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产成本理论试题

生产成本理论试题

生产成本理论试题
生产成本理论试题

生产成本理论

2、单项选择题:

(1)对于柯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Q=ALαKβ中,参数A、α、β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B )。

A.A是技术系数,A的数值越大,既定投入数量所能生产的产量越大

B.A是风险系数,A的数值越大,既定投入数量所能产生的风险越大

C.α代表增加l%的劳动对产量增加的百分比

D.β代表增加1%的资本对产量增加的百分比

(2)在经济学中,短期是指( D )。

A.一年或一年以内的时期

B.在这一时期内所有投入要素均是固定不变的

C.在这一时期内所有投入要素均是可以变动的

D.在这一时期内,生产者来不及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数量,至少有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是固定不变的

(3)当劳动的总产量(TPL)下降时,( C )。

A.APL递减且APL<0 B.MPL=0

C.MPL递减且MPL <0 D.APL=0

(4)当生产处于有效区域内时,等产量线应该为( D )。

A.凸向原点 B.负向倾斜

C.不相交 D.以上均对

(5)实现生产要素最优组合是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的( B )。

A.充分条件 B.必要条件

C.充分必要条件 D.非充分非必要条件

(6)当某厂商雇用第3个人时,其每周产量从213个单位增加到236个单位,雇用第4个人使每周产量从236个单位增加到301个单位,则其面临的是( C )。

A.规模收益递减 B.边际成本递减

C.边际收益递增 D.边际收益递减

(7)在生产者均衡点上( D )。

A.MRTSLK =PL / PK B.M PL / PL =MPK / PK ;

C.等产量曲线与等成本曲线相切 D.以上说法均正确。

(8)如果某厂商增加1单位的劳动量可以减少5单位的资本,则仍要生产出同样的产出量,则MRTSLK为( B )。

A.-1 B.-5 C.-0.2 D.0

(9)由企业购买或使用任何生产要素所发生的成本是指( A )。

A.显性成本 B.隐性成本

C.变动成本 D.固定成本

(10)当劳动的边际产量(MPL)为负时,生产处于( D )。

A.劳动投入的第1阶段 B.资本投入的第Ⅲ阶段

C.劳动投入的第Ⅱ阶段 D.劳动投入的第Ⅲ阶段

(11)在以下各项中,( C )将使市场处于不可竞争状态。

A.没有不变成本,只有可变成本

B.有很少的不变成本,其中多数是沉淀成本

C.有很高的不变成本,其中多数是沉淀成本

D.有很少的不变成本,其中多数不是沉淀成本

(12)新华汽配厂在各种产出水平上都显示出了规模报酬递减的情形,于是厂领导决定将其划分为两个相等规模的小厂,则其拆分后总产出将会( A )。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无法确定

(13)等产量曲线上各点代表的是( C )。

A.为生产同等产量而投入的要素价格是不变的

B.为生产同等产量而投入的要素的各种组合比例是不能变化的

C.投入要素的各种组合所能生产的产量都是相等的

D.要素投入量相同,产量是相等的

(14)当短期成本曲线以递增的速率上升时,( B )。

A.边际成本曲线处于递减阶段

B.边际成本曲线处于递增阶段

C.边际产量曲线处于递增阶段

D.无法判定边际成本曲线与边际产量曲线的状态

(15)等成本曲线平行向内移动表明( C )。

A.成本增加 B.产量增加

C.成本减少 D.产量减少

(16)如果等成本曲线围绕它与纵轴(Y)的交点逆时针转动,那么将意味着( A )。

A.生产要素X的价格下降了 B.生产要素Y的价格上升了

C.生产要素X的价格上升了 D.生产要素Y的价格下降了

(17)如果规模报酬不变,单位时间里增加了10%的劳动使用量;但保持资本量不变,则产出将( D )。

A.增加10% B.减少10%

C.增加大于10%; D.增加小于10%。

(18)某厂商生产一批产品,当生产第7个单位产品的总成本是3.5 元,生产第8个单位产品总成本是4.6元,那么该厂商的边际成本是( D )。

A.3.5 元 B.4.6元

C.8.1 元 D.1.1元

(19)短期可变成本曲线随产量增加而( A )。

A.不断上升 B.不断下降

C.先上升再下降 D.先下降再上升

(20)以下有关正常利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A.正常利润是厂商对自己所提供的企业家才能所支付的报酬

B.正常利润是隐性成本的一个组成部分

C.正常利润是显性成本的一个组成部分

D.经济利润中不包括正常利润

(21)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成为U形的原因与( A )。

A.规模报酬有关 B.外部经济与不经济有关

C.要素的边际报酬变动有关 D.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所占比重有关

(22)如果一个企业经历规模报酬不变阶段,则LAC曲线是( D )。

A.上升的 B.下降的

C.垂直的 D.水平的

(23)长期成本曲线是各种产量的( A )。

A.最低成本点的轨迹 B.最低平均成本点的轨迹

C.最低边际成本点的轨迹 D.最低平均可变成本点的轨迹

(24)在短期平均成本SAC与长期平均成本LAC的相切处( C )。

A.SMC>LMC B.SMC

C.SMC=LMC D.以上均不对

(25)某日用品制造商单位产量所带来的边际成本(MC)大于产量增加前的平均可变成本(AVC),那么在产量增加后平均可变成本会( B )。

A.减少 B.增加C.不变 D.无法判断

(26)如某厂商的总收益为65000元,其中劳动成本为23000元,原材料成本为16500元,所有者为其他人工作可赚取14300元。则对于一个经济学家而言,利润等于?对于会计而言,利润等于?( D )

A.23000元,16500元 B.42000元,25500元

C.25500元,14300元 D.11200元,25500元

3、判断题(正确的在括号里写“T”,错误的在括号里写上“F”)

(1)如果李明选择上学而不是当兵,则他的机会成本等于他在学习期间的学费。( F )

(2)总固定成本不随产量的变化而变化。( T )

(3)在经济学中,短期和长期的划分标准是是否可以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数量。( T )

(4)当边际产量MPL为零时, TPL达到最大。( T )

(5)边际成本曲线(MC) 穿过平均可变成本曲线(AVC)和平均固定成本曲线(AFC)的最低点。

( F )

(6)当企业生产处于规模经济不变阶段时,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切于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右端。

( T )

(7)若某厂商的生产产量扩大1倍,而厂商生产成本的增加低于1倍,则该厂商的生产存在规

模不经济。( F )

(8)如果等成本曲线在坐标平面上与等产量曲线相交,那么该交点表示的产量水平应减少成本

支出。( T )

(9)生产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是由于规模报酬递减规律造成。( F )

(10)在经济学中,生产的机会成本等于“社会成本+显性成本”。( F )

4、问答题:

