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植物组织的结构与功能资料讲解

植物组织的结构与功能资料讲解

植物组织的结构与功能资料讲解
植物组织的结构与功能资料讲解

植物组织的结构与功

一、组织的基本概念

1、在个体发育中具有相同来源的同一类型或不同类型细胞群组成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2、组织可分为

简单组织:一种类型细胞构成的组织

复合组织:多种类型细胞构成的组织

二、植物组织的类型

1、分生组织

按位置分

顶端分生组织

侧生分生组织

居间分生组织

按来源分

原分生组织

初生分生组织

次生分生组织

2、成熟组织

薄壁组织

机械组织

保护组织

输导组织

分泌组织

植物学资料( 重点整理)

三、名词解释(15分) 柑果(举例):由复雄蕊(1分)形成,外果皮革质(0.5分)中果皮较蔬松(0.5分),内果皮膜质(0.5分),内表皮囊状突起,例:桔、橙(0.5分)。ddd 有胚植物:在生活史中,出现胚的植物的总称(2分),如苔藓,蕨类,种子植物等。 十字形花冠:花瓣4片,排成十字形,称十字形花冠,为十字花科植物花的花冠。dddd 合轴分枝:顶芽生长活动(1分)一段时间以后,或者死亡或分化为花芽(0.5分),而靠近顶芽(0.5分)的一个腋芽(0.5分)迅速发育为新枝,代替主茎(0.5分)。ddd 小穗:由颖片和1至数朵小花组合而成的结构(2.5分)。如在禾本科和莎草科植物。ddd 颈卵器:形如瓶状的多细胞的雌性生殖器官(2分),由颈部和腹部组成(0.5分)。其中,有颈沟,腹沟和卵细胞。 地衣:藻类和真菌两类植物共同生活,而形成的共生体。ddddd 单性结实(举例):不通过受精(1分),子房就发育形成果实(1分),例如,香焦ddd 侧膜胎座:单室(0.5分)复子房(0.5分)或假数室子房(0.5分),胚珠着生于心皮边缘(0.5分)相连的腹缝线上(1分)。dd 单身复叶:仅有1枚小叶的复叶(1分),原为三出复叶的,2枚侧生小叶退化而形成(1分),小叶与叶柄间具关节,叶轴常具翅(1分)。如柑橘叶。; dd 聚药雄蕊(举例):花药合生成筒状(1分),花丝分离(1分),如向日葵(1分)。dddd 菌丝体:真菌的分枝或不分枝的无色菌丝的营养体。 浆果(举例):外果皮薄(1分),中果皮(0.5分)、内果皮(0.5分)均肉质化,并充满汁液。例番茄 学名:拉丁文(0.5分)属名(1分首字母大写为名词)+种加词(1分全大写为形容词)+定名人(0.5分首字大写),如:Oryza sativa L; ddd 藻类:是一类含光合色素的低等自养植物的总称,如蓝藻,绿藻,红藻,褐藻。 菌类:菌类是一类不含光合色素的低等异养植物的统称(2分)。如细菌,粘菌,真菌等 假果:除子房外,还有花托(0.5分),花萼(0.5分),甚至整个花序(0.5分)都参与形成的果实,称为假果。举例:梨(1分) 合蕊柱:兰科植物(1分)的雄蕊与花柱,柱头完全愈合成的圆柱状结构即是合蕊柱。 角果(举例):两心皮组成(1分),具假隔膜(1分),成熟时从两腹缝线裂开(0.5分),例如,油菜、青菜 梯形接合:水绵两条丝状体相对处的细胞壁向外突起伸长并相接触,接触处的细胞壁溶解,形成接合管(2分),细胞的原生质体缩成一团,形成合子(0.5分)丝状体多处产生接合管(0.5分),形如“梯子”而得名的。 低等植物:植物体无根,茎,叶的分化(1分),雌性生殖结构由单细胞构成(1分),生活史中不出现胚(1分)。例如:细菌,藻类,地衣等。 头状花序:许多无柄花(0.5分),着生于极度缩短(1分),膨大平展(1分)的花序轴上,各苞片常密集成总苞(0.5分),花排列成头状。 世代交替:从无性世代的孢子体产生有性世代的配子体,又从有性世代的配子体产生无性世代的孢子体,有规律地轮回更替现象称世代交替。dd 聚花果(举例):由整个花序(2分)形成的果实,例如桑椹、菠萝。(1分) 假二叉分枝:顶芽(0.5分)长出一段枝条,停止发育或为花芽(0.5分),顶芽两侧对生的侧芽(1分)同时发育为新枝,新枝的顶牙和侧芽生长活动与母枝相同(1分)。 个体发育:植物从生命活动中的某一个阶段(孢子,合子,种子)开始,经过形态,结构和生殖上的一系列发育变化,然后再出现当初这一阶段的全过程。 种子植物:在生活史中产生种子,胚被种子的外部结构很好的保护(2.5分)。如裸子植物和

