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浓缩池

浓缩池

浓缩池
浓缩池

污泥浓缩池的计算

污泥浓缩的对象时颗粒间的孔隙水,浓缩的目的是在于缩小污泥的体积,便于后续污泥处理。常用污泥浓缩池分为竖流浓缩池和辐流浓缩池两种。

本设计选用辐流浓缩池

设计参数

采用连续重力浓缩池,进入浓缩池的剩余污泥量为Q=195.9+40.325×2+138.3=414.85m3d=17.3m3?=

0.0048m3s,污泥初始含水率为P1=99%(即固体浓度C0= 6kg m3),浓缩后污泥含水率为P2=97%,污泥固体通量采用30kg m2?d

设计计算

浓缩池面积

A=QC0

=

414.85×6

=82.97m2

式中:Q——污泥量,m3d

C0——污泥固体浓度,kg m3

G——污泥固体通量,kg m2?d 浓缩池直径D

设计采用2座圆形辐流池,单位面积为:

A1=A

=

82.97

=41.485m2

浓缩池直径D:

D=4A1

=

4×41.485

=7.3m,取D=8.0m

浓缩池深度

有效水深?2:

?2=QT

24A

=

414.85×16

24×82.97

=3.3m

式中:T——污泥浓缩时间,采用16h

设超高?1=0.3m,缓冲层高度?3=0.3m,浓缩池设机械刮泥设备,池底坡度i=120,污泥斗上底直径D2=1.6m,下底直径D1=0.6m,则池底坡度造成的深度?4为:

?4=D

2

?

D2

2

i=

8

2

?

1.6

2

×0.05=0.16m

污泥斗高度?5为:

?5=D2

2

?

D1

2

tan55°=

1.6

2

?

0.6

2

tan55°=0.71m

则浓缩池深度为:

H=?1+?2+?3+?4+?5=0.3+3.3+0.3+0.16+0.71=4.77m 浓缩后污泥量计算

Q1=Q 100?P1

100?P2

=17.3×

100?99

100?97

=5.76m3?=138.3m3d

式中:Q1——浓缩后污泥量;

P1——浓缩前污泥含水率;

P2——浓缩后污泥含水率;

剩余污泥量为15.65m3/h=0.00435m3/s,泥量很小,采用最小管径DN200mm ,连续地将污泥排入贮泥池里。

上清液回流计算

浓缩后分理出的上清液为

Q2=Q

P1?P2

100?P2

=17.3×

99?97

100?97

=11.5m3?

式中:Q2——浓缩后分离出的污水量单个浓缩池浓缩后分离出的上清液为

q=Q2

2

=

11.5

2

=5.76m3?=1.6L s

出水堰计算

浓缩池上清液采用三角堰单边出水,上清液经过出水堰进入出水槽,然后汇入出水管排出单个浓缩池出水槽,上清液流量为q=0.0016m3s,取出水槽宽0.2m,出水堰周长:

C=πD?2b=π8?2×0.2=23.9m

式中:b——出水槽宽,m

出水堰采用单侧90°角形出水堰,三角形顶宽0.17m,堰顶之间的距离为0.10m,每个浓缩池有三角堰:

n=C

=

23.9

=88.4

每个三角堰的流量为

Q a=q

=

0.0016

=1.81×10?5m3s

由Q a=0.7H a2.5知:

H a=Q a0.4

=

1.81×10?50.4

=0.005m

H a——过堰水深出水槽的高度为:

H b=1.73×

q2

9.18b2

3

+0.2=0.23m

上清液管用DN200的钢管。

垃圾渗滤液处理工艺总结

目录垃圾渗滤液 (2) 1.1定义 (2) 1.2性质 (2) 1.2渗滤液的处理工艺 (2) 1.2.1传统活性污泥法 (2) 1.2.2根据蒸降比选择渗滤液工艺是否回灌 (3) 1.2.3MBR/DTRO/沸石生物滤池处理工艺 (3) 1.2.4两级管网式反渗透处理填埋场渗滤液 (5) 1.2.5常见的处理工艺组合 (6) 1.2.6垃圾渗滤液新工艺简介 (7)

垃圾渗滤液 1.1定义 垃圾渗滤液是指来源于垃圾填埋场中垃圾本身含有的水分、进入填埋场的雨雪水及其他水分,扣除垃圾、覆土层的饱和持水量,并经历垃圾层和覆土层而形成的一种高浓度的有机废水。 1.2性质 渗滤液是液体在填埋场重力流动的产物,主要来源于降水和垃圾本身的内含水。由于液体在流动过程中有许多因素可能影响到渗滤液的性质,包括物理因素、化学因素以及生物因素等,所以渗滤液的性质在一个相当大的范围内变动。一般来说,其pH值在4~9之间,COD在2000~62000mg/L的范围内,BOD5从60~45000mg/L,重金属浓度和市政污水中重金属的浓度基本一致。 垃圾渗滤液具有不同于一般城市污水的特点:BOD5和COD浓度高、金属含量较高、水质水量变化大、氨氮的含量较高,微生物营养元素比例失调等 1.2渗滤液的处理工艺 1.2.1传统活性污泥法 通过提高污泥浓度来降低污泥有机负荷,活性污泥法可以获得令人满意的垃圾渗滤液处理效果。只要适当提高活性污泥法浓度,使F/M在

0.03~0.31kgBOD5/(kgMLSS·d)之间(不宜再高),采用活性污泥法能够有效地处理垃圾渗滤液。 1.2.2根据蒸降比选择渗滤液工艺是否回灌 1)当蒸降比>2.0时,推荐采用渗滤液循环回灌处理工艺而实现渗滤液不外排或减少外排量。 2)当蒸降比1.5-2.0时,可选择采用回灌技术和其它技术相结合的方式。 3)当蒸降比<=1.5时,不推荐使用回灌技术。 1.2.3MBR/DTRO/沸石生物滤池处理工艺 说明:该工艺中的MBR设置由一级反硝化系统,一级硝化系统和二级

浓缩液处理工艺设计方案

1.浓缩液处理工艺设计 1.1.工程规模 1.1.1.扩容工程浓缩液产量 本渗沥液处理扩容工程产生的浓缩液为主要是纳滤(NF)及反渗透(RO)浓缩液。 根据物料平衡计算NF浓缩液: t/d; RO浓缩液: t/d。 纳滤浓缩液贮存于新建NF浓缩液池,经泵送至北侧老填埋区,新建NF浓缩液压力输送管dn90mm与新建填埋区竖井相接,回灌至填埋堆体。 反渗透浓缩液送至浓缩液处理系统处置。 1.1. 2.现况浓缩液量 根据现况安定填埋场渗沥液处理站运行数据,RO浓缩液量为40t/d。 表7-1 浓缩液处理规模组成表 根据以上数据确定本项目RO浓缩液处理规模为260t/d。

