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介绍一下海洋生物资源

介绍一下海洋生物资源

介绍一下海洋生物资源
介绍一下海洋生物资源

介绍一下海洋生物资源:

它是海洋生物资源中最重要的一类,如1981年世界海洋渔业捕获量为6670万吨,鱼类为5757万吨,占89%。鱼类中以中上层种类为多,占鱼类捕获总量的70%左右。主要是鳀科(Engraulidae)、鲱科(Clupeidae)、鲭科(Scombridae)、鲹科(Carangidae)、竹刀鱼科(Scomberesocidae)、胡瓜鱼科(Osmeridae)和金枪鱼科(Thunnidae)等的种类;底层鱼中,产量最大的是鳕科(Gadidae),其次是鲆鲽类。经济鱼类中年产量超过100万吨的约10种。这10种中,除狭鳕(明太鱼;Theragra chalcogramma)、大西洋鳕(Gadus morhua)为底层或近底层种外,其余8种都是上层鱼类,它们是远东沙瑙鱼(Sardinops melanosticta)、沙瑙鱼(S.sagax)、毛鳞鱼(Mallotus villosus)、鲐(Pneumatophorus japonicus)、智利竹?鱼(Trachu-rus murphi)、秘鲁鳀(Engraulis rigens)、沙丁鱼(Sardina pilchardus)、大西洋鲱(Clupea hareugus)。在1981年,这10种鱼的产量占海洋鱼类产量的三分之一,可见它们在渔业上的重要地位。从捕获鱼类的食物对象划分:以食海洋浮游生物的鱼类比例最大,约占75%(其中食浮游植物的鱼类约占19%);食海洋游泳生物的鱼类约占20%;食海洋底栖生物的鱼类约占4%;剩下的1%则食各种类群的生物。海洋鱼类资源由于管理不当、利用不合理,有许多种的产量已出现明显的下降趋势,如狭鳕、大西洋鳕、大西洋毛鳞鱼、太平洋的鲐鱼和秘鲁鳀等。这说明世界传统鱼类的资源开发已经比较充分,有些种的开发已经过度,遭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因此,要扩大鱼获量寄希望于发现和开发远洋、深海的鱼类资源。

软体动物资源

是鱼类以外最重要的海洋动物资源。据不完全统计,1981年世界海洋软体动物资源采捕量约为469万吨,占海洋渔业捕获量的7.0%。其中头足类(枪乌贼、乌贼和章鱼)的年产量约为130~150 万吨。头足类在大洋中(甚至近海区)常有极大的数量,能够形成良好的渔场。但因对其种群结构及栖息移动规律了解较少,资源尚未很好开发利用,仍有较大潜力。自70年代后期以来,双壳类的产量增长很快,仅牡蛎、扇贝、贻贝的年总产量就约200万吨,各种蛤类约120万吨。

甲壳动物资源

1981年其产量为310万吨,在海洋渔业捕获量中仅占5%。但在经济上很重要,特别是对虾类(主要是对虾、新对虾、鹰爪虾等属)和其他游泳虾类(主要是褐虾和长额虾科),1980年的产量已达170万吨,比1976年的130万吨,增长三分之一。蟹类产量也稳步增长,1975年约为40万吨,1981年已超过80万吨。南极磷虾(Euphausia superba)为主的浮游甲壳类每年约产45万吨,可望有大的增长。虾、蟹的市场价格超过鱼类的很多倍,是目前颇受重视的一个类群。由于它们的寿命短,再生力强,因而已成为人工增养殖的对象。

哺乳类动物

包括鲸目(各类鲸及海豚)、海牛目(儒艮、海牛)、鳍脚目(海豹、海象、海狮)及食肉目(海獭)等。其皮可制革、肉可食用,脂肪可提炼工业用油。其中鲸类年捕获量约2万头;海洋植物

以各类海藻为主,主要有硅藻、红藻、蓝藻、褐藻、甲藻和绿藻等11门,其中近百种可食用,还可从中提取藻胶等多种化合物。当前世界海洋生物资源利用很不充分,捕捞对象仅限于少数几种,而大型海洋无脊椎动物、多种海藻及南极磷虾等资源均未很好开发利用;捕捞范围集中于沿岸地带,仅占世界海洋总面积7.4%的大陆架水域,却占世界海洋渔获量的90%以上。据估计,海洋中有机物平均单产为50克碳/米2·年,每年有200亿吨碳转化为植物;海洋每年可提供鱼产品约2亿吨,迄今仅利用1/3左右。海洋生物资源进一步开发利用的途径为一开发远洋(如南大洋)和深海的鱼类及大型无脊椎动物,首先是水深200~2000米及更深处的资源。二开发海洋食物链级次较低的种类,如南极磷虾资源。三大力发展大陆架水域的海水养殖和增殖业(如放养鱼、贝类和虾等),实现海洋水产生产农牧化。此外,

鲸类的产量每年约2万多头,也是不可忽视的海洋生物资源。但已捕捞过度,破坏严重。中国海洋捕捞业历史悠久,但直到20世纪40年代,全国水产量每年只有50多万吨。50年代有了较大提高,达200万吨,60年代超过200万吨,70年代增到350多万吨,但质量下降。渤海、黄海、东海的许多传统性捕捞对象(如真鲷、小黄鱼、大黄鱼、鳓鱼、鳕鱼、鲆鲽类等)资源已严重衰落,出现了与世界各海域传统渔场类似的情况。

海洋生物资源多样性面临问题及其保护

海洋生物资源多样性面临的威胁 ?教学目标 1?了解海洋生物资源的概念。 2 ?分析海洋生物资源多样性面临的各种威胁。 ?教学内容 海洋也称“蓝色国土”,有着广阔的空间的丰富的资源。海洋生物资源又称海洋水产资源,指生活在海洋的所有生命有机体,其中包括微生物、低等和高等植物、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 我国已知的海洋生物为2.6万种,占全球海洋已知物种数的10%,拥有河口红树林、珊瑚礁等种类多样的生态系统和具有国际意义的物种的生态环境。 活动: 调查舟山沿海或自己生活的附近的海洋 生物分布情况,与四五十年前的分布状况有 没有不同?并与全班同学交流调查结果,最后 得出本地目前的渔业资源结构。 当前,我国海洋生物多样性面临的着各种各样的威胁,主要可归纳为: 1人类对海洋资源的过度利用 人类对海洋生物及生态系统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和消耗,加之沿海和海洋工程项目的重大建设,都对典型的海洋生态环境产生严重威胁。人类为了从海洋及海岸获得食物、医药原材料等海洋物资,使得绝大多数具有商业价值的海洋生物在部分地区被开发利用。捕捞业不仅过度仅利用诸多鱼类和脊椎动物,同时许多非商业性的捕捞也捕杀了大量的海洋生物。

