滞型,治宜活血祛瘀、化痰通络,方用身痛逐瘀汤合二陈汤加减;肝肾亏损型,治宜补益肝肾、强壮筋骨、佐以祛风散寒、除湿通络,方用右归丸合独活寄生汤加减;脾肾两虚型,治

“风湿病”的中医辨证与治疗

风湿病”的中医辨证与治疗 “风湿病”的定义 “风湿病”的特点: a 、 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 b 、 以血管和结缔组织慢性炎症的病理改变为基础 c 、病变累及多个系统, 临床个体差异甚大 d 、对糖皮质激素的治疗有一定反应 e 、近年来,由于各种诊断技术的发展,生存质量明显延长 “风湿病”的范围 风湿: 关节,关节周围软组织,肌肉,骨出现的慢性疼痛。 弥漫性结缔组织病,各种病因引起的关节和关节周围软组织,包括肌肉,肌腱韧带等的疾病 风湿性关节炎,类风行关节炎,骨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肩关节周围炎,痛风 “痹证”:肌肉,筋骨,关节的疼痛,麻木,重着,肿胀,活动不利,甚或灼热的疾患。 风湿病”的病因: 正气不足 邪气侵袭 风——》行痹 寒——》痛痹 感染,环境因素,遗传 风湿病”的辨证(诊 断) 辨证要点: 1、区分阴(风寒湿)痹与阳(热)痹 3、辨别有无痰,瘀阻滞经脉 辨证标准: 行痹 主症:肢体肌肉,关节酸痛,游走不定 兼症:恶风,发热,或自觉关节冒风,关节屈伸不利 舌脉:舌淡红,苔薄白,脉浮 痛痹 主症:肢体肌肉,关节疼痛剧烈,痛有定处,得热则缓,遇寒则剧。 兼症:关节僵硬,不可屈伸,皮色不红,触之不热 舌脉: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紧 着痹 主症:肢体肌肉,关节肿胀,重着,疼痛,肌肤麻木不仁。 兼症:周身酸痛,倦怠,手足沉重,活动不 利。 舌脉:舌淡红,苔白腻,脉濡缓 热痹 主症:肢体肌肉,关节红肿,灼热,疼痛,痛甚拒按,得冷稍缓。 兼症:发热,恶风,汗出,口渴,烦闷不宁 湿——》着痹 热——》热痹 2 、辨别风,寒,湿之偏盛,偏衰 4 、辨别虚实

舌脉:舌红,苔黄,脉滑数 尪痹主症:痹证久治不愈,关节肿大畸形,僵硬,强直 兼症:晨僵+脏腑虚弱症 舌脉:舌脉变化明显 风湿病”的治疗 风湿病”的治疗原则: 祛风,散寒,除湿,清热,舒经活络为主,佐以补虚 行痹 治疗原则:祛风通络,散寒除湿,佐以养血活血 方:防风汤加减 药:防风10g,秦九10g,羌活10g,独活10g,赤芍12g 当归10g,威灵仙15g桂枝6g 麻黄5g 桑枝30g 地龙10g 痛痹 治疗原则:温经散寒,祛风除湿 方:乌头汤加减 药:制川乌5g,制草乌5g,麻黄5g,赤芍10g,生甘草10g,桂枝10g,生黄芪30g,生姜 3 片,大枣7 枚 着痹 治疗原则:除湿通络,祛风散寒 方:薏苡仁汤加减 药:薏苡仁30g,卑薢10g,苍术10g,羌活10g,独活10g,防风10g,防己10g,麻黄5g, 桂枝10g,当归10g,川芎10g, 热痹 治疗原则:清热通络,祛风除湿 方:白虎桂枝汤加减 药:生石膏(先煎)30g,知母10g,紫草10g,连翘10g,金银花藤30g,桂枝10g,赤芍12g, 白芍12g,木通6g,生甘草10g,生薏苡仁30g,梗米10g,10g,10g, 尪痹 治疗原则:补肾散寒为主,佐以祛风除湿,养肝荣筋,通经活络。 方:尪痹汤加减 药:熟地12g,补故纸10g,骨碎补10g,川断麻黄5g,炙山甲10g,威灵仙12g,独活10g,单一病的治疗 治疗方法: 内服中药+针刺内服中药+针灸 内服中药+外用内服中药+按摩 内服中药+体疗内服中药+外用药15g,桂枝10g,制附子6g,赤芍5g,白芍5g,防风10g,生薏苡仁15g,牛膝15g炙甘草6g, 内服中药+理疗 内服中药+蜂针 内服中药+刺络拔罐

