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绿色建筑论文

绿色建筑论文

绿色建筑论文
绿色建筑论文

绿色建筑论文:浅谈绿色建筑与生态环境

摘要:在可持续发展这种注重长远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下,在建筑行业里,我们相应地提出并推行发展绿色建筑,为协调人类生活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而努力。由此出发,本文对绿色建筑和生态环境进行了浅谈。

关键词:绿色建筑生态环境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

随着经济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于能源、资源的利用不断上升。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很多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向大气中排放过量的二氧化碳等具有强吸热性的温室气体,日积月累导致了温室效应、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等一系列的连锁反应;空调、冰箱等制冷设备的使用,让空气中的氯氟烃等化学物质含量过多,造成了臭氧层的破坏、臭氧空洞、照射到地面的紫外线增强等一系列问题。种种的迹象表面,我们的生态环境正在被破坏,人与自然的平衡被打破。为此,我们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在这种注重长远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下,在建筑行业里,我们相应的提出并推行发展绿色建筑,为协调人类生活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而努力。由此出发,本文对绿色建筑和生态环境进行了探讨。

1 绿色建筑

1.1 绿色建筑概念及内涵在GB50378《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对于绿色建筑的定义为: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由绿色建筑的定义里我们可以看出,所谓的绿色建筑,不仅仅是能够提供给人类健康、安全、舒适的内部居住空间,它同时还要具有能够与自然环境相和谐的外部建筑环境。

绿色建筑内涵我们可以做如下的理解和归纳:以节约资源、能源,减少建筑对环境负荷的压力为前提,运用可促进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不污染环境,高效、节能的建筑方案和技术,为人类提供健康、安全、舒适的居住环境和生活空间,最终达到人及建筑与环境和谐共处、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1.2 绿色建筑设计绿色建筑是宏观上的总体概念,如何从整体上把握好“绿色”二字的定义,建筑师不应该只局限在个体的建筑上,而是应该从整体出发,着眼于大局,将绿色理念放在整体规划和整体设计中去进行思索。因为在绿色建筑中融汇了许多现代的理念和技术,像污水的有效处理、太阳能、风能的采集及利用等。许多技术范畴超出了建筑行业的知识认知水平,这就需要建筑设计师对于其他相关专业略知一二,勤于与其他相关专业的技术人员和工程师进行及时的交流和学习,在多方的配合下,共同实现绿色建筑行业的开发和兴起。

设计师在实际的工作中应当严格遵循绿色建筑的基本原则,在尊重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将“四节”:即节能,节地,节水,节材,落实到实处,达到既满足人

类对建筑的功能和空间的需求,又让建筑与自然协调一致的目的。若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首先要尊重当地的生态环境,增加对自然环境的理解,使人们的行为与自然环境的发展协调统一。因地制宜地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因素和高效地利用自然资源,正确处理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环保及满足建筑功能之间的辩证关系。建筑师在建筑设计早期规划中就应制定出绿色建筑技术的导则,利用简单的实用技术、使用节能的建筑材料。要加强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避免使用易破坏环境、产生废物的建筑材料;同时还应注重地域性,尊重民族习俗,依据当地自然资源条件、经济状况、气候特点等,因地制宜地创造出具有时代特点和地域特征的绿色建筑。(固定链接:https://www.doczj.com/doc/e216503735.html,/1184.html )

2 生态环境

2.1 生态环境概念及问题《环境管理学》里对于生态环境的定义为:生态环境指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以及气候资源数量与质量的总称,是关系到社会和经济持续发展的复合生态系统。生态环境问题是指人类为其自身生存和发展,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对自然环境破坏和污染所产生的危害人类生存的各种负反馈效应。

2.2 生态环境保护中国生态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坚持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环境建设并举。在加大生态环境建设力度的同时,必须坚持保护优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彻底扭转一些地区边建设边破坏的被动局面,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环境保护并重。应充分考虑区域和流域环境污染与生态环境破坏的相互影响和作用,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环境保护统一规划,同步实施,把城乡污染防治与生态环境保护有机结合起来,努力实现城乡环境保护一体化。

3 绿色建筑与生态环境

3.1 推行绿色建筑是生态环境的需要由上面的定义和分析,我们知道生态环境直接影响着人类的生活质量,如果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则会反作用于人类的生活,所以,针对绿色建筑和生态环境,中央提出要大力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全面推广节能技术,制定并强制执行节能、节地、节材、节水标准,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搞好资源综合利用,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2 绿色建筑的误区

3.2.1 绿色并不等于高价和高成本绿色建筑和生态环保近几年里才逐步被人民大众所了解和认识,所以很多绿色建筑和生态环保在近几年里才逐步的被人民大众所了解和认识,所以很多人误以为绿色就代表着先进的技术和前沿的科技,由此将“绿色”与高价和高成本无形中画上了等号。其实这种认识是片面的,错误的。我们所倡导的绿色建筑是一个较为广泛的概念,它并不意味着高价位和高成本。对于承建单位和开发单位来说,其目标之一就是尽可能地降低建筑的成本,那么如若将眼光放的长远些,从整个建筑的全寿命周期角度去计算整体成本,那么采纳和利用低能耗的环保建材是极为划算的。为了眼前的利益,在建筑的修建初始,采用成本低廉,但质量牵强、能耗大的材料,其结果是往往在使用过程

中,能耗量大,维修费用高,总体的消耗远远大于低能耗环保类建材的使用效果。所以,着眼于未来,采用低能耗的环保材料,提倡和全面发展绿色建筑势在必行。

3.2.2 绿色建筑不仅局限于新建筑提倡绿色建筑并不是只建设新建筑物的时候我们所采用的模式,它还涵盖了对于老建筑和已有建筑的绿色改造,使原本的建筑通过相应的节能环保措施达到绿色建筑的相关指标,从而达到保护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就日常生活中的水、电、气等与人民大众息息相关的生活要素说起。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的供水、供电已实现了插卡制度,用户购买水卡、电卡,插卡取用能源,杜绝了换表偷水、偷电的行为,加强了人们节约的意识。污水收取治理费用,符合国家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也让百姓有了环保的观念。对此,我们对于供暖的计量改造也有了新的想法。以往的集体供热使得许多家庭在冬天里开窗过冬,这无疑是对能源的一种浪费。实行单户改造,一户一表,在上班和出差时可以停止室内供暖,即经济又节约能源,符合生态环保的概念。就我国目前的形式来看,当今任务之一是北方的供热体质改革将要全面启动,对于新推行供热地区和供热城市,应采用新的供热体质;二是就我国耕地保护行事严峻的国情,率先在沿海地区推行紧凑型的城镇、小区和建筑规划设计模式;三是因地制宜,加强本土的建筑绿色改造。

3.2.3 建筑节能不只是政府的职责生态环境与每个人息息相关,推行绿色建筑不仅是政府的一项政治措施,更是人民福利的工程。因此,要让老百姓知道什么是绿色建筑,不是有鲜花绿草、喷泉水池、绿化得好的楼盘就是“绿色建筑”。如果老百姓都能关注到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都注意到房屋的能耗、材料、对室内环境的影响、二氧化碳气体的减排,那么大家的共识就会形成绿色建筑的市场需求。有了市场需求,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才能在全社会广泛地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牛季平.绿色建筑与城市生态环境[J].工业建筑,2009(12).

[2]张勤.推行绿色建筑建设生态城市[J].今日国土,2005(12).

来源:博硕教育

绿色建筑发展思考

1 积极推进“绿色生态建筑”的必要性

绿色建筑以美国的奥杜邦协会总部为代表,它是纽约曼哈顿最节能的建筑物,被认为是建筑环保史上一座新的里程碑。何谓绿色生态建筑。目前,国内认为它必须是一种节约型建筑。它将作为21世纪建筑业的主旋律,体现在健康、节水、节地、节能、制污、循环利用等方面。

1.1 健康

人们对于“健康建筑”的重视,主要是由于出现了“建筑综合症”,其产生的原因有:

(1)建筑材料。尤其是现代名目繁多的室内装饰,装修材料和室内用具的存在,使新装修的房屋室内含有大量的甲醛、氡气、石棉、氧化物及CO2、CO等等,影响人体的健康。

(2)厨房及其它污染。燃料在灶具中燃烧产生的有害物质和烹饪过程中发生的油烟,主要成分为焦油、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等。焦油中的3.4-苯并芘有强烈的致癌作用,一氧化碳和氮氧化物易引发心血管和神经系统等多种疾病。

1.2 水资源

全球淡水资源短缺。我国北方城市的资源性缺水,南方一些城市的水质性缺水已经到了对经济和社会亮红灯的程度。城乡居民用水是水资源平衡分配的重要环节,这既包含了水量问题,也包括水质问题,住宅小区水系统问题:

(1)在小区中要建立水的大循环概念,自来水、雨水、地下水、污水等,均要统一列入考虑范围,进行系统优化设计。

(2)由于资源性缺水和水质性缺水同样严重,应针对不同情况制定强制性措施。如实行分段,梯级提高水价,对耗水量大的设备、器具要强制淘汰并强制推行节水设施等。

(3)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管道直接饮用水已经进入小区,形成了第二水厂,它达到了提供优质直接饮用水和节约用水的双重目的。

(4)小区应建立水的回收和再利用系统,缺水地区应设立小区雨水收集和再利用系统。

1.3 节地

众所周知,“人多地少”是中国国情,因此节约土地是国家一再强调的政策。近几年来,我国因建设用地平均每年减少50万hm2耕地,由建国50年人均耕地面积0.2hm2多减少到0.1hm2,故有关节约土地的方针十分重要。

(1)积极推进墙体材料的改革,要大力发展节能、节地、利废、保温、隔热的新型墙体材料,鼓励采用绿色建材。采用各种板材,空心砖砌块等来减少墙体厚度,并对墙体进行合理设计,以先进的建筑结构来增加使用面积,节约用地。

(2)旧城区改造要有新模式,以便节地,严格控制城乡居民建设用地是一项长期的措施。1.4 节能

我国是一个能源储量并不丰富的国家,又存在着能源利用低,浪费严重等问题。

(1)我国一些工业产品的能耗比发达国家要高4倍,单位国民生产总值的能耗为日本的6倍,美国的3倍,韩国的4.5倍。

(2)能源结构不合理,煤占70%,由于清洁煤技术尚未普及,空气污染严重。

(3)我国建筑能耗占全国能耗的25%,住宅每平方米能耗为相同气候能耗国家的3倍。

(4)我国石油储量仅占世界总量的23%,可开采的只有206年,大大低于世界平均年限428年。

1.5 治污

要加强对污染物的排放及治理工作,达到利废、节约、环保的目的。

2 建立、完善适应中国国情的绿色标准和政策

事实说明:要实现建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推进绿色建筑的发展。绿色建筑在我国刚刚起步,还处于试点、

发展阶段。如何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实施绿色建筑、是影响今后中国建筑产业发展方向的关键。

我国绿色建筑起步晚,基础差,理论研究不足,工程实践少。建设部虽已先后颁布针对三个气候区的节能标准,初步形成完善的民用建筑节能标准,但工业建筑节能标准尚未出台,公共建筑的节能标准也刚刚颁布。而关于建筑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的综合性标准规体系,还没建立。我国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和技术导则尚处于研究阶段。我们在制定标准时要考虑到中国的实际情况,不能照搬国外的形式。需要尽快建立、完善适应中国国情的绿色建筑标准和政策。

加强全程监管,强制执行四节和环保标准;加强技术研究和材料开发,及时、系统引进发达国家的成熟技术和体系并结合中国国情加以创新、发展,对我们少走弯路,采取成本最低的办法来加快绿色建筑进程起到强有力的助推作用。;调动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合理利用当地资源、能源与自然和谐相关的绿色建筑;对老建筑进行改造,普及绿色建筑。

中国建筑产业发展绿色建筑,是围绕着人们提供健康、舒适、安全的居住、工作和活动的空间,同时高效率地、利用资源、最低限度地影响环境而展开的,最受益的仍是广大民众,因此它离不开全民参与。通过我们的智慧、经验和努力,我国的建设事业一定会走上一条资源节约、和谐发展、持续发展的光明大道!

