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五章 天气系统

第五章 天气系统

第五章  天气系统
第五章  天气系统

第五章天气系统

第一节气团和锋

一. 气团:

气团是指气象要素(主要指温度、湿度和大气静力稳定度)在水平分布上比较均匀的大范围空气团。其水平范围从几百到几千千米,垂直范围可达几千米到十几千米。

1. 气团的形成:

气团形成的源地条件:一是范围广阔、地表性质比较均匀的下垫面;二是能使空气物理属性在水平方向上均匀化的环流场。

2. 气团的变性:

气团形成后,随着环流条件的变化,由源地移行到另一新的地区时,由于下垫面性质以及物理过程的改变,气团的属性也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这种气团原有物理属性的改变过程称为气团变性。

3. 气团的分类:

气团的热力分类法:

是依据气团与流经地区下垫面间热力对比进行的分类。凡是气团温度高于流经地区下垫面温度的,称暖气团。相反,气团温度低于流经地区下垫面温度的,称冷气团。

暖气团一般含有丰富的水汽,容易形成云雨天气。但是,当其移向冷区(高纬度)时,不仅会引起流经地区地面增温,而且气团低层不断失热而逐渐变冷,气团温度直减率减小,气团趋于稳定,甚至有时可能发展成逆温层,

以至暖气团中热力对流不易发展,往往呈现出稳定性天气。如果暖气团中湍流作用较强,也可能形成层云、层积云,甚至毛毛雨、小雨等天气。

冷气团一般形成干冷天气。如果从源地移向暖区(低纬度)时,气团低层因不断吸热而增温,气团温度直减率趋向增大,层结稳定度减小,对流运动容易发展,可能发展成不稳定天气。如果冷气团来自海洋,水汽较多,可能出现积状云,产生阵性降水天气。

4. 我国境内的气团活动:

我国的大部分地区处于中纬度,冷、暖气流交绥频繁,缺少气团形成的环流条件。同时地表性质复杂,没有大范围均匀的下垫面作为气团源地。因而,活动在我国境内的气团,大多是从其它地区移来的变性气团,其中最主要的是极地大陆(变性)气团和热带海洋气团。

二. 锋:

1. 锋的概念:

锋是冷、暖气团相交绥的地带。锋是温带地区重要的天气系统。

2. 锋的特征:

1)锋面坡度:

锋在空间呈倾斜状态——锋的重要特征;锋面坡度的形成和维持是地转偏向力作用的结果;锋面坡度的表达式。

2)锋附近的温度场特征:

锋区中水平温度场的特征:锋区的水平温度梯度比锋面两侧的单一气团内的温度梯度大得多;

锋区中温度的垂直变化特征:锋面逆温。

3)锋附近的气压场特征:

锋两侧的气压倾向是不连续的,当等压线横穿锋面时便产生折角,折角的尖端指向高压一方,锋落在低压槽中。

4)锋附近的风场特征:

锋附近的风场是同气压场相适应的。锋线附近的风场具有气旋性切变;

锋附近锋随高度变化状况:在地面暖锋前面,锋上盛行暖平流,通过锋时,风随高度向右偏转。在地面冷锋后面,风随高度向左偏转。

3. 锋的分类和天气:

1)锋的类型:

根据锋两侧冷暖气团移动方向和结构状况,一般把锋分为冷锋、暖锋、准静止锋和锢囚锋。2)锋面天气:

锋面天气是指锋附近的云系、降水、风、能见度等气象要素的分布和演变状况。

(1)暖锋天气:暖锋的坡度较小,约在1/150左右

暖锋附近的云系特征:锋上常出现广阔的、系统的层状云系。典型云序为:卷云、卷层云、高层云、雨层云

暖锋附近的降水特征:暖峰降水主要发生在雨层云内,多是连续性降水

我国境内的暖锋活动:在我国明显的暖锋出现的较少,大多伴随着气旋出现。春秋季一般出现在江淮流域和东北地区,夏季多出现在黄河流域。

(2)冷锋天气:冷锋根据移动速度的快慢分为两种类型,一型冷锋、二型冷锋

一型冷锋天气的主要特征:移动缓慢、锋面坡度较小(在1/100左右)

云系特征:产生与暖锋相似的层状云系,但云系的分布序列与暖锋相反,而且云系和雨区主要位于地面锋后。

降水特征:由于锋面坡度大于暖锋,因而云区和雨区都比暖锋窄些,且多稳定性降水。

我国境内的活动:这类冷锋是影响中国天气的重要天气系统之一,一般由西北向东南移动。二型冷锋天气的主要特征:移动快,坡度大(1/40—1/80)

冷锋在我国的活动情况:冷锋在我国活动范围甚广,几乎遍及全国,尤其在冬半年,北方地区更为常见,它是影响我国天气的重要天气系统。我国的冷锋大多从俄罗斯、蒙古进入我国西北地区,然后南下。冬季时多二型冷锋,影响范围可达华南, 但其移到长江流域和华南地区后,常常转变为一型冷锋或准静止锋。夏季时多一型冷锋,影响范围较小,一般只达黄河流域。

(3)准静止锋天气:

一类是云系发展在锋上并有明显降水,例如华南准静止锋,

天气和第一型冷锋相似,只是锋面坡度更小、云雨区更宽,

而且降水区不限于锋线地区,可以延伸到锋后很大范围内,

降水强度较小,为连续性降水。由于准静止锋移动缓慢,并

常常来回摆动,使阴雨天气持续时间长达10 天至半个月。

一类是主要云系发展在锋下,并无明显降水,例如昆明准静

止锋。

(4)锢囚锋天气:

锢囚锋是由两条移动着的锋合并而成,它的天气保留着原来两条锋的天气特征。

锢囚锋降水不仅保留着原来锋段降水的特点,而且由于锢囚作用促使上升作用发展,暖空气被抬升到锢囚点以上,利于云层变厚、降水增强、降雨区扩大。

第二节中高纬主要天气系统

一. 中高纬度高空主要天气系统:

中高纬度的对流层上空盛行着波状西风气流,西风带的波动大体上分为两类:一是波长比较长的长波;二是叠加在长波之上的波长比较短的短波。在长波、短波发展演变过程中,有时形成闭合的高压和低压。

1. 大气长波:是指波长较长、波幅较大、移动较慢、维持时间较长的波动。

大气长波的温压场结构:长波在高空图上同等高线的波状型相对应,等温线也呈波形,一般情况下等温线的位相稍稍落后于等高线,具有冷槽、暖脊的温压场结构。槽前是暖平流,槽后是冷平流。槽前对应着大范围辐合上升运动和云雨区,槽后对应着大范围辐散下沉运动区和晴朗天空。

2. 阻塞高压和切断低压:

阻塞高压和切断低压是大气长波在发展过程中槽脊加强、振幅加大演变而成的闭合系统,是中高纬度的重要天气系统。

阻塞高压是温压场比较对称的深厚的暖性高压

切断低压是温压场结构比较对称的冷性气压系统。切断低压是西风带长波槽不断加深、南伸,直至槽南端冷空气被暖空气包围并与北方冷空气主体脱离而形成的闭合低压。

3.极地涡旋:简称极涡,是极地高空冷性大型涡旋系统,是极区大气环流的组成部分。

4.高空低压槽和切变线:

高空槽是活动在对流层中层西风带上的短波槽。一年四季都有出现。

切变线是指风向或风速分布的不连续线,两侧风向构成气旋式切变,但两侧的温度梯度却很小,这是切变线与锋的主要差别。

二. 温带气旋与反气旋:

1. 气旋和反气旋概述:

气旋和反气旋的定义:气旋(反气旋)是占有三度空间的,在同一高度上中心气压低(高)于四周的大尺度涡旋。在北半球,气旋(反气旋)范围内的空气作逆(顺)时针旋转,在南半球其旋转方向则相反。

气旋和反气旋的水平尺度:气旋和反气旋的水平尺度以最外一条闭合等压线的直径长度来表示。气旋的直径平均1000公里,大的可达3000公里。大的反气旋可以和最大的大陆或海洋相比。

气旋和反气旋的强度:气旋和反气旋的强度一般用中心气压值来表示。气旋中心气压值愈低,气旋愈强;反之,气旋愈弱。(1)气旋:根据气旋形成和活动的主要地理区域,可分为温带气旋和热带气旋;按其形成及热力结构,则可分为无锋气旋和锋面气旋。(2)反气旋:根据反气旋形成和活动的主要地理区域,可分为极地反气旋、温带反气旋和副热带反气旋;按热力结构,则可分为冷性反气旋和暖性反气旋。

