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历史初中一年级上册 第18课 秦汉的科学技术

历史初中一年级上册 第18课 秦汉的科学技术

历史初中一年级上册 第18课 秦汉的科学技术
历史初中一年级上册 第18课 秦汉的科学技术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第13课秦汉的科学技术导学案无答案中华书局版.doc

第十三课秦汉的科学技术 [学习目标] 1.知道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九章算术》的成就及影响、张衡发明地动仪、和张仲景和华佗的中医学成就。 2.通过观察汉代造纸图,了解造纸的工序,依据地动仪剖面图,分析其原理,培养我们的观察和想象能力。 3.认识到当时我国科学技术在世界的领先地位和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从而激发我们的爱国主义情感。 一、自主学习 自读课文,完成下表。 两汉时期的科技成就 类别时间人物著作或成就影响 造纸术105年 数学标志着我国当时已取得很高的数学成 就,并形成了较完整的数学体系。在世 界数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地动学张衡 医学张仲景为后世中医辨证施治的发展奠定了基 础,至今仍是中医学的经典。对朝鲜、 日本和东南亚各国的医学影驸幔踊陶尔 为“聲” o 发明“麻沸 散”;编成“五 禽戏” 二、合作探讨 1.你能说出秦汉时期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吗? 2.你知道我国书写用品的演变过程吗? 3.纸的出现,在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领域引起了巨大变革。联系纸张的广泛用途, 比一比谁列举得多。 三、反馈测验(50分) (-)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答案,请将正确答案英文代码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4 分) 1.据《东观汉记》载:公元2世纪初,蔡伦曾得到当时汉和帝的称赞。这是因为他() A.改进和推广造纸术 B.出使西域归来 C.他完成历史巨著《史记》 D.东渡日本成功 2.东汉时如果有人要修一条水渠,计算土方要运用到下列哪本书的内容() A.《齐民要术》 B.《九章算术》 C.《缀术》 D.《农政全书》 3 .下面几位科学家中,对人类文化传播者贡献大的是() A.张衡 B.蔡伦 C.张仲景 D.华佗 4.每年的农历正月十八,在南阳市,总有大量群众在医圣祠自动参加祭拜活动,表达对一位医德高尚、学术造诣深厚且对我国医学发展做出杰出贡献的医学家的深爱和怀念。这

精品:第13课秦汉的科学技术教案

第13课秦汉的科学技术 教学设计 授课班级:授课教师: 一、教学目标 (一)课标要求 1.知道造纸术的发明对传播文化的作用 2.讲述张仲景和华佗的故事 (二)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说出造纸术发明和改进的过程,阐明中国古代造纸术发明的伟大意义;说出《九章算术》的成书时间、内容、特点;列举张仲景和华佗的主要医学成就。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对历史图片的解读和历史材料的阅读和理解,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初步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秦汉科学技术知识的学习,认识古代劳动人民的非凡创造力和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激发爱国情感。 二、课型新授课课时一课时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对世界产生巨大影响 难点:张衡制造的地动仪及其涉及到的物理学力学原理和相关名词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由东方朔上奏的故事导入本课。 教师讲述东方朔上奏的故事。听完故事后让学生谈感想,在此基础引导学生说出古代劳动人民用过的一些书写材料并说出这些材料的不足之处,老师强调我国古代的劳动人民还在不断改进,从而引出纸的产生。进而导入本课教学。 (二)讲授新课 1.造纸术 (1)出示《甘肃天水出土的纸》,通过讲解让学生知道这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纸,知道它出现的朝代。引导学生理解这时纸虽出现了但并未普及。(西汉时期出现的纸质量较差,产量也少,不适于书写,因此并未传播开来。到东汉时,蔡伦改进了造纸术。) (2)提问:我国纸张的普及是在什么时候?是谁改进了造纸术?蔡伦是怎样改进造纸术的?(根据纸的原料以及《造纸生产过程示意图》来说)分析它的优点有哪些?(进而明白这种纸能够普及的原因) (3)思考与讨论:纸的出现,在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领域引起了巨大变革。联系纸张的广泛用途,比一比谁列举得多。 (4)提问:中国造纸术的发明、改进和传播,将对社会产生什么影响?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三国鼎立》教学设计

第18课《三国鼎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引导学生掌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历史作用、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的原因、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以及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2)提高学生对重大历史事件的复述能力。 (3)通过对曹操一胜一败原因的分析提高学生分析历史现象,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创设情景、设身处地、史实辩析、讨论战争胜败原因、评价历史人物等方式,采用探究启发式教学,贴近学生最近发展区,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三国鼎立局面的学习,也让学生们认识到,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局部的统一,不是历史的倒退而是历史的进步,为以后全国的统一打下了基础,更让同学们认识到,国家的统一是历史的趋势。 (2)通过对曹操、诸葛亮等历史人物的分析和评价,使学生认识到评价历史人物时,主要应该看它是否推动了社会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3)历史使人智慧,通过本课学习对学生进行历史感悟教育、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重点:

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教学难点: 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三国演义》的主题曲,把学生带入情境后,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我适时地引导学生们说:正如歌词里唱到的世事成败转头空,三国时期多少英雄豪杰都已付诸谈笑中,今天就让我们学习第18课三国鼎立,重温那段硝烟弥漫的历史。 二、讲授新课。 1、首先,检查一下提前下发的学案上的需要学生们预习的内容。 2、讲解第一目的内容:官渡之战: 过渡语:一说到三国就得从东汉末年说起,汉末天下大乱,军阀割据混战不得不提到我国北方的两个军阀:袁绍和曹操,同时出示PPT三国时的地图:袁绍和曹操各自的实力范围,简单地介绍和评价一下曹操。然后,让学生自己在课本中寻找PPT出示的问题:官渡之战的时间、地点、交战双方、结果、影响。然后让学生自己站起来回答这些问题,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作用。随后让学生观看一段简短的视频来直观形象地感受官渡之战,通过观看的视频方式,创设情境,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最后,小组合作学习:集思广益:讨论曹操为什么能够打败袁绍,统一北方?

