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寄生虫复习资料

最新寄生虫复习资料

最新寄生虫复习资料
最新寄生虫复习资料

寄生虫整理(1)

寄生:一种动物一生或一生中的某个阶段或暂时地寄居于其他动物的体表或体内,以获得营养和生活场所来维持生存和繁殖后代的生物间关系。其中寄居者为寄生虫,被寄居而遭受侵害者为宿主。 专一宿主寄生虫:有些寄生虫寄生于某一种或某一特定类型的宿主,对宿主有严格或比较严格的选择性,则称这些寄生虫为其相应宿主的专性寄生虫。 非专一宿主寄生虫:有些寄生虫能寄生于许多种宿主称之为非专一宿主寄生虫。 单宿主寄生虫:发育过程仅需一个宿主的寄生虫。 多宿主寄生虫:发育过程需要多个宿主的寄生虫。 固需寄生虫:指完全依赖寄生生活,不能脱离宿主而生存的寄生虫。 兼性寄生虫:指既可以营寄生生活又可以营自由生活的动物 暂时寄生虫、定期寄生虫和永久寄生虫:短暂寄生于宿主体表吸取营养的寄生虫为暂时寄生虫,如蚊、蠓、蚋等;如果一生中的某一时期寄生于宿主则为定期寄生虫,如狂蝇科的寄生蝇类;如果终生都离不开宿主而寄生,则为永久寄生虫,如旋毛虫。 内寄生虫和外寄生虫:寄生于宿主内部组织器官的寄生虫为内寄生虫,其中寄生于消化道的寄生虫最多。寄生于宿主体表(皮肤和被毛)的寄生虫为外寄生虫,如疥螨、虱子、蚊子等。 假寄生现象:指本来营自由生活的有机体偶尔主动或被动地进入另一动物体内,并可能生活一段时间,终因不能适应而被排除。 通过寄生现象:有些寄生虫的幼虫可能进入一个非专一性宿主体内并进行一个时期的发育,此后终因环境不适而中途死亡。这种情况称为通过寄生现象。 机会致病性寄生虫:有些寄生虫在宿主体内通常处于隐性感染状态,但当宿主免疫能下降时,虫体大量繁殖及致病性增强,称之为机会致病性寄生虫。 专性宿主:指某一种寄生虫只寄生于某种或某一特定类型的宿主,这样的宿主称为某种寄生虫的专(一)性宿主。 终末宿主和中间宿主:如果一个寄生虫的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和幼虫或无性生殖阶段分别寄生虫于不同的宿主,则称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寄生的宿主为终末宿主,幼虫或无性生殖阶段寄生的宿主为中间宿主。 保虫宿主:指非专一宿主寄生虫寄生于许多种类的宿主,被惯常和多量寄生的宿主一般都是家畜、家禽,易于防治,而另一部分宿主特别是野生动物虽然也被寄生,但不那么普遍多量,往往难以防治而成为新的感染来源,则称后者为保虫宿主 储藏宿主:有时某些寄生虫的感染性幼虫转入一个并非它们生理上需要的动物体内,但保持对原有宿主的感染力,则称这个动物为该寄生虫的储藏宿主。 媒介:指在脊椎动物之间传播寄生虫病特别是血液原虫病的吸血节肢动物。其中有些媒介在传播寄生虫病的过程中还起着宿主的作用。. 带虫者:有时一种寄生虫病在自行康复或治愈之后,或处于隐性感染之时,宿主对寄生虫保持一定的免疫力,但也保留一定量的虫体感染,这时我们这种宿主为带虫者,称这一现象为带虫现象。 寄生生活的建立:某种寄生虫和相应的宿主,寄生虫必须处在感染阶段,适宜的感染途径

医学寄生虫学

姓名:李秀勤院系:护理学院 学号:09611075 学科:医学寄生虫学班级:09护本(2)班教师:汤冬生老师 成绩:-------

治疗寄生虫的中草药 ——治疗蛔虫的中草药 摘要: 作为几千年来中国古老文明的代表中医学在治疗典型的寄生虫病时,有其独特的治疗方法,从所周知中药以其多靶点,含有多种有效成分和作用于多种有效途径,以破坏寄生虫的各种生活环境进行杀驱,配以泻下药促进虫体排出。我们中医在治病的时候强调的是以阴阳为总刚,所以中药在治疗寄生虫病时,常可以调和营卫、脾胃等,在治疗寄生虫病的同时还可以维持机体的阴阳平衡。所以从这一点上来说,相对于西医来讲中药在治疗寄生虫病更安全,副作用更小。治疗寄生虫的药物,在我国最早的《神农本草经》中即有所记载。同时在各家名著上还记载了医生在治疗寄生虫病时所必需遵守的原则,比如必须根据寄生虫的种类,病人体质强弱病情的缓急等不同分别选和配伍适当的药物。此类药物一般宜空腹服,以便更好的发挥驱虫作用。由于某些抗寄生虫药有相当的毒性,故应用时必须注意剂量,孕妇及老弱患者均宜慎用。 本文的六味中药,主要是从他们的功能主治,现代药理研究以及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阐述,在完成这篇文章过程中,通过各种途径,我查阅了众多极富科学价值的文献资料,对此文章做了几经修改和校正,旨在提高本文的质量和学术价值。另在最后附上学习体会,真挚的记录了我的一些学习体会和感想,希望能够以此为学习总结,交给老师一份满意的答卷。

关键词:蛔虫治疗中草药 正文: 使君子 主治功能:杀虫消积。用于蛔虫、蛲虫病,虫积腹痛,小儿疳积现代药理研究:1)化学成分种仁含使君子氨酸,约0.5%,以钾盐形式存在,即使君子酸钾;脂肪油23.9%,油中含油酸48.2%,棕榈酸29.2%,硬脂酸9.1%,肉豆蔻酸4.5%及花生酸、甾醇等 2)药理作用10%使君子水浸膏可使蚯蚓麻痹或死亡;使君子仁提取物有较强的麻痹猪蛔头部的作用,麻痹前可见刺激现象,其有效成分为使君子氨酸钾;其所含吡啶类及油对人、动物均有明显的驱蛔效果;其粉有驱蛲虫作用。 3)不良反应使君子有毒成分为使君子酸钾。使君子氨酸的神经毒作用研究表明,可造成实验动物癫痫大发作,其引起的脑损伤与动物年龄、给药剂量有关。本品内服可致胃肠刺激及膈肌痉挛,毒副作用表现为,呃逆、头痛、眩晕、恶心、呕吐、出冷汗、四肢发冷,重者可出现抽搐、惊厥、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等。中毒原因主要是内服生品、误食过量新鲜果实,或用量过大。解救办法可洗胃、催吐,对症治疗;轻者可用绿豆、甘草煎水服。 临床应用:①小儿疳积:配茯苓、白术等。 ②蛔虫、蛲虫病,虫积腹痛:配肉豆蔻、木香、神曲、麦芽、胡黄 南瓜子

