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烯烃的知识点总结

烯烃的知识点总结

烯烃的知识点总结
烯烃的知识点总结

烯烃的知识点总结-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第三节 乙烯 烯烃

●教学目的:

1、了解乙烯的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掌握乙烯的化学性质和实验室制法。

2、使学生了解加成反应和聚合反应以及不饱和烃的概念。

3、使学生了解烯烃在组成、结构、主要化学性质上的共同点,以及物理性质随碳原子数的增加而变化的规律。

●教学重点:乙烯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乙烯的结构以及与化学性质的关系。

教学过程:

[引入]何谓烷烃其通式如何它属于何类烃(饱和链烃)与此相对应就应该有不

饱和烃。另外有机物之所以种类繁多,除了存在大量的同分异构现象,

在有机物中碳原子除了可以形成C —C ,还可能形成 或 —C ≡C — ,

从而使得碳原子上的氢原子数少于饱和链烃里的氢原子数。这样的烃叫做不饱和烃。

[板书]不饱和烃:烃分子里含有碳碳双键或碳碳三键,碳原子所结合的氢原子数

少于饱和链烃里的氢原子数,这样的烃叫做不饱和烃。

[讲解] 根据烃分子中碳原子的连接方式不同,烃可以分为如下类别:

饱和烃——烷烃

链烃 烯烃

烃 不饱和烃

炔烃

环烃

[过渡]今天我们来学习最简单的烯烃——乙烯。

一、 乙烯来源及用途

C C

二、 乙烯的分子组成和结构

1、[设问]:

(1)把乙烷C 2H 6中H 原子去掉两个就变成了乙烯C 2H 4,根据每个原子通过共

用电子对达到饱和的原理,试推导C 2H 4中共价键是怎样组成的 电子式:

分子式:C 2H 4 最简式:CH 2 结构简式:CH 2=CH 2 结构式:

(2乙烷 乙烯

C —C ,C —H 单键 C==C 双键,C —H 单键

氢原子饱和,共6个 氢原子不饱和,共4个

空间立体结构,键角约109°28′

平面结构,键角120°

2、[ 结构简式 CH 3—CH 3

CH 2==CH 2 碳碳键长(m )

×10--10 ×10--10 碳碳键能(KJ/mol ) 384

615 [设问]

(1)乙烯中C==C 双键可否认为是两个C —C 的加和 C H H H H

不能,因为C==C键能小于C—C单键键能的2倍,615<2×384=768(2)通过键能大小来看,乙烯和乙烷哪个化学性质较活泼

乙烯为平面分子,键角为120°,“C==C”中有一个碳碳键等同于C—

C,叫δ键,另一个碳碳键键能小于C—C,叫π键,π键稳定性较差。

因此乙烯的化学性质较为活泼,表现为“C==C”中有一个碳碳键易断

.......裂.。

3、同分异构:

乙烷的二氯取代产物有几种(2种)

乙烯的二氯取代产物有几种(3种,双键的有顺反异构)

三、乙烯的实验室制法:

1、原料:无水酒精、浓硫酸(体积比约为1:3)

2、反应原理:

分子内脱水,又叫消去反应(一分子脱掉一小分子生成不饱和烃)

1、装置:

2、液 + 液气,同制Cl2,HCl,但有区别(固 + 液气)

仪器:带支管的烧瓶或带双孔塞的烧瓶,石棉网,酒精灯,铁架台,温度计

温度计:用来控制温度,因为有机反应的副反应很多,温度对反应有很大影响。

且要求温度计的水银球要伸入液面以下,但不要接触烧瓶底。

4、气体收集:排水法收集(同时还可除去挥发出来的乙醇,不可用排空气法,

M=28)

5、几个考点:

(1)反应为何要强调温度为170℃,为何要迅速升高温度到150℃以上介绍:本反应原料在不同温度下可能发生不同反应:

分子间脱水反应乙醚

(2)浓硫酸的作用(催化剂、脱水剂)

反应机理(不要求):

(3)反应混合液中无水乙醇和浓硫酸的体积比为1:3,这个比例反应最好。

使用过量的浓硫酸可以提高乙醇的利用率,增加乙烯的产量。

(4)使用碎瓷片(砂子、玻璃等不参加反应的固体)的作用

引入气化中心,防暴沸

(5)170℃反应得到的乙烯中可能含有哪些杂质如何检验如何除杂(可能设计实验题)

H2O、CO2和SO2:

CH3CH2OH + 2H2SO4(浓) 2C + 2SO2↑ +5H2O (可能有发黑的现象)

C + 2H2SO4 === CO2↑+ 2SO2↑ + 2H2O

检验:无水硫酸铜(变蓝说明有水);用品红溶液,若发现品红溶液褪色,则说明有SO2,再用溴水吸收SO2,再通过品红溶液,若品红溶液不褪

色,最后再通过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则说明有CO2。

除杂:NaOH等碱溶液。或者用碱石灰。

四 .乙烯的工业制法

五、物理性质:

乙烯是一种无色,稍有气味的气体。乙烯难溶于水,相同状况下,密度比空气较小。六、烯烃的化学性质:

[实验] 1、乙烯通入酸性KMnO4溶液中

2、乙烯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中

3、乙烯通入溴水中

4、点燃乙烯气流

1、氧化反应:

①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使其紫红色褪去,用此方法可区别甲烷(乙烷)和乙烯。

②可燃性:

C2H4 + 3O2 2CO2↑+ 2H2O

[对比]与CH4燃烧相比,火焰明亮,并伴有黑烟,是因为含碳量比甲烷高的缘故。燃烧时一部分碳氢化合物裂化成细微分散的碳颗粒,这些微小的颗

粒受灼热而发光,遇冷而变成黑烟。

2、加成反应:

加成反应:有机物分子中双键(或三键)打开,键两端的碳原子与其他原子或原子团直接结合生成新的化合物的反应。也就是说不饱和碳原子与

其他原子或原子团直接结合生成新的化合物的反应。(概括为:断

一拉二,只进不出)

