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氧化反应

氧化反应

氧化反应
氧化反应

第六章 氧化反应

学习重点与难点

1 铬酸氧化剂的种类、特点、反应条件及应用范围

2 Pb(OAc)4为氧化剂的特点、反应条件及应用范围

3 SeO 2为氧化剂的特点、反应条件及应用范围

4 烯丙位氧化中所用的氧化剂的种类、反应条件及应用范围

5 醇的氧化所用的氧化剂的种类、反应条件及应用范围

6 醇以铬酸为氧化剂进行氧化时,醇的结构与氧化速率的关系

7 AgCO 3为氧化剂的特点、反应条件及应用范围

8 DMSO 为氧化剂的特点、反应条件及应用范围

9 Oppennauer 氧化的机理、反应条件及其应用

10 1,2-二醇的氧化中所用的氧化剂的种类、反应条件及应用范围

11 Dakin 反应的机理、反应条件及其应用

12 烯键以过氧化氢或叔丁基过氧化氢为氧化剂进行环氧化反应的机理、影响因素

13 烯键的断裂氧化中所用的氧化剂的种类、反应条件及应用范围

14 臭氧氧化的特点及应用

15 Woodward 氧化和Prevost 氧化的机理、反应条件及应用范围

16 芳环氧化成醌的反应中氧化剂种类、反应条件

17 芳环的开裂氧化中氧化剂种类、反应条件

复习思考题

1 解释下列名词

Sarett 试剂;Collins 试剂;Cornforth 试剂;Eatard 试剂;Jones 试剂;Oppenmauer 氧化;Woodward 氧化 2 什么是氧化反应?在一个有机反应中,怎样判断氧化还原的发生?

3 KmnO 4的氧化能力与反应的pH 值之间的关系如何?其主要用途有哪些?

4 活性二氧化锰的制法、氧化特点及使用条件?应用范围?

5 过氧化氢在碱性、酸性条件下进行氧化时都有哪些主要用途?

6 Baeyer-Villiger 氧化的机理、反应条件、结构与产物的关系?

7 环己烯分别制取顺式二醇、反式二醇时可采取哪几种试剂?

8 甲苯制备苯甲醛的方法有哪些?

9 DMSO 为氧化剂的氧化反应有何特点?

10 下列两种甾醇以铬酸氧化时,哪一种氧化速度快?为什么? H HO CH 3OH H

CH 3

A B

11 Oppenmauer 氧化机理、反应条件、结构与产物的关系?

12 CrO3-吡啶类氧化剂都有哪些配制方法?主要用途是什么?

13 二氯铬酰的氧化反应历程、特点及应用?

14 铬酸对芳侧链的氧化时,其氧化部位?欲对末端碳原子进行氧化,需要怎样的条件?

15 催化氧化反应的特点及其应用价值?试举例说明?

16 完成下列反应

(1)

CH 2OH MnO 2

(2) CH 3CH 3H 3C CAN

(3)

NO 2

KMnO 4

(4) CH 2Ph O

2

H

(5)

C 2H 5

SeO 2

(6) OH CH 3

OH OH 3

(7)

NBS/dioxane

H 2O

(8)

OH

OH 4

(9)

3I /CH COAg

HOAc/H 2O

(10)

CHO OH CH 3CO 3H

(11)

RuO /NaIO

(12)

OsO /NaIO

(13) O

CH 3RCO 3H

(14) O

3

(15)

H 3CO H 3CO CH 2COCOOH H 2O 2/Fe +

17 写出下列反应的主要试剂和反应条件

(1)

O OH

(2) HO O

(3)

H 3CO

H 3CO CH

CH 2CH 2OH H 3CO H 3CO C CH 2CH 2OH

4)

CH 2CH 2COOH

2CH 2COOH

(5)

O

(6) O

COOH H 3CO

H 3C

3COOH H 3CO H 3C OCH 3CHO CHO

(7) O O O

(8)

CHO

CHO

OH OH

(9) H 2N

CH 3

H 3C

CH 3O

H 3C O (10)

(11)

(C 2H 5)S (C 2H 5)S=O

氧化还原反应1

氧化还原反应(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巩固初中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知识。 2.巩固初中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知识。 3.培养学生“讨论式”的学习方法。 4.通过课堂练习,了解学生对初中知识的掌握情况。 教学重点巩固初中化学反应分类的知识和主要反应类型的知识,并加深认识。 教学难点学生“讨论式”学习方法的训练。 教学方法复习引导法 教学辅助手段投影 教学过程 [讲述]在初中历史课中我们学习过人类的进步和发展与火有密切的联系,对于燃烧的探究是个既 古老又年轻的课题,过去,现在和将来都研究它。研究燃烧中的反应、能量变化、燃烧效率及产物对环 境的影响等问题与本章知识有密切关系。 [投影板书]第一章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 [讲述]初中学习的燃烧是指可燃物与空气中氧气发生的发光、放热的氧化反应,现在我们来进一 步研究。 [投影板书]第一节氧化还原反应 [讲述]初中学习过C+O CO2的反应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反应,可见对化学反应可以从不同 的角度进行分类,其目的在于了解各类反应的本质。

[投影板书]一、化学反应的类型 [讲述]初中主要学习了两种不同的化学反应分类方法:基本类型反应和氧化反应、还原反应。 [投影板书]1.基本类型反应 [讲述]基本类型反应主要有化合、置换、分解、复分解四种,这种分类的依据是反应物和生成物 的类型及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 [投影板书] 反应类型表达式 化合反应 A+B = AB 分解反应 AB=A+B 置换反应 A+BC = AC+B 复分解反应 AB+CD = AD+CB [投影练习]各写出一个符合下列条件的有关化学方程式。 1.两种单质化合;两种化合物化合;单质与化合物化合。 2.一种物质分解成两种物质;一种物质分解成三种物质。 3.非金属单质置换非金属单质;金属单质置换金属单质。 4.复分解反应:氧化物与酸、氧化物与碱、酸与碱、酸与盐、盐与盐反应。 [学生活动]全班学生每人用一张小纸完成上述练习。 [评述]挑选两个学生的练习利用投影讲评,指出存在的错误。 [讲述]化学反应还有其他分类方法。例如,从得失氧的角度去分类,我们还学习了氧化反应和还 原反应。 [投影板书]2.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讲述]根据反应中物质是否得到氧或失去氧,把化学反应分为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投影板书] 反应类型得失氧的情况

