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养猪场中后备母猪的细节管理方案

养猪场中后备母猪的细节管理方案

养猪场中后备母猪的细节管理方案
养猪场中后备母猪的细节管理方案

养猪场中后备母猪的细节管理方案

后备母猪的问题是相当多的,如大体重不发情,难产比例高,死胎木乃伊多,断奶后难发情等。人们经常反映说我们都是按书上写的做了,但为什么还会出现这么多的问题呢?这里我要说,按书上说的做了,这并没有错,书上的内容也没有错,但问题出在一些细节上面,书上并没有把每项工作的细节说透彻,今天我就重要的内容和大家交流。

母猪大体重不发情的细节

1、外来品种发情症状不明显:这本身就是一个细节,如果仍然按照国内品种的饲养方式对待引入品种,效果是不会理想的;比如说,外来品种的发情时间比本地品种要晚,六月龄才开始出现发情,而本地品种至少要提前一个多月;所以饲养外来品种时,到八月龄时不发情的母猪仍有一定数量;另一个是发情症状不明显,如果不注意观察,很容易漏过,这也是生产上的常见的现象。这里的细节是外来品种与本地品种的差异。

2、光照:光照对肥猪的生产性能影响不大,但对于母猪来说是有影响的。据资料介绍,延长光照时间到16小时,使荣昌母猪的初情期提前18.5天,间情期缩短1.5天,窝产仔数增加2.8头,断奶后首次发情时间提前5.5天。可以看出,猪虽然属于非季节性发情动物,但通过延长光照时间,显著地提高了繁殖性能。

这里的细节问题一是光照时间是16小时,这是一般猪场达不到的;还要注意光照时间是在延长还是在缩短,对临近发情期的后备母猪来说,只能增加光照时间而不能缩短光照时间;还有一个问题是光照强度,国外科学家的试验证明,同样接受18h光照,光照强度45~601x较101x光照下的小母猪生长发育迅速,性成熟提早30~45天。

3、公猪刺激:人们都明白公猪刺激能促进母猪发情,但他们只是机械地进行公猪刺激,但刺激的方式、刺激的程度等却没有重视,这里面也是有学问的。据孙凯健介绍,公猪刺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后备母猪与公猪第一次接触时的日龄,研究的结果表明杂种后备母猪开始与公猪接触的最佳时间为150-170日龄。纯种及晚熟的母猪开始接触公猪的最佳时间大致为170-190日龄。

二是公猪的年龄及性行为,青年公猪不能产生充分的外激素,因此用于诱导后备母猪发情的公猪最小年龄应在10个月以上且有很高的XY。研究表明,用高XY的公猪诱情比用低XY的公猪可使后备母猪发情提前9-15天左右,并且与公猪接触20天内的发情率明显增加。

三是公猪的接触方式,从饲养员的角度来讲,对后备母猪进行发情鉴定,只是把公猪赶到母猪栏外,要比把公猪赶到母猪栏里要容易。但是这种公母隔栏接触方式对于大多数后备母猪来讲刺激强度不够。此外,把后备母猪赶到公猪舍使公母充分接触的效果要优于将公猪赶到母猪舍的效果。

这又是一个细节,把后备母猪赶到公猪栏要优于把公猪赶到母猪栏。

四是公猪接触次数,研究得出的结论是,最大限度地获得公猪催情效果,应使后备母猪每天有两次与公猪同栏的机会。

这里的细节是两次,而不是一次。五是公猪诱情持续时间,为使每头后备母猪都能从公猪那里得到良好的催情效果,必须做到以下两点:(1)保证公猪与每头母猪都有充分的接触时间;(2)保证公猪有充分的空间与母猪接触。研究的数据表明,每天有10-15分钟的充分同栏接触,就能充分促进后备母猪的发情。

