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整式乘法教学设计教案

整式乘法教学设计教案

整式乘法教学设计教案
整式乘法教学设计教案

13.2 整式的乘法

(一)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

一、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单项式乘法的意义;

2、理解单项式乘法法则;

3、会利用法则进行单项式的乘法运算。

二、过程与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单项式乘法法则及其应用。

难点:理解运算法则及其探索过程。

三、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探求新知

一、问题引入:

1、现有长为x米,宽为a

米的矩形,其面积为平方米。

2、长为x米,宽为2a米的矩形,面积为平方米。

3、长为2x米,宽为3a米的矩形,面积为平方米。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在这里,求矩形的面积,会遇到

,

3

2,

2

,a

x

a

x

x

a?

?

?这是什么运算呢?

因式都是单项式,它们相乘,是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

二、探索单项式乘单项式的运算法则:

对于引例中的问题,我们可以借助于图示帮助得出结果。

ax

x

a=

?

)1(

ax

a

x2

2

)2(=

?

ax

a

x6

3

2)3(=

?

(二)运用新知 体验成功

例1:计算:

)3

1

()2)(1(2xy xy ?

)3()2)(2(32a b a -?- )105()104)(3(45??? 52322)()3)(4(b a b a -?-

)

1

()3()2)(5(2532c ab c bc a ?-?-

课堂练习: 1、计算:)4(2

3)

1(23

ab a ? )3

2

()3)(2(22xyz y x -?-

)5

4

()83(31)3(322bc a ac c ab -?-? 2、一个长方体形储货仓长为4×103㎝,宽为3×103㎝,高为5×102

㎝,求这个货仓

的体积。

3、讨论、探究: 。n m ,b a b a )b (a

n n m 的值求若+=??-++35122

1)(

四、小结:

利用乘法交换律和综合律及同底数幂的乘法探索出单项式乘以单项式的运算法则。 五、课后作业:P28 习题1

13.2整式的乘法 (二)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

一、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单项式与多项式乘法的意义;

2、理解单项式乘以多项式的运算法则;

3、会利用法则进行单项式与多项式的乘法运算。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单项式与多项式的乘法运算。

教学难点:体会乘法分配律的作用和转化的数学思想。

三、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 探求新知

一、复习引入:

1、复习单项式与单项式的乘法法则:

计算:y x xy y x x 3

2

3

3

2

)()2()2())(1(-?+-??- 2332

2

)()()(2

1

)(2)2(abc abc bc a bc a -?--?

-- 2、问题:

如图所示,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阴影部分是矩形,其面积可表示为y b a mx ?--)(平方单位。 这里的)(b a mx y -- 表示一个单项式与一个多项式的乘积。 二、探索单项式与多项式的法则: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yb

ya mx y b a mx y --?=--)( 进而引导学生解释,并用数学 描述单

项式乘以多项式的运算法则。

mc mb a m c b a m ++?=++)(

讨论上述问题中阴影部分面积的求法: 1)直接用阴影部分矩形的实际长和宽来

求,即表达式为:

)(b a mx y --

2)把阴影部分面积转化为大矩形的面积

减去两块空的矩形的面积,即:

yb ya mx y S --?=阴

解释yb ya mx y b a mx y --?=--)( 成立式子变形的理由——乘法分配律。

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运算法则。

(二)运用新知 体验成功

1、例1:计算:

)35(2)1(22b a ab ab +

;2

1

)232)(2(2ab ab ab ?-

);3(6)3(y x x --

)2

1

(2)4(22b ab a +-

(写出完整解答) 师生互动点评: (1)、多项式每一项要包括前面的符号; (2)、单项式必须与多项式中每一项相乘,结果的项数与原多项式项数一致; (3)、单项式系数为负时,改变多项式每项的符号。

2、随堂练习:

(1)计算:

①)12(22

2

2

++-?y x xy ②)12

35

3(22

3

74+-

?-ac bc a c b a ③[]x y x xy xy +--)2(23

④)3(111

-+--++n n n n a a a a

3、解答题:

。y ,R x b Rx y 的值求时当如果1,)1(-=+= n m y x y x xy y x y x n m .,62)3(2)2(32532求若-=+--

(3)计算图中的阴影部分的面积:

(4)求证对于任意自然数n 代数式 n(n+7)-n(n-5)+6的值都能被6整除。

四、课时小结:

1、单项式乘以多项式的乘法法则及注意事项;

2、转化的数学思想。 五、课后作业: P28 习题3,4

13.2整式的乘法 (三)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

一、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多项式与多项式的相乘的意义;

2、理解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运算法则;

3、会进行多项式与多项式的乘法运算。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多项式的乘法法则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探索多项式的乘法法则,灵活地进行整式的乘法运算。过程与方法

三、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 探求新知

一、复习引入:

1、复习单项式乘以多项式的法则:

计算:)1(2)1(x x -- )9()19

4

4)(2(2

x x x -?--

][

)1(3)4(3)3(2

+-+--x x x x x 2、问题引入:

求各个图示给出的矩形的面积。 学生活动:

图(1)所示的矩形面积为m(a+n)=ma+mn

图(2)所示的矩形面积为b(a+n)=ba+bn 图(3)所示的矩形面积为(m+b)(a+n) 二、探索多项式乘以多项式的运算法则:

师生互动:呈接上问,另一方面,图(3)所示的矩形面积是图(1)、(2)所示矩形面积之和。

所以有:)()())((n a b n a m n a b m +++=++

学生小结:这是多项式乘以单项式,这一过程,可以看成是把第二个多项式看成一个整体,

用第一个多项式里各项分别去乘以第二个多项式。

教师启发学生用数学式子或用自己的语言归纳、描述多项式乘以多项式的运算法则。如:

nc nb na mc mb ma c b a n c b a m c b a n m +++++=+++++=+++)()())((

利用乘法分配律,用一个多项式里的各项分别去乘以另一个多项式里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二)运用新知 体验成功

1、例1、计算:)6.0)(1)(1(x x -- ))(2)(2(y x y x -+

2))(3(y x - 2)32)(4(+-x )2)(1()3)(2)(5(-+-++y x y x

解:(写出完整解答) 师生点评:(1)、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乘遍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不要漏乘,在没有合并同类项之前,两个多项式相乘展开后的项数

