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早期康复训练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功能恢复的观察

早期康复训练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功能恢复的观察

早期康复训练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功能恢复的观察
早期康复训练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功能恢复的观察

早期康复训练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功能恢复的观察

摘要目的探究早期康复训练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总结重型颅脑损伤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延期康复训练,观察组给予早期康复训练。比较分析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康复训练,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与治疗满意度,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早期康复训练;重型颅脑损伤;功能恢复

颅脑损伤属于一种临床常见创伤,主要包括三种类型,即头部软组织损伤、颅骨骨折与脑损伤[1]。轻度颅脑损伤可自愈,重型颅脑损伤一般会伴随严重并发症。本文探究了早期康复训练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11月~2014年11月本院收治的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患者均符合重型颅脑损伤临床诊断标准。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男18例,女12例,平均年龄(38.7±3.2)岁;对照组男17例,女13例,平均年龄(37.4±

2.8)岁。所有患者均不伴随严重基础性疾病。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脑瘫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2 治疗方法对照组采取延期康复训练,观察组采用早期康复训练,具体方法如下:所有患者都接受常规神经外科治疗及康复训练,但是对照组康复治疗需等患者的身体体征稳定后再接受康复训练治疗,一般为48 h。而观察组由于生命体征相对平稳,入院48 h内立即接受康复训练治疗。具体的康复训练措施需根据《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神经外科分册》[2]等相关规定来实施,具体步骤如下:①如果患者病情允许,医生需给予患者高压氧治疗;②可让家属为患者讲一些日常生活趣事,观察其反应。如果患者身体情况允许,可进行点刺激治疗,2次/d,30 min/次;③护理人员帮助患者取抗痉挛模式位[3],以保证其舒适度,并由远至近为患者进行被动关节运动,2次/d;④可根据患者病情给予理疗针灸,并提供心理治疗,密切关注其心理状况,帮助其排解消极情绪,使其保持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增强治疗依从性。

1. 3 疗效评定标准按照本院相关标准,疗效评为显效、有效、无效。患者在接受治疗3个月后的运动功能测评(Fugl-Meye)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评分高,患者生活质量有明显改善,无并发症产生为显效;Fugl-Meye评分及Barthel评分较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一定改善,生活自理能力基本恢复,极

颅脑损伤的康复治疗

颅脑损伤的康复治疗 (一)颅脑损伤康复治疗目的: 闭合性颅脑损伤随严重程度的不同可能有下面中的结局: ⒈死亡; ⒉植物状态:无意识,有心跳和呼吸、吸允、呵欠等局部运动反应; ⒊严重残疾:有意识,但认知、言语和躯体运动有严重残疾,24小时均需他人照料; ⒋中度残疾:有认知、行为、性格障碍,有轻偏瘫、共济失调、言语困难等残疾,但在日常生活、家庭与社会活动上尚能勉强独立的状态; ⒌恢复良好:能重新进入正常社交生活,并能恢复工作,但可有各种轻的后遗症; 治疗的目的旨在使重型脑损伤病人达到表中第4项结局;使轻中型病人力争达到表中第5项结局。颅脑损伤患者的康复目标是多方面的。 但总的来说是要使其感觉运动功能、生活自理功能、认知功能、言语交流功能和社交生活技能恢复到可能达到的最大限度。 (二)颅脑损伤康复治疗原则: 在闭合性脑损伤康复中,运动和知觉障碍的治疗可参考脑血管以外的康复部分;情绪障碍易于用药物和心理治疗所控制。最有特征性的是认知障碍的治疗,应依据障碍程度的不同而应采用不同的治疗原则。 ⒈早期(Ⅱ、Ⅲ):对病人进行躯体感觉方面的刺激,提高其觉醒能力,使能认出环境中的人和物。 ⒉中期(Ⅳ、Ⅵ):集中在减少病人的失定向和言语错乱,进行记忆、注意、思维的训练,训练其组织(分类、排列顺序、补缺填空)和学习能力。 ⒊后期(Ⅶ、Ⅷ):增强患者在各种环境中的独立和适应,提高在中期训练中各种功能的技巧,并推广到日常生活中去。 (三)颅脑损伤治疗方法:

⒈认知障碍:认知康复的方法可从两个角度来分类: (1)单维或多维法:但维法即单独地治疗认知障碍中的某一功能如知觉、记忆等。多维法是一种环境治疗,即治疗不仅针对某一种认知缺陷,而且将患者的性格、情绪、生活和社会等多维因素都考虑到康复计划之中,多维法现已成为较公认的方法。 (2)直接法和代偿法:直接法是直接治疗存在的功能缺陷从而提高或恢复其功能的方法;代偿法是通过其他完好部分的功能或外界的辅助来代偿有缺陷的功能的方法,对于重症患者,代偿法常比直接法有效。 1) 记忆的训练:每次训练,患者需要记住的内容要少,信息呈现的时间要长些;两种信息出现的间隔时间也要长些;在袭击出现和反应之间的间隔也应加大。对于信息量较大的内容可采用PQRST法 P(先预习要记住的内容); Q(向自己提出与内容有关的主要问题); R(为了回答问题而仔细阅读资料); S(反复陈述阅读过的资料); T(用回答问题的方法来检验自己的记忆); 2)注意力训练: A猜测游戏; B删除作业; C时间感; 注:以上3点请咨询康复中心作业治疗师 3) 思维的训练:思维包括推理、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多种过程,而这些过程往往表现于人类对问题的解决中,因此训练解决问题的能力就等于训练了上述大部分的抽象逻辑思维的能力。 ⒉行为障碍 1)发作性失控:往往是聂叶内部损伤的结果,发作时脑电图有阵发性异常,是一种突然无诱因、无预谋、无计划的发作,直接作用于最靠近的人或物等。给予卡马西平0.1-0.3/次,一日2-4次,配合行为疗法中的暂停法。

颅脑损伤康复诊疗常规(新)(DOC)

