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儿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早期诊治和救治

小儿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早期诊治和救治

小儿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早期诊治和救治
小儿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早期诊治和救治

探讨小儿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早期诊治和救治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诊治。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到2013年3月收治的36例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对所有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和研究,并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疗。对所有患儿的治疗过程进行跟踪观察,同时记录所得试验数据。结果通过对患者实行临床诊断和治疗,36例患者中,显效21例,好转10例,无效5例,治疗有效率为86.1%。5例患儿出现急性期死亡,其中,有3例死于急性肺水肿,有1例死于呼吸窘迫综合征,有1例死于心脑综合征。结论对于小儿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疾病,实行准确诊断和对症治疗,可以有效降低患儿的死亡率,促进患儿病情改善。

【关键词】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诊治

病毒性心肌炎是由病毒侵犯心肌组织引起的,目前已证实能引起该病的病毒有柯萨奇、埃可、脊髓灰质炎、流感、副流感、腮腺炎、麻疹、风疹、疱疹病毒等。本病好发于夏秋季节,各年龄段均可发病,但以学龄前期及学龄期儿童多见。多数患儿在起病前1-2周有上呼吸道感染或消化道感染病史。选取我院2012年3月到2013年3月手指的36例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患儿,进行早期诊治和救治,其疗效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2年3月到2013年3月手指的36例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男21例,年龄8个月-5岁,平均3.1

病毒性心肌炎的考试题 低年资护士: 1病毒性心肌炎不会出现的症状() A.心悸胸闷 B.呼吸困难 C.心源性休克 D. 意识改变 2.对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健康教育错误的是() A.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 B.出院后不需继续休息 C.出院后需继续休息3-6月 D.适当锻炼身体,增强机体抵抗力 3. 病毒性心肌炎的护理不正确的是() A.急性期应卧床休息 B.只能将患者安排于单人病房 C.注意监测心率.心律及血压的变化 D.应观察患者尿量,意识及皮肤黏膜情况 4.不是病毒性心肌炎的并发症的是() A.心律失常 B.心力衰竭 C.猝死 D.栓塞 5.下列哪项是病毒性心肌炎不必做的辅助检查() A.心脏CT B.病原学检查 C.X线检查 D.心电图 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很多病毒都可引起心肌炎 B.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表现取决于病变的广泛程度及严重性C.病毒性心肌炎可出现心源性猝死

D.病毒性心肌炎患者早期可使用糖皮质激素 7. Fiedler心肌炎病因是什么() A、细菌感染 B、真菌感染 C、原虫感染 D、CoxsackieB病毒感染 E、立克次体感染 8.病毒性心肌炎早期不会出现的症状() A.发热B、咽痛 C、咳嗽 D、呼吸困难 9.关于心肌炎的预后哪项是错误的() A、急性心肌炎的预后差 B、多数可以治愈 C、可在短时间内急剧恶化或死亡 D、可能转为心肌病 E、可出现心功失代偿 10.引起病毒性心肌炎最常见的病毒是() A. 柯萨奇A病毒 B. 柯萨奇B病毒 C. 副流感病毒 D. 流感病毒 E. 埃可病毒 中高年资护士: 1.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机制() A.病毒对被感染的心肌细胞的直接损害 B.心肌间质组织淋巴细胞侵润 C.病变分布为局灶性和散在性 D.心肌细胞变性坏死和溶解

病毒性心肌炎试卷 层级:N1姓名:成绩: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4分) 1. 下列哪一点不是病毒性心肌炎的主要临床依据() A.心功能不全 B.室性早搏成二联律 C.心脏扩大 D.发病前1~3周有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 2. 病毒性心肌炎的病原学诊断最有价值的确诊依据是() A.患者血液中分离到病毒 B.患者粪便中分离到病毒 C.从患者的心包穿刺液中分离到病毒 D.恢复期血清抗体滴度比急性期增高4倍以上 3.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病人最主要的护理措施是() A.保证病人绝对卧床休息 B.保证蛋白质的供给 C.给予易消化饮食 D.记录出入量 4.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主张大量使用的维生素是() A.维生素A B.维生素B C. 维生素C D. 维生素D 5.不符合病毒性心肌炎体征的是() A.第一心音增强 B.奔马律 C.心包摩擦音 D.心动过速 6. 引起病毒性心肌炎的病原体哪一种最常见() A.流感病毒 B.腮腺炎病毒 C.柯萨奇病毒 D.埃可病毒 7. 病毒性心肌炎的常见体征是() A.心尖区收缩期杂音 B.肺动脉区第二心音减弱 C.心包摩擦音 D.心尖区第一心音低钝和早搏 8. 病毒性心肌炎血象检查错误的是() A. 肌酸磷酸激酶增高 B.乳酸脱氢酶增高

C.心肌肌钙蛋白降低 D.抗心肌抗体可增高 9. 患儿男孩,10岁,上呼吸道感染后2周出现心前区不适,胸闷,心悸。现突 然发生烦躁不安,脸色苍白,四肢湿冷及末端发绀。曾经心电图检查示各导联ST压低,T波低平和频繁室性早搏,诊断为病毒性心肌炎,现最可能的并发症是() A.频发室性早搏 B.心源性休克 C.充血性心力衰竭 D.高度房室传导阻滞 10. 患儿女孩,8岁,因胸闷、心悸、乏力就诊。心脏听诊每分钟心率130次/ 分,伴早搏,每分钟3~5次。心电图检查示房性早搏,胸前导联T波低平。 经进一步检查确诊为病毒性心肌炎,在治疗措施中,下列哪项不正确?()A.急性期卧床休息3~4周,心脏扩大或心衰者卧床休息3~6月 B.对有心力衰竭者,洋地黄剂量宜偏小。 C.急性早期病例加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D.静脉点滴大剂量维生素C 二.X型选择题(每题5分) 1. 下列哪些心电图的改变能作为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诊断依据() A.窦房传导阻滞 B.多源室性早搏 C.室性并行早搏 D.窦性心动过速 E.Ⅱ房室传导阻滞 2. 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糖皮质激素的应用指征() A.心源性休克 B.心脑综合征 C.Ⅲ房室传导阻滞 D.严重心力衰竭 E.急性早期病例 三.K型选择题(每题5分) 1. 下列哪些血生化指标对诊断病毒性心肌炎最有价值:() A.LDH升高 B.CK-MB升高 C.AKP升高 D.cTnI阳性 2. 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机理:() A.病毒直接侵犯心肌 B.产生自身免疫反应,激活细胞免疫,损害心肌 C.产生自身免疫反应,激活体液免疫,损害心肌 D.病毒血症引起乙型链球菌繁殖 四.问答题(每题20分) 1. 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分期? 2. 简述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原则