植物茎的结构及其功能的观察图

植物茎的结构及其功能的观察(图)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芽的构造。 2. 了解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构造,次生构造及单子叶植物茎的构造。 3.认识植物茎的输导功能。 二、实验原理 芽是处于幼态而未伸展的枝、花或花序,也就是枝、花或花序尚未发育前的雏体。以后发展成枝的芽称为枝芽;发展成花或花序的芽称为花芽。枝芽的结构决定着主干和侧枝的关系与数量,也就是决定植株的长势和外貌。花芽决定着花或花序的结构和数量,并决定开花的迟早和结果的多少。茎的顶端分生组织中的初生分生组织所衍生的细胞,经过分裂、生长、分化而形成的组织,称为初生组织,由这种组织组成了茎的初生结构。双子叶植物茎和裸子植物茎的初生结构,包括表皮、皮层和维管柱三个部分,但裸子植物茎没有双子叶植物茎的那种一生只停留在初生结构中的草质茎类型。单子叶植物的茎和双子叶植物的茎在结构上有许多不同。大多数单子叶植物的茎,只有初生结构,所以结构比较简单。少数的虽有次生结构,但也和双子叶植物的茎不同。以禾本科植物的茎作为代表,说明单子叶植物茎初生结构的最显著特点。绝大多数单子叶植物的维管束由木质部和韧皮部组成,不具形成层(束中形成层)。维管束彼此很清楚地分开,一般有2 种排列方式:一种是维管束全部没有规则地分散在整个基本组织,愈向外愈多,愈向中心愈少,皮层和髓很难分辨,如玉米、高粱、甘蔗等的维管束,它们不像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维管束形成一环,显著地把皮层和髓部分开。另一种是维管束排列较规则,一般成两圈,中央为髓。有些植物的茎,长大时,髓部破裂形成髓腔,如水稻、小麦等。维管束虽然有不同的排列方式,但维管束的结构却是相似的,都是外韧维管束,同时也是有限维管束。 双子叶植物和裸子植物茎发育到一定阶段,茎中的侧生分生组织便开始分裂、生长和分化,使茎加粗,这一过程称为次生生长,次生生长产生的次生组织组成茎的次生结构。侧生分生组织通常包括维管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形成层细胞的分裂包括切向分裂和径向分裂。切向分裂向形成次生木质部,加在原有木质部的外方;向外形成次生韧皮部,加在原有韧皮部的方。在形成次生结构同时,形成层细胞为扩大自身圆周还必须进行径向分裂或横分裂以适应方木质部的增粗,同时形成层的位置渐次向外推移。双子叶植物茎中次生木质部的组成包括轴向系统的导管、管胞、木纤维、木薄壁组织和径向系统的木射线。次生韧皮部同样包括轴向系统和径向系统,轴向系统由管胞、伴胞、韧皮薄壁细胞和韧皮纤维组成,有时也有石细胞;径向系统则由韧皮射线组成。韧皮射线通过形成层的原始细胞与木射线相连,合称维管射线。芽是植物地上部分的轴,主要的生理功能是支持和输导的作用。水分与矿质元素的长途运输依赖于导管和管胞;同化物的长途运输主要依赖于筛管和筛胞。 三、实验用品 (一)材料大叶黄茎尖纵切片、向日葵和玉米茎横切片、椴树茎横切片、蚕豆茎、盆栽木槿

植物I区讲解资料(完整)

1. 水杉 杉科、水杉属、水杉 国家一级保护植物。 落叶乔木,高达35~41.5米,胸径达1.6~2.4米;幼树树冠尖塔形,老树则为广圆头形;树皮灰褐色或深灰色,裂成条片状脱落,内皮淡紫褐色;大枝近轮生,小枝对生或近对生,下垂,一年生枝淡褐色,2~3年生枝灰褐色,枝的表皮层常成片状剥落,侧生短枝长4~10厘米,冬季与叶俱落;叶交互,在绿色脱落的侧生小枝上排成羽状二列,扁平条形,柔软,几乎无柄,通常长1.3~2厘米,宽1.5~2毫米,上面中脉凹下,下面沿中脉两侧有4~8条气孔线。雌雄同株,雄球花单生叶腋或苞腋,卵圆形,交互对生排成总状或圆锥花序状,雄蕊交互对生,约20枚,花药3,花丝短,药隔显著;雌球花单生侧枝顶端,由22~28枚交互对生的苞鳞和珠鳞所组成,各有5~9胚珠。球果下垂,当年成熟,果蓝色,可食用,近球形或长圆状球形,微具四棱,长1.8~2.5厘米;种鳞极薄,透明;苞鳞木质,盾形,背面横菱形,有一横槽,熟时深褐色;种子倒卵形,扁平,周围有窄翅,先端有凹缺。每年二月开花,果实11月成熟。 水杉树干通直挺拔,高大秀颀,叶色翠绿,入秋后叶色金黄,是著名的庭院观赏树。水杉可于公园、庭院、草坪、绿地中孤植,列植或群植。也可成片栽植营造风景林,并适配常绿地被植物;还可栽于建筑物前或用作行道树,效果均佳。水杉对二氧化硫有一定的抵抗能力,是工矿区绿化的优良树种。 水杉是稀有种,世界上珍稀的孑遗植物。在中生代白垩纪,地球上已出现水杉类植物。约发展在250万年前的冰期以后,这类植物几乎全部绝迹,仅存水杉一种,在欧洲、北美和东亚,从晚白垩至新世的地层中均发现过水杉化石,1948年,中国的植物学家在湖北、四川交界的利川市谋道溪(磨刀溪)发现了幸存的水杉巨树,树龄约400余年。后在湖北利川市水杉坝与小河发现了残存的水杉林,胸径在20厘米以上的有5000多株,还在沟谷与农田里找到了数量较多的树干和伐兜。随后,又相继在四川石柱县冷水与湖南龙山县珞塔、塔泥湖发现了200--300年以上的大树。这些幸存的“活化石”像隐士那样,在山沟里默默无闻地生活了几千万年,直到公元20世纪40年代才被人类发现。 2.红豆杉(紫杉、赤松柏) 裸子植物红豆杉科、红豆杉属。 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濒危种。 常绿乔木,小枝秋天变成黄绿色或淡红褐色,叶条形,雌雄异株,种子扁圆形。种子用来榨油,也可入药。属浅根植物,其主根不明显、侧根发达,高30m,干径达1m。叶螺旋状互生,基部扭转为二列,条形略微弯曲,长1~2.5cm,宽2~2.5mm,叶缘微反曲,叶端渐尖,叶背有2条宽黄绿色或灰绿色气孔带,中脉上密生有细小凸点,叶缘绿带极窄,雌雄异株,雄球花单生于叶腋,雌球花的胚珠单生于花轴上部侧生短轴的顶端,基部有圆盘状假种皮。种子扁卵圆形,有2棱,种卵圆形,假种皮杯状,红色。 红豆杉生物学特性对生态环境要求高,一般成树要生长100~250年。1996年统计数字显示,云南野生红豆杉占全国总数的55%,其中丽江就存活着110万棵。红豆杉为多年生常绿乔木,生物量十分巨大,生长时间短。其主根不明显,侧根发达,枝叶茂盛,萌发力强,耐低寒,能耐-25℃的低温。在全国大部分地区可以栽种。生长快,年生长实测40~50cm,最高可60~70cm,是国内红豆杉(中国红豆杉、云南红豆杉等)的300~700%生长量。3~4年生生物量积累为600~800/株·年,5年生时产鲜原料1.5kg以上,可用于提炼紫杉醇。次年又可萌生新的枝叶,其生物量大于头年采收量。