七年级历史--第18课--三国鼎立-教案-人教版

第18课三国鼎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引导学生掌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历史作用、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的原因、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以及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 (2)提高学生对重大历史事件的复述能力。 (3)通过对曹操一胜一败原因的分析提高学生分析历史现象,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的能力。 (4)通过对历史事实和文艺作品中描述的情节进行比较,提高学生对历史事实和文艺创作的分辨能力。 2、过程与方法 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创设情景、角色表演、设身处地、史实辩析、讲故事、讨论战争胜败原因、评价历史人物、三国代表介绍本国经济等方式,采用探究启发式教学,贴近学生最近发展区,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对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每一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有其客观条件,但是人们的主观能动性,特别是符合实际情况的主观能动性也起重要作用。 (2)通过对曹操、诸葛亮等历史人物的分析和评价,使学生认识到评价历史人物时,主要应该看它是否推动了社会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 (3)历史使人智慧,通过本课学习对学生进行历史感悟教育、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重点 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教学难点 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一、创设影片情境,联系旧知,导入新课 播放《三国演义》片头,把学生带入情境,在学生兴致勃勃地观看结束后,问:知道我们今天将要学习哪一课吗?学生响亮齐答:《三国鼎立》。那么,三国鼎立的局面是怎样形成的呢?是哪三国?你知道吗?三国形成的历史与大家所熟知的哪些历史人物有关系呢?下面请大家猜想一下,好吗?(生答:曹操、诸葛亮、刘备…)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1、我们要探究三国形成的历史,得首先从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说起(课件显示《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东汉末年,在镇压黄巾大起义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割据一方的军阀。他们为了扩张自己的势力,彼此长期混战。刀枪剑戟带给人民无尽的灾难和痛苦,同时也使北方的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的破坏。人口集中的黄河中下游地区,出现了“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人民渴望早日结束战乱,过上和平安定的生活。那么,是谁顺应历史的潮流,是谁顺应人民的愿望,结束了这种战乱局面呢?(生答:曹操) 2、曹操能谋善断,很有眼光,以统一天下为已任,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用诗抒发了自己远大的政治抱负。(课件显示曹操图像及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从这句诗中,我们可以看出曹操怀有雄心壮志,他要统一天下。 3、(课件显示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曹操要统一天下,必先统一北方。而在北方的各派军阀中,实力最雄厚的是谁?其次是谁?(生看示意图作答) 4、曹操要统一北方,必先击败实力雄厚的袁绍。那么,曹操的势力是如何发展壮大的呢?(课件显示曹操势力发展壮大的录音材料,让生分析) 5、随着曹操势力的壮大,曹操与袁绍展开了决战,这就是著名的官渡之战。(动态显示《官渡之战形势图》)问:你能根据示意图上提示的交战时间、地点、交战双方、兵力对比、交战结果,给大家简单地介绍一下官渡之战吗? 6、一起归纳: 官渡之战

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整理18课

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整理(1-8课) 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整理(1-8课) 第一课:繁盛一时的隋朝 一、隋朝的统一 1、581年,杨坚建立隋朝,定都长安和洛阳。杨坚就是隋文帝。 2、589年,隋朝灭陈朝,南北重归统一。 3、隋朝统一的原因:①自西晋末年以来,地方经济 得到发展,民族融合加强,人民渴望统一;②南方经济也有发展,缩小与北方的差距;③隋朝建立后国力强大,而南方陈朝统治腐朽。 4、隋朝统一南北的意义:结束分裂,开创统一。 二、隋朝经济发展 1、原因: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②隋文帝励精图 治,发展生产 2、结果:①人口激增;②垦田扩大;③粮仓丰实 三、大运河开通 1、目的:加强南北的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 治2、时间:605—610年 3、规模:以洛阳为中心,南起余杭,北达涿郡,全长2000多

公里 4、意义: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世界上最长的运河,它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文化交流与发展。 四、繁盛一时的隋朝 1、繁盛:国家统一,经济繁荣,大运河开通 2、一时:二世而亡,共37年(581 —618) 第二课:“贞观之治” 一、唐朝的建立 1、隋炀帝暴政,引发农民起义,618年,隋炀帝被 杀,隋朝灭亡。 2、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李渊就是唐高祖,626年,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登基,是为唐太宗,年号贞观 二、贞观之治 1、措施:①以隋为鉴,以民为本,轻徭薄赋,发展生产; ②注意“戒奢从简”;③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④注意任用贤才、虚心纳谏。(“房谋杜断” 人名) 2、唐太宗统治时,社会经济出现繁荣景象,政治比较清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改善,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3、武则天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当政期间,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使唐朝社会经济