病毒性心肌炎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66-2008)。 (1)主要症状:心悸、胸闷或痛。 (2)次要症状:气短、乏力、心烦、头晕、纳差、口干等。 (3)发病前多有病毒感染。 (4)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下。 具备2个主症,或1个主症2个次症,结合诱因、年龄即可确诊。2.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心肌炎心肌病对策专题组《关于成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标准和采纳世界卫生组织及国际心脏病学会联合会工作组关于心肌病定义和分类的意见》(中国循环杂志-2001年4月)。 症状与体征:在上呼吸道感染、腹泻等病毒感染后3周内出现心脏表现,如出现能用一般原因解释的感染后严重乏力、胸闷头晕、心尖第一心音明显减弱、舒张期奔马律、心包摩擦音、心脏扩大、充血性心力衰竭或阿-斯综合征等。 (二)证候诊断 (1)邪毒犯心证:心悸气短,发热咽痛,胸闷不舒,纳差乏力,舌红苔白,脉浮数或促。

(2)湿热侵心证:心悸胸闷,寒热起伏,全身肌肉酸痛,肢体乏力,恶心呕吐,腹痛泄泻,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或结代。 (3)气阴两虚证:心悸不安,胸闷或痛,或咽红,自汗倦怠,疲乏无力,口干少津,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弦细弱。 (4)心阳不足证:心悸怔仲,神疲乏力,畏寒肢冷,面色苍白,头晕多汗,甚则肢体浮肿,呼吸急促,舌质淡胖或淡紫,脉缓无力或结代。(5)气虚血瘀证:心悸不安,胸闷或心痛,气短,神疲乏力,舌质淡或青紫,舌苔薄白,脉沉缓、沉涩、缓滑或结代。 二、治疗方案 (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中成药 (1)邪毒犯心证 治法:清热解毒,佐以活血。 推荐方药:银翘散加减。金银花、连翘、板蓝根、山栀子、牛蒡子、丹皮、竹叶、桔梗、赤芍、丹参、甘草等。 中成药:双黄连口服液、抗病毒冲剂、板蓝根冲剂等。 (2)湿热侵心证 治法:清热化湿,宁心安神。 推荐方药:葛根黄芩黄连汤加减。葛根、陈皮、石菖蒲、茯苓、郁金、苦参、黄芩、黄连、板蓝根等。 (3)气阴两虚证 治法:益气养阴,宁心安神。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诊治体会 发表时间:2010-02-24T14:43:27.20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09年第33期供稿作者:侯岩松[导读] 病毒性心肌炎是病毒侵犯心脏所引起的,以心肌炎性病变为主要表现的疾病,有的可伴有心包或心内膜的炎症侯岩松 (黑龙江省勃利县人民医院黑龙江勃利 154500) 【中图分类号】R72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 (2009)33-0125-01 【关键词】诊治小儿病毒性心肌炎临床体会病毒性心肌炎是病毒侵犯心脏所引起的,以心肌炎性病变为主要表现的疾病,有的可伴有心包或心内膜的炎症。病毒性心肌炎在小儿中发病率较高,其危害性也较大,则引起家长的关注。 1 病因 可引起心肌炎的病毒有20余种:萨奇病毒(甲组和乙组),埃可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腺病毒,传染性肝炎病毒,流感和副流感病毒、麻疹病毒、单纯疮疹病毒、流行性腮腺炎病毒、鼻病毒、以及类疱疹病毒等;其中以柯萨奇病毒乙组(1-6 型)最常见。 2 症状 发病前 1~3周往往有上呼吸道及肠道病毒感染症状如:发热、咳嗽、呕吐、腹泻肌肉酸痛等。心肌受累的症状,患儿主诉心前区不适,胸闷、胸痛、心悸、头晕、腹痛及乏力。心律紊乱以过早搏动多见,轻者无不适;频发者常有心悸、胸闷;严重心律紊乱可导致心力衰竭、昏厥、抽搐。重症患者可发生心源性休克,表现极度烦躁不安、面色灰白、皮肤发花、四肢湿冷及末稍发绀。[注:心源性休克:是各种病因所致心脏泵输出功能急性衰竭,全身器官和组织得不到足够的血液灌流,从而产生一系列代谢与功能障碍综合征。 体征:安静条件下出现心动过速,个别表现为心动过缓,心律不齐。合并心包炎者心界多有明显扩大。心尖区第一音低纯,部分有奔马律,伴心包炎者可听到一过性心包摩擦音。危重病人表现脉搏微弱,血压下降;两肺出现罗音;肝脾肿大,提示循环衰竭。 心电图:多数表现为 ST-T 改变、Q-T 间期延长,低电压,窦房,房室或室内传导阻滞,过早搏动,束支传导阻滞,部分可有阵发性心动过速,心房朴动或颤动,甚至心室颤动。X 线检查:心脏大小正常或轻、中度扩大心搏减弱,肺瘀血或肺水肿,有时可见少量胸腔积液。 实验室检查:早期血清 GOT、LDH、CPK、升高。并可从咽部、粪便、血液中分离病毒。恢复期血清病毒抗体滴度比急性期有4倍以上升高。 超声心动:轻者无改变,重者心腔扩大,左室后壁及室间隔运动幅度减低,心泵功能降低。分型:轻型无明显症状,无心功能障碍。可见过早搏动或T波降低。数周至数月预后良好。中型有心悸,心前区不适,乏力等,心脏有轻度扩大伴心动过速,心音低纯,奔马律。心电图有明显异常病程1年至数年才逐渐恢复重型起病急,多突然出现急性心衰竭或心源性休克。如反复发作心衰,则心脏明显扩大。可并发严重的心律紊乱或栓塞。可在数小时或数日内死亡。远期预后差。 3 治疗 3.1休息:在急性期至少休息到热退后 3~4周。如有心功能不全及心脏扩大者应强调绝对卧床休息。一般总的休息时间不少于3~6个月,以后根据情况增加活动量。 3.2激素:一般用于较重的急性病例,用量根据病情按医嘱进行。 3.3控制心力衰竭:因为心肌炎对洋地黄制剂较敏感,容易中毒,故剂量应偏小。(有效剂量的1/2-1/3即可)。重症可加利尿剂和镇静剂。 3.4大剂量维生素C及能量合剂的应用。 3.5抢救心源性休克。 3.6纠正心律失常,见心律失常章。 4 预后 预后与病情轻重有关,如起病时不十分严重,能得到及时的诊断治疗。并能保证足够的休息,一般预后较好,严重病例一般预后较差.相当一部分患儿可以完全治愈仅有极少数的患儿会发展成为慢性心肌炎或扩张型心肌病。要让患儿尽量卧床休息,吃易消化的食物,多吃水果。 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一般病毒性心肝岂炎在医院治疗大约3周时间,然后可以在家治疗。由于病毒对心脏损害的特殊性,其恢复期要长于病毒对其它脏器的损害,一般为3个月到半年。部分患儿在此期间要注意不要过于劳累,适当限制体力活动,并且要定期到医院复查。