植物形态结构与功能的适应

植物形态结构与功能的适应 姓名:赵雪学号:20101920 班级:国经1005 【摘要】:提出植物形态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以旱生植物为例,从旱生植物的根茎叶三方面形态结构的变化是如何与其抗旱的功能相适应的。最后对文章进行一些总结。 【关键词】:旱生植物、形态结构、功能 现存的每一种植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特征[1]。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等器官,都具有明显的适应性特征。例如,有的花花粉粒小而数量多,容易随风飘散,适应于风力传粉。有的花颜色鲜艳、气味芳香,适应于昆虫传粉。靠动物传播的果实和种子,如针草、苍耳等,其果实的表面都有刺或粘液,容易附着在动物的身体上随动物的运动而携带到其他地方去。借风传播的种子,如蒲公英、枫杨等,果实上生有毛绒绒的白色纤维或带有翅,随风飞扬。这些都体现出植物形态结构与功能的适应。 植物由于外界生态因素的影响,逐渐演化出各种各样的形态和结构来适应所生长的环境。外界的各种生态因素都有可能引起植物的形态发生变化,而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植物生长周围水分的供应状况。因此,本文主要谈由于水分引起的植物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的适应关系。依照植物与水分的关系,可以将植物分为陆生植物与水生植物,陆生植物又分为旱生植物、中生植物和湿生植物[2]。具体以旱生植物的适应性特征来解释其形态结构与功能的适应关系。 可适应干旱条件而正常生活的植物称为旱生植物,旱生植物的叶具有保持水分和降低蒸腾作用,其通常向着两个方向发展:一类是减小蒸腾的适应:就外型而言,一般植株矮小,根系发达,叶小而厚,蜡被和表皮毛发达,有的植物形成复表皮。就结构而言,叶的表皮细胞壁厚,角质层发达,气孔下陷或限定在气孔窝内。栅栏组织细胞层数多,甚至上下表皮内方均有栅栏组织分布。海绵组织和细胞间隙不发达,叶脉发达,可提高输水率和机械强度,如夹竹桃和松叶。这些形态上的结构特征,或是减少了蒸腾面,或是尽量是蒸腾作用迟缓进行,再加上原生质体的少水性,以及一些细胞液的高渗透压,使旱生植物具有了高度的抗旱性,来适应干旱环境[3]。

初中生物 第一章植物体的基本结构

第一章植物体的基本结构 第一章植物体的基本结构 第二节细胞(课2) 本课可采用实验与教学同步进行。先指导制作临时装片,当学生在显微镜下找到所要观察的物像时,可出示挂图,让学生对照挂图找到视野中相应的细胞结构,同时仔细地观察,完成后让学生停止操作,以课前设计好的一系列问题将细胞的结构、相应的功能以及细胞的分裂和生长等知识结合学生的实验,一步步地展示出来。每讲完一步都要及时归纳,使学生将刚才看到的与现在老师讲到的内容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必然的联系,从而对细胞的认识、对细胞间联系的认识以及植物的生长与细胞的关系等问题有一个整体的理解,一些疑问可能会迎刃而解。当然,这样的教学方法需要老师课前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同时又要具有较强的教学能力,才能达到教学目的。例如,怎样将学生从实验观察引入到对观察内容的进一步了解,怎样去设计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从观察到思考,从思考到认真听取老师的讲解,怎样将细胞的结构与其功能相联系……等等。这些都要求老师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课上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地去完成。总之,从实际观察出发,从结构到功能,从感性到理性,比较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1.引言设计:本课因为还要在实验室或临时专用教室来进行,所以,引人语可简单明了,直接切入主题。例如:“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临时装片的制作,今天我们就来用这个方法看一看构成植物体的基本单位——细胞的结构和它们所具有的功能。”再例如:“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下构成植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细胞。首先让我们利用上节课学到的方法制作植物细胞的临时装片,先看看细胞有什么结构特点 ¬¬¬¬¬¬¬¬…… ”这样引入的原因是前两次课学生在练习使用显微镜和制作临时装片的过程中已经对显微镜下的物体的细微结构有了一定的了解,再有,本课的内容较多,没有必要在引言上占用太多的时间,所以,简洁的引入语比较妥当。 2.新课的引入: (1)指导学生制作洋葱表皮或大蒜瓣鳞叶表皮的临时装片,需要讲明的问题是:①严格按照操作步骤来制作装片和使用显微镜,这是强化正确操作,形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步骤,否则,学生会出现一些错误的动作,再不及时纠正就会形成一些不正确的习惯动作,对其将来的学习产生影响。②本次制作装片的目的是要观察细胞的结构,所以,装片制作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观察的效果,务必要制作出高质量的装片,要达到:“少、薄、透”,这是对学生的动手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③要提醒学生抓紧时间,用最快的速度制成装片,因为本课的重点不是装片的制作,而是观察了解装片中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在此可以采取表扬最先完成装片制作并在显微镜下看到物像的学生。

