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八年级下册思想品德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下册思想品德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下册思想品德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下册思想品德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下册思想品德

第一单元权利义务伴我行

第一课国家的主人广泛的权力

1.我国的国家性质: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现阶段我国人民的构成: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注意,不属于中国人民的中国公民有:(1)被剥夺政治权利的犯罪分子(2)拥有中国国籍的外国人(3)分裂国家的人 (4)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制度的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

3.什么是公民权利:指的是宪法和法律确认并赋予公民享有的某种权益,这种权益受国家保护,有物质保障。

什么叫公民的基本权利:由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是公民最主要、最根本的权利,称之为公民的基本权利。4.公民权利包括: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公民的具体权利。⑴公民的基本权利是由宪法规定的;宪法是公民基本权利的确认书和保证书。⑵公民的具体权利是由普通法律规定的。

5.人民和公民的区别?

⑴性质不同:人民是政治词汇;公民是法律概念。

⑵范畴不同:公民包括全体社会成员(人民,人民的敌人,被剥夺政治权利的犯人)人民不包括敌人和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⑶含义不同:公民是指具有一个国家国籍的人,人民是从事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人民群众。

6.人民享有宪法赋予的管理国家的权力;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公民权利。

7.我们享有的权利最重要、最有效的保障是法律保障。

8.我国的权利保障体制是什么?⑴以宪法为核心;⑵以立法保障和司法保障为主要内容。

立法保障:就是将公民的权利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下来,运用国家强制力加以维护。

司法保障:是指通过法律制裁各种

侵权行为,保障公民的权利。

9.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权利。

10.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有哪些?

公民的基本权利涉及政治、经济、文

化等各个领域,涵盖家庭生活、学校

生活、社会生活等诸多方面。

具体包括:①平等权②政治权利和自

由③宗教信仰自由④人身自由权利

⑤对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批

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权,取

得赔偿权;⑥社会经济权利⑦教育、

科学、文化权利和自由⑧妇女的权

利,婚姻、家庭、儿童和老人受国家

保护⑨华侨、归侨和侨眷的合法权益

受到国家保护。

宪法是公民基本权利的确认书和保

证书,我国的普通法律则依据宪法进

一步规定公民的具体权利。

11.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当我们的权益受到侵害时,有权向人

民法院提取诉讼,要求恢复侵害的权

利,赔偿造成的损失,惩罚侵权者,

讨回公道。①政治、经济、文化各

个方面;②家庭、学校、社会各

个领域。

12.我们怎样正确行使权利?(1)

公民在行使权力是要尊重他人权利;

(2)公民在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国

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3)要

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力;(4)

要以合法方式行使权力。

13.如何行使言论自由的权利第

一,公民不得利用言论自由来侮辱、

诽谤他人。第二,公民不得利用

言论自由教唆、煽动他人实施危害国

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社会公

德、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

第二课我们应尽的义务

1.公民的义务分为道德义务和法定

义务。

2.法定义务:由宪法和法律规定的

公民必须履行的义务。

3.道德义务:社会成员依据社会道

德规范,自觉自愿地承担对他人,对

社会的道德责任。

法定义务和道德义务的关系:(1)

密切联系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公共秩

序、尊重社会公德等道德义务被法律

规范,即成法定义务;(2)区别,法

定义务是国家法律规定的,道德义务

是在社会生活中自发形成的;法定义

务以国家强制力做后盾确保履行,道

德义务靠舆论、习惯和社会成员自愿

来履行。

4.公民的基本义务:我国宪法规定

的公民义务。

5.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有哪些?

①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

②保守国家秘密;③维护祖国的安

全、荣誉和利益;④爱护公共财物,

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

社会公德;⑤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

组织,⑥依法纳税

6.权利与义务的关系(权利和义务

一致性的表现):⑴在我国,公民

的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⑵我们

每个人既是享受权利的主体,又是履

行义务的主体。⑶我们不仅增强权

利观念,依法行使权利、维护权利,

而且要增强义务观念,依法履行义

务。

7.为什么公民在享受权利的同时必

须履行义务?①我们不能只获得

而不付出,不能只享受权利而不履行

义务。②对于法定义务,我们必须

履行,因为这是宪法和法律规定的

③在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一

致性。我们每个人既是享受权利的主

体,又是履行义务的主体。

8.履行道德义务的意义:⑴有利

于形成温馨、和谐的人际关系;⑵

能促进整个社会的文明进步。

9.我国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爱

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

自强;敬业奉献。

10.我国法律与社会主义道德的关

系是怎样的?⑴我国法律与社会

主义道德互相配合、互相促进、互相

补充。⑵凡是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

是社会主义道德所谴责的行为;⑶

有许多法律上的义务,同时也是社会

主义道德的要求。

11.如何忠实履行义务?①法律

鼓励做的,我们积极去做(例如:从

事义务劳动,植树造林,培养五爱情

感,自愿献血,科学探索和技术创新)

②法律要求做的,我们必须去做(例

如:保护环境,依法服兵役,依法纳税,遵守交通规则,……)③法律禁止做的,我们坚决不做(例如:不得破坏草坪、花卉、树木,……)

第二单元我们的人身权利第三课生命健康权与我同在1.什么是人身权利?人身权利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公民的人身权利包括人格权和身份权。

2.什么是人格权?人格权就是与生俱来的做人的基本权利。

人格权包含生命健康权人身自由权人格尊严权是人格权的核心权利,集中体现(包括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隐私权)

3.什么是身份权:身份权是人们基于特定的身份而享有的人身权。包括亲权、配偶权、监护权。

4.为什么要保护公民的生命健康权?(生命健康权的内容)我国法律规定,公民享有生命健康权,不容他人侵犯⑴生命健康权是公民参加一切社会活动、享有其他一切权利的基础;⑵生命一旦丧失,任何权利都失去了意义;⑶生命健康权是首要的、最根本的人身权利。

5.为什么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生命健康权给予特殊保护?⑴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⑵未成年人年幼、能力欠缺、经验不足,生命健康权较容易受到侵害。

6.保护未成年人生命健康权的法律未成年人保护法,民法通则,刑法,宪法,婚姻法。

7.保护公民的生命健康权的法律民法通则,刑法,宪法,治安管理处罚法。

8.什么是人身自由权: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公民的人身和意志完全由自己支配

9.侵害人身自由权的行为:非法搜身;非法禁闭;非法拘禁

10.为什么要保护公民的人身自由权?⑴人身自由是我们参加各种活动,充分享受其他各种权利的基本保障;⑵没有人身自由,其他的自由也难以享受;⑶人身自由权是一项重要的人身权利。

11.我国法律对未成年人有何特殊保护?答:①我国法律禁止虐待、

遗弃未成年人,禁止溺婴、弃婴。②

禁止用工单位非法招用未满16周岁

的未成年人。③禁止安排未成年

工(已满16周岁未满18周岁的劳动

者)从事矿山井下、有毒有害、劳动

强度大的劳动。

9.公民行使健康权有哪些方式?

(如何行使生命健康权?)答:

①积极锻炼身体,提高健康水平, 珍

爱生命,维护健康。②有权在患病

时及时医治,恢复健康,增强体质

③当自身生命健康受到他人非法侵

害时,有权依法自卫和请求法律保护

(4)注意自身生命安全和健康,使

自己处于安全的环境,面授他人侵

害;(5)我们在享有生命健康权的同

时,负有不得侵害他人生命健康权的

道德义务和法定义务。

10.为什么说注意自身生命安全和

健康,使自己处于安全的环境,免受

他人侵害,不仅是每个公民的权利,

也是我们对自己的关爱和责任?