秦汉的科学技术

攸县三中初中部 新课程背景下“指导——自主学习”教改学案 课题:18、秦汉的科学技术 七年级学科:历史主备:文武校正:___审核:___执教: ___ 学习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纸的发明和改进、华佗和张仲景的成就, 从而培养学生正确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1)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 (2)地动仪 难点:涉及到科技名词和物理学原理,而初一学生没有学习物理,对于利用物体惯性来对地震波进行远距离测量的原理难以理解,因此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流程: 自主学习:【基础知识】 一、造纸术 1、纸的发明:____早期用____做的纸,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_____的纸。 2、纸的制造: (1)时间:_____时期 (2)人物:_____ (3)原料:_____、_____、_____、_____。 (4)特点:___易找,价格____,质量____。 (5)名称:后人把这种纸叫做“_____”。 二、《九章算术》 1、时间:_____时期 2、内容:涉及____、____、____和____等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反映了我国古代_____。 3、意义:是当时世界上_____。 三、地动仪 1、发明人:____,生活在____时期 2、功能:测定地震_____。 3、意义:是世界公认的_____的仪器。 四、名医张仲景和华佗 1、张仲景: (1)年代:____末年。 (2)贡献:写成《_____》,阐述了_____理论和治病原则。 (3)尊称“_____” 2、华佗 (1)擅长:_____手术。 (2)贡献:制成“_____”,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编制医学体操“____”。合作探究: 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问题: “在造纸术发明以前,我国通常用竹木简或帛作为书写材料……,纸的造价低,携带方便” (1).我国的纸发明于何时

2018-2019年度最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8课 三国鼎立学案

历史 第18课三国鼎立 学习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掌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历史作用、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的原因、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以及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 通过本课的学习,提高对重大历史事件的复述能力。同时,通过曹操一胜一败原因的分析,提高分析历史现象,抓住现象所反映的本质的能力。通过对历史史实和文学艺术作品中描述的情节的比较,提高对历史事实和文学创作的分辨能力。 通过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分析,认识到每一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有其客观条件。但是,人们的主观能动性,特别是符合实际情况的主观能动性也起着重要历史作用。通过对曹操、诸葛亮等历史人物的评价,认识到评价历史人物时,主要应该看他是否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 重点和难点: 本课重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的形成。 本课难点: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官渡之战:公元200年发生的官渡之战,是割据北方的曹操和袁绍两个军阀之间为控制北方地区进行的重要战役。袁绍的实力优于曹操,但曹操顺应人民希望安定的愿望,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自己的势力迅速壮大。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处于有利的地位。经济上,采取了恢复农业生产、减轻农民负担的一些措施。所以,在官渡之战中,曹操能以少胜多,打败袁绍,为统一北方奠定基础。 赤壁之战:公元208年发生的赤壁之战,是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键。官渡之战以后,曹操陆续消灭一些军事割据势力,基本上统一了北方。此时,曹操发动赤壁之战,是为了乘胜消灭江东的孙权和依附荆州势力的刘备,统一全国。刘备采纳诸葛亮的建议,联合江东的孙权。孙刘联军用火攻的办法,以少胜多,大败曹军。这场战役使曹、刘、孙三方的力量对比发生了新的变化。曹操在赤壁之战中失利的主要原因,可从三方面分析;第一,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水战;第二,曹操的骄傲自满情绪;第三,孙刘联军正确的战术。最根本的是,当时统一的客观条件尚未成熟。曹操统一北方后,北方的社会经济尚未得到恢复和发展;刘备还没有自己巩固的地盘,孙权的江东也刚刚在开发之中。无论统一的经济基础,还是能够完成统一的力量对比条件,都尚未成熟。这是最根本的一点。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赤壁之战以后,曹操被迫退据北方,重新积蓄力量;孙权在长江中下游的势力得到巩固,刘备得到两湖大部分地区,后来又得四川。这样,三个军阀的势力相当,但任何一方又都不具备统一全国的条件。曹操的儿子曹丕在洛阳,废汉献帝,自称皇帝。刘备和孙权也先后称帝、王。三国鼎立局面形成了。 三国鼎立局面是东汉末年以来军阀混战的结果,也是从分裂割据走向逐步统一的过渡阶段。并存的三个政权,为了战胜对方,都采取一系列恢复和发展生产的措施。这就为日后的统一准备了物质条件。 学法指导: 1.学习本节内容时,要注意将历史的真实情况和自己以前从小说或电视剧中了解到的有关三国的故事进行比较,分辨哪些是真实的,哪些是经过艺术加工了的。 2.透过现象看本质。本节课许多历史现象,分析历史现象背后所反映的本质的东西。如:袁绍的一个谋士许攸投奔曹操的故事,反映了袁绍和曹操对人才的不同态度,也反映了曹操善于抓住人心的特点。再联系到曹操恢复北方经济方面的措施,更能看出他胜

初中七年级历史:第18课 闭关锁国教学设计

新修订初中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 第18课闭关锁国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Lesson 18 Retreat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中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第18课闭关锁国 第16课闭关锁国 内容标准:简述“闭关锁国”政策的历史影响。 一、教学目标 1、知识识记 ⑴知道明、清“海禁”、闭关政策、清王朝自大封闭心理的基本概况。 ⑴了解清乾隆后期出现由盛转衰,面临内乱外患深重危机的原因所在。 2、能力培养 ⑴比较明海禁与清海禁的差别。 ⑴整理出清代自顺治到嘉庆“闭关锁国”的大致轨迹。 ⑴联系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分析清王朝实行闭关政策的社会根源。 ⑴对比汉、唐的对外开放,简述“闭关锁国”政策的历史影响。 3、情感教育和价值观