风湿病中医药治疗体会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风湿病中医药治疗体会 作者:王义军 作者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北京,100102 刊名: 中医药学刊 英文刊名:CHINESE ARCHIV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年,卷(期):2006,24(12)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丛培全.CONG Pei-quan风湿病中医学概念及研究现状探讨[期刊论文]-人人健康(医学导刊)2007(3) 2.杨满菊.娄广亮治疗风湿病常见药物副作用的中医认识及处理要点[期刊论文]-光明中医2008,23(11) 3.庞国伟.谭光群.李晖.张东六种祛风湿中成药中微量元素含量的测定[期刊论文]-化学研究与应用2002,14(3) 4.李军.龚孟怡芪藤活络片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观察[期刊论文]-湖北中医杂志2003,25(6) 5.孟德青.张道云.陈书增.孟勤.刘顺海除痹止痛方治疗风湿病临床观察[期刊论文]-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1,7(12) 6.仲韦旭.金明秀中医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经验撷菁[期刊论文]-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10(4) 7.陈伟.彭剑虹浅论类风湿关节炎HPA轴功能改变的中医药治疗[期刊论文]-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1,8(5) 8.冯兴华《素问·痹论》与现代风湿病学[期刊论文]-中医杂志2008,49(4) 9.陆燕.周学平中医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征研究探析[期刊论文]-中医药学刊2003,21(6) 10.周明爱.单晓阳.于守杰.左振素左振素老师谈中医风湿病诊疗中的几个问题及对策[期刊论文]-吉林中医药2007,27(3) 本文链接:https://www.doczj.com/doc/e15641069.html,/Periodical_zyyxk200612056.aspx

古方治风湿

古方治风湿中医特色疗法 2010-01-27 13:12:00 来源:39健康网 随着寒流来袭,冬季气温突然降低,越来越多的腰腿痛关节炎患者又叫苦不迭,痛苦袭击着“痹症”患者,特别是许多的中老年“痹症”患者。痹症,也就是现在我们经常说的风湿。很多网友疑问,除了日服一日的服用抗免疫抗风湿药。 随着寒流来袭,冬季气温突然降低,越来越多的腰腿痛关节炎患者又叫苦不迭,痛苦袭击着“痹症”患者,特别是许多的中老年“痹症”患者。痹症,也就是现在我们经常说的风湿。很多网友疑问,除了日服一日的服用抗免疫抗风湿药,传统中医在治疗“痹症”方面的有什么特色和优势?素闻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老中医人,致力于中医治疗风湿免疫性疾病的临床研究数十载,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数十载研究锻造的中医神奇特色到底为何?39健康网中医频道特邀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主 任林昌松教授为我们揭开这神秘的面纱。 什么叫“痹症”,中医的“痹症”相当于我们平常西医的哪些疾病 林昌松教授:“痹者,闭也”,它主要是指邪气闭阻,造成人体的气机不通畅所引起的疾病。痹症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就是指所有的气机不通畅,邪气闭阻的这种情况都叫做“痹”。比如说胸痹。狭义的“痹症”是今天我们要讨论的疾病,是以肢体关节肿胀、疼痛、麻木、屈伸不利为主要症状的疾病,它包括一大类疾病。痹症的临床命名,经过了痹症→痹证→痹病→风湿病的过程。以往使用“痹症”,这个“症”是症状的意思。“痹证”中的“证”使用言字边的就是“证候”,表明“痹证”为一组证候的意思。随着学科的发展,现在很多专家觉得用“痹证”也不准确,“痹”已经越来越独立地成为一个“病”,既然是疾病就不单只是证型的问题,临床上的中医辨证论治,是一个病下分证,辨证论治这个模式,辩证辩的也是证候,疾病下面还有很多证型,所以现在的话很多专家主张用“痹病”来命名。这样就更准确一点。但是随着这二十年来的中医风湿学科发展,一些老中医,中西结合的老专家又提出,为了跟现代医学接轨,建议用“中医风湿病”来命名,来代替以前的“痹证”,或者“痹病”这个命名。为什么呢?因为我们讲“痹症”,老百姓不明白。但是老百姓对风湿这个词很熟悉。我们出去与西医同行交流时,我们讲“痹病”,西医也不懂。用风湿病命名,通用易懂。我本人也觉得用风湿病比较好一点。风湿病学已经越来越独立地形成一门学科。中医风湿病所涉及的病种跟西医的风湿免疫病大致是类同的。常见的有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痛风、骨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多发性肌炎/皮肌炎、系统性硬化症(硬皮病)、系统性血管炎等。 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成痹 39健康网:为什么冬季痹症高复发?特别是广东地带。 林昌松教授:老祖宗在《内经》中提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成痹”。从中医角度说,痹症是因肝肾不足,风寒湿热等邪气侵袭,痹阻关节引起关节肿痛的疾病。我们说风湿风湿,顾名思义,风湿中最主要的就是湿邪。湿盛则肿,风湿病人的一个常见的症状就是关节肿胀。中医认为湿邪与痹证的发生最为密切,痹症一般多在湿邪较重的阴雨天发作或复发。另外,为什么广东的痹症病人冬季高复发呢?这与广东的地理气候密切相关。广东地处岭南,湿气很盛,风湿病人往往容易高发。痹症的发生,除了湿邪还有风

