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社会医学复习资料

社会医学复习资料

社会医学复习资料
社会医学复习资料

社会医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

1.医学模式

2.生活质量

3.生活方式

4.社会制度

5.初级卫生保健

6.专题小组讨论

7.初级卫生保健

8.人口老龄化

9.模式

10.健康危险因素

11.21世纪人人享有卫生保健

12.健康危险因素评价

13.健康老龄化

14.问卷调查

15.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16.健康危险因素评价

17.社会康复

18.文化

19.专题小组讨论

20.生活事件

21.健康相关生活质量

23.社会心理因素

24.行为方式

25.信度

26.效度

二、填空题

1.心理健康包括正确认识、和及时适应环境。

2.对健康有负面影响的家庭因素有__ ____、_____ __、

____ _ ___。

3.我国的卫生工作方针是以为重点;预防为主;中西医

并重;依靠科技和教育;动员。

4.社区卫生服务以人的健康为中心、_______为单位、_______为范

围、需求为导向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5.促进健康的行为包括___ ___、___ ____、____

____、。

6.对健康有明显影响的应激因素

有、、。

7.社会因素对健康的作用有、持久性、

的特点。

8.社会因素包括_ __、文明和。

9.健康状况指标主要有、疾病统计指

标、。

10.健康的概念包括___ ___健康、_ _____健康和___ ___。

11.生物医学模式的观点是两个理论,一个是,另一个是。

12.围产保健的目的①降低孕产妇和的死亡率;②降低孕产妇的和残疾儿的出生率;③提高

工作质量。

13.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原则中指出:以_________为主体,以

___________作为补充。

14.环境危险因素包括、。15.问卷的基本结构主要包括、和

三大部分。

三、选择题

1.观察法的主要缺点是()

A.资料的可靠性较低; B.没有时间弹性; C.费用较高D.难获得“有说服力”的统计量,以致观察研究的结果不能外推E.观察研究的结果不全面

2.生活质量指数是由以下哪三个指标通过指数计算综合得到的

()

A.婴儿死亡率,平均期望寿命,成人识字率

B.婴儿死亡率,平均期望寿命,15岁及以上人口识字率

C.婴儿死亡率,1岁平均期望寿命,15岁及以上人口识字率D.5岁儿童死亡率,平均期望寿命,成人识字率

E.5岁儿童死亡率,1岁平均期望寿命,15岁及以上人口识字率3.围产保健包括()

A.青春期保健、孕期保健、产前保健、产后保健

B.孕前保健、孕期保健、产时及产褥期保健、新生儿保健C.孕期保健、产前保健、产后保健、分娩保健

D.产前保健、产时保健、产褥期保健、产后保健

E.优生优育、新生儿保健、母乳喂养、产后访视

4.社会医学是()

A.医学的分支学科 B.社会学的分支学科

C.医学与社会学之间的交叉学科

D.预防医学的分支学科 E.基础医学的分支学科

5.健康状况评价是()

A.分析人群健康水平及发展变化 B.发现人群存在的健康问题

C.筛选人群健康的主要因素 D.评估各种健康计划、方案、措施的效果

E.以上都是

6.美国社会健康学会指标(ASHA)是评价人口健康的()A.生理学指标 B.心理学指标 C.生存健康指标

D.生命长度指标 E.综合指标

7.存在死亡危险等于()

A.平均死亡率×组合危险分数 B.平均死亡概率×危险分数C.平均死亡概率×组合危险分数 D.预期死亡概率×危险降低程度

E.平均死亡概率×危险降低年龄

8.下列不属于个别访谈实施中的主要工作内容的选项是()A.提问 B.倾听 C.评价 D.回应 E.鼓励

9.影响人类健康的四大因素是()

A.细菌、病毒、寄生虫和自身免疫

B.个人卫生、环境卫生、家庭卫生和劳动卫生

C.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家庭和公共场所

D.公共场所卫生、饮食卫生、环境卫生和劳动卫生

E.环境、生物、行为生活方式、卫生服务

10.下面关于生命数量和生活质量的说法,错误的是()A.生命数量是指个体生存时间的长度

B.生活质量是人们对自己的身体状态、心理功能、社会能力以及个人整体

情形的一种感觉体验

C.生命数量和生活质量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

D.生活质量是生命数量的前提和基础

E.为了获得较高的生活质量,有时不得不损失一定的生命数量11.关于专题小组讨论的优点, 不正确的是()

A.可以获得群体对某事物的具有一定广度和深度的看法

B.与结构式问卷调查相比,可以较好地了解到调查对象的态度和对事物的看法

C.与个别访谈比,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丰富的信息

D.特别适合于敏感问题的研究

E.可以用于探索群体的态度

12.健康类型可以划分成()

A.健康型,无病型,有病型,死亡型

B.健康型,自创危险因素型,历史危险因素型,大量危险型

C.健康型,存在危险型,大量危险型

D.健康型,自创危险因素型,历史危险因素型,少量危险型

E.健康型,不健康型

13.关于健康综合评价方法的说法,错误的是()

A.用某种方法把一系列群体健康指标相结合形成的新指标

B.用某种方法把一系列个体健康指标相结合形成的新指标

C.可以用加权法、相乘法和统计方法来计算

D.潜在减寿年数是综合评价指标

E.定量的、标准的、可以全面反映健康状况的新指标

14.影响健康的因素分为四大类,下列不在这四大类之列的是

()

A.生物学因素 B.环境因素 C.生态因素 D.生活方式 E.卫生服务

15.影响残疾人口健康状况的第一位因素是()

A.教育与就业

B.婚姻与家庭

C.社会环境

D.经济

E.立法

16.社会医学不能够完成的任务是()

A.开展社会卫生状况的调查研究 B.研究某一种临床治疗方法的有效性

C.开展特殊人群的社区保健

D.分析社会病因,提出改善卫生状况的对策与措施

E.倡导积极的健康观,保护和促进人群的身心健康

17.社区卫生服务是以()

A.病人为中心,家庭为导向 B.老年人为中心,社区为导向

C.人的健康为中心,需求为导向 D.人的健康为中心,家庭为导向

E.老年人为中心,需求为导向

18.生物医学模式重视的对人的健康影响的因素是()A.生物因素 B.心理和社会因素 C.社会因素 D.心理因素 E.科学技术因素

19.下列不属于个别访谈实施中的主要工作内容的是()A.提问 B.倾听 C.评价 D.回应 E.鼓励20.当个体的实际年龄与评价年龄接近时,该个体()A.属于健康人 B.属于不健康人 C.其危险程度与当地人群一致

D.其死亡率与健康人一样 E.其生存概率与健康人一样

21.社区发展是一项世界性运动,倡导它的机构是()A.联合国 B.世界卫生组织 C.世界银行 D.世界开发署 E.中国政府

22.婚前医学检查包括()