参考文献

[1]罗双凤. 浅谈住宅设计中的生态环境[J]. 山西建筑,2008,(1):53-54.

[2]祖其根,王世明. 浅析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及对策[J]. 上海建材,2008,(3):22-24.

绿绿色色建建筑筑策策略略::建建筑筑节节水水

摘要:水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替代的资源,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用水量的不

断增加,水环境的不断恶化,水资源紧缺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全球性问题。发展“污水处理回用”以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已被明确写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中”。中水回用、雨水利用使资源利用效率得到提高,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而建筑节水技术是在公共建筑和住宅建筑中,采用一系列可行的措施,合理分配用水,利用节水设备和节水器具节约用水,提高全民节约用水意识,推动整个社会生产发展。本文就中水回用、雨水的利用及节水设备等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建筑节水 中水回用 雨水利用 节水器具

一、开源措施

(一)中水回用

所谓中水,主要是指城市污水或生活污水经处理后达到一定的水质标准、可在

一定范围内重复使用的非饮用杂用水,其水质介于上水与下水之间,是水资源有效利用的一种形式。

有效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必须采取开源与节流并举。资源的有限性迫使我们必

须节约用水,即必须充分提高水利用效率,注重保护环境和生态平衡科学,合理的

利用一切可回收再利用的水资源。城市建筑中水资源化与回用技术将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城市居民生活供水的紧张程度。事实上,大量城市污水混合排放,使相当一部分有回用收价值的中水白白浪费且又增加了污水处理厂的负担。因此,研究实施城市中水回用技术对于我国解决水资源短缺意义十分重大。

1. 国内外中水回用概况

国际上,美国、南非、印度、日本、以色列、澳大利亚、俄罗斯等国,早已开发污水经处理后回用的工作。早在1926年,美国亚利桑那州的Crand Canyon 国家公园将处理过的废水回用于冲厕所、草地喷水、冷却水和锅炉给水。1960年,科罗拉多州修建了一套中水回用系统,提供高尔夫球场、公园、高速公路等的景观用水。美国在1975年的中水利用量,占总取水量的38。7% ,并以每年4%~5%增。1977年,佛罗里达州建成一套200km长的中水系统,为公园、高尔夫球场、校园、住宅区草地、冷却塔提供水源。目前,哥伦比亚城有1/ 3经生物处理的城市污水,回用作为城市杂用水;加利福尼亚州约有200余座中水工程,城市污水回用中水量占污水总量的31%。南非温得和克市已建成处理能力为

450m3/d的污水回用作中水的系统。印度孟买已建成7座处理能力为150~250m3/d的中水工程,用于补充空调冷却用水。英国需用淡水量以每年2。5%的比例增长,其给水量的1/ 3 不得不取自含有污水处理后排放河流的河段。前联邦德国在20世纪70年代时的地面水污染较为严重,所取河滩渗滤水和人工地下水都是地面水经过不同处理后,再经渗滤和回灌地下的。日本在1989年有844套中水设施,东京市就有日处理量约为200m3的中水系统建筑物60余座。

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初,大连、天津、青岛、太原、深圳、西安等城市,也相继开发了污水回用于工业和民用的试验研究,已修建了一些回用试点工程,并取得了积极的成果,不少公共建筑建设了中水回用装置。北京市目前已建成首都机场、中国国际贸易中心等几十项中水工程,总设计能力为3000m3/d。

截止到目前,昆明已建成中水处理站55座,分布在住宅小区、公交洗车场、市政绿化设施、烟草行业、大专院校等;18座在建项目,还有数十个建设项目已在进行工程技术方案论证,准备建设中水处理设施。昆明市建成的中水站除降低水使用费外,还能节约资源、减轻污染,在社会、环境、经济3个方面均取得了很好的效益。

2. 中水水源

中水的水源较广,但对建筑中水而言,其水源一般包括空调排水、盥洗排水、沐浴排水、洗衣排水、厨房排水和厕所排水等。

在进行建筑中水系统的设计时,应根据实际情况,集流一种或多种排水作为中水水源,常见组合有以下几种情况:

1)空调系统排水、盥洗排水和沐浴排水等,其污染程度较轻,称为优质杂排水,在设计时应优先选择其作为中水水源;

2)冲厕以外的生活排水组合,其污染程度中等,称为杂排水;

3)所有生活排水的总称,其污染程度最重,称为生活污水,由于其处理费用较高,且难处理,所以在设计时应尽量不采用其作为中水水源。

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现有的建筑中水回用系统采用的水源几乎都是优质杂排水或杂排水。

3. 中水处理工艺

目前应用较多的中水处理工艺主要有混凝、沉淀、过滤、生物处理和活性炭吸附等。

处理工艺需根据原水水质的不同而采用某一工艺或某些工艺的组合,常见的中水处理工艺流程有以下这些:

3.1对于优质杂排水,其处理工艺流程一般有:

1)原水→毛发聚集器→调节池→微絮凝→过滤→消毒→中水;

2)原水→毛发聚集器→调节池→混凝沉淀→消毒→出水;

3)原水→毛发聚集器→调节池→微絮凝→过滤→微滤→超滤→消毒→出水。

3.2对于杂排水,其处理工艺流程一般有:

1)原水→筛滤→调节池→微絮凝- 过滤→活性炭吸附→微滤- 过滤→消毒→出水;

2)原水→筛滤→调节池→生物接触氧化或生物转盘→沉淀→过滤→消毒→出水。

3.3对于生活污水,其处理工艺流程一般有:

1)原水→筛滤→调节池→水解酸化→生物接触氧化→沉淀→过滤→消毒→出水;

2)原水→筛滤→调节池→生物接触氧化→沉淀→生物接触氧化→过滤→消毒→出水;

3)原水→筛滤→调节池→生物接触氧化→沉淀→微絮凝→过滤→活性炭吸附→消毒→出水。

4. 中水供水方式

中水的供水方式等同于一般给水供水方式,它取决于中水给水管网所能提供的压力与用户使用时所需的压力。常规的建筑中水系统和小区中水系统,可根据供需关系的差异分为四种供水方式:

4.1 简单的供水方式

当室外中水配水管网所具有的可靠水压大于室内中水系统所需总水压时,可采用不另设泵和水箱中水供水方式。这种方式具有设备少、维护简单、投资少的优点。其水平干管可布置在首层地下、地沟内或地下室天花板下,也可布置在最高层的天花板下、吊顶内或技术层中。

4.2 单设屋顶水箱的中水供水方式

当室外中水配水管网的水压大部分时间可满足室内中水系统所需水压,只是在某一用水高峰时间不能保证室内供水时,可采用单设屋顶水箱的中水供水方式。当室外中水配水管网压力较大时,可供水给楼内用户和水箱;当水压下降时,高层的用户可由水箱供给中水,该方式的水平干管一般为下行敷设。另外,该方式的近户管除设置必要的闸门外,一定要设置单向阀。该方法经济、简单,但增设水箱,加大了建筑物的荷载,增加了投资。

4.3 设置水泵和屋顶水箱的中水供水方式

当中水供水管网大部分时间无法保证水压时,用水泵提水到屋顶水箱供水。当室外管网的管径较大,而水泵吸水管到室内中水引入管却较小,则水泵可直接从管网抽水,这时水泵扬程将会减小。

4.4分区供水的中水供水方式

对于多层和高层建筑,为缓减管中配水压力过高,可将建筑竖向分区供水。低

区由中水供水管网直接供水,高区通过水泵和水箱加压供水。这样既可以节省能源,又能充分利用室外中水给水管网的水压。

5. 中水设计的基本要求

在中水系统设计中基本要求有:室内排水管应采用污废水分流;进行中水水源和用水量之间平衡,并设置一定容积调节池以保证中水水质处理设备连续运行;中水设备及配水龙头应有专用标志,以防误用;中水处理设备充分利用地下空间,并位于小区下风区,以减少废气排放对环境的影响。

6. 经济分析

污水处理作为中水原水,无疑增加了处理设施建设费、运行费和管道铺设费。但从长远来看,中水回用在经济方面具有以下的优越性:

1)中水就近回用,缩短了运输距离,而且由于减少了城市供水和排水量,从而减轻了城市给水排水管网的负荷,对总投资而言是经济的;

2)以污水再生作为水源,经济上低于开发其它水源。为了取得水源,一些城市不惜远距离调水,取水费高达0。10元/m3(上海市)。由于水源的污染,一些水厂不得不花费重金将取水口上移。北京从怀柔水库引水修建的供水规模为100万m3的水源九厂,工程投资为7亿元,张坊水库总投资为712亿元。每天处理1m3污水的投资大约为1200元~1500元,处理相当于1m3自来水的污水投资约为960元~1350元(按80%~90%计),那么城市每日供应1m3自来水,不包括供水管网和排水管网,其总投资约为2160元~2850元,而中水处理工程造价约为同等规模上、下水工程造价的35%~60%。

3)中水道的维护管理费低于上下水维护管理费,而随着上下水价格的提高,中水的成本逐步接近上、下水费。使用1m3的中水就相当于少用1m3的上水,同时少排放接近1m3的污水,这就相当于2m3的上下水的价格和维护费用,故利用中水是合算的。