应是原来两个多项式项数之积。

(2)、多项式里的每一项都必须是带上符号的单项式。 (3)、展开后看有同类项要合并,化成最简形式。 随堂练习:(1)、计算:①)2)(2(n m n m -+ ②)3)(52(-+n n ③2

)2(y x +

④))((b x a x ++ ⑤))((d cx b ax ++

(2)、①若,2))((2

2

y nxy x y x y mx -+=-+ 求m 、n

②、已知))(123(2

b x x x ++-的结果中不会成2

x 项,求b 的值。

(3)、①梯形的上底为)34(m n +厘米,下底为)52(n m +厘米,高为)2(n m + 厘米,求梯形的面积。

②为了参加学校的摄影大赛,小明把全班同学参加植树活动的照片放大为长a ㎝,宽为

4

3

a ㎝的大小,又精心地在四周加上了2㎝宽的木框,问小明的这幅作品的面积为多少? 四、课时小结:

1、知识与技能:多项式与单项式相乘的运算法则及其应用。

2、学生谈学习感受。

整式的乘法教学设计

15.1.4.1 整式的乘法(一)教学设计 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 ——谢海喜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整式的乘法的法则,会进行单项式与单项式的乘法的运算,熟练地进行整式的计算与化简。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探索、自主发现、自主体验来真正理解法则的来源、本质和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单项式与单项式的乘法法则的探索、猜想、体验及应用,感受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 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的法则。 教学难点: 迅速准确地进行整式的乘法运算及运算过程中的系数与符号问题。 教学方法: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教学用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通过复习,导出同底数幂的乘法、幂的乘方、积的乘方的公式。 算一算: =?422 =?32x x ()=2310 ()=32x ()=22b ()=-3 23a 公式:()()。,,n n n mn n m n m n m b a ab a a a a a ===+ (二)新授。 <一>出示自学目标: 1、复习乘法的运算律。 2、了解单项式乘法的法则的来历,掌握法则。 3、学会运用单项式乘法的法则进行计算。出示自学提纲。

<二>出示自学提纲: 1、乘法运算律有哪些? 2、同底数幂乘法的法则是什么? 3、单项式乘法的法则是如何推导出来的,用到哪些知识? 4、单项式乘法的法则内容是什么? 5、单项式乘法要注意哪些问题? <三>通过自学教材P 144~145页内容,和同学们讨论或自主完成下列题目。 自学检测: 1、计算下列各题: (1)()()243b ab -?- (2)()()y x x 2325? (3)()()236a ay -?- (4)236 53b b ? 2、填空: (1)()()x a ax 22?= (2)( )()3522y x y x -= (3)()()()=-?-?-3433y x y x (4)22216??? ???-abc b a = (5)()() =-?-52323243b a b a (6)=??--11215n n n y x y x <四>通过学生做题反应的情况,酌情讲解教材上的例题。 <五>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归纳出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的法则: 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把它们的系数、相同字母分别相乘,对于只在一个单项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作为积的一个因式。 <六>依据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的法则,所有学生自主单独完成下列题目。 当堂检测: 1、下面的计算对不对?如果不对,应怎样改正? (1)532743a a a =? (2)1243532x x x =? (3)()2221553m m m -=-? 2、填空: (1)=?2552x x (2)=?323 22a ab (3)=?xyz y x 1655232 (4)()()=?-?23 2243x xy y x 3、计算下列各题: (1)??? ??-?322834yz x xy (2)?? ? ??-???? ??c b a b a 332331273

整式乘法教学设计

第一章整式的乘除 4 整式的乘法(第1课时) 姚千九年一贯制学校李全海 总体说明: 在七年级上册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学习了数的运算、字母表示数、合并同类项、去括号等内容,具备了由数的运算转化为式的运算的知识基础,类比有理数运算学习整式的运算是本章的重点,是代数知识学习的重点内容,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代数与现实世界、学生生活、相关学科联系十分密切,为数学本身和其他学科的研究提供了语言、方法和手段.本单元提前安排了同底数幂的乘法、幂的乘方、积的乘方等知识,然后通过实例引入了整式的乘法,使学生通过对乘法分配律等法则的运用探索整式乘法的运算法则以及一些重要的公式,所以,本节知识既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也为下面学习乘法公式、整式除法以及八年级学习因式分解打好基础. 本单元共分3课时,由浅入深地学习单项式乘单项式、单项式乘多项式、多项式乘多项式,三节课的知识环环相扣,每节课新知识的学习既是对前一节所学知识的应用,也为后一节学习奠定基础.所以在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发现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善于应用转化的思想,化未知为已知,形成较完整的知识结构. 一、学生起点分析: 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在七年级上册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学习了数的运算、字母表示数、合并同类项、去括号等内容,了解有关运算律和法则,同时在前面几节课又学习了同底数幂的乘法、幂的乘方、积的乘方法则,具备了类比有理数运算进行整式运算的知识基础.对于整式乘法法则的理解,不是学生学习的难点,需要注意的是学生在运用法则进行计算时易混淆对于幂的运算性质法则的应用,出现计算错误,所以应加强训练,帮助学生提高认识. 学生的活动经验基础:学生在小学及七年级上的学习中,受到了较好的运算能力训练,能够独立完成计算活动,并具有一定的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通过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是学生在进行计算时往往仅关注对于法则的掌让学生经历获得法所以教学中要通过设计问题,对于算理认识不足,握及应用, 则的过程,真正理解算理. 二、教学任务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任务是通过带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经历探索、验证单项式乘法运算法则的过程,正确理解法则,并能应用法则进行计算.在此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理解算理,体会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作用和转化的思想. 教学目标为: 1.知识与技能: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单项式乘法的意义,理解单项式乘法法则,会利用法则进行单项式的乘法运算.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16《金色的草地》公开课教学预案教学设计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 16《金色的草地》教学预案 【教学内容】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16课 【教学目标】 1.品读课文,感受草地的神奇变化过程,学习作者留心生活,观察时注意事物的变化。 2.想象课文中描写的场景,感受草地带来的快乐。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激情激趣 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走进这片金色的草地。齐读第一自然段。 【设计意图:复习课文导入,唤醒孩子们对课文的记忆,帮助孩子们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二、观察变化,寻找原因 (一)发现草地变化 1.出示活动单 2.谁找到了描写草地变化的句子?谁来说一说? (1)找草地颜色变化的词语,读出这种神奇。(指名读)

