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植物源天然食品防腐剂的研究现状_存在问题及前景_周建新

植物源天然食品防腐剂的研究现状_存在问题及前景_周建新

植物源天然食品防腐剂的研究现状_存在问题及前景_周建新
植物源天然食品防腐剂的研究现状_存在问题及前景_周建新

收稿日期:2005-02-28

作者简介:周建新(1964-),男,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食品微生物。

植物源天然食品防腐剂的研究现状、

存在问题及前景

周建新

(南京财经大学 江苏省粮油品质控制及深加工技术重点实验室,江苏 南京 210003)

摘 要:回顾了近年来国内外开发利用植物源天然食品防腐剂的情况和最新研究进展,分析了目前开发植物源天然食品防腐剂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植物源天然防腐剂在食品保藏中的应用前景。关键词:植物源天然食品防腐剂;食品保鲜;研究进展;存在问题;应用前景

Reviews on Research Progresses, Actual Problem and Prospects

on Natural Food Preservatives from Plant Materials

ZHOU Jian-xin

(Jiangsu Provincial Key Laboratory of Quality Controls and Deep Processing on Grain and Oil,

Nanji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Nanjing 210003,China)

Abstract :Reviews on the development and the updated research progresses of natural food preservatives extracted from plantmaterials in recent years at home and abroad were elucidated. The actual problems present in developing natural food preservativesfrom plant were analyzed. The application prospects of natural preservatives from plant materials in food storage were visualized.Key words:natural food preservatives from plant materials;food storage;research progresses;actual problem;application prospects

中图分类号:TS2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6630(2006)01-0263-06

7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以农产品为基础原料的食品加工的关键问题之一是食品的防腐保鲜,在食品中添加防腐剂,因其简便有效而应用广泛。目前国内外实际使用的食品防腐剂仍以化学合成物如苯甲酸(钠)为主,在常规使用量下,其防腐效果并不十分理想,而且近年来,国外专家对一些合成防腐剂的安全性不断提出质疑,对自然界的生态环境也会产生不利影响[1]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食品安全提出更高的要求,追求添加剂的天然、营养和功能化。鉴于此,寻求安全、高效的天然食品防腐剂一直是食品科学、生物领域及中药学中的重要课题。天然食品防腐剂可来自微生物和动植物组织。目

前国内外对植物源天然食品防腐剂的研究异常活跃,并且取得了可喜的成果[2]

,究其原因是自然界具有丰富资源的植物中存在许多生理活性物质,具有抗菌、抗氧

化和其它生理作用,并且符合国内外一贯提倡的“天

然、营养、多功能”的食品添加剂的发展方针[3],尽管目前在植物源天然食品防腐剂开发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但从植物中提取多功能的天然食品防腐剂的前景仍然十分广阔。1植物源天然食品防腐剂的研究进展1.1

香辛料

香辛料一般指生长在热带的芳香植物的根、树皮、种子或果实,具有调味增香的作用,其中不少种还有程度不同的抑菌防腐作用,而且早已被古人所利用:紫苏叶洗净晾干后浸渍于装有酱油的容器中,具有很好的防腐效果,还可增加酱油的醇香味;月桂树干叶加到猪肉罐头内,不仅能起到防腐作用,还能使猪肉增加特殊的香味。目前开发防腐保鲜剂的食用香料植物主要有:芸香科的九里香属植物;樟科的樟属植物;菊科的蒿属植物;禾本科的香茅、芸香草;桃金娘科桉属

中的柠檬桉、窿缘桉、蓝桉等;姜科的砂仁属、姜黄属中某些种;唇形花科的紫苏等。但重点研究与开发天然防腐剂的香辛料不过几十种[4]。Hoffman等[2]研究发现芥菜籽、丁香、茴香和肉桂具有几乎相等的防腐效果,添加0.5g芥菜籽于100g苹果汁中,可防腐保存4个月。周建新等[5]通过试验表明:丁香、白胡椒、豆蔻等粉末对食品中常见的腐败菌和产毒菌的生长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丁香的抑菌作用最佳,最低抑菌浓度为0.5%,0.35%的丁香粉末添加到酱油中,可使酱油夏季敞口存放一个月而不产生白花变质,并赋予酱油特殊良好的风味。

这些香辛料能抑菌防腐,真正起作用的是其精油,而目前研究与开发食品防腐剂使用的大多也是香辛料的精油或提取物。多年来,众多学者对香辛料中抗菌活性成分的提取、抗菌效果的评价、作用机制及应用范围进行了广泛的研究。Rippttor和Wise研究证明,从芥菜籽、丁香、桂皮和小豆蔻、芫荽籽、众香子、百里香等提取的精油都有一定的防腐作用[4];余伯良等[6]采用平板法测定了辣椒、花椒、生姜、大蒜、黑胡椒和丁香油树脂对几种霉菌、酵母菌和细菌的最低抑制浓度,余伯良[7]报道在培养基pH4.5时山苍子油对多数霉菌的最低抑制浓度为1.77mg/ml,与山梨酸钾的抑菌强度相近,比苯甲酸钠强,pH范围为4.5~8.5时,山苍子油抑菌效果受影响很小,山苍子油用脂肪酸蔗糖酯乳化,其抗菌效力增强一倍,在实践中可用于粮食的防霉。吉野知子等以香辛料提取物为主要成分,制成水产制品保鲜剂,只要很少的添加量,即对水产制品分离菌及腐败原因菌显示很强的抗菌活性,效果优于山梨酸钾[4]。陈燕等[8]以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制备的生姜油树脂对测试菌的最低抑制浓度分别为桔青霉3.91mg/ml,酿酒酵母7.81mg/ml,金黄色葡萄球菌15.63mg/ml,大肠杆菌62.50mg/ ml,对真菌的抑制作用明显强于山梨酸钾。张红艳等[9]报道说茴芹的挥发油中的茴芹脑可抑制霍乱弧菌、大肠杆菌及葡萄球菌等病菌。

香辛料成分之间存在着抗菌性的协同增效作用。余世望等[10]采用连续稀释法对六十余种香料或中药材进行了抗19种常见食品腐败菌的研究,表明丁香、花椒和高良姜酒精提取液有明显的抗菌作用,上述提取液混合后抗菌作用得到增强。吴传茂等[11]用滤纸片法比较了二十余种香料或中药材的抑菌效力,对其中抑菌效力较强的辣椒、丁香、迷迭香、乌梅、甘草提取液进行适当配合,用于酱油及汽水防腐,3~6个月后检查,细菌指标合格。乔昕等[12]在研究了甘草、乌梅、丁香、花椒四种香料或中药材酒精提取物的抑菌作用及它们与糖的协同抑菌作用。在此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将复合天然防腐剂(浓度:甘草1.0g/ml,乌梅0.063g/ml,丁香0.126g/ml)添加到薏苡奶中,在室温下储存6个月,未发现有腐败变质现象。国外也有这方面的报道,日本曾用香草醛和肉桂醛混合物作为有效的防腐成分,取得了良好的防腐效果。斯里兰卡肉桂的抑菌性比较好,就是因为它既含有桂醛主要成分,又有含量少的次要成分丁香酚,这两者存在协同增效作用。Kang发现紫苏醛与蓼二醛之间存在协同抗菌作用以及香兰素与肉桂醛之间也有协同增效作用。例如,单独使用肉桂醛和香兰素抑制黑曲霉的有效浓度分别是0.05%和0.5%,同时混合使用时这二者的有效浓度分别降为0.0025%和0.05%[2]。

有关香辛料抗菌成分及抗菌机理的研究,陆志科[2]、杨荣华等[13]已有综述:香辛料的抗菌成分主要有丁香酚、丁香酚乙酸酯、异硫氰酸烯内酯、百里酚、香芹酚、异冰片、茴香脑、肉桂醛、香草醛、辣椒素和水杨醛等。Knobloch等对芳香植物精油的抗菌性能进行了研究,认为在水相中的溶解度与精油中有效成分透过细胞而进入菌体的能力直接相关,而抗菌性则基于抗菌剂在菌体细胞膜双层磷脂中的溶解度;精油中的类萜类降低生物膜的稳定性,从而干扰了能量代谢的酶促反应。Gocho对来源于植物的26种芳香族化合物的抗菌效果进行了研究,根据对湿孢子有效而干孢子无效的实验结果,认为桂醛、茴香脑等有效芳香抗菌成分的抗菌性是基于孢子对抗菌剂的吸收而起作用。

1.2中草药

中药包括一般的草药在内,已达5000余种,而常用的约有700~800种,其中绝大部分为植物药。中药历来就被公认为既有益于健康又有特定治疗效果,利用具有悠久食用历史的中药作为食品防腐剂具有低毒、更容易为消费者接受的优点。多年来,国内外学者对中草药抗菌作用进行了大量研究工作。周邦靖[14]、王世强[15]、余世望[10]、王青牡[16]等报道,对200余种中草药进行了抑菌试验,发现有100多种中草药具有抑菌作用,其抑菌范围广,对常见病原菌如淋病球菌、白念球菌、痢疾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伤寒沙门氏菌以及黑曲霉、黄曲霉、日本曲霉、杂色曲霉、产黄青霉、毛壳菌、弯孢霉、枝孢霉、桔青霉等霉菌都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目前中草药抑菌试验中发现黄连的抑菌能力最强,其次为大黄、黄苓、大青叶、艾叶、鱼腥草等,再其次为黄柏、玄参、连翘、知母、马鞭草、乌梅、白头翁、茵陈、蒲公英等。

甘草来源于豆科甘草属多种植物的根和根茎,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药材,还是医药、食品、烟草等工业的常用原料和风味添加剂。姚兆斌等[17]从提取甘草酸后的甘草渣中筛选出了抗菌成分,发现甘草渣提取物对黑曲霉、米曲霉、黑根霉、毛霉、拟青霉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并利用薄层层析法初步判定抗霉的关键成分是

