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五年级科学实验教案

五年级科学实验教案

五年级科学实验教案
五年级科学实验教案

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教案

一、实验名称:太阳和影子

实验目标:1、知道一天中太阳高度与影子之间的关系变化;2、知道一天中太阳高度与温度之间的关系变化。

实验准备:指南针、记录纸、橡皮、小尺、小棒、钟表、温度计、太阳高度测量仪、手电筒

实验过程:1、用指南针定好南北方向后,然后把纸按方向摆正,再在纸上标识方向,放在太阳下,记录影子的变化。2、用手电筒模拟太阳,并把光线照在小标杆(小尺)上。3、在不同时间内,用太阳高度测量仪测量太阳高度,并用温度计量出当时的温度。

实验结论:1、影子根物体之间的关系是2者相反的。2、影子的方向变化是长→短→长的,西→东的。3、太阳高度高时,影子短,太阳高度低时,影子长。4、太阳高度越高时,温度越高。太阳高度越低时,温度越低。二、实验名称:太阳钟

实验目标:了解太阳钟的计时原理。

实验准备:卡纸、硬纸板、剪刀、尺子、胶水、量角器、直尺、指南针实验过程:1、在半圆形的卡纸上画上刻度。(用量角器比较精确)2、把一块三角形的硬纸板用胶水竖直粘在有刻度的卡纸上。3、进行野外实验,要求用指南针定方向后,把“太阳钟”放在正南方。4、把硬纸板的影子到达的位置记录下来。

实验结论:1、阳光下的物体影子移动和变化的规律是:①影子随着太阳的高度而变化,上午和下午,太阳高度低时,移动距离长;②中午的时候,太阳高度高,影子移动的距离短。

三、实验名称:光的行进

实验目标:1、学会做“小孔成像”的实验;2、知道光在同一种物质里行进是一条直线。

实验准备:光学实验盒、火柴、胶水、手电筒、剪刀、纸盒

实验过程:1、用3张同样大小的纸板放平,分别相距一样的距离,用手电筒照射,观察其现象。2、做“小孔成像”实验。①在纸盒上开一个小窗,用透明纸和胶水蒙住纸盒的另外一面。②同透明的纸把小窗盖上,再用剪刀小心的在纸上钻一个小孔。③将有小窗的一面朝向窗户,移动纸盒,直至能够在透明指上看到清晰的像为止。(或者看蜡烛成像)

实验结论:1、光在同一种物质里行进是一条直线2、“小孔成像”示意图。

四、实验名称:研究透镜

实验目标:比较认识凹、凸透镜成像的不同特点。

实验准备:光学实验盒、一些被观察的物体、火柴

实验过程:1、分别用凹、凸透镜来观察物体。2、在太阳光下,让阳光穿国凹、凸透镜,观察其聚焦现象。3、把凹、凸透镜对着窗口,观察其成像情况。

实验结论:1、凹、凸透镜产生这样的现象,是因为由于光线经过透镜时产生了偏折的原因。

五、实验名称:七色光

实验目标:1、学会做光的色散和色光的合成实验;2、做滤光实验。

实验准备:光学实验盒、镜子、水盆、白纸、陀螺、手电筒、喷壶

实验过程:1、用水和喷壶做“彩虹”。2、将小镜子斜放在水盆礼貌,并设法固定。3、打开手电筒,让光线照射在水下部分的镜面上,将白纸在手电筒的上放举起,移动手电筒位置,直至能够看清彩虹。4、把光学实验盒中三棱镜拿在阳光下,进行观察其现象。5、把陀螺上依次涂红、橙、黄、绿、蓝、青、紫等七色后旋转。6、将3只手电筒依次罩上红、蓝、绿三种有颜色的玻璃纸后,照射一个白纸。

实验结论:1、彩虹是三棱镜的实验是光的色散。2、陀螺旋转实验是光的合成,2个实验证明了白光是由七种颜色的色光组成的。3、某中有颜色的物体,可以过滤光中的其他色光,只保留跟它相同的色光。

六、实验名称:简单电路

实验目标:1、能够连接基本电路;2、知道串、并联方法。

实验准备:电流实验盒、干电池、厚纸板、图钉、回形针

实验过程:1、先观察小电珠的2端连接在那里。2、小组讨论后,自主设计一个简单电路图,并实验。3、制作串、并联电路。4、按照书上的要求自己制作一个简单的红绿灯。

实验结论:1、一个简单电路包括有开关、导线、电源、发光器(灯泡)2、串、并联是2个不同的简单电路。

七、实验名称:导体和绝缘体

实验目标:能够设计简称装置来检测物体的导电性能。

实验准备:电流实验盒、干电池、自来水、纯净水、盐水、一些物体

实验过程:1、制作一个简单电路,但是没开关。2、把一些物体充当开关,用导线连接后,通上电源,观察其现象。3、分别用纯净水、自来水、盐水来充当开关,用导线连接后,通上电源,观察其现象。

实验结论:1、金属的物体、水、人体都是导电的,是导体。

八、实验名称:探测暗盒里的电路

实验目标:知道连接不同的暗盒电路会产生不同的现象。

实验准备:电流实验盒、干电池、盒子、胶水

实验过程:1、用盒子、胶水、小电珠制作一个暗盒,要求如下:A ● B ●C ● D ●2、分别把小电珠的导线连AB、AC、AD、BD、BC、CD6个地方。3、打开暗盒,观察暗盒里的实际电路。

实验结论:1、连接不同的暗盒电路时,会产生不同的现象。

九、实验名称:研究磁铁

实验目标:1、知道磁铁的性质;2、制作“小指南针”。

实验准备:磁铁性质实验盒、小铁钉、回形针

实验过程:1、用磁铁的不同部位去吸回形针,观察其现象。2、把一块磁铁悬挂起来,观察其静止时,磁极指示的方向。3、把2块磁铁的磁极相互靠近。(要使用不同的、相同的磁极)4、按照书上的要求,利用小铁钉去制作一个“指南针”。

实验结论:1、磁铁磁力最大的部位是磁极。磁铁有2个磁极,分别是南北极。2、磁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十、实验名称:电磁铁

实验目标:1、了解电磁铁和磁铁的异同点;2、知道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决定

因素;3、知道电磁铁磁极改变的方法。

实验准备:电流实验盒、干电池、小铁钉、回形针

实验过程:1、利用电流实验盒制作一个电磁铁。2、讨论电磁铁磁力大小与那些因素有关。3、按照自己的实验设计进行实验。4、用2个电磁铁来互相验证一下南北极。

实验结论:1、电磁铁必须在通电后,才会产生磁性。2、电池的数量、线圈的匝数可以改变电磁铁的磁力大小,它们是正比关系。即电池的数量,线圈的匝数多,电磁铁的磁力就越大。3、电池正负极方向改变或者绕线方向的改变都可以改变电磁铁的磁极方向。

五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教案

一、实验名称:研究杠杆

实验目标:1、能用实验研究的方法,找出使天平保持平衡的规律。2、能找出日常生活中应用了杠杆原理的工具。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实验准备:铁架台、木棍、线绳、杠杆尺、钩码、重物

实验过程:1、认识杠杆尺(确定支点位置,动力点和阻力点的方位)2、学生动手实验三次通过实验明白,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钩码数=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X 钩码数3、汇报实验结果4、实践应用,举出生活中的例子。