(1)试述规模报酬变动规律及其原因。教材89-90页

(2)生产的三个阶段是如何划分的,为什么厂商只会在第二阶段生产?教材78-81页

(3)什么是生产要素的最佳组合?实现生产要素的最佳组合的条件是什么?教材86-87页

(4)比较说明消费者行为理论与生产者行为理论。

答:1)消费者行为理论和生产者行为理论都假设行为者为理性的经济人,即消费者追求最大效用,生产者追求最大利润。

2)消费者行为理论的目的是解释消费者行为,并把分析结果总结在需求曲线中。而生产者行为理论的目的则是解释生产者行为,并把分析结果总结在供给曲线中。

3)消费者行为理论中序数效用论的分析工具为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约束线,两者的切点为消费者的均衡点。生产者行为理论的分析工具也类似,如等产量曲线和等成本曲线,二者的切点为生产者均衡。

二者均是供求理论的基石。

(5)长期平均成本曲线与短期平均成本曲线呈U型的原因各是什么?教材79、82、92页

5、计算题:

(1)已知生产函数为Q=L0.5K0.5 ,证明该生产过程是规模报酬不变。

解:

L0.5K0.5=f(L,K)=Q

则 K)0.5λL)0.5(λ(=K)λL,λf(

0.5L0.5K0.5+0.5λ=

L0.5K0.5λ=

Qλ=

所以该生产过程是规模报酬不变。

(2)已知生产函数Q=LK,当Q=100,PL=4,PK=1时,求:

a)厂商的最佳要素组合;

解:

L?Q?=MPL

MP

=K K4=L 最佳要素组合条件: MPPLL=KL1?Q?=K,MPK=PK

?5=L?=K?L ?100=LK??20=4K? 1?

答:厂商的最佳要素组合为L=5,K=20。

b)最小成本是多少?

解:

40=20?1+5?4=K?PK+L?PL=R

答:最小成本是40。

(3)某出租汽车公司现有小轿车100辆,大轿车15辆。如再增加一辆小轿车,估计每月可增加营业收人10 000元;如再增加一辆大轿车,每月可增加营业收入30 000元。假定每增加一辆小轿车每月增加开支1 250元(包括利息支出、折旧、维修费、司机费用和燃料费用等),每增加一辆大轿车每月增加开支2 500元。该公司这两种车的比例是否最优?如果不是最优,应如何调整?

解:MP大=30 000 P大=2 500

MP大/P大=30000/2 500=12(元)

MP小=10 000 P小=1 250

MP小/P小=10000/1250=8(元)

即大轿车每月增加1元开支,可增加营业收入12元,而小轿车只能增加营业收入8元。两者不等,说明两种车的比例不是最优。如想保持总成本不变,但使总营业收入增加,就应增加大轿车,减少小轿车。需要注意的是,在本例中,P大、P小不应是大轿车和小轿车的购置价格,而应是因投入这两种车而引起的每月开支的增加额,因为营业收入也是指每月的增加额。

(4)(a)TFC=190 (b)AVC=53 (c)MC=53 (d)AFC=190/100000=0.0019

第五讲公共物品理论

第五讲公共物品理论 第五讲公共物品(public goods)理论 一(什么是公共物品 1(纯(pure)公共物品与非纯(impure)公共物品 (1)纯公共物品是指(消费上)具有(完全)非竞争性(non-rivalry)与(完全)非排他性(non-excludability)的商品。(完全)非竞争性是指每增加一个消费者的边际成本总是为零,这意味着它可以同时容纳任意多的消费者;(完全)非排他性是指阻止消费者搭便车行为的成本无限大。如果物品的消费具有完全竞争性与完全排他性(即排他成本总是为零),则称之为纯私人物品。显然,在现实生活中很难找到严格意义上的纯公共物品,现实世界中的物品位于纯公共物品与纯私人物品之间。 (2)非纯公共物品是指在一定范围内(消费上)具有非竞争性的商品。非纯公共物品虽然在一定范围内具有消费上的非竞争性,但一旦超过某个临界点,随着使用者的不断增加,每个消费者从该物品获得的效用将下降,即消费开始具有竞争性,经济学称这种现象为拥挤(congestion),而纯公共物品是不会有拥挤现象的,所以,经济学又称之为可拥挤公共物品(congestible)。某些非纯公共物品的排他成本尽管不是零,但也并不高,即具有较强的排他性,经济学称之为俱乐部产品。 2(对公共物品的进一步理解 (1)区分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private public)的标准就看消费是否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即是否有必要排他及是否可能排他。非竞争性实际上意味着从资源配置效率角度看不应该、没有必要排他;非排他性实际上意味着不能够排他性。排他性既与技术条件有关,也与法律制度有关,公共物品强调的是与技术特性有关的排他性。

成本理论

第五章成本理论 [内容提要] 1.成本及其概念 成本(Cost),是指厂商为生产一定数量的商品所耗费的生产要素的价格总额,即生产中投入的生产要素的数量与单位要素的价格的乘积。然而,在经济学的分析中,仅从这样的角度来理解成本概念是不够的。从不同的角度来考察,可将成本划分为不同的种类,有会计成本、机会成本、显形成本、隐形成本、私人成本、社会成本、沉淀成本以及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 会计成本(Accounting cost)指的是厂商在生产中按市场价格直接支付的一切费用。这些费用一般要反映到厂商的会计帐目上,是企业已支出的货币的记录,因此也叫历史成本。 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从企业来说,指的是由于使用某一投入要素而必须放弃的这一要素在其他用途的最高代价,从要素所有者来说,则是指这一要素在其他可能的机会中所能获得的最高报酬。机会成本的存在需要三个前提条件。第一,资源是稀缺的;第二,资源具有多种生产用途;第三,资源的投向不受限制。从机会成本的角度来看,厂商需要将生产要素投向收益最大的项目,而避免带来生产的浪费,以达到资源配置的最优。 显性成本(Explicit cost),是指厂商为生产一定商品而在要素市场上购买生产要素所支付的实际费用。如给工人支付的工资,为购买原材料支付的货币,向银行支付的利息。 隐性成本(Implicit cost)是指厂商在生产过程中使用自身所拥有的那些生产要素的价值总额。如企业所有者自身的薪金,生产中使用自己所有的厂房、机器等。在经济学中考察生产成本时,应将隐形成本包含在内。 私人成本(Personal cost)是从生产者角度所考察的成本,一般对于私人成本的概念,都囿于会计成本,生产者按市场价格支付的一切费用,此外还应包括隐性成本,隐性成本也是从生产者角度所考虑的成本。 社会成本(Social cost )是指整个社会为某种资源配置和使用所支付的成本。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往往不一致,厂商的经济活动有时会导致社会成本的增加,因此,厂商在对其资源使用作出重大决策时,不能仅仅考虑其私人成本的大小,还要考虑由此引起的社会成本的大小。