甘草黄酮类化合物。吴周和等[18]报道八角食用乙醇提取物对青霉抑制作用不明显,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及黑曲霉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为12.5mg/ml,对大肠杆菌和汉逊氏酵母为25mg/ml,对黑曲霉及青霉等分别为50mg/ml和100mg/m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的抑菌活性pH范围为4~6,对大肠杆菌为4~5。王维华等[19]报道,采用几种不同的溶剂,提取连翘中的抗菌有效成分,通过抑菌试验筛选出抗菌作用最强的制剂—乙醇提取物,然后通过对鲜鱼制品的保存试验和新鲜度的常规检测,证实主要抗菌成分为连翘酚,5%乙醇连翘提取物能有效延长鲜鱼丸的保质期。连翘是一种较普通的中药,价格便宜,使用时安全性高,对食品的风味影响很小,且不受剂量、pH值限制。有学者[2]用大黄与厚朴的提取物混合加在食品、药品中长期保存,抗菌活性不受温度(100℃以下)、pH的影响,而且水溶性好,添加方便。

中草药成分之间也存在抗菌性的协同增效作用,张卫红等[20]利用中草药及其配伍进行抑菌作用研究,发现适当混合使用可提高抗菌效果,不仅降低了抑菌浓度,而且抗菌范围更加广泛。顾芯等[21]用壳聚糖与中草药复合制剂对米饭、泡菜、午餐肉、豆沙、土豆泥、果汁饮料、果酱、水果罐头等八种食品的保鲜效果优于苯甲酸钠、山梨酸钾。周浩等[22]从20余种有抗菌作用的中草药中筛选出5种能显著抑制果蔬常见病害霉菌生长的药种:大黄、白鲜皮、知母、桉叶和茴香,将添加这些天然防腐剂的涂料对几种水果进行了保鲜贮存试验。常温下其最佳保鲜期限为苹果4~5个月,梨3~4个月,保鲜效果明显优于多菌灵涂膜样。池淑君等[23]报道湖北中兴科教发展公司从厚朴、大黄等中研制提取出具有广谱抑抗菌作用的纯天然复合防腐剂,可广泛用于医药、饮食、化妆品等诸方面。他们的研究对中草药的配伍抗菌防腐保鲜剂的开发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在中草药天然食品防腐剂抗菌成份的安全性评价方面,文献较少。池淑君等[23]研究表明厚朴主要抗菌成份是厚朴酚,为食用安全性起见,作了急性毒性和致突变一系列试验,结果表明:该防腐剂急性毒性试验属实际无毒物质;Ames、微核、精子畸形等致突变性试验结果均为阴性。

周绪霞等[24]对中草药抗菌机理进行了综述。普遍认为中草药中存在的小分子有机化合物大多数是疏水的,而且对微生物细胞膜组织具有干扰作用甚至使其溶破,从而对微生物起到抑制或杀死作用。

1.3果胶分解物

果胶是一种水溶性天然聚合物,主要存在于柠檬、橙、柚、柑橘、葡萄等果皮中或甜菜、苹果等废渣中。果胶在食品工业中作为增黏剂和凝胶剂。日本山梨大学横土冢弘毅教授等在研究中发现:以酶分解果胶而得到的果胶分解物对食品中细菌特别是大肠杆菌有显著的抑制增殖作用。20世纪90年代中期,日本一家公司将果胶分解物作为天然防腐剂开发成功。目前,国外以果胶分解物为主要成分,配合其他天然防腐剂,已广泛应用于酸菜、咸鱼、牛肉饼等食品的防腐[2]。李学红等[25]以苹果渣为原料,采用酸水热浸提果胶、对果胶浸提液直接酶解和常压浓缩的工艺制备的果胶分解物,对食品腐败细菌如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八叠球菌、变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乳酸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最低抑菌浓度在0.0148%以下,但对酵母菌、霉菌无抑制作用,并且果胶酶解物抑菌性能与其酶解程度直接相关,说明果胶酶解产物的抑菌性能与分子量有关,抑菌的有效成分应是一些低分子量的聚半乳糖醛酸。果胶酶解产物可应用于酸渍蔬菜、汤面制品和乳制品等食品中,具有理想的保鲜效果;同时,其自身具有的柔和酸味还对食品有提高风味的作用,该工艺简单易行,加工成本低廉,因此果胶酶解物是一种极具开发价值的新型天然食品防腐剂。

1.4琼脂低聚糖

从海藻中提取的琼脂,主要成分是琼脂糖,其酶分解物即为琼脂低聚糖,在浓度达3.11%时能有效地细菌的生长。目前普遍用于挂面、面包和糕点等食品中[9]。1.5大蒜素

大蒜是餐桌上的天然防腐剂,张红艳等[9]报道大蒜是很强的杀菌剂,大蒜水溶液对痢疾杆菌等一些肠道致病性细菌和常见食品腐败真菌都有较强的抑制和杀灭作用,最低抑菌浓度为0.16%~0.32%,其防腐能力与苯甲酸、山梨酸效果相近。大蒜的主要抗菌成分为大蒜辣素。

1.6茶多酚

茶多酚是从茶叶中提取的一种混合物。大量实验表明,茶多酚具有很好的防腐保鲜作用,汪秋安等[26]报道茶多酚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普通变形杆菌、伤寒沙门氏菌、志贺氏菌、铜绿色假单胞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口腔变异链球菌、大肠杆菌8种致病菌的最低抑制浓度分别为0.08%、0.01%、0.03%、0.04%、0.08%、0.08%、0.1%、0.1%,对毛霉菌、青霉菌、赤霉菌、炭疽病菌、啤酒酵母菌等真菌也有抑制作用,可添加于食品和药物中。蒋建平等[27]研究结果表明,茶多酚对冷却肉具有显著的保鲜效果,与VE、VC联用时的保鲜效果更好。一些学者[28]认为茶多酚抗菌机制可能是茶多酚能特异性地凝固细菌蛋白、破坏细菌细胞膜结构、与细菌遗传物质DNA结合,从而改变细菌生理抑制生

长。茶多酚摄入人体后有明显的生理效应:能清除人体内多余的自由基、改进血管的渗透性能、降低血压、防止血糖升高,还有抗癌和抗辐射等作用。我国已批准将茶多酚用于食品抗氧化剂。但国外并没有大量宣传茶多酚,而是宣传茶叶提取物,作为一种食品配料。我国作为世界茶叶大国,茶叶深加工制取功能性食品配料,大有发展前途。

1.7银杏叶提取物

银杏树是我国的特产植物之一,其拥有量占世界总量的70%以上,经研究证明银杏树药用价值最高的部分是叶。而银杏叶提取物含有多种化学成分,主要有银杏黄酮、银杏内酯、白果酸、白果酚等,拥有巨大的药用和经济价值。宫霞等[29]的研究表明:银杏叶提取物对食品中常见致病菌的最低抑制浓度分别为:金黄色葡萄球菌8%,变形杆菌6%,大肠杆菌6%,枯草芽抱杆菌6%,产气杆菌5%,沙门氏菌6%;在相同时间内,浓度越高,抑菌率也越高,同一浓度作用时间越长,抑菌率也越高,并且具有热稳定性。周建新等[30]测定了银杏叶对食品中10种常见污染菌的抗菌活性,对细菌和真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1.25%和5%,并且抗菌活性具有热稳定性,能忍受高温短时的热处理,pH在5~9范围内均具有抗菌活性。杨小明等[31]测定了含不同浓度银杏酸的银杏叶提取物和银杏酸对常见致病菌的抑菌活性,以及不同pH条件和热处理对银杏酸抑菌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银杏叶提取物中起抑菌作用的成分为银杏酸,银杏酸对G+菌的抑菌效果尤为显著,抑菌活性随浓度和作用时间的增加而加强,并具有一定的热稳定性,可适应较广泛的pH范围。

1.8荸荠(马蹄)皮提取物

荸荠是一种优良的药食兼用的果蔬类食品,荸荠皮是以荸荠为原料进行食品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为了充分开发、利用天然资源,减少其对环境的污染,许多学者用荸荠皮制备而成的荸荠提取物进行了抗菌性和应用效果研究。曾莹等[32,33]采用水煮、醋酸乙酯萃取、95%乙醇溶液及酸、醇溶液浸提等方法进行提取,对提取液用滤纸片法测定抑菌圈,表明用酸、醇液作提取剂制得的马蹄皮提取物是抗菌效力最强的制剂。该制剂对常见食品污染细菌和真菌的最低抑制浓度分别为0.3125%和2.5%,抗菌效力比苯甲酸钠大。而且其热稳定性能良好,经121℃、15min处理后仍具有较强的抗菌效力。该制剂在应用于酱油、豆奶和新鲜面团保鲜中,可明显抑制细菌的生长,使食品的保质期延长。1.9花生壳乙醇提取物

花生壳乙醇提取物中含木犀草素,有关药理及临床试验的结果表明木犀草素在体内具有抗菌、抗病毒及降低血脂和胆固醇的作用。周建新等[34]的研究结果表明花生壳乙醇提取物对食品中常见的10种污染菌和食物中毒菌的抑制作用显著,其抗菌活性随着其浓度增加而增强,对细菌和真菌的最低抑制浓度分别为0.28‰和0.50‰,抗菌活性具有热稳定性,能忍受高温短时的热处理,并且在pH5~9的范围内均具有抗菌活性。陈春涛等[35]对花生壳中的木犀草素进行了分离与纯化,并明确了花生壳中抗菌组分是包括木犀草素在内的三种黄酮类化合物。我国是花生主要生产国,花生壳收获颇丰,但遗憾的是它常被用作燃料或当作废物弃去,这些研究表明花生壳具有作为天然食品防腐剂的开发潜力。

1.10竹叶提取液

吴建中等[36]采用水和有机溶剂共同提取竹叶保鲜成分的工艺路线,这种竹叶提取物对常见的致病菌的最低抑制浓度为0.2%。黄文等[37]报道竹叶提取液对大肠杆菌有较好的抑制效果,但对霉菌和酵母的抑制效果较弱;pH值对竹叶提取物的抑菌效果有明显的影响;竹叶提取物有很好的热稳定性,而且经过高温处理后抑菌效果明显加强。杨校生[38]报道竹叶中的抗菌成分可能是对苯二醌及其衍生物、多糖类、黄酮及其酚类。由福建师范大学微生物工程研究所进行的从竹叶中提取天然食品防腐剂的研究表明食品在1%~3%浓度天然防腐剂、酸性和中性条件下,对细菌、酵母菌、霉菌均具有抑制作用,对肉类、鱼虾、豆腐、果品及液态食品均具有防腐保鲜效果,且能保持食品的原有风味和营养成份。使用竹叶天然食品防腐剂安全无毒无副作用,该项研究利用资源丰富的竹叶,提取工艺合理、简便,易于推广,经济和社会效益明显[39]。

