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合数、质数 教学反思

合数、质数 教学反思

合数、质数 教学反思

1.3 合数、质数

教学反思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有效地数学学习活动不是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最重要方式。”在这一思想的引导下,本节课首先引导学生找出一个数的所有因数,并引导学生观察这些数的因数有什么不同,可以怎样分类。在学生自主探索,自觉地把这些数分成三类。在此基础上,引出质数、合数的概念,奠定了质数和合数的概念教学。在教学中,老师通过让学生作100以内的质数表,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水平。整个教学过程注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最大限度地把时间和空间都留给学生,使每个学生都参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充分激发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分类、观察、分析、归纳和交流的数学能力,建立正确的分类思想。整个过程都是学生在动手操作、交流讨论、归纳概括,而教师只是在关键之处适当点拔,引导学生质疑、释疑、归纳。

《质数和合数》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质数和合数”作为学生学习数论知识的起步课,在《因数与倍数》这一单元教学内容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它是在学生学习因数和倍数以及2、3、5的倍数的特征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学生后续学习求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学习约分、通分以及中学进一步学习数论知识的前提和基础。在数学知识整体结构和学生学习进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材引导学生先寻找1~20各数的因数,然后按其所含因数的数量的不同进行分类,从而使学生建立起质数与合数的概念,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 学情分析: 通过前段的学习和研究,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基础,并且积累了一些探索数学规律的基本方法和策略,这些都为他们自主探索“质数、合数”的概念,实现知识的正迁移和数学模型的建立打下良好的基础。但学生对分类归纳的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尚未形成,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还未得到很好的发展,因此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培养。 教学设想: 作为一节典型的概念课,本节教学内容比较抽象。在教学设计中我坚持这样的理念:教师的教不能“仅仅是给学生一份知识的行囊”,而要为学生搭建平台,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发展学习能力。将设计重点放在如何更好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再创造”过程上。在准确把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对学习材料进行有效地加工和重组,使得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能够不断遇到挑战,引导学生充分暴露自己的思维过程,经历概念的模糊——清晰——不断完善——应用的过程。并不断在挑战中体验成功所带来的学习乐趣,自始至终保持较高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探索欲望,真正的成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力求让学生在学习并掌握质数和合数的数学知识的同时,习得对自身终生发展起长久作用的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的能力以及初步的“分类归纳”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教学目标: (1)经历“求因数—找规律—探究归纳—应用”等数学活动,发现并掌握质数和合数的特征,并能运用其特征判别质数和合数。 (2)在参与探索的过程中,培养观察、比较、分析、概括、推理能力,初步渗透分类归纳的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 (3)体验数学“再创造”的乐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数学品质。 教学重点:掌握质数和合数的特征。 教学难点:准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教学关键:发现质数和合数的因数特点。 教学准备:课件、学生练习卡。 教学过程: 一、复习质疑,为“再创造”作好铺垫。

五年级数学《质数和合数》的教学反思 《质数和合数》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因数和倍数的意义,了解了2、5、3。 倍数的特征之后学习的又一重要内容,它是学生学习分解质因数,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基础,在本章教学内容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五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观察、分析、理解能力,掌握了一些学习数学的方法。学生对学习充满热情和好奇心,有主动参与的意识迫切地希望体验探究学习的过程。因此,我根据教学内容选择了探究性的学习方式。通过体验与探究的活动,让学生亲历概念的自我建构过程,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本节课我把重点放在自主探究、观察、比较中,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究精神。在课中,我尊重孩子,信任他们,勇敢的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习。 首先我是让孩子们快速找出1到20各数的因数,然后引导他们观察主要是从因数的个数上去观察。刚开始学生将他们分为两类:有1个或两个因数的,其余的有三个或三个以上因数的。 我给与肯定并告诉孩子在数学上“1”这个数比较特殊,我们把它分为单独一类。有两个因数的归为1类,并将这样的数称为质数,然后让孩子根据这些数因数的特点给“质数”定义一下,学生们通过观察发现这些数只有两个因数,这两个因数就是“1 自然而然就得出质数的定义,理解质数后,合数的理解就很简单了。

其次,教师的鼓励为学生体验成功搭设了舞台。成功与快乐是学习的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教师不失时机的积极鼓励,能使学生产生学好数学的强烈欲望。因此,教师要对学生任何成功的言行都要给予及时、明确和积极的强化。如微笑、点头、重复和阐述学生的正确答案。 在讲“质数、合数”这节课,教师在引导学生发现判断质数、合数方法的过程中,自始至终都没有以一个“裁判者”的身份出现,而是力求使自己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参与协商,鼓励和监控学生的讨论和练习过程,但不控制学生的讨论结果。同时教师也把自己当作学习者,与学生一道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由于采用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让学生充分体验了成功的喜悦。 本节课教师充分放手让学生去探究,留足学生探究的时间与空间,关注有差异的学生去发现,去完成自己的学习目标,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做”数学,能再课上研究的问题就在课上处理,不只局限于使学生理解、掌握知识,更多关注的是培养学生探究知识能力,最大限度的满足了每一个学生数学学习的需要,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了不同的发展。