第五讲 公共物品理论

第五讲公共物品(public goods)理论 一.什么是公共物品 1.纯(pure)公共物品与非纯(impure)公共物品 (1)纯公共物品是指(消费上)具有(完全)非竞争性(non-rivalry)与(完全)非排他性(non-excludability)的商品。(完全)非竞争性是指每增加一个消费者的边际成本总是为零,这意味着它可以同时容纳任意多的消费者;(完全)非排他性是指阻止消费者搭便车行为的成本无限大。如果物品的消费具有完全竞争性与完全排他性(即排他成本总是为零),则称之为纯私人物品。显然,在现实生活中很难找到严格意义上的纯公共物品,现实世界中的物品位于纯公共物品与纯私人物品之间。 (2)非纯公共物品是指在一定范围内(消费上)具有非竞争性的商品。非纯公共物品虽然在一定范围内具有消费上的非竞争性,但一旦超过某个临界点,随着使用者的不断增加,每个消费者从该物品获得的效用将下降,即消费开始具有竞争性,经济学称这种现象为拥挤(congestion),而纯公共物品是不会有拥挤现象的,所以,经济学又称之为可拥挤公共物品(congestible)。某些非纯公共物品的排他成本尽管不是零,但也并不高,即具有较强的排他性,经济学称之为俱乐部产品。 2.对公共物品的进一步理解 (1)区分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private public)的标准就看消费是否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即是否有必要排他及是否可能排他。非竞争性实际上意味着从资源配置效率角度看不应该、没有必要排他;非排他性实际上意味着不能够排他性。排他性既与技术条件有关,也与法律制度有关,公共物品强调的是与技术特性有关的排他性。 (2)公共物品不等于公有物品,私人物品不等于私有物品;物品不一定都是有形的。 (3)公共物品与搭便车问题: A搭便车:从物品的消费中获益而不付费的现象。搭便车问题在公共物品中最为严重。 B最早对搭便车问题进行讨论的人是休谟;wicksell对公共财政中的搭便车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 特别注明:以下对公共物品的讨论以纯公共物品为例,因为纯公共物品的研究结论可以很任意地推广到非纯公共物品。 二.如何确定(纯)公共物品的最优供给水平——萨缪尔森条件(samuelson condition)1.萨缪尔森在1954年第一个研究了公共物品的帕累托最优供给条件,并于次年给出了简明的图形解释。 2.假设社会只有两种物品,一种是纯公共物品x,一种是纯私人物品y;假设社会有I个

第六章:成本理论复习进程

第六章:成本理论

第六章:成本理论 一、填空 TC + VC 。 1、FC 2、平均总成本曲线和边际成本曲线都是 U 形曲线,表示随着产量的增加,平均总成本和边 际成本先递减(减少),然后又递增(增加)的变动规律。 3、停止营业点位于边际成本曲线和平均可变成本曲线的交点。 4、如果平均可变成本曲线是递减的,那么边际成本曲线必然低于平均可变成本曲线。 5、一个工厂平均总成本最低时的产量率被称为该工厂的理想产量,如果产量低于最低平均总成本点,被称为过剩生产能力。 6、如果在所有投入增加10%时产量增加了20%,这种生产过程就被称为规模收益递增,或者规模经济。 7、如果一个企业处于规模不变状态,那么投入量增加10%就会使产量增加10%。当长期平均成 本曲线下降时,就存在规模收益递增。 8、在投入品价格不变时,总成本增加,等成本曲线向向外平行移动,总成本减少,等成本曲线向向内平行移动。 二、判断 1、收益递减规律意味着不存在边际收益递增的区域。( F) 2、平均总成本、平均可变成本和平均固定成本都是“ U”形曲线。(T) 3、平均可变成本达到最低时的产量水平与平均产量达到最高时的产量水平相同。(T) 4、在现实生活中,边际成本曲线很少向右上方倾斜。( F) 5、平均可变成本与平均固定成本都是随着产量的增加先减少而后上升的。( F) 6、一个企业的产量低于最低平均总成本点被称为能力过剩。(T) 7、如果平均总成本大于边际成本,平均总成本就必然是递增的。(F) 8、没有任何一部分短期平均总成本曲线会在长期平均成本曲线之下。(T) 9、长期总成本分为长期固定总成本和长期可变总成本。(F) 10、规模收益递增意味着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向右下方倾斜。(T) 11、在长期中,总成本曲线就是可变成本曲线。(T) 12、如果投入品价格下降,平均可变成本与平均总成本曲线都会向上移动。(F)

生产成本的明细科目范文

生产成本的明细科目 一、制造成本是企业为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间接成本。制造费用包括产品生产成本中除直接材料和直接工资以外的其余一切生产成本,主要包括: 1.车间管理人员工资:是指生产车间管理人员、辅助后勤人员等非一线直接从事生产的人员工资;一线直接生产人员非生产期间的工资也计入本项目,非一线生产员工提供直接生产时,其相应的工资应从本项目转入生产成本中的直接工资项目。 2.职工福利费:按第一项所定义的生产管理人员工资的14%提取。 3.交通费:是指企业为车间职工上下班而发生的交通车辆费用,主要指汽油费、养路费等。 4.劳动保护费:指按照规定标准和范围支付给车间职工的劳动保护用品,防暑降温、保健饮食品(含外购矿泉水)的费用和劳动保护宣传费用。 5.折旧费:是指车间所使用固定资产按规定计提的折旧费。 6.修理费:指生产车间所用固定资产的修理费用,包括大修理费用支出。 7.租赁费:是指车间使用的从外部租入的各种固定资产和用具等按规定列支的租金。 8.物料消耗:指车间管理部门耗用的一般消耗材料,不包括固定资产修理和劳动保护用材料。 9.低值易耗品摊销:是指车间所使用的低值易耗品的摊销。 10.生产用工具费:是指车间生产耗用的生产用工具费用。 11.试验检验费:是指车间发生的对材料、半成品、成品、仪器仪表等试验、检验费。 12.季节性修理期间的停工损失:是指因生产的季节性需要而必须停工,生产车间停工期间所发生的各项费用。 13.取暖费:是指车间管理部门所支付的取暖费,包括取暖用燃料、蒸汽、热水、炉具等支出。 14.水电费:是指车间管理部门由于消耗水、电和照明用材料等而支付的非直接生产费用。 15.办公费:是指车间生产管理部门的通讯费用以及文具、印刷、办公用品等办公费用;政府部门的宣传经费,包括学习资料、照相洗印费以及按规定开支的报刊订阅费等。 16.差旅费:是指按照规定报销生产车间职工因公外出的各种差旅费、住宿费、助勤费;市内交通费和误餐补贴;按规定支付职工及其家属的调转、搬家费;按规定支付患职业病的职工去外地就医的交通费、住宿费、伙食补贴等。 17.运输费:是指生产应负担的厂内运输部门和厂外运输机构所提供的运输费用,包括其办公用车辆的养路费、管理费、耗用燃料及其他材料等费用。 18.保险费:是指应由车间负担的财产保险费用。 19.技术组织措施费:是指生产工艺布局调整等原因发生的费用。 20.其他制造费用:除前述1~19项所列的,零星发生的其他应由车间负担的费用。 制造费用一般是间接计入成本,当制造费用发生时一般无法直接判定它所归属的成本计算对象,因而不能直接计入所生产的产品成本中去,而须按费用发生的地点先行归集,月终