举例:把乙烯通入到溴水中或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中

初中物理第十二章知识点总结

第十二章:简单机械知识点: 一、杠杆: (一)、定义:在力的作用下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杠杆。 说明:①杠杆可直可曲,形状任意。 (二)、五要素──组成杠杆示意图。 ①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用字母O表示。 ②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用字母F 1 表示。 ③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用字母F 2 表示。 ④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用字母L 1 表示。⑤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 离。用字母L 2 表示。 (三)、画力臂方法:一找支点、二画线、三连距离、四标签。 ⑴找支点O;⑵画力的作用线(虚线);⑶画力臂(过支点垂直力的作用线作垂线);⑷标力臂(四)、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杠杆平衡是指:杠杆静止。 (2)、实验前:应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的目的是:可以方便的从杠杆上量出力臂。 结论: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写成公式F 1L 1 =F 2 L 2 也可写成:F 1 /F 2 =L 2 /L 1 。 注意:解决杠杆平衡时动力最小问题:此类问题中阻力×阻力臂为一定值,要使动力最小,必须使动力臂最大, 五、应用: 名称结构特征特点应用举例 省力杠杆动力臂大于阻力省力、费距离 撬棒、铡刀、动滑轮、轮轴、羊角锤、 钢丝钳、手推车、花枝剪刀 费力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费力、省距离 缝纫机踏板、起重臂、人的前臂、理发剪刀、 钓鱼杆 等臂 杠杆 动力臂等于阻力不省力不费力天平,定滑轮 说明:应根据实际来选择杠杆,当需要较大的力才能解决问题时,应选择省力杠杆,当为了使

用方便,省距离时,应选费力杠杆。 六、滑轮:1.定滑轮: ①定义:中间的轴固定不动的滑轮。 ②实质:定滑轮的实质是:等臂杠杆。 ③特点: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但是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④对理想的定滑轮(不计轮轴间摩擦)F=G 。 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 F (或速度v F )=重物移动的距离S G (或速度v G ) 2.动滑轮: ①定义:和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可上下移动,也可左右移动) ②实质:动滑轮的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2倍的省力杠杆。 ③特点: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的力,但不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④理想的动滑轮(不计轴间摩擦和动滑轮重力)则:F=21G 只忽略轮轴间的摩擦则,拉力F=2 1 (G 物 +G 动)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 F (或v F )=2倍的重物移动的距离S G (或v G ) 3.滑轮组 ①定义:定滑轮、动滑轮组合成滑轮组。 ②特点:使用滑轮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③理想的滑轮组(不计轮轴间的摩擦和动滑轮的重力)拉力F= n 1 G 。只忽略轮轴间的摩擦,则拉力F=n 1 (G 物+G 动)。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 F (或v F )=n 倍的重物移动的距离S G (或v G )。 ④组装滑轮组方法:首先根据公式n=(G 物+G 动)/F 求出绳子的股数。然后根据“奇动偶定”的 原则。结合题目的具体要求组装滑轮。 七、机械效率: 1、有用功: (1)定义:对人们有用的功。 公式:W 有用=Gh (提升重物)=W 总-W 额=ηW 总 斜面:W 有用= Gh 2、额外功: (1)定义:并非我们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

初中数学平均数的中考知识点总结

初中数学平均数的中考知识点总结 关于初中数学平均数的中考知识点总结 初中数学平均数的中考知识点总结 平均数 定义 平均数是用总数除以份数。平均数容易受到极端数据的影响。 简介 平均数项目分类算术平均数 算术平均数是指在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之和再除以数据的个数。它是反映数据集中趋势的一项指标。 把n个数的总和除以n,所得的商叫做这n个数的平均数 几何平均数 geometricmean n个观察值连乘积的n次方根就是几何平均数。根据资料的条件不同,几何平均数分为加权和不加权之分。 公式:x=(x1*x2*......*xn)^(1/n) 调和平均数 harmonicmean 调和平均数是平均数的一种。但统计调和平均数,与数学调和平均数不同。在数学中调和平均数与算术平均数都是独立的自成体系的。计算结果两者不相同且前者恒小于后者。因而数学调和平均数定义为:数值倒数的平均数的倒数。但统计加权调和平均数则与之

不同,它是加权算术平均数的变形,附属于算术平均数,不能单独 成立体系。且计算结果与加权算术平均数完全相等。主要是用来解 决在无法掌握总体单位数(频数)的情况下,只有每组的变量值和相 应的标志总量,而需要求得平均数的情况下使用的一种数据方法。 公式:n/(1/A1+1/A2+...+1/An) 加权平均数 Weightedaverage 加权平均数是不同比重数据的平均数,加权平均数就是把原始数据按照合理的比例来计算,若n个数中,x1出现f1次,x2出现f2次,…,xk出现fk次,那么 (x1f1+x2f2+...xkfk)÷(f1+f2+...+fk)叫做x1,x2, …,xk的加权平均数。f1,f2,…,fk是x1,x2, …,xk的权。 公式:(x1f1+x2f2+...xkfk)/n,其中f1+f2+...+fk=n,f1,f2,…,fk叫做权。 说明:1)“权”的英文是weight,表示数据的重要 程度。即数据的权能反映数据的相对“重要程度”。 2)平均数是加权平均数的一种特殊情况,即各项的权相等时,加权平均数就是算术平均数。 平方平均数 quadraticmean 平方平均数 公式:M=[(a^2+b^2+c^2+…n^2)/n]^(1/2)。 温馨提示:上面的内容是初中数学平均数知识点总结,聪明的大家肯定熟记于心了吧。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平面直角坐标系

完整版word2010知识点

实用文案 §3.2中文Word 2010的基本操作 Word 2010是Office 2010中的一个组件,它是用于字处理的软件,用它所建立的文件称为“文档”。 一、启动 方法一:开始/程序/Microsoft Word 方法二:双击Word 2010的快捷方式图标 方法三:双击扩展名为.DOCX的文档 二、退出 方法一:单击窗口右上角的关闭按钮 方法二:选择菜单“文件/退出” 方法三:Alt+F4 方法四:双击应用程序窗口的控制菜单图标 三、Word 2000窗口的组成 在Word 2000的视图切换工具按钮中包含四种视图方式按钮,从左至右依次是:普通视图、Web版式视图、页面视图、大纲视图。在书中还提到了另外两种:打印预览、全屏显示(阅读版式) 普通视图:以所见即所得的方式编辑文本,但有部分内容在该视图中不能显示。如页眉、页脚、分栏、图形等。 页面视图:以所见即所得的方式编辑文本,编辑的效果与实际打印效果一致。标准文档.