这里强调的细节是10-15分钟。

4、运动催情:对于大体重仍然不发情的母猪必须采取催情措施,运动催情是一个不错的办法,但运动到多大量可以促进发情,则是人们不注意的了;有人把猪赶到运动场让其自由活动,有人象征性地赶猪在路上走,效果往往不理想,原因是运动的量太小了,并不足以刺激母猪的发情。如果是驱赶运动,最好由人追着猪跑,一直到猪和人都累得喘气时,应激的作用也就起到了;另一法是用车装着猪,在坑坑洼洼的路面上行驶,经过十到二十公里,再卸下放回原圈饲养。这两种办法都有不错的催情效果,这里的细节是必须有足够的运动量。

5、激素催情:至于给母猪注射激素,问题就更多了,使用哪种激素,必须了解这些激素的性能;雌激素是只引起发情而不能排卵,孕马血清是促进母猪卵子成熟,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是促进母猪排卵,前列腺素只能溶解黄体,所以单独使用效果不一定理想,这是人们花了好多钱仍没有解决问题的主要原因。如果采用激素催情,综合使用效果会更好些,如孕马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雌性激素等结合使用,第一天孕马血清1000单位,母猪不一定有发情表现;第四天雌激素适量,猪会很快表现发情症状;配种前一天,使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1000-2000单位。上面方法本人曾试用过,效果还是可以的。

后备母猪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后备母猪的饲养管理问题与对策后备母猪,一般指被选留后尚未参加配种的母猪。一般后备母猪用于补充因年龄较大、繁殖性能差或疾病原因所淘汰的母猪,从而使生产母猪保持以青壮龄为主的组成结构。在生产实践中母猪的每年的淘汰率为30%-50%,因此后备母猪构成了繁殖群的一个重要部分,其生产性能的稍微改善对整个猪群的繁殖性能都有重要影响。从选择到饲喂都极其关键。其饲养管理的重要性以及需要的技术含量都不言而喻。 目前养猪生产中后备母猪的现状及问题 一、后备母猪的选择 后备母猪要求在60公斤前从育肥猪群内拨到后备母猪圈内饲养。不能以育肥猪的方法一直养到配种前。如果从外面购买后备母猪,一定要从防疫好、健康水平高的猪场购买。新买来的后备母猪应当隔离饲养一段时间(一般4~6周),不能立即与本猪场猪混群,容易暴发传染病。在隔离观察期间,做好各种疫苗接种,注意观察后备母猪的健康状况。同时也要求在60公斤前购买。如果购买得太晚,母猪体重太大,很可能是一直以育肥猪的方式饲养的,对繁殖不利。另一方面,购入的后备母猪太晚,到自己猪场后没有足够的时间适应,很可能造成繁殖失败。 二、后备母猪的饲养管理 后备从60公斤以后进入后备母猪培育阶段,饲养管理不同于育肥猪。应从选留用后备到母猪交配期间,让母猪自由采食,保证能量需求,适当提高能量和采食量有助于后备母猪早日达到初情期,而且还可增加后备母猪下一次发情时的排卵数。选拨的后备母猪每天生长速度保持在500~600克左右即可。这要求适当控制后备母猪的饲料量。建议改成每天饲喂2顿,最好饲喂湿料。后备母猪的饲料最好单独配制,饲料蛋白质、氨基酸、纤维素、维生素、矿物质水平要求略高于育肥猪。这样有利于培育出繁殖力高、健壮的后备母猪。 后备母猪从75公斤开始就不需要瘦肉长的太快了,因此要从这个体重开始饲喂母猪料,最好是专门的后备母猪料。从75公斤更换为母猪料后,可半月评估一下所饲喂后备母猪的体况,不可太肥也不可太瘦。若出现太肥和太瘦的情况应调整饲料的配方,而不采用减少或增加饲喂量。 当后备母猪达到7月龄、体重达到110公斤以后,注意观察母猪的初情期。第一个发情期不要配种,此时母卵巢功能尚不完善。要求在第二个发情期配种,配种前两周开始补饲催

学习资料:猪场细节管理(培训材料)