成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参考标准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成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参考标准 心肌炎是指心肌局限性或弥漫性的急性或慢性炎症病变,可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大类。前者由细菌、病毒、螺旋体、立克次体、霉菌、原虫、蠕虫等感染所致,后者包括过敏或变态反应性心肌炎如风湿病以及理化因素或药物所致的心肌炎等。由病毒感染所致心肌炎,病程在3个月以内者称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心肌炎的症状轻重不一,病情严重程度不等。轻者可无自觉症状;严重者可表现为猝死、严重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或(和)心力衰竭,导致急性期死亡;也可表现为各种心律失常、心包炎或急性心肌梗塞等。成人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表现大多较新生儿和儿童病毒性心肌炎为轻,急性期死亡率低,大部分病例预后良好。但暴发型与重型患者少数可出现急性期后持续心腔扩大和(或)心功能不全,临床表现与扩张型心肌病类同,又被称为"亚急性或慢性心肌炎"、"扩张型心肌病综合征"等。这些患者的自然病程不尽相同。部分患者病情进行性发展,心腔扩大和心力衰竭致死;也有少数心腔扩大,而无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持续数月至数年后,未经治疗,心功能改善并保持稳定;其中一部分患者可能再度病情恶化,预后不佳。病毒性心肌炎的确诊相当困难。原因是病毒性心肌炎临床表现及多数辅助检查均缺乏特异性。如何结合临床表现与实验室检查结果确诊病毒性心肌炎,国际上尚无统一标准。仅有病毒感染或心肌炎本身的症状都不足以确诊病毒感染心肌。目前我国临床上对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多偏宽,有过病毒感染史及心电图发现早搏或仅有胸闷、心悸等非特异性症状加上某些外周血病毒病原学依据就诊断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给患者造成一定的精神和经济负担。为了进一步加强临床医师们对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认识,本次研讨会在上两次诊断标准草案的基础上又做了修 订,以作为现阶段急性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时的参考。 一、病史与体征 在上呼吸道感染、腹泻等病毒感染后3周内出现心脏表现,如出现不能用一般原因解释的感染后重度乏力、胸闷、头昏(心排血量降低所致)、心尖第一心音明显减弱、舒张期奔马律、心包摩擦音、心脏扩大、充血性心力衰竭或阿斯综合征等。 二、上述感染后3周内新出现下列心律失常或心电图改变 1.窦性心动过速、房室传导阻滞、窦房阻滞或束支阻滞。 2.多源、成对室性早搏,自主性房性或交界性心动过速,阵发或非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心房或心室扑动或颤动。 3.二个以上导联ST段呈水平型或下斜型下移≥0.01 mV或ST段异常抬高或出现异常Q波。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e317913641.html, 一例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与鉴别 作者:陆序忠 来源:《现代养生·下半月》2013年第06期 【摘要】青年女性患者,全身酸痛、高热、胸痛,实验室检查示明显心肌损害,本文参 照1999年全国心肌炎心肌病学术研讨会确定的诊断标准,详细阐述本病的诊断与鉴别过程。 【关键词】病毒性心肌炎;诊断与鉴别 患者女,33岁,因“全身酸痛伴发热4天”入院。4天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全身酸痛、发热,体温高达39.3oC,伴上腹胀痛及胸骨后闷痛,持续不缓解,感胸闷、气促、心悸、头 昏;恶心、呕吐,进食即吐。1天前就诊我院急诊,查肌钙蛋白、心肌酶谱显著升高,血象升高,胸片正常,心电图示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考虑“心肌炎”,经治疗稍好转,为系统治疗入住我科。体查:血压97/75mmHg,心率81次/分,咽部未见扁桃体肿大及白膜。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界不大,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肝脾未扪及,未见肠型蠕动波及腹肌紧张,肠鸣音正常,全腹无压痛、反跳痛。既往无高血压、糖尿病、甲亢、风心病病史。入院心电图示:窦性心律,100次/分;STv1-v2弓背向上抬高;III度房室传导阻滞,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血常规:WBC11.94*109/ L,#NEUT10.37*109/L,%NEUT86.8%。cTnI85.05ng/ml,CKMB168u/l,血淀粉酶110u/l,CRP96.03mg/l,肝肾功、血脂无明显异常,床旁心脏超声未见心包积液。患者经扩容、升压、抗感染、减轻炎症反应、抗心律失常等治疗后血压仍降至77/45mmHg,后出现室颤,抢救无效死亡。 诊断与鉴别: 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需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的心肌损害[1],故先阐述如下几个问题: 1.患者全身酸痛、高热,考虑感染所致;血象升高,但无咳嗽、咯痰等症状,体查咽部无白膜,肺部无干湿啰音,肝脾无肿大,无中毒面容及玫瑰疹,胸片正常,不支持白喉、伤寒、肺部化脓菌感染等细菌感染性疾病,酸痛、高热考虑病毒感染所致。 2.患者年轻女性,无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高危因素,且胸痛呈持续不缓解,虽cTnI、CKMB显著升高,心电图示STv1-v2弓背向上抬高,患者发生血栓堵塞血管的可能性不大,不考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 3.患者既往无胃溃疡、胆道疾病病史,体查腹部无明显异常,血淀粉酶110u/l,排除急性胰腺炎可能,恶心、呕吐不考虑胃肠道疾病所致,当为心肌损伤、心力衰竭引起内脏瘀血所致。 4.自身免疫性疾病多为多个脏器损害,多伴有关节疼痛,患者肝肾功能正常、胸片正常,无关节疼痛、否认既往有免疫性疾病病史,故不考虑自身免疫性疾病致心肌损害。

