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齿轮联轴器

齿轮联轴器

齿轮联轴器
齿轮联轴器

齿轮联轴器的原理

齿轮联轴器用于联接主轴与减速器的低速轴,这种起重配件联轴器能传递的扭矩最大,而且能补偿两轴线间的微小误差,但不能缓和冲击。起重配件齿轮联轴器的结构如图1所示:

图1齿轮联轴器

1,2:外齿轴套 3,4:内齿圈 5,6:端盖 7,8:密封圈 9:联接螺栓

在两根轴端分别安装外齿轮套1和2,并用键固定在各自的轴上。外齿轮分别与内齿圈3和4啮合。内齿圈的法兰再用螺栓联接。为了减轻由于两轴轴线倾斜和径向位移微小误差的影响,外齿的齿做成球面形,可以自动调位,使齿上的载荷分布得更均匀,同时也减轻轴承的负担。这样,减速机低速轴的扭矩,便通过外齿套、内齿圈、联接螺栓、内齿圈、外齿套传递至主轴。联轴器需注入粘度大而能流动的润滑油脂,对联接齿圈的齿进行润滑。有防止油脂泄漏的密封装置,用端盖5,6分别压住密封圈。内齿圈上有油孔9可以补充润滑脂,用完时用油堵拧紧。

由带有内齿、凸缘的外套筒和带有外齿的内套筒组成的可移式刚性联轴器(见图)。内套筒的轮毂分别与主动轴和从动轴联接;两个外套筒在凸缘外通过螺栓固结在一起。工作时,内齿与外齿作啮合运动。内、外齿多采用压力角为20°的渐开线齿形,齿侧间隙较一般齿轮副大。外齿顶圆母线制成球面,球面中心在齿轮轴线上,因此具有补偿两轴轴线的相对径向、轴向、角度位移的特性。

为了改善齿的接触条件,提高联轴器承载能力,增大两轴的许用相对角位移,可采用鼓形齿,即将外齿齿宽方向上的节圆和根圆由直线改为圆弧,使齿的截面呈鼓形,以减轻或避免由于轴线偏斜带来啮合面的干涉和接触不良。鼓形齿的圆弧度还可由不同曲率半径的圆弧组成,以得到适用不同大小的轴线偏斜的最佳齿形。齿轮联轴器有较多的齿同时工作,外形尺寸小,承载能力大,在高速下工作可靠。薄壳圆筒型中间齿套齿轮联轴器能适应的转速高达 20000转/分。鼓形齿联轴器在高速、重载机械上得到广泛采用,具有无轴向窜动、传动平衡、冲击振动和噪声小等特点,但加工工艺比较复杂,成本较高。

为提高齿轮联轴器的性能和寿命,在工作状态下必须有良好的润滑,必要时应采取连续喷油和强制润滑。

齿轮联轴器的故障分析

起重配件齿轮联轴器的故障:

①齿面磨损严重。

②内齿圈产生轴向位移量较大,甚至不能啮合。

③发生断齿现象。

④联轴器对口螺栓折断。

上述故障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起重配件联轴器油量不足或缺油;或油脂使用不当,造成油脂钙化,致使齿面间无法润滑;或润滑不好产生齿面磨损严重。这种情况只要更换新润滑脂,定期注入合格的润滑脂油,防止漏油,油量充足,便可避免。

第二,两轴水平度及同轴度误差太大,超过了联轴器所能补偿的范围,使得轴齿与内齿啮合不正确,造成局部接触,而出现了附加力矩。而这个附加力矩可以分解为轴向力。作用于内齿圈上,这个力的大小视偏差的大小而定,与偏差成正比,偏差愈大,力愈大,导致起重配件联轴器内齿圈产生轴向位移。如果位移量偏大将无法控制,致使齿轮磨损严重,甚至断齿,内外齿无法啮合,直至不能传动。这种故障处理比较困难,需停产处理。即重新找正,或把减速器侧重新找正,或将卷筒侧重新找正。首先查找出偏移误差较大的部位,这样先要测量联轴器是向那侧偏移,即测量主轴的水平度与同轴度和减速器主轴的水平度与同轴度,重新按质量标准抄平找正,即可消除故障。如笔者在现场曾发现过此类故障,提升机为JK一2.5/11.5单绳缠绕式提升机,当时测得联轴器的同心度偏差2n,减速器侧低,导致起重配件联轴器无法工作,内齿圈轴向位移超过齿宽,经测绘核算,应将减速器,重新按质量标准找正,调整后,运转正常,故障消除。另外,两轴的水平度、同心度误差大,造成联轴器转动时别劲。和上述起重配件联轴器齿轮磨损的原因基本相似,连接螺栓除受到正常作用力外,还受到附加弯矩,因而使之折断。这是主要原因。这种原因多发生在减速器主轴左右的水平度高差大

联轴器找正的方法

起重配件联轴器找正是设备检修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找正原理虽简单,但实践性很强。在小型机泵上经常应用的找正方法有单表法、双表法及三表法等等。不论哪一种方法,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水平面内比垂直面内的找正容易出错,反复性强,耗时多,计算繁琐。

现介绍一种用于水平面内的找正方法,能使找正速度得到提高;具体方法如下:(1)固定起重配件联轴器电机一侧外支脚,移动内支脚,直到电机与泵中心偏心线为零。为保证电机不任意活动,在固定电机一侧支脚后,另一侧要用顶丝顶住。

(2)固定联轴器内支脚,移动外支脚,使两中心线偏心为零。

(3)以上两种方法重复几次后,可使联轴器处于良好的对中状态。

齿轮联轴器剖切图

与轴键销连接

链条式齿轮联轴器

CL齿轮联轴器

CX齿式联轴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