思考与讨论: 舟山传统的捕捞有哪些特点?你知道传统的四大鱼类吗?新兴的捕 捞方式有哪些优点? 2. 海洋污染较为严重 在一般情况下,病原生物或污染生物是导致海洋生物病害的根本原因。来自 城市生活和工业废弃物和农药的过量排放、航运业的排入、大规模的水产养殖以 及空气中传送的有害物质,都带有大量的病原微生物,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严重 污染。 海洋污染的特点 是,污染源多、持续性 强,扩散范围广,难以 控制。海洋污染造成的 海水浑浊严重影响海 洋植物(浮游植物和海 藻)的光合作用,从而 影响海域的生产力,对 鱼类也有危害。重金属 和有毒有机化合物等有毒物质在海域中累积,并通 过海洋生物的富集作用,对海 洋动物和以此为食的其他动物造成毒害。石油污染在海洋表面形成面积广大的油 膜,阻止空气中的氧气向海水中溶解,同时石油的分解也消耗水中的溶解氧,造 成海水缺氧,对海洋生物产生危害,并祸及海鸟和人类。由于好氧有机物污染引 起的赤潮(海水富营养化的结果),造成海水缺氧,导致海洋生物死亡。海洋污 染还会破坏海滨旅游资源。因此,海洋污染已经引起国际社会约来约多的重视。 3. 生态环境的改变 人类填海造地,采伐红树林,海滩挖沙,采矿和开 采石油天然气等活动都严重改变了局部海域的自然环 境,使海洋生物承受巨大的环球压力,而所有这些人为 活动对海洋生物多样性的损害作用又是多方面的。 在大 的河流上建设水库水电站、因 沿途截流和气候影响而连续的断流,都会对入海口 岸处及近海海域生物多样性造成严重破坏。40多年来我国沿海围海造地、开垦滩 思考与讨论: 你知道红树林有 哪些生态效益吗?

海洋生物资源调查理论与方法

海南大学2015年实习报告 作者:彭宇飞 教师:黄渤 学院:海洋学院 专业:海洋科学 学号: 20122113310028

海洋生物资源调查理论和方法 一、前言 海洋又称为“蓝色国土”,其蕴藏着丰富的生物资源、矿产资源和油气资源。中国是海洋大国,海洋生物资源是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基础,只有充分实现海洋生物资源的有序开发和可持续利用,才能实现我国海洋经济的蓬勃发展。我国是世界上海洋生物资源较丰富的国家之一,丰富的的海洋生物资源是我国实施海洋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柱。中国海域辽阔,从南到北纵跨近44 个纬度,海岸线全长超过32000 公里,其中大陆岸线长超过18000公里,岛屿岸线长约14000公里,邻接大陆的海区从南到北可划分南海、东海、黄海和渤海,总面积约470 多万平方公里。在生物学角度上,海洋生物资源包括鱼类资源、无脊椎动物资源、脊椎动物资源和藻类资源。如何利用好这些海洋资源即如何实现海洋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则摆在了我们的面前。海洋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是指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会对后代人的需求构成危害的海洋资源利用方式。在海洋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人类应当科学合理地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不断提高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及能力,力求形成一个科学合理的海洋资源开发体系; 通过加强海洋环境保护、改善海洋生态环境,来维护海洋资源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实现海洋资源与海洋经济、海洋环境的协调发展,并力争交给后代一个良好的海洋资源生态环境。在海洋产业大发展的21 世纪,海洋生物资源的持续开发利用将是我国“蓝色革命”的主体。海洋环境是全球生命支持系统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也是一种有助于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海洋生物资源是海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海域辽阔,海岸线漫长,海洋生物资源种类繁多,如何科学、合理、充分开发利用海洋生物资源,保护海洋生物资源及其多样性,保证海洋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关系到中国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问题。而前提是我们需要对我国的海洋生物物种资源有足够的认识和了解,故规范海洋生物资源调查理论和方法则显得尤为重要。 二、具体内容 1、总体概述 海洋生物物种资源调查技术规定详细介绍了海洋生物物种资源调查任务以及调查程序和质量管理,包括工作准备、外业调查、内业整理、质量检查和成果归档等技术要求。 2、规范性引用文件 《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监测技术规范》(2008) 《生物多样性调查与评价》(2007) 《海洋调查规范第1部分总则》GB/T 12763.1—1991 3、海洋生物资源的调查任务 海洋生物资源的调查任务是指查清全国或区域海洋生物物种资源的种类、分布、数量、受威胁因素等,客观反映海洋生物物种资源数量、利用和保护现状,分析与评价海洋生物物种资源的数量消减动态及原因,提出海洋生物物种资源利用与保护建议。 4、调查的基本程序 4.1调查准备

鲁教版选修2《海洋生物资源及其开发》word教案1

2. 3 海洋生物资源及其开发 教学目标 1?掌握海洋生物资源的主要类型。 2?了解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途径和方式。 3 ?运用资料,说明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课程标准: 运用资料,说明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教学重点 海洋生物资源的类型,世界渔场的分布及形成原因,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让学生列举生活中所食用过的海产品种类(既可以是动物类也可以是植物类),如海带、紫菜、鱿鱼、海蛰等,说明这些都是海洋生物资源,以此引入本节课题。 一、海洋生物资源的主要类型 1?数量 2?类型:鱼类、虾蟹类、贝类和藻类。 引导学生阅读本目教材,说出主要类型,并可谈一谈对各种海洋生物资源类型的了解。 知识窗“南极磷虾”:①分布②价值③开发利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承转:读图2-3-2,说出图中三条线之间的关系,根据其变化趋势预测开发利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应采取的措施,进而得出第二目的标题 二、保护传统渔场,开拓捕捞空间 1?分布规律:主要集中在大陆架海域。 四大渔场:太平洋西北的北海道渔场、太平洋东南的秘鲁渔场、大西洋西北的纽芬兰渔场、大西洋东北的北海渔场。我国最大的渔场是舟山渔场。(在图2-3-3图中,找出以上渔场) 2?形成条件: a?海域较浅,阳光充足,海洋植物的光合作用强,适宜海洋生物及鱼类的生活。 b.有寒暖流交汇、上升流或大河注入,带来丰富营养盐类促进浮游生物生长;(联系四大渔场 与洋流的关系加以说明) 3?存在问题:普遍存在过度捕捞现象,导致渔业资源的数量和质量都出现明显衰退。 4 ?措施:一方面要限制渔船数量及捕捞量,采取休渔、禁渔制度,使鱼类得以休养生息;(阅读P50的 知识窗加以说明) 另一方面开发远洋渔场和深海渔业,并开发头足类和南极磷虾等新渔种。 再次,发展海水养殖,实行“耕海牧渔” 最后,还要加强海洋环境的保护。 完成P51的活动教学,分析世界渔场形成的主要原因,并说明我国近海休渔制度的意义。 三、海水养殖增殖与海洋牧场 海洋农牧化:包括海水养殖、增殖技术及海洋牧场技术。 1 ?海水养殖:指在滩涂开挖池塘或在浅海设置网箱等,通过人工孵化、饲养及人工管理的方法,养殖 鱼、虾、贝、藻类。