二、实验名称:探究不同坡度斜面的作用

实验目标:1、能用对比实验的方法验证不同斜面的省力情况。2、能够举例说明哪些物体是变形的斜面。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

实验准备:木板块、木板(与木板宽相同)圆木(长与木板宽相同)测力计、斜面3 快(高15、20、30cm 各一块)重物一个。

实验过程:1、提出问题(1)使用斜面省不省力?(2)不同的斜面省力相2、实验:(1)学生动手做实验,验证使用斜面可以省力。总结、汇报。(2)实验:不同的斜面省力不同的实验。学生总结、汇报。(3)通过实验总结:斜面的坡度不同,所用的力不同,坡度越小(即斜面越长)越省力。

三、实验名称:研究轮轴的作用

实验目标:1、能用对比实验的方法验证不同轮轴的省力情况。2、能找出日常生活中应用了轮轴省力的工具。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实验准备:轮轴2 个(轴相同,一个轮大,一个轮小),固定支架、线2 钩码一盒、弹簧秤一个。

实验过程:1、提出问题:使用轮轴省不省力?不同的轮轴省的力一样吗?2、(1)学生动手做实验,验证使用轮轴可以省力。总结、汇报。(2)不同的斜面轮轴省力不同的实验。学生总结、汇报。转动小轮的拉力(牛)转动大轮的拉力(牛)

实验结论:在轴相同时,轮越大越省力。

四、实验名称:研究定滑轮的作用

实验目标:1、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定滑轮不省力也不费力,是一个等臂杠杆,但可以改变用力方向。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实验准备:固定支架、定滑轮、钩码1 盒、弹簧秤1

实验过程:1、讲解实验步骤:2、学生实验并认真填写实验记录:物体名称上升距离通过实验并认真观察,你的结论是:

实验结论:定滑轮不省力也不费力,但可以改变用力方向

五、实验名称:研究动滑轮的作用

实验目标:1、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动滑轮可以省一半的力,但是不能改变用力方向。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实验准备:固定支架、动滑轮、钩码1 盒、弹簧秤1

实验过程:1、讲解实验步骤:2、学生实验并认真填写实验记录:物体名称上升距离通过实验并认真观察,你的结论是:

实验结论:动滑轮可以省一半的力。但是不可以改变用力方向

六、实验名称:研究物体的形状与承受力的关系

实验目标:1、探究用一张纸不同形状托起一个重物的方法。2、体会形状与承受力的关系。

实验准备:A4 纸、砖块、厚书

实验过程:1、实验说明2、把A4 纸用不同的方式折叠或弯曲3、一个纸筒只能做一次实验,不可重复使用。

实验结论:折叠或弯曲纸的不同形状,承受力也不同,圆柱体形状承受力比较大

七、实验名称:研究那种支架不易变形、最稳固

实验目标:1、了解种支架不易变形、最稳固2、知道三角形支架最不易变最稳固

实验准备:搭支架的不同材料(自选),重物(自选)

实验过程:1、明确实验要求2、要求学生分组做实验3、把实验的结果记录下来4、对比不同支架的承受力支架形状预测稳固性实际稳固性三角形正方形五边形六边形通过实验,我认为:形状的支架最稳固

实验结论:三角形支架最不易变形、最稳固。

八、实验名称:观察并认识岩石标本

实验目标:运用多种方法认识岩石的特征

实验准备:各种岩石标本

实验过程:1、发给学生岩石标本、请同学仔细观察,找出每种岩石在颜色、软硬、结构等方面的特征2、在每组汇报岩石的特征后,其他组可以补充完善。

3、强调稀盐酸是化学药品,有腐蚀性,要小心使用。标本名称我的发现

实验结论:在颜色、软硬、结构等方面的特征是不同的。

九、实验名称:观察并认识矿物的性质

实验目标:1、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认识矿物要从颜色、透明度、光泽、状、硬度等方面来认识矿物的特征。2、能知道一些特殊的矿物。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实验准备:各种特殊的矿物、放大镜、水果刀、铜钥匙、玻璃、

实验过程:1、从颜色上认识矿物的特征:在白色无釉瓷板上刻划,就能看到矿物的颜2、从透明度来认识矿物的特征:分成三类秀明、半透明和不透明。3、从光泽和形状来认识矿物的特征:某一种矿物,它的光泽和形状都是一4、从硬度来认识矿物的特征:分为四个等次:硬、较硬、较软和软。名称颜色透明度光泽硬度形状

实验结论:某一种矿物,它的颜色、透明度、光泽、硬度和形状都是一定的。十、实验名称:测试神经的敏感性

实验目标:1、认识神经就像电话电缆,起着传递信息的作用。2、认识支皮肤里有些地方神经分布多,所以敏感性强,有些地方神经分布少,所以敏感性弱。

实验准备:同桌学生准备两支削好的铅笔(有要太尖也不能太钝)

实验过程:1、把眼睛闭起来,让同学用两支铅笔的笔尖轻轻触碰你身体的手指、肘部、手背、膝盖等部位。2、说说哪个部位可以感到有两个笔尖,哪个部位感觉只有一个笔

实验结论:身体的不同部位感觉有很大的差异,说明神经末梢在身体的各部位分布是不相同的。有些部位分布多,有些部位分布少。

十一、实验名称:研究身体不同部位反尖的快慢

实验目标:了解身体不同部位的反应的快慢是不同的

实验准备:同桌同学准备1 块比较大的橡皮,老师准备计时秒表。

实验过程:橡皮从相同高度落下,砸到手背和脚背上时,你的反应是否一样?2、实验记录:实验内容砸手背和脚背先感觉后感觉先感觉后感觉先感觉后感觉我觉得我的身体最敏感的部位是:

实验结论:身体不同部位反应的快慢是不同的。

小学科学课教案

小学科学课教案 摆的研究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摆的摆动快慢与摆绳的长度有关,同一个摆,摆绳越长摆动越慢, 摆绳越短摆动越快过程与方法:经历推测摆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并依次展开实验研究,得到 实验结果的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感觉是会出错的,深刻理解重复精确实验的价 值;感受探究单摆的快乐。 【教学重点】经历推测摆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并依次展开实验研究,得到实验结果的过程。 【教学难点】经历推测摆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并依次展开实验研究,得到实验结果的过程。 【教学准备】学生自带计时表(小组)、铁架台、长中短棉线各一、重中轻镙 帽各一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师:我们知道摆具有等时性,那不同的摆自由摆动的快慢都一样吗? 2、师出示自制单摆问:摆的快慢你觉得与什么有关呢? 3、揭题:摆的研究。(板书课题) 二、用摆做实验: 1、推测:摆的快慢你觉得与什么有关呢?(摆绳长度、摆锤大小等,如出现摆的幅度这个因素,可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的实验。) 2、对摆绳长度、摆锤大小两个因素,分别展开讨论: 改变摆锤重量的实验:要改变什么条件?哪些条件需要保持不变? 改变摆绳长度的实验:要改变什么条件?哪些条件需要保持不变? 3、学生小组实验研究搜集数据。 4、集体汇报。问:摆的快慢与摆锤轻重有关吗?摆的快慢与绳长有关吗? 5、小结。 三、摆的快慢与什么有关: 1、师:摆的快慢与什么有关?什么样的摆摆动的慢,什么样的摆摆动的快,我 们是怎样知道的? 2、阅读课本P61下面的插图和文字。让学生进行推测。