4)可节约用水,有利于可持续性发展。中水回用可节省水资源,减少水资源污染,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一般而言,商住小区设置中水系统可节水70% ,研究单位可节水40% ,民用住宅区可节水30%,日本某些建筑物节水率达76%。深圳市规定建筑面积大于2万m2的商住区,4万m2以上的办公建筑,日排水量250m3以上须设置中水设施。1992年符合此规定的有200项,可节水312万m3/ d。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如果中水回用工程运行管理得当,其在经济上是可行的,并且随着水资源供需矛盾的进一步激化,自来水价格势必会升高,而随着处理技术的发展,中水处理费用却会降低,这更增加了中水回用的经济可行性。

7. 中水系统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7.1 健全完善给水、排水制度

中水回用是一项有效节水措施,各城市要根据自身的情况建立健全中水系统建设的管理办法,更要为中水技术有计划、有重点地健康发展与实施提供政策保证。北京市在这方面起步的比较早,1987年就颁发了“北京中水设施建设管理试行办法”,91年又批准了《建筑中水设计规范》CECS30:91,这对建筑中水设施的建设无疑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广州等许多城市中水回用还没有纳入地区的水资源开发规划。由于污水集中回用是一项涉及城市规划、水利、环保、卫生、市政等众多部门的工作,如果没有设立有关机构制定相关政策进行统一管理,很难理顺关

系,严密监测。只有建立合理的规范性、鼓励性、保障性法律体系,才能保证中水回用健康有序的发展。

7.2 以水价为杠杆,提高公民的节水意识

对于城市特别是南方城市生活用水的广大用户来说,确有一部分人认为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没有必要珍惜,节约用水意识极为淡薄。对水资源紧缺的严峻形势认识不足,对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而使水的需求急速增长的形势认识不足。另一方面,我国水价长期处于不合理的状况,政府、单位暗贴已是司空见惯的事,节约用水往往只在口头,并没有落到实处。由于目前自来水价格不高,且没有什么定量限制,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水技术的发展。我们应树立水是一种宝贵资源的观念,节约用水就是节省资源。我们要利用各种经济和行政管理措施的实行,不断的增强公民节水意识,公民节水意识是在城市建筑中配套实施中水处理的软环境,公民节水意识的增强可对其他具体节水措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7.3 鼓励中水处理设备的开发和研制

中水设备大致分两类,一是处理水量大且采用生物处理工艺流程,其设备采用单体设计的钢筋混凝土构筑物。一是处理水量较小且采用生化或物化处理工艺流程,一般多采用一体化的中水处理设备。在北京从已安装了中水系统的建筑中调查,利用率还不到40%。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其中最主要是管理体制不完善,再者是一些附属设备如:水泵、空压机、鼓风机易坏,毛发聚集器易堵又不易拆卸等质量问题造成。所以,加强中水处理设备技术的开发、研制,提高其工艺水平,加速产品产业化进程,对推动中水回用的推广应用将起到重要作用。

8. 中水回用的意义

中水回用具有极高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它一方面可以减少环境排污量,减少环境污染;另中水回用具有极高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它一方面可以减少环境排污量,减少环境污染;另一方面它又能减少对水资源的开采,对我国长远的国民经济发展具有深刻的意义。并且,根据水利部《21世纪中国水供求》分析,2010年后中等干旱年的缺水量将达318亿m3,到2030年我国将缺水400~500 亿m3,开发和应用投资省、见效快、运行成本低的中水回用处理技术已经凸现为确保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课题,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政策的正确引导下,合理的调整城市给水和中水的价格关系,中水回用技术将会有越来越广阔的应用前景,为城市节水作出贡献。

(二)雨水利用

可利用水资源的日趋紧张,一方面社会总需求的超大量用水;另一方面水资源自身补给能力不断减小,使得水资源良性的生态循环遭到破坏。雨水以其处理成本低廉,处理方法简单等优点,而成为一种新的可利用水资源。

雨水利用系统在大众媒介的宣传下,已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雨水利用系统的好处之一是可以部分或全部关闭受到面源污染的水井或集水廊道,大大减少污水处理设施及供水管网的投资。众所周知,雨水利用的主要目的是节水。节水是雨水利用的一部分,另外它还可以拥有轻污染且廉价的水,雨水的使用是比较便宜的。推广雨水利用系统还可以间接缓解自然水资源的压力,减少污水排放,保护环境。是既经济又环保的处理方案。

1. 国内外雨水利用概况

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的生态小区都在利用雨水。凡是有雨水的地方都可开展

雨水利用,不受规模、技术限制,投资少,对环境影响负作用小。但是受降雨时空分布影响,用水保证率较低,水质受雨水收集过程和手段影响较大。

1.1 国内外建筑小区雨水利用概况

目前,世界上许多的国家和地区对城市雨水资源利用非常重视,将雨水资源视为其第二水源。特别是近20年来,美国、加拿大、意大利、法国、墨两哥、印度、土耳其、以色列、日本、泰国、苏丹、也门、澳大利亚、德国等40多个国家相继开展了雨水利用的研究与实践,并召开过十届国际雨水利用大会。其中,德、日、澳、美等经济发达、城市化进程发展较早的国家,将城市雨水资源利用作为解决城市水源问题的战略措施,试验、推广、立法、实施。

德国是欧洲开展雨水利用工程最好的国家之一。目前,德国雨水利用技术已经进入标准化、产业化阶段,市场上已大量存在收集、过滤、储存、渗透雨水的产品。德国的城市雨水利用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屋面雨水集蓄系统,二是雨水截污与渗透系统,三是生态小区雨水利用系统。在雨水利用方面,德国还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规定在新建小区之前,无沦是工业、商业还是居民小区,均要设计雨水利用设施,若无雨水利用措施,政府将征收占建筑物造价2%的雨水排放设施费和雨水排放费。对于能主动收集使用雨水的住户,政府则每年给子1500欧元的“雨水利用补助”。而德国联邦交通部早在1973年就制订了《路面结构内部排水系统设计指南》和新的《混凝土路面砖》,标准规定,“如果制造有面层的路面砖,面层混凝土必须与基层混凝土牢固黏结,并有10%以上的孔隙,使水能够渗入地下”。

在澳大利亚,许多新开发的居民点附近的停车场、人行道铺的都是采用了透水性很强的地砖,并在地下修建地下蓄水管网。而目在新建的道路上,路两旁的树底下甚至预留了积水孔,道路上的雨水不是流入下水道,而是通过路旁的积水孔直接被存蓄到树下面的积水池。

日本的城市雨水资源利用在亚洲是开展最早的,1980年日本建设省就开始推行雨水贮留渗透计划,1988年成立“日本雨水贮留渗透技术协会”,1992年颁布“第二代城市雨水总体规划”,正式将雨水渗沟、渗塘及透水地面作为城市总体规划的组成部分,要求新建和改建的大型公共建筑群必须设置雨水就地下渗设施。2005年日本在爱知世博会上广泛使用透水混凝土路面,向世人展现了其雨水资源利用的最新成果。

在有“花园式城市”、“花园式国家”美誉的新加坡,无论是道路两旁、街道周边、海边还是建筑物周围,到处都是树木花草。这些绿化都是自动浇灌的,而且都有雨水利用装置。

1.2 国内城市雨水资源利用现状

我国雨水资源利用的思想具有悠久的历史,从新疆的“坎儿井”到北京北海团城的“倒梯形方砖、集水涵洞" 雨水利用工程,都是古代雨水利用的典范。但相对于发达国家大规模的城市雨水资源利用,我国真正意义上的城市雨水资源研究与利用起步较晚,20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了城市雨水资源利用的探索与研究。自90

年代起,北京、上海、天津、大连、哈尔滨、西安、郑州等城市开始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况相继开展雨水资源利用的研究和应用。

北京市通过几年的探索与研究,在雨水集蓄利用技术上起步较早,发展较快。1998年北京市节水办和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开始城市雨水资源利用的立项研究,2000年北京明确提出建设市区雨水资源利用工程。同年北京市水利局和德国埃森

大学的雨水资源利用合作项目开始启动,现已建雨水资源利用工程等示范工程10多处。2003年4月起,北京开始实行《关于加强建设工程用地内雨水资源利用的暂行规定》,明确“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新建、改建、扩建工程(含各类建筑物、广场、停车场、道路、桥梁和其他构筑物等建设工程设施)均应进行雨水利用工程设计和建设。建设工程的附属设施应与雨水利用工程结合。景观水池应设计为雨水储存设施,草坪绿地应设计建设为雨水滞留设施”。同时规定雨水利用工程应与主体建设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其他城市,如上海2003年建成了具有雨水利用功能的生态住宅;2003年7月,天津建成了一座节水型水利科技大厦,并成功进行了“城区雨水利用”应用实验,大厦的雨水有望不再直接排入市政管线,而是作为第二水源用来绿化灌溉、冲厕、清洁路面或是涵养地下水;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曾针对郑州市水资源环境及雨水资源利用问题进行了研究。

2. 城市雨水利用的主要途径和方法

目前,国内外一些城市已将雨水利用和城市环境、城市生态建设等结合起来进行建设,已建成或正在建成一批各具特色的生态小区雨水利用系统。生态小区雨水利用系统的具体做法和规模依据小区的具体特点而不同,一般包括屋顶花园、水景、渗透、中水回用等系统。此外有些小区还建造出了集太阳能、风能和雨水利用水景于一体的花园生态建筑。

2.1 屋顶花园雨水利用系统

屋顶花园雨水利用系统是削减城市暴雨径流量,控制非点源污染和美化城市的重要途径之一,也可作为雨水积蓄利用的预处理措施。为了确保屋顶花园不漏水和屋顶下水道通畅,可以考虑在屋顶花园的种植区和水体中增加一道防水和排水措施。屋顶材料中,关键是植物和上层土壤的选择,植物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来确定,还应与土壤类型、厚度相匹配。上层土壤应选择空隙率高、密度小、耐冲刷、可供植物生长的洁净天然或人工材料。屋顶花园系统可使屋面径流系数减少到0。3,有效地削减了雨水流失量,可同时改善小区的生态环境。

2.2 屋面雨水积蓄利用系统

小区屋面雨水积蓄利用系统以瓦质屋面和水泥混凝土屋面为主,以金属、粘土和混凝土材料为最佳屋顶材料,不能采用含铅材料。屋面雨水水质的可生化性较差,处理不宜采用生化方法,宜采用物化方法,屋面雨水积蓄利用系统由集雨区、输水系统、截污净化系统、储存系统以及配水系统等几部分组成,有时还设有渗透系统,并与贮水池溢流管相连,当集雨量较多或降雨频繁时,部分雨水可进行渗透。初期雨水由于含有较多的污染物应予以排放,排放量需根据小区当地的大气质量等因素,通过采样试验确定。

