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实时诊断中的无冗余动态知识存储技术研究

实时诊断中的无冗余动态知识存储技术研究

2462010,46(9)ComputerE咏舵e丌嘶andApplications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实时诊断中的无冗余动态知识存储技术研究

史永胜,蔡舒妤,宋云雪

SHIYong-sheng,CAIShu-yu,SONGYun-xue

中国民航大学航空工程学院,天津300300

CollegeofAeronauticalEngineering,CivilAviationUniversityofChina,Ti蚰jin300300,China

E-mail:yx_song@163.com

smYong-sheng。CAIShu-yu.SONGYun-xue.Studyonnon-redundantstoragetechnologyofdynamicknowledgem‘re-ai-timediagnosis.ComputerEngineeringandAppficatiom.2010。46(9):246-248.

Almtraet:Currentremoteexpertsystemdoesnotmakeanycontrolofredundancywhenknowledgeisstored.Thatmakestheknowledgebaseredundant,andmake8themanagementandutilizationoftheknowledgemoredifficult.Inordertosolvetheknowl-edgeredundancyproblemduringtheproc嘲ofremotereal-timodiagnosis,thenon-redundantstoragetechnologyofdyadicknowledgeisp,opo∞d.Theconcretealgorithmofthistechnologyisreaiizedontheplatformofremotefaultcollaborativediagnosisofaircraft.Andthroughdatainstance。theeffectivenessandcorrectnessofthealgorithma砖analyzedanddemonstrated.Theresultsshowthatthenon-redundantstoragetechnologyofdynamicknowledgemakesknowledgestorageaccurateandnon-redundant,andhelpfultoimprovethereasoningefficiencyofremotereal-timediagnosis.

Keywords:dy瑚mlcknowledgestorage;remotereal-timediagnosis;expertsystem;redundancycontrol;knowledgebase

摘要:当前的远程诊断专家系统在知识存储时并未做任何冗余控制。使得知识库中的信息出现较大冗余,给知识的管理和利用带来较大难度。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对无冗余的动态知识存储技术进行了研究,并基于飞机远程故障协同诊断平台,对该技术的具体算法进行了实现,通过数据实例对算法的有效性和正确性进行了分析论证。结果表明:无冗余动态知识存储技术可以精确地对知识信息进行无冗余存储,从而有效地提高远程实时诊断的推理效率。

关键词:动态知识存储;远程实时诊断;专家系统;冗余控制;知识库

DOI:10.3778,i.issn.1002—8331.2010.09.070文章编号:1002-8331(2010)09--0246-03文献标识码:A巾图分类号:TP391

1引言

知识库是赋予专家系统智能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故障实时诊断专家系统对海量、实时的动态知识信息进行推理诊断的需求增加了知识库管理的难度,这就需要较好的动态知识存储技术,以保证专家系统的性能和效率。

目前专门针对动态知识存储方面的研究还不多。如文献【1—3】中仅提出了知识管理的思想,并没有给出具体的结构和实施策略。如文蜘4_5】中专家系统将提取出的知识直接存入知识库,并未对其进行—致性检测和冗余处理。这不仅造成了空间上极大的浪费,更会引起知识管理的混乱,最终影响专家系统的推理效率和准确度。因此,知识存储过程中进行有效的冗余控制是非常必要的。

2动态知识无冗余存储技术

在知识的诸多表示方法中,产生式规则表示是目前专家系统中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知识表示方法,很适合于故障诊断专家系统的知识组织。下面以知识的规则表示形式具体介绍动态知识的无冗余存储技术。

待存储知识采用如下形式表示:

if(condNa鹏l叩eondClassl)and…and(condNwne.叩condClass。)

then(deciN珊nelopdeciClassl)and…and(dec/Name。叩deciClass。)

库中已存在知识表示为如下形式:

if(scondNomel叩scondClossl)and…and(scondN册e^叩scondClass。)

then(sdec/JVamel叩sdeciClassl)and…and(sdeciName^0psdeciClass。)

定义待存储知识规则中属性名为condNwne;、分类为cn材一Classi的条件属性,其区间范围为condValuei,属性名为deci-Name;的决策属性所属分类为deciClass;;库中已存在知识规则中属性名为scondName。、分类为5condClassi的条件属性,其区

基金项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中国民用航空局联合资助项目(theN丽onalNaturalScienceFoundationofChinaandtheFoundation0fCivilAviationAdministration0fChinaunderGrantNo.60879017);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theNmurdScienceFoundationofTianjinCityofChinaunderGrautNo.08JCYBJCl1600)。

作者倚介:史永胜(1965-),男,博士后,教授。研究方向为结构智能化设计、故障诊断与结构修理、专家系统、知识表示;蔡舒好(1985-)。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远程故障诊断与状态监控;宋云雪(1968-),女,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结构智能化设计、故障诊断与结构修理的研究。

收穰日期:2008-11-25僚曰日期:2009--02-23

万方数据

存储基础知识

第1章网络存储主要技术 1.1 概述 存储系统是整个IT系统的基石,是IT技术赖以存在和发挥效能的基础平台。 早先的存储形式是存储设备(通常是磁盘)与应用服务器其他硬件直接安装于同一个机箱之内,并且该存储设备是给本台应用服务器独占使用的。 随着服务器数量的增多,磁盘数量也在增加,且分散在不同的服务器上,查看每一个磁盘的运行状况都需要到不同的应用服务器上去查看。更换磁盘也需要拆开服务器,中断应用。于是,一种希望将磁盘从服务器中脱离出来,集中到一起管理的需求出现了。不过,一个问题:如何将服务器和盘阵连接起来? 面临这样的问题,有厂商提出了SCSI协议,通过专用的线缆将服务器的总线和存储设备连接起来,通过专门的SCSI指令来实现数据的存储。后来发展到FC协议。这样,多个服务器可以通过SCSI线缆或光纤建立与存储系统的连接。这样的方式,我们称之为直接附加存储(DAS)。 1.2 DAS:直接附加存储 DAS(Direct Attached Storage—直接附加存储)是指将存储设备通过SCSI线缆或光纤通道直接连接到服务器上。 一个SCSI环路或称为SCSI通道可以挂载最多16台设备; FC可以在仲裁环的方式下支持126个设备;