1.11大豆异黄酮

豆粕是豆油加工的副产品,大多直接作为饲料,而大豆中含有的微量生理活性物质异黄酮以糖苷的形式绝大部分留在豆粕中。Murakami[40]研究过丹贝发酵过程中异黄酮的变化,表明发酵使异黄酮的存在形式发生了变化,绝大部分异黄酮糖苷经少孢根霉分泌的β-葡萄糖苷酶作用水解为异黄酮苷元,而游离的苷元具有更广泛、更强烈的生物学活性。作者及其同事们研究了通过少孢根霉发酵的豆粕中分离的异黄酮对食品中常见的细菌和真菌的最低抑制浓度分别为0.24%和0.56%,优于豆粕中的异黄酮和苯甲酸钠;抗菌活性具有热稳定性,能忍受高温短时的热处理。

2植物源天然食品防腐剂研究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虽然已开发出了数十种天然食品防腐剂,但实际使用的并不多,对植物源天然食品防腐剂的研究与开发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2.1对新型植物源天然食品防腐剂的开发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

天然食品防腐剂研究大致过程为:优化提取、分离有效抗菌组分的工艺;有效抗菌组分在培养基中的抗菌特性;抗菌组分在食品中的应用试验;抗菌组分的毒理学评价等。因此开发新型植物源天然食品防腐剂需要食品科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中药学和医学等多门学科的理论为基础,但从事这些方面研究的专家很少参与合作,还做了许多重复工作。同时,企业参与新型天然食品防腐剂开发的积极性不高,它们不愿在研究与开发等环节上投入太多资金,从而使新型天然食品防腐剂的开发受到了限制。

2.2对新型植物源天然食品防腐剂的基础研究缺乏虽已知道许多植物的提取物具有抗菌防腐作用,且有不少已作为天然防腐剂开发利用并投放市场,但目前使用的大部分都是粗制品,其有效成份含量常随季节和地理环境而改变,有些天然防腐剂抗菌活性成分的结构鉴定工作尚不深入,到底是何种物质起作用还不清楚,导致无法分离出纯品进行毒理学评价,许多新型植物源天然食品防腐剂的作用机理、抗菌谱和可应用的范围、防腐剂分子结构与活性关系等的研究不够明了。导致我国批准使用的植物源天然食品防腐剂仅有果胶分解物、茶多酚等几种。

2.3新型植物源天然食品防腐剂自身存在的缺陷对某些天然植物源食品防腐剂,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抗菌谱窄、带异味、杂色和价格偏高等问题。在实际应用中也存在很多问题,如用量少时达不到防腐效果,用量大时可能影响食品风味和品质,甚至产生毒副作用,如茶多酚作为防腐剂使用时,浓度过高会使人感到苦涩味,还会由于氧化而使食品变色。部分现已开发的天然防腐剂普遍存在抗菌谱较窄的缺点,仅使用某一种不能完全抑制所有病菌的生长,同时使用多种,也可能对人体产生毒害。单一的天然防腐剂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但现在的初步研究表明,几种不同性能的防腐剂配合使用可提高抗菌效果,需加强防腐剂配伍优化的研究。

2.4消费者还不完全认可

许多消费者简单地将防腐剂理解为有害的添加剂。把添加剂与安全对立起来,这种现象在国内尤为突出,一些厂商为迎合消费者的心理,往往在广告语中特别强调不含任何防腐剂,这也是对消费者的误导,极大地阻碍了植物源天然食品防腐剂的应用。

以上都是制约植物源天然防腐剂开发利用进程的主要因素。为解决这些问题,促进植物源天然食品防腐剂的发展,首先,需要各行各业的通力合作,政府在政策上给以倾斜,相关研究单位、人员加强合作,相关企业应积极主动地提供支持。其次,应加强新型植物源天然食品防腐剂的基础研究。如植物中抗菌组分的提取、分离与纯化工艺的优化研究,抗菌成分、作用机理、抗菌谱及可应用的范围的研究,食品防腐剂分子结构与活性关系的研究,注意天然防腐剂与其他化学防腐剂、天然防腐剂间优化配伍使用的研究。由于我国对防腐剂的使用有着严格的规定,需加强对抗菌组分的毒理学评价。争取能有更多的植物源天然食品防腐剂被国家批准使用。再次,正确、合理的使用天然防腐剂:(1)使用前要确定哪些食品需要添加防腐剂,并且应该加哪种防腐剂,能不用尽量不用或少用。对于需要加防腐剂的,应选择合适的一种或几种天然防腐剂,选择合适的时期添加,而且一定要注意不能过量;(2)可适当增加食品的酸度,在低pH的食品中,细菌不易生长,故若能在不影响食品风味的前提下增加食品的酸度,可减少防腐剂的用量;(3)与热处理并用。热处理可减少微生物的数量,因此,加热后再添加防腐剂可以发挥最大功效。若在加热前添加,必需注意加热温度不宜太高,否则防腐剂与水蒸气一起挥发而失去防腐作用;(4)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防腐剂并用,往往有协同作用,而比单独使用好。这样不仅可减少防腐剂的用量,又使得食品杀菌条件更趋温和。最后应进行科普宣传,提醒消费者在尽可能的情况下应首选含天然防腐剂的食品,选择绿色,选择健康。

3植物源天然食品防腐剂开发前景与展望

国际上,食品添加剂的发展趋向是天然、营养和功能化方面发展,而且研究与应用已日趋广泛,在我国尚属初级阶段。近年来,由于我国的科研单位及生产单位的积极努力,已开发了不少天然食品防腐剂,其中不少品种正在大力推广应用并已取得了可喜的效果。随着食品工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和安全意识的提高,对一些合成防腐剂的安全性不断提出质疑,科学工作者对化学合成防腐剂持慎重的科学态度,消费者则对非天然食品防腐剂非常忌讳。鉴于此,寻求安全、高效的天然食品防腐剂成为食品工业的研究热点。出于安全性、资源性和经济性考虑,在我国开发植物源天然食品防腐剂成为首选。我国地域辽阔,植物资源十分丰富,所选材料大多是药食兼用材料或常用调味料植物品种,具有良好的口味、丰富的营养、较多的保健功能,同时还赋予食品独特香味,而且低毒,容易为消费者接受,可满足人们对天然食品、绿色食品、健康食品的需要。因此开发安全、高效、经济、营养的植物源天然食品防腐剂不仅是国外发展的主流也是我国今后发展的主要方向。虽然目前植物源天然食品防腐剂由于价格、杂色、抑菌效果等方面的限制,短期内还不能完全取代化学合成防腐剂,但从长远的观点看,科学技术的进步、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安全意识的进一步

增强,必将促使人们用天然防腐剂完全取代化学防腐剂。

参考文献:

[1]高海生, 李春华, 蔡金星, 等. 天然果蔬保鲜剂的研究进展 [J]. 中国食品学报, 2003, 3(1): 86-91.

[2]陆志科, 谢碧霞. 植物源天然食品防腐剂的研究进展[J].食品工业科技, 2003, 24(1): 94-96.

[3]尤新. 天然营养功能化发展趋向[J]. 中国食品添加剂, 2003, (2): 1-4.[4]林进能. 食用香料植物及其开发应用[M]. 北京:轻工业出版社, 1991.28-31.

[5]周建新, 唐维静, 罗建茹. 天然香料的抑菌效果及其在酱油中防腐作用的研究[J]. 中国调味品, 1998, (11): 13-16.

[6]余伯良, 吴士业. 几种香辛料油树脂的抗菌性研究[J]. 食品工业,1998, (5): 18-20.

[7]余伯良. 山苍子油对霉菌抗菌性及其与黄曲霉产毒关系的研究[J]. 微生物学通报, 1998, 25(3): 144-147.

[8]陈燕, 周希贵, 李淑燕, 等. 生姜油树脂的抗菌性研究[J].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00, 27(4): 30-34.

[9]张红艳, 林凯, 阎春娟. 国内外天然食品防腐剂的研究进展[J]. 粮食加工, 2004, (3): 57-60.

[10]余世望, 范青生, 肖小伟, 等. 60种食药两用中药抗菌防腐作用研究[J].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1997, 9(4): 62-67.

[11]吴传茂, 吴周和, 曾莹, 等. 从植物中提取天然防腐剂的研究[J]. 食品科学, 2000, 21(9): 24-27.

[12]乔昕, 陈雄, 马丽, 等. 复合天然防腐剂应用于薏苡奶的研究[J]. 食品工业科技, 2002, 23(9): 32-34.

[13]杨荣华, 林家莲. 香辛料的抗菌性[J]. 中国调味品, 1999, (12): 1-3.[14]周邦靖. 常用中药的抗菌作用及其测定方法[M]. 重庆: 科学技术出版社重庆分社, 1987.

[15]王世强. 中草药防腐剂的杀菌作用[J]. 微生物学通报, 1994, 21(1):30-33.

[16]王青牡, 孙晓娟. 几种防腐抑菌中药的抗菌作用研究[J].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1, 13(1): 31-32.

[17]姚兆斌, 吴东兵. 甘草有效成分的防腐性能研究[J]. 广州食品工业科技, 1995, 15(1): 39-40.

[18]吴周和, 徐燕, 吴传茂. 八角中天然防腐剂的提取方法及其抑菌作用研究[J]. 中国调味品, 2003, (9): 18-21。

[19]王维华, 王南舟, 钟立人. 以连翘为原料的食品天然防腐剂的研制[J].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1996, 8(1): 87-91.

[20]张卫红. 几种中草药混合制剂抑菌作用的实验观察[J]. 洛阳医专学

报, 2000, 18(4): 297-300.

[21]顾芯, 刘景顺. 新型天然食品防腐剂壳聚糖—中草药复合制剂的研究与应用[J]. 郑州粮食学院学报, 1995, 16(4): 10-15.