《质数和合数》教学反思 中牟县滨河路小学肖金凤 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中的《质数和合数》这部分内容是在学完因数和倍数以及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作为一节概念教学课, 质数和合数是这一单元学习内容的一个转折点,这一知识点上承因数和倍数、奇数和偶数,下接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以及通分、约分,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本册后续的重要内容。学生需牢固理解掌握这部分知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相对来说比较抽象,与学生的生活有一定的距离。我把重点放在让学生自主探究、观察、比较,自己去发现。 回顾一节课教学,感觉整节课学生都处于一种非常愉悦的学习状态,大部分学生都认真倾听、积极动脑筋,踊跃发言。同学们整节课都用渴望得到知识的眼神在盯着我、注视着我。反思这节课,我感觉这是一节体现学生主动挖掘、主动探索、体现自主的一节数学课。在课堂中,我大胆放手,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你观察因数的个数情况,有什么发现与想法可以与同学交流”。没有把学生生拉硬扯到分析因数的个数上来的,由于学生的思维的差异和观察角度的不同,果然产生不同的认识,但这些不同的认识却成为一种资源,让学生大胆的说,成了我面对学生在发现交流中出现问题时的良策,让学生发表意见,还使得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能够不断遇到挑战,并不断在这些挑战中体验成功所带来的喜悦,包括让学生展开辩论,学生在倾听——辨析——归纳中进一步发现了因数个数的三种情况,教师适当引导,让学生对自然数因数个数的特点达成共识,对概念的总结归纳

水到渠成,成功地帮助学生完成了数学知识的建构。得出概念之后,我纯粹放手让学生找出1——100中的质数,学生以六人一组合作完成,结果:有的组很快就找出来了,而有的组却很慢,而且错了不少,当孩子又快又准的找出来时,其他孩子恍然大悟,连连称赞方法好,最后我又把100以内的质数编成顺口溜的形式,更便于学生理解记忆了。学生经历和感受了合作、交流、成功、愉悦的情感体验,不但掌握了数学基本知识,而且思维也得到了发展。 当学生困惑时,教师是启发者;当学生迷路时,教师是引导者;当学生获得成功时,教师则是鼓励者。由于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了成功的体验,有机会接触、了解、钻研自己感兴趣的数学问题,最大限度的满足了每一个学生学习数学的需要,正如新课标所描述的: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了不同的收获和发展。

质数和合数,分解质因数 课题一:质数和合数 教学要求①使学生掌握质数和合数的概念,知道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②能正确判断一个常见数是质数还是合数。③培养学生判断、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质数和合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正确判断一个常见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谁能说说什么是约数? 2.请写出自己学号的所有约数。 二、揭示课题 我们学过求一个数的约数,那么每个数的约数的个数又有什么规律?下面我们一起来观察。 三、探索研究 1.学习质数和合数。 (1)请同学报出你们学号的所有约数?(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2)观察:①每个约数的个数是否完全相同?②按照每个数的约数的多少,可以分几种情况?(学生讨论后归纳) (3)可分为三种情况:(让学生填) ①有一个约数的数是:。 这些数中②有两个约数的数是:。 ③有两个以上约数的数是:。 (4)再观察。 ①有两个约数的如:2、3、5、7、11、13、17、19等。这几个数的约数有什么特征? 讲: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我们把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 ②4、6、8、9、10、12、14、15……这些数的约数与上面的数的约数相比有什么不同? 讲: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外还有别的约数,我们把这样的数叫做合数。(板书“合数”) 请学号是合数的同学举手,点两名同学板演学号,大家检查。 ③请学号既不是合数也不是质数的同学举手并报出学号,大家检查。 ④学生看书第59页,读书上的小结语。 2、质数、合数的判断方法。 (1)根据什么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2)教学例2。 让学生独立写出后讲所写的数为什么是质数(或合数)。 四、课堂实践 1.做教材第60页的“做一做”。 2.做练习十三的第1题。 (1)按要求去做后看剩下的数都是什么数? (2)讲:判断一个数是不是质数,除了用质数的定义进行判断外,还可以

《质数和合数》教学设计_教学设计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质数和合数》教学设计文章内容由收集!《质数和合数》教学设计【教材分析】 《质数与合数》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因数和倍数的意义,了解了2、5、3倍数的特征之后学习的又一重要内容,它是学生学习分解质因数,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基础,在本章教学内容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教学背景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观察、分析、理解能力,掌握了一些学习数学的方法。学生对学习充满热情和好奇心,有主动参与的意识,迫切地希望体验探究学习的过程。因此,我根据教学内容选择了探究性的学习方式。通过体验与探究的活动,让学生亲历概念的自我建构过程,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设计理念】 在《数学新课程标准》中,强调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运用的过程。因此教学中根据儿童的认知规律,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主动获取知识,使学生在自主学习、探索、交流中要学数学,会学数学和乐学数学,力求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指导思想。 【教学目标设计】 1、理解并掌握质数、合数的概念,并能进行正确的判断。 2、通过操作、观察自主学习-提出猜想合作、交流验证分类、比较抽象归纳总结巩固提高学习过程,动手操作、观察和概括能力,积极探究的意识得到进一步提高。 3、在体验与探究的活动中,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新,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 【教学重点】: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学号是每位同学在这个班级的数字代号,每个人对自己学号的数字都会有特殊的感情,是吗?谁愿意用学过的知识来介绍自己的学号是个怎样的数呢?