根据初期弃流后的屋面雨水水质的情况和试验结果,采用相关雨水处理流程,其出水水质可满足《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要求。经初期弃流后的雨水通过贮水池收集,贮水池容积大小根据当地的暴雨强度公式,绘出不同历时的雨量曲线来确定。屋面雨水积蓄利用系统主要用于小区内家庭、公共场所等非饮用水,如浇灌、冲刷、洗车等。

2.3 地面雨水截污渗透系统

地面雨水可与屋面雨水收集结合起来,如我国一家房地产公司开发的咏梅山庄就采用了屋面—地面雨水综合利用系统。需特别注意的是:由于地表雨水在径流途

中携带污染物,其在进人贮水池前应设置截污装置。

小区内道路雨水主要渗透补充地下水和排入管道。研究表明,绿地一般具有良好的入渗性。为了加大雨水渗透量,小区在规划时其绿地覆盖面积应大于建设用地的30%。此外,①应将小区内的公园、苗圃、草坪等绿地建设为良好的入渗场地,用于接纳道路上的雨水径流;②合理降低绿地高程,将小区内的绿地建造成下凹式绿地;③加大坎高,选种较耐淹的草种,使其蓄渗效果达到最好。为减少小区内的径流,可大量使用可渗透的铺装材料,将不透水地面改换成透水地面。譬如:在小区内人行道上铺设透水性方砖,步道自下设置回填砂土、砾料的渗沟、渗井采用透水性路面技术,在生态小区内修建透水性沥青路面或混凝土透水路面;沿着小区排水道修建渗透浅沟等。小区内超过渗透能力的雨水可进入小区内的雨水贮存池或人工湿地,亦可作为水井或继续下渗。在小区建设时,还可适当考虑建立小区雨水调蓄池。与传统的封闭排水方式相比,本系统通过渗透可增大地下水补充量,并可减少暴雨期间流量和暴雨流速,延长滞时,缓减排水系统压力,优化小区内的生态环境。

2.4 小区水景对雨水的利用

小区为满足人们回归水自然环境的要求,小桥流水、喷泉瀑布等都是小区水景的基本构成。小区水体不仅具有湿润、净化空气,改善小区气候等作用,还可作为雨水调蓄池用作生态小区的消防、绿化和浇灌等。这些都依赖于一个好的用水水质的支持,并需消耗大量的水资源,如果用水缺少流动和更换,则易发生水质恶化现象,影响水体的观赏功能。针对这一点,可以结合小区雨水利用,在小区敷设雨水管线,将雨水排入小区内的景观河、景观湖或洼地等。

在小区水景设计时,应根据小区的地形、地物和自然景观,选择适宜的景观。当小区的水景设计成贴近自然状态的衬草时,可在小区内的人行道上铺设渗透性铺地材料。雨水经由收集管流入衬草洼地,在洼地底部夯实土壤以满足适当的播种。洼地内可饲养鱼、昆虫等生物,用它们净水,也可适当地设置机械净水器械。

2.5 道路雨水利用技术

德国监测认为,机动车道的降水径流含有较高浓度的污染物质,必须经过处理后方可排放,为此,德国沿机动车道均设有径流收集系统,城区所收集径流直接送至污水处理厂处理,高速公路所收集径流要进人沿路修建的处理系统处理后排放。一般采用沉淀后经氧化沟处理,再渗入地下的方式。

城市雨水资源利用是一个相当复杂而又必须处理好的技术经济和政策问题,需要从社会、经济、生态、科学、技术等不同角度入手,探索不同条件下雨水利用的模式与效果。通过城市雨水资源开发和利用,不但使城市供水量增加,同时是开源节流,改善生态环境,解决城市缺水问题和创建节约型社会的重要途径,也是增强水资源自立能力和安全保障程度的一项重要选择。

二、节流措施

随着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对供水水质的要求标准也越来越高,同时国家实施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政策,倡导节约用水。这给建筑给排水工程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筑节水首先应在设计环节采取有效的节水技术措施,在技术上,要不断研制、开发节水的新技术、新设备、新途径,并大力推广现有节水产品;在管理上应加强供水系统管理;同时提高全民节水意识,人人参与节水,共同创建节水型社会,确保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制定合理的用水定额标准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涌现了大量的新型住宅形式—高级公寓、别墅、复式住宅等,虽然建筑面积、房间数目、卫生间、洗衣间等都相应增加了,用水器具也增设了如妇洗器、按摩浴缸和蒸汽沐浴房等新型给水配件,但是使用人数不一定增加了,同时使用率也不会成比例地增加,而且每人每次用水量随着光电式给水龙头等节水设备的广泛应用比原有规范规定的数值有所降低。所以应对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的人均用水定额、旧有洁具的额定流量的修改,新增洁具的额定流量的制定,以及流量计算公式的修订工作引起相应的重视,从而在设计依据上做到更加科学地节水和用水。

(二)采取合理措施,减少剩余水压,避免超压出流。

“剩余水压”过高的用水点将产生超压出流,住宅设计时应考虑各种配水器具的位置标高、家庭和整栋建筑内部管道的水头损失及保证安全供水等多种因素,合理限定各配水点水压。在设计给水系统中合理分区与配置减压装置是将水压控制在限值要求内、减少超压出流的技术保障。视水质和供水压力不同情况可采用减压孔板或用压力调节阀减压,可使耗水量降低15%-40% ,或安装节流塞、节水阀芯等均能起到较好的减压节流作用。

(三)推广使用节水器具和设备。

配水装置和卫生设备是水的最终使用单元,其节水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建筑节水工作的成效。因此,设计人员应优先选用节水器具和设备。

1. 节水器具和设备的应用一般从下列方面着眼

1) 限定水量;

2) 限定(水箱、水池)水位或水位适时传感、显示,如水位的自控装置、水位报警器;

3) 防漏,如低位水箱的各类防漏阀;

4) 限制水流量或减压,如各类限流、节流装置、减压阀;

5) 限时,如各类延时自闭阀;

6) 定时控制,如定时冲洗装置;

7) 改进操作或提高操作控制的灵敏性,前者如冷热水混合龙头,后者如自动水龙头、电磁式淋浴节水装置;

8) 提高用水效率;

9) 适时调节供水水压和水量,如微机变频调速给水设备。

2. 节水器具与设备

2.1 节水型便器

家庭生活中,便器冲洗水量占全天用水量的30~40%,便器冲洗设备的节水是建筑节水的重点。除了利用中水做厕所冲洗之外,目前已开发研制出许多种类的节水设备。美国研制的免冲洗(干燥型) 小便器,采用高液体存水弯衬垫,无臭味,不用水,免除了用水和污水处理的费用,是一种有效的节水设备。还有一种带感应自动冲水设备的小便器,比一般设备日节水13L。在瑞士及德国,公共卫生间的小便器几乎100%采用了这种设备。还有各种节水型大便器,如双冲洗水量坐便器,这种坐便器每次冲洗水量为9L,小便冲洗为415L,节水效果显著。我国大、中城市住宅中严禁采用一次冲洗水量在9L以上的坐便器。此外,利用压缩空气或真空抽吸的气动大便器,每次仅需2 L的冲洗水量。

2.2 节水型水龙头

水龙头是应用范围最广、数量最多的一种盥洗洗涤用水器具,目前开发研制的节水型水龙头有延时自动关闭水龙头,手压、脚踏、肘动式水龙头,停水自动关闭水龙头,节水水龙头等,这些节水型水龙头都有较好的节水效果。在日本各城市普遍推广节水阀(节水皮垫),曾在一些城市水道局的有关窗口负责赠送。水龙头若配此种阀芯,安装后一般可节水50%以上。

2.3 节水型洗衣机

洗衣机是家庭用水的另一大器具,今年欧盟公布的洗衣用水标准为:清洗lkg 衣物的用水不得超过12L,而市场上绝大多数国产品牌的洗衣机用水量均大大超过了这一标准,以普通5kg洗衣机为例,大约需要150-175L水,一些所谓节水型洗衣机只不过是设置了少几个水位段,最低的水位段也在17L左右。青岛海尔公司是成功推出节水洗衣机的厂家,其生产的XQG50-QY800型洗衣机,每次洗衣只需60L水,达到了国际A级滚筒式洗衣机的用水量标准,其余的如超薄滚筒洗衣机XQG50-ALS968TX型及顶开式XQG50-B628TX型,也含有较高的节水技术,是适合家庭使用的节水型洗衣机。

2.4 节水型淋浴设施

在生活用水中,淋浴用水约占总用水量的20%-35%。淋浴时因调节水温和不需水擦拭身体的时间较长,若不及时调节水量会浪费很多水。因此,淋浴节水很重要。现在研制使用的节水型淋浴器包括带恒温装置的冷热水混合栓式淋浴器,按设定好的温度开启扳手,既可迅速调节温度,又可减少调水时间。带定量停止水栓的淋浴器,能自动预先调好需要的冷热水量,如用完已设定好的水量,即可自动停水,防止浪费冷水和热水。改革传统淋浴喷头是改革淋浴器的方向之一,现在已经使用的空气压水掺气式喷头可以节省一半水量。

2.5 管道节水

节水的前提是防止渗漏。漏损的最主要途径是管道,自来水管道漏损率一般都在10%左右。为了减少管道漏损,在管道铺设时要采用质量好的管材,并采用橡胶圈柔性接口。另外,还应增强日常的管道检漏工作。瑞士乔治费谢尔公司研制开发的聚丁烯(PB)管在建筑上的全面应用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首先在材料上选用了化工产品中尖端产品—聚丁烯(PB),具有耐高温、无渗漏、低噪音、保障卫生的优点,是世界上最先进的给水系统。连接方法有热熔、电熔和带0型的挤压式等,使其系统能够完美地连接在一起,而且极利于施工安装。这种管材已在西欧北美等国得以广泛使用,节水显著。

(四)海水冲厕

绿色建筑海水冲厕将是沿海地区节约用水、解决水资源紧张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缺水地区保障绿色建筑水量安全的有效措施,必将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快速的发展。

(五)真空节水技术

为了保证卫生洁具及下水道的冲洗效果,可将真空技术运用于排水工程,用空气代替大部分水,依靠真空负压产生的高速气水混合物,快速将洁具内的污水、污物冲吸干净,达到节约用水、排走污浊空气的效果。一套完整的真空排水系统包括:带真空阀和特制吸水装置的洁具、密封管道、真空收集容器、真空泵、控制设备及管道等。真空泵在排水管道内产生40~50kPa 的负压,将污水抽吸到收集容器内,

