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等职业学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课程设置

中等职业学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课程设置

中等职业学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课程设置
中等职业学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课程设置

中等职业学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课程设置

《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规划”项目成果

中等职业学校重点建设专业教学指导方案33

中等职业学校

数控技术应用专业

教学指导方案

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中等职业学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指导性教学文件汇编。内容包括本专业课程设置、主干专业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专业设置标准、本专业教学指导方案研究与开发报告。这些教学文件对中等职业学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教学工作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书配有光盘,盘中除本书内容外,还附有教育部以教职成[2000]7号文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数学、计算机应用基础、机械制图、电工基础等23门文化基础课和部分专业技术基础课教学大纲,以供配套使用。

目录

关于印发中等职业学校重点建设专业教学指导方案的通知

中等职业学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课程设置 (1)

中等职业学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主干专业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8)

设备控制基础教学基本要求 (8)

数控系统教学基本要求 (13)

数控加工技术教学基本要求 (19)

数控设备与编程教学基本要求 (24)

机电专业英语教学基本要求 (29)

中等职业学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设置标准(供参考) (33)

附录中等职业学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教学指导方案研究与开发报告 (36)

后记 (42)

关于印发中等职业学校重点建设专业

教学指导方案的通知

教职成厅[2001]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各计划单列市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委,有关部委(单位)教育司(局):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精神,我部制定了《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教职成[2000]8号),并在目录中确定了83个专业为中等职业学校重点建设专业。我们结合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的“面向21世纪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规划”,组织有关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和项目课题组,并在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教研机构和有关院校的大力配合下,开发了中等职业学校重

点建设专业的教学指导方案[包括专业课程设置、部分主干专业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以及专业设置标准(供参考)等],将分批印发给你们,请组织实施。

重点建设专业教学指导方案体现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精神,明确了专业培养目标、业务范围、课程设置和教学要求,是实施学历教育的各类中等职业学校加强专业和课程建设、安排和组织教学活动的指导性教学文件,也是各地、各行业教育部门和教研机构指导职业学校深化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和评价专业教育教学质量的基本依据。同时,也为高等职业院校对口招收中等职业学校相关专业毕业生进行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考核提供了依据。

重点建设专业教学指导方案的印发和实施,是加强中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一项重要工作。各地、各行业教育部门在推动中等职业学校重点建设专业教学指导方案的实施中,要认真组织好培训工作,使广大教师和教研人员转变教育观念,进一步树立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指导思想,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要加强对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安排的指导和对教学过程的检查评估,进一步规范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切实保证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提高。要从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重点建设好一批设置合理、办学条件好、教学质量高的重点建设专业示范点,推动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工作。各地、各行业还应创造条件,组织开发具有地方和行业特色的其他专业的教学指导方案,逐步完善适应经济建设、社会进步和个人发展需要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为及时向各地、各行业和各职业学校提供重点建设专业的教学指导方案,我们已委托高等教育出版社分专业集册出版。按照“面向21世纪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规划”实施方案的要求,我们正以重点建设专业教学指导方案为依据,组织编写和出版重点建设专业主干专业课程的国家规划教材。

各地、各行业教育部门要认真总结和收集重点建设专业教学指导方案的实施情况和出现的问题,并及时报我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

附件:中等职业学校重点建设专业教学指导方案目录*

教育部办公厅

2001年8月6日

中等职业学校

数控技术应用专业课程设置

一、招生对象与学制

本专业招收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学制3~4年。

二、培养目标与业务范围

(一)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数控加工和数控设备操作人员与管理人员。

(二) 业务范围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从事数控设备及自动生产线的操作、调试、维护和保养工作,也可从事生产现场工艺实施、数控软件使用、数控编程、数控改造、设备管理、质量检测和产品销售等工作。

三、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及要求

1. 具备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

2. 掌握机械和电气技术的基本知识,具备初级钳工和电工基本技能。

3. 掌握数控设备工作原理和结构的基本知识,具备数控设备的中级操作技能,具备调试、维护、保养、数控设备和对设备实施数控改造的初步能力。

4. 掌握现代制造技术的基本知识,具备使用CAD/CAM/CAPP等软件、实施工艺、数控编程、设备管理、质量检测和产品销售的基本能力。

5. 具备应用计算机和网络进行一般信息处理的能力。

6. 具备阅读本专业英文资料的初步能力。

7. 具有继续学习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

四、课程设置及教学要求

(一) 必修课程

1. 德育(188学时)

(1) 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34学时)

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旨在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与职业指导。其任务是:使学生了解职业、职业素质、职业道德、职业个性、职业选择、职业理想的基本知识与要求,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掌握职业道德基本规范,以及职业道德行为养成的途径,陶冶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操;形成依法就业、竞争上岗等符合时代要求的观念;学会依据社会发展、职业需求和个人特点进行职业生涯设计的方法;增强提高自身全面素质和自主择业、立业创业的自觉性。

(2) 法律基础知识(31学时)

法律基础知识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旨在对学生进行法律基础知识教育。其任务是:使学生了解宪法、行政法、民法、经济法、刑法、诉讼法中与学生关系密切的有关法律基本知识,初步做到知法、懂法,增强法律意识,树立法制观念,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指导学生提高对有关法律问题的理解能力,对是与非的分析判断能力,以及依法律己、依法做事、依法维护权益、依法同违法行为作斗争的实践能力,成为具有较高法律素质的公民。

(3) 经济与政治基础知识(67学时)

经济与政治基础知识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其任务是:根据马克思主义经济和政治学说的基本观点,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对学生进行经济和政治基础知识教育。引导学生正确分析常见的社会经济、政治现象,提高参与社会经济、政治活动的能力,为在今后的职业活动中,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打下基础。

(4) 哲学基础知识(56学时)

哲学基础知识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旨在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及基本观点的教育。其任务是:通过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等多种方式,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与自己的社会实践、人生实践和职业实践密切相关的哲学基本知识;引导学生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和分析最常见的社会生活现象,初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将来从事社会实践打下基础。

2. 语文(226学时)

在初中语文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现代文和文言文阅读训练,提高学生阅读现代文和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加强文学作品阅读教学,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加强写作和口语交际训练,提高学生应用文写作能力和日常口语交际水平。通过课内外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扩展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养成自学和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接受优秀文化熏陶,形成高尚的审美情趣。

3. 数学(237学时)

在初中数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基础知识。必学与限定选学内容:集合与逻辑用语、不等式、函数、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数列与数列极限、向量、复数、解析几何、立体几何、排列与组合、概率与统计初步。选学内容:实用微积分。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基本运算、基本计算工具使用、空间想像、数形结合、思维和简单实际应用等能力,为学习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4. 英语(263学时)

在初中英语的基础上,巩固、扩展学生的基础词汇和基础语法;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和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使学生能听懂简单对话和短文,能围绕日常话题进行初步交际,能读懂简单应用文,能模拟套写语篇及简单应用文;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继续学习的能力,并为学习专门用途英语打下基础。

5. 计算机应用基础(146学时)

在初中相关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常用操作系统的使用、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电子表格软件的使用、数据库基本操作和使用、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操作和使用,掌握计算机操作的基本技能,具有文字处理能力,数据处理能力,信息获取、整理、加工能力,网上交互能力,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

6. 体育与健康(194学时)

在初中相关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体育与卫生保健的基础知识和运动技能,掌握科学锻炼和娱乐休闲的基本方法,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培养自主锻炼、自我保健、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控的意识,全面提高身心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为终身锻炼、继续学习与创业立业奠定基础。

7. 机械制图(130学时,另有测绘及计算机绘图实验专用周2周)

本课程主要讲授投影作图、机械制图、极限与配合等内容,使学生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和作图方法,机械制图、极限与配合的国家标准。能熟练阅读中等复杂程度的零件图和部件装配图,能徒手绘制较简单的零件图和部件装配图,能熟练使用一种计算机绘图软件。

8. 机械工程材料(51学时)

本课程主要讲授常用机械工程材料和金属材料热处理的基本知识。使学生了解机械工程材料的类别、性能和用途,初步掌握机械工程材料选用原则和加工工艺特点。

9. 机械设计基础(125学时,另有课程设计1周)

本课程主要讲授机械运动的基本规律,杆件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的基本知识,常用机构和机械零件等内容。使学生具有分析、选用和设计机械零部件及简单机械传动装置的初步能力,具有维护机械传动装置的能力。

10. 电工与电子技术(135学时,另有实验专用周2周)