头部内伤(颅脑损伤)中医康复诊疗常规 、诊断要点 (一)病史 1?受伤时间、原因、头部外力作用的情况。 2?伤后意识障碍变化情况。 3.伤后作过何种处理。 4?伤前健康情况,主要了解心血管、肾与肝脏重要疾患等。 (二)体格检查 1意识障碍的程度和变化是判断伤情的重要方面。 2头部检查,注意头皮损伤,耳鼻出血及渗液情况。 .生命体征(呼吸、脉搏、血压和体温)要作重点检查,以了解颅内压增高,延髓功能状态以及有无休克等。 4瞳孔应注意对比双侧大小、形状和对光反应情况。 5?运动与反射检查。 (三)辅助检查 1. 颅骨X 线平片只要病情允许应作常规检查,照正、侧位片或特殊位。开放伤更有必要,以便了解颅骨骨折部位、类型及颅内异物等情况。 2. 腰椎穿刺以了解脑脊液压力和成份改变,但对已有脑疝表现或疑有颅后凹血肿者应视为禁忌。 3. 脑血管造影对颅内血肿诊断准确率较高,是一项可靠的诊断方法。 4?电子计算机断层(CT)和磁共振(MRI)检查对颅脑损伤诊断,是目前先进的检查技术。 5. 脑电图可作为监测、了解脑的恢复情况的参数 6. 脑诱发电位可分别反映脑干、皮质下和皮质等不同部位的功能情况, 对确定受损部位、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等有帮助。 (四)、损伤程度分类 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lasgow Coma Scale,GCS被广泛地应由于颅脑损伤患者的病情判断上, 并且也被应用于其他原因所致的意识障碍患者(参阅表8-2)。根据昏迷时间长短,可将颅脑损伤分为四型: 轻型:总分13?15分,伤后昏迷20min以内。 中型:总分9?12分伤后昏迷20min?6h。 重型:总分6?8分,伤后昏迷或再次昏迷持续6h以上。特重型:总分3?5 分。 (五)中医证候分期分型 1.急性期(6 周以内)多从瘀血阻滞、脑脉痹阻来论治,症状表现:肢体无力,头痛,头晕,记忆减退,言语不清,饮水呛咳,舌暗红,上有瘀斑瘀点,苔薄白,脉弦涩,或沉细涩。 2.恢复期(急性期过后)多从以肝肾不足、气虚血瘀来论治,症状表现:手足拘挛,活动不利,头晕,记忆减退,言语不清,饮水呛咳,舌暗红,上有瘀斑瘀点,苔薄白,脉弦细涩,或沉细涩。 、康复评定 颅脑损伤评定目的是对功能障碍的程度作出客观的评估, 为康复治疗方案、康复预后预测提供客观依据。除了神经系统方面内容以外, 重点意识障碍、认知功能、运动功能结局等的评定。 意识障碍的评定常用格拉斯哥昏迷量表( Glasgow Coma Scale, GCS)( 表8-2) 来评定意识水平。认知功能的评定认知功能主要由注意、记忆、思维、推理、智力等构成。认知功能的评定常用Rancho Los Amigos(RLA) 认知功能水平分级。常用Brunnstrom 中枢神经糸统损伤后运动

急性特重型颅脑损伤救治体会

急性特重型颅脑损伤救治体会(作者: 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 邮编:___________ ) 特重型颅脑伤由于伤情特种、恶变极快,传统治疗的死亡率一直很高,是临床救治的09年收治特重型颅脑伤(GCSe3-5分)53例,并与前期(2000年6月-2003年12月)收治的69例特重型颅脑伤的救治结果进行对比,着重分析了影响雨后的因素,提出了一些新的救治经验。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53例,男36例,女17例;年龄(49 士19)岁(3-89岁)。伤因:车祸伤27例,跌伤14例,坠落伤4 例, 其他伤8例。着力部位:枕部26例,其他(额颞、顶等处)20例,不详7例。50例伤后24h内入院;3例分别于伤后31h、10d和17d 由外院转入。 1.2诊断及治疗难题。笔者2004年-2009均经临床检查及头颅拍片及CT扫描明确诊断。43例行开颅血肿清除术,10例未手术。2004年以来,笔者在原救治措施的基础上,对有明显脑挫裂伤及硬膜下血肿

患者,除手术时采用大骨瓣减压术外,重点做了以下改进: (1)早期气管切开、控制或辅助呼吸。(2)重视早期脑保护,包括 ①亚低温脑保护;②药物脑保护,如:早期应用大剂量维生素C、地塞米松、硫酸镁、胞二磷胆碱和尼莫通等;③控制高血糖,在急性期应用无糖液,常规使用胰岛素(普通胰岛素8U,8h 一次)降血糖,根据血糖调整胰岛素用量。(3)加强术后监护,包括:监测生命体征、意识、瞳孔;颅内压监护;除病情变化外,伤后或术后3d和7d常规复查头颅CT。(4)维持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5)重视营养支持。(6)改善微循环。 1.3统计学分析结果行x2检验。 2结果 2.1 48例发生脑疝,死亡31例(64.6% );无脑疝者5例,死亡1例(20% )。有脑疝者其死亡率明显升高。 2.2脑挫裂伤51例中,死亡32例(62.7% );无脑挫裂伤2 例,无1例死亡。 2.3 50例颅内血肿中,单纯硬膜外血肿2例,死亡1例;硬膜下血肿15例,死亡8例;脑内血肿10例,死亡6例;多发血肿23例,死亡15例。其余3例虽无颅内血肿,但均因弥漫性脑肿胀引起不可控制的颅内高压而死亡。 2.4血糖含量在伤后1周内血糖含量小于10mm1/L者18例, 死

颅脑损伤康复(1)

内容 一、概述 二、病理生理 三、康复评定 四、康复治疗 五、预后 一.概述 颅脑损伤 (traumatic brain injury, TBI) ?定义:一组因创伤造成脑组织损伤,导致意识丧失、记忆缺失和神经功能缺损的伤病。?青年人因创伤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 医学不能超越自然规律 颅脑损伤的原因 发病情况 年龄分布:颅脑损伤可以发生在各年龄组,其分布呈两极分化,即15~24岁青少年(200/10万人口),65~75岁老年人(200/10万人口)居多 发生率:男性多于女性,两者比例为2:1;男性TBI死亡率是女性的3~4倍. 原因:半数TBI与交通事故有关 另50%由坠落、遭人打劫和其他原因所致,如赛车、拳击等。 二.病理生理 分类 临床:开放性颅脑损伤 闭合性颅脑损伤 前者是指头皮、颅骨和硬脑膜三层同时破损,脑组织与外界沟通者; 后者是指头皮、颅骨和硬脑膜的任何一层保持完整,脑组织不与外界沟通者。 分类 病理生理:原发性 局部 弥漫性 继发性 1、局部脑损伤 颅脑损伤以直接暴力最常见,其次为间接暴力。暴力的方向即加速、减速或旋转及暴力的大小决定了对脑原发性或继发性损伤的程度。 由于脑组织不是僵硬的而是类似凝胶状,因此惯性作用可以引起脑组织移位,直至被硬脑膜间隔或颅骨挡住为止。