3、师出示如图的两个摆,摆绳长度一样,摆锤长度不一样,演示实验。 4、讨论:你发现了什么?你是怎么想的? 5、师引导:摆的长度并不等同于摆绳的长度,真正的摆长是指支架到摆锤重心的距离。

细胞生物学教案(完整版)汇总

细胞生物学教案 (来自https://www.doczj.com/doc/e35111613.html,)目录 前言 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细胞结构概观 第三章研究方法 第四章细胞膜 第五章物质运输与信号传递 第六章基质与内膜 第七章线粒体与叶绿体 第八章核与染色体 第九章核糖体 第十章细胞骨架 第十一章细胞增殖及调控 第十二章细胞分化 第十三章细胞衰老与凋亡

前言 依照高等师范院校生物学教学计划,我们开设细胞生物学。 一、学科本身的重要性 要最终阐明生命现象,必须在细胞水平上。细胞是生命有机体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生命寓于细胞之中,只有把各种生命活动同细胞结构相联系,才能在细胞水平上阐明各种生命现象。世界著名生物学家Wilson(德国人)曾说过:“一切生物学问题的答案最终要到细胞中去寻找”。 二、学科发展特点 细胞生物学涉及知识面广、内容浩繁且更新迅速。它同生物化学、遗传学形成生命科学的鼎立三足,既是当代生命科学发展的前沿,又是生命科学赖以发展的基础。 三、欲达到的目的 通过系统地学习细胞生物学,丰富细胞学知识,以适应当代人类社会知识结构发展的需求,也是为考研做准备。 本课程讲授51学时,实验21学时,共72学时。 参考资料 1 De.Robertis,《细胞生物学》,1965年(第四版);1980年(第七版)《细胞和分子生物学》 2 Avers,“Molecular Cell Biology”, 1986年 3 Alberts,《细胞的分子生物学》,“Molecular biology of the cell”,1989年 4 Darnell,《分子细胞生物学》,1986年(第一版);1990年(第二版)“Molecular Cell Biology”5郑国錩,细胞生物学,1980年,高教出版社;1992年,再版 6 郝水,细胞生物学教程,1983年,高教出版社 7 翟中和,细胞生物学基础,1987年,北京大学出版社 8 韩贻仁,分子细胞生物学,1988年,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由科学出版社再版 9 汪堃仁等,细胞生物学,1990年,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0 翟中和,细胞生物学,1995年,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再版 11 郑国錩、翟中和主编《细胞生物学进展》, 12翟中和主编《细胞生物学动态》,从1997年起(1—3卷),北师大出版社 13徐承水等,《分子细胞生物学手册》1992,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14徐承水等,《现代细胞生物学技术》1995,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 15徐承水,《细胞超微结构研究》2000,中国国际教育出版社 学术期刊、杂志 国外:Cell、Science、Nature、J.Cell Biol.、J.Mol. Biol. 国内:中国科学、科学通报、实验生物学报、细胞生物学杂志等

科学实验课教案

三年级上册 第二课蜗牛(一)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蜗牛的特点体现在它的运动、身体构造等多方面。 2、蜗牛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应,如触角伸缩、身体躲 进壳内以躲避危险等。 3、蜗牛利用腹足能在各种物体上爬行,腹足做细波浪状运动 并在爬行中留下粘液痕迹. 过程与方法 1、经历和体验从整体到局部的观察过程,并学习使用放大镜 做更细致的观察。 2、用简图画出蜗牛的外形. 3、按照教科书介绍的方法饲养蜗牛,做好记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研究小动物的兴趣,树立起认真细致、实事求是地观察态度,做到不打扰、不伤害小动物。 【教学重点】经历对蜗牛外形、运动、反应等方面的观察活动.

【教学难点】学生观察过程中对蜗牛的态度及对观察到的信息的整理。 【教学准备】 1、分组:2-3只蜗牛、放大镜、树枝、绳子、玻璃、饲养槽。 2、与学生相同的但大一号的材料。 【教学过程】 一、课前布置学生捉蜗牛 1、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在那里捉到的蜗牛,捉到蜗牛的地方有 什么环境上的特点。 2、关注:学生捉蜗牛是否伤害蜗牛和其他动植物. 3、设计意图:使学生对蜗牛的生活环境有一个初略的认识。 二、观察蜗牛的身体. 1、组织讨论观察蜗牛的身体的顺序,讨论纪录的方法。在学 生观察过程中解答学生问题和给与指导。 2、学生观察、记录蜗牛的身体。并在观察过程中提出自己的 新的问题。 3、关注:学生在观察过程中的组织纪律性,学生在观察过程 中交流和记录情况。 4、设计意图:认识蜗牛的身体结构特点。 三、观察蜗牛的运动和反应。 1、组织学生讨论观察蜗牛运动的方法和记录的方法。在学生 观察过程中解答学生问题和给与指导.

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教案

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教案第一课: 实验内容做一个生态瓶 实验目的 能设计一个生态瓶建造方案。 实验器材大饮料瓶、泥土、水草、水生小动物 实验步骤 1、先在瓶底装入一层淘洗干净的沙(如要加几块小石子也就在这时候放)。 2、装入半瓶自然水域的水。 3、往瓶里种上自己准备的水草。 4、再放入小动物。 5、进行观察记录。 实验现象 生物和非生物是互相作用、互相依存的,形成了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 实验结论 生物和非生物是互相作用、互相依存的,形成了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 第二课: 实验内容改变生态瓶 实验目的 在设计对比实验中严格控制变量,并注意收集实验数据用事实说话。 实验器材生态瓶、小鱼、水草 实验步骤1、减少生态瓶里的水。

2、增加生态瓶里的生物。 实验现象 1. 由于水量减少,动植物的生存空间减少,氧气量减少,水少的小鱼浮出水面的次数比较多。 2. 水草增加,产生的氧气量就增加,鱼浮出水面的次数会减少;小鱼增加,耗氧量增大,小鱼浮到水面的次数会增多。 实验结论减少水和添加动物、植物会引发生态群落的变化。 第三课: 实验名称:检测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实验目的:1、能够用简单的方法检查食物中的淀粉、脂肪。 2、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3、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热爱科学的品质。 实验器材:馒头、花生、萝卜、滴管、小烧杯、碘酒 实验步骤:1、将碘酒滴到馒头上,观看馒头有什么变化; 2、将碘酒滴到萝卜上,观看萝卜有什么变化; 3、将花生米压碎,擦在纸上,看纸上留下什么。实验结果:1、馒头颜色变蓝,萝卜没有变化,说明馒头中含有 淀粉,萝卜中不含淀粉; 2、纸上留下油迹。 实验结论:馒头含有淀粉,花生含有脂肪,萝卜不含有淀粉和脂肪。 第四课 实验内容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 实验目的 火山、地震改变着地形地貌,火山和地震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 知道地球内部的运动会引起板块运动,板块运动影响和改变着地表的地形地貌。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实验类活动的教学设计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实验类活动的教学设计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实验类活动的教学设计科学是一个知识体系 科学是一个动态过程 科学是一种世界观 1.启蒙性 2.全面性 3.生活化 4.探究性 5.合作性 6.多样性 1.有利于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2.有利于儿童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发展 3.有利于儿童智力的发展 4.有利于儿童语言表达的发展 5.有利于培养儿童关爱环境、珍爱生命的情感态度教学反思:举例讲解,学生更感兴趣且易于理解。 身心发展规律 学科教育目标 学科学的特点和发展规律 社会发展的需要 纵向目标 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总目标 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年龄阶段目标 3.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月目标、周目标 4.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日目标