实用文案 Web版式视图:用以创建Web页,除显示文档内容外,还显示文档的背景及文档结构图。 大纲视图:用于显示文档中的文本信息,但不能显示文档中的图形。 三、创建与打开文档 1.文档的创建: 方法一:选择菜单“文件/新建” 方法二:单击工具栏中的“新建”按钮 方法三:启动Word 2010时,自动建立一个名为“文档1.DOCX”的文档方法四:CTRL+N 2.文档的打开: 方法一:选择菜单“文件/打开” 方法二:单击工具栏中的“打开”按钮 方法三:打开最近使用过的文档,选择“文件”菜单,在其底部列出最近使用过的文件的名字(默认为4个,最多为9个,可使用菜单“工具/选项”进行设置),单击某一文件名,可打开此文件。 方法四:CTRL+O 说明:在Word中可同时打开多个文档,每打开一个文档,则会在“窗口”菜单底部出现该文件名,单击该文件名可实现标准文档. 实用文案

高二化学-烷烃和烯烃知识点总结复习及习题操练

学员编号:年级:高二课时数: 2 学员姓名:辅导科目:化学学科教师:授课类型T C烷烃和烯烃T 分析推理能力授课日期及时段 教学内容 引导回顾 知识点解题方法 1.烷烃和烯烃 1. 熟悉并掌握简单脂肪烃 2.烯烃的顺反异构 2. 简单同分异构体 同步讲解 1.了解烷烃和烯烃同系物熔、沸点的变化规律。 2.掌握烷烃取代、烯烃加成及加聚等重要的有机反应类型,并能灵活地加以运用。 3.进一步理解同分异构现象、同分异构体等概念,并能书写简单烯烃的顺、反异构体,了解烯烃的顺、反异构体在物理性质上的差异性。 1.根据教材中列举的部分烷烃与烯烃的沸点和相对密度的数据,以分子中碳原子数为横坐标,以沸点或相对密度为纵坐标,制作分子中碳原子数与沸点或相对密度变化的曲线图。通过所绘制的曲线图你能得到什么信息? 提示:如图1和图2所示。

通过曲线图可知,随着烷烃分子中碳原子数的增加,烷烃的沸点依次升高,相对密度依次增大,烯烃的曲线图同烷烃的类似。 2.由于烷烃和烯烃的结构不同,使其化学性质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请完成下表的空白,并加以对比总结。提示:如下表所示。 烃的类别分子结构特点代表物质主要化学性质 烷烃 ①都是单键 ②链状结构 ③锯齿状排列 丙烷 ①性质较稳定 ②氧化反应 ③取代反应 ④分解反应 烯烃 ①含C=C键 ②其余键为单键 乙烯 ①氧化反应 ②加成反应 ③加聚反应 1.物理性质 烷烃和烯烃的物理性质随着分子中碳原子数的递增,呈现出规律性的变化:熔沸点逐渐增大,相对密

度逐渐增大,但不超过水的密度。 注意:烷烃、烯烃、炔烃的同系物中,随着碳原子数的增多,物理性质呈现规律性的变化。 ①状态:常温下,碳原子数小于5个的烃呈气态,含5~16个碳原子的烃呈液态,16个碳原子以上的烃呈固态。 ②熔沸点:随着碳原子数的增多,烃的熔沸点逐渐升高,相同碳原子数的同类烃的熔沸点随着支链的增多而降低。 ③密度:随着碳原子数的增多,烃的密度逐渐增大,但是常温常压下的密度均比水的密度小。 ④溶解性:烃都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2.有机化学反应类型 (1)取代反应。 ①定义: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代替的反应。 ②特点:“有上有下,取而代之”。 ③常见的取代反应。 a .烷烃、芳香烃中的氢原子可以 被—X 、—NO 2、—SO 3H 取代。 CH 4+Cl 2――→光照 CH 3Cl +HCl(卤 代)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12章知识点全面总结

12简单机械 杠杆 知识点一、杠杆 1、什么是杠杆? 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是杠杆。 说明:①“硬棒”不一定是直棒,只要在外力作用下不变形的物体都可以看成杠杆,杠杆可以是直的也可以是任意形状的。 ①一根硬棒能成为杠杆,应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有力的作用;二是能绕固定点转动。两个条件缺一不可。例如:撬棒在没有使用时就不能成为杠杆。杠杆的形状可以是直的,也可以是弯的,但必须是硬的,固定点可以在杠杆的一端,也可以在杠杆的其他位置。 2、杠杆的五要素: 五要素物理含义 支点杠杆可以绕其转动的点,用“O”表示 动力是杠杆转动的力,用“F1”表示 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用“F2”表示 动力臂从支点O到动力F1作用线的距离,用“l1”表示 阻力臂从支点O到阻力F2作用线的距离,用“l2”表示 ①杠杆的支点一定在杠杆上,可以在杠杆的一端,也可以在杠杆的其它位置。同一杠杆,使用方法不同,支点的位置也不可能不同。在杠杆转动时,支点是相对固定的。 ①动力和阻力是相对而言的,不论是动力还是阻力,杠杆都是受力物体,跟杠杆发生相互作用的物体都是施力物体。动力和阻力的作用效果正好相反。 ①动力作用点:动力在杠杆上的作用点。 ①阻力作用点:阻力在杠杆上的作用点。 ①力臂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不是支点到力 的作用点的距离。某个力作用在杠杆上,若作用点不变,