在温带形成和活动的气旋和反气旋,大都是锋面气旋与冷性反气旋。

2. 温带气旋:

1)温带气旋的结构:

2)温带气旋的天气:

气旋前方是宽阔的暖锋云系及相伴随的连续性降水天气;气旋后方是比较狭窄的冷锋云系和降水天气,气旋中部是暖气团天气,如果暖气团中水汽充足而又不稳定,可出现层云、层积云,并下毛毛雨,有时还出现雾,如果气团干燥,只能生成一些薄云而没有降水。

3)温带气旋的发生和发展:

锋面气旋的发生、发展与高空锋区密切联系。当高空锋区上出现波状扰动并达到一定尺度(几千千米),而且具有明显风速切变时,波动可演变成不稳定波,振幅继续增大,终于形成气旋和反气旋,这种由锋面波动发展成的气旋,称第一类(A 类)气旋。而由地面弱低压(或倒槽)与高空槽相遇并在高空槽作用下,地面低压得到发展并产生锋面,这样发展起来的锋面气旋称第二类(B 类)气旋。两类气旋在起始发生条件上虽有区别,但形成后的发展过程却有某些相似,都同高空温压场结构和演变密切相关。

锋面气旋发展的高空温压场理想模式是:高空温度槽落后于高度槽以及气旋始终处于高空槽的前方。前者导致高空槽前出现暖平流,槽后出现冷平流,后者引起高空槽前气流辐散,槽后气流辐合。根据静力平衡和质量守恒原理,暖平流会引起地面系统热力减压,冷平流引起热力加压,气流辐散会造成地面系统动力减压,气流辐合会造成动力加压。因而高空槽前的下方既是热力减压区又是动力减压区,是有利于地面气旋发生、发展的区域。而高空槽后方是热力和动力加压区,有利于地面反气旋的发生发展(见图5·16)。大量资料证明,只有发生在高空槽前的气旋和高空槽后的反气旋才能得到发展和壮大,否则,气旋和反气旋难以形成,即使形成也将不断减弱以至消失。

3)温带气旋生命史:波动阶段、成熟阶段、锢囚阶段、消亡阶段

(1)初生(波动)阶段:图5·17 a 、b、c,高空温压场结构是温度槽落后于高度槽,而且高空槽位于地面气旋中心的后方。随着锋面波动的开始和发展,冷空气逐渐向暖空气方向侵袭,暖空气向冷空气方向扩展,在波动前方形成暖锋,波动后方形成冷锋。围绕着波动产生了气旋式环流,环流中心气压下降,地面图上出现一根闭合等压线,锋面上生成波状的带状云系。卫星云图上出现与高空槽相对应的逗点云系。

(2)成熟阶段:图5·17 d 、e、f,高空温压场波动振幅增大,温度槽进一步接近高度槽,气旋中心气压继续下降,气旋式环流不断加强,冷暖锋进一步发展,出现系统性云系和降水。卫星云图上云带突出部分更加明显,并在移动方向的一侧边缘处有纤维状卷曲结构,表明高空有辐散气流,气旋在发展。气旋后部(箭头处)有凹向中心的曲率,预兆将出现干舌。(3)锢囚阶段:图5·17 g 、n、i,高空槽进一步发展,出现闭合中心。高空温度槽更移近高度槽,地面图上冷锋较强并与暖锋相遇形成锢囚锋。这阶段气旋中心气压值降至最低,气旋环流达到最强,云雨范围扩展,风力增大,天气发展到最盛期。卫星云图上,云系出现螺旋状结构,锋面云带北侧出现一条从冷区伸向气旋中心的干舌,当干舌伸到气旋中心时,水汽供应被切断,气旋不再发展。

(4)消亡阶段:图5·17 j 、k、l,高空温压场近于重合,成为一个深厚的冷低压。气旋低层被冷空气所占据,与锋面脱离成为冷涡旋,环流减弱、气压升高、范围扩大,云雨随之减少。在卫星云图上螺旋状云系消散,成为零乱的对流性云区。

3.温带反气旋是指活动在中、高纬度地区的反气旋。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相对稳定的冷性反气旋;另一类是与锋面气旋相伴移动的反气旋,称移动性反气旋。

第三节低纬度主要天气系统

一. 副热带高压:

1. 概述:

在南北半球的副热带地区,存在着副热带高压带,由于海陆的影响,常断裂成若干个高压单体,这些单体统称为副热带高压;

出现在西北太平洋上的副热带高压称之为西太平洋高压,其西部的脊夏季可伸入我国大陆;

副热带高压是制约大气环流变化的重要成员之一,是控制热带、副热带地区的、持久的、大型的天气系统之一。

2. 结构和天气:

1)结构:温度场特征、气压场特征、风场特征。

副高区内的温度水平梯度一般都比较小,而高压边缘由于同周围系统相交绥,温度梯度明显增大,尤其北部和西北部更大。这种温度梯度分布特点造成了副高脊线附近气压梯度小、水平风速小,而南北两侧气压梯度增大、水平风速增大的现象。

2)天气:

副高内的天气,由于盛行下沉气流,以晴朗、少云、微风、炎热为主。高压的北、西北部边缘因与西风带天气系统(锋面、气旋、低槽)相交绥,气流上升运动强烈,水汽比较丰富,因而多阴雨天气。高压南侧是东风气流,晴朗少云,低层潮湿、闷热,但当热带气旋、东风波等热带天气系统活动时,也可能产生大范围暴雨和中小尺度雷阵雨及大风天气。高压东部受北来冷气流的影响,形成较厚逆温层,产生少云、干燥、多雾天气,长期受其控制的地区,久旱无雨,出现干旱,甚至变成沙漠气候。

3.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季节性活动规律:冬季位置最南,夏季最北,从冬到夏向北偏西移动,强度增大;自夏至冬则向南偏东移动,强度减弱。副高的季节性南北移动并不是匀速进行的,而表现出稳定少动、缓慢移动和跳跃三种形式,而且在北进过程中有暂时南退,在南退过程中有短暂北进的南北振荡现象。同时,北进过程持续的时间较久、移动速度较缓,而南退过程经历时间较短、移动速度较快。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短期活动:西太平洋副高还有非季节性的中短期变动,主要表现为半个月左右的副

高偏强或偏弱趋势及一周左右的副高西伸东退、北进南缩的周期变化。

2)西太平洋副高对我国天气的影响:

西太平洋副高是对我国夏季天气影响最大的一个天气系统;在它控制下将产生干旱、炎热、无风天气。它还通过与周围天气系统相互作用形成其它类型天气。因而,西太平洋副高的位置、强度的变化对我国(主要是东部)的雨季、旱涝以及台风路径等产生重大影响。

西太平洋副高是向我国输送水汽的重要天气系统。我国夏季降水的水汽来源,虽然主要是依靠西南气流从孟加拉湾、印度洋输送来,但西太平洋副高的位置和强度关系着东南季风从太平洋向大陆输送水汽的路径和数量,而且还影响着西南气流输送水汽的状况。

西太平洋副高的季节移动和我国夏季雨带位置的移动。同时,西太平洋副高北侧是北上暖湿气流与中纬度南下冷气流相交绥的地带,气旋和锋面系统活动频繁,常常形成大范围阴雨和暴雨天气,成为我国东部地区的重要降水带。通常该降水带位于西太平洋副高脊线以北5—8 个纬距,并随副高作季节性移动。平均而言,每年2—5 月,主要雨带位于华南;6 月份雨带位于长江中下游和淮河流域,使江淮一带进入梅雨期;7 月中旬雨带移到黄河流域,而江淮流域处于高压控制下,进入伏旱期,天气酷热、少雨,如果副高强大;控制时间长久,将造成严重干旱。副高南侧为东风带,常有东风波、热带风暴甚至台风活动,产生大量降水,因此7 月中旬后,华南又出现一次雨期。从7 月下旬到8 月初,主要雨带移至华北、东北地带。从9 月上旬起副高脊线开始南撤,降水带也随之南移。

西太平洋副高的季节性南北移动经常出现异常,往往造成一些地区干旱而另一些地区洪涝。

4. 青藏高压:

是暖季出现在亚洲大陆南部青藏高原上空对流层顶部的大型暖高压系统,又称南亚高压。主要是高原的加热作用形成的。它主要是由于高原的加热作用形成的,因而其结构、性质和形成过程都与海洋上的副热带高压有很大差异。高压中心常作东西向摆动,当其向东摆动并与