传染病学总结重点笔记复习资料

概述: 传染病(Communicable diseases )是指由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造成流行的疾病。 感染性疾病(infectious diseases )是指由病原体感染所致的疾病,包 括传染病和非传染性感染性疾病。 传染病学是一门研究各种传染病在人体中发生、发展、传播、诊断、治疗 和预防规律的学科。 感染与免疫 一.感染(infection )是病原体与人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 机会性感染(opportunistic infection )当某些因素导致宿主的免疫功 能受损或机械损伤使寄生物离开固有的寄生位置而到达不习惯的寄生部位,平衡不复存在而引起宿主的损害则产生机会性感染。 首发感染(primary infection )人体初次被某种病原体感染。 重复感染(reinfection )人体在被某种病原体感染的基础上再次被同一种病原体感染。 混合感染(coinfection )人体同时被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病原体感染。 重叠感染(superinfection )人体于某种病原体感染的基础上再被别的病原体感染。 继发性感染(sec on daryi nfection )在重叠感染中,发生于原发感染后的 其他病原体感染。 二.感染过程的表现: 1. 病原体被清除: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2. 隐性感染(covert infection ):又称亚临床感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仅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而不引起或只引起轻微的组织损伤, 因而在临床上不显出任何症状、体征,甚至生化改变,只能通过免疫学检查才能发现。大多数病原体感染都以隐性感染为主。结局:大多数获特异性免疫,病原体被清除;少数人转变为无症状携带者,病原体持续存在于体内。 3. 显性感染(overt infection ):又称临床感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不但诱导机体

医学寄生虫学试题库

医学寄生虫学试题库 (供临床医学、麻醉、护理专业本科生用) 测试题 第一章总论 一、填空题 1.研究感染人的寄生虫和寄生虫病的科学叫医学寄生虫学。 2.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世界银行和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制定的热带病研究培训特别规划致力于在全世界范围内重点防治的六种热带病中除麻风病外,其余5种疟疾血吸虫病丝虫病利什曼病和锥虫病均属寄生虫病。 3.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其中一种生物受到损害,这种生物叫宿主。 4.寄生在宿主体内组织、器官或细胞内的寄生虫叫体内寄生虫。 5.既可营自生生活,又能营寄生生活的寄生虫叫兼性寄生虫。 6.寄生虫的幼虫或无性阶段寄生的宿主叫中间宿主。 7.寄生虫发育的整个过程称生活史。 8.寄生虫生活史类型主要以是否需要中间宿主划分。 9.寄生虫对宿主的主要危害有掠夺营养、机械性损伤和毒性与免疫损伤。 10.寄生虫可诱导宿主产生变态反应,包括变态反应、 11.医学寄生虫的侵入途径主要有经口、直接经皮肤、经媒介昆虫叮咬、经接触、经胎盘。 12.宿主对寄生虫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免疫反应。 13.宿主能完全消除体内的寄生虫,并对再感染产生完全的稳固的免疫力,这种获得性免疫类型称消除免疫。 14.抗体介导的免疫杀伤寄生虫机理包括、和。 15.细胞介导的免疫杀伤寄生虫机理包括、和杀伤寄生虫。 16.寄生虫病流行的基本环节为、和。 17.影响寄生虫病流行的流行因素为、和。 18.寄生虫与宿主相互作用结果为、和。 19.按寄生虫抗原的来源分抗原、抗原和抗原。 20.在免疫宿主体内寄生的寄生虫可逃避宿主的免疫系统识别称。 二、单项选择题 1.寄生在宿主体内的寄生虫叫 A.体外寄生虫 B.体内寄生虫 C.兼性寄生虫 D.永久性寄生虫 E.暂时性寄生虫 2.寄生虫成虫或有性阶段寄生的宿主叫 A.终宿主 B.第一中间宿主 C.保虫宿主 D.第二中间宿主 E.转续宿主 3.可诱导变态反应的寄生虫抗原有

人体寄生虫学重点归纳

人体寄生虫学 一、定义 医学寄生虫学也称人体寄生虫学。是研究与人类健康、疾病有关的寄生虫的科学。包括医学原虫学、医学蠕虫学和医学节肢动物学。 二、主要概念 1、共生:两种生物之间的共同生活方式 2、片利共生(共栖):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其中一方从共同生活中获利,另一方既不获利,也不受害。 3、互利共生:;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双方互相依存,共同受益,这种关系称为互利共生。 4、寄生: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其中一方获利,而另一种生物受到损害,这种关系称为寄生。 5、寄生虫:寄生生活中获得利益的原虫、蠕虫和节肢动物等低等动物。 6、宿主:在寄生生活中被寄生虫寄生,提供寄生虫营养和居住场所,并受其伤害的人或动物为宿主。 7、终宿主:寄生虫的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8、中间宿主:寄生虫的幼虫或无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9、保虫宿主(储存宿主):作为人体寄生虫病传染源的受染哺乳动物。 10、转续宿主:寄生虫的非正常宿主。 11、生活史:寄生虫完成一代生长发、发育、繁殖的整个过程称为寄生虫的生活史。 12、感染阶段:寄生虫侵入宿主体内后能继续发育和/或繁殖的发育阶段。 13、带虫者:体内带有寄生虫而未表现临床症状的人。 14.寄生虫:一类失去外界自由生活能力,暂时/永久地寄生在另一生物的体表/体内,获取营养, 给被寄生物带来损伤的低等动物 15.带虫免疫:人体感染某些原虫后,产生一定的保护性免疫力,这种免疫力可杀伤体内大部 分原虫,但还不能彻底消灭,体内仍存有少量原虫,并对再感染的原虫有一定抵抗力,无虫 体免疫力消失,这种免疫现象称带虫免疫 10.带虫者:寄生虫进入人体,可在体内长期生存,把这种人称为带虫者 11.隐性感染:免疫功能正常的人体感染某些寄生虫后,不出现临床症状,用常规的病原学诊 断方法不易查到病原体,称为隐性感染 12.夜现周期性:微丝蚴白天滞留在肺毛细血管中,夜晚则出现于外周血液的现象 13.疫水:疫水是指被细菌、病毒等微生物以及寄生虫所污染的,具有传染性的水源 14.变态:从卵变为成虫要经过外部形态、内部结构、生理功能、生活习性、行为和本能的 一系列变化的总称。 15.完全变态卵——幼虫——蛹——成虫 16.不完全变态卵——若虫——成虫 17.伴随免疫:初次感染血吸虫后,体内活成虫产生特异性免疫,对己存在体内的活成虫不 起作用,但可杀伤入侵的早期童虫,这种现象称为伴随免疫 18.机械性传播:病原体在节肢动物体表或体内,无发育无繁殖(数量/形态不变),虫媒 对病原体只起传递运载作用 19.生物性传播:病原体必需在一定种类节肢动物体内发育至感染期或(和)繁殖至一定数 量后才能传播给宿主 20.免疫逃避:在免疫宿主体内寄生的寄生虫可逃避宿主的免疫系统识别,而存活、寄生 21.旅游者腹泻:蓝氏贾第鞭毛虫滋养体主要寄生于人体的小肠上部,引起腹疼、腹泻和吸收 不良的症状,此病在旅游者中多见