l l l 力的方向改变,力臂一般要改变。 ①力臂有时在杠杆上,有时不在杠杆上,如果力的作用线恰好通过支点,则力臂为零。 ①力臂的表示与画法:过支点做力的作用线的垂线 ①力臂的三种表 示方式:选择哪种 方式,根 据个人习惯而定。 4、力臂的画法: 第一步:先确定支点,即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用字母“O”表示。 第二步:确定动力和阻力。人的目的是将石头撬起,则人应向下用力,此力即为动力,用“F 1” 表示。这个力F 1的作用效果是使杠杆逆时针转动,阻力的作用效果恰好与动力的作用效果相反,在阻力的作用下杠杆应沿着顺时针方向转动,则阻力的作用效果杠杆应沿着顺时针方向转动,则阻力是石头施加给杠杆的方向向下的压力,用“F 2”表示。 第三步:画出动力臂和阻力臂。将力的作用线正向或反向延长,由支点向力的作用线作垂线,从支点到垂足的距离就是力臂,并标明动力臂与阻力臂的符号“l 1”“l 2”。 知识点二、杠杆的平衡条件 1、杠杆平衡:在力的作用下,如果杠杆处于静止状态或绕支点匀速转动时,我们就可以认为杠杆是平衡了。 2、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实验器材:杠杆和支架、钩码、刻度尺、线。 实验步骤:①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在不挂钩码时,保持水平并静止,达到平衡状态。在调节时,如果杠杆的左边下沉,则应将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向右调,如果杠杆的右边下沉,则应将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向左调,简称“左沉右调,右沉左调”。 ②如图所示,在杠杆两边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调节钩码的位置,使杠杆重新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时杠杆两边收到钩码的作用力的大小都等于钩码重力的大小。

小学三年级奥数 平均数 知识点与习题

第9讲平均数 把一个(总)数平均分成几个相等的数,相等的数的数值就叫做这个(总)数的平均数。例如,24平均分成四个数:6,6,6,6,数6就叫做24分成四份的平均数。又如,24平均分成六个数:4,4,4,4,4,4,数4就叫做24分成六份的平均数。 由此可见,平均数是相对于“总数”和分成的“份数”而言的。知道了被均分的“总数”和均分的“份数”,就可以求出平均数: 总数÷份数=平均数。 “平均数”这个数学概念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经常用到。例如,某次考试全班同学的“平均成绩”,几件货物的“平均重量”,某辆汽车行驶某段路程的“平均速度”等等,都是我们经常碰到的求平均数的问题。根据求平均数的一般公式可以得到它们的计算方法: 全班同学的总成绩÷全班同学人数=平均成绩, 几件货物的总重量÷货物件数=平均重量, 一辆汽车行驶的路程÷所用的时间=平均速度。 我们在上一讲的例2中,已经接触到求平均数的应用题,下面再举一些例子来说明有关平均数应用问题的解法。 例1一小组六个同学在某次数学考试中,分别为98分、87分、93分、86分、88分、94分。他们的平均成绩是多少? 解:总成绩=98+87+93+86+88+94=546(分)。 这个小组有6个同学,平均成绩是 546÷6=91(分)。 答:平均成绩是91分。 例2把40千克苹果和80千克梨装在6个筐内(可以混装),使每个筐装的重量一样。每筐应装多少千克? 解:苹果和梨的总重量为 40+80=120(千克)。 因要装成6筐,所以,每筐平均应装 120÷6=20(千克)。 答:每筐应装20千克。 例3小明家先后买了两批小猪,养到今年10月。第一批的3头每头重66千克,第二批的5头每头重42千克。小明家养的猪平均多重? 解:两批猪的总重量为 66×3+42×5=408(千克)。 两批猪的头数为3+5=8(头),故平均每头猪重 408÷8=51(千克)。 答:平均每头猪重51千克。 注意,在上例中不能这样来求每头猪的平均重量: (66+42)÷2=54(千克)。 上式求出的是两批猪的“平均重量的平均数”,而不是(3+5=)8头猪的平均重量。这是刚接触平均数的同学最容易犯的错误! 例4一个学生为了培养自己的数学解题能力,除了认真读一些书外,还规定自己每周(一周为7天)平均每天做4道数学竞赛训练题。星期一至星期三每天做3

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office2010文字处理软件应用教材知识点整理归纳

第一章文字处理软件应用 我们经常看到的报纸,杂志,书籍上的文章,一般都经过文字处理,这样的文章有利于阅读,更能突出主题,引人入胜。计算机中的文字处理软件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纸,笔,橡皮,成为人们学习和工作中处理文字的重要工具, 4.1 Word 入门 Office 2010是微软公司推出的办公软件包,包括 Word 2010、Excel 2010,Powerpoint 2010等组件,功能强大、界面友好、操作方便Word 2010是其中的文字处理软件,其功能包括文字的输入、编辑、格式化、图形处 理及图文混排,表格处理、文档管理等,用户可以使用它建立各类文档, 如信函、简历、备忘录、论文、贺卡、宜传手册、广告、书籍及长篇报告等。 任务一Word 基本操作 1. 启动Word 单击“开始”.“所有程序”"MicroSoft Office" → "Microsoft Word 2010” 命令启动Word 1.认识Word 界面的对象 操作提示:启动Word 还有其他方法: 方法一,双击桌面上Word 的快捷方式; 标题栏 快速访问工具栏插入点垂直滚动条 “文件”选项卡 功能区 水平标尺 编辑区

Word窗口对象名称及作用 窗口对象名称作用常用按钮及一些问题 快速访问工具栏放置命令按钮,使用户快速启动经常使用的命令,如“保存”和“撤销”。可以添加个人常用命令 标题栏显示正在编辑的文档的名称,控制窗口最小 化、最大化、还原以及关闭 放置命令工具 “文件”选项卡位于窗口左上角,包含“保存”、“打开”、“关 闭”......常用命令 保存、另存为、打开、关闭、信息、 最近使用的文件、新建、打印、保存并发送、 帮助、选项、退出 自定义快速访问工具栏 保存(另存为) 恢复 撤销

烷烃烯烃炔烃知识点汇总

烷烃烯烃炔烃知识点汇总

————————————————————————————————作者:————————————————————————————————日期:

第一节 脂肪烃 什么样的烃是烷烃呢?请大家回忆一下。 一、烷烃 1、结构特点和通式:仅含C —C 键和C —H 键的饱和链烃,又叫烷烃。(若C —C 连成环状,称为环烷烃。) 烷烃的通式:C n H 2n+2 (n ≥1) 接下来大家通过下表中给出的数据,仔细观察、思考、总结,看自己能得到什么信息? 表2—1 部分烷烃的沸点和相对密度 名称 结构简式 沸点/oC 相对密度 甲烷 CH 4 -164 0.466 乙烷 CH 3CH 3 -88.6 0.572 丁烷 CH 3(CH 2) 2CH 3 -0.5 0.578 (根据上表总结出烷烃的物理性质的递变规律) 2、物理性质 烷烃的物理性质随着分子中碳原子数的递增,呈规律性变化,沸点逐渐升高,相对密度逐渐增大;常温下的存在状态,也由气态(n ≤4)逐渐过渡到液态、固态。还有,烷烃的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易溶于有 我们知道同系物的结构相似,相似的结构决定了其他烷烃具有与甲烷相似的化学性质。 3、化学性质(与甲烷相似) (1)取代反应 如:CH 3CH 3 + Cl 2 → CH 3CH 2Cl + HCl (2)氧化反应 C n H 2n+2 + — O 2 → nCO 2 +(n+1)H 2O 烷烃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接下来大家回忆一下乙烯的结构和性质,便于进一步学习烯烃。 二、烯烃 1、概念:分子里含有碳碳双键的不饱和链烃叫做烯烃。 通式:C n H 2n (n ≥2) 例: 乙烯 丙烯 1-丁烯 2-丁烯 师:请大家根据下表总结出烯烃的物理性质的递变规律。 表2—1 部分烯烃的沸点和相对密度 名称 结构简式 沸点/oC 相对密度 乙烯 CH 2=CH 2 -103.7 0.566 丙烯 CH 2=CHCH 3 -47.4 0.519 (根据上表总结出烯烃的物理性质的递变规律) 2、物理性质(变化规律与烷烃相似) 烯烃结构上的相似性决定了它们具有与乙烯相似的化学性质。 3、化学性质(与乙烯相似) (1)烯烃的加成反应:(要求学生练习) ;1,2 一二溴丙烷 ;丙烷 2——卤丙烷 (简单介绍不对称加称规则) (2) (3)加聚反应: 光照 3n 点燃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整理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整理 一、文学常识 1.《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共20篇。 四书:《论语》《大学》、《中庸》、《孟子》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2.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政治上主张“仁政”,“以德服人”,教育上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圣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孔孟”,被联合国称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一。 二、生字注音 论(lún)语不亦说(yuè)乎愠(yùn)三省(xǐng)传(chuán)不习乎 逾(yú)矩(jǔ)罔(w?ng )殆(dài)哉(zāi)箪(dān)陋巷(xiàng) 堪(kān)肱(gōng)笃(dǔ)志 三、重点字词解释及翻译 第一章 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字词解释:时:按时说:通“悦”,愉快朋:志同道合的人 愠:生气,发怒君子: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2.译文: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温习它,不也是很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3. 课文探究:第1句:讲学习方法第2句:讲学习的乐趣第3句:讲个人修养 第二章 原文: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字词解释:日:每天三省:多次反省。省;自我检查、反省。三:泛指多忠:尽心竭力 信:真诚,诚实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2.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 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 3.课文探究:本章强调治学的人重视道德修养 第三章 原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字词解释:有:通:“又”,用于零数和整数之间立:独立做事情惑:迷惑、疑惑 逾:越过、超过矩:规范、规范 2.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的时候立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够独立做事,自立于世;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为外物所迷惑;五十岁的时候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时能听得进不同意见;七十岁时能随心所欲,却不会逾越法度规矩。” 3.课文探究:本章是孔子自述他学习和提高修养的过程。 第四章 原文: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字词解释:故:旧的知识知新:新的理解与体会可以:可以凭借。以:凭借为:做,成为 2.译文: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从而得到新的体会与理解,可以凭借这成为老师。” 3.课文探究:本章谈学习方法。(强调“温故”,还要能“知新”,新旧知识相融合) 第五章

Word2010经典技巧大汇总(超详细)

Word2010使用技巧大全 在默认情况下,我们用Word打开WPS文档时,系统提示打不开,这是不是就代表Office 不能读取WPS文件呢?其实不是,只要你经过一些简单的操作,就能达到目的,下面就是具体的方法。 在默认情况下OfficeXP并没有安装转换器,我们可以在安装时安装WPS文件转换器,这样就可以打开WPS文件了。在光驱中放入OfficeXP安装光盘,运行安装程序,并选择“添加或删除功能-更改已安装的功能或删除指定的功能”按钮,接着选择“Office共享功能→转换和过滤器→文本转换器”中的“中文WPSFORDOS”和“中文WPS97/2000FORWindows”选项即可。这样再在Word中单击“文件→打开”命令时,在打开对话框中的“文件类型”中就可以看到打开“WPSDOS导入”和“WPS文件”两个选项,分别对应DOS版的WPS文件和WPS97/WPS2000/WPSOffice文件,选中文件就可以在Word中打开。 Word2002在新建文档任务窗格中显示了你最近打开的4个文档的列表,用这种方式可以非常轻松地打开文档,不过你可能常常会感觉只显示最近的4个文档有些不够用,想在该列表中看到第5个或更多打开过的文档吗?方法如下:单击“工具→选项”命令,打开对话框,然后单击“常规”选项卡,在“列出最近所用文件”框中指定你想在新建文档任务窗格中显示的最近所用文档的数量,这个数字最高可以指定为9,单击“确定”按钮即可。 方法一:单击“文件→打开”命令下的“打开”对话框,选中要打开的多个文档,若文档顺序相连,可以选中第一个文档后按住Shift键,再用鼠标单击最后一个文档,若文档的顺序不相连,可以先按住Ctrl键,再用鼠标依次选定文档;单击“打开”按钮即可。 方法二:在“资源管理器”中,选中要打开的多个Word文档,按下回车键,系统会自动启动Word2002,并将所选文档全部打开。在选择文档时,如果是要选中多个连续文档,可以按下Shift键再用鼠标单击相应的文件名;如果要选中多个不连续文档,就按下Ctrl键再用鼠标单击相应的文件名。 方法三:如果文件在不同的目录中,可以在“资源管理器”的相应目录中,选中要打开的文档,按下鼠标左键,将文档拖到任务栏中的Word图标上(注意:此时的Word中没有打开的文档),所选文档就被打开了;再找到其它目录,用同样方法将所选文档拖到Word图标上。 选择“文件”菜单,在菜单最下方会出现最近编辑过的4个文件名,单击其中一项,便可快速打开相应文档。 如果希望Word每次启动时都能自动打开某个文档,可以通过简单的宏命令来实现这个功能,方法是 2.在“录制宏”对话框中,在“宏名”输入框中输入要建立的宏的名称,如“auto”,点击“确定 3.从菜单中单击“文件”,点击最近打开文件列表中显示的某一个文件名 在Word2002中想保存多篇打开的文档,可以先按住Shift键,然后单击“文件”菜单,这时原来的“保存”命令就变成了“全部保存”命令,单击它就可以保存所有打开的Word 文档。也可以先按住Shift键,然后用鼠标单击常用工具栏上的“保存”按钮,这时“保存”按钮的图标就变成“全部保存”的图标,松开鼠标,即保存完毕。 你可以一次性关闭所有打开的文档,方法是:按住Shift键,单击“文件”菜单,在“文件”菜单中将出现“全部关闭”选项,单击该命令即可一次性关闭所有打开的文档,且在关