西太平洋副高压脊叠加时,可使西大平洋副高加强,导致其西伸或北跳。北半球海洋上副热带高压的强度之所以夏季强于冬季是同青藏高压的存在及其作用有密切关系。

二. 热带天气系统:

1. 热带辐合带:

1)概念:

热带辐合带是南、北半球信风气流汇合形成的狭窄气流辐合带,又称赤道辐合带。

根据气流汇合的情况,赤道辐合带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无风带,在辐合带中,地面基本静风,辐合带正处于东风带和西风带之间,是东、西风的过渡带;另一种是信风带,它是东北信风与东南信风交汇成一条渐进线形式的气流汇合、气压最低的地带。

2)赤道辐合带的季节变化:

热带辐合带的位置随季节而有南北移动,但在各地区移动的幅度并不相等。主要活动于东太平洋、大西洋和西非的信风辐合带,移动幅度较小,而且一年中大部分时间位于北半球;而活动在东非、亚洲、澳大利亚的季风辐合带,季节位移较大,冬季位于南半球,夏季又移至北半球。

2. 热带气旋:

热带气旋是形成与热带海洋上,具有暖中心结构、强烈的气旋性涡旋。

1)热带气旋的分类:台风,热带风暴,热带低压

2)台风:

(1)概述:台风源地、台风活动的时节、台风的范围和强度、台风的生命史

(2)台风的结构:

台风的气压场特性:深厚的低气压,中心气压很低,水平气压梯度很大。

台风流场特性:台风内低空风场的水平结构可以分为台风大风区、台风涡旋区、台风眼区;在垂直方向上,根据探测分析,台风可分为三层:流入层、中层和流出层。台风的三维风场结构。

台风的温度场特性:在台风的低层,温度水平梯度很小;在台风的中上层,温度水平梯度是在随高度(上升气流的上限以下)增大的,再往上水平温差又趋减小。

(3)台风的天气:由外向内有:①外螺旋云带,由层积云或浓积云组成,以较小角度旋向台风内部。云带常常被高空风吹散成“飞云”。②内螺旋云带,由数条积雨云或浓积云组成,直接卷入台风内部,并有降水形成。③云墙,由高耸的积雨云组成的围绕台风中心的同心圆状云带。云顶高度可达12km 以上,好似一堵高耸云墙,形成狂风、暴雨等恶劣天气。④眼区,气流下沉,晴朗无云天气。如果低层水汽充沛,逆温层以下也可能产生一些层积云和积云,但垂直发展不盛、云隙较多、一般无降水。

(4)台风的形成和消亡:

台风发生、发展的必要条件可归纳为四个方面:

①广阔的高温洋面:台风是一种十分猛烈的天气系统,具有相当大的能量,这些能量主要由大量水汽凝结、释放的潜热转化而来,而潜热释放又是大气层结不稳定发展的结果。所以大气层结不稳定就成为台风形成、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而对流层低层大气层结不稳定程度主要取决于大气层中温度、湿度的垂直分布。大气低层温度愈高、湿度愈大,大气层结不稳定程度愈强。因而广阔的高温洋面就成为台风形成、发展的必要条件。

②合适的地转参数值:热带初始扰动的发展、壮大,需要依靠一定的地转偏向力的作用,才能不断地使辐合气流逐渐变为气旋性旋转的水平涡旋,使气旋性环流加强。否则,若无地转偏向力或地转偏向力过小,达不到一定数值时,水平辐合气流可径直到达低压中心,发生空气堆积,中心填塞,致使气旋性涡旋减弱或不能形成。

③气流铅直切变要小:为使潜热聚积在同一铅直气柱中而不被扩散出去,基本气流的铅直切变要小。否则高、低空风速相差过大或风向相反,潜热会迅速平流出去,而不利于暖心形成和维持,因而也不利于发展成台风。

④合适的流场:大气中积蓄的大量不稳定能量能否释放出未转化为台风的动能,是同有利流场的起动和诱导关系甚大。卫星云图资料表明,台风发生之前都有一个扰动系统存在,并由扰动发展、演变成台风。这是因为大气低层扰动中有较强的辐合流场,高空有辐散流场,利于潜热释放,尤其当高空辐散流场强于低空辐合流场时,低空扰动就得以加强,逐渐发展成台风。热带辐合带、东风波都是气流辐合系统,极易产生弱涡旋,成为台风形成、

发展的有利流场。

一、锋面系统与天气 冷锋和暖锋的判断方法: (1)气团的移动方向 (2)看锋面坡度 (3)看雨区范围及位置 (4)看符号 (5)看过境前后气压、气温变化 二、低(气旋)和高压(反气旋)系统 1、低压、高压是对天气系统气压状况的描述 气旋、反气旋是对天气系统气流状况的描述 锋面图示及雨区 冷气 团 运行 暖气团 运行 过境前 天气 过境时 天气 过境后 天气 常见实例 冷 锋 冷气 团主 动向 暖气 团移 动 暖气团 被迫抬 升 受单一暖气 团控制,气 温较高、气 压较低、天 气晴朗 阴天、下雨、 刮风、雨雪、 降温等天气。 气温下降,气 压升高,天气 转晴 我国北方夏季 的暴雨;冬、 春季节的大风 或者沙尘暴; 冬季爆发的寒 潮;一场秋雨 一场寒。 暖 锋 冷气 团后 退 暖气团 主动沿 锋面爬 升 受单一冷气 团控制,气 温较低,气 压较高,天 气晴朗 多形成连续 性降水 气温升高,气 压降低,天气 转晴。 一场春雨一场 暖;华南地区: 春暖多晴,春 寒雨起。 准 静 止 锋 冷暖气团势相 当,使锋面来回 摆动 降水强度小,多形成阴雨连绵的天气。持续 的时间长。 夏初:长江中 下游地区的梅 雨;冬季,贵 阳多阴雨天气

2、低压、高压控制下大气的垂直运动特征与天气的关系 气旋反气旋定义低气压中心形成的大型空气“旋涡”高气压中心形成的大型空气“旋涡” 成因气流由四周向中心运动时,受地转 偏向力影响,气流的运动方向发生偏转 而形成“旋涡”。 气流由四周向中心运动时,受地转 偏向力影响,气流的运动方向发生偏转 而形成“旋涡”。 中心气流垂 直 上升下沉 水 平 运 动 北半球 逆时针辐合 (右手) 南半球 顺时针辐合 (左手) 北半球 顺时针辐散 (右手) 南半球 逆时针辐散 (左手) 天气特 点 阴雨天气 天气晴朗 成 因 中心气流上升,气温下降,水汽容易凝结。中心气流下沉,气温升高,水汽不能凝结。 对我国影响夏秋季节,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台风天气 就是在气旋的控制下而形成的。 我国夏季长江流域地区炎热干燥的伏旱 天气;北方秋高气爽的天气。 图示 北半 球为 例 三、锋面气旋的判读及天气特征(以北半球为例) 近地面气旋一般与锋面联系在一起,形成锋面气旋。它主要活动于温带地区,因而也称温带气旋。 1.锋面位置的判断:锋面出现在低压槽中,锋线往往与低压槽线重合,如图中AB和CD处。 2.锋面附近的风向:根据北半球风向的画法,可确定锋面附近的风向,如图 中F、G处为偏北风,E、H处为偏南风。 3.锋面类型及移动:图中F、G处都在锋面的北侧(纬度较高的地区),为冷气 团,E、H则相反,为暖气团。根据图中E、F、G、H各处的风向及冷暖气团的性 质,可确定AB为冷锋,CD为暖锋。而且锋面应随气流呈逆时针方向移动。 4.天气特点 由图中可知,气旋的前方CD为暖锋控制,故在锋前G处等地出现宽阔的暖锋云系及相伴随的连续性降水天气;气旋的后方AB为冷锋控制,故在锋后F处等地出现比较狭窄的冷锋云系和降水天气。