⑴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闭关锁国”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反映,是自大封闭心理的体现,是一种消极落后的政策。 ⑴ 通过分析,使学生认识正是因为清王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统治阶级更加愚昧无知,中国社会日益落后,中国才失去了一次了解世界,与时俱进,崛起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机会。 ⑴通过对比,使学生明确对外开放是一个国家繁荣强盛的必由之路,而“闭关锁国”只能导致愚昧和落后。 二、教学要点 1、重点 面对西方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清王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在长达2XX年几乎与世隔绝的情况下,完全落伍了,这对中国历史的发展带来了极其不利的影响,最终造成了中国落后挨打的结果。由此,使学生认识到“闭关锁国”政策的危害,从而更能体会改革开放政策的英明。本课的重点即“闭关锁国”政策。 2、难点 由于清王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既有对外防范的一面,更有愚昧保守的一面;影响既有一定程度上的自我保护,更有极大程度上的落伍,有一定的复杂性。因此,如何将清王朝“闭关锁国”的原因和影响分析透彻,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三、教学方法

第18课 秦汉的科学技术[教学设计][岳麓版]

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设计 (第18课秦汉的科学技术 1课时) 主备:审校:历史备课组备课时间:2011年11月15日 教学目标1.了解造纸术,认识造纸术对人类文化的传播与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2.知道《九章算术》,了解中国古代的数学成就。 3.知道张仲景和华佗及他们各自在医学上的成就。 教学重点造纸术、《九章算术》、张仲景。 教学难点理解科技的繁荣是建立在国家统一、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的。 教学过程关键点拨一、导入新课 1.复习提问: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建立 于哪一年?建立者是谁? 2. 教师引入: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先后吞并六国,完成统一。 秦汉时期,国家的统一,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在此基础上,文化也出现 繁荣的局面。今天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秦汉时期先进的科学技术。 二、自主合作与探究 1.自主探究 学生根据以下探究的问题自主阅读课文,在课本上圈划相关重要内 容。 (1)我国人民在什么时候就能造纸?东汉时改进造纸术的是谁?造 纸术的发明有什么作用? (2)东汉时期出现的代表当时世界最先进水平的应用数学著作是什 么?地动仪的发明者是谁? (3)被称为“医圣”的是谁?他写成了一部中医学著作是什么? (4)创制了麻醉药剂“麻沸散”的是谁?他还编成了一套体操,名 字叫什么? 2.合作探究 (1)蔡伦所使用的造纸原料与西汉时期的造纸原料是否相同?使用 这种原料生产出来的纸与西汉的絮纸和麻纸相比会有哪些优点? (2)从张仲景和华佗两位医学家的身上,你能学到什么? (3)完成课本P85“知识巩固”中的连线题。 三、展示与评价 1.学生展示探究的成果,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给予适当的点评、纠 正、强调、补充。师生互动,学生订正错误内容。

秦汉的科学技术

秦汉的科学技术 Final revision on November 26, 2020

攸县三中初中部 新课程背景下“指导——自主学习”教改学案 课题:18、秦汉的科学技术 七年级学科:历史主备:文武校正:___审核:___执教: ___ 学习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纸的发明和改进、华佗和张仲景的成就, 从而培养学生正确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1)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 (2)地动仪 难点:涉及到科技名词和物理学原理,而初一学生没有学习物理,对于利用物体惯性来对地震波进行远距离测量的原理难以理解,因此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流程: 自主学习:【基础知识】 一、造纸术 1、纸的发明:____早期用____做的纸,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_____的 纸。 2、纸的制造: (1)时间:_____时期 (2)人物:_____ (3)原料:_____、_____、_____、_____。 (4)特点:___易找,价格____,质量____。 (5)名称:后人把这种纸叫做“_____”。 二、《九章算术》 1、时间:_____时期 2、内容:涉及____、____、____和____等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反映了我国古代_____。 3、意义:是当时世界上_____。 三、地动仪 1、发明人:____,生活在____时期 2、功能:测定地震_____。 3、意义:是世界公认的_____的仪器。 四、名医张仲景和华佗 1、张仲景: (1)年代:____末年。 (2)贡献:写成《_____》,阐述了_____理论和治病原则。 (3)尊称“_____” 2、华佗 (1)擅长:_____手术。 (2)贡献:制成“_____”,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编制医学体操“____”。 合作探究: 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问题:

《秦汉的科学技术》教案

《秦汉的科学技术》教案 一、课标内容 了解造纸术,认识造纸术对人类文化的传播与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 知道《九章算术》,了解中国古代的数学成就。 知道张仲景和华佗及他们各自在医学上的成就。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造纸术的影响《九章算术》张仲景和华佗的医学成就 通过比较“蔡侯纸”和以前的书写材料,培养学生比较分析的能力和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的能力。 收集有关张仲景和华佗的故事,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整理秦汉时期领先世界的科技成果,培养学生归纳历史知识的能力和制作图表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阅读课文,结合造纸术发明前后的有关图片、图表等历史资料展开自由讨论,阐明造纸术的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学会比较分析问题的方法。 课前收集有关张仲景和华佗的故事,了解张仲景、华佗的主要医学成就及事迹,学会收集和处理信息的方法。 整理秦汉时期有关造纸术、医学和数学等科学技术领域中的杰出成果,并制作成简单的表格,学会归纳历史知识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造纸术的发明及影响,归纳秦汉时期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非凡的创造力,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介绍“医圣”张仲景和“神医”华佗的事迹,学习古代科学家刻苦钻研的精神,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确立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纲要 (一)造纸术 造纸术的发明 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 造纸术发明的伟大意义 (二)《九章算术》 (三)地动仪 (四)名医张仲景和华佗 张仲景 主要医学贡献——《伤寒杂病论》 被人誉为“医圣” 2、华佗 麻沸散和五禽戏 被人称为“神医”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____三国鼎立