人体寄生虫学 总结归纳_共4页

(一)在我国能引起肝脏损伤的寄生虫有哪些?各是由哪个阶段造成的? 刚地弓形虫滋养体(速殖子)、、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华枝睾吸虫成虫、日本血吸虫卵、杜氏利什曼原虫无鞭毛体?斯氏狸殖吸虫童虫、细粒棘球绦虫棘球蚴、似蚓蛔线虫成虫异位寄生于肝胆管。 (二)在我国能引起肺脏损害的寄生虫有哪些?各是由哪个阶段造成的? 刚地弓形虫滋养体(速殖子)、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卫氏并殖吸虫成虫、日本血吸虫虫卵、细粒棘球绦虫棘球蚴、卡氏肺孢子虫滋养体和包囊、旋毛形线虫、钩虫和似蚓蛔线虫幼虫游移至肺。 (三)在我国能引起眼损伤的寄生虫有哪些?各是由哪个阶段造成的? 刚地弓形虫滋养体(速殖子)、细粒棘球绦虫棘球蚴、链状带绦虫囊尾蚴、曼氏迭宫绦虫裂 头蚴、蝇蛆、结膜吸吮线虫成虫。 (四)在我国以贫血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寄生虫有哪些?其贫血机制有何不同? 在我国以贫血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寄生虫有钩虫、疟原虫和杜氏利什曼原虫。 钩虫贫血机理①钩虫口囊内有钩齿或板齿咬附、破坏肠粘膜并吸血。②钩虫吸血时,分泌抗凝素,加重血液的丢失。③因钩虫寄生造成人丢失的血量,为吸血量、移位伤口渗血量、咬附点渗血量和偶尔肠粘膜大面积渗血量的总和。每条十二指肠钩口线虫每日所致失血量为0.14~0.4d,而美洲板口线虫为0.01~0.1m1。④钩虫破坏肠粘膜,影响营养成分的吸收,加重贫血的发生。⑤宿主全身营养不佳时,虽有少量钩虫寄生,也可出现贫血。 疟原虫贫血机理①疟原虫直接破坏,每完成一个红细胞内裂体增殖周期,就破坏大量红细胞,以恶性疟原虫破坏红细胞为重。②脾肿大,脾功能亢进,破坏血细胞的能力增强。③免疫溶血。④骨髓造血功能受抑制。 杜氏利什曼原虫贫血机理①脾肿大,脾功能亢进,破坏血细胞能力增强。②免疫溶血。③骨髓造血功能受抑制。 (五)在我国能引起脑部损害的寄生虫有哪些?各是由哪个阶段造成的? 刚地弓形虫滋养体(速殖子)、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疟原虫(脑型疟主要由恶性疟原虫引起,而间日疟偶发)红细胞内期、卫氏并殖吸虫童虫和成虫、日本血吸虫虫卵、细粒棘球绦虫棘球蚴、链状带绦虫囊尾蚴、旋毛形线虫幼虫。 (六)粪便检查时,主要能发现哪些寄生虫卵? 似蚓蛔线虫卵、钩虫卵、毛首鞭形线虫卵、日本血吸虫卵、卫氏并殖吸虫卵、华枝睾吸虫卵、布氏姜片虫卵和微小膜壳绦虫卵。 (七)人粪处理不当能引起哪些寄生虫病的流行? 蛔虫病、钩虫病、鞭虫病、肺吸虫病、血吸虫病、肝吸虫病、肠吸虫病、猪带绦虫病和囊虫病、牛带绦虫病、微小膜壳绦虫病、阿米巴痢疾、贾第虫病、隐孢子虫病、结肠小袋纤毛虫病。 (八)在人肠道内寄生的寄生虫主要有哪些? 似蚓蛔线虫、钩虫、毛首鞭形线虫、蠕形住肠线虫、旋毛形线虫、布氏姜片吸虫、链状带绦虫、肥胖带绦虫、微小膜壳绦虫、曼氏迭宫绦虫、溶组织内阿米巴、蓝氏贾第鞭毛虫、隐孢子虫和结肠小袋纤毛虫。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实验九线虫 【目的】 ①掌握蛔虫卵、蛲虫卵、钩虫卵、鞭虫卵的形态特征。 ②熟悉蛔虫、蛲虫、钩虫、鞭虫、丝虫成虫的外形特征和雌雄区别。 ③掌握微丝蚴的形态特征,并能鉴别两种微丝蚴。 ④了解旋毛虫囊包的形态特征。 【标本】 投影标本、玻片标本和液浸标本等。 【注意事项】 先用低倍镜(注意光线不要太强) 在标本中寻找虫卵,找到后换高倍镜仔细观察其形状、大小、颜色、卵壳厚薄、内含物及其它特征。 【实验内容】 一、似蚓蛔线虫及蠕形住肠线虫 1、蛔虫卵玻片标本 ①受精蛔虫卵:虫卵椭圆形,平均大小为65×45μm ,卵壳厚而透明,壳外附一层凹凸不平的被胆汁染成棕黄色的蛋白质膜。卵内含一个大而圆的卵细胞,在卵的两端卵细胞 与卵壳间有一新月形空隙。 ②未受精蛔虫卵:虫卵长椭圆形,平均大小为90×40μm ,棕黄色,蛋白质膜和卵壳均较受精卵薄。内含许多大小不等的屈光颗粒,无空隙。 2、示教标本 ①蛔虫雌、雄成虫大体标本:肉眼观察虫体的外形、大小、颜色。蛔虫成虫为圆柱状,两端稍细,体表光滑,似蚯蚓,活时为淡红色,死后固定液中保存的标本呈乳白色。雌虫 尾端直,雄虫尾端向腹面卷曲,有交合刺。 ②蛔虫头端唇瓣玻片标本。低倍镜观察唇瓣呈“品”字排列,三片唇的中央为口腔。 ③蛔虫性肠梗阻病理标本。肉眼观察肠道由于蛔虫寄生所引起的并发症。