锋面系统与天气 学习目标: 1. 理解冷、暖气团和冷、暖锋的概念,掌握其成因、分布、运动变化规律及其对天气的影响。(综合思维) 2. 动手绘制锋面示意图,探究各种锋面系统在不同时段对天气影响的差异。(地理实践力) 体验高考: (2018·江苏高考7-8)图为“2018年5月10日2时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形势图”。读图回答(1)-(2)题。 (1)该日,甲地政府部门可能发布 A.台风预警B.森林火灾预警 C.寒潮预警D.滑坡、泥石流预警 (2)北京市未来两天的天气状况可能是 A.雨过天晴,气温将显著升高 B.气压下降,出现连续性降水 C.降雨后,可吸入颗粒物减少 D.风向转为偏南风,风速降低 要点自测: 1. 读图了解锋面的概念。 2. 读图分析锋面的特征 (1)气团:图中A为,B为。 (2)天气:锋面附近常伴有等天气。 单一气团A控制下,天气;(温湿、气压、天气) 单一气团B控制下,天气。 (3)降水:锋面过境是否一定会带来降水? 类型准静止锋 共同特征 概念 剖面图 符号图

降水强度 雨区位置 天 气 状 况 过境前 过境时 过境后 温压变化 举例 难点突破: 1.分析下图两种锋面过境前后的天气变化 2.区分锋前与锋后 3.区分锋后与过境后 4.图解昆明准静止锋 冬半年,南下冷空气受地形阻 挡,贵阳一侧处于控 制下,(天气); 昆明一侧处于控制 下,(天气)。

5.图解锋面系统对我国天气的影响 (1)我国东部锋面雨带正常年份的推移规律 Ⅰ. 5月: 沿海进入雨季。 Ⅱ. 6月:长江中下游形成。 Ⅲ. 7—8月:雨带移至。 Ⅳ. 9月:雨带。 Ⅴ. 10月:雨季结束。 (2)夏季风强弱对锋面进退影响 Ⅰ.夏季风势力强,则锋面移动 ,我国易出 现旱涝。 Ⅱ.夏季风势力弱,则锋面移动 ,我国易出 现涝旱。 学以致用: 读我国北方某城市2018年12月连续五天的天气资料表,回答1-2题。 12月5日-2 ℃~6 ℃ 12月6日-1 ℃~4 ℃ 12月7日-6 ℃~0 ℃ 12月8日-8 ℃~1 ℃ 12月9日-5 ℃~5 ℃ 1.影响该城市这几天天气变化的天气系统是 A.高气压B.低气压C.冷锋D.暖锋2.该天气系统过境后,该市的天气状况是 A.气温高、气压低、天气晴好B.气温高、气压低、阴雨天气C.气温低、气压高、天气晴好D.气温低、气压高、阴雨天气右图为某锋面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 3.甲、乙、丙三地目前的气温,由高到低依次是 A.甲>乙>丙B.乙>甲>丙 C.丙>乙>甲D.乙>丙>甲 4.有关甲、乙、丙三地未来天气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处降水增多B.乙处降水渐止 C.丙处风速减小D.甲、丙处转晴 2013年7月30日,我国西北某地出现强沙尘暴, 右图示意该地当日14时~24时气温、气压随时间的变 化。据此完成5-6题。

第五章天气系统与天气 第一节气团和锋 第二节温带气旋与反气旋 第三节热带气旋与台风 第四节副热带高压与青藏高压 第五节高空天气系统与其它天气系统 【主要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常见的天气系统与其它天气系统的性质、结构、形成、演变和发展的过程与规律,着重讨论它们的天气特征。 【名词解释】 1.气团:气象要素(主要指温度,湿度和大气静力稳定度)在水平分布上比较均匀的大范 围空气团。 2.锋(锋面、锋线):冷、暖空气团相交绥的地带;把锋区看成一个几何面,称为锋面; 锋面与地面的交线称为锋线。 3.暖锋:暖气团前沿的锋。 4.冷锋:冷气团前缘的锋。 5.准静止锋:冷暖气团实力相当或有时冷气团占主导地位,有时暖气团又占主导地位,锋 面很少移动或处于来回摆动状态的锋。 6.锢囚锋:当冷锋赶上暖锋,两锋之间暖空气被抬离地面锢囚到高空,冷锋后冷气团与暖 锋前的冷气团相接触形成的锋。 7.大气长波:波长较长,波幅较大,移动较慢,维持时间较长的波动。 8.阻塞高压:温压场比较对称的深厚的暖性高压。 9.切断低压:温压场比较对称的冷性气压系统。 10.极涡:极地高空冷性大型涡旋系统,是极区大气环流的组成部分。 11.高空槽:活动在对流层中层西风带上的短波槽。 12.切变线:风向或风速分布的不连续线,是发生在850hPa或700hPa等压面上的天气系统。 13.低涡(冷涡):出现在中纬度中层大气中的一种强度较弱,范围较小的冷性低压。 14.气旋:占有三度空间的中心气压比四周气压低的水平空气涡旋,又称低压。 15.反气旋:占有三度空间的中心气压比四周气压高的水平空气涡旋,又称高压。 16.寒潮:大范围的强烈冷空气活动。 17.副热带高压:在南北半球副热带地区,经常维持着沿纬圈分布的高压带。 18.青藏高压:暖季出现在亚洲大陆男不亲臧高原上空对流层顶部的大型暖性高压系统。 19.热带辐合带:南北半球信风气流汇合形成的狭窄气流辐合带,又称赤道辐合带。 20.东风波:副高南侧(北半球)深厚东风气流受扰动而产生的波动。 21.云团:从卫星云图上发现,热带地区存在着大量深厚的由对流云组成的直径在100到 1000千米范围内的云区。 22.热带气旋:形成于热带海洋上,具有暖心结构,强烈的气旋性涡旋。 23.热带风暴:地面中心附近最大风速为17.2到32.6m/s(风力12级以上)的热带气旋。 24.台风(飓风):地面中心附近最大风速>=32.6m/s(风力8-11级)的热带气旋。 25.雷暴:由旺盛积雨云所引起的伴有闪电,雷鸣和强阵雨的局地风暴。 26.飑线:带状雷暴群所构成的风向,风速突变的狭窄强对流天气。 27.龙卷风:龙卷伸展到地面时引起的强烈旋风。

第三节常见的天气系统 典型例题:表示南半球气旋的是() 1.关于锋面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冷暖气团的交界面叫锋面 B.锋面总是向暖气团一侧倾斜 C.锋面两侧的温度、湿度、气压和风差别不大 D.锋面过境时一定会出现雨雪、大风天气 2.下列有关锋面的说法,错误的是() A.影响我国天气的锋面主要是暖锋 B.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多是由冷锋形成的 C.我国冬季暴发的寒潮是冷锋南下形成的 D.锋面两侧温度、湿度、气压、风等都有明显的差别 3.在下述天气系统控制下为晴天的是() A.冷锋天气系统 B.暖锋天气系统 C.低压(气旋)天气系统 D.高压(反气旋)天气系统 4.下列正确叙述出现降水区域的是() A.暖锋锋前锋后都有降水 B.冷锋锋前锋后都有降水 C.暖锋只有锋后有降水 D.冷锋只有锋后有降水 5.在图中,正确表示北半球近地面大气运动方向的是() 6.下图表示“某锋面在某一时段的运动情况示意图”,图中A、B、C均表示同一个城市O,根据

图和以上论述提供的相关信息,完成下列问题。 (1)请根据图中提供的相关信息,判断此图中的锋面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请根据你对锋面的了解判断此锋面的运动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锋面形成的降水大多将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锋前、锋后)。 (2)请分别写出城市O处于A、B、C三个时刻的天气状况。 A时刻的天气状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时刻的天气状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时刻的天气状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读“不同天气系统过境时气压变化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表示某地区反气旋过境的曲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表示某地区气旋过境的曲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表示暖锋过境的曲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可能是寒潮来临的曲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常见的天气系统与判断 一、锋面系统 1. 锋面的定义 锋面示意图冷暖气团的交界面叫锋面,锋面亦称锋区,其水平范围可由几百米到几千千米。 由于冷空气密度大,暖空气密度小,当冷暖气团相遇时,一般是冷气团在锋面下面,暖气团在锋面上面。因为锋面两侧的温度、湿度、气压、风等都有明显的差别,所以在锋面附近常伴有云、雨、大风等天气。锋面一般可分为冷锋和暖锋。 2.冷锋 冷锋是指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的锋。冷气团的前缘插入暖气团的下面,使暖气团被迫抬升。暖气团在抬升过程中冷却,其中水汽容易凝结成云、雨。 冷锋系统对天气的影响可分为三种时态:①将来时,冷锋即将过境,目前受暖气团控制,天气为晴暖或晴间多云;②现在进行时,冷锋正在过境,一般出现刮风、阴雨和降温天气,③过去时,冷锋已经过境,受冷气团控制,气温明显下降,但天气转晴。 冷锋用线条加(黑)三角形表示,三角形加在暖气团一侧,冷锋雨区在锋后。 3.暖锋 暖锋是指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的锋。暖气团沿冷气团徐徐爬升,冷却凝结产生云、雨。 暖锋过境时,云层加厚,多形成连续性降水。暖锋过境后,暖气团占据了原来冷气团的位置,气温升高,气压降低,雨过天晴。 暖锋用线条加(黑)半圆表示,半圆标在冷气团一侧。暖锋雨区在锋前。 影响我国天气的锋面主要是冷锋。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多是由冷锋形成的锋面雨。我国冬季暴发的寒潮,就是冷锋南下时形成的。