烯烃知识点总结

第三节乙烯烯烃 【知识讲解】一、乙烯的分子结构(与乙烷比较) 乙烯乙烷分子式C2H4C2H6 电子式 结构式 结构简式CH2=CH2CH3CH3 C原子间键C=C(双键)C-C(单键)键角120°109°28' 键长 1.33×10-10m 1.54×10-10m 键能615KJ/mol(一个键易断)348KJ/mol 分子内各原子相对位置各原子均在同一平面不在一个平面加成反应不能能 取代反应能较难 二、乙烯的实验室制法 1、试剂:乙醇(酒精)和浓硫酸按体积比1:3混合 2、反应原理 3、气体发生装置:的装置(与制Cl2相似) 4、集气方法:排水集气法 5、几个应该注意的问题 ① 浓硫酸的作用催化和脱水 ② 碎瓷片的作用防止液体剧烈跳动(防止煮沸)。

③ 反应温度应控制在170℃,若温度过低(140℃)将发生副反应,而生成乙醚;若温度过高,则乙醇易被浓H2SO4氧化。为了控制温度,应将温度计的水银球插在液面下。以准确测定反应液体的温度。 ④ 反应后液体易变黑,且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这是由于浓硫酸的强氧化性将乙醇氧化生成C和CO2,且硫酸被还原成SO2所致。其反应方程式可表示为: 若要净化乙烯,可将其通过NaOH溶液除去SO2、CO2。 三、乙烯的性质 通常情况下,乙烯是无色,稍有气味的气体,密度与空气相近,难溶于水。乙烯化学性较活泼,易发生如下反应: 1、加成反应:有机物分子里不饱和碳原子跟其它原子或原子团直接结合生成别的物质的反应。 ① 与卤素加成:CH2=CH2+Br2→CH2Br-CH2Br(使溴水褪色,可用于检验乙烯或除去乙烯) ② 与氢气加成: ③ 与卤化氢HX加成:(可用于制氯乙烷) ④ 与水加成:(可用于工业上制酒精) 2、氧化反应 ① 燃烧:(火焰明亮有黑烟) ② 可与强氧化剂反应: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可用于检验乙烯) 3、加聚反应:(可用于制聚乙烯塑料)加聚反应是指不饱和单体通过加成反应互相结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反应。 四、烯烃:含有碳碳双键的一类链烃 1、烯烃的结构特点是具有碳碳双键。烯烃的通式为C n H2n(n≥2)。

第十二章简单机械知识点总结

第十二章简单机械知识点总结-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O 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 一、杠杆 (1)定义:在力的作用下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杠杆。 说明:①杠杆可直可曲,形状任意。 ②有些情况下,可将杠杆实际转一下,来帮助确定支点。如:鱼杆、铁锹。 (2)五要素──组成杠杆示意图。 ①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用字母O 表示。 ②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用字母F 1表示。 ③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用字母F 2表示。 说明:动力、阻力都是杠杆的受力,所以作用点在杠杆上。 动力、阻力的方向不一定相反,但它们使杠杆的转动的方向相反。 ④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用字母L 1表示。 ⑤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用字母L 2表示。 (3)画力臂方法:一找支点、二画线、三连距离、四标签。 ⑴找支点O ;⑵画力的作用线(虚线); ⑶画力臂(虚线,过支点垂直力的作用线作垂线); ⑷标力臂(大括号)。 (4)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杠杆平衡是指:杠杆静止或匀速转动。 实验前:应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这样做的目的是:可以方便的从杠杆上量出力臂。 结论:杠杆的平衡条件(或杠杆原理)是: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写成公式F 1L 1=F 2L 2也可写成:F 1/F 2=L 2/L 1。 解题指导:分析解决有关杠杆平衡条件问题,必须要画出杠杆示意图;弄清受 力与方向和力臂大小;然后根据具体的情况具体分析,确定如何使用平衡条件解决有关问题。(如:杠杆转动时施加的动力如何变化,沿什么方向施力最小等。) 解决杠杆平衡时动力最小问题:此类问题中阻力×阻力臂为一定值,要使动力最小,必须使动力臂最大,要使动力臂最大需要做到:①在杠杆上找一点,使这点到支点的距离最远;②动力方向应该是过该点且和该连线垂直的方向。 【习题】1.下列测量工具没有利用杠杆原理的是( ) A.弹簧测力计 B.杆秤 C. 台秤 D. 托盘天平 2.如图是小龙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装置,用弹簧测力计在C 处竖直向上拉,杠杆保持平衡。若弹簧测力计逐渐向右倾斜,仍然使杠杆保持平衡,拉力F 的变化情况是( ) A . 变小 B . 变大 C. 不变 D.无法确定 3.(1)人要顺时针翻转木箱,请画出用力最小时力臂的大小。 (2)如图人曲臂将重物端起, 前臂可以看作一个杠杆。在示意图上画出F 1和F 2的力臂。 4. 如图所示,要使杠杆处于平衡状态,在A 点分别作用的四个力中,最小的是( ) A .F 1 B .F 2 C .F 3 D .F 4 5. 如图所示是某同学做俯卧撑时的示意图,他的质量为56kg 。身 体可视为杠杆,O 点为支点.A 点为重心。每次俯卧撑他肩膀向上撑起40cm .( g 10N/ kg ) (1) 该同学所受重力是多少 (2) 在图中画出该同学所受重力的示意图,并画出重力的力臂L 1 (3)若0B=,BC=,求地面对双手支持力的大小. (4)若他一分钟可完成30个俯卧撑,其功率多大