3、蛲虫卵玻片标本 蛲虫卵较透明,大小约55~25um ,形似柿核,即两侧不对称,一侧较平,一侧稍凸,内含一条卷折的幼虫。 4、蛲虫成虫大体标本 肉眼观察,注意其颜色、大小、自然体态。成虫呈乳白色,个体很小如白线头,俗称 小白线虫。雌雄虫大小差别大,雌虫长约10mm ,尾端尖直如针状。雄虫极细小,仅为雌 虫长度的1/ 3,尾端向腹面弯曲。 5、蛲虫成虫染色玻片标本及液浸标本 低倍镜下观察染色标本,体前端角皮膨大形成头翼。咽管末端膨大呈球状,称咽管球。 二、十二指肠钩口线虫、美洲板口线虫及毛首鞭形线虫 1、钩虫卵玻片标本 低倍镜下,钩虫卵约60×40μm ,椭圆形,无色透明,卵壳极薄如同细线。高倍镜下卵壳 与卵细胞之间有明显的空隙,卵内通常具有2~8个细胞,如粪便放置过久,卵内细 胞可连续分裂成桑椹期,甚至到幼虫阶段。 2、两种钩虫头部染色玻片标本 低倍镜观察,十二指肠钩虫口囊腹侧缘有2对钩齿,美洲钩虫口囊腹侧缘为1对板齿。 3、鞭虫卵玻片标本 鞭虫卵大小约为52×22μm ,似腰鼓形,黄褐色,卵壳较厚,两端各有一透明栓,内含1个卵细胞。 4、钩虫成虫大体标本 (1)十二指肠钩虫长约10mm, 活时淡红色,死后为灰白色,前端与尾端均向背侧弯曲,外形略似“C”型。 (2)美洲钩虫较十二指肠钩虫稍小,体前端向背侧弯曲,尾部向腹侧弯曲,约呈“S”型。 5、钩虫丝状蚴染色玻片标本 虫体细长,尾端尖细,外表光滑并有一层鞘膜。 6、鞭虫雌雄成虫大体标本

医学寄生虫复习重要笔记

医学寄生虫复习重点(重要笔记) (一)总论 1、医学寄生虫学:是研究与医学有关的寄生虫及其宿主关系的一门学科,是预防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基础学科。包括医学原虫学、医学蠕虫学、医学节肢动物学。 2、共生(symbiosis):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的生物学现象包括共栖、互利共生、寄生。 3、寄生(parasitism):指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一方受益,另一方受害的关系 4、机会性致病寄生虫(opportunistic parasite):在宿主免疫功能正常时处于隐性感染状态,当宿主免疫功能低下时,虫体繁殖力及致病力增强,导致宿主出现临床症状的寄生虫 5、宿主类别: ①终宿主:指寄生虫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寄生的宿主 ②中间宿主:指寄生虫的幼虫或无性生殖阶段寄生的宿主 ③保虫宿主:有些蠕虫成虫或原虫的某一发育阶段既可寄生于人,又可寄生于某些种类的脊椎动物。 ④转续宿主 6、寄生虫生活史:寄生虫完成一代生长、发育和繁殖的整个过程, 包括直接型、间接型。 7、寄生虫对宿主的作用

⑴机械性损伤:①直接损伤组织;②堵塞腔道;③压迫组织; ④破坏寄生的性别 ⑵化学毒物作用和免疫病理损害 ⑶夺取营养 8、非消除性免疫(non-sterlzing immunity):即寄生虫感染后仅能诱导部分的保护性免疫,但不能消除体内全部寄生虫;当用药物清除体内的原虫后,适应性免疫也就逐渐随之消失,又称带虫免疫(premunition)。 9、为什么寄生虫能够生存在具有免疫力的机体内而不被清除? 免疫逃避(immune evasion):有些寄生虫在免疫的宿主体内生存、发育和繁殖,逃避宿主免疫效应的攻击。 ⑴抗原变异 ⑵分子模拟 ⑶免疫抑制 ⑷寄生部位的隔离 10、感染期(infectIve stage):寄生虫生活史中能感染人体的阶段称为感染期 11、世界范围内5大寄生虫病:疟疾、血吸虫病、丝虫病、 利什曼病、锥虫病 中国5大寄生虫病:疟疾、血吸虫病、丝虫病、利什曼病、 钩虫病

人体寄生虫学重点归纳

人体寄生虫学 总论 一、定义 医学寄生虫学也称人体寄生虫学。是研究与人类健康、疾病有关的寄生虫的科学。包括医学原虫学、医学蠕虫学和医学节肢动物学。 二、主要概念 1、共生:两种生物之间的共同生活方式 2、片利共生(共栖):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其中一方从共同生活中获利,另一方既不获利,也不受害。 3、互利共生:;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双方互相依存,共同受益,这种关系称为互利共生。 4、寄生: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其中一方获利,而另一种生物受到损害,这种关系称为寄生。 5、寄生虫:寄生生活中获得利益的原虫、蠕虫和节肢动物等低等动物。 6、宿主:在寄生生活中被寄生虫寄生,提供寄生虫营养和居住场所,并受其伤害的人或动物为宿主。 7、终宿主:寄生虫的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8、中间宿主:寄生虫的幼虫或无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9、保虫宿主(储存宿主):作为人体寄生虫病传染源的受染哺乳动物。 10、转续宿主:寄生虫的非正常宿主。 11、生活史:寄生虫完成一代生长发、发育、繁殖的整个过程称为寄生虫的生活史。 12、感染阶段:寄生虫侵入宿主体内后能继续发育和/或繁殖的发育阶段。 13、带虫者:体内带有寄生虫而未表现临床症状的人。 14、寄生虫与宿主的相互关系 (一)、寄生虫对宿主的致病作用 A.掠夺营养;B、机械性损伤;C、毒性反应;D、超敏反应。 (二)、宿主对寄生虫的免疫作用 1、先天性免疫 2获得性免疫:1)非消除性免疫:带虫免疫;伴随免疫。 2)消除性免疫 三、寄生虫的流行与防治 (一)寄生虫流行的基本环节 1、传染源:寄生虫病人;带虫者;保虫宿主; 2、传播途径; 3、易感人群。 (二)影响寄生虫病流行的因素:自然,生物,社会。 (三)寄生虫的流行特点:地方性;季节性;自然疫源性。 (四)寄生虫病的特点: 1、异位寄生; 2、幼虫移行症:幼内脏虫移行症;皮肤幼虫移行症; 3、慢性感染和急性感染 (五)寄生虫病的防治原则 1、控制和消灭传染源; 2、切断传播途径; 3、保护易感者 医学蠕虫学 第一章线虫 第一节似蚓蛔线虫 一、形态 1、成虫:长圆柱形,形似蚯蚓 雌虫:较大,长20-35cm,尾直 雄虫:较小,长15-31cm,尾端向腹面弯曲