中医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病因病机的认识_黄颖

中医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病因病机的认识 黄 颖 (陕西中医学院伤寒金匮教研室,陕西 咸阳 712000)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侵犯小关节为主,同时也可累及全身关节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病理改变常以关节滑膜炎为特征,由于滑膜炎的反复发作导致关节软骨、骨质以及关节周围软组织损坏,终致关节畸形、强直、活动功能障碍。临床上致畸和致残率很高,是一种难以根治的疾病。本病属中医学之“痹证”、“历节”、“痛风”范畴。中医药对RA的治疗具有一定优势,因此本文旨在探讨RA发病的中医病因病机,从而为临床更好地辨证论治提供借鉴。 1 邪侵是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病的重要因素 1.1风寒湿邪 《素问?痹论》说:“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胜者为着痹。”风寒湿邪侵犯人体多是由外而内,由于久居寒冷,或触冒风雨,或劳累后感受寒湿之邪均可使人体卫外功能减弱,风寒湿邪侵入经脉,致使关节凝滞,气血运行不畅,而成痹病。风为百病之长,其为阳邪,开发腠理,穿透力较强,寒邪凝滞,其性收引,寒邪借助风力内侵,风寒交结,而致经脉拘挛。加之湿邪黏着、胶固之性,造成经络壅塞,气血运行不畅,则出现筋脉失养,绌急而痛。由于感邪偏盛的不同,临床表现有所不一。如风气盛者,因风性善行数变,易使痹证游走不定而成行痹;如寒气盛者,因寒性凝滞,易使痹证固定部位,疼痛剧烈而成痛痹;如湿气盛者,因湿气黏滞重着,留注关节,所谓“湿胜则肿”,易使肌肤、关节麻木、重着、痛有定处而成着痹。 1.2风湿热邪 人体感受风湿热邪,或风寒湿痹郁久化热,是形成热痹的原因。风热之邪与湿相并,合邪为患,湿热之邪壅于经络、关节,气血郁滞不通,以致局部红肿灼热,关节疼痛不能屈伸。素体阳盛,阴虚有热,感受外邪之后,易从热化,或因风寒湿痹,日久不愈,邪留经络关节,郁而化热,以致出现关节灼热红肿疼痛,发热而形成风湿热痹。湿热交蒸,气血瘀滞于经脉关节,因湿性黏滞,病程缠绵难解。临床上可见关节肌肤红肿,疼痛,重着,抚之有热感,或久触而灼。 1.3痰浊 痰浊是由水液输布障碍,水湿停滞,聚湿而成。在RA中痰浊的形成有多方面的原因。如外感湿邪,日久不除,湿聚成痰;饮食不节,脾失健运,或脾气虚弱,运化无力,水湿不行,聚湿成痰;瘀血阻滞,经脉不利,水液道路不畅,水湿停滞,聚湿成 痰。痰浊留窜骨节经络,闭阻气血,凝而为痹。 1.4瘀血RA与瘀血的关系,古代医家已有所认识。脉络痹阻是痹证的重要病理环节。且RA 病程漫长,反复发作,迁延难愈,日久则影响血液运行而见瘀血,故《类证治裁?痹证》说:“痹久必有瘀血”。清?王清任《医林改错》中也有“瘀血致痹”说。痹证夹瘀的原因有很多,如寒邪侵犯经脉,使经脉收引,血液运行迟缓,而导致血瘀;热邪循经入血,热盛则伤津耗液,使血液黏稠凝滞,瘀塞经脉;久病耗伤正气,气虚则运血无力;阳虚经脉失温,血行滞涩,都可导致瘀血的发生。瘀血既是RA病理过程中的产物,瘀血的形成又可加重各种证候。RA 患者常有关节肿痛,痛有定处,痛处拒按,久治不愈,以及局部硬结瘀斑,肌肤干燥无光泽,甚则肌肤甲错、舌质紫黯等瘀血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2 正虚是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病的内在因素 正气的范围十分广泛,包括人体的一切抗邪能力,如卫气的卫外功能、脾胃滋养功能、肾精的充养功能、血液的濡养功能、经络系统的调节功能等,均属正气的范畴。正气虚弱,则机体防御能力下降,其抗病能力、康复能力减弱,早在《内经》中就认为正气充盛,邪气无从入侵,正气亏虚,邪气才可乘虚而入。如《素问?刺法论》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灵枢?百病始生》说:“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此必因虚邪之风,与其身形,两虚相得,乃客其形。”在RA的发病机制中,正虚是致痹的内在因素。机体正气不足时,外来风寒湿热邪才可乘虚侵袭肢体关节肌肉,使经脉闭阻不通,而发痹病。2.1脾虚 饮食失节,或因劳倦内伤,或外受寒湿之邪,均可导致脾胃虚弱,运化失司,痰浊内生,湿浊为患而致痹,如《素问?痹论》指出:“饮食居处为其病本。”脾位于中焦,主运化、升清和统血,为气血生化之源,机体生命活动的维持和气血津液的化生有赖于脾所运化的水谷精微,脾是人后天之本。脾虚运化无力,气血生化之源不足,筋骨血脉失于调养,发为痹病。 2.2肾虚 中医学认为肾藏精,主骨生髓,只有当肾气充盛时,方能“筋骨坚”,从而达到“筋骨劲强,肌肉满状”的状态。若先天禀赋不足,后天调摄失当、房室不节而致肾精亏虚,则骨髓失充,筋骨失养,发为骨痹。华佗在《中藏经?论骨痹》中说:“骨痹者, 关键词:类风湿性关节炎;病因病机 中图分类号:R59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2X (2007)04- 0036- 02 收稿日期:2007-02-16 作者简介:黄颖(1978-),女,甘肃兰州人,助教,北京中医药大学2005级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辨证论治规律研究。 36