我国海洋生物资源概况(精)

我国海洋生物资源概况 我国拥有4.7×106km2的海域,海洋生物种类繁多,数量庞大,其中鱼类、头足类和虾蟹类是主要的生物资源。 鱼类资源据《全国渔业资源调查和区划》统计,我国海洋鱼类有1 694种,其中硬骨鱼类有1 519种,占89.7%;软骨鱼类有175种,占10.3%。 在我国整个海域,鱼类种数的分布呈南多北少的趋势,南海种类最多,黄、渤海种类最少。 黄、渤海区的鱼类约有291种,其中常见的鱼类159种,主要经济鱼类约50种,如大黄鱼、小黄鱼、带鱼、鳓鱼、鲅鱼、鲐鱼、鲳鱼、棱鱼、鳀鱼、鲆鱼、鲽鱼、鲱鱼、鳕鱼、真鲷、白姑鱼、黄姑鱼、东方鲀、鲈鱼、鳐鱼、鲻鱼等。 东海大陆架海区的鱼类有727种,主要经济鱼类有近百种,如大黄鱼、小黄鱼、带鱼、马面鲀、银鲳、鲐鱼、鳀鱼、海鳗、鲍鱼、鲽鱼、鲻鱼、灯笼鱼、石斑鱼、蓝圆鲹、金色小沙丁鱼等。 南海北部大陆架海域的鱼类有1064种,其中经济鱼类有125种,如大黄鱼、带鱼、蓝圆鲹、竹荚鱼、金线鱼、鳗鱼、鲱鲤、蛇鲻、鲐鱼、石斑鱼、金枪鱼等。 南海大陆坡海域的鱼类有205种,南海诸岛海域的鱼类有523种。主要种类有短鳍拟飞鱼、鲣鱼、鲔鱼、旗鱼、金枪鱼、箭鱼、鲨鱼以及众多的珊瑚礁鱼类。 头足类资源我国海域的头足类有91种。头足类资源在我国海洋生物资源中所占比例较小,约占全国海洋渔业产量的2.2%。主要种类有针乌贼、太平洋丛柔鱼、短蛸、长蛸、日本枪乌贼、长枪乌贼、双喙耳乌贼、金乌贼、曼氏无针乌贼等。

虾、蟹类资源我国海域的虾类有300多种,磷虾类有42种,蟹类有600 多种。我国海域中虾和蟹的种数从北向南依次增加。 渤海和黄海的主要虾、蟹类有中国对虾、中国毛虾、周氏新对虾、脊尾白虾、口虾蛄、三疣梭子蟹、泥足隆背蟹等。 东海的虾类有100多种,主要经济虾类有中国毛虾、须赤虾、鹰爪糙对虾、哈氏仿对虾、中华管鞭虾等。东海的蟹类以梭子蟹数量最多。 南海北部的虾类有200多种,主要种类有刀额新对虾、短沟对虾、日本对虾、墨吉对虾、长毛对虾、须赤虾、中华管鞭虾等。南海北部海域仅梭子蟹就有40多种,如三疣梭子蟹、远海梭子蟹、珠脊梭子蟹等。

(最新整理)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生物资源利用试卷-参考答案

(完整)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生物资源利用试卷-参考答案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生物资源利用试卷-参考答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生物资源利用试卷-参考答案的全部内容。

03制药海洋生物资源利用学试卷及参考答案 姓名:班级:学号: 得分:考前必读:① 考试时间为90分钟; 考试方式为闭卷考试; ②考试应以诚信为本,如果发现有交头接耳、偷看以及抄袭等违反考场纪律的情 况出现,一律按作弊论处,严惩不怠。 一、填空( 25 分,每空1分) 1.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积的( 70~71)%,蕴藏着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 2.海洋动植物的可食部分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如(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能为人类提供优质的海洋食品. 3.海洋生物资源是一类生活在海洋中可(更新)和( 再生 )的特殊资源,具有其自身特有的属性和变化规律。概况起来,海洋生物资源具有(多样性)、(再生有限性)、(波动性)、(共享性)、(游动性)和(隐蔽性)等特点. 4.海洋食品加工的新技术有(再组织化技术)、(超高压技术)、(栅栏技术)、(超临界CO2萃取技术)、(超微粉碎技术)、(微胶囊化技术)和(生物技术)等.(只要答对其中任意3项即可) 5.来自于海洋生物的活性物质,具有(种类繁多)、(含量低微)、(结构新颖独特)、(生物活性强)等特点,是陆生生物天然产物所无法比拟的。 6.我国常见的食用褐藻主要有(海带)、(昆布)、(裙带菜)、(羊栖菜)、(鹿角菜)、(海蕴)、(萱藻)、(铁钉菜)、(鹅肠菜)、(铜藻)、(海蒿子)、(马尾藻)等。(只要答对其中任意4项即可) 二、名词解释(20分,每题4分) 1.食品的超高压技术:是指将食品放入液体介质中,在100~1000MPa的压力下作用一段时间后,使食品中的酶、淀粉、蛋白质等生物高分子物质分别失去活性、糊化和变性,导致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物化学反应、基因机制以及细胞壁膜发生多方面的变化,从而影响微生物原有