横向目标 1.科学知识教育目标 2.科学方法教育目标 3.科学情感态度教育目标 科学情感态度内容 2.科学方法的内容 3.科学知识的内容教学反思:。 了解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选编原则。 2.理解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 3.掌握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选编方法。教学重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选编方法教学难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选编方法教学内容: 观察认识动、植物 探索自然现象 操作各种材料 体验科学技术及其对人类的影响 掌握科学方法 科学性和启蒙性 系统性和整体性 广泛性和代表性 地域性和季节性 时代性和民族性

1.以科学领域教学内容为主导,进行分科教学 2.以主题活动课程模式为主线,选择科学教育内容 3.已季节为主线,选编教学内容 1.了解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新方法。 2. 掌握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常用方法。 1.观察法 2.科学小实验 3.劳动 1.玩中学 2.做中学 3.想中学 4.试中学 5.用中学教学反思: 预定性科学教育活动 2.选择性科学教育活动 3.偶发性科学教育活动 日常生活中的科学教育活动 2.其他领域教育活动 3.游戏中的科学教育活动教学反思:

细胞生物学实验

实验室规则和要求 一般规定 1.上课第一天请先熟悉环境,牢记“安全”是进行任何实验最重要的事项。 2.在实验室内请穿著实验衣(最好长及膝盖下),避免穿著凉鞋、拖鞋(脚 趾不要裸露)。留有长发者,需以橡皮圈束于后,以防止引火危险或污染实验。 3.在实验室内禁止吸烟、吃东西、饮食、化妆、嚼口香糖、嬉戏奔跑,食 物饮料勿存放于实验室的冰箱中,实验桌上勿堆放书包、书籍、衣服外 套及杂物等。 4.所有实验仪器、耗材、药品等均属实验室所有,不得携出实验室外。每 组分配之仪器、耗材请在课程开始前确定清点与保管,课程结束后如数 清点缴回。公用仪器请善加爱惜使用。实验前后,请把工作区域清理擦 拭,并随时保持环境清洁。 5.实验前详阅实验内容,了解实验细节的原理及操作,注意上课所告知的 注意事项。实验进行中有任何状况或疑问,随时发问,切勿私自变更实 验程序。打翻任何药品试剂及器皿时,请随即清理。实验后,适切记下 自己的结果,严禁抄袭,确实关闭不用之电源、水、酒精灯及瓦斯等。 6.身体不适、睡眠不足、精神不济或注意力无法集中,请立即停止实验。 实验时间若延长,请注意时间的管制及自身的安全,不可自行逗留实验 室。 7.实验完毕,请清理实验室、倒垃圾、灭菌、关闭灯光及冷气,离开实验 室前记得洗手。 8.任何意外事件应立即报告教师或实验室管理人员,并应熟知相关之应变 措施。

药品 1.使用任何药品,请先看清楚标示说明、注意事项,翻阅物质安全资料, 查明是否对人体造成伤害,使用完毕请放回原位。 2.新配制的试剂请清楚注明内容物、浓度、注意事项及配制日期,为避免 污染,勿将未用完的药剂倒回容器内。 3.挥发性、腐蚀性、有毒溶剂(如甲醇、丙酮、醋酸、氯仿、盐酸、硫酸、 -巯基乙醇、甲醛、酚等)要在排烟柜中戴手套量取配制,取用完应随即盖好盖子,若不小心打翻试剂,马上处理。 4.有毒、致癌药剂例如丙稀酰胺(神经毒)、溴化乙啶(突变剂)、SDS(粉 尘)请戴手套及口罩取用,并勿到处污染,脱下手套后,养成洗手的好 习惯。 5.使用后的实验试剂和材料,应放在专用的收集桶内。固体培养基、琼脂 糖或有毒物品不得倒入水槽或下水道中。 6.使用刻度吸管取物时,切勿用嘴吸取,请用自动吸管或吸耳球。 仪器 1.使用仪器前先了解其性能、配备及正确操作方法,零件及附件严禁拆卸, 勿私自调整,并注意插座电压(110V或220V)之类别。 2.使用离心机时,离心管要两两对称、重量平衡,离心机未停下不得打开 盖子。冷冻离心机于开机状态时,务必盖紧盖子,以保持离心槽之低温并避免结霜。 3.电源供应器有高电压,切勿触摸电极或电泳槽内溶液,手湿切勿开启电 源。

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教案

2、实验 教学目标: 1、知道实验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它主要有模拟实验和对比实验两种类型。 2、知道什么是模拟实验,什么是对比实验,感受模拟实验和对比实验的价值。 3、知道并重视对比实验中的公平原则,并能设计一些简单的对比实验。 教学重点:能够模拟实验和对比实验。 教学难点:能够设计一些简单的对比实验,学会控制对比实验中的不变量。 教学准备:一些模拟实验和对比实验的实验材料。 预习要求:认真阅读课本第62页到64页的内容,初步了解模拟实验和对比实验。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谈话:同学们,我们知道发明家爱迪生为了寻找合适的灯丝材料,连续13个月,实验了1600多种矿物与金属,进行了两次2000多次实验,终于解决了电灯的灯丝材料问题。物理学家富兰克林在暴风雨和雷电中进行实验,终于弄清了雷电的本质,并引下了雷电中的电荷……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 2、学生汇报交流,举出自己知道的科学家实验的例子。 3、教师小结:通过刚才的发言,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实验是人们认识自然和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实验的种类。 4、板书课题:2、实验 二、认识模拟实验 1、教师谈话:在科学研究中,有的时候受客观条件的限制,我们不能对某些自然现象进行直接实验,这时候就要人为的创造一定的条件或因素,在模拟的条件下进行实验,这就是模拟实验。大家想一想,在我们几年的科学学习中,曾经做过哪些模拟实验? 2、学生回顾几年的科学学习过程,说一说我们做过的模拟实验: 模拟雨的形成、模拟风的形成、模拟昼夜的形成、模拟火山大爆发、模拟太阳系八大行星的运动等等。 3、教师介绍,引导学生体会模拟实验的作用:在空间技术科学的发展过程中,也有很多实验工作都是首先在实验室内做模拟实验,取得初步结果之后,再通过发射人造卫星完成进一步的实验。由此可见,模拟实验在科学研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实验教案(全册)