DAS方式实现了机内存储到存储子系统的跨越,但是缺点依然有很多: ◆扩展性差,服务器与存储设备直接连接的方式导致出现新的应用需求时,只能为新 增的服务器单独配置存储设备,造成重复投资。 ◆资源利用率低,DAS方式的存储长期来看存储空间无法充分利用,存在浪费。不同 的应用服务器面对的存储数据量是不一致的,同时业务发展的状况也决定这存储数 据量的变化。因此,出现了部分应用对应的存储空间不够用,另一些却有大量的存 储空间闲置。 ◆可管理性差,DAS方式数据依然是分散的,不同的应用各有一套存储设备。管理分 散,无法集中。 异构化严重,DAS方式使得企业在不同阶段采购了不同型号不同厂商的存储设备,设备之间异构化现象严重,导致维护成本据高不下。 1.3 SAN:存储区域网络 1.3.1 什么是SAN? SAN(Storage Aera Network )存储区域网络,是一种通过网络方式连接存储设备和应用服务器的存储构架,这个网络专用于主机和存储设备之间的访问。当有数据的存取需求时,数据可以通过存储区域网络在服务器和后台存储设备之间高速传输。

OWL本体存储技术研究

0引言 语义Web(semantic web)作为当前万维网的扩展,通过结构化和形式化的方法,以表示Web上的资源,使得计算机程序能够对网络资源进行分析和推理[1-2]。语义网作为下一代万维网,目前成为全球领域的研究热点。尤其随着W3C(world wide web consortium)的一些语义网相关标准,如资源描述框架(resource description framework,RDF)、RDFS、网络本体语言(web ontology language,OWL)等的制定,越来越多的人利用这些标准和技术,去开发基于Semantic Web的应用系统。 在语义网体系的各类技术中,本体是最重要的支撑技术[3],语义网的发展加速了本体的研究。随着最新本体语言OWL 的出现,越来越多的人利用OWL语言开发基于本体的知识系统,使用本体语言描述某个领域的知识,利用本体工具开发特定领域的知识系统[4]。在这些知识系统中,本体提供了知识库构建的基本结构,是整个系统的骨架和核心。OWL本体作为一种全新的数据组织形式,选择合适的存储介质和合理的存储模式对其进行有效存储,是当前人们十分关注的问题,也是开发语义本体知识系统的各类技术中最为关键的基础性支撑技术[5-6]。 1本体存储介质 在本体的存储技术中,存储介质的选择是研究人员首先需要关注的。目前已知的本体存储介质,也是人们经常选择的存储介质有内存、文件、关系数据库等3种方式。 1.1内存存储方法 用内存法存储本体是将本体数据以一定的结构形式直接存储在计算机的主存中,然后在计算机主存中进行数据查询等各种数据操作。这种方法具有较高的运行效率,但囿于物理条件的限制,内存存储方法只能存储很少量的数据,而且记忆能力很差。 1.2文件存储方法 文件存储的方法简单可行,适宜常久存储,很多本体相关工具都支持用文件格式存储的本体进行存取。但是这种方法 收稿日期:2010-08-23;修订日期:2010-12-21。

计算机的技能高考基础知识(常考知识点记忆)

模块一:信息、数据及通信的基本概念 考点1:信息、数据的基本概念 1、数据:所有能够被计算机接受和处理的符号的集合都称为数据 2、信息:有意义的数据的内容。指数据经过加工处理后得到的有价值的知识。 3、信息的基本特征:载体依附性、人地性、时效性、共享性、传递性、客观性、可处理性、真伪性 考点2:通信的基本概念 1、信号是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具体物理表示形式。 2、信号分为模拟信号(连续信号)和数字信号,数据信号相对模拟信号,抗干扰强,可靠性高。 3、调制解调器可完成数字信息与模拟信号之间的转换。其中,调制是将数据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解调是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 4、通信系统三个基本要素:信源、信道、信宿 考点3:计算机的发展、类型及其应用领域。 1、第一台计算机:ENIAC,美国,1946年宾夕法尼亚大学 2、计算机的发展过程 3、计算机主要特点:运算速度快、精确度高、具有记忆和逻辑判断能力 4、计算机的主要应用 1)科学计算:例如:气象预报、海湾战争中伊拉克导弹的监测 2)数据/信息处理:例如:高考招生中考生录取与统计工作,铁路、飞机客票的预定系统,银行系统 的业务管理 3)计算机控制 4)计算机辅助系统:例如:用CAI演示化学反应 5)人工智能:例如:代替人类到危险的环境中去工作 6)办公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例如:Internet发email 常用缩写: CBE:计算机辅助教育 CAI:计算机辅助教学 CMI:计算机管理教学 CAD:计算机辅助设计 CAT:计算机辅助翻译 CAM:计算机辅助制造 CAE:计算机辅助工程 5、计算机的分类: 1)根据规模大小分类:巨型机、大型通用机、微型机、工作站、服务器 2)根据用途分类: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 3)根据计算机处理数据的类型:模拟计算机、数字计算机、数字与模拟计算机 6、计算机科学研究与应用 人工智能:研究如何让计算机来完成过去只有人才能做的智能的工作。 网格计算:专门针对复杂科学计算的新型计算模式。 中间件技术:是介于应用软件和操作系统之间的系统软件。 云计算:是分布式计算、网格计算、并行计算、网络存储及虚拟化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发展融合的产物,

云计算技术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云计算技术及在日常生活中 的应用 学院:能源学院 班级:采矿工程专业1303班 姓名:田超超 学号:1303020327 联系方式:

摘要 云计算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我们也许有一天会突然发现,越来越多的生活习惯已经被悄悄的改变了。在线办公软件,可能人们还没发现,自从云计算技术出现以后,办公室的概念已经很模糊了。不管是谷歌的apps还是微软推出的sharepoint,都可以在任何一个有互联网的地方同步办公所需要的办公文件。即使同事之间的团队协作也可以通过上述基于云计算技术的服务来实现,而不用像传统的那样必须在同样一个办公室里才能够完成合作。在将来,随着移动设备的发展以及云计算技术在移动设备上的应用,办公室的概念将会逐渐消失;云存储、电子日历、电子邮件、地图导航 在没有gps的时代,每到一个地方,我们都需要一个新的当地地图。以前经常可见路人拿着地图问路的情景。而现在,我们只需要一部手机,就可以拥有一张全世界的地图。甚至还能够得到地图上得不到的信息,アプリケ?ション?想化,例如交通路况,天气状况等等。正是基于云计算技术的gps带给了我们这一切。地图,路况这些复杂的信息,并不需要预先装在我们的手机中,而是储存在服务提供商的“云”中,我们只需在手机上按一个键,就可以很快的找到我们所要找的地方。 不用再下载音乐、减肥健身以及理财、电子商务、搜索引擎、ipad。大大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事实上,ipad并没有应用什么云计算的技术,但它却成为了云计算最好的终端设备。它的便携性,良好的网络支持,以及广泛的软件应用无一不是云计算技术今后的发展方向。ipad正变的和手机一样,成为人们所离不开的产品之一。ipad正在悄无声息的将云计算技术带进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关键字:物联网、云安全、云存储. 引言:以下五个方面塑造了我们的云计算工作,解释了云计算将对人类生活 产生的影响:云计算创造机遇和责任:为任何有想法连接全球用户的人提供机遇,同时随时随地为个人隐私提供责任保障。云计算通过了解个人的努力方向,提供符合意愿的信息和应用,从而帮助人们学习、决策、采取行动。通过最便捷、最有成效的方式建立连接,云计算将加强社会交往和专业交流。云计算将催生更智能的设备,以完美精确到人们身在何处、在做什么。最后,云计算将推动服务器技术的进步,反过来促进云计算自身的改善革新。 正文: 一.三大应用 1.云物联 物联网

存储基础知识

存储的介质及其存储原理? 1.磁存储介质 磁存储介质主要分为磁带存储和磁盘存储。 (1)磁带存储 磁带是所有存储媒体中单位存储信息成本最低、容量最大、标准化程度最高的常用存储介质之一。它互换性好、易于保存,近年来由于采用了具有高纠错能力的编码技术和即写即读的通道技术,大大提高了磁带存储的可靠性和读写速度。磁带存储器则是以磁带为存储介质,由磁带机及其控制器组成的存储设备,是计算机的一种辅助存储器。磁带机由磁带传动机构和磁头等组成,能驱动磁带相对磁头运动,用磁头进行电磁转换,在磁带上顺序地记录或读出数据。磁带存储器是计算机外围设备之一。磁带存储器以顺序方式存取数据。存储数据的磁带可脱机保存和互换读出。磁带存储器也称为顺序存取存储器(SequentialAccessMemory,简称SAM)即磁带上的文件依次存放。磁带存储器存储容量很大,但查找速度慢,在微型计算机上一般用做后备存储装置,以便在硬盘发生故障时,恢复系统和数据。 根据读写磁带的工作原理可分为螺旋扫描技术、线性记录(数据流)技术、DLT技术以及比较先进的LTO技术: 螺旋扫描读写技术: 以螺旋扫描方式读写磁带上数据的磁带读写技术与录像机基本相似,磁带缠绕磁鼓的大部分,并水平低速前进,而磁鼓在磁带读写过程中反向高速旋转,安装在磁鼓表面的磁头在旋转过程中完成数据的

存取读写工作。其磁头在读写过程中与磁带保持15度倾角,磁道在磁带上以75度倾角平行排列。采用这种读写技术在同样磁带面积上可以获得更多的数据通道,充分利用了磁带的有效存储空间,因而拥有较高的数据存取密度。 线性记录读写技术: 以线性记录方式读写磁带上数据的磁带读写技术与录音机基本相同,平行于磁头的高速运动磁带掠过静止的磁头,进行数据记录或读出操作。这种技术可使驱动系统设计简单,读写速度较低,但由于数据在磁带上的记录轨迹与磁带两边平行,数据存储利用率较低。为了有效提高磁带的利用率和读写速度,人们研制出了多磁头平行读写方式,提高了磁带的记录密度和传输速率,但驱动器的设计变得极为复杂,成本也随之增加。 数字线性磁带技术: DLT是一种先进的存储技术标准,包括1/2英寸磁带、线性记录方式、专利磁带导入装置和特殊磁带盒等关键技术。利用DLT技术的磁带机,在带长为1828英尺、带宽为1/2英寸的磁带上具有128个磁道,使单磁带未压缩容量可高达20GB,压缩后容量可增加一倍。 线性开放式磁带技术: 这是由IBM、HP、Seagate三大存储设备制造公司共同支持的高新磁带处理技术,它可以极大地提高磁带备份数据量。LTO磁带可将磁带的容量提高到100GB,如果经过压缩可达到200GB。LTO技术不仅可以增加磁带的信道密度,还能在磁头和伺服结构方面进行全面改