⑴除了为正义而献身外,公民的生命

健康权不得转让或抛弃。⑵因为人

具有社会性,生命一旦诞生就具有社

会责任。⑶一个人如果因为困难、

挫折、失意而自杀,必然会给亲朋好

友带来无尽的哀伤、较大的财产损

失,还会引发老者无人赡养、幼者无

人抚育等一系列社会问题。若公民损

害自己的身体如乞丐为博取他人同

情而自残,必然会造成更大的社会负

担,所以,轻生或自残等行为都与社

会道义相悖,与法不合。

11.我们在享有生命健康权的同时,

负有不得侵害他人生命健康权的道

德义务和法定义务。既要珍爱自身的

生命与健康,也要关爱他人的生命与

健康。危难时刻既要学会保护自我,

也应尽一切可能去挽救他人。

第四课维护我们的人格尊严

1.什么是人格尊严权(含义)?享

有作为“人”的最起码的社会地位和

受到他人与社会最起码尊重的权利,

这种权利就是人格尊严权。

2.人格尊严权表现为自尊与他尊两

个方面。

3.人格尊严权的内容:具体体现为

名誉权、肖像权、姓名权、隐私权。

人格尊严不可侮,侮辱者必将受到社

会道义的谴责、承担相应的法律责

任。

4.名誉权的含义:是人们依法享有

的对自己所获得的客观社会评价排

除他人侵害的权利。

5.名誉权的内容:主要表现为:

名誉利益支配权和名誉维护权。我

们有权利用自己良好的声誉获得更

多的利益,有权维护自己的名誉免遭

不正当的贬低,有权在名誉受侵害

时,依法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6.侵犯名誉权的行为:①侮辱:

指语言、文字或暴力手段贬损他人人

格、损害他人名誉的行为,分为口头

侮辱、文字侮辱和暴力侮辱。②

诽谤:指无中生有、捏造并散布虚假

的事实,恶意中伤他人的行为,分为

口头诽谤和文字诽谤。③新闻报道

失实。④诬告。

7.名誉权受到侵害时的维权途径:

⑴与侵权人沟通、协商,要求侵权人

停止侵害,赔礼道歉,消除影响,恢

复名誉;⑵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请求法律保护,要求侵权人停止侵

害、赔礼道歉,消除影响,恢复名誉,

并赔偿精神损失。

8.肖像权的含义:公民依法享有对

自己肖像的支配权,包括肖像制作权、

使用权和获酬权

9.肖像权的内容:肖像制作权、使

用权和获酬权

10.侵害肖像权行为有哪些?⑴未

经本人同意,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

的肖像。(2)恶意毁损、玷污、丑

化公民肖像。(3)利用公民的肖像

进行人身攻击等。肖像也是每个人

人格的基本标志。

11.肖像权受到侵害时的维权途径:

⑴与侵权人沟通、协商。⑵向人民

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法律保护。特

别说明:未成年人在使用自己肖像和

获取报酬方面须由监护人代理或同

意。

12.姓名权的含义:公民依法享有决

定、使用、变更姓名,并且排除他人

侵害的权利。

姓名权的内容:决定姓名权、使

用姓名权和变更姓名权。(年满18

周岁的成年人有权自主决定自己起什么名字;有权决定使用自己的姓名、笔名、艺名;有权依照规定变更姓名。) 13.侵害姓名权的行为有哪些?⑴干涉他人决定改名;⑵干涉他人使用自己的姓名;⑶干涉他人改变自己的名子。⑷冒用他人姓名;(冒充他人进行活动)⑸盗用他人姓名。(以他人的名义实施某种活动)

14.姓名权受到侵害时的维权途径:⑴与侵权人沟通、协商。⑵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法律保护。特别说明:未成年人和精神病患者的姓名权由其监护人代为行使。

第五课隐私受保护

1.隐私的含义:隐私是指公民不愿意为人所知或不愿意公开的,与公共利益、群体利益无关的纯个人私事。2.隐私的具体内容:私人信息:如家庭住址、身体缺陷、婚恋情况、家庭关系、财产状况等私人领域:如住宅、个人行李、书包等个人私事:如日常生活、社会交往等

3.隐私权的含义:公民依法享有私人生活安宁和私人信息保密的权利。

意义:隐私权赋予公民对其个人秘密的自由决定权,它规定了个人空间与公共空间的界限,维护了个人的人格独立和人格自由。法律保护公民的隐私权,能够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安定

4.隐私权的内容:(1)私人生活安宁权,保护正常生活不受干扰,内心世界不被侵扰(2)个人信息保密权,不公开自己的身体状况、家庭关系、储蓄密码等(3)个人通信保密权对信件、电话、传真、电子邮件等禁止他人擅自查看、刺探、公开。但当个人的私生活和信息与社会公共利益、社会政治生活有关,则不属于隐私,不受保护。

5.侵害隐私权的行为有哪些?⑴监视、窥视他人私生活,⑵以偷看日记、私拆信件等手段千方百计刺探他人的秘密,⑶道听途说传播他人的隐私,⑷非法利用他人的个人信息。

6.隐私权受到侵害时的维权途径:⑴与侵权人沟通、协商,要求侵权人停止侵害、赔礼道歉、还有权要求精神损害赔偿。⑵向人民法院提起诉

讼,请求法律保护。要求侵权人停止

侵害、赔礼道歉、还有权要求精神损

害赔偿。

7.从道德方面尊重他人隐私的要求

(如何尊重他人隐私):(1)树立隐

私意识①明确每个人都是独立的

个体,要破除陈旧观念,互相尊重彼

此的隐私②不干涉他人私人空间;

③不打听、不传播别人秘密。(2)

需要强化责任与信誉意识,要替亲人、

朋友保守秘密。

8.如何维护自己的隐私权?(隐私

权受侵害怎么做?)(1)运用法律

手段保护隐私权。向人民法院提起

诉讼,请求法律保护。要求侵权人停

止侵害、赔礼道歉、还有权要求精神

损害赔偿。 (2)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给自己的隐私上把锁。保护隐私不等

于自我封闭,与世隔绝。

9.我们如何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维护

自己的隐私权?(1)在向熟人敞开

心扉时,要认真选择倾听对象;(2)

在上网时要掌握网上安全运行的知

识,以避免个人隐私在网络中被浏览

和扩散。

第三单元我们的文化、经济权利

第六课终身受益的权利

1.教育的含义:教育是以促进人的发

展,社会的进步为目的,以传授知

识、经验为手段,培养人的社会活

动。教育是人类文化的一种传承活

动和催化活动,是连接过去和未来

的中介。

2.教育对个人的作用:第一,教育是

每个人生活的准备,是获得独立生活

的必要前提;第二,教育能换起人的

潜能,不断提高和革新自己,奠定走

向未来的基础。

3.受教育权的含义:是指公民有从

国家接受文化教育的机会,以及获得

受教育的物质帮助的权利。

4.义务教育的含义:是国家统一实

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

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事

业。

5.义务教育的特征:(1)强制性(2)

公益性(3)统一性

6.维护受教育权的途径:⑴非诉讼

手段寻求学校老师的帮助;寻求

教育行政部门的帮助;向妇联反映

情况;寻求新闻媒体帮助⑵诉讼手

段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7.保护未成年人受教育权的法律:

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

8.受教育即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也

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9.怎样履行受教育的义务?⑴认真

履行按时入学的义务;⑵认真履行

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的义务,不

得中途辍学⑶认真履行遵守法律

和学习纪律,尊敬师长,努力完成规

定的学习任务的义务。

第七课拥有财产的权利

1.财产的分类:个人所有,集体所

有,国家所有。(只有公民的合法财

产才属于公民个人所有。)

