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灰区淋巴瘤2例

灰区淋巴瘤2例

灰区淋巴瘤2例
灰区淋巴瘤2例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e41431055.html,

灰区淋巴瘤2例

作者:肖兴东王存邦

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年第09期

【中图分类号】R7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167—01

灰区淋巴瘤在临床上较为罕见,是一种特殊的淋巴瘤,在生物学行为上介于经典霍奇金淋巴瘤与B细胞来源的非霍奇金淋巴瘤之间。其诊断依赖于病理学,主要特点为形态学、免疫组织化学特征介于经典霍奇金淋巴瘤和原发纵膈的大B细胞淋巴瘤之间。治疗按照弥漫性大B

细胞淋巴瘤治疗[1]。现将诊治的2例灰区淋巴瘤报告如下:

例1:马××,男,33岁,东乡族,既往有乙肝病史。因“左颈部无痛性进行性肿物5月”收住院。患者于入院前5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左颈部黄豆大小包块,肿物缓慢增大,并出现多个肿物散在分布于左、右侧颈部及右侧腹股沟处,于当地医院就诊,给予抗感染治疗,疗效不佳。5个月后为明确诊治来我院,行左侧颈部淋巴结活检术,病理结果提示:淋巴结炎,淋巴滤泡反应性增生,以“左颈部肿物” 收住颌面外科。查体:左侧下颌角、颌下可触及4cm×6cm×8cm 多结节肿物,质中,边界清,活动差,左侧胸锁乳突肌后缘、右侧颌下区及右侧胸锁乳突肌后缘可触及数枚大小不一的肿物,最大约2cm×3cm×1cm,最小约0.5cm×1cm×0.5cm,质软,边界清,活动度好,右侧腹股沟处可触及约2cm×3cm×1cm肿物,质软,边界清。在全麻下行“颌下淋巴结切除活检术”,术后病理诊断示:(下颌三角区淋巴结)介于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和霍奇金淋巴瘤之间的不能分类的淋巴瘤(灰区淋巴瘤),受累及淋巴结大部分呈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改变(非GCB亚型),部分淋巴结呈霍奇金淋巴瘤改变。诊断为:恶性淋巴瘤-灰区Ⅲ期A组。转血液科行CHOP方案化疗。

例2:牟××,女,27岁,汉族,因“左颈部肿块进行性肿大23天”收住院。患者于入院前23天无意中发现左颈部有一肿大包块,直径约3cm,无明显不适,就诊于解放军第一医院,

行颈部淋巴结彩超检查示:左侧耳后皮下探及一大小为31mm×16mm低回声区,提示左耳后淋巴结肿大,给予抗炎治疗(具体用药及剂量不详),口服3天,包块未见缩小。9天后来我院就诊,行超声检查示:左侧腮腺下方至颈部探及多个大小不等低回声结节,较大者为

28mm×16mm,建议抗感染治疗,于社区卫生所输注青霉素(640万单位/日)、左氧氟沙星(100ml/日)治疗5天,随后出现咽痛、鼻腔干燥等不适,停止输液,再次来院就诊,于耳鼻喉科行鼻咽镜检查,行鼻腔组织活检,结果提示:非霍奇金淋巴瘤,弥漫性大B型,非GCB 亚型,建议复查颈部淋巴结活检,遂来住院。查体:生命体征平稳,左颈部触及一直径约4cm 的包块,质中,活动好,无压痛,心、肺、腹部未见明显异常,肝、脾未触及。生化、肝炎系列及血、尿、粪常规未见明显异常。心电图示T波改变。浅表淋巴结彩超检查示:1、左侧颈部、颌下、腹股沟淋巴结肿大;2、左侧颈部、颌下、腹股沟、双侧腋窝淋巴结无肿大。T细胞亚群检测示:CD3(85.2%)、CD4(50.3%)、CD8(33.6%)均升高。左颈部淋巴结活检示:淋巴结构破坏,散在大核、多核及双核细胞,免疫组化染色:CD20(+)、CD79a (+)、CD3(+)、CD5(+)、Bcl-6(-)、Mum-1(+)、CD10(-)、Bcl-2(-)、CD15

原发性淋巴瘤的早期症状

原发性淋巴瘤症状诊断 一、症状体征: 1、霍奇金病 多见于青年,儿童少见,首见症状常是无痛性的颈部或锁骨上的淋巴结肿大( 占60%~80%),左多于右,其次为腋下淋巴结肿大,肿大的淋巴结可以活动,也可互相粘连,融合成块,触诊有软骨样感觉,如果淋巴结压迫神经,可引起疼痛,少数患者仅有深部而无前浅表淋巴结肿大,深部淋巴结肿大可压迫邻近器官,表现的压迫症状,例如纵隔淋巴结肿大可致咳嗽、胸闷、气促、肺不张及上腔静脉压迫症等;腹膜后淋巴结肿大可压迫输尿管,引起肾盂积水;硬膜外肿块导致脊髓压迫症等。另有一些HD病人(30%~50%)以原因不明的特许或周期性发热为主要起病症状。这类患者一般年龄稍大,男性较多,病变较为弥散,常已有腹膜后淋巴结累及。发热后部分患者有盗汗、疲乏及消瘦等全身症状。周期性发热(Pel-Ebstein热)约见于1/6患者。部分患者可有局部及全身皮肤瘙痒,多为年轻患者,特别是女性。全身瘙痒可为HD的唯一全身症状。 体验脾肿大者并不常见,约10%左右,脾受累表明有血源播散。肝实质受侵引起肿大和肝区压痛,少数有黄疸。肝病变系脾通过静脉播散而来,所以肝较脾肿大为少。 HD尚可侵犯各系统或器官:例如肺实质轻浸润、胸腔积液、骨髓引起骨痛、腰椎或胸椎破坏,以及脊髓压迫症等。带状疱疹好发于HD,约占5%~16%。 2、非霍奇金淋巴瘤 可见于各种年龄组,但随年龄增长而发病增多。男较女为多。大多也以无痛性颈和锁骨上淋巴结肿大为首见表现,但较HD为少。分化不良性淋巴细胞易侵犯纵隔。肿大的淋巴结也可引起相应压迫症状。发热、消瘦、盗汗等全身症状仅见于24%患者。大多为晚期或病变较弥散者。全身瘙痒很少见。除淋巴细胞分化良好型外,NHL一般发展迅速,易发生远处扩散。