第四章生产与成本理论

第四章企业的生产与成本理论 如果一班学生能在经济学课程中真正理解成本以及成本的所有的各个方面,那么,这门课程便算取得了真正的成功。 ——J·M·克拉克 教学目的 讨论企业的生产技术、生产成本(要素价格)与产量之间的关系,建立生产函数和成本理论。通过本章的学习,同学们要掌握的内容有:1、企业生产函数的一般形式; 2、企业短期生产函数的特征:报酬递减规律; 3、企业长期生产函数的特征: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与规模报酬分析; 4、企业生产函数基本概念总结——以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为例; 5、企业成本的定义、分类; 6、等成本曲线与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或生产者均衡); 7、企业短期成本函数的推导与特征; 8、企业长期成本函数的推导与特征。 从本章开始,进入生产者行为理论的学习。微观经济学关心的生产 者行为,包括生产者的技术选择行为、要素选择行为、产量和价格选择行为。与这三种选择行为相对应的理论分析是:生产函数理论(教科书的第四章)、成本函数理论(和生产要素的需求理论,教科书的第五章,第八章)和市场结构理论(也称产业组织,教科书的第六章、第七章)。

第一节企业生产函数 生产函数是成本函数(和要素需求)理论的基础,它描述了厂商的生产技术条件——技术约束1。因此,教科书一般都是从生产函数理论 过渡到成本函数理论。下面,我先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生产主体——企业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一、企业生产函数的一般形式 (一)企业的定义 1、企业(firm)的定义:也称厂商,就是指为赢利而从事生产或交易活 动的经济组织。是否以赢利为目的是划分企业和事业单位分界线。(二)企业的本质 1、交易成本:任何交易都看成是交易双方达成交易契约的过程,而围 绕交易契约的达成和执行所发生的成本,就是交易成本。它可以分成事前交易成本和事后交易成本。 2、企业的本质:作为生产的一种组织形式,企业在一定程度上是市场 的一种替代物。 (三)企业的目标 1、微观经济学假定企业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这个假定既是微观经济 学关于理性行为(或经济人)假定在生产和厂商理论中的运用,也有利于利用数学中最优化分析。 2、从长期来看,一个不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企业终究将被市场竞争 所淘汰。所以,实现利润最大化也是一个企业竞争生存的基本准则。(四)企业的组织形式:个人业主制、合伙制和公司制。 二、生产函数的定义和类型 1研究厂商行为,首先考察厂商行为的约束条件。厂商选择时面临许多约束条件,如客户、竞争对手、自然 条件等施加的。其中,自然条件对厂商施加的是技术约束:只有某些投入组合才有可能生产出既定的产量,因此,厂商的生产计划必定受到技术可行性的限制。

西方经济学第一次 综合分析生产成本理论中相关经济范畴的关系

一、论述题(共 1 道试题,共 100 分。) 1. 题目:综合分析生产成本理论中相关经济范畴的关系目的:通过对比相关经济范畴,准确理解经济范畴的经济含义及深刻理解重要的经济学原理。要求: 1.要求认真审题和研读第三章生产与成本理论的相关内容,深刻理解生产理论和成本理论的基本原理; 2.准确描述本题涉及的相关理论内容; 3.阐述关系和区别要清晰并画图说明; 4.字数控制在600字左右。 时间安排:完成微观经济学第三章生产与成本理论教学内容后实施。解题思路: 1.分析总产量(TP)、平均产量(AP)、边际产量(MP)的关系; 2.分析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和规模报酬变动规律的区别; 3.分析利润最大化原则和成本最小化原则的区别; 4.分析短期边际成本曲线(SMC)、短期平均成本曲线(SAC)和短期可变成本曲线(SAVS)的关系; 5.分析长期平均成本曲线(LAC)、长期总成本曲线(LTC)、长期边际成本曲线(LMC)和短期平均成本曲线(SAC)、短期总成本曲线(STC)、短期边际成本曲线(SMC)的关系; 6.用脊线和生产扩展线确定最有要素投入的区别。 答: 1、分析总产量(TP)、平均产量(AP)、边际产量(MP)的关系; 答: 总产量是指在某一给定的时期生产要素所能生产的全部产量.平均产量是该要素的总产量除以该要素的投入量.边际产量即该产量的增量所引起的总产量的增量. 先分析一下总产量和边际产量之间的关系,即总产量先以递增的速率增加,后以递减的速率增加,达到某一点后,总产量将会随劳动投入的增加而绝对地减少,边际产量先上升,后下降,达到某一定后成为负值.总产量的变化与边际产量是一致的,即都会经历先增后减的变化过程.当边际产量上升,总产量以递增的速率增加,当边际产量下降时,总产量以递减的方式增加,当边际产量为负值时,总产量开始绝对的减少. 接下来分析一下边际产量和平均产量之间的关系,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都是先上升后下降,但是边际产量的上升速率和下降速率都要大于平均产量的上升速率和下降速率,只要额外增加一单位要素投入所引起总产量的增量大于增加这一单位要素之前的平均产量,那么增加这一单位要素的平均产量就大于原来的平均产量,当平均产量达到最大时,平均产量等于边际产量. 2、分析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和规模报酬变动规律的区别;答:在于边际报酬递减中,随着同种生产要素的投入的增加而每一生产要素所生产的产品数量是递减的。而规模报酬递减中,同种生产要素的投入的增加,每一生产要素所生产的产品数量是不变的,仅仅是指生产要素的投入量相较产量是过多了。 3、分析利润最大化原则和成本最小化原则的区别; 答:产的产品数量是不变的,仅仅是指生产要素的投入量相较产量是过多了。利润最大化是一个市场一般均衡的结果。是厂商在所生产产品的市场可能价格以及要素可能价格这些约束条件下所能达到的利润最大化。根据利润最大化的条件(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来决定产量(当然,产品垄断厂商还可以依此决定产品定价,要素垄断厂商还可以依此决定要素价格)。成本最小化,则是给定了产量和要素价格,厂商应该用什么样的要素组合来进行生产以达到成本最小。是不需考虑市场产品需求的厂商供给方局部均衡的结果。利润最大是成本最小的充分条件,而成本最小只是利润最大的必要而非充分条件。也就是说,一般均衡中的利润最大化一定是满足了成本最小化的原则了的,否则不可能是利润最大化的。但是成本最小化却可以在任何产量处得到满足和实现,并不一定是利润最大化的产量4.分析短期边际成本曲线(SMC)、短期平均成本曲线(SAC)和短期可变成本曲线(SAVS)的关系;答:

生产成本的的分类

第四章 生产与成本理论 本章重点掌握的内容有: 一、边际酬劳递减规律和一种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 二、两种可变生产要素投入的最佳组合 三、短期成本及其分类 四、长期成本及其分类 五、利润最大化原则 一、边际酬劳递减规律和一种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 1、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 总产量TP 是指一定的生产要素投入量所提供的全部产量。 假如只考虑劳动和资本两种生产要素,则),(K L f TP =。假设K 是确定的,只变化L ,那么),(0K L f TP = 。 平均产量AP 是指平均每单位生产要素所提供的产量。 L K L f L TP AP ) ,(0== 边际产量MP 是指增加一单位可变要素投入所引起的总产量

的增加量。 dL K L df dL dTP MP ) ,(0= = 或L TP AP ??= 2、边际酬劳递减规律 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把一种可变的生产要素投入到其他不变的生产要素中去时,随着这种可变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增加,产品的边际产量是先增加后减少的。 例如:一块农田,不施肥,产量较低,施适量的肥料产量增加,然而肥料施的太多,产量又会减少,这确实是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在工业生产中也如此,劳动力的投入也要适度,劳动力投入适量时,生产效率最高,在投入人力太少或者太多,生产效率均会下降。 3、边际酬劳递减规律的图形描述 产量TP

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的关系: MP>0时,TP 上升;MP=0时,TP 最大;MP<0时,TP 下降。 AP 与MP 相交于AP 的最高点,相交前,MP>AP ;相交后,MP

第五讲 会计循环II:以制造业为例[1].doc(思考题)

第五讲会计循环II:以制造业为例 练习题 1、名词解释 (l)流动资产 (2)固定资产 (3)预付货款 (4)固定资产折旧 (5)长期负债 (6)应收票据 (7)应付账款 (8)、预收账款 (9)应付工资 (10)长期借款 (11)所有者权益 (12)资本公积 (13)实收资本 (14)盈余公积 (15)未分配利润 (16)生产费用 (17)生产成本 (18)期间费用 (19)管理费用 (20)财务费用 (21)制造费用 (22)制造成本 (23)收入 (24)权责发生制 (25)收付实现制 (26)帐项调整 (27)递延项目 (28)待摊费用 (29)应计项目 (30)应计费用 (31)产品销售成本 (32)利润 (33)营业利润 (34)投资净收益 (35)营业税金 (36)营业外收入 (37)营业外支出 2、简答题

(1)如何以权责发生制为时间基础来确定费用的归属期间? (2)工业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组成部分以及各个过程中资产的存在形态是什么? (3)企业的生产费用是什么? (4)在归集各材料的费用时,如何区分直接计入费用与间接计入费用? (5)原材料账户是什么性质的账户?它的借方发生额和余额分别表示什么? (6)“材料采购”账户是什么性质的账户?它的借方发生额和余额分别表示什么? (7)何为期间费用?期间费用包括哪些内容? (8)什么是直接费用?直接费用中的各个组成部分分别代表什么内容? (9)如何区分本期生产费用和非本期生产费用? (10)为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企业应设置哪些账户?如何在这些账户反映生产费用的归集和产品成本的核算? (11)本期生产费用的归集包括什么过程? (12)如何确认期间费用? (13)从理论上讲,确认收入实现的原则包括哪些内容? (14)营业收入的实现随具体情况不同可采用哪些不同的标准确认?如何按这些标准确认? (15)如何按收现标志确认与计量营业收入?这种方法在什么情况下适用? (16)收入与费用的实际收支期与其应归属期的关系有哪几种情况? (17)按照权责发生制应如何确认和计量本期的收入和费用? (18)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有什么质的区别? (19)什么是账项调整?账项调整包括哪些内容? (20)简述费用成本的结转的步骤。 (21)制造费用的分配标准应符合什么条件?可供选择的分配标准有哪些? (22)将销售发出的产成品转为产品销售成本应如何遵循配比原则? (23)“制造费用,账户核算什么内容? (24)“生产成本”账户核算什么内容? (25)“产品销售成本”账户核算什么内容? (26)“待摊费用”,账户核算什么内容? (27)“预提费用”账户核算什么内容? (28)如何确认与计量营业利润? (39)如何确认与计量投资净收益? (30)如何确认与计量营业处收支? (31)投资收益和投资损失分别包括哪些内容? (32)“本年利润”帐户核算什么内容? 3、计算分析题 一、目的:熟悉和掌握企业筹集资本金的核算: 二、资料:中原机械厂2000年9月份发生的经济业务如下: 9月01日,收到财政拨款400,000元,款项已存入开户银行,作为国家向中原机械厂的投资。 9月10日,向银行申请三个月期限的短期借款500,000元,已获批准,款项已划入银

综合分析生产成本理论中相关经济范畴的关系-答案

综合分析生产成本理论中相关经济畴的关系 答案: 1、分析总产量(TP)、平均产量(AP)、边际产量(MP)的关系 答:总产量(TP)是指在某一给定的时期生产要素所能生产的全部产量;平均产量(AP)是该要素的总产量除以该要素的投入量;边际产量(MP)即该产量的增量所引起的总产量的增量。 先分析一下总产量(TP)边际产量(MP)之间的关系。即总产量(TP)先以递增的速率增加,后以递减的速率增加,达到某一点后,总产量(TP)将会随劳动投入的增加而绝对地减少,边际产量先上升,后下降,达到某一定后成为负值。总产量(TP)的变化与边际产量(MP)是一致的,即都会经历先增后减的变化过程。当边际产量上升,总产量(TP)以递增的速率增加,当边际产量(MP)下降时,总产量(TP)以递减的方式增加,当边际产量(MP)为负值时,总产量(TP)开始绝对的减少。 接下来分析一下边际产量(MP)和平均产量(AP)之间的关系。平均产量(AP)和边际产量(MP)都是先上升后下降,但是边际产量(MP)的上升速率和下降速率都要大于平均产量(AP)的上升速率和下降速率。只要额外增加一单位要素投入所引起总产量(TP)的增量大于增加这一单位要素之前的平均产量(AP),那么增加这一单位要素的平均产量(AP)就大于原来的平均产量(AP);当平均产量达到最大时,平均产量(AP)等于边际产量。 2、分析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和规模报酬变动规律的区别 答:在于边际报酬递减中,随着同种生产要素的投入的增加而每一生产要素所生产的产品数量是递减的。而规模报酬递减中,同种生产要