1.2.浓缩液进水指标及分析 1.2.1.进水指标 反渗透系统的使用必然会带来浓缩液的问题,由于反渗透的处理对象为纳滤出水,因此,反渗透浓缩液中富集了渗沥液中绝大部分的盐分及少量残留的含氮类化合物如氨氮、硝氮等。 根据现况渗沥液处理项目实际运行数据,确定浓缩液主要水质如下: 表7-2 浓缩液水质一览表 1.2.2.水质特点分析 (1)富集了渗沥液中几乎所有的一价盐,盐分含量很高; (2)富集了很少部分的难生化降解或不可生化降解的有机物,主要污染物类别的腐植质已经在前期纳滤系统中得到解决; (3)含有少量的氮类化合物。

1.3.浓缩液处理工艺流程 根据上述反渗透浓液水质特点,本工程反渗透浓缩液采用蒸发结晶工艺,同时考虑到蒸发冷凝水中含有氨氮、挥发性有机物及其它污染物等,为使冷凝水出水水质满足《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11/307-2013)中排入地表水体的水污染物B排放限值。本项目蒸发结晶冷凝水再经低压反渗透处理后达标排放或回用。工艺流程如下: 图7-1 液处理工艺流程图 渗沥液经生化及膜处理后,RO浓缩液含盐量在4~6%左右。浓缩液经泵提升后进入综合水池3,浓液经絮凝沉淀、化学软化系统处理后,进入蒸发结晶系统,通过蒸发结晶的分离作用,清液排至混合池,再经低压反渗透系统过滤后,出水外排或回用,残液结晶干化后运至填埋区单独密闭填埋处置。 1.4.浓缩液处理工艺设计 本系统主要包含两部分: 蒸发结晶设备; 低压反渗透设备。 1.4.1.蒸发结晶 1.4.1.1.工艺介绍 蒸发法可以对浓缩液进行进一步的分离,可以配合反渗透工艺处

(完整版)污泥浓缩池设计说明书

第一节 污泥重力浓缩池设计计算 采用带有竖向栅条污泥浓缩机的辐流式重力浓缩池,用带有栅条的刮泥机刮泥,采用静压排泥。计算草图如图10所示: d 1 图10 浓缩池计算草图 d 2 H i =0.0 5 D h 1. 设计参数 污泥总量计算及污泥浓度计算 二沉池排放的剩余污泥量: Q =870.86m 3 /d ,本设计含水P 率取为99.2%,浓缩后污泥含水率97% ,污泥浓度C 为8g/L ,二沉池污泥固体通量M 采用30kg/(m 2 ·d)。 采用中 温二级消化处理,消化池停留天数为30d ,其中一级消化20d ,二级消化10d 。消化池控制温度为33~35C o ,计算温度为35C o 。 2. 浓缩池面积 2870.8610362.86241 QC F m G ?= ==? 式中: C ——流入浓缩池的剩余污泥浓度(kg/s ),本设计取10kg/m 3 Q ——二沉池流入剩余污泥流量(m 3 /h ), G ——固体通量2/()kg m h ?????,一般采用0.8-1.22 /()kg m h ?;取1.0. 本设计采用四个污泥浓缩池,单个池面积为 90.72m 2 3. 浓缩池的直径 4490.72 10.75F D m ππ ?= = =,本设计取11.0m 4. 浓缩池的容积 3870.8616 145.144244 QT V m ?= ==? 式中:T ——浓缩池浓缩时间(h ),一般采用10-16h ,本设计取16h 。 5. 浓缩沉淀池有效水深

2145.14 1.6090.72 V h m F === 6.浓缩后剩余污泥量 31010010099.2 870.86232.23/10010097 P Q Q m d P --==?=-- 7. 池底高度 辐流沉淀池采用中心驱动刮泥机,池底需做成1%的坡度,刮泥机连续转 动将污泥推入泥斗。池底高度: 411 0.010.05522 D h i m = =?= 8. 污泥斗容积 5t ()55(1.250.25) 1.43h g a b tg m α=-=-= 式中: α— 泥斗倾角,为保证排泥顺畅,圆形污泥斗倾角本设计取55 a — 污泥斗上口半径(m );本设计取1.25m ; b — 污泥斗底部半径(m),本设计取0.25m 。 污泥斗的容积: 222231511 () 1.43(1.25 1.250.250.25) 2.933V h a ab b m ππ=++=??+?+= 9. 浓缩池总高度 本设计取浓缩池超高h 1 = 0.30 m ,缓冲层高度h 3 = 0.30 m , 23450.3 1.60.30.055 1.43 3.685H h h h h h m =++++=++++= 10. 浓缩后的污泥体积 剩余含水率P 1为99.2%,浓缩后的污泥含水率P 2为96%,浓缩后的污泥体积为: 3 12 (1)870.86(199.2%) 174.17/1196% Q P V m d P -?-= = =-- 11.排泥管 采用污泥管道最小管径DN150mm ,间歇将污泥排出贮泥池。

浓缩液处理工艺设计方案

1.浓缩液处理工艺设计1.1.工程规模 扩容工程浓缩液产量 本渗沥液处理扩容工程产生的浓缩液为主要是纳滤(NF)及反渗透(RO)浓缩液。 根据物料平衡计算NF浓缩液:175.5t/d;RO浓缩液:212.1t/d。 纳滤浓缩液贮存于新建NF浓缩液池,经泵送至北侧老填埋区,新建NF浓缩液压力输送管dn90mm 与新建填埋区竖井相接,回灌至填埋堆体。 反渗透浓缩液送至浓缩液处理系统处置。 现况浓缩液量 根据现况安定填埋场渗沥液处理站运行数据,RO浓缩液量为40t/d。 表7-1浓缩液处理规模组成表 根据以上数据确定本项目RO浓缩液处理规模为260t/d。 1.2.浓缩液进水指标及分析 进水指标 反渗透系统的使用必然会带来浓缩液的问题,由于反渗透的处理对象为纳滤出水,因此,反渗透浓缩液中富集了渗沥液中绝大部分的盐分及少量残留的含氮类化合物如氨氮、硝氮等。 根据现况渗沥液处理项目实际运行数据,确定浓缩液主要水质如下: 表7-2浓缩液水质一览表