A.只询问病史 B.只进行全身体格检查 C.只进行一些辅助检查

D.询问病史,进行全身体格检查和一些辅助检查 E.以上都不是

23.健康老化是指()

A.老年人保持最长时间身心健康 B.老年人保持最长的寿命

C.老年人保持最长时间的身体健康 D.老年人与朋友相处时间最长

E.老年人与家人共度时光最长

24.首次提出社会医学一词的是()

A.希波克拉底 B.威尔啸 C.德威尔 D.格罗蒂扬E.盖林

25.根据残疾的严重程度,将残疾分为()

A.缺损、残疾、残障 B.残疾、残缺、残障

C.残缺、缺损、残疾 D.残障、再障、残疾

E.再障、缺损、残缺

26.下列有关合作医疗的叙述,错误的是()

A.合作医疗是农民主要的医疗保障形式

B.合作医疗是建立在集体经济的基础之上的

C.合作医疗是一种共担疾病风险的制度 D.合作医疗是一种互助合作的制度

E.合作医疗从根本上解决了农民“因病致贫”与“因病返贫”的问题

27.从根本上看,影响健康的因素是()

A.教育和不公平 B.收入水平和贫困 C.遗传因素

D.社会经济因素、贫困和不公平 E.社会安定

28.老少比指标指的是()

A.65岁及以上人口数与14岁及以下人口数之比

B.60岁及以上人口数与14岁及以下人口数之比

C.60岁以上人口数与14岁以下人口数之比

D.65岁以上人口数与14岁以下人口数之比

E.59岁及以上人口数与15岁及以下人口数之比

医学免疫学重点知识总结

免疫学复习 第一章免疫学概论 一、免疫系统的基本功能 免疫(immunity):是免疫系统抵御抗原异物的侵入,识别“自己”和“非己”的抗原,对“自己”的抗原形成天然免疫耐受,对“非己”抗原进行排除,维持机体内环境平衡和稳定的生理功能。抗原的概念稍后会介绍,这里通俗的说,就是机体认为不是自己的,外界来的大分子物质。比如输血,如果输的血型与自身的血型不同,机体就认为这种血是外来的“抗原” 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 机体的免疫功能概括为:①免疫防御②免疫监视③免疫自身稳定 二、免疫应答的种类及其特点 免疫应答(immune response):是指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抗原的整个过程。分为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 ⒈固有免疫(innate immunity):也称先天性免疫或非特异性免疫,是生物长期进化中逐步形成的,是机体抵御病原体入侵的第一道防线 特点:先天具有,无免疫记忆,无特异性。 ⒉适应性免疫(adaptive immunity):亦称获得性免疫或特异性免疫。由T、B淋巴细胞介导,通过其表面的抗原受体特异性识别抗原后,T、B淋巴细胞活化、增殖并发挥免疫效应、清除抗原;须经历克隆增殖; 分为三个阶段:①识别阶段②活化增殖阶段③效应阶段 三个主要特点①特异性②耐受性③记忆性 因需要细胞的活化、增殖等较复杂过程,故所需时间较长 第二章免疫组织与器官 免疫系统(Immune System):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构成。

第一节中枢免疫器官和组织 中枢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发育和成熟的场所 一、骨髓 是各种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生及成熟的场所 ㈠骨髓的功能 ⒈各类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生的场所 ⒉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⒊体液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再次体液免疫应答的主要部位 二、胸腺 是T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 ㈠胸腺的结构 胸腺分为皮质和髓质。皮质又分为浅皮质区和深皮质区; ㈡胸腺微环境:由胸腺基质细胞、细胞外基质及局部活性物质(如激素、细胞因子等)组成,其在胸腺细胞分化发育过程的不同环节均发挥作用。 ㈢胸腺的功能 ⒈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⒉免疫调节⒊自身耐受的建立与维持 第二节外周免疫器官和组织 外周免疫器官是成熟淋巴细胞定居的场所,也是这些淋巴细胞针对外来抗原刺激启动初次免疫应答的主要部位 一、淋巴结 1. T、B细胞定居的场所⒉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⒊参与淋巴细胞再循环 ⒋过滤作用(过滤淋巴液) 二、脾人体最大的外周免疫器官

社会医学复习要点

一、选择题 1.社会医学的研究内容(p2): 1.研究社会卫生状况,主要是人群健康状况 2.研究影响人群健康的因素,主要是社会因素 3.研究社会卫生策略和措施 2.我国社会医学的基本任务(p3): 1.倡导积极健康观和现代医学模式, 2.改善社会卫生状况,提高人群健康水平 3.制定社会卫生策略和措施, 4.开展健康弱势群体保健和社会病控制 3.第一次提出社会医学概念的学者(p5): 法国医师盖林 4.现代医学模式对医学实践的指导意义(p23): 1.对临床工作的影响, 2.对预防工作的影响, 3.对卫生服务的影响 4.对医学目的的影响, 5.对医学教育的影响 5.健康社会决定因素的模型(p30): 达尔格伦和怀特海德建立的分层模型,被认为是一个经典模型。内容包括年龄、性别和遗传因素;个体生活方式;社会支持网络;社会经济地位;其他社会结构因素;宏观社会经济、文化和环境。 第一层代表不同的个体,第二层代表个体行为和生活方式,第三层代表社会和社区影响,第四层代表社会结构性因素,第五层代表宏观社会经济、文化和环境 6.经济发展与卫生服务(p47): 经济发展与卫生服务需要;经济发展与卫生服务需求;经济发展与卫生费用 7.健康对经济发展的作用(p45): 1.增加劳动力供给, 2.提高劳动生产率, 3.减少疾病损失, 4.促进教育收益实现, 5.促进自然资源利用 8.文化影响健康的特点(p65): 无形性、本源性、软约束性、稳定性、民族性 9.健康行为的观点与理论(p74): 生物学观点 心理学观点:自我表达理论、心理压力缓解理论、情感激发理论、恐惧诱导理论 行为学观点:强化模式、时间价值期望模式、健康意识模式、个人控制力模式 社会学观点:社会主义功能观点、社会规范和社会影响观点、经济学观点 10.健康管理策略(p87): 生活方式管理、需求管理、疾病管理、灾难性疾病管理、残疾管理、综合健康管理 11.社会卫生状况的评价指标(p166): 人群健康评价指标: 单一性健康评价指标(生长、发育统计指标、疾病统计指标、死亡统计指标) 复合型健康评价指标(减寿人年数、无残疾期望寿命、活动期望寿命、伤残调整生命年、健康期望寿命)