降低早期淋巴瘤复发率的三种方法

淋巴瘤是最近几年比较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疾病,发病率有所增加,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而对于早期淋巴瘤患者来说,经过了治疗之后最怕的就是复发,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那么淋巴瘤患者应该如何降低复发的几率呢? 对于早期淋巴瘤患者来说,手术是常见的治疗方案,手术可以快速控制病情,患者实现临床治愈的几率也是比较大的,但是大家都知道手术只能切除可见的病灶,一些肉眼和影像设备无法观测到的微小细胞依然存在,如果不注重后续的治疗,复发只是早晚的问题,因此建议患者一定要做好术后的工作,以下三方面能帮助到患者。 1、巩固治疗 在早期淋巴瘤手术之后,必不可少的就是巩固治疗,虽然放化疗也经常作为辅助治疗,但是放化疗缺乏选择性,会杀伤正常的细胞,损害患者的免疫力,因此对于早期的淋巴瘤患者来说,中医治疗更适合,中医治癌症具有很强的整体观念,辩证施治,在配合西医治疗的同时,更加注重的是对癌症病人全身性的调理,从而防止癌细胞扩散和转移,加强预防性的治疗,针对不同患者有着不同的方法和方剂,每个阶段甚至每周用药都会根据患者情况来变化药方。 如在临床上应用广泛的中医三联平衡疗法,该疗法用在手术后的患者经治疗后可消灭残存的癌细胞,大大降低肿瘤复发、转移的几率,并可促进伤口的愈合速度。对于正在进行放、化疗的患者,配合治疗后不仅能明显减轻毒副作用,而且能增强治疗效果,达到增效减毒的作用。 在临床上,很多被西医放弃治疗的晚期癌症患者,经治疗后可恢复自身元气,提高身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达到延长生命,减轻痛苦,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临床上广受好评。 2、注意生活护理 在淋巴瘤患者手术的过程中,会引起消化系统出现功能障碍,身体较为虚弱,最好进行流质或者半流质的饮食,注重营养丰富,多吃新鲜蔬菜和果汁,比如香菇、黑木耳、芦笋、柠檬、红枣等,可以把蔬菜水果消毒之后榨成果汁,果蔬中含有充足的维生素C,是抑癌物质,能够中断癌细胞的成长,食用起来不仅很容易消化还营养丰富,在淋巴瘤护理的过程中还有助于提高患者身体自我抗癌能力。 3、良好的心态 心态是治疗疾病的良药,很多患者一旦知道自己患上癌症心情一落千丈,常常以泪洗面,沉浸在自己患癌症中不能自拔,其实这样反而会加重病情,临床上,很多患者往往从发病一直到去世时间是非常短的,其中心态占很大一部分因素。所以患者一定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得了癌症并不等于死亡。 在手术之后,患者应该尽快调整好自己的状态,摆脱悲观、绝望、抑郁的不良情绪,以平和、愉悦、积极的态度去生活、治疗,以必胜的信念与癌魔作斗争,不急于求成,作好持久抗战长期治疗的准备,直到将癌魔彻底打败。 除了以上这些因素外,淋巴瘤患者在手术之后也因该适当的段炼,多出去活动等,总之淋巴瘤的治疗是一个系统、漫长、复杂的过程,想要靠手术化疗等方法一次性治愈,殊不知治疗癌症就像打攻坚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多方面的配合。

2018年临床执业医师病理学练习题:淋巴造血系统疾病

2018年临床执业医师病理学练习题:淋巴造血系统疾病2018年执业医师考试时间在12月9日,考生要好好备考,争取一次性通过考试!小编整理了一些执业医师的重要考点,希望对备考的小伙伴会有所帮助!最后祝愿所有考生都能顺利通过考试!更多精彩资料关注医学考试之家! 一、A1 1、陷窝细胞主要见于 A、淋巴细胞为主型霍奇金淋巴瘤 B、结节硬化型霍奇金淋巴瘤 C、混合细胞型霍奇金淋巴瘤 D、淋巴细胞消减型霍奇金淋巴瘤 E、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霍奇金淋巴瘤 2、关于淋巴造血系统疾病错误的是 A、包括良性增生性疾病 B、见于淋巴结的各种炎症 C、少见于恶性肿瘤疾病 D、可发生霍奇金淋巴瘤 E、有淋巴反应性增生 3、关于霍奇金淋巴瘤的特点,错误的是 A、表现为受累淋巴结肿大 B、瘤细胞体积大,胞浆丰富 C、形成典型的R-S细胞 D、经典型分为五型 E、我国发病率较低 4、在我国最多见的淋巴癌类型是 A、MALT淋巴癌

B、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C、NK/T细胞淋巴癌 D、蕈样霉菌病 E、滤泡性淋巴瘤 5、下述关于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特点中,错误的是 A、非霍奇金淋巴瘤在淋巴瘤中发病率不高 B、分类繁杂 C、多数病例发生在淋巴结 D、可累及消化系统 E、DLBCL是我国多见的类型 答案部分 一、A1 1、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主要见于结节硬化型霍奇金淋巴瘤,细胞体积大,胞浆丰富,染色淡或清亮透明,核大呈分叶状,常有多个小核仁。用福尔马林固定的组织,细胞浆收缩与周围的细胞之间形成透明的空隙,好似细胞位于陷窝内,遂取名为陷窝细胞。 2、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淋巴造血系统疾病更多见的是恶性肿瘤疾病。 3、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淋巴瘤诊疗规范(2018年版)

淋巴瘤诊疗规范(2018年版) 一、概述 淋巴瘤(lyphoma)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根据国家癌症中心公布的数据,2014年我国淋巴瘤的确诊发病率为10万,2015年预计发病率约为10万。由于淋巴瘤病理类型复杂,治疗原则各有不同,为进一步提高淋巴瘤诊疗能力和规范化水平,配合抗肿瘤药品供应保障有关政策调整,保障医疗质量与安全,现对《中国恶性淋巴瘤诊疗规范(2015年版)》进行修订和更新。 二、淋巴瘤的诊断 应当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病理学等进行诊断。 (一)临床表现 淋巴瘤的症状包括全身和局部症状。全身症状包括不明原因的发热、盗汗、体重下降、皮肤瘙痒和乏力等。局部症状取决于病变不同的原发和受侵部位,淋巴瘤可以原发于身体的任何器官和组织,通常分为原发于淋巴结和淋巴结外两大类。最常见表现为无痛性的进行性淋巴结肿大。如有以上述症状的患者在基层医院就诊时,应予以重视,并尽早转诊至上级医院或肿瘤专科医院。 (二)体格检查 应特别注意不同区域的淋巴结是否增大、肝脾的大小、伴随体征和一般状态等。 (三)实验室检查 应完成的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肝肾功能、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β2微球蛋白、红细胞沉降率、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病毒检测以及骨髓穿刺细胞学和活检等,还应包括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筛查在内的相关感染性筛查。对原发胃的黏膜相关边缘带B细胞淋巴瘤,应常规进行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染色检查;对NK/T 细胞淋巴瘤患者,应进行外周血EB病毒DNA滴度检测。对