猪场细节管理-光照管理(1) 核心提示: 您的猪舍是封闭式的,还是开放式的,您的猪每天接受的光照是多长时间呢,您有没有特别注意过光照对猪的影响,下面我们一起看看光照是如何影响猪的。 1 仔猪 光照显著影响猪(特别是仔猪)的免疫功能和机体物质代谢? 延长光照时间或提高光照强度,可增强肾上腺皮质的功能,提高免疫力,促进食欲,增强仔猪消化机能,提高仔猪增重速度与成活率。据测定,每天l8h光照与l2h光照比较,仔猪患肠胃病者减少6.3%~8.7%,死亡率下降2.7%~4.9%,日增重提高7.5%~9.6%;光照强度从10 1x增至60 1x再到100 1x(光照时间保持100 1x)仔猪发病率下降24.8%~28.6(lx,光照强度单位),存活率提高19.7%~31.0%,日增重提高0.9~1.8 kg;光强增至350 1x其效果较60 1x的差。故有人建议,仔猪从出生到4月龄采用18 h光照,光照强度为50~100 1x。 2 生长肥育猪 光照对生长肥育猪有一定影响,适当提高光照强度,可增进猪的健康,提高猪的抵抗力;但提高光照强度也增加猪的活动时间,减少休息睡眠时间(表1)。据测定,育肥猪的光照强度从5 lx提高到40~50 1x,日增重提高5%左右(表2)。建议生长肥育猪的光照强度一般在40~50 1x。光照时间对生长肥育猪影响不大,一般不超过l0 h。 3 对猪性成熟的影响 光照对猪的性成熟有明显影响,较长的光照时间可促进性腺系统发育,性成熟较早;短光照,特别是持续黑暗,抑制性系统发育,性成熟延迟。据报道,持续黑暗下的小母猪性成

熟较自然光照组延迟16.3天,比l2 h光照组延迟39天。Diekman(1981)发现,每天l5 h(300 1x)光照较秋冬自然光照下培育的小母猪性成熟提早20天。小公猪从20周龄开始延长光照,26周龄时有73%的公猪能采出精液,而自然光照的小公猪只有26%。 光照强度的变化对猪性成熟的影响也十分显著,并且要达到一定的阈值。Anon(1984)研究证明,在封闭猪舍采用8 h和l6 h的光照,对小母猪性成熟无显著影响,而在开放猪舍饲养的猪性成熟显著早于封闭舍内饲养的猪。由此推测是因封闭舍光照强度不足的缘故。IOpKoB(1978)的试验证明了这一点,他发现同样接受18 h光照,光照强度45~60 1x较10 1x 光照下的小母猪生长发育迅速,性成熟提早30~45天。建议后备猪的光照时间不应少于l2 h,也有人建议在14 h以上,光照强度60~100 1x。 4 母猪 猪的繁殖与光照密切相关。配种前及妊娠期的光照时间显著影响母猪的繁殖性能。在配种前及妊娠期延长光照时间,能促进母猪雌二醇及孕酮的分泌,增强卵巢和子宫机能,有利于受胎和胚胎发育,提高受胎率,减少妊娠期胚胎死亡,增加产仔数(表3)。AKnoHkob(1981)应用持续光照,母猪受胎率提高10.7%,产仔数增加0.8头,初生重增加100g。给哺乳母猪延长光照时间,能刺激催乳素的分泌,泌乳量显著增加。 光照强度对母猪繁殖性能也有明显影响。饲养在黑暗和光线不足条件下的母猪,卵巢重量降低,受胎率明显下降。增加光照强度提高产仔数?初生窝重及断乳窝重。光照强度从6~8 lx增加到70~100 1x,产仔数增加4.5%-8.5%,初生窝重及断乳窝重分别提高4.5%~16.7%和5.1%~12.2%。建议母猪的光照时间12~17 h,光照强度60~100 lx。