[22]周浩, 甘启贵, 杨鸾, 等. 添加天然防腐剂的涂料在水果保鲜贮藏中的应用[J].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1999, 11(3): 47-51.

[23]池淑君, 张迟. 一种天然防腐剂的急性毒性和致突变性检测[J]. 癌变?畸变?突变, 1999, 11(6): 301. 

[24]周绪霞, 李卫芬, 许梓荣. 天然食品防腐剂作用机理研究进展[J]. 中国畜牧杂志, 2004, 40(9): 41-44.

[25]李学红, 马庆一, 张昱, 等. 果胶酶解液抑菌性能的研究[J]. 食品工业科技, 2003, 24(1): 51-53.

[26]汪秋安, 刘强. 茶多酚的提取方法与应用进展[J]. 广西轻工业, 1999,(4): 10-14.

[27]蒋建平, 陈小文, 陈洪, 等. 茶多酚保鲜新技术在延长冷却肉货架寿命中的应用[J]. 肉类工业, 2004, (10): 16-18.

[28]梁文红. 茶多酚抗菌作用的研究概况[J]. 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2004, 增刊: 26-28.

[29]宫霞, 姚淑敏, 卢元芳. 银杏叶提取物抑菌作用的研究[J]. 食品科学,1999, 20(9): 54-56.

[30]周建新, 汪海峰, 姚明兰, 等. 银杏叶提取物(EGb)抗菌特性的研究[J]. 食品科学, 2002, 23(9): 118-121.

[31]杨小明, 叶允荣, 王萍, 等. 银杏叶提取物和银杏酸的抗菌活性研究[J]. 食品科学, 2004, 25(4): 68-71.

[32]曾莹, 胡璞, 夏服宝. 马蹄皮的抗菌作用研究[J]. 食品科学, 1996, 17(10): 56-58.

[33]曾莹, 姚晓玲, 夏服宝. 荸荠皮提取物的抗菌性及其应用研究[J]. 食品工业科技, 2003, 24(11): 17-20.

[34]周建新, 嵇美华, 汪海峰, 等. 花生壳乙醇提取物(EEPH)抗菌性的研究[J]. 中国粮油学报, 2004, 19(1): 64-66.

[35]陈春涛, 马庆一, 高玉美, 等. 花生壳中木犀草素等抑菌活性成分的提取、纯化与研究[J]. 食品科学, 2003, 24(5): 84-88.

[36]吴建中, 许春波, 周嵘, 等. 竹叶保鲜剂的提取及抑菌效果初探[J].食品工业科技, 1999, 20(2): 14-15.

[37]黄文, 王益, 胡筱波, 等. 竹叶提取物抑菌特性的研究[J]. 林产化学与工业, 2002, 22(1): 68-70.

[38]杨校生. 国内外竹子化学利用及其研究概况(续)[J]. 世界林业, 1997,(7): 34-35.

[39]邱美辉. 竹叶提取天然食品防腐剂通过技术鉴定[J]. 中国化工, 1994,(9): 63.

[40]M urakami H, Asakawa T, Terao J, et al. Antioxidative stability of tempeand liberation of isoflavones by fermentation[J]. Agricultural and Biologi-cal Chemistry, 1984, 48(9): 2971-2975.

efefefef

信 息

e

f

e

f

e

f

e

f

fef

药用植物资源调查的方法

第六章药用植物资源调查的方法 目的要求 掌握:资源调查准备工作;资源调查内业工作。 熟悉:药用动植物资源调查;药用资源的评价。 了解:资源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基本背景资料 当今中药行业引用的数据资料基本是来源于20年前(第三次全国中草药资源普查)的统计资料! 《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CITES)列出的640种世界性濒危物种中,中国占156种,其中属于中药物种的占主体。 中药资源调查的意义 中药现代化的迫切要求和基础工作。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需要。 中药行业的战术需求。 中药可持续发展的国际形象。 中药资源调查的准备工作 组织准备、物质准备、技术准备 组织准备基本程序 制定并提交计划任务书→上级主管部门审批立项→组织有关单位召开调查准备会议→建立组织机构→讨论和审定技术方案和工作计划→确定各单位和部门职责→举办技术培训(含野外调查和自救生存练习)

物质准备(1) 收集资料:调查地区的动植物资源资料,地图、生产规划、研究报告等资料。 动植物资料:区域生态系统、植被和植物群落以及动植物志等。 物质准备(2) 地图资料: 地形图、植被图、土壤图、农业和林业区划图。 野外物资:GPS卫星定位仪,数码相机或摄像机,照度计、温湿度计、枝剪、标本架。 技术准备 制定技术方案:外业调查技术方案→编写野外调查实施细则→编制各种记录表格→确定调查路线→编制工作日程表。 确定取样调查方法:取样调查的精度和误差,取样单位和取样方法,标准样方调查 1、线路调查 2、样地调查 常用样地调查取样方法:典型取样法、随机取样法、系统取样法、分层取样法。 技术准备 “3S”技术调查法: 遥感(RS,remote sensing)是指从远距离、高空,以至外层空间的平台上,利用可见光、红光、微波等探测仪器,通过摄影或扫描、信息感应、传输或处理,根据地物反射和发射的波谱特性

植物工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植物工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作者:来源:浏览次数:57 日期:2012-11-1 13:04:06 第一节、植物工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从植物工厂产生到发展的整个过程来看,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示范效益、科普效益、观光效益特别明显,高产、高效、高质、安全,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是植物工厂”的特点,实现“水、肥、气同补”和技术集成是植物工厂的技术核心,“生产”环境设施化、形式立体化、流程自动化,管理智能化,资源节能化,过程透明化,是植物工厂的创新模式,这是对传统农业的一种颠覆,它创造了农业的神奇,演绎着农业的神话,使我们看到了农业的希望,正如国际粮农组织所说的那样:植物工厂是二十一世纪农业的发展方向。 但是,就现阶段而言,植物工厂发展中还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和问题,还需完善。 一、建设成本问题 植物工厂建设成本和运行成本到目前为止都非常高,国内无锡植物工厂面积6000㎡,投资500万元人民币,平均为833.33元/㎡,汤山植物工厂平均造价1166元/㎡,江宁台创园植物工厂投资800万元人民币,总面积为12000㎡,平均造价为667元/㎡,(是目前国内最低的),而国内的其余植物工厂的平均造价均高于此。 国外植物工厂的造价更高,日本植物工厂的造价均在2万元/㎡以上,韩国知识经济部披露:利用二极管LED人工太阳能建造植物工厂,将投资3亿韩元折合人民币1609.88万元,建495㎡示范植物工厂,平均造价为32522.8元/㎡。 由于植物工厂成本造价太高,导致生产出来的产品成本过高,在日本太阳光型植物工厂一棵生菜的成本为50日元,而在完全控制性植物工厂中生产生菜成本是100日元以上,一般地讲,日本植物工厂生产100克菜的成本为100日元,市场上零售价为180-200日元,一只番茄单价在10-20元。 植物工厂生产成本高,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设备成本

植物多酚的抑菌特性—天然防腐剂

植物多酚的抑菌特性—天然防腐剂 植物多酚对微生物的抑制作用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植物多酚与蛋白质的高度结合能力,可以改变微生物酶的活性,减少微生物对外源性蛋白质的利用;植物多酚与金属离子的络合特性可以使某些金属酶失活;植物多酚对细胞膜的作用可以影响微生物的代谢。其中,植物多酚对酶的抑制作用是其抑菌的主要原因。 早在1947年,我国对紫苏叶的抗菌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紫苏叶能有效地抑制一些葡萄球菌的生长。 通过对紫苏抗菌作用的研究,发现紫苏油中的挥发性成分紫苏醛和柠檬醛具有一定的协同抗真菌能力。 研究表明紫苏精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化脓链球菌、大肠杆菌、假结核棒状杆菌等细菌有明显的抗菌活性,不仅可以治疗牙科感染,而且可以抑制链球菌的生长。张子扬研究表明,紫苏油和桂皮油对蜂蜜的保藏存储中自然污染的霉菌和酵母菌的抑制能力明显高于尼泊金乙酯和苯甲酸。 丁香油酚和乙酰基丁香油酚及紫苏醛可以抑制绿脓杆菌的传染,等采用蒸馏法以甲醇作为提取剂提取紫苏茎叶中的精油,并对其抗菌活性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紫苏的水蒸气提取物具有广谱的抗菌活性,其中的主要成分紫苏醛具有中等广谱的抗菌活性,且与水寥中的寥二醛具有较明显的协同效应。 将紫苏醛应用在肉制品防腐试验中,发现紫苏醛可以有效降低微生物的生长能力,减少其生长量‘紫苏叶水浸液、水煎液和乙醇提取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也具有一定的抑制能力。 在紫苏愈伤组织迷迭香酸的纯化及抗菌活性研究中发现,迷迭香酸水溶液对以大肠杆菌为代表的杆状菌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代表的球状菌的生长均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 紫苏抗菌防腐性能,紫苏不同溶剂提取物、紫苏不同提取条件提取物、紫苏不同部位提取物都对细菌、酵母菌和霉菌有一定的抑制效果,添加浓度1.25%。紫苏提取液到卤肉中的防腐效果与浓度0.5% 山梨酸钾溶液浸2min处理的效果相似,与不添加防腐剂的对照相比,均能明显延长保质期。 紫苏提取物对革兰氏阳性和阴性菌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能力,且酚羟基对多酚类物质的抑制作用起决定性作用。黄丹等研究了紫苏乙醇提取物对细菌、酵母菌和黑曲霉