医学寄生虫学重点整理

医学寄生虫学重点整理 (主要从形态、生活史、致病作用、诊断、流行、防治上分析) 一、绪论 1、医学寄生虫学包括医学原虫学、医学蠕虫学、医学节肢动物学。 2、寄生:两种生物一起生活,其中一方从中获利,而另一方受到损害,这种关系称为寄生。受益一方称寄生物,受害一方称宿主。宿主分终宿主、中间宿主、保虫宿主、转续宿主。 3、终宿主:寄生虫的成虫阶段或有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4、中间宿主:寄生虫幼虫阶段或无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5、保虫宿主:有些寄生虫的成虫能寄生在人体和动物体内,被感染的动物可成为寄生虫病的传染源,这些动物起着储存和保护宿主的作用,称保虫宿主。 6、寄生虫生活史:寄生虫完成一代生长发育繁殖的全过程和必要的条件。寄生虫发育到某个特定阶段才能感染人体,并完成其生活史,此阶段称感染期。 7、寄生虫对宿主的损害作用(致病作用):掠夺营养、机械性损伤、毒性作用、免疫病理损伤。 8、寄生虫病流行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9、传染源:指体内有寄生虫生长、繁殖并能排出寄生虫的人和动物,即寄生虫病患者、带虫者、保虫宿主。 10、寄生虫病的防治原则:控制和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医学蠕虫二、 第一章:线虫: 1、似蚓蛔线虫:简称蛔虫,寄生于人体小肠,可引起胆道蛔虫及肠梗阻。 ①形态:成虫呈长圆柱形,前段钝,后端尖细,形似蚯蚓,前端有三个突起的唇瓣,呈品字形,唇瓣内缘具细齿,咬附肠粘膜造成阶段性腹痛。雌虫长20-35cm,尾端尖直;雄虫长15-31cm,尾部向腹面弯曲。受精虫卵呈宽椭圆形,表面有一层凹凸不平的蛋白质膜,卵壳厚,无色透明,内含一椭圆形卵细胞,卵细胞两端有半月形空隙;未受精卵呈长椭圆形,较受精卵大,蛋白质膜及卵壳均较受精卵薄,卵内含屈光颗粒。 ②生活史:成虫→虫卵→(温、湿、暗土中)→感染期虫卵→幼虫→成虫 ↓ 成虫←小肠←胃←咽喉←气管←肺←右心←肝←小肠壁静脉/淋巴管←小肠 寄生部位:人小肠;感染阶段:感染期虫卵;感染方式:经口感染 称蛔蚴穿过毛细血管和肺泡壁引起肺组织损伤,幼虫移行至肺部,③致病作用:性肺炎。并发症:虫体钻向肠壁开口的管道如胆道可引起胆道蛔虫症;虫体较多时可引起蛔虫性肠梗阻。 ④实验诊断:检查虫卵:直接涂片法。

人体寄生虫总结(详尽)

保虫宿主(reserboir host):有些寄生虫即可寄生于人也可寄生于脊椎动物,脊椎动物体内的寄生虫在一定条件下可传给人,从流行病学角度上看,这些动物称保虫宿主。(例子:日本血吸虫的保虫宿主为牛、羊、鼠)。幼虫移行症(larva migrans)一些蠕虫侵入非正常宿主人后,不能发育为成虫,长期以幼虫状态存在,在皮下,组织,器官间窜扰,造成的局部或全身病变;分为内脏幼虫移行症和皮肤幼虫移行症;其共同特征是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血中丙球蛋白及IgE水平升高。变态(metamorphosis):昆虫从幼虫到成虫性成熟的过程中发生的外部形态、内部结构、生理功能到生态习性、行为的一系列变化。全变态(complete metamorphosis):昆虫在个体发育中,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4个时期地叫完全变态。不完全变态(Hemimetabolism):昆虫发育过程不需要经历蛹期。世代交替(alternation of generation):需要有性生殖与无性生殖交替进行才能完成生活史的现象。中间宿主 .... (intermediate host):指寄生虫的幼虫或无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保虫宿主 ....(reservoir host)亦称储存宿主,指某些寄生虫既可寄生于人,也可寄生于脊椎动物,后者在一定条件下可将体内的寄生虫传播给人。在流行病学上将这些脊椎动物称之为储存宿主 或保虫宿主。转续宿主( ..... paratenic host )有些寄生虫幼虫侵入非适宜宿主后不能发育成虫,但能存活并长期维持幼虫状态,只有当该幼虫有机会进入其适宜宿主体内时,才能发育 为成虫。这种非适宜的宿主称为~。机会致病寄生虫 .......(opportunistic parasite):某些寄生虫在宿主免疫功能正常时处于隐性感染状态,当宿主免疫功能低下时,虫体出现异常繁殖、致病力增强,导致宿主出现临床症状,称之。如弓形虫、微小隐孢子虫。共栖 ( commensalism ):两种不同的生物共同生活,其中一方受益,另一方既不受益,也不受害,此种现象称为共栖。鮣鱼与鲨鱼,海葵与寄居蟹。互利共生( mutualism ) :两种生 物共同生活,双方互相依靠,彼此受益,称为互利共生。河马与小鸟。寄生 ..(parasitism):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其中一方受益,另一方受害,受害者提供营养和居住场所给受益者,这种关系称为寄生。受益者称为寄生物(parasite),受害者称为宿主(host)。。机会致病性寄生虫:某些寄生虫在健康的人体内寄生时,通常不表现明显致病性,但当人体免疫功能低下或缺陷时,则可出现异常增殖且致病力明显增强,引起人体急性感染或严重发作,甚至死亡。这类寄生虫称为机会致病性寄生虫。 寄生虫生活史 ......:是指寄生虫完成一代的生长、发育与繁殖的整个过程。包括寄生虫侵入宿主的途径、虫体在宿主体内移行、定居及离开宿主的方式,以及发育过程中所需的宿主种类(包括传播媒介)和内外环境条件等。 我国五大寄生虫病:血吸虫病、疟疾、丝虫病、钩虫病、黑热病。 寄生虫对宿主的损害:1、掠夺营养2、机械性损伤3、毒性与免疫损伤。 宿主对寄生虫的抵抗:1、全部清除寄生虫,并具有抵御再感染能力。2、部分清除寄生虫,并具有部分抵御再感染能力。3、不能有效控制寄生虫,寄生虫发育并大量繁殖。导致寄生虫病。 寄生虫感染 .....(.parasitic infection):寄生虫侵入人体并能生活或长或短一段时间,若不引起明显的临床表现,这种现象称为寄生虫感染。有明显临床表现的寄生虫感染则称为寄生虫病。 感染阶段(infection stage):寄生虫生活史中能使人体感染的阶段,又称感染期。 异位寄生 ....(ectopic parasitism):有些寄生虫在常见寄生部位以外的器官、组织内寄生,这种寄生现象称为异位寄生。 人兽共患寄生虫病(parasitic zoonoses):有些人体寄生虫病可以在人与动物之间自然的传播,这些寄生虫病称之。人兽共患寄生虫病主要有黑热病、弓形虫病、血吸虫病、肺吸虫病、肝吸虫病、姜片虫病、囊虫病、包虫病、曼氏迭宫绦虫裂头蚴病、旋毛虫病和广州管圆线虫等。 自然疫源性:不需要人的参与而存在于自然界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具有明显的自然疫源性。伴随免疫(concomitant immunity):宿主感染蠕虫后对再感染产生不同程度的抵抗力,这种免疫力能作用于再次感染的幼虫或童虫,而对初次感染的成虫无杀伤作用,这种不完全非消除性免疫称伴随免疫,如血吸虫。 终宿主(definitive host):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医学寄生虫学知识点(总结)汇总