暴力损伤是以着力点的损伤或脑灰质的挫伤为特征,引起脑实质及表面出血。头部受到严重打击后,可在两个部位发生脑损伤即着力点局部、着力点对侧,后一种情况又称之为对冲性损伤。 撕裂伤是局部脑损伤的另一种形式。颅脑是由坚硬的密质骨构成,其额、颞部内部轮廓不规则,当内部不规则骨擦伤脑表面时可产生脑表面裂伤。 压迫性颅骨骨折是脑挫伤和裂伤的另一主要原因,死亡率相当高。 血管破裂可产生硬脑膜外、硬脑膜下或颅脑内血肿,不论那一种血肿,均要占据一定空间,压迫脑组织。 2、弥漫性脑损伤 除了局部损伤外,对脑的旋转与震荡力可导致弥漫性损伤,结果是严重的广泛的白质退行性变化。 白质弥漫性损伤的临床表现:病人深度昏迷,两上肢呈异常的伸展姿势,常伴有自主功能障碍,植物状态可持续数周至数月。 弥漫性损伤在CT表现为散在出血灶或出血点。 3、继发性脑损伤 继发性脑损伤是原发性脑损伤的直接后果 包括:①颅内压升高 ②脑缺血 ③脑水肿 ④低血压 ⑤低钠血症 ⑥颅内感染 ⑦脑积水 病例 ?病史:患者xx,女,34岁,因“昏迷、运动障碍6月余”入院。6个月前因车祸致昏迷,头颅CT示“脑挫伤、原发性脑干损伤、颅底骨折、蛛网膜下腔广泛出血、脑室内出血”,当时GCS 评分3分,经清创缝合、防治脑水肿等治疗,患者昏迷20余天后清醒。 ?查体:言语不清,记忆力、定向力、计算力、注意力下降,双上肢肌力Ⅳ+ ,双下肢近端肌力Ⅳ+,远端肌力Ⅲ。双侧指鼻试验不准确,闭目难立征阳性。 ?功能状态:独立完成床上翻身、卧坐转移,坐位平衡2级,坐站转移不能,不能站立,不能步行,双侧跟腱挛缩,左足下垂、内翻,ADL小部分自理。 头皮解剖图示 二、头皮裂伤 (scalp laceration) 颅前窝骨折 (fracture of anterior fossa) 颅中窝骨折示意图 颅后窝骨折 (fracture of posterior fossa) 凹陷性骨折图示 CT表现和治疗 CT表现和治疗 CT表现和治疗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 1.1 气道的护理由于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深昏迷,缺少咳嗽反应,容易因痰液等造成呼吸道阻 塞或窒息,轻者引起缺氧而加重脑组织的损害,重者可致死。急救时应清除口腔或鼻咽部的 分泌物、血液(块)、呕吐物或异物,患者置侧卧位,放入通气道,或气管内插管或尽早做气 管切开,保持呼吸道通畅,持续低流量吸氧,提高动脉的血氧分压,有利于脑水肿消退,降 低颅内压。对有舌后坠者应经常检查通气道是否通畅,做好吸痰前后的评估。定时吸痰,以 防止干扰正常呼吸功能和颅内压突然增高。每次吸痰时间≤15s,并避免剧咳。对痰液黏稠者,应给予持续湿化。严格无菌操作。酌情每2h一次翻身、拍背。同时应做好口腔护理,经口 插管要管理好牙垫,每12h更换一次位置,及时清除口腔内的分泌物。决定拔管前要充分清 除上呼吸道的痰液。 1.2 脱水药物的应用脑水肿可导致一系列的恶性结果,为了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必须 采用脱水疗法。静脉输入或口服各种高渗液体,提高血液渗透压,造成血液与脑组织和脑脊 液的渗透压差,使脑组织内的水分向血循环内转移;并通过在近端肾小管中造成高渗透压, 而产生利尿作用;同时因血液的高渗透压,抑制脉络丛分泌,减少脑脊液的产生,从而达到 减轻脑水肿和降低颅内压的目的。紧急情况下应选用作用快、功效强的药物,如甘露醇、呋 塞米等。 (1)渗透性脱水:20%的甘露醇,剂量为1.5~2.0g/kg静脉滴注。甘露醇要在15~20min内 静脉点滴完毕,必要时加压推注,注意勿外渗。在注射后的10~20min即有降压作用,一般 持续4~6h。与呋塞米合用,可提高脱水作用。 (2)葡萄糖:常用10%、25%和50%葡萄糖溶液,可静脉滴注,其脱水效果不如甘露醇,但 有营养和改善脑细胞代谢的作用。 (3)利尿性脱水药:通过增加肾小球过滤,减少肾小管对钠离子、钾离子等的重吸收而产生利尿作用,使脑组织和全身脱水,降低颅内压。脱水效果不如渗透性脱水剂,且易引起水及电 解质平衡紊乱。 1.3 亚低温的护理应用冬眠药物和物理降温的综合措施,使体温控制在肛温为32~34℃,可 以降低脑组织代谢,减少耗氧量,减轻脑组织对创伤的反应。使用冰袋、冰帽做局部降温时,注意使用衬垫保护皮肤。冬眠期间翻身轻,防止体位性休克,配合冬眠低温使用肌肉松弛剂 和镇静剂时应观察呼吸。冬眠低温因角膜反射减弱,保护性分泌物减少,应注意眼的保护。 复温时可以用电热毯及提高室温等方法,忌用热水袋,以免烫伤。复温速度每小时不超过 0.1℃。 1.4 过度通气目前建议将PaCO2维持在30~35mmHg,是控制颅内压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机 制是通过脑小动脉收缩,来降低脑血流及脑血容量。一般为间断使用,不当的过度通气,会 引起脑缺血而加重病情。因此治疗性过度通气需行气管插管,必须要有临床经验的医师来进 行操作。 1.5 颅内压监护重度颅脑外伤患者,常因颅内压增高而导致死亡,故应对重症外伤后昏迷患 者进行持续性的颅内压监护。颅内压15~20mmHg即为异常。若颅内压>40mmHg为严重高 颅压。监护期间要采取措施防止测压管脱落。伤口有脑积液外渗、监护仪显示高颅压报警、 患者意识出现变化等,都应及时通知医师处理。 2 手术后的护理 2.1 体位和气管插管的护理 1)体位