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实验目的】 1、对物体沉浮做出预测,并用实验验证,做好记录。 2、学会用切分和叠加物体的方法研究沉浮变化。 【教学重点】 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实验:水槽1个,大小相近的砖块、木块和塑料块各一。 小组实验一:水槽1个,物体7种(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实验记录表(教材第2面)。 小组实验二:水槽,萝卜,橡皮(与实验一共用),小刀1把,回形针10枚,木块3块,实验记录表(教材第3面)。 【教学过程】 一、观察物体的沉浮: 1、谈话: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下沉的,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上浮的呢? (预设:在自由发表的前提下,及时抓住学生的错误概念或不完整表述,引发认知冲突,激发探究沉浮的兴趣。) 2、把砖块和木块分别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操作过程:把水槽放在展示台上。出示砖块,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观察它的下沉过程,板书:沉。再出示木块,同样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情况,板书:浮。 (活动要点:规定放物体的操作要求,确定判断沉浮的标准。) 3、把塑料块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操作过程:先猜测塑料块的沉浮。再根据操作要求轻轻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情况,板书:浮。 (说明:若选择的是高密度的塑料块,可能会出现塑料块的大部分浸入水中,可指出只要物体的一部分露出水面,就说明是浮的。限于学生的认知能力,暂时回避“悬浮”概念。) 二、观察更多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1、教师从小袋子取出7种物体,分别是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 2、以小石块为例,讨论完成教材第2面表格的前面2行“预测”、“理由”的填写,并建议沉浮可用往上或往下的箭头符号来表示。 3、学生独立完成其他物体的“预测”、“理由”这2行表格的填写。 4、小组领实验器材,分工合作,进行实验观察,完成实验记录表。 5、组织交流: 把我们的预测与实验结果相比较,预测正确的有哪些,预测不正确的有哪些? 整理自己的预测理由,想一想物体的沉浮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呢?(随机罗列各因素,如体积大小、轻重、形状、材料、是否空心等,以备后面活动中进行探究。) 6、还可以按教材第2面的卡通人物对白,试试其他身边的小物体的沉浮,对影响沉浮的因素作进一步的思考。 三、观察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1、小组整理实验材料,留下水槽、萝卜、橡皮,装好另外几种物体放置一边,教师出示小刀,演示切分方法(说明:排除无关材料的干扰,用新材料新活动再次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并对小刀的安全使用作必要的说明,为避免划破桌面,建议垫一块小木板或硬纸板),引导思考:橡皮在水中是沉的,把橡皮切成一半大小,还会沉吗?再切成四分

细胞生物学实验新教案

辽东学院本科教案 课程教案( 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 课程名称:细胞生物学实验 周学时:2 教学周数:16 授课班级:农业B0902 任课教师:王丹丹 农学院

教案(首页)

实验一显微镜的使用及显微摄影技术 授课时数:(本次课学时数——2) 教学课型:实验课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显微镜各部分的名称,结构和功能,学习普通光学显微镜,荧光显微镜,倒置显微镜等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2.掌握显微摄影的基本方法,学会显微镜的视差校正,曝光控制。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了解显微镜各部分的名称,结构和功能,学习普通光学显微镜,荧光显微镜,倒置显微镜等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2.掌握显微摄影的基本方法,学会显微镜的视差校正,曝光控制。 三、实验原理: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显微镜检方法由最传统的明视野、暗视野发展出了相差法、偏光方法;荧光方法也由透射光激发进展为落射光激发,使荧光效率大为提高;微分干涉相衬方法基于偏光方法,而巧妙地利用了微分干涉棱镜,使之能应用于医学与生物学的样品,又能应用于金相样品的分析与检验。 四、作业、讨论、实验(实训)、案例 1.简述使用显微镜的注意事项; 2.简述使用油镜的具体步骤? 五、参考资料 中国生物论坛https://www.doczj.com/doc/e35111613.html,/ 六、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教学设计) 提出本学期的学习计划及上课要求 讲授本节内容 一、课前准备 二、讲解原理、步骤、注意事项及演示 三、学生操作:实验方法与步骤 1、普通光学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及使用方法; 2、荧光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及使用方法;

3、倒置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及使用方法; 4、自动曝光显微摄影的方法。 七、课后小结 实验二植物细胞骨架的光学显微镜观察授课时数:(本次课学时数——2) 教学课型:实验课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对洋葱内皮细胞的处理,了解植物细胞骨架的结构特征及其制备技术与显微形态观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了解植物细胞骨架的结构特征及其制备技术与显微形态观察。 三、实验原理: 细胞骨架在细胞中呈由蛋白纤丝交织成的立体网状结构,并且处于动态变化中。细胞骨架在胞质、细胞核、质膜、胞壁中都有分布,参与细胞形态维持、物质运输、信号转导等作用。处于不同生理状态的细胞其细胞骨架有变化,可根据细胞骨架推测细胞所处生理阶段。 四、作业、讨论、实验(实训)、案例 3.绘制你所观察到的植物细胞骨架图象; 4.戊二醛、考马斯亮兰R250、TritonX-100是什么?在本实验中各起什么作 用? 五、参考资料

大班科学小实验教案

大班科学小实验教案

大班科学小实验教案 【篇一:幼儿园大班科学实验教案(精选汇编)】 幼儿园大班科学实验教案 (精选汇编) 目标: 1、了解云和风的关系,产生探究的兴趣。 2、出不知道雨是怎样形成的。 准备:云、风的头饰若干 过程: 一、雨是这样形成的 1、教师故作神秘的说:我听到笑话、小草、大江、小河、池塘、小鱼的叹息声,他们都说太热了,要被晒干了。请大家帮他们想想办法。 2、有个朋友是一定要来帮忙的,他就是云,你们知道他能帮上什么忙吗? 3、原来云会变。他把自己变成了什么?云能自己变吗?是谁帮助了他?怎么帮他?许多云聚在一起发生了什么事? 4、无数小小的水滴聚在一起,就形成了云。当谢谢水滴越聚越大,直到负荷太重、漂浮不动就会嘀嗒一声掉下来。那就是雨。 二、游戏:云彩和风儿 1、幼儿自由选择角色扮演风或扮演云彩。 2、扮演风的幼儿站在周围一圈,用力吹起。当所有的云聚在一起时,发出哗啦啦的雨声。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雨是什么 活动目标: 1、向幼儿介绍沙漠,扩大幼儿对自然界的了解。 2、认识沙漠里的骆驼,了解骆驼的主要特征以及沙漠中的其他生物。 3、激发幼儿探索大自然的愿望。 活动准备: 1、有关沙漠自然风光及防治沙漠化的音像资料。 2、幼儿用书人手一册,实物投影仪、人手一支笔。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观察用实物投影仪放大的画面,初步了解骆驼的主要特征。 -教师:画面上有什么?骆驼是什么样子的? -教师:骆驼的身上有什么?它们有什么特殊的用处? -教师:骆驼喜欢吃什么?骆驼生活在什么地方? -教师:骆驼有什么用途? -教师小结:骆驼生活在沙漠里,骆驼的身上有厚活的毛,可以防止身体里的水分散失,还可以白天防晒,晚上保暖。骆驼底眼睛会产生许多眼泪,让眼睛不干燥,而且有长长的睫毛,可以阻挡沙子跑进去。骆驼的鼻孔可以闭合,这样可以防风沙。骆驼耳朵里有好多毛,可以防沙子跑进去。骆驼的身上有驼峰。可以分为单驼峰和双驼峰。驼峰可以储藏营养。骆驼的脚底有宽宽厚厚的肉垫,不怕热热的沙子,也不会陷进软软的沙子里。骆驼是沙漠里的交通工具,有人称骆驼为沙漠之舟。 2、组织幼儿讨论: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案例.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案例 种子的发芽实验(一 【案例背景】 本节是以探究性实验教学模式为契机的,根据教学目标,通过学生讨论,提出问题——实验猜测——设计实验——进行实验——验证推测的途径,很好的落实了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科学问题和小组合作的精神,同时培养了学生用实验来说话的思想,从而达到学习科学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 为了更好的发挥学生自主探究能力,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们自己讨论并参考书本上的对话和图解来设计如何做实验,然后教师给予适当引导指路,从而达到师生共同进入教学情境,营造和谐、民主、轻松的探究学习气氛。 本课的引入从谈话开始,通过对植物的一生从种子开始,提问它的发芽需要什么引入,学生会很快说出土壤、水分、空气、温度、阳光等条件。教师再给予分析与指导帮助学生得出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是水分、空气和适宜的温度。通过选择一个研究对象设计对照实验,并进行实验,同时强调学生要观察和记录。 【案例描述】 (一新课导入 师:植物一生是从种子开始的,那么种子发芽需要什么条件? (二新课教学 师:让学生展开讨论绿豆种子发芽到底需要什么条件。 学生:讨论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学生会讨论出需要土壤、水分、空气、温度、阳光等条件。 师:那么大家想想,依据经验猜测绿豆种子发芽必需的条件。