一种安全移动存储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116 — ·安全技 35卷 第11期 ol.35 No.11 2009年6月 June 2009 术· 文章编号:1000—3428(2009)11—0116—04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P311.52 一种安全移动存储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孙国梓,陈丹伟,吴登荣 (1. 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南京 210003;2. 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技术研究所,南京 210003) 摘 要:针对移动存储设备的便利性带来的敏感数据的安全性问题,通过对移动存储设备的安全需求进行分析,提出一种安全的移动存储系统。分析系统中移动存储设备驱动、磁盘扇区读写操作、数据加密存储机制以及防毒策略设置等关键技术,构建一个原型系统,实现对移动存储设备中数据的加密和保护。 关键词:移动存储设备;安全存储;数据加密;防毒策略 Research and Implementation of Secure-Mobile Storage System SUN Guo-zi, CHEN Dan-wei, WU Deng-rong (1. College of Computer, Nan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 Telecommunications, Nanjing 210003; 2. Institute of Computer Technology, Nan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 Telecommunications, Nanjing 210003) 【Abstract 】Mobile storage device has brought the security problem of the sensitive data while enjoying the convenience brought by it.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 analysis of the security of mobile storage device, a Secure-Mobile Storage System(S-MSS) is designed. The key technology which the S-MSS involves is analyzed, such as the driver of mobile storage device, read-write of the disk sector, the mechanism of data encrypted storage and the strategy setting of virus protection. This paper gives a prototype system, which implements the encryption and protection to the data stored in the mobile storage device. 【Key words 】mobile storage device; security storage; data encryption; virus protection strategy 计 算 机 工 程 Computer Engineering 第V 1 概述 在信息化的发展过程中,移动存储设备包括优盘(U 盘)、移动硬盘、数码相机、MP3和其他USB 存储设备由于使用灵活、携带方便,在各级应用中迅速得到普及,并成为人们信息交换和保存的主要工具之一[1]。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国内的U 盘和移动硬盘的保有量在2006年已经突破3×107只。 移动存储设备已成为IT 从业人员必备的基本沟通工具,人们利用这些移动存储设备存取一些相关的资料。对于一些知识密集型的企业,如电信、商业、IT 、金融等行业用户而言,移动存储设备的便利性,使其中的敏感数据较容易被他人得到,从而产生相应的数据安全问题[2-3]。 本文主要研究存有敏感或机密信息的移动存储设备遗失、被盗或报废后,如何有效保护其中的敏感或机密信息,以防止这些信息泄露。 2 系统需求 近来政府部门的数据失窃事件促使人们不制定移动存储设备和笔记本电脑的数据保护措施。美国一名职员擅自将含有2.65×107名退伍军人个人数据的电脑设备带回家,结果造成设备被盗窃,使这些退伍军人面临身份被盗的危险。数据涉及1975年以来从美军退役的每个人。这些数据落入不法分子之手则可能被用来进行信用卡欺诈或其他罪行。 市场调查公司Input 的一份报告指出,轰动一时的笔记 本数据失窃案让很多公司急于找到保护数据的方法。 Input 分析师Bruce Brody 称,鉴于这些数据失窃案,用于安全和存储设备的开支将大大增加。他认为数据失窃案的罪魁祸首就是“分散的网络和组织结构”,并提出利用VPN 访问的集中存储可解决该问题。 事实上,集中数据存储和控制访问并不是唯一的答案。Decru 和NeoScale 公司鼓励对任何静止的数据进行集中控制和加密(不管这些数据是在笔记本上,还是在移动硬盘上或是磁带设备上)。但他们同时也承认技术有限,公司须改变传统的数据访问方式。Dark Reading 公司于2006年的一次用户调查表明,229位安全专业人员中有61%的人没有保护移动存储设备的措施,或保护措施难以实施。改变策略需要时间,但IT 人员可采取一些方法确保用户在短期内不会遭遇美国退伍军人事务部那样的问题。 针对移动存储设备的特点,本文提出一些简单实用的需求,并根据这些需求,研究其关键技术并给出解决方案——实现一种安全的移动存储系统(Secure-Mobile Storage System, S-MSS)。这些需求主要包括: (1)有效保护移动存储设备中的数据,确保只有合法用户才可以打开。包括对移动存储设备中的数据进行加密,只有通过身份认证的用户才能打开。一旦用户丢失了该设备,别人得到设备后,不能得到设备内的明文数据。另外,如果移动存储设备报废后,即使被他人获取了残留区里面的文件碎片,也不能获取相应的明文数据。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基金资助项目(2004BA811B04);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05KJD520150);南京邮电大学校级基金资助项目(NY205043) 作者简介:孙国梓(1972-),男,副教授、博士,主研方向:信息安全;陈丹伟,副教授、博士;吴登荣,学士 收稿日期:2008-11-20 E-mail :sun@https://www.doczj.com/doc/e28784019.html, 万方数据

云计算基础-云存储

? 3.1 云存储的概念 ? 3.2 云存储技术简介 ? 3.3 云存储技术的应用及其面临的问题

网盘是提供文件寄存和文件上下载服务的网站,它们大部分是类似FTP的网络服务,加入简易的上下载功能。。用户可以把网盘看成一个放在网络上的硬盘或U盘,所以任何人都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互联网来访问文件,只要你连接到因特网,你就可以管理、编辑网盘里的文件。 云存储是一种网络在线存储的模式,即把数据存放在通常由第三方托管的多台虚拟服务器,托管公司营运大型的数据中心,需要数据存储托管的人,则通过向其购买或租赁存储空间的方式,来满足数据存储的需求。数据中心营运商根据客户的需求,在后端准备存储虚拟化的资源,并将其以存储资源池的方式提供,客户便可自行使用此存储资源池来存放文件或对象。 网盘云存储

网盘只是一个应用 云存储

云存储的结构模型 云存储简易结构 存储节点(Storage Node)负责存放文件,控制节点(Control Node)则作为文件索引,并负责监控存储节点间容量及负载的均衡,这两个部分合起来便组成一个云存储。 NFS、 HTTP、 FTP、 WebDav 等是应用端,左上角的 Mgmt Console 负责管理云存储中的存储节点,一般为一台个人计算机。