2008WHO淋巴瘤分类

2008年WHO淋巴瘤分类(4th版) 一、前驱肿瘤(PRECURSOR NEOPLASMS) 1、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状突细胞肿瘤(BLASTIC PLASMACYTOID DENDRITIC CELL NEOPLASM),以前称为母细胞性NK细胞淋巴瘤。 2、谱系未定的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S OF AMBIGUOUS LINEAGE) -急性未分化白血病(– Acute undifferentiated leukaemia ,AUL) -混合表型急性白血病,有/无重现性遗传学异常(– Mixed phenotype acute leukaemia ,MPAL) (+/- recurrent genetic abnormalities) 二、前驱淋巴性肿瘤(PRECURSOR LYMPHOID NEOPLASMS) 1、B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非特殊类型【B Lymphoblastic Leukaemia/Lymphoma, not otherwise specified】 2、B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伴重现性遗传学异常【B lymphoblastic leukaemia/lymphoma with recurrent genetic abnormalities】 -B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伴t(9:22) (q34;q11.2); BCR/ABL【B- lymphoblastic leukaemia/lymphoma with t(9:22) (q34;q11.2); BCR/ABL】 -B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伴t(v;11q23); MLL rearranged,【 B lymphoblastic leukaemia/lymphoma with t(v;11q23); MLL rearranged】 -B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伴t(v;11q23); MLL rearranged(ETV6-RUNX1),【B lymphoblastic leukaemia/lymphoma with t(v;11q23); MLL rearranged (ETV6-RUNX1)】 -B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伴超二倍体【B lymphoblastic leukaemia/lymphoma with hyperdiploidy】 -B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伴低二倍体【B lymphoblastic leukaemia/lymphoma with hypodiploidy (Hypodiploid ALL)】 -B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伴t(5;14)(q31;q32)(IL3-IGH),【B lymphoblastic leukaemia/lymphoma with t(5;14)(q31;q32)(IL3-IGH)】 -B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伴t(1;19)(q23;p13.3); (E2A-PBX1;TCF3/PBX1),【B lymphoblastic leukaemia/lymphoma with t(1;19)(q23;p13.3); (E2A-PBX1;TCF3/PBX1)】 3、T-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T-lymphoblastic leukaemia/lymphoma】 三、成熟B细胞淋巴瘤 1、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性淋巴瘤 2、B-前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3、脾边缘带淋巴瘤 4、毛细胞白血病 5、脾淋巴瘤/白血病,不能分类 6、淋巴浆细胞淋巴瘤 7、重链病 8、浆细胞骨髓瘤/浆细胞瘤 9、结外粘膜相关淋巴组织边缘带B细胞淋巴瘤(MALT淋巴瘤) 10、原发皮肤滤泡中心淋巴瘤 11、滤泡性淋巴瘤

脾淋巴瘤

科室业务小讲课 原发性脾淋巴瘤 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超声二区韦善喜 解剖概要 仪器和探测方法仪器频率 正常声像图和正常值 临床或病理分类 临床诊断 声像图与病理改变的变化 鉴别诊断 治疗与预后 解剖概要: ?形态呈橘瓣形 ?膈面、脏面;前缘、后缘;上下两端:上端朝向背内侧,下端朝向腹外侧?第9~11肋包绕,长轴与10肋一致 ?支持韧带薄弱 ?腹腔动脉→脾动脉(胰腺上缘)4~5mm ?脾静脉(胰腺背侧)5~8mm 仪器和探测方法仪器频率:常规扇扫 ?检查前不需特殊准备 不宜饱餐后→脾向后上方移位俯卧位 体位及扫查方法:

?右侧卧位:厚径及长径 ?仰卧位:厚径及长径,前倾冠状断面 正常声像图和正常值: ?有特征性的脾门切迹,脾血管断面 ?均匀的点状中低回声,比左肾皮质稍高 ?副脾 ?脾厚径:肋间斜断面显示脾长轴的脾门及脾静脉,脾门至脾膈面的距离.<4(男(3.0±0.6)cm,女(2.8±0.5)cm。 ?脾长径:通过左侧肋间扫查显示脾的最大长轴断面图像,测其上下端间距.男(9. 0±1.1)cm,女(8.5±1.0)cm。 临床或病理分类: 原发性脾脏淋巴瘤(primary splenic lymphoma,PSL)是一种罕见的恶性淋巴瘤,是指病变首发于脾脏,而无脾外淋巴组织受侵脾脏本身是一个很大的淋巴造血组织,常为恶性淋巴瘤侵及的部位尤其是全身淋巴瘤的晚期极易侵及脾脏,但原发于脾脏的极少见。 在病理学上,淋巴瘤可以为霍基金或非霍基金淋巴瘤,这两种淋巴瘤均可累及脾脏。大体从病理学看淋巴瘤在脾脏的病灶,可以是弥漫的细小结节型,也可以是多发肿块型,还可以是单发巨大的肿块型。可能的病因:由于丙型肝炎病毒的嗜淋巴性,丙型肝炎病毒在原发性脾脏恶性淋巴瘤的发生上起着重要的作用。近些年,不断有丙型肝炎合并有原发性脾脏恶性淋巴瘤的报道,有人将原发性脾脏恶性淋巴瘤称之为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肝外病变。 临床诊断:左上腹部疼痛及肿块是最常见的症状,部分病人伴有低热、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贫血体重减轻或乏力,少数患者可表现为胸腔积液、呼吸困难、急腹症等。体格检查可见脾脏明显增大,而浅表淋巴结多无异常肿大的脾脏多失去原来形状,常呈不规则形边缘钝,脾切迹多摸不清。有时脾表面可触及硬性结节,有触痛。此种脾肿大的

肿瘤学试题库肿瘤放射治疗基础

肿瘤放射治疗 选择题 A1型题 1.对放射治疗高度敏感的肿瘤是: A(6. 2.1) A.淋巴组织肿瘤 B.结肠癌 C.皮肤鳞癌 D.子宫颈癌 E.乳腺癌 2.近距离治疗在何种肿瘤的治疗中是主要的放疗手段?C(6.2.1) A、鼻咽癌 B、食管癌 C、子宫颈癌 D、肺癌 E、肝癌 3.通过何种方法的使用可改变X线的质?B(6.2.4) A、限光筒 B、滤过板 C、改变球管电流 D、全部方法 E、以上都不是 4.在照射野边缘挡铅块可减少何种半影? D (6.2.4) A、几何半影 B、穿射半影 C、散射半影 D、以上都是 E、以上都不是 5.下同能量的电子束,有效治疗深度(cm)约为电子束能量(MeV)的多少?A( 6.2.4) A、1/3~1/2 B、1/3~2/3 C、1/3~1/4 D、1/4~2/3 E、1/5~1/4 6.以下何种组织属于早反应组织?A(6.2.4) A、肿瘤 B、软组织 C、中枢神经 D、以上都是 E、以上都不是 7.在标准治疗条件下,眼晶体出现白内障的最低耐受量(TD5/5)为:A(6.2.4) A、500cGy B、600cGy C、700cGy