素的投入的增加,每一生产要素所生产的产品数量是不变的,仅仅是指生产要素的投入量相较产量是过多了。 3、分析利润最大化原则和成本最小化原则的区别 答:产的产品数量是不变的,仅仅是指生产要素的投入量相较产量是过多了。 利润最大化是一个市场一般均衡的结果。是厂商在所生产产品的市场可能价格以及要素可能价格这些约束条件下所能达到的利润最大化。 根据利润最大化的条件(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来决定产量(当然,产品垄断厂商还可以依此决定产品定价,要素垄断厂商还可以依此决定要素价格)。 成本最小化,则是给定了产量和要素价格,厂商应该用什么样的要素组合来进行生产以达到成本最小。是不需考虑市场产品需求的厂商供给方局部均衡的结果。 利润最大是成本最小的充分条件,而成本最小只是利润最大的必要而非充分条件。也就是说,一般均衡中的利润最大化一定是满足了成本最小化的原则了的,否则不可能是利润最大化的。但是成本最小化却可以在任何产量处得到满足和实现,并不一定是利润最大化的产量。4.分析短期边际成本曲线(SMC)、短期平均成本曲线(SAC)和短期可变成本曲线(SAVS)的关系 答:第一,短期边际成本曲线与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关系: 短期边际成本曲线SMC与短期平均成本曲线SAC相交于平均成本曲 线的最低点 N,在交点N上,SMC=SAC,即边际成本等于平均成本。 在相交之前,平均成本大于边际成本,平均成本一直递减;在相交之 后,平均成本小于边际成本,平均成本一直递增。平均成本与边际成

综合分析生产成本理论中相关经济范畴的关系-答案

答案: 1、分析总产量(TP)、平均产量(AP)、边际产量(MP)的关系 答:总产量(TP)是指在某一给定的时期生产要素所能生产的全部产量;平均产量(AP)是该要素的总产量除以该要素的投入量;边际产量(MP)即该产量的增量所引起的总产量的增量。 先分析一下总产量(TP)边际产量(MP)之间的关系。即总产量(TP)先以递增的速率增加,后以递减的速率增加,达到某一点后,总产量(TP)将会随劳动投入的增加而绝对地减少,边际产量先上升,后下降,达到某一定后成为负值。总产量(TP)的变化与边际产量(MP)是一致的,即都会经历先增后减的变化过程。当边际产量上升,总产量(TP)以递增的速率增加,当边际产量(MP)下降时,总产量(TP)以递减的方式增加,当边际产量(MP)为负值时,总产量(TP)开始绝对的减少。 接下来分析一下边际产量(MP)和平均产量(AP)之间的关系。平均产量(AP)和边际产量(MP)都是先上升后下降,但是边际产量(MP)的上升速率和下降速率都要大于平均产量(AP)的上升速率和下降速率。只要额外增加一单位要素投入所引起总产量(TP)的增量大于增加这一单位要素之前的平均产量(AP),那么增加这一单位要素的平均产量(AP)就大于原来的平均产量(AP);当平均产量达到最大时,平均产量(AP)等于边际产量。 2、分析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和规模报酬变动规律的区别 答:在于边际报酬递减中,随着同种生产要素的投入的增加而每一生产要素所生产的产品数量是递减的。而规模报酬递减中,同种生产要素的投入的增加,每一生产要素所生产的产品数量是不变的,仅仅是指生产要素的投入量相较产量是过多了。

第四章生产与成本理论答案

第四章生产与成本理论 从本章开始转入对生产理论的讨论,从生产者的角度出发,研究市场的供给。在生产理论中所要研究的经济行为主体是生产者,也称为厂商或企业,它是指为了实现某一经济目标而独立做出统一经济决策的经济单位。在西方经济学中,不论厂商的组织形式如何,通常都假定厂商是合乎理性的经济人,其生产目的是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与消费者类似,厂商为实现利润最大化而进行选择时也要面临许多约束条件,如技术条件、市场需求和竞争环境等。本章主要考察厂商面临的技术约束,说明厂商在特定的技术条件下如何有效的组织生产。 本章重点: (1)短期与长期的含义与区别。 (2)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的关系及收益递减规律。 (3)生产三个阶段的划定。(可变投入量合理区间) (4)等产量线、等成本线的含义,两种生产要素最佳组合 (5)短期成本分类与变动规律、之间的关系。 (6)短期平均成本与边际成本的关系。 (7)规模报酬的变动及其原因。 (8)长期平均成本、长期总成本、长期边际成本的概念及关系 (9)厂商收益及利润最大化原则 习题: 1、名词解释: 生产要素、生产函数、边际产量、报酬递减规律、等产量曲线、等成本曲线、边际技术替代率、规模报酬、规模报酬递增、规模报酬递减、规模报酬不变、成本、固定成本、可变成本、边际成本、正常利润、经济利润、显明成本、隐含成本、长期平均成本、长期总成本、利润最大化原则2、单项选择题: (1)在经济学中,短期是指( B )。 A.在这一时期内所有投入要素均是可以变动的 B.在这一时期内,生产者来不及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数量,至少有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是固定不变的 C.一年或一年以内的时期 D.在这一时期内所有投入要素均是固定不变的 (2)对于柯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Q=ALαKβ中,参数A、α、β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D )。A.α代表增加l%的劳动对产量增加的百分比 B.β代表增加1%的资本对产量增加的百分比 C.A是技术系数,A的数值越大,既定投入数量所能生产的产量越大 D.A是风险系数,A的数值越大,既定投入数量所能产生的风险越大 (3)当劳动的总产量(TP L)下降时,( C )。 A.AP L递减且AP L<0 B.MP L=0 C.MP L递减且MP L <0 D.AP L=0 (4)当生产处于有效区域内时,等产量线应该为( D )。

第五讲 生产与成本习题

训练题1 注,本训练题不设答案,大家以作训练之用。有不明白之处可在论坛讨论,但尽量先结合 视频和我们提供的课件自主学习。Enjoy! 1,如果没有稀缺性,会不会出现国际贸易摩擦?会不会出现罢工?需不需要货币政策的调控? 2.如果你用别人送的票看电影,你看电影的机会成本是: A. 电影票的价格; B.时间的成本; C.买电影票的钱和看电影花掉的时间的价 值;D. 今后要礼尚往来回送别人礼物的价值 3,需求的变动与需求量的变动的区别是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区分? 4, 选择题2:(此题多选)当石油公司预期到汽油未来价格上涨时,就会采取如下措施: A.增加供给; B.减少供给; C.增加供给量; D.减少供给量; E.增加生产 5,近二十年电子产品的大幅下降,原因是: A.科技基本导致生产成本大幅下降; B.企业竞争加强; C. 市场保有量增加也降 低了单个产品的成本;D. 上述三个原因都成立。 6,(多项选择)如果对粮农进行补贴,会产生如下结果: A.如果根据产量进行补贴,粮农和消费者都会受益; B.如果按人头进行补贴, 一般只会是粮农受益;C.产生什么结果根本不确定;D. 粮农会受益,但是消费者会受损。 7,(多选)关于市场均衡价格的决定,下面哪种说法是对的? A.市场均衡价格是由供给和需求共同决定的; B.市场均衡价格是由供给方面的因素和需求方面的因素共同决定的; C. 市场均衡价格主要取决于商品的需求,同其他商品相比,一个商品越有用,需求越多,价格就会越高; D. 一个商品的生产成本比另外一个商品的成本高,其价格就必然也要高。 8,(多选题)关于需求和价格之间的关系,哪种说法在微观经济学上是准确的? A.需求和价格相互影响; B.需求增加导致价格上升; C.需求量增加导致价格上升; D.如果非自身价格变化引起需求增加,价格会上升; E.需求增加导致价格上升(标为X),价格上升导致需求量减少,从而引起价格 回落(标为Y),由于X的程度大于Y,因此最终价格是上升的。 F.需求增加导致价格上升(标为X),价格上升导致需求量减少,从而引起价格 回落(标为Y),最终价格如何变化,取决于X和Y作用的对比。