初中《概率》知识点归纳

初中《概率》知识点归纳 初中《概率》知识点归纳 1、科学记数法:把一个数字写成的形式的记数方法。 2、统计图:形象地表示收集到的数据的图。 3、扇形统计图:用圆和扇形表示总体和部分的关系,扇形大小反映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的大小;在扇形统计图中,每个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等于该部分对应的扇形圆心角与360°的比。 4、条形统计图:清楚地表示出每个项目的具体数目。 5、折线统计图:清楚地反映事物的变化情况。 6、确定事件包括:肯定会发生的必然事件和一定不会发生的不可能事件。 7、不确定事件: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不同;不确定。 8、事件的概率:可用事件结果除以所以可能结果求得理论概率。 9、有效数字:对于一个近似数,从左边第一个不是0的数字起,到精确到的数位为止的数字。 10、游戏双方公平:双方获胜的可能性相同。 11、算数平均数:简称“平均数”,最常用,受极端值得影响较大;加权平均数12、中位数:数据按大小排列,处

于中间位置的数,计算简单,受极端值得影响较小。 13、众数: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受极端值得影响较小,跟其他数据关系不大。 中学数学概率知识点归纳2 14、平均数、众数、中位数都是数据的代表,刻画了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 15、普查:为了一定目的对考察对象进行全面调查;考察对象全体叫总体,每个考察对象叫个体。 16、抽样调查:从总体中抽取部分个体进行调查;从总体中抽出的一部分个体叫样本(有代表性)。 17、随机调查:按机会均等的原则进行调查,总体中每个个体被调查的概率相同。 18、频数:每次对象出现的次数。 19、频率:每次对象出现的次数与总次数的比值 20、级差:一组数据中最大数据与最小数据的差,刻画数据的离散程度 21、方差:各个数据与平均数之差的平方的平均数,刻画数据的离散程度 22、方差计算公式 23、标准方差:方差的算数平方根刻画数据的离散程度。 24、一组数据的级差、方差、标准方差越小,这组数据就越稳定。

word2010基础知识试题 (2)

一、单选题 1、Word具有的功能是__D__。 A.表格处理 B.绘制图形 C.自动更正 D.以上三项都是 2、通常情况下,下列选项中不能用于启动Word 2010的操作是___D___。 A.双击Windows桌面上的Word 2010快捷方式图标 B.单击"开始"→"所有程序"→"Microsoft Office"→"Microsoft Word 2010" C.在Windows资源管理器中双击Word文档图标 D.单击Windows桌面上的Word 2010快捷方式图标 3、在Word 2010中,用快捷键退出Word的最快方法是__A____。 A.Alt+F4 B.Alt+F5 C.Ctrl+F4 D.Alt+Shift 4、下面关于Word标题栏的叙述中,错误的是___B___。 A.双击标题栏,可最大化或还原Word窗口 B.拖曳标题栏,可将最大化窗口拖到新位置 C.拖曳标题栏,可将非最大化窗口拖到新位置 D.以上三项都不是 5、Word 2010的"文件"选项卡下的"最近所用文件"选项所对应的文件是____C__。 A.当前被操作的文件 B.当前已经打开的Word文件 C.最近被操作过的word文件 D.扩展名是.docx的所有文件 6、在Word 2010编辑状态中,能设定文档行间距的功能按钮是位于___A___中。 A."文件"选项卡 B."开始"选项卡 C."插入"选项卡 D."页面布局"选项卡 7、 Word 2010中的文本替换功能所在的选项卡是___A___。 A."文件" B."开始" C."插入" D."页面布局" 8、在Word 2010的编辑状态下,"开始"选项卡下"剪贴板"组中"剪切"和"复制"按钮呈浅灰色而不能用时,说明____B__。 A.剪切板上已经有信息存放了 B.在文档中没有选中任何内容 C.选定的内容是图片 D.选定的文档太长,剪贴板放不下 9、在Word 2010中,可以很直观地改变段落的缩进方式,调整左右边界和改变表格的列宽,应该利用____C__。 A.字体 B.样式 C.标尺 D.编辑 10、在Word 2010的编辑状态下,文档窗口显示出水平标尺,拖动水平标尺上沿的"首行缩进" 滑块,则___B_。 A.文档中各段落的首行起始位置都重新确定 B.文档中被选择的各段落首行起始位置都重新确定 C.文档中各行的起始位置都重新确定 D.插入点所在行的起始位置被重新确定

有机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全)