再由污水泵将收集的污水排到市政下水道。在各类建筑中采用真空技术,平均节水超过40 %。若在办公楼中使用,节水率可超过70 %。

(六)热水供应系统的节水节能

热水供应系统按热水供应范围的大小,可分为集中热水供应系统和局部热水供应系统。无论何种热水供应系统都存在严重的水量浪费现象,主要表现在开启热水配水装置后,不能及时获得满足使用温度的热水,往往要放掉不少冷水(即无效冷水) 后才能正常使用。为了尽量减少这部分无效冷水的量,要对现有定时供应热水的无循环系统进行改造,增设回水管;对新建建筑的热水供应系统应根据建筑性质及建筑标准选用支管循环或干管循环。同一幢建筑的热水供应系统,选用不同的循环方式其无效冷水量是不相同的。就节水效果而言,支管循环方式最优,立管循环方式次之,无循环方式浪费水量最大,干管循环方式次之。而对局部热水供应系统在设计住宅厨房和卫生间位置时除考虑建筑功能和建筑布局外,应尽量减少其热水管线的长度,并进行管道保温。除此之外,还应选择适宜的加热和贮热设备,在不同条件下满足用户对热水的水温、水量和水压要求,减少水量浪费。

(七)充分利用市政给水管网的可用水头H0

对于高层住宅建筑,城市管网水压难以完全满足其供水要求。某些工程设计将市政管网进水直接引人贮水池中,白白损失掉了H0,尤其是当贮水池位于地下层时,反而把H0全部转化成负压,甚不经济合理。因此,在给水系统设计时应充分考虑H0的有效利用,从而达到节水的目的。

(八)建筑工地废水利用

建筑施工时混凝土养护、浇砖可以在有坡度的地面上进行,多余的废水可以通过排水管流入沉淀池,化石灰时上面的清水可以直接通过排水管流入沉淀池,雨水可以通过有坡度的地面、排水管流入沉淀池。沉淀池的做法与雨水利用相同,最后一级沉淀池的水流入蓄水池,然后由水泵加压二次利用。

(九)消防系统设置

1. 生活给水系统和消防给水系统两者分别单独设置。

在高层建筑给水设计中,从节能节流、节约工程投资、运行管理方便诸多角度考虑,宜把生活给水系统和消防给水系统两者分别单独设置。因为两种给水系统对水压的要求不同,这样便于合理确定各给水系统竖向分区的压力值,避免造成水量和能量浪费。此外,在设计贮水池时,当两系统贮水量相差较大时应将两系统的贮水池分建,这样既可以延长消防贮水池的换水周期,减少水量浪费,又可以保证生活饮用水水质符合要求。

2. 消防贮水池宜单独设置或与游泳池、水景兼用

高层建筑中消防用水量与生活用水量往往相差甚远,消防给水系统设计流量可能是生活给水系统设计流量的好多倍。由于消防贮水要求满足在火灾延续时段内消防的用水总量,因此,在消防水与生活贮水池合建的情况下,会由于消防贮水量远大于生活贮水量而致使生活供水在贮水池中停留时间过长,余氯量早已耗尽而造成细菌、藻类繁殖,水质的劣化,使给水系统用户用水端发生二次污染。所以为保证水池中的水质符合卫生标准,应定期更换贮水池中的全部存水(包括消防贮水) 。而当两系统贮水量相差较大时应将两系统的贮水池分建。最好使消防贮水池与游泳池、水景合用,做到一水多用、重复利用及循环使用。

绿色建筑论文

二级建造师继续教育论文 题目:浅谈绿色建筑 姓名: 薛迎春 单位:兰州鼎盛钢结构工程有限公司 身份证号:6282314 专业:建筑工程 摘要 随着全球人口的日益增长,城市化进程加快,经济大繁荣,导致资源过度消耗,气候变异,环境污染严重和生态破坏等问题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而在环境污染和破坏生态环境,消耗资源方面,建筑业是主要元凶之一。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人类不懈努力追求,“绿色建筑”便应号召慢慢的渗入到人类的生活中了!这是一个新兴的、动态的和发展中的概念,它不同于传统的建筑,将随着技术和社会的进步而逐步充实其意义。这一概念的产生,对于从事建筑学研究和建筑设计的工作者来说既是挑战,又是机遇。这需要设计师对新型建筑材料有深入的了解和使用能力,对于设计师的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一个新生的东西,要让人民一下子接受那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绿色建筑”的发展及推广运用是非常重要的环节,这对于搞房地产开发的投资商来说又是很大的挑战! “绿色建筑”是应时代号召兴起的,它是低碳经济的必然要求,是人类高生活质量的迫切要求,是生物圈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和谐发展的重要实现形式和途径。绿色建筑将成为人类运用科技手段寻求和自然和谐共存,持续发展的理想建筑模式。 关键词:绿色建筑,节能,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 目录 前言 第一章绿色建筑的解释 第二章绿色建筑和能源 第三章绿色建筑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必然要求 第四章绿色建筑的绿色设计设计概念 4.1 技术上的绿色设计概念 4.2 形式上的绿色设计概念 第五章绿色建筑的推广使用 5.1 研究和推广符合我国国情的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技术 5.2 突破对绿色建筑认识的误区 5.3 大力推广“绿色建筑的标识” 5.4 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的全方位推广使用 第六章结论 参考文献 前言 当代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高速发展,加速了人类文明的进程,和此同时,人类社会也面临着一系列重大环境和发展问题的严重挑战。人口剧增、资源过度消耗、气候变异、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论文

中国地质大学 成人教育 专科实习报告题目混凝土裂缝的预防与处理 学生明批次1503 专业建筑工程技术学号 8 函授站爱因森科技专修学院奥鹏学习中心【39】 2017 年 4 月

中文摘要与关键词 (3) 一、前言 (3) 二、凝土工程中常见裂缝及预防 (4) 1.干缩裂缝及预防 (4) 2.塑性收缩裂缝及预防 (4) 3.沉陷裂缝及预防 (5) 4.温度裂缝及预防 (5) 5.化学反应引起的裂缝及预防 (6) 三、裂缝处理 (7) 1、表面修补法 (7) 2、灌浆、嵌逢封堵法 (7) 3、结构加固法 (7) 4、混凝土置换法 (7) 5、电化学防护法 (7) 6、仿生自愈合法 (8) 四、结论 (8) 参考文献 (8)

混凝土裂缝的预防与处理 摘要混凝土的裂缝问题是一个普遍存在而又难于解决的工程实际问题,本文对混凝土工程中常见的一些裂缝问题进行了探讨分析,并针对具体情况提出了一些预防、处理措施。 关键词混凝土裂缝预防处理 一、前言 混凝土是一种由砂石骨料、水泥、水及其他外加材料混合而形成的非均质脆性材料。由于混凝土施工和本身变形、约束等一系列问题,硬化成型的混凝土中存在着众多的微孔隙、气穴和微裂缝,正是由于这些初始缺陷的存在才使混凝土呈现出一些非均质的特性。微裂缝通常是一种无害裂缝,对混凝土的承重、防渗及其他一些使用功能不产生危害。但是在混凝土受到荷载、温差等作用之后,微裂缝就会不断的扩展和连通,最终形成我们肉眼可见的宏观裂缝,也就是混凝土工程中常说的裂缝。 混凝土建筑和构件通常都是带缝工作的,由于裂缝的存在和发展通常会使部的钢筋等材料产生腐蚀,降低钢筋混凝土材料的承载能力、耐久性及抗渗能力,影响建筑物的外观、使用寿命,严重者将会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很多工程的失事都是由于裂缝的不稳定发展所致。近代科学研究和大量的混凝土工程实践证明,在混凝土工程中裂缝问题是不可避免的,在一定的围也是可以接受的,只是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将其危害程度控制在一定的围之。钢筋混凝土规也明确规定[1]:有些结构在所处的不同条件下,允许存在一定宽度的裂缝。但在施工中应尽量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裂缝产生,使结构尽可能不出现裂缝或尽量减少裂缝的数量和宽度,尤其要尽量避免有害裂缝的出现,从而确保工程质量。 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很多,有变形引起的裂缝:如温度变化、收缩、膨胀、不均匀沉陷等原因引起的裂缝;有外载作用引起的裂缝;有养护环境不当和化学作用引起的裂缝等等。在实际工程中要区别对待,根据实际情况解决问题。

绿色建筑毕业设计外文翻译

########## 大学 本科毕业设计 外文资料译文 年级:2008级学号:20087221 姓名:朱莉 专业:铁道工程指导老师: 2012年6月

原文:Green Building Abstract: Green building refers to doing its best to maximize conservation of resources (energy, land, water, and wood),protecting the environment and reducing pollution in its life cycle. Providing people with healthy, appropriate and efficient use of space, and nature in harmony symbiosis buildings. I described more details of green building design’ notion, green building’ design, as well as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concept of green building and improving the effectiveness analysis of the external effects of green building measures, Key words: green buildings; protect the ecology; signification ; analysing the effects 1.What is a green building Green building refers to building life cycle, the maximum conservation of resources (energy, land, water and materials), protecting the environment and reduc ing pollution, providing people with healthy, appropriate and efficient use of space, and nature harmony of the building. The so-called green building "green" does not mean a general sense of three-dimensional green, roof garden, but represents a concept or symbol, refers to building environmentally and friendly, makes full use of natural resources, environment and basic ecological damage to the environment without balance of a building under construction, but also known as sustainable building, eco-building, back into the wild construction, energy saving construction. Green building interior layout is very reasonable, to minimize the use of synthetic materials, full use of the sun, saves energy for the residents and creates almost-natural feeling. People, architectures and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for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goals, in the use of natural and artificial means to create good conditions and healthy living environment, as much as possible to control and reduce the use and