3 ?质数和合数 [教学内容] 课本P23?24例1。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理解质数、合数的概念,记住100以内的质数,掌握正确判断质数、合数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经历探索质数、合数概念的过程,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在共同探讨的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探索知 识的内涵,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重点难点] 1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质数、合数的概念,初步学会准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的方法。 2 ?教学难点: 区分奇数、质数、偶数、合数。 [教学用具] 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 ?写岀下面各数的所有因数。 1的因数2的因数3的因数4的因数5的因数6的因数7的因数8的因数9的因数10的因数11的因数12的因数13的因数14的因数15的因数16的因数17的因数18的因数

2 ?指名板演,其他同学在纸上写,集体订正。 [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 二、探究新知 1 ?引导学生归纳。 (1 )按这些因数个数的多少,可以分为哪几种情况,也就是说这些数的因数都有几个?从少到多找一找。 (2 )分组讨论后汇报。 (3 )引导学生说明。 有一个因数的。(板书:有一个因数的) 有两个因数的。(板书:有两个因数的) 有三个因数的,有四个因数的,有六个因数的。 (4 )教师提示:像有三个、四个、六个甚至更多的因数,我们把它们归纳为一种情况, 用一句话概括为有两个以上因数的。(板书:有两个以上因数的) 2 ?按因数个数的多少,把自然数分成几种情况。 (1 )分组讨论。 (2 )汇报讨论结果。 (3 )引导学生说岀:1的因数是1。(板书:1的因数:1 ) 有两个因数,它们分别是2、3、5、7、11、13、17。 有两个以上的因数,它们分别是:4、6、8、9、10、12、14、15、16、18。 3 ?观察比较,发现特点。 (1 )引导学生观察2、3、5、7、11、13、17的因数,发现了什么? ①学生讨论后发言。(如果有困难,教师可做提示) ②启发学生知道:每个数的约数都有1,每个数的约数都有它本身,即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 ③教师概括:也就是每个数的因数都有1和它本身,并且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板书: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

《质数和合数》教学反思 这课是在学习了因数、倍数以及奇数、偶数等知识之后学习的。本人设计主要的知识内容有自然数按因数个数多少分类;判断一个自然数是质数或合数的方法;自然数、质数、合数、偶数、奇数的关系。这个设计的特点是: 1、《数学课程标准》多次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这个教学内容知识性较强,传统教学此内容时以讲授和练习为主,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本教学设计把单调的练习内容设计为学生可操作的游戏或活动形式,本设计还在学生力所能及的情况下,设计一些有关质数合数的课外内容,丰富学生的见识,开拓学生的思维。 2、学生在已有知识和生活积累的基础上不断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创造意识和创新能力。在复习偶数和奇数的相关知识,学生知道了奇数、偶数是自然数按能否被2整除进行分类的基础上,先让学生把20个连续自然数的因数写出来后,认真观察,,自己大胆猜测自然数还可以按什么方法分类。当学生自己确定可以以一个自然数因数个数多少分类后让学生实验、观察,并剖析自然数因数特点,在教师引导下,师生共同完成把自然数按约因数个数少来分类。这样设计教学,较之以前不同之处是让学生主动地猜测、实验、观察、发现,参与知识发生的全过程,学生兴趣学习了,积极思维了。

3、在教学生找100以内各数的因数时,我应该注重探索,体现自主。就是放手让学生自己想办法以最短的时间找出各数因数,并在我的引导下按因数的个数给各数分类,最终得出质数和合数的概念。在以后的学习中我应当多多提倡自主探索性学习,注重“学习过程”,而不是急于看到结果。让学生成为自主自动的思想家,在学习新知识时根据已积累的知识经验有所选择、判断、解释、运用,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总之,在设计质数与合数这一节课时,我用“细心观察、全面概括、准确判断”这一主线贯穿全课。并在每个新知的后面都设计了一个小练习。以便及时巩固和加深对新知的理解和记忆。最后的思维训练,是给本节课学得很好的学生一个思维的提升。小结又针对全班学生做了新知的概括。

质数和合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材第23页和第24页例题1 教学目标:理解和掌握质数和合数的概念,知道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重、难点:(1)理解和掌握质数和合数的概念 (2)能够准确判断出质数和合数 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趣 每个学生发一张卡片,要求学生先卡片上写出自己的学号数,然后把学号数的因数当作朋友,给自己的学号找朋友,看看谁的朋友多。 组织学生归纳“朋友”特点: ①只有1一个朋友 ②只有它1和它本身两个朋友 ③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其他的朋友 通过游戏,同学们知道了什么? 生说:我们的学号数能够通过因数的个数实行分类。 教师:我们班的同学真棒,今天我们就来把整数按因数的个数来分一分类,它们是我们的新朋友——质数和合数,让我们一起来理解它们吧! 二、教学探究 2出示1~20的数字卡 教师:同学们能不能把它们的因数分别写出来吗? 组织学生在随堂本写一写后,请同学“开火车”汇报。 1的因数:1 11的因数:1,11 2的因数:1,2 1 12的因数:1,12,2,6,3,4 3的因数:1,.3 13的因数:1,13 4的因数:1,2, 4 14的因数:1,2,7,14 5的因数:1,5 15的因数:1,3,5,15 6的因数:1,2,3,6 16的因数:1,2,4,8,16 7的因数:1,7 17的因数:1,17 8的因数:1,8,2,4 18的因数:1,2,3,6,9,18 9的因数:1,3,9 19的因数:1,19 10的因数:1,10,2,5 20的因数:1.,2,4,5,10,20 ①教师:如果根据它们的个数,把它们分成三类,你认为应该怎样分?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讨论交流,汇报时,引导学生得出:能够分成三类,只有一个因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有两个以上的因数。 ②根据每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把它们写在下面的集合里。