(1)富集了渗沥液中几乎所有的一价盐,盐分含量很高; (2)富集了很少部分的难生化降解或不可生化降解的有机物,主要污染物类别的腐植质已经在前期纳滤系统中得到解决; (3)含有少量的氮类化合物。 1.3.浓缩液处理工艺流程 根据上述反渗透浓液水质特点,本工程反渗透浓缩液采用蒸发结晶工艺,同时考虑到蒸发冷凝水中含有氨氮、挥发性有机物及其它污染物等,为使冷凝水出水水质满足《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11/307-2013)中排入地表水体的水污染物B排放限值。本项目蒸发结晶冷凝水再经低压反渗透处理后达标排放或回用。工艺流程如下: 图7-1液处理工艺流程图 渗沥液经生化及膜处理后,RO浓缩液含盐量在4~6%左右。浓缩液经泵提升后进入综合水池3,浓液经絮凝沉淀、化学软化系统处理后,进入蒸发结晶系统,通过蒸发结晶的分离作用,清液排至混合池,再经低压反渗透系统过滤后,出水外排或回用,残液结晶干化后运至填埋区单独密闭填埋处置。 1.4.浓缩液处理工艺设计 本系统主要包含两部分: ?蒸发结晶设备; ?低压反渗透设备。 蒸发结晶 工艺介绍

污泥重力浓缩池设计计算

污泥重力浓缩池设计计算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第一节 污泥浓缩池的设计计算 一、设计要求: (一)连续式重力浓缩池可采用沉淀池形式,一般为竖流式或辐流式; (二)浓缩时间一般采用10~16h 进行核算,不宜过长,活性污泥含水率一般为%~%; (三)污泥固体负荷采用20~30kg/m 3,浓缩后污泥含水率可达97%左右; (四)浓缩池的有效水深一般为4m 左右; (五)浮渣挡板高出水面~,淹没深度为~二、设计参数 采用连续式重力浓缩池,进入浓缩池的剩余污泥量为Q =2253.33m 3/d =93.89m 3/?,污泥初始含水率为P 1=99.5%(即固体浓度C 0=5kg/m 3),浓缩后污泥含水率为P 2=97%,污泥固体通量采用30kg/(m 2.d)。 三、设计计算 (一)浓缩池面积 A =QC 0 =2253.33×5 =375.56m 2 式中:Q —污泥量,m 3/d ; C 0—污泥固体浓度,kg/m 3; G —污泥固体通量,kg/(m 2.d) (二)浓缩池之径D 设计采用2座圆形辐流池,单池面积为: A 1=A =375.56 2 =187.78m 2 浓缩池直径D: D =√4A 1 =√4×187.78 3.14 =15.47m ,取D =16m 。 (三)浓缩池深度H 有效水深?2: ?2=QT 24A =2253.33×14 24×375.56

=3.5m 式中:T —污泥浓缩时间,采用14h 设超高?1=0.3m ,缓冲层高度?3=0.3m ,浓缩池设机械刮泥设备,池底坡度i =1/20,污泥斗上底直径D 2=2.4m ,下底直径D 1=1m ,则池底坡度造成的深度?4为: ?4=(D 2?D 2 2)i =(162?2.4 2 )×0.05 =0.34m 污泥斗高度?5为: ?5=(D 22?D 1 2)tan 55° =(2.42?1 2 )×tan 55° =1.0m 则浓缩池深度为: H =?1+?2+?3+?4+?5 =0.3+3.5+0.3+0.34+1.0 =5.44m (四)排泥管 剩余污泥量为15.65m 3/?=0.00435m 3/s ,泥量很小,采用最小管径DN200mm ,连续地将污泥排入贮泥池里。 图 污泥浓缩池计算图 三、设备选型 池径D =16m ,水深为,选用SNZ 型中心传动浓缩机,参数如下: Q 1=Q 100?P 1 100?P 2 =93.89×100?99.5 100?97 =15.65m 3/?=375.6m 3/d 式中:Q 1—浓缩后污泥量; P 1—浓缩前污泥含水率; P 2—浓缩后污泥含水率 五、上清液回流计算 (一)浓缩后分离出的上清液为 Q 2=Q P 1?P 2 100?P 2 =93.89×99.5?97 100?97 =78.24m 3/?

二沉池计算

运行方式和处理效果。 二沉池是以沉淀、去除生物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获得澄清的处理水为其主要 目的。二沉池有别于其它沉淀池,其作用一是泥水分离(沉淀)、二是污泥浓缩, 并因水量、水质的时常变化还要暂时贮存活性污泥。 热门通常处理系统的建设费用是和系统处理构筑物的容积大小成正比的,所以二沉 池的设计计算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整个生物处理系统的运行处理效果和建设费用 的大小。 一般二沉池有辐流式、平流式、竖流式三种形式,池型有圆形、方形。在过去 多年中,对沉淀池的研究较为欠缺,不同的国家,不同的设计单位(水处理公司) 都有自己的标准或方法,这些技术并不总是有明确的理论论证,常常也会发生矛盾。 目前世界范围内都要求在经济负荷下,提高出水质量标准,由此对沉淀池的作 用进行了重新研究,并对过去已经承认了的参数产生了疑问。 1影响二沉池运行设计的几个主要因素 二沉池运行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很多,其中有些因素甚至是相互矛盾的。在沉淀 过程中的影响因素有:(1)污水:流量、水温;(2)沉淀池:表面积和出流量、

池高度、溢流堰长度地点和负荷、进水形式、池型、污泥收集系统、水力条件、水波和自然风影响;(3)污泥:负荷、区域沉淀速度、污泥体积指数、硝化程度;(4)生物处理情况:活性污泥模式、BOD负荷; 在浓缩过程中的影响因素有:(1)污水:混合液流量;(2)池体:池表面积、池高、污泥收集系统;(3)污泥:沉速(ZSV)、SVI、混合液浓度和负荷、回流比、污泥槽高度。 欲获得满意的二沉池运行效果,就必须适当的满足二沉池运行的诸多的条件,就目前研究的情况,设计中主要考虑因素有如下几点: 活性污泥的沉降性能 在生物处理系统中,活性污泥的特性,特别是污泥的沉降性能,直接影响着二沉池的工艺设计与运行。 衡量活性污泥沉降性能的参数有二个:一是污泥指数SVI(mL/g);二是污泥沉降比:SV%。 SVI的物理意义是:曝气池出口混合液经30min静沉后,每克干污泥所形成的沉淀污泥所占的容积(mL)。 SV%又称30分钟沉降比,混合液在量筒内静置30 分钟后所形成的沉淀污泥的容积占原混合液容积的百分率。 SVI、SV%与混合液污泥浓度MLSS(g/L)之间有下列关系:

污泥浓缩池设计

1 绪论 污泥浓缩的主要目的是降低污泥含水率、减少污泥体积。浓缩减少的是污泥所含的间隙水,同时能改变其物理状态,减少池容积和处理所需的投药量,缩小用于输送污泥的管道和泵类的尺寸,以便进一步处置利用。污泥浓缩的技术界限大致为:活性污泥含水率可降至97%~98%,初次沉淀污泥可降至85%~90%。浓缩方法分为重力浓缩、气浮浓缩和离心浓缩,其中重力浓缩应用最广[1]。 1.1 重力浓缩 重力浓缩是一种重力沉降过程,属于分层沉降,依靠污泥中的固体物质的重力作用进行沉降与压密。污泥浓缩过程中顺次存在着自由沉降、絮凝沉降、区域沉降和压缩沉降等过程。 重力浓缩的构筑物称为重力浓缩池,按其运转方式可以分为连续式和间歇式两种。连续式主要用于大、中型污水处理厂,间歇式主要用于小型污水处理厂或工业企业的污水处理厂,也包括湿污泥地。连续式重力浓缩池的进泥与出水都是连续的,排泥可以是连续的,也可以是间歇的。当池子较大时采用辐流式浓缩池,当池子较小时采用竖流式浓缩池。竖流式浓缩池采用重力排泥,辐流式浓缩池多采用刮泥机排泥,有时也可以采用重力排泥,但池底应做成多斗。重力浓缩池一般采用水密性钢筋混凝土建设,设有进泥管、排泥管和上清液排出管,平面形式有圆形和矩形两种,一般多采用圆形[2]。 重力浓缩法的优点为贮泥能力强,动力消耗小,运行费用低,操作简便,但重力浓缩池占地面积较大,浓缩效果较差,浓缩后污泥含水率高,易发酵产生臭气。此方法主要用于浓缩初沉污泥、初沉污泥和剩余活性污泥的混合污泥。 1.2 重力浓缩池的结构特点

间歇式重力浓缩池是间歇进泥,因此,在投入污泥前必须先排除浓缩池已澄清的上清液,腾出池容,故在浓缩池不同高度上应设多个上清液排出管。间歇式操作管理麻烦,且单位处理污泥所需的池体积比连续式的大。 连续式重力浓缩池可采用辐流式、竖流式沉淀池的型式,一般都是直径5~20m圆形或矩形钢筋混凝土构筑物。采用辐流式沉淀池的形式,可分为有刮泥机与污泥搅动装置的浓缩池、不带刮泥机的浓缩池,以及多层浓缩池等三种。 有刮泥机与污泥搅动装置的浓缩池其池底面倾斜度很小,为圆锥形沉淀池。池底坡度为0.01~0.1。进泥口设在池中心,周围有溢流堰。为提高浓缩效果和减少浓缩时间,可在刮泥机上安装搅拌装置,刮泥机与搅拌装置旋转速度应很慢,不至于使污泥受到搅动,其旋转周速度一般为0.02~0.20m/s。搅拌作用可使浓缩时间缩短4~5小时。有些刮泥机上设置有垂直的搅拌栅,当栅条随刮泥机缓慢移动时(其线速度一般为2~20m/s),每条栅条后面可形成小涡流,有助于颗粒间的凝聚,并可造成空穴,可以破坏污泥网状结构和胶着状态,使其中的水分及气泡容易分离,促进固体沉降,可提高浓缩效率20%。 如不用刮泥机,可采用多斗连续式浓缩池,采用重力排泥,污泥斗锥角大于55°,并设置可根据上清液液面位置任意调动的上清液排除管,排泥管将污泥从泥斗底部排除。中小型池多用重力排泥,一般不设搅拌栅条。 对于土地紧缺的地区,可考虑采用多层辐射式浓缩池。 当浓缩池较小时,可采用竖流式浓缩池。污泥由中心进泥管连续进泥,浓缩污泥通过橡皮刮板刮到污泥斗中,并从池底排泥管排出。澄清水由溢流堰溢出。浓缩池沿高程可大致分为三个区域:顶部为澄清区,中部为进泥区,底部为压缩区。进泥区的污泥固体浓度与进泥浓度大致相同;压缩区的浓度则愈往下愈浓,

浓缩果汁工厂设计

浓缩果汁工厂设计

中国专家预测,中国水果总产将达到9300万吨,人均占有量达到67.7公斤,接近上世纪80年代发达国家人均70公斤的水平。果汁加工工业是从19世纪末才诞生的新兴工业,到现在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世界上果汗每年的贸易额为40亿元。出口额最大的5个国家是巴西、美国、荷兰、德国、以色列。 世界发达国家果汁的消费量呈快速增长的趋势。,德国人均果汁消费量为47升。国外发达国家果汁人均年消费量约20升,发展中国家人均年消费量约为10.8升。据估算,西欧和日本、南韩等国的果汗消费量在近几年将以每年10%的速度上升,与其它国家相比,中国人均果汁的占有量却只有1升,与中国果产品的增长极不适应。因此,随着果品产量的大幅度提高,大力发展果汁加工工业,对于稳定果品生产的发展,促进农业的产业化进程,满足人民的消费需求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当前,中国果汁加工业仍以生产带肉果汁为主,近10多年来,国内有些加工企业花费大量的资金引进国外浓缩果汁生产设备,生产浓缩苹果清汁以供出口。但由于设备投资昂贵,只有少数工厂效益较好。利用国产设备生产具有中国特色的澄清果汁,在国内外具有广阔的市场。 一、技术要点 1、生产工艺流程果实原料→清洗→破碎(加入护色剂)→灭酶→冷却→果胶酶处理→压榨→加澄清剂→离心→超滤或硅藻土过滤→调配→灌装→杀菌。