社会医学重点

1.社会医学的概念?是从社会的角度研究医学和卫生问题的一门交 叉学科。它研究社会因素与个体及群体健康和疾病之间相互作用及其规律,制定相应的社会措施,保护和增进人群的身心健康和社会活动能力,提高生命质量,充分发挥健康的社会功能,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研究健康与疾病的现象,研究社会因素对人群健康的影响,探讨提高人群健康水平的社会策略) 2.社会医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研究内容: 1、研究社会卫生状况主要是人群健康状况; 2、研究影响人群健康的因素,主要是社会因素。 3、研究社会卫生策略和措施,针对存在问题,分析原因开出改善卫 生状况的“社会 研究对象:从医学角度研究社会因素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关系 3.社会医学的任务 1、倡导积极的健康观和现代医学模式(认识上) 健康观:身体、心理和社会的完好状态 现代医学模式:生理-心理-社会-环境医学模式 2、改善社会卫生状况,提高人群健康水平(行为上) 现状、特征、变化及演变趋势 3、制订卫生政策和策略(政策上) 4、开展健康弱势人群保健和社会病控制(伦理上)

3.为什么会发展为现代医学模式 1、医学发展的社会化:个人分散的医疗活动转变为社会分工协作 的系统医学活动的过程 2、疾病谱和死亡谱的改变:烈性传染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世界各 国都出现了以心脏病、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占据疾病谱和死因谱主要位置的趋势。 3、健康需求的普遍提高。 4、医学学科的内部融合与外部交叉发展。(立体化、网络化、多层次、 多角度) 5、健康因素多元化 4.社会经济因素与健康(关系以及为什么会有这种关系) 经济发展与健康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1.经济发展对健康的促进作用: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卫生事业 的发展;通过教育间接地影响 2.经济发展给健康带来的负面效应:环境的污染;生活方式的改变 社会负性事件增多;现代社会病的出现; 3.人群健康水平的提高也促进经济发展:保护劳动力,创造更多的财富 (工作时间延长、提高劳动效率) 减轻卫生事业的负担:减少资源耗费;降低病伤缺勤损失 4.健康管理与治理的概念 健康管理 狭义:以人们的健康需要为导向,通过对个体和群体健康状况以

医学免疫学重点总结

医学免疫学重点总结 第一讲绪论 1、概念: 1)、免疫(immunity):即免除疫病和抵抗疾病的发生。是机体识别“自己",排除“异己(非己)”过程中所产生的生物学效应的总和,正常情况下是维持内环境稳定的一种生理性防御功能. 2、免疫的三大功能: 免疫系统具有三大基本功能,即免疫防御(immunologicaldenfense)、免疫监视(immunologicalsurveillance)、免疫自稳(immunologicalhomeostasis)。 免疫防御(immunologicaldenfense)书:指机体防御及清除病原体的功能。Ppt:防止外界病原体的入侵及清除已入侵的病原体及有害的生物性大分子。 免疫监视(immunologicalsurveillance)指免疫系统识别、监视并清除体内出现的突变细胞及早期肿瘤的功能。 免疫自稳(immunologicalhomeostasis)指免疫系统清除体内衰老、损伤的细胞或其他成分,对自身正常成分产生免疫耐受、并通过免疫调节达到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的功能。 3、免疫器官 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组成。 免疫细胞包括淋巴细胞、DC、单核—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碱性细胞、肥大细胞等一系列细胞。免疫分子包括免疫球蛋白(抗体)、补体、细胞因子、黏附分子、MHC 等结构。免疫器官又分外中枢免疫器官和外周免疫器官。 中枢免疫器官包括骨髓(bonemarrow),胸腺(thymus),腔上囊(法氏囊,鸟类),中枢免疫器官为免疫细胞的发生、分化和成熟提供了场所。外周免疫器官包括淋巴结、脾和黏膜免疫系统,是成熟T细胞、B细胞等免疫细胞定居的场所,也是产生免疫应答的部位(即适应性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 第二讲抗原 1、概念: 1)、抗原(antigen,Ag):书:是指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应答,并能与免疫应答产物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Ppt:指能被机体免疫细胞识别,刺激和诱导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抗体或效应淋巴细胞等免疫效应性物质,并能与相应免疫效应性物质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反应的物质。 2)、抗原决定基(antigenticdeterminant)(表位,epitope):书:指能被抗体、BCR

社会医学 人卫5版 自己总结整理考试重点

第一章绪论 概念:社会医学是从社会的角度研究医学和健康问题的一门交叉学科,它研究社会因素与个体及群体健康和疾病之间相互作用及其规律,制定相应的社会策略和措施,保护和增进个体及人群的身心健康和社会活动能力,提高生命质量,充分发挥健康的社会功能,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 - 自然课学和社会科学的交叉学科 社会医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研究社会卫生状况:主要是人群健康状况。 ●研究影响人群健康的因素:主要是社会因素。社会卫生问题——社会病因学分析——制定社会卫生政策。 ●研究社会卫生策略和措施:找出产生社会卫生问题的原因——社会医学"处方" 三次卫生革命: ●第一次:以传染病、寄生虫病和地方病为主要对象。 ●第二次: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主攻目标。 ●第三次:以提高生命质量、促进全人类健康长寿,实现WHO倡导的"人人享有卫生保健"为目标。社会医学的任务: ●倡导积极健康观和现代医学模式 ○健康的概念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改善社会卫生状况,提高人群健康水平 ●制定社会卫生策略和措施 ●开展健康弱势人群保健和社会病控制 社会医学发展 ●萌芽:希波克拉底——人的生活环境与健康的关系 ●创立与发展: ○盖林【法】第一次提出社会医学概念:提倡把医学监督、公共卫生、法医学等构成一个整体,统称"社会医学"。 第二章医学模式 概念:是人类在与疾病抗争过程和认识自身生命过程的实践中得出的对健康观和疾病观等重要医学观念的本质概括,是人们对待或处理疾病和健康问题的态度或方式。 医学模式是指导医学实践的自然观和方法论,是医学实践的总结。 ●医学模式的演变【必考】 ○神灵主义医学模式 ○自然哲学医学模式 ○机械论医学模式 ○生物医学模式 ■控制了疼痛、感染、失血三大医学难题 ■疾病与病因的关系已由单因单果向多因单果、单因多果和多因多果转变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恩格尔【美】模式1977年) 是一种多因多果、立体网络式的系统论思维方式。生命是一个开放系统,通过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以及系统内部的调控能力决定健康状况。 ■产生背景 ●疾病谱和基因谱的转变 ●健康需求的提高 ●医学的社会化 ●医学学科的内部融合与外部交叉发展 ■形式 ●布鲁姆的环境健康医学模式 ●拉隆达和德威尔的综合健康医学模式 ■涵义 ●强调了心理、社会因素在医学研究系统中应有的位置 ●更加准确地肯定了生物因素的基础性和价值 ●全方位探求影像人类健康与疾病的因果关系