质数与合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本内容是五年级上册。 【教材分析】 《质数与合数》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因数和倍数的意义,了解了2、5、3倍数的特征之后学习的又一重要内容,它是学生学习分解质因数,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基础,在本章教学内容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教学背景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观察、分析、理解能力,掌握了一些学习数学的方法。学生对学习充满热情和好奇心,有主动参与的意识,迫切地希望体验探究学习的过程。因此,我根据教学内容选择了探究性的学习方式。通过体验与探究的活动,让学生亲历概念的自我建构过程,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设计理念】 在《数学新课程标准》中,强调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运用的过程。因此教学中根据儿童的认知规律,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主动获取知识,使学生在自主学习、探索、交流中要学数学,会学数学和乐学数学,力求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指导思想。 【教学目标设计】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质数、合数的概念,并能进行正确的判断。 2、过程与方法:采用探究式学习法,通过操作、观察自主学习-——提出猜想——合作、交流验证——分类、比较——抽象——归纳总结——巩固提高学习过程,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和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积极探究的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体验与探究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新,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意义【教学难点】: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的方法,明确自然数按因数的个数可分为三类【教具学具准备】:学生每人准备一张学号牌、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快点告诉我你的学号,学号是每位同学在这个班级的数字代号,每个人对自己学号的数字都会有特殊的感情,是吗?谁愿意用学过的知识来介绍自己的学号是个怎样的数呢?…… 二、引入:刚才很多同学在介绍学号时很多用到了奇数和偶数的知识,请学号是奇数的同学站起来;哪些人学号是偶数呢?都站过了吗,可见自然数可以怎样分类?分类依据是什么? 三、探究新知:这节课我们换个角度,通过研究因数进一步来研究自然数,看看是否有新的发现。 1、写因数。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学号对不对,那么请你写出自己学号的所有因数,在写之前请一两个同学说说写因数的方法?说完后然后学生现在开始写因数,就写在学号牌上。(要求:写因数时要求完整、工整、有规律。) 2、交流:请1—12号同学汇报自己学号的所有因数,教师板书。现在请所有同学一起来

质数和合数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质数和合数的意义。 2.熟记20以内质数,能准确地辩识一个常见自然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3.通过探究质数和合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能力。 4.能对现实生活中箱装饮料罐的数字信息作出合理解释。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实际生活中箱装牛奶的排列方式,感知生活中有数学。 2.在形式多样的练习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具学具】 CAI课件、题单1张。 【教学过程】 一、生活实例引入 1.观察生活:同学们,我们所喝的液体牛奶通常都是排在长方体的纸箱中。 请你们猜猜看:通常一箱牛奶的总数量会是些什么数? 师:真是这样的吗?老师这里带来了一些箱装的牛奶,大家一起来看一看:每箱共有多少盒?是怎式表示。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在黑板的右侧: 24=4×6 15=3×5 12=3×4 2.实际数量的多种排列方法,分析可行性: 这些数量装在一个长方体纸箱中,还可以怎样排?(学生说出尽可能多的排列方法,老师补充前面24=4×6=3×8=2×12=1×24 15=3×5=1×15 12=3×4=2×6=1×12

提问:你觉得哪种排列方式,实际生活中采用的可能性最小?(学生回答后教师在黑板上勾一勾。为什么?(不便携带……) 3.比较质疑,引入新课: 现在老师这儿有13盒牛奶,如果将它们排在一个长方体纸箱中,要求每排数量相等,可以有哪些呢?(学生思考,同桌说一说,教师板书在黑板左侧)板书: 13=1×13 17=1×17 19=1×19 你还能举出一些这样的数吗? 据学生回答板书,同时说明:像的这样的数还有很多。 二、探究新知 (一)探究质数意义。 1.想一想:为什么右边的数量可以排成多行多列,而左边的数量不能排成多行多列呢? 四人小组讨论(提示:跟这些数的因数的个数有关。仔细观察左边这些数的因数,你发现了什么?汇报:(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CAI整理揭示: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的数叫质数。 强调:质数只有两个因数。 如:13只有1和13两个因数,17只有1和17两个因数:19也只有1和19两个因数;……所以都最质数。 2.再举几个质数,并说明理由。 3.小组合作:找出自然数1—20中有哪些数是质数? 4.学生汇报并说说是怎么找出来的。(学生汇报后CAI出示) (二)探究合数。 1.用质数判断合数:右边这些数也是质数吗?(不是)为什么? 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它们至少有几个因数?(3个) CAI揭示: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的数,叫合数。 强调:合数至少有3个因数。 2.请你再举几个合数,并说明理由。 3.巩固意义:你觉得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的关键是什么?(因数的个数。) 4.谜底揭晓:日常生活中一箱饮料的总数量通常是些什么数?(板书:合数)很少采用什么数?示课题。) 5.小组合作:找出自然数1—20中的合数。 6.学生汇报,老师用CAI出示。