热带植物讲解资料

热带雨林馆 主馆展厅 1.旅人蕉(扇芭蕉)【旅人蕉科旅人蕉属】旅人蕉虽 然高大,但它不是树木,而是一种大型的草本植物。 叶片硕大奇异,状如芭蕉,左右排列,对称均匀,故名扇芭蕉。叶鞘有强大储水功能,可给外出旅行者解渴,故名旅人蕉。旅人蕉的老家在非洲的马达加斯加岛上。马达加斯加人民将旅人蕉誉为自己的国“树”。 2.鹤望兰(天堂鸟)【旅人蕉科鹤望兰属】花序外有 总佛焰苞片,长约15cm,绿色,边缘晕红,着花6~8朵,顺次开放。外花被片3个、橙黄色,内花被片3个、舌状、天蓝色。花形奇特,色彩夺目,宛如仙鹤翘首远望。著名切花花材,花形独特,鸟媒花。原产非洲南部,有一种生长在新几内亚和澳洲地区的鸟叫做“天堂鸟”,由于这种花与天堂鸟的羽毛相似,所以,鹤望兰还有一个名字叫做天堂鸟(Bird of Paradise Flower)。 3.观赏凤梨【凤梨科】主要由果子蔓属(星花凤梨属) 和彩叶凤梨属两类。此类植物为菠萝的近亲,但不会结出菠萝,仅用于观赏。彩叶凤梨和星花凤梨分别以其色彩鲜艳的叶子和苞片为观赏部位。 4.热带兰花类:见P3 兰花谷 5.南洋杉【南洋杉科南洋杉属】裸子植物,常绿乔 木,原产澳大利亚。南洋杉树形为尖塔形,枝叶茂盛,叶片呈三角形或卵形,为世界五大著名的庭园树种之一。其它四种:雪松、金钱松、日本金松、北美红杉(巨杉、世界爷) 6.假槟榔【棕榈科假槟榔属】与槟榔相似,不易区 分。 7.假连翘、花叶假连翘【马鞭草科假连翘属】叶形 似连翘,观叶植物,绿篱植物。 8.白纹草【百合科吊兰属】与吊兰的区别在于本种 无游走茎,叶片较柔软。注意与银边吊兰区分。9.花叶冷水花【荨麻科冷水花属】叶片有银色斑块, 清凉感,观叶植物 10.密叶龙血树(密叶朱蕉)【百合科龙血树属】室内 观叶植物。 Part A:热带雨林馆主入口至人工湖边 11.菩提树【桑科榕属】佛教圣树;绞杀植物;佛教 三大圣树之一;滴水尖。 菩提树释义“菩提”一词为古印度语(即梵文)Bodhi的音译,意思是觉悟、智慧,用以指人忽如睡醒,豁然开悟,顿悟真理,达到超凡脱俗的境界等。 菩提树似乎天生来就与佛教渊源颇深,据传说,2500多年前,佛祖释迦牟尼原是古印度北部的迦毗罗卫王国(今尼泊尔境内)的王子乔答摩·悉达多,他年青时为摆脱生老病死轮回之苦,解救受苦受难的众生,毅然放弃继承王位和舒适的王族生活,出家修行,寻求人生的真谛。经过多年的修炼,终于有一次在菩提树下静坐了7天7夜,战胜了各种邪恶诱惑,在天将拂晓,启明星升起的时候,获得大彻大悟,终成佛陀。所以,后来佛教一直都视菩提树为圣树,印度则定之为国树。 12.紫竹梅【鸭趾草科紫竹梅属】叶形似竹叶,紫黑 色,花瓣3枚,紫红色。观花赏叶。 13.吊竹梅【鸭趾草科吊竹梅属】叶形似竹叶,紫红 色,上有银白色斑,常悬吊起来种植。观叶植物。 14.三裂叶蟛蜞菊(南美蟛蜞菊)【菊科蟛蜞菊属】强 健的地被植物,在南方已成为入侵植物。 15.红掌【天南星科安祖花属】多年生常绿草本花卉。 佛焰苞蜡质,正圆形至卵圆形,鲜红色、橙红肉色、白色,肉穗花序,圆柱状,直立。四季开花。16.白鹤芋(白掌)【天南星科白鹤芋属】佛焰苞白色, 其它同红掌。 17.金苞花【爵床科金苞花属】苞片金黄,花二唇形、 白色,观花植物。【爵床科金苞花属】 18.红柄喜林芋【天南星科喜林芋属】藤本,室内观 叶植物。 19.心叶(圆叶)喜林芋【天南星科喜林芋属】藤本, 室内观叶植物。 20.老虎须【蒟蒻薯科蒟蒻薯属】是西双版纳热带雨 林中生长的一种奇异植物。小苞片细丝状,长二三十厘米,如同胡须;大苞片为叶状,紫黑色,竖直排列。整个花序远看犹如一只蝙蝠,晦暗的花色乍看还让人毛骨悚然,故又称蝙蝠花、魔鬼花。老虎须奇异的“胡须”(小苞片)和大苞片的功能至今还是一个谜。 21.山乌龟【防己科千金藤属】藤本块根类多肉植物, 乍看形似乌龟,因常裸露于地表而又有“地不容”之

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教案

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教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第三节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说出绿色开花植物的器官; 2、识别构成植物体的几种主要组织; 3、描述绿色开花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能力目标? 1.通过分辨植物体六大器官,提高观察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加强小组成员之间合作和相互交流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植物体结构层次,进一步形成生物体是一个整体的生物学观点。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识别植物体的几种主要组织。 2.说明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教学难点? 1.识别植物体的几种主要组织。 三、教学方法 启发法、小组探究法、观察法、归纳法 四、教师准备 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实物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现在来回忆一下我们所学的内容。 复习提问:(1)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是什么(细胞) (2)动物体的结构层次从微观到宏观是怎样的?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 非常好,大家对动物体的结构层次已经了解得很清楚了,那么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是否和动物的一样呢?今天我们就以绿色开花植物为例来认识一下植物体的结构层次。(3分钟) 2、预习自学:现在请大家阅读教材P63~P65,完成导学案上的自主学习的练习。(6分钟,完成以 后学生展示。) 3、合作互学,展示激学 学习任务一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 通过刚刚的自主学习,同学们对植物体都有了一定的了解。那我们先一起来认识一下植物体的六大器官。结合你们教材63页以及课件上展示的图片,认识植物体的六大器官,并把名称标注在

植物体的基本结构

植物体的基本结构 第二节细胞 本课可采用实验与教学同步进行。先指导制作临时装片,当学生在显微镜下找到所要观察的物像时,可出示挂图,让学生对照挂图找到视野中相应的细胞结构,同时仔细地观察,完成后让学生停止操作,以课前设计好的一系列问题将细胞的结构、相应的功能以及细胞的分裂和生长等知识结合学生的实验,一步步地展示出来。从实际观察出发,从结构到功能,从感性到理性,比较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1.引言设计:本课因为还要在实验室或临时专用教室来进行,所以,引人语可简单明了,直接切入主题。例如:"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临时装片的制作,今天我们就来用这个方法看一看构成植物体的基本单位--细胞的结构和它们所具有的功能。”这样引入的原因是前两次课学生在练习使用显微镜和制作临时装片的过程中已经对显微镜下的物体的细微结构有了一定的了解,再有,本课的内容较多,没有必要在引言上占用太多的时间,所以,简洁的引入语比较妥当。 2.新课的引入: (1)指导学生制作洋葱表皮或大蒜瓣鳞叶表皮的临时装片,需要讲明的问题是:①严格按照操作步骤来制作装片和使用显微镜,这是强化正确操作,形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步骤,否则,学生会出现一些错误的动作,再不及时纠正就会形成一些不正确的习惯动作,对其将来的学习产生影响。②本次制作装片的目的是要观察细胞的结构,所