第二节病毒性心肌炎 【ICD-10编码】I40。001 【定义】 病毒性心肌炎就是指病毒侵犯心脏,以心肌炎性病变为主要表现得疾病,有时病变可累及心包或心内膜。 【病因】 引起儿童心肌炎常见得病毒有柯萨奇病毒(B组与A组)、埃可(ECHO)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腺病毒、流感与副流感病毒、麻疹病毒、流行性腮腺炎病毒、传染性肝炎病毒等,新生儿期柯萨奇病毒B组感染可导致群体流行,死亡率高。【诊断要点】 1。症状与体征 (1)症状:表现轻重不一,取决于年龄与感染得急性或慢性过程,预后大多良好。大多数患儿有发热、咽痛、咳嗽等上呼吸道病毒感染或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病毒感染等前驱症状。心脏受累轻者可无症状或有胸闷、胸痛、心悸、乏力,活动受限等症状,少数重症可发生心力衰竭并严重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猝死。新生儿患病病情进展快,常见高热、反应低下、呼吸困难、发绀,常有神经、肝脏与肺得并发症。 (2)体征:心脏有轻度扩大,伴心动过速,偶有心动过缓、心律不齐、心音低钝及奔马律。有心包炎者可闻及心包摩擦音。重症病例反复心衰者,心脏明显扩大,肺部出现湿啰音及肝、脾肿大,呼吸急促与紫绀,重症患者可突然发生心源性休克,脉搏细弱,血压下降。 2、辅助检查 (1)X线检查:心影大小正常或增大,严重者有肺淤血或水肿,少数可伴有心包积液、 (2)心电图:可见严重心律失常,包括各种期前收缩,室上性与室性心动过速,房颤与室颤,II度与III度房室传导阻滞、心肌明显受累时可见T波降低、ST段改变等、心电图缺乏特异性,应动态观察。 (3)超声心动图:轻者无改变。重者可有心房、心室扩大,以左心室扩大为主,或有心包积液、胸腔积液、心力衰竭者心脏收缩功能减退、

小儿急性病毒性心肌炎临床治疗体会 小儿急性病毒性心肌炎临床治疗体会 小儿急性病毒性心肌炎临床治疗体会 2006-11-26 医药卫生论文 小儿急性病毒性心肌炎临床治疗体会 小儿急性病毒性心肌炎临床治疗体会作者:冯迎军张瑛目的探讨小儿急性病毒性心肌炎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对2009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57例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4例视为治愈,6例视为治疗有效或者好转,7例急性期死亡,主要原因是心源性休克、急性肺水肿、呼吸窘迫综合征或者心脑综合征。结论对于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早期采用多手段明确诊断,尽早积极的合理治疗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因素。小儿急性病毒性心肌炎临床治疗心肌炎是心肌发生的局限或弥漫性炎症,病因有感染、药物、理化因素等,最常见的是病毒性心肌炎,以肠道病毒尤其是柯萨奇病毒B 组感染最多见。本文对2009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57例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2009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57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男33例,女24例,年龄1.5——12岁。6岁以下24例,6——12 岁33例。病程2——24天,平均6天。诊断均符合2000 年公开发表的《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标准(修订草案)》的标准[1].54例有病毒感染史,上呼吸道感染30例,肺炎10例,支气管炎9例,肠炎5例。发病前有发热、上呼吸道感染、呕吐、腹泻、腹痛等症状。25例患儿出现发热后抽搐和意识丧失。49例患儿出现呼吸困难、烦躁不安等一系列急性左心衰竭的症状。7例患儿表现胸闷、乏力、厌食、恶心呕吐、口唇发绀、面色苍白、出冷汗等。辅助检查:心电图ST-T改变42例,期前收缩