2.公民的个人财产包括:公民的合

法收入、房屋、储蓄、生活用品、文

物、图书资料、林木、牲畜和法律允

许公民所有的生产资料以及其他合

法财产。

3.不属于个人所有的财产:⑴施

工发现的所有人不明的埋藏物;⑵

捡拾到的他人的遗失物;⑶采用非

法手段获得的财产

4.财产所有权的含义:是指所有人

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

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5.财产所有权的内容:占有权指财

产所有人对其财产的实际控制权,

使用权财产所有人根据财产的

性能和有图加以利用,一满足自己需

要的权利

收益权指财产所有人在期经营、

使用的财产上获得经济利益的权利

处分权指财产所有人在法律允

许的范围内,处理其财产的权利,即

财产所有人决定其财产命运的权利。

6.法律为什么要保护公民的合法财

产所有权?(保护公民合法财产所有

权的意义)⑴公民的合法财产,直

接关系到公民本人及其家庭成员的

衣、食、住、行。⑵是实现公民其

他权利的物质基础。⑶能激励公民

积累财富、创造财富。

7.保护公民合法财产所有权的法

律:民事法律和刑事法律。民事法律是保护公民合法财产及其所有权的重要武器;刑事法律是保护公民合法财产及其所有权的锐利武器。8.保护公民合法财产所有权的具体方式:(保护公民财产所有权的途径)民事法律采取的具体方式:停止侵害,返还财产,恢复原状,赔偿损失。刑事法律采取的具体方式: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依法行政9.当财产所有权受到侵害时,不同情况下怎样维护财产所有权?怎样保护公民的合法财产所有权?(1)当所有权的归属发生争议时,我们应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确认其所有权。

(2)被他人非法占有拒不返还时,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停止侵害,返还财产。

(3)当我们的财产受到不法侵害已经毁坏或者灭失时,应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侵权人恢复原状或赔偿损失。

(4)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职权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行政违法现象,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依法撤消裁决,返还财产,恢复原状或予以行政赔偿。

10.遗产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①必须是公民死亡时遗留的财产;②必须是公民个人所有的财产;③必须是合法的财产。11.继承权的实现方式:⑴法定继承:是指既由法律直接规定继承人的范围和继承顺序,又由法律直接规定遗产份额分配原则的继承方式。多数情况下采用的是这种方式。⑵遗嘱继承:是指继承人按照被继承人所立遗嘱,继承被继承人财产的方式。遗嘱继承优先于法定继承。遗嘱继承的最大优点在于被继承人能够充分按照自己的意愿处分财产

遗嘱继承优先于法定继承。

12.法定继承人的范围:被继承人的配偶、子女、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13.法定继承的要求(或顺序):⑴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配偶、子女、父母)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⑵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或第一

顺序继承人放弃继承权的,由第二顺

序继承人继承。

14.在法定继承中,遗产份额的分

配原则:⑴一般情况下,应当均等

分配;⑵特殊情况下,继承人协商同

意的,也可以不均等。⑶对生活有特

殊困难的缺乏劳动能力的继承人,分

配遗产时应当予以照顾;⑷对被继承

人尽了主要抚养义务或者与被继承

人共同生活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可

以多分;⑸有抚养能力和抚养条件的

继承人,不尽抚养义务的,分配遗产

时应当不分或者少分。

15.有效遗嘱必须具备的条件:①

立遗嘱人必须具有遗嘱能力;②立遗

嘱人的意思表示必须真实;③遗嘱内

容必须合法;④遗嘱的形式必须合

法;⑤遗嘱继承人必须是法定继承人

范围的一人或数人。不具备上述条

件,则是无效遗嘱。

16.当继承权发生争议时应怎样

做?(1)在财产继承中,要摒弃

那种不顾别人,自己多占的心理。

(2)要大力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美

德,践行社会主义道德。(3)当

我们的财产继承权受到侵害时,不要

忍气吞声,要增强维权意识,要学会

依靠社会力量,运用法律武器,维护

自己的正当权益。

17.遗赠的含义:公民可将自己的财

产待死后不留给亲属,而赠给法定继

承人以外的人,这是法律允许的。受

遗赠人获得遗赠的遗产,受我国法律

保护。

18.智力成果权的含义:主要指依

靠人类脑力劳动所创造的劳动成果,

表现为科学技术成就、发明创造以及

文学艺术作品。也称知识产权,通常

包括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以及反

不正当竞争中的商业秘密。(国家保

护未成年人的智力成果权、荣誉权不

受侵犯。)

如何维护智力成果权?有赖于公众

的维护意识。作为一个公民,当自己

的智力成果受到侵害时,要运用法律

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还要积

极参与社会对智力成果的保护,尊重

他人的脑力劳动,不做侵害他人智力

成果的事情。

19.如果未成年人的智力成果权遭到

非法侵害,可以由父母或其他监护人

要求有关机关予以法律保护,要求侵

权人承担法律责任。

第八课消费者的权益

20.消费的种类:物质方面的消费和

精神方面的消费

21.为什么消费者往往处于不利地

位?(经营者与消费者的关系)⑴

现代社会,商品花色品种繁多,构造

日益复杂,消费者难以从直观上了解

商品的性能和质量,从而在选购上处

于被动地位;⑵相对于有高度组织

和强大实力的经营者来说,消费者往

往势单力孤,容易发生“店大欺客”

的现象;⑶个别经营者见利忘义,

损害消费者的利益。

22.经营者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

①出售假冒伪劣商品;②欺行霸市,

强买强卖;③漠视消费者的人身权利

和人格尊严。23.保护消费者权益

的意义:①有利于促进生产的发展,

保证社会再生产的顺利进行;②维护

社会的正常秩序;③让人们过上更美

好的生活。

24.消费者享有的权利:安全权、知

情权、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除

此外,消费者还有依法求偿权、结社

权、获得教育权、人格尊严与民族风

俗习惯获得尊重权和监督权。)

25.消费者要履行那些义务?维护

市场秩序,做有修养、守秩序、道德

高尚的“上帝”。态度要谦和,说话

有礼貌,选择商品应事先考虑好,以

免耽误其他顾客购物,对营业员的优

质服务表示感谢,维护生产经营者的

正当利益。

26.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法律:《中

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27.怎样炼就一双慧眼?(怎样增强

自己的判断能力和选择能力?)(如

何维护消费者权利)

(1)我们要主动学习和掌握有关消

费知识,这些知识包括有关商品、服

务、市场以及消费心理等方面的知

识。(2)还需要掌握有关消费者

权益保护的知识,如相关法律、法规

及消费者维权途径等。(3)自觉运

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与不法经营者作斗争。

28.消费者权益受到损害后维权的途径?(1)与经营者协商和解;(2)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3)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4)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5)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四单元我们崇尚公平和正义第九课我们崇尚公平

1.什么是公平?公平是指处理事情要合情合理,不偏袒哪一方,不偏袒某个人,即参与社会合作的每一个人承担他应分担的责任,得到他应得的利益。公平是在比较中产生的。

2.不公平的危害有哪些?①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如果受到不公平对待,产生不公平的感觉,就会感到冤枉、气愤,甚至导致报复行为;②这种心理和行为使人与人之间信任感降低,导致彼此关系恶化,合作难以为继;③会对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甚至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影响社会的长治久安。

3.为什么说社会的发展需要公平?(实现公平的意义?)①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人的发展。有了公平,社会才能为人的发展提供平等的权利和机会,每个社会成员的生存和发展才有保障;②有了公平,我们才可能通过诚实劳动,得到自己应得的东西,满足自己的合理期望,从而充分调动自身的积极性;③整个社会才能人与人各司其职,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共同推动社会持续发展。

4.任何社会都不可能达到绝对公平,公平总是相对的。公平总受到一定社会条件的制约。

5.怎样对待不公平现象?(面对不公平现象的处理方法?怎么办)