以,装片制作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观察的效果,务必要制作出高质量的装片,要达到:"少、薄、透",这是对学生的动手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③要提醒学生抓紧时间,用最快的速度制成装片,因为本课的重点不是装片的制作,而是观察了解装片中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在此可以采取表扬最先完成装片制作并在显微镜下看到物像的学生。 (2)出示挂图。让学生对照挂图找到视野中相似的细胞,并仔细观察与挂图所示相对应的各个结构,也许学生一时难以找到,这时老师就应采取一些措施,如指导学生对装片内的材料进行染色(可在制作装片时一并完成),或者调整视野的亮度;或者移动装片,在视野中找到一个合适的细胞等等。 (3)停止观察。老师利用挂图和细胞立体模型来讲述细胞各结构的特点、位置和基本功能,要注意的是讲述顺序应由表及里,这是一般的认识规律,绝不能由内向外或从学生感兴趣的部位开始,这并不是不考虑学生的兴趣,而重要的是让学生获得清晰的系统知识,使学生养成有序的学习习惯,避开兴趣点会使学生对其产生更大的兴趣,在期待中集中注意力,这是初中生的心理特征,在此不多赘述。 在讲述过程中要让学生明确细胞壁只起支持和保护作用,是不具有生命活动的,而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则是生活着的。可能学生会产生疑问: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细胞是一动不动的,怎么能说它是活的呢?此时,老师应将课前准备好的黑藻的小叶或鸭跃草的叶表皮毛制成临时装片演示其细胞质的流动(让1~3个学生到演示镜前看一

植物生产环境知识点资料讲解

一、土壤环境调控 (一)土壤肥力 主壤肥力是土壤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为植物生长供应和协调养分、水分、空气和执量的能力,是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的综合反应。土壤肥力是土壤的基本属性和本特征,土壤肥力的高低是影响植物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土壤肥力根据其产生的原因可以分为自然肥力和人工肥力 自然肥力是由土壤母质、气候、生物、地形等自然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土壤肥力,是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征的综合表现。自然肥力是自然再生产过程的产物,是土地生产力的基础,它能自发地生长天然植被。 人工肥力是指通过人类生产活动,如耕作、施肥、灌溉、土壤改良等人为因素作用下形成的土壤肥力。 随着人类对土壤利用强度的不断扩展,人为因素对土壤作用的力度越来越大,已成为定土壤肥力发展方向的基本动力之一。自然土壤只具有自然肥力,而农业土壤可以按照人类的需求同时具有自然肥力和人工肥力。 (二)土壤质地 土壤质地分类任何一种土壤都不可能只由单一的某一粒级的矿物质土粒组成,同时土壤中各粒级矿物质土粒的含量也不是平均分配的,而是以不同的比例组合而成。将土壤中各粒级土粒质量分数的配合比例称为土壤质地。 土壤质地也称为土壤机械组成,或称土壤颗粒组成,是根据土壤的颗粒组成划分的土壤类型。一般将土壤质地分成沙土、壤土和黏土三个基本等级。土壤质地这样划分主要是继承了成土母质的类型和特点,又受到耕作、施肥、排灌、平整土地等人为因素的影响,是土壤的一种十分稳定的自然属性,对土壤肥力有很大影响。不同的土壤质地分类方案的标准不尽相同 1.土壤质地的改良 1.增施有机肥料 2.客土法 3.翻淤压沙、翻沙压淤 4.耕作管理措施 (三)土壤质地与土壤肥力的关系 沙质土,保水保肥性能差,不耐干旱,肥效快效期短,含矿质养分少潜在养分含量低,易于转化为速效养分,不利于有机质的积累;施肥见效快,肥效短保持养分能力差,养分易流失

植物体的基本结构 观察和实验的用具

第一章植物体的基本结构 第一节观察和实验的用具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明确生物学的研究是从观察和实验入手的,因此,掌握正确的观察和实验方法是学好生物课的前提。 2.使学生初步学会正确使用生物学观察和实验中的常用用具。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3.通过练习使用显微镜,初步培养学生进行科学实验的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分析 1.显微镜的使用为本课的重点,因为植物体及其他生物体的基本结构都非常微小,用一般的放大镜(为单片双凸透镜,放大倍数从几倍到十几倍),是不能看清的,而显微镜放大倍数较高(一般为100多倍到几百倍),使用它就能看清植物体的细微结构了,所以显微镜成为了生物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用具,要了解生物体的结构首先要学会使用显微镜。 2.显微镜是初中学生第一次使用的实验仪器,掌握它的使用方法是本课的难点,这是因为:(1)由于显微镜是较昂贵的仪器,在不具备人手一台或两人一台的情况下,很难让学生学会正确地、熟练地使用。(2)学生是初次接触到显微镜,对其构造和工作原理及使用要求一无所知。(3)初中生一般动手操作能力较差,在练习使用过程中,多余动作多,容易出现不正当操作以至损坏显微镜的现象。所以,怎样在有限的课时内完成教学目标,解决这些问题是应该在课前做好充分准备的。 解决显微镜不足和没有专用教室的问题,可在普通教室,将两个或四个学生课桌并在一起,构成一个临时实验台,以避免因课桌太小无法练习操作的情况出现,同时也可以解决学生多,显微镜少的问题,以2~4个学生为一个实验小组,轮换练习。 教学过程设计 一、本课题参考课时为一课时。