《质数和合数》教学反思 《质数和合数》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因数和倍数的意义,了解了2、5、3倍数的特征之后学习的又一重要内容,它是学生学习分解质因数,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基础,在本章教学内容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五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观察、分析、理解能力,掌握了一些学习数学的方法。学生对学习充满热情和好奇心,有主动参与的意识,迫切地希望体验探究学习的过程。因此,我根据教学内容选择了探究性的学习方式。通过体验与探究的活动,让学生亲历概念的自我建构过程,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一、充分给予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 本节课我把重点放在自主探究、观察、比较中,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究精神。在课中,我尊重孩子,信任他们,勇敢地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学习。在活动一“找一找”中,我让孩子们快速地找出1到10各数的因数,然后引导他们观察,主要是从因数的角度上去发现数的特点,并引导学生进行分类,在分类的基础上,引出“质数”与“合数”的概念,同时也让学生理解了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在第二个活动“筛一筛”中,教师先引导学生简要讨论筛选出10以内的质数的方法,再让学生自主尝试,通过筛一筛,经历100以内质数产生的过程。 二、及时评价给予学生成功的体验 教师的鼓励为学生体验成功搭设了舞台。成功与快乐是学习的一

种巨大的情绪力量,教师不失时机的积极鼓励,能使学生产生学好数学的强烈欲望。即使是网络课堂,也不能缺乏教师的及时鼓励。在讲“质数、合数”这节课,教师在引导学生发现判断质数、合数方法的过程中,及时肯定学生的发现,自始至终都没有以一个“裁判者”的身份出现,而是力求使自己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引导者,鼓励和监控学生的学习过程。同时教师也把自己当作学习者,与学生一道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在练习时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和鼓励,让学生充分体验了成功的喜悦。 本节课教师充分放手让学生去探究,留足学生探究的时间与空间,关注有差异的学生去发现,去完成自己的学习目标,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做”数学,能再课上研究的问题就在课上处理,不只局限于使学生理解、掌握知识,更多关注的是培养学生探究知识能力,尽量满足了每一个学生数学学习的需要,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了不同的发展。

(4)操作监控: 请4的一组上前边展示表格,汇报方案。 能想象出他们摆的是什么形状吗? 出示课件:3种方案图形 ③请你仔细观察这三种形状,你对他们的方案有什么要说的吗?为什么? ④小结: 这两种方案中一个是竖放,一个是横放,但摆的结果都是一种长方形,所以这两种方案就算一种,正方形的是第2种方案,其他组再汇报时要去掉重复的。 (5)请各小组派一名代表汇报方案,教师同时进行板书。 (6)小结过渡: 看来这7个小组,用24张卡片的方案最多,摆出了多个长方形,那么这个组就应该是本次竞赛当之无愧的冠军······同意吗?为什么? (7)设置冲突,引起悬念,提出猜想 ①学生谈自己的切身感受,产生疑问,提出猜想 ②小结过渡: 看来你们还都有自己的想法,真会思考,如果这次让你们自己选个数,愿意吗?每组只选一个。 2.开展第二次竞赛,由数到形再次探究,明确数形之间的联系,验证猜想,抽象概念 (1)出示并贴出7个数:28、32、36、46、25、51、59 (2)要求: 请大家观察老师给出的都是哪些数,心里静静地想,在小组里议一议,选出想要的数,快速派一名代表到前边的学具筐里取卡片,只需取一捆! (3)指名说选的结果,并说说自己的想法 为什么都选36?怎么不选59呢?那46呢? (4)提高认识,统一思想 对刚才大家说的3个观点,你又有什么新的想法了吗?

(10)练习: 判断这7个数谁是质数、合数?说说理由,补充板书内容。 (11)学生自己举例说明质数合数,理解、巩固概念。 你能再举出一个黑板上没有的质数、合数吗?说说自己的理由。 出示“2”进行质疑——明确它是唯一的最小的偶质数。 出示“1”进行质疑——小组讨论——明确1是非质非合,补充板书。 (12)小结过渡: 我们不仅知道了什么是质数、合数,还知道了自然数中的1是非质非合,2是最小的偶质数,那么关于质数、合数的知识,你们还有其他方面的了解吗? 早在200多年前就曾有一位伟大的数学家提出了一个著名的猜想,听说过吗? 我这有一些资料,想看看吗? 二、探究新知 1.出示资料课件:介绍哥德巴赫猜想(材料2),师加解说, 理解奇素数。 (哥德巴赫(1690~1764)是18世纪的德国数学家。他于1742年6月7日在给当时的大数学家欧拉的信中说:“是否任何一个大于或等于6的偶数都可以表示为两个奇素数(既是奇数又是素数的数)的和?如:12=5+7,30=7+23。” 同年6月30日,欧拉在给他的回信中写道:“任何一个大于或等于6的偶数都可以表 示为两个奇素数的和,这一猜想我虽然还不能证明他,但我确信这是完全正确的定理。”这便是至今尚未彻底证明的“哥德巴赫猜想”。“N=1+1”,这是“哥德巴赫猜想”的一个简单表达式,即任何一个大偶数N都可以表示为两个奇素数之和。“1+1”即一个奇素数加上一个奇素数。) 2.过渡: 关于哥德巴赫猜想,我国的数学家陈景润在此领域取得了最新的成就,请看(材料3)。 3.要求: 学生快速浏览手中资料,请一人读,同时出示课件:滚动出示文字(配乐、滚动字幕)