(1)我们应该增强权利意识,善于寻找解决途径,用合法的手段解决问题,以谋求最大限度的公平。

(2)我们要学会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理性地反思自己的价值观念,客观地对待生活中的不公平现象。

(3)同破坏公平的行为作斗争,对受害者伸出援助之手。

6.辨析题:世上没有绝对公平,所以我们不用追求和维护公平了。答:

这个观点是错误的。(1)公平总是

相对的,无论我们如何努力,都不可

能达到绝对公平。尽管如此,我们仍

然要为创造更为公平的社会做出不懈

努力。(2)我们应该增强权利意识,

善于寻找解决途径,用合法的手段去

寻求帮助,解决问题,以谋求最大限

度的公平。我们要学会调整自己的思

维方式,理性地反思自己的价值观念,

客观地对待生活中的不公平现象。同

破坏公平的行为作斗争,对受害者伸

出援助之手。(3)虽然世上没有绝

对的公平,但我们仍然要不懈努力追

求最大限度的公平。

第十课我们维护正义

7.什么是正义行为?凡促进人类社

会进步与发展,维护公共利益和他人

正当权益的行为,都是正当行为。

8.为什么说社会发展需要正义?(正

义的作用,维护正义的意义)①我国

相关制度的规定体现了正义,正义因

制度而有保证。②有了正义和正义

制度,即使是处在社会最底层的人也

可以得到最基本的生存保障,即使是

处在社会最不利地位的群体,也能得

到社会的关爱,③正义保障人民的

生命和财产安全,使人民得以生存和

发展,推动社会进步。

9.为什么制度具有正义性?制度

不是为少数人制定的,而是为所有社

会成员的利益制定的。

10.正义制度的作用①每个人都能

从制度规则的正常运行中受益;②每

个人都受到制度规则的约束;③没

有正义制度规则的支持,就难以实现

社会公平。

11.如何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做

有正义感的人对我们有什么要求?)

(1)如果非正义的事情发生在自己身

上,自己能够采取正当方式,奋起抗

争;(2)如果非正义的事情发生在

他人身上,能够见义勇为,匡扶正义,

及时对受害者给予声援和救助。(3)

当然,学生是未成年人,既要有见义

勇为的精神,又要见义巧为,要尽量

不伤害自己的前提下,维护正义。

(4)我们要明辨什么是正义行为,什

么是非正义行为,要去感悟,以升华

道德境界,去践行。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知识点汇总

2014新目标英语七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 Unit 1 Can you play the guitar? 1.play chess 下国际象棋 2. play the guitar弹吉他 3. speak English 说英语 4. English club 英语俱乐部 5. talk to 跟…说 6. play the violin 拉小提琴 7. play the piano 弹钢琴 8. play the drums敲鼓 9. make (foreign)friends 结交(外国)朋友 10. do kung fu 会(中国)功夫 11. tell stories 讲故事 12. play games 做游戏 13. on the weekends (在)周末 1. play +棋类/球类/牌类“下…棋”,“打….球”,“玩….” 2. play the +西洋乐器弹/拉…乐器 3. be good at doing sth.= do well in doing sth. 擅长做某事 4. be good with sb. 与…相处的好

5. need sb. to do sth. 需要某人去做某事 6. can + 动词原形能/会做某事 7. a little + 不可数名词一点儿… 8. join the ….club 加入…俱乐部 9. like to do sth. =love to do sth. 喜欢/喜爱做某事 10. like ding sth.喜欢做某事 11. show sth to sb = show sb sth “把某物给某人看” Unit 2 What time do you go to school? get up 起床 get home到达家中 get to work到达工作岗位 make breakfast做早饭 make a shower schedule做一个洗澡的安排practice guitar 练吉它 leave home 离家 take a shower = have a shower 洗淋浴澡 take the Number 17 bus to the Hotel 乘17路公共汽车去旅馆 go to class 上课 go to school 上学

八年级政治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五单元热爱集体融入社会 一、考点要求 考点37 理解个人与集体的关系,自觉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 考点38 正确认识从众心理,发展独立思考和自我控制能力。自觉养成亲社会行为。 二、知识结构 第十课我与集体共发展 1.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团结对集体的重要性) 2.为了集体的发展(正确处理好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如何维护集体荣誉和利益) 第十一课关心社会亲近社会 1.面对发展变化的社会生活(重点:积极参与社会生活;从众心理的含义、成因、影响 及克服) 2.养成亲社会行为 (学会谦让、分享、助人;我为社会作贡献的途径与方法) 三、基础知识点 1.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是怎样的? (P_____) 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集体的特征:同一集体的成员有着共同的______,在_____上相互支持,_____相互依存,_____上荣辱与共,形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2.集体的团结有什么重要的作用?(P_____) ①任何一个集体,只有在思想上高度_____、在行动上目标_____、在情感上_____,才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从而形成强大的_____,达到预期的目标。 ②集体的团结能给每个成员以鼓舞和信心,使个人的能力得到充分的_____;集体的团结可以把每个成员的长处__________,形成一股强大的合力。依靠这种凝聚力,能够完成个人无法完成的任务,战胜个人无法克服的_____。 ③从国家和民族高度:历史发展和生活经验都告诉我们,集体不论大小,团结才有_____。3.正确处理好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P_____) ①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是怎样的?(P______) A.在我国,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_____的,但有些情况下也会产生矛盾和冲突。我们要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紧密结合起来,既要以集体利益为重,又要____和_____个人利益。 [注意:“大河有水小河满,大河没水小河干”] B.以集体利益为重,并不排斥个人的_____利益。个人_____的实现会促进集体的发展,在集体生活中,集体应当_____每个成员的个性,尽量满足个人的合理要求。 ②当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我们应该怎样做?(P______) 集体利益是个人利益的______和______,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在集体生活中,当个人的愿望和要求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要____________集体利益,必要时应不惜__________________。我们必须反对那些为追求个人利益或小团体利益而损害集体利益的思想和行为。 [注意:坚持集体主义原则,反对个人主义和小团体主义] 4.怎样为集体添光彩?-----如何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P_____) 为集体添光彩_____________自觉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

中考思想品德知识点归纳

中考思想品德知识点归纳 一、列举我国的制度类 1、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我国的分配制度: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 3、我国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4、我国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5、我国的民主监督制度包括: 1、党的监督 2、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 3、人民群众的监督 4、社会组织的监督 二、列举我国的基本国策、发展战略类 1、基本国策:1对外开放 2计划生育 3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2、发展战略:1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 2可持续发展战略、资源节约战略 3西部大开发战略、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中部崛起战略等 三、列举我国的基本国情、主要矛盾类 1、当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中国最大的实际)是: 我国现在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人口基本国情:我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 3、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国情:1、从总量上看,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大,资源类型齐,是一个资源大国。2、从相对数 来看,由于人口众多,人均占有量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是一个资源小国。 4、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四、区别:依法治国的前提、中心环节、有力保障 1、有法可依是依法治国的前提。 2、有法必依是依法治国的中心环节。 3、违法必究是依法治国的有力保障。 五、区别: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代表大会 1、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3、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 六、我国发展先进文化的中心环节、基础工程、重要任务 1、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中心环节。 2、优先发展教育与科学是建设先进文化的基础工程。 3、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任务。 七、区别: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核心、原则、重点 1、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 2、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原则是:集体主义。 3、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重点是:诚实守信。 八、区别: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地位、宗旨、指导思想{行动指南}和历史使命。 1、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2、地位: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3、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4、指导思想(行动指南):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5、历史使命:带领中国人民创造幸福生活,实现中国民族的伟大复兴。 九、区别: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性质、三大职能、两大主题。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人民政协)的性质: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 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2、人民政协的三大职能: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 3、人民政协的两大主题是:团结和民主。 十、区别:“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容、科学发展观的内容。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容: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2、科学发展观的内容: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 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十一、区别:我们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我们党和国家发展的根本要求、动力源泉、政治基石;我国的兴国之要、强国之路、立国之本。 1、党的基本路线——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 2、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兴国之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久之安的根本要求。 3、改革开放——强国之路。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动力源泉,是社会主义中国的强国之路, 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历史性决策。 4、四项基本原则——-立国之本。是我们的党、我们国家发展的政治基石。 十二、区别: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的内涵、我们的基本道德规范的内涵