D、1000cGy E、1200cGy 8.在标准治疗条件下造成永久不育,卵巢的最低耐受量(TD5/5)为: A(6.2.4) A、200cGy B、400cGy C、600cGy D、1000cGy E、1200cGy 名词解释 1.立体定向放射治疗(1. 2.2)指借助CT、MRI或血管数字减影仪(DSA)等精确定位技术 和标志靶区的头颅固定器,使用大量沿球面分布的放射源,对照射靶区实行聚焦照射的治疗方法。 2.立体适形放射治疗(1.2.2)是通过对射线束强度进行调制,在照射野内给出强度变化的 射线进行治疗,加上使用多野照射,得到适合靶区立体形状的剂量分布的放射治疗。 3.潜在致死性放射损伤(1.2.4)当细胞受到非致死放射剂量照射后所产生的非致死性放射 损伤,结局可导致细胞死亡,在某些环境下(如抑制细胞分裂的环境)细胞的损伤也可修复。 4.亚致死性放射损伤(1.2.4)较低剂量照射后所产生的损伤,一般在放射后立即开始被修 复。 5.加速再增殖(1.2.4)在放疗疗程中,细胞增殖的速率不一,在某一时间里会出血细胞的 加速增殖现行,此现象被为称为加速再增殖。 6.常规放射分割治疗(1.2.1)是指每天照射1次,每次1.8+2.0Gy,每周照射5d,总剂量 60-70Gy,照射总时间6~7周的放疗方法。 7.非常规放射分割治疗(1.2.1)指对常规放射分割方式中时间-剂量-分割因子的任何因素 进行修正。一般特指每日照射1次以上的分割方式,如超分割治疗及加速超分割治疗。 8.放射增敏剂(1.2.1)能够提高放射肿瘤细胞的放射敏感性以增加对肿瘤的杀灭效应,提 高局控率的药物。包括嘧啶类衍生物、化疗药物和缺氧细胞增敏剂。 9.放射保护剂(1.2.1)能够有效的保护肿瘤周围的正常组织,减少放射损伤,同时不减少 放射对肿瘤的杀灭效应化学修饰剂。 10.热疗(1.2.1)是一种通过对机体的局部或全身加温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的治疗方法。 简答题 1.何为放射治疗的临床剂量学四原则(6.3.1) 答:①肿瘤剂量要求准确.照射野应对准所要治疗的肿瘤即靶区;②治疗的肿瘤区域内,剂量分布要均匀;③射野设计应尽量提高治疗区域内的剂量,降低照射区正常组织的受量;④保护肿瘤周围重要器官免受照射,至少不能使它们接受超过其耐受量的照射。 2.简述放射治疗剂量选择的基本原则(6. 3.4) 答:放射治疗的剂量取决于肿瘤细胞对射线的敏感性、肿瘤的大小,肿瘤周围正常组织对射线的耐受性等。一般情况下治疗鳞癌需要60-70Gy/6-7W,腺癌需要70Gy/7W以上,未分化癌约需50-60Gy/5-6W。 对于亚临床病灶,放疗容易收到好的效果,只需一般剂量的2/3或4/5即可控制肿瘤生长。目前治疗方法多适当地扩大照射野,使其包括可能浸润或可能转移的淋巴区,待达到亚临床剂量后,缩小射野,针对肿瘤补足剂量。对于大的肿瘤,由于血运差及乏氧状态很难

淋巴瘤

淋巴瘤是起源于淋巴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主要表现为无痛性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全身各组织器官均可受累,伴发热、盗汗、消瘦、瘙痒等全身症状。 根据瘤细胞分为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和霍奇金淋巴瘤(HL)两类。病理学特征在霍奇金淋巴瘤为瘤组织内含有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浆细胞和特异性的里-斯 (Reed-Steinberg)细胞,HL按照病理类型分为结节性富含淋巴细胞型和经典型,后者包括淋巴细胞为主型、结节硬化型、混合细胞型和淋巴细胞消减型。NHL发病率远高于HL,是具有很强异质性的一组独立疾病的总和,病理上主要是分化程度不同的淋巴细胞、组织细胞或网状细胞,根据NHL的自然病程,可以归为三大临床类型,即高度侵袭性、侵袭性和惰性淋巴瘤。根据不同的淋巴细胞起源,可以分为B细胞、T细胞和NK细胞淋巴瘤。 病因 病因不清。一般认为,可能和基因突变,以及病毒及其他病原体感染、放射线、化学药物,合并自身免疫病等有关。 临床表现 恶性淋巴瘤是具有相当异质性的一大类肿瘤,虽然好发于淋巴结,但是由于淋巴系统的分布特点,使得淋巴瘤属于全身性疾病,几乎可以侵犯到全身任何组织和器官。因此,恶性淋巴瘤的临床表现既具有一定的共同特点,同时按照不同的病理类型、受侵部位和范围又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局部表现包括浅表及深部淋巴结肿大,多为无痛性、表面光滑、活动,扪之质韧、饱满、均匀,早期活动,孤立或散在于颈部、腋下、腹股沟等处,晚期则互相融合,与皮肤粘连,不活动,或形成溃疡;咽淋巴环病变口咽、舌根、扁桃体和鼻咽部的黏膜和黏膜下具有丰富的淋巴组织,组成咽淋巴环,又称韦氏环,是恶性淋巴瘤的好发部位;鼻腔病变原发鼻腔的淋巴瘤绝大多数为NHL,主要的病理类型包括鼻腔NK/T细胞淋巴瘤和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胸部病变纵隔淋巴结是恶性淋巴瘤的好发部位,多见于HL和NHL中的原发纵隔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和前体T细胞型淋巴瘤。胸部X线片上有圆形或类圆形或分叶状阴影,病变进展可压迫支气管致肺不张,有时肿瘤中央坏死形成空洞。有的肺部病变表现为弥漫性间质性改变,此时临床症状明显,常有咳嗽、咳痰、气短、呼吸困难,继发感染可有发热;恶性淋巴瘤可侵犯心肌和心包,表现为心包积液,淋巴瘤侵犯心肌表现为心肌病变,可有心律不齐,心电图异常等表现;腹部表现脾是HL最常见的膈下受侵部位。胃肠道则是NHL最常见的结外病变部位。肠系膜、腹膜后及髂窝淋巴结等亦是淋巴瘤常见侵犯部位;