社会医学 期末复习 重点总结 完整版

第一章概论 1.社会医学(social medicine):是从社会的角度研究医学和健康问题的一门交叉学科,它的研究社会因素与个体及群体健康和疾病之间相互作用及其规律,制定相应的社会策略和措施,保护和增进个体及人群的身心健康和社会活动能力,提高生命质量,充分发挥健康的社会功能,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

4.医学模式的五个阶段 1)神灵主义医学模式2)自然哲学的医学模式3)机械论的医学模式4)生物医学模式5)现代医学模式 5.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现代医学模式)的产生背景 1)疾病谱和死因谱的转变; 2)健康需求的提高; 3)医学社会化; 4)医学学科的内部融合与外部交叉发展 6.综合健康医学模式影响人类健康及疾病的主要因素/健康危险因素的分类/慢性病的危险因素(拉隆达和德威尔的综合健康医学模式)——四大类12小类 1)环境因素:社会、自然、心理; 2)生活方式及行为因素:职业危险因素、生活危险因素、消费形式; 3)生物遗传因素:成熟老化、遗传、综合内因; 4)医疗卫生服务因素:预防、治疗、康复; 7.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医学实践的指导意义 1)对临床工作的影响(培养医护人员由单纯医疗型向预防保健型转变,要求医护人员加强对病人的同情心、责任感、人际交往、技术训练。医生要认识到,心理、行为、社会因素是当今致病的主因,大力宣传健康行为、预防疾病。) 2)对预防工作的影响; 3)对卫生服务的影响; 4)对医学目的的影响; 5)对医学教育的影响 第四章社会经济因素与健康 1.社会阶层:由财富、权利和威望不同造成的社会地位、生活方式等方面不同的基本层次。主要三因素:受教育程度、工种、收入;其他因素:价值观念,卫生服务的利用,生活习惯,环境 社会阶层影响健康的机制 1)收入差距(相对贫困)而不是绝对贫困可能会直接影响健康。 2)收入差距大的社会化比收入差距小的社会显得更加亲善,有更少的暴力更低的信任度,更多的故意和对社区生活的不关心。 2.社会因素:是指社会的各项构成要素,包括政治、经济、法律、教育、社会保障、环境、行为生活方式以及卫生服务等等。 特点:非特异性和泛影响性;恒常性和累积性;交互作用 四种因果关系(规律):单因多果,多因单果,多因多果,因果链 论述经济发展与健康的关系 1.衡量经济发展与人群健康的指标 1)衡量经济发展:GNP、GDP、人均GNP、人均GDP、HDI、GPI、GHI。 2)衡量人群健康状况的主要指标:出生率和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平均期望寿命、HALE、PYLL、DALY。 2.经济发展对健康的影响1)经济发展对健康的促进作用:经济发展提高了居民物质生活水平,有利于增加卫生投资,通过教育的影响间接影响人群健康; 2)经济发展带来的负面效应: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生活方式的改变,现代社会病的影响,心理健康问题的凸显,负性社会事件的增多,社会人口特征的剧烈变化 3.健康对经经济发展的影响: 健康水平的提高对经济有促进作用:1)增加劳动力供给 2)提高劳动生产率 3)减少疾病损失 4)促进教育收益实现 5)促进自然资源利用 2.3点为经济发展和健康的双向作用

《医学免疫学》知识点总结(文库)

第一章免疫学概论 一、免疫系统的基本功能 免疫(immunity):是免疫系统抵御抗原异物的侵入,识别“自己”和“非己”的抗原,对“自己”的抗原形成天然免疫耐受,对“非己”抗原进行排除,维持机体内环境平衡和稳定的生理功能。 抗原的概念稍后会介绍,这里通俗的说,就是机体认为不是自己的,外界来的大分子物质。比如输血,如果输的血型与自身的血型不同,机体就认为这种血是外来的“抗原” 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 机体的免疫功能概括为:①免疫防御②免疫监视③免疫自身稳定 二、免疫应答的种类及其特点 免疫应答(immune response):是指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抗原的整个过程。分为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 ⒈固有免疫(innate immunity):也称先天性免疫或非特异性免疫,是生物长期进化中逐步形成的,是机体抵御病原体入侵的第一道防线 特点:先天具有,无免疫记忆,无特异性。 ⒉适应性免疫(adaptive immunity):亦称获得性免疫或特异性免疫。由T、B淋巴细胞介导,通过其表面的抗原受体特异性识别抗原后,T、B淋巴细胞活化、增殖并发挥免疫效应、清除抗原;须经历克隆增殖; 分为三个阶段:①识别阶段②活化增殖阶段③效应阶段 三个主要特点①特异性②耐受性③记忆性 因需要细胞的活化、增殖等较复杂过程,故所需时间较长

第二章免疫组织与器官 免疫系统(Immune System):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构成。 第一节中枢免疫器官和组织 中枢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发育和成熟的场所 一、骨髓 是各种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生及成熟的场所 ㈠骨髓的功能 ⒈各类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生的场所 ⒉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⒊体液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再次体液免疫应答的主要部位 二、胸腺 是T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 ㈠胸腺的结构 胸腺分为皮质和髓质。皮质又分为浅皮质区和深皮质区; ㈡胸腺微环境:由胸腺基质细胞、细胞外基质及局部活性物质(如激素、细胞因子等)组成,其在胸腺细胞分化发育过程的不同环节均发挥作用。 ㈢胸腺的功能 ⒈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⒉免疫调节⒊自身耐受的建立与维持 第二节外周免疫器官和组织 外周免疫器官是成熟淋巴细胞定居的场所,也是这些淋巴细胞针对外来抗原刺激启动初次免疫应答的主要部位 一、淋巴结 1. T、B细胞定居的场所⒉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⒊参与淋巴细胞再循环 ⒋过滤作用(过滤淋巴液)

社会医学复习资料

社会医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医学模式 2.生活质量 3.生活方式 4.社会制度 5.初级卫生保健 6.专题小组讨论 7.初级卫生保健 8.人口老龄化 9.模式 10.健康危险因素 11.21世纪人人享有卫生保健 12.健康危险因素评价 13.健康老龄化

14.问卷调查 15.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16.健康危险因素评价 17.社会康复 18.文化 19.专题小组讨论 20.生活事件 21.健康相关生活质量 23.社会心理因素 24.行为方式 25.信度 26.效度 二、填空题 1.心理健康包括正确认识、与及时适应环境。

2.对健康有负面影响得家庭因素有__ ____、_____ __、 ____ _ ___。 3.我国得卫生工作方针就是以为重点;预防为主;中西医 并重;依靠科技与教育;动员。 4.社区卫生服务以人得健康为中心、_______为单位、_______为范围、 需求为导向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5.促进健康得行为包括___ ___、___ ____、____ ____、。 6.对健康有明显影响得应激因素 有、、。 7.社会因素对健康得作用有、持久性、 得特点。 8.社会因素包括_ __、文明与。 9.健康状况指标主要有、疾病统计指 标、。 10.健康得概念包括___ ___健康、_ _____健康与___ ___。