天然食品防腐剂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天然食品防腐剂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一.国内外食品防腐剂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食品行业获得了蓬勃的生机,已成为国民经济三大支柱产业之一。在此过程中,食品添加剂可以说功不可没,它为食品产业的创新发展和食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提高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而食品防腐剂作为添加剂中一大类,自然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除了一些即采即食的食物外,食品在生产、贮藏、流通等环节中很容易受到细菌、酵母菌、霉菌等微生物的浸染,从而导致食品腐败变质。在食品中添加适量的防腐剂是抑制各种有害微生物的有效方法,而且可以提高食品色、香、味,保护食品的优良品质。可想,如果没有防腐剂,食品行业会面临巨大的浪费和损失,可以说,没有食品防腐剂,就没有现代化的食品工业。 现在广泛使用的化学防腐剂如苯甲酸盐、尼泊金丙酯以及亚硝酸盐和硝酸盐等,在限量范围内是安全的,但仍有一定的毒性。许多国家如日本,已禁止使用苯甲酸(钠),欧共体禁止用于儿童食品。我国也提出了限用要求。但一些企业为了自己的经济利益,超量、超标使用化学防腐剂,导致食物中毒现象,使消费者对防腐剂产生了错误认识和恐惧心理.因此要正确理解食品防腐剂的合理使用和安全性。由于人们对食品安全性的认识和要求的日益提高,化学防腐剂受到严重挑战。食品防腐剂的天然化已成为防腐剂技术的发展趋势.开发抗菌性强,安全无毒的天然食品防腐剂已成为各国科技工作者的研究热点[1]。 一般认为,优良的食品防腐剂应具备以下特点:①应对导致食品变质的微生物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②必须对消费者是安全的;③对食品应有的外观、气味、颜色和味道没有或有很小的影响;④价格低廉。 目前天然食品防腐剂有:(1)天然植物中提取的防腐剂:如大蒜辣素、甘草制剂、壳聚糖、果胶分解物、琼脂低聚糖等;(2)来源于动物的天然防腐剂:如溶菌酶、枯草杆菌素、甲壳素、鱼精蛋白;(3)来源于微生物的天然防腐剂:如乳酸链球菌素、那他霉素等[2]。 二.天然植物中提取的防腐剂 1.中草药提取物

药用植物资源研究与进展

药用植物资源研究与进展 教学大纲 学时:36学时考试方式:考试与综述 教学方式:讲授与实习考察主讲老师:王弘 课程类型:本科生选修课 授课对象:药学专业本科生;对中药、天然药物有兴趣的医学部学生 开设目的: 人类面对各种疾病危害、资源危机等严重问题,新的药用资源寻找和可持续开发利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近年来,随着人们回归自然的意识增强,天然药物在解除疾病危害和医疗保健等方面的优势日益被重视,需求量急剧增加。药用植物资源是自然界生物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天然药物的主要来源,但由于人们长期的过度采挖,造成生态破坏,致使多种野生资源濒临灭绝。因此如何科学保护利用药用植物资源是天然药物研究领域急待解决的问题。 药用植物资源学研究范围广泛,是采用多学科手段和方法研究植物资源的一门应用性科学。本课程是在介绍药用植物资源学基本概念和方法的同时,注重该领域研究新成果的介绍,并安排一定课时的实习考察,通过学习可以使学生熟悉药用植物资源研究的基本方法,了解该领域研究的新进展,拓宽知识,为今后的研究生学习和从事天然药物相关研究打好基础,因此对于药学院学生有必要学习药用植物资源研究的相关知识。作为一门选修课,也可以满足对中药和天然药物研究有兴趣的医学部学生的需要,广泛的指导人们有方向、有目的探寻新的药用资源,促进药用植物资源的可持续性发展利用。 课程内容 一、概论 4学时 植物资源基本概念 药用植物资源学的发展历史-本草学 药用植物资源的特点与分类 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二、药用植物资源的分布与优势资源 4 学时 药用植物学和生态学基础知识简介 药用植物资源分布与道地药材

三、药用植物资源的调查和保护 4学时 药用植物资源的调查 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 药用植物园和保护区介绍 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 四、药用植物资源化学研究进展 2 学时 植物资源化学的基本知识 药用植物资源化学研究进展 五、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与可持续性发展 6学时 植物资源开发的基本原则 药用植物资源的三级开发研究 药用植物新资源的发现 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途经- 研究范例介绍 六、民族植物药和国外植物药的研究进展3学时 民族植物药的研究进展 国外植物药的研究进展 七、新技术在药用植物资源研究中的应用 3学时 生物技术、3S技术等在药用植物资源研究中的应用 八、参观与考察 10学时 药用植物园、栽培基地参观 药用植物资源科研及实际应用考察

植物生产的现状及发展研究

论植物生产的现状及发展研究进展 指导老师:钱虎君 种子121班高娜 学号11212126 2013年5月2日

植物生产的现状及发展研究进展 (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南京210095) 摘要:植物生产指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把太阳能转变为化学能以取得产品的生产。本文阐述了植物生产的基本知识,当前我国植物生产专业的研究现状。并对未来我们如何做好植物生产的研究推广做了展望。 关键词:植物生产研究现状研究推广 引言:作为一名农学系学生,深入了解植物生产的意义,现今我国植物生产的现状,未来植物生产发展的方向是一件很必要的事。本文参考各类文献,对植物生产各方面知识做了总结与阐述。希望能对自己将来的学习就业起到积极正面的作用。 一、植物生产概况 农业生产是人类利用生物有机体的生命机能来获得产品的生命活动。根据获得产品方式,可把农业生产划分为三类,即植物生产、动物生产和微生物生产。 而植物生产指依靠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把太阳能转变为化学能以取得产品的生产。该过程所获得的产品称为第一次生物量或初级生物量。根据产品的不同,可将植物分为生产食物为主的和生产非食物的两大类。生产食物为主的植物包括粮食、糖料、油料、水果、蔬菜等。其中,除了可食用部分,不可直接食用的部分通过动物和微生物的利用、转化,部分地形成人类能直接使用的食物。这是发展腐生食物链农业的物质基础。而生产非食物的植物包括各种纤维植物,经济作物和药用植物等,产品为工业原材料和医药用品。 植物生产有以下6个特点: 1.对社会经济的广泛依赖性 由于人类长期而频繁的干预,生态系统中的动植物种群已发生很大变化,食物链趋于简化,层次性削弱。杖耕火种的原始农业,只从土地上攫取物质和能量,除了劳力以外没有物质和能量的人为辅助循环,是掠夺式的生产模式。我国的传统农业,通过精耕细作,施用有机肥料,用地养地地结合去维持土壤肥力,部分偿还农业生产中物质和能量的损耗。在现代农业生产中,由于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有越来越多的能源和物质投入农业生产系统,加快和加强了农业生产中的物质和能量循环,迅速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2.必须服从一定的生物规律 植物生产的主体是植物。植物是活的生物有机体,就必然受到生物规律的制约。植物的同化和异化、遗传和变异、个体和群体、生长和发育等规律都在生物有机体上发生作用,从而影响到植物的个体、群体和后代繁衍的数量和质量。发挥植物的增产潜力,关键是提高植物的光能利用率。目前,我国高产农作物的光能利用率在2%~3%。如果把光能利用率再提高1%,作物的产量就可以大幅提高。 3.受气候条件的控制

德国植物药行业发展探析

德国植物药行业发展探析 摘要:从医疗保险、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及企业制度3个方面分析德国植物药高速发展状况,为我国中药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德国;植物药;医药分业;医药政策 世界植物药市场多年来呈现欧洲、北美和亚洲三足鼎立的局面,欧洲植物药销售额略高于亚洲和北美。德国植物药市场占全欧份额最大,其市场规模常年保持在欧洲销售总额的40%以上[1]。1998年德国植物药年销售额达35亿美元,占欧共体国家植物药销售额的50%,人均植物药消费40美元,居欧盟国家之首[2]。德国是植物药生产大国,在生产和研究方面明显领先于世界,是全世界植物药上市品种最多的国家之一。仅以在我国的“洋中药”品种数量计,德国占35%以上,如银杏制剂、贯叶连翘制剂等在国际市场都有很强的竞争力。德国植物药研发和生产水平在世界上享有较高的声誉,德国著名的植物药企业有舒瓦贝医药公司(Schwabe GmbH&Co.)、马博士公司(Madaus AG)、Lichtwer Pharma AG等。研究德国植物药何以发展如此迅速和强大对于我国中药行业生存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笔者就德国的医疗保险、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及企业制度3个方面分析德国的植物药行业的现状,希望对我国中药行业的发展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1 医疗保险制度完善,覆盖面广 德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建立医疗保险制度的国家,这种医保制度以社会健康保险为主、商业保险为辅,并强制执 行。目前,联邦政府的医疗保险制度由社会疾病保险、工伤事故和养老金保险、私人健康保险三部分组成。前两部分是法定保险,符合条件者强制参加,后一部分是志愿保险。德国社会医疗保险金由劳动者、企业主和国家一起按照比例筹集保险金:对于月收入低于310欧元的工人,保险费全部由雇主承担,失业者的医疗保险金大部分由劳动部门负担,18岁以下无收入者以及家庭收入低于一定数额的,可以免交某些项目的自付费用。保险金的再分配与被保险者所缴纳的保险费多少无关,因此无论收入高低均可享受医保,参保人的配偶和子女可不付保险费而同样享受医保待遇。这种强制性的社会健康保险制度覆盖了德国91%的人口,加之商业保险的作用,德国整个健康保险制度为99.8%的人口提供了医疗保障,真正做到了全民保险[3]。 2 “医药分业”制度明确 德国是一个传统的“医药分业”国家,早在12世纪鲁道夫时代就已形成行医与开药分开的医药模式。在德国,病人看病首先要到私人诊所去,医院主要治疗住院病人以及接待治疗一些由私人门诊部转来的病人及急诊病人。门诊病人从私人诊所或医院门诊部看病后,只能凭处方到大众药房去购买药品[4],大众药房一般是由开业药剂师自己开办的私人药房。通常意义的医院药房也是为5、6家