云存储的结构模型 云存储结构模型

云存储的结构模型 存储层 存储层是云存储最基础的部分。存储设备可以是光纤通道存储设备、 NAS 和 iSCSI 等 IP 存储设备, 也可以是 SCSI 或 SAS 等 DAS 存储设备。 基础管理层 基础管理层是云存储最核心的部分,也是云存储中最难以实现的部分。基础管理层通过集群、分布式文件系统和网格计算等技术实现云存储中多个存储设备之间的协同工作,使多个存储设备可以对外提供同一种服务,并提供更大、更强、更好的数据访问性能。 应用接口层 应用接口层是云存储最灵活多变的部分。不同的云存储运营单位可以根据实际业务类型,开发不同的应用服务接口,提供不同的应用服务,如视频监控应用平台、 IPTV 和视频点播应用平台、网络硬盘引用平台、远程数据备份应用平台等。 访问层 任何一个授权用户都可以通过标准的公用应用接口来登录云存储系统,享受云存储服务。 云存储运营单位不同,云存储提供的访问类型和访问手段也不同。主要有服务模式、HW模式和SW模式。

iSCSI技术基础知识汇总

iSCSI基础技术知识

目录 前言 1 第一章iSCSI技术背景介绍 2 第二章iSCSI技术的应用 3 第三章iSCSI产品的组成8第四章iSCSI技术及其安全性9 第五章iSCSI与各类型存储方案的综合评比14第六章iSCSI与IP存储技术16 第七章问与答22

前言 iSCSI技术发展及未来展望 企业存储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早期大型服务器的DAS技术(Direct Attached Storage,直接附加存储,又称直连存储),后来为了提高存储空间的利用及管理安装上的效率,因而有了SAN(Storage Area Network,存储局域网络)技术的诞生,SAN可说是DAS网络化发展趋势下的产物。早先的SAN采用的是光纤通道(FC,Fiber Channel)技术,所以在iSCSI 出现以前,SAN多半单指FC而言。一直到iSCSI问世,为了方便区别,业界才分别以FC-SAN 及iSCSI-SAN的称呼加以分辨。 紧接着,为了能在多用户网络环境中,做好档案集中化分享管理的工作,采用全然不同于以往的文件协议(File Protocol)数据存取方式的NAS(Network Attached Storage;网络附加存储)方案也应运而生。它的出现,为以太网络的成熟及重要,做了最佳脚注。 日益发展及成熟的因特网,更进一步成为了IP存储方案成长壮大的最佳腹地及平台,现成的架构、协议、标准、基础设施及管理工具,莫不吸引着寻求最佳存储方案者的目光。此背景,加上FC-SAN高不可攀的成本及管理门坎的障碍,另一存储成员iSCSI(Internet SCSI)也来报到了。iSCSI的出现,标志着低价化SAN方案的问世。 从IP SAN到iSCSI SAN 所谓iSCSI亦即通过IP网络,将SCSI区块数据转换成网络封包的一种传输标准,它和NAS一样通过IP网络来传输数据,但在数据存取方式上,则采用与NAS不同的,而与FC-SAN相同的Block Protocol协议。iSCSI最早是由IBM和Cisco于2001年制定的。 事实上,为了解决FC-SAN在价格及管理上的诸多门坎,各家早有不同协议的IP SAN 的研究开发。这些IP SAN的架构,其实与iSCSI大同小异,只不过并非走标准化的协议(事实上,在iSCSI标准化之前,也没有什么标准不标准的问题),而是各家自行研发的协议,所以基本上各家IP SAN是不兼容的。 两大推波助澜的关键促因 在iSCSI尚未标准化之前,只有少数厂商投入IP SAN的开发,因为每一家厂商皆开发专属封闭协议的解决方案,所以这些方案之间无法完全兼容。在当时的市场上,由于发展iSCSI的厂商很少,所以支持的平台及软硬件等基础设施相当贫乏,这可说是iSCSI发展之初的最大阻碍及瓶颈。 但接下来的两大事件,却被视为促进iSCSI发展与成熟的关键因素,那就是iSCSI标准的正式通过,以及微软的正式支持。 SNIA(存储网络产业协会;The Storage Networking Industry Associate)于2003年2月正式制定通过了iSCSI标准。业界莫将此标准化视为iSCSI发展历程中的最关键因素,自此开始,有愈来愈多的厂商开始进一步开发合乎业界标准的相关产品。 在iSCSI的发展过程中,除了正式标准化具有重大意义外,微软紧接着在2003年5月宣布在WinServer 2003 中,正式支持iSCSI技术,并提供iSCSI Initiator驱动程序的下载。微软这项作法,带动了整个iSCSI业界的发展。 iSCSI之所以被看好,首先它根植于IP网络上,所以可以采用现有已经非常成熟的管理工具及基础建设,可为企业节省大笔建设、管理的成本。更重要的是,IP的人才资源非常充沛。此外,iSCSI在数据传输距离上,几乎没有限制的优点,更吸引无数企业的目光。 10G以太网会是iSCSI技术成长的基石 对于iSCSI的未来发展,诸多厂商都认为SAN与NAS的整合会是一大趋势。此外随着10G Ethernet的到来,iSCSI的理论带宽将会攀升到10Gb的极速,那么即使未来FC提升到4Gb,速度上也仍然不是iSCSI的对手。