第18课三国鼎立 学习目标: 1、识记: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的交战双方、时间、特点、结果,三国的建立,三国经济概 况; 2、分析:曹操统一北方和三国鼎立形成的原因; 3、认识:国家统一是历史的必然趋势。 重点难点: 重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的形成 难点: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自主学习 两次战争中都有一个共同人物,你能找出来吗?他在两次战争中得结果如何?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局呢? 在戏剧舞台上,曹操一般以白脸奸臣的形象出现。我们 来认识下历史上真正的曹操 曹操(155—220),沛国谯(今安徽毫州)人。字孟德,小名阿瞒。东汉末 年,在镇压黄巾起义中,逐步扩充军事力量。192年(初平三年),占据兖州(今山东西南

部、河南东部),打败青州黄巾军,选其精锐,编为“青州兵”。196年(建安元年),迎汉献帝都许(今河南许昌东),“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削平昌布等割据势力。200年官渡之战大败袁绍以后,逐步统一黄河流域。208年(建安十三年)进位为丞相,率军南下,在赤壁被孙权和刘备的联军打败。216年封魏玉。他在北方实行屯田,兴修水利,解决了军粮缺乏问题,对农业生产的恢复有一定作用。用人唯才,整饬吏治,抑制豪强兼并。精通兵法,著有《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书。善诗歌,写有《蒿里行》《观沧海》等诗篇,今尚存有乐府诗二十余篇。他用诗抒发自己革新政治、统一全国的抱负,对当时军阀割据混战,加以揭露批判,反映了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207年(建安十二年),北征乌桓,胜利班师途中,写了《龟虽寿》一诗。诗中说:“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传说中的神龟,可以活3000年,但终有死亡的一天;能够腾云驾雾的蛇,也免不了化为尘土。伏在马棚里的老骥,志在千里;年迈的战士,壮志不减当年)。表现出为统一大业努力奋斗,积极进取的精神。子曹丕称帝后,被追尊为武帝。 课堂小结 ①一种局面: ②两大战役: ③三分天下: ④四个人物: ⑤五个时间: 达标检测 1.三国鼎立局面的正式形成是在 A.211年 B.222年 C. 220年 D. 263年 2、下列人物没有生活在三国时期的是 A.刘备 B. 曹操 C.诸葛亮 D.孙权 3、杜甫的诗句“功盖三分图,名成八阵图”赞扬的是 A.刘备 B.孙权 C.曹操 D. 诸葛亮 4、三国时期的夷州指的是今天的 A.台湾 B.海南岛 C西藏 D. 广州 5、三国鼎立形成的标志是 A.曹操劫汉献帝到许,挟天子以令诸侯 B.官渡之战曹操战败 C.赤壁之战结束后 D.魏蜀吴三个政权的建立 6、吴国都城建业在今 A.江苏省境内 B.湖北省境内 C. 江西省境内 D.安徽省境内 课后拓展 自己动手设计一个表格,统计我们学过去的历史中以少胜多的战役。内容包括战役名称,时间,战争双方,结果,意义。

秦汉的科学技术完整版

秦汉的科学技术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攸县三中初中部 新课程背景下“指导——自主学习”教改学案 课题:18、秦汉的科学技术 七年级学科:历史主备:文武校正:___审核:___执教: ___ 学习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纸的发明和改进、华佗和张仲景的成就, 从而培养学生正确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1)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 (2)地动仪 难点:涉及到科技名词和物理学原理,而初一学生没有学习物理,对于利用物体惯性来对地震波进行远距离测量的原理难以理解,因此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流程: 自主学习:【基础知识】 一、造纸术 1、纸的发明:____早期用____做的纸,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_____的 纸。 2、纸的制造: (1)时间:_____时期 (2)人物:_____ (3)原料:_____、_____、_____、_____。 (4)特点:___易找,价格____,质量____。 (5)名称:后人把这种纸叫做“_____”。 二、《九章算术》 1、时间:_____时期 2、内容:涉及____、____、____和____等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反映了我国古代_____。 3、意义:是当时世界上_____。 三、地动仪 1、发明人:____,生活在____时期 2、功能:测定地震_____。 3、意义:是世界公认的_____的仪器。 四、名医张仲景和华佗 1、张仲景: (1)年代:____末年。 (2)贡献:写成《_____》,阐述了_____理论和治病原则。 (3)尊称“_____” 2、华佗 (1)擅长:_____手术。 (2)贡献:制成“_____”,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编制医学体操“____”。 合作探究: 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问题: “在造纸术发明以前,我国通常用竹木简或帛作为书写材料……,纸的造价低,携带方便”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民族融合》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技能: 1、了解自东汉末年至南北朝历史发展的大概脉络,理解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历史原因。 2、简述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及对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 3、从东汉以来少数民族向内地迁徙与江南经济的开发、孝文帝改革等事例中,理解中华文明的发展与高度繁荣是在各民族不断交往、融合中实现的。 (二)过程方法: 1,充分运用历史资料了解三国局面形成的史实; 2,初步了解三国中重要历史人物(曹操、诸葛亮、刘备、孙权等)在文学中的描写与历史原貌之间的区别;在学生讨论、对比、观察过程中,使他们初步学会运用历史的辨证的眼光看待历史人物; 3,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使他们逐步学会对历史问题进行理性的思考。(二)教材分析:教材描述了东汉后期至南北朝时期,各地割据,战乱频繁,政权分立,最终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同时,通过少数民族内迁、北方人民南迁的史实,重点强调这一时期中国古代社会的经济重心开始逐渐南移。而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则反映了少数民族与汉族之间的融合。 (三)教学设计: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为学生创设一种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刺激学生的有意注意。讨论题的设计,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去探究。在讨论中,既可以解决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又可以培养学生交流、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三国鼎立的形成;江南经济的发展;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民族融合。 教材分析: 《三国鼎立》这一课是七年级第四单元的第一课,主要介绍国家从分裂到局部统一的过渡时期的历史。东汉末年,群雄并起,国家陷入分裂割据局面,战乱给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但少数民族入主中原,促进了民族融合。三国鼎立是东汉末年军阀混战的必然结果,它的形成实现了几个大范围的局部统一.这课内容为教材以后学习“西晋的统一”奠定了基础,三国鼎立正是在大分裂时期实现了