建筑设计毕业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建筑设计毕业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的引用应当实事求是、科学合理,不可以为了凑数随便引用,以下是搜集整理的建筑设计参考文献,欢迎阅读参考。 论文参考文献一: [1]李强.关于既存建筑改造的思考[D].天津大学2010 [2]杨建江,王春梅,刘叶.国内目前最高建筑高银117大厦的裂缝检测与分析[J].特种结构.2013(03) [3]黄杰,吴胜兴,沈德建.不同粗骨料混凝土早期热膨胀系数试验研究[J].结构工程师.2010(03) [4]尹健,周士琼.高性能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与劈裂抗拉强度试验研究[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2001(02) [5]杨明.历史风貌建筑木建筑结构分析及砌块材料研究[D].天津大学2012 [6]赵永旭.基于武汉某建设公司的招投标管理研究[D].天津大学2012 [7]刘叶.集装箱组合房屋墙板的抗剪及抗风性能试验研究[D].天津大学2014 [8]安明喆,朱金铨,覃维祖.高性能混凝土的自收缩问题[J].建筑材料学报.2001(02) [9]高家训,郑乃明,李光宗.钢筋混凝土初应力及徐变应力的研究分析[J].混凝土及加筋混凝土.1985(05) [10]朱伯芳.混凝土的弹性模量、徐变度与应力松弛系数[J].水利学报.1985(09) [11]龙炳煌,李书进,孙艳,彭少民.钢筋混凝土结构线差温度应力的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1999(04) [12]钱春香,朱晨峰.骨料粒径对混凝土热膨胀性能的影响[J].硅酸盐学报.2009(01) [13]郑欣,姚武.混凝土体积稳定性的测试方法[J].建筑技术.2005(04) [14]田倩,孙伟,缪昌文,刘加平.高性能混凝土自收缩测试方法探讨[J].建筑材料学报.2005(01) [15]杨杨,江晨晖,许四法.高性能混凝土早龄期抗拉性能试验研究[J].建筑材料学报.2008(01)

绿色建筑论文可持续发展论文

绿色建筑论文可持续发展论文 基于绿色建筑设计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本文阐述了设计师在项目前期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方法,希望对开发商如何借助设计师的帮助实现绿色建筑有所启迪。任何一个绿色建筑的实施离不开绿色建筑的策划,科学、合理、有序的策划有助于绿色建筑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关键词:建筑设计;策划;目标 1 绿色建筑目标的确定 随着绿色建筑的发展,世界上不少国家都相继推出了适合本国国情的绿色建筑的相关标准和规范,特别是一系列评估标准的出台,对规范绿色建筑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如英国的BREEM、美国的LEED、日本的CASBEE 评估体系等等。这些标准一方面对绿色建筑提出了一系列要求,同时也对绿色建筑进行了等级划分,使用者可以根据标准的要求,根据自身项目的具体情况,确定绿色建筑的目标。 绿色建筑强调的是人、自然与环境之间的和谐关系。不同国家之间存在气候、资源、文化、风俗等方面的差异,各国绿色建筑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存在差异,即绿色建筑要根据具体国情来考虑实施方案。相对而言,中国面临着资源短缺、发展速度快、粗放型发展的特点,其绿色建筑的发展也应采用有中国特色的标准。 1.1 绿色建筑的评价指标体系 为推动和规范绿色建筑的发展,我国在2006 年3 月颁布了《绿

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 ) (以下简称《标准》) ,这是我国批准发布的第一部有关绿色建筑的国家标准。《标准》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根据中国的国情,提出了绿色建筑的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六类: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运营管理或全生命周期综合性能。标准的条文按上述六大指标展开,其中住宅建筑的分项指标共76项,公共建筑的分项指标共83 项。 1.2 绿色建筑的评定 《标准》中每类指标下的具体分项指标可分为控制项、一般项和优选项三类。控制项为绿色建筑的必备条件;一般项和优选项为划分绿色建筑等级的可选项,其中优选项是指实现难度较大、绿色度较高的可选项。绿色建筑应满足《标准》第四章住宅建筑或第五章公共建筑中全部控制项要求,且按满足一般项和优选项的程度,将其划分为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 1.3 绿色建筑的目标 确定绿色建筑的目标,是开发商和设计师们面临的首要环节,是实现绿色建筑的第一步。绿色建筑并没有一个绝对一致的标准要求。绿色建筑相对普通建筑而言,体现“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更加关注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不同绿色建筑之间可以存在差异,并不苛求所有绿色建筑都达到一致的标准,根据绿色建筑的“绿色度”,可以使用《标准》对绿色建筑进行评价和分级。因此不同的绿色建筑可以根据自身

(完整版)建筑工程技术毕业论文

建筑工程技术毕业论文混凝土裂缝的成因与控制 专业:建筑工程技术

摘要 混凝土的裂缝问题是一个普遍存在而又难于解决的工程实际问题。 本文从设计、材料、配合比、施工现场养护等方面对混凝土工程中常见的一些裂缝的成因进行了分析探讨。针对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在混凝土结构设计、混凝土材料选择、配合比优化、以及施工现场的养护等方面提出了控制裂缝发展的措施。 依据相关文献,并总结了混凝土裂缝的处理方法:表面处理法、填充法、灌浆法、结构补强法、混凝土置换法、电化学防护法、仿生自愈合法等。 关键词:混凝土;裂缝;成因;控制;

目录 摘要...............................I 第1章概述 (1) 1.1 课题的提出 (1) 1.2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1) 1.3本论文的研究方法 (2) 第2章裂缝的成因 (3) 2.1 设计原因 (3) 2.2 材料原因 (4) 2.3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原因 (4) 2.4 施工及现场养护原因 (4) 2.5使用原因(外界因素) (5) 第3章裂缝的控制措施 (6) 3.1 设计方面 (6) 3.1.1 设计中的‘抗’与‘放’ (6) 3.1.2尽量避免结构断面突变带来应力集中 (6) 3.1.3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技术 (6) 3.1.4 设计上要注意容易开裂部位 (6) 3.1.5 重视构造钢筋 (7)

3.2 材料选择 (7) 3.3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8) 3.4 施工方面 (8) 3.4.1 模板的安装及拆除 (8) 3.4.2 混凝土的制备 (9) 3.4.3 混凝土的运输 (9) 3.4.4 混凝土的浇筑 (10) 3.4.5 混凝土的养护 (11) 3.5 管理方面 (12) 3.6 环境方面 (12) 第4章混凝土裂缝的处理方法 (13) 4.1 混凝土裂缝的处理方法 (13) 4.1.1.表面处理法 (13) 4.1.2填充法 (13) 4.1.3灌浆法 (13) 4.1.4.结构补强法 (13) 4.1.5混凝土置换法 (13) 4.1.6电化学防护法 (14) 4.1.7仿生自愈合法 (14)

建筑工程专业毕业设计

1.建 筑 工 程专业毕业设计2012-3-1 10:23 阅读(1851) 高等学校技术科学专业及其他需培养设计能力的专业或学科应届毕业生的总结性独立作业。要求学生针对某一课题,综合运用本专业有关课程的理论和技术,作出解决实际问题的设计。 毕业设计答辩资料整理 综合楼毕业设计论文 8度某中学学生宿舍楼毕业设计 某厂区建筑设计毕业论文 建筑专业毕业设计 某商住区建筑工程毕业设计 高层建筑设计与城市空间 某大学实验综合楼施工组织毕业设计 某中学初中部教学楼设计 某图书馆建筑设计任务书 某小区双拼住宅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是高等学校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之一。相当于一般高等学校的毕业论文。目的是总结检查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成果,是评定毕业成绩的重要依据;同时,通过毕业设计,也使学生对某一课题作专门深入系统的研究,巩固、扩大、加深已有知识,培养综合运用已有知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毕业设计也是学生走上国家建设岗位前的一次重要的实习。 某图书馆结构设计验算任务毕业设计 建筑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指导书 现浇钢混高层住宅楼毕业设计计算书 某住宅小区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某商业步行街楼房施工组织毕业设计 某中学教学楼毕业设计 关于普通房屋的建筑毕业设计 建筑设计技术专业毕业实习任务书 二层厂房建设工程毕业设计 7度某中学学生宿舍楼毕业设计 建筑工程学院毕业设计手册 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应用。与实际结合的课程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产生强烈的学习爱好。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拿到实用性强的课题的学生积极性明显高于其他学生。因此,课题应尽可能地贴近生产实际、生活实际。而注重课题的教学性能使知识承上启下,

绿色建筑论文

绿色建筑论文 LEKIBM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5AB- LEKIBMK08- LEKIBM2C】

二级建造师继续教育论文 题目:浅谈绿色建筑 姓名: 薛迎春 单位:兰州鼎盛钢结构工程有限公司身份证号: 62014 专业:建筑工程

摘要 随着全球人口的日益增长,城市化进程加快,经济大繁荣,导致资源过度消耗,气候变异,环境污染严重和生态破坏等问题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而在环境污染和破坏生态环境,消耗资源方面,建筑业是主要元凶之一。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人类不懈努力追求,“绿色建筑”便应号召慢慢的渗入到人类的生活中了!这是一个新兴的、动态的和发展中的概念,它不同于传统的建筑,将随着技术与社会的进步而逐步充实其意义。这一概念的产生,对于从事建筑学研究和建筑设计的工作者来说既是挑战,又是机遇。这需要设计师对新型建筑材料有深入的了解和应用能力,对于设计师的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一个新生的东西,要让人民一下子接受那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绿色建筑”的发展及推广运用是非常重要的环节,这对于搞房地产开发的投资商来说又是很大的挑战! “绿色建筑”是应时代号召兴起的,它是低碳经济的必然要求,是人类高生活质量的迫切要求,是生物圈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和谐发展的重要实现形式和途径。绿色建筑将成为人类运用科技手段寻求与自然和谐共存,持续发展的理想建筑模式。 关键词:绿色建筑,节能,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

目录 前言 第一章绿色建筑的解释 第二章绿色建筑与能源 第三章绿色建筑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必然要求 第四章绿色建筑的绿色设计设计概念 技术上的绿色设计概念 形式上的绿色设计概念 第五章绿色建筑的推广应用 研究和推广符合我国国情的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技术突破对绿色建筑认识的误区 大力推广“绿色建筑的标识” 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的全方位推广应用 第六章结论 参考文献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论文范文文稿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现代远程教育 专科实习报告题目混凝土裂缝的预防与处理 学生姓名赵明批次1503 专业建筑工程技学号201502010658 学习中心云南爱因森科技专修学院奥鹏学习中心【39】 2017年4 月

中文摘要与关键词 (3) 一、前言 (3) 二、凝土工程中常见裂缝及预防 (4) 1.干缩裂缝及预防 (4) 2.塑性收缩裂缝及预防 (4) 3.沉陷裂缝及预防 (5) 4.温度裂缝及预防 (5) 5.化学反应引起的裂缝及预防 (6) 三、裂缝处理 (7) 1、表面修补法 (7) 2、灌浆、嵌逢封堵法 (7) 3、结构加固法 (7) 4、混凝土置换法 (7) 5、电化学防护法 (7) 6、仿生自愈合法 (8) 四、结论 (8) 参考文献 (8)