风湿病最佳治疗方法

风湿病最佳治疗方法 对于风湿这种疾病而言我们该如何进行治疗呢?风湿病最佳治疗方法又是什么呢? 风湿病最佳治疗方法: 一、患者可以进行中医治疗。中医的辩证治疗方法,目前是比较有效的一种治疗方法,根据患者不同的病情,对症治疗,系统综合治疗,调理身体,预后复发率也低。这也属于类风湿的治疗方法之一。 二、患者可以进行封闭疗法:也就是俗称打封闭针,方法是在患者出现症状时,把药物注射到椎管内,或神经根周围,局部麻醉神经,

达到缓解疼痛的效果。在药效过后症状马上,又重新浮现出来,对类风湿的治疗帮助不大。 三、患者可以进行手术治疗:适应症的要求非常严格,通常临床上,适合做手术的患者寥寥无几,并且手术所需费用高,对身体的创伤很大,类风湿患者需要很长一段时期,才能恢复身体,在治疗后也容易复发,因此,此种类风湿的治疗,目前并不推广应用。 风湿病不仅要治疗,还要进行护理: 一、患者在病情严重时必须卧床休息,避免过多的活动,以免对关节造成伤害,但是病情稳定后,就需要适当进行一些运动,一方面可以增强体质,另一方面还能恢复关节功能,促进疾病康复。 二、风湿病患者需要保持平常心态,过大的情绪波动或强烈精神刺激,都可能导致病情加重,因此,家人应当给予,患者足够的安慰和理解,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三、患者居住的环境应该通风、向阳,保证室内空气的清新,保持室内适宜的温度,夜里睡觉时要注意保暖,不要在风口长时间站立或者睡觉。 四、风湿病患者经常出汗,此时需要及时用毛巾擦干,不要穿湿衣服,避免淋雨和受寒,冬季外出时应戴围巾口罩等保护,必要时可以戴护膝等。 五、风湿病患者饮食上,应以清淡和易消化为主,不要吃辣椒、生姜等辛辣刺激性食物和调味品,也不要喝浓咖啡、浓茶等饮料,可以多吃一些新鲜蔬菜和水果,适当补充维生素。 患者朋友们一定要认真的进行风湿病的治疗,争取让自己早日可以恢复健康问题。