《质数与合数》教学设计 彭汉华 教学内容:五年级数学下册P23~24例题1及相关训练 教学目标: (1)经历“求因数—找规律—探究归纳—应用”等数学活动,发现并掌握质数和合数的特征,并能运用其特征判别质数和合数。 (2)在参与探索的过程中,培养观察、比较、分析、概括、推理能力,初步渗透分类归纳的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 (3)体验数学“再创造”的乐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数学品质。 教学重点:掌握质数和合数的特征。 教学难点:准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教学过程: (课前学生完成20以内所有数的因数) 一、复习质疑。 1、复习引入。 (课件出示数字:8、51、120、12、7、36、15、408) 师:这些自然数我们都很熟悉,你能将这几个数以2的倍数作为标准进行分类吗? 自然数除了能分成奇数偶数,还有有其它的分类方法,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它们。 二、自主探究。 1、学习质数和合数的概念。 课件显示:找出1—20各数的因数。(接龙填表并试着找因数个数的规律) (1)初步观察: ①每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否完全相同? ②按照每个数的因数的多少,可以分几种情况? 请生完成书本表格,可分为三种情况:(让学生填) 分成小组讨论交流,并汇报讨论结果。教师归纳: 2、质数、合数的判断方法。 问题:我们应该怎样去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1)游戏:座位号游戏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并汇报。(根据因数的个数来判断) 注意:对1号的处理(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2)完成教材第23面“做一做”, (课件显示)“做一做”:判断下列各数中哪些是质数,哪些是合数? 17 22 29 35 37 87 93 96 (3)提问:你是怎样判断的?(找出每个数的因数的个数) (4)提问:判断是质数还是合数,是不是把所有的因数都找出来呢?你是怎么判断的?3、课件显示教材第24面例题1:找出100以内的质数,做一个质数表。 (1)提问:如何很快的制作一张100以内的质数表? (2)按质数的概念逐个判断?也可以用筛选法。 (3)介绍筛选法:首先排除1,因为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再排除2以外的所有偶数,接着排除3以外的所有3的倍数,再接着排除5以外的所有5的倍数,最后排除7以外的7的倍数。这样剩下的就是100以内的质数。 (4)展示100以内的质数,并找一找质数表里面的一些特征。(歌唱法记忆100以内质数) 三、实践应用。 1、基本练习,下面的说法对吗?说说你的理由。 (1)、所有的奇数都是质数() (2)、所有的偶数都是合数() (3)、所有的质数就是奇数() (4)、两个质数的和是偶数() (5)、除0以外的自然数不是质数就是合数() 2、强化练习。 师:同学们已经能很快地找出20以内的质数和合数,说明大家已经掌握了这两个概念。再加上我们前面学习的奇数、偶数,这么多的概念,你还能识别清楚吗? (课件出示填空题,学生快速抢答) (1)在非0的自然数中,最小的奇数是(),最小的偶数是(),最小的质数是(),最小的合数是()。 (2)两个相邻的自然数,它们都是质数,这两个数是()。 (3)一个质数的因数有()个,是()和() (4)把下列各数写成两个质数相加的形式 10=()+() 16=()+() 30=()×()×() 3、综合练习。 师:这么多概念都能识别清楚,同学们真了不起。下面我们来做个猜号码的游戏:请你看清要求,认真思考,看谁猜的又对又快。 (课件出示,学生根据提示顺次猜号码,将号码写在练习纸上。)

《质数和合数》教学反思 在教学质数和合数一课时,我运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参与中产生求知欲望,调动学习积极性。首先让学生独立写出1-20这20个数的因数,再根据因数多少进行分类,然后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学生通过交流,有的分为两种,奇数和偶数;有的认为分为6种,有6种因数的个数;有的分为因数的个数为单数个和偶数个等等。然后让学生自学书上的分类方法,并感悟到,最科学的分类是自然数按照因数的个数可以分为质数、合数、0和1。明白含义后这时出示一组数据,让学生判断,下面各数哪些数是质数?那些数是合数?最后再次讨论,探究什么是质数?什么是合数?在教学中教师努力放手,让学生从自己的思维实际出发,给学生以充分的思考时间,对问题进行独立探索、尝试、讨论、交流,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在合作交流中互相启发、互相激励、共同发展。学生经历和感受了合作、交流、成功、愉悦的情感体验。“请学号是质数的同学站起来;”“请学号是合数的同学站起来;”“谁一次也没有站起来?为什么?”“谁的学号是最小的质数?”“谁的学号是最小的合数?”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知道了数学无处不有,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在课中,我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敢干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习。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通过分类、讨论、质疑、释疑、归纳、验证,经历了知识的发现和探究过程。最后任意出各种数让学生进行辨析,巩固质数和合数的含义。最后出示例1中的1~100,让学生找100以内的质数。在找之前先让学生说一说你想如何来操作,才不会重负和遗漏掉。有

