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血管疾病

心血管疾病

心血管疾病
心血管疾病

心血管系统疾病

教学目的

1、掌握动脉粥样硬化的概念,基本病变及主动脉粥样硬化的的病变特点。

2、掌握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心肌梗死的病变特点。

3、掌握高血压病的基本病变特点。

4、掌握风湿病的概念,基本病变及风湿性心脏病的病变特点。授课内容(重点、难点)

1、动脉粥样硬化

1- 1 动脉粥样硬化概念、病因。

1- 2 动脉粥样硬化基本病变。(重点)

1-3 主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特点。

2、冠状动脉性心脏病

2- 1 冠心病概念、病因。

2- 2 冠心病分类、心肌梗死病变特点。(重点)

3、高血压

3- 1 高血压概念。

3- 1 良性高血压病理变化。(重点)

4、风湿病

4- 1 风湿病概念、病因。

4-2 风湿病的基本病变。重点)

4- 3 风湿性心脏病病变特点。(重点)

复习题

1、风湿性心内膜炎病变特点以及炎症的类型?

2、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学分期特点如何?

3、不同类型心肌梗死的病变特点如何?

教材与参考文献

1、Emanuel

Rubin,JohnL.Farber:Pathology,Philadelphia:Lippincott-Raven,1998.

2、John M.Kissane:Anderson 's Pathology, Philadelphia:The

C.V.Mosby Company,1990.

3、杨光华主编.病理学.第五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22-152. 教学内容

第一节动脉粥样硬化

1-1 病因和发病机制

1)危险因素:高血压、高脂血症、高血糖、吸烟等

2)发病机制:

损伤应答学说;脂质渗入学说;单核巨噬细胞作用学说

1-2 基本病理变

1)脂质条纹期

2)纤维斑块期

3)粥样斑块期

4)继发改变期

第二节冠心病

2-1 心绞痛心内膜下梗死

2-2 心肌梗死透壁性梗死(最常见)

2-3 并发症

1)心律失常;

2)心衰及休克

3)室壁瘤

4)心脏破裂

5)附壁血栓形成第三节主动脉粥样硬化

1)愈下向愈重,以腹主动脉最重

2)在动脉分支口处病变较

3)动脉后壁(脊柱侧)最重

4)斑块的继发改变?第四节高血压

4-1 良性高血压病理变化

1)机能改变期:全身细小动脉间歇痊挛。

2)动脉硬化期:全身细小动脉玻璃样变是其基本病变。

3)内脏病变期:

(1)心:左心室肥大早期:向心性肥大

晚期:离心性肥大(2)肾:部分玻变、萎缩,部分代偿肥大→原发性

颗粒圆肾

(3)脑:脑软化脑出血高血压脑病

(4)视网膜:血管变细,动静脉交叉渗出,出血第五节风湿病

5- 1 病因及机制

1)A 族乙型溶血性锭球菌感染

2)有关变态反应机制参与发病。

5- 2 基本病变累及全身结缔组织及心脏最受累最严重

1)变质渗出期:结缔组织→粘液样变性

胶原纤维→纤维变样变性伴炎细胞浸润

2)增生期(肉芽肿期):形成特征性风湿小体

——Aschoff 小体圆形、棱形的显微镜下方可见的小结节,增界清楚,位于心肌间质,心内膜下,小血管房和皮下结缔组织内,中心为纤维素样坏死灶。

周围为增生组织细胞——Aschoff 细胞:胞浆丰富,嗜碱性核大,卵圆形空泡状,染色质集子核中央,纵切面呈毛虫样,横切面呈袅眼状。

3)纤维化期:形成棱形小瘢痕。

第六节风湿性心内膜炎1)以二类瓣受损最多见,其次为二尖瓣和主动脉瓣联合受累。

2)瓣膜闭锁缘形成单行排列疣状赘生物。

3)赘生物实质为白色附壁白栓,不易脱落

4)反复机化致使瓣膜变形而致心功不全。

5)其它心外病变

(1)关节——浆液性关节炎。

(2)皮肤:1>皮下结节2>环形红斑

(3)中枢神经系统:风湿性动脉炎时间分配: 4 学时媒体选择:多媒体。

教研室意见:同意执行。

心血管疾病与精神心理障碍的识别与治疗_张玉传

心血管疾病与精神心理障碍的识别与治疗 张玉传李宗清 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滨州256603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心理;抑郁障碍;焦虑障碍 【中图分类号】R54【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1-9510(2012)03-0220-04 近年来心血管疾病持续成为我国居民死亡的首要原因,目前约占每年总死亡人数的40.27%。已知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高血糖、肥胖、血脂异常、吸烟、不健康饮食、缺乏体力活动等,精神心理问题可加重这些危险因素和促进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国内外众多研究发现焦虑抑郁与多种疾病都有密切关系,特别是与心血管疾病关系更为密切[1,2]。 2011年8月24日中国医师协会全科医师分会“双心医学”(心脏与心理)学组成立大会在北京召开。学组组长胡大一指出:“双心医学”作为一个由心血管科和精神科交叉、综合形成的平台,旨在研究和阐释医学实践的目的和价值,寻求对生命的科学理解和对个体的人文理解的综合。 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更多关注躯体症状和躯体疾病,不关注精神心理问题,导致许多有心理疾患的患者常以“心脏病”症状就诊于心内科门诊。许多患者不重视也不接受“精神心理障碍”诊断,拒绝到精神心理科就诊,辗转在心内科重复诊治,浪费了大量的时间、人力和医疗资源。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普及,二级预防的规范化,控制不良生活方式,纠正代谢综合征等措施已使冠心病死亡风险显著降低。但部分患者躯体疾病虽然得到有效缓解,客观检查指标恢复正常,仍认为自己有未治愈疾病或认为有异物在心而反复就诊,对这样的患者,心血管科医生常感束手无策。本文针对心脏与心理共病的发病机制、识别与治疗的研究现状进行阐述。1心脏与心理问题共病多见 大量临床研究证实,心理问题和包括心律失常在内的心血管疾病可以互为因果,互相影响,加剧病情恶化,二者的共病已成为严重的健康问题之一。目前,在心内科门诊和住院病人中,超过半数表现为胸闷、胸痛、心悸、呼吸困难等。除了部分患者是冠心病伴不同程度的心肌缺血外,大多数患者的症状是由精神心理障碍造成的焦虑、抑郁情绪所致。精神心理因素和心血管疾病之间关系复杂,包括精神心理因素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和心血管系统变化对精神心理状态的影响。有多个生物学途径可解释精神心理因素与心血管疾病发病、预后之间的联系[3]。 目前,心血管疾病患者合并心理问题的现象在临床非常常见。流行病学研究表明高血压与焦虑抑郁情绪之间存在密切关系,心血管患者常伴有焦虑抑郁症状,高血压患者更易发生抑郁症,焦虑抑郁是高血压或血压升高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4,5]。1995年Leung对80例冠心病住院患者研究发现,合并焦虑症者94%,抑郁者34%,4%存在重症抑郁。2005年北京10家二、三级医院心血管内科门诊对连续就诊的3260例患者进行调查显示,焦虑发生率为42.5%,抑郁发生率为7.1%。刘梅颜等[6]报道急性冠脉综合症(ACS)患者抑郁和焦虑症状发生率分别为65.6%和78.9%,稳定冠心病患者抑郁和焦虑症状发生率分别为18.5%和26.9%。在心脏起搏器植入的患者中,共病的发生率可达40% 60%。2004年Interheart研究显示,精神应激是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7]。一项经典研究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年发现,即使轻度抑郁(Beck抑郁评分5 9分)也增加患者心肌梗塞死亡率,且随着抑郁程度的加重而增加[8]。李曦铭等[9]对673例接受再血管化治疗的患者随访1年发现,无论接受PCI还是CABG治疗,与无抑郁症状患者比较,有抑郁症状的患者术后1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增加4倍。 在心理异常的患者中,初发和再发心血管疾病并发心理疾患的患者相关症状并不典型,这部分共病患者治疗效果较差,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增高。其机制可能与自主神经活性改变引起血液的高凝状