混凝土裂缝的预防与处理 摘要混凝土的裂缝问题是一个普遍存在而又难于解决的工程实际问题,本文对混凝土工程中常见的一些裂缝问题进行了探讨分析,并针对具体情况提出了一些预防、处理措施。 关键词混凝土裂缝预防处理 一、前言 混凝土是一种由砂石骨料、水泥、水及其他外加材料混合而形成的非均质脆性材料。由于混凝土施工和本身变形、约束等一系列问题,硬化成型的混凝土中存在着众多的微孔隙、气穴和微裂缝,正是由于这些初始缺陷的存在才使混凝土呈现出一些非均质的特性。微裂缝通常是一种无害裂缝,对混凝土的承重、防渗及其他一些使用功能不产生危害。但是在混凝土受到荷载、温差等作用之后,微裂缝就会不断的扩展和连通,最终形成我们肉眼可见的宏观裂缝,也就是混凝土工程中常说的裂缝。 混凝土建筑和构件通常都是带缝工作的,由于裂缝的存在和发展通常会使内部的钢筋等材料产生腐蚀,降低钢筋混凝土材料的承载能力、耐久性及抗渗能力,影响建筑物的外观、使用寿命,严重者将会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很多工程的失事都是由于裂缝的不稳定发展所致。近代科学研究和大量的混凝土工程实践证明,在混凝土工程中裂缝问题是不可避免的,在一定的范围内也是可以接受的,只是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将其危害程度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钢筋混凝土规范也明确规定[1]:有些结构在所处的不同条件下,允许存在一定宽度的裂缝。但在施工中应尽量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裂缝产生,使结构尽可能不出现裂缝或尽量减少裂缝的数量和宽度,尤其要尽量避免有害裂缝的出现,从而确保工程质量。 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很多,有变形引起的裂缝:如温度变化、收缩、膨胀、不均匀沉陷等原因引起的裂缝;有外载作用引起的裂缝;有养护环境不当和化学作用引起的裂缝等等。在实际工程中要区别对待,根据实际情况解决问题。

建筑工程毕业论文范文

建筑工程毕业论文范文 《大型冶金总承包工程风险管理的探析》 论文关键词:大型冶金工程总承包项目风险管理 一、冶金总承包工程的基本特点 冶金工程项目与一般建筑工程项目相比较,具有工艺流程复杂,参与专业多,投资大,工期紧,安装量大,施工工艺专业化高等特点。冶金工程,其设计占主导地位的程度高,采用总承包方式有利 于工程的一体化管理。 二、冶金总承包工程所面临的风险 工程项目风险,它是指工程项目在设计、采购、施工和竣工验收各阶段可能遭到的风险,可定义为:在工程项目目标规定的条件下,该目标不能实现的可能性。它具有客观性和必然性、不确定型、可 变性、相对性(主体相对和大小相对)、阶段性等特性。工程总承包 项目是指从事工程总承包的企业受业主委托,按照合同约定对工程 项目的勘察、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等实行全过程或若干阶段 的承包。所以,总承包工程所面临的风险具有项目风险的所有特性。冶金总承包项目所面临的风险主要有几个方面: 1工程项目外风险 (3)经济风险:冶金新建项目的所在地一般环境较差,包括硬件 环境(如交通、电力供应、通讯条件)和软件环境(如地方政府对工程的建设态度)。冶金项目的工期较长,可能面临原材料如钢材价格的 不正常大幅上涨等。也可能面临通货膨胀幅度过大所引起的其他变化。 2工程项目内风险 (1)技术风险:因技术条件的不确定而引起可能的损失或工程项 目目标不能实现的可能性。主要表现在工程方案的选择,工程设计,

工程采购、工程施工及开车等过程中。如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基础 数据不完整,不可靠;预测结果不准确。设计阶段,设计内容不全, 设计存在缺陷、错误或遗漏;规范、标准选择不当;未考虑设备制造 或施工的可能性等。 (2)非技术风险:是指计划、组织、管理、协调等非技术条件的 不确定所引起工程目标不可能实现的可能性。如在项目组织管理方面,缺乏项目管理能力;组织不适当,关键岗位人员变换;目标不适当,控制能力差;不适当的项目策划或安排;没有有效的项目沟通程 序等。进度管理方面,因管理不力,造成设计的图纸滞后,施工安 排不当,缺乏劳动力或劳动效率底下等等。费用控制方面,如工期 延误、不适当的工程变更,不适当的工程款支付;不适当采购策略等等,都可能使工程置于风险之中。 三、风险应对的方法 冶金总承包项目的风险来源广,风险因素多。识别风险需抓住重点。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加强合同管理,系统分析相关各方的利益和风险。合同是项目 实施的第一依据,在合同管理时要充分考虑其所面临的风险因素。 冶金总承包项目涉及的范围广,一个联合企业的总承包,会包括铁 钢轧多个系统及其相关的水处理系统,除尘系统等公辅设施,工期长,专业性强,可能签订的分包合同有上百个,涉及分包单位几十家,如何有针对性的在合同中争取自己正当利益,转移相关风险至 关重要。如一些项目外的风险,和业主有密切的关系,在合同中应 尽量的转移给业主或共担,加强项目的风险控制能力。 2加强技术风险管理。技术的不确定性所引起的风险,通过加强 管理和沟通协调是可以避免或降低的。对于设计与采购、施工之间 的协调是总承包中很易发生问题的地方,一旦发生问题,势必给工 程的进度和费用造成损失。一般的设计认为,发了图纸即完成任务,其实在管理中,把设计的任务后延,加强与采购和施工的衔接,可 以避免风险的出现。 四、小结

建筑学专业绿色建筑毕业论文外文文献翻译及原文

毕业设计(论文)外文文献翻译 文献、资料中文题目:绿色建筑 文献、资料英文题目: 文献、资料来源: 文献、资料发表(出版)日期: 院(部): 专业:建筑学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翻译日期: 2017.02.14

原文: DOCTORAL FORUM NA TIONAL JOURNAL FOR PUBLISHING AND MENTORING DOCTORAL STUDENT RESEARCH VOLUME 7, NUMBER 1, 2010 Green buildings Priscilla D. Johnson PhD Student in Educational Leadership Whitlowe R. Green College of Education Prairie View A&M University Prairie View, Texas William Allan Kritsonis, PhD Professor and Faculty Mentor PhD Program in Educational Leadership Whitlowe R. Green College of Education Prairie View A&M University Member of the Texas A&M University System Prairie View, Texas Hall of Honor (2008) William H. Parker Leadership Academy, Graduate School Prairie View A&M University Member of the Texas A&M University System Prairie View, Texas Visiting Lecturer (2005) Oxford Round Table University of Oxford Oxford, England Distinguished Alumnus (2004) College of Education and Professional Studies Central Washington University Ellensberg, Washington Abstract: Green building refers to do its best to maximize conservation of resources (energy, land, water, and wood),protecting the environment and reduce pollution in its life cycle. Provide people with healthy, appropriate and efficient use of space, and nature in harmony symbiosis buildings. I described more details of green building design’notion, green building’design, as well as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concept of green building and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analysis of the external effects of green building measures, Key words: green buildings; protect the ecology; signification ; analysing the effects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论文60926

辽宁科技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混凝土裂缝的预防与处理 函授站点:盘锦函授站 层次: 高起专 年级:16级 专业:建筑工程技术 学生姓名:李阳 指导教师:张仁伟 2018年 5 月21日

目录 中文摘要与关键词................................3 一、引言..........................................4 二、凝土工程中常见裂缝及预防....................5 1.干缩裂缝及预防................................5 2.塑性收缩裂缝及预防............................5 3.沉陷裂缝及预防................................6 4.温度裂缝及预防................................7 5.化学反应引起的裂缝及预防.....................8 三、裂缝处理......................................8 1.表面修补法.....................................8 2.灌浆、嵌逢封堵法...............................8 3.结构加固法.....................................9 4.混凝土置换法...................................9 5.电化学防护法...................................9 6.仿生自愈合法...................................9 四、结论........................................10 致谢.............................................11 参考文献........................................12

(完整版)建筑学毕业设计(论文)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诚信承诺书 1、本人郑重地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严格按照学校和学院有关规定完成的。 2、本人承诺在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和研究内容过程中没有抄袭他人研究成果和伪造相关数据等行为,没有请人代做。 3、在毕业设计(论文)中对侵犯任何方面知识产权的行为,由本人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4、学校有权保留本毕业设计(论文),允许被查阅和借阅,可以将毕业设计(论文)的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或向上级有关部门送交本毕业设计(论文)。 学生(签名): 年月日

摘要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以名人故居所在地为核心的历史名人纪念馆也越来越被社会各界所关注。名人纪念馆被当做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代表着一个城市的精神面貌,同时也记载着一个城市的人文历史,展示着一个地方的历史变革,是一种宝贵的资源。通过精心设计的纪念馆不仅能让人们在参观中接触自然,改善心情,使疲惫的身体得到较好的放松,而且还能激发人们内心深处的纪念情感,与环境产生共鸣,同时放松身心去感受城市的文化内涵,唤起对这一城市或历史名人的特殊记忆,从而达到身体与心灵的净化。与此同时,名人纪念馆往往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和价值,不仅对目前生活在这座城市中的居民,而且甚至对我们未来乃至子孙后代都有着深刻的影响。因此,我们应当更加关注名人纪念馆的建设,使其成能传承城市的文脉,延续城市的记忆,乃至整个城市的象征。 在当今,城市建设如火如荼,几近疯狂。这种疯狂带来的却是表皮的不断重复,毫无城市特色可言。不过,幸运的是随着旅游业的大力推广和发展,打造特色城市,全国兴起了发掘城市历史文化的浪潮。于是开始争相挖掘各地自然人文资源,大力开发各类诸如纪念馆,名人公园,名人故居等以“纪念”为主题的设计规划。 名人故居,在世界各国都被看做是一种极其珍贵的遗产。它浓缩了一个时代的历史,镌刻着一个民族的文化记忆,是一个地方的特殊坐标,更是不可再生的人文资源,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同时也是发展当地文化旅游业发展的有利因素。 关键词:历史名人纪念馆,名人故居,纪念意义,设计理念