射频(RF)电路板分区设计中PCB布局布线技巧

恶性淋巴瘤 引言 一般而言,恶性肿瘤分类的组织起源原理提示恶性淋巴瘤作为来源于免疫系统的恶性肿瘤,其分类与现今构成正常免疫系统的淋巴细胞的异质体是一致的。近年来,人们对免疫系统生物学研究和理解不断深入,毫不奇怪,淋巴瘤的分类方法层出不穷,甚至相当混乱。在过去的40年中,分类方法从原来简单的区分为2种细胞成分(淋巴细胞和组织细胞)到现在根据细胞的免疫表型区分为前体细胞和各系成熟细胞(B、T、NK)。联合单克隆抗体技术和分子生物学有助于更精确的分型。然而,人们对免疫系统某种特定成分的来源、功能及其恶性衍生体的了解还不是很精确。例如人们对γ/δT细胞、细胞毒T细胞、NK细胞恶性肿瘤和来源于结外淋巴组织的恶性淋巴瘤的认识刚刚开始,其原因一部分是因为病例相对较少,另外与识别的方法缺乏有关。直至2000年,WHO组织病理学专家与临床专家对上述的淋巴瘤进行了较为准确的分型。 淋巴瘤分型的历史 从60年代中期开始,最佳的分型方法一直争论不休。所有人能接受的有效分型方法应该是易于教育、易于理解、具有科学性并与临床密切相关。1956年Henry Rappaport提出了Rappaport 分型,主要根据肿瘤的生长模式(结节型和弥漫型)、细胞类型(淋巴细胞和组织细胞)、分化程度(分化良好、分化差和未分化型)。该方法提出后被美国的临床学家和病理学家广泛接受。主要的竞争来自由Karl Lennert提出的Kiel分型(被欧洲学者广泛接受)和由美国的Robert和Robert Collins提出的Lukes-Collins分型。后两者与Rappaport分型的区别在于严格地将细胞免疫学原理作为分型的基础概念。1974年的Kiel分型在单克隆抗体技术之前依据形态学特征将淋巴瘤按淋巴细胞分化阶段进行分型。随后,各种分型方法均增加了许多变异型,并没加以详细的解释。这种混乱的情况最终导致临床学家和病理学家共同对各种分型方法进行回顾。1982年提出了用于临床的工作分型(Working Formulation for Clinical Usage)。概括而言,WF 以Rappaport分型为基础,并引入了某些Lukes-Collins分型的免疫学概念。尽管该分型是各种分型的折中方案,但其基本的目的在于为临床工作者提供了对话,因此不仅很快被临床接受,而且病理学家也非常赞赏其将淋巴瘤分为3种预后模式。与Rappaport分型一样,WF分型也避开了与某些形式化的免疫学和单克隆抗体技术的关系。相反,Kiel分型坚持根据免疫生物学原理的精确组织起源分型,并将随后出现的免疫化学方法作为分析工具。随着免疫学的不断进展,Kiel分型分别在1988年和1992年进行两次修正。最近,随着单克隆技术和分子生物学对人们了解淋巴系统生物学的贡献不断深化,以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为基础的分型方法受到重视。事实上,现在以基因为基础的治疗也需要此种分型。 1994年,国际上19名血液病理学家提出了修正的欧美淋巴瘤分型方法(Revised European-American Lymphoma Classification, REAL)。与WF不同,REAL分型丢弃了所有的临床预后的数据,仅仅依据病理学进行分类。REAL分型与以往各种分类方法的不同主要由两点:一、重点在于确定“真正”(REAL)疾病类别,而不仅仅关注形态学或免疫表型的细微差别、或生存期的长短。即代表了一种新的分型理念。二、意识到该领域的复杂性,希望该分型不仅使少数人成为完全的权威,而且能被多数病理学家所接受。该方法的主要依据是Kiel分型,并加入结外淋巴瘤和霍奇金病。这种分类采用了当时所有能获得的信息--形态学、免疫表型、基因特点和临床特点来定义一类疾病。在不同类型中上述信息的重要性不一,没有一个为“黄金标准”。一般而言,形态学是最重要的,某些类型主要依赖形态学,疑难病例需结合免疫表型。而有些类型具有特异的免疫表型,当缺乏免疫学依据时则很难诊断。有些类型的遗传学异常则是关键,相反其它类型缺乏特异的变化。另外,有些类型需要结合临床特点,如结内和结外、或者特殊部位。尽管REAL分型刚推出时争论很大,但经过6年的实践证明对有经验的血液病理学学家而言,其分类结果具有可重复性,而且各种类型的临床特点各不相同。因此尽管很复杂,

粘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

粘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 发表者:魏锐利 (访问人次:143) 患者:病人女,25岁,无任何疾病史及家族遗传病史。最近发现左眼有类似息肉的肿块,去医院手术时,发现并非如此,切出蚕豆粒大的肿瘤物,病理检查结果如下:基因重排检测报告显示,B淋巴细胞克隆性增生,T淋巴细胞无克隆性增生免疫组化结果:CD3(+),CD20(+),KI-67(+3%),K-LC(+), λ-LC(+)昆明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的病理诊断结果:(左眼内毗部结膜)结合免疫组化和基因重排,病变支持粘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刚刚得到诊断结果,尚未开始治疗目前非常紧张,在当地都没有医院愿意接收治疗。想咨询此病如何治疗,是否可以治愈,治疗时间和费用大概是多少?从外地过去,是否可以马上住院治疗?非常感谢魏大夫的回复。上海长征医院眼眶病、眼肿瘤诊治中心魏锐利 上海长征医院眼眶病、眼肿瘤诊治中心魏锐利:需要你的片子,和切除的手术记录。 患者:非常感谢魏医生的及时回复!再次期待着您的回复。 患者:魏医生,刚刚只上传了手术记录,另外,CT片目前无法清楚拍摄出来,只能手写一下CT扫描描述。希望您结合之前的免疫组合和基因重排结果再帮忙看看。我们都非常感谢您的回复及指导! 上海长征医院眼眶病、眼肿瘤诊治中心魏锐利:就是粘膜相关淋巴瘤,放疗吧,最好在上海放疗。 患者:谢谢魏大夫回复