★1、冷暖锋判断法 1.平面图判断法。在下面等压线图中, (1)根据符号来判断冷暖锋。冷锋用线条加(黑)三角形表示,三角形加在暖气团一侧,如PM;暖锋用线条加(黑)半圆表示,半圆标在冷气团一侧,如PN。 (2)根据冷暖气团的移动方向判断。冷气团移动的箭头A指向锋面PM,而暖气团B则背离锋面,此为冷锋;反之,为暖锋PN。 (3)根据雨区的位置。雨区在锋后(A侧)的为冷锋,雨区在锋前(C侧)的为暖锋。 2.侧视图判断法。在锋面天气侧视图中,根据以下几点来判断: (1)锋面坡度。冷锋锋面坡度比暖锋锋面坡度陡。 (2)冷气团移动的方向。冷锋的冷气团移动箭头直指锋面,而暖锋冷气团移动箭头在锋面附近形成一个环流。 (3)雨线倾斜方向。冷锋附近风从冷气团吹向暖气团,雨线向冷气团一侧倾斜;而暖锋附近风从暖气团吹向冷气团,雨线向暖气团一侧倾斜,因冷锋是冷气团推动锋面移向暖气团,暖锋相反。 (4)雨区的位置。同上。 例题:下图为“北半球某平原地区某日气温水平分布模式图”(图中等温线之间的距离相等)。读图回答1~2题。

常见的天气系统 常见的天气系统 各个天气系统都有其生长、移动和消亡的规律,而且与各种不同的大气运动有着密切的联系,故而出现不同的天气。我国幅员辽阔,不但同一地点不同时间的天气有晴、阴、雨、雪等变化,而且同一时间不同地区的天气也各不相同。这就是不同天气系统的影响或处于天气系统不同部位的缘故。影响我国的几种主要天气系统是锋面系统、低压系统、高压系统等。下面我们首先来学习锋面系统。 一、锋面系统 锋面系统是影响我国的主要天气系统,我国的降水和一些灾害性天气大都与锋面有联系,那什么是锋面呢? 1. 锋面的定义 锋面示意图冷暖气团的交界面叫锋面,锋面亦称锋区,其水平范围可由几百米到几千千米。 因为冷空气密度大,暖空气密度小,当冷暖气团相遇时,一般是冷气团在锋面下面,暖气团在锋面上面。因为锋面两侧的温度、湿度、气压、风等都有明显的差别,所以在锋面附近常伴有云、雨、大风等天气。锋面一般可分为冷锋和暖锋。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冷锋。 2.冷锋 冷锋是指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的锋。冷气团的前缘插入暖气团的下面,使暖气团被迫抬升。暖气团在抬升过程中冷却,其中水汽容易凝结成云、雨。 冷锋系统对天气的影响可分为三种时态:①将来时,冷锋即将过境,当前受暖气团控制,天气为晴暖或晴间多云;②现在实行时,冷锋正在过境,一般出现刮风、阴雨和降温天气,③过去时,冷锋已经过境,受冷气团控制,气温明显下降,但天气转晴。 冷锋用线条加(黑)三角形表示,三角形加在暖气团一侧,冷锋雨区在锋后。 3.暖锋 暖锋是指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的锋。暖气团沿冷气团徐徐爬升,冷却凝结产生云、雨。

暖锋过境时,云层加厚,多形成连续性降水。暖锋过境后,暖气团占据了原来冷气团的位置,气温升高,气压降低,雨过天晴。 暖锋用线条加(黑)半圆表示,半圆标在冷气团一侧。暖锋雨区在锋前。 综上所述,我们了解了冷锋、暖锋与天气的关系。影响我国天气的锋面主要是冷锋。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多是由冷锋形成的锋面雨。我国冬季暴发的寒潮,就是冷锋南下时形成的。下面我们再把冷、暖锋的天气变化特点实行一番比较。 表一冷锋、暖锋与天气变化 补充材料1:冷暖锋判断法 1.平面图判断法。在下面等压线图中, (1)根据符号来判断冷暖锋。冷锋用线条加(黑)三角形表示,三角形加在暖气团一侧,如PM;暖锋用线条加(黑)半圆表示,半圆标在冷气团一侧,如PN。

第五章天气系统 周次:第12-14周教学时数:9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天气系统受不同大气运动方式影响和制约,决定着不同地区的天气分布和天气变化过程。各种天气系统都具有一定的空间尺度和时间尺度。许多天气系统的组合,构成大范围的天气形势,构成半球甚至全球的大气环流。掌握天气系统的形成、结构、运动变化规律以及同地理环境间的相互关系,了解天气、气候的形成、特征、变化和预测地理环境的演变。 二、教学的重点及难点: 重点:主要天气系统及活动规律与天气变化特点的关系 难点:各类天气系统的垂直结构及随时间的变化 三、教学手段与方法: 教学方法:教师讲授 教具: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设计: 低纬度天气系统 一、副热带高压 在南、北半球副热带地区,经常维持着沿纬圈分布的高压带,称副热带高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受海陆沿纬圈分布的影响,常断裂成若干个高压单体,称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是暖性动力系统。它主要位于大洋上,常年存在,在北半球主要分布在北太平洋西部、北太平洋东部、北大西洋中部、北大西洋西部墨西哥湾和北非等地。南半球分布在南太平洋、南大西洋和南印度洋等。此外,夏季大陆高原上空出现的青藏高压和墨西哥高压,也属副热带高压。由于副高占据广大空间,稳定少动成为副热带地区最重要的大型天气系统。它的维持和活动对低纬度地区与中高纬度地区之间的水汽、热量、能量、动量的输送和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低纬度环流和天气变化具有重大影响。

1、结构和天气 (1)结构 副高结构比较复杂,在不同高度以及不同季节、不同地区有所不同。在对流层的中、下层,副高的强度是随高度升高而增强的,高压的中心位置随高度向暖区偏移,因而高压中心与高温中心并不完全重合,高压脊线也不垂直。夏季时,陆地增温显著,下层暖中心便移向高压脊线的陆地一侧(在北半球是北侧),冬季时,陆地冷却明显,暖中心便移到高压脊线的南侧。到对流层中、上层(500hPa以上),地表海陆热力差异的影响已大为减弱,高压中心与暖中心基本重合,高压脊线也大体垂直。副高的强度和规模随季节而有变化。夏季时北半球副高的强度、范围迅速增大,盛夏时增至最强,范围几乎占北半球的1/5—1/4。冬季时,北半球副高强度减弱,范围缩小,位置南移、东退。南半球副高的季节变化状况与北半球相反。 副高区内的温度水平梯度一般都比较小,而高压边缘由于同周围系统相交绥,温度梯度明显增大,尤其北部和西北部更大。这种温度梯度分布特点造成了副高脊线附近气压梯度小、水平风速小,而南北两侧气压梯度增大、水平风速增大的现象。 副高范围内盛行下沉气流,因而在低层普遍形成逆温层,尤其高压东部逆温层较厚、较低。逆温层阻挡着对流运动的发展和水分垂直输送,导致逆温层以下空气潮湿,相对湿度达80%以上;而逆温层以上空气干燥,相对湿度在50%以下。 (2)天气 副高内的天气,由于盛行下沉气流,以晴朗、少云、微风、炎热为主。高压的北、西北部边缘因与西风带天气系统(锋面、气旋、低槽)相交绥,气流上升运动强烈,水汽比较丰富,因而多阴雨天气。高压南侧是东风气流,晴朗少云,低层潮