(完整版)猪场经营分析.doc

XX猪场 2016 年 3 月经营分析报告 第一部分猪场概况介绍 一、存栏情况 1、月底存栏 公猪经产母后备母仔猪保育猪育肥猪合计 40 1515 0 3200 2517 2661 9933 2、全年每月月底存栏 片区 1月2月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配怀种母1185 1196 1211 后备母0 0 0 配怀公猪 34 41 40 产房母猪 423 373 304 产房仔猪3558 3135 3200 保育区2280 3194 2517 育肥区3307 3198 2661 合计1078711137 9933 第二部分销售收入分析 一、肉猪销售情况 种类头数总重均重均价应收实收差额差额原因 淘汰种公 1 0 2500 2500 淘汰种母39 8189 209.97 14.1 114478 114478 淘汰后备母11 2042 185.64 18 36756 36756 猪苗3088 53718 17.396 906 2872840 2853300 19540 每头猪均摊6.4元肥猪1412 162411 115.02 19.2 3116373 3116373 残肥猪74 5169 69.851 11.9 70535 70535 自宰 3 220 73.333 13.3 2900 2900 合计4628 231749 671.213 982.5 6216382 6196842 19540 6.4 二、价格走势 1、全年价格趋势

(1)仔猪全年价格走势分析图 均价 1 月 2 月 3 月 4 月 5 月 6 月7 月8 月9月10 月11 月12 月2015 年价格363.6 398.6 421.5 518 548.3 540.9 676.6 690 593 546.5 685.7 561.3 2016 年价格705 821.7 906 上市数量3886 2374 3088 每 10 头仔猪388.6 237.4 308.8 0 0 0 0 0 0 0 0 0 (2)肥猪全年价格走势分析图 均价 1 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 月11 月12 月2015 年价格12.76 11.56 12.17 13 14.6 15.2 18 17.8 17.5 16 15.5 16.6 2016 年价格16.94 17.5 19.2 上市数量1746 95 1412 每 100 头肥猪17.46 0.95 14.12 0 0 0 0 0 0 0 0 0 2、当月猪价走势(以销售日进行统计) (1)仔猪市场行情晴雨表

养猪场经营管理的八大风险及对策

养猪场经营管理的八大风险及对策 一、猪场遇到的主要风险 1.猪群疾病风险 这种因疾病因素对猪场产生的影响有两类:一是生猪在养殖过程中或运输途中发生疾病造成的影响,主要包括:大规模的疫情将导致大量猪只的死亡,带来直接的经济损失;疫情会给猪场的生产带来持续性的影响,净化过程将使猪场的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加,进而降低效益,内部疫情发生将使猪场的货源减少,造成收入减少,效益下降。二是生猪养殖行业暴发大规模疫病或出现安全事件造成的影响,主要包括:生猪养殖行业暴发大规模疫病将使本场暴发疫病的可能性随之增大,给猪场带来巨大的防疫压力,并增加在防疫上的投入,导致经营成本提高;生猪养殖行业出现安全事件或某个区域暴发疫病,将会导致全体消费者的心理恐慌,降低相关产品的总需求量,直接影响猪场的产品销售,给经营者带来损失。 2.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即困市场突变、人为分割、竞争加剧、通胀或通缩、消费者购买力下降、原材料供应等变化导致市场份额急剧下降的可能性。对于国内生猪市场,由于市场的无序竞争,生猪存栏大量增加,导致饲料价格上涨,生猪价格下跌。外销生猪存在着销售市场饱和的风险。 3.产品风险 产品风险即因猪场新产品、服务品种开发不对路,产品有质量问题,品种陈旧或更新换代不及时等导致损失的可能性。猪场的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主要来源于生猪产品,并且产品品种单一,存在产品相对集中的风险;对种猪场而言,由于待售种猪的品质退化、产仔率不高.存在销售市场萎缩的风险;对商品猪场而肓,由于猪肉品质不好,不适合消费者口味,并且药物残留和违禁使用饲料添加剂的问题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出现猪肉安全问题,导致生猪销售不畅。 4.经营管理风险 经营管理风险即由于猪场内部管理混乱、内控制度不健全、财务状况恶化、资产沉淀等造成重大损失的可能性。猪场内部管理混乱、内控制度不健全会导致防疫措施不能落实。暴发疫病造成生猪死亡的风险;饲养管理不到位,造成饲料浪费、生猪生长缓慢、生猪死亡率增长的风险;原材料、兽药及低质易耗品采购价格不合理,库存超额,使用浪费,造成猪场生产成本增加的风险;对差旅、用车、招待、办公费、产品销售费用等非生产性费用不能有效控制,造成猪场管理费用、营业费用增加的风险。猪场的应收款较多,资产结构不合理,资产负债率过高,会导致猪场资金周转困难,财务状况恶化的风险。但随着我国加入WT0,猪场在管理、营销等方面将面临跨国公司的挑战,需要与国际惯例和通行做法相衔接;如果猪场不能根据这些变化进一步健全、完善管理制度。可能会影响猪场的持续发展。 5.投资及决策风险 投资风险即因投资不当或失误等原因造成猪场经济效益下降。投资资本下跌.甚至使猪