心血管超声对心血管疾病诊断的作用

心血管超声对心血管疾病诊断的作用 目的探究心血管超声对心血管疾病诊断的作用。方法对大理市第一人民医院2012年1~11月收治的40例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进行探究分析,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20例。40例患者都进行了综合检查,实验组采用心血管超声加以辅助诊断,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诊断,最后被确诊为肺动脉栓塞。结果实验组20例经过心血管超声检查超声心电图中并且与对照组诊断结果对比,实验组中有3例未见异常,3例患者的肺动脉内直接有血栓的迹象,有8例患者的右心系统的肺动脉收缩压明显升高同时其形态也改变了,有6例患者的周围血管超声检查中显示了其伴有深静脉血栓。对照组中有9例诊断未见异常。结论临床上采用心血管超声对心血管疾病诊断,相较于常规诊断方法可见,心血管超声诊断具有无创、便捷、快速的优势,在诊断中添加各种辅助诊断方法,提高了心血管疾病的诊断效率,防止漏诊。 标签:心血管超声;肺动脉栓塞;诊断 肺动脉栓塞属于心血管疾病中的一种常见的疾病,简称PE。其最显著的病理特征是静脉系统或者分支或者肺动脉被右心室的血栓堵了,导致人体的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正常机能受阻,发病率高,死亡率甚至高达35%,但是及时诊断发现并及时治疗,可将死亡率降低至7%以下。大理市第一人民医院将2012年1~11月收治的40例肺动脉栓塞的患者进行探究分析心血超声对心血管疾病诊断的作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大理市第一人民医院2012年1~11月收录的40例患者经临床综合诊断后被确认为肺动脉栓塞。其中男28例,女12例;年龄29~75岁,平均(45.0±2.5)岁。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20例。所有患者排除以往病史的干扰,如心脏病、糖尿病。临床表现:心慌、气短、胸闷、全身乏力、咳嗽、呼吸困难,有的还伴随咯血等。实验组进行常规检查后加以辅助心血管超声诊断,对照组没有进行心血管超声诊断。 1.2 仪器和方法 采用Philips IU22、Philips IE33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器,其探头为S5-1,频率为1~5 MHz;周围的血管探头频率分别为:5~12 MHz,3~11 MHz。 使用心血管超声仪器对患者进行胸超声检查,对患者的左室长轴切面、大动脉短轴切面、心尖腔短轴切面、剑下四腔及心室短轴切面进行认真观察患者的右心系统、主动脉及左右分支动脉的形态大小以及有无栓子。然后观测三尖瓣返程量、反流速度,根据所测值进行估测肺动脉压力、肺动脉血流速度、加速及减速

心血管疾病现状分析

---------------------------------------------------------------最新资料推荐------------------------------------------------------ 心血管疾病现状分析 V01.15 No.3 第 15 卷第 3 期井冈山医专学报 M 丑 v.2008 2008 年 5 月 JoURNAL OF JINGGANGSHAN MEDICAL COLLEGE 我国老年人心血管疾病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林玉川(福建农林大学体育部,福建福州 350002) 【摘要】针对当前我国老年人心血管疾病的现状进行分析,阐述了心血管疾病的对老年人健康的危害。 根据其发病原因,从营养学、体育保健和临床医学三方面提出老年人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措施,有利于老年人健康意识的培养和健康水平的提高;推进国民体质建设,缓解人 12 老龄化带来的压力。 【关键词】老年人;性血管疾病;健康保健 [中围分类号】R54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735(2008)03001202 据世界心脏联盟统计,全世界范围人口老龄化与老年人心血管疾病的现状 1.1 中国人口的老龄化现状中国是目前老年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约占世界老年人口五分之一。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对老年人的划分标准(见表 1),当前 60 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 1 亿 4 千多万,占全国总人口的 l1%左右表 1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老年人划分标准 (引自耿德章,1994) 自1999年以来中国进入老龄社会开始,老年人口数量就不断增加。 据估算 2100年前后我国老年人口将高达 3.18 亿,总人口的 1 / 6