二、本课的教学方法: 1.常规方法:先以挂图和教材为例,讲述实验用具的结构、名称和使用方法,然后分组练习,此方法优点为易于组织教学,缺点是学生的听、看与实际练习脱节,不利于操作能力的形成。 2.同步教学方法:挂图和实物相结合,边讲边看边操作,老师讲一步,让学生看一看实物并动手练习操作一下,此方法的优点为:使学生能同时听到、看到和触摸到实物,多种感官同时感觉一个知识点的内容,印象深刻。缺点为:组织教学难度大,学生出于对用具的新鲜感,往往会忽略老师对用具结构、用途和使用方法的介绍,而急于动手操作。所以,建议在确有把握组织好教学的前提下采用此方法。 三、教学过程:(以同步教学法为例) 1.引言设计:此课内容是在学生刚刚学习完绪论,对生物学产生了极大兴趣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将学生引人生物学具体学习过程的重要一步,可以利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心理特点来设计引入语,以下几种方法仅供参考。 (1)以绪论引入。这是在绪论课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提高渴求生物学知识的欲望,例如:“在绪论中提到了将要学习的几大部分内容,那么从现在开始我们就要进入生物世界了,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植物,(板书:第一部分植物)首先我们要做一些准备工作,因为植物虽然种类繁多,形态各异,但是构成它们身体的基本结构却十分微小,不借助于一些专门的用具和采取一些特殊的方法,我们是观察不到的。所以,我们在了解植物之前,要先认识和熟悉一下观察植物结构时所使用的一些用具和方法。” (2)从日常生活引入。这样的引人可以使学生从自己非常熟悉的日常生活自然地将认识过渡到课堂知识中,不会出现课堂学习与生活实际脱离的现象,同时也潜在地培养了学生从身边发现问题的思维方法。例如:“一提到植物,大家就会想到花草树木(此处语言设计应生动),一提到动物,就会想到虫鱼鸟兽,这些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非常熟悉的。那么,它们多彩多姿的外貌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它们神秘的内部结构又是怎样的呢?就植物而言,虽然它们形态各异,但构成它们身体的基本结构都是相似的,都是由一些微小的单位组成的,这些小单位很小,必须借助于专门的用具和采用专门的方法才能观察到它……”下面就可以引入到本课的主题中来了。 (3)设疑引入。学生对所要学习的生物学知识知之甚少,但他们有着十几年的日常生活经验,越是农村或偏远地区的学生与自然界接触得越多,对身边的生物了解得越多,然而,这些对于他们毕竟是一些零碎的、感性的认识。其中包括许许多多的疑惑。让他们把这些疑惑说出来,或许学生一时说不出什么问题。这时,老师就可以以课前设计好的问题来引导学生去思索。例如:“一棵树的叶子和树干有何不同?”学生马上会说出许多形态上的不同点,再进一步地提问:“它们有什么相似之处吗?”学生的回答可能是多种多样的,老师只要抓住其中的一点就可以再引导:“树干也好,树叶也好,它们的基本结构是相似的,也就

常见室内观赏植物.

常见室内观赏植物 2017-08-07 室内观赏植物 1 红背竹芋 红背竹芋又称红背卧花竹芋、紫背竹芋,为竹芋科卧 花竹芋属多年生常绿草本观叶植物。红背竹芋是竹芋科 中栽培最普及的种类之一。它枝叶生长茂密、株形丰满;叶面浓绿亮泽,叶背紫红色,形成鲜明的对比,是优良的室内喜阴观叶植物。用来布置卧室、客厅、办公室等场所,显得安静、庄重,可供较长期欣赏此主题 2斑叶竹 芋斑叶竹芋又称天鹅绒竹芋、斑马竹芋、 绒叶竹芋,为竹芋科肖竹芋属多年生常绿 草本观叶植物。斑叶竹芋叶片宽大,叶 面柔软,并有斑润华丽的光泽,且极富柔 和弹性之美感,观赏效果甚好,是世界著 名的喜阴观叶植物。盆栽用来布置书房、 客厅或室内花园等都很适宜。在明亮的室 内,不见直射阳光也可以很好地生长,可 供较长期欣赏。其叶片还可以作为插花配 叶。 3花叶艳山姜 花叶艳山姜又称花叶良姜,为姜科山姜属多年生草本观叶植

物。 花叶艳山姜叶色艳丽,十分迷人;花姿优美,花香清纯, 是很有观赏价值的室内观叶观花植物。它常以中小盆种植,摆放在客厅、办公室及厅堂过道等较明亮处,也可作为室内花园点缀植物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4一叶兰 一叶兰叶形挺拔整齐,叶色浓绿光亮,姿态优美、淡 雅而有风度;同时它长势强健,适应性强,极耐阴, 是室内绿化装饰的优良喜阴观叶植物。它适于家庭及 办公室布置摆放。可单独观赏;也可以和其它观花植 物配合布置,以衬托出其它花卉的鲜艳和美丽。此外, 它还是现代插花极佳的配叶材料。 5虎尾兰 虎尾兰又称虎皮兰、千岁兰,为百合科虎尾兰届多年生 草本观叶植物。 虎尾兰叶片坚挺直立,叶面有灰白和深绿相间的虎尾 状横带斑纹,姿态刚毅,奇特有趣;它品种较多,株形和叶色变化较大,精美别致;它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强,是一种坚韧不拔的植物,栽培利用广泛,为常见的家内盆栽观叶植物。适合布置装饰书房、客厅、办公爽答场所,可供较长时间欣赏。 6荷兰铁 荷兰铁又称巨丝兰、象脚丝兰、无刺丝兰,为百 合科丝兰属观叶植物。荷兰铁株形规整,茎干粗壮,

七年级生物上册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教学设计

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三章第二节。本节课是学生在已掌握了《动物体结构层次》一节的基础上,在理解了组织、器官等概念的基础上来学习《植物体的结构层次》,要求学生能全面地认识由六大器官构成的植物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以及植物体的几种主要组织。本节课与生活实际结合紧密,如几种器官的辨认、实物的解剖等,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经验。 二、学情分析本节的教学对象是初一学生。初一的学生喜欢动手,对探究世界的好奇心强,但注意力容易分散。因此通过讲授知识与探究相结合,能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有意注意、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说出构成绿色植物的六大器官。 2.描述植物体中各组织的形成。 3.识别植物体的几种主要组织。 4.说明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能力目标1.通过分辨植物体六大器官,提高观察能力。2.尝试应用实验方法,加强小组成员之间合作和相互交流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植物体结构层次,进一步形成生物体是一个整体的生物学观点。 ?教学重点 1.识别植物体的几种主要组织。 2.说明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教学难点1.识别植物体的几种主要组织。2.加强小组成员之间合作和相互交流的能力,尝试应用实验法。 四、教学方法学生实验、归纳法、启发法、小组探究法、观察法、练习法。 五、教具准备 教师准备:番茄、甘蔗、白菜叶等植物器官;PPT课件;探针、解剖刀、托盘、小木板(每 小组一套) 学生准备:番茄、甘蔗、白菜叶等植物器官