风湿病地机理病症

中医风湿病概论 中医风湿病(原称为“痹症”或“弊病”)是人体营卫失调,感受风寒湿热之邪,合而为病;或日久正虚,内生痰浊、淤血、毒热,正邪相搏,使经络、肌肤、血脉、筋骨,甚至脏腑的气血痹阻,失于濡养,而出现的以肢体关节、肌肉疼痛、肿胀、酸楚、麻木、重着、变形、 僵直及活动受限等症状为特征,甚至累及脏腑的一类疾病的总称。 根据这一概念我们不难看出,中医风湿病包括的疾病范围很广,更加符合实际。西医学所指的风湿病,全称应是“风湿类疾病”(rheumatic diseases rheumatism)。反侵犯关节、肌肉、韧带、肌腱、滑囊等,以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疾病,无论其发病原因如何,均属风湿病范畴。 一、风湿病的分类 (一)风痹 以感受风邪为主,侵犯肌肤、关节、经络,以其性走窜,疼痛游走不定为症状特点。因风为阳邪,“上线受之”,故多发于上肢、肩背等处;卫阳不固,腠理空虚,故有恶风、汗出之表现。也称“行痹”。 (二)寒痹 因阳气不固,感受寒邪为主,其表现以肢体关节疼痛为著,固定不移,遇寒加重,得热 痛减或缓解。《内经》所谓“痛者,寒气多也,有寒故痛也”。因阳气不足,又寒主收引,其性凝滞,故其症兼恶寒、肢体拘挛、屈伸不利、脉弦紧等。也称“痛痹”。 (三)湿痹 以感受湿邪为主,湿邪留滞于肢体、关节、肌肉之间,临床表现以上述部位肿胀疼痛、重着麻木为特征。因脾主湿,而湿性粘滞,阻碍气机,故一般湿痹多兼有脾湿不运或湿困脾 土及气机不畅等症状,如头沉而重、胸闷纳呆、腹胀身倦、苔腻、脉濡缓等。也称“著痹”、“着痹”。 (四)热痹 感受热邪或湿热之邪,或风寒湿邪入里化热,以肌肉关节的红肿热痛,伴有身热、汗出、 口渴、舌苔黄腻、脉相滑数为特点。因火热阳邪,色赤入心,且易伤阴津,故红肿明显,常兼有红斑、结节,口渴便干。这种风湿病疼痛显著,关节不能屈伸,医家多称之为“疼烦”。(五)燥痹 以感受燥邪为主,或由于阳热之邪化燥伤阴,引起肌肉筋骨关节失于濡养而致的一类痹症。《内经》即已论及:“痹或痛,或不痛,或不仁,或寒,或热、或燥、或湿,其故何也?”对于燥邪致痹,虽未展开论述,但以意在其中。“燥痹”之表现,因“燥胜则干”,以阴血津 液不足,筋骨关节失于濡养,出现肌肉瘦削,关节不利,口鼻干燥,目干而涩等症为主要特 点。 风寒湿热燥等外邪侵袭,很少独伤人,多兼夹而至。故上述风、寒、燥、热、湿诸痹,是以某一外邪为主致病,并非不兼夹他邪。 二、风湿病的病因病机 中医对风湿病病因的认识,早在《内经》中即有记载。“风寒湿三气杂,合而为痹”代表了古人对风湿病外因的认识,同时古人也意识到外因只是疾病发生发展的外部条件,内