(2)这么神奇的变化是在什么时候发生的呢? (3)请用上表示时间的词语,按顺序说说草地的变化 (二)寻找变化原因 1.草地真的会变颜色么?那是什么原因呢? (1)播放视频,观察。 (2)师生合作演一演,理解想象的魅力。 (3)读出生动有趣。 2.初步理解分号的作用。 3齐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 4.蒲公英的变化过程你能不能小组合作说说看呢?出示: 5.总结小作者找到草地变化的原因。 【设计意图:紧扣文本,通过观察蒲公英花朵如何张开、合拢,发现草地颜色变化的原因,引导学生探究作者写作的奥秘,为小练笔打下基础。】 三、想象场景,感受快乐 1.自由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找找看,哪些场景让你觉得有趣呢? 2.读出快乐。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学段目标要求中年级段孩子能在阅读时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的情意。孩子们通过对关键调的理解感悟,更容易与课文中小伙伴产生情感共鸣。】 四、引导课后观察,迁移仿写 1.通过前段时间的观察,收集整理,你们都发现了哪些有趣的现象? 指名两个孩子用一俩句话说一说自己观察到的植物的前后变化。 2.老师也注意到了这些种神奇的植物——出示实物:含羞草,多肉植物。 照片出示含羞草一天里变化的过程,观察。 3.模仿课文的第三自然段,把这些神奇的变化写一写吧。出示: 4.展示精彩片段。 5.总结。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学段目标指出:“观察周围事物,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回忆自己收集的资料,理清植物变化的过程,再交流分享,让习作水到渠成。】

辽宁省辽阳市第九中学七年级数学《整式的乘法》教案(3) 新人教版

辽宁省辽阳市第九中学七年级数学《整式的乘法》教案(3) 新人教 版 一、 学生起点分析: 依据新课标制定教学难点:学生在这一章前面几节课中学习了幂的运算,通过前两课时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单项式乘单项式、单项式乘多项式的法则,并能正确的进行相关的计算,为本课时单项式乘多项式的学习奠定了充足的知识基础. 依据新课标制定教学重点:在前面的运算学习中,学生经历了一些探索活动,初步积累了一些经验,在上一课时探索单项式乘多项式的法则时,学生一方面体会了对同一面积的不同表达和乘法分配律的运用,另一方面也体会了转化思想在解决新问题中的重要作用,这都为本课时的学习积累了活动经验. 二、教学任务分析: 1.教学目标: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多项式乘法的意义,会利用法则进行简单的多项式乘法运算. 2.知识目标:经历探索多项式与多项式乘法法则的过程,理解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运算算理,体会乘法分配律的作用及转化思想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应用,发展学生有条理的思考和语言表达能力. 3.能力目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了解数学的价值,发展“用数学”的信心. 三、 教学设计分析: 本节课共设计了七个环节:前置诊断,开辟道路——创设情境,自然引入——设问质疑,探究尝试——目标导向,应用新知——变式训练,巩固提高——总结串联,纳入系统——达标检测,评价矫正. 第一环节:前置诊断,开辟道路 活动内容: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复习上节课所学的单项式乘多项式 1、如何进行单项式乘多项式的运算?你能举例说明吗? 2、计算: (1))()3222n mn m mn -+?( (2))2()52(22 b a b b a a a ---- 活动目的:单项式乘以多项式运算是多项式乘以多项式运算的基础,所以帮助学生回忆单项式乘多项式的运算非常重要.课前通过单项式乘多项式的热身活动,帮助学生唤起昨

《乘法口诀表》教学设计

《乘法口诀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让学生自己整理乘法口诀表,使学生知道利用表格来整理知识比较简捷、清楚,懂得整体记忆全部乘法口诀的基本方法。 2.使学生加深对乘法含义的理解,会比较熟练地用一句口诀计算两道乘法式题。3.使学生有与同伴合作整理知识的体验,感受探索的乐趣。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乘法口诀表动态课件、实物投影仪;学生以小组为单位(4~6人一组),每组准备全部乘法口诀卡片(一张卡片一句口诀)。 教学过程: 一、自主整理全部乘法口诀 1.回忆所学乘法口诀。 提问:“请同学们想一想,学过关于几的乘法口诀?各有几句?全部乘法口诀共有多少句?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4~6人一组),共同回忆、计算。然后请部分小组向全班同学汇报讨论的结果。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归纳。 (1)学过的乘法口诀是:1~9的乘法口诀。关于“1”的乘法口诀有1句,关于“2”的乘法口诀有2句……也就是关于几的乘法口诀就有几句。 (2)全部乘法口诀的句数是:1+2+3+4+5+6+7+8+9=45(句),学生的算法可能有如下几种: ①数全部乘法口诀卡片,共45张。 ②按上面算式中数的顺序,从左往右依次连加。 对于能找到第3、4种简便算法的小组,给予奖励。 2.整理所学乘法口诀。 提问:“怎样整理45句乘法口诀才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整理。由于学生有了2~6的乘法口诀的整理经验,估计多数小组的学生会将45句口诀(卡片)按一定的顺序排列好,形成一个有结构、有系统的表格,如教材所示。 3.展示乘法口诀表。 请各小组将自己整理的结果在投影仪上展示。对整理得有结构、书写整齐美观的小组给予奖励。然后教师告诉学生,自己也和大家一样,整理了全部乘法口诀,并将整理的过程动态地展示出来。