六、课时安排 1课时 七、教学过程设计

植物体的结构与功能

第1章植物体的结构与功能 教学目标: ◆掌握:植物细胞和组织、器官的概念、类型、构造以及细胞有丝分裂的特点,根、茎、叶的形态、构造与功能。 ◆理解:生物膜的结构和功能,减数分裂的特点,花的构造、开花、传粉、受精作用及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了解:植物细胞的形状和大小;根、茎、叶的功能与变态。 ◆学会:显微镜的正确使用方法;简易装片的制作方法及步骤;会用显微镜 对植物细胞、器官进行观察。 教学时数:16学时 教学方法:理论讲授10学时、技能训练6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重点: ◆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及功能; ◆细胞膜的组成、结构和功能; ◆细胞有丝分裂的特点及意义; ◆减数分裂的概念及意义; ◆植物组织及其分类。 教学难点: ◆细胞有丝分裂各时期的特点。 一、植物细胞的概念 自然界的生物有机体,除了病毒和类病毒外,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植物体结构和执行功能的基本单位。 1665年英国科学家胡克发现细胞(Cell)。德国人施莱登和施旺共同创立了细胞学说。 细胞可分为两大类型: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原核细胞有细胞结构,但没有典型的细胞核;真核细胞具有被膜包围的细胞核和多种细胞器。 二、植物细胞的形状和大小 (一)植物细胞的形状 植物细胞的形状是多种多样的,有球形或近球形、长筒状、长纺锤形、长柱形、星形等不规则形状。细胞形状的多样性,反映了细胞形态与其功能相适应的规律。 (二)植物细胞的大小 植物细胞的大小差异悬殊。最小的支原体细胞直径为0.1μm;绝大多数的细胞体积都很小。

三、细胞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构成细胞的生活物质称为原生质,它是细胞结构和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组成原生质的化学元素主要是碳、氢、氧、氮等4种,约占全重的90%;其次有少量硫、磷、钠、钙、钾、氯、镁、铁等,约占全重的9%;此外还有极微量的元素,如钡、硅、矾、锰、钴、铜、锌、钼等。 组成原生质的化合物可分为无机物和有机物两类。无机物主要是水,此外还有CO2和O2等气体、无机盐以及许多离子态的元素等。有机物主要有蛋白质、核酸、脂类、糖类和极微量的生理活性物质等。 四、植物细胞的基本构造 植物细胞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部分,其中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总称为原生质体。 (一)细胞壁 1.细胞壁的结构细胞壁是植物细胞所特有的结构。细胞壁结构大体分为三层:胞间层、初生壁和次生壁。 2.细胞壁的变化次生壁常因有其他物质填入,使细胞壁的性质发生角质化、木栓化、木质化、矿质化,以适应一定的生理机能。 3.细胞壁特殊结构纹孔和胞间连丝。由于纹孔和胞间连丝的存在,细胞之间可以更好地进行物质交换,从而将各个细胞连接成为一个整体。 4.细胞壁的功能:保护原生质体,减少蒸腾,防止微生物入侵和机械损伤等;支持和巩固细胞的形状;参与植物组织的吸收、运输和分泌等方面的生理活动;在细胞生长调控、细胞识别等重要生理活动中也有一定作用。 (二)细胞膜(质膜) 1.组成与结构质膜主要由脂类物质和蛋白质组成,此外还有少量的糖类以及微量的核酸、金属离子和水。质膜厚约7.5~10nm,是有横断面上呈现“暗-明-暗”三条平行带组成的单位膜。 2.流动镶嵌模型即脂质双分子层构成膜的骨架,蛋白质分子结合在脂质双分子层的内外表面、嵌入脂质双分子层或者贯穿整个双分子层。膜及其组成物质是高度动态的、易变的。 3.生物膜构成细胞的膜种类很多,除质膜外,还包括细胞内膜,如核膜和各种细胞器的膜,这些膜通称为生物膜。 4.功能质膜起着屏障作用,维持稳定的细胞内环境,可调节和选择物质的通过,有

观赏植物

一、解释并举例说明 球根花卉:地下部分肥大呈球状或块状的多年生草被花卉。如仙客来,花叶芋,大丽花等。 地被植物: 指那些株丛密集、低矮,经简单管理即可用于代替草坪覆盖在地表、防止水土流失,能吸附尘土、净化空气、减弱噪音、消除污染并具有一定观赏和经济价值的的植物。如紫萼,紫露草,金娃娃等。 羽状复叶:指小叶排列在叶轴的左右两侧,类似羽毛状,如紫藤,月季,槐树等。 一、二年生花卉:在一个生长季或两个生长季内完成生活史的花卉。一年生花卉一般在春季播种,夏秋季开花结实,如百日草,凤仙花等;二年生花卉一般秋季播种,次年春夏季开花,如紫罗兰,羽衣甘蓝等。 花序:是花在花序轴上有规律的排列。 二、区别下列植物 广玉兰与白玉兰 白玉兰是落叶乔木,冬季会落叶,春季是先开花然后长叶子的,花期为3月,花为白色;而广玉兰为常绿乔木,四季常绿,冬季一般不会落叶,花期为5~6月份,花为白色。 油松与白皮松 油松叶二针一束,粗硬,树脂管边生。白皮松树皮灰白色,叶三针一束。 牡丹与芍药 牡丹的茎为木质,落叶后地上部分不枯死;芍药的茎为草质,落叶后地上部分枯死。 正因如此,牡丹又叫“木芍药”,芍药又名“没骨花”。牡丹的花都是独朵顶生,花型大;芍药的花则是一朵或数朵顶生并腋生,花型亦较牡丹略小。牡丹叶片上表面绿色中略带黄,无毛,下表面有白粉;芍药叶上下均为浓绿色且叶较密。牡丹在暮春三月开花,芍药在春末夏初开花。 花菱草鱼虞美人 花菱草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常作一、二年生栽培。株形铺散或直立、多汁,全株被白粉,呈灰绿色。叶基生为主,茎上叶互生,多回三出羽状深裂,状似柏叶,裂片线形至长圆形。单花顶生具长梗,黄至橙黄色。花期春季到夏初,花朵晴天开放,阴天或傍晚闭合;虞美人分枝细弱,被短硬毛。全株被开展的粗毛,有乳汁。叶片呈羽状深裂或全裂,裂片披针形,边缘有不规则的锯齿。花单生,有长梗,未开放时下垂,花萼2片,椭圆形,外被粗毛。花冠4瓣,近圆形,具暗斑。 紫藤与凌霄 紫藤落叶攀援缠绕性大藤本植物,干皮深灰色,不裂。嫩枝暗黄绿色密被柔毛,冬芽扁卵形,密被柔毛。一回奇数羽状复叶互生,叶表无毛或稍有毛,叶背具疏毛或近无毛,小叶柄被疏毛,侧生总状花序,总花梗、小花梗及花萼密被柔毛,花紫色或深紫色,荚果扁圆条形,长达10-20厘米,密被白色绒毛,种子扁球形、黑色。花期4-5月,果熟8-9月;凌霄:落叶木质藤本。羽状复叶对生;小叶两面无毛,两小叶间有淡黄色柔毛。花橙红色,由三出聚伞花序集成稀疏顶生圆锥花丛;花萼钟形,质较薄,绿色;花冠漏斗状,蒴果长如豆荚,顶端钝。种子多数。花期6~8月,果期11月。 三、简答题 1、观叶植物按照植物叶子的色彩分为哪几类?并举例说明。 绿色类:分为深绿色,浅绿色。深绿色:女贞、桂花。淡绿色:水杉、玉兰。 春色叶类和新叶有色类。春色叶类:臭椿、石楠。新叶有色类:七叶树、四季桂。 秋色叶类:鸡爪槭、银杏。