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18课 秦汉的科学技术 导学案

历史七年级上册导学案(预习案、探究案)班姓名科目:历史七年级上主备人:审核人: 第 18 课秦汉的科学技术 【学习目标】 1.了解纸的发明和改进、华佗和张仲景的成就,培养正确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重点:(1)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2)地动仪 4.难点:涉及到科技名词和物理学原理,而初一学生没有学习物理,对于利用物体惯性来对地 震波进行远距离测量的原理难以理解,因此是本课的难点。 (一)预习案 知识网络构建 时间:时期 内容:全书共分九章,内容涉及当时社会经济和生活的各个方面 意义:1.反映了 2.是当时世界上 秦 汉 的 科 学 技 术 发明造纸术:时期 改进造纸术:时,改进造纸术,制成质优价廉的植物纤 用,对整个人类文明和发展都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九章算术》 时间:年 发明人: 地位:是世界公认最早的测定的仪器,比欧洲早医学 时代:时期 张仲景医学名著:《》 被后世尊称为“” 时代:时期 华佗成就:创制“”,编成“” 是世界上最早用方法的医生,被后世称为鼻祖

(二)探究案 1、蔡伦发明的植物纤维纸同以前的书写材料相比,有哪些优点? 2、从张仲景和华佗两位医学家的身上,你能学到什么? (三)检测案 1、关于造纸术的发明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纸的国家。 B.西汉前期就从“积漂絮成絮片”中得到启示,发明了纸。 C.东汉时期,蔡伦改进了造纸术,发明了“蔡侯纸”。 D.在公元前4~3世纪,纸的使用在我国已经相当普遍。 2.下列是蔡伦使用的造纸原料,不正确的是() A.树皮 B 破布 C 旧鱼网 D 丝绸 3.奠定我国中医治疗学基础的医著是:() A、《伤寒杂病论》 B、《神农本草经》 C、《黄帝内经》 D、《本草纲目》4.标志着以计算为中心的中国古代数学体系形成的科学著作是( ) A.《黄帝内经》 B.《九章算术》 C.《周髀算经》 D.《甘石星经》 5.张衡制造的地动仪是一项伟大的发明,这主要因为它() A.是世界上第一台地动仪 B.是构思巧妙的地动仪 C.能够测定地震方向 D.是世界上最早测出地震方向的仪器 6.华佗的五禽戏是模仿①虎、②鹿、③熊、④猿、⑤鸟的动作所创立的一种健身术。下列序号对应图片正确的是()

秦汉的科学技术(导学案)

第18课秦汉的科学技术文化 一、教学目标: 了解造纸术,认识造纸术对人类文化的传播与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知道《九章算术》,了解中国古代的数学成就;知道张仲景和华佗及他们各自在医学上的成就。 二、教学重点:掌握秦汉时期的科学技术 三、教学难点: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所产生的历史作用 四、课时:1课时 五、导学方法:引导、多媒体、阅读、讲述、讨论法 六、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学习过程 (一)快乐自学(知识梳理) (二)引领航行 1、走进造纸博物馆 ①我国在纸发明之前所用的书写材料有哪些?它们有什么样的缺点?我国最早发明造纸术是在什么时期?此时发明的纸有什么样的缺点? ②是谁在什么时期改进了纸?蔡伦发明的植物纤维纸同以前的书写材料相比,有哪些优点?造纸术流传到哪些国家和地区?纸的发明和改进有什么样的重大意义? ③你知道再生纸吗?今天人们大力提倡使用“再生纸”有什么重要意义?【环保专家提供的资料表明:一吨废纸可生产品质良好的再生纸850公斤,节省木材3立方米(相当于26棵3~4年的树木),节省化工原料300公斤,节煤1.2吨,节电600度;并可减少大量的废弃物。】 2、走进数学博物馆