电工技术部分主要讲授交直流电路、电机、电器、供电和用电的基本知识。通过实验实习使学生达到初级电工的理论水平和操作技能。

电子技术部分主要讲授常用半导体元件、基本放大电路、运算放大器、电源电路、数字与脉冲电路的工作原理及应用。使学生初步掌握电子电路的分析方法,能阅读简单的电子电路图,通过实验实习使学生能装配调试简单的电子装置。

11. 设备控制基础(100学时,另有实验专用周2周)

本课程主要讲授流体传动与电气控制的基本原理,常用元件,基本电路、液路与气路,典型系统等内容。使学生掌握电、液、气系统故障分析与排除的基本方法,并具有设计简单系统的初步能力。

12. 测量技术(47学时,另有实验专用周1周)

本课程主要讲授几何量的测量技术。通过实验和实验专用周,使学生掌握尺寸、形状、位置、表面粗糙度、锥度、螺纹及齿轮的基本检测技术,学会使用生产现场的常用工检量具。

13. 微机原理与应用(50学时)

本课程主要讲授微机的基本结构、指令系统、接口技术、单片机的原理及应用等内容。使学生初步掌握单片机在工业控制中的基本应用方法。

14. 数控系统(62学时,另有实验专用周1周)

本课程主要讲授CNC系统的基本结构、传感器原理及测量电路、伺服系统,数控系统的连接、参数设定及调试等内容。使学生掌握数控系统调试和维护保养的基本方法。

15. 数控设备与编程(98学时,另有实验专用周2周)

本课程主要讲授数控车床、数控铣床、加工中心、数控电火花机床、数控线切割机床和数控冲床等设备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维护保养和程序编制等内容。使学生掌握常用数控设备操作、编程、调整和维护保养的基本理论及方法,达到中级数控设备操作工技能鉴定要求。

16. 数控加工技术(98学时,另有实验专用周2周)

本课程在机械加工工艺、刀具、夹具和机床辅具等内容的基础上主要讲授数控机床的加工方法与工艺。使学生掌握机械加工工艺的基本理论和简单零件数控加工工艺的编制方法,能正确选用数控标准刀具、夹具和辅具,会设计简单夹具和辅具。

17. 机电专业英语(69学时)

本课程主要训练学生阅读数控设备及系统等方面的专业英文资料,使学生初步具备阅读英文数控设备说明书的能力。

18. 企业管理及营销(63学时)

本课程主要讲授现代企业管理和市场营销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使学生初步掌握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知识、市场营销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二) 公共选修课(192学时)

各学校在制定实施性教学计划时,可根据区域经济特点和学校具体情况,面向全校学生开设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课程,如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环境保护、网络技术、多媒体与图形处理、舞蹈、音乐欣赏、书法和工艺美术等。

(三) 专门化方向选修课(192学时)

各学校在制定实施性教学计划时,可根据区域经济、行业特点、企业要求、技术发展和学校具体条件,确定专业的专门化方向选修课程及内容。例如,可开设计算机工业控制、设备造型设计、调速系统、经济型数控系统应用、设备数控改造设计、可编程控制器等课程。

五、实践教学环节及要求

(一) 必修实践教学环节(45周)

1. 实验(含实验专用周12周)

实验包括课程教学中的实验和实验专用周。课程教学中的实验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规定开设;实践性较强的课程,除在课程教学期间开设实验外,还安排有实验专用周,实验专用周一般在课程结束后集中时间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训练。本专业在“机械制图”、“电工与电子技术”、“设备控制基础”、“测量技术”、“数控系统”、“数控加工技术”和“数控设备与编程”课程中安排有专用周。

2. 教学实习(21周)

教学实习包括钳工4周,电工4周,机械拆装1周,普通车、铣床加工3周,数控设备操作与编程9周。钳工和电工应达到初级工操作技能水平,数控设备操作按相应中级工技能要求进行培训和考核。

3. 生产实习(1周)

生产实习的目的是通过参观现代制造企业,了解生产现场组织管理,生产现场技术员的知识与能力要求,数控设备安装、调试、维护保养和编程使用的方法。

4. 课程设计(1周)

课程设计是学生在学完“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之后,进行综合训练的有效方法。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正确的设计原则、设计步骤、零部件选择方法。本专业在“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中设置有课程设计。

5. 毕业综合训练(10周)

毕业综合训练是学生在校期间最后一个重要的综合性教学环节,应结合学校及学生选定的专门化方向和用人单位的要求,进行毕业设计、强化实践训练或毕业顶岗实习等综合训练,以提高学生就业上岗适应能力和工作能力。

(二) 选修实践教学环节(6周)

各学校根据区域经济和行业特点以及学校选定的专门化方向、毕业生就业单位的要求,开设相应的供学生选修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以满足所选专门化方向的能力培养需要和毕业生就业单位的要求。

六、教学时间分配(供参考)

教学活动时间分配(供参考) 单位:周

注:在第八学期根据学生就业单位要求及情况确定选修实践教学内容。

课程教学时间分配(供参考)

注:实践教学51周,按每周30学时折算,得实践教学1530学时。

七、说明

1. 本课程设置适用于4年制,3年制可参照执行。

2. 本课程设置是在贯彻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教学指导思想的前提下,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根据培养学生数控设备操作、调试和维修能力以及继续学习能力的实际需要设置课程和教学环节。加强了数控设备操作编程和调试维修实训,突出了计算机应用和英语阅读能力培养,对与就业岗位能力要求关系不十分紧密而对综合职业能力培养又必需的部分理论课程进行了综合化处理。

3. 积极推行“双证制”,以社会化的职业技能鉴定标准来培训和考核学生的职业能力,以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4. 坚持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学校可根据区域经济和行业特点自主设置选修课、确定专业的专门化方向,学生可根据个人兴趣和条件自主选择课程及专业的专门化方向。

5. 各校在制定实施性教学方案时,必修课程的学时可作10%的调整,学校应根据本地和行业的具体情况制定学分制管理办法。

中等职业学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主干专业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设备控制基础教学基本要求

(72~100学时,另有2周实验专用周)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流体传动与电气控制的基本原理,能分析、排除电、液、气系统的常见故障,并为提高有关专业能力打下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教学,学生应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1. 了解液压、气压和电气元件的工作原理及其特性,会选用常用元器件。

2. 掌握液压与气压传动系统的基本原理。

3. 掌握设备电气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

4. 会阅读设备传动控制系统图,初步掌握设备传动控制系统故障的分析和排除方法。

5. 掌握设备的简单传动控制系统的拆装与维修方法。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

基本模块

(一) 设备控制概论

理解流体传动与电气控制的基本原理、特点及应用发展概况;掌握安全用电知识,掌握流体传动系统与电气控制系统拆装、调试和维修的操作规程。

(二) 液压传动

1. 液压传动基础

了解液体的黏度和可压缩性,液体静压力基本方程、静压力传递、液体对固体表面的作用力、流动液体的基本概念、连续性方程、伯努利方程和动量方程的物理意义,流动液体的压力损失、液体流经小孔和间隙的流量、液压冲击与空穴现象、液压油(液)的要求及选用。

2. 液压泵、液压电动机与液压缸

了解齿轮泵、叶片泵、柱塞泵、叶片式液压电动机和柱塞式液压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及应用,活塞式、柱塞式和摆动式液压缸的结构特点及其应用;会选用液压泵和液压电动机,安装调整液压缸,能分析和排除液压泵、液压电动机与液压缸的常见故障。

3. 液压控制阀

了解单向阀、换向阀、溢流阀、顺序阀、减压阀、压力继电器、节流阀和调速阀的工作原理及作用;会选用液压控制阀。

4. 液压基本回路

掌握压力控制、速度控制、方向控制和顺序控制回路的工作原理。

5. 典型液压传动系统

会阅读典型液压传动系统图,掌握液压传动系统常见故障的分析和排除方法。

(三) 气压传动

1. 气压传动的执行元件与辅助元件

了解薄膜式气缸、液压阻尼缸、串联气缸、冲击气缸、气源装置、油水分离器、干燥器、过滤器、油雾器、消声器和储气罐等元件的工作原理与作用;会选用气压传动执行元件与辅助元件。