的说根据含义逐个判断,有点的说根据前面学过的2、3、5的倍数的特征,先划掉这些数。我补充说明,在数比较多的时候,用后者比较合适,这种方法叫筛选(排除法)。除了划掉2、3、5的倍数,还要记得划掉7的倍数才行,这是我追问:后面的8、9的倍数还要划掉吗?为什么?让学生明白8的倍数就是2的倍数,9的倍数就是3的倍数。 在这节课中,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学得灵活。但还有些地方需要改进。比如:练习的形式还可以多样。反馈的速度过快,对于那些中下等的学生缺少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这些都是还有待调整的环节。

质数和合数教学案例与反思 五年级数学教案 一、课前谈话 师:今天有很多的人来到这里听我们上课,你能找到这些人的一个共同特征吗? 生:他们都是教师。 师:这只是我们的假设、猜想,我们可以怎样去研究这个问题? 生1:找几个人问一问。 生2:任意找一些人问一问他们是不是老师。 师:如果我们随机地问了很多人,他们都是老师,我们基本上就可以确定我们的猜想。 师:但是如果有一个人找到了这样一个共同特征:他们都是男的,你同意吗? 生:不同意。 师:你怎样驳倒这个显然错误的说法呢? 生:我会告诉他,在我身边就坐着一个女的。 师:这位同学这样说能够驳倒刚才的说法了吗? 生:能。 师:听课的人中还有其他的女同志,我们还用一个一个找出来吗? 生:不用了。

师:同学们真聪明,要说明一类事物具有哪些共同的特征,我们可以随机地抽取一些例子来研究、归纳;而要说明某个说法不成立,我们只要举出一个反例就可以将它驳倒。比如要说明“都是男的”这个结论是错误的,我们只要指出有一个女的就可以了。 师:不知同学们注意没有,在生活中经常用到的考虑问题的方法,我们在研究数学问题时也时常用到。同学们这么聪明,我相信大家在今天的数学学习中会想出更多的解决问题的好方法。 [评析:看似随意的谈话,却巧妙地从学生的生活经验中提取了常用的并恰恰是与本课学习密切相关的两种思考数学问题的方法。] 二、复习导入 师:前面我们刚刚研究了能被2、5、3整除的数的特征,想一想,我们是怎样进行研究的? 生1:在研究能被2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我们先找出了一些2的倍数,通过观察,发现它们的个位总是0、2、4、6、8这几个数。 生2:研究能被5整除的数的特征所用的方法与研究能被2整除的数的特征一样,也是先找出一些5的倍数,再看它们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生3:研究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的方法也是这样的。 师:通过对一些具体的数的研究,发现它们的一些共同特征,是我们在研究数的问题时所常用的方法,今天我们仍将运用这样的方法来认识两个新的概念:质数和合数(出示课题) 师:看到这个课题,你认为我们今天需要解决哪些问题?

《质数和合数》教学反思 《质数和合数》这部分内容是在因数和倍数以及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作为一节典型的概念教学课, 学生必须牢固掌握这部分知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相对来说比较抽象,与学生的生活有一定的距离。对于《质数和合数》的教学,我把重点放在让学生自主探究、观察、比较,自己去发现。 回顾教学一节课教学,感觉整节课学生都处于一种非常愉悦的学习状态,大部分学生都认真倾听、积极动脑筋,踊跃发言。同学们整节课都用渴望得到知识的眼神在盯着我、注视着我。反思这节课,我自感这是一节体现学生主动挖掘、主动探索、乐于攀登的一节数学课。 在教学新知这一环节,我首先让学生独立写出1-20这20个数的因数,再根据因数多少进行分类,然后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学生通过交流,知道可以分为几种情况,并感悟到,自然数按照因数的个数可以分为质数、合数、0和1。这时教师出示一组数据,让学生判断,下面各数哪些数是质数?那些数是合数?最后再次讨论,探究什么是质数?什么是合数?整个过程都是学生在动手操作、交流讨论、归纳概括,而教师只是在关键之处适当点拔,引导学生质疑、释疑、归纳,最大限度地把时间和空间都留给学生,使每个学生都参与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充分激发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中培养了合作意识,学生在合作中相互启发,互动发展。 在课堂中,我大胆放手,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你观察数的因数情况,有什么发现与想法可以与同学交流”。丝毫没有把学生生硬拉到分析因数的个数上来的痕迹,由于学生的思维的差异和观察角度的不同,果然产生不同的认识,甚至是错误的(偶数的因数比奇数的因数多),但错误却可以成为一种其资源,让学生大胆的说,成了我面对学生在发现交流中出现问题时的良策,我没有回避和越俎代庖,而是让学生发表意见,还使得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能够不断遇到挑战,并不断在这些挑战中体验成功所带来的学习乐趣,包括让学生展开辩论,学生在倾听——辨析——归纳中进一步发现了因数个数的三种情况,教师在旁适当引导,让学生对自然数因数个数的特点达成共识,对概念的总结归纳水到渠成,成功地帮助学生完成了数学知识的建构。 课后,我抽查了几个学困生,他们对《质数和合数》的知识掌握的情况并没有我想象的那么好,一部分学生对质数和合数的认识还是一知半解,从中可以看出教师在教学设计上应注重考虑学生现有的教学起点,如何找准教学的起点?教学的切入口在哪里?是否可以在课堂上充分呈现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展开教学,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数学的学习兴趣来。放手让优秀学生带动中下游学生展开学习?并能使自己更加提升。这些问题仍然在困扰我。