①《九章算术》成书的年代?主要解决了哪些方面的问题? ②、你认为书中的哪些知识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对此你有什么感想? 3、走进天文博物馆 ①是谁在什么时期发明了地动仪?地动仪的发明在当时有什么地位?有什么重要意义? ②你能说一说地动仪的结构及其工作原理吗? 4、走进医学博物馆 ①秦汉时期的名医有哪些?你知道他们的哪些故事及他们对后世的贡献是什么? ②从张仲景和华佗两位医学家的身上,你学到了什么精神和品质? (三)、课堂小结 说一说秦汉时期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有哪些? (四)、达标训练(基础闯关) 1、目前世界上已知最早的纸是() A、西汉麻纸 B、埃及草纸 C、欧洲羊皮纸 D、蔡侯纸 2、纸的发明是人类书写材料的一次革命,它极大地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下列人物当中与 纸的发明、改进直接相关的是( ) A、屈原 B、张衡 C、蔡伦 D、毕昇 3、下列人物中被后人称为“医圣”的是( ) A、华佗 B、张仲景 C、张衡 D、扁鹊 4、成书于东汉时期的一部数学名著是() A.《离骚》B.《诗经》 C.《九章算术》 D.《伤寒杂病论》 5、在现代临床医学中,若要给患者做手术,一般会在手术前对患者实施局部和全身麻醉。你知道世界上最早研制成全身麻醉药剂的人是() A、张仲景 B、华佗 C、扁鹊 D、李时珍 6、连线 张仲景植物纤维纸 华佗“五禽戏” 张衡《伤寒杂病论》 蔡伦地动仪 五、课后收获

《秦汉的科学技术》习题

第18课秦汉的科学技术 一、选择题 1.关于造纸术的发明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纸的国家 B.西汉前期就从“积漂絮成絮片”中得到启示,发明了纸 C.东汉时期,蔡伦改进了造纸术,发明了“蔡侯纸” D.在公元前4~3世纪,纸的使用在我国已经相当普遍 2.下列是蔡伦使用的造纸原料,不正确的是() A.树皮 B 破布 C 旧鱼网 D.丝绸 3.奠定我国中医治疗学基础的医著是:() A.《伤寒杂病论》 B.《神农本草经》 C.《黄帝内经》 D.《本草纲目》 4.标志着以计算为中心的中国古代数学体系形成的科学著作是( ) A.《黄帝内经》 B.《九章算术》 C.《周髀算经》 D.《甘石星经》 5.张衡制造的地动仪是一项伟大的发明,这主要因为它() A.是世界上第一台地动仪 B.是构思巧妙的地动仪 C.能够测定地震方向 D.是世界上最早测出地震方向的仪器 6.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纸出现于() A.战国时期 B.秦末汉初 C.西汉前期 D.东汉时期 7.被后世尊称为“医圣”的医学家是() A.扁鹊 B.华佗 C.张仲景 D.李时珍 8.被后世尊称为“神医”的医学家是() A.张仲景 B.华佗 C.扁鹊 D.葛洪 9.下面几位科学家中,对人类文化传播者贡献大的是() A.张衡 B.蔡伦 C.张仲景 D.华佗 10.看了电视剧《大长今》中医女长今通过针灸技术给孕妇麻醉并施行开腹手术后,你马上会联想到 ( ) A.张仲景 B.蔡伦 C.郦道元 D.华佗 二、材料题 11.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问题:

“在造纸术发明以前,我国通常用竹木简或帛作为书写材料……,纸的造价低,携带方便”(1)我国的纸发明于何时? (2)后来谁改进了造纸术?蔡伦在造纸术方面的贡献是什么? (3)纸的发明有什么重大意义? 答案: 1.D 2.D 3.A 4.B 5.D 6.C 7.C 8.B 9.B 10.D 11.(1)西汉前期(2)蔡伦;蔡伦改进了造纸术,扩大了原料来源,降低了造纸成本,提高了纸的产量和质量。(3)便利了人们的书写和记载;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有利于世界人类文化的传播。

第11课秦汉时期的科学技术

第11课秦汉时期的科学技术 电业中学张永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知识目标 说出造纸术发明和改进的过程,阐明中国古代造纸术发明的伟大意义;说出《九章算术》的成书时间、内容、特点;列举张仲景和华佗的主要医学成就。 (2)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汉代造纸图,了解造纸的工序,培养观察比较和分析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汉代造纸图,了解造纸的工序,进一步掌握观察比较和分析事物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秦汉科学技术知识的学习,认识古代劳动人民的非凡创造力和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激发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蔡伦改进造纸术;《九章算术》 难点:《九章算术》中涉及的一些数量名词。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回忆秦汉时期政治、经济特点,认识秦汉时期文化繁荣昌盛的原因。 众所周知,造纸术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那么在造纸术发明之前,世界各地的人们用什么东西作为书写材料呢? 引导学生观察纸使用之前,一些国家、地区的书写材料,了解纸发明之前人们使用的各种书写材料的不便之处,得出这些材料都不是理想的书写材料,都不利于文化的传播。 随着文化事业的发展,需要有一种既便宜又方便的书写材料,于是纸便应运而生了。 一、蔡伦改进造纸术 1.造纸术的发明 造纸术是西汉劳动人民从“积漂絮成絮片”中得到启示而发明的。后来,人们改用植物纤维为原料,制造出最早的纸。1986年,我国考古工作者在甘肃天水放马滩一座西汉初期的墓葬中发现了一幅上边有墨绘山脉、河流、道路等图形的植物纤维纸质地图。这证明,我国在西汉初年已经发明了可以绘图、书写的纸。这是目前已知的世界上最早的纸。 2.蔡伦改进造纸术 引导学生观察汉代造纸生产过程示意图,了解汉代造纸的生产过程,思考“造纸术的发明,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说一说在人类生活当中,纸的广泛用途。 3.造纸术的传播 引导学生阅读“造纸术向世界的传播”时间表,了解造纸术传播到世界各地的时间状况。 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发展作出的伟大贡献。 二、《九章算术》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54页,掌握《九章算术》的性质、成书时间、内容、特点。 《九章算术》对后世数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一直是人们学习数学的主要参考书。隋唐以后,被译成多国文字,成为日本、朝鲜等国的数学教科书。 三、名医张仲景、华佗