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反应:,

活泼的非金属:等。 含有较高化合价元素的化合物:、、、浓、、、、、等。 金属:等; 等; 、、、、、、等。

1.单线桥法:在氧化剂和还原剂之间表示电子转移关系,在线上标出电子转移总数,箭头指出转移的方向。 例如: 2.双线桥法:此法不仅能表示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总数,还能表示出元素化合价升降和氧化、还原关系。双线桥的箭头始于反应物有关元素的原子或离子,箭头指向发生化合价变化后生成物中对应元素的原子或离子。在线上需标明“失去”或“得到”电子总数,化合价的升降以及该元素“被氧化”或“被还原”。例如: 四、四种基本类型反应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 置换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复分解反应都是非氧化还原反应;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和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教学设计方案 第一节氧化还原反应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复习巩固初中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以及从得氧、失氧角度划分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化学反应的多种分类方法,并由此得出划分的依据不同而有不同的使用范围的结论。 2.使学生理解、掌握用化合价升降的观点和电子转移的观点分析氧化还原反应。 3.使学生了解与氧化还原反应相关的概念及表示方法和意义。 能力目标 通过“讨论式”学习方法的训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用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观点理解氧化还原反应。 难点:用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观点分析氧化还原反应,并能灵活运用。 教学方法:复习旧知—创设情境—探索新知—归纳总结—练习反馈 教学手段:投影 教学过程: [引言]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火对于人类的发展与进步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要探索火的奥秘,就必须研究燃烧。而与之相关的燃烧

高一化学氧化还原反应精选练习题

强电解质: 1、强酸:HCl 盐酸 H 2SO 4 硫酸 HNO 3 硝酸 HBr氢溴酸 HI氢碘酸 HCLO 4 高氯酸 2、强碱:NaOH KOH Ba(OH) 2 Ca(OH) 2 3、绝大多数盐:高中见到的盐全部是强的电解质 金属化合物:a、氧化物:氧化钙CaO 氧化钠NaCl 氧化镁MgO 氧化Al 2O 3 氧化锌 ZnO 氧化盐铁FeO 氧化铁Fe 2 O 3 氧化铜CuO 氧化汞HgO 氧化银AgCl b、过氧化合物:过氧化钠Na 2O 2 c、金属碳化物:碳化钙CaC 2 d、金属硫化物:硫化钙CaS 2二硫化亚铁FeS 2 弱电解质: 1、弱酸:碳酸H 2CO 3 亚硫酸H 2 SO 3 醋酸CH 3 COOH 氢硫酸H 2 S 氢氟酸HF 硅酸H 2SiO3 原硅酸H 3 SiO 4 所有的有机酸 2、弱碱:一水合氨NH3.H2O 所有的除强碱的氢氧化金属R(OH) 3、水H2O也是弱电解质 非电解质: 1、非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三氧化硫二氧化氮 一氧化氮 2、大多数有机物:甲烷乙醇蔗糖(有机酸和有机盐除外) 3、非金属化合物:氨气 (1)氧化反应: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 )的反应。 (2)还原反应:得到电子(化合价降低 )的反应。 (3)氧化剂(被还原 ):得到电子的反应物(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应物)。 (4)还原剂(被氧化 ):失去电子的反应物(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物)。 (5)氧化产物:还原剂失电子被氧化后的对应产物(包含化合价升高

的元素的产物)。 (6)还原产物:氧化剂得电子被还原后的对应产物(包含化合价降低的元素的产物)。 (7)强氧化剂与强还原性相遇时,一般都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如:H2SO4(浓)与金属、H2S、S2-、HI、I-、HBr、Br-、Fe2+、P等。 Cl 2与金属、H 2 S、S 2 -、HI、I-、HBr、Br-、Fe 2 +、H 2 、SO2、、H2SO3等。 HNO3与金属、H2S、S2-、HI、I-、HBr、Br-、Fe2+、P、SO2、、H2SO3等。 (8).元素处于最高价时只有氧化性,在反应中只作氧化剂; 元素处于最低价时只有还原性,在反应中只作还原性; 元素处于中间价态时,在反应中化合价既可升高又可降低,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既可作氧化剂又可作还原性。 练习题 1下列类型的反应,一定发生电子转移的是( )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2下列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在反应中不一定所有元素化合价都发生变化 B.肯定有一种元素被氧化另一种元素被还原 C.非金属单质在反应中只能得电子 D.金属单质在反应中失电子被还原 3已知下列反应: 2FeCl3+2KI===2FeCl2+2KCl+I2① 2FeCl2+Cl2===2FeCl3② I2+SO2+2H2O===H2SO4+2HI③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元素化合物连续氧化

连续氧化 知识点: 一、连续氧化: Na→Na2O →Na2O2 C→CO →CO2 S→SO2→SO3 N2→NO →NO2 NH3→NO →NO2 Fe→Fe(NO3)2→Fe(NO3)3 CH3CH2OH→CH3CHO→CH3COOH 二、连续还原 FeCl3→FeCl2→Fe Cl2→FeCl3→FeCl2 三、酸碱的连续反应 2NaOH+CO2=Na2CO3+H2O Na2CO3+CO2+H2O=2NaHCO3 2NaOH+SO2=Na2SO3+H2O Na2SO3+SO2+H2O=2NaHSO3 AlCl3+3NaOH=Al(OH)3↓+3NaCl Al(OH)3+NaOH=NaAlO2+2H2O Na2CO3+HCl=NaHCO3+NaCl NaHCO3+HCl=NaCl+CO2↑+H2O 典型例题: 例1、下列推断不正确 ...的是() A.若D与盐酸反应,可生成A和B,则X一定是H2O B.若D为NaCl,且A可与C反应生成B,则E可能是CO2 C.若D是一种强碱,则A、B、C 均可与X反应生成D D.若D是一种强酸,则A既可以是单质,也可以是化合物,且D可与铜反应生成B或C 强化训练: 1、已知A、B、C是中学化学的常见物质,它们在一定条件下有如下转化关系: ⑴若A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C为红棕色气体。则A转化为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⑵若D是具有氧化性的单质,A元素属于短周期主族金属元素,则C的电子式为。 ⑶若D是金属,C溶液在贮存时应加入少量D,其理由是(用必要的文字和离子方程式说明)。 ⑷若D是一种常见的温室气体;A是一种强电解质且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阴、阳离子均含有10个电子。则B转化为C的离子方程式为。 ⑸若D为氯碱工业的主要产品,B具有两性,则C溶液中除氢氧根外还存在的阴离子的化学式为。 ⑹若A、B、C均为氧化物,D是一种黑色固态非金属单质,则B分子的结构式为。 ⑺若A的体积分数为75%的溶液可用作医疗消毒剂;B与新制氢氧化铜共热,有砖红色沉淀生成。则A生成B的化学方程式为。 D C B A E E X