中医药治疗高尿酸血症

中医药治疗高尿酸血症性关节炎(痛风) 研究进展 淄博市中医医院·刘允辉 摘要:通过对痛风性关节炎有关文献进行复习,了解古代、现代中医医家对痛风的认识、辨证论治、内外合治、特色外治,对其经验进行总结,为临床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尿酸血症(痛风);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研究进展高尿酸肾病(Hyperuricemia)是嘌呤代谢异常,血尿酸升高所引起肾脏损害,可以表现为急性尿酸肾病、慢性尿酸盐肾病、尿酸结石三种情况。其中,急性尿酸肾病,常因过高的尿酸负荷超过肾脏的清除能力,尿酸结晶沉积于集合管、肾盂和尿道,产生肾内、甚至肾外梗阻,导致少尿性急性肾衰。慢性尿酸盐肾病多见于中老年男性,常伴有痛风关节炎和痛风石。早期可表现为尿浓缩功能减退,其后逐步出现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血肌酐升高,导致慢性肾功能不全。近年来,随着高尿酸血症发病率的日益提高,高尿酸肾病发病率显著逐年增高。因此,寻求包括中医药方法在内的高尿酸肾病的有效防治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痛风(gout)是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减少所引起的一组代谢性疾病。而痛风性关节炎(gouty arthritis)是由于体内尿酸增高致使尿酸盐沉积在关节囊、滑膜、软骨、骨质或/和伴有肾脏、皮下、其他组织的尿酸盐沉积而引起组织病损及炎性反应的一种疾病,血尿酸升高是痛风性关节炎的重要特征。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中高脂肪、高蛋白成分增加,我国痛风的患病率逐年增高。近期流行病学调查患病率已超过0.3%,50岁以上干部、知识分子中痛风患者已达1%左右。痛风已成为临床常见多发病,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影响了正常的工作和学习。 根据痛风发作时的临床表现,类似于祖国医学“痹证”范畴,但古人又认识到痛风发病有别于一般风寒湿邪侵袭所致的痹证,故又分出白虎历节、历节病、痛痹等名称,并有不少诊治专论而且疗效肯定,可见痛风在中医早有认识。但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过去中医对痛风的认识与实践仅限于临床,对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带有臆测性、是零碎的、不系统的。 1 病因与病机的认识 1.1古代中医医家的认识 中医古代医家对痛风的认识可以追溯到《内经》,其间多归于“热痹”的范畴,其名首见于《素问〃四时刺逆论》,其中还提出了热痹形成的机理为“其热者,阳气多,阴气少,病气盛,阳遭阴,故为痹热。”所谓痹热,是热痹出现的以关节肿胀、灼热、疼痛、屈伸不利,伴有发热为临床表现的痹病。故痛风急性期的临床表现属于“热痹”的范畴。【1】汉代以后,有关“历节病”、“白虎病”、“白虎历节”等描述与本病的临床表现基本合拍。如《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对其临床表现叙述为:“诸肢节疼痛,身体九王赢,脚肿如脱”,“关节痛不可屈伸”,“其痛如掣”,“皆饮酒汗当风所致”,并提出以白虎

中医药治疗风湿病的优势

中医药治疗风湿病的优势 风湿病是以累及骨、关节及其周围组织如肌肉、肌腱、滑囊、筋膜、韧带、神经等部位,以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大类疾病的总称。因其与自身免疫有关,多数疾病缠绵难愈,有的患者需终身服药治疗。目前尚无根治此类疾病的药物,西医治疗主要为非甾抗炎药、免疫抑制剂及激素,其长期用药的副作用与其治疗作用一样不应被忽视。中医中药在风湿病的治疗上日益显示出其独特的优势,蕴藏着极大的潜力。 1.辨证论治,整体调节 中医治疗疾病的的特点是辨证论治,整体调节。对于风湿病患者来说,根据病人当前的主要临床表现,首先辨别其病性,是虚实寒热,如属实证,当辨明是风痹、寒痹、热痹、抑或湿痹?如体质偏虚,当判断是气虚、血虚、阴虚、阳虚、肝肾亏虚,抑或脾肾亏虚?继而综合辨证,整体调节。如外有风寒湿邪阻滞经络关节,内有气血亏虚,肝肾不足见腰膝冷痛、关节肌肉重着麻木、腿足屈伸不利等症,用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气血亏虚、寒滞经脉见四肢关节冷痛、面色少华者用当归四逆汤加减治疗;阴虚夹湿热者,用左归饮合四妙散;阳虚夹寒湿者,用金匮肾气丸加味等等。辨证论治、整体调节的治疗方法,既抓住疾病的本质,又重视疾病的表象,注重标本同治,邪正兼顾,而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2.能迅速减轻症状,有效减缓疾病进程 许多患者早期阶段可能局限于关节疼痛、腰痛、身痛等几个症状,化验指标正常或轻度异常,没达到某些风湿病的诊断标准,西药选择治疗有困难时,可选择中药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轻病人痛苦。已确诊的慢性风湿病如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可根据病情采取以中医药辨证论治为主的治疗原则,分别采用疏风祛湿、温经散寒、温寒祛湿、清热凉血、活血通络、补肾壮骨等不同治疗方法。或散风寒于外,或清热除湿于内,或活血以祛瘀,或温经以通络,邪去络通,“通则不痛”,故能迅速减轻患者痛苦。研究表明,临床常用祛风除湿类中药,大多具有与西药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同样的抗炎镇痛作用,其减轻患者临床症状之力虽稍逊于西药,但副作用很少,临床可结合辨证酌情选用。若属寒者,可选用桂枝、麻黄、乌头、附子、羌活、独活、细辛等;属热者,可选用忍冬藤、青风藤、海桐皮、秦艽、牛膝、黄柏、丹皮等;属瘀者,可选用桃仁、红花、乳香、三七、丹参、蒲黄、血竭;属虚者,可选用人参、黄芪、当归、熟地、鸡血藤、淫羊藿、巴戟天、杜仲、骨碎补、肉苁蓉等。 中药还能通过调节人体的免疫功能,能有效地缓解病情,改善体质,减少激素撤减过程中复发的危险性,减少发作次数和发作严重程度,从而能有效地减缓