八年级下册思想品德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下册思想品德 第一单元权利义务伴我行 第一课国家的主人广泛的权力 1.我国的国家性质: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现阶段我国人民的构成: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注意,不属于中国人民的中国公民有:(1)被剥夺政治权利的犯罪分子(2)拥有中国国籍的外国人(3)分裂国家的人 (4)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制度的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 3.什么是公民权利:指的是宪法和法律确认并赋予公民享有的某种权益,这种权益受国家保护,有物质保障。 什么叫公民的基本权利:由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是公民最主要、最根本的权利,称之为公民的基本权利。4.公民权利包括: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公民的具体权利。⑴公民的基本权利是由宪法规定的;宪法是公民基本权利的确认书和保证书。⑵公民的具体权利是由普通法律规定的。 5.人民和公民的区别? ⑴性质不同:人民是政治词汇;公民是法律概念。 ⑵范畴不同:公民包括全体社会成员(人民,人民的敌人,被剥夺政治权利的犯人)人民不包括敌人和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⑶含义不同:公民是指具有一个国家国籍的人,人民是从事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人民群众。 6.人民享有宪法赋予的管理国家的权力;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公民权利。 7.我们享有的权利最重要、最有效的保障是法律保障。 8.我国的权利保障体制是什么?⑴以宪法为核心;⑵以立法保障和司法保障为主要内容。 立法保障:就是将公民的权利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下来,运用国家强制力加以维护。 司法保障:是指通过法律制裁各种 侵权行为,保障公民的权利。 9.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权利。 10.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有哪些? 公民的基本权利涉及政治、经济、文 化等各个领域,涵盖家庭生活、学校 生活、社会生活等诸多方面。 具体包括:①平等权②政治权利和自 由③宗教信仰自由④人身自由权利 ⑤对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批 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权,取 得赔偿权;⑥社会经济权利⑦教育、 科学、文化权利和自由⑧妇女的权 利,婚姻、家庭、儿童和老人受国家 保护⑨华侨、归侨和侨眷的合法权益 受到国家保护。 宪法是公民基本权利的确认书和保 证书,我国的普通法律则依据宪法进 一步规定公民的具体权利。 11.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当我们的权益受到侵害时,有权向人 民法院提取诉讼,要求恢复侵害的权 利,赔偿造成的损失,惩罚侵权者, 讨回公道。①政治、经济、文化各 个方面;②家庭、学校、社会各 个领域。 12.我们怎样正确行使权利?(1) 公民在行使权力是要尊重他人权利; (2)公民在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国 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3)要 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力;(4) 要以合法方式行使权力。 13.如何行使言论自由的权利第 一,公民不得利用言论自由来侮辱、 诽谤他人。第二,公民不得利用 言论自由教唆、煽动他人实施危害国 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社会公 德、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 第 第二课我们应尽的义务 1.公民的义务分为道德义务和法定 义务。 2.法定义务:由宪法和法律规定的 公民必须履行的义务。 3.道德义务:社会成员依据社会道 德规范,自觉自愿地承担对他人,对 社会的道德责任。 法定义务和道德义务的关系:(1) 密切联系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公共秩 序、尊重社会公德等道德义务被法律 规范,即成法定义务;(2)区别,法 定义务是国家法律规定的,道德义务 是在社会生活中自发形成的;法定义 务以国家强制力做后盾确保履行,道 德义务靠舆论、习惯和社会成员自愿 来履行。 4.公民的基本义务:我国宪法规定 的公民义务。 5.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有哪些? ①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 ②保守国家秘密;③维护祖国的安 全、荣誉和利益;④爱护公共财物, 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 社会公德;⑤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 组织,⑥依法纳税 6.权利与义务的关系(权利和义务 一致性的表现):⑴在我国,公民 的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⑵我们 每个人既是享受权利的主体,又是履 行义务的主体。⑶我们不仅增强权 利观念,依法行使权利、维护权利, 而且要增强义务观念,依法履行义 务。 7.为什么公民在享受权利的同时必 须履行义务?①我们不能只获得 而不付出,不能只享受权利而不履行 义务。②对于法定义务,我们必须 履行,因为这是宪法和法律规定的 ③在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一 致性。我们每个人既是享受权利的主 体,又是履行义务的主体。 8.履行道德义务的意义:⑴有利 于形成温馨、和谐的人际关系;⑵ 能促进整个社会的文明进步。 9.我国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爱 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 自强;敬业奉献。 10.我国法律与社会主义道德的关 系是怎样的?⑴我国法律与社会 主义道德互相配合、互相促进、互相 补充。⑵凡是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 是社会主义道德所谴责的行为;⑶ 有许多法律上的义务,同时也是社会 主义道德的要求。 11.如何忠实履行义务?①法律 鼓励做的,我们积极去做(例如:从 事义务劳动,植树造林,培养五爱情 感,自愿献血,科学探索和技术创新) ②法律要求做的,我们必须去做(例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政治知识点总结

2018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政治知识点总结 第一课:悄悄变化的我 1:身体变化的三个表现? 身体外形的变化内部器官的完善性机能的成熟 2:青春期带给我们什么? 旺盛的生命力,使我们充满能量,有充沛的精力,敏捷的思维,对成长充满强烈渴望,感觉生活充满无限可能。 3:身体发育不同的原因? 遗传营养锻炼 4:心理矛盾产生的原因? 伴随着生理发育,我们的认知能力得到发展,自我意识不断增强,情感世界愈加丰富,这些变化让我们感到新奇,也使我们产生矛盾和困惑。 5:如何让排解青春期心里矛盾? 参加集体活动向他人求助培养兴趣爱好转移注意力自我调节 6:心里矛盾自我调节的方法? 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参加体育活动自我暗示自我解嘲

第二课:成长的不仅仅是身体 1:什么是独立思维? 独立思维:并不等同于一味的追求独特,而是不人云亦云,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同时接纳他人合理的,正确的意见。 2:思维的批判性? 表现在对事情有自己的看法,并且敢于发表不同的观点,关于向不合理的事情说“不”,敢于向权威挑战。 3:思维批判性的好处? 有助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探索解决方案调动自身经验,激发学习动机,解决问题,改变现状。 4:批判性思维的要求? 有质疑的勇气,有表达自己观点和提出合理化建议的能力考虑他人感受,要知道怎样的批判容易被接受,有利于解决问题 5:批判的技巧? 对外部事物的质疑、批评和对自己的反思,就事论事,不攻击他人,有一定建设性,不是一味否定。 6:青春的我们有什么特点? 思想活跃感情奔放朝气蓬勃对未来充满美好憧憬,拥有改变自己、改变世界的创造力。我们要勤奋学习、自觉劳动勇于创造。 7:怎样开发自身的创造潜力?