生产成本明细科目

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明细科目核算容 1、生产成本科目核算的容 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直接材料:指产品生产过程中,形成产品的各种原材料;本科目中的材料,主要指直接发放到产品上的各种材料。 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直接人工:指直接参加产品生产的员工的工资、绩效工资、各种补贴及津贴。 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直接福利费:指的是按参加产品生产员工的福利费。 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制造费用:指的是从当月制造费用科目余额中转入的成本。 2、制造费用明细科目核算的容 制造费用-办公费:指的是生产车间耗用的文具、印刷、邮电费、报刊杂志、资料费等费用。 制造费用-差旅费:指的是车间职工因公出差而发生的差旅费用。 制造费用-运输费:指的是铁路托运,不能进入原材料成本的运杂费。 制造费用-修理费:指的是修理生产使用固定资产的费用,包括大修理和经常修理费用,以及各项低值易耗品的修理费用。 制造费用-工资:指的是生产车间管理人员的工资和绩效工资。 制造费用-福利费:指的是按生产车间管理人员的工资、绩效工资提取一定比例的职工福利费。 制造费用-会议费:指的是生产车间管理人员参加会议的费用。 制造费用-劳保费:指的是生产车间发生的各种劳动保护费用。指的是工作服、工作鞋以及包括不构成固定资产的安全装置、卫生设备、通风设备等劳保用品支出的费用。 制造费用-低值易耗品摊销:指的是指生产车间所使用的低值易耗品的摊销费。包括家具备品、计量工具、小型工具等费用。 造费用-通讯费:指的是生产车间的费、所的通讯费、生产车间管理人员每月的手机话费。 制造费用-折旧费:指的是与生产有关的固定资产按规定提取的折旧费用。 制造费用-水电费:指的是生产车间由于消耗水电(日常用水、照明用电)而支付的费用。制造费用-停工费:指的是生产车间或某个班组在停工期间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停工期间发生的原材料费用、工资及福利费和制造费用。 一、管理费用 1.管理费用—工资 . .

第四章生产与成本理论答案

第四章 生产与成本理论 从本章开始转入对生产理论的讨论,从生产者的角度出发,研究市场的供给。在生产理论中所要研究的经济行为主体是生产者,也称为厂商或企业,它是指为了实现某一经济目标而独立做出统一经济决策的经济单位。在西方经济学中,不论厂商的组织形式如何,通常都假定厂商是合乎理性的经济人,其生产目的是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与消费者类似,厂商为实现利润最大化而进行选择时也要面临许多约束条件,如技术条件、市场需求和竞争环境等。本章主要考察厂商面临的技术约束,说明厂商在特定的技术条件下如何有效的组织生产。 本章重点: (1) 短期与长期的含义与区别。 (2) 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的关系及收益递减规律。 (3) 生产三个阶段的划定。(可变投入量合理区间) (4) 等产量线、等成本线的含义,两种生产要素最佳组合 (5) 短期成本分类与变动规律、之间的关系。 (6) 短期平均成本与边际成本的关系。 (7) 规模报酬的变动及其原因。 (8) 长期平均成本、长期总成本、长期边际成本的概念及关系 (9) 厂商收益及利润最大化原则 习题: 1、 名词解释: 生产要素、生产函数、边际产量、报酬递减规律、等产量曲线、等成本曲线、边际技术替代率、规模报酬、规模报酬递增、规模报酬递减、规模报酬不变、成本、固定成本、可变成本、边际成本、正常利润、经济利润、显明成本、隐含成本、长期平均成本、长期总成本、利润最大化原则 2、 单项选择题: (1)经济学中短期与长期的划分取决于( D )。 A .时间长短 B .可否调整产量 C .可否调整产品价格 D .可否调整生产规模 (2)已知企业的生产函数LK Q 10 (Q 为产量,L 和K 分别为劳动和资本),则( A )。 A .生产函数是规模报酬不变 B .生产函数是规模报酬递增 C .生产函数是规模报酬递减 D .企业处于内部经济阶段 (3)当劳动的总产量(TP L )下降时,( C )。 A .AP L 递减且AP L <0 B .MP L =0 C .MP L 递减且MP L <0 D .AP L =0 (4)当生产处于有效区域内时,等产量线应该为( D )。 A .凸向原点 B .负向倾斜 C .不相交 D .以上均对 (5)实现生产要素最优组合是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的( B )。 A .充分条件 B .必要条件

生产成本明细科目

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明细科目核算内容 1、生产成本科目核算的内容 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直接材料:指产品生产过程中,形成产品的各种原材料;本科目中的材料,主要指直接发放到产品上的各种材料。 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直接人工:指直接参加产品生产的员工的工资、绩效工资、各种补贴及津贴。 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直接福利费:指的是按参加产品生产员工的福利费。 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制造费用:指的是从当月制造费用科目余额中转入的成本。 2、制造费用明细科目核算的内容 制造费用-办公费:指的是生产车间耗用的文具、印刷、邮电费、报刊杂志、资料费等费用。 制造费用-差旅费:指的是车间职工因公出差而发生的差旅费用。 制造费用-运输费:指的是铁路托运,不能进入原材料成本的运杂费。 制造费用-修理费:指的是修理生产使用固定资产的费用,包括大修理和经常修理费用,以及各项低值易耗品的修理费用。 制造费用-工资:指的是生产车间管理人员的工资和绩效工资。 制造费用-福利费:指的是按生产车间管理人员的工资、绩效工资提取一定比例的职工福利费。 制造费用-会议费:指的是生产车间管理人员参加会议的费用。 制造费用-劳保费:指的是生产车间发生的各种劳动保护费用。指的是工作服、工作鞋以及包括不构成固定资产的安全装置、卫生设备、通风设备等劳保用品支出的费用。 制造费用-低值易耗品摊销:指的是指生产车间所使用的低值易耗品的摊销费。包括家具备品、计量工具、小型工具等费用。 造费用-通讯费:指的是生产车间的电话费、所内的通讯费、生产车间管理人员每月的手机话费。 制造费用-折旧费:指的是与生产有关的固定资产按规定提取的折旧费用。 制造费用-水电费:指的是生产车间由于消耗水电(日常用水、照明用电)而支付的费用。制造费用-停工费:指的是生产车间或某个班组在停工期间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停工期间发生的原材料费用、工资及福利费和制造费用。 一、管理费用 1.管理费用—工资 —基本工资