烃类选择性氧化

第七章烃类选择性氧化 7.6芳烃氧化制邻苯二甲酸酐 7.6.1 邻苯二甲酸酐的性质、用途及工艺概况 1.邻苯二甲酸酐的性质和用途. 邻苯二甲酸酐简称苯酐,沸点284.5℃,凝固点(干燥空气中)131.11℃,有刺激性。苯酐主要用来生产增塑剂邻苯二甲酸二辛酯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及其他酯类,还可用于制造不饱和聚酯树脂和染料、医药、农药等。 7·6·2 邻二甲苯和萘制苯酐反应机理 7.6.2.1邻二甲苯氧化反应 邻二甲苯气相催化氧化制苯酐,反应历程复杂,包括一系列平行和串联反应,反应均为不可逆放热过程。 主反应: 3 + ╱> O + 3H2O -CH3-CO 副反应: 1 CH-CO 3 + O2‖> O + 4CO2 + 4H2O -CH3 2 CH-CO

-CH3 + O2+ 3H2O -CH3-CH3 邻甲基苯甲醛 -CH 3 + 2O2> O + 2H2O -CH3-CO 邻甲基苯甲酸 -CH3 1 CH3-C -CO + O2‖> O + 3CO2 + 3H2O -CH3 2 CH-CO 甲基丁烯二酸酐 -CH3 2 + O2-COOH + 3H2O -CH3 苯甲酸 :

-CH3 1 + O28CO2 + 5H2O -CH3 2 7.6.2.2萘氧化反应 主反应: 1 + 2CO 2 + 2H2O ∣‖∣+ O2╱ ╲╱╲╱ 2 -CO 副反应: O ‖ ╱╲╱╲ 1 ╱╲╱╲+ H2O ∣‖∣+1 O2∣‖ ╲╱╲╱ 2 ╲╱╲╱ ‖ O 萘醌 ╱╲╱╲ 1 CHCO + H2O ∣‖∣+ O2‖>O

╲╱╲╱ 2 CHCO 完全氧化反应 ╱╲╱╲ ∣‖∣+ 12 O210CO2 + 4 H2O ╲╱╲╱ 萘氧化反应历程 OH O ∣萘酚(中间产物) ‖ ╱╲╱╲╱╲╱╲ ∣‖∣∣‖∣ ╲╱╲╱╲╱╲╱ ∣‖ OH O ╱╲╱╲ ∣‖∣>O CO, CO2 ,H2O ╲╱╲╱-CO CHCO ‖>O

知识点:化学反应类型(1)——化合反应、分解反应与氧化反应

知识点:化学反应类型(1)——化合反应、分解反应、氧化反应与缓慢氧化 利用概念判断反应类型 下列反应,属于化合反应的是C A 、乙炔+氧气二氧化碳+水; B 、碱式碳酸铜氧化铜+二氧化碳+水; C 、氢气+氧气 水; D 、碳酸钙 氧化钙+二氧化碳。 下列反应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A 、乙炔+氧气二氧化碳 + 水; B 、氢气+氧气 水; C 、氧化汞 汞+氧气; D 、氯酸钾 氯化钾+氧气。 下列反应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有 A 、氨气+水+二氧化碳 碳酸氢铵;B 、水氢气+氧气; C 、锌+硫酸 硫酸锌+氢气;D 、镁+氧气 氧化镁。 下列四个化学反应在一定条件下都能发生,其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B A 、水氢气+氧气; B 、氢气+氧气水; C 、酒精+氧气水+二氧化碳; D 、石墨金刚石。 (20XX 年4月第2版,人教版)已知下列四个反应在一定条件下都能发生,其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A 、水 B 、氢气+氧气水; C 、酒精+氧气水+二氧化碳; D 、木炭+氧气二氧化碳。 下列物质和氧气的反应不属于化合反应的是A A 、石蜡;B 、硫;C 、铝箔;D 、红磷。 (20XX 年4月第二版,人教版)下列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的是C A 、硫+氧气二氧化硫; B 、石蜡+氧气 二氧化碳+水; C 、氧化汞 氧气+汞; D 、铁+氧气 四氧化三铁。 下列化学反应中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A 、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B 、甲烷+氧气 水+二氧化碳; C 、氢气+氧化铜 铜+水; D 、镁+氧气 氧化镁。 加热 点燃 加热 点燃 加热 点燃 点燃 点燃 通电 点燃 加热 加热 点燃 点燃 高温 加热 点燃 点燃