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心理特征及护理

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心理特征及护理 发表时间:2011-11-25T14:41:49.59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31期供稿作者:战翠玉[导读] 目的探讨心血管疾病患者异常心理的护理措施。 战翠玉(朝阳市中心医院循环一科病房辽宁朝阳 122000)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1)31-0220-02 【摘要】目的探讨心血管疾病患者异常心理的护理措施。方法对68例心血管疾病患者在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的同时加强对他们的异常心理特征的观察及分析,并及时给予心理指导与护理干预。结果病人的心理特征有明显的改善,缩短住院日,有效率达98.5%。结论心理治疗、心理护理是解除患者心理障碍的重要环节。现将我院68例患有心血管疾病住院患者存在的心理状态特征进行系统观察与分析并及时给予心理指导及护理,取得较好效果,现将心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心理护理 1 一般资料 本组68例心血管疾病患者均为我院住院患者,男42例,女26例,年龄45岁至85岁,冠心病29例,高血压性心脏病20例,风湿性心脏病15例,心肌梗死4例,治愈31例,好转36例,死亡1例,住院时间最长58天,最短15天,平均26天。 2 病情观察 2.1症状观察 及时了解患者主诉,如胸闷痛、心悸、气短并进一步观察其部位性质持续时间及时通知医生并采取相应措施,如吸氧、舍下含服硝酸甘油等。 2.2体征观察 定时测量脉搏、心率、呼吸和血压,对危重患者应使用心电、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监测。 2.3心理特征 2.3.1焦虑心理焦虑会导致植物神经功能失调,患者经常自觉心慌、胸闷痛、气短、头晕、失眠、出汗等症状,患者有难以忍受的全身不适感,并有一种说不出的内心紧张、坐立不安,导致身心疲惫呈现虚弱无力状态,对疾病失去治疗信心。 2.3.2抑郁心理常表现为疲劳、精力减退、失眠伴胸闷气短,对周围事情非常敏感,认为自己的病情比较严重,导致身体出现无力状态。 2.3.3绝望心理由于病情加重,医疗中的特殊检查、特殊护理及对周围环境的刺激,患者承受力低下,出现神志不安、恐慌,日常行为难以自理,陷入困境,不愿与人交流,在护理过程中要严密观察。 3 心理因素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 3.1由于心理失衡,患者防御能力低下,导致疾病加重。 3.2人的各种生理功能平衡失调,引起病情发展,紧张的信息刺激使下丘脑兴奋,作用于交感神经系统,使心率加快、血压升高。 4 心理护理特点 4.1控制心理应激因素应激心理对心血管患者的威胁较大,轻者病情加重,重者可引起猝死,在护理方面应减少应激心理刺激的发生,这就要求:(1)创造良好的护理环境和气氛,使患者心情舒畅,精神宽松。(2)杜绝与患者谈论和疾病有关的问题。(3)医护人员语言和蔼、耐心细致、动作轻柔、敏捷。 4.2调节患者的心理平衡患者在住院期间,护士要积极进行心理咨询、心理护理,向患者宣传心理、生理病情的相互转化及作用,鼓励患者正确对待疾病,提高战胜疾病的信心,做好耐心劝导,以解脱心理上的压力[1]。 4.3做好信息反馈掌握心理状态在对心血管患者的临床观察中,有些患者心理状态难以察觉,需要通过对周围患者进行信息反馈了解,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作出分析,从中发现和掌握患者的内心世界,对患者的心理情绪变化要认真做好记录。 4.4纠正不良的行为方式讲解生活方式及饮食习惯是影响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之一。高血压、高血脂、吸烟、肥胖是心血管疾病的四大危险因素,鼓励患者戒烟戒酒,予低盐低脂饮食,少食多餐,根据病情适当进行体育锻炼。 5 小结 目前,我国受医疗条件和经济状况的影响,由于长时间疾病的折磨,多数患者变得固执、急躁、内心孤独,需要别人同情和理解,并做出相应的心理措施。医护人员可以帮助患者掌握自我调节情绪的方法,如看电视、听音乐、读书,使他们对生活充满信心,保持乐观的态度,主动配合治疗,使患者感到生存的价值,而更好的体现出心理护理的作用。参考文献 [1]孟玉芝.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心理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12(15):1659.

心血管病的病因及发病机理-new

心血管病的病因及发病机理 目录 序言 (2) 第一章心血管病概论 (5) 第一节病因 (6) 第二节“2多1少” (9) 第三节致病机理 (12) 第四节早防早诊早治 (14) 心血管病各论 (15) 第二章高脂和高脂蛋白血症 (15) 第一节高脂血症 (16) 第二节高脂蛋白血症 (19) 第三节家族性高乳糜粒血症 (26) 第四节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 (28) 第五节混合性高脂血症 (33) 第三章高血压病 (37) 第一节原发性高血压 (40) 第二节妊娠高血压 (48) 第四章原发性肥胖病 (51) 第五章糖尿病 (57) 第一节 II型糖尿病 (59) 第二节 I型糖尿病 (64) 第六章痛风病 (70) 第一节单纯性痛风病 (71) 第二节混合性痛风病 (74) 第七章慢性高山病 (79) 第一节高原肺源性心脏病 (80) 第二节高原高血压和低血压 (81) 第三节高原红细胞增多症 (82) 参考文献 (84)

序言 一,据7~8年前报道,全球每年因心血管病死亡人数为1700万,并且还在逐年上升。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体重超标和肥胖人不断增多,导致高血压、肥胖病、糖尿、痛风等心血管病的发病率也在逐年上升。若不早防,心血管病的发病率还会不断上升,将导致劳动力短缺和医疗费用的不断增加。 二,病因:人类早已知道,心血管病是代谢障碍引起的疾病。什么原因导致代谢障碍?就是5大因素导致人体长期慢性缺氧;如低张性、血液与循环性、中毒性、疾病性缺氧和遗传性缺氧,使人体血氧含量长期降低,或间断反复降低,引起食物糖、脂肪、蛋白质在消化道内分解代谢障碍,产生乳酸、酮体、尿酸和氧自由基增多,生成ATP减少;同时血氧含量降低也能引起全身细胞内核酸蛋白分解代谢障碍,产生酮体、尿酸增多,生成ATP减少,产生内-外源性“2多1少”就是损伤全身血管和器官结构-功能,引起肥胖、高血压、糖尿、痛风等心血管病的根源。 人体对缺氧虽有多种代偿功能如心跳、呼吸加快,红血球增多等,但若有几种缺氧积累加重,超过人体代偿功能的抵抗时,必引起分解代谢障碍,产生内-外源性“2多1少”,损伤全身血管和组织器官引起全身性疾病,即心血管病。 为了保护人类健康,必须长期严防多因素缺氧,确保人体细胞代谢——每分每秒不能停止的生命活动能正常进行,就必须减少和消除多因素缺氧导致人体长期慢性缺氧。例如孕子宫挤压腹主动脉,使血液循环受阻,能导致孕妇多器官慢性缺血缺氧,引起妊娠