眼眶肿瘤之一—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Malt)的诊治新进展 全网发布:2011-06-23 19:45 发表者:魏锐利 (访问人次:2337) 上海长征医院眼眶病、眼肿瘤诊治中心魏锐利 非霍奇金淋巴瘤中边缘带淋巴瘤的一种特殊类型,通常发生在与黏膜和腺上皮有关的结外器官呈低度恶性的惰性发病过程,眼附属器MALT淋巴瘤(OAML)是眼眶恶性淋巴瘤中较常见的一种,西方国家占50~80%日本和韩国占80~90% 可浸润眶内及其他眼附属器结膜25%,眼眶75%,双侧10%~15%(主要在结膜)发病年龄多为40岁以后,平均年龄65岁,年发病增长率有大于6%的趋势。 OAML是一种无痛的、致死率很低的恶性肿瘤,因此,对于一部分病人,仅观察即可。部分瘤经常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因此需要及时治疗,治疗主要包括手术切除术后放射治疗、化疗。多种治疗措施常伴随相关的副作用。然而,因为缺乏前瞻性的实验研究,OAML的治疗方案选择还没有确定。近来对衣原体感染和OAML发病机制之间关系的进一步认识,促进了创新性治疗—抗菌治疗的发展。已经证明根除HP的抗菌治疗对OAML不起作用,但强力霉素根除鹦鹉衣原体感染有效,这对于其他方法治疗失败的病人是有效的选择(如受照射的区域以及局部淋巴结肿大)。Meta分析证明抗生素治疗OAML有效性研究说明:包括42例患者(意大利、澳大利亚、台湾和美国)48%(24例)有效(完全有效8名患者,部分有效8人,轻微有效4人,20例患者病情稳定,2例在进行抗生素治疗后病情进展),但42例患者中只有3例的客观指标(X片和裂隙灯照片)提示有效,抗生素疗

结内NHL放射治疗靶区勾画及剂量指南

结内NHL放射治疗靶区勾画及剂量指南 国际淋巴瘤放射治疗协作组(ILROG)现代放射治疗靶区勾画及剂量指南———结内NHL前言国际淋巴瘤放射治疗协作组(ILROG)在召开国际学术会议并分析目前的相关医学证据后,制定了本指南。 既往以淋巴结区为靶区的扩大野和累及野照射已经被小野照射所取代,照射范围仅包括确诊时查见的淋巴结累及部位。累及部位放疗(ISRT)是一个新的概念,本指南明确定义了ISRT的CTV范围。 对于惰性NHL,单纯放疗常作为根治手段,因此应考虑更大的照射野。为了既实现肿瘤LC这一主要目标,又降低正常组织损伤的风险,IMRT、呼吸门控、IGRT、四维图像等先进治疗技术都应使用于临床。 放疗被广泛应用于恶性淋巴瘤的治疗,而且是很多早期患者的根治手段。放疗作为单一的根治手段在一部分淋巴瘤的治疗中依然举足轻重。目前在化疗基础上联合利妥昔单抗免疫治疗提高了很多B细胞来源NHL疗效,并且成为了其主要治疗方法。对于很多早期患者以及经过挑选的大肿块、结外、分期较晚、侵袭性的NHL患者,放疗仍然能够提高LC率,在综合治疗中仍旧扮演着重要角色。而大多数早期惰性淋巴瘤只需行单纯放疗。对根治性治疗

方案的晚期不良反应和存活患者生活质量的关注越来越多。因此,最重要的是:既要保证较好的长期LC率,又要尽量降低对靶区周围正常组织的辐射暴露。而且大多数淋巴瘤治疗后复发都位于先前的受累部位,而放疗对减少随后的局部复发非常有效。既往的淋巴瘤放疗指南制定年代较早,而今,现代图像学技术可以识别显性(大体)病灶,而且有效的化疗可以杀灭隐匿性(亚临床)病灶。受累野是以解剖学标志及周围未受累淋巴结构成的,以之为基础的淋巴瘤放疗指南已不再适用于现代放疗。现代放疗的重点更多在于减少正常组织受量。尽管目前仍然缺乏随机研究的证据来支持缩小照射野,但是越来越多的证据指出缩野后LC依然很好。 指南主要关注局限期结内NHL的成年患者,也包括晚期的大肿块及残存病变的患者。指南包含了侵袭性和惰性淋巴瘤治疗方案。指南还讨论了放疗在晚期NHL、复发淋巴瘤、结外NHL姑息治疗等方面的应用。靶区设计原则淋巴瘤现代放疗计划的设定基于ICRU83号报告所 阐述的靶区概念,即GTV、CTV、以及由GTV、CTV外扩而成的PTV。PTV用于确定剂量覆盖范围。该方法允许直接比较诊断图像,提高了淋巴结定位的准确性。将放疗作为单一治疗手段还是巩固治疗手段,这对确定靶区很重要。当化疗抗拒而对显性病灶、

出现五大症状及时排查淋巴瘤

出现五大症状及时排查淋巴瘤 *导读:解放军第304医院的徐丽昕教授介绍,恶性淋巴瘤 的表现比较隐匿,若能早期发现,及时治疗,会大大提高治愈率。所以一些早期的恶性淋巴瘤征兆值得引起大家的注意。…… 淋巴细胞原本是人体的健康卫士,可以抵抗外来细菌、病毒的入侵,清除体内衰老的细胞,保护机体正常运转。由于淋巴细胞的功能特点,注定它一生都在“战斗”,如此高强度的工作量,发生恶变实在不足为奇。 日前,北京肿瘤医院和北京癌症康复协会联合举办了淋巴 瘤患者交流活动,活动不仅邀请了淋巴瘤康复患者分享抗癌经验,还邀请了北京肿瘤医院、空军总医院、解放军第304医院的三位专家和大家讲解了有关淋巴瘤的规范治疗、常见不良反应的处理等科普知识。 解放军第304医院的徐丽昕教授介绍,恶性淋巴瘤的表现比较隐匿,若能早期发现,及时治疗,会大大提高治愈率。所以一些早期的恶性淋巴瘤征兆值得引起大家的注意。 她说,如果大家出现以下五种临床表现时,一定要主动就医,以及时排除恶性淋巴瘤可能。 1.淋巴结肿大,表现为颈部、锁骨或腋下淋巴结逐渐肿大,但并未引起疼痛。手触之,肿大部位表面光滑,质地较有韧性。 2.肿大淋巴结压迫咽部,患者表现出吞咽困难、避三、鼻出