1.能引起脑部损害的寄生虫主要有哪些?请写出其致病阶段。 能引起脑部损害的寄生虫主要有刚地弓形虫(速殖子)、溶组织内阿米巴(组织型滋养体)、疟原虫(脑型疟主要由恶性疟原虫红细胞内期引起,间日疟原虫偶发)、卫氏并殖吸虫(童虫和成虫)、日本血吸虫(虫卵)、细粒棘球绦虫(棘球蚴)、链状带绦虫(囊尾蚴)、旋毛形线虫(幼虫)、广州管圆线虫(成虫)。 2.能引起眼部损害的寄生虫主要有哪些?请写出其致病阶段。 能引起眼部损害的寄生虫主要有刚地弓形虫(速殖子)、细粒棘球绦虫(棘球蚴)、链状带绦虫(囊尾蚴)、曼氏迭宫绦虫(裂头蚴)、结膜吸吮线虫(成虫)、蝇(蛆)。 3.能引起肺部损害的寄生虫主要有哪些?请写出其致病阶段。 能引起肺部损害的寄生虫主要有刚地弓形虫(速殖子)、溶组织内阿米巴(组织型滋养体)、卫氏并殖吸虫(成虫)、日本血吸虫(虫卵)、细粒棘球绦虫(棘球蚴)、卡氏肺孢子虫(滋养体和包囊)、以及旋毛形线虫、钩虫和似蚓蛔线虫(三种幼虫游移至肺)。 4.能引起肝脏损害的寄生虫主要有哪些?请写出其致病阶段。 能引起肝脏损害的寄生虫主要有刚地弓形虫(速殖子)、溶组织内阿米巴(组织型滋养体)、杜氏利什曼原虫(无鞭毛体)、华支睾吸虫(成虫)、日本血吸虫(虫卵)、斯氏狸殖吸虫(童虫)、细粒棘球绦虫(棘球蚴)、似蚓蛔线虫(成虫异位寄生于肝胆管和幼虫游移)。 5.能引起皮炎的寄生虫主要有哪些?请写出其致病阶段。 能引起皮炎的寄生虫主要有钩虫(丝状蚴)、日本血吸虫(尾蚴)、禽类和兽类血吸

虫(尾蚴)、疥螨(幼虫、若虫和成虫)、蠕形螨(幼虫、若虫和成虫)。 6.能引起肠道病变的寄生虫主要有哪些?请写出其致病阶段。 能引起肠道病变的寄生虫主要有溶组织内阿米巴(组织型滋养体)、蓝氏贾第鞭毛虫(滋养体)、隐孢子虫(裂体增殖阶段)、结肠小袋纤毛虫(滋养体)、链状带绦虫(成虫)、肥胖带绦虫(成虫)、微小膜壳绦虫(成虫)、布氏姜片吸虫(成虫)、日本血吸虫(虫卵)、似蚓蛔线虫(成虫)、蠕形住肠线虫(成虫)、毛首鞭形线虫(成虫)、钩虫(成虫)、旋毛形线虫(成虫)。 7.可引起腹泻的寄生虫主要有哪些?请写出其致病阶段。 可引起腹泻的寄生虫主要有溶组织内阿米巴(组织型滋养体)、蓝氏贾第鞭毛虫(滋养体)、隐孢子虫(裂体增殖阶段)、结肠小袋纤毛虫(滋养体)、日本血吸虫(虫卵)、毛首鞭形线虫(成虫)。 8.以贫血为主要临床症状的寄生虫有哪些?其贫血机制有何不同? 以贫血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寄生虫有杜氏利什曼原虫、疟原虫和钩虫。 Ⅰ杜氏利什曼原虫所致贫血机理:①脾肿大,脾功能亢进,破坏血细胞能力增强;②免疫贫血;③骨髓造血功能受抑制。 Ⅱ疟原虫所致贫血机理:①疟原虫直接破坏,每完成一个红细胞内裂体增殖周期,就破坏大量红细胞,以恶性疟原虫破坏红细胞为重;②脾肿大,脾功能亢进,破坏血细胞的能力增强;③免疫溶血;④骨髓造血功能受抑制。 Ⅲ钩虫所致贫血机理:①钩虫口囊中的钩齿或板齿咬附、破坏肠粘膜,造成粘膜出血; ②钩虫吸血时分泌抗凝素,使血液不易凝固,加重血液的丢失;③钩虫寄生造成人丢失的血量为吸血量、移位伤口渗血量、咬附点渗血量和偶尔肠粘膜大面积渗血量的