海洋生物资源现状与可持续利用

海洋生物资源现状与可持续利用 班级: 学号: 姓名

目录 1. 海洋生物资源状况 (1) 1.1 海洋环境与生物多样性 (1) 1.2 世界海洋生物资源状况 (1) 1.3 我国海洋生物资源状况 (2) 1.3.1我国海洋生物资源现状及特点 (2) 1.3.2我国海洋生物资源与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 (2) 2 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发展对策分析 (3) 2.1 加强依法治海,完善海洋生物管理法规 (3) 2.2 严格控制污染排放,治理旧的污染源,防止新的污染源.. 4 2.3 依靠科技进步,加强海洋生物资源开发的科技含量 (4) 2.4 加强渔业资源研究,制定合理捕捞量定额 (4) 3 结语 (4)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面临着人口、资源、环境三大问题的严峻挑战,寻找新的发展空已成为各国政府和科学家面临的重大课题。鉴于陆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日趋极限及陆地生存环境的日益恶化,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受到严重威胁,人们便将可持续发展的希望寄托于海洋,海洋也因此将成为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第二疆土。70年代以来,向海洋进军,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已被列入许多国家的发展计划,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是最主要的内容之一。我国人口预计到2030年将达到16亿,人均占有陆地面积仅0.008平方千米,远低于世界人均0.3平方千米的水平[1],且陆地资源日益匮乏,环境状况令人堪忧。为满足十几亿人口日益增长的对食物、海洋药物和其他海洋生物制品的需求,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运用海洋生物技术等现代高新技术合理开发利用海洋生物资源,是未来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必由之路。 1. 海洋生物资源状况 1.1 海洋环境与生物多样性 阳光、水、空气、矿物等构成了地球生命的基础物质。生活在海洋这一水体环境中的海洋生物具有特殊的新陈代谢机制,使得海洋生物最终将日光转换为化学能量和各种特殊的细胞产物。海洋生态环境赋予了海洋生物丰富的物种多样性、化学成分多样性、食物网的复杂性、整体性和脆弱性。与陆地环境相比,海洋生态环境有如下几个特点:(1)立体空间:水生环境由全球海洋构成一个运动的、相互连通的立体空间,并形成海洋——陆地——大气三位一体相互影响的地球生命系统;(2)互相制约因素:水生环境使生物间关系更加密切,使一种生物同周围其它生物间产生了一种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的特殊关系;(3)食物链和食物网关系:每种海洋生物都处在相互交错的食物链中,在捕食和被捕食中相互依存,循环往复,形成复杂的食物网;(4)其它因素:防卫、洄游、生殖、捕捞因素等[1]。这些因素影响着海洋生物的种群结构、繁衍和补充。海洋特殊的生态环境赋予海洋生物有别于陆生生物的显著特点。海洋生物体内形成了特殊的生化机制,生物间又形成了相互影响的生化体系,整个海洋生物圈形成了一个统一的巨大的共轭生态化学系统。 1.2 世界海洋生物资源状况 占地球面积71%的海洋,蕴藏着极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其中地球上80%的生物生活在海洋中。海洋生物资源通过生物个体或种群的繁殖、发育、生长和新老替代不断更新,种群也不断获得补充,并通过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达到数量上的相对稳定。整个地球每年生产的生物总量相当于1.5×1010t有机碳,而海洋生物就占了87%。已知海洋生物资源蕴藏量约3.4×1010t,有约20万种海洋生物。目前,海洋每年向世界人类提供9.0×107t以上的渔产品——高质量的蛋白食品。据估算,每年仅海洋鱼类的生长量多达6.0×108t,在不破坏资源的前

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

海洋渔业的可持续发展 ◆教学目标 1.舟山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概述。 2.舟山渔场资源面临枯竭成因分析。 3.可持续开发利用海洋渔业资源。 ◆教学内容 渔业对于国民的食品健康以及国家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其中,渔业的可持续发展则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概述 所谓可持续发展,就是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不要以牺牲后代人的利益为代价来满足当人的利益。 可持续发展注重社会、经济、文化、资源、环境、生活等各方面协调“发展”,要求这些方面的各项指标组成的向量的变化呈现单调增态势(强可持续性发展),至少其总的变化趋势不是单调减态势(弱可持续性发展)。海洋渔业的可持续发展,重视协调的原则,以海洋经济建设为中心,在推进渔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促进人与自然海洋的和谐,重视解决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坚持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持续协调发展。 也就是说,可持续发展就是建立在社会、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相互协调和共同发展的基础上的一种发展,其宗旨是既能相对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能对后代人的发展构成危害。舟山渔场作为中国最大的渔场,在发展渔业经济的同时又应怎样满足可持续发展呢? 二、舟山渔场 舟山渔场是中国最大的近海渔场,是浙江省、江苏省、福建省和上海市3省1市渔民的传统作业区域。舟山市位于中国大陆海岸线的中部,北纬29°32'~31°04',东经121°30'~123°25',素有“东海鱼仓”和“中国渔都”之美誉。全市区域总面积为5.3万平方公里,其中大部分海域处在机轮拖网禁渔区线以内,有1390个岛屿,海岸线2448公里,约占全国的十分之一,是全国唯一的群岛型地级市。 渔民习惯按各作业海域,把舟山渔场划分为大戢渔场、嵊山渔场、浪岗渔场、黄泽渔场、岱衢渔场、中街山渔场、洋鞍渔场和金塘渔场,渔场的中心基地位于嵊山。舟山渔场自开发以来,一直为沿海渔民共同捕捞场所。是众多的经济鱼虾类的产卵、索饵场所,中国沿海冬季群众渔业规模最大、产量最多的带鱼渔场,是底拖网作业的良好区域,成为全国最著名的渔场。尤以大黄鱼、小黄鱼、带鱼和墨鱼

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一)

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一) 2.了解世界海洋渔业资源的分布和海洋渔业生产状况;了解世界海洋油气资源的开发过程。 3.了解在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应采取的措施。树立人类对海洋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的观点。 在教学中,教师可首先向学生介绍海洋油、气资源的勘探和开发过程。教师利用课本插图《海上钻井平台》,从海洋油、气资源的勘探、开采、运输、对生产设备和技术的要求、对工作人员素质的要求等方面进行讲述。这里,也可以将海洋油气资源的生产与陆地油气资源的生产过程做一个对比,突出海底石油和天然气勘探、开采的高投资、高技术难度、高风险的特点。最后,向学生介绍我国在海底石油和天然气勘探、开采过程中,采取的国际合作和工程招标方式。 在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读《大陆架剖面示意》图,了解大陆架海域的范围和自然条件,讲解海洋渔业资源主要集中在沿海大陆架海域的原因。在讲解渔场形成原因时,可结合已学过的有关洋流的知识进行分析,为什么有寒暖流交汇的地方或有冷海水上泛的地方会形成大渔场。接下来,教师可引导学生读《世界主要渔业地区的分布》图,并说明在温带海区由于饵料丰富,世界大渔场多在温带海区,使很多温带的沿海国家成为世界的主要渔业国。如中国和日本是世界海洋渔获量较多的国家,对国民的食品结构影响很大。特别是日本可耕地有限,人口密度又大,海洋食品占有很大比重,如日本人喜欢吃的生鱼片、寿司等。如有条件,可向学生播放有关日本饮食文化的录像。 在教学中,教师可搜集一些有关陆地自然资源和能源短缺或枯竭的具体事例,向学生进行介绍,使之认识到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意义和必要性。然后,让学生说出所知道的海洋资源的种类。在此基础上,教师归纳出目前人类开发利用的海洋资源的种类。接下来,对海水资源(包括海洋化学资源、水资源)、海洋生物资源、海洋矿产资源、海洋能源资源的特点和利用潜力进行讲述。