心血管慢病标准

一、高血压病 (一)必要条件门诊或住院病历中诊断为高血压病,一直使用药物治疗并具有三次以上高血压病诊断及用药记录。 (二)参考条件1.尿液检验:显示蛋白尿或血液检验显示血肌酐浓度轻度升高(>106 mmol/L)。2.心电图、超声或X线检查:显示左心室肥厚或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颈、主、髂、股动脉)。3.眼底检查:显示视网膜动脉变窄。 (三)准入标准:必要条件加参考条件一条 二、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 (一)必要条件既往有心脏瓣膜疾病病史并进行心脏瓣膜置换术。 (二)准入标准:符合必要条件 三、先天性心脏病 (一)必要条件 1.两家以上三级医院诊断为“先心病”。 2、“先心病”已行手术或介入治疗但仍需继续治疗者。 (二)参考条件胸片与心电图显示心房或心室增大,或心脏超声提示为“先心病”。 (三)准入标准:必要条件二条或必要条件一条+参考条件 四、风湿性心脏瓣膜病 (一)必要条件1.劳力性呼吸困难伴心悸、气短、咳嗽。心脏听诊:心尖区有隆隆样舒张期杂音或吹风样收缩期杂音,门诊或住院病历中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瓣膜病。2.超声心动图有二尖瓣狭窄或二尖瓣关闭不全、主动脉瓣狭窄或关闭不全、左心房扩大。 (二)参考条件1.有“风心病”病史。2.心电图示:房颤或左心房扩大,右室肥厚。3.胸片:二尖瓣型心脏或肺水肿征象。 (三)准入条件:必要条件一条或参考条件二条 五、冠心病 (一)必要条件1.冠状动脉造影显示管腔狭窄>50%。2.心脏超声、放射性核素检查显示心肌灌注缺损或室壁局部运动障碍或室壁结构形态改变。3.曾经进行过PTCA或冠脉搭桥手术。 (二)参考条件1.门诊或住院病历中诊断为“冠心病”。2.心电图检查符合冠心病表现(非同期心电图三张以上显示ST段压低0、1mv以上,或陈旧性心肌梗塞改变,或其她明显的ST-T改变)。

心脑血管疾病基础知识

心脑血管疾病的基础知识 1.什么是血液垃圾?对人体有何危害? 血管中残存或积集的过剩蛋白质、脂肪和代谢产物以及残留药物等物质称为血液垃圾。这些物质不但不能被机体吸收利用,反而还会给器官带来负担,可导致: 血液粘稠,局部血管血液流速变慢,造成供血供氧不足。 血管硬化。 血管腔变窄。 引起高血压、脑中风、高脂血症和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最危险的因素。 2.高血粘、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高胆固醇引发的问题: 大大加剧血管硬化程度,使血管壁变厚、变窄,血小板附着到血管壁上形成血栓。 在血管被堵塞50%时,人们毫无感觉,当血管被堵70%时,就会偶尔出现视觉模糊、口齿不清、口眼歪斜、手脚无力、全身放射性麻木、健忘、心悸、行动迟缓……轻微症状 如此时不在意加上外界刺激,如工作不顺心、情绪变化大喜大怒、精神紧张或突然用力、天气骤变、劳累过度等,就引发了心脑血管事件 3.什么是心脑血管疾病? 心脑血管疾病是心血管疾病和脑血管疾病的统称 心血管病,是由于动脉血管内壁有脂肪、胆固醇等沉积,并伴随着纤维组织的形成与钙化等病变,即动脉硬化。这种病变发展至心脏冠状动脉时则形成冠心病,包括:心绞痛、心肌梗死以及急性死亡。 从正常动脉到无症状的动脉粥样硬化、动脉搏管狭窄,需要十余年到几十年的时间;但从无症状的动脉硬化到有症状的动脉硬化,如冠心病或脑中风,只需要几分钟。 脑血管病,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脑血管的堵塞或破裂,致使脑血管功能障碍,引起相关症状。常见的脑血管病大致可以分为缺血性脑中风和出血性脑中风。出血性脑中风包括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两种疾病;缺血性脑中风包括脑血栓、脑栓塞、腔隙性脑梗塞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等四种病。 4.心脑血管疾病的危害性? 50岁以上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病。心脑血管疾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并发症多”—“四高一多”的特点,我国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疾病近300万人,占我们国每年总死亡病因的51%。而幸存下来的患者75%不同程度丧失劳动能力,40%重残!

心血管病科普知识讲解学习

心血管疾病 实况报道第317号 2013年3月 重要事实 ?心血管疾病是全球的头号死因:每年死于心血管疾病的人数多于任何其它死因 (1)。 ?估计在2008年有1730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占全球死亡总数的30%(1)。这些死者中,估计730万人死于冠心病,620万人死于中风(2)。 ?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受到的影响尤甚:超过80%的心血管疾病死亡发生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男性和女性的情况几尽相同(1)。 ?到2030年,死于心血管疾病(主要是心脏病和中风)的人数将增加至2330万人(1,3)。预计心血管疾病将继续成为单个首要死因(3)。 ?大多数心血管疾病都可以通过解决诸如烟草使用、不健康饮食和肥胖、缺乏身体活动、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升高等危险因素而得到预防。 ?每年有940万例死亡,或所有死亡数的16.5%可能由高血压造成(4)。这包括51%因中风造成的死亡以及45%因冠心病造成的死亡(5)。