整式的乘法优秀教学设计1

整式的乘法 【教学要求】 1. 探索并了解正整数幂的运算性质(同底数幂的乘法,幂的乘方,积的乘方),并会运用它们进行计算。 2. 探索并了解单项式与单项式、单项式与多项式、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法则,会进行简单的整式的乘法运算。 3. 会由整式的乘法推导乘法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4. 理解因式分解的意义及其与整式的乘法之间的关系,从中体会事物之间可以相互转化的辩证思想。 5. 会用提公因式法、公式法、分组法、十字相乘法进行因式分解(指数是正整数)。 6. 让学生主动参与到一些探索过程中去逐步形成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习惯,提高自己数学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 1. 正整数幂的运算性质: (1)同底数幂相乘: 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即:a a a m n m n ·=+(m 、n 均为正整数) (2)幂的乘方: 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 即:()a a m n m n =·(m 、n 均为正整数) (3)积的乘方: 积的乘方:等于各因数的乘方之积(把积的每一个因式分别乘方,再把所得幂相乘)。 即:()a b a b m m m ·=(m 为正整数) 注:①用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首先要看是否同底,底不同,就不能用。只有底数相同,才能指数相加。 如:a a 23·中底数a 相同,指数2和3才能相加。 ②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要注意指数是相加,而不是相乘,不能与幂的乘方法则中的指数相乘混淆。 ③同底数幂乘法法则中,底数不一定只是一个数或一个字母,可以是一个式子,如:单项式、多项式等。 如:()()()()x y x y x y x y --=-=-+23235·,其中x y -是一个多项式。 ④同底数幂乘法法则中,幂的个数可以推广到任意多个数。 如:()()()()()a b a b a b a b a b +++=+=+++23523510·· ⑤要善于逆用积的乘方法则,有时可得不错结果,可使计算简便。

乘法口诀表教学设计教案,DOC

乘法口诀的教学设计 马鞍镇中心小学:尉小平 一、设计思想 《数学课程标准》下的实验教材,强调数学学习应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实行多层次的练习,培养扎实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学会表达自己的独立见解,并积极倾听和采纳别人的正确见解,从而养成学生从小热爱数学、喜欢数学的感情。 二、教材分析 本课时在教科书的第88-99页分为两块内容:一是乘法口诀表的归纳整理;一是练习二十的教学。乘法口诀表是对两个单元的表内乘法内容所做的归纳整理,他为学生系统掌握这部分知识提供了有力的帮助。本教科书出现乘法口诀表是小九九(四十五句),使用大九九的地区可以出大九九表。练习二十的三道题目是针对学生在掌握了乘法口诀表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练习,有利于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消化乘法口诀。 三、学情分析 教学本课时之前,学生已系统学习了表内乘法,并且已进行了关于乘法口诀的各种形式的练习,也已整理了1~6的乘法口诀表。因此本课时对学生而言并没有多大的难度,关键在于对其学过的知识进行一个系统的数量,便于记忆和理解。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在前段时间学习的基础上,系统熟练地掌握表内乘法,了解其中的规律,并且能运用规律解决相关的问题。 2、数学思考:能独立自主地分析整理乘法口诀表,学会主动探究,积极交流,在同学中表达自己的想法。 3、解决问题:能灵活运用自己已学到的知识积极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 4、情感与态度:培养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善于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养成良好的数学实践的习惯。 五、重点难点关键 教学重点:是利用乘法口诀表进行表内乘法的计算。 教学难点:是提高计算速度,能见算式立即说出得数。 教学关键:是强化乘法口诀的记忆。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1.4整式的乘法公开课优质教案 (3)

1.4 整式的乘法 ●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 1.经历探索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的运算法则的过程,会进行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的运算. 2.理解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的算理,体会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作用和转化的思想. (二)能力训练要求 1.发展有条理的思考和语言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转化的数学思想.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在探索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的过程中,利用乘法的运算律将问题转化,使学生从中获得成就感,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的运算法则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 灵活地进行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的运算. ●教学方法 引导——发现法 ●教具准备 投影片四张 第一张:问题情景,记作(§1.4.1 A) 第二张:想一想,记作(§1.4.1 B) 第三张:例题,记作(§1.4.1 C) 第四张:练习,记作(§1.4.1 D)

●教学过程 Ⅰ.创设问题情景,引入新课 [师]整式的运算我们在前面学习过了它的加减运算,还记得整式的加减法是如何运算的吗? [生]如果遇到有括号,利用去括号法则先去括号,然后再根据合并同类项法则合并同类项. [师]很棒!其实整式的运算就像数的运算,除了加减法,还应有整式的乘法,整式的除法.下面我们先来看投影片§1.4.1 A 中的问题: 京京用两张同样大小的纸,精心制作了两幅画,如图1-1所示,第一幅画的画面大小与纸的大小相同,第二幅画的画面在纸的上、下方各留有8 1x 米的空白. (1)第一幅画的画面面积是多少平方米?第二幅呢?你是怎样做的? (2)若把图中的1.2x 改为mx ,其他不变,则两幅画的面积又该怎样表示呢? [生](1)从图形我们可以读出条件,第一个画面的长、宽分别为x 米,1.2x 米;第二个画面的长为1.2x 米,宽为(x -81x -81x)即4 3x 米;因此第一幅画的面积是x ·(1.2x)=1.2x 2 平方米,第二幅画的面积为(1.2x )·(4 3x)=0.9 x 2 平方米.

整式的乘法教学设计

整式的乘法教学设计 整式的乘法教学设计(精选3篇) 整式的乘法教学设计1 一、内容和内容解析 1、内容:同底数幂的乘法。 2、内容解析 同底数幂的乘法是幂的一种运算,在整式乘法中具有基础地位。在整式的乘法中,多项式的乘法要转化为单项式的乘法,单项式的乘法要转化为幂的运算,而幂的运算以同底数幂的乘法为基础。 同底数幂的乘法将同底数幂的乘法运算转化为指数的加法运算,其中底数a可以是具体的数、单项式、多项式、分式乃至任何代数式。同底数幂的乘法是类比数的乘方来学习的,首先在具体例子的基础上抽象出同底数幂的乘法的性质,进而通过推理加以推导,这一过程蕴含数式通性、从具体到抽象的思想方法。 基于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同底数幂的乘法的运算性质。 二、目标和目标解析 1、目标 (1)理解同底数幂的乘法,会用这一性质进行同底数幂的乘法运算。 (2)体会数式通性和从具体到抽象的思想方法在研究数学问题

中的作用。 2、目标解析 达成目标(1)的标志是:学生能根据乘方的意义推导出同底数幂乘法的性质,会用符号语言和文字语言表述这一性质,会用性质进行同 底数幂的乘法运算。 达成目标(2)的标志学生发现和推导同底数幂的乘法的运算性质,会用符号语言,文字语言表述这一性质,能认识到具体例子在发现结论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能体会到数式通性在推到结论的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以及整式的加减运算,但是用字母表示幂以及幂的运算还是初次接触。幂的运算抽象程度较高,不易理解,特别对于am+n的指数的理解,因为它不仅抽象程度较高,而且运算结果反映在指数上,学生第一次接触,也很难理解。教学时,应引导学生回顾乘方的意义,从数式通性的角度理解字母表示的幂的意义,进而明确同底数幂乘法的运算性质。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同底数幂的运算性质的理解与推导。 四、教学过程设计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问题1:一种电子计算机每秒可进行1014次运算,它工作103秒可进行多少次运算?