11.生物医学模式得观点就是两个理论,一个就是 ,另一个就是。 12.围产保健得目得①降低孕产妇与得死亡率;②降低孕产妇得与残疾儿得出生率;③提高工作质量。 13.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原则中指出:以_________为主体,以 ___________作为补充。 14.环境危险因素包括、。 15.问卷得基本结构主要包括、与 三大部分。 三、选择题 1.观察法得主要缺点就是 ( ) A.资料得可靠性较低; B.没有时间弹性; C.费用较高 D.难获得“有说服力”得统计量,以致观察研究得结果不能外推 E.观察研究得结果不全面 2.生活质量指数就是由以下哪三个指标通过指数计算综合得到得( ) A.婴儿死亡率,平均期望寿命,成人识字率

医学免疫学重点整理(同名7185)

医学免疫学重点整理(同名7185)

第一章 现代免疫:机体识别“自己”和“非己”,对其产生免疫应答(清除抗原性异物,或维持免疫耐受),从而维持内环境的稳定的生理性防御机制。 三大免疫功能的表现: 功能生理表现病理表现 免疫防御抗感染免疫,防御病原微生物超敏反应或免疫缺陷 免疫稳定对自身组织成分的耐受自身免疫病 免疫监视防止细胞癌变或持续性感染癌症或持续性感染 免疫的类型及特征:1、非特异性免疫(自然免疫):【第一道防线:皮肤、粘膜、皮肤及粘膜分泌物;第二道防线:单核/巨噬细胞、NK细胞、粒细胞】 特征:反应迅速,并非针对特定Ag 2、特异性免疫(获得性免疫):包括细胞免疫(T淋巴细胞)和体液免疫(B淋巴细胞)两个分支【第三道防线:淋巴细胞、抗体】 特征:特异性、多样性、记忆性、耐受性、自限性 免疫学分类:1、基础免疫学、临床免疫学2、免疫学检验3、免疫药理学4、分子免疫学 琴纳(Jenner)——牛痘疫苗Behring与Kitasato北里——抗毒素(被动免疫) 巴斯德(Pasteur)——疫苗(主动免疫)Metchnikoff——细胞学说 Ehrlich(欧立希)——体液学说Burnet——克隆选择学说 第二章 抗原:指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免疫产物(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发生特异性反应的物质。 抗原的特性:1、免疫原性2、免疫反应性 全抗原:具有两种特性的物质半抗原:能与抗体结合产生免疫反应性无免疫原性的物质

耐受原(变应原):可能引起病理性免疫应答即超敏反应的抗原 影响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构成抗原的条件):1、异物性2、理化条件(分子大小、化学组成和结构、立体构象、物理性状等)3、其它条件(宿主因素、免疫方法) 【异物性:与自身成分相异或免疫系统发育成熟前未接触过的物质。】 抗原决定簇(表位):是Ag分子表面有一定空间构象的特殊的化学基团,(其性质、数目、空间构型)决定抗原特异性。 T细胞决定簇与B细胞决定簇主要特点: T细胞决定簇B细胞决定簇 受体TCR BCR MHC递呈必需不需 决定簇构型顺序决定簇构象决定簇、顺序决定簇 决定簇位置抗原分子任意部位多存在于抗原分子表面 决定簇性质多为加工变形后的短肽天然多肽、多糖、脂多糖 等 共同抗原:含有相同或相似的抗原决定簇的不同抗原 交叉反应:某些抗原不仅可与其特异性应答产物发生反应,还可与其他抗原诱生的应答产物发生反应 抗原的分类:根据诱生抗体对T细胞的依赖关系:TD-Ag(胸腺依赖性抗原),TI-Ag(胸腺非依赖性抗原) 异嗜性抗原:一类与种属无关,存在于人、动物及微生物之间的共同抗原 同种异型抗原:在同一种属的不同个体之间,由于遗传基因的不同而表现的不同抗原。 超抗原(SAg):一类可直接结合抗原受体,激活大量T细胞或B细胞克隆,并诱导强烈免疫应答的物质。

最新社会医学考试重点

第一章社会医学:是从社会学的角度,应用社会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人类(群体)健康和疾病的一门医学学科。 1.社会医学的研究内容: 1)社会的卫生状况和人群的健康状况——社会卫生问题的“现象”(发现问题) 2)影响人群健康的社会因素——社会卫生问题的“原因”(分析问题) 3)社会卫生的策略和措施。——社会卫生问题的“处方”(解决问题) 第二章 2.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Bio-psycho-social Medical Model :就是指从生物、心理和社会等方面来观察、分析和思考,并且处理疾病和健康问题的科学观和方法论。 产生的原因:(不是重点) 1)疾病谱和死因谱的改变2)人类对健康的需求与日俱增3)医学科学与相关学科相互渗透 4)健康影响因素的多元化:环境因素,行为与生活方式,生物遗传因素,医学卫生服务因素意义:P20第三章 2.健康的社会性:健康是社会发展的资源,健康是社会发展的体现,健康是社会发展的目标。 3.疾病的社会性:病因的社会性,疾病结果的社会性,疾病防治策略的社会性。 4.健康、卫生事业与社会发展的相互关系 社会因素影响人群健康,人群健康影响社会发展 健康与社会经济发展相互作用,卫生事业与社会发展相协调 第四章 5.“社会卫生状况”(social health status)是指人群健康状况,以及各种影响因素,主要是社会因素。 6.社会卫生状况评价指标:P45 社会健康指标:卫生政策、社会经济、卫生保健服务、卫生资源和卫生行为。 人群健康指标:个体健康指标;群体健康指标:人口、出生、生长发育、疾病、死亡、生命质量 社会健康指标 一、卫生政策指标 1. 政府政治承诺 2. 资源分配:卫生经费占GDP% ,卫生经费用于PHC的比例 3. 资源分配公平合理程度:(1)人均卫生经费(1192.2元)(2)医生数/千人口(1.62)、床位数/千人口(2.96) 4. 社区参与程度 5. 组织机构和管理完善程度 二、与卫生有关的社会、经济指标 (一)经济指标 1.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GNP per capita) 2.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 per capita)