学生:绿豆种子发芽必需的条件有:水分、空气和适宜的温度。师:为了探究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首先我们选择一个研究条件,那么选择什么? 学生:充分讨论之后可能会选择水分,可能会选择适宜的温度,也可能会选择空气。 师:这里我们选择水分为研究对象,让学生讨论怎么进行实验。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确定实验设计方案,并写出实验计划。 实验计划 提出问题:绿豆种子发芽必须需要水吗? 推测:绿豆种子发芽必须需要水。 两个组相同的条件:温度,空气,各三粒大小相同的绿豆种子。两个组不同的条件:水 实验方法:实验分两组,一组种子得到水,保持湿润为实验组;一组得不到水,保持干燥为对照组,这个实验至少要有 两组同时进行。 首先让学生用放大镜观察种子,观测它们的大小,让学生记录它们的大小,并用适当的词汇描述。 下面来指导学生实验: 准备好实验所需的材料,想清楚操作方法。步骤:<1>首先准备两个不漏水的盒子。<2>在两个盒子内垫纸巾并按三个洞。<3>在纸巾上各放三颗绿豆种子。<4>往一个纸巾上滴水,另一个不滴水。<5>最后给它们进行编号,坚持每天观察种子的变化,把自己的发现记录下来。

提交细胞生物学实验教案

细胞生物学实验 Cell Biology Experiment 目录 1.显微镜的结构及细胞形态观察、大小测量和死活细胞鉴定 2.液泡系和线粒体的活体染色 3.叶绿体的分离与观察 4.DNA的细胞化学——Feulgen反应 5.多糖的显示——PAS反应 6.细胞内碱性蛋白和总体蛋白的原位显示 7.细胞骨架的光学显微观察和永久制片技术 8.植物原生质体的制备与融合 9.蚕豆根尖微核试验 10.膜的通透性 11.血细胞的分化和不同类型血细胞的观察 实验报告要求 1.注意页面四边留白,不要挤到页边! 2.抬头填写完整。 3.注意事项自己总结,不要抄袭! 4.组长检查后上交存档。 生物绘图注意事项 1.2H 以上绘图铅笔削尖、绘图橡皮、直尺 2.边看显微镜边按视野中实际情况绘图,以精确为主,不能艺术加工。 3.应找到最典型、最能说明绘图目的的物像来绘图。先轻勾出轮廓,检查无误后,再以准确清晰的线作最后描绘。

①实线表示轮廓,虚线表示被遮蔽但需表现的轮廓,线粗细应均匀有规律 ②圆点的疏密表示明暗、凹凸(越暗的地方点越多)点点时笔尖直立,点大小、疏密要均匀、整齐、浑圆,不能像“,”。 4.用尺向右侧引出水平指示线,线右端平齐字注在右侧。图下方写上所画图的名称及放大倍数。图的右侧和下方需写文字说明,所以图应绘在绘图纸上偏左上方的位置。 5.一幅图只要详细画出部分结构,其余勾画出轮廓即可。 规范不规范 实验一普通显微镜的使用及细胞形态观察、大小测量和死活细胞鉴定 一、实验目的 1.熟悉普通光学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性能,掌握使用方法。 2.了解细胞的一般形态和基本结构。 3.掌握显微测微尺的使用,对细胞大小有一直观认识。 4.了解鉴定死活细胞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1.显微测微尺的使用 镜台测微尺:表示绝对长度,长1 mm,分成100小格,每小格为0.01mm。不被用来直接测量,而是用它来校正目镜测微尺,故其质量对所测微体影响极大。 目镜测微尺:是一块比目镜筒内径稍小的有标尺的圆形玻璃片,标尺长10毫米、分为100格。需要镜台测微尺校正为绝对长度再测定细胞大小。 2.死活细胞鉴定:台盼蓝是一种低毒的活体染色剂,只能透过质膜受损的细胞或死细胞。 三、实验用品 1.试验材料: 洋葱内表皮细胞口腔上皮细胞、 (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是扁平、 多边形的,形状不很规) 2.试剂 0.2%台盼蓝溶液 3.仪器

第一章第2节走进生命科学实验室教案

第一章第2节走进生命科学实验室 一、教材分析: 本节《走进生命科学实验室》包括“生命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和“生命科学实验的基本要求”两部分内容。这一节的教学关键在于激励学生走进生命科学实验室,认识到实验探究的重要性,了解基本的实验设备和实验室规则,并能够正确使用显微镜和显微测微尺,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和科学的实验态度。关于“生命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教材首先应用达尔文和斯科的名言来激励学生到生活中去发现问题,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和实验室,因为好奇心是培养创新精神和探究精神的重要条件。生命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是研究方法的体现,教材列举了柳条鱼产仔条件的探究实验案例,分析了其中提出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分析数据和得出结论的各个环节,帮助学生理解生命科学探究活动的基本步骤。并在“阅读与思考”栏目中运用“库鲁病”病原体发现的生动过程用以补充说明生命命科学探究是如何进行的。 关于“生命科学实验的基本要求”,教材强调了生命科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实验室是进行实验和探究活动的场所。为了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必须遵守实验室规则和安操作要求进行实验,为下一节实验课的正常学习打好基础。 本节的“发现之路”介绍了显微镜的发明和应用,强调了技术的改进对生命科学发展的重要作用。 二、课题:第一章走近生命科学第2节走进生命科学的实验室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比较生命科学探究常用方法的不同适用范围和优势。 能识别高中生命科学实验室的基本设施,能说出实验室的主要规章制度和安全守则主要条款。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参观实验室,识别生命科学实验室的基本设施,学习实验室规章制度和安全守则。 阅读教材和课外阅读材料,了解生命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和科学的实验态度。 理解高中生命科学教育对学生自身发展的重要意义,形成学习生命科学课程的热情和信心。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生命科学探究活动的基本步骤。 难点:如何进行生命科学探究。 六、教学用具:自制PPT 七、教学过程:

小学科学创新实验教案

小学科学创新实验教案 一、实验课题名称 小学六年级上册《神奇的小电动机》 二、参加教师所在单位 珙县珙泉中心校梁红 三、正文 1、实验在教材中所处地位与作用 《神奇的小电动机》这一实验课题,选自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能量的第五节。他是在学习了电磁力的基础上,进而研究能量的转化。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是该章的重点,也是本章知识的拓展与应用。它让学生从生活常识出发提出问题,经探究得出结论。同时也为初中物理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 2、实验原型及不足之处 实验原型:用一只倒扣的杯子和两根橡皮筋作固定装置,将转子安放在铁丝支架和“v”形电线架上,连接电池开关,使转子转动起来。并通过改变电磁铁的远近和电流的大小来改变转速;通过改变电磁铁的电极来改变转子转动的方向。 实验的不足之处: A、装置图虽简单,但难操作。倒“v”字线头与铁丝支架高度仅靠 两根橡皮筋难统一高度,从而导致转子转不起来或转动过程中掉落下来。 B、由于实验过程中教师必须手持磁铁,易造成遮挡,阻碍了学生