海洋资源的分类

世界海洋资源的种类及开发前景 目录 一.海洋自然地理概况二.海洋资源种类三.海洋生物资源四.海底油气资源五.深海矿产资源六.海洋空间利用:滩涂、港湾、水体七.海洋保护八.总结 内容摘要: 海洋中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晚于陆地,是具有战略意义的新兴开发领域,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在未来的岁月中,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将越来越多地依赖海洋,重返海洋不是幻想,而是一项可以实现的战略目标。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在开发利用陆地资源的同时,必须重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而且要树立全球海洋观念,既充分利用自己管辖的海洋资源,又积极利用世界其他地区的海洋资源。 关键字: 世界海洋概况资源种类开发前景 一. 海洋自然地理概况 地球表面的总面积约5.1亿km2,其中海洋的面积为3.6亿km2,占地球表面总面积的71%。世界海洋的水量比高于海平面的陆地的体积大14倍,约13.7亿km3。陆地的平均高度为840m,海洋的平均深度为3800m。假如地球具有平均的球面整个表面就会被2400m深的海水所覆盖。世界上的海洋分为主要部分(洋)附属部分(海),洋共有4个: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二. 海洋资源种类 海洋开发已经与原子能工程、宇宙空间技术一起,并列为当代的“三大尖端技术”。海洋资源主要有:海洋生物资源、海底油气资源、深海矿产资源、海洋空间资源(滩涂、港湾、水体) 。海洋开发产业可分为传统海洋产业和新兴海洋产业。其中,海洋捕捞业、海洋运输业和海洋制盐业等为传统海洋产业,海洋增养殖业、海洋石油开采业、海洋旅游业及海洋药业等都属新兴产业。 三、海洋生物资源 1、海洋生物资源量估计。海洋是生物资源宝库。据生物学家统计,海洋中约有20万种生物,其中已知鱼类约1.9万种,甲壳类约2万种。许多海洋生物具有开发利用价值,为人类提供了丰富食物和其他资源。关于海洋生物资源的数量,特别是其中鱼类资源的数量,是人们十分关心的问题,生物学家曾做过许多研究。有些专家用全球海洋净初级生产力(浮游植物年产量)作为估算世界海洋渔业资源数量的基础,其结果为:世界海洋浮游植物产量5000亿t。折合成鱼类年生产量约6亿t。假如以50%的资源量为可捕量,则世界海洋中鱼类可捕量约3亿t。 2、海洋生物资源开发状况。开发海洋生物资源的主要产业是海洋渔业,另外还有少量海洋药用生物资源开发。1989年世界海洋渔业产量约8575万t。1990年世界渔业总产量估计(正式统计数字尚未见报道)为1亿t,其中海洋渔业产量也比1989年有所增长。其中,世界各大洋的渔业产量分别为:太平洋0.54亿t,大西洋0.24亿t,印度洋0.6亿t。 在接近2万种鱼类中,目前比较重要的捕捞对象800多种,其中年产量超过100万t的共8-10种,年产量10-100万t的品种60-62种,年产量1-10万t的品种约280种,年产量0.1-1万t的品种约300种。 3、海洋生物资源开发潜力。世界大洋生物资源的开发潜力是很大的。如前述各国专家所估

海洋生物资源的保护

海洋生物资源的保护 摘要:近几年来,过度的海洋开发及海洋环境的严重污染,使海洋生物资源减少,有些种类甚至灭绝。所以,对海洋生物资源进行合理的保护与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海洋生物资源又称海洋水产资源或海洋渔业资源。我国是一个海洋资源大国。根据世界海洋法规定,中国拥有的海洋国土面积是299.7万平方公里,包括内水、领海及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 在如此巨大的海洋宝库中,我们有着丰富的资源。同时,随着世界科技文明的发展,海洋资源的利用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心、世界的关注。 关键词:海洋资源保护 引言:海洋资源指海洋中蕴藏的经济动物和植物的群体数量,是有生命、能自行增殖和不断更新的海洋资源。它们与海水化学资源、海洋动力资源和大多数海底矿产资源不同,其主要特点是通过生物个体和种下群的繁殖、发育、生长和新老替代,使资源不断更新,种群不断获得补充,并通过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而达到数量上的相对稳定。在有利条件下,种群数量能迅速扩大;在不利条件下,种群数量会急剧

下降,资源趋于衰落。 .海洋生物资源的保护措施和方法具体如下: 1、加强海洋环境的保护,发展持续渔业。环境恶化和污染的加剧都会对海洋生物资源的质量和数量产生巨大的、消极的影响,尤其是一些污染物在海洋生物身体中通过食物链富集,最终会传递到人类身上,危害人体健康。因此,在海洋开发的同时,必须重视保护海洋环境,综合防治海洋污染,要考虑海洋开发的经济、生态和社会的综合效益。 2、加强法律保障力度。我国已经颁布了《海洋环境保护法》和《海域使用管理法》等 多部法律和法规。今后应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加强立法步伐,制定海洋立法规划,并且严格打击破坏海洋生物资源的人和事,为海洋生物资源建立一个坚固的法律屏障。海洋立法是沿海国家管理海上活动包括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环境保护等活动的基本措施,我国加强海洋立法的建设也是与世界接轨共同保护海洋生物资源的重要举措。 3、认真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海洋生物资源虽然具有可再生性和多样性,使得海洋生物资源可以不断地繁衍下去,但是海洋生物资源同样很脆弱,如果遭到不合理、不科学的开采,就会使得其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甚至会使一种生物灭绝并产生连锁反应。因此,我们需要坚持可持续发展,保持海洋生物资源的多样性,这样才能有力地保护海洋生物资源。 4、加强科技水平,利用高新技术保护海洋生物资源。海洋生物资源