社会医学重点

社会医学重点(97k4b) 考试题型:单选(15到20分)名词解释判断简答(25分)论述(30分)名词解释 1.社会医学的概念:社会医学(Social medicine)是从社会的角度研究医学和卫生 问题的一门交叉学科。它研究社会卫生状况、社会因素和健康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规律。制定社会卫生措施,保护和增进人群的身心健康和社会生活能力,提高生命质量。 2.医学模式的概念:医学模式(medical model)是指在医学科学的发展过程和医 疗服务的实践过程中,在某一时期形成的健康观和疾病观,是对医学重要观念的总体概括,是人们对待或处理疾病和健康问题的态度或方式 3.健康社会决定因素的概念(SDH):在直接导致疾病的因素之外,由人们的 社会地位和所拥有资源所决定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及其他对健康产生影响的因素 4.社会资本:指个人所拥有的社会关系成为一种社会资源而被个体所用 5.倡导促动(advocacy):指向目标组织或个人提出主张并促使其采纳的行动 四个要素:倡议(proposition),联盟(coalition),宣传(publicity),行动(action) 6.信度(reliability):对同一事物进行重复测量时,所得结果的一致程度,即 测量结果的稳定性或可靠性。 7.效度(validity):指测量结果与试图要达到的目标之间的接近程度。 8.健康危险因素(health risk factors ):是指能使疾病或死亡发生的可能性 增加的因素或者是能使健康不良后果发生概率增加的因素,包括环境,生物,

社会,经济,心理,行为诸因素。 9.健康危险因素评价(health risk factors appraisal HRA )是研究危险因素 与慢性病发病及死亡之间数量依存关系及其规律性的一种技术方法。 10.生命质量:是指在疾病、意外损伤及医疗干预的影响下,测定与个人生活事 件相联系的主观健康状态和个观满意度。 11.社会病(sociopathy)的概念:主要由社会原因造成的,与社会发展和进步方向 相违背的社会性现象,这些现象与人群健康有着密切的联系. 12.社区卫生服务的概念(CHS):是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政府领导、 社区参与、上级卫生机构指导下,以基层卫生机构为主体,全科医师为骨干,合理使用社区资源和适宜技术,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社区为范围、需求为导向,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等为重点,以解决社区主要卫生问题、满足基本卫生服务需求为目的,融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等为一体的有效、经济、方便、综合、连续的基本卫生服务。 13.生活事件:是指生活中引起人的心理平衡失调的事件 14.卫生保健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和地区为解决居民防病治病问题所采取的综合 性政策和措施,包括卫生费用筹集,分配与支付方式以及卫生服务提供方式和管理措施等基本要素。 15.精神活性物质:在医学上,能够影响人类心情,情绪,行为或者改变意识形 态,并具有依赖性(成瘾)的物质。 1.社会医学的研究内容:(1)研究社会卫生状况:主要是人群健康状况(2) 研究影响人群健康的因素:主要是社会因素(Social factors)(3)研究社会

医学免疫学重点整理

第一章免疫学概论 免疫术语 免疫(immunity ):机体免疫系统识别自己"和非己”,对自身成分产生天然免疫耐受,对非己异物产生排除作用的一种生理反应。 免疫的主要功能 免疫防御:防止外界病原体的入侵及清除已入侵病原体及其他有害物质。 免疫监视:随时发现和清除体内出现的非己”成分,如肿瘤细胞、衰老凋亡细胞和病毒 感染细胞。 免疫自身稳定:通过自身免疫耐受和免疫调节两种主要的机制来达到免疫系统内环境的稳定。免疫应答的种类及其特点 .固有免疫(先天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 分类 适应性免疫(获得性免疫/特异性免疫)

固有免疫(inn ate immun ity ): 概念:固有免疫是生物在长期进化中逐渐形成的,是机体抵御病原体入侵的第一道防 线 物质基础:组织屏障:皮肤粘膜屏障、血脑屏障、血胎屏障 固有免疫细胞:吞噬细胞、DC、NK细胞、NKT细胞、B1细胞、T细胞固有免疫效 应分子:补体系统、细胞因子、溶菌酶、抗菌肽、乙型溶素 作用特点: +先天性(无需抗原激发) +作用在先(0?96小时) +非特异性(模式识别受体) +无记忆性 适应性免疫(acquired immunity ): 概念:适应性免疫应答是指体内T、B淋巴细胞接受非己”的物质(主要指抗原)刺激后,自身活化、增殖、分化为效应细胞,产生一系列生物学效应(包括清除抗原等)的全过程。 物质基础: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抗原提呈细胞(APC) 作用特点: +获得性(需抗原激发) +作用在后(96小时后启动) + 特异性(TCR/BCR) +记忆性 +耐受性

第二章免疫器官和组织 免疫术语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 mucosal-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 ): 概念:亦称黏膜免疫系统,主要指呼吸道、胃肠道及泌尿生殖道黏膜固有层和上皮细胞下散在的淋巴组织,以及含有生发中心的淋巴组织,如扁桃体、小肠派尔集合淋巴 结及阑尾等,是发生黏膜免疫应答的主要部位。 MALT的组成:肠相关淋巴组织、鼻相关淋巴组织、支气管相关淋巴组织 MALT的功能及特点: +行使黏膜局部免疫应答 +产生分泌型IgA 免疫器官的组成和功能 中枢免疫器官(初级淋巴器官) +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发育和成熟的场所 +包括骨髓和胸腺 外周免疫器官(次级淋巴器官) +成熟淋巴细胞定居的场所,免疫应答的主要场所 +包括淋巴结、脾脏和黏膜相关淋巴组织 骨髓的功能: +各类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生的场所 + B细胞和NK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体液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 胸腺的功能: + 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医学免疫学第三版龚非力重点归纳WF

医学免疫学第三版龚非力 重点归纳W F Revised by BLUE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2,2020.

医学免疫学重点总结 第一讲绪论 1、概念: 1)、免疫(immunity):即免除疫病和抵抗疾病的发生。是机体识别“自己”, 排除“异己(非己)”过程中所产生的生物学效应的总和,正常情况下是维持内环境稳定的一种生理性防御功能。 2、免疫的三大功能: 免疫系统具有三大基本功能,即免疫防御(immunological denfense)、免疫监视(immunological surveillance)、免疫自稳(immunological homeostasis)。 免疫防御(immunological denfense)书:指机体防御及清除病原体的功能。Ppt:防止外界病原体的入侵及清除已入侵的病原体及有害的生物性大分子。 免疫监视(immunological surveillance)指免疫系统识别、监视并清除体内出现的突变细胞及早期肿瘤的功能。 免疫自稳(immunological homeostasis)指免疫系统清除体内衰老、损伤的细胞或其他成分,对自身正常成分产生免疫耐受、并通过免疫调节达到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的功能。 3、免疫器官 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组成。 免疫细胞包括淋巴细胞、DC、单核-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碱性细胞、肥大细胞等一系列细胞。免疫分子包括免疫球蛋白(抗体)、补体、细胞因子、黏附分子、MHC等结构。免疫器官又分外中枢免疫器官和外周免疫器官。 中枢免疫器官包括骨髓(bone marrow),胸腺(thymus),腔上囊(法氏囊,鸟类),中枢免疫器官为免疫细胞的发生、分化和成熟提供了场所。外周免疫器官包括淋巴结、脾和黏膜免疫系统,是成熟T细胞、B细胞等免疫细胞定居的场所,也是产生免疫应答的部位(即适应性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 第二讲抗原 1、概念: 1)、抗原(antigen,Ag):书:是指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应答,并能与免疫应答产物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Ppt:指能被机体免疫细胞识别,刺激和诱导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抗体或效应淋巴细胞等免疫效应性物质,并能与相应免疫效应性物质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反应的物质。 2)、抗原决定基(antigentic determinant)(表位,epitope):书:指能被抗体、BCR或TCR识别的,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因常存在于抗原分子表面,又称表位。PPT:指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是被免疫细胞识别的靶结构,也是免疫反应具有特异性的物质基础。 3)、胸腺非依赖性抗原(thymus independent antigen,TI-Ag):指刺激B 细胞产生抗体无须依赖T细胞辅助的一类细胞,又称T细胞非依赖性抗原。