2、加工工艺要点 (1)苹果汁和鸭梨汁选用充分成熟的苹果原料,去掉病虫部分,用清水洗干净,加入带式榨汁机榨汁,为了抑制果汁褐变,在榨汁机过程中加入0.1--0.2%的抗坏血酸。将榨得的原果汁用泵打入酶处理罐中,瞬时加热到80℃灭酶,然后冷却到45--50℃,加入0.02%果胶酶保温2小时,用硅藻土过滤机过滤,调整糖酸后再次过滤,经灌装杀菌后即为成品。 (2)葡萄汁原料:用于榨汁的葡萄,应选择优良的加工品种,特别要注意原料的鲜度、成熟度和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未成熟的葡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低、酸度高、单宁多、风味差。雨天裂果、长霉果以及发酵变质的原料,也不适合国工果汁。为了洗去附着在原料表面的农药和灰尘等,在水中浸泡1次后,再用0.03%的高锰酸钾溶液消毒2分钟,取出用清水漂洗,再用高压水冲洗干净。压榨和除梗:葡萄洗净后,放在回转的合成橡皮辊上进行压榨,再由带桨叶的回转轴将果梗排出,经过滤网分离出葡萄,由泵送去软化。加热软化:为了使红葡萄色素溶出,一般要进行加热压榨,两次葡萄汁混合后冷却。加酶处理:生产澄清型红葡萄汁,必须加入果胶酶处理。将葡萄汁的PH值调整至 3.5--4.0,温度控制在40--45℃。加酶处理时,先将果胶酶溶解于少量的果汁中,然后按0.01--0.05%的用量加到45摄氏度的葡萄汁中,充分搅拌混合,处理4--10小时。过滤:酶处理后,多数采用板框压滤机进行过滤,以硅藻土为助滤剂。硅藻土用量为果汁

污泥浓缩池设计

一、设计参数 (1)进泥含水率:当为初次沉淀池污泥时,其含水率一般为95%~97%;当为二次沉淀池进入污泥浓缩池的污泥时,其含水率一般为99.2%~99.6%;当为混合污泥时,其含水率一般为98%~99.5%。由于本设计进入污泥浓缩池的污泥为沉砂池和曝气池的混合污泥,因此进泥含水率P1取99.0%。 (2)浓缩后污泥含水率:浓缩后污泥含水率宜为97%~98%,本设计P2取97%。 (3)污泥固体负荷:当为混合污泥时,污泥固体负荷为25~80kgSS/(m2 · d),本设计取=25kgSS/(m2 · d)。 (4)污泥浓缩时间:浓缩时间不宜小于12h,但也不要超过24h,以防止污泥厌氧腐化,本设计取浓缩时间T=17h。 (5)贮泥时间:定期排泥时,贮泥时间t=4h。 (6)进泥浓度取c=10g/L。 (7)浓缩池固体通量M为0.5~10kg/(m2 · h),本设计取1.0 kg/(m2 · h),即24 kg/(m2 · d)。 二、设计计算 (1)浓缩池池体计算 浓缩池污泥量为混凝沉淀池和二沉池的污泥量之和,由前面计算可知,混凝沉淀池的产泥量为=64m3/d,二沉池的产泥量为=12.5m3/d,则浓缩池污泥总流量为: m3/d =3.19 m3/h (2)浓缩池总面积 m2 (3)单池面积m2 (4)浓缩池直径 m 取D=4.6m (5)浓缩池工作部分高度

m (6)排泥量与存泥容积 浓缩后排出含水率P2=97.0%的污泥,则 =m3/d=1.06 m3/h 按4h贮泥时间计泥量,则贮泥区所需容积 =4 =4 1.06=4.24m3 泥斗容积 =m3 式中:h4——泥斗的垂直高度,取1.2m r1——泥斗的上口半径,取1.1m r2——泥斗的下口半径,取0.6m 设池底坡度为0.06,池底坡降 m 故池底可贮泥容积 =m3 因此,总贮泥容积 m3 m3(满足要求)(7)浓缩池总高度 浓缩池的超高h2取0.30m,缓冲层高度h3取0.30m,则浓缩池的总高度H为 (8)浓缩池排水量

污水厂污泥计算

是使污泥减量、稳定、无害化及综合利用。 (1)确保水处理的效果,防止二次污染; (2)使容易腐化发臭的有机物稳定化; (3)使有毒有害物质得到妥善处理或利用; (4)使有用物质得到综合利用,变害为利。 (1)按成分不同分: 污泥:以有机物为主要成分。其主要性质是易于腐化发臭,颗粒较细,比重较小(约为~),含水率高且不易脱水,属于胶状结构的亲水性物质。初次沉淀池与二次沉淀池的沉淀物均属污泥。 沉渣:以无机物为主要成分。其主要是颗粒较粗,比重较大(约为2左右),含水率较低且易于脱水,流动性差。沉砂池与某些工业废水处理沉淀池的沉淀物属沉渣。 (2)按来源不同分: 初次沉淀污泥(也称生污泥或新鲜污泥):来自初次沉淀池。 剩余活性污泥(也称生污泥或新鲜污泥):来自活性污泥法后的二次沉淀池。 腐殖污泥(也称生污泥或新鲜污泥):来自生物膜法后的二次沉淀池。 消化污泥(也称熟污泥):生污泥经厌氧消化或好氧消化处理后的污泥。 化学污泥(也称化学沉渣):用化学沉淀法处理污水后产生的沉淀物。例如,用混凝沉淀法去除污水中的磷;投加硫化物去除污水中的重金属离子;投加石灰中和酸性污水产生的沉渣以及酸、碱污水中和处理产生的沉渣等均称为化学污泥。 (3)城市污水厂污泥的特性见表8-1 表8-1 城市废水厂污泥的性质和数量

(1)污泥含水率:污泥中所含水分的重量与污泥总重量之比的百分数称为污泥含水率。 1污泥中水的存在形式有: 空隙水,颗粒间隙中的游离水,约70%,可通过重力沉淀(浓缩压密)而分离; 毛细水,是在高度密集的细小污泥颗粒周围的水,由毛细管现象而形成的,约20%,可 通过施加离心力、负压力等外力,破坏毛细管表面张力和凝聚力的作用力而分离; 颗粒表面吸附水和内部结合水,约10%。表面吸附水是在污泥颗粒表面附着的水分,起 附着力较强,常在胶体状颗粒,生物污泥等固体表面上出现,采用混凝方法,通过胶体颗粒 相互絮凝,排除附着表面的水分;内部结合水,是污泥颗粒内部结合的水分,如生物污泥中 细胞内部水分,无机污泥中金属化合物所带的结晶水等,可通过生物分离或热力方法去除。 通常含水率在85%以上时,污泥呈流态;65%~85%时呈塑态;低于60%时则呈固态。 2污泥体积、重量及所含固体物浓度之间的关系: V1/V2=W1/W2=(100-p2)/(100-p1)=C2/C1(8-1) 式中: p1、V1、W1、C1——污泥含水率为p1时的污泥体积、重量与固体物浓度; p2、V2、W2、C2——污泥含水率为p1时的污泥体积、重量与固体物浓度; 说明:式(8-1)适用于含水率大于65%的污泥。因含水率低于65%以后,体积内出现很 多气泡,体积与重量不在符合式(8-1)的关系。 例题8-1:污泥含水率从%降低至95%时,求污泥体积。 解:由式(8-1) V2= V1(100-p1)/(100-p2)= V1()/(100-95)=(1/2)V1 可见污泥含水率从%降低至95%时,污泥体积减少一半。 (2)挥发性固体(或称灼烧减重)和灰分(或称灼烧残渣):挥发性固体近似地等于有机物 含量;灰分表示无机物含量。 (3)可消化程度:表示污泥中可被消化降解的有机物数量。 消化对象:污泥中的有机物。一部分是可被消化降解的(或称可被气化,无机化);另 一部分是不易或不能被消化降解的,如脂肪、合成有机物等。 消化程度的计算公式:R d=[1-(p V2p S1)/(p V1p S2)] ×100 (8-2) 式中:R d——可消化程度,%;