血、颌下淋巴结肿大等。 3.肿大淋巴结压迫胸部,患者表现胸闷、咳嗽、胸痛、气促、呼吸困难等。 4.肿大淋巴结压迫胸部,患者表现出腹痛、腹泻、明显感觉腹部肿瘤、出血梗阻等情况。 5.因淋巴瘤属全身症状,如果患者有不明原因的高热、盗汗、消瘦、瘙痒等,也应引起注意。 此外,专家也提醒大家,淋巴瘤结束治疗后依然不能掉以轻心,需要定期复查。通常,治疗结束后前两年每3~4个月应复查一次,两年后可半年复查一次,五年后可改为每年复查一次,坚持终身。

2020年套细胞淋巴瘤治疗亚洲专家共识

2020年套细胞淋巴瘤治疗亚洲专家共识 总论 各位朋友好,我是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和四川省肿瘤医院的首席专家林桐榆医生,也是Asian Lymphoma Study Group(ALSG),即亚洲淋巴瘤研究组的一员。ALSG发起过许多研究,包括NK/T细胞淋巴瘤、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等。最近,我们发表了套细胞淋巴瘤(MCL)的诊治共识。 早期人们认为MCL是惰性疾病,后来,人们逐渐发现MCL是一种侵袭性疾病。MCL表现为Cyclin D1、BCL1阳性,但是也有部分患者不表达Cyclin D1,而表达Cyclin D2。 诊断MCL时,需要收集足够多的组织样本,通过PET/CT评估肿瘤分布,并收集重要Marker,以指导后续治疗。 治疗方面,早期惰性阶段,可选择放疗和/或免疫化疗。在化疗基础上联合抗CD20单抗可明显提高患者获益。对于可治愈的年轻患者,欧美指南推荐了R-HyperCVAD方案,但是很多中国患者无法耐受足量R-HyperCVAD。随着临床认识不断深入,我们发现大剂量Ara-C在提高疗效方面有重要作用。于是,出现了R-CHOP/R-DHAP交替方

案,用于可移植的患者。对于不可移植的患者或晚期的患者,可以使用VR-CAP、R-CHOP以及现在很多的新药,其中典型的便是BTK抑制剂。此外,还有BCL2抑制剂、来那度胺等。 如何将化疗、抗体、小分子药物有机结合起来,使MCL患者得到全程管理,把不可治愈变成潜在可治愈,并且在保证生活质量情况下延长患者寿命,是我们医生的职能。 在MCL的诊治方面,我们应该把全中国,甚至全亚洲的医生团结起来,针对亚洲患者特点、中国患者特点进行个体化治疗。中国B细胞淋巴瘤患者很多时候伴有乙肝感染,乙肝感染很容易再激活,尤其合并使用利妥昔单抗这类抗体或者小分子药物时。这些都是临床医生需要特色化为中国患者考虑的方面。 最后我们希望大家团结起来将MCL的诊治做得更好,为世界做出更大的贡献。 初治篇 各位同道大家好!我是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曹军宁医生,也是亚洲淋巴瘤研究组成员之一。下面我向大家介绍该共识的初治部分。

脾脏恶性淋巴瘤

脾淋巴瘤 [病因病理] 脾淋巴瘤是脾脏较常见的恶性肿瘤,它可以是全身淋巴瘤的晚期脾脏受累,也可以是脾脏原发淋巴瘤,以前者较为多见。 在病理学上,淋巴瘤可以为何杰金或非何杰金淋巴瘤,这两种淋巴瘤均可累及脾脏。大体从病理学看淋巴瘤在脾脏的病灶,可以是弥漫的细小结节型,也可以是多发肿块型,还可以是单发巨大的肿块型。 [临床表现] 脾脏增大或手触其边缘有结节状感觉。有时患者感觉左上腹疼。白细胞和血小板可减少。若是全身淋巴瘤,则腹股沟、腋下或锁骨上区可触及肿大的淋巴结。 [影像学表现] 1.超声表现:脾脏增大,脾实质内显示单个或多个境界清楚的类圆形低回声区,内部可间杂以较强回声与无回声区。 2.CT表现: ①脾脏增大,脾脏内可见到单发或多发的低密度灶。 ②主动脉周围可有成堆的肿大淋巴结。 ③脾内病灶在增强扫描时显示更清楚。 ④腹膜后淋巴结则强化程度很低。 [临床治疗] 湛江细胞治疗中心的专家介绍说,在临床上DC-CIK生物细胞免疫治疗作为肿瘤的重要辅助治疗手段已为无数肿瘤患者解除了病痛的折磨,带来健康的福音。 dc-cik的治疗原理 1、DC可以高表达MHC-Ⅰ类和MHC-Ⅱ类分子,MHC分子与其捕获加工的肿瘤抗原结合,形成肽-MHC分子复合物,并递呈给T细胞,从而启动MHC-I类限制性CTL反应和MHC-Ⅱ类限制性的CD4+Thl反应。同时,DC还通过其高表达的共刺激分子(CD80/B7-1、CD86/B7- 2、CD40等)提供T细胞活化所必须的第二信号,启动了免疫应答。 2、DC与T细胞结合可大量分泌IL-12、IL-18激活T细胞增殖,诱导CTL生成,主导Th1型免疫应答,利于肿瘤清除;激活穿孔素P颗粒酶B和FasL/Fas介导的途径增强NK细胞毒作用;

2018年江苏临床执业助理医师呼吸系统题库:第十一单元

2018年江苏临床执业助理医师呼吸系统题库:第十一单元2018年执业医师考试时间在12月9日,考生要好好备考,争取一次性通过考试!小编整理了一些执业医师的重要考点,希望对备考的小伙伴会有所帮助!最后祝愿所有考生都能顺利通过考试!更多精彩资料关注医学考试之家! 一、A1 1、血性胸腔积液最常见于 A、结核 B、恶性淋巴瘤、 C、外伤 D、肿瘤 E、败血征 2、诊断进行性血胸,错误的是 A、Hb、RBC反复测定呈进行性下降 B、经输血补液血压不回升或回升后又迅速下降 C、脉快、血压持续下降 D、胸穿抽不凝血,X线示胸膜腔阴影增大 E、胸腔引流连续3小时总量达200ml 3、胸部损伤下述哪种情况为剖胸探查手术适应证 A、气胸肺萎陷超过30% B、多根多处肋骨骨折 C、胸部爆裂伤 D、进行性血胸 E、损伤性窒息发绀严重 4、损伤性血胸、胸腔内积血不凝固的原因是 A、多种凝血因子的减少 B、胸腔内渗出血液稀释 C、主要是凝血酶原减少