寄生虫重点整理

生活史:寄生虫完成一代的生长、发育、繁殖及宿主转换的整个过程。 共栖;两种生物在一起生活,其中一方受益。另一方既不受益,也不受害,称为共栖。 互利共生:两种生物在一起生活,在营养上互相依赖,长期共生,双方有利,称为互利共生。直接型:完成生活史不需要中间宿主,虫卵或幼虫在外界发育到感染期后直接感染人。 间接型:完成生活史需要中间宿主,幼虫在其体内发育到感染期后经中间宿主感染人。 寄生:两种生物在一起生活,其中一方受益,另一方受害,后者给前者提供营养物质和居住场所,这种生活关系称寄生。受益的一方称为寄生物,受损害的一方称为宿主。 生活史:寄生虫完成一代的生长、发育、繁殖及宿主转换的整个过程。 人兽共患病:有的寄生虫病可以在人与脊椎动物之间自然传播的寄生虫病叫人兽共患寄生虫病。 幼虫移行症:有些蠕虫幼虫侵人非正常宿主)内,不能发育为成虫,但可在体内长期存活并移行,破坏组织,引起疾病。 中间宿主:寄生虫幼虫或无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终末宿主:寄生虫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保虫宿主:有些寄生虫除了寄生在人体外,还能寄生于某些脊椎动物,脊椎动物体内的寄生虫可以传播给人,将这些脊椎动物称为~ 转续宿主:有些蠕虫幼虫进入非正常宿主仍保持幼虫阶段,虽能存活,但不能继续发育为成虫,如遇正常宿主可正常发育,这种非正常宿主称延续宿主。如蛇、鸟、猪等为曼氏迭宫绦虫的延续宿主。 带虫者:有些人虽然体内有寄生虫寄生,但无临床症状,而用常规的实验诊断方法却可检出,并可成为传染的来源。 带虫免疫:感染原虫后,诱导人体产生一定的保护性免疫力,但体内仍存有少量疟原虫,并对再感染的疟原虫有一定的抵抗力,当寄生虫被清除后,免疫力就会消失,这种免疫现象称带虫免疫。 伴随免疫:人体感染蠕虫.后能够产生一定的免疫力,这种免疫力对再感染的童虫有杀伤作用,但对体内已寄生的成虫无作用。体内无寄生虫就无免疫力,这种现象称为伴随免疫。异位寄生:有些寄生虫在主要寄生部位以外的组织或器官内寄生 隐性感染:寄生虫感染人体后,不出现临床症状,而用常规的实验诊断方法又不易查出病原体的一种寄生现象。 感染阶段:寄生虫侵人人体,并在体内能继续发育或繁殖的阶段叫感染阶段。只有达到感染阶段,才能感染人。如肝吸虫的感染阶段是囊蚴,人只有食人含活囊蚴的淡水鱼才被感染,其他阶段即使进入人体,也不能存活和建立感染。

最新医学寄生虫学 必考重点 ----疟原虫 (附答案)

一、、选择题 1.疟原虫的主要传播途径是 A.子孢子直接钻入皮肤 B.雌性按蚊叮咬,子孢子随唾液一起注 入人体 C.配子体经输血感染 D.雌性按蚊叮咬时,子孢子主动钻入皮 肤 E.雌性按蚊叮咬,配子体进入人体 2.引起疟疾复发的虫体时期是 A.速发型子孢子 B.迟发型子孢子 C.红内期无性生殖时期 D.红外期裂殖子 E.雌雄配子体 3.疟疾病人的病原学诊断方法是什么? A.活组织检查 B.骨髓穿刺 C.粪便检查 D.厚、薄血涂片 E.痰液检查 4.寄生在一个红细胞内的疟原虫,哪种最常见多个环状体? A.卵形疟原虫 B.三日疟原虫 C.间日疟原虫 D.恶性疟原虫 E.三日疟原虫和恶性疟原虫 5.下列哪种物质不是疟疾发作的致病因素? A.红细胞碎片 B.裂殖子 C.疟色素 D.变性血红蛋白 E.疟原虫代谢产物 6.间日疟患者外周血涂片可查见 A.环状体、滋养体、裂殖体、配子体 B.滋养体、配子体、合子、裂殖子 C.环状体、裂殖体、雌配子、雄配子 D.裂殖体、配子体、动合子、子孢子 E.环状体、配子体 7.由于输血不当,疟原虫被输入健康人体内,其结果是 A.疟原虫在肝细胞内休眠 B.疟原虫进入肝细胞迅速发育 C.可能呈带虫状态或疟疾发作 D.可能感染疟原虫,仅呈带虫状态 E.不会造成疟原虫感染 8.疟原虫的传染源是 A.外周血中有配子体的患者和带虫者 B.疟疾病人 C.带虫者 D.感染的鸟类 E.感染的哺乳动物 9.疟疾的流行 A.无地区性 B.无季节性 C.仅有地区性 D.仅有季节性 E.既有地区性,又有季节性 10.间日疟原虫的生活史是 A.蚊唾腺-蚊胃-人肝细胞-人红细胞-蚊唾腺 B.人肝细胞-蚊胃-蚊唾腺-人红细胞-蚊唾腺 C.人红细胞-人肝细胞-蚊唾腺-蚊胃 -蚊唾腺 D.蚊唾腺-人肝细胞-人红细胞-蚊胃-蚊唾腺 E.人肝细胞-人红细胞-蚊唾腺-蚊胃-蚊唾腺 11.恶性疟患者外周血涂片可查见