经济学基础练习题 第七章 生产成本

第七章生产成本与收益理论 1.使用自己的资金也应计算利息收入,这种利息从成本角度看是(B )。 A.固定成本 B.隐性成本C.会计成本D.显性成本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 A.厂房设备投资是可变成本 B.贷款利息的支出是可变成本 C.总成本在长期内可以划分为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 D.补偿固定资本无形损耗的折旧费是固定成本 3.随着产量的增加平均固定成本(C ) A.在开始时下降,然后趋于上升 B.在开始时上升,然后趋于下降 C.一直趋于下降 D.—直趋于上升 4.如果固定成本上升,则( D )。 A.平均成本曲线和边际成本曲线上移 B.边际成本曲线上移,平均成本曲线不变 C.平均成本曲线和边际成本曲线都不受影响 D.平均成本曲线上移,边际成本曲线不变 5.在短期内,随着产量的增加,AFC会越变越小,于是,AC曲线和AVC曲线之间的垂直距离会越来越小( B ) A.直至两曲线相交 B.但决不会相交 C.相交后重合 D.相交后分开 6.在长期中,下列成本中哪一项是不存在的( A )

A.固定成本B.平均成本C.机会成本D.隐性成本 7.企业购买生产要素所发生的成本是指(A ) A.显性成本 B.隐性成本 C.固定成本 D.可变成本 8.假定某台机器原来生产A产品,收入为1500元,现在改而生产B产品,收入是1800元,则生产B产品的机会成本是(C )a A.330元 B. 3 330元 C.1500元 D.1800元 9.已知产量为99单位时,总成本等于995元;当产量增加到100单位时,平均成本等于10元,由此可知第100个产量的边际成本为( B )b A.10元 B.5元 C.15元 D.7.5元 Q1=99 Q2=100 TC1=995 AC=10 AC=TC2\Q2 TC2=AC*Q2=10*100=1000 MC=△TC\△Q=(TC2-TC1)\(Q2-Q1)=(1000-995)\(100-99)=5 10.当边际成本下降时,总成本曲线开始(D ) A.以递增的速度下降B.以递增的速度上升 C.以递减的速度下降 D.以递减的速度上升 11.某厂商每年从企业的总收入中取出一部分作为自己所提供的生产要素的报酬,这部分资金被视为:( B ) A.显成本;B.隐成本;C.经济利润D.会计成本 12.利润最大化的原则是( B )c A.边际成本小于边际收益 B.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 C.边际成本大于边际收益 D.边际成本等于平均成本 二、多项选择题

第五讲生产与成本

第五讲生产与成本: 市场的供给方面的物质技术规律

Context: 第一部分介绍 第二部分市场 第三部分消费则行为和需求方面 在这个部分: 市场供给方面投入和产出的技术关系 投入------产出 产出随投入变化---生产理论 投入随产出变化---成本理论

?在市场的供给方面,有两个问题要研究:企业生产过程中的规律和厂商在市场的供给决策与购买要素决策。 ?先研究企业生产中的物质技术规律。 ?企业生产是把各种要素投入转化成产出的过程。那么投入和产出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呢? ?微观经济学一般从两个角度来展开分析:?生产:各种要素投入→产出 ?成本:产出→各种要素的费用 3

5.1 生产 5.1.1 生产函数 产出如何随着投入的变化而变化,可以用生产函数来分析。 生产函数 用来描述投入和产出之间关系的函数,描述了产出是如何随着投入变化而变化。 形式:Q = f ( X , X2, X3, X4, ... ) 1 特点:从任何一组投入所得到的最大产出

5.1 生产 5.1.1 生产函数 Q = f ( K, L) 两种生产要素投入 以后我就假定只有K和L 两种生产要素投入。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Q = A ? Kα ? Lβ Q-产量 A-技术 K-资本 L-劳动 5

6 刻画生产函数性质的基本产品概念 生产函数的目的是刻画投入和产出之间的关系,可以用总产品、平均产品和边际产品来说明这种关系,这三种产品也说明了生产函数的性质。Average Product = Q / L 可变要素如劳动投入的平均产出。Marginal Product =△ Q / △ L = dQ / dL 每增加一单位投入所能够增加的产量。Total Product

企业生产成本明细科目的理论与实际对比

企业生产成本明细科目的理论与实际对比在对我公司进行成本核算时,发现我公司并未按理论上为“生产成本”账户设置“基本生产成本”和“辅助生产成本”等两个明细账户科目,而是将二者合二为一,只设置了“生产成本”一级账户科目。 2.1.1 理论上,应设置“生产成本”账户及其二级明细科 生产成本账户核算我公司进行生产,包括产品成本、自制半成品、提供劳务等、自制材料、自制工具、自制设备等所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为了分别核算基本生产成本和辅助生产成本,还应在“生产成本”账户下面分别设置“基本生产成本”和“辅助生产成本”两个二级账户。 生产成本一般应按车间以及产品或劳务的种类设置明细账,账内按照成本项目或费用项目设置专栏,进行明细核算。分配领用钢材时,例如基本生产车间和辅助生产车间分别领用钢材。入账时,借记“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和“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当生产完工的产品,分配钢材时,贷记“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或“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 2.1.2 实际中,我公司只设置“生产成本”账户科目 由于我公司生产中发生的辅助费用比较少,为了简化核算,我公司的“生产成本”账户下不再设置“基本生产成本”和“辅助生产成本”两个二级明细账户而是将二者合二为一,只设一个“生产成本”账户。 辅助生产车间是为基本生产服务而进行的生产和劳务供应,例如供电车间和供水车间。我公司中根本就不单设供电车间、供水车间之类的辅助生产车间,所以也就无从谈起“辅助生产成本”账户了。即使我公司设立了辅助车间。由于公司的特殊性质而决定的辅助车间的规模小、范围狭窄,所以我公司不再严格区分“基本生产成本”和“辅助生产成本”,而是只设立“生产成本”账户。 当公司发生费用时,无论此费用是由基本车间产生的还是辅助车间产生的都直接借记“生产成本”账户。例如领用钢材,当基本生产车间和辅助生产车间分别领用钢材,入账时,借记“生产成本”;当完工入库产品,分配钢材时时,直接贷记“生产成本”账户。这样大大节省了时间,简化了日常会计的工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