1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和应用.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5讲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和应用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 .用硫酸酸化的三氧化铬 (CrO3遇酒精后,其颜色由红色变为蓝绿色 (反应如下,用此反 应现象可测得司机是否是酒后驾车。此反应的氧化剂是 ( 2CrO3 + 3C2H5OH + 3H2SO4 =Cr2(SO43 + 3CH3CHO + 6H2O A . H2SO4 B . CrO3 C . Cr2(SO43 D . C2H5OH 2.在 3BrF3 + 5H2O =HBrO3 + Br2 + 9HF + O2 反应中,若有 5 mol H2O 作还原剂,则被 水还原的BrF3的物质的量为( A . 3 mol B . 2 mol C. mol D. mol 3.在一定条件下,分别以高锰酸钾、氯酸钾和过氧化氢为原料制取氧气,当制得同温同 压下相同体积的氧气时,三个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之比为 ( A. 1 : 1 : 1 B . 2 : 2 : 1 C . 2 : 3: 1 D . 4 : 3 : 2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阳离子只有氧化性,阴离子只有还原性 B .含氧酸可作氧化剂而无氧酸不能 C .在8NH3 + 3CI2 =N2 + 6NH4Cl 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是 2 : 2+ — 3 + — == 2+ — D .已知还原性:Fe > Br ,可知反应2Fe + 2Br =2Fe + Br2不易进行 5.金属加工后的废切削液中含 2%?5%的NaNO2,它是一种环境污染物。人们用 溶液来处理此废切削液,使 NaNO2转化为无毒物质。该反应分两步进行: 第一步:NaNO2 + NH4CI===NaCI + NH4NO2 第二步:NH 4NO 2===N 2 f+ 2H 2O 下列对第二步反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NH 4NO 2只是氧化剂 ②NH 4NO 2只是还原剂 ③NH 4NO 2发生了分解反应 氮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 ⑤NH 4NO 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④ D .③④⑤ 6.做实验时不小心使皮肤上粘了一些高锰酸钾,形成的黑斑很久才能消除,如果用草酸 (乙二酸的 NH 4Cl ④只有

初三化学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1、(1)氧化反应: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叫氧化反应。 还原反应:含氧化合物中的氧被夺去的反应叫还原反应。 (2)反应中夺取氧的物质具有还原性,是还原剂,发生氧化反应。 反应中失氧的物质具有氧化性,是氧化剂,发生还原反应。 (3)常见还原剂:木炭、一氧化碳、氢气 (4)具有还原性的物质有:H 2、CO 、 C 。 2 、关系:化合反应不一定是氧化反应,氧化反应不一定是化合反应 3、 氧化反应分类 (1)剧烈氧化:如燃烧、自燃、爆炸。 (2)缓慢氧化:如食物的腐烂、酿酒、铁生锈、呼吸作用等。 注意: ①、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叫氧化反应。(错)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是氧化反应。(对) ②、氧气中含有氧,但含有氧的物质不一定是氧气。 ③、判断氧化反应的一般标准就是看反应物中是否有氧气。 1.列反应既属于氧化反应又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 A.氧化汞――→加热汞+氧气 B.红磷+氧气――→点燃五氧化二磷 C.氢氧化钙+二氧化碳―→碳酸钙+水 D.蜡烛+氧气――→点燃二氧化碳+水 2.氧气是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它跟其他物质发生的化学反应( ) A .都是氧化反应 B .都是化合反应 C .都有、发光、放热、火焰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化合反应一定是氧化反应 B .物质与氧气的反应都是化合反应 C.物质跟氧气的反应才叫做氧化反应 D .物质跟氧气只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反应 4.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主要现象及所属反应类型正确的是 ( ) A .硫—黄色火焰—氧化反应 B .红磷—蓝色火焰—化合反应 C .镁—耀眼白光—氧化反应 D .蜡烛—黄色火焰—化合反应 5.氢气还原氧化铜过程中,谁做氧化剂?( ) A.氢气 B.氧化铜 C.铜 D.水 6.用氢气还原氧化铜过程中,得到铜8.0g ,那么需要氢气多少?( ) A.小于0.2g B.等于0.2g C.大于0.2g D.不确定

高中化学必修一氧化还原反应练习题(含答案).

氧化还原反应 一、选择题 1、今有下列三个氧化还原反应: ①2FeCl3+2KI==2FeCl2+2KCl+I2 ②2FeCl2+Cl2==2FeCl3 ③2KMnO4+16HCl==2KCl+2MnCl2+8H2O+5Cl2↑ 若某溶液中有Fe2+和I-共存,要氧化除去I-而又不影响Fe2+和Cl-,可加入试A. Cl2 B. KMnO4 C. FeCl3 D. HCl 3、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下列关于氧化还原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有一种元素被氧化,肯定有另一种元素被还原 B.11.2L Cl2通入足量的NaOH溶液中,转移的电子数为0.5NA C.难失电子的原子,得电子的能力一定强 D.元素由化合态变成游离态时,它可能被氧化,也可能被还原 8、根据下列反应判断有关物质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H2SO3+I2+H2O===2HI+H2SO4 2FeCl3+2HI===2FeCl2+2HCl+I2 3FeCl2+4HNO3===2FeCl3+NO↑+2H2O+Fe(NO3)3 A.H2SO3>I->Fe2+>NO B.I->Fe2+>H2SO3>NO C.Fe2+>I->H2SO3>NO D.NO>Fe2+>H2SO3>I- 9、下列反应既是氧化还原反应又是离子反应的是 A.钠在氯气中燃烧 B.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C.氯化钠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 D.锌粒放入稀硫酸中 10、已知KH和H2O反应生成H2和KOH,反应中1 mol KH

A.失去1 mol电子 B.得到1 mol电子 C.失去2 mol 电子 D.没有电子得失 11、下列反应中,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又属于离子反应的是 A.铝片与稀盐酸的反应 B.甲烷与氧气的反应 C.灼热的炭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 D.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的反应 12、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由X变为X2-的反应是氧化反应 B.凡有单质参与的化学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C.含氧酸能发生氧化反应,无氧酸则不能 D.反应中某元素的原子变为阳离子,则该元素的单质在反应中一定是还原剂 二、填空题 (1)饮用水中的NO对人类健康会产生危害,为了降低饮用水中NO的浓度可以在碱 性条件下用铝粉将NO还原为N2,其化学方程式为: 10Al+2NaNO3+4NaOH===10NaAlO2+3N2↑+2H2O。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上述反应中,________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则该元素的原子___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②用“单线桥法”表示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10Al+6NaNO3+4NaOH===10NaAlO2+3N2↑+2H2O 14、氧化还原反应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广泛运用: (2)罐头厂在装食物罐头时,通常要添加一些对人体无害的抗氧化剂,此类食物抗氧化剂,防止食物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而变质。此类食物添加剂应具有__________(填“氧化性”或“还原性”)。