中医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娄氏骨病疗法给药方案

中西医治疗类风湿关节炎 娄氏骨病疗法(RA)给药方案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arthritis,RA)是一种以关节周围组织的非感染性炎症为病变特征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常为对称性,呈慢性过程,发作与缓解交替,对人体损害大,致残率高。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arthritis,RA)以下简称RA RA属中医学之“痹证”、“历节”等范畴,近年来,中医药治疗RA取得了明显进展,现综述如下。 关于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辨证论治方法 RA患者临床表现复杂,运用辨证论治的思想针对性地指导治疗是取得临床 疗效的关键。 按病因病机分型论治: A.将类风湿关节炎分为三型论治:

(1)寒湿型:治宜温经散寒,祛风胜湿。当归四逆汤合小活络丸加减:当归、桂枝、通草、地龙、制胆南星、乳香、没药各10g,白芍15g,制川乌6g,大枣10枚。 (2)阴虚湿热型:治宜育阴祛湿、通络止痛。猪苓汤合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猪苓、阿胶(烊)、滑石各15g。 (3)正虚邪恋型:治宜补肝肾、活血通络。阳和汤加减:熟地、淫羊藿、当归各15g,白芥子、麻黄、地龙、鹿角胶(烊化)、川芎、桂枝、桃仁、红花各10g,制川乌6g。 B.依据娄老理论将痹病分为3型论治: (1)风湿热型,治则:清热解毒、疏风除湿、活血通络。娄氏清痹汤:忍冬藤60g,败酱草30g,络石藤30g,青风藤30g,土茯苓30g,老鹳草30g,丹参30g,香附15g。 (2)风寒湿型,治则:祛风通络、散寒除湿、活血养血。娄氏通痹汤:当归18g,丹参18g,鸡血藤21g,海风藤18g,透骨草21g,独活18g,钻地风18g,香附21g。 (3)瘀血型,治则:活血化瘀、行气通络。娄氏化瘀通络汤:当归18g,丹参30g,鸡血藤21g,制乳香9g,制没药9g,延胡索12g,香附12g,透骨草30g。 C. 将类风湿关节炎分为6型 (1)风寒湿阻型:治以散寒除湿,祛风通络。蠲痹汤加减:羌活、姜黄、防风、独活各10g,当归、黄芪、桂枝各12g,赤芍、威灵仙各15g,炙甘草6g,生姜3片。 (2)风湿热瘀型:治以清热通络,祛风除湿。白虎桂枝汤加减:桂枝、防风、苍术各12g,知母、赤芍、乳香、没药各10g,石膏、忍冬藤各30g,炙甘草、粳米各9g。 (3)痰瘀互结型:治以化痰祛瘀,通络止痛。桃红四物汤合二陈汤加减:半夏、橘红、熟地各15g,茯苓、川芎、当归、桃仁、红花各10g,炙甘草6g。