一级视频云存储技术方案

1一级视频云存储系统设计 1.1一级网络视频云存储概述 本项目采用华为网络视频云存储VCN3000设计一级视频云存储子系统.采取分布式直接存储,集中管理的方式,针对摄像头视频存储硬件采用针对视频存储优化的网络视频存储和磁盘阵列,所有的存储设备部署在各辖区运营商机房(六个),前端摄像头采用标准的H.264编码RTP流,直写到网络视频存储中。 华为网络视频云存储VCN3000采用由管理平台、IP网络,通过虚拟化、云结构化和高精确视频直接存储模式。运用负载均衡、对象存储等技术,结合视频、图片数据特点,面向应用,满足视频监控业务高可靠性、不间断的海量存储需求。采用分散存储技术加速大数据智能分析快速提取和分析效率。 华为网络视频云存储VCN3000系统使用存储虚拟化技术针对海量存储应用需求,为用户提供透明存储构架、高可扩展性的云管理存储服务。在云管理存储系统中将信令与业务承载码流相分离,云管理服务器只处理控制信令而不处理视频数据,实时视频数据直接写入到云管理存储物理存储节点,无需中间环节。 视频云管理存储管理软件在市局监控中心以集群方式进行部署,实现全市所有监控点和所有云管理存储物理设备的统一管理。 视频云管理存储系统中,IPC直写存储设备,采用云管理方案解决云管理存储管理单节点失效问题,利用负载均衡技术充分利用各存储节点的性能。云管理存储系统采用统一接口与视频管理平台对接,降低平台维护和用户管理复杂度。 华为网络视频云存储VCN3000支持基于GB/T28181标准实现与各级标准平台(符合GB/T28181规范的标准平台)间的互联互通,平台之间通过信令安全路由网关进行信令对接,在信令的控制下媒体通过媒体服务器互联。该体系构架可以支持上下级级联、平级级联以及监控报警专网与公安网的互联。

云计算环境下安全分布式存储架构与容错技术研究

云计算环境下安全分布式存储架构与容错技术研究 摘要当前网络技术在我国应用的比较成熟,随着相关技术的不断开发与应用,一种新型的数据处理与储存技术云计算运营而成,同时基于云计算的各类储存技术的开发成为时下的一种主流趋势,尤其是分布式存储架构受到了相关领域的广泛关注,其不仅能够很大程度上提升数据存储的安全性,而且其中容错技术的应用还能够大大提升提供的实用性和可靠性。 关键词云计算;分布式存储架构;容错技术 1 云计算环境下安全分布式存储架构分析 数据中心是保障云计算有效运行的关键要素,其主要涉及两个部分:软件设施、硬件设施。其中在数据中心中软件设施主要起到提供服务与安装程序的作用;而硬件设施是促进数据中心有效运行的基础保障,其主要包含两个部分:计算机设备、支撑系统。在云计算环境下进行安全、高效的数据存储与数据中心节点结构有着极大的相关性,为此将数据中心内不同的路由转发功能节点类型进行分類,基于云计算的安全分布式存储架构主要有以下三类。 1.1 服务器为核心的结构 以服务器为主的系统架构主要是通过网线将服务器中的设置的所有网卡进行关联的结构。在此结构中服务器不仅要对数据进行安全的处理和保存,还要对数据包的转发提供有效的支持。基于服务器之上的系统架构在线路的连接与架构组成上极为的简便快捷,无须交换机等硬件设施,促使服务器与底层网络进行良好的交互,从而能够为路由算法进行有效的开发与应用。然而这种结构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例如:链路纷繁复杂,服务器需要大量的计算资源提供支持,服务器的负载压力不断上升,必然会降低服务器的整体计算效率,如此就会促使成本的升高、性能的降低等问题。 1.2 交换机为核心的结构 以往的数据存储基本都离不开交换机的支持,在云计算技术还没有得到完全普及的时候,部分用户还是利用交换机来发挥数据中心的作用,换而言之交换机就是用户连接网络系统与数据中心的桥梁。如此基于交换机之上的架构存储技术均为树形结构,其涉及的内容主要有三个部分:聚合层、边缘层和核心层。树形结构相对而言有着极为明显的优势,不仅具备高效的方法、简易的链接、较强的拓展性等。但是以交换机为基础的架构也有着一定的不足,例如:有限的存储空间、陈旧的存储技术等。然而在数据存储过程中,可数据处理与储存方面进行相应的优化,促使操作过程更加的灵活、高效。 1.3 服务器与交换机相结合的结构

视频云存储方案

视频监控系统整合云存储方案 2016年11月

目录 一、前言 (3) 1.1物联网与视频监控 (3) 1.2项目运用背景 (5) 二、云计算和云存储 (7) 2.1云计算的概念 (7) 2.2云存储的概念和技术优势 (7) 三、云存储产品介绍 (9) 3.1云存储核心产品 (9) 3.2架构 (9) 3.3 优势及特点 (10) 四、现有存储与云存储对比 (11) 4.1现有存储系统结构 (11) 4.2云存储结构 (12) 4.3两种存储方式详细比较 (13) 五、基于云的云存储解决方案 (15) 5.1方案背景及概述 (15) 5.2方案拓扑图 (17) 5.3功能特色 (17) 六、云存储其它运用 (18)

一、前言 1.1物联网与视频监控 当前,物联网技术在社会公共安全领域的综合应用时机已逐渐成熟。视频监控技术是物联网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感知安防的主要手段。视频监控也是应用历史相对较长、技术密集度较大的应用领域。在信息化建设深入开展的背景下,现有视频监控网络存在着缺乏深度应用的模式、监控网的智慧化程度不高、系统建设的投入产出比低等突出问题。如何用新技术改造现有的视频监控网络,使之能更好地适应物联网时代视频监控智慧化、情报化的应用需求已迫在眉睫。 视频监控系统作为面向城市公共安全综合管理的物联网应用中智慧安防和 智慧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面临着深度应用的巨大挑战。其应用的瓶颈是视频信息如何高效提取,如何同其他信息系统进行标准数据交换、互联互通及语义互操作。解决这一问题的核心技术即是视频结构化描述技术。用视频结构化描述技术改造传统的视频监控系统,使之形成新一代的视频监控系统———智慧化、语义化、情报化的语义视频监控系统。 视频监控应用和技术的瓶颈 视频监控系统在社会管理和案件侦破等工作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粗略估算,"十一五"期间全国各地投入到视频监控系统建设的资金约为数十亿元。视频监控系统无论在数目还是在建设资金的规模上都非常庞大。 目前视频监控系统应用中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1.缺少视频信息情报的标准化生成方法,进而缺少利用视频信息情报指导侦查、破案的新型警务工作模式。 2.视频信息的跨域、跨警种共享以及与其他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问题突出,跨系统的语言不统一造成信息成为一个个的孤岛,限制了大情报、大信息系统的建设及应用。 3.存储传输的问题、由于要节省大量的存储空间及传输带宽的限制,不得不对视频数据进行大量压缩,不仅造成图像模糊的问题,而且视频压缩时固定压缩比的方式不够灵活,不得不占用大量的存储空间及传输带宽。