什么是心血管疾病? 心血管疾病是一组心脏和血管疾患,包括: ?冠心病——心肌供血血管的疾病 ?脑血管疾病——大脑供血血管的疾病 ?周围末梢动脉血管疾病——手臂和腿部供血血管的疾病 ?风湿性心脏病——由链球菌造成的风湿热对心肌和心脏瓣膜的损害 ?先天性心脏病——出生时存在的心脏结构畸形 ?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腿部静脉出现血块,它可脱落并移动至心脏和肺部。 心脏病发作和中风通常属于急症,主要是由于堵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心脏或大脑。这种情况发生的最常见原因是在心脏或脑部供血血管内壁上堆积有脂肪层。中风也可能是因脑血管或血栓出血造成。 罹患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是什么? 心脏病和中风的最重要行为危险因素是不健康的饮食、缺乏身体活动、使用烟草和有害使用酒精。行为危险因素引发大约80%的冠心病和脑血管疾病(1)。 不健康饮食和缺乏身体活动造成的影响在个体中可能表现为血压、血糖和血脂的升高,以及超重和肥胖;这些“间接危险因素”可在初级保健机构得到衡量,它表明出现心脏病发作、中风、心衰和其它并发症的危险有所上升。 已经证明,停止使用烟草、减少膳食盐含量、使用水果蔬菜、有规律进行身体锻炼以及避免有害使用酒精可降低罹患心血管疾病的危险。通过预防或治疗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升高,也可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危险。 一些政策可创造出有利环境,使人们能够承担并可得到健康的选择。这些政策对鼓动人们采用健康行为并加以保持是必不可少的。 心血管疾病还有一些潜在的决定因素,或“起因的起因”。它们体现出推动社会、经济和文化变革的主要力量——全球化、城市化和人口老龄化。心血管疾病的其它决定因素包括贫穷、压力,以及遗传因素。 心血管疾病的共同症状是什么? 心脏病和中风的症状 潜在的血管病通常没有症状。心脏病发作或中风可能是潜在疾病的最初警告。心脏病发作的症状包括:

心血管疾病检测项目

心血管疾病检测项目 心血管疾病检验在心血管疾病的临床诊断、危险分层、治疗方案选择以及预后判断中都有重要意义。目前临床常见心血管疾病可选择的检测类别有:冠状动脉疾病的危险因素检测、心肌损伤和心肌梗死检测、心力衰竭和心脏功能检测。下面是yjbys 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心血管 疾病检测项目的知识,欢迎阅读。 冠脉疾病的危险因素检测 血脂组合除常用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四项外,有条件的实验室可增加测 定载脂蛋白ai(apoal)、载脂蛋白b(apob)、脂蛋白a[lp(a)]。hdl-c 代表hdl 携带胆固醇的代谢状态,而apoal 反映hdl 的颗粒数,二者不能相互替代。lp(a)是公认的动脉粥样硬化(as)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浆lp(a)水平高的患者,大多呈家族聚集性,与遗传密切相关。 同型半胱氨酸(hcy) hcy 水平升高与遗传因素和营养因素有关。现认为hcy 反应性的 增高是引起血管壁损伤的重要因素之一,它与心肌梗死和心绞痛的发生率和死亡增高有关,目前国内外逐渐把它作为心血管疾病临床常规检查指标。 超敏c 反应蛋白(hs-CRP) hs-CRP 是用高灵敏度的方法检测的血浆c 反应蛋白水平,大量研究证实,hs-CRP 可能是比ldl-c 更有效的独立的心血管疾病预测指标。个体hs-CRP 的观测值应取两次(最好间隔2 周)检测的平均值。hs-CRP 可对表观健康的人群预示未来发生脉管综合征的可能性,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病人则是预后指标。心肌梗死后的hs-CRP 水平预示未来冠心病的复发率和死亡率,和梗死面积无关。 心肌损伤和心肌梗死检测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与精神心理障碍分析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与精神心理障碍分析 发表时间:2016-08-29T15:06:54.657Z 来源:《健康世界》2016年第14期作者:尹素萍 [导读] 文章针对ASCVD、精神心理方面的障碍展开了分析。 昌邑市人民医院 261300 摘要:ASCVD(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在世界疾病之中具有较高死亡率,其中IHD(缺血性心脏病)、卒中为主要原因,在2013年的临床数据中平均每10万人中就有247.9人病死,据WHO的预测直至2030年其抑郁症将是心血管疾病患者致残的又一原因。基于此现状,文章针对ASCVD、精神心理方面的障碍展开了分析。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精神心理障碍;分析 Abstract:ASCVD 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the world of disease with high mortality,which IHD(ischemic heart disease),stroke is the main reason,in 2013 the clinical data average per 100000 people have 247.9 people died,according to the who predicted until 2030 the depression will be another cause of disability in patients with cardiovascular disease. Based on this situation,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obstacles of ASCVD,mental and psychological aspects. Key words: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mental disorder;analysis 在2015年对其精神障碍的病群死亡实施“Meta”分析,相关结果显示为:他们比非精神类障碍病群死亡率高出2倍多,占是全球患者死亡的14%以上,平均每年因精神障碍死亡的患者约达80万。基于心血管疾病、抑郁症在临床上有着较高的患病机率,它们是可以进行预测的,然而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产生抑郁症远远比预期中要常见得多。在研究中发现二者在相关性方面为双向,心血管疾病产生的原因、结果都是抑郁。因此,在临床治疗中务必要分析患者精神心理上的障碍。 一、双心医学在临床中的发展 国内双心医学是在1995年由其胡大一所提出,而后一直将其致力在精神心理的卫生中作为心脏疾病予以整体性防治的体系的重要部分之一,在不断发展中加快了双心医学应用的步伐。尤其是在2015年的ESC上,更有力说明了双心医学在国内发展的实况。在近20余年中伴随研究的深入,其双心医学获取了较大发展,不单单是临床医生就双心问题的认知得到提升、患者接受心理问题的程度有所增加,还体现在它的构建及其在其中获取的医学利益。 二、分析精神心理障碍为ASCVD的重要影响因素 (一)危险因素 动脉粥样硬化它和血脂、其它异常代谢存在相关性,尤其是在血管炎症类疾病中,是产生心血管疾病一个重要原因。其病理十分复杂,经常和低密度的脂蛋白胆固醇增高、细胞的渗透性改变、血管壁的损伤存在相关关系。经过数据的分析结果,证实了焦虑或是抑郁症在普通的精神障碍中比正常群体要高很多,对心血管存在的危险因素调整依旧存在,提示了焦虑或是抑郁症和亚临床的动脉粥样硬化实际加速有关。其精神障碍和继发性卒中产生存在直接关系,尤其是在吸烟之后患者的抑郁症、卒中产生明显的变化。此外,另一批学者针对台湾人群实施了对照性分析及研究,其结果也显示心理障碍带来的疾病风险比较高。 独立因素 双心医学证明了患者精神心理的障碍为ASCVD产生的主要危险因素,与此同时对其ASCVD的预后有不利的影响。在2004年进行了“Meta”分析,其结果为抑郁症是冠心病的患者出现死亡最危险的因素。针对于中年男性存在很多危险因素进行干预试验,显示抑郁症和全因的死亡率间存在相关关系,其心血管疾病存在较高的死亡风险,特别是卒中比较明显。此外,在“Meta”分析中发现了焦虑患者中冠心病不仅增高了风险,还令心源性的死亡增加了危险。在2011年国内调查数据的评估显示,重度的抑郁症和躁狂症以及焦虑症类患者较早产生心血管类疾病死亡主要风险。在后期上的随访中,抑郁患者IHD的死亡率风险矫正值是3.7,明显比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高。基于重度的抑郁症、企图自杀、自杀致使IHD死亡率存在的风险其男性约占13%,而女性约占65%,故其在危险因素中表现最强。在2014年发表的建议类文章,也就是ACC提出要将抑郁视为ACS在预后不良后果的关键危险因素之一。同时,它也是此次正式提出的危险重要因素,在之前一直觉得抑郁是一种“可能”,而现在作为里程碑进行认知。 三、心血管疾病合并精神心理障碍在临床上的表现及其识别 精神心理障碍在临床上经常表现为:和心血管疾病存在共同症状,它包括心脏疾病的临床症状,例如:胸痛和心动过速及其心悸;在呼吸系统方面的症状有呼吸困难和窒息感等;在神经系统方面的症状有:头痛和头晕以及出汗甚至发抖等。这些症状在临床上会难以分辨,在耐心倾听基础上,要借用量表实施评估。此外,依照精神疾病相关诊断及其统计标准的手册对患者精神心理上的障碍进行诊断,包含抑郁和焦虑及其双相的障碍,这足以彰显出多学科下协作进行诊治的临床优势。 总结: 心血管医师在双心医学治疗中属于最佳的启动者、推广者,需要增强心理卫生的培养,并在实践的工作之中,努力诊断患者的精神心理障碍,且实施综合的临床诊治。此外,医院相关体制还需进行深化性改革,增强社区医疗的一体化临床服务,其三甲医院可以在条件允许状况下增设一些心理咨询的机构,进而完善科室间诊治协作,更好的从患者利益去出发,诊治并互治双心。各级医院、社区医院都需完全认知到双心医学在临床领域中具有的意义,令双心理念走向临床实践。 参考文献: [1]魏万林,张磊.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与精神心理障碍[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5,10(5):579—581. [2]夏春晨,段书.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合并焦虑抑郁的治疗[J].医学综述,2014,20(22):4101—4103.