垃圾渗滤液处理关键竟是膜浓缩液

垃圾渗滤液处理关键竟是膜浓缩液 2020年4月8日

垃圾渗滤液是垃圾在收运、处理和处置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成分复杂的高浓度有机废水,不但含有大量有机污染物,而且氨氮和盐类含量均较高,并含有十几种金属离子,生物营养比例失调,水量水质变化大,色度深且有恶臭,难以处理。 填埋场渗滤液源于垃圾自身的水分和堆放过程中由于垃圾中有机物的分解产生的水、进入填埋场的降水与径流、以及入渗的地下水。 而焚烧厂渗滤液则仅源于垃圾自身的水分和堆放过程中由于垃圾中有机物的分解产生的水。发达国家填埋场渗滤液的主要来源为降水,焚烧厂则不产生渗滤液或只产生少量的渗滤液。而在我国,由于垃圾含水率高,导致在没有大气降水进入、地表水和地下水入浸的条件下,其产生量也很大,如焚烧厂渗滤液产生量一般为其处理量的15%-30%。为控制渗滤液对环境的污染,2008年版发布实施新修订的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对垃圾渗滤液中BOD5,CODCr,氨氮,总氮,重金属等指标提出了严格的排放标准,这远比与其他一些主要国家垃圾渗滤液污染物排放限值严格。 渗滤液处理进展及问题 为达到严格的排放标准,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更多的采用了“预处理+生物处理+双膜法(NF+RO)”组合处理工艺。该组合处理工艺已成为我国垃圾渗滤液处理主流工艺,有很多优点,如:解决了渗滤液中所含大量

难降解的物质和毒性物质的深度处理问题,出水效果好、能达标排放,占地面积小。但也存在下述不足和问题: (1)达到一级排放标准的垃圾处理厂(场),普遍存在着投资大(8万-10万元/吨)、运行费用高(30-50元/吨)、并存在膜污染和堵塞问题、出水率较低(70%)。 (2)产生大量(30%左右)膜浓缩液,富集大量难降解有机物、无机盐类以及微量重金属,难以处理。 目前国内多回灌至填埋场或外运至污水处理厂。膜浓缩液回灌其弊端很大,随时间推移难降解有机物积累、含盐量增加、导致膜产水率下降甚至系统不能运行。 如何解决渗滤液浓缩液问题? 为解决浓缩液问题,蒸发浓缩、分离提取腐殖酸、深度氧化、喷入垃圾焚烧炉焚烧处理或作为配制烟气除酸中和塔的石灰乳等多种浓缩液处理技术研发取得进展,开始得到应用,但也存在不少问题需要进一步加以解决: (1)蒸发浓缩不但能耗相当大,而且容易结垢,蒸发器要有很强的抗腐蚀能力,且存在浓缩液或残渣仍须进一步处理处置的问题; (2)高级氧化+混凝沉降法对有机物有很好去除效果,但是对总氮去除效果不明显;

污泥浓缩池的设计规定与数据

关于污泥浓缩池的设计规定及数据 摘要:介绍了关于污泥浓缩池的设计规定及数据。 (1)、进泥含水率:当为初次污泥时,其含水率一般为95%-97%;当为剩余活性污泥时,其含水率一般为99.2%-99.6%。 (2)、污泥固体负荷:当为初次污泥时,污泥固体负荷宜采用80-120Kg/(m2.d);当为剩余法泥时,污泥固体负荷宜采用30-60Kg/(m2.d)。 (3)、浓缩后污泥含水率:由曝气池后二次沉淀池进入污泥浓缩池的污泥含水率,当采用99.2%-99.6%时,浓缩后污泥含水率宜为97%-98%。 (4)、浓缩时间不宜小于12h;但也不要超过24h。 (5)、有效水深一般宜为4m,最低不小于3m。 (6)、污泥室容积和排泥时间,应根据排泥方法和两次排泥间时间而定,当采用定期排泥时,两次排泥间一般可采用8h。 (7)、集泥设施:辐流式污泥浓缩池的集泥装置,当采用吸泥机时,池底坡度可采用0.003;当采用刮泥机时,不宜小于0.01。不设刮泥设备时,池底一般设有泥斗。其泥斗与水平面的倾角,应不小于50度。刮泥机的回转速度为0.75-4r/h,吸泥机的回转速度为1r/h,其外缘线速度一般宜为1-2m/min。同时在刮泥机上可安设栅条,以便提高浓缩效果,在水面设除浮渣装置。 (8)、构造及附属设施 一般采用水密性钢肋混凝土建造。设污泥投入管、排泥管、排上清液管,排泥管最小管径采用150mm,一般采用铸铁管。 (9)、竖流式浓缩池:当浓缩池较小时,可采用竖流式浓缩池,一般不设刮泥机,污泥室的截锥体斜壁与水平面所形成的角度,应不小于50°,中心管按污泥流量计算。沉淀区按浓缩分离出来的污水流量进行设计。 (10)、上清液:浓缩池的上清液,应重新回到初沉池前进行处理。其数量和有机物含量参与全厂的物料平衡计算。 (11)、二次污染:污泥浓缩池一般均散发臭气,必须时应考虑防臭或脱臭措施。臭气控制可