对转子转动方向和快慢的观察,不易达到实验目的。 C、实验成功率低,很多教师都不易将实验成功演示。 3、实验创新与改进之处 A、改进固定支架,使转子无论怎样都不会掉落。 B、增加了一个固定磁铁的支架,让学生便于观察。 C、增加一条有色毛线,更利于学生通过毛线的转动情况,得知转 子的转动方向和转动快慢。 D、能更好与初中物理实验中的电机部分相衔接。 4、实验器材 转子、电池组、导线、开关、彩线、电板、磁铁、小电动机模型5、实验原理 用电产生磁,利用磁的相互作用转动。 6、实验过程 A、安转支架和电路 B、安放转子 C、让小电动机转子转动起来。 D、改变转子转动方向和快慢。 7、实验效果 成功率高,便于学生通过观察,效果好。 8、自我评价 通过对实验器材和组装的创新,整个实验过程学生的兴趣很浓,提高了可视度和实验的成功率。使学生感受到科学其实是一门有趣的学

细胞生物学实验教案大全

细胞生物学实验教案 【经典学习资料,收藏必备】

实验一、细胞形态结构与几种细胞器的观察 【实验目的】 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识别细胞和细胞器的形态结构,掌握生物绘图的方法。 【实验原理】 细胞在形态上是多种多样的,有球形、椭圆形、扁平形、立方形、梭形、星形等。虽然细胞的形状各异,但是它们却有共同的基本结构特点,都由细胞膜(动物)、细胞壁(植物)、细胞质和细胞核组成。细胞中的各种细胞器,如线粒体、高尔基体、中心体、核仁、染色体等,一般经过一定固定染色处理后,大多数在光学显微镜下是可以看见的(图)。细胞器的形态结构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与电子显微镜下所看到的结构有很大的差别。 (自拍图) (a)(b) (c)(d) 图 1 细胞形态结构 a. 柿胚乳细胞示胞间连丝; b. 马蛔虫受精卵分裂中期示中心粒; c. 兔的神经细胞中高尔基体; d.小鼠肝细胞线粒体 【实验仪器、材料和试剂】 1. 仪器:复式显微镜、擦镜纸 2.材料:洋葱根尖切片、小白鼠肝切片、兔神经节切片、马蛔虫受精卵切片3.香柏油或石蜡油、二甲苯 【方法与步骤】

一、洋葱根尖切片细胞的观察 先用低倍镜观察根尖的纵切面,注意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细胞的异同,然后再仔细观察细胞的形态结构,特别注意细胞的形状、大小,以及细胞壁、细胞核、核仁、细胞质、液泡的形态结构。 二、兔神经节细胞切片高尔基体的观察 先在低倍镜下找到兔神经节细胞,然后转用高倍镜观察,可看到细胞内淡黄色的背景上有黄褐色的细胞核,核的周围分布着许多深褐色的(硝酸银镀染)高尔基体,呈弯曲的线状,颗粒状,少量分散在细胞质。 三、小白鼠肝细胞切片线粒体的观察 先用低倍镜后用高倍镜观察,可见到许多肝小叶,每小叶有许多紧密排列成索状的多角形的肝细胞,细胞中央有大而圆的细胞核。这时,转用油镜观察,可见到细胞质内分布着许多被苏木精染成深紫色的线粒体,呈颗粒状和线状。 四、马蛔虫受精卵切片中心体的观察 1.取马蛔虫受精卵切片,在显微镜下找到充满子宫腔的受精卵,每个马蛔虫受精卵外围有一层较厚的卵膜,膜内有宽大的围卵腔,各围卵腔内有处在不同分裂期的卵细胞。找到分裂中期的细胞,在细胞中央被染成蓝色条状或棒状的结构,这就是染色体。在染色体两侧可见各有一个较小的,亦被染成蓝色的小粒,称中心粒。在中心粒的周围可见呈放射状的星丝。 实验一、细胞的显微测量 【实验目的】 掌握显微测微计的基本原理及使用方法。 【实验原理】 细胞长度、面积、体积的测量是研究正常的或病理组织细胞的基本方法之一。在显微镜下用来测量细胞长度的工具叫显微测量计,由目镜测微尺(ocular micrometer)和镜台测微尺(stage micrometer)组成,两尺要配合使用。目镜测微尺是放在目镜内的一直径为2cm圆形玻片上,里面有100等分格的刻度尺。每一小格表示的实际长度随不同的显微镜、不同放大倍数的物镜而不同。镜台测微尺是一块特制的载玻片,在它的中央由一片圆形盖片封固着一具有精细刻度的标尺,标尺全长为lmm,分为100等份的小格,每小格的长度为0.01 mm(10μm),标尺的外围有一小黑环,便于找到标尺的位置。显微测量时,先用镜台测微尺标定目镜测微尺每小格所表示的实际长度。在测量细胞时,移去镜台测微尺,换上被测标本,用目镜测微尺即可测得观察标本的实际长度。 【实验仪器、材料和试剂】 (一)仪器:显微镜、目镜测微尺、镜台测微尺、解剖剪、解剖镊、注射器、载玻片、盖玻片、试管、无菌采血针 (二)材料:血涂片 (三)试剂:生理盐水、瑞氏(Wright)染色液 【方法与步骤】

幼儿园科学实验教案

幼儿园科学实验教案 幼儿园科学实验教案:气球变大了【设计意图】气球是孩子们熟悉且喜欢的游戏玩物。在幼儿获得的日常生活经验中,气球是用嘴吹大或用打气筒打大的,而在本次活动中幼儿通过与同伴的合作操作,通过比较探究,发现白醋和苏打混合在一起会产生气体让气球变大的现象,实验结果明显易于调动幼儿的探索欲望,拓宽了幼儿的知识经验。 【活动目标】 1.通过比较探究,发现白醋和苏打混合在一起会产生气体让气球变大的现象。 2.学会看步骤图,并能大胆表达和交流自己的观察发现。 3.体验与同伴合作实验获得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白醋、苏打、糖、盐、塑料刻度瓶、漏斗、吸管、气球、小汤匙、步骤图一张、记录表。 【活动过程】 一、出示操作材料导入活动,激发幼儿兴趣。 1.师:“小朋友,欢迎你们来到奇奇科学屋,今天奇奇博士为小朋友准备了好玩的材料?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出示苏打粉、糖、盐、醋,通过各种感官认识实验材料。 3.启发幼儿猜想:我们在糖、盐、苏打粉里分别加入醋,