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

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 海洋生物资源又称海洋水产资源。指海洋中蕴藏的经济动物和植物的群体数量,是有生命、能自行增殖和不断更新的海洋资源。其特点是通过生物个体种和种下群的繁殖、发育、生长和新老替代,使资源不断更新,种群不断补充,并通过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达到数量相对稳定。 自古以来,海洋生物资源就是人类食物的重要来源。近数十年来,人类对水产品的需求有了很大增长。在20世纪70年代,人类所利用的总动物蛋白质(包括饲料用的鱼粉)中,约有~20% (鲜品计算)来源于海洋生物资源。世界海洋水产品总产量,由1938年的1880万吨增加到1980年的6458万吨,增长倍。1978年世界海洋渔业总产值为283亿美元。 海洋生物资源还提供了重要的医药原料和工业原料。海龙、海马、石决明、珍珠粉、龙延香、鹧鸪菜、羊栖菜、昆布等,很早便是中国的名贵药材。当前,海洋生物药物已在提取蛋白质及氨基酸、维生素、麻醉剂、抗菌素等方面取得进展。以贝壳制造工艺品已在中国成为一种行业,一些珊瑚是很受欢迎的艺术品。海鸟粪含磷达20%,是极好的天然肥料。鲸油既可食用又是重要化工原料,抹香鲸头部的油是精密仪器的高级润滑油。海藻的提取物,特别是褐藻胶和琼胶在工业上也有广泛的用途。 而我们生活的地球表面,海洋面积约亿平方公里,海洋中含有十三亿五千多万立方千米的水,约占地球上总水量的97%。海洋中有着大量的海洋生物,其中蕴藏的资源量约×1010t,海洋植物×109t海洋生物每年可生产×1011t有机碳,并在生态平衡允许的情况下,每年可提供3×109t水产品。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70%,海洋空间极有可能成为21世纪最大的待开发领域。人类从海洋取得的食物只占1%,但它提供了人类动物蛋白的22%,海底石油占地球总储量的45%,天然气占地球总储量的50%。因此,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会成为新世纪的主要目标。 那么海洋生物资源有哪些可以开发利用的呢 人类目前可利用的海洋生物资源包括以下几类: 鱼类资源是海洋生物资源中最重要的一类鱼类是脊椎动物中最为低级的一个类群。在我国海域里,目前已记录到海洋鱼类3023种,其中软骨鱼类237种、硬骨鱼类2786种,约占我国全部海洋生物种类的1/7左右。因此,海洋鱼类构成了我国海洋水产品的重要基础。从海域分布来看,太平洋是世界各大洋中渔获量最高的海域,占世界海洋总渔获量的%,在世界各海洋中居第1位。这里有著名的秘鲁渔场,盛产秘鲁鳀鱼;日本北海道渔场,其盛产的鲑、带鱼、太平洋鲱、大黄鱼、小黄鱼等,产量非常丰富。大西洋的渔获量在世界各海洋中居第2位,主要有北海渔场和纽芬兰渔场等,盛产鳕鱼、鲱鱼、毛鳞鱼等,印度洋的渔获量较少仅占世界海洋渔获量的6%。 鱼肉中含蛋白质、氨基酸很高,对促进智力发育、降低胆固醇和血液黏稠度、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具有明显的作用。因此,经常吃鱼对健康有好处。 海洋软体动物是重要的生物资源。很多种类分布广,数量大,肉味鲜美,又易捕捞和养殖,是人类的渔业对象。可供捕捞的主要种类是头足类的鱿鱼、乌贼等。还有很多种类既可采捕,又能进行人工养殖,如双壳类的牡蛎、贻贝、蛏、蚶。据统计世界海洋软体动物的产量每年约为560万吨,其中鲍、干贝(扇贝的闭壳肌)等都是珍贵的海产食品。

海洋生物资源的持续开发利用

海洋生物资源的持续开发利用 1、 合理开发利用海洋生物资源 在自然界中一切能为人类利用的自然要素就是自然资源,海洋生物资源属于自然资源中的生物圈资源,其重要特征是具有可更新性,反映出这种资源有生命,有自然更新能力。在适宜的自然环境中,如果合理利用,便可以保持生物资源的生态平衡,不断更新繁衍,被人类持续利用。否则,则日趋衰退,崩溃灭绝。 所谓合理利用,就是根据海洋生物资源分布的区域性特点,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按照海洋生物资源的特点和规律进行开发和利用。滥捕和捕捞过度,是引起许多重要海洋生物资源下降的原因。世界上许多传统性经济鱼类,都因过度捕捞而日趋衰竭。20多年来,中国近海渔业资源也遭受到严重的破坏,特别是近海渔业资源从60年代后期起就开始衰退。带鱼从年产量一百多万吨降到50万吨左右,小黄鱼几乎不见,大黄鱼产量不足 3×104t。由于大规模搞底拖网,且网孔越来越小,把大量幼鱼都捕捞上来了。后果是渔获物中成鱼减少,幼鱼增多;优质鱼比例下降,劣质鱼比例大幅度上升。现在,黄海的带鱼和小黄鱼,已形不成渔汛。东海的大黄鱼和带鱼,产量大幅度下降。 保护海洋生物资源,使人类可持续利用。一方面,必须加强海洋渔业环境保护,尽量预防和消除海洋环境污染;另一方面,就是做到合理捕捞,既要使人类捕捞的产量达到最大,又要使海洋生物资源有所增长。每一种海洋生物资源,每年都要因疾病死亡、被捕食或被捕捞而损失一部分,同时每年又因个体生长和幼体补充而增加一部分。补充量与损失量之差,就是每年适宜捕捞的数量。若捕捞量大于这个差,则超过该种海洋生物的补充能力,资源就要减少。当每年的最高捕捞数量可使该种海洋生物的资源量仍得以保持稳定时,这个量就叫最大持续产量,也就是合理的捕捞数量。要达到最大持续产量,最好的办法就是多捕较大的鱼,不捕小鱼。为了保护渔业资源,许多国家都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包括禁渔区,禁渔期,最小捕捞长度,禁止捕捞亲鱼和幼鱼,还规定最小网目、规格、捕捞工具,最适捕捞量等,并建立相应的监督管理机构和管理队伍。 2、 实现海洋农牧化 所谓海洋农牧化就是像陆地农业种植庄稼、放牧牲畜那样在海洋中开展海洋生物的养殖和增殖。这是开发海洋生物资源的一种新途径。 目前,全世界已养的贝类约有近100种,主要有牡蛎、贻贝、扇贝、蛤、鲍等。这也是中国当前的主要养殖品种,且中国可养殖的贝类资源更为丰富。在鱼类养殖方面,目前世界已养殖的鱼类约100种,但能形成规模化的仅20种左右。中国已具有多种经济鱼类人工繁育苗种和网箱养殖、人工增殖的经验和技术。虾类和藻类的养殖在世界上占较大的比重,也是中国的主要养殖品种。全世界目前有50个国家和地区在养殖虾类近30种,但形成商品仅10余种,世界虾类养殖产量80%集中在中国和东南亚一带。世界藻类养殖产量1991年为359.3×104t,主要品种有海

海洋生物资源论文

蔡菲菲 201200191003 电气工程学院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12级5班