天然食品防腐剂综述

天然食品防腐剂综述 【摘要】本文综述了天然食品防腐剂的分类、抗菌谱及使用条件等。天然食品防腐剂抗菌效果强,不但安全无毒,还有水溶性好、作用范围广等优点。 【Abstract】The article introduced the classification、antimicrobial spectrum and using conditions of natural preservatives. Natural preservatives have great antibiotic aciton ,they are not only safe ,but have excellent water-solubility and large funciton scope. 【Key words】natural preservatives.; classification; antimicrobial spectrum 食品防腐剂分为天然防腐剂及和化学合成防腐剂。由于人工化学合成防腐剂成本比天然食品防腐剂低很多,加上天然防腐剂存在效价低、用量大和抗菌实效短等缺点,导致长期以来在食品生产中合成防腐剂的使用占主导地位。但合成防腐剂存在一定的毒性,对人体有害,甚至有致癌的危险,而天然防腐剂具有抗菌性强、安全无毒、水溶性好及作用范围广等合成防腐剂没有的优点。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越来越关注天然食品防腐剂。天然食品防腐剂按来源可分源于植物、源于动物和源于微生物三类,下面就就这三类天然防腐剂做一综述。 1 天然植物中提取的防腐剂 1.1 果胶分解物 果胶主要存在于苹果、葡萄、柑桔等水果和蔬菜中。果胶的酶分解产物有很强的抗菌作用,特别适用于大肠杆菌的抑制。果胶分解物在酸性条件下有效,在PH小于6时抗菌性最强。目前,国外将其配合其他天然防腐剂,广泛用于酸菜、咸鱼等食品的防腐[1]。 1.2 琼脂低聚糖 从海藻中提取的琼脂,主要成分是琼脂糖,其酶分解物即为琼脂低聚糖,它具有较强的抑菌和防止淀粉回生老化的作用,在浓度达3.11%时,能有效地减少菌落产生。目前普遍用于挂面、面包和糕点等食品中[2]。 1.3 中草药提取物 大蒜中的大蒜辣素和大蒜新素能有效抗菌;紫苏叶提取物则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对各种球菌、杆菌均有良好的抑制作用;连翘提取物中的连翘酚能有效的抑制多种革兰氏阳性菌、阴性菌,延长食品的保质期;此外,茶多酚、魔芋提取物

天然防腐剂

天然防腐剂 一、食品防腐剂 (一)概述 食品防腐剂是即对代谢底物为腐败物的微生物的生长具有持续的抑制作用。重要的是它能在不同情况下抑制最易腐败作用的发生,特别是在一般灭菌作用不充分时仍具有持续性的效果。对纤维和木材的防腐用矿油、煤焦油、丹宁,对生物标本用甲醛、升汞、甲苯、对羟基苯甲酸丁酯、硝基糠腙衍生物或香脂类树脂。在食品中使用防腐剂受到限制,因此多靠干燥、腌制等一些物理的方法。特殊的防腐剂有乙酸等有机酸、以油酸脂为成分的植物油、芥子等特殊的精油成分。对于生物体的局部(如人体表面或消化道),可以根据具体条件采用各种防腐剂(如碘仿、水杨酸苯酯、苯胺染料或吖啶类色素等)。 食品防腐剂是抑制物质腐败的药剂。即对以腐败物质为代谢底物的微生物的生长具有持续的抑制作用。重要的是它能在不同情况下抑制最易发生的腐败作用,特别是在一般灭菌作用不充分时仍具有持续性的效果。 世界各国应用的种类不同,美国有50种,日本约40种,杀菌剂不同,基本上没有杀菌作用,只有抑制微生物生长的作用;毒性较低,对食品的风味基本没有损伤;使用方法比较容易掌握。 我国规定使用的防腐剂有苯甲酸、苯甲酸钠、山梨酸、山梨酸钾、丙酸钙等30种。 (二)应具备的条件 1)性质较稳定:加入到食品中后在一定的时期内有效,在食品中有很好的稳定性; 2)低浓度下具有较强的抑菌作用; 3)本身不应具有刺激气味; 4)不应阻碍消化酶的作用,不应影响肠道内有益菌的作用; 5)价格合理,使用较方便。 (三)作用机理 ①能使微生物的蛋白质凝固或变性,从而干扰其生长和繁殖。

②防腐剂对微生物细胞壁、细胞膜产生作用。由于能破坏或损伤细胞壁,或能干扰细胞壁合成的机理,致使胞内物质外泄,或影响与膜有关的呼吸链电子传递系统,从而具有抗微生物的作用。 ③作用于遗传物质或遗传微粒结构,进而影响到遗传物质的复制、转录、蛋白质的翻译等。 ④作用于微生物体内的酶系,抑制酶的活性,干扰其正常代谢。 (四)种类 食品防腐剂按作用分为杀菌剂和抑菌剂。二者常因浓度、作用时间和微生物性质等的不同而不易区分。按性质也可分为有机化学防腐剂和无机化学防腐剂两类。此外还有乳酸链球菌素,是一种由乳链球菌产生、含34个氨基酸的肽类抗菌素。有28个品种。防腐剂按来源分,有化学防腐剂和天然防腐剂两大类。化学防腐剂又分为有机防腐剂与无机防腐剂。前者主要包括苯甲酸、山梨酸等,后者主要包括亚硫酸盐和亚硝酸盐等。天然防腐剂,通常是从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代谢产物中提取。如乳酸链球菌素是从乳酸链球菌的代谢产物中提取得到的一种多肽物质,多肽可在机体内降解为各种氨基酸,世界各国对这种防腐剂的规定也不相同,我国对乳酸链球菌素有使用范围和最大许可用量的规定。 食品防腐剂种类使用范围: 苯甲酸及盐:碳酸饮料、低盐酱菜、蜜饯、葡萄酒、果酒、软糖、酱油、食醋、果酱、果汁饮料、食品工业用桶装浓果蔬汁. 山梨酸钾:除同上外,还有鱼、肉、蛋、禽类制品、果蔬保鲜、胶原蛋白肠衣、果冻、乳酸菌饮料、糕点、馅、面包、月饼等.

我国药用植物育种的现状与发展前景

我国药用植物育种的现状与发展前景 日期:2009-05-27 作者:高山林来源:《中国农业信息》 摘要:药用植物是中医药事业的原材料,其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中药系列产品的质量和疗效。药用植物的遗传育种工作对提高中药材的产量和质量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是重要的应用基础研究领域。是真正实现我国GAP药材标准化生产的前提和基础。药用植物的遗传和品种改良在国内外均已引起了有关方面的重视。本文对目前药用植物遗传育种的现状和国内外已经取得的工作成果进行了综述,尤其对应用生物新技术进行药用植物育种的成果和今后的研究前景提出了展望和建议。 关键词:药用植物,遗传育种,中药现代化 中医药是我国民族医药的瑰宝,历史悠久,疗效确切,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目前,随着全球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回归大自然呼声的日益增长,人民对天然药物的向往和需求越来越强烈和迫切。加上目前大部分化学药物都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对人类的健康产生较大的潜在影响和威胁,而天然药物往往具有确切而稳定的疗效和保健功能,一般较少有毒副作用;因此各国政府和人民越来越多地把健康和保健寄托在天然药物上。近几年来,天然药物研究和开发的产品越来越多,产值正在快速增长。天然药物的原材料主要来自药用植物,因此深入进行药用植物的研究和开发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保证和不断提高药用植物的质量(尤其是有效化学成分的含量)和产量,药用植物的遗传研究和育种改良工作必将提到一个重要的议事日程:现就本人30年来从事药用植物遗传育种方面研究工作的体会、结合目前国内外药用植物遗传育种工作开展的情况和其应用发展前景,提出来进行商榷和探讨。 1 药用植物的特殊性和重要性 药用植物是一类具有特殊用途的经济植物,对人类健康具有重要的医疗和保健作用,尤其在我国,药用植物经过几千年的应用和发展,已经形成了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中医药学,到目前为止,我国已报道应用的药用植物有11000种,中药材是我国药用植物的主要部分,有300多种,而常用的中药材有120多种,是我国中医药事业的原材料,其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中药系列产品的质量和疗效。在中药材的研究和生产方面,药用植物的遗传育种工作是十分重要的应用基础研究。药用植物的品种改良工作在国外已引起了有关方面的重视,1983年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IDO)在匈牙利召开的第二次世界药物生产研讨会上,各国专家一致呼吁:重视和加强药用植物的遗传改良工作。植物药在世界上需求量增长很快,而植物药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地区的发展中国家,这些国家拥有极其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也是全人类的珍贵财产和宝库。因此,发展中国家有条件,也义不容辞地肩负着药用植物遗传资源

常用防腐剂的品种有哪些

常用防腐剂的品种有哪些 防腐剂按来源分,有化学防腐剂和天然防腐剂2大类。化学防腐剂又分为有机防腐剂与无机防腐剂。前者主要包括苯甲酸、山梨酸等,后者主要包括亚硫酸盐和亚硝酸盐等。天然防腐剂,通常是从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代谢产物中提取的,如乳酸链球菌素等。化学类食品防腐剂目前,我国市场上应用的大多数是化学防腐剂,常用的主要有苯甲酸及其钠盐、山梨酸及其钾盐、丙酸及其盐、对羟基苯甲酸酯类(尼泊金酯)、脱氢醋酸及其钠盐、乳酸钠、富马酸类等。苯甲酸及其钠盐苯甲酸及其钠盐是目前我国食品加工 业中最常用的防腐剂之一,主要用于饮料等液体食品(如:汽水、果汁、酱油、罐头、酒类等)的防腐。苯甲酸又名安息香酸,分子式C7H6O2。苯甲酸为一元芳香羧酸。苯甲酸亲油性大,易透过细胞膜,进入细胞体内,从而干扰了微生物细胞膜的通透性,抑制细胞膜对氨基酸的吸收。进入细胞体内的苯甲酸分子,电离酸化细胞内的碱性物质,并能抑制细胞呼吸酶系的活性,对乙酰辅酶A 缩合反应有很强的阻止作用,从而起到对食品的防腐作用。苯甲酸在偏酸性的环境中具有广泛的抗菌谱,其对细菌的抑制力较强,对酵母、霉菌抑制力较弱,防腐的最适pH 值为2.5~4.0。因苯甲酸难溶于水,实际应用中常以苯甲酸钠代替之。苯甲酸钠只有在游离出苯