《锋面系统与天气》说课稿 《锋面系统与天气》说课稿 作为一名老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说课稿,借助说课稿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锋面系统与天气》说课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锋面系统与天气》。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这四个方面简单介绍。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本节选自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二章第三节。本节是继气压带、风带移动对气候影响之后,从微观角度介绍了锋面系统与天气,以点带面使学生理解不同时空的天气变化。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学会识读电视天气预报节目中常出现的简易天气图,听懂播放的天气形势预报,能够说明锋面系统是如何对所到达地区的天气产生影响的,并为接下来的气候学习做铺垫,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2、学情分析(1)教学对象:高中一年级学生(2)学生情况:高一的学生经过初中的课改,个性普遍突出,他们富有好奇心又活跃;在心理上,他们渴望自主探究和表现,对感兴趣的知识表现出高度的热情,并具有一定的团结协作能力;但我们应该清楚一个并不乐观的现实:由于地理并不被列入中考范围,高一学生,从初中到高中中间对地理学习有一年(初三)的真空状态,相对于其他科目,基础比较薄弱,再加上学生的地理空间分析能力普遍较差,这给我们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增加了困难;所以,我们更应该注重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3、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要求和学生的学情,确定以下三维教学目标:① 了解气团(冷气团、暖气团)的概念;② 理解锋面的概念、特点和分类;③ 理解和掌握各种锋面形成的原因,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的天气变化情况。④ 学会简易天气图的阅读和锋面系统示意图的绘制。① 通过介绍锋面系统,训练学生独立分析、推理的能力;② 运用所学知识,利用天气图进行天气形势的预报,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①通过天气系统的学习,了解天气系统对全球各地天气变化影响,认识地理要素间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②通过分析锋面系统对我国的天气的影响,增强

天气系统和气候类型 下图示意某日6时、18时近地面气压分布(单位:百帕)。读图,回答下题。 1.从6时到18时,图中 ①P地的风向由偏北风转为偏东风②冷锋的移动速度快于暖锋 ③O地风向由偏南风转为偏西风④低压中心向东北移动并减弱 A.①③ B. ①④ C. ②④ D. ②③ 图7为我国某地某时刻近地面气压系统及相关信息示意图,Q1、Q2是性质相反的两个气压中心,该气压系统以每天120千米的速度自西北向东南移动;图8为该地地下水埋藏深度年内变化柱状图。读图完成2~3题。 2.该地最有可能位于 A.长江中下游平原B.松嫩平原C.华北平原 D.黄土高原 3.根据图示信息可推断 A.甲村落与乙村落相比,流水侵蚀作用更强 B.未来30~48小时之间,P地可能有强对流降雨 C.甲村落规模通常比乙村落小D.图中耕作区可从①处引水自流灌溉 读某天气系统位置示意图,完成4~6题。 4.曲线①②③代表含义依次是 A.风速、降水量、气压 B.气压、降水量、风速 C.气压、风速、降水量 D.降水量、风速、气压 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此时吹东南风 B.气压越低降水量越大C.该天气系统向东南方移动D.受其影响出现大风、降温天气 6.该天气系统来临之前,沿岸居民早就做好了应急准备。这得益于下列哪些技术? A.全球定位系统、数字地球B.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 C.地理信息系统、数字地球D.遥感技术、全球定位系统 小明计划于11月29日至12月2日前往国外某城市进行为期四天的考察学习。图a是他利用手机查询到的当地天气预报截图(图中11月29日最低温-12℃,最高温-7℃)。据此回答7~8题。 图a 图b 7.小明发现考察学习期间有一日天气晴好,最可能是 A.11月29日B.11月30日C.12月1日D.12月2日 8.图b四城市中,小明最可能前往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下图为冬季某日某时的天气系统,该天气系统以120 千米/日的速度向东移动。回答9~10题 9.此时甲城 A.位于低压槽,为阴雨天气B.位于高压脊,为晴朗天气 C.位于冷锋锋前,为晴朗天气 D.位于暖锋锋后,为阴雨天气 10.甲城市在未来30小时内 A.风向由偏北风转为东北风,最后转为西南风 B.风力略有增加,气温略有下降 C.空气湿度由较干燥转为较湿润 D.天气由晴朗转阴雨,再转晴朗 10月5日,一高压系统由北向南经过内江市区气压变化如下图3,读图回答11~12题。 11.在该天气系统过境内江市区的过程中,下列时刻风速最小的是 A.5日5时 B.5日10时 C.5日16时 D.5 日22时 12.在5日2时,内江市区最可能的风向是 A.西南风 B.东南风 C. 东北 风 D. 西北风 日照百分率是实际日照时间与可能日照时数的百分比。下表为亚欧大陆38°N~52°N之间四地日照百分率(不考虑地形因素)的季节变化。据表回答13~14题。

《常见天气系统―锋与天气》地理教案 《常见天气系统―锋与天气》地理教案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常见天气系统―锋与天气》 地理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说出气团与锋的概念,能够判断冷锋和暖锋。 2、会说明锋面特征和锋面移动对天气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图分析冷锋过境前、过境时和过境后可能出现的天气状况,提高空间想象能力 和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锋面系统的分析,学会分析现实生活中与锋面有关的天气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联系 我国的天气现象,能将所学知识用于实际,服务于社会。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锋的组成与分类。 难点:冷锋特征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运用设置情境导入法,通过分享“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让学生描述该 诗句

描绘了怎样的场景,通过学生的不同描述,引导学生思考“为何会在一夜之间白雪皑皑? 这种天气现象是怎么形成的呢?”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 1、锋面的定义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提问学生。 【问题】 (1)什么是气团?根据温度的差异可以分为哪两种? (2)什么是“锋面”、“锋线”、“锋”? (3)回忆冷暖气团的性质,想想冷暖气团相遇时会怎样运动? 【学生活动】大范围空气叫做气团。根据温度的差异可以分为冷气团和暖气团。锋面与地 面的相交的线叫锋线,锋面和锋线统称为锋。 【教师总结】 (1)水平方向上温度、湿度等物理性质分布比较均一的大范围空气叫做气团。根据温度 的差异可以分为冷气团和暖气团。 (2)锋面就是冷暖气团的'交界面,锋面与地面的相交的线叫锋线,锋面和锋线统称为锋。(3)冷气团密度大而重,在锋面的下面;暖气团密度小而轻,在锋面的上面。 2、锋的分类 【问题】按照气团主导地位的不同,锋有哪些分类?(在锋面移动过程中,根据冷暖气团 所占的主次地位的不同,可以将锋分为冷锋、暖锋、准静止锋等类型) 【过渡】那冷锋又有什么特点,我们接下来重点探讨。 3、冷锋 通过画示意图,讲解冷锋的锋面天气及对我国天气的影响。 【问题】什么是冷锋? 【学生回答】冷锋是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的锋。当冷气团主动移向暖气团时,较重的 冷气团插入暖气团下面,暖气团被迫沿锋面抬升,暖气团在被迫抬升过程中不断冷却,水 汽易成云致雨。

常见的天气系统之锋面系统教案 砚山县第二高级中学虎良俊 【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 1.理解掌握锋的形成并通过示意图中冷暖气团的运动方向判断 冷暖锋。 2.理解冷暖锋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的天气特征及其对我国天气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能阅读和简单分析天气图,解释天气变化现象; 2.结合我国常见的天气系统说明其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探究天气的形成和变化的兴趣和动机,培养学生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冷暖锋的判读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教学难点】:理解冷锋、暖锋与天气的关系。 【教学课时】:1课时 【讲授过程】:(以PPT课件展示为主) 【导入】 问:请大家回忆一下前两天的天气与今天有什么不同?播放天气预报 天气现象是我们最能感受到的一种自然现象,这种自然现象是不断变化的,不仅同一地点不同时间的天气晴、阴、雨、雪等变化,而且同一时间不同地区的天气也不相同。通过这堂课的学习,我们会弄清其中的道理。下面我们就学习“常见的天气系统”。我们在小学、初中语文课中就学过“黄梅时节家家雨,清明时节雨纷纷”等描写天气的诗句,以及我国北方流行“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等俗语皆为描绘天气的变化,所以天气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请同学们想一想天气变化与哪些因素有关? 【学生答】 根据大家的回答,我们可以总结归纳一下,影响天气变化的因素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即:锋面系统和气压系统,那么下面让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锋面系统【书】在学习锋面系统之前,我想我们还需要了解一个概念---气团,何为