催化剂 加热、加压 有机化学知识点归纳 一、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 1、官能团的定义:决定有机化合物主要化学性质的原子、原子团或化学键。 2、常见的各类有机物的官能团,结构特点及主要化学性质 (1)烷烃 A) 官能团:无 ;通式:C n H 2n +2;代表物:CH 4 B) 结构特点:键角为109°28′,空间正四面体分子。烷烃分子中的每个C 原子的四个价键也都如此。 C) 物理性质:1.常温下,它们的状态由气态、液态到固态,且无论是气体还是液体,均为无色。 一般地,C1~C4气态,C5~C16液态,C17以上固态。 2.它们的熔沸点由低到高。 3.烷烃的密度由小到大,但都小于1g/cm^3,即都小于水的密度。 4.烷烃都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D) 化学性质: ①取代反应(与卤素单质、在光照条件下) , ,……。 ②燃烧 ③热裂解 C 16H 34 C 8H 18 + C 8H 16 ④烃类燃烧通式: O H 2 CO O )4(H C 222y x y x t x +++????→?点燃 ⑤烃的含氧衍生物燃烧通式: O H 2 CO O )24(O H C 222y x z y x z y x +-+ +????→?点燃 E) 实验室制法:甲烷:3423CH COONa NaOH CH Na CO +→↑+ 注:1.醋酸钠:碱石灰=1:3 2.固固加热 3.无水(不能用NaAc 晶体) 4.CaO :吸水、稀释NaOH 、不是催化剂 (2)烯烃: A) 官能团: ;通式:C n H 2n (n ≥2);代表物:H 2C=CH 2 B) 结构特点:键角为120°。双键碳原子与其所连接的四个原子共平面。 C) 化学性质: CH 4 + Cl 2CH 3Cl + HCl 光 CH 3Cl + Cl 2 CH 2Cl 2 + HCl 光 CH 4 + 2O 2 CO 2 + 2H 2O 点燃 CH 4 C + 2H 2 高温 隔绝空气 C=C 原子:—X 原子团(基):—OH 、—CHO (醛基)、—COOH (羧基)、C 6H 5— 等 化学键: 、 —C ≡C — C=C 官能团 CaO △

关于初中数学平均数的中考知识点总结初中数学中考知识点

关于初中数学平均数的中考知识点总结初中数 学中考知识点 初中数学平均数的中考知识点总结 平均数的学习从小学就开始了,接下来让我们来学习初中数学平均数的知识点吧。 平均数定义 平均数是用总数除以份数。平均数容易受到极端数据的影响。 简介 平均数是指在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之和再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平均数是统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小学数学里所讲的平均数一般是指算术平均数,也就是一组数据的和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所得的商。在统计中算术平均数常用于表示统计对象的一般水平,它是描述数据集中程度的一个统计量。既可以用它来反映一组数据的一般情况、和平均水平,也可以用它进行不同组数据的比较,以看出组与组之间的差别。用平均数表示一组数据的情况,有直观、简明的特点,所以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如平均速度、平均身高、平均产量、平均成绩等等。 平均数项目分类算术平均数

算术平均数是指在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之和再除以数据的个数。它是反映数据集中趋势的一项指标。 把n个数的总和除以n,所得的商叫做这n个数的平均数 几何平均数 geometric mean n个观察值连乘积的n次方根就是几何平均数。根据资料的条不同,几何平均数分为加权和不加权之分。 公式:x=(x1*x2*......*xn)^(1/n)调和平均数harmonic mean 调和平均数是平均数的一种。但统计调和平均数,与数学调和平均数不同。在数学中调和平均数与算术平均数都是独立的自成体系的。计算结果两者不相同且前者恒小于后者。因而数学调和平均数定义为:数值倒数的平均数的倒数。但统计加权调和平均数则与之不同,它是加权算术平均数的变形,附属于算术平均数,不能单独成立体系。且计算结果与加权算术平均数完全相等。主要是用来解决在无法掌握总体单位数(频数)的情况下,只有每组的变量值和相应的标志总量,而需要求得平均数的情况下使用的一种数据方法。 公式:n/(1/A1+1/A2+...+1/An)加权平均数Weighted average 加权平均数是不同比重数据的平均数,加权平均数就是把原始数据按照合理的比例来计算,若 n个数中,x1出现f1次,x2

计算机二级知识点总结4

计算机二级知识点总结4 1.先到先服务的作业调度:队列;函数的递归调用:堆栈;数据元素的引用、多重循换的执行:程序设计的技术。 2.黑盒测试方法有等价类划分法、边界值分析法、错误推测法。 白盒测试方法有逻辑覆盖测试、基本路径测试。 3.数据库设计六阶段:需求分析、概念设计、逻辑设计、物理设计、数据库实施、运行维护。 4.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与1946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称为电子数字积分计算机(ENINC).(20世纪40年代) 5.1GB=10亿个字节。 6.在微机中,西文字符所采用的编码是ASCII码。 7.若希望Word中所有超链接的文本颜色在被访问后变为绿色,最优的操作方法是:在“页面布局”选项卡“主题”工具组单机“颜色”按钮,再从下拉菜单单击“新建主题颜色”,修改已访问的超链接的字体颜色。 8.需要同时选中所有工作表的同一区域最快捷的方法是:按下Shift键单击最后一张工作表标签。 9.在Word中插入一个利用Excel制作好的表格,并希望在Word 文档中的表格内容随Excel源文件的数据变化而自动变化,最快捷的操作方法是:复制Excel数据源,然后在Word右键快捷菜单上选择带有连接功能的粘贴选项。(链接与保留原格式)10.将一篇来自互联网的以.html格式保存的文档内容插入到Word

中,最优的操作方法是:通过插入—对象—文件中的文字功能, 将其插入到Word文档中。 11.在Word2010中设计的某些包含复杂效果的内容如果在未来经常需要使用,如公文版头、签名以及自定义公式等,最佳的操 作方法是:将这些内容保存到文档部件库,需要时进行调用。12.在Word中,docx格式是普通的Word文档格式,Word2007开始,格式由doc变成了docx,一直沿用至今。Dotm格式为启 用宏的模板格式,dotx格式为禁用宏的模板格式;dot是2003 版word的模板格式。 13.Word文档中有五种视图,即页面视图、阅读版式视图、web版式视图、大纲视图、草稿。 14.Word文档中有一个5行4列的表格,要将一个文本文件中的5行文字拷贝到该表格中,使其正好成为该表格中的一列内容, 最优的操作方法是:在文本文件中选中这5行文字,复制到剪 贴板,然后回到word文档中,选中对应的5个单元格,将剪 贴板内容粘贴过来。 15.算法的有穷性是指在有限的步骤一定会结束。算法与程序的区别在于:程序可以陷入死循环,算法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结束。 所以算法的有穷性是指算法程序的运行时间是有限的。16.结构化程序设计的基本原则是:自顶向下、逐步求精、模块化、限制使用goto语句。 17.在程序流程图中表示逻辑条件要用菱形框,普通步骤用矩形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