2015年5月27日桂阳县课改骨干教师教学风采展示活动(浩塘中心校) 《质数和合数》的教学设计 桂阳县人民完小黄小鹏 教学目标: 1、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概念,并能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会把自然数按因数的个数进行分类。 2、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3、培养学生敢于探索科学之谜的精神,充分展示数学自身的魅力。 教学重点: 1、理解掌握质数、合数的概念。 2、初步学会准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教学难点: 区分奇数、质数、偶数、合数。 教学过程: 一、探究发现,总结概念: 1、师:孩子们,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1个同样的小正方形) 这是一个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你知道它的面积是多少吗?3个呢?(点击课件)如果用这样同样的3个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你能拼出几个不同的长方形? 师:说说是怎样的长方形?长是几?宽是几?(板书:3 3 1)还有谁想说? 师小结:其实,用3个同样的小正方形我们只能拼成一个长方形。 (点击课件)它的长是3,宽是1。板书:3=3×1

2、师:如果这样的小正方形有4个,你能拼出几个不同的长方形? 师:也只能拼一个?请说出该长方形的长和宽。(板书:4 4 1) 师:还有其他的拼法吗? 师:a、(无人应答)除了把4个正方形排成一排,还可不可以排成两排呢? 排成两排是什么样的? 哦,排成两排后是一个正方形,可不可以呢?能说说你的理由吗? b、(学生直接答还可以拼成边长是2的正方形)你同意他的说法吗?理 由呢? 板书:2 2 师小结:正方形也属于长方形,是一种特殊的长方形。所以,用4个同样的小正方形可以拼出2个不同的长方形。(点击课件) 一个长是4,宽是1;板书:4=4×1 另一个长宽都是2。板书:4=2×2 3、师:同学们再想一下,如果这样的小正方形有12个,你能拼出几个不同 的长方形? 请同学们小组交流,可以应用我们的学具拼一拼,画一画。 (在学生拼、画一两分钟后提示:诶,老师发现有的孩子,不用拼,不用画,很快就有结果了。是不是除了这些方法之外,还有更简单方法或策略呢?)师:有结果了吗?那请放下手中的东西,小背背挺直了。 谁来介绍一下自己拼成的长方形呢? 师:你拼了几个?是怎样的长方形呢? 板书:12 12 1 12 6 2 12 4 3 师:还有补充的吗?哦,大家都是这样的,是吗?真棒!(点击课件)

《质数和合数》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概念,并能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会把自然数按因数的个数进行分类。 2、知道100以内的质数,熟20以内的质数。 3、培养学生认真学习,善于思考的学习品质。 教学重点: 1、理解掌握质数、合数的概念。 2、准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教学难点: 区分奇数、质数、偶数、合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师:今天老师上课要先点同学们的学号,请听到学号的同学喊:“到”!并起立。2号、4号、6号、8号、10号、12号,请按规律自报学号并起立。 师:现在站着的同学和坐着的同学号码有什么不同?根据什么分为奇数和偶数的? 生: 2.师:自然数还有一种新的分类方法,今天就来研究这种分类方法。二、探索研究 1.学习质数和合数的概念。 (1)比赛:写因数。一组写1、2、3、5、7、11、13的因数,另一组写4、 6、8、9、10、12、20的因数。 师:写得慢的原因是什么? 生:我们组的数的因数个数多。 (2)观察:①每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否完全相同?②按照每个数的因数的多少,可以分几种情况?(学生讨论后归纳) (3)结合学生的汇报,揭示质数和合数的概念。(板书概念) 师:刚才啊,同学们把自己的学号按照因数个数的多少填在了不同的集合里,不过好像少了一个学号哦,(一生站起)能告诉老师你的学号是几吗? 生:1 师:谁知道1为何不能进入这两个集合圈? 生:因为1的因数只有1。

师:说得好,1只有它本身1个因数,这两个集合圈呀,就都不能进。所以,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不过,大家可别小看了这个1,本单元中,它可是占有很特殊的地位的,在进行各种题目的判断时,你首先应该想到的就是它了。根据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的多少,我们可以把自然数分为三类。 (4)小组内说一个数,判断是质数还是合数。 师:我们应该怎样去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生:根据因数的个数来判断是质数还是合数,不必要把所有的因数都找出来,只要发现自然数除了1和本身还有其它的因数,不管有几个,它都是合数。 2、完成P23做一做。 3.学习例1(找出100以内的质数,做一个质数表)。 (1)提问:如何很快的制作一张100以内的质数表? (2)按质数的概念逐个判断?也可以用筛选法。 (3)介绍筛选法:先排除2以外的所有偶数,接着排除3以外的所有3的倍数,再接着排除5以外的所有5的倍数,最后排除7以外的7的倍数。因为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所以也必须排除,这样剩下的就是100以内的质数。 100以内的质数(出示图表) (4)师:判断一个数是不是质数,除了用质数的定义进行判断外,还可以查质数表。 5.完成练习四的第一、三题,第二题做作业。 (教师提示:要熟记20以内的质数) 三、小结激志: 1、这节课学习了什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