心血管疾病论文心血管内科论文

心血管疾病论文心血管内科论文: 60例心血管疾病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 [摘要] 目的分析血管疾病老年患者的心理变化,缩短患者住院日期,使患者早日康复。方法抽取60例心血管疾病老年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心理分析,并对其患者进行相对应的心理护理。结果60例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在没有得病前多数都性情暴躁,紧张情绪,有不良的生活规律的人;在没有进行心理护理的老年患者多数出现心理忧郁,失望悲观,自卑,猜疑等心理问题,对其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后,各项心理问题发生率均低于护理前。结论对心血管老年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后可以缩短患者的出院时间,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老年人;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1-121-01 老年人最常见的疾病就是心血管疾病,其发病率居老年人发病率的第1位,一般都占老年人住院人数的18%以上。由于心血管疾病症状不典型,加上心血管病患者病程都很长,反复住院的机率高,所以老年人患者极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如果只重视药物治疗及常规护理,而去忽视心理护理和心理治疗,会导致老年患者住院时间加长和不良后果。因此,心理护理对老年心血管患者尤为重要。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60例患者,其中男40例,女20例;年龄62岁~80岁,平均年龄70.3岁;心肌梗死型3例,缺血性心肌病型27例,心绞痛型30例。农民5例,教师7例,工人14例,个体经营者16例,机关人员18例。 1.2 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被调查的患者均神志清醒,言语功能存在,问卷内容包括姓名、年龄、职业、患病前生活方式和性格特点,患病后的心理状况及护理后的心理变化。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老年患者患病前的性格特点(表1) 表1 患者患病前的性格特点 2.2 老年患者进行护理前后心理反应比较(表2)

心血管疾病三基试题及答案

心血管系统疾病 一、选择题 1.28岁男性,急起发热,胸痛和气促6天,叩诊心界明显扩大,吸气时脉搏变弱。一小时前呼吸困难急剧加重,心率124/min,齐,心音低远,血压为8.0/6.0kpa(60/45mmHg),颈静脉怒张。最有效的抢救措施为(E) A.静脉注射西地兰 B.肌肉注射杜冷丁 c.静脉滴注多巴胺与阿拉明D持续吸高浓度氧 E 心包穿刺减压 2.患者近3个月夜间频发胸骨后疼痛,24小时动态心电图示胸痛发作时胸导联ST段上移,选用何种药物治疗最为恰当(D) A西地兰B心得安C潘生丁D异搏定E强痛定 3.高血压心脏病患者,突发呼吸困难,咳吐粉红色泡沫痰,血压为2 4.0/16.0Kpa (180/120mmHg),以下哪种药物可作为首选治疗用药(D) A利血平B硫甲丙脯酸C哌唑嗪D硝普钠E尼群地平 4.某男性22岁,于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闻及舒张期吹风性杂音,以下哪项体征对其诊断最有帮助(E) A心尖区舒张期震颤 B.P2亢进并分裂C交替脉D心界向左侧扩大E心电图P-R间期延长 5.某女性18岁,患风心病二尖瓣狭窄4年,近半月游走性关节痛,气促,以哪项最可能提示患者发生了风湿性全心肌炎(C) A心脏向双侧扩大B心尖区收缩期Ⅲ级杂音C心包摩擦音D急性肺水肿发作E心电图P-R间期延长 6.某男性患者,64岁,上班时突起持续剧烈左胸痛2小时,心电图示V1-5T波明显变为高尖,心室率110/min,室性早搏7次/min,为安全将患者转送至某医院急救,以下哪项措施最为重要(C) A静脉滴注硝酸甘油B肌肉注射度冷丁C静脉注射利多卡因继以持续滴注D吸氧E滴注极化液 7.诊断为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的患者,一般不宜应用()A硫氮酮B心得安C异搏停D 地戈辛E地西泮(D) 8.某窦性心动过缓者近年晕厥3次,可选用下列哪项最安全而又简便的方法协助诊断(B)A动态心电图B心电图阿托品试验C窦房传导时间测定D希氏束电图E窦房结恢复时间测定 9.某患者发生尖端扭转型室速,宜选用以下哪种药物治疗(D) A奎尼丁B心律平C胺碘酮D利多卡因E吡二丙胺 10.以下哪项检查为发现心肌缺血、诊断心绞痛最常用简便的方法(A) A心电图B心尖搏动图C心脏B超D冠脉造影 E 201Ti-心肌显像 11.以下哪种情况不宜应用β阻滞剂( D) A二尖瓣脱垂B肥厚型心肌病C急性心肌梗死D变异型心绞痛E室性早搏 【B型题】 问题12~13 A奇脉B水冲脉C脉搏短绌D交替脉E重脉 12.高血压病心功能不全(D)13.动静脉瘘(B) 【C型题】