此文档下载后即可编辑 第二节病毒性心肌炎 【ICD-10编码】I40.001 【定义】 病毒性心肌炎是指病毒侵犯心脏,以心肌炎性病变为主要表现的疾病,有时病变可累及心包或心内膜。 【病因】 引起儿童心肌炎常见的病毒有柯萨奇病毒(B组和A组)、埃可(ECHO)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腺病毒、流感和副流感病毒、麻疹病毒、流行性腮腺炎病毒、传染性肝炎病毒等,新生儿期柯萨奇病毒B组感染可导致群体流行,死亡率高。 【诊断要点】 1.症状和体征 (1)症状:表现轻重不一,取决于年龄与感染的急性或慢性过程,预后大多良好。大多数患儿有发热、咽痛、咳嗽等上呼吸道病毒感染或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病毒感染等前驱症状。心脏受累轻者可无症状或有胸闷、胸痛、心悸、乏力,活动受限等症状,少数重症可发生心力衰竭并严重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猝死。新生儿患病病情进展快,常见高热、反应低下、呼吸困难、发绀,常有神经、肝脏和肺的并发症。 (2)体征:心脏有轻度扩大,伴心动过速,偶有心动过缓、心律不齐、心音低钝及奔马律。有心包炎者可闻及心包摩擦音。重症病例反

复心衰者,心脏明显扩大,肺部出现湿啰音及肝、脾肿大,呼吸急促和紫绀,重症患者可突然发生心源性休克,脉搏细弱,血压下降。 2.辅助检查 (1)X线检查:心影大小正常或增大,严重者有肺淤血或水肿,少数可伴有心包积液。 (2)心电图:可见严重心律失常,包括各种期前收缩,室上性和室性心动过速,房颤和室颤,II度和III度房室传导阻滞。心肌明显受累时可见T波降低、ST段改变等。心电图缺乏特异性,应动态观察。(3)超声心动图:轻者无改变。重者可有心房、心室扩大,以左心室扩大为主,或有心包积液、胸腔积液、心力衰竭者心脏收缩功能减退。 (4)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数增高,血沉增快,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磷酸激酶及其同工酶活性增高,肌钙蛋白阳性。 (5)病原学检查:以咽拭子,粪便、尿液、血液、心包液进行病毒分离,或者在恢复期做血清补体结合试验、中和试验,可有特异性病毒抗体明显升高。 【诊断标准】 根据1999年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心血管学组修订后的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标准: 1、临床诊断依据: (1)心功能不全、心源性休克或心脑综合征。 (2)心脏扩大(X线、超声心动图检查具有表现之一)。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诊疗常规 病史采集 1. 入院24小时内完成病史。 2. 前驱病毒感染症状。 3. 有无神萎、面色苍白、心前区不适、心悸、胸闷、腹痛等。 4. 重型病例应了解有无充血性心衰、心源性休克及脑缺血综合征。 检查 1. 体格检查:入院后一小时完成,重型病例15分钟完成。应注意心脏大小、心音、心律、心脏杂音及有否奔马律,血压,肝脏大小等。 2. 实验室检查:入院后即应采血送检心肌酶谱及心电图检查,并动态追踪。还应作X线检查。有条件者作24小时动态心电图。争取做病毒分离、血清抗体测定等。必要时做心内膜心肌活检。 诊断

1. 根据前驱病毒感染史,一般心肌炎的相关症状及重型病例的急慢性心功能不全或心脑综合征症状,心脏扩大,心电图异常,心肌酶谱特别是同功酶增高,可临床诊断心肌炎。 2. 对临床上怀疑而未能明确者,应做为疑似病例随诊。 治疗原则 无特殊治疗,以对症治疗和支持治疗为主。 1. 休息:强调充分休息的重要性,重型病例应绝对卧床休息。 2. 改善心脏代谢的药物,可选择VitC,辅酶Q10,能量合剂等。 3. 激素及免疫抑制剂,主要用于急性重症病例及对其它治疗无效者。 4. 控制心力衰竭,抢救心源性休克,处理并发的严重心律失常等。 5. 控制或预防感染,酌情加用抗生素、干扰素。

6. 对病情复杂,危重者,应及时转上级医院诊治。 疗效标准 1. 治愈:心肌炎症状消失,体征消失,心脏形态功能恢复正常,心电图正常,心肌酶谱正常。 2. 好转:心肌炎症状减轻,体征好转,心影大致正常,心电图改善,心肌酶谱基本恢复。 3. 未愈:未达到上述标准者。 出院标准 达到临床治愈或好转病情稳定者可出院。出院后应坚持随诊,对疑似病例及轻症患者定期随诊。 十四小儿充血性心力衰竭诊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标准 心肌炎是指心肌局限性或弥漫性的急性或慢性炎症病变,可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大类。前者由细菌、病毒、螺旋体、立克次体、霉菌、原虫、蠕虫等感染所致,后者包括过敏或变态反应性心肌炎如风湿病以及理化因素或药物所致的心肌炎等。由病毒感染所致心肌炎,病程在3个月以内者称急性病毒性心肌炎。 心肌炎的症状轻重不一,病情严重程度不等。轻者可无自觉症状;严重者可表现为猝死、严重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或(和)心力衰竭,导致急性期死亡;也可表现为各种心律失常、心包炎或急性心肌梗塞等。成人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表现大多较新生儿和儿童病毒性心肌炎为轻,急性期死亡率低,大部分病例预后良好。但暴发型与重型患者少数可出现急性期后持续心腔扩大和(或)心功能不全,临床表现与扩张型心肌病类同,又被称为“亚急性或慢性心肌炎”、“扩张型心肌病综合征”等。这些患者的自然病程不尽相同。部分患者病情进行性发展,心腔扩大和心力衰竭致死;也有少数心腔扩大,而无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持续数月至数年后,未经治疗,心功能改善并保持稳定;其中一部分患者可能再度病情恶化,预后不佳。 病毒性心肌炎的确诊相当困难。原因是病毒性心肌炎临床表现及多数辅助检查均缺乏特异性。如何结合临床表现与实验室检查结果确诊病毒性心肌炎,国际上尚无统一标准。仅有病毒感染或心肌炎本身的症状都不足以确诊病毒感染心肌。目前我国临床上对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多偏宽,有过病毒感染史及心电图发现早搏或仅有胸闷、心悸等非特异性症状加上某些外周血病毒病原学依据就诊断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给患者造成一定的精神和经济负担。为了进一步加强临床医师们对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认识,本次研讨会在上两次诊断标准草案的基础上又做了修订,以作为现阶段急性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时的参考。 一、病史与体征 在上呼吸道感染、腹泻等病毒感染后3周内出现心脏表现,如出现不能用一般原因解释的感染后重度乏力、胸闷、头昏(心排血量降低所致)、心尖第一心音明显减弱、舒张期奔马律、心包摩擦音、心脏扩大、充血性心力衰竭或阿斯综合征等。 二、上述感染后3周内新出现下列心律失常或心电图改变 1. 窦性心动过速、房室传导阻滞、窦房阻滞或束支阻滞。 2. 多源、成对室性早搏,自主性房性或交界性心动过速,阵发或非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心房或心室扑动或颤动。 3. 二个以上导联ST段呈水平型或下斜型下移≥ 0 .01mV或ST段异常