《关于污水处理中的RO浓缩液的处理方法的交流》

《关于污水处理中的RO浓缩液的处理方法 的交流》 关于污水处理中的ro浓缩液的处理方法的交流 该帖被浏览了xx次|回复了1次 浓缩液有如下特点: (1)浓缩液产量大;在长期运行中要保证反渗透出水的各项指标达标,浓缩液的产量将会占到进水量的30~40%。(2)cod较高,并且浓缩液中的cod主要成分是难降解有机物。(3)色度高;浓缩液的色度一般在50~1500倍之间,并且生色团和助色团相对物质量越高,色度越高。(4)可生化性差;浓缩液中的有机物主要是难降解成份,一般bod/cod小于10,所以浓缩液中的有机物很难作为营养源参与微生物代谢;(5)有比较强烈的气味。⑹.含盐量高;根据反渗透的特点,100%的二价以上的无机盐、85~90%的一价盐、30%左右的硝态氮、亚硝态氮都会存在于浓缩液中。通过数倍浓缩后,浓缩液中的氯离子浓度约为10000~50000mg/l之间,tds为10000~15000mg/l,硬度约为1000mg/l左右。 目前,国内外浓缩液的处理或解决办法大致有两种: 回灌或者回流措施 这种处理办法的实质就是浓缩液无限回流的过程。无限回流带来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随着时间的积累,回流到调节池或填埋场的难降解有机物积累的量越来越多,而这种难降解有机物不能给微生物提供营养源,导致可生化性越来越差,从而使渗滤液处理工艺中整个生

物处理系统的功能逐渐降低,直至去功能化。 蒸发浓缩处理 蒸发浓缩处理是主要使用的装置是不同加热方式的中低压蒸发器。在蒸发器处理中,浓缩液达到给定压力下的沸点后蒸发浓缩,随着蒸发的进行,蒸发器的液相和气相中组分将会发生以下物理和化学变化: 液相中变化:刚开始蒸发时,由于有机物和无机盐浓度相对较低,大约在105℃左右就可以达到沸点,此时,一部分低沸点有机物如:甲苯、多取代基酮、羧酸开始直接或分解后进入蒸汽相,含硫取代基的有机物会分解成硫醇、甲硫醇类的臭味源进入蒸汽相,这是造成冷凝水有强烈臭味的原因。在这个阶段,钙、镁、硅酸盐等开始在液相结垢;随着蒸发的进行,液相中有机物和无机盐的浓度越来越高,此时,被浓缩了的液相的沸点越来越高,开始蒸发的温度已经很难使浓缩液中的水分离出来,需要升温以维持蒸发的进行,此时,蒸发器的压力会升高;同时,随着温度和压力的身高,浓缩液中的有机物分解加速,部分酰胺基、羧基、硫基分解后成低沸点有机物进入气相,酰胺基分解以氨氮形式存在于气相中。浓缩液中的腐殖酸和富里酸部分分解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在气液两相中的分配比大于99%,基本存在于气相中;随着浓缩倍数超过20倍,液相将发生两个现象:汽水共腾和泡腾,结果造成液相中的有机物进入气相,造成蒸汽品质变差,冷凝水cod超标。对浓缩液的蒸发处理中,国外目前采用多级(一般在4级以上的蒸发器,冷凝水仍需进行较复杂的再处理才能保证出水

浓缩果汁的生产工艺流程教学内容

浓缩果汁的生产工艺 流程

浓缩果汁的生产工艺流程 中国饮料工业网.中国https://www.doczj.com/doc/e37841619.html, 2010-11-23 13:15:42 首先,简单说明一下果汁生产的工艺流程,水果-→验级称量-→果池-→水力输送-→清洗-→拣选-→喷淋-→破碎-→酶处理-→压汁-→巴氏灭菌-→脱胶-→超滤-→蒸发浓缩-→巴氏灭菌-→无菌灌装。 果汁生产的主要设备主要就是三部分:1、榨汁、2、脱胶处理+超滤、3、浓缩。 果汁生产中的最关键设备,是榨汁设备。所谓榨汁,就是推进一个物体(挤压面),把由固体、液体和气体物质所组成的混合物中的液体和气体物质从一个有限的空间(挤压室)中挤压出去的过程。如果挤压设备合理,就可以只把气体和液体物质从挤压室中挤压出去,而把固体物质仍然留在挤压室中。 影响出汁率的因素有:1、挤压力:在一定压力范围内,出汁率同挤压力成正比。但这个范围很关键。2、果浆泥的破碎程度3、挤压层的厚度4、预排汁5、榨汁的助剂,有无助剂,影响出汁率最多达11.7%。各种榨汁设备的比较:间歇:室式榨汁机、包裹式榨汁机、连续:螺旋榨汁机、带式榨汁机。1、螺旋榨汁机,在我国广泛应用,结构简单、故障少、生产效率比较高。但出汁率低,大多情况下40-60%,浑浊物>3%。2、带式榨汁机,连续作业,工作效率高,适合大规模生产。出汁率高,78%左右。带式榨汁机是国内外果汁生产最先进的榨汁设备。由于在初榨汁中含有较多的浑浊物,影响果汁的浓缩和最终产品质量,需要对初榨汁进行净化处理,主要用各种分离超滤设备,并在分离进行澄清处理处理,以提高分离因数和效率。浓缩,是将净化后的水果原汁,在较高真空度下,在60-65℃温度环境下,蒸发出水果原汁中的大部分水分,将体积缩小到原来体积的1/6左右,可溶性固型物含量从一般12%左右提高到72%。便于运输保存。目前国内市场各类浓缩果汁的价

垃圾渗滤液处理工艺方案比选

垃圾渗滤液处理扩建工程工艺方案比选 该资料有水务英才网资深招聘顾问刘先生提供! 广州市兴丰垃圾卫生填埋场位于广州市中心东北方向约38km的丘陵山地中,占地面积84公顷,填埋库容达2000万m3。是我国第一座在技术和管理上全面与国际接轨的垃圾填埋场,它采用了高标准的建设,并将其营运承包给知名的境外专业公司。该场于2000年11月开始建设,于2002年8月一期工程建成并投入营运,运行一年多来,取得了良好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兴丰场原设计的进场垃圾接纳量平均为3000 T/d,垃圾渗滤液处理能力为565 m3/d,主要工艺设计参数如表1所示。由于广州市规划中的其它垃圾处理设施不能如期建成,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兴丰场将承担6000 T /d的处理任务,因此渗滤液处理设施的扩建势在必行。扩建后渗滤液总处理能力必须达到1200 m3/d,场区自北向南流水经谷口排入金坑河,再流至兴丰填埋场东南方向大约900 m的总库容达1850万m3的金坑水库。由于下游金坑水库功能环境较为敏感,因此兴丰场渗滤液处理出水必须达到回用水标准。 表1 一期工程渗滤液处理系统设计指标(单位:mg/L) *注:实际处理后水质均达到回用水标准。 1 扩建工程渗滤液水量水质标准 1.1 渗滤液水量 根据兴丰场运行1年多来渗滤液产生量、广州降雨量和垃圾填埋方式等综合考虑确定垃圾量增加至6000 t以上时,渗滤液处理水量将增加650 m3/d。