气团?请看课本课本P.42注释1 【讲述】 一、气团及分类 气团是指在水平方向上的温度、湿度等物理性质比较均匀,在垂直方向上各种物理特质也和相似的大团空气。 根据气团的温度差异,可以分为冷气团和暖气团,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冷空气和暖空气。 【过渡】:气团有位置的移动,不同性质的气团相遇时会产生剧烈的变化,当原有气团被新移来气团代替时,天气发生了变化,特别是在两种气团的交界地区,天气变化尤为剧烈。冷暖性质不同的气团相遇,它们中间的交界面——锋面。 二、锋面系统 1、概念:两种性质不同气团之间的界面称为锋面。(画图表示锋、锋面、锋线) 锋面是一个狭窄而倾斜的过度地带,由于冷空气密度大,暖空气密度小,当冷暖气团相遇时,一般是冷气团在锋面以下,暖气团在锋面之上。 【过度】:我们了解了锋面的概念,下面我们来看一下锋的分类。就一般而言,根据气团的移动方向,我们可以把锋分为三类,即: 2、分类: 冷锋、暖锋和准静止锋。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冷锋。 (1)冷锋 是指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的锋。冷气团的前缘插入暖气团的下面,使暖气团被迫抬升。暖气团在抬升过程中冷却,其中水汽容易凝结成云、雨。 冷锋对天气的影响可分三个阶段:①过境前,目前受暖气团控制,天气为晴暖或晴间多云;②过境时,一般出现刮风、阴雨和降温天气;③过境后,受冷气团控制,气温明显下降,但天气转晴。 冷锋用线条加(黑)三角形表示,三角形加在暖气团一侧,冷锋雨区在锋后。 上述是冷锋与天气的关系,暖锋与天气又是怎样的情况呢?下面我们再来学暖锋。 (2)暖锋

2.5 常见的天气系统(锋面系统)导学案 学习目标: 能说出常见的天气系统有哪些:锋面系统——冷锋、暖锋;低压(气旋)和高压(反气旋)系统。 通过读图分析,能够独立分析出某地冷锋和暖锋过镜前、过镜时、过镜后的天气状况,能举例证明冷锋、暖锋的存在。 能够自主画出冷锋、暖锋示意图。 通过对天气系统的学习,能解释重庆最近天气变化的原因,养成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践的习惯。 学习重点:冷锋、暖锋对天气的影响 学习难点:绘制锋面系统示意图 学习方法:对比分析法 重、难点导学: 天气系统与各种不同的大气运动有着密切的联系,受不同天气系统的影响或处于同一天气系统的不同部位,会出现不同的天气。各个天气系统都有其生长、移动和消亡的规律。 常见的天气系统有锋面系统和低压、高压系统。 一、锋面系统 1、什么是气团? 2、在单一气团的控制下,天气稳定少变。根据气团温度与它到达地区气温的对比,可分为(又称)和(又称)。 3、冷气团控制下,温度、湿度、气压;暖气团控制下,温度、湿度、气压。 4、回忆“极锋的形成”和“副高对我国东部降水和旱涝的影响”等部分的内容,冷、暖空气相遇会怎样? 5、冷、暖气团的交界面叫,亦称,其水平范围可由几百千米到几千千米。由于,,当冷暖 气团相遇时,一般是冷气团在锋面,暖气团在锋面。 锋面附近常伴有、、等天气。 6、锋面一般分为冷锋和暖锋。冷锋是指的锋,暖锋是指的锋。 7、选择合适的图例,在下图中画出冷锋和暖锋的大气运动示意图。 图例: 冷锋运动路径:暖锋运动路径:

冷锋-大气运动示意图 甲乙丙 暖锋-大气运动示意图 甲乙丙 8、推测上图中当时甲、乙、丙地天气情况(温度、湿度、气压等),说明理由。冷锋大气运动示意图中, 甲地天气: 乙地天气: 丙地天气: 暖锋大气运动示意图中, 甲地天气: 乙地天气: 丙地天气: 9、推测上图中甲、乙、丙地未来几天的天气变化情况,说明理由。 冷锋大气运动示意图中, 甲地天气: 乙地天气:

《锋面系统与天气》导学案 【学习目标】 1 了解锋面系统的类型及形成过程。 2 会简单绘图表示各锋面系统。 3 识记锋面系统的影响,能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课前预习】阅读课本54-56页 1.气团定义: 分为:两大类 2.锋面定义:分为:、两类由于密度大,密度小,当冷暖气团相遇时在锋面之下 3.冷锋定义: 暖锋定义:

【思维拓展】 当冷、暖气团的势力相当,或冷空气南下势力减弱并受到地形的阻挡,使冷、暖气团的交界面呈静止状态时,会形成[准]静止锋。有时锋的移动缓慢或在冷暖气团之间作来回摆动。 【典型例题】 1.下图中沿甲乙线所作的天气系统垂直剖面示意图正确的是() 日期天气温度风 12月4日晴14℃~6℃南风3-4级 12月5日多云转阴13℃~4℃南风3-4级转北风4-5级 12月6日多云5℃~-2℃北风6-7级 12月7日晴转多云7℃~-1℃北风4-5级 (1)判断经过该地的锋面是锋,判断依据是 (2)绘制该地区该时间段的气压、气温变化趋势(气压用虚线,气温用实线) 气温 气压 气温

【限时训练】 下图是长江中游某地连续五天的天气情况统计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天气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 A. 冷锋过境 B.暖锋过境 C.气旋过境 D.反气旋过境 2.有关该地区5—9日天气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气温日较差不断缩小 B.空气的湿度不断增大 C.6、7日大气保温作用较强 D.8、9日吹偏北风,且强度最大 3. 下列图中与该天气系统过境,气压变化吻合的是( ) A.A B.B C.C D.D 冷气团与暖气团相遇,任何一方都没有足够的力量使另一方移动,锋面相对静止,称为静止锋。实际上,锋面往往是在某一区域中来回移动,又被称为准静止锋。读昆明准静止锋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4.此时贵阳附近的天气特征是( ) A.阴雨连绵 B.晴空万里 C.大雪纷飞 D.暴风骤雨 5.据图分析影响昆明准静止锋的因素主要是( ) A.暖气团势力 B.冷气团势力 C.地形 D.海陆位置

锋面系统与天气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组成锋的各个要素的概念。 (2)记住锋面系统的各个分类。 (3)掌握冷锋、暖锋的特点及它们对天气的影响。 2、能力目标: (1)通过阅读冷锋、暖锋的示意图,训练学生的读图能力。(2)通过学习冷锋、暖锋对天气的影响,教会学生分析日常生活中与锋面活动有关的天气变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明白天气变化中蕴含的科学道理,培养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科学态度。 (2)使学生更加关注天气变化与日常生产生活的关系。【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锋面系统的分类及对天气的影响。 难点:锋面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天气的变化。 【教学方法】:导学法、讲授法、比较教学法、手绘板图法【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日常天气阴晴雨雪的变化是由一个个可以移动的天气系统 引起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常见天气系统中的锋面系统。[讲授新课] 引导学生学习关于组成锋面的各个要素:气团、锋面、锋线的概念,并从课本获知气团的分类,冷气团、暖气团的概念。 [板书] 锋面系统与天气 〈一〉、概念 1、气团:气团是水平方向上温度、湿度等物理性质比较均一的大范围空气。 2,锋面:冷暖气团的交界面。 3,锋线:锋面与地面的交线。 通过锋面示意图,向学生讲述冷、暖气团的位置关系(冷气团在下,暖气团在上)。 [思考] (1)为什么冷、暖气团是这样的位置关系? 分析:冷气团密度、质量较大,重。暖气团密度、质量较小,轻。(2)锋面两侧冷暖气团在气温、气压、湿度方面差异明显。那么,锋面附近有怎样的天气特点? 分析:锋面附近有云、雨、大风等天气。 [转折]了解完锋面的各个组成要素后,我们再来学习一下它的分类。我们一般会根据冷暖气团相遇时,谁更主动,将锋面分成三类:冷锋、暖锋、准静止锋。

天气系统与天气特征 一、天气特征描述要点:冷热,阴晴,雨雪,风等 二、常见天气系统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1.气团:概念:水平方向上温度、温度比较均一的大范围空气。 按性质分类: 按形成源地分类: 对天气影响:单一气团控制,天气特征往往是。 例:华北平原秋高气爽原因: 2.锋面:概念:冷暖两种气团在运动过程中相遇,形成一个倾斜的交界面,叫锋面。 对天气影响:锋面两侧都有明显差别,天气会发生的变化,比如等。分类及天气: (1)冷锋(画出示意图,描述天气特征) (2)暖锋(画出示意图,描述天气特征) (3)准静止锋:(描述天气特征) 小结1:如何区别冷锋与暖锋? 主要在于锋的剖面图(示意图),除此外,还有一些其它的区别: ①锋线符号: ②冷气团位置和移动方向: ③雨区位置: ④锋面的坡度与降雨强度: 小结2:我国常见的锋面天气实例:一场秋雨一声寒,一声春雨一场暖,清明时节雨纷纷,华北地区夏季暴雨,北方冬春季节的沙尘暴天气,我国主要的锋面类别以什么锋为主? 小结3:我国常见的准静止锋 A:江淮准静止锋 B:昆明准静止锋 C:天山昆明准静止锋