病毒性心肌炎诊疗指南 【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 1.临床诊断依据: (1)心功能不全、心源性休克或心脑综合征。 (2)心脏扩大(X线或超声心动图检查具有表现)。 (3)心电图改变:以R波为主的2个或2个以上主要导联(Ⅰ、Ⅱ、aVF、V5)的ST-T改变持续4天以上伴动态变化,窦房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完全性右或左束支阻滞,成联律、多形、多源、成对或并行性早搏,非房室结及房室折返引起的异位性心动过速,低电压(新生儿除外)及异常Q波。 (4)CK-MB升高或心肌肌钙蛋白(cTnl或cTnT)阳性。 2.病原学诊断依据: (1)确诊指标:在患儿心内膜、心肌、心包(活检、病理)或心包穿刺液中,发现以下之一者可确诊心肌炎由病毒引起。 ①分离到病毒。 ②用病毒核酸探针查到病毒核酸。 ③特异性病毒抗体阳性。 (2)参考依据:有以下之一者结合临床表现可考虑心肌炎系病毒引起。

①自患儿粪便、咽拭子或血液中分离到病毒,且恢复期血清同型抗体滴度较第一份血清升高或降低4倍以上。 ②病程早期患儿血中特异性IgM抗体阳性。 ③用病毒核酸探针自患儿血中查到病毒核酸。 3.确诊依据: (1)具备临床诊断依据2项,可临床诊断为心肌炎。发病同时或发病前1–3周有病毒感染的证据支持诊断的患者。 (2)同时具备病原学确诊依据之一,可确诊为病毒性心肌炎,具备病原学参考依据之一,可临床诊断为病毒性心肌炎。 (3)凡不具备确诊依据,应当给予必要的治疗或随诊,根据病情变化,确诊或除外心肌炎。 (4)应当除外风湿性心肌炎、中毒性心肌炎、先天性心脏病、结缔组织病、代谢性疾病的心肌损害、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原发性心肌病、原发性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先天性房室传导阻滞、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异常、β受体功能亢进及药物引起的心电图改变。 4.分期: (1)急性期:新发病,症状及检查存在明显阳性发现且多变,一般病程在半年以内。 (2)迁延期:临床症状反复出现,客观检查指标迁延不愈,病程多在半年以上。 (3)慢性期:进行性心脏增大,反复心力衰竭或心律失常,

心肌康治疗小儿急性病毒性心肌炎38例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分析心肌康在治疗小儿急性病毒性心肌炎中的临床疗效。方法从我院儿科选取76例小儿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患儿,再将这76例患儿随机的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予以治疗,观察组采用我院自制的心肌康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同时治疗6w后,对临床症状和心电图进行对比,分析心肌康对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的临床症状总有效率为78.94%,观察组的临床症状总有效率为89.47%,观察组的临床症状总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对照组心电图的总有效率为71.05%,对照组心电图的总有效率为84.21%,观察组的心电图总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心肌康在治疗小儿急性病毒性心肌炎中的临床疗效良好,临床上若患者对心肌康中的药物无禁忌症时可以考虑推荐使用或联合西医常规治疗,一起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为患者减轻痛苦。 标签:病毒性心肌炎;心肌康;肌苷 病毒性心肌炎是一种常见的感染性心肌炎,有病毒感染引起的局部或弥漫性的心肌炎。近年来发病率也逐年增高,尤其是小儿的发病率较高。而一般早期的病毒性心肌炎没有十分突出的临床症状,这对治疗造成了很多的延迟,临床上需要早期鉴别诊断。临床上常表现为心悸,心慌,胸闷,乏力和头晕等症状[1],严重时出现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脏扩张,休克甚至猝死。故在治疗上要十分的谨慎,尽早治疗,本文就76例小儿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儿进行分组进行不同的治疗,观察心肌康在小儿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中的临床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从我院儿科选取76例小儿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患儿,男40例,女36例,年龄2~9岁,平均年龄为(6.25± 2.41)岁,隐匿型12例,心律失常型30例,心力衰竭型13例,爆发型17例,猝死型4例,平均病程为(14.52± 3.64)d,将这76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8例,男19例,女19例,平均年龄为(6.36±2.48)岁,隐匿型6例,心律失常型16例,心力衰竭型6例,爆发型8例,猝死型2例,平均病程为(1 4.53±3.71)d;观察组:38例,男21例,女17例,平均年龄为(6.17±2.37)岁,隐匿型6例,心律失常型14例,心力衰竭型7例,爆发型9例,猝死型2例,平均病程为(13.93±3.84)d。根据统计学要求,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改善心肌细胞营养和代谢的药物(肌苷)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我院自制的心肌康中药方剂进行治疗,观察记录两组患儿的临床症状,定时检查心电图并进行对比。同时两组患儿保持充分的休息,给予抗炎抗感染治疗。 1.2.1对照组的治疗方法用肌苷250~400mg进行静脉注射,2次/d,0.1~