1.2 渗滤液进水水质和出水水质 渗滤液进水水质和出水水质采用采用表1中的参数。 2 扩建工程处理方案选择原则 (1)扩建工程工艺必须达到现有渗滤液处理厂的处理能力和处理效果,保持最终出水稳定地达到回用水水质标准; (2)选择工艺尽可能简单、技术可靠、管理方便、运行高效低耗的处理流程,并尽可能降低工程投资。 (3)由于渗滤液水质变化幅度大,选取的工艺必须有较强的适应性和操作上的灵活性,具有一定的抗冲击负荷能力,并且能够容易进行改造,以适应水质的变化。 该资料有水务英才网资深招聘顾问刘先生提供! 3 扩建工程处理工艺方案介绍 3.1方案一:UASB+SBR+CMF+RO处理工艺 3.1.1 工艺流程 现渗滤液处理采用的工艺方案为UASB+SBR+CMF+RO,见图1。

浓缩果汁生产工艺

浓缩果汁生产工艺 1工序: 原辅料验收 由采供一部负责每年4月、6月、7月份分三次对原料产地进行普查,4月份采土样,6月份、7月份采苹果样由化验室进行检验农药残留,采供部根据供货数量以及化验室检验结果评定合格供应商。合格供应商应具备"农药残留普查合格证明".原料果进厂时,司磅员检查每车原料果的"农药残留普查合格证明",对无此证明的苹果拒收,并做记录。苹果质检员按照XXX/ISO C-GL-XXX-XXX 《苹果收购程序》和XX/ISO C-XX-XXX-XXX 《苹果质检办法》对苹果进行检验、将检验合格的苹果收入果槽,不合格的苹果实行出厂分拣至合格再行收购或拒收。 无菌袋、液袋或罐箱及酶制剂等辅料进厂后,采供二部及时委托技术质检部进行检验,检验合格后允许入库。包装材料常温贮存,使用时依照先进先出的原则;酶制剂存放在0~5℃的冷藏库中,使用时依照先进先出的原则。清洗材料、消毒剂等辅料进厂后,采供二部及时委托质检部进行检验,检验合格后入库,分类存放并做明确的标识。 2工序:果槽 将验收合格的苹果按果槽号(1-5号)逐次轻卸入果槽,要求苹果中无绳头,包装物等杂物,并做好各果槽苹果贮量记录。车间生产时,按照果槽进货的先后顺序,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正确使用果糟中的苹果。果槽及周边环境卫生由装卸工负责,每天必须冲冼,并保持全天干净卫生,当班苹果质检负责落实。 3工序:一级输送清洗 生产部一级坑工位拣选工根据苹果进入果槽的顺序,用一级坑循环水将苹果从果槽输送至一级坑处,在这个流通过程中使苹果得到充分的浸泡、清洗,同时比重大的一些物质(泥沙、石块、金属等)沉入沉降坑中,经过隔栅,将水和苹果分离,苹果进入二级输送果道,水流入一级循环池,由泵继续打入果槽循环输送苹果。在一级坑隔栅处用自来水/软水对苹果进行喷淋清洗。一级坑的循环水每天开机时使用自来水,生产过程中二级坑多余的循环水不断的补充进入一级坑,一级坑多余的循环水直接排放,保持一级坑循环水的干净卫生。 要求: 1、保证苹果先进先出。 2、保证喷淋压力3BAR,保证所有喷淋口畅通。 3、确保一级坑水不倒流入二级坑。 4、每天大清洗时彻底更换一次一级输送清洗系统的水。 4工序:二级输送清洗

膜处理工艺浓缩液处理技术

膜处理工艺浓缩液处理技术 摘要:本文阐述了膜处理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几种常规技术,针对利用反渗透处理废水后所产生的废水浓缩液难处理等问题进行探讨,采用Fenton法、铁碳微电解、组合法及直接回用法对浓缩液进行处理,为膜处理处理技术浓缩液治理提供技术工艺上的参考。 关键词:膜处理技术反渗透浓缩液处理 Abstract:This paper expounds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membrane technology and several conventional technology, using reverse osmosis treatment for waste water produced by the wastewater concentrate difficult to deal with such issues, using the method of Fenton, iron carbon micro electrolysis, combination method and directly back to the usage of concentrated liquid for processing, for film processing technology of concentrated liquid treatment on the technology reference. Key Words:Membrane technology; Reverse osmosis; Concentrate processing 1膜分离技术 分离作为化工行业中一个重要的生产环节,其过程及方法可以有多种,基于分离对象不同的物理化学性质,可以有凝胶色谱、离子交换、结晶、蒸馏、离心、萃取、吸附等许多方法。而以高分子膜为代表的膜分离技术作为一种新型、高效的流体分离净化和浓缩技术,因其操作过程大多无相变化,可常温连续操作,工艺简便易于放大,高效节能且污染小等优点而得到广泛应用。所有分离过程都是利用在某种环境中混合物各组分性质的差异进行分离。膜分离过程是以选择性透过膜为分离介质,借助于外界能量或膜两侧存在的某种推动力(如压力差、浓度差、电位差等),原料侧组分选择性地透过膜,从而达到分离、浓缩或提纯的目的。不同的膜分离过程中所用的膜具有一定结构、材质和选择特性;被膜隔开的两相可以是液态,也可以是气态;推动力可以使压力梯度、浓蘸度、电位梯度或温度梯度,所以不同的膜分离过程分离体系和适用范围也不同。膜分离方法按其分离对象可分为气体(蒸汽)分离和液体分离;按其用途又可分为反渗透(RO)、纳滤(NF)、超滤(UF),微滤(MF),渗析(D)、电渗析(ED)、气体分离(GS)、渗透蒸发(P、zAP)、乳化液膜(ELM)和与其它过程相结合的分离过程一一膜蒸馏和膜萃取等。其中,反渗透、超滤、微滤、电渗析分离过程己较为成熟,气体分离和汽化以及纳滤是正在开发中的技,且将是后的发展重点。 膜分离技术主要可分为以下四类。 (1)微滤 微孔过滤是以静压差为推动力,利用膜的“筛分”作用进行分离的膜过程。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