(2)影响我国天气常见的几种气旋与反气旋: 4.高压脊与低压槽对天气的影响 重点分析:锋面气旋 三、四种常见降水类型: 四、我国雨带的移动与旱涝灾害 ①锋面雨带移动规律(东南季风主导) 春末(5月),雨带在华南(珠江流域)(华北春旱,珠江流域汛期) 夏初(6月中旬---7月上旬),雨带移到长江中下游地区 ---梅雨(准静止锋) 7月上旬,雨带开始出现西移 7月中旬--8月,进入西南地区西伸北移到东北和华北,长江中下游进入“伏旱” 9月,夏季风南退,北方雨季结束,锋面雨带退回到长江以南 另外,六、七、八月西南、两广地区还受西南季风影响 归纳: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早,雨季短;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 ②锋面雨带的移动原因(动力) 副热带高压(脊)的移动引起的夏季风的移动 ③我国的旱涝灾害: 分而规律:副高北移速度偏快(夏季风强), 造成北涝南旱;副高北移速度偏慢(夏季风弱), 造成北旱南涝. 根本原因:副热带高压与夏季风的强弱和 进退规律异常,造成我国降水量的季节变化异常和年际变化异常 巩固练习: 下图中实线为锋线,正在向a地方向移动,虚线范围内为雨区。读图回答5~6题。

常见天气系统之锋面系统 一、教材依据 湖南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Ⅰ,第二章第三节第五课时。 二、设计思路 1、设计思想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从现实的天气现象出发,引出气团的锋面知识,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解决实际问题;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师预设的问题引领下,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2、课标分析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对本课教学的要求是: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锋面天气系统的特点。分析课程标准,其基本要求是让学生了解锋面天气系统的特点及天气状况。其发展要求是让学生学会在简易天气图上分析天气现象。 3、教材分析 本课时为必修Ⅰ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交换和能量交换,第三节大气环境,第五课时的内容。其中前面四节课主要介绍大气的组成、垂直分布、运动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本课是在前四课的基础上,从生活实际需要出发,论述影响天气变化的几种常见的天气系统。“天气系统”内容主要有两大部分。一是锋面系统与天气,主要包括气团的概念和类型,锋面的概念及分类,锋面移动面引起的天气变化过程。二是气压系统与天气。本节课主要是学习天气系统中的锋面系统与天气。本节锋面系统特点及对天气的影响既是教学重点亦是教学难点,同时也是与现实生活联系最密切的内容。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同一锋面控制下的不同地区、不同锋面不同时间控制下的同一地区天气变化。本课的学习还为后面气象灾害:洪涝、干旱、寒潮等的学习提供理论基础。 4、学情分析 学生对大气运动的原理已经基本掌握,并接触过各类天气现象,有强烈的参与意识与探究欲望,但认识不够深刻,且对新学的专业名词掌握的不是很熟练,需要加以引导。

《常见的天气系统──锋与天气》导学 案 【课标解读】 .课标要求 (1)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锋(冷锋、暖锋、准静止锋)的特点。 (2)以某种自然灾害(寒潮)为例,简述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2.教学理解 要求学生能阅读和简单分析锋面天气图,并解释天气变化现象。分析锋面可以从两侧冷暖气团的气温、气压、湿度、降水、风等几个方面分析,从而综合出锋面系统控制下的天气状况。进一步要明确锋面移来前、锋面控制时、锋面移走后的天气变化,这是运用锋面系统分析天气状况,并做出天气预报的关键所在。通过学习使学生更关注生活地的天气变化状况,并能够准确解释引起生活地天气变化的天气系统。以XX年一月末我国南方地区的雪灾为例,说明寒潮灾害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本课设计思路】 .以生活经历为背景,“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回放“中央气象台发布寒潮橙色预警”的天气预报导入,引出本节课学习主题:锋与天气。以家乡为例,动态展示不同锋面过境

的天气过程,对比总结锋与天气的关系。融生活谚语文学素材入课堂教学,加深理解,“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课堂富于生命魅力。 2.以课本为基础,补充江淮地区准静止锋、昆明地区准静止锋等多个案例整合教材,优化资源。 3.达成教学目标兼顾营造趣味性、开放性课堂,使课堂富有张力和内涵,教学效果较好。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从图片和简易图中,说出气团(冷气团、暖气团)的概念;锋的概念与分类(冷锋、暖锋、准静止锋)。 (2)从气温、气压、湿度、降水、风等几方面分析锋的形成及其两侧冷、暖气团的特点,并综合出锋面系统控制下的天气状况。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播放南方冰雪灾害实况录像、研读相关案例、分组讨论等活动,归纳阅读和简单分析锋面系统图的方法,解释天气变化现象。 (2)研读XX年1月末我国南方地区的雪灾案例,归纳分析寒潮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感悟探究天气的形成和变化的乐趣,通过活动学生

决战2010高考地理之精题精练 05 常见天气系统与全球气候变化 一、选择题 下图为“某地全年逐日逐时平均气温(30年平均)的等温线图”。这种气候图与其它气候图相比较,更能反映与农林生产相关的气温分布实况。回答1~2题。 1.该地7月的月均温约为 () A.10°C B.15°C C.20°C D.25°C 2.该地最可能属于下列哪种气候类型 () A.温带海洋性气候 B.温带季风气候 C.温带大陆性气候 D.亚热带季风气候 答案 1.B 2.A 下图为“某区域等压线分布图”。读图回答3~5题。 3.M处气压数值可能为 () A.1 000、1 010 B.1 010、1 015 C.1 015、1 020 D.1 020、1 000 4.图中①、②、③、④四地附近,可能出现锋面天气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5.图中①、②、③、④四地附近,风速最大的是 ()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答案 3.B 4.C 5.D 刘东生院士根据中国黄土沉积,重建了250万年以来的气候变化历史。近年来我国沙尘暴频繁发生,除了人为 破坏植被等原因外,还与自然界周期性气候的演变有关。据此完成6~7题。 6.“自然界周期性气候的演变”是指 () A.人类出现以前的气候变化 B.人类历史时期的气候波动 C.地球运动导致气温变化 D.产业革命以后世界气温出现的波动 7.250万年以来,冬季风为黄土搬运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夏季风带来丰沛的降水,加强了堆积 物的成土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寒冷的冰期,黄土堆积速率很高,成土作用较弱

B.温暖的间冰期,黄土的堆积速率较高,成土作用相对加强 C.寒冷的冰期,为碎屑物质的搬运提供的动力小 D.温暖的间冰期,成土作用减弱 答案 6.B 7.A (原创题)据研究,全球气候变暖是由于人类温室气体的排放。为此,2008年7月8日在日本举行的八国集 团领导人峰会上就温室气体长期减排目标达成一致,寻求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其他缔约国共同实现到2050年将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到至少一半的长期目标。据此回答 8~10题。 8.下列不属于温室气体的是() A.二氧化碳 B.氟氯烃 C.臭氧 D.氮气 9.温室气体能产生温室效应的原因是 ()A.它们能大量吸收可见光,使大气增温 B.使大气逆辐射的能力降低 C.使大气逆辐射的能力增强 D.以上叙述都不对 10.全球变暖是影响全球环境变化的最重要的环境问题。海平面上升是全球变暖的重要反映之一,它将不会影响到() A.海陆间水循环 B.北京到东京的飞行距离 C.台湾海峡的宽度 D.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度 答案 8.D 9.C 10.B 读“某月4~10日气温变化示意图”,回答11~12题。 11.这次天气过程可能是由下列哪种天气系统过境造成的 () A.冷锋 B.暖锋 C.气旋 D.反气旋 12.下图中哪幅图能反映该天气系统过境前后的气压变化 () 答案 11.A 12.A 下图为“1951~2002年我国气温增温速率的分布图”,读图回答13~14题。 13.下列有关我国1951~2002年各地增温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全国各地的增温速率、幅度有大有小②我国北方地区增温幅度自东向西递增③增温幅度最大地区年增温可 达0.8°C ④增温幅度最大地区的增温值可达4°C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4.我国气温升高最明显的地区在()①西北地区②西南地区③华北地区④长江中下游地区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