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12例临床治疗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讨论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特点,总结相关治疗方法,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诊治水平。方法对12例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例患者中,11例患者症状缓解,3周后复查各项指标,8例患者的心肌酶、肌钙蛋白、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均恢复正常,治愈率为66.67%,有效治愈率为91.67%。1例患者于发病1周后由于心脏功能衰竭导致死亡。结论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发病急、病情发展迅速、死亡率较高,因此及早给予合理诊断与治疗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早期及时给予黄芪注射液、维生素C、抗病毒药物、静脉丙球等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关键词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临床治疗 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acute severe viral myocarditis,ASVMC)是由各类病毒引起的心肌炎性反应性病变,属于感染性心肌疾病,青壮年为多发人群。该病临床表现及程度各异,一般来说,患者发病前会出现上呼吸道感染、发热、腹泻等表现,炎性反应扩展到心肌附近则会出现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病毒感染会引发广泛且严重的心肌损害,从而导致严重的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等,甚至可能引起猝死。因此,必须及时给予正确、有效地诊治。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4年1月本院收治的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患者12例的临床资料,总结有效提高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治方法,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1月~2014年1月本院收治的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患者12例,所有患者均通过相应的临床检查确诊,符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制定的《成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标准》中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标准[1]。其中男7例,女5例,年龄17~48岁,平均年龄(29.6±4.7)岁。 1. 2 临床表现12例患者均于发病前14 d内出现上呼吸道感染、咳嗽、流涕、发热、腹泻等症状,患者通过相应的常规药物治疗后,症状有所改善。14 d 后,10例患者出现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所有患者均有发热,体温37.8~39.6℃,均呈弛张热。心律失常7例,心力衰竭3例,心源性休克2例。体征有心律不齐、第一心音减弱、奔马律、心界扩大、肺部湿啰音、肝脏肿大、下肢水肿等。 1. 3 辅助检查入院后12例患者均进行血液采集,生化检查项目包括血清肌酸激酶(CK)、磷酸肌酸同工酶(CK-MB)以及肌钙蛋白、血清病毒学检查等。结果表明,CK、CK-MB、肌钙蛋白、血清乳酸脱氢酶(LDH)、血清天冬氨酸转移酶(AST)等都呈升高的趋势。血清病毒学检查结果表明,患者感染的病毒中,7例为流感病毒,3例为萨科齐病毒B组,2例为腮腺炎病毒。