云计算技术与应用教程文件

2016年安徽省高等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 “云计算技术与应用”项目赛项规程 一、赛项名称 云计算技术与应用 二、竞赛目的 “云计算技术与应用”赛项紧密结合我国云计算产业发展战略规划和云计算技术发展方向,贯彻国务院《关于促进云计算创新发展培育信息产业新业态的意见》中人才措施要求,通过引入云计算平台、云存储和大数据挖掘分析等云应用场景,全面考察高职学生云计算技术基础、云计算平台规划设计、云平台搭建、虚拟桌面、大数据挖掘分析和云存储等多种云应用部署、运维和开发方面的前沿知识、技能、职业素养和团队协作能力。促进职业院校信息类相关专业课程改革,推动院校、科研院所与企业联合培养云计算人才,加强学校教育与产业发展的有效衔接。 三、竞赛方式与内容 (一)竞赛方式 1.比赛以团队方式进行,每校限报一支参赛队,每个参赛队由3名选手组成,其中队长1名,选手须为同校在籍高职高专学生,性别和年级不限,每个参赛队可配指导教师2名。参赛选手在报名获得确认后,原则上不再更换,允许队员缺席比赛。不允许更换新的指导教师。 2.比赛时间为4个小时,参赛队员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比赛内容并提交相关文档。 3.裁判组对参赛队的操作规范、现场表现和提交的竞赛成果依据赛项评分标准进行评价评分。

(二)竞赛内容 根据业务需求和实际的工程应用环境,实现云计算平台架构的规划设计,完成云计算网络、服务器、存储服务器的互联和配置,完成云计算基础架构平台、云计算开发服务平台、云计算软件服务等平台软件的部署、配置和管理,通过云平台实现虚拟桌面、大数据分析、云存储等各类云应用部署、运维和开发,撰写开发与工程文档。 考核内容包括: 1.在理解命题给出的云计算应用系统需求的基础上,设计、构建并维护一个安全、可靠的云计算服务平台。 2.根据云平台设计方案来配置、调试云平台网络,确保网络能正常运行。 3.根据云平台设计方案配置、调试云计算管理服务器和节点服务器的CentOS Linux(或REDHAT EL)操作系统。 4.在安装了CentOS Linux(或REDHAT EL)系统的云计算服务器上配置ftp、http、samba等服务。 5.基于yum、rpm,构建云平台软件安装包本地资源仓库。 6.安装配置数据库mysql服务端、客户端。 7.安装安全框架组件身份认证系统。 8.云平台用户账号、各类服务密码、网络地址、iptables安全配置管理。 9.安装配置基础架构云服务平台。 10.安装配置云存储、模板、监控等基础架构平台的扩展服务。 11安装配置大数据Hadoop平台。 12.安装配置开发服务云平台。 13.基于开发服务云平台,安装配置常用企业云应用。 14.基于云存储服务,开发云存储Web应用和Android移动客户端。 15.提交符合规范的工程技术文档,如:系统结构图、系统设计文档、功能

信息管理学基础知识点汇总

一、信息与信息管理 1、信息 信息(本体论):信息是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的表现形式。 信息(认识论):主体所感知或表述的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 全信息:我们把同时考虑到事物的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的外在形式、内在含义和效用价值的认识论层次上的信息称为“全信息”。 而把仅仅考虑其中形式因素的信息称为“语法信息”,把考虑其中内容(含义)因素的信息称为“语义信息”,把其中效用因素的信息称为“语用信息”。 2、信息的特征: (1)信息存在的普遍性和客观性 (2)信息产生的广延性和无限性 (3)信息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传递性 (4)信息对物质载体的独立性 (5)信息对认识主体的相对性 (6)信息对利用者的共享性 (7)信息的不可变换性和不可组合性 (8)信息产生和利用的时效性 3、信息链、数据、信息与知识 由事实-数据-信息-知识-智能五个要素构成“信息链”。 “事实”是人类思想和社会活动的客观映射;“数据”是事实的数字化、编码化、序列化、结构化;“信息”是数据在信息媒介上的

映射;“知识”是对信息的加工、吸收、提取和评价的结果;“智能”则是运用知识的能力。 4、信息流 当信息生产出来后(产生)之后,便要流向特定的利用者,于是在信息生产者和利用者之间形成源源不断的“流”,即信息流。 5、信息管理 信息管理的实质就是人类采用技术的、经济的、政策的、法律的、人文的方法和手段对信息流进行控制,以提高信息的利用效率,最大限度地实现信息效用价值为目的的一种活动。 6、信息管理的视角 (1)从技术视角,信息管理主要研究用手工方式和计算机方式对信息进行收集、加工、处理,使之有序化存储、便于快速检索并传递给特定的利用者。这一直是信息管理研究的重点和目标。(2)从经济视角,主要研究以信息的生产、流通和利用为基础的