甲酸的条件下才能发挥防腐作用,在较强酸性的食品中,苯甲酸钠的防腐效果好。苯甲酸及其钠盐是比较安全的食品化学防腐剂,按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使用,目前还未发现任何有毒副作用。 山梨酸及其钾盐山梨酸为2,4-己二烯酸,亦称花楸酸,分子式C6H8O2。山梨酸(山梨酸钾)是使用最多的防腐剂,大多数国家都使用。山梨酸是不饱和脂肪酸,其抑菌机理是利用自身的双键与微生物细胞中的酶的巯基结合 形成共价键,使其丧失活性,破坏酶系。此外山梨酸还能干扰传递机能,如细胞色素C对氧的传递,以及细胞膜能量传递的功能,抑制微生物的增殖,从而达到防腐的目的。山梨酸及其钾盐能有效抑制霉菌、酵母和好气性腐败菌,但对厌氧性细菌与乳酸菌几乎无效。山梨酸的防腐效果随pH 值的升高而降低,但其适宜的pH值范围比苯甲酸广,在pH 值为5~6 以下为宜,也属于酸性防腐剂。山梨酸可以参与人体的正常代谢,并最终被氧化成CO2和水,对人体基本无害,且对食品风味无不良影响,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最安全的食品化学防腐剂之一。但是由于山梨酸的价格比苯甲酸高,使其应用受到限制,目前仅在高端食品中应用。丙酸及其盐丙酸是一元酸,无色油状液体。它是以抑制微生物合成β-丙氨酸而起抗菌作用的。丙酸盐主要有丙酸钠和丙酸钙,它们的防腐机理相同,都是在人体内转变为丙酸,

第六章药用植物资源调查的方法

第六章药用植物资源调查 的方法 Final revision on November 26, 2020

第六章药用植物资源调查的方法 目的要求 掌握:资源调查准备工作;资源调查内业工作。 熟悉:药用动植物资源调查;药用资源的评价。 了解:资源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基本背景资料 当今中药行业引用的数据资料基本是来源于20年前(第三次全国中草药资源普查)的统计资料! 《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CITES)列出的640种世界性濒危物种中,中国占156种,其中属于中药物种的占主体。 中药资源调查的意义 中药现代化的迫切要求和基础工作。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需要。 中药行业的战术需求。 中药可持续发展的国际形象。 中药资源调查的准备工作 组织准备、物质准备、技术准备 组织准备基本程序 制定并提交计划任务书→上级主管部门审批立项→组织有关单位召开调查准备会议→建立组织机构→讨论和审定技术方案和工作计划→确定各单位和部门职责→举办技术培训(含野外调查和自救生存练习)

物质准备(1) 收集资料:调查地区的动植物资源资料,地图、生产规划、研究报告等资料。 动植物资料:区域生态系统、植被和植物群落以及动植物志等。 物质准备(2) 地图资料: 地形图、植被图、土壤图、农业和林业区划图。 野外物资: GPS卫星定位仪,数码相机或摄像机,照度计、温湿度计、枝剪、标本架。 技术准备 制定技术方案:外业调查技术方案→编写野外调查实施细则→编制各种记录表格→确定调查路线→编制工作日程表。 确定取样调查方法:取样调查的精度和误差,取样单位和取样方法,标准样方调查 1、线路调查 2、样地调查 常用样地调查取样方法:典型取样法、随机取样法、系统取样法、分层取样法。 技术准备 “3S”技术调查法: 遥感(RS,remote sensing)是指从远距离、高空,以至外层空间的平台上,利用可见光、红光、微波等探测仪器,通过摄

国内外植物工厂及其技术设备发展概况(精)

(国外都市农业信息服务平台第十八刊 国外农业信息 ! 北京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2011年12月8日 国外植物工厂及其技术 设备发展概况 一、植物工厂与植物工厂机械的概念 植物工厂是通过采用现代农业工程和机械技术,改变自然环境,为动植物生产提供相对可控制甚至最适宜的温度、湿度、光照、水肥等环境条件,而在一定程度上摆脱对自然环境的依赖进行有效生产的农业,有时也把其称为可控环境农业。具有高投入、高技术含量、高品质、高产量、高效益等特点,是最有活力的农业新产业。广义植物工厂包括设施栽培和设施饲养,狭义植物工厂是指设施栽培。本研究项目涉及的植物工厂是狭义植物工厂,即利用设施栽培,它可以充分发挥作物的增产潜力,增加产量,改善品质,并能使作物在相反季节生长,在有限的空间中相对较少的时间里生产出高品质的作物。

植物工厂机械,是指适合植物工厂耕作、栽培、收获等农艺特点,并在各类设施中工作的农业机械。国外植物工厂起步比较早,作物栽培己具备了成熟成套的技术,植物工厂机械及作业设备也齐全,生产比较规范,产量稳定,质量保证性强,并在向高层次、高科技和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将形成全新的技术体系。为适应植物工厂的发展,荷兰、日本、韩国、美国、以色列和意大利等国家加强了植物工厂作业机具的开发、研究、推广和应用。目前其温室生产过程中的耕整地、播种、间苗、灌溉、中耕和除草等作业均已实现机械化。其开发的耕耘机可以在温室中进行耕整地、移栽、开沟、起垄、中耕、锄草、施肥、培土、喷药及短途运输等多种作业,大大提高了机械利用率和生产效率。 二、发达国家植物工厂发展的现状 世界上植物工厂与植物工厂机械比较发达的国家主要有荷兰、美国、英国、日本、以色列、意大利和韩国等国家,由于地理情况的限制,这些国家的植物工厂发展都比较早,植物工厂机械及作业装备都已达到了机械化水平,有些甚至都达到了智能化。 1.荷兰 荷兰耕地不足,促使其比任何国家都更注重提高劳动生产率。因此,大多农业企业都采用集约化、规模化的生产方式。荷兰农业主要包括:农田作物,占农业总产值的10%;畜牧业,占60%,园艺和林业,占30%;还有辅助工业如种子、化肥、动物饲料等。荷兰植物工厂,无论是蔬菜还是花卉,一般都是专业化生产,多品种经营。专业生产有利于设施专业配置、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并形成规模效益。同时专业化生产促进了专业领域的研究,使企业长足发展,为企业赢得了市场。专业化不仅体现在生产上,在温室产品的专业经营方面也显露出独特的魅力。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完全按市场需求决定企业生产经营方向,有效地抑制了相同产业或产品挤占市场“独木桥”的弊端。各园艺生产企业都有各自的经营特色,使市场行为更加规范有序。荷兰植物工厂机械及作业装备在措施方面,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措施: (1加温系统的改进

【CN109966223A】一种天然植物源防腐剂及其制法及应用【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910353544.9 (22)申请日 2019.04.29 (71)申请人 华南协同创新研究院 地址 523808 广东省东莞市松山湖高新技 术产业开发区生产力大厦168室 (72)发明人 周心慧 程建华 张继勇 付尉芳  (74)专利代理机构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 限公司 44245 代理人 桂婷 (51)Int.Cl. A61K 8/9794(2017.01) A61K 8/9789(2017.01) A61Q 19/00(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天然植物源防腐剂及其制法及应用 (57)摘要 本发明属于天然防腐剂领域,公开了一种天 然植物源防腐剂及其制法及应用。该天然植物源 防腐剂由以下质量百分数的组分组成:大百部提 取物10~25%、鸢尾科红葱提取物10~25%、山 苍子提取物10~25%、九里香提取物10~25%、 溶剂30%~60%。该天然植物源防腐剂由从九里 香、大百部、鸢尾科红葱、山苍子4种植物中超临 界CO 2萃取得到的植物复合提取物组成,具有协 同增效作用,拓宽了单个植物的抗菌谱,使其具 有较广的抗菌谱,可同时有效的抑制大肠杆菌、 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白色 念珠菌和黑曲霉等微生物,因此可应用与化妆品 领域。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10页CN 109966223 A 2019.07.05 C N 109966223 A

1.一种天然植物源防腐剂, 其特征在于由以下质量百分数的组分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然植物源防腐剂,其特征在于由以下质量百分数的组分组 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然植物源防腐剂,其特征在于由以下质量百分数的组分组 成: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天然植物源防腐剂,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大百部提取物、鸢尾科红葱提取物、山苍子提取物、九里香提取物均通过超临界CO 2萃取技术制得; 所述的溶剂为由生物提取或发酵所得的多元醇。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天然植物源防腐剂,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大百部提取物具体由以下方法制备得到:将大百部叶先利用鼓风干燥机40~60℃烘干,粉碎后过40~80目筛,获得大百部叶粉末,然后将粉末加入超临界CO 2萃取仪的萃取釜进行CO 2超临界萃取,获得绿色油状大百部提取物,4℃冷藏备用; 所述的鸢尾科红葱头提取物具体由以下方法制备得到:将鸢尾科红葱头利用鼓风干燥机40~60℃烘干,粉碎后过40~80目筛,获得红葱头粉末,然后将粉末加入超临界CO 2萃取仪的萃取釜进行CO 2超临界萃取,获得红褐色油状鸢尾科红葱提取物,4℃冷藏备用; 所述的山苍子提取物具体由以下方法制备得到:将山苍子果实利用鼓风干燥机40~60℃烘干,粉碎后过40~80目筛,获得山苍子果实粉末,然后将粉末加入超临界CO 2萃取仪的 权 利 要 求 书1/2页2CN 109966223 A

世界天然药物发展现状分析

世界天然药物发展现状分析 天然药物可以说是伴随人类社会存在而存在。十八世纪以前是人类疾病的主要治疗剂。随着十九世纪现代医学及化学制药工业的迅速发展,天然药物逐渐失去人们的重视而萎缩,特别在西方世界这种情况更加严重。 近20年来天然药物在世界范围的“回归大自然”的呼唤中苏醒,并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和发展。从天然产物中寻找活性成份成药或改造结构获取新的化学药品一直也是化学药品的重要来源之一,本文重点谈及的是多种天然成份组合应用的药物。 由于受气候、环境、社会、经济、饮食等因素的影响,疾病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免疫功能障碍性疾病、环境污染疾病、肿瘤、药源性疾病、外伤及营养过盛或营养不良性疾病、老年性疾病明显增加,疾病从治疗型向预防型转变。现有化学药品未能完全适应社会的需要。 随着疾病谱的变化,整体医学的崛起:医学界越来越认识到治疗应强调整体的健康观;治疗的出发点是激发自然治愈力;治疗疾病的主角是患者自身,治疗者不过是援助者;应综合应用各种疗法,这与我国中医药的学说相通。中医药学也是极其强调治病的原则是整体调节,把治病的着眼点放在培育调动人体的正气上。 现化代学药物疗效不佳或某些药物的副作用与耐药性表现得越来越突出,在这样的情况下人们又开始把视线投向天然药物。 世界卫生组织在1976年召开的第29届世界卫生大会上通过的第72号决议里首次强调了传统医药对人类健康作出了巨大贡献,呼吁各成员国予以重视,这无疑对天然药物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在以后的各次会议及相尖的专业会议上一再强调开发应用传统药,加强传统药的管理、安全性研究。WHO 与美国芝加哥的依利诺斯大学药学系合作开展“药学科学合作研究计划”并在那里建立了草药库。1997年出版了WHO草药汇编,收载了全球不同地区广泛使用的草药。 据统计,1997年全世界药品市场总值近3000亿美元。美国占近30%,欧洲近28%,亚洲近26%(日本占20%,南韩、中国等近6%)。从1990年开始到1995年欧共体与美国、日本就医药制品中的技术要求和规定进行了协调,并建立了“人用药品注册技术规范国际协调会”,争取医药技术在三个不同区域统一化。一旦达成协议,这三个地区中的任一国家所完成的新药上市前的全部测试工作,可以得到三个地区的共同承认,这一做法得到WHO的支持并要向非联盟地区推广。可以说这三个地区是全球药业的代表性地区,因而有关天然药的发展情况也以这三个地区为主介绍。