《金色的草地》校公开课教案

金色的草地 大家喜欢比赛吗?今天我们来一次“说话”比赛,好吗?这是什么?你能说说和小草有关的话吗?我们平时看到的草地是什么颜色的,书上的说的草地怎么会是“金色的”呢? 让我们走进课文,了解其中的奥密。大家自由小声读全文,并画出自己喜欢的词、句、段,美美地多读几遍。遇到不认识的字词把他学会。(检查词语:指导名读、齐读) 轮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草地在什么情况下变成黄色的? 第一自然段 1、出示金色的草地图,教师说道:“看,这片金色的草地就在眼前,看着图, 你想说些什么?” 2、这么美的金色的草地,谁想读读? 蒲公英盛开了,在你能所看到的的范围内到处都是金色的蒲公英,在阳光的映衬下金光闪闪,直刺你的眼。小鸟也来了,蝴蝶也来了,空气中满是青草的香气和蒲公英柔嫩的绒毛。如果将你置身于这金色的草地,这时候你最想做什么?书中的小朋友 做了什么呢,我们来看第二自然段。 1、你体会到了什么?(心情如何)这部分课文应该用什么语气来读? 2、窗前的一大片草地因为开满了蒲公英而成了金色的草地,当有花结籽吐絮的时候,“我 们”兄弟俩就可以摘下带絮的种子吹着玩。读着读着,我们仿佛看到,一颗颗蒲公英的种子随着妈妈给它装的白色降落飘起来了,飞得很远很远……多美的景致啊!还有更有趣的事呢 第三四自然段 1、你读到了一件什么有趣的事情?让学生做填空练习:傍晚,太阳()下山了, 蒲公英慢慢地()了自己的(),草地又变成()色了 2、为什么会有这么有趣的事情发生呢,这是什么原因?从课文中找一找划下来。 把这部分读给你的同位听听。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原因? 3、我是怎么发现草地变色的原因的? 4、让我们再来读读这段,感受其中的神奇。齐读 第五自然段 1、有了这一个新发现之后,我和弟弟对薄公英的态度发生了彻底的改变,自己读 读第五段,看看我们有什么改变? 2、我们为什么在有了这个新发现后会用这样的改变? 总结 孩子们,今天我们到一块神奇的金色草地上玩了玩,你们有些什么收获呢? 是啊,蒲公英这种植物真神奇,其实在大自然中这样神奇的植物可多呀!仔细回忆一下,生活中,你发现了哪些神奇的植物?向日葵、夜来香、含羞草 大自然里有植物、动物,各式各样的物种千千万万,它们色彩缤纷、形态独特、习 性各异,经常亲近它们,仔细观察它们,你会有独特的发现、新颖的感受,因而你会激 动、兴奋,由此产生眷恋、喜爱……人类是大自然的子女,回到大自然去吧,在那里你 会找到欢乐!请大家把自己回到大自然的发现、经历、感受作为课余生活记录下来。

99乘法口诀表-教学教案

1.对乘法口诀进行归纳整理,列出乘法口诀,找出规律. 2.熟练地掌握乘法口诀,计算表内乘除法. 3.培养学生的归纳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乘法口诀表的结构和规律. 教学难点 乘法口诀表的结构和规律. 教具和学具 乘法口诀表. 教学过程 一、整理乘法口诀表. 1.教师谈话:过去我们已整理了1~6的乘法口诀表.出示口诀表. 同学们还记得,第一横排是1的乘法口诀,只有1句;第二横排是2的乘法口诀,有2句;第三横排呢?……第六横排呢,6的乘法口诀有几句? 2.这个阶段我们又学了7、8、9的乘法口诀,7的乘法口诀有几句,应该排在哪里?(7的乘法口诀有7句,应排在第七横排) 8的乘法口诀有几句,应该排在哪里?(8的乘法口诀有8句,应排在第八横排) 9的乘法口诀有几句,应该排在哪里?(9的乘法口诀有9句,应排在第九横排) 整理出完整的乘法口诀. 3.同学们还记得,在整理1~6的乘法口诀时,我们可以横着背,竖着背,还可以拐弯背,由学生横着读一遍,竖着读一遍,谁还记得什么叫拐弯背.(如一二得二,二二得四,二三得六,……,二九十八) 本来1的乘法口诀只有一句,2的乘法口诀有两句,3的乘法口诀有三句,……,9的乘法口诀有九句,拐弯背以后,同学们发现了什么?(每部分乘法口诀都有九句)由学生拐弯读乘法口诀,两人互相背,指名学生背,争取1分钟内背完全部口诀.把乘法口诀的得数盖住,任意指一句口诀,由学生很快说出得数. 把乘法口诀里任意一句的乘数或被乘数盖住,指名学生很快背出这句口诀. 二、找规律. 1.斜着看,也就是“一一得一、二二得四、三三得九、……、九九八十一”这九句口诀有什么特点?(每句口诀的被乘数和乘数一样) (只能计算一道乘法算式和一道除以上每句口诀只是计算几道乘法算式和几道除法算式. 法算式,如七七四十九,7×7=49,49÷7=7) 其余的口诀能计算几道乘法算式,几道除法算式?(其余的口诀能计算两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 在每句口诀的下面,写出两个乘法算式和两个除法算式. 三七二十一六八四十八七八五十六 7×3=21 6×8=48 7×8=56 3×7=21 8×6=48 8×7=56 21÷3=7 48÷6=8 56÷8=7 21÷7=3 48÷8=6 56÷7=8 2.找一找,下面的数是哪些口诀的得数. 4:一四得四,二二得四; 6:一六得六,二三得六;