心血管疾病_心血管疾病日常需要注意的常识

心血管疾病_心血管疾病日常需要注意的常识 心血管疾病要注意什么?秋冬季节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发期,为此对于患有这些疾病的人群来说要多加注意,那么心血管疾病要注意什么呢?下面给大家分享相关知识吧。 心血管病日常知识 忌饱食、空腹。饭后,人体要从全身调集一部分血液到肠,饭后立即洗澡,会使消化道血流较少,妨碍食物消化和吸收,引起肠胃不适。另外,心脏等部位供血不足,易诱发心脑血管意外。空腹则会造成低血糖,脑部供血不足,会导致晕厥。洗澡时间应在饭后1小时左右为宜。 忌水温过高。会使全身皮肤血管明显扩张,使大量血液流到全身皮肤,导致心脏缺血缺氧。特别是患有冠心病、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病的老人,水温过高可使血压降低、心率加快,加重心脑血管负担,引起休克。因此,水温在2429℃为宜。 换衣服时温度太低。从温度高的地方,突然来到温度低的地方,身上还没有保暖的衣物,会使血管受冷收缩、血压升高,因而加重心脏负担。所以要做好保暖工作,洗完澡出来时,多披一条毛巾,或在浴室里提前换好衣服。必要时,应使用电暖气或浴霸等电器。 忌久泡。泡澡时间过长,容易使人疲劳,易引起心脏缺血、缺氧。严重者,会致使冠状动脉痉挛、血栓形成,甚至诱发心律失常而猝死。此外,洗澡时间过长,头部血液供应相应减少,易导致脑缺血而发生意外。因此洗盆浴,以20分钟为宜,淋浴35分钟即可。 忌锁门。不要把浴室门锁上,一旦发生危险,无法及时获救。 心血管疾病用药知识 我国已成为心血管疾病大国,心血管疾病积极预防、合理用药很重要。 服药时间:有的心律失常患者,需要服用心律平,科学的服用方法是,每天24小时,每8小时服用一次。但是,绝大多数患者都是简单地采取早中晚各服用一次的方法,结果,

心血管疾病(一)-2

心血管疾病(一)-2 (总分:49分,做题时间:90分钟) 一、A1型题(总题数:49,score:49分) 1.男,28岁,预激综合征病史3年。1小时前突感心悸来急诊室。ECG示预激综合征并阵发室上速,静注维拉帕米,终止发作。该药的作用机制最可能的是下列哪一项 ?A.延长房室结不应期 ?B.缩短旁路不应期 ?C.延长旁路不应期 ?D.缩短房室结不应期 ?E.抑制心肌的兴奋性 【score:1分】 【A】【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B】 【C】

【D】 【E】 本题思路: 2.对于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下列哪项说法是错误的 ?A.可引起脏器栓塞症状 ?B.病原菌多为草绿色链球菌 ?C.心内膜赘生物以二尖瓣和主动脉瓣最为常见?D.易发生于二尖瓣反流的左心房侧 ?E.易发生于室间隔缺损的左心室 【score:1分】 【A】 【B】 【C】 【D】 【E】【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本题思路: 3.男,67岁,因胆囊炎,胆石症住外科病房,某日行手术切除胆囊,清除结石,手术顺利,术后进行消炎,快速输液4000ml,当天晚上突然呼吸困难,发绀,无发热。患者原有高血压史20余年。外科提出由内科会诊,查:呼吸困难,发绀,两肺背部满布湿啰音。最可能诊断 ?A.肺炎 ?B.急性肺水肿,左心功能不全 ?C.术后肺部感染 ?D.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E.自发性气胸 【score:1分】 【A】 【B】【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C】

【D】 【E】 本题思路: 4.女性,67岁,既往高血压20余年,近来劳动后出现头晕头痛,右上肢麻木,肌力下降,此时应做进一步检查为 ?A.头CT ?B.脑血流 ?C.颈椎片 ?D.血钾测定 ?E.ECG 【score:1分】 【A】【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B】 【C】 【D】