关于绿色建筑的论文

引言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能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绿色建筑是将可持续发展理念引入建筑领域的结果,将成为未来建筑的主导趋势。 目前,我国资源总量和人均资源量都严重不足,资源消耗总量逐年迅速增长,在资源再生利用率上也远远低于发达国家,但建筑高能耗的现状还没有引起全社会的充分重视,为了贯彻执行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的国家技术经济政策,推行可持续发展,必须积极引导打理发展绿色建筑,促进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切实地推进建筑生态节能面临着大众观念、经济成本、技术保证等诸多方面的制约。当前,影响我国建筑节能推进的深层根源主要体现在以下四方面:1)对于建筑领域各个方面,尚缺乏有效的政策激励制度;2)公众节能意识不足且能源价格目前偏低,节能项目由于技术的投入,初次投资成本增加,对业主和消费者缺少足够吸引力;3)施工监管不力及施工验收手段差.使节能项目的质量难以保证,对此,我们也缺乏有力的惩罚机制;4)节能技术的基础研究不够,由于绿色建筑在我国处于起步阶段,很难明确得知一项技术在建筑全生命周期的生态效果、节能效果。很多项目选技术时都遇到这个问题。 因此,发展绿色建筑,实现“人—建筑—自然”三者和谐的绿色建筑,也是我国绿色建筑持续发展战略势在必行。

1 、发展策略 在制定政策方面国外的很多经验对中国有借鉴意义,例如,为了降低建筑物的能源消耗量,德国政府和社会采取的措施多种多样,如:国家银行系统为绿色建筑提供低息货款,资助节能技术的应用;建立针对明确目标群组(如业主,建筑师,开发商)的宣传信息和咨询系统;通过宣传咨询使大众接受采用新型的节能技术;此外,还有把旧房改造目标定为舒适、节能、环保,利用税收政策推动建筑节能等等。 参照欧美国家成功的生态节能政策体系和技术措施,对具体节能技术体系我们也应规范地进行引导、控制与要求,如:颁布节能法规,规定建筑最低标准的保温值。节约夏季制冷能耗,控制建筑外墙的热穿透系数的最高允许值等等。具体要加强的工作有:计算机模拟技术和建筑物使用能耗计算方法的深入研究,这是生态节能居住区规划和住宅设计的前提条件。另外,充分利用可再生资源,加强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非化石能源的利用,建筑节能尤其要加强太阳能技术,太阳能取暖,太阳能发电等技术的研究。提高太阳能利用效率;在工程建设中,一方面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为我所用,另一方面,全面系统地消化、吸收引进技术并努力创新、不断增强自主研究开发的能力,并开辟各种渠道,结合工程设计和技术改造项目,推广应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发达国家有很多先进的产品,根据项目的需求,整合国际、国内技术产品资源形成适当的技术体系是开发中的关键。技术系统立足于国产产品,关键设备材料采用在国内市场上可以购买到的国外产品。新技术的采用,不求最新、最贵,重在系统化的配合与互动。新技术的采用能够促进产品更新换代,创造产品差异化,满足不同层次的社会需求。

建筑工程技术毕业论文

[建筑工程技术毕业论文] (混凝土裂缝的成因与控制) 专业:建筑工程技术 姓名:田万强 摘要 混凝土的裂缝问题是一个普遍存在而又难于解决的工程实际问题。 本文从设计、材料、配合比、施工现场养护等方面对混凝土工程中常见的一些裂缝的成因进行了分析探讨。针对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在混凝土结构设计、混凝土材料选择、配合比优化、以及施工现场的养护等方面提出了控制裂缝发展的措施。 依据相关文献,并总结了混凝土裂缝的处理方法:表面处理法、填充法、灌浆法、结构补强法、混凝土置换法、电化学防护法、仿生自愈合法等。 关键词:混凝土;裂缝;成因;控制;

目录

第1章概述 课题的提出: 混凝土结构工程的裂缝,是一个带着有普通性被工程界很为关注的问题。有些裂缝的继续扩展可能危及结构安全,因为结构的最终破坏往往是从裂缝开始的,成为结构的破坏的先兆,这主要是指荷载产生的裂缝;有些裂缝的出现造成工程渗漏,影响正常使用,是钢筋锈蚀,保护层剥落,降低混凝土强度,严重损害工程耐久性,缩短工程使用寿命,这主要是指变形产生的裂缝;还有耦合作用下的裂缝和碱骨料反应膨胀应力引起的裂缝及冻融引起的裂缝。同时较大的结构裂缝,也为人的观瞻难以接受,造成恐惧心理压力,影响建筑美观,为装修造成困难。由于产生裂缝的微观与宏观机理的复杂性、动态变化性,它也是困扰工程技术人员一个技术难题。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本论文研究混凝土裂缝成因分别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研究: 1.设计原因. 2.材料原因. 3.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原因. 4.施工及现场养护原因. 5.使用原因. 针对混凝土裂缝成因的分析以下几方面采取控制措施:

房屋建筑学论文

房屋建筑学 姓名: 学号: 班级: 任课教师: 日期:

房屋建筑学论文 目录 1 房屋建筑学概论 1.1 建筑的定义 1.1.1 建筑物 1.1.2构筑物 1.1.3 建筑三要素 1.2 建筑的分类 1.2.1 建筑按照使用性质不同,通常分为 1.2.2 民用建筑的分类 1.2.3 工业建筑的分类 2 房屋建筑与生态、节能相结合 2.1 生态建筑概述 2.1.1国内房屋建筑发展的状况 2.1.2 当前生态建筑的设计内容 2.2 我国如何建筑生态建筑 2.2.1 中国要实现绿色建筑需要解决六个问题 2.2.2 生态建筑与节能综合运用的技术策略 2.2.3 实例—青岛天人生态大厦 前言 本文论述了房屋建筑的内涵、功能、分类等,阐述了生态建筑的内涵和特点,并结合当今国内现状及发展趋势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就如何建造生态、节能及可持续性的建筑进行了详尽论述。以一个具体的实例结尾并展望未来。 正文 1 房屋建筑学概论 1.1 建筑的定义 建筑:是建筑物与构筑物的总称,是人们为了满足社会生活需要,利用所掌握的物质技术手段,并运用一定的科学规律和美学法则创造的人工环境。

1.1.1 建筑物:供人们在其中生产、生活或进行其他活动的房屋或场所,即直接供人们使用的建筑称为建筑物。例如:主宅、办公楼等。 1.1.2构筑物:间接供人们使用的建筑称为构筑物。如水塔、蓄水池、烟囱、贮油罐等。 1.1.3 建筑三要素 (1)建筑功能:是指建筑的使用要求。 ①满足人体尺度和人体活动所需的空间尺度。 ②满足人的生理要求。要求建筑应具有良好的朝向、保温、隔声、防潮、防 水、采光及通风的性能,这也是人们进行生产和生活活动所必须的条件。 ③满足不同建筑有不同使用特点的要求。不同性质的建筑物在使用上有不同 的特点,例如火车站要求人流、货流畅通;影剧院要求听得清、看得见和疏散快;工业厂房要求符合产品的生产工艺流程;某些实验室对温度、湿度的要求等等,都直接影响着建筑物的使用功能。 (2)建筑技术 建筑的物质技术条件是指建造房屋的手段。包括建筑材料及制品技术、结构技术、施工技术和设备技术等,所以建筑是多门技术科学的综合产物,是建筑发展的重要因素。 (3)建筑形象 构成建筑形象的因素有建筑的体型、立面形式、细部与重点的处理、材料的色彩和质感、光影和装饰处理等等,建筑形象是功能和技术的综合反映。建筑形象处理得当,就能产生良好的艺术效果,给人以美的享受。有些建筑使人感受到庄严雄伟、朴素大方、简洁明朗等等,这就是建筑艺术形象的魅力。 1.2 建筑的分类 1.2.1 建筑按照使用性质不同,通常分为 (1)民用建筑:指供人们工作、学习、生活、居住用的建筑物。 (2)工业建筑:指为工业生产服务的生产车间及为生产服务的辅助车间、动力用房、仓贮等。 (3)农业建筑:指供农(牧)业生产和加工用的建筑,如种子库、温室、畜禽饲养场、农副产品加工厂、农机修理厂(站)等。

建筑设计毕业论文范文范文2篇

建筑设计毕业论文范文范文2篇 建筑设计毕业论文范文一:现代厂区办公楼建筑设计 现代厂区办公楼是综合多种办公性能为一体的办公建筑。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工业化的发展对现代办公楼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现代厂区办公楼的设计既要传承传统办公建筑的特点又要引入了时代的元素,还要满足公司产品研发的需要,尤其是办公空间的集成性和可变性,功能的使用性,文化的内涵性,环境的舒适性等特征。因此,探讨和研究现代厂区办公楼建筑设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工程介绍 本工程为江苏某化纤集团办公大楼,总建筑面积为23178m2,占地面积为5467.70m2。该办公楼为高层办公楼,地下一层,地上为9层,建筑高度45.8m,为二类高层建筑,地下一层占地面积为2767.56m2,建筑面积为2767.56m2,其中人防面积为1450.26m2(战时6级人防常规物资库),一层占地面积为5467.70m2,二层建筑面积为3455.60m2,三层建筑面积为1712.53m2,标准层平面图建筑面积为1712.53m2。建筑平面像一个面向道路张开的双手,拥抱四面八方的来宾与访客。办公大楼位于用地北端的办公区,由城市道路引入主入口,进入厂区的景观大道,西侧就是办公楼,被周围的假山绿植包围,停车场地与绿化相结合,交通方便,景观优美,结合厂区入口、周围环境等因素综合考虑,给员工创造一

个优美的工作、生活环境,让人置身其中有归属感、生活感、亲切感,最终达到提高员工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同时展现出生机勃勃的企业形象。 2建筑设计理念 集团办公大楼不仅代表着整个企业的形象,又是管理工作人员相互交流沟通的重要场地,因而设计师本着以“以人为本,尊重企业文化”为宗旨,以“节约土地,合理布局”为原则,充分结合厂方设想和建筑本身功能要求,来完成设计。办公大楼的立面设计立足于简洁、大气的出发点,在满足使用功能要求的前提下立面造型做到稳重而不失活泼,采用对称的立面造型手法,力求达到庄严典雅的艺术效果,同时与周围建筑在颜色、风格协调一致。 3功能配置及空间处理 办公楼总建筑面积为23178.47m2,占地面积为5467.70m2,综合科研办公楼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框剪结构,属于二类高层,设计使用年限50年,耐火等级为二级,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地下车库为ⅱ类车库,人防等级为6级物资库,地下防水等级为一级,屋面防水等级ⅱ级。建筑物共10层,地下一层,地上9层。地下一层其中人防面积为2827.20m2(战时6级人防常规物资库),主要布置有地下车库、设备用房、风机房、管理用房以及辅助用房等房间。建筑物内设置两部楼梯和两部电梯,同时设置一个汽车出入口和一个人员专用出入口,以满足消防疏散的要求。该建筑物一层主要布置有展览区、安全监控室、演示大厅、贵宾休息室、休息等候区、库房、办公以及辅助用房等房间。共设置了五部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