2. 气压传动控制元件

了解调压阀、顺序阀、安全阀、电磁换向阀、行程阀、节流阀和排气截流阀的工作原理及作用;会选用气压传动控制元件。

3. 气压传动基本回路

掌握压力控制、方向控制、速度控制和气液联动等回路的工作原理。

4. 典型气压传动系统

会阅读典型气压传动系统图,掌握气压传动系统常见故障的分析和排除方法。

(四) 电气控制

1. 常用低压电器元件

了解设备电气控制系统中常用低压电器元件的工作原理及作用;会选用低压电器元件。

2. 继电–接触器控制的基本环节

掌握点动、正反转、起动、制动和行程开关位置控制等继电–接触器控制基本环节的工作原理。

3. 可编程控制器

理解可编程控制器的工作原理、特点和应用范围。掌握可编程控制器的基本编程指令。

4. 典型电气控制系统

会阅读典型电气控制系统图,掌握线路连接和元件安装规范,掌握电气控制系统常见故障的分析和排除方法。

选用模块

(一) 典型设备控制系统

会阅读典型设备的流体传动与电气控制系统图,能分析和排除系统的常见故障。

(二) 继电–接触器控制系统设计

掌握继电–接触器控制系统的设计基本原则、方法和步骤,能选择电器元件和安装调试控制系统。

(三) 可编程控制器应用

掌握可编程控制器的程序设计方法,掌握可编程控制器的硬件连接方法,能设计简单控制系统。

实践教学模块

(一) 必做实验

1. 液体的压力形成及不同孔径液阻演示实验

2. 液压元件拆装实验

3. 气压元件拆装实验

4. 压力控制阀的特性实验

5. 液压基本回路实验

6.气压基本回路实验

7. 电器元件的认识实验

8. 异步电动机正反转及点动实验

9. 异步电动机Y–△联结减压起动实验

10. 可编程控制器的编程实验

11. 车床控制线路实验

(二) 选做实验

1. 可编程控制器的硬件连接实验

2. 可编程控制器编程调试实验

(三) 实验专用周

通过综合性实验专用周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技能,组装简单的电、气、液控制系统,培养学生拟定控制方案、选择元件、安装和调试系统的能力。

四、学时分配建议

3年制学时分配建议

4年制学时分配建议

五、说明

1. 本课程教学基本要求适用于中等职业学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3、4年制),对选用模块进行调整也可用于其他机电类专业。

2. 本课程采用模块式结构。基础模块、实践教学模块的必做实验和实验专用周为必修内容;选用模块和实践教学模块的选做实验为选修内容,各校可根据行业和地方经济特点进行选择和调整。

3. 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应以装、拆、调试为主线,尽可能采取现场教学模式,充分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在实践教学中要加强安全操作规程的教育,以提高学生的工程技术素质。气压传动与液压传动有许多相似之处,气压传动的部分内容可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学。

数控系统教学基本要求

(56~62学时,另有1周实验专用周)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数控系统的基本知识,具备数控系统实际应用和维护的初步能力,并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教学,学生应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1. 能基本正确识别常用数控系统的类型,能说明主要模块的作用及使用要求。

2. 能根据技术资料进行中低档数控系统各部分的连接、工作条件的设置和使用。

3. 能进行数控设备通信和网络环境的施工。

4. 能基本正确判断中档数控系统的故障部位,会排除经济型数控系统的一般故障。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

基本模块

(一) 数控系统概述

了解数控技术的基本概念;理解数控系统的基本组成、作用及简单工作原理。了解数控系统的分类、应用特点;了解数控技术的发展及应用现状。

(二) 数控系统的基本结构

1. 数控系统的硬件结构

理解数控系统的硬件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理解各主要模块接口的技术规格。

2. 数控系统的软件结构

了解数控系统软件的类型和作用。

3. 数控系统的信息处理

了解信息输入的基本方法及特点;了解加工程序的输入、存储、译码和运算过程。

(三) 检测装置

1. 旋转变压器

了解旋转变压器的结构和用途。

2. 感应同步器

掌握感应同步器的结构、工作原理、技术规格及用途。

3. 光栅

掌握光栅的结构、工作原理、技术规格及用途。

4. 磁栅

了解磁栅的工作原理和结构。

5. 编码器

了解编码器的类型,掌握典型编码器的结构、工作原理、技术规格和用途。

6.数显装置的使用

了解数显装置的组成、用途,掌握典型数显装置的安装要求。

(四) 伺服系统

1. 概述

了解伺服系统的组成和类型,以及对伺服系统的要求。

2. 步进电动机及驱动电路

了解步进电动机的类型;理解步进电动机的结构、工作原理和主要特性,掌握步进电动机阻尼器的调整方法和要领;了解脉冲分配器基本工作原理;掌握常见驱动电路的构成、工作参数和连接。

3. 交流伺服电动机及控制器

了解交流伺服电动机的类型、结构及应用特点;了解SPWM变频控制器的简单工作原理;理解变频控制器的技术参数;掌握变频控制器的使用方法;掌握交流伺服电动机与驱动电路的连接方法。

4. 直流伺服电动机

了解直流伺服电动机的结构原理和应用特点。

(五) 数控系统的使用

1. 数控系统中的PLC

理解内装型、独立型PLC实现M、S、T功能的工作原理。

2. 通信接口与网络

理解数控系统的数据通信要求;掌握串行通信接口的连接方法;了解数控设备的网络通信。

3. 经济型数控系统

了解经济型数控系统的类型、典型经济型数控系统的技术参数,掌握经济型数控系统的内部控制模块及外部控制部件之间的连接。

4. 数控系统的抗干扰

了解数控系统的环境要求,理解数控系统安装和接线的技术规范。

(六) 数控系统的调试与维护

1. 数控系统的调试

了解数控系统参数表的内容和作用;掌握数控系统基本参数的设定和数控系统调试的方法。

2. 数控系统的维护

掌握数控系统日常维护的内容、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3. 数控系统的故障诊断

掌握数控系统常见故障诊断及排除的基本方法。

选用模块

(一) PLC的应用

了解PLC的类型、应用特点,理解PLC的选型方法,掌握PLC外部接线和安装的技术要求。

(二) 数字化仪表的选用

了解常用数字化仪表的用途,理解温度、压力与时间等数字化仪表的使用方法。

(三) 工业控制计算机

了解工业控制计算机的组成与应用。

实践教学模块

(一) 必做实验

1. 数控系统的认识

2. 编码器实验

3. 步进电动机驱动电路

4. PLC实验

5. 通信接口实验

6.数控系统参数应用实验

7. 数控系统维护

8. 经济型数控系统连接与调试

9. 数控系统的故障诊断

(二) 选做实验

数字化仪表的使用

(三) 实验专用周

选择一种典型的数控系统,通过安装、调试、维护及故障的诊断等方面的实训,使学生掌握数控系统的应用,加深对数控系统工作原理的理解。

四、学时分配建议

3年制学时分配建议

4年制学时分配建议

续表

五、说明

1. 本课程教学基本要求适用于中等职业学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3、4年制)。

2. 本课程采用模块式结构。基本模块、实践教学模块的必做实验和实验专用周为必修内容;选用模块和实践教学模块的选做实验为选修内容,各校可根据行业和地方经济特点进行选择和调整。

3. 在课堂教学中应尽可能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多安排现场教学,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注意数控技术的发展动态,及时引进新的教学内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数控加工技术教学基本要求

(80~98学时,另有2周实验专用周)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其任务主要是使学生掌握数控加工技术的基本知识和运用能力,为继续学习打下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应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1. 能规范、正确地执行数控加工工序的工艺要求。

2. 能规范、正确地实施典型零件的数控加工工艺。

3. 能拟定简单零件的数控加工工艺规程。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

基本模块

(一) 绪论

了解机械制造业的发展概况、数控加工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二) 数控加工基本知识

1. 金属切削运动及工件表面的形成

理解切削运动的概念和各种不同的切削运动;了解切削中工件表面的形成。

2. 刀具切削部分的几何角度

了解刀具组成,掌握车刀标准坐标系中主剖面系的几何角度及其定义,会画车刀的角度;了解进给运动、刀具安装位置的变化对刀具实际工作角度的影响;掌握切削用量要素和切削层参数。

3. 刀具材料

了解常用刀具材料的性能,掌握其适用范围。

4. 切削加工中的各种物理现象

理解切削加工中的各种物理现象,了解切削中各种物理现象对加工质量的影响,掌握其控制的措施。

5. 工件的定位与夹紧

掌握工件的定位原理,会选用定位元件,分析定位元件所限制的自由度,能分析定位方案的合理性;了解夹紧机构的组成和要求,会选用夹紧机构,会确定夹紧方案,能分析夹紧方案的合理性。

(三) 数控加工方法

1. 金属切削加工

(1) 车削加工

了解车削加工的特点及工艺范围;掌握车削加工的安全生产要求和操作规程;掌握数控车削加工的常用方法,会确定车削加工参数;了解车刀的类型、应用特点,机夹刀杆、刀片的类型及应用特点,会正确选用刀具,预调刀具;掌握三爪卡盘、顶尖及鸡心夹头等机床附件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会刃磨车刀。(2) 铣削加工