探析重型颅脑损伤临床救治体会

探析重型颅脑损伤临床救治体会 目的总结重型颅脑损伤(SCCI)患者临床救治经验,探讨有效的治疗措施与方法。方法分析我科自2010年6月~2013年1月共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60例患者的致伤原因、临床特征、诊治方法及预后状况。结果本组好转及治愈39例,植物生存3例,放弃治疗5例,死亡13例,病死率为20.3%。在好转及治愈39例患者中,恢复良好15例,占38.4%,轻残12例,占30.8%,中残6例,占15.4%,重残6例,占15.4% 。结论本文阐述了抢救重型颅脑损伤各项重要措施,对抢救重型颅脑损伤,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治愈率,减少致残率及死亡率有重大意义。 标签:重型颅脑损伤;血肿;综合措施;临床救治 重型颅脑损伤是指GCS3-8分颅脑损伤患者,该型损伤是外伤类疾病致死、致死率最高的病种,有文献报道,重型颅脑损伤的病死率在23.4%~44.7%[1-2]。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提高,医疗设施的完善,部分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针对性的治疗方案下也能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我科自2010年6月~2013年1月共救治重型颅脑损伤患者60例,经积极救治取得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60例颅脑损伤患者GCS8分以下,男性48例,女性12例,年龄26~83岁,平均54岁。受伤原因:车祸伤45例,坠落伤10例,打击伤5例,全部患者在伤后30 min~2 h内急诊入院。 1.2临床资料入院时GCS评分3分者5例,3~5分者10例,5~8分者45例,均存在不同程度意识障碍、呕吐等症。 1.3影像学检查首次CT检查颅骨骨折并广泛脑挫裂伤患者70例,原发性脑干损伤5例,颅骨骨折并急性硬膜下血肿15例,硬膜外血肿12例,脑组织内血肿3例,弥漫性轴索损伤3例。 1.4治疗方案一般治疗包括平卧,头抬高15°,给氧,保持呼吸道通畅,脱水降颅内压,止血抗感染,保持水电解质平衡,预防并发症,昏迷患者并行气管切开。气管切开者25例,应用呼吸机8例,同时早期足量使用盐酸纳络酮、钙离子拮抗剂尼膜地平、氧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手术治疗,有手术指征应及时行急诊开颅术,60例患者中急诊开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38例,动态复查CT 以及动态记录GCS变化作为首次CT检查无手术指征患者行手术治疗的重要依据,这类手术患者5例,17例行保守治疗。 2结果 本组好转及治愈39例,植物生存3例,放弃治疗5例,死亡13例,病死率

60例重型颅脑损伤临床治疗体会

60例重型颅脑损伤临床治疗体会 发表时间:2012-08-31T08:50:53.890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4期供稿作者:叶锋[导读] 分析总结GOS评分3分~8分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经验,不断提高救治水平。 叶锋 ( 广西钦州市中医医院外科广西钦州 5 3 5 0 0 0 ) 【摘要】目的分析总结GOS评分3分~8分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经验,不断提高救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病例资料,其中手术54例,非手术治疗6例。结果随访3个月至1年,死亡15例(25%),植物生存2例(3.3%),重残14例(23.3%),中残20例(33.3%),良好9例(15%)。结论尽早明确诊断,超早期手术治疗,清除血肿,充分去颅骨瓣减压,彻底止血,加强监测,控制感染,重视康复期治疗,是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救治成功率的关键。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损伤治疗预后 重型颅脑损伤病情危重,变化快,致残率、死亡率高的疾病[1](死亡率约35%)。为提高诊治水平,总结救治重型颅脑损伤的经验,现将我科自2006年至2012年收治重型颅脑损伤(GOS评分≤8分)60例救治情况,结合文献总结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60例,男51例,女9例,年龄12岁~69岁,平 均41岁。受伤方式:车祸伤49例,坠落伤10例,打击伤1例,受伤至住院 时间:<3h 25例,3h~24h 32例,1d~3d 3例。 1.2 临床表现 GOS评分:3分~5分 19例,6分~8分 41例,入院时均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其中双瞳孔散大,无光反应10例,一侧瞳孔散大32例,双侧瞳孔多变8例,偏瘫21例,去大脑强直3例,锥体束征阳性21例,合并其它伤:如胸部伤17例,腹部伤6例,四肢骨折12例。 1.3 损伤类型硬膜外血肿18例,单纯硬膜下血肿6例,硬膜下血肿伴脑挫裂19例,脑内血肿伴脑挫裂伤12例,弥漫性脑肿胀3例,原发性脑干伤2例。 1.4辅助检查头颅CT扫描51例,颅脑MRI 9例,其它选择性辅助检查如头颅x光平片。 1.5 治疗本组60例,经手术治疗54例,其余均行保守治疗。患者入院后均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对于颅内大量血肿形成,手术清除血肿,切除坏死挫碎脑组织,严重脑挫裂伤并颅内高压者,行直径大于8cm的去大颅骨瓣修补减压术,1例合并头皮广泛撕裂伤行清创缝合及右眶骨内侧壁骨折复位,外直者术前、术后均采用规范化综合药物治疗,常规采用20%甘露醇、速尿等脱水剂治疗,同时加用神经营养药物治疗,估计患者昏迷时间长者,早期行气管切开术。加强护理、防褥、预防和治疗并发症,监测生命体征,注意血糖、电解质、肾功能等。 2、结果 按Glasgow Ovtcome Scale(Gos)标准评定预后:死亡15例,植物生存2例,重残14例,中残20例,良好9例。 3、讨论 随着我国交通事故的不断增多,重型颅脑损伤已成为一各常见病,多发病,统计显示:其发病率居创伤首位,占全身各部创伤9%~21%[2],病情危重,死亡率极高。通过对60例病例临床救治分析,体会到:尽早明确诊断,超早期手术治疗,清除血肿,充分去骨瓣减压,加强护理,预防和治疗危及生命的重要环节,注意做好以下几点,能有效降低死亡率、致残率。 3.1 现场急救与病员的转送。对颅脑损伤病人的救治中占非常重要的环节,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大多有意识障碍及合并伤,重点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插气管套管,紧急止血及骨折固定,对烦躁及疼痛的病人,需要对症处理,以免加重脑部的损害。 3.2 积极维持呼吸循环有效功能。病人被送至急诊室后,为保持呼吸道通畅,头应偏向一侧,防止舌后坠而引起窒息,及时吸出误吸入气道的胃内容物,吸氧,减少脑缺血、缺氧引起的继发脑损害,对有呼吸困难者,常规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术,必要时呼吸机辅助呼吸,维持有效通气,换气,保证血氧交换,改善缺氧。对开放性颅脑损伤病人要进行必要清创、包扎,妥善止血,对有合并伤的病人,如血气胸的要及时行胸腔闭式引流,进一步改善呼吸,对大出血、休克病人,先作有效止血,同时输高渗盐水和血液,进一步纠正休克,维持正常血压,待病情稳定后行头颅CT扫描,明确诊断。 3.3 尽早手术解除脑受压。对于颅内大量血肿形成,严重的脑挫裂伤的病人,中线移位>1.0c m,环池极窄或消失的,要行直径大于8c m的去颅骨瓣减压术,必要时要行双侧去颅骨瓣减压术[3],可缓解颅内高压,颅内水肿,细胞坏死,从而最大限度地保护脑组织,对于硬膜外或硬膜下血肿,术中先对血肿中心部位作快速钻孔,清除部分血肿,再做骨瓣成形或去骨瓣减压术,在清除血肿时,血肿与坏死脑组织一并进行彻底地清除,同时完善地止血,尽量减少手术对脑结构的损伤。 3.4 术后加强综合治疗,也能有效降低致残、死亡率,包括:①手术后即送专科I CU病房进行多项生命体征监测,包括呼吸、体温、血压、血糖、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等。②采用冰帽、降温毯等行亚低温治疗。③使用甘露醇、速尿、甘油果糖等交替使用,间断性应用白蛋白以降低颅内压。④定期复查CT,如病情有变化时,急行CT复查。⑤注意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紊乱,重点注意血糖变化,保持心、肾等重要脏器功能[4]。⑥加强抗生素应用预防手术切口、呼吸道、泌尿系统感染。⑦早期应用止血药。⑧神经细胞营养药及促苏醒药应用。⑨应用胃粘膜保护剂,防止消化道应激性溃疡出血。⑩应用脑代谢功能活化剂和鼻饲与静脉营养,加强对脑细胞的保护。 3.5 注意康复期治疗是降低致残率的关键,包括:①加强营养和功能锻炼。②在恢复期,加用高压氧及活血、化糖的中草药治疗,并配合理疗,针灸和按摩等方法,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参考文献 [1] 易声禹.努力提高颅脑损伤救治整体水平[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998 [2] 赵雅度.神经系统外伤[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1 [3] 徐如祥.王伟民.现代颅脑损伤救治策略[M].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4] 漆建.余定庸.唐文国等,重型颅脑创伤510例临床分析[J].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02.6 376-377