云计算云存储技术论文云存储技术及其应用

云计算云存储技术论文-云存储技术及其 应用 摘要:云存储将大量不同类型的存储设备通过软件集合起来协同工作,共同对外提供数据存储服务。云存储服务对传统存储技术在数据安全性、可靠性、易管理性等方面提出新的挑战。文章基于云存储平台架构的4个层次:将多存储设备互连起来的数据存储层、为多服务提供公共支撑技术的数据管理层、支持多存储应用的数据服务层以及面向多用户的访问层展开研究,并以一种云存储典型应用——云备份(B-Cloud)为例,探讨云备份的软件架构、应用特点及研究要点。 关键字:云存储;服务;云备份 英文摘要:In order to provide data storage services, cloud storage employs software to interconnect and facilitate collaboration between different types of storage devices. Compared to traditional storage methods, cloud storage poses new challenges in data security,

reliability, and management. This paper introduces four layers of cloud storage architecture: data storage layer connecting multiple storage components, data management layer providing common supporting technology for multiple services, data service layer sustaining multiple storage applications, and user access layer. It then examines a typical cloud storage application—backup cloud (B-Cloud)—and discusses its software architecture, characteristics, and main research questions. 英文关键字:cloud storage; service; backup cloud 基金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863”)计划(2009AA01A402) 近年来,随着云计算[1-2]和软件即服务(SaaS)[3-5]的兴起,云存储成为信息存储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与传统的存储设备相比,云存储不仅仅是一个硬件,而是一个网络设备、存储设备、服务器、应用软件、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点汇总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知识点 【知识梳理】 二、信息的基本特征 1.传递性;2.共享性;3.依附性和可处理性;4.价值相对性;5.时效性;6.真伪性。 [自学探究] 1.什么是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是指有关信息的收集、识别、提取、变换、 存储、处理、检索、检测、分析和利用等的技术。 ●信息技术是指利用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讯手段获 取、传递、存储、处理、显示信息和分配信息的技 术。 ●我国有些专家学者认为,信息技术是指研究信息如 何产生、获取、传输、变换、识别和应用的科学技 术。 2.信息技术的组成:信息技术主要包括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微电子技术和传感技术 3.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

4.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1.多元化;2.网络化;3.多媒体化;4.智能化;5.虚拟化 5.信息技术的影响 (1)信息技术产生的积极影响。 ①对社会发展的影响;②对科技进步的影响;③对人们生活与学习的影响。 (2)信息技术可能带来的一些消极影响。 ①信息泛滥;②信息污染;③信息犯罪;④对身心健康带来的不良影响 6.迎接信息社会的挑战 (1)培养良好的信息意识;(2)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信息处理能力;(3)养成健康使用信息技术的习惯;(4)遵守信息法规。 知识补充: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由硬件和软件组成) 硬件组成: 运算器 控制器 CPU (中央处理器)

存储器ROM、RAM、软盘、硬盘、光盘 输入设备键盘、鼠标、扫描仪、手写笔、触摸屏 输出设备显示器、打印机、绘图仪、音箱 软件系统: 第二章信息获取知识点 【知识梳理】 1.获取信息的基本过程(P18) 2.信息来源示例(P20):亲自探究事物本身、与他人交流、检索媒体 3.采集信息的方法(P20):亲自探究事物本身、与他人交流、检索媒体 4.采集信息的工具(P20):扫描仪、照相机、摄像机、录音设备、计算机 文字.tx t Windows系统自带 .do c 使用WORD创建的格式化文本,用于一 般的图文排版 .ht用超文本标记语言编写生成的文件格 确定信息需求确定信息来源采集信息保存信息

电子文档安全存储技术研究

文章编号:!""!#$"%!(&""")"$#""’&#"( 电子文档安全存储技术研究 林琪,卢昱 (装备指挥技术学院,北京!"!(!’) 摘要:分析了电子文档存储的安全威胁,并提出了相应的安全策略,设计了逻 辑层安全技术,并简单介绍了基于各项技术所开发的一套安全保护软件。 关键词:存储安全;加密;认证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目前,随着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诸 如电子商务等数字化产业正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崛起,无论是政府、企业还是个人都逐渐依赖计算机存储信息,并借助网络传递、交换重要资料和洽谈贸易。无论是私人信息还是部门信息、无论是军用信息还是商业信息,在进行处理和传递前,首先要以电子文档的形式存储在单机、服务器,或是网络上任意一台客户机上,因此信息或电子文档的安全存储应该是信息安全实现的首要条件。 具体地说,电子文档的安全存储是指确保存储在计算机系统中的信息、数据不受意外的或者恶意的原因遭到破坏、更改、泄露,因此需要保证电子文档的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真实性,由于使用电子文档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信息的利用,因此在保证安全存储的同时,还要确保不影响电子文档的可控性。 !电子文档的存储安全威胁 为了保证正确地使用电子文档,应该在研究安 全存储技术时考虑到电子文档的合法创建和存储、对 电子文档修改和删除行为的确认、保护电子文档信息安全,避免泄露或受到攻击、防止电子文档丢失带来的信息丢失和防止非法入侵者通过网络窃听和破坏电子文档信息。其威胁形式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冒充冒充行为是指非法入侵者冒以合法身份对系统内的电子文档和信息进行操作的行为。如果不能监视和避免冒充行为,将对系统造成很大的破坏,严重情况下将导致整个系统混乱以至瘫痪。 否认否认行为实际与冒充行为存在密切联系,在对电子文档作了有意或无意的攻击行为后,一方面需要确认攻击方的身份,另一方面需要提供证实手段以使攻击方不能抵赖其行为。 信息泄露非法人员通过各种手段侵入系统,从而窃取得到信息将导致信息的泄露。这是一种攻击方的主动行为,如窃取目标是涉及金融股票类的敏感数据信息,将带来严重的危害。 信息丢失由于存放敏感信息的介质一般为硬 收稿日期:&"""."+.!% 作者简介:林琪(!$/(#),女,讲师,主要研究方向:网络信息安全;卢昱,男,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网络信息安全, 第&"卷第$期&"""年$月 计算机应用 56789:;<-88=>?@:>6AB C6=,&"2D6,$E;8,2&""" 万方数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