氧化反应

第7章氧化反应 氧化反应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一类重要反应。在有机合成中,多数有机化学家认为氧化反应应包括下列几个方面:①氧化底物的加成,如乙烯转化为环氧乙烷的反应;②脱氢,如乙醇氧化为乙醛的反应;③从分子中除去一个电子,如酚氧负离子转化为酚氧自由基的反应。 本章按被氧化物的类型分为醇烃基和酚烃基的氧化反应、酮的氧化反应等来进行讨论。值得一提的是,在讨论氧化反应时,选择性氧化反应是非常受关注的课题。 7﹒1 醇烃基和酚烃基的氧化反应 7﹒1﹒1醇烃基的氧化反应 醇烃基的氧化反应方法较多,这里只介绍一些具有选择性的或比较实用的方法。 1﹒氧化剂直接氧化法 1)三氧化铬-吡啶络合物氧化法[1~3] 铬酸在有机化合物中最重要的用途之一是将反应物结构不太复杂的仲醇氧化成酮的反应,这一反应通常是由醇和酸性铬酸水溶液在乙酸或非均相混合物中进行,所得产物产率一般良好。但是,当醇分子中含有对酸敏感的官能团时,使用该方法就会导致氧化失败。三氧化铬-吡啶络合物对伯醇和仲醇氧化可以很好的产率转化羰基化合物,而对酸敏感的基团如烯键、硫醚键等则不受影响。例如,用这种方法,1—庚醇以80%的产率生成庚醛,肉桂醇以81%的产率生成肉桂醛,3,5—二甲基—5,7葵二烯醛可由相应饿醇以70%的产率制得。多烃基化合物有时候可以通过缩醛的方法来保护其他烃基,从而只使其中一个烃基发生选择性氧化,可以得到同样好的结果。例如:

将该法应用于甾醇类化合物中,也取得了很好的结果。例如: 将三氧化铬加到吡啶中就可以的得到三氧化铬—吡啶化合物,它是一种温和的试剂,但容易吸湿,反应式如下: 要特别注意,如果将吡啶加到三氧化铬上就会着火。 用氯铬酸吡啶盐 C 5H 5N +H·CrO 3Cl -(Coery 氧化法)[4]能广泛地用于各种醇的氧化,生成羰基化合物,但该法不适用于对酸敏感的化合物。 2)二氧化锰氧化法 二氧化锰是一种能将伯醇和仲醇氧化成羰基化合物的常用的温和试剂,它特别适合于烯丙醇和苄醇烃基的氧化,反应在室温下,中性溶剂(水、苯、石油醚、氯仿)中即可进行。常用的方法是将醇与MnO 2 在溶剂中搅拌几个小时即可完成。二氧化锰要经特殊方法制备才能具有最高活性,最好的方法是用硫酸锰与KMnO 4在碱性溶液中方应来制备。 烯键和炔键不与该试剂发生反应。例如: HO HO O O CH H CH HO HO HO CH O HO 33 3 CH 3CHO,H + ①CrO 3, 吡啶,CH 2Cl 23O O HO O O O O O 2 N +CrO 3 N + ( ) 2 Cr O _O _ C HC CH CH 3 CH 2OH MnO 233 C HC CH CH 3 CHO 82%

烃类选择性氧化

第七章烃类选择性氧化 7.5丙烯氨氧化制丙烯腈 7.5.1丙烯腈的性质、用途及其工艺概况 1.烃类的氨氧化.是指用空气或氧气对烃类及氨进行共氧化生成腈或有机氮化物的过程。 2.丙烯腈的性质和用途.在常温常压下丙烯腈是无色液体,味甜,微臭,沸点77.3℃。丙烯腈有毒,室内允许浓度为O.002rag/L,在空气中爆炸极限(体积分数)为3.05%~17.5%,与水、苯、四氯化碳、甲醇、异丙醇等可形成二元共沸物。丙烯腈分子中含有C=C双键和氰基,化学性质活泼。能发生聚合、加成、氰基和氰乙基等反应,制备出各种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塑料、涂料等。7.5.2丙烯氨氧化制丙烯腈的化学反应 丙烯氨氧化过程中,除生成主产物丙烯腈外,还有多种副产物生成。 主反应: 3 C3H6+ NH3+ O2CH2=CH-CN(g) + 3H2O(g) (7-52) 2 副反应: (1) 生成腈化物 3 3

C3H6 + NH3 + O2CH3CN(g) + 3H2O(g) (7-53) 2 2 C3H6 + 3 NH3 + 3 O23HCN(g) + 6H2O(g) (7-54) (2)生成有机含氧化合物 C3H6 + O2CH2=CHCHO + H2O(g) 丙烯醛 3 C3H6 + O2CH2=CHCOOH + H2O(g) 2 丙烯酸 C3H6 + O2CH3CHO (g)+ HCHO(g) 1 C3H6 + O2CH3COOCH3 (g) 2 (3)生成深度氧化物 C3H6 + 3O23CO + H2O(g)

9 C3H6O2 3 CO2 + 3H2O(g) 2 上述主副反应均是强放热反应,尤其是深度氧化,△G是很大的负值,因此,反应已不受热力学平衡的限制,要获得主产物丙烯腈的高选择性,改进产品组成的分布,必须使主反应在反应动力学上占优势,研制高性能的催化剂非常重要。7.5.3丙烯氨氧化催化剂 7.5.3.1Mo系催化剂 1.四组分催化剂(P—Mo—Bi—O) 2.五组分催化剂. (P—Mo—Bi—Fe—Co—O) 3.七组分催化剂(P—Mo—Bi—Fe—Co—Ni—K—O/Si02) 7.5.3.2 Sb系催化剂 1.Sb-Fe-O催化剂. 2.Mo-Te-O系催化剂. P346表7—6给出了几种典型工业催化剂的技术指标。 7.5.4丙烯氨氧化反应机理与动力学 1.动力学 动力学研究表明,在体系中氨和氧浓度不低于丙烯氨氧化反应的理论值时,丙烯氨氧化反应对丙烯为一级反应,对氨和氧均为零级反应,即 R=kP丙烯(7-63) 其中:k=8.0exp(-18500/RT)S-1(Mo-Bi-0.5P-O催化剂) (7-64)