初二下政治知识点总结

初二下政治知识点总结 第一课 1.我国的国家性质 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现阶段我国的人民范围及地位 包括: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注意,不属于人民的但属于中国公民有: ①被剥夺政治权利的犯罪分子 ②分裂国家的人 ③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制度的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 地位:都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都平等的享有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权力。 3.什么是公民权利?什么叫公民的基本权利? 公民权利指的是由宪法和法律确认并赋予公民享有的某种权益。 由于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是公民最主要、最根本的权利,所以称之为公民的基本权利。 公民权利有保障,最重要、最有效的是法律保障。 4.人民和公民区别? ①含义不同:人民是政治概念,在不同的国家和同一个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阶级内容;公民则是法律概念,是指具有某国国籍并依据该国宪法和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中国公民:★凡是具有中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国公民。 ②范围不同(联系):在我国,公民既包括人民,又包括具有我国国籍的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 5.我国公民的权利是如何得到保障的

我国建立了以宪法为核心、以立法保障和司法保障为主要内容的权利保障体制,保障公民的权利。 ①立法保障:就是将公民的权利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下来,运用国家强制力加以维护。 ②司法保障:是指通过法律制裁各种侵权行为,保障公民的权利。 6.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有哪些? 公民的基本权利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涵盖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等诸多方面。 具体包括:①平等权;②政治权利和自由;③宗教信仰自由;④人身自由权利;⑤对国家机关和国家和国家工作人员的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权,获得赔偿权;⑥社会经济权利;⑦教育、科学、文化、权和自由;⑧妇女的权利,婚姻、家庭、儿童、和老人受国家保护;⑨华侨、归侨和侨眷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宪法是公民基本权利的确认书和保证书,普通法律则依据宪法进一步规定公民的具体权利。) 7.公民应该如何正确地行使权利? ①公民在行使权利时,要尊重他人的权利。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 平等,每个公民都有同样的权利。公民在行使权力是,只有尊重他人的权力,承担自己对他人应付的法定义务和道德责任,才能更好的享有自己的权力;尊重他人的权利并不意味着失去自己的权利,对他人权利的侵害是对自身权利的侵害。(为什么) ②公民在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与公民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只有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得到维护和发展,公民个人的自由和权利才能得到切实保障和充分实现;(为什么) ③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力。公民行使自己的权力,要限 制在法律允许的范围之内,而不能超越其范围,否则,就会侵害

2020年中考政治必考知识点归纳总结

2020年中考政治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部分成长中的我(16个考点) 考点1.悦纳自己的生理变化,体会青春期的美好,学会克服青春期的烦恼,调控好自己的心理冲动,促进生理与心理的协调发展 1.青春期矛盾心理?反抗与依赖;闭锁与开放;勇敢与怯懦: 2. 如何解决青春期的矛盾心理? (1)可以参加集体活动,在集体的温暖中放松自己。(2)可以通过求助他人,学习化解烦恼的方法。 (3)可以通过培养兴趣爱好转移注意力,接纳和调试青春期的矛盾心理。(4)可以学习自我调节, 成为自己的“心理保健医生”。 3. 如何进行自我调节? (1)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写想法是对自己不良感受的健康宣泄,可以帮助我们冷静下来。 (2)参加体育活动:酐畅淋漓的体育活动可以帮助我们转移注意力,化解烦恼。(3)学习自我暗示:当遇到麻烦时,暗示自己“一切都会过去”“这对我也是锻炼”等。这有助于我们放松心情,稳定情绪。(4)试试自我解嘲:自嘲自己的相貌、装束。甚至狼狈相,不仅不会贬低自己,反而会缓解情绪。 考点2.理解情绪的多样性、复杂性,学会调节和控制情绪,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 1.情绪的多样性、复杂性 (1)情绪的基本类型?人的情绪是复杂多样的,除了常见的喜、怒、哀、惧等基本情绪,还有害羞、焦虑、厌恶和内疚等复杂情绪。 (2)影响情绪的因素?个人的生理周期、对某件事情的预期、周围的舆论氛围、自然环境等。随着周围 情况的变化,我们的情绪也经常变化。 (3)青春期情绪特点?①情绪反应强烈,容易冲动;②情绪波动与固执;③情绪的细腻性;④情绪的闭锁性(掩饰自己的情绪感受);⑤情绪的表现性(表演痕迹)。 2.情绪的作用? (1)情绪作用神奇,影响着我们的观念和行动;(2)它可能激励我们克服困难、努力向上,也可能 让我们止步不前;(3)适度的负面情绪可以帮助我们适应突发事件,过度的负面情绪可能危害我们身心健康。 3.如何管理情绪/如何调适情绪?

八年级上册政治知识点(人教版)

政治知识点 第一课丰富的社会生活 一、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1、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2、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二、社会对个人成长有什么重要作用? 1、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2、人的生存和发展也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 三、社会化对一个人的影响。 1、使我们的知识不断丰富。 2、能力不断提高。 3、规则意识不断增强。 4、价值观念日渐养成。 5、使我们逐步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为什么离不开社会?我们的衣食住行、学习娱乐等都与社会的方方面面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 四、亲社会行为的含义。亲社会行为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表现出来的有利于社会和他人的行为。 五、怎样养成亲社会行为? 1、青少年处于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应该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养成 亲社会行为。 2、亲社会行为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 3、参与社会的过程,既是体验社会生活的过程,也是在实践中发展和成就自己的过程。我们只有主动关心社 会,积极融入社会,倾力奉献社会,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六、亲社会行为的表现: 谦让、分享、帮助他人、关心社会发展 七、养成亲社会行为的意义。 1、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2、塑造健康的人格。 3、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4、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 第二课网络生活新空间 一、网络对我们的影响。 正面影响: 1、网络丰富日常生活。 2、网络让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的信息传递和交流变得方便迅捷。 3、网络打破了传统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促进了人际交往。 4、网络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和丰富多彩。 5、网络推动社会进步。 6、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7、网络促进民主政治的进步。 8、网络为文化传播和科技创新搭建新平台。 负面影响:1 网络是把双刃剑。 2网络信息良莠不齐。 3沉迷于网络,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 4个人隐私容易被侵犯。 二、怎样理性参与网络生活? 1、我们要提高媒介素养,积极利用互联网获取新知、促进沟通、完善自我。

七年级下册政治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下册政治知识点总结 第一课:悄悄变化的我 1:身体变化的三个表现? 身体外形的变化内部器官的完善性机能的成熟 2:青春期带给我们什么? 旺盛的生命力,使我们充满能量,有充沛的精力,敏捷的思维,对成长充满强烈渴望,感觉生活充满无限可能 3:身体发育不同的原因? 遗传营养锻炼 4:心理矛盾产生的原因? 伴随着生理发育,我们的认知能力得到发展,自我意识不断增强,情感世界愈加丰富,这些变化让我们感到新奇,也使我们产生矛盾与困惑 5:如何让排解青春期心里矛盾? 参加集体活动向她人求助培养兴趣爱好转移注意力自我调节 6:心里矛盾自我调节的方法? 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参加体育活动自我暗示自我解嘲 第二课:成长的不仅仅就是身体 1:什么就是独立思维? 独立思维:并不等同于一味的追求独特,而就是不人云亦云,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同时接纳她人合理的,正确的意见。 2:思维的批判性? 表现在对事情有自己的瞧法,并且敢于发表不同的观点,关于向不合理的事情说“不”,敢于向权威挑战。 3:思维批判性的好处? 有助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探索解决方案 调动自身经验,激发学习动机,解决问题,改变现状。 4:批判性思维的要求? 有质疑的勇气 有表达自己观点与提出合理化建议的能力 考虑她人感受,要知道怎样的批判容易被接受,有利于解决问题 5:批判的技巧? 对外部事物的质疑、批评与对自己的反思 就事论事,不攻击她人 有一定建设性,不就是一味否定 6:青春的我们有什么特点?