整式的乘法教案 (2)

14.1.4整式的乘法 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一)掌握单项式乘法的法则,会进行单项式的乘法运算; (二)掌握单项式与多项式的乘法法则,能熟练地进行有关计算; (三)掌握多项式的乘法法则,能熟练地进行多项式的乘法; (四)通过整式乘法中运算的转化体会数形结合,换元等数学方法和“转换”的数学思想.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讲练结合的方式,在复习单项式和多项式概念的基础上逐步讲解单项式乘单项式,单项式乘多项式,多项式乘多项式三种整式乘法运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营造积极活泼的课堂气氛,引导学生思考,并逐步学以致用. 教学重点 单项式乘多项式及多项式乘法中不要出现漏乘,多乘现象. 符号问题. 教学难点 单项式乘法法则,单项式与多项式乘法法则,多项式的乘法法则,特殊二项式乘法公式的应用. 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引导探究. 教具学具 黑板. 教学过程 知识点1:单项式的乘法法则. 单项式乘法是指单项式乘以单项式. 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把它们的系数、相同字母分别相乘,对于只在一个单项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作为积的一个因式. 为了防止出现系数与指数的混淆,同底数幂的乘法性质与幂的乘方性质的混淆等错误,同学们在初学本节解题时,应该按法则把计算步骤写全,逐步进行计算.如 21x 2y·4xy 2=(2 1×4)·x 2+1y 1+2=2x 3y 3. 在许多单项式乘法的题目中,都包含有幂的乘方、积的乘方等,解题时要注意综合运用

所学的知识. 【注意】 (1)运算顺序是先乘方,后乘法,最后加减. (2)做每一步运算时都要自觉地注意有理有据,也就是避免知识上的混淆及符号等错误. 知识点2: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乘法法则. 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就是用单项式去乘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例如:a(m+n+p)=a m+a n+a p. 【说明】 (1)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其实质就是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2)在应用乘法分配律时,要注意单项式分别与多项式的每一项相乘. 探究交流 下列三个计算中,哪个正确?哪个不正确?错在什么地方? (1)3a(b-c+a)=3a b-c+a (2)-2x(x2-3x+2)=-2x3-6x2+4x (3)2m(m2-mn+1)=2m3-2m2n+2m 点拨(1)(2)不正确,(3)正确. (1)题错在没有将单项式分别与多项式的每一项相乘. (2)题错在没有将-2x中的负号乘进去. 知识点3:多项式相乘的乘法法则. 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乘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说明】多项式相乘的问题是通过把它转化为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问题来解决的,渗透了转化的数学思想. (a+b)(m+n)=(a+b)m+(a+b)n=a m+bm+a n+bn. 计算时是首先把(a+b)看作一个整体,作为单项式,利用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乘法法则计算. 典例剖析 1化简(-x)3·(-x)2的结果正确的是( ) A.-x6 B.x6 C.x5 D.-x5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幂的乘方与单项式的乘法,解法有两种:①原式=(-x3)·x2=-x5;②原式=(-x)5=-x5.故正确答案为D项. 2下列运算中,正确的是( )

三年级《金色的草地》优质课教学设计

三年级《金色的草地》优质课教学设计三年级《金色的草地》优质课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在自主学习和教师的引导下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蒲公 英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善于留心观察身边事物变化的兴趣,树立 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识。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学习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对自然、生 命的尊重、热爱之情。 2、学习作者善于观察事物,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教学难点: 抓住蒲公英在一天之内不同时间的变化,体会细致观察的重要性,懂得只有细心地观察,才能发现事物的本质,才能发现生活中的美。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进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搜集的资料。 教学进程: (一)利用图画激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1、出示图片:蒲公英 同学们,见过这种植物吗?对,它就是蒲公英。 板书:蒲公英 2、交流收集到的'资料。 蒲公英,别名“黄花地丁”,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含白色乳汁,叶莲座状平铺,匙形或狭长倒卵形,羽状浅裂或齿裂。开黄色舌状花。果实成熟时形似白色绒球。 3、板书课题:金黄的草地 (1)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疏疑:草地是绿色的,为什么说是金色的? (2)联系对蒲公英的介绍,请你把蒲公英和金色的草地连起来,说一句话。 (二)学习生字、新词。 1、读准生字字音,在课文中圈划出生字,再读读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理解词义。 2、检查,重点指导。 读准字音:呵欠傍晚一本正经 记住字形:弟:中间的长竖不出头。 返:“反”字的最后一笔注意变化。 3、在生字本上书写本课生字,老师巡回指导。

9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最新)

9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9的 乘法口诀》,课本第84页。 ●教材分析:《9的乘法口诀》是在学生熟练掌握1到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 进行教学的。本节内容相对简单,主要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独立思考和交流,自主探索并掌握9的乘法口诀。在计算上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计算经验独立完成,并逐步增强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学生分析:二年级的学生的思维虽处于形象思维的阶段,但已经具备了一定 的观察、比较、综合的意识,同时学生已经学习过2到8的乘法口 诀,已经具备了推导口诀的能力。但9的口诀句数多,数目大,容 易混淆,学生记忆口诀是比较困难的。因此我的设计结合学生的年 龄特点,为学生创设他们感兴趣的情景,让他们在兴趣浓厚的状态 下主动学习,把学习当做一件快乐的事,学生就有了较强的自信心 和强烈的表现欲望。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9的乘法口诀,并能运用口诀进行准确计算和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知识迁移能力,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观察,进一步归纳总结,探索出9的乘法口诀的规律。 情感目标:在编写口诀和探索9的乘法口诀规律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信心。 ●教学重点:经历编制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掌握并运用口诀进行有关的乘法 计算。 ●教学难点:推导和编制9的乘法口诀并熟记。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练习本、乘法口诀卡片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师:小袋鼠想拜见数学王国的国王,国王想考考小袋鼠,就在小袋鼠到王国的路上设置了一些关卡,如果小猴子能顺利通关,就可以到达数学王国。小袋鼠是个好学的孩子,他非常想到数学王国学习,可是又怕过不了关,想请大家帮帮他,你们愿意吗? 【设计意图:课始创设了“小袋鼠到数学王国”的情境导入新课,一下子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快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愉快的情景中去观察事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后面的教学做好铺垫。】 二、智勇大冲关,自主探究新知: (一)第一关,导入新课。 1、师:(多媒体课件出示赛龙舟情景图)小袋鼠刚走了几步就被一条河挡住了去路,幸好河上面有一条小桥,但是桥口有一个小兔子。小袋鼠正想从桥上走过去的时候,小兔子拦住了袋鼠说:“小袋鼠,你要是想过去,就必须完成两个任务:1、说出你在河面上发现的两个有关数学的信息,并且提出三个数学问题。 2、你必须完成跳远的任务。”