毕节地区药用植物资源现状的研究

毕节地区药用植物资源概况及利用现状的研究 王登高 贵州大学林学院 摘要毕节地区药用植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拥有较多特色药材,为加快毕节地区药用植物的开发利用,充分挖掘本地区中药材资源用于生产加工和科学研究,对外展示本地区富有特色的药材资源,本文从毕节地区药用植物资源的种类,分布等方面进行分析,为加快药材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关键词药用植物资源概况利用现状 1.引言 毕节地区拥有众多品质优、分布广的名贵药材,如大方的天麻、黔西的杜仲、金沙的银耳、织金的黔党参等,因而被称誉为“地道药材之乡",其中尤以半夏的栽培最为广泛,最具规模。 加快毕节地区的发展,提高农民收入,建立统一大型的药材栽培基地,打造毕节的药用植物品牌,就应该对毕节地区的药用植物资源的分布和利用现状进行全方位的了解和认知,对药材栽培的前景进行评估,本文对毕节的药用植物资源的分布状况及现阶段的开发利用情况进行分析,为本地区开利用发药用植物提供合理的依据。 2.毕节地区的基本情况 2.1地理位置 毕节市典型的岩溶山区,位于贵州省西北部,地处贵州高原屋脊,位于东经105°36′——106°43′,北纬26°21′——27°46′之间,处于乌蒙山区,东部和南部与本省遵义市、贵阳市、安顺市、六盘水市接壤,西部和北部与云南省、四川省毗邻。 毕节处在滇东高原向黔中山原丘陵过渡的倾斜地带,境内多山,西高东低,平均海拔1400米,最高点赫章韭菜坪2900.6米,为全省最高点,最低海拔457米,境内山高坡陡,峰峦重叠,沟壑纵横,河谷深切,土地破碎。全区总面积26844.5平方公里,高原山地占93.3%,分属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两大水系,长江流域面积占95.38%,珠江流域面积占4.62%,是乌江、赤水河、北盘江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其地貌特征是地势西高东低,地形随山势而异,西部平坦缓和,中部切割强烈。东部起伏轻微 2.2 气候条件 毕节市大部分地方属北亚热带温凉湿润季风气候,水热资源适中。雨日多,降雨量充沛。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各地多年平均日照时数1101.8—1780.2小时,年平均气温10 5—15.0℃,一月平均气温17——4.3℃,七月平均气温17.6——24.9℃,稳定通过10℃的有效积温2544.6—4617.1℃;年平均降水量848.6—1394.4毫米,月变率大,70%左右的降水量集中在5至9月;无霜期205—297天。特别是90年代以来,全球气候偏暖,我区冬季温度逐渐偏高,暖冬趋势明显,对越冬作物和喜温的热带果树、多年生作物的种植提供了有利

天然防腐剂研究现状综述

天然食品防腐剂及其研究现状综述 内容摘要:随着食品工业的不断发展,食品销售面越来越广。在生产、运输、销售、贮存的 过程中,食品常会因各种因素造成腐败变质,从而给人们造成一定的损失,甚至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食品防腐剂顺应食品防腐的需要而产生,被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中,人们加强对防腐剂的认识尤为重要。本文介绍了我们身边不可或缺的那些食品防腐剂。最后,就食品防腐的安全性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对未来食品防腐的发展作了展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读者对食品防腐剂有更深入的了解。 关键字:防腐剂合成机理与应用 天然防腐剂根据来源不同可分为三种类型:动物源天然防腐剂、植物源天然防腐剂、微生物源天然防腐剂。 3.1动物源天然防腐剂 常用的动物源天然防腐剂蜂胶、鱼精蛋白、壳聚糖等。 3.1.1蜂胶 蜂胶是蜜蜂从植物芽孢或树干上采集的树脂,混入其上腭腺的分泌物加工而成的具有芳香气味的胶状固体物[10]。呈棕黄色或黄褐色固体块状,遇热变软具 粘性,特有芳香气味。蜂胶的成分极为复杂,主要含有70多个黄酮类化合物,同时含有维生素、矿物质、氨基酸等营养物质。蜂胶防腐抗氧化剂的最主要成分是蜂胶黄酮,比常用的二丁基羟基甲苯的抗氧化性能高2倍,使得蜂胶表现出很强的抗菌、抗氧化及强化免疫等作用。蜂胶可使被保鲜物表面形成一层及薄的膜,起到了阻氧、阻碍微生物、减少水分蒸发及营养损失的作用,其主要应用于油脂类食品的防腐和保鲜。Lim[11]等指出蜂胶液能阻止猪油和棕榈油氧化,防止肉制品脂肪氧化变质。 3.1.2鱼精蛋白 鱼精蛋白是一种碱性蛋白质,主要在鱼类(如蛙鱼、蹲鱼、鲱鱼等)成熟精子细胞核中作为和DNA结合的核精蛋白存在,具有无臭、无味、热稳定性好、安全无毒的特点。鱼精蛋白在中性和碱性的环境中有很强的抑菌能力。研究发现鱼精蛋白可与细胞膜中某些涉及运输或生物合成系统的蛋白质作用,使这些蛋白的功能受损,从而抑制细胞的新陈代谢而使细胞死亡。其主要应用于面制品、肉和肉制品、乳与乳制品等食品的防腐保鲜。 3.1.3壳聚糖 壳聚糖 壳聚糖又叫甲壳素,是从蟹壳、虾壳中提取的一种多糖类物质[12]。是甲壳素脱乙酰的产物,化学名称为聚葡萄糖胺(1-4)-2-氨基-B-D葡萄糖。壳聚糖来源于甲壳动物和昆虫的外骨骼,具有较强的抑菌作用。抑菌机理主要有以下几点:(1)在于它能够在物体表面形成半透膜,这层半透膜能够有效阻止病菌的侵入和生长。 (2)壳聚糖直接与菌体DNA和mRNA作用。带有正电荷的壳聚糖与带有负电荷的DNA发生相互作用,影响RNA的转录和蛋白质的合成,从而实现抑菌的目

关于新型天然食品防腐剂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新型天然食品防腐剂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摘要:食品在物理、生化等条件的作用下,会造成其所含营养成分的流失,甚至导致腐烂变质,食品防腐剂的开发和应用由此而生。食品防腐剂作为一种重要的添加剂能够保证食品的营养,利于食品的长期保存,应用于食品的加工与贮藏,从而保证食品的无毒、无害与高效。其中,天然食品防腐剂一般指从植物、动物、微生物中直接分离提取的,具有防腐作用的一类物质,它以资源丰富、抗菌性强、抗菌谱广、安全无毒等优点在食品工业中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本文将分析天然食品防腐剂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旨在促进天然食品防腐剂的可持续发展,保证食品的健康安全。关键词:天然食品防腐剂:现状:发展趋势 食品防腐剂作为一个古老的话题,具有悠久的历史, 古时候人们常利用高盐腌制、烟薰、高糖蜜制等方法来保存食品。随着食品工业的快速发展, 传统的防腐方法已不能满足其防腐需要, 据不完全统计, 全球每年约有10% ~20%的食物损失于各种腐败,食品腐败变质不仅会导致食品营养价值的丧失, 还会造成食物中毒。基于此,人们对食品防腐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要求操作更简单, 保质期更长, 防腐成本更低。食品防腐剂根据其来源不同可分为天然防腐剂和化学合成防腐剂两大类。最初, 人们普遍使用化学合成防腐剂, 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逐渐意识到化学防腐剂

对人体会产生或多或少的毒害作用, 对自然界的生态环境也会造成不利的影响,于是世界各国便致力于广谱、安全、高效的食品防腐剂研发。在“健康食品、绿色食品”概念逐渐根植于大众心中的大背景下, 天然高效、安全无毒、性能稳定的天然防腐剂受到普遍的关注与认可, 成为当下食品科学研究和应用的一个热点。 一、新型高效的天然食品防腐剂 1.鱼精蛋白鱼精蛋白始发现于1870年,至20世纪中期作为防腐剂引起人们关注,成为一种引人注目的天然抗菌物质。通常从鮭、鲟、鲱、鲭、鲻等鱼体中提取,是一种小而简单且具有广谱杀菌作用的碱性蛋白。呈白色至淡黄色粉末, 溶于水, 微溶于含水乙醇, 不溶于乙醇,无臭无味,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在210℃的条件下加热1 .5小时仍具有活性。鱼精蛋白可以抑制细胞电子传递系统中的一些特殊成分和一些与细胞膜有关的新陈代谢,或使细胞膜中某些与营养合成有关的蛋白质功能受损,从而引起细胞死亡。鱼精蛋白具有较广的抑菌范围和食品防腐范围,在浓度为0.1%时, 对枯草杆菌、干酪乳杆菌、胚芽乳杆菌、霉菌、乳酸菌和革兰氏阳性菌等都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因此可应用于面包、糕点、菜肴制品、水产品及调味品等中。鱼精蛋白因其全是天然成分,具有很高的效用性、安全性和功能性等特点,与过去使用的化学防腐剂相比,其明显的优越性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