了解铣削加工的特点及工艺范围;掌握铣削加工的安全生产要求和操作规程;掌握数控铣削加工的常用方法,会正确选择铣削加工刀具和加工参数;掌握平口钳,自定心虎钳、回转工作台和万能分度头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

(3) 钻削加工

了解钻削加工特点及工艺范围;掌握钻削加工的安全生产要求和操作规程;掌握数控钻削加工的常用方法,会正确选用钻削加工刀具和加工参数;掌握钻夹头、快换夹头的工作原理及其使用方法,会刃磨钻头。(4) 磨削加工

了解磨削加工的特点及工艺范围;掌握磨削加工的安全生产要求和操作规程;了解砂轮的组成和结构要素;会确定磨削加工参数,能平衡砂轮。

2. 特种加工

了解特种加工的方法及应用特点;理解电火花成型加工和电火花线切割加工的工作原理,会基本正确选择加工参数;了解电解加工原理、激光和超声波加工原理、应用范围。

(四) 数控加工工艺

1. 数控加工概述

了解数控加工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工艺系统组成,工艺过程。

2. 数控加工工艺规程制定

理解加工工艺过程的基本概念,了解机械加工常见毛坯的种类,会选择毛坯;能对零件进行工艺分析和工艺处理,会选择定位基准,确定数控加工方案;理解加工余量和尺寸链的概念,能确定加工余量和工序尺寸,能解算简单尺寸链;会根据零件的工艺要求选择机床、数控加工刀具、夹具及辅具,能合理确定切削用量;了解工艺文件的编制步骤和方法,能制定简单的轴类零件和箱体类零件的工艺规程。

3. 机械制造自动化的发展

了解数控加工的发展方向、柔性制造和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五) 机械加工质量

了解机械加工质量的意义;掌握机械加工精度概念、影响因素及获得机械加工精度的方法;掌握加工误差统计分析方法;了解表面质量的概念、表面质量对产品使用性能的影响及衡量指标。

选用模块

(一) 数控加工中心刀具

了解数控加工中心的刀具系统种类,会选择和安装刀具。

(二) 专用夹具设计

了解数控加工常用夹具的种类与使用,专用夹具设计的基本要求、方法和步骤。

(三) 数控加工生产率

掌握提高数控加工劳动生产率的工艺途径。

(四) 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CAPP)

了解成组技术的概念和实施方法,理解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方法。

实践教学模块

(一) 必选部分

1. 现场教学

掌握数控车削操作规程、车削类通用夹具的工作原理与使用方法;掌握数控铣削操作规程、铣削类通用夹具的工作原理与使用方法;掌握数控钻削操作规程、电火花成型加工和电火花线切割机床操作规程;掌握数控加工工艺的实施方法。

2. 实验

(1) 车刀几何角度的测量

(2) 各种对刀仪的调整

(3) 通用夹具(或组合夹具)的拆装与使用

(4) 典型零件的数控车削加工

3. 实验专用周

课程教学内容完成后,用2周时间进行实验专用周,内容选择简单典型零件,拟定并实施加工工艺规程或根据各校实际情况进行实践操作训练。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本课程所学的理论知识拟定加工工艺规程和数控加工工艺的实施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创新精神。

(二) 可选部分

1. 现场教学

典型零件的数控加工中心加工(或数控铣床加工)。

2. 实验

(1) 加工误差的统计分析

(2) 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

四、学时分配建议3年制学时分配建议

4年制学时分配建议

五、说明

1. 本课程教学基本要求适用于中等职业学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3、4年制),对选用模块进行调整也可适用于其他加工类专业。

2. 本课程采用模块式结构。基础模块、实践教学模块的必做实验和实验专用周为必修内容;选用模块和实践教学模块的选做实验为选修内容,各校可根据行业和地方经济特点、不同学制、不同教学要求进行选择和调整。

3. 本课程实践性较强,应注意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注意课堂教学的多样化,应重视直观教学,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多媒体教学等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并根据需要组织参观和现场教学;教学中应注意工艺、刀具、夹具和辅具等内容的有机结合;在教学中要积极改进教学方法,按照学生学习的规律和特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数控设备与编程教学基本要求

(80~98学时,另有2周实验专用周)

运动训练学课程大纲

《运动训练学》课程大纲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课程编号:406349 学分:2分 总学时:36学时理论学时:30学时 适应专业:体育教育专业,社会体育 先修课程: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教育学,心理学, 生理学等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运动训练学》是一门建立在多学科基础上,研究运动训练活动过程一般规律的科学。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运动训练的目的、任务,掌握运动训练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内容,理解运动员运动训练的基本原理与方法,了解年度和周、课训练计划的制定。 二、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的基本特点;运动训练管理的层次结构;运动员选材的任务及生物基础;训练周期的类型、改变负荷的形式;体、战术训练的意义以及影响因素;参赛准备的内容及运动员参赛风险识别、评估与对策。 理解训练方法的意义和操作过程及现代运动训练的基本特点;竞技战术、战术能力的概念;心理能力与体能、技能,运动智能与运动知识、运动技能的关系;各训练原则的科学基础及训练学要点。 掌握竞技运动项目的分类及项群体系的构成以及各项群训练的基本特征;运动训练的基本规律;提高身体训练的各种方法及其原理;掌握技术、战术能力训练的方法;各类运动训练计划结构和组织及控制方法。 三、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2学时) (一)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 1、了解竞技体育的构成、竞技体育的基本特点; 2、明确运动训练的目的、任务,运动训练的内容,现代运动训练的基本特点。 (二)运动训练的科学管理(2学时) 1、了解运动训练管理的含义及其管理的层次结构; 2、明确高水平运动队的训练竞赛管理; 3、了解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管理体制。 (三)运动员选材(2学时) 1、明确运动员选材的任务; 2、了解运动员选材的生物学基础; 3、掌握运动员科学选材的方法实施。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设置说明要点

《机械制造基础》 课程设置说明 制作人:王晨光、孙大海、史盼盼 孙亚光、姚丽、苏慧

课程设置说明 一、课程的开发理念和思路 1.课程的开发理念 本课程的开发参考了教育部2009年颁发的《机械基础》教学大纲,同时按任务驱动的项目教学形式进行教学设计。 2.课程的开发思路 1)适用企业要求 机械制造技术专业的毕业生,大部分要在生产一线从事基础工作,如机床操作、工艺编制,工装设计加工等,因此培养学习者工程材料、工程力学、液压传动、常用机构和传动、通用机械零部件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以及简单机械系统工作原理的初步分析能力、工程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的养成等对职业成长非常重要。 2)适应人才成长规律 遵循职业成长规律和认知规律,通过企业专家访谈会的形式,打破传统学科体系,创立合适的学习情境。以任务为引领,针对各学习情境,安排相应的学习和操作任务,使学生在任务的完成过程中,自然而然完成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使理论的学习与技能的掌握充分融合,同时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课程的性质与作用 本课程是是机械类和近机类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骨干和技术基础课程,在教学计划中起着承前启后的桥梁作用,为学习专业课程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和基本的专业技能。本课程不仅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同时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在培养机械类和近机类工程技术人才的过程中,具有增强学生的机械理论基础、提高学生对机械技术工作的适应性和培养其开发创新能力的作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使学生掌握常用机构、通用零件及传动的原理,初步具备对普通机械传动装置和简单机械进行分析的能力;使学生认识液压元件及符号,理解液气压基本回路的工作原理和功能,能根据系统回路图正确的安装机电产品的液压与气动控制系统,具备回路简单调试的能力。并为学生在设备的正确使用、设备的故障分析、设备的维护保养等方面提供必要的知识。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和今后职业技能的进一步提高奠定基础。 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社会工作专业建设方案

社会工作专业建设方案 项目组顾问:钱绮莲香港富达盟信顾问有限公司经理香港资深企业社工 上海乐群社工服务社、上海基督教青年会等机构社工 督导 姬中宪浦东社会工作(者)协会常务理事 项目负责人:刘茂香上海工会管理职业学院社工专业主任、社工师 浦东社会工作(者)协会理事 项目组成员:马景红孙泽宇王贤森韩晋郭志巧程金陈超贾丙海 张平上海浦东星火开发区联合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 刘庆元上海阳光社区青少年事务中心总干事 顾勤华上海奉贤思齐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总干事 徐金凤上海浦东社会工作(者)协会副秘书长 上海乐耆社工服务社督导 叶雄上海市自强社会服务总社社工师、心理咨询师二级 同伴辅导员 陈军上海闸北星雨社区青年发展中心总干事