社会医学每章复习考试重点人卫版

社会医学 第一章 概论 1.掌握社会医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掌握) 研究对象:社会因素、人群健康、社会卫生状态、社会卫生措施 内容:(1)研究社会卫生状况,主要是人群健康状况) (2)研究人群健康的因素,特别是社会因素 (3)研究社会卫生策略和措施 2.熟悉社会医学的性质和任务(熟悉) 性质:社会医学是研究社会因素健康与疾病之间相互作用及其规律的一门学课任务:(1)倡导积极的健康观,保护和增进人群的身心健康和社会活动能力,提高人群的生命质量 (2)改善社会卫生状况,提高人群的生命质量和健康水平。 (3)制定卫生政策与策略,指导区域性的卫生改革与发展,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和发展初级卫生保健 (4)开展特殊人群和特种疾病的预防保健工作 3 社会医学的基本理论(掌握) (1)卫生事业与社会发展相协调(2)健康与社会经济发展双向作用的观点(3)生物、心理、社会健康的观点(4)卫生服务重点是关注高危性的观点(5)疾病发生和防治中社会因素主导作用的观点(6)卫生工作要求全社会参与的观点 4 社会医学基本理论的作用 (1)规范社会医学的方向(2)知道社会医学的实践(3)明确社会医学的任务(4)推动社会医学的发展 第二章 医学模式 1 医学模式的演变 (1)神灵主义医学模式 式(4)生物医学的模式(2)自然哲学的医学模式(3)机械论的医学模 2 生物医学模式的缺陷 (1)片面强调生物学因素,生物环境,忽视了心理和社会因素的治病作用 1

(2)疾病表现形式变化:单因单果到多因单果到多因多果 3 影响人群健康因素 (1)环境因素 (2)生活方式及行为因素(3)生物遗传因素(4) 医疗卫生服务因素 4 医学优先发展战略 (1)预防疾病与损伤,促进和维持健康 (3)对疾病的治疗和对不治之症的照顾(2)解除由疾病引起的疼痛和痛苦 (4)避免早死,追求安详死亡 5 现代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的基本内涵 (1)人的社会属性决定了他的生存状态 (2)从以疾病为中心到以病人为中 心 (3)医学模式的转换要求医师全面的关注病人 6 医学模式(medical model)的概念 是人类在与疾病抗争和认识自身生命过程的实践中得出的对医学本质的概括。 7 现代医学模式产生背景 (1)医学发展的社会化趋势 (3)健康需求的普遍提高(2)疾病谱与死因谱的改变 (4)医学科学认识论的进步和方法论的综合 第三章 社会因素与健康 1 社会因素的定义(掌握)指社会的各项构成要素,包括环境、人口、文明程度(政治、经济、文化等) 2 社会环境指以生产力发展水平为基础的经济状况,以及以生产关系为基础的政治文化等。 3 社会因素影响健康的特点(掌握) (1)泛影响性(2)恒常性(3)积累性(4)交互作用 4 社会阶层:主要指由财富、权利和威望不同造成的社会地位、生活方式等方面不同的基本层次 5 文化:即精神文化,包括思想意识、宗教信仰、文学艺术、道德规范、习俗、教育、科学技术和知识等 6 经济因素对健康的消极作用 (1)环境污染与破坏严重 (2)不良行为和心理压力突出 2

社会医学重点整理

社会医学重点整理

社会医学 第一章概论 1.掌握社会医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掌握) 研究对象:社会因素、人群健康、社会卫生状态、社会卫生措施 内容:(1)研究社会卫生状况,主要是人群健康状况) (2)研究人群健康的因素,特别是社会因素 (3)研究社会卫生策略和措施 2.熟悉社会医学的性质和任务(熟悉) 性质:社会医学是研究社会因素健康与疾病之间相互作用及其规律的一门学课 任务:(1)倡导积极的健康观,保护和增进人群的身心健康和社会活动能力,提高人群的生命质量 (2)改善社会卫生状况,提高人群的生命质量和健康水平。 (3)制定卫生政策与策略,指导区域性的卫生改革与发展,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和发展初级卫生保健 (4)开展特殊人群和特种疾病的预防保健工作3社会医学的基本理论(掌握)

(3)生物遗传因素(4)医疗卫生服务因素 4医学优先发展战略 (1)预防疾病与损伤,促进和维持健康(2)解除由疾病引起的疼痛和痛苦 (3)对疾病的治疗和对不治之症的照顾(4)避免早死,追求安详死亡 5现代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的基本内涵 (1)人的社会属性决定了他的生存状态(2)从以疾病为中心到以病人为中心 (3)医学模式的转换要求医师全面的关注病人 6医学模式(medical model)的概念 是人类在与疾病抗争和认识自身生命过程的实践中得出的对医学本质的概括。 7现代医学模式产生背景 (1)医学发展的社会化趋势(2)疾病谱与死因谱的改变 (3)健康需求的普遍提高(4)医学科学认识论的进步和方法论的综合 第三章社会因素与健康 1社会因素的定义(掌握)指社会的各项构成

(完整word版)医学免疫学重点笔记(精华版)

医学免疫学 一免疫的概念:机体对“自己”或“非己”的识别、应答过程中所产生的生物学效应的总和。 正常情况下是维持内环境稳定的一种生理性功能。担负着机体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和免疫监视这三大功能。 二免疫系统的组成 免疫功能 根据免疫应答识别的特点、获得形式以及效应机制,可分为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