氧化偶联反应的最新研究进展

Chinese Journal of Organic Chemistry ACCOUNT * E-mail: aiwenlei@https://www.doczj.com/doc/e25321532.html, Received November 14, 2014; revised January 24, 2015; published online January 28, 2014. Project supported by the ―973’’ Project from the MOST of China (2011CB808600) and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21025206 and 21272180).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 (No. 2011CB808600)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金(No. 21025206和21272180 )资助项目. Chin. J. Org. Chem. 2014, 34, xxxx ~xxxx ? 2014 Chinese Chemical Society & SIOC, CAS https://www.doczj.com/doc/e25321532.html,/ 1 氧化偶联反应的最新研究进展 张剑a 陆庆全a 刘超a 雷爱文*,a ,b (a 武汉大学 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 武汉 430027) (b 江西师范大学 国家单糖化学合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南昌 330022) 摘要 近年来, 过渡金属催化的氧化偶联反应已成为有机合成化学中构建碳—碳键以及各类碳—杂键 的重要方法. 本文主要综述了我们研究小组在氧化偶联领域, 尤其是第三代氧化偶联反应方面所取得的研 , 直接使用亲核试剂构建各类化学键的氧化偶联反应便应运而生[3]. 与经典偶联反应相比, 氧化偶联反应不仅减少了繁冗的底物前功能团化操作, 提高了反应效率, 而且其原料来源也更为广泛, 大大增加了反应的实用性, 降低了生产成本. 值得一提的是, 第三代氧化偶联反应使用碳氢化合物作为亲核试剂, 偶联反应之后丢掉的只是两个氢原子, 从反应形式上看, 大大提高了物质构建过程中的原子经济性, 更符合当今绿色化学发展的宗旨. 目前, 氧化偶联反应的发展虽然还处于一个初级阶段, 但是其发展迅速, 每年发表的SCI 论文数量持续攀升, 表明氧化偶联反应已是有机化学的热点研究领域之一. 本文主要综述了我们研究小组近几年来在氧化偶联领域所取得的一些研究成果, 将分为三个部分进行论述:氧化偶联反应进展、第三代氧化偶联反应、结论与展望; 其中着重介绍第三代氧化偶联反应. 网络出版时间:2015-01-28 15:20 网络出版地址:https://www.doczj.com/doc/e25321532.html,/kcms/detail/31.1321.O6.20150128.1521.002.html

氧化反应

8 氧化 反应 通过化学氧化与脱氢,可以合成诸如醇、醛、酮、醌、羧酸等含氧化合物以及不饱和结构(如芳烃),是实现官能团转化的重要方法,在药物合成反应中占有重要地位。 其反应对象涵盖了从烷烃、烯烃到醇、醛等多种化合物,而氧化剂更是林林总总。 本章内容,以氧化对象为线索,讨论药物合成中氧化反应。 8.1烷烃的氧化 8.1.1芳甲烷的氧化 芳甲烷氧化可称为侧链氧化,在通常的氧化条件下,芳环一般是稳定的。 氧化芳甲烷可以获得苄醇、芳甲醛和酯等化合物,是将芳烃上的相对惰性的烷基转化为活性官能团的有效方法。 (1)氧化为醇和酯 芳甲烷氧化时易发生深度氧化,但使用硝酸酸铈铵((NH4)2Ce(NO3)6,CAN)或四乙酸铅(Pb(OAc)4,LTA)及四三氟乙酸铅(Pb(OCOCF3)4)一般可获得满意结果。 在含水乙酸中,可生成醇,而醇将部分地被进一步氧化为醛。LTA的氧化能力弱于CAN,且不够稳定。 其反应可能为自由基机理。

对位供电子基取代的甲苯的反应活性更高,这与自由基的稳定性顺序一致。 如果是单取代的芳甲烷(苄位仅有一个氢原子),可使用更强的氧化剂,如10-甲基蒽酮可被30%H2O2在碱性条件下迅速氧化,其反应机理可能为: (2)氧化为醛 直接氧化芳甲烷为醛的适宜的氧化剂是CAN(+含水乙酸)、CrO3-Ac2O和CrO2Cl2(Etard反应)。 CAN作氧化剂的机理可能为:水与CAN得到羟基自由基,再与苄基自由基结合得到苄醇;然后再氧化下一个氢,得到双羟基苄基化合物(水合醛),最后脱水得到醛。 Etard反应的自由基机理与此类似(形成双铬酸酯然后水解得醛,略),其离子历程为:

第1课时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点归纳及例题解析汇报)

第1课时 氧化还原反应 [学习目标定位] 1.能够从化合价变化和电子转移的角度认识氧化还原反应,并会分析判断。2.理解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能够正确识别化合、分解、置换反应中的氧化还原反应。 一 从化合价的变化认识氧化还原反应 1.写出碳还原氧化铜的化学方程式:C +2CuO=====高温 2Cu +CO 2↑;请根据初中学习过的知识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从得氧、失氧角度分析,发生氧化反应的物质是碳(得到氧生成了二氧化碳);该物质在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变化是碳元素的化合价升高,由0价升高到+4价。 (2)发生还原反应的物质是氧化铜(失去氧生成了铜);该物质在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变化是铜元素的化合价降低,由+2价降低为0价。 (3)化合价的变化与氧化反应、还原反应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答案 2.请分析下列各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有无变化?若有变化,是如何变化的? (1)2NaOH +H 2SO 4===Na 2SO 4+2H 2O 答案 该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无变化。 (2)3CO +Fe 2O 3=====高温 3CO 2+2Fe 答案 有变化。碳元素由+2价升高到+4价,(CO 得到氧)发生氧化反应;铁元素由+3价降低到0价,(Fe 2O 3失去氧)发生还原反应。 (3)Fe +CuCl 2===FeCl 2+Cu

答案 有变化。铁元素由0价升高到+2价,发生氧化反应(无氧参加);铜元素由+2价降低到0价,发生还原反应(无氧参加)。 归纳总结 1.有关概念 (1)氧化反应是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还原反应是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应。 (2)氧化还原反应是凡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化学反应,非氧化还原反应是凡没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化学反应。 2.表现特征 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是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而得氧失氧只不过是其中的特例。 1.下列关于氧化还原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氧化还原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有升降 B.氧化还原反应前后一定有氧的得失 C.实现Fe 3+ ―→Fe 2+ 的变化过程一定是氧化反应 D.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是还原反应 答案 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关键是要紧紧抓住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有无变化。化合价有变化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但不一定有氧得失。化合价升高发生的是氧化反应,Fe 3 + 转化为Fe 2+ ,铁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发生的是还原反应。 2.下列化学反应中,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Mg +2HCl===MgCl 2+H 2↑ B.2NO +O 2===2NO 2 C.CuO +H 2=====△ Cu +H 2O