本项目重点建设社会工作专业,辐射带动社区管理与服务、劳动与社会保障等专业发展,项目建设预算201.2万元,其中中央财政140万,市财政配套 61.2万元。 一、专业建设基础 我院社会工作专业自2003年申办成功、2004年开始招生以来,始终坚持立足工会资源,面向社工一线,以培养应用性人才为目标,为上海社会工作行业培养了400余名一线社会工作者,已成为在上海市有一定影响、特色鲜明、实力较强的专业。目前本专业在校生共有290人,专业规模、培养水平居全市同类院校前列。 1、“学院—社团组织合作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初步形成 我院社会工作专业先后与上海市总工会社会工作部、上海市职工互助保障会、普陀区总工会、上海机场工会等工会组织和上海市自强社会服务总社、上海奉贤思齐社工服务站、上海中致社区服务社、浦东新区社会工作者协会、上海儿童社会福利院、上海阳光社区青少年事务中心等社工组织和机构签定了合作培养协议。 在“学院—社团组织合作培养”的模式下,工会和社工机构参与教学工作的全过程,对社会工作专业的教学培养计划进行规划指导,承担一年级、二年级学生寒假暑假专业实践,提供学生参与机构大型项目的志愿者活动机会,承担三年级学生半年“顶岗实习”和现场进行毕业设计的指导任务等。社团组织和机构的参与培养,强化了学生岗位操作技能和职业能力的训练,使学生培养和就业岗位初步实现了“零距离”对接。 2、教学方法初步实现教学做一体化 针对现代社会对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要求,社会工作专业开展了一系列教学改革。聘请行业专家与学院教师共同组成专业指导委员会,共同制定了人才培养方案,按照社会工作服务一线对职业岗位能力的要求及职业发展需要,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将教学内容与岗位能力训练相结合,强化了实训教学,把《个案社会工作方法与实务》、《小组社会工作方法与实务》等实践性较强的课堂搬到校内实训室;通过到基础工会和社工机构顶岗实习等,实现了“教、学、做”一体化,强化了学生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 积极探索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实行“双证”融合的教学改革,将职业

2016级运动训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五年专)(白鹤拳方向)试行

福建体育职业技术学院 2016级运动训练专业白鹤拳方向人才培养方案 (五年制试行) 专业名称:运动训练专业 专业代码:660401 招生对象:招收经系统运动训练、具有一定潜力的初中毕业生 学制与学历: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大专层次 简介 2006年福建体育职业技术学院设立运动训练专业,并正式面向社会招收,生源对象主要为通过单独招生考试吸纳的各地市体校学生、专业运动队运动员及具有一定体育特长的初高中毕业生,并组成运动训练专业教学团队。2013年,在结合运动训练特有的生源特点及更清晰的就业市场定位的基础上,运动训练专业设立乒乓球、羽毛球、网球、篮球四个专业方向及专业项目运营团队。 运动训练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旨在服务当前我国体育服务体系建设,满足体育公共服务体系专门人才需求,在运动组织服务方面、运动指导服务、体育活动服务等方面提供高级技能型、创业型人才。同时,配合国家竞技体育政策转化及竞技体育运动员职业生涯转换的现实需求,通过职业教育和专门人才培养,实现运动员自身运动技能向市场就业竞争力的转化,实现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为国家竞技体育可持发展服务。 培养目标与规格 专业 方向 乒乓球、羽毛球、网球、篮球、足球、白鹤拳 教育目标一、培育乒乓球、羽毛球、网球、篮球、足球、白鹤拳等运动项目专任教练及指导人才。 二、培育体育教育教学专业能力人才。 三、培育体育产业专门人才。

职业资格证书 本专业学生在毕业前必须取得以下(1)至(2)通用证书,并取得(4)至(8)项中至少一项职业资格证书: 序号 证书名称 支撑课程 备注 1 全国计算机考试一级 计算机证书 计算机基础 必考 2 二级裁判员等级 各单项技能裁判法 必考 3 国家一级社会体育 指导员(乒、羽、网) 社会体育指导员 技术等级培训教材 选考 4 教师资格证书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综合选考 教学 目标 能力 养成 基本能力: 一、语文能力。 二、现代信息素养。 三、职业道德与伦理。 四、社会关怀。 五、团队合作能力。 六、沟通与表达能力。 七、创新能力。 八、学习能力。 九、分析及解决问题能力。 专业能力: 一、具备体育、运动的专业知识。 二、具备球类运动专业知识与技术。 三、具备专项运动训练与比赛的能力。 四、具备专项竞赛的裁判执法能力。 五、具备体育竞赛组织与管理能力。 六、具备体育教学的知识与技能。 七、具备体适能指导、体能训练、运动康复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八、具备销售管理的专业技能。 九、具备体育产业就业与创业能力。 十、志愿服务的精神和能力。 就 业 发 展 一、运动技能指导人才:体育俱乐部运动项目教练、企事业单位体育指导人员; 二、体育教育专门人才:专项运动项目教师、教练; 三、体育相关产业经营人才:体育俱乐部创业与经营人员; 四、体育赛事领域人才:体育赛事推动与管理人员、赛事裁判; 未 来 展 望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和人们终身体育的意识增强,体育的消费需求日益增加,体育消费需求成多样化、专业化、标准化等方向发展,需要大量的体育专业技术人员提供专业的体育健康服务,在此情况下形成了广阔的体育就业市场。体育培训产业成为我国“朝阳产业”,也是体育产业的新增长点的“砥柱产业”。 体育健康产业的发展需要既精通体育又精通服务、管理的综合性人才和创业型人才。运动训练专业依托我国竞技体育、群众体育政策及发展策略,并依据就业市场,以培育本专业毕业生具备“优秀运动技能”为目标,以“教学、教练能力”、“营销与创业能力”与“综合职业素养”等为规划架构,注重教学与训练并重,实践与理论结合,培养符合我国体育政策、市场需求与体育公共服务体系所需的高层次技能型人才。

社会工作专业课程设置

社会工作 Social W ork 专业代码:030302 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掌握社会工作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具备较熟练的社会调查技能和较强的社会工作能力,熟悉国际、国内社会政策及社会福利制度的发展历史和现状,了解各级政府在各类社会事务方面的运作机制,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能在各级政府机关和各类社区、社会福利机构从事社会保障、社会政策研究、社会行政管理、社区发展与管理、社会服务、评估与操作等工作,富有创新意识与能力的专业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社会工作的基本理论,树立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学习和掌握开展社会工作的技能和方法,使学生具备进行社会调查研究的方法与技能,掌握理论分析、实证研究、社会实践等多方面的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准确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树立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正确的价值观念,熟练掌握社会工作的基本理论、方法和知识,了解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 2、熟练掌握社会调查方法和技能及社会统计方法。 3、了解党和政府的重大方针、政策、法律和法规,有通过社会工作实践和社会工作影响社会政策的价值取向和基本能力。 4、具备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善于了解国情,善于分析各种社会现象和问题,具有较强的论文写作和语言表达能力。 5、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方法,具有一定的社会工作能力。 学位主干课程:社会学概论、社会心理学、社会工作导论、社会工作方法、社会福利制度、社会政策、社会调查理论与方法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军事训练、公益劳动、教学实习、社会实践、毕业论文等。 主要专业实验:《社会工作导论》参观参与社会工作实践、《社会调查理论与方法》的方案设计与调查实践、《社会工作方法》参加各类社会工作实践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法学 学时分配与毕业学分要求:本专业教学计划总学时2342,其中必修课程占总学时72.3 %,选修课程占27.7 %,实践教学31周。 本专业学生毕业应取得最低学分为161学分,其中公共基础课48学分,专业核心课39学分,学校特色课22学分,通识教育课14学分,实践环节32学分,课外创新训练学分为6。

中专护理教学计划(详细)

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培养掌握现代护理理论、临床护理技能、社区卫生保健知识、富有人文精神精神,能适应临床各级医疗机构、社区、家庭,从事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护理、康复以及社区卫生保健服务的技能应用型护理专门人才。 二、人才培养规格和知识、能力、素质结构 (一)人才培养规格 通过对医学科学和护理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系统学习,培养适应社会需求,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身心素质,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能够胜任护理岗位群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技能应用型护理人才。 (二)人才培养模式 本专业人才培养坚持以社会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与用人单位联合培养为原则,以素质教育和护理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根据职业岗位要求和国家职业资格标准,采用“2+1”培养模式,即二年的校内学习和一年的医院实习,学校和医院两个育人主体共同承担人才培养责任。校内学习以理论课为主,辅以实验、实训和见习等实践性教学环节;学生在一年的教学医院顶岗实习中完成专业课与临床实践的结合。 (三)知识、能力、素质结构 1.知识结构 (1)具有本专业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人文社会科学基本知识。 (2)具备较扎实的医学知识及护理知识。 (3)具有基本的疾病预防保健知识。 (4)具有一定的体育运动和科学锻炼的基本知识。 2.能力结构 (1)具有以护理对象为中心,运用护理程序实施整体护理的能力。 (2)具有规范、较熟练的基础护理、专科护理的基本操作技能。 (3)具有对危重患者的应急处理和配合抢救的能力及一定的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处理能力。 (4)能向个体、家庭、社区提供整体护理和保健服务、康复指导和进行卫