14.1《整式的乘法》第三课时教案

14.1整式的乘法(3)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理解多项式乘法的法则,并会进行多项式乘法的运算. 过程与方法目标: 经历探索多项式乘法的法则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索多项式乘法法则,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同时感受整体思想、转化思想,并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法则及应用. 教学难点: ●多项式乘法法则的推导. ●多项式乘法法则的灵活运用. (二)教学程序 教学过程

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分别乘以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展示多项式乘以多项式的过程. 也可以这样考虑: 当X=m+n时, (a+b)X=? 由单项式乘以多项式知(a+b)X=aX+bX 于是,当X=m+n时,(a+b)X=(a+b)(m+n) =a(m+n)+b(m+n) 即(a+b)(m+n)=am+an+bm+bn =am+an+bm+bn 为学生提供不同的思维方式,以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此内容. 例题讲解: 例题1:计算: (1)(x+2y)(5a+3b);(2)(2x-3)(x+4); (3)(x+y)2;(4)(x+y)(x2-xy+y2)解:(1)(x+2y)(5a+3b) =x·5a+x·3b+2y·5a+2y·3b =5ax+3bx+10ay+6by; (2)(2x-3)(x+4) =2x2+8x-3x-12 =2x2+5x-12 (3)(x+y)2多项式乘以多项式的具体应用,通过教师演示向学生提供严格的书写过程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训练.

=(x+y)(x+y) =x2+xy+xy+y2 =x2+2xy+y2; (4)(x+y)(x2-xy+y2) =x3-x2y+xy2+x2y-xy2+y3 =x3+y3 例题2:计算以下各题: (1)(a+3)·(b+5); (2)(3x-y) (2x+3y); (3)(a-b)(a+b); (4)(a-b)(a2+ab+b2) 解:(1) (a+3)·(b+5) =ab+5a+3b+15; (2) (3x-y) (2x+3y) =6x2+9xy-2xy-3y2(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法则) =6x2+7xy-3y2(合并同类项) (3)(a-b)(a+b) =a2+ab-ab-b2 = a2-b2 (4)(a-b)(a2+ab+b2) =a3+a2b+ab2-a2b-ab2-b3 = a3 -b3 例题3: 先化简,再求值: (2a-3)(3a+1)-6a(a-4)其中a=2/17 解:(2a-3)(3a+1)-6a(a-4) =6a2+2a-9a-3-6a2+24a

整式的乘法 教学设计

整式的乘法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进行单项式与单项式的乘法运算。 2.灵活运用单项式相乘的运算法则。 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索乘法运算法则的过程,体会乘法分配律的作用和转化思想。 2.感受运算法则和相应的几何模型之间的联系,发展数形结合的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中获得成就感,增强学好数学的能力和信心。 【教学重难点】 重点:熟练地进行单项式的乘法运算。 难点:单项式的乘方与乘法的混合运算。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教师引导学生复习整式的有关概念 整式的乘法实际上就是单项式×单项式、单项式×多项式、多项式×多项式。 二、探索法则与应用 1.组织讨论:完成课本“试着做做”的题目,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单项式×单项式的法则(组织学生积极讨论,教师应积极参与学生的讨论过程,并对不主动参与的同学进行指导。)2.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教师总结单项式的乘法法则并板书法则: 系数与系数 相同字母与相同字母 单独存在的字母 以上3点的处理办法,让学生归纳解题步骤。 (学生刚接触,故要求学生按步骤解题,且提醒学生不能漏项。) 3.例题讲解

例1:计算: (1)4x·3xy ; (2)(-2x )·(-3x 2y ); (3)解:(1)(2)(3)例2:计算:(1); (2)解:(1) (2)(强调法则的运用) 4.练习: 课本“练习”第1题,学生口答,讲解错误的理由;第2题,学生板书,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可让学生辨析、指出错误,巩固法则。 三、课堂总结 指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学习过程等的自我评价。 2321abc b c 32?? ?- ??? y 12χy χ)(χ3)(43χy 4χ2 =????=?[]y 3226χy )χ(χ3)(2)(y)3χ(2χ)(=???-?-=-?-23324321211abc (b c)a (b b )(c c)ab c .32323 ?????-=?-?????=- ???????-??2212ab 3a bc 2221ab (5abc)2??-?- ???2212a ab 3a bc 2 -??c )c b ()a a a (321)2(22??????????? ???-=c b 3a 34-=2 21ab (5abc)2??-?- ??? )5abc ()b (a 212222-??? ? ??-=)5abc (b a 4142-?=c )b b ()a a ()5(4142??????? ????-?=c b a 4 553-=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 《金色的草地》公开课 教学设计