二、心血管疾病的诊断

【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 (一)症状 常见:发绀、呼吸困难、胸痛、心悸、水肿、晕厥 其他:咳嗽、头痛、头昏或眩晕、上腹胀痛、恶心、呕吐、声音嘶哑 (二)体征(特异性) 1.视 呼吸:是否有端坐呼吸 是否有发绀、贫血、颈静脉怒张、水肿 环形红斑、皮下结节——风湿热 两颧呈紫红色——二尖瓣狭窄和肺动脉高压 皮肤黏膜的瘀点、Osler结节、Janeway点——感染性心内膜炎 杵状指(趾)——右至左分流的先天性心脏病 2.触 是否有心尖搏动异常、毛细血管搏动、静脉充盈或异常搏动、脉搏异常变化、肝颈反流征、肝脾大、下肢水肿等。 3.扣 是否有心界增大 4.听 是否有心音异常变化、额外心音、心脏杂音和心包摩擦音、心率失常、肺部啰音、周围动脉的杂音和“枪击声”等。 (三)实验室检查 动脉粥样硬化——血脂检查 急性心肌梗死——血肌钙蛋白、肌红蛋白和心肌酶的测定 心力衰竭——脑钠肽的测定 感染性心脏病——体液微生物培养、血液细菌、病毒核酸及抗体等检查 风湿性心脏病——链球菌抗体和炎症反应(如抗“O”、血沉、C反应蛋白)的血液检查 【辅助检查】 (一)非侵入性检查 1.血压测定 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有助于早起高血压病得诊断。 2.心电图检查 运动负荷试验是目前诊断冠心病最常用的一种辅助手段,常用活动平板运动试验。 动态心电图,又称Holter监测,可以提高对非持续性心率失常,尤其是对一过性心率失常及短暂的心肌缺血发作的检出率。 3.心脏超声检查 M型超声心动图:主要用于重点监测主动脉根部、二尖瓣和左室的功能活动。 二维超声心动图:最基本。 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可很好的观察心脏各瓣膜的功能。 经食道超声:提高房间隔、左侧心瓣膜及左侧心腔病变的可视性。允许使用更高频率的超声探头,进一步提高图像分辨率。 心脏声学造影:右心系统声学造影在发绀型先天心脏病的诊断上仍具有重要价值。而左心系统与冠状动脉声学造影则有助于确定心肌关注面积,了解冠状动脉血液状态及储备能力,判定存活心肌,了解侧支循环情况,评价血运重建的效果。 实时三维心脏超声:可以更好地对心脏大小、形态及功能进行定量,尤其是为手术计划中异

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

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关键词】肝移植术 近几年来,原位肝移植术已成为治疗终末期肝病的重要手段之一。肝移植胆道重建主要包括胆总管―胆总管端端吻合和胆总管―空肠端侧吻合。术后胆道系统并发症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中胆管狭穿又最为多见,有学者认为胆道并发症引起的移植失败与延误诊断有密切关系[1]。因此,及时发现和治疗胆管狭穿可大大降低死亡率,也是术后护理的重点。2004年12月我科1例原位肝移植术后并发胆管狭穿患者并行ERCP+ERBD治疗后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53岁,于2004年11月15日因乙肝病史10余年、发现肝占位20余日入我院。入院后CT检查诊断:结节型肝硬化、多发恶性结节形成、脾大。完善术前准备后于12月15日在全麻下行原位肝移植+脾切除术,术后82天行第二次全身化疗,患者出院皮肤轻度瘙痒,晚夜间明显加重,皮肤巩膜无黄染,肝功能提示TB 15.8 μmol/L、DB 9.5 mmol/L、ALT 91.8 μmol/L、AST 68.8 u/L、G-GT 698 u/L、A/G 37.2/26。考虑与应用免疫抑制剂有关,将FK506由2 mg 减至1 mg于止痒地霜外涂对症处理,效果不明显。2周后,行第三次化疗,患者出现皮肤、巩膜黄染,复查肝功能提示:TB 28.2 μmol/L、DB 18.9 μmol/L、ALT 111.5 u/L、AST 84.6 u/L、G-GT 844 u/L、A/G 39.7/26,并有进行性升高的趋势。B超检查提示肝内胆管扩张,查磁共振胆道成像提示:肝内胆管扩张,胆管狭窄,即于当日行ERCP+

心血管疾病防治基本知识

全面认识高血压 ——主讲人:祁阳县中医院心血管科主任、副教授周桃元 【主持人】世界心脏联盟将每年9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日定为“世界心脏日”。5月17日是世界高血压日,今年的主题是“知晓你的高血压”。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高血压,就在我们身边。我国高血压已突破3.3亿,其中1.38亿患者不知道自己患有高血。所以我们一起来全面认识高血压。今天我们请到了权威专家,来自祁阳县中医院心血管科的副教授周桃元主任,周主任您好。 [周桃元简介] 周桃元,男,1965年2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毕业于中医药大学,本科学历,科副主任医师,1989年7月参加工作,现任祁阳中医院心血管科主任,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委员、省中医心血管科学会委员及永州心血管科学会委员。曾在湘雅医院进修心血管科一年,每年都参加国家级或省级学术会议2-3次,毕业后一直从事科临床工作,能熟练运用中西医结合理论诊治各种心血管科疾病及急危重症病人的救治。在国家级及省级刊物上发表医学论文十七篇。 [周主任] 主持人好,大家好。 【主持人】周主任,心血管病作为危害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已波及全球,防治心血管病的关键是哪种疾病? [周主任] 是高血压病。高血压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隐形杀手!全世界每年有1200万人死于跟高血压有关的疾病。 ?每100个脑出血病人中有93人患高血压 ?每100个脑梗塞病人中有86人患高血压 ?每100个冠心病人中有50~70人患高血压。 【主持人】高血压总是悄无声息地损害我们的健康,早期患者并

无明显的不适感,因此高血压患者并不重视,我国的高血压现状怎样? [周主任] 我国高血压现状非常令人担忧,可以概括为:三高、三低、三误区。 三高:患病率高(11.26%);死亡率高(41%);致残率高。 三低:知晓率低(35.6%);治疗率低(17.1%);控制率(4.1%)。 三个误区:不愿意服药;不难受不服药;不按病情服药。 【主持人】什么是血压? [周主任]血液要想在全身流动就需要有压力,血压就是指血液在流动时对血管壁产生的压力。 【主持人】高血压表现多样化,有的毫无症状,甚至有的人一生都无症状。怎样知道自己患了高血压?高血压的标准是多少? [周主任] 诊断高血压时要确诊血压值,通常是用三次非同日同时的平均血压,也就是说测三天不同时辰的三个血压值,取其平均值。量血压时要注意在安静状态下,室温不要太高,也不能太低,一般在20C。左右,要以右手为准,取坐位,当然必要时可以测立位,甚至下肢血压。高血压病患者早期可以没有任何症状,偶于体检时发现血压升高,有些高血压病患者早期可有头痛、头昏、心悸、耳鸣等症状,少数患者则在出现心、脑、肾等并发症后才发现。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为收缩压≥140 mmHg或(和)舒压≥90mmHg。24小时动态血压测定:24小时平均血压≥130/80mmHg,白天≥135/85mmHg,夜间≥125/75mmHg. 血压高低与症状不成正比,有无症状都要常规测血压。 【主持人】哪些人易患高血压? [周主任]有以下情况的人,患高血压病的危险大:吸烟、饮酒过量、焦虑、不经常活动、肥胖、摄入盐和脂肪过多,胆固醇高,糖尿病患者、有高血压家族史。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