课程设置 职业技术学校课程设置情况说明

课程设置职业技术学校课程设置情况说明 赤峰北方电力职业技术学校课程设置情况说明一、培养目标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体现时代、社会要求,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 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 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 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质以及环境意识; 具有适应企业、单位的基本技能和方法; 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二、课程设备的原则 1、均衡设置课程根据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要求,均衡设备课程,各门课程比例适当,并可按照地方、学校实际和学生的不同需求进行适应调整,保证学生和谐、全面发展;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职业教育阶段三年一贯整体设置课程; 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成长的需要和认知规律,根据时代发展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课程门类由专业基础到专业技能逐渐增加。

2、加强课程的综合性注重学生经验,加强学科渗透。各门课程应重视学科知识、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的整合,改变课程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的现象。 设置综合课程。一年级上学期设置公共文化课,一年级下学期设置专业基础课,二年级设置专业理论课,三年级设置专业理论课和专业技能课,具体课程设置见(附件1)。为适应学生生活范围逐步从学校扩展到社会,经验不断丰富,社会性逐步发展,我校实施半军事化管理,使学生适应单位集体生活。 课外活动增设综合实践活动,内容主要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等。使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发展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加强课程的选择性国家通过制定专业名称及用书目录大纲,以保证职业教育的基本质量,提高地方、学校、学生对课程选择的可能性。鼓励各地发挥创造性,办出有特色的学校。 在达到三年职业教育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做到小而专、专而精,形成有专业特点的学校课程结构,学校也在逐步开设更多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职业技术专业课程。 赤峰北方电力职业技术学校 20XX年10月17日

中等职业学校运动训练专业课程设置及基本要求

中等职业学校 运动训练专业课程设置 一、招生对象与学制 本专业招收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学制3年。 二、培养目标与业务范围 (一)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全面素质、具备高中文化水平的各级各类运动员,特别是优秀运动员的后备人才。 (二) 业务范围 本专业面向专业运动队、社会优秀运动队和需要高水平运动员的工、矿、企事业单位。 三、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及要求 (一) 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拥护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热爱人民、遵纪守法;有吃苦耐劳、团结协作和拼搏向上的精神。 (二)具有一定的文化素质和修养,基本掌握中等学校学生应具备的文化、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 (三)具有较高水平的专项运动技能和从事竞技体育运动的能力。 (四)具有一定的组织体育活动和指导专项运动技术训练的能力。 (五)掌握主修项目的基础理论和训练方法以及其他运动项目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六)掌握主修项目的裁判知识,并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达到国家三级裁判员水平。 四、课程设置及教学要求 本专业的课程可分为文化基础课程和主干专业课程两大类。 (一) 文化基础课程(必修) 1. 德育(176学时) (1) 哲学基础知识(48学时)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旨在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及基本观点的教育。其任务是:通过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等多种方式,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与自己的社会实践、人生实践和职业实践密切相关的哲学基本知识;引导学生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和分析最常见的社会生活现象;初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将来从事社会实践打下基础。 (2) 经济与政治基础知识(64学时)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其任务是:根据马克思主义经济和政治学说的基本观点,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对学生进行经济和政治基础知识的教育。引导学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设置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设置 四、课程设置及教学要求 (一) 文化基础课 1. 德育(177学时) (1) 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旨在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与职业指导。其任务是:使学生了解职业、职业素质、职业道德、职业个性、职业选择、职业理想的基本知识与要求,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掌握职业道德基本规范,以及职业道德行为养成的途径,陶冶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操;形成依法就业、竞争上岗等符合时代要求的观念;学会依据社会发展、职业需求和个人特点进行职业生涯设计的方法;增强提高自身全面素质、自主择业、立业创业的自觉性。 (2) 法律基础知识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旨在对学生进行法律基础知识教育。其任务是:使学生了解宪法、行政法、民法、经济法、刑法、诉讼法中与学生关系密切的有关法律基本知识,初步做到知法、懂法,增强法律意识,树立法制观念,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指导学生提高对有关法律问题的理解能力,对是与非的分析判断能力,以及依法律己、依法做事、依法维护权益、依法同违法行为作斗争的实践能力,成为具有较高法律素质的公民。 (3) 经济与政治基础知识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其任务是:根据马克思主义经济和政治学说的基本观点,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对学生进行经济和政治基础知识的教育。引导学生正确分析常见的社会经济、政治现象,提高参与社会经济、政治活动的能力,为在今后的职业活动中,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打下基础。 (4) 哲学基础知识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旨在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及基本观点的教育。其任务是:通过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等多种方式,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与社会实践、人生实践和职业实践密切相关的哲学基本知识;引导学生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和分析最常见的社会生活现象;初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将来从事社会实践打下基础. 2. 语文(225学时) 在初中语文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现代文和文言文阅读训练,提高学生阅读现代文和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加强文学作品阅读教学,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加强写作和口语交际训练,提高学生应用文写作能力和日常口语交际水平。通过课内外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扩展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养成自学和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接受优秀文化熏陶,形成高尚的审美情趣。 3. 数学 (225学时) 在初中数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基础知识。必学与限定选学内容:集合与逻辑用语、不等式、函数、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数列与数列极限、向量、复数、解析几何、立体几何、排列与组合、概率与统计初步。选学内容:极限与导数、导数的应用、积分及其应用、统计。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基本运算、基本计算工具使用、空间想像、数形结合、思维和简单实际应用等能力,为学习专业课打下基础。

南京大学社会工作硕士MSW专业学位研究生

南京大学社会工作硕士(MSW)专业学位研究生 培养方案(试行) 为了贯彻实施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转发《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指导性培养方案》的要求,根据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简称MSW,后同)学位的培养特点,结合南京大学MSW承办单位社会学院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以人为本、助人自助、公平公正”的专业价值观,掌握社会工作的理论和方法,熟悉我国社会政策,具备较强的社会福利服务策划、执行、督导、评估和研究能力,胜任针对不同人群及领域的社会福利服务与社会福利管理的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 二、招生对象 招生对象为社会工作及相关专业或具有一定社会工作实践经验的其他专业的学士学位获得者。 三、学习年限 全日制学习年限一般为2年。 四、培养方式 1、MSW培养采用课程讲授、案例研讨和社会工作实习等多种形式,重视实践教学。MSW教育中心配备有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室、社会工作实验室等硬件设施,聘请有实践经验的优秀社会工作人才为学生上课或开设讲座,采用案例分析的方式授课,加强社会工作实务技能的训练,兼顾研究能力的培养。 2、设立导师组,发挥集体培养作用。导师组以具有指导硕士研究生资格的正、副教授为主,并吸收社会福利服务与管理部门的优秀社会工作人才参加。实行双导师制,即学校专职教师与有实际工作经验和研究水平的优秀社会工作人才共同指导。

五、课程设置 MSW专业学位课程的总学分不低于36学分。学分课程类型包括: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社会工作实习及毕业论文。学生必须通过学校组织的规定课程考试,成绩合格方能取得该门课程的学分;修满规定学分方能撰写学位论文。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必修课都配备2名以上专任授课教师,具有社会工作实践经验或督导经验者的比例不低于50%。 1、必修课(21学分) 必修课包括公共必修课与专业必修课,共有7门课,20个学分。 公共必修课程(7学分) 专业必修课程(14学分) 【注】:专业必修课还包括社会工作实习(5学分)和学位论文(2学分),详细要求见第六部分和第七部分。