D、腔静脉出血 E、肺、心脏、膈活动去纤维蛋白作用 二、A2 1、女性,20岁,2小时前被刀刺伤来诊。查体:BP:60/50mmHg,面色苍白,呼吸困难,颈静脉怒张,呼吸音尚好,心音遥远,创口在左锁骨中线第4肋间,应考虑的诊断 A、心包积血 B、开放气胸 C、肺损伤 D、张力气胸 E、血胸 2、男,17岁,3小时前被自行车撞于右胸部,伤后疼痛,呼吸困难,查体:脉搏120次/分,血压12.0/9.0kPa,呼吸19次/分,右胸压痛(+),叩诊浊音,右肺听诊呼吸音消失,诊断最可能是 A、张力性气胸 B、血胸 C、气胸 D、血气胸 E、血心包 3、男.25岁,伤后12小时,脉搏100次/分,血压16.0/10.7kPa,呼吸30次/分,伤侧胸腔有积液征,胸穿抽出血液,静置后血不凝固,主要治疗是 A、立即开胸手术止血 B、输血输液 C、胸腔穿刺排除积血 D、全身抗生素防治感染 E、胸腔闭式引流术 4、右侧血胸患者,急诊入院。查体:脉搏120次/分,血压10.7/6.7kPa,气管向左移位,在输血同时,行右胸闭式引流术,第1小时引流量为200ml,第2小时为250ml,第3小时为180ml,血压虽经输血不见回升,此时最有效的处置是

淋巴瘤放疗原则和靶区勾画-李晔雄

淋巴瘤放疗原则和靶区 中国医学科学院 肿瘤医院放疗科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李晔雄

淋巴瘤放疗原则和靶区 ◆HL治疗原则 ◆HL放疗靶区和剂量 ◆NHL的治疗原则 ◆结外NK/T细胞淋巴瘤照射靶区和剂量◆惰性淋巴瘤照射靶区和剂量

HL预后分组的定义EORTC/GELA标准GHSG标准 早期HL危险因素 A 大纵隔 B 年龄≥50岁 C 无B组症状但ESR>50; 或B组症状和ESR>30 D ≥4个部位受侵A 大纵隔 B 结外受侵 C 无B组症状但ESR>50; 或B组症状和ESR>30 D ≥3个部位受侵 预后分组 淋巴细胞为主型NLPHD, 膈上CS I-II, 无危险因素NLPHD, 膈上CS I-II,无危险因素 预后好早期HD膈上CS I-II期, 无危险因素CS I-II期, 无危险因素 预后不良早期HD膈上CS I-II期, 伴一个或 多个危险因素CS I-IIA伴一个或多,危险因素或CS IIB伴C/D, 但无A/B 晚期HD临床III-IV期CS IIB期伴A*/B*或CS III-IV期

HD的标准治疗原则 预后分组定义治疗原则 预后极好早期HD LPHD, IA期, 无预后不良因素 单纯放疗 预后好早期HD临床I-II期, 无预后不良因素2周期ABVD + IF 20 Gy 或根治性放疗(化疗不能耐受或抗拒)或化疗?? 预后不良早期HD临床I-II期, 有预后不良因素 4周期ABVD + IF 30 Gy 晚期HD临床III-IV期6周期ABVD ±放疗 (PET残存肿瘤时做放疗)

早期HD综合治疗化疗周期数研究入组条件例数治疗方案5年FFTF (%)5年OS(%) GHSG-HD10 (2010)预后好 IA-IIB 288 287 288 287 2 ABVD + IF 20 Gy 2 ABVD + IF 30 Gy 4 ABVD + IF 20 Gy 4 ABVD + IF 30 Gy 91.2 90.9 93.1 92.8 P>0.05 96.6 96.6 97.3 96.9 P>0.05 EORTC-H8U I和II期, 预后不良 336 333 327 6 MOPP/ABV + IF 4 MOPP/ABV + IF 4 MOPP/ABV + STNI 84 (5年) 88 87 88 (10年) 85 84 EORTC H9U 1988-1992I和II期, 预后不良 336 333 327 6 ABVD + IF (36 Gy) 4 ABVD + IF 4 BEACOPP + IF 84 (5年) 88 87 88 (10年) 85 84

淋巴癌转移早期症状有哪些

哈医大四院肿瘤生物治疗中心官方发布 淋巴癌转移早期症状有哪些? 淋巴癌作为危害我国人均健康前几位的恶性肿瘤之一,已经越来越受到医疗专家的关注,专家介绍,近年来随着医学的发展与进步,我们发现越早确诊、越早治疗其预后越好。因为很多患者在就诊时候大多患者已经出现淋巴转移,所以及早的了解淋巴癌转移症状势在必行。 【淋巴癌常见转移现象】 随着病情的不断发展,尤其是中晚期淋巴癌患者可伴随转移症状的出现,淋巴癌转移后可表现在全身多个不同部位,恶性淋巴瘤转移至肝脾可引起肝牌肿大;肿瘤细胞浸润肺部和胸膜可导致咳嗽、胸腔积液;同样浸润骨骼可引起剧烈疼痛,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淋巴癌转移的话,大多首先侵犯表浅或纵隔、腹膜后、肠系膜淋巴结,少数可原发于结外器官。较多的淋巴癌转移患者在早期表现为无痛的颈部淋巴结肿大,以后其他部位的亦陆续发现。淋巴结从黄豆大到枣大,中等硬度,坚韧,均匀,丰满。一般与皮肤无粘连,在初期和中期互不融合,可活动。到了后期淋巴结可长到很大,可互相融合。 【淋巴癌常见转移部位】 淋巴瘤的肝脾转移:引起肝脾肿大;淋巴瘤的胃肠道转移:有腹痛、腹胀、肠梗阻和出血的表现; 淋巴瘤的肺和胸膜转移:淋巴瘤的胸肺转移引起咳嗽、胸腔积液,这是淋巴瘤的常见转移方式之一。 淋巴瘤的骨骼转移:引起骨痛、病理性骨折;淋巴瘤的皮肤转移:引起皮肤搔痒、皮下结节; 扁桃体和口、鼻、咽部转移:引起吞咽困难、鼻塞、鼻纽;淋巴瘤的神经系统转移:引起脊髓压迫、颅神经病变等等。 【治疗淋巴癌转移就选生物治疗有效控制病情】 对于淋巴癌患者的治疗来说,我们要清楚明白一个道理。淋巴癌通常关联多个系统、免疫和转移等各种可能,而并非某个器官的孤立疾病,设计治疗方案就需要全方位考虑,否则很可能给患者造成病毒残留、病毒转移、高复发率、高治疗费等一连串的严重后果。个体化生物治疗:是根据患者的机体情况、淋巴癌的病理类型、侵犯范围和发展趋势,有计划、合理地应用现有的治疗手段,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治愈率、提高生存质量。是现阶段治疗淋巴癌的理想方案,是目前绝大多数淋巴癌治疗的基本原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