植物讲解演讲稿

植物讲解演讲稿 ——六年级一班徐延泽 石榴 石榴,原产于伊朗及其周边地区,喜光,有一定的耐寒能力,喜湿润肥沃的石灰质土壤。别名安石榴,海榴,石榴科石榴属。石榴是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树高可达5—7米,一般3—4米,树干呈灰褐色,多向左方扭转。小枝柔韧,不易折断。叶对生或簇生,呈长披针形至长圆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2—8厘米,宽1—2厘米,顶端尖,表面有光泽,背面中脉突起。花两性,以子房发达与否,有钟状花和筒状花之别,前者子房发达善于受精结果,后者常凋落不实;果石榴花期5—6个月,榴花似火,果期9—10月。花石榴花期5—10月。 用鲜石榴1—2个,取其带肉的种子捣烂,以开水浸泡过滤,冷后含漱,每日数次。此方亦可治喉炎、口疮、腹泻等。 石榴花果并丽,火红可爱,又甘甜可口,被人们喻为繁荣、和睦、团圆的佳兆。石榴又是我国人民彼此馈赠的重要礼品,中秋佳节送石榴,成为应节吉祥的象证。 桃树 桃是深受广大人民喜爱的水果之一。不仅外观艳丽,汁多味美,而且营养丰富。

桃在我国栽培历史长,分布区域广。喜光,土壤疏松和地下水位低的土地生长。桃树为落叶小乔木,高4—8米。叶卵状披针形或圆状披针形,长8—12厘米,宽3—4厘米,边缘具细密锯齿。花瓣粉红色,倒卵形或矩圆状卵形;果球形或卵形,径5—7公分,表面有短毛,白绿色,夏末成熟;熟果带粉红色,肉厚,多汁,气香,味甜或微甜酸。核扁心形,极硬。根系较浅,但须很多,发达。寿命较短。 桃树可以制作成糖水罐头,桃酱,桃汁,桃干等多种加工制品。根、叶、花、仁可以入药,具有止咳活血、杀虫之功效,也可治吐血、心痛、小儿虚汗腹痛,胃热等。 桃木有辟邪之意,古时候的桃符也寓此意。 石灰岩 石灰岩,简称灰岩,乙方解石为主要成分的碳酸盐岩。有时含有白云石、粘土矿物和碎屑矿物,有灰、灰白、灰黑、浅红、褐红等色,硬度一般不大,与稀盐酸反应剧烈。

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教案

第三章第一节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课型:微型课 设计思路 本节课的内容不仅是学生学习生物体结构层次知识的起点,还是学生学习细胞分化形成组织、生物体的组成等的基础。本节着重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技能,而且激发出学生对未知世界强烈的探索欲望。本节课把教学重心放在学习临时玻片制作和显微镜的使用,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实验态度和规范的实验操作。 学情分析 细胞的知识微观且抽象,学生不易理解。必须借助显微镜观察,并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直观教学手段才能实现。学习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玻片标本,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结构这两项实验活动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要加强实验操作方法的指导。植物细胞各部分的功能,比较抽象,运用比喻和举例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理解。 教学目标 ; 1、阐明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线粒体等,说出这些结构的主要功能。 2、尝试用植物材料制作临时玻片标本,并观察细胞的结构。 3、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制作临时装片的过程,归纳植物细胞结构及功能 教学难点 制作临时装片过程 教学过程 * 一、导入新课 自从英国物理学家罗伯特.胡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到软木细胞的细胞壁后,许多科学家都效仿罗伯特.胡克,在显微镜下观察生物。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用显微镜观察各种植物时,发现无论是木本植物还是草本植物,其表皮、根、茎、叶、花都是由蜂巢状的细胞构成的。从而得出“细胞是构成植物体的基本单位”的结论,和另一位叫施旺的动物学家一起建立了细胞学说。

那么植物细胞的形状、大小如何细胞的结构由哪几部分构成呢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第三章第一节《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二、学习新课 (一)明确学习目标 请同学们读一读本节目标 (二)了解植物细胞的形状; 导入:在你的心中细胞是什么样的(学生自由发言) $ 1、出示课件,学生观察; 请同学们观察几种植物细胞的形状图。 2、教师小结。 植物细胞的形状多种多样,常见的有球形、椭圆形、立方形、纺缍形和柱状体等。植物细胞的大小差异很大,一般植物细胞的直径只有10~100微米,必须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而苎麻韧皮纤维细胞长达55厘米。组成植物体的细胞的形状和大小是各不相同的,其不同部位的细胞,形状和大小也不相同,与它们行使的功能密切相关。 (三)学习植物细胞的结构和主要功能; 导入:植物细胞的形状大小尽管多种多样,但基本结构是一样的。那它们都有哪些结构其各部分功能如何 1、学生自学; 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自学教材P37内容,了解植物细胞的结构以及各部分的功能。 ~ 2、出示课件,汇报交流,教师结合PPT讲解。 无论是结构简单的藻类植物还是结构复杂的被子植物,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都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部分。细胞质是进行生命活动的重要场所,细胞质内还有液泡、线粒体和叶绿体等细胞器。 细胞壁位于细胞的最外面,它的功能主要是保护细胞内部结构,维持细胞正常形态。我们刚才看到的细胞的形状多种多样,就是由细胞壁维持的。 紧贴细胞壁里面的一层薄膜就是细胞膜,它的功能主要是控制细胞内外物质的进出,保持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 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好比人的大脑。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传递遗传信息。例如,英国的克隆绵羊“多莉”就是将一只母羊卵细胞的细胞核除去,然后,在这个去核的卵细胞中,移植进另一个母羊乳腺细胞的细胞核,最后由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