风湿病中医治疗原理

风湿病中医治疗原理 风湿病的治疗方法,在目前来讲是不少,药物、中医、手术、物理治疗、小偏方治疗等等。风湿病因为不同于一般普通性的内科或外科疾病,有特效药通过一段时间就可以治好。风湿属于一种内忧外患型的慢性疾病,在治疗上需要通过不同时间不同体质采用不同方法治疗方案,目前在治疗这一声,中医治疗的效果比较突出,一起来了解下中医治疗风湿病的原理。 1、辨证论治,整体调节 中药治疗疾病的的最大特点是辨证论治,整体调节。对于风湿病患者来说,根据病人当前的主要临床表现,首先辨别其病性,通过病的的体质,症状整体调节的治疗,既抓住疾病的本质,又重视疾病的表象,注重标本同治,邪正兼顾,而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2、能迅速减轻症状,有效减缓疾病进程 风湿病患者早期阶段可能局限于关节疼痛、腰痛、身痛等几个症状,化验指标正常或轻度异常,没达到某些风湿病的诊断标准,西药选择治疗有困难时,可选择中药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轻病人痛苦。。中药还能通过调节人体的免疫功能,有效缓解病情,改善体质,减少激素撤减过程中复发的危险性,减少发作次数和发作严重程度,从而能有效地减缓甚至阻止疾病的进程。 3、能弥补西药不足,并减轻其毒副作用 “九转逐痹分型治疗”中医结合西药治疗,主要是在中医辨证论治基础上,一是合并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既可加强其解热镇痛之疗效,又可弥补非甾体类抗炎药疗效不持久、不能控制病情进展的不足;二是合并使用改善病情药,通过调整全身气血阴阳的盛衰,既能改善临床症状,使联合用药能充分发挥药效作用,又能根据已发生或可能发生的副作用进行辨证治疗。 4.能调节患者免疫功能 现代药理研究已经证明,中医药治疗疗风湿免疫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系统性硬化症、骨性关节炎时,通过调节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从而有效地控制疾病的进展和进程。 5、结合实验研究成果灵活用药,使治疗更有针对性 近二三十年来,中药的有效成分和药理研究进展很快,在调节免疫功能,抑制免疫、提高免疫方面;在提高肾上腺皮质功能方面;在抗过敏、抗变态反应方面;在抗关节炎、消炎止痛方面;升高血液细胞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6.中医康复手段多样,注重养治结合

【中医怎么治疗关节炎】中医治疗类风湿关节炎

【中医怎么治疗关节炎】中医治疗类风湿关节炎 关节炎对于中老年人来说,并不陌生。关节炎一旦发作起来,可真难受。要如何治疗关节炎呢?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中医怎么治疗关节炎。 中医治疗关节炎的方法 1.二藤舒筋饮:选用鸡血藤、石楠各10克,加水煎取300毫升,再加入10克红糖和适量香精,一日3次,每次取饮100毫升。 2.木瓜苡仁羹:选取苡仁30克,木瓜15克,切成细丝,再加入适量的水,煮到熟烂,然后加入藕粉和糖桂花少许,趁热的时候食用。

3.蹄筋汤:选用牛筋和猪蹄筋各50克,热油加入,直到发松后,加水放入杜仲,续断各15克,煮烂,去渣,再加入黄酒和盐少许,即可食用。 4.桑枝鸡:乌骨鸡或其他母鸡1只,洗杀干净后,去掉内脏,加入黄酒跟生妾,再加入桑枝60克,切成小段,最后加水煮到鸡烂,放入盐少许食用。 治疗关节炎中医的偏方 治风湿方 取红辣椒30个,老姜100克(切碎或打细),胡椒90粒,花椒20粒,用白酒浸泡(浸泡时间:腊月一个月,七八月份十天,其他时间二十天)。用布条蘸药酒擦患处,每次只能擦一个部位,一般只需2-3天,严重的7-8天会有所缓解。涂抹后患处会发热,只能用手轻拍退热,决不能用手抓、抠。此方主治风湿麻木、关节炎、凉痛;对肩周炎、类风湿、骨质增生者禁用。 三白皂剌熏剂

制用法:鲜三白草1000克鲜皂角刺250克 组方:用沙锅置火炉上,纳上药,加水适量,煮沸后即直接熏蒸局部,或用多层纱布覆盖以助熏蒸。治疗时炉火保持适度。1日熏蒸2次,每次3060分钟。如疼痛剧烈,治疗时间可适当延长。 地黄当归金甲汤 制用法:干地黄95克当归3克白金条(即人角枫)须根5克刺三甲5克 组方:将上药切成薄片,加水8001000毫升,煮约1小时,2次温服,隔日1剂。 类风湿康复汤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