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方法及要点

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方法及要点 怀孕母猪一定要限制饲料量。饲喂方法要求每天2次,以湿料饲喂。怀孕母猪的饲料要求蛋白质含量较低,但要求较高的维生素、 矿物质和纤维素。同时千万不要饲喂怀孕母猪发霉、变质的饲料。 在有条件的地方,每天饲喂1斤~2斤青饲料对怀孕母猪非常有利。 1.妊娠母猪怀孕后对营养物质的利用率提高,幅度可增加约10%,喂相同的饲料,妊娠和非妊娠母猪相比,经过一个妊娠期以后,前 者比后者要多增加体重约20公斤。英国有的猪场在淘汰8胎以上的 老母猪时,先让其怀孕1-1.5个月,然后宰杀。 3.根据膘情决定饲料喂量 妊娠母猪的饲养应因猪制宜,不能简单地每头母天2.2公斤。有的猪场把过瘦或过肥的怀孕母猪做上不同颜色的记号加以区别,从 而调整其喂料量。 4.妊娠初期的低水平饲养 从配种后的第二天起应降低饲料喂量,每天可喂1.8公斤左右,这样维持10天左右时间,然后根据母猪体况调整到2.2或2.5公斤 /天的水平。试验证明妊娠初期高水平饲养→肝血流量增加→孕酮代 谢清除率增加→血中孕酮水平下降→子宫特异蛋白分泌下降→胚胎 的发育和附值受阻。但如果持续一个月的低水平饲养,则会导致受 胎率的下降(64%左右) 5.尽量避免各类应激的发生。 要给母猪提供营养平衡的饲料,特别要注意这一阶段钙、磷的平衡以及充足的维生素的供给。否则产后瘫痪的发生率会增加。严禁 给母猪喂发霉的玉米。另外,要防止母猪滑倒。任何鞭打、惊吓、 追赶过急等都容易造成母猪流产。

母猪的发情周期平均为21天,所以配种后21天若不再发情,可初步认为受胎了。但有时也有假发情的母猪,配种后21天阴部发红,出现像发情一样的征状,此时嫌避公猪,发情时间也短。极个别的 不受胎母猪,配种后后21天不表现发情,而到第二个情期出现发情。有的母猪已确定妊娠,而于非预定日期发情,这往往是流产后造成 的结果。母猪妊娠初期流产有时根本发现不出。如果注意观察,流 产母猪外阴部稍带红色,似受污染,但几乎见不到任何其他异常。 母猪妊娠中、后期流产,则食欲剧减,不振,外阴部发红并流出黏液,有胎膜排出,在群养情况下,有的胎膜被母猪自己吃掉。欢迎 访问猪场动力网文章中心。