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18-06-15T10:33:45.157Z 来源:《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11期作者:张敏 [导读] 研究分析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治疗方法与效果。方法:选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患者78例张敏 七台河市妇幼保健院 1546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治疗方法与效果。方法:选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患者78例。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给予其有效的治疗措施。结果:经有效治疗后,65例治愈,占83.3%,13例患者症状已明显改善,占16.7%,而其中有部分患者受到劳累时会出现间断性的室性期前收缩,4例伴随短阵室速,2例出现遗留心脏扩大或心力衰竭情况。结论:治疗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依据临床诊断标准,结合患者临床表现,有利于早期诊断,积极治疗,提高临床治疗效率,改善患者生存状态。 关键词: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临床治疗;效果 Objective:To study and analyze the clinical treatment and effect of acute severe viral myocarditis. Methods:78 patients with severe acute viral myocarditis admitted from August 2015 to August 2016 were selected. According to the clinical symptoms of patients to give effective treatment measures. Results:after effective treatment,65 cases were cured,accounting for 83.3%. The symptoms of 13 patients were obviously improved,accounting for 16.7%. Some of them had intermittent ventricular premature contraction when they were tired,4 cases were accompanied by short ventricular tachycardia,2 cases left heart enlargement or heart failure. Conclusion:the treatment of acute severe viral myocarditis is beneficial to the early diagnosis and active treatment according to the clinical diagnostic criteria and 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 of the patients. The treatment efficiency is improved and the patient's survival state is improved. [keyword] acute severe viral myocarditis;clinical treatment;effect 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是在遭受病毒感染后引发心肌局限性或弥漫性急性或慢性病变,属于内科中一种常见的感染性疾病。此种病症的临床表现主要为流涕、全身倦怠、腹痛、发热、多汗、心悸、胸痛、呕吐、咳嗽等[1]。临床诊断该种疾病的时候,需借助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多种检查方法。关于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治疗,并无针对性与确切的措施。临床治疗需根据患者具体的临床症状与心力衰竭程度予以恰当的治疗。本文研究分析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治疗方法与效果。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患者93例。男50例,女43例,患者年龄16-56岁,平均年龄为(39.6±4.2)岁。病程4d-3年,平均病程为(1.4±0.7)年。患者的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胸闷、心前区不适、气促以及心悸等情况。所有患者均不存在心脏病史。经诊断所有患者均符合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标准。通过实验室检查,发现血沉加快的有8例,心肌酶升高的有13例。心电图检查中,发现室性期前缩的有64例,伴随间歇性阵发室性心动过速,R波或ST-T降低的有14例,交界区与房性前收缩10例,房室传导阻滞有11例。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心脏增大的有10例,室壁运动减弱13例。 1.2方法 在所有患者入院接受后,均予以营养支持治疗,并告知患者需卧床休息。在实行抗菌与抗病毒治疗期间,选择使用黄芪、青霉素以及氨苄西林药物。如治疗房性期前收缩需使用普罗帕酮。交界区与房性前收缩利用维拉帕米治疗。使用糖皮质激素和阿托品治疗房室传导阻滞。如患者为II度阻滞就需要予以异丙肾上腺素,静脉滴注,促使心率维持在70次/分,每天静脉注射地塞米松15mg,连续治疗3-5d。使用利多卡因、胺碘酮、美西律以及普罗帕酮治疗室性期前收缩和阵发室速。针对心力衰竭则需使用利尿剂、血管扩张剂以及激素等药物。 2.结果 经有效治疗后,65例治愈,占83.3%,13例患者症状已明显改善,占16.7%,而其中有部分患者受到劳累时会出现间断性的室性期前收缩,4例伴随短阵室速,2例出现遗留心脏扩大或心力衰竭情况。 3.讨论 从疾病分类进行分析,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本质上属于心血管系统病症中的一种,且具有高发性。在受到病毒感染引发局限性或弥漫性心肌炎而引发病变。此种疾病的临床表现具有多样性,经有效治疗后,预后效果良好。实践中诊断的患者大部分为轻型,但也存在少数患者急性爆发而引起心力衰竭猝死。部分患者由于急性期出现心力衰竭和持续心腔扩大,与扩张型心肌病表现较为相似[2]。临床实践中可见部分患者能够保持豁达的心胸,即便数年后也不会由于心力衰竭死亡。如患者病情恶化,就可能发展成为扩张型心肌病。这种疾病病死率非常高,且预后效果欠佳。但关于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标准,临床上并无形成统一认识。同时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产生机制并不是非常清楚,由此增加了临床诊断难度,提高误诊与漏诊率。即使可供患者治疗的药物种类比较多,但效果欠佳。因此,关于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需在确诊病情的基础上采取有效的方法。关于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诊断,临床通过测定外周血和肠道病毒RNA的方法。在临床诊断方法不断更新的过程中,原位PCR与过量的PCR、巢式PCR循环序法和逆转录方法均可应用检测心肌中的EVS-RNA和肠道病毒引发变异的病毒性蛋白等的分子生物学方法。采用合成多肽的方式能够替代血清CVB-IgM抗体检测病毒。采用这种方法就可预防患者遭受病毒感染,且还能够在早期阶段判断患者病情。相对于目前临床中所应用的病原学诊断方法,多肽合成具有补充价值,同时还可完善临床诊断。 针对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临床至今仍无有效的治疗措施。一般情况下,治疗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多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措施。临床治疗期间根据患者临床表现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并进行调节免疫和病毒治疗[3-6]。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患者,治疗期间需保持休息,以此可降低心肌的耗氧量,减轻其负担。一般在患者患病后的10d,就可利用激素进行治疗,静脉滴注10mg地塞米松,静脉滴注的时间应持续进行5-7d。利用激素有利于消除组织细胞浸润肿胀,缓解心肌受损程度,以此来提高患者免疫力和心肌细胞的免疫能力,促进患者康复,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预防出现后遗症,有效降低患者死亡率。在此次研究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予以诊断

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标准 心肌炎是指心肌局限性或弥漫性的急性或慢性炎症病变,可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大类。前者由细菌、病毒、螺旋体、立克次体、霉菌、原虫、蠕虫等感染所致,后者包括过敏或变态反应性心肌炎如风湿病以及理化因素或药物所致的心肌炎等。由病毒感染所致心肌炎,病程在3个月以内者称急性病毒性心肌炎。 心肌炎的症状轻重不一,病情严重程度不等。轻者可无自觉症状;严重者可表现为猝死、严重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或(和)心力衰竭,导致急性期死亡;也可表现为各种心律失常、心包炎或急性心肌梗塞等。成人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表现大多较新生儿和儿童病毒性心肌炎为轻,急性期死亡率低,大部分病例预后良好。但暴发型与重型患者少数可出现急性期后持续心腔扩大和(或)心功能不全,临床表现与扩张型心肌病类同,又被称为“亚急性或慢性心肌炎”、“扩张型心肌病综合征”等。这些患者的自然病程不尽相同。部分患者病情进行性发展,心腔扩大和心力衰竭致死;也有少数心腔扩大,而无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持续数月至数年后,未经治疗,心功能改善并保持稳定;其中一部分患者可能再度病情恶化,预后不佳。 病毒性心肌炎的确诊相当困难。原因是病毒性心肌炎临床表现及多数辅助检查均缺乏特异性。如何结合临床表现与实验室检查结果确诊病毒性心肌炎,国际上尚无统一标准。仅有病毒感染或心肌炎本身的症状都不足以确诊病毒感染心肌。目前我国临床上对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多偏宽,有过病毒感染史及心电图发现早搏或仅有胸闷、心悸等非特异性症状加上某些外周血病毒病原学依据就诊断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给患者造成一定的精神和经济负担。为了进一步加强临床医师们对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认识,本次研讨会在上两次诊断标准草案的基础上又做了修订,以作为现阶段急性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时的参考。 一、病史与体征 在上呼吸道感染、腹泻等病毒感染后3周内出现心脏表现,如出现不能用一般原因解释的感染后重度乏力、胸闷、头昏(心排血量降低所致)、心尖第一心音明显减弱、舒张期奔马律、心包摩擦音、心脏扩大、充血性心力衰竭或阿斯综合征等。 二、上述感染后3周内新出现下列心律失常或心电图改变 1. 窦性心动过速、房室传导阻滞、窦房阻滞或束支阻滞。 2. 多源、成对室性早搏,自主性房性或交界性心动过速,阵发或非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心房或心室扑动或颤动。 3. 二个以上导联ST段呈水平型或下斜型下移≥ 0 .01mV或ST段异常抬高或出现异常Q波。 三、心肌损伤的参考指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