重型颅脑损伤临床救治体会

重型颅脑损伤临床救治体会 发表时间:2014-07-30T10:13:16.623Z 来源:《医药前沿》2014年第11期供稿作者:江永嘉[导读]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具有病情重、发病急、变化快等特点,长期以来是颅脑损伤治疗的重点和难点,死亡率和致残率极高。江永嘉 (惠东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516300) 【摘要】目的总结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救治经验,提高对重型颅脑损伤的认识。方法对我科5年中收治35例GCS评分3~8分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26例,非手术9例。结果 35例中存活24例,恢复良好12例(34.3%),中残6例(17.1%),重残4例(11.4%),植物生存2例(5.7%),死亡11例(31.4%)。结论及时手术清除血肿、降低颅内压,解除脑疝,综合治疗是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救治成功率及改善其生存质量的关键。【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手术治疗综合治疗【中图分类号】R651.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1-0113-02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具有病情重、发病急、变化快等特点,长期以来是颅脑损伤治疗的重点和难点,死亡率和致残率极高。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scale,GCS) 3~5分病死率在50%以上,生存质量亦较差[1]。2008年7月~2013年6月,我科共收治重型颅脑损伤35例,现将其救治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35例,其中男28例,女7例,年龄14—75岁。致伤原因:车祸伤23例(65.7%),摔伤7例(20.0%),高处坠落伤5例(14.3%)。 1.2 临床表现均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和颅内高压症状。按GCS评分3—5分 12例,6-7分23例。其中12例病人出现单侧或双侧瞳孔散(34.3%),9例出现呼吸循环紊乱(25.7%)。复合伤:合并胸部外伤16例,腹部外伤5例,骨盆及四肢骨折5例,创伤性休克2例。 1.3 均行头颅CT扫描,CT显示单纯硬膜外血肿6例(17.1%),单纯硬膜下血肿2例(5.7%),硬膜外血肿伴硬膜下血肿及脑挫裂伤4例(11.4%),硬膜下血肿伴脑挫裂伤10例(28.6%),颅内血肿伴脑挫裂伤6例(17.1%),多发颅内血肿l例( 2.9%),蛛网膜下腔出血3例(8.6%),脑干损伤1例(2.9%),脑挫裂伤脑肿胀2例(5.7%)。 1.4 治疗措施本组手术治疗26例,急性颅脑损伤的手术指征:①意识障碍进行性加重,并出现一侧定位体征,对脱水降颅压治疗无效或进行性病情恶化;②CT示脑中线向对侧移位>5mm,同侧脑室受压或闭塞;③脑皮层挫伤基础上形成硬膜下血肿,正常脑结构向对侧压迫推挤移位; ④脑挫裂伤基础上形成脑内血肿,限于皮层内或皮层血肿扩大向白质发展且脑结构受压迫移位[2]。生命体征不平稳,如呼吸减慢或停止、血压下降,不应手术。手术多采用单侧去大骨瓣减压手术[3],如患者为双侧颅内血肿,术前CT显示颅内压力极高,弥漫性脑肿胀或术中见颅内极高,则采取双侧去骨瓣减压术。由于去骨瓣后扩大了颅腔容积,降低了部分颅内压,还可转移脑移位方向,使膨出脑组织回复,解除或减轻对脑干的压迫,有利于静脉回流,改善脑血液循环,因而能起到防止和控制脑水肿发展和脑疝发生的作用。对于没有手术指征而行保守治疗及颅脑手术后所有病例,均给予补液、脱水、大剂量激素、抗感染、脑保护剂、营养支持及预防应激性溃疡出血等治疗。并监测电解质、肾功能、血糖、血气,重视护理、营养及康复期高压氧治疗等一系列综合措施。对合并其他脏器损伤者,按病情轻重缓急分别行剖腹探查、胸腔引流、骨折复位固定等治疗。 2 结果根据对患者的GOS评分随访半年,结果35例中存活24例,恢复良好12例(34.3%),中残6例(17.1%),重残4例(11.4%),植物生存2例(5.7%),死亡11例(31.4%)。 3 讨论重型颅脑损伤由于伤情重、变化快,病死率、致残率都较高,已成为当今社会威胁人类生命的重要疾患之一。作为神经外科医生应更新观念,不断提高对颅脑损伤的认识,减低病死率,努力提高救治成功率。 3.1 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因意识障碍、呕吐和颌面部伤会导致呼吸道梗阻,术前急救过程中应及时清除呼吸道阻塞,气管插管保持气道通畅,包扎止血、补液等维持呼吸和循环功能,及早行颅脑CT扫描,为进一步开颅手术创造条件。若无手术指征,则行保守综合治疗,并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3.2 对于有手术指征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应迅速行开颅手术清除血肿,去骨瓣减压,在昏迷初期或脑疝早期进行手术患者往往预后良好,过晚手术常导致植物状态或死亡。本组26倒手术患者多采用单侧去大骨瓣减压手术,如患者为双侧颅内血肿,术前CT显示颅内压力极高,弥漫性脑肿胀或术中见颅内压极高,则采取双侧开颅,颅内血肿清除、严重脑挫裂伤清除,去骨瓣减压术。对形成脑疝者,先行颞肌下减压,对脑肿胀、脑膨出明显,可行额、颞极切除减压;对脑疝时间过长者,在行开颅清除血肿、去骨瓣减压术的基础上,加行小脑幕切迹切开减压术,同时轻柔地抬起颞叶底部,反复等渗盐水冲洗,及应用甘露醇等方法,使脑疝复位[4]。同时应重视术中血压的稳定,保证有效的脑灌注。 3.3 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胸、腹、四肢、骨盆及脊柱损伤时,一定要先抢救生命,对张力性气胸、心包填塞、大出血造成休克其危害程度远超过神经系统损伤,应优先处理,如患者已发生脑疝应与相关科室共同抢救,必要时同时手术[5]。 3.4 重视术后综合治疗。术后患者均给予补液、脱水、激素、抗感染、脑保护剂、营养支持,预防应激性溃疡出血等。重视护理及康复期高压氧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状况,出现水电解质紊乱时及时纠正。并发症是重型颅脑损伤的重要死亡原因之一,积极预防并发症,正确处理并发症是治疗成功的关键。肺部感染、上消化道出血是重型颅脑损伤的常见并发症,早期气管切开,加强护理,促进肺部引流及选用敏感的抗生素,加强物理治疗能有效控制感染。常规护胃治疗和使用胃黏膜保护剂以及质子泵抑制剂能有效的预防应激性溃疡。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伴不同程度血糖升高,早期适量应用胰岛素具有脑保护作用,严重者可应用胰岛素持续微量泵。 参考文献