猪场细节管理常用降温措施及效果比较

猪场细节管理常用降温措施及效果比较 猪场夏季防暑降温措施不力,将导致后备母猪第1次发情平均延迟22天,经产母猪配种率下降15%-25%,母猪产仔数减少20%,育肥猪出栏平均延迟10-15天,怀孕100天后产死胎数量大大增加,从而给养殖户造成重大损失。猪舍降温措施较多,但是成本低、效果好、还符合现有猪舍条件的措施就少之又少,以下为大家介绍现今常用的一些降温措施、效果和成本,相信您了解之后,结合自己猪舍的条件,选择合适的降温措施。 1 常用降温设施 水帘:水帘降温是在猪舍一方安装水帘,一方安装风机,风机向外排风时,从水帘一方进风,空气在通过有水的水帘时,将空气温度降低,这些冷空气进入舍内使舍内空气温度降低。这是猪场使用效果较好的一种,一方面温度降低了,另一方面空气流通加强,也相应降低了猪的有效温度。 喷雾:把水变成很细小的颗粒,也就是雾,在下落的过程中不断蒸发,吸收空气中的热量,使空气温度降低;最简易的办法是使用扇叶向上的风扇,水滴滴在扇叶上被风扇打成雾状;这种设施辐散面积大,在种猪舍和育肥猪舍使用效果不错。 遮阴:利用树或其它物体将直射太阳光遮住,使地面或屋顶温度降低,相应降低了舍内的温度。 淋水:将水直接淋到猪身上,一方面水温比体温低,可起到降温作用;另一方面,水落到猪体会蒸发吸热,使猪体周围空气温度降低。 风扇:风速可加速猪体周围的热空气散发,较冷的空气不断与猪体接触,起到降温作用。 减小密度:将猪群密度降低,猪群热源减少,散热更快,起到降温作用;减小密度一般用于密度较大的猪群,如大体重育肥猪群和怀孕后期的定位栏母猪。一些猪场采用夏季在舍外建部分简易的敞圈,只有四周的栏杆和遮阴防雨的顶棚,投资很小;使用时将密度大的妊娠或空情母猪或者大体重育肥猪抽取部分放到敞圈,既减少了舍内的密度,同时敞圈因通风好,处于敞圈的猪也不会出现问题;养牛时,夏天使用敞圈效果明显好于密闭舍,可供参考。 2、电空调:特殊猪群使用,温度适宜,只是成本过高,不宜大面积推广,现多用于公猪舍。 水池:有些猪场结合猪栏两端高度差较大的情况,将低的一头的出水口堵死,可以一头积存大量的水,猪热时可以躺到水池中乘凉,有一定的降温效果;水源充足的地区,不停地更换凉水,效果更好。一些猪场使用的水厕所,也能起到同样的作用。 滴水:水滴到猪体,然后蒸发,吸收猪体热量,从而起到降温作用。 加大窗户面积:加大窗户面积,可以加大空气流通,通过风速散热;这种原始的降温方式效果仍值得肯定,而且成本低,仍应提倡。 降低水或料温度:这是参考人在炎热时喝冰镇啤酒或吃凉粉等可以解暑的原理,给猪吃或喝进温度低的食物和水,也可以起到降温作用;这一办法用在哺乳母猪身上效果很好,方

养殖场管理制度

养殖场管理制度 1、猪场饮水管理制度 (1)严格执行NY5027-2001规定的饮用水质量标准,并一年一次对水源检测,确保用水的质量。 (2)经常清洗、清毒水池及饮水设备,避免细菌滋生。 (3)各栏舍安装安全可靠的送水、饮水装置,确保猪只的充分饮水,和避免水被外界污染。 (4)保持排水、排污渠道畅通,防止猪栏及周围积水,污水处理必须经发酵处理后方能排放或用于农业。 (5)有专人负责养殖用水管理工作。 2、兽药采购、使用管理制度 (1)应加强生猪饲养管理,提高猪只免疫力,减少疾病发生和药物使用。 (2)生猪疾病以预防为主,防止发病死亡,必要时进行预防、治疗和重大疫病所用的兽药应符合NY5030-2001的规定要求。 (3)所用兽药必须来自具有《兽药生产许可证》和产品批准文号的生产企业,或者具有《进口兽药许可证》的供应商,所用兽药的标签符合《兽药管理条例》的规定。 (4)优先使用疫苗预防动物疫病,使用的疫苗应符合《兽用生物制品质量标准》。 (5)禁止使用人用药。 (6)禁止使用麻醉药、镇痛药、镇静剂、中枢兴奋药、化学保定药及骨骼松驰药。如盐酸克伦特罗、沙丁安醇、乙烯雌酚、氯霉素、安眠酮等。 (7)禁止使用未经国家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批准的用基因工程生产的兽药。