目录 摘要 (3) (一)引言 (4) (二)中国海洋生态环境现状 (5) 1.近海水体环境质量呈下降趋势,污染范围不断扩大 (5) 2.近海水域污染严重,生态环境破坏加剧 (5) 3.污染严重,引发赤潮,渔业资源破坏严重 (5) (三)海洋生态环境的污染源 (5) 1.陆源污染物 (5) 1)工业污水排海 (6) 2)城市生活污水排海 (6) 3)农药、化肥污水排海 (6) 4)海洋石油运输和海洋石油勘探开发造成的海上溢油事故频发 (6) 2.船舶排放的污染物 (6) 3.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的污染 (6) 4.人工倾倒废物污染 (6) (四)我国海洋环境污染的原因 (6) 1.把经济发展速度作为考核的主要指标 (6) 2.对海洋环保的执法力度不够 (7) (五)防治海洋环境污染的对策 (7) 1.提高民众的海洋环境保护意识 (7)

2.加强监管和加大对海洋环保的执法力度 (8) 3.完善海洋环境保护法律体系 (8) 4.科学开发海洋资源 (8) 5.建立统一和多职能的海上执法队伍 (9) (六)结论 (9) (七)参考文献 (10) 浅谈中国海洋生态环境污染 摘要 近十年来,全国特别是沿海发达地区,临港、临岸工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是在工业迅速发展的同时,不少企业治污净化设施没有同步跟上,污水向河道和入海口无度排放,污染了海洋。还有的甚至在“先污染后治理”的思想支配下,企业长期不安装治污设施,任其自然排放,使得海洋这块蓝色宝地受到日趋严重的污染。部分海湾和近海海面污染已经相当严重,而且呈日益加剧的趋势。当前,污染和损害中国海洋环境的因素主要有:陆源污染物、船舶排放的污染物、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的污染、人工倾倒废物污染、不合理的海洋工程的兴建和海洋开发,使一些深水港和航道淤积,局部海域生态平衡遭到破坏等。目前海洋生态环境污染已对经济社会发展和生物资源造成了巨大影响,而且海洋环境与陆上不同,一旦被污染,即使采取措施,其危害也难以在短时间内消除。因为治理海域污染比治理陆上污染所化费的时间要长,技术上要复杂,难度要大,投资也高,而且还不易收到良好效果。所以保护海洋环境,应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合理开发,综合利用。主要对策有:提高民众的海洋环境保护意识、加强监管和加大对海洋环保的执法力度、完善海洋环境保护法律体系、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建立统一和多职能的海上执法队伍等。治理污染刻不容缓,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创造一个和谐稳定的海洋生态环境。 关键词:海洋污染;因素;防治措施;科学开发

高中地理第二单元开发海洋资源第三节海洋生物资源及其开发自我小测鲁教版选修211092145

第三节海洋生物资源及其开发 自我小测 夯基达标 1.自1996年6月1日起,我国在南海海域实施为期60天的伏季休渔,在南海海域不得有任何渔船作业。选择在6、7月两个月休渔的原因是() A.这一时段多发台风,确保渔民安全 B.这一时段海水温度高,蒸发强,海水盐度大,鱼类少 C.这一时段南海幼鱼比例最大,为了保护渔业资源 D.这一时段多有赤潮发生,影响渔业生产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北海道渔场是由日本暖流与加利福尼亚寒流交汇形成的 B.纽芬兰渔场是由北大西洋暖流与拉布拉多寒流交汇形成的 C.东南大西洋渔场是由秘鲁寒流上升形成的 D.东北大西洋渔场是由东格陵兰寒流与北大西洋暖流交汇形成的 3.下列四图中,有世界著名渔场分布的海域、盐度最高的海域分别是()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4.海洋水域占地球表面积70%以上,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生物资源。随着世界人口的增加,人类加速了对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假如开发过度,将会导致海洋生物资源的枯竭。 (1)海洋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多的生物是() A.藻类 B.虾类 C.鱼类 D.哺乳类 (2)要使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就必须保持海洋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对一个平衡的生

态系统来说,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B.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保持动态平衡 C.植物与动物的数量相等 D.生物成分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协调 5.海洋渔业资源主要集中在() A.大洋底部 B.热带洋面 C.沿海大陆架海域 D.高纬度大洋中部 近年来,我国海洋渔获量大幅度下降,且捕上来的多是鱼子鱼孙。据此完成6~8题。 6.这种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厄尔尼诺现象导致水温升高 B.石油泄漏污染了海洋 C.修建人工岛和海港等设施 D.过度捕捞使渔业资源严重衰退 7.上述行为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 A.公平性原则 B.持续性原则 C.共同性原则 D.协调性原则 8.对此我国采取的主要对策是() A.对部分海域实行季节性的“休渔” B.改革渔具,加密渔网眼 C.推进海洋农牧业生产 D.控制各种废弃物的排放量 9.下列海洋生物中人类食用量最大的是() A.鱼类 B.虾蟹类

第三节 海洋生物资源及其分布

第三节海洋生物资源及其分布 海洋生物资源指海洋中蕴藏的经济动物和植物的群体数量,是有生命、能自行增殖和不断更新的海洋资源。又称海洋水产资源、海洋渔业资源或海洋水产资源。 一、海洋生物资源分类 又称海洋水产资源。指海洋中蕴藏的经济动物和植物的群体数量,是有生命、能自行增殖和不断更新的海洋资源。其特点是通过生物个体种和种下群的繁殖、发育、生长和新老替代,使资源不断更新,种群不断补充,并通过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达到数量相对稳定。海洋生物资源按种类分为:①海洋鱼类资源,占世界海洋渔获量的88%。其中以中上层鱼类为多,约占海洋渔获量的70%,主要有鳀科、鲱科,鲭科、鲹科、竹刀鱼科、胡瓜鱼科和金枪鱼科等。底层鱼以鳕产量最大,次为鲆、鲽类。经济鱼类中,年渔获量超过100万吨的有:狭鳕(明太鱼)、大西洋鳕、毛鳞鱼、远东沙瑙鱼、美洲沙瑙鱼、鲐、智利竹荚鱼、秘鲁鳀、沙丁鱼和大西洋鲱等10种;②海洋软体动物资源,占世界海洋渔获量的7%,包括头足类(枪乌贼、乌贼、章鱼),双壳类(如牡蛎、扇贝、贻贝)及各种蛤类等;③海洋甲壳类动物资源,约占世界海洋渔获量的5%,以对虾类(如对虾、新对虾、鹰爪虾)和其它泳虾类(如褐虾、长额虾科)为主,并有蟹类、南极磷虾等;④海洋哺乳类动物,包括鲸目(各类鲸及海豚)、海牛目(儒艮、海牛)、鳍脚目(海豹、海象、海狮)及食肉目(海獭)等。其皮可制革、肉可食用,脂肪可提炼工业用油。其中鲸类年捕获量约2万头;⑤海洋植物,以各类海藻为主,主要有硅藻、红藻、蓝藻、褐藻、甲藻和绿藻等11门,其中近百种可食用,还可从中提取藻胶等多种化合物。 当前世界海洋生物资源利用很不充分,捕捞对象仅限于少数几种,而大型海洋无脊椎动物、多种海藻及南极磷虾等资源均未很好开发利用;捕捞范围集中于沿岸地带,仅占世界海洋总面积7.4%的大陆架水域,却占世界海洋渔获量的90%以上。据估计,海洋中有机物平均单产为50克碳/米2·年,每年有200亿吨碳转化为植物;海洋每年可提供鱼产品约2亿吨,迄今仅利用1/3左右。海洋生物资源进一步开发利用的途径为一开发远洋(如南大洋)和深海的鱼类及大型无脊椎动物,首先是水深200~2000米及更深处的资源。二开发海洋食物链级次较低的种类,如南极磷虾资源。三大力发展大陆架水域的海水养殖和增殖业(如放养鱼、贝类和虾等),实现海洋水产生产农牧化。(毛汉英) 1、海洋动物资源 1)鱼类资源分类:它是海洋生物资源中最重要的一类,如1981年世界海洋渔业捕获量为6670万吨,鱼类为5757万吨,占 89%。 ①依层次分:鱼类中以中上层种类为多,占鱼类捕获总量的70%左右。主要是鳀科(Engraulidae)、鲱科(Clupeidae)、鲭科(Scombridae)、鲹科(Carangidae)、