第11课秦汉时期的科学技术

第11课秦汉时期的科学技术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知识目标 说出造纸术发明和改进的过程,阐明中国古代造纸术发明的伟大意义;说出《九章算术》的成书时间、内容、特点;列举张仲景和华佗的主要医学成就。 (2)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汉代造纸图,了解造纸的工序,培养观察比较和分析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汉代造纸图,了解造纸的工序,进一步掌握观察比较和分析事物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秦汉科学技术知识的学习,认识古代劳动人民的非凡创造力和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激发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蔡伦改进造纸术;《九章算术》 难点:《九章算术》中涉及的一些数量名词。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回忆秦汉时期政治、经济特点,认识秦汉时期文化繁荣昌盛的原因。 众所周知,造纸术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那么在造纸术发明之前,世界各地的人们用什么东西作为书写材料呢? 引导学生观察纸使用之前,一些国家、地区的书写材料,了解纸发明之前人们使用的各种书写材料的不便之处,得出这些材料都不是理想的书写材料,都不利于文化的传播。 随着文化事业的发展,需要有一种既便宜又方便的书写材料,于是纸便应运而生了。 一、蔡伦改进造纸术 1.造纸术的发明 造纸术是西汉劳动人民从“积漂絮成絮片”中得到启示而发明的。后来,人们改用植物纤维为原料,制造出最早的纸。1986年,我国考古工作者在甘肃天水放马滩一座西汉初期的墓葬中发现了一幅上边有墨绘山脉、河流、道路等图形的植物纤维纸质地图。这证明,我国在西汉初年已经发明了可以绘图、书写的纸。这是目前已知的世界上最早的纸。 2.蔡伦改进造纸术 引导学生观察汉代造纸生产过程示意图,了解汉代造纸的生产过程,思考“造纸术的发明,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说一说在人类生活当中,纸的广泛用途。 3.造纸术的传播 引导学生阅读“造纸术向世界的传播”时间表,了解造纸术传播到世界各地的时间状况。 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发展作出的伟大贡献。 二、《九章算术》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54页,掌握《九章算术》的性质、成书时间、内容、特点。 《九章算术》对后世数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一直是人们学习数学的主要参考书。隋唐以后,被译成多国文字,成为日本、朝鲜等国的数学教科书。 三、名医张仲景、华佗 引导学生阅读文字、图片等相关资料,了解张仲景和华佗的主要医学成就。

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18课

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复习知识点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一、元谋人——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1、时间:距今约170万年 2、地点:云南省元谋县 3、地位: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4、特点:能够制作工具,知道使用天然火。 二、北京人 1、时间:距今约70万-20万年 2、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 3、意义:通过对北京人的研究,可以发现早期猿人向现代人类演进和发展变化的规律,为人类起源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证据。 4、北京人生产生活情况 ①工具:使用打制石器(使用这种石器的时代称为旧石器时代); ②生活组织形式:群居; ③用火:学会使用火,能保存火种——意义:增强适应自然的能力,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 三、山顶洞人:已掌握钻孔技术和磨制技术,穿孔骨针是在中国发现的最早的旧石器时代的缝纫工具。 第2 课原始农耕生活 一、半坡居民的生活 1、时间:距今约6000年 2、地点:陕西西安半坡村(黄河流域) 3、生产生活情况: ①房屋: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②生产工具:使用磨制石器(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称为新石器时代);耒耜 ③主要农作物:粟 ④家畜:饲养猪、狗等; ⑤手工业:彩陶(人面鱼纹彩陶盆)和纺织 二、河姆渡人的生活 1、时间:距今7000年左右 2、地点:浙江余姚河姆渡(长江流域) 3、生产生活情况

①房屋:干栏式建筑,是中国最早的木构建筑; ②生产工具:使用磨制石器(骨耜); ③主要农作物:水稻 ④家畜:饲养猪、狗、水牛等; ⑤手工业:制作陶器和玉器、乐器,会运用雕刻技术和使用天然漆。 三、原始农业的发展 1、长江流域是世界最早栽培人工稻的起源地,黄河流域是栽培粟的最早起源地。 2、原始农业起源于中国黄河、长江、淮河等流域。 3、原始农业耕种方式:由“刀耕火种”到用耒耜翻土。 4、原始农业的重要标志: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 5、意义: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物质基础。 第3课远古的传说 一、炎黄联盟 阪泉之战:四五千年前,在黄河流域,黄帝打败炎帝,炎黄联盟形成。 涿鹿之战:炎黄部落打败蚩尤部落。 影响:华夏族逐渐形成,炎帝、黄帝被尊崇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习惯把中华民族称为“炎黄子孙”。 二、炎帝和黄帝的发明 1、炎帝发明①开垦耕种,种植五谷和蔬菜;②制作陶器,发明纺织,会制盐;③制作乐器,学会天文和历法。 2、黄帝发明:建宫室,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会炼铜,发明弓箭和指南车; 其他:他的妻子嫘祖擅长养蚕缫丝,他的属下仓颉发明了文字,隶首发明算盘,伶伦制作音律。 三、尧、舜、禹的禅让 1、禅(shan)让制的含义:将部落首领位子传给贤德之人。 2、禅让制的实质: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民主推选、首领没有特权) 3、继黄帝之后,用“禅让制”推举出的首领有尧——舜——禹。 4、大禹治水: ①治水方法:由堵塞——疏导 ②三过家门而不入,治水有功。体现了刻苦耐劳,坚持不懈,大公无私的精神。 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