颅脑损伤患者的康复.

教案 教师姓名课程名称常见疾病康复班级授课日期年月日第周授课顺序章节名称颅脑损伤患者的康复 教学目标掌握: 1.颅脑损伤患者主要功能障碍及康复功能评定内容和方法 2.颅脑损伤患者的康复治疗 熟悉: 1.颅脑损伤的定义及临床分类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 颅脑损伤患者主要功能障碍及康复功能评定内容和方法颅脑损伤患者的康复治疗目的及方法 难点: 颅脑损伤患者主要功能障碍 教学资源1.教材:《疾病康复》第2版张绍岚主编 2.参考书:《临床诊疗指南(物理医学与康复分册)》中华医学会编、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大纲 3.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视频 评估反馈1.根据课堂学生的反应判断本次课的课堂活动是否适用于该层次学生。 2.根据课后完成作业情况和下堂课学生回答问题情况判断学生掌握知识点的程度。 作业1、简述颅脑损伤的临床分类。 2、简述颅脑损伤患者主要功能障碍。 3、简述颅脑损伤患者康复功能评定哪些内容。 4、简述GCS评定,何谓PVS 课后记

教学活动及板书设计 导入:由颅脑损伤所致功能障碍入手,导出本次课程内容。5min 颅脑损伤的康复 一、概述(举例,讲解,15 min) (一)基本概念(二)临床分类(三)主要功能障碍 1.意识障碍GCS、PVS 2.认知功能障碍 3.精神心理障碍 4.运动功能障碍 5.感觉功能障碍 6.言语功能障碍 7.吞咽功能障碍 8.其他功能障碍 二、康复评定(讲解,25 min) (一)严重程度评定(二)认知功能评定(三)情绪障碍评定 (四)行为障碍的评定(五)运动障碍的评定(六)ADL的评定 (七)言语功能的评定(八)颅脑损伤预后评定(九)颅脑损伤结局评定 三、康复治疗 (一)基本原则(举例,讲解,5min) (二)康复适应证(举例,讲解,5min) (三)康复治疗方法(举例,讨论,讲解,30min) 1.急性期康复治疗 康复目标:稳定病情,协调促醒,促进健忘症恢复,预防并发症,促进功能康复。康复治疗: (1)床上良肢位摆放(2)综合促醒治疗(3)保持呼吸道通畅 (4)被动关节活动范围训练(5)尽早活动(6)物理因子治疗 (7)夹板和矫形器的使用(8)高压氧治疗(9)支持疗法 (10)躁动不安的康复处理 2.恢复期康复治疗 康复目标: 减少患者的定向障碍和言语错乱,提高记忆、注意、思维、组织和学习能力;最大限度地恢复感觉、运动、认知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提高生存质量。 (1)认知障碍的康复治疗(2)行为障碍的康复治疗 3.后遗症期康复治疗 康复目标: 使患者学会应付功能不全情况,学会用新的方法代偿功能不全,增强患者在各种环境中的独立和适应能力,回归社会。 康复治疗 小结:5min