加成反应、取代反应典型习题讲解

官能团与有机化学反应、烃的衍生物 有机化学反应类型典型习题讲解 有机化学反应的主要类型——加成反应、取代反应 [学习目标定位] 会根据有机物的组成和结构特点,分析加成反应、取代反应的原理,会书写常见有机物发生加成反应或取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一、加成反应 1.定义 加成反应是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的不饱和键两端的原子与其他原子或原子团结合,生成饱和的或比较饱和的有机化合物的反应。 2.能发生加成反应的不饱和键和对应有机物 (1)常见的不饱和键:碳碳双键、碳碳叁键、苯环、碳氧双键。 (2)能发生加成反应的物质类别:烯烃、炔烃、芳香族化合物、醛、酮等。 3.能发生加成反应的试剂 常见的有H 2、X 2、HX 、HCN 、H 2O 等。 4.加成反应的电性原理 发生加成反应时,不饱和键两端带部分正电荷(δ+ )的原子与试剂中带部分负电荷(δ- )的原子或原子团结合;不饱和键两端带部分负电荷(δ- )的原子与试剂中带部分正电荷(δ+ )的原子或原子团结合,生成反应产物。 完成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 +H 2―→CH 3—CH 2OH ; ②+HCN ―→。 5.加成反应的应用 (1)合成乙醇 CH 2==CH 2+H 2O ――→催化剂 CH 3CH 2OH 。

(2)制备化工原料—丙烯腈 CH ≡CH +HCN ――→催化剂 CH 2==CH —CN 。 (3)制备溴乙烷 CH 2==CH 2+HBr ――→催化剂CH 3CH 2Br 。 有机物的加成反应 (1)有机物发生加成反应的通式是 A δ+1=== B δ-1+A δ+2—B δ- 2―――→ 一定条件 (2)根据有机物本身及试剂的结构特点,不同类型的不饱和键通常能与不同的试剂发生加成反应。 例1 下列反应属于加成反应的是( ) A .C 3H 8+Cl 2――→光照 C 3H 7Cl +HCl B .C 3H 8――→高温 C 2H 4+CH 4 C .CH 2==CH 2+H 2O ――→催化剂 △ CH 3CH 2OH D .+3HNO 3――→浓硫酸 △ +3H 2O 答案 C 解析 A 、D 项属于取代反应;B 项是裂解反应;C 项是加成反应。 【考点】 有机反应类型

高中化学58个精讲_(1)_氧化还原反应_配平

高中化学58个考点精讲 1、氧化还原反应及其配平 1.复习重点:1、氧化还原反应概念。 2、电子守恒原理的应用。 3、根据化合价升降总数守恒配平化学反应方程式。 2.难点聚焦 氧化还原反应中的概念与规律: 一、五对概念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有五对既相对立又相联系的概念。它们的名称和相互关系是: 二、五条规律 1、表现性质规律

同种元素具有多种价态时,一般处于最高价态时只具有氧化性、处于最低价态时只具有还原性、处于中间可变价时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 2、性质强弱规律 3、反应先后规律 在浓度相差不大的溶液中,同时含有几种还原剂时,若加入氧化剂,则它首先与溶液中最强的还原剂作用;同理,在浓度相差不大的溶液中,同时含有几种氧化剂时,若加入还原剂,则它首先与溶液中最强的氧化剂作用。例如,向含有FeBr2溶液中通入Cl2,首先被氧化的是Fe2+ 4、价态归中规律 含不同价态同种元素的物质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该元素价态的变化一定遵循“高价+低价→中间价”的规律。

5、电子守恒规律 在任何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得电子(或共用电子对偏向)总数与还原剂失电子(或共用电子对偏离)总数一定相等。

三.物质氧化性或还原性强弱的比较: (1)由元素的金属性或非金属性比较 <1>金属阳离子的氧化性随其单质还原性的增强而减弱 非金属阴离子的还原性随其单质的氧化性增强而减弱 (2)由反应条件的难易比较 不同的氧化剂与同一还原剂反应时,反应条件越易,其氧化剂的氧化性越强。如: 前者比后者容易发生反应,可判断氧化性:。同理,不同的还原剂与同一氧化剂反应时,反应条件越易,其还原剂的还原性越强。

高中化学反应中的连续反应教师版

高中化学反应中的连续反应 一、特征网络: (一)当连续反应物是氧气:)(222酸或碱D C B A O H O O ??→??→??→? (二) (1)当X 是氧化剂时 当X 是氯气时: 当X 是水: (2)当X 是还原剂时 当X 是碳 当X 是铁 当X 是硫离子 (3)当X 是酸或酸性气体 (4)当X 是碱或碱性气体

二、巩固练习 1、下列关系图中,A是一种正盐,B是气态氢化物,C是单质,F是强酸。当X无论是强酸还是强碱时都有如下转化关系(其他产物及反应所需条件均略去),当X是强碱时,过量的B跟Cl2反应除生成C外,另一产物是盐酸盐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当X是强酸时,A、 B、 C、 D、 E、F中均含有同一种元素,F是H2SO4 B、当X是强碱时,A、B、 C、 D、 E、F中均含有同一种元素,F是HNO3 C、B与Cl2的反应可能是氧化还原反应,也可能不是 D、当X是强酸时,C在常温下是气态单质 2、化合物A、B、C、D各由两种元素组成,甲、乙、丙是三种单质。这些常见的化合物 与单质之间存在如下关系(已知化合物C是一种有机物), 以下结论不正确的是() A.上图所示的五个转化关系中,有三个是化合反应 B.上述转化关系所涉及的化合物中有一种是电解质