护理专业教学标准

云南开放大学“中高衔接开放式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项目” 护理专业教学标准 专业名称:护理 专业代码:630201 招生对象:中等专业学校、职业高中助产、护理专业一年级在读学生。 学制:中高学制5年,实行弹性学制,最低毕业年限4年,学籍8年有效。 学历:开放教育专科 毕业要求 本专业最低毕业学分为76学分。 本专业实行完全学分制管理,学生获得的学分满足毕业最低总学分和各课程模块最低学分设置要求,达到最低毕业年限,满足各项毕业条件,可获得毕业证书。 就业面向 1、服务面向 主要面向医疗、卫生、康复和保健机构,从事护理、健康保健工作。 2、就业岗位(群) 护理人员。 培养目标与规格 1、岗位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 为体现职业教育服务地区经济与产业发展的特点,通过调研了解市场人才需求和岗位技能要求及生产过程技术要求等,由此进行工作岗位、工作职责、工作任务、工作能力与素质要求等综合分析,确定专业面向的职业岗位和培养目标定位。 岗位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

2、岗位职业资格标准分析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明确指出:“推行‘双证书’制度,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使有职业资格证书的毕业生取得“双证书” 的人数达到80%以上。”因此需要对岗位职业资格标准进行分析,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的对接。

根据以上分析,建议本专业学生获取下列职业资格证书: 3、培养目标 根据对岗位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和对岗位职业资格标准的分析可确定护理专业培养目标为: 本专业培养适应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重点面向基层、从事临床护理、社区护理的应用型专门护理人才。 4、培养规格 (1)知识要求 掌握从事本专业工作必须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的基本知识;掌握从事整体护理必须的护理学基本理论和知识;掌握规范的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的操作知识;掌握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如伦理学等);熟悉急、难、重症病人的护理原则;熟悉基层医疗机构的管理程序和内容;掌握基本的计算机操作程序、文件制作以及科研论文的书写知识。 (2)技能要求 能够很好地适应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需要,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护理实践中的常见、主要问题,做好基层临床护理、社区护理工作。能够在日常的工作、学习、生活中观察,并结合自己实践不断提高;能够独立利用各种机会和工具(包括计算机网络等)查阅、并获取新的护理学相关知识;具有初步阅读英语书籍的能力;有一定的科研能力,能够撰写医学科研论文;能够和患者、同事以及各种社会关系进行正

中等职业学校国际商务专业课程设置

中等职业学校 国际商务专业课程设置 一、招生对象与学制 本专业招收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学制3年。 二、培养目标与业务范围 (一)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从事国际商品贸易和服务贸易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 (二) 业务范围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具有国际商务活动的外经贸企业、三资企业、驻华外国商社、中外金融保险机构、涉外宾馆饭店等企事业单位,从事外贸销售、外贸制单、进出口货物报关、涉外商务代理、货运代理、船务代理、涉外商务咨询、商务文秘和其他涉外商贸服务工作。 三、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及要求 1. 了解国际商务工作的基本政策、法律法规和国际惯例。 2. 了解国际商务中进出口业务的基本环节和具体运作,包括组织货源、签订合同、报关报验、安排运输、制单结算等。 3. 具有较扎实的外语基础,能较好地用外语进行商务洽谈,能熟练地处理商务函电、合同和单证。 4. 具有国际汇兑的基本知识和经济核算的基本技能。 5. 初步具有公关能力。 6. 具有中英文录入技能。 7. 具有利用计算机网络获取国际商务信息及处理相关业务的能力。 四、课程设置及教学要求 (一) 文化基础课程 1. 德育

(1) 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36学时)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旨在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与职业指导。其任务是:使学生了解职业、职业素质、职业道德、职业个性、职业选择、职业理想的基本知识与要求,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掌握职业道德基本规范,以及职业道德行为养成的途径,陶冶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操;形成依法就业、竞争上岗等符合时代要求的观念;学会依据社会发展、职业需求和个人特点进行职业生涯设计的方法;增强提高自身全面素质、自主择业、立业创业的自觉性。 (2) 法律基础知识(36学时)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旨在对学生进行法律基础知识教育。其任务是:使学生了解宪法、行政法、民法、经济法、刑法、诉讼法中与学生关系密切的有关法律基本知识,初步做到知法、懂法,增强法律意识,树立法制观念,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指导学生提高对有关法律问题的理解能力,对是与非的分析判断能力,以及依法律己、依法做事、依法维护权益、依法同违法行为作斗争的实践能力,成为具有较高法律素质的公民。 (3) 经济与政治基础知识(64学时)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其任务是:根据马克思主义经济和政治学说的基本观点,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对学生进行经济和政治基础知识的教育。引导学生正确分析常见的社会经济、政治现象,提高参与社会经济、政治活动的能力,为在今后的职业活动中,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打下基础。 (4) 哲学基础知识(48学时)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旨在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及基本观点的教育。其任务是:通过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等多种方式,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与社会实践、人生实践和职业实践密切相关的哲学基本知识;引导学生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和分析最常见的社会生活现象;初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将来从事社会实践打下基础。 2. 语文(280学时) 在初中语文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现代文和文言文阅读训练,提高学生阅读现代文和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加强文学作品阅读教学,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加强写作和口语交际训练,提高学生应用文写作能力和日常口语交际水平。通过课内外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扩展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养成自学和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接受优秀文化熏陶,形成高尚的审美情趣。 3. 数学(280学时) 在初中数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基础知识。必学与限定选学内容:集合与逻辑用语、不等式、函数、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数列与数列极限、向量、复数、解析几何、立体几何、排列与组合、概率与统计初步。选学内容:极限与导数、导数的应用、积分及其应用、统计。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基本运算、基本计算工具使用、空间想像、数形结合、思维和简单实际应用等能力,为学习专业课打下基础。 4. 英语(272学时) 在初中英语的基础上,巩固、扩展学生的基础词汇和基础语法;培养学生听、说、读、写

中职护理专业体育课程设置研究

---------------------------------------------------------------范文最新推荐------------------------------------------------------ 中职护理专业体育课程设置研究 一、中职护理专业体育课程设置现状 1.课程的基本理念。体育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当前的中职学校对于体育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大致相同的,包括: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等等。 2.课程目标。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发展身体基本活动能力,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培养学生从事未来职业所必需的体能和社会适应能力。使学生掌握必要的体育与卫生保健基础知识和运动技能,增强体育锻炼与保健意识,了解一定的科学锻炼和娱乐休闲方法;注重学生个性与体育特长的发展,提高自主锻炼、自我保健、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控能力,为学生终身锻炼、继续学习与创业立业奠定基础。通过体育教学,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职业道德与行为规范教育,提高学生社会责任感。 3.内容标准。现阶段的中职学校护理专业将体育课程的内容主要分设为以下几个板块。第一,艺术体育板块。教学内容包括:健美操(大众一、二级)、形体舞等。第二,竞技体育板块。教学内容包括: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第三,民族传统体育板块。主要 1 / 5

教学内容包括:武术套路、太极剑、舞龙舞狮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民族体育运动项目。第四,现代体育。主要教学内容包括:跆拳道、体育舞蹈、街舞。 4.课时安排。课时安排是指对一门课程的具体教学内容在某一时间段的实施过程中的详细划分。合理的课时安排对于完成课程目标、实现课程理念,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以《江苏省徐州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三年制中等职业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为例,每个学期的学习板块至少有两种,在第四学期为三种,而理论安排在第三学期;再从横向我们可以得出,艺术体育板块安排在第一、三学期,民族传统体育安排在第二、四学期,现代体育则只有第四学期,而竞技体育则包揽了四个学期。基本上每个学期的课时为34,本课程教学总学时数为120~140。 二、中职护理专业体育课程设置局限性 1.课程目标的设置脱离学生的实际情况。首先我们应该明确课程的授课对象,当前的课程目标的制定是否遵循了授课对象生理和心理的发展规律,是不是适合中职学校护理专业学生的学习,通过学生的学习,完成课程目标的比例是多少,是否有利于学生对本专业的继续深造。从现行的中职学校护理专业《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来看,所设置的课程目标与小学、初中和高中阶段都大同小异,并不能从中职学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设置

中等职业学校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设置 一、招生对象与学制 本专业招收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学制3年。 二、培养目标与业务范围 1.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备从事机电技术必需的理论知识和综合职业能力的机电设备、自动化设备和生产线的运行与维护人员。 2. 业务范围 本专业毕业生面向各行业,主要从事机电设备、自动化设备和生产线的安装、调试、运行、维修与检测工作,也可从事机电产品的营销与技术服务等与机电技术应用相关的工作。 三、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及要求 1. 具备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 2. 掌握机械、电工与电子技术、自动控制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3. 掌握典型机电设备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4. 具有机电自动化设备安装、调试、运行和维修的基本能力。 5. 具有一般机械加工的操作能力和编制简单零件工艺规程的能力。 6. 具有简单机电设备改装的能力。 四、课程设置及教学要求 (一) 文化基础课 1. 德育(177学时) (1) 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旨在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与职业指导。其任务是:使学生了解职业、职业素质、职业道德、职业个性、职业选择、职业理想的基本知识与要求,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掌握职业道德基本规范,以及职业道德行为养成的途径,陶冶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操;形成依法就业、竞争上岗等符合时代要求的观念;学会依据社会发