1.固有免疫(innate immunity ) 又称天然免疫、非特异性免疫,是机体在长期种系发育和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个体出生时就具备,可以遗传。 固有免疫的特点: ①非特异性:作用范围广,并非针对某一种特定抗原; ②效应迅速性:针对病原体及异物侵袭可迅速发挥作用; ③无记忆性:其应答模式和强度不随接触病原体的次数而改变。 2.适应性免疫(adaptive immunity) 又称获得性免疫或特异性免疫,是个体受抗原刺激后获得的一类具有针对性的免疫功能,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不能遗传。 适应性免疫的特点: ①特异性:仅针对特定抗原发挥免疫效应; ②获得性:其免疫效应只有通过免疫系统接受抗原刺激后才能建立; ③记忆性:免疫系统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产生比初次快速、强烈的免疫效应。 免疫器官 一中枢免疫器官 功能:免疫细胞发生、发育、分化、成熟的场所。包括骨髓和胸腺。 骨髓的功能 1.各类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生的场所 2.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3.再次体液免疫应答的主要场所 胸腺的功能 1.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2.免疫调节功能 二外周免疫器官 功能:是成熟T、B淋巴细胞定居的场所,也是免疫应答发生的部位。 外周免疫器官包括: 淋巴结、脾脏和黏膜相关淋巴组织。 淋巴结的功能:1.T细胞及B细胞定居的场所2.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 淋巴结的结构:1皮质1)浅皮质区:细B胞定居的场所2)深皮质区:T细胞定居的场所。2髓质1)髓索:B细胞和浆细胞较多2)髓窦:巨噬细胞较多 3.参与淋巴细胞再循环 (二)脾脏的功能 1.是免疫细胞定居的场所 2.是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 3.合成生物活性物质 4.过滤作用 抗原的概念及其特性

2018社会医学重点考试重点内容

2018社会医学重点! 单选20题、简答5题、论述2题 社会医学:是从社会的角度研究医学和健康问题的一门交叉学科(性质)。 研究社会因素与个体及群体健康和疾病之间相互作用及其规律,制订相应的社会策略和措施,保护 和增进人群的身心健康和社会活动能力,提高生命质量,充分发挥健康的社会功能,提高人群的健 康水平。 社会医学的研究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社会卫生状况,主要是人群健康状况。 ○影响人群健康的因素,特别是社会因素。 ○研究社会卫生策略与措施 卫生革命 第一次:防治传染病、寄生虫病和地方病为主要目标,采取抗生素、免疫接种、消毒、杀虫,灭鼠等卫生措施。第二次: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主攻目标,通过发展早期诊断技术、提高治疗效果、加强疾病和健康危险因素监测、改变不良的行为生活方式、合理营养和体育锻炼等措施。 第三次:以提高生命质量,促进全人类健康长寿和实现人人健康为奋斗目标,通过进一步树立健康新观念和大卫生观念、加强健康促进和健康教育、坚持可持续发展策略、保护环境、发展自我保健、家庭保健及社区保健等综合性措施。 社会医学的任务:1. 倡导积极健康观和现代医学模式 2. 改善社会卫生状况,提高人群健康水平 3. 制定社会卫生策略和措施 4. 开展健康弱势人群保健和社会病控制 社会医学发展 希波克拉底约前460——前377医学之父 盖伦解剖鼻祖重视心理因素的致病作用 阿维森纳医中之王认为土壤和水可以传播疾病,而精神感情活动对机体也有影响。 帕拉塞尔苏斯瑞士1534年提出《水银病》一文 拉马兹尼意大利人职业医学之父《论手工业者的疾病》(1700年)中描述了52种职业工人的健康与疾病状况 弗兰克德现代公共卫生学奠基人 社会医学首次提出概念(1848) 法国医生盖林 医学模式:是人类在与疾病抗争和认识自身生命过程的实践中得出的对健康观和疾病观等重要医学观念的本质概括。 医学模式的特点 1.经验总结 2.动态地变化发展 3.螺旋式发展变化 4.社会性 5.普遍性 6.广泛性 7.稳定性 医学模式的演变 神灵主义的医学模式、自然哲学的医学模式、机械论的医学模式、生物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布鲁姆的环境健康医学模式----强调环境因素,特别是社会环境因素 ?拉隆达和德威尔的综合健康医学模式----修正和补充 ?恩格尔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宏观到微观(社会政策---基因) 现代医学模式:强调了心理、社会因素在医学研究系统中应有的位置

医学免疫学重点整理30869

第一章 现代免疫:机体识别“自己”和“非己”,对其产生免疫应答(清除抗原性异物,或维持免疫耐受),从而维持内环境的稳定的生理性防御机制。 三大免疫功能的表现: 功能生理表现病理表现 免疫防御抗感染免疫,防御病原微生物超敏反应或免疫缺陷 免疫稳定对自身组织成分的耐受自身免疫病 免疫监视防止细胞癌变或持续性感染癌症或持续性感染 免疫的类型及特征:1、非特异性免疫(自然免疫):【第一道防线:皮肤、粘膜、皮肤及粘膜分泌物;第二道防线:单核/巨噬细胞、NK细胞、粒细胞】 特征:反应迅速,并非针对特定Ag 2、特异性免疫(获得性免疫):包括细胞免疫(T淋巴细胞)和体液免疫(B淋巴细胞)两个分支【第三道防线:淋巴细胞、抗体】 特征:特异性、多样性、记忆性、耐受性、自限性 免疫学分类:1、基础免疫学、临床免疫学2、免疫学检验3、免疫药理学4、分子免疫学 琴纳(Jenner)——牛痘疫苗Behring与Kitasato北里——抗毒素(被动免疫) 巴斯德(Pasteur)——疫苗(主动免疫)Metchnikoff——细胞学说 Ehrlich(欧立希)——体液学说Burnet——克隆选择学说 第二章 抗原:指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免疫产物(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发生特异性反应的物质。 抗原的特性:1、免疫原性2、免疫反应性 全抗原:具有两种特性的物质半抗原:能与抗体结合产生免疫反应性无免疫原性的物质

耐受原(变应原):可能引起病理性免疫应答即超敏反应的抗原 影响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构成抗原的条件):1、异物性2、理化条件(分子大小、化学组成和结构、立体构象、物理性状等)3、其它条件(宿主因素、免疫方法) 【异物性:与自身成分相异或免疫系统发育成熟前未接触过的物质。】 抗原决定簇(表位):是Ag分子表面有一定空间构象的特殊的化学基团,(其性质、数目、空间构型)决定抗原特异性。 T细胞决定簇与B细胞决定簇主要特点: 共同抗原:含有相同或相似的抗原决定簇的不同抗原 交叉反应:某些抗原不仅可与其特异性应答产物发生反应,还可与其他抗原诱生的应答产物发生反应 抗原的分类:根据诱生抗体对T细胞的依赖关系:TD-Ag(胸腺依赖性抗原),TI-Ag(胸腺非依赖性抗原) 异嗜性抗原:一类与种属无关,存在于人、动物及微生物之间的共同抗原 同种异型抗原:在同一种属的不同个体之间,由于遗传基因的不同而表现的不同抗原。 超抗原(SAg):一类可直接结合抗原受体,激活大量T细胞或B细胞克隆,并诱导强烈免疫应答的物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