重型颅脑损伤的观察及护理_0

重型颅脑损伤的观察及护理 目的分析总结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观察及护理,探讨观察及护理的措施及方法。方法在阅读相关资料的同时回顾性分析总结我科2013年1~12月收住的3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观察及护理。结果本组有38例患者,通过严密的观察病情变化及精心的护理,除8例因病情危重死亡,2例植物生存状态,5例自动出院外,其余患者均治愈或好转。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是一种常见的外科急症。病情危重,通过及时抢救治疗以及科学、精心、合理的护理,可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及致残率。 标签:重型颅脑损伤;观察;护理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重型颅脑损伤疾病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多由交通事故、高空坠落、打伤、重物击伤、突发事件以及自然灾害引起。其死亡率、致残率颇高。临床上以起病急、病情复杂多变、危重、死亡率高为特点。因此,护理人员应及时实施抢救治疗及科学、合理的护理,可使患者的治愈率及生存质量提高[1]。本文对38例患者实施科学、合理、精心、细致的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观察及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科2013年1~12月收住重型颅脑损伤患者38例,男性25例,女性13例,年龄在14~85岁。 1.2方法 1.2.1急救护理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发病急,来势凶猛,病情危重,变化快。严密细致的护理及有效的抢救措施,为抢救赢得时间,挽救患者生命,降低死亡率,起着重要作用[2]。因此,责任护士接到急诊室通知后,应做好入院患者的急救准备。备好急救设备(如:氧气、中心负压吸引装置、吸痰管、口咽通气管、简易人工呼吸气囊、气管切开包、心电监护仪、导尿包等)及急救药品(如:甘露醇、止血药、升压药等)、床单元等。 1.2.1.1保持呼吸道通畅做好入院评估,患者呕吐、口腔有血液及异物时或者误吸,应让患者头偏向一侧,并及时清出口腔异物;有舌后坠时给口咽通气管,保持呼吸道通畅,以防窒息及大脑缺氧,加重脑水肿的发生。必要时行气管切开。 1.2.1.2立即建立静脉通道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多伴昏迷、烦躁不安。为了迅速给药物治疗,一般应浅静脉留置针开通两条通路。一条通路遵医嘱快速静脉滴注甘露醇,一般250ml甘露醇应在30min内滴完,以降低颅内压,有效降低颅内压是抢救成功的关键,抬高床头15°~30°,以利静脉回流。其余液体速度宜慢,以免加重脑水肿[2]。另一条通路遵医嘱输血液、升压药等。

颅脑损伤健康教育图文稿

颅脑损伤健康教育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颅脑损伤健康教育 您好!这是一份关于颅脑损伤的相关知识,希望您阅读后对您有所帮助!若有疑问,请随时向负责您的医生及护士咨询。 请您了解以下情况 1、什么是颅脑损伤 颅脑损伤:包括头皮损伤,颅骨骨折,脑震荡,脑挫裂伤,原发性脑干损伤,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脑内血肿等。 2、颅脑损伤有何症状、体征 主要症状、体征:取决于颅脑损伤的部位和程度。 ①意识,瞳孔改变:意识障碍的程度及变化,提示病情变化。 ②脑膜刺激征表现:颈项强直等。 ③神经系统阳性体征:瘫痪,失语,癫痫等。 ④颅内压增高症状:如头痛,恶心、呕吐等。 ⑤躁动:是颅脑损伤早期常见的临床表现。 ⑥气道阻塞:主要由意识障碍、呼吸中枢受损等导致舌根后坠或痰液堵塞引起的。 ⑦肺部感染:由于咳嗽和吞咽功能减退,口、鼻分泌物,血液,脑脊液及呕吐物易吸入肺部导致肺部感染。 ⑧营养摄入不足。 ⑨皮肤擦伤,瘀斑。脑脊液漏。 ⑩合并其它脏器损伤:血气胸、骨折、内脏损伤出血等。 3、颅脑损伤如何治疗 ①手术治疗:开颅血肿清除术(+去骨瓣减压术)等。 ②非手术治疗:防治脑水肿,促进脑功能恢复,对症治疗等。 住院指导 多数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入病房前已经过急诊手术治疗。术后回病房应注意以下方面:(颅脑损伤的护理) 一、颅内压增高护理:

1、保持呼吸道通畅:充分给氧,改善脑缺氧。 2、卧床休息为主,适当活动,避免碰撞和剧烈活动。卧位时注意头颈不要过伸或过屈。病情允许时需抬高床头15°~30°,有利于颅内静脉回流,减轻脑水肿。病情严重者需绝对卧床休息。 3、避免做使胸内压和腹压上升的动作:如屏气、咳嗽、打喷嚏、用力排便等。 4、饮食:以高热量、高蛋白和富含维生素、纤维素,丰富而易消化的食物为主;避免大量饮水。对于有吞咽困难者,需防止进食时误入气管;必要时管饲。 5、保持大便通畅:3 天无大便患者可用缓泻剂,切忌高压大量灌肠。 6、对癫痫、高热、烦躁、剧烈头痛、喷射性呕吐等症状明显的患者要及时给予对症处理。 二、昏迷护理: 1、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必要时行气管切开。 2、密切监测生命体征。 3、我们会协助翻身拍背,鼓励您有效的咳嗽排痰,防止肺部感染。 4、勤翻身,防止褥疮。 5、加强基础护理: 1)眼睛护理:若眼睑闭合不全,可使用眼药水,再用无菌纱布覆盖。 2)加强口腔卫生。 3)导尿管护理:我们会每天给予会阴消毒两次,此外,您还需早晚用温水擦洗。4)皮肤护理:每2小时翻身一次,定时温水擦身,保持床单位和皮肤干洁。 6、早期康复锻炼。 三、脑脊液漏的护理: 1)一般需卧床;体位由医生决定。 2)避免颅内压增高,以促进伤口愈合。 3)预防感染:保持病房环境清洁,减少人员进出。及时清洗鼻前庭或外耳道的血迹及漏出液,不可填塞冲洗鼻腔或耳道,不使用滴鼻剂或滴耳剂。 4)脑脊液鼻漏者经保守治疗大部分都能治愈,但漏孔经久不愈或愈合后多次出现复发,时间超过一个月,需行脑脊液漏修补术。 5)请进高热量、高蛋白、丰富维生素、清淡易消化的软食(鱼、肉、鸡、蛋、牛奶、豆浆、新鲜蔬菜、水果等),宜少量多餐,勿暴饮暴食。禁食烟酒、辛辣、生冷等刺激性食物。勿饮浓茶、咖啡、可乐等兴奋大脑的饮料。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早期康复训练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早期康复训练 发表时间:2016-10-13T14:15:15.877Z 来源:《航空军医》2016年第17期作者:胡玉红 [导读] 通过早期康复训练能有效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有重要意义。 长沙市中医医院(长沙市第八医院)湖南长沙 410002 【摘要】总结了11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早期康复训练,由护士亲自协助患者实施早期康复训练,包括卧床训练、坐位训练、站立前准备训练、站立训练、步行训练、上下台阶练习。通过早期康复训练能有效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康复训练;护理 重型颅脑损伤主要指广泛脑挫裂伤、广泛颅骨骨折、脑干损伤或颅内血肿,格拉斯哥(Glasgow)昏迷评分≤8分,昏迷在6小时以上或在伤后24小时内意识恶化、再次昏迷6小时以上者。有明显神经系统阳性体征,体温、呼吸、脉搏、血压有明显改变。它具有病情急、危、重,病情变化快,护理复杂,病程长,死亡率高的特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因昏迷、肢体功能障碍或病情需要等卧床时间较长,如不进行适当的康复训练,将严重影响患者以后的日常生活能力,给家庭、社会带来沉重负担。因此,促进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能力,减轻家庭及社会负担具有重要意义。我院神经外科近年来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治疗及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由护士亲自协助患者实施早期系统的康复训练,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科自2014年1月~2015年1月共收住院重型颅脑损伤并伴不同程度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患者122例。患者入院时症状凶险,均卧床休息,伴或不伴意识障碍。其中男108例,女14例;年龄18~78岁,平均年龄48岁;手术治疗85例,非手术治疗37例。平均住院天数为98天。 2 方法 患者均在接受神经外科治疗的同时,由护士亲自协助患者实施早期康复训练。在病情稳定以及非腰穿治疗6h之内,选择由易到难、由少到多、循序渐进的方法进行康复训练。原则上以不出现任何不适为度。 2.1心理护理首先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尊重患者,耐心地向患者讲解早期康复训练的必要性以及功能恢复程度的厉害关系。最好用本病区的病例进行说教,患者易于接受。加强对患者家属的心理疏导,缓解他们焦虑、恐惧、消极、悲观的情绪,使患者及家属能正确对待疾病,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及康复训练。 2.2康复训练方法 2.2.1 Ⅰ期:卧床训练患者入院的当天予肢体处于功能位。如仰卧位时头偏向一侧,肩关节下垫一小枕,使肩关节屈曲45°,上臂轻度外旋外展,肘与腕均伸直,掌心向上,手指伸展,下肢保持中立位,大腿稍外展,足下垫软枕或足板托,踝关节保持背屈90°,以防足下垂、足内翻和髋关节内外旋。每2h翻身1次,配合按摩及被动活动上下肢体各关节,以不引起疼痛为度,可有效减少肌肉萎缩、关节挛缩畸形及压疮等并发症。语言训练也可以在此期间开始进行。护士和家属应多与患者交流,促进认知、记忆、分辨和理解。对失语或理解能力、表达能力障碍者所教的内容应依据患者的兴趣,尽可能与日常生活相联系。另外,让患者看电视、读书、听音乐等,给予听觉和视觉的刺激[1]。 2.2.2 Ⅱ期:坐位训练床头渐抬高,每天抬高10°,如无头晕、恶心等其他不适,直至可坐起80°维持1个小时。在坐位训练同时训练坐位平衡,如能背部不靠坐1h就可以让患者坐在床沿两足着地或踩在小凳子上,护士或家属扶住患者双肩,每次保持此姿势20min左右,每天3到4次,再过渡到护士或家属放手,患者自己扶床保持平衡坐位,直至患者能完全自行坐稳。也可以让患者借助于床栏练习翻身、坐起等。此期对患者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如指导患者联系握笔、进食、刷牙、梳头、洗脸、穿衣、脱衣、抬足、抬腿、伸腿等。注意防止对患者“超保护”,即患者可以自己做的事情就由患者自己做,而不要由他人替代[2]。当患者肌力达3级以上时进行站立前准备训练[3]。 2.2.3 Ⅲ期:站立前准备训练每天做3至5次,每次做10遍,做10天左右。①第一步:患者坐在床沿,两腿分开,两脚着地,以手撑床,在上肢支撑下身体慢慢地向左右倾斜。②第二步:姿势同上,在上肢支撑下做躯干左右旋转运动。③第三步:姿势同上,使头及身体尽量前屈,每次10~15s。④第四步:姿势同上,护士或家属扶住患者两上肢肘部,患者两上肢在胸前交叉,患者使自己臀部略离床沿,身体稍前屈并向左右两侧做弯腰动作,每次5s。⑤第五步:护士扶住患者两肘,使其臀部离床站立。此期可协助患者练习从床移向轮椅再从轮椅移动到厕所的技巧动作[4] 。 2.2.4 Ⅳ期:站立训练训练时护士要注意患者站立的姿势,大腿不能内收或外旋,膝关节不能屈曲或过伸,足部不可内翻或下垂,足趾不能屈曲、内收。否则对下一步的步行训练将带来不利。每天练习10~20min,每天3~4次。患者可在护士帮助下坐在椅子上或者床上,然后护士以两手支持患者两侧腰部,帮助患者由坐位起立至患者能自行站立再进行一下锻炼。①靠墙站立:护士两手扶持患者双肩,使其靠墙站立,然后逐渐放开扶患者的手直至患者能自己靠墙站立。②扶床站立:在患者独自靠墙站立的基础上,开始让患者扶床站立并逐渐放开手,不扶物而站立。③平衡训练:两手扶床栏或桌站立,身体做左右旋转运动,再做左右弯腰动作,再交替提起两足,在手扶的情况下患者单独站立维持6s以上,再扶床开始做横向慢慢移步。 2.2.5 Ⅴ期:步行训练护士一手扶住患者的腰,一手拉住患者的手,两人先迈外侧下肢后迈内侧下肢,如患者向前迈步有困难时,可先原地踏步,逐渐慢慢练习行走,然后再练习独立行走,每次5~10米,并逐渐延长距离。 2.2.6 Ⅵ期:上下台阶练习患者手扶住楼梯栏杆,护士扶住其上下台阶,开始时不超过5个台阶,以后逐渐增加,并在护士在旁防护的情况下,逐渐独立练习上下台阶。 2.2.7 患者在以上康复训练中,如出现头晕、胸痛、发绀,运动后心率>110次/分,血压>200/100 mmHg,伴律不齐,运动后面色苍白出虚汗,明显疲乏无力,说明运动量过大[5],或者出现头痛、呕吐、视物模糊等可能为出现颅高压症状,应立即停止练习,并随时做好抢救的准备。而且注意以后需减量练习或返回到上一期训练。患者在以上康复训练时护士还需随时根据其心理需求进行适当心理指导,取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