思想活跃感情奔放朝气蓬勃对未来充满美好憧憬 ,拥有改变自己、改变世界的创造力。我们要勤奋学习、自觉劳动勇于创造 7:怎样开发自身的创造潜力? 打破常规,追求生活的新奇与浪漫 关注她人与社会,注重创造的意义与价值 创造离不开实践,社会实践就是创造的源泉 第三课:男生女生 1:男生与女生的差异? 性格特征兴趣爱好思维方式 2:性别角色的认识对我们有什么好处与弊端? 了解自己与异性的不同特点,学会如何塑造自我形象,如何与异性相处 性别刻板印象也可能在某种程度上影响我们自身潜能的发挥。 3 : 怎样对待性别角色? 在接受自己生理性别的同时,不要过于受性别刻板印象的影响。 4:面对男女生的各自的性别优势,应该怎么做? 发现与欣赏对方优势,认识自身优势,取长补短,不断完善自己。 不因某方面优势而自傲,不因某方面欠缺而自卑,男女生之间相互理解 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共同进步。 第四课:青春萌动 1:青春期心里萌动的表现? 有自我表现的欲望,更加在意自我的形象,渴望得到异性的肯定与接受 2:与异性交往意味着什么? 有助于我们了解异性的思维方式与情感特征,能瞧到对方优秀品质 就是我们成长的重要方面,也就是对我们的考验,我们要内心坦荡、言谈得当、举止得体。3:怎样对待青春期情感? 慎重对待理智处理 4:什么就是真正的爱情? 爱情需要具备爱她人的能力,这种能力包含自我成熟、道德的完善、也包含对家庭的责任。爱情需要彼此深入了解,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与共同的生活理想,就是强烈、稳定、专一的情感。 真正的爱情包括尊重、责任、珍惜、平等与自律。 第五课:青春飞扬 1:自信的作用? 青春的探索需要自信,自信让我们充满激情,有了自信,才能有坚定的信心与希望,开始伟 大而光荣的事业。 自信的人有勇气交往与表达,有信心尝试与坚持,能够展示优势与才华,激发潜能与活力, 获得更多的实践机会与创造可能。

八年级下册政治知识点归纳精编版

八年级下册政治知识点 归纳 GE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GEIHUA16H-GEIHUA GEIHUA8Q8-

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重点知识 第一课国家的主人广泛的权利 1、公民的基本权利是宪法规定的公民的权利,是公民最主要、最根本的权利。 2、我国公民的权利是如何得到保障的? 我国建立了以宪法为核心、以立法保障和司法保障为主要内容的权利保障体制。 3、公民应该如何正确行使权利: (1)公民在行使权利时要尊重他人权利;(2)公民在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3)公民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利(4)公民要以合法方式行使权利. 4、如何理解言论自由? ①在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有言论自由。公民行使自己的权利,要尊重他人的权利,在法律允许的范围之内,以合法方式行使权力,不的损害国家、社会、集体、他人的利益。言论自由不是无限制的绝对自由。 ②言论自由要受到法律两方面的限制:第一,公民不得利用言论自由来侮辱、诽谤他人;第二,公民不得利用言论自由教唆、煽动他人实施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社会公德、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 第二课我们应尽的义务 1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p15 在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我们每个人既是享受权利的主体,又是履行义务的主体。因此,我们不仅要增强权利观念,依法行使权利、维护权利,而且要增强义务观念,依法履行义务。我们每个人都要以主人翁的责任感,自觉履行应尽的义务。

2、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p17 3、公民的基本义务p16:维护国家统一和各民族团结;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物,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依法纳税。 4、公民如何忠实履行义务:(1)法律鼓励做的,我们积极去做; (2)法律要求我们做的,我们必须去做;(3)法律禁止做的,我们坚决不做 第三课生命健康权与我同在 1、人身权利主要包括:生命健康权(首要的、最根本)、人身自由权、人格尊严权 2、生命健康权的地位:生命健康权是公民最根本的人身权利,居于首要地位。 3、为什么保护公民的生命健康权? (1)法律依据:我国法律规定,公民享有生命健康权,不容他人侵犯。如侵害他人生命和健康为法律所不不容,轻则受道德谴责重则受法律的制裁。 (2)生命健康权是公民参加一切社会活动、享有其他一切权利的基础。生命一旦丧失,任何权利都失去了意义。生命健康权是公民最根本的人身权利,居于首要地位。 (3)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由于能力欠缺和经验不足,生命健康容易受到侵害。 4、我国通过哪些法律来保护公民的生命健康权? 宪法、刑法、民法通则、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婚姻法、未成年人保护法 5、公民应该怎样积极行使生命健康权?

人教版八年级政治下册知识点汇总

第一单元 1、我国的国家性质(p4)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现阶段我国的人民包括(p4)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注意,不属于XX人民的XX公民有: ①被剥夺政治权利的犯罪分子 ②拥有XX 国籍的外国人 ③分裂国家的人 ④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制度的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 3、人民是我们国家和社会的主人。(p4)主人翁地位的表现:平等地享有国家 和社会事务的权力 4、什么是公民权利;什么叫公民的基本权利?(p5)公民权利指的是由宪法和法 律确认并赋予公民享有的某种权益。由于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是公民最主要、最根本的权利,所以称之为公 民的基本权利5、人民和公民有何异同,我国的公民包括哪些人?(p6)人民是政治概念,在不同的国家和同一个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阶级内容。 公民则是法律概念,是指具有某国国籍并依据该国宪法和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 中国公民:必须要有中国的国籍才能算是中国公民。(有些超生的中国人口没有中国国籍,所以不能算是中国公民)

6、我国公民的权利是如何得到保障的?(p7) 我国建立了以宪法为核心、以立法保障和司法保障为主要内容的权利保障体制,保障公民的权利。 立法保障:就是将公民的权利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下来,运用国家强制力加以维护。 司法保障:是指通过法律制裁各种侵权行为,保障公民的权利。 7、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有哪些?(p9) 公民的基本权利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涵盖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等诸多方面。具体包括:① 平等权② 政治权利和自由③ 宗教信仰自由④人身自由权利⑤……⑨ (宪法是公民基本权利的确认书和保证书。) 8、公民应该这样正确行使权利?(p10--11) ①公民在行使权利时要尊重他人权利。 ②公民在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 ③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利。 ④要以合法方式行使权利。 9、如何行使言论自由的权利(P11 页) 第一,公民不得利用言论自由来侮辱、诽谤他人。 第二,公民不得利用言论自由教唆、煽动他人实施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社会公德、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 10、公民的义务分为法定义务和道德义务两大类,什么叫法定义务?宪法规定的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有哪些?(p16) 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义务是法定义务,也是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法定义务是指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必须履行的义务。(具体内容在课本上划记,共6 条) 11、什么叫道德义务,道德义务有什么作用,我国公民必须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有

七年级下册政治知识点归纳

七年级(下)政治知识清单 第11课人们说我长大了 1、青春期是童年向成年过渡的时期,一般指10岁---20岁,是一生中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 2、青春期的身体变化主要表现在:①性机能发育成熟。②身体外形急剧变化。③体内机能迅速健全。 3、怎样接纳自己的生理变化? ①自觉接受学校的专门教育,主动请求家长、老师指导,掌握必要的生理卫生知识,从而正确认识并坦然接受青春期的生理变化,减少心理上的混乱和恐慌,以积极的心态去接纳这些变化。 ②应该接受现实,学会欣赏自己。 4、同学们要注意自己的仪表,体现自己的外在美,更要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加强自己的品德修养,培育美的心灵,使自己更具魅力。 5、青春期心理矛盾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①渴望独立于现实依赖的矛盾 ②心理闭锁与求得理解的矛盾 ③性发育迅速成熟与性心理相对幼稚的矛盾。 6、如何正确认识青春期的心理烦恼? 这些心理矛盾是我们生理发育和心理变化过程中的正常现象。它有时会使我们产生孤独、郁闷、焦虑等情绪,如果处理不好,就会影响到我们身心健康,成为我们发展的阻力。 5、怎样弹奏好自己的青春协奏曲?(怎样消除心理烦恼,快乐成长?) ①我们应敞开自己的心灵世界,多与父母、老师和同学交流与沟通,寻求他们的指导和