高中地理-海洋生物资源及其开发 最新

第二单元开发海洋资源 第三节海洋生物资源及其开发 【课程标准要求】 【设计思路】 本课最主要的任务是让学生认识到海洋生物资源的种类及其对人类未来发展的意义,重点分析海洋渔业资源的分布与形成的原因,以及人类在开发海洋生物资源面临的问题及有关解决的措施,以有关的数据与图标说明海洋生物对人类发展的意义课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讨论未来人类如何在开发海洋的同时保护海洋,实现海洋生物可持续为人类提供资源。 【知识构建】 本课主要包含三大模块,一是介绍海洋生物资源的数量、用途与特点;二是保护传统渔场,开拓捕捞空间,介绍世界传统渔场的形成、分布规律、形成原因,指出在开发利用中出现的问题和采取的措施;三是海水养殖增殖与海洋药品与保健品的开发,及让学生了解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不仅是初级产品,而且要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其框架结构图如图1。

【教学目标】 1.掌握海洋生物资源的主要类型。 2.了解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途径和方式。 3.运用资料,说明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重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 依据课程标准,可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海洋生物资源的类型,世界渔场的分布及形成原因,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2.教学难点 本课的知识内容比较抽象,难点在于运用有关资料的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分析、表达能力要求学生不仅能从文字和图像中提取有用信息,还要能将知识进行有效的迁移和整合,并在此基础上,尽量用书面语言简洁、完整地作出表达。 【课前准备】 提前布置学生搜集海洋生物资源的相关照片、文字介绍、视频等材料,用于

课前交流。 课前做好学习小组的组建与分工工作。建议每个小组以4-6人为宜,每个小组成员在教室中的座位邻近,可以随时集中起来围坐在一起。每个小组确定1名小组长,1名记录员,1名发言人,1名纪检员。提前为每个小组打印好“小组合作学习研讨过程记录表”(如表2所示),以便在讨论过程中及时记录学习情况。 表1 小组合作学习研讨过程记录 【课堂活动设计】

海洋生物资源

物资源,海洋生物物种约占地球生物物种总数的80%以上据统计,已知的海洋生物大约有300 000种,而且这些可能仅仅只占所有海洋生物种类的一小部分,海洋生物环境所具有的这种物种多样性构成了资源化学多样性的基础。海洋生物以它独特的生活方式—栖息、运动、洄游、摄食、排泄、生长繁殖、御敌等,生活在复杂而多变的海洋环境里,海洋环境具有高盐、高压、低温、寡营养等迥异于陆地环境的特点,海洋生物也随之产生了与陆地生物不同的代谢途径和机体防御机制,具有陆上生物所不具有的化学结构奇特、新颖以及特异的高活性、高药效的活性物质。 ● 浮游植物 一类自养性的浮游生物,具有叶绿素或其它素体,能吸收光能(太阳辐能)和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而自己制造有机物(主要是碳水化合物)。这类浮游生物主要包括细菌和单细胞藻类--硅藻、甲藻、绿藻、蓝藻、金藻、黄藻等。它们是水域生态系统中的主要生产者(producer ,属于初级生产力,其中有些细菌又是还原者decomposer)。由于需要吸收日光能,一般分布于海洋的上层或称真光层(euphotic layer)。 ● 浮游动物 这是一类异养性的浮游生物,也就是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而必须依赖已有的有机物作为营养来源。这类浮游生物主要包括原生动物的有孔虫、放射虫和纤毛虫;水母类的水螅水母,钵水母和栉水母;轮虫类的单卵巢轮虫;甲壳类的枝角类、桡脚类、磷虾类、樱虾类及部分介形类(状肢类)、端足类和糠虾类等;毛颚类;软件动物的翼足类和异足类;被囊动物的有尾类和海樽类;以及各类无脊椎动物和低等脊椎动物的浮游幼虫(包括鱼类的仔鱼、稚鱼等)。它们的生活水层不限于真光层,可以分布到较深水层;大多是滤食性的,也有捕食性的,是海洋生态系统中的消耗者(consumer),主要属于次级生产力。 ● 小型底栖动物 小型底栖动物对异养微生物的摄食、胁迫和调控过程具有全球尺度的效应,因此深入开展海洋生态系统中的过程研究与生态模拟,离不开小型底栖动物这一重要生物参数。由于小型底栖动物特有的生殖对策,生命周期短(每年平均3一5代),生长繁殖速度快,生活史中无浮游幼虫阶段,便于野外取样和实验室培养等,使其成为海洋环境监测和对生态系统健康评估的理想指示类群,特别适于在实验室和现场用来测定人类扰动对水域生态系统影响的污染评价。近几十年小型底栖生物作为海洋生态监测和生态系统健康评估体系的一个指标,已被广泛应用于海洋环境监测。此外,在海洋中生活的小型底栖动物,特别是在极端条件下(高温、低温、无氧)生活的海洋线虫是研究转基因和细胞程序性死亡的很好的分子生物学模型 (一).海洋环境污染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