(8)禁止使用未经农业部批准或已淘汰的兽药。 (9)药物购回后,保管员应对其进行验收(包括厂家、批准文号、有效期、是否是禁用等),合格者登记入库,不合格者上报有关负责人进行处理。 (10)凭处方领取药物,处方由有资质的兽医员工。发放的药物按领取部门及药物名称分类进行严格登记。 (11)临近出栏及育肥后期的商品猪,应尽量不使用药物;必须用药治疗时,优先考虑无毒、无副使用的中草药、酵制剂等。要使用《无公害食品生猪饲养允许使用的抗寄生虫药和抗菌药及使用规定》中的药物时,下定要按照其制剂、用法与用量、休药期的规定执行,未规定停药期的品种,停药期不应少于28天。 (12)建立并保存全部用药记录,治疗用药记录包括生猪编号、发病时间及症状,治疗用药名称,给药途径、给药剂量、疗程、康复情况等。 3、饲料采购、使用管理制度 (1)采购的饲料原料、饲料添加剂、饲料药物添加剂、辅助剂、预混料、全价饲料等应符合GB1308和NY5032规定。 (2)采购产品饲料必须检查包装袋的标签或说明书,是否具备名称、配方号、使用说明、成份含量、数量、商标、批号、生产日期、保质期、厂名、厂址、电话等必备条款。 (3)饲料运进场时,应对实物抽样目测检查水分、杂质、色泽、气味、包装等是否符合要求,外观有无结块、霉变等情况,禁止不合格的饲料进场。 (4)批量购入饲料或有可疑情况,除目测外还应抽样送化验室检测。 (5)使用的饲料,添加剂必须来自具有畜牧行政主管部门发的《生产许可证》和产品批准文号的生产企业。

(完整版)母猪妊娠饲养管理技术要点.doc

母猪妊娠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母猪妊娠指母猪怀孕期,是从配种开始至分娩结束。饲养管理的目标就是要保证胎 儿在母体内正常发育,防止流产和死胎,生产出健壮、生活力强、初生体重大的子猪,同 时还要使母猪保持最佳体况。 适宜的营养水平 我国饲养标准规定,妊娠前期(怀孕至80 天)的母猪体重为90-120kg 时,日采食配合饲料量为 1.7kg ,体重 120-150kg ,日采食为 1.9kg , 150kg 体重以上日采食为2kg。妊娠后期(产前 1 个月)体重在90-120kg 、 120-150kg 、 150kg 以上,日采食量分别为 2.2kg 、 2.4kg 、 2.5kg 配合饲料。日粮营养水平为粗蛋白12%-13%,消化能为2.8- 3.0Mcal/kg ,赖氨酸为0.4%-0.5% ,钙为0.6%,磷为0.5%。另外,除了喂配合饲料外,为使母猪有饱感和补充维生素,最好搭配品种优良的青绿饲料或粗饲料。 供料体系和营养计划 妊娠母猪 根据妊娠母猪的不同特点采取相应的供料体系和营养计划。对于断奶后体瘦的经产母 猪,采取抓两头顾中间的供料体系和营养计划。经过分娩和哺乳期后的母猪,体力消耗较 大,体质较差,为了能更好地担负起下一阶段的繁殖任务,须在妊娠初期加强营养,迅速 恢复繁殖体况。这个时期(包括配种的前 10d,共计约 1 个月)应加强营养,加大精料供给, 特别是含蛋白质高的饲料。体况恢复后,逐渐降低营养水平,按饲养标准饲养,以青 粗饲料主,至妊娠 80d,加喂精料来加强营养。形成高—中—高的供料体系及营养计划,尤其是后期的营养水平应高于前期。 初产母猪和配种母猪 对于初产母猪和哺乳期配种的母猪,采取步步登高的供料计划。特别对于初产母猪, 身体还处在生长发育阶段,营养需要量较大,更需采用此计划。哺乳母猪因繁殖任务重, 营养需要量也很大,因此营养水平应根据胎儿的体重增长而提高,至分娩前 1 个月达最高峰。一般妊娠初期的营养水平可以低一些,以青粗饲料为主;而后逐渐增加精料比例,尤 其是蛋白质和矿物质料的供给,提高营养水平;至产前3-5d ,日粮减少10%-20%,以便正常分娩。