展、职业需求和个人特点进行职业生涯设计的方法;增强提高自身全面素质、自主择业、立业创业的自觉性。 (2) 法律基础知识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旨在对学生进行法律基础知识教育。其任务是:使学生了解宪法、行政法、民法、经济法、刑法、诉讼法中与学生关系密切的有关法律基本知识,初步做到知法、懂法,增强法律意识,树立法制观念,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指导学生提高对有关法律问题的理解能力,对是与非的分析判断能力,以及依法律己、依法做事、依法维护权益、依法同违法行为作斗争的实践能力,成为具有较高法律素质的公民。 (3) 经济与政治基础知识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其任务是:根据马克思主义经济和政治学说的基本观点,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对学生进行经济和政治基础知识的教育。引导学生正确分析常见的社会经济、政治现象,提高参与社会经济、政治活动的能力,为在今后的职业活动中,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打下基础。 (4) 哲学基础知识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旨在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及基本观点的教育。其任务是:通过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等多种方式,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与社会实践、人生实践和职业实践密切相关的哲学基本知识;引导学生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和分析最常见的社会生活现象;初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将来从事社会实践打下基础. 2. 语文(225学时) 在初中语文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现代文和文言文阅读训练,提高学生阅读现代文和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加强文学作品阅读教学,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加强写作和口语交际训练,提高学生应用文写作能力和日常口语交际水平。通过课内外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扩展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养成自学和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接受优秀文化熏陶,形成高尚的审美情趣。 3. 数学(225学时) 在初中数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基础知识。必学与限定选学内容:集合与逻辑用语、不等式、函数、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数列与数列极限、向量、复数、解析几何、立体几何、排列与组合、概率与统计初步。选学内容:极限与导数、导数的应用、积分及其应用、统计。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基本运算、基本计算工具使用、空间想像、数形结合、思维和简单实际应用等能力,为学习专业课打下基础。 4. 英语(225学时) 在初中英语的基础上,巩固、扩展学生的基础词汇和基础语法;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和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使学生能听懂简单对话和短文,能围绕日常话题进行初步交际,能读懂简单应用文,能模拟套写语篇及简单应用文;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继续学习的能力,并为学习专门用途英语打下基础。 5. 计算机应用基础(90学时) 在初中相关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常用操作系统的使用、文字处

中等职业学校护理专业教学标准(试行)

中等职业学校护理专业教学标准(试行) —、专业名称(专业代码) 护理( 100100 ) 二、入学要求 初中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力 三、基本学制 3 年 四、培养目标 本专业坚持立德树人,面向医疗、卫生、康复和保健机构等,培养从事临床护理、社区护理和健康保健等工作,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技能型卫生专业人才。 五、职业范围

序号1 对应职业(岗位) 职业资格证书举例 专业(技能)方向 1 I 护士 护士执业资格 临床护理 2 I 护士、医疗救护员 护士执业资格、医疗救护员资格急救护理 3 I 护士、护理员 护士执业资格

社区护理 4 I 护士、医疗护理员 护士执业资格、养老护理员资格 老年护理 说明可根据区域实际情况和专业(技能)方向取得1 或2 个证书。 六、人才规格 本专业毕业生应具有以下职业素养、专业知识和技能 (—)职业素养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重视护理伦理,自觉尊重护理对象的人格,保护护理对象的隐私。 具有良好的法律意识和医疗安全意识,自觉遵守有关医疗卫生的法律法规,依法实施护理任务。

具有良好的人文精神,珍视生命,关爱护理对象,减轻痛苦,维护健康。具有较好的护患交流与医护团队合作能力。 3 尊重护理对象的信仰,理解护理对象人文背景及文化价值观念。 具有从事护理工作的健康体质、健全人格,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二)专业知识和技能 具有护理专业相关的基础医学知识和技能。 具有基础护理的理论知识,规范、熟练的护理操作能力。 具有临床护理基本理论知识,规范的专科护理操作能力。 具有以护理对象为中心,韶决常见护理问题和安全给药的能力。 具有对护理对象进行健康评估、分析和解决临床常见护理问题的能力。

浅议中职学校课程设置原则

浅议中职学校课程设置原则 摘要:我国的中等职业教育主要是培养技能操作型人才。在课程设置中,中职学校要突破“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模式,注重学生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课程设置应以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为主,理论教学以“必需”和“够用”为原则,并以需求导向为原则,培养学生一专多能,还要实施“双证教育”。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课程设置 0 引言 社会发展需要不同层次的人才,有关专家以生产或工作活动的过程和目的为标准,将社会所需要的人才类型大致分为学术型、工程型、技术型和操作型(技能型)等四种,学术型人才主要是发现和研究客观规律的,工程型人才主要是运用科学原理进行工程(或产品)设计、工作规划与运行决策,技术型人才主要是使工程型人才的设计、规划、决策变成物质形态,如工段长、施工工程师等,操作型人才主要是依赖技能进行工作。就目前情况而言,我国的中等职业教育主要是培养操作型人才。要实现上述培养目标,关键在于课程设置。 1 突破“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模式 普通院校是按学科体系设置课程的,以会计专业为例,按学科体系应设置的专业课程主要包括:会计原理、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审计、管理会计、会计计制度设计、会计发展简史等课程,这种课程模式没有考虑本地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及职业岗位群所需要的职业能力。在该课程模式下,理论教学占支配地位,实践教学是为理论教学服务的。中等职业教育按这种模式设置课程,就很难办出特色,达到培养目标。因此,课程设置必须以市场为导向,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了解企业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了解职业岗位群所需的能力,从而确定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课程体系。 课程设置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采用三个模块的形式,也可以采用四个模块甚至五个模块的形式,如采用五个模块的形式,可设置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专业技能课、选修课。笔者认为采用四个模块的形式较好,即可设置公共课、专业课、专业技能课、选修课,把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合二为一,设置一些综合课程,从而减少课程内容的重复,如可会计原理与财务会计合并为企业会计。同时,应有一定数量的选修课,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2 注重学生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 中等职业教育要注重学生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学生不仅要具有良好的职业技术和能力,而且,要能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这因为: 第一,一个人不可能通过一次学习,就获得未来职业生涯中的全部知识,根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发达国家平均每人一生要转换4-5次职业,美国转换次数更多,平均每人达11次; 第二,就教育所传授知识的适用期来看,基础教育可用15年,普高教育可用10年,而职业教育只能用5年; 第三,目前,面对中专生就业率不高的现实,中职毕业生除了就业外还有升专升本的需求,尽管我们反对把升学作为中职的主要职能,但我们不得不面对学生升学的现实。 因此,中等职业教育必须注重学生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课程设置应考虑学生升学的需求。

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社会工作专业(社区法律服务方向)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既有社会工作理念又具备社会法律实务技能,不仅能为社区提供法律服务,也能在企业、行政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与公益团体提供相关服务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二、人才培养规格要求和知识、能力、素质结构 本专业要求学生学习和掌握社会工作、法律实务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系统接受社会统计、社会调查研究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分析和解决与社会工作及法律相关问题的基本能力。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思想品德和高尚的职业道德,诚实守信,爱岗敬业。 本专业毕业生应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1. 掌握社会工作方法、社会调查研究、社会统计的分析方法; 2.了解法律基本知识,掌握婚姻家庭法、劳动社会保障法等专业法律知识; 3.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具有熟练的计算机应用和实际操作能力; 4.熟悉国内外与社会工作相关的政策、法律、法规和国际社会工作者资格认证规定; 5.具有在社区、企业、行政事业单位实际开展社会工作和分析解决纠纷的法律能力,能熟练运用社会工作和法律实务的基本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6.考取调解员资格,处理微观社会矛盾的能力; 7.通过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具有一定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鼓励参加全国大学生英语四、六级考试; 8.具有较好的语言和文字表达、人际沟通、财经应用文写作能力; 9.具有一定的岗位迁移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10.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体魄。 三、学制与修业年限 学制:三年;修业年限:三年。 四、毕业 本专业学生修完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且成绩合格,准予毕业,核发毕业证书。 五、课程设置及时间分配 本专业主要课程设置: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高等数学英语计算机基础数据库语言管理学原理经济学社会工作西方社会学社会学概论社会统计学社会工作方法社会调查研究方法司法职业道德宪法民法刑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