C.甲、乙、丙三种单质的晶体均是分子晶体 D.上图所示的五个转化关系中,均为放热反应 3.下列关系图中,A是一种正盐,B是气态氢化物,C是单质,F是强酸。当X无论是强酸还是强碱时都有如下转化关系(其他产物及反应所需条件均已略去),当X是强碱时,B跟Cl2反应除生成C外,另一产物是盐酸盐。 用化学式号填写下列空格: (1)A是__________。 (2)当X是强酸时,A、B、C、D、E、F均含同一种元素,F是__________。 (3)当X是强碱时,A、B、C、D、E、F均含同一种元素,F是__________。 (4)B跟Cl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A是(NH4) 2S。 (2)F是_____H2SO4 _____。 (3) F是_____ HNO3____。 (4) H2S+Cl2→S+2HCl 8NH3+3Cl2→N2+6NH4Cl 4.如图,各物质有下列转化关系: 请回答以下问题: ①若C是可用作自来水消毒的气体,D、E是氧化物,D转化为E时,增加氧的质量约是D物质总质量的25.8%,则A是___NaCl___。 ②若B为常见金属或非金属单质,E是酸酐,且为易挥发的晶体,则A是____Na2S __;D 转化为E的一定条件是_____500℃,催化剂,常压____。 ③若C是水,B是有机化合物,且是同系物中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物质,E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则A是__ 乙醇_ 。 5.A、B、C、D、E、F、G、H、I九种物质存在如下的转化关系。其中A、D都是短周期元素单质。A所含的元素原子在短周期元素中半径最大(稀有气体除外);E在常温常压下是气体,它可漂白品红溶液。 (1) 请依次写出A、B的化学式:、。 (2) 请依次写出G、C的电子式:、。 (3) 请写出以下变化的化学方程式: D→E ;

乙烯的加成反应

乙烯的加成反应 (10分钟教案) 一、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探究乙烯分子的组成、结构式;掌握乙烯的典型化学性质,掌握加成反应。 ②了解乙烯的制备和收集方法。 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乙烯分子结构的有序推理过程,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利用乙烯和 乙烷之间的比较,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对乙烯的微观结构有一定的三维想象能力。 ②从实验现象到乙烯结构的推理,使学生体会科学研究的方法;结合乙烯实验室制法条件 的选择控制,使学生领悟到科学的实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对乙烯分子结构的推理过程,使学生从中体会到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②结合乙烯实验室制法条件的选择控制,使学生领悟到化学现象与化学本质的辩证认识。 ③通过乙烯分子结构模型,意识到化学世界的内在美。 二、教学重难点: 乙烯的化学性质和加成反应。 三、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设疑启发、对比归纳 四、教学环境: 多媒体教室 五、教学过程 [导入] 师:同学们好,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乙烯的有关性质。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乙烯可使酸性KmnO4溶液和溴的CCl4溶液褪色。[播放课件中课本的插图] 溴的四氯化碳溶液 乙烯可以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这说明乙烯的性质比较活泼,从而得出乙烯是含有不饱和C=C的平面结构。

看似十分普通的乙烯分子,同学们是否思考过乙烯到底用来干什么的呢? 生:[思考] 师:其实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标志,恰恰就是乙烯的产量。那么乙烯有哪些用途呢? 乙烯可以生产二氯乙烷,继而生产塑料产品,化工器材;乙烯还可以生产我们很熟悉的乙醇,以生产出各种用品;乙烯还可以生产高密度、低密度、超高分子量的聚乙烯。 [讲解] 师:看到乙烯有那么多的用途,相信大家开始惊讶了吧! 同学们也许会产生疑问:很普通的乙烯怎么会有如此多的用途呢? 其实这和乙烯的C=C结构是紧密联系的。C=C结构的存在,使得乙烯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而这个结构就决定了乙烯的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性质——乙烯的加成反应。[板书] 而我们在前面看到可以用乙烯制取其他化工产品,最基本的是通过乙烯的加成反应而来的。 那什么是加成反应?我们先以乙烯和溴的CCl4溶液作为例子学习乙烯的加成反应。[板书]

氧化反应 总结(DOC)

总结氧化反应 一、概念 氧化还原反应是指反应过程中有电子转移或者氧化数变化的化学反应,是化学反应中最重要的一类反应。物质失电子的作用叫氧化反应;得电子的作用叫还原。狭义的氧化指物质与氧化合;还原指物质失去氧的作用。氧化时氧化值升高;还原时氧化值降低。氧化、还原都指反应物(分子、离子或原子)。氧化也称氧化作用或氧化反应。有机物反应时把有机物引入氧或脱去氢的作用叫氧化;引入氢或失去氧的作用叫还原。物质与氧缓慢反应缓缓发热而不发光的氧化叫缓慢氧化,如金属锈蚀、生物呼吸等。剧烈的发光发热的氧化叫燃烧。 一般物质与氧气发生氧化时放热,个别可能吸热如氮气与氧气的反应。电化学中阳极发生氧化,阴极发生还原。 通常人们认为,氧化反应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氧对底物的加成,如乙烯转化为环氧乙烷的反应;②脱氢,如烷~烯~炔,醇~醛,酮~酸等脱氢反应均为氧化反应; ③从分子中除去一个电子,如酚的负离子转化成苯氧自由基的反应。所以利用氧化反应除去可以制得醇、醛、酮、羧酸、酚、环氧化合物和过氧化物等有机含氧的化合物以外,还可用来制备某些脱氢产物,例如环己二烯脱氢生成苯和乙苯催化脱氢生产苯乙烯的反应。 根据氧化剂和氧化工艺的不同,氧化反应主要分为空气(氧气)氧化和化学试剂氧化。化学试剂氧化具有选择性好、过程简单、方便灵活等优点,在医药化工领域,由于产品吨位小,因此多用化学试剂氧化法。 化学试剂氧化所用的氧化剂有无机氧化剂和有机氧化剂,无机氧化剂包括:高价金属氧化物、高价金属盐、硝酸、硫酸、氯酸钠、臭氧、过氧化氢等;有机氧化剂一般是缓和的氧化剂,包括硝基物、亚硝基物、过氧酸以及与无机氧化物形成的复合氧化剂。 二、典型氧化剂及氧化反应 氧化剂的种类很多,其作用特点各异。一方面是一种氧化剂可以对多种不同的基团发生氧化反应;另一方面,同一种基团也可以因所用氧化剂和反应条件的不同,给出不同的氧化产物。所以氧化反应因所用氧化剂、被氧化基质的不同,反应机理不同,涉及一个广泛而又复杂的领域。对于精细化工产品的生产来说,要求氧化反应按一定方向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