帮助。 ②当我们出现心理冲动时,应想一想道德的规范,法律的要求,并提高自己的控制力,通过自我暗示,目标转移,幽默化解等方法进行有效的控制。 ③增强自我调控能力,不断丰富自我。多读书,多参加科技、文体活动,多参加社会公益活动。 第12课花季中的男孩女孩 1、男女生正常交往的意义(作用)有哪些? 男女同学正常交往,既有利于集体建设,又有利于扩大交往范围,增进对异性的了解,发展同学间的友情。 ②男女同学在一起学习、交流,可以取长补短,提高学习的效率。 ③通过交往,男女同学可以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从各方面完善自己,促进个性的全面发展。 2、男女同学异常交往的危害有哪些? 会产生一些情绪和行为上的困扰,妨碍学习进步和身心健康。 3、怎样荡起友谊的双桨?(男女同学之间如何交往?) 我们不仅要提高对男女同学交往重要性的认识,还要学会以正确的态度,恰当的方式与异性同学交往,努力做到: 自然、适度(自然,适度是男女同学交往的两个重要原则)。 尊重、真诚(尊重,真诚是交往的前提) 广泛交往。(作用:拓展了知识面,开阔了眼界,使自己各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第13课让生活充满阳光 1、最常见的情绪种类:喜、怒、哀、惧 2、情绪产生和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一、相交线 相交线:如果两条直线只有一个公共点,就说这两条直线相交,该公共点叫做两直线的交点。如直线AB、CD相交于点O。 A D C O B 对顶角: 邻补角:有一条公共边,角的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满足这种关系的两个角, 互为领补角。 邻补角与补角的区别与联系 ? 1.邻补角与补角都是针对两个角而言的,而且数量关系都是两角之和为180° ? 2.互为邻补角的两个角一定互补,但是互为补角的两个角不一定是邻补角

即:互补的两个角只注重数量关系而不谈位置,而互为邻补角的两个角既要满足数量关系又要满足位置关系。 领补角与对顶角的比较 二、垂线 垂直:当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直角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另一条直线的垂线,它们的交点叫垂足。 从垂直的定义可知,判断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关键:要找到两条直线相交时四个交角中一个角是直角。 垂直的表示:用“⊥”和直线字母表示垂直 b a O

例如:如图,a 、b 互相垂直,O 叫垂足.a 叫b 的垂线, b 也叫a 的垂线。则记为:a ⊥b 或b ⊥a ; 若要强调垂足,则记为:a ⊥b, 垂足为O. 垂直的书写形式: 如图,当直线AB 与CD 相交于O 点,∠AOD=90°时,AB ⊥CD ,垂足为O 。 书写形式: ∵∠AOD=90°(已知) ∴AB ⊥CD (垂直的定义) 反之,若直线AB 与CD 垂直,垂足为O ,那么,∠AOD=90°。 书写形式: ∵ AB ⊥CD (已知) ∴ ∠AOD=90° (垂直的定义) 应用垂直的定义:∠AOC=∠BOC=∠BOD=90° 垂线的画法: 如图,已知直线 l 和l 上的一点A ,作l 的垂线. 则所画直线AB 是过点A 的直线 l 的垂线. 工具:直尺、三角板 1放:放直尺,直尺的一边要与已知直线重合; 2靠:靠三角板,把三角板的一直角边靠在直尺上; D O C B B A l

八年级上册政治知识点整理

八年级政治知识点整理 1、为什么要孝敬父母? 1)父母把子女看成自己生命的一部分,爱子女胜过爱自己。父母对子女的爱,是世界上最无私最真挚的爱。我们成长的每一步都离不开父母的呵护、教诲和影响。2)父母在生活上抚养照顾我们,教给我们基本的生活技能。父母从思想品德上,关怀教育我们,引导我们确立人生目标,教我们如何做人。 3)孝敬父母是做人的本分,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法律规定子女必须履行的义务。(精神上安慰、生活上照料) 2、怎样孝敬父母? 子女要尊重父母,热爱父母,回报父母。对父母要有礼貌,理解父母的心意,听取父母的教诲,关心父母健康。体贴父母的辛劳,分担父母的忧愁,不向父母提出过分要求。 3、影响与父母沟通的因素: 1)心理方面: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在逆反心理(原因、表现)的支配下,对于父母的批评产生抵触情绪,感觉与父母沟通困难,影响沟通。 2)与父母之间的矛盾、误解也影响沟通。 3)由于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生活经历不同,在家庭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方面有很大的差异影响与父母沟通。 4、与父母沟通的技巧:(怎样学会与父母沟通?) 1)要理解自己的父母。理解父母的唠叨,体谅他们在关爱方式上的不当,理解父母也有烦恼,希望得到子女的安慰。 2)要尊重自己的父母。尊重父母的意见和建议,尊重父母的个性和优点,当与父母有矛盾时,不回避疏远和顶撞,必要时作出让步。 3)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和方法。主动向父母汇报自己的学习和身心健康,主动和父母聊天,和父母开展一些增进感情的活动,交换彼此的看法等。 5、有关台湾问题-----炎黄子孙是一家,实现祖国统一,民族团结,中华腾飞,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国人民的共同心愿,也是众多海外华侨华人的共同心声。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国人民不可动摇的坚强意志,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6、民族精神是什么.(p24) 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7、民族精神的作用.(P24) 这种民族精神,成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也成为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灵魂与传统。 8、为何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1)热爱祖国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和崇高品德。 2)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成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也成为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灵魂与传统。 3)自觉承担起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是我们每个人对祖国应尽的义务。4)推进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更需要我们不断弘扬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只有这样中华民族才能重振雄风,为人类文明和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9、我们怎样发扬爱国主义精神? 1)我们要适应时代的发展的要求,正确认识祖国的历史和现实,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和振兴祖国的责任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2)要弘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高举爱国主义旗帜,锐意进取、自强不息、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真正把爱国之心变成报国之行。 3)今天为振兴中华而勤奋学习,明天为创造祖国更辉煌的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10、我们为什么要学会交往? 必要性:人生离不开交往。1)在社会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不可能孤立的存在,必须与他人交往。只有在与他人的交往中,我们才能更好的认识自我,发展自我,才能体验到人生的快乐、悲伤、烦恼、爱与恨。2)交往在人生的各个阶段都是必要的。学会交往,广交朋友,对中学生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最全中考政治重要知识点归类整理

最全中考政治重要知识点归类整理 一、国策、战略、理念 1、基本国策:对外开放、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 2、战略: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可持续发展、依法治国(方略) 3、重要观念: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全面小康社会、核心价值观、三个代表、共同富裕、共同理想 二、发展道路、理论体系、伟大旗帜 1、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可持续发展道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含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 3、伟大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它包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三、之路、之本、之要、之根、根本、基本、基础、关键、核心、中心、保障、保证 1、强国之路是:改革开放 2、我国的立国之本是:四项基本原则 3、我国的兴国之要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4、民族之魂是:民族精神 5、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6、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7、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宪法。 8、我国的根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 9、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0、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1、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12、我国的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3、一切组织或者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是:宪法。 14、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力量:中国共产党。 15、我国当前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16、科技跨越式发展:创新是关键 17、成才的关键是靠自己的勤奋努力和不懈追求。 18、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9、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的根本保证。 20、公有制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居于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21、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坚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22、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3、我国的基本国情是: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低且发展不平衡。 宪法赋予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是: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24、普通法律制定的依据和基础是:宪法。 25、发展科技和培养人才的基础是:教育。 26、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基础是:公有制经济。 27、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前提和基础是: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28、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29、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