你猜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二、第一次操作探索,观察醋分别和糖、盐、苏打粉加在一起的不同现象。 1.提出操作与观察要求: (1)2人一组,分别将醋倒入装有糖、盐、苏打粉的瓶子里。 (2)观察糖、盐、苏打粉分别和醋混合后的不同现象,并记录在记录表上。 2.幼儿大胆表述自己的发现。 3.师:小朋友刚刚发现的秘密是我们用眼睛可以看见的,还有一个我们看不见的秘密,它对我们的生活帮助可大了,你们想不想知道这个更神奇的秘密呢?(出示步骤提示图) 三、第二次操作探索:“气球变大了”,学习与同伴合作按步骤操作、观察和记录。 1.出示步骤提示图,了解实验操作的步骤。 (1)幼儿观看步骤图,简单说一说步骤图的操作提示。 (2)教师结合步骤图,讲解示范实验操作的步骤。 师:“气球里的糖、盐、苏打分别倒入醋里会有什么样的事情发生呢?我把秘密留给小朋友们去发现吧!” 2.提出实验的要求: (1)学会协商,按步骤提示两人相互配合进行实验操作。 (2)操作完认真观察三个瓶子上气球的变化,然后把你

科学实验课教案(优.选)

小学科学《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实验教学设计 实验内容: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第二课 实验名称:(一)混合沙和豆子的分离。(二)加热白糖的变化 实验班级:六(2)班 实验设计理念 1、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的,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途径。这一课,主要有两个探究实验过程:一是观察豆子和沙混合的变化,二是燃烧的蜡烛给白糖充分加热的变化。探究活动一般要经历观察发现,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设计研究方案,搜集证据、整理资料、得出结论等,这对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学习科学探究方法等方面的科学素养起到极大作用。 2、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教学时要体现教师是学生探究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教师要根据学生状况摆正自己的位置,确定教师在学生学习科学的指导程度,确实做到学生才是探究活动的真正主体。教会学生正确的实验方法,体验实验的乐趣。 3、全面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和谐统一。在观察和实验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各种感官,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尤其是学生的探究过程,在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过程中,全面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良好操作习惯、不怕困难热爱科学等方面的科学素养。 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是“物质的变化”单元的第二课,继上一节课初步了解了物质会发生变化后,本节将进一步观察物质的变化,重点在于观察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过程,找出它们的区别是否产生了新物质。教材围绕混合沙和豆子的实验及加热白糖变化的实验两部分内容,为凸显重点加热白糖的活动将是重在探究,混合沙和豆子的实验是铺垫。 学习者特征分析 六年级学生有着较丰富的科学探究能力,不仅喜欢学习科学,而且特别爱做实验,通过上学期的科学课积累了大量的有关实验、观察、收集证据的方法。因此在本课学习中,主动探究将是学生学习的主要特点。又因为学生处在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重要时期,一些科学知识的构建还需要辅助小组合作,讨论学习的方式才能突破思维限制有所上升。另外还有部分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放不开手脚,甚至不敢参与实验,本学期还需继续加强指导。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物质的变化可以划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类,它们的区别在于是不是产生了新的物质。 2、教学活动与方法:学习用筛网分离混合物、用蜡烛给白糖加热。 3、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细心观察,及时记录的习惯。体会到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细致并实事求是地汇报观察到的现象,对于得出正确结论是重要的。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学生能够根据观察到的事实,判断物质有没有变化 教学难点 对实验过程的细心观察,概括发现得出结论 实验方法 分组探究法 实验措施 1、课前做好充分准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实验过程。

细胞生物学实验教案

植物组织培养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植物细胞无菌培养技术。 2、了解不同激素对细胞的不同诱导作用。 二、实验原理 植物组织培养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植物细胞生物学中发展起来的一项生物技术。它是借用无菌操作方法,培养植物的离体器官,组织或细胞,使其在人工合成的培养基上,通过细胞的分裂、增殖、分化、发育,最终长成完整的再生植株。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研究,不仅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而且在生产实践中也已显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组织分化与形态建成问题,快速繁殖与去除病毒,花药培养与单倍体育种,幼胚培养与试管受精,抗体突变体的筛选于体细胞无体系变异,悬浮细胞培养与次生物质生产以及超低温种质保存等方面的深入研究与实际应用,都必须借助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基本程序和方法,深刻理解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三、实验用品 1、材料 半夏无菌苗。 2、仪器 卧式灭菌锅、超净工作台、烘箱、培养箱或培养室。 3、用具 镊子、刀、牛皮纸、marker笔、棉线。 4、器皿 试剂瓶(50、100、1000ml)、三角瓶(100ml)、刻度吸管(0.5、1、5、10ml)、培养皿(直径9~11cm)。 1、药品与试剂 1).药品(见下表) 2).70%酒精 四、实验方法 1、培养基的配制 配制培养基前先要配制母液。母液分大量元素、微量元素、铁盐及有机物质四类。(各类成分浓度、用量详见下表)。 表1 MS培养基母液配制(单位:mg) 类别成分规定量称取量母液体积(ml) 扩大倍数 配1升培养基 的吸取量(ml) 大量KNO3 1900 19000 1000 10 100 NH4NO3 1650 16500

元素MgSO4·7H2O 370 3700 KH2PO4170 1700 CaCl2·2H2O 440 4400 微量元素MgSO4·4H2O 22.30 2230 1000 100 10 ZnSO4·7H2O 8.6 860 H3BO3 6.2 620 KI 0.83 83 Na2MoO4·2H2O 0.25 25 CuSO4·5H2O 0.025 2.5 CoCl2·6H2O 0.025 2.5 铁盐Na2-EDTA 37.25 3725 1000 100 10 FeSO4·7H2O 27.85 2785 有机物质甘氨酸 2.0 100 500 100 10 盐酸硫胺素0.4 20 盐酸吡哆素0.5 25 烟酸0.5 25 肌醇100 5000 1).大量元素母液(10倍液) 分别称取10倍用量的各种大量无机盐,依次溶解于大约800ml热的(60~80℃)蒸馏水中。一种成分完全溶解后再加入下一种,最后加水定容至1000ml后装入试剂瓶中,冰箱内贮存备用。 2).微量元素母液(100倍液) 分别称取100倍用量的微量无机盐,依次溶解于800ml重蒸水中,加水定容至1000ml。 3).铁盐母液(100倍液) 称取100倍用量的Na2-EDTA(乙二胺四乙酸钠)和FeSO4·7H2O溶于800ml重蒸水中,最后定容到1000ml。 4).有机物质母液(100倍液) 分别称取50倍用量的各种有机物质,依次溶解于400ml重蒸水中,定容至1000ml,装入棕色试剂瓶中,贮存冰箱备用。 除了上述四种母液外,培养基中经常附加的各种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也要配成母液贮存,临用时按浓度定量吸取加入。 5).生长素 如2,4-D、IAA、NAA等。准确称取20mg,先用2ml 95%乙醇溶解,然后加水,定容至20ml,浓度为1mg/ml,再放置冰箱内贮存备用。 6).细胞分裂素 如激动素(Kt)、6-卞基嘌呤(6-BA)。准确称取20mg,先用2ml的1mol/L HCl或NaOH溶解,然后加水,定容至20ml,浓度为1mg/ml,再放置冰箱内贮存备用。 2、1L培养基的配制与分装 1).取1000ml烧杯一只,加大量元素10倍母液100ml,微量元素100倍母液10ml,铁盐100倍母液10ml,有机物质100倍母液10ml。然后加水至800ml,加蔗糖30g,NAA终浓度0.25mg/L,6-BA0.75mg/L。待蔗糖充分溶解后用1mol/L的NaOH或HCl调酸碱度为pH5.8-6.0。 2).取一个250mL的烧杯,加200mL蒸馏水。煮沸后加8g琼脂条,待煮到一定境界后,液体为白色,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