16 金色的草地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讲的是生活在乡下两个小朋友(兄弟俩)的故事。课文先讲兄弟两人在住处窗前一大片草地上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尽情玩耍的情景,他们所做的游戏就是趁对方不注意将蒲公英的绒毛吹到对方的脸上,接着写了“我”(哥哥)无意中发现了草地的颜色,早晨是绿色的,中午是金色的,傍晚又变成了绿色的;再仔细观察,又发现了草地颜色变化的原因。最后作者总结全文:可爱的草地和有趣的蒲公英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欢乐,还给他们带来了探索发现的喜悦。【教学目标】 1.认识“蒲、英”等6个生字,会写“蒲、英、盛”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盛开、玩耍、一本正经”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通过多种方式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能用自己的话解释草地变色的原因。 3.激发学生善于留心观察身边事物变化的兴趣,培养学生与大自然息息相通、相容相合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通过多种方式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能用自己的话解释草地变色的原因。 【教学难点】 抓住蒲公英在一天之内不同时间的变化,体会细致观察的重要性,懂得只有细心地观察,才能发现事物的本质,才能发现生活中的美。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蒲、英”等6个生字,会写“蒲、英、盛”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盛开、玩耍、一本正经”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 课前收集有关蒲公英的文字或图片、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展示图片,导入新课。 1.鼓励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蒲公英的文字或图 片。介绍自己所知道的关于蒲公英的知识。 2.(课件出示2)蒲公英图片,请学生们欣赏。说说自己眼中的蒲公英。 3.谈话导入:小小的蒲公英每天有什么变化,你有没有细心观察过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细心观察这种平凡植物的小孩,看看他发现了什么。引出课题并板书。(板书:16 金色的草地)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标出自然段。 2.(课件出示3)文中的生字词。 蒲公英盛开玩耍喊打哈欠钓鱼而是观察 有趣喜爱睡觉合拢引人注目一本正经 指名学生读,开火车读。 纠正读音:读准翘舌音“盛、耍、察、睡”,前鼻音“欠”,后鼻音“英、拢”。 3.理解词语: (1)对于像“合拢”“哈欠”等词语可以让学生做一做动作来理解。 (2)对于“引人注目”“一本正经”等词语可以放在语言环境中理解。 (3)有些词语还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查字典来理解。 4.指名学生按自然段读课文,其他学生认真听,可以进行习惯性评价。【设计意图: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进入语文学习。多媒体展示蒲公英,可以使学生感受蒲公英的美丽。通过图片展示,设悬来引出课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阅读文本的欲望。】 【设计意图:理解词义是学生阅读文本的前提,多种形式的理解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为深入体验文本做好铺垫。增强对文章内容的整体感知,培养学生的朗读、审美能力。】

“九九”——乘法口诀表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能够对乘法口诀进行整理,并制作成乘法口诀表。 2.培养学生的归纳整理的能力。 2. 教学重点/难点 能对乘法口诀进行整理 3. 教学用具 教学课件 4. 标签 教学过程 一、新授引入 师:这是我们已经学过的乘法口诀。你还能说出哪些呢?生回答。 师:今天我们就对已经学过的乘法口诀进行归纳整理。(出示课题) 二、新授与探究 探究一 师:请你心里默背乘法口诀,填写乘法表格。 学生独立完成。 师:你们在填写的时候想的是哪些口诀,能够写下来吗?探究二 师:空格里还缺哪些口诀,请你把他补完整。

生:二四得八 四五二十 五七三十五 六九五十四 三八二十四 五九四十五 师:你是怎样补出来的? 生回答:根据上下左右推算出来的。 师:观察这张表格你发现了什么? 生讨论。 生回答: 口诀排列的有规律。 很多口诀都重复了。 小结:红色标出的正好分割出了上下重复的两组乘法口诀。 探究三 师:很多口诀都是重复出现的,那我们能不能整理一下,使口诀表变得简单些呢? 生:表格从斜线开始,成对称,所以可以省略一半。 师:在这张表中藏着很多小秘密,你们能不能把小秘密都找到呢? 小组讨论。 生回答。 小结:九九乘法口诀表按一定的规律排列。 三、练习与巩固 练习一

师:请你说说你用的哪一句口诀。 生回答。 练习二 师:请你把口诀补完整。 生:三七二十一 师:请你说说相应的两道乘法算式。 生:3×7=21 7×3=21 生:五九四十五 5×9=45 9×5=45 生:六八四十八 6×8=48 8×6=48 练习三 师:请你说说你的思路。 生回答。 师:当遇到除法算式,要怎样思考呢? 生回答。 小结:做除法算式填空时,要用乘法口诀来思考。练习四 师:根据老师说出的口诀的前半句,把口诀说完整生抢答。 师:请你和同桌玩一玩。

新鲁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整式的乘法(1)》教案

6.5 整式的乘法(一) ●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 1.经历探索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的运算法则的过程,会进行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的运算. 2.理解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的算理,体会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作用和转化的思想. (二)能力训练要求 1.发展有条理的思考和语言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转化的数学思想.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在探索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的过程中,利用乘法的运算律将问题转化,使学生从中获得成就感,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的运算法则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 灵活地进行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的运算. ●教学方法 引导——发现法 ●教具准备 投影片四张 第一张:问题情景,记作(§6.5.1A) 第二张:想一想,记作(§6.5.1B) 第三张:例题,记作(§6.5.1C) 第四张:练习,记作(§6.5.1D) ●教学过程 Ⅰ.创设问题情景,引入新课 [师]整式的运算我们在前面学习过了它的加减运算,还记得整式的加减法是如何运算的吗?

[生]如果遇到有括号,利用去括号法则先去括号,然后再根据合并同类项法则合并同类项. [师]很棒!其实整式的运算就像数的运算,除了加减法,还应有整式的乘法,整式的除法.下面我们先来看投影片§6.5.1A 中的问题: 为支持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一位画家设计了一幅长6000米、名为“奥运龙”的宣传画. 受他的启发,京京用两张同样大小的纸,精心制作了两幅画,如图6-1所示,第一幅画的画面大小与纸的大小相同,第二幅画的画面在纸的上、下方各留有8 1x 米的空 白. 图6-1 (1)第一幅画的画面面积是 米2; (2)第二幅画的画面面积是 米2. [生]从图形我们可以读出条件,第一个画面的长、宽分别为x 米,mx 米;第二个画面的长、宽分别为mx 米、(x -8 1x -8 1x)即4 3x 米.因此,第一幅画的画面面积是x·(mx) 米2;第二幅画的画面面积是(mx)·(4 3x)米2. [师]我们一起来看这两个运算:x·(mx),(mx)·(4 3x).这是什么样的运算. [生]x,mx,4 3x 都是单项式,它们相乘是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 [师]大家都知道整式包括单项式和多项式,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来研究整式的乘法.我们先来学习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 Ⅱ.运用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同底数幂乘法的运算性质等知识,探索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的运算法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