《寄生虫学》笔记整理

寄生虫笔记整理 一.名词解释 1.寄生:共生生活双方中的一方受益,而另一方受害,这种共生生活类型就是寄生。 指两种或两类生物生活在一起,一种生物暂时或永久的生活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并从对方获得营养物质,以进行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种族繁衍,同时以自己的生物学过程危害对方或致死。这种现象称为寄生。 2.单宿主寄生与多宿主寄生:凡是发育过程中仅需要一个宿主的寄生虫叫单宿主寄生虫,也叫土源性寄生虫,如钩虫、蛔虫等;如发育过程中需要多个宿主,就叫多宿主寄生虫,也叫生物源性寄生虫,如绦虫、吸虫等。3.专一宿主寄生虫与非专一宿主寄生虫:有些寄生虫只寄生于一种特定的宿主,对宿主有严格的选择性,这种寄生虫称为专一宿主寄生虫;有些能够寄生于多种宿主,这种寄生虫就叫非专一宿主寄生虫。 4.专性寄生虫与兼性寄生虫:专性寄生虫是指在其生活史中,寄生关系中的那部分时间是必须的,没有这一部分,寄生虫的生活史就不能完成;兼性寄生虫是指可寄生也可不寄生而营自由生活的种类。 5.终末宿主:是指寄生虫成虫(性成熟阶段)或有性生殖阶段虫体所寄生的动物。 6.贮藏宿主(转续宿主):或叫转运宿主.即宿主体内有寄生虫虫卵或幼虫存在,虽不发育繁殖,但保持着对易感动物的感染力. 7.保虫宿主:某些惯常寄生于某种宿主的寄生虫,有时也可寄生于其他一些宿主,但寄生不普遍,无明显危害,通常把这种不惯常被寄生的宿主称之为保虫宿主. 8.带虫宿主:宿主被寄生虫感染后,随着机体抵抗力的增强或药物治疗,处于隐性感染状态,体内仍存留着一定数量的虫体,这种宿主即为带虫宿主. 9.自身感染:寄生于某家畜的寄生虫,其所排出的虫卵或幼虫,无需达到外界即可使原宿主本身再次遭受感染。10.人兽共患寄生虫病:是指在脊椎动物与人之间自然传播的寄生虫病,即由寄生虫引起的人兽共患病。11.不完全免疫:即宿主尽管对寄生虫能起一些免疫作用,但不能将虫体完全清除,以致寄生虫可以在宿主体内进行生存和繁殖。 12.带虫免疫:即寄生虫在宿主体保持一定数量时,宿主对同种寄生虫的感染具有一定的免疫力。一旦虫体宿主体内虫体完全消失,这种免疫力也随之结束。 13.自愈现象:宿主被寄生虫感染产生特异性免疫,对再次受到同类寄生虫感染时,宿主可将先后寄生于体内的寄生虫一起排出去,这种现象叫自愈现象。 14.孢子生殖:是在有性生殖的配子生殖阶段形成合子后合子所进行的复分裂。 15.裂殖生殖:也称复分裂。细胞核和其基本细胞器先分裂数次,而后细胞质分裂,同时产生大量子代细胞。16.配子生殖:是指由亲体产生的有性生殖细胞——配子,两两相配成对,互相结合,成为合子,再由合子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17.绦虫蚴病:即中绦期病,绦虫蚴虫引起中间宿主的疾病。 18.卵生:从雌虫子宫排出含卵细胞的虫卵。如蛔虫、毛首线虫、圆线虫类等。 卵胎生:从雌虫子宫排出含幼虫的虫卵。如后圆线虫类、类圆线虫类和多数旋尾线虫类等。 胎生:从雌虫子宫中直接产出幼虫。如旋毛虫类和恶丝虫类等。 19.滞育:节肢动物在不良环境中,将生理代谢状况降到最低,以保存种的重要适应性。 20.蜕皮:几丁质的外骨骼脱去,重新长出新外骨骼的过程称为蜕皮。 21.白冠病:即鸡住白细胞原虫病,是由。。。原虫科、住白细胞虫属的原虫寄生于鸡的血液细胞和内脏器官的组织细胞内所引起的一种原虫病。 二.填空与选择 1 .双腔吸虫的补充宿主(第二中间宿主)是蚂蚁。 2.蚯蚓是鸡异刺线虫的贮藏宿主. 3.耕牛是日本血吸虫的保虫宿主. 4.寄生虫分类的最基本单位是种,命名法为双名制法. 5.寄生虫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动物。 6.寄生虫病流行病学因素:生物学因素、自然因素、社会因素。 7.药物杀灭或驱除寄生虫药物选择原则:高效、低毒、广谱、价廉、使用方便。

医学寄生虫学知识点总结

寄生虫 吸虫中间宿主终宿主保虫宿 主 感染 期 感染途 径 致病期寄生部位排出诊断致病预防与治疗 华支睾吸虫(肝)第一:淡水 螺(纹沼螺、 长角涵螺) 第二:淡水 鱼虾 人、猫、 狗等; 猫狗猪囊蚴 生吃淡 水鱼等 主要为成虫 致病 肝胆管内粪便 改良加藤氏厚膜涂 片法粪检虫卵、集卵 法、十二指肠引流胆 汁检查 肝损害为主,胆管炎、 胆结石、肝硬化 不生吃鱼生或未煮熟的鱼 肉或虾、加强粪便管理、做 好宣传教育 卫氏并殖吸虫(肺)第一:淡水 螺(川卷螺) 第二:淡水 蟹、蝲蛄 人 (转 续宿 主:野 鸡野 猪) 犬、猫、 虎 囊蚴 生吃溪 蟹、蝲 蛄、喝 生水等 童虫、成虫 均致病,主 要是成虫致 病 成虫:肺 童虫:移 行 粪便、 痰 粪便、痰液检查虫 卵、摘下的皮下包块 检查成虫、童虫 童虫、在组织器官中 移行、成虫定居所致 (胸肺型、腹型、皮 下包块型、脑脊髓型 等) 不生吃溪蟹、蝲蛄、不生饮 疫区水、宣传教育 日本血 吸虫(血)钉螺 人以及 其他哺 乳动物 —尾蚴 尾蚴经 皮肤感 染 尾蚴、童虫、 成虫、虫卵 均可致病 门脉—肠 系膜静脉 系统 粪便 粪便直接涂片法、毛 蚴孵化法、直肠镜活 组织检查、环卵沉淀 试验/酶联免疫吸附 试验等 尾蚴(尾蚴性皮炎)、 童虫(一过性血管 炎)、成虫(静脉内膜 炎)、成熟虫卵(干线 型肝硬化) 人畜同步化治疗 灭螺、粪便管理、安全供水, 避免接触疫水 1

绦虫中间宿主终宿主保虫宿主感染期感染途径致病期寄生部 位排出 途径 诊断致病预防与治疗 链状带绦虫(猪肉绦 虫)猪、野猪/ 人 人—— 绦虫病: 囊尾蚴 囊虫病: 虫卵 误吃虫卵、 节片:1.自 体内感染2. 自体外感染 3.异体感染 囊尾蚴和 成虫均致 病,以囊尾 蚴为主 成虫:小 肠上段 幼虫:皮 下、肌肉、 脑膜、心 粪便 猪带绦虫病:粪检 检查头节、孕节(子 宫分支数) 囊尾蚴病:发现皮 下囊尾蚴结节等 囊尾蚴病(囊虫 病): 脑(癫痫发作、颅 内压增高、精神症 状)、眼、皮下肌肉 成虫致病:绦虫病 药物:槟榔南瓜籽合剂、 吡喹酮 手术:特别是眼囊尾蚴病 管理厕所猪圈、注意个人 卫生、不生吃肉、加强肉 类检查 肥胖带绦 虫(牛肉绦 虫)牛人——囊尾蚴 吃生或不熟 的牛肉 牛带绦虫 成虫:小 肠上段 粪便、 痰 粪检检查孕节(子 宫分支数)、肛门拭 子法查虫卵 一般无明显症状, 腹部不适,孕节自 动从肛门逸出、肛 门瘙痒 注意牧场清洁、粪便管理、 勿使污染牧场水源、避免 牛受感染、卫生宣教、加 强肉类检查 细粒棘球绦虫羊牛等食 草动物、 人 犬科食 肉动物——虫卵 食入被虫卵 污染的蔬 菜、水等 棘球蚴寄 生人肝肺 粪便、 痰 手术取出棘球蚴、 痰、胸腔积液、腹 水等检获棘球蚴、 原头蚴、卡松尼皮 内试验 棘球蚴病(包虫 病):机械性损害为 主 毒性过敏反应、继 发感染、局部压迫 刺激症状 手术治疗为主 加强卫生宣教、卫生法规 建设和卫生检疫、定期为 家犬、牧犬驱虫 药物:首选阿苯达唑,亦 可用吡喹酮、甲苯达唑 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