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1年香港电影总结

2011年香港电影总结

2011年香港电影总结
2011年香港电影总结

2011年香港电影总结有多少经典可以重复?

自从CEPA在2003年六月底签订之后,合拍片数量越来越多,也越来越以内地市场为主导,到2011年时,已经可以看出不少香港导演的新作是几乎忽略香港本土市场了,毕竟,年度票房已经约130亿元的内地市场,比起不足14亿港元的香港市场,更有吸引力。

《新少林寺》、《我爱香港之开心万岁》、《最强喜事》、《肉蒲团》、《窃听风云2》、《夺命金》、《龙门飞甲》、《潜罪犯》……2011年,香港电影“一路有你”走到如今,起起落落浮浮沉沉,由年初四个月时的回暖,到暑期档的彻底沦陷,再到年底的难挽颓势,走向了落幕。

而去年在香港影评人中还有“特区片”、“特区新浪潮”、“冲出围城之后”(对应的是2009年陈可辛监制的《十月围城》),的讨论,却发现2011年的香港电影实在是难以为继,甚至是陷入了“娜拉出走之后怎么办”的困境里,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内地的《失恋33天》、台湾的《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都在当地掀起了观影狂潮,深受年轻一代观众的欢迎,甚至《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有望打破周星驰保持多年的《功夫》的华语片票房纪录,这对于香港电影来说的无疑是一响警钟!

在讨论2010年上半年的香港电影时,香港电影评论学会的朗天就提出“捍卫香港精神”的说法,并指出,“今年也出奇地多励志片。《打擂台》、《岁月神偷》、《72家租客》、《月满轩尼诗》、《飞砂风中转》、《叶问前传》、《人间喜剧》都是励志,甚至《如梦》的四句也能找到出路。承接‘围城论’,我们过去几年一路说要冲出围城,我觉得现在冲出了,电影人望到一片天,重新肯定了一些精神,鼓励大家向前走”。但2011年的香港电影,似乎香港电影人所看到的这片天,也变得有些黯淡了……

2012年,香港电影是否又能置之死地而后生呢?!

一、市场篇

1.华语片:票房增长与颓势共存

截至2011年12月27日,九把刀导演的《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已经在香港取得6112万港元的票房,距离周星驰自编自导自演的《功夫》的6128万港元只有不足20万的差距,看来有望刷新华语片

的香港市场的票房纪录。而再加上《3D肉蒲团》、《新少林寺》、《我爱香港之开心万岁》等华语片的票房,今年香港上映了将近80部华语片(包括小范围上映的《一国双城》、《翻滚吧!阿信》,还有重新修复上映的《流金岁月》),并一共取得约3.7亿港元的票房,约占年度总票房的27.4%(2011年香港票房将在13.5亿港元左右),这也是近几年的最好成绩。

表1是2011年与2010年的华语片票房TOP10的对比。最显著的是今年的票房冠军是台湾电影《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而且影片不像当年的《色·戒》般是合拍片),且票房截至12月27日时已经高达6112万港元,华语片的亚军《3D肉蒲团》几乎是高出一半,这也使得今年的TOP10将近2.35亿港元,比去年的1.83亿高出约5200万。

合拍片也还是票房榜的重点,包括《窃听风云2》、《新少林寺》、《最强囍事2011》等,而《我爱香港之开心万岁》也同样夹杂着内地元素。值得一提的是,票房在500万到820万港元之间的华语片,也主要是合拍片,包括《关云长》、《武侠》、《B+侦探》等,预计徐克导演的《龙门飞甲》的最终票房也将在800万港元左右(因为圣诞节假期结束时累计仅约355万港元)。但合拍片也常常在香港市场沦为炮灰,如当年陈嘉上导演的《画皮》在香港取得超过1000万港元的票房,但今年的《画壁》仅约四五十万,而程小东导演、李连杰主演的《白蛇传说》、刘伟强导演的《不再让你孤单》、王晶导演的《财神客栈》、叶伟信导演的《倩女幽魂》都只是在三五百万港元之间,《梦游》、《开心魔法》、《竞雄女侠秋瑾》、《鸿门宴传奇》等都不足300万港元。

纯粹的港产片往往票房不佳,虽然《喜爱夜蒲》、《劲抽福禄寿》、《人约离婚后》都突破了500万,但像《潮性办公室》、《出轨的女人》等偶票房不佳,而叶念琛与王晶合导的《猛鬼爱情故事》、云翔的《爱很烂》、黄精甫的《保卫战队之出动喇!朋友》都票房不足100万港元。

而绝大部分的内地电影,或者台湾电影,在香港市场同样是沦为了炮灰——《建党伟业》的香港票房仅约450万港元左右,陈凯歌导演的《赵氏孤儿》不足50万,而魏德圣导演的《赛德克·巴莱》上下集虽然在台北地区约取得3.4亿新台币的票房,但在香港合计仅约500万港元,而九把刀导演的《那些年,我

们一起追的女孩》虽然票房超过6100万港元,但根据他的小说改编的《杀手欧阳盆栽》趁热打铁,但香港票房仅约二三十万……

这就是香港市场。尽管有小部分影片取得较好的成绩,但绝大部分的作品,并不是很理想,即使是合拍片。

注1:本票房榜的2011年度影片为大约票房值,可能与实际票房有细微差别。

注2:《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的票房统计至2011年12月25日。

2.外语片:热门与黑马齐舞

与华语片的市场境况胜过去年形成对比的是,今年的外语片的整体表现,则不如去年,当然这也跟去年时跨年度上映的《阿凡达》,其在2009年时约收6400万港元,在2010年度又取得约1.13亿港元,使得去年前十名外语片合计约4.78亿元。

而与去年的续集或前传占了前十名的一半相比,今年外语片的票房TOP8是清一色的续集或者前传作品(六部续集,两部前传),《变形金刚3》与《哈利·波特7(下)》这两部作品便已经占了约1.6亿港元。而北美电影今年在香港约上映了120部,票房收入则约8.6亿港元,占年度票房的约六成(数量则约四成),这也与华语片的上涨有关。但如果对比表2与表1中的外语片与华语片的TOP10,则可以看出华语片的市场效益普遍不如外语片——香港票房在900万到2000万港元的影片,有25部,但只有一部《让子弹飞》是华语片,其它的都是外语片(其中《国王的演讲》是英国片),这也说明了票房收入在一两千万之间的华语片依然很稀缺。

热点影片很明显,而黑马同样存在。印度电影《三个傻瓜》便是外语片中的一匹大黑马,影片迄今已经上映将近四个月,但是依然在票房榜TOP10中占有一席之地,且由首日票房的不起眼的8万港元,持续上涨、创造奇迹,到如今已经接近于2200万港元;而整体基调比较黑暗的《黑天鹅》,也凭借着奥斯卡最佳女主角的助阵而票房接近2000万;另外,《速度与激情5》虽然前四集都票房不佳,但这部已经凭着优异的口碑而取得了约1450万港元的票房,《国王的演讲》、《源代码》、《里约大冒险》等则也都在900万到1100万港元之间。当然,这些票房不俗的,往往都是好莱坞电影,这也从某个侧面说明了现在的好莱坞电影不仅是存在着商业大片,还有不少是凭借着优异的口碑而不断取胜的作品。

注1:本票房榜的2011年度影片为大约票房值,截至于2011年12月27日,可能与实际票房有细微差别。

注2:《碟中谍4》与《福尔摩斯2》是预计最终票房,其中截至27日时分别为2836万、1988万港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