华阳猪场生产管理细节

在当前形势下,为了更好的做好猪场饲养管理工作,提高生产成绩,现结合华阳猪场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对各岗们的管理要点进行细化补充说明。 一、生物安全 1、限制非必要人员进入生产场区,没有好的理由,坚决不充许闲杂人 员进入生产区域,如确实有需要,需洗澡、换衣服(猪场提供的衣物),穿雨鞋。场内员工需定期的清洗衣物,更换衣物,经常清洗雨鞋,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2、及时隔离病猪,对病猪栏内的粪便清理应在工作结束后进行统一处理, 处理后对器械进行消毒。 3、对进入场区车辆、设备、生产物资等严格消毒,驾驶员需更换套鞋, 严禁进入猪舍内观望,(在条件充许的情况下最好呆在驾驶室)。 4、建议公司和当地畜牧事业单位人员进行接洽,最好能通过发视频进行 无害化申报(此类人员危害极大,对生物安全危害极深)。 5、对猪群接种要求:母猪一猪一针头,乳猪一窝一针头,保育猪一管一 针头,对注射器械需严格清洗消毒,疫苗瓶、药瓶、药品袋统一回收,集中消毁。 6、无特殊情况下转群要求全进全出,彻底清扫冲洗舍内粪便、污物、沟 渠、保温板、产床、料槽、过道等,薰蒸消毒要求(甲醛14ml/每天平米+高锰酸钾7g/每平米,密闭薰蒸48小时)。 二、配怀舍 1、做好母猪的高低高饲喂工作,要求各阶段的怀孕母猪规划好相应的栏 舍,便于统一标准饲喂。对膘情过肥或过瘦的母猪做好标记,进行减料或增料。 2、做好猪舍卫生及备料工作(要求饲喂前,做好定位栏及大栏清粪工作, 严禁用水冲走粪便,上午喂料需在8:30前结束,下午需在17:00前结束,备料需两天内用完,放料区域需干燥、通风)。 3、做好母猪的发情鉴定及配种工作,发稳当天下午或早上进行第一次配 种;完成周批35头任务;确保怀孕率87%以上,分娩率98%以上,头胎窝平9.5以上,初生重1.3kg以上,窝产健仔数10.5头以上,种猪死亡率控制在3‰; 做好母猪卡换代及登记工作,卡随猪走,保管得当:做好产仔性能及空怀母猪的相关签定等工作,优化母猪的繁殖性能。 三、产房 1、严格实行断奶仔猪全进全出制度,彻底清扫冲洗舍内粪便、污物及可 移动的部件(产床、料槽、保温板等)做好薰蒸消毒工作(需密闭薰蒸48小时),空床需2天以上。 2、严格做好初生乳猪护理工作,出生当天的小猪需固定奶头,定时放奶,尽量让每个仔猪都能吃到初乳;做好乳猪的寄养工作,尽量做到早寄,寄早不寄晚;做好出生3天后母猪的饲喂工作,要求逐步添加到6kg以上;及时清理槽内余料,杜绝浪费行为;配合好母猪舍周批35头配种计划,定期对母猪进行断奶;做好母猪的产后保健工作,预防乳房炎,阴道炎等相关工作;做好产房室内温控、通风换气等工作,初生乳猪室温要求在25℃左右,整舍产完后要求

猪场经营与管理

猪场经营与管理 、八—*-*? 一、冃V 言 猪场经营管理是一种艺术,要具有经验和学识,也需要有领导统御之技巧,才较有成功 之结果。猪经营管理包括非常广泛,经营者要掌握下列每一项表现,即饲养管理、卫生管理、疾病防治、降低成本、增加利润、产销管理和猪粪尿废水管理等。每位经营管理略有不同和因场制宜,其後表现也呈现不同结果。养猪场经营者也许是出资金者,雇用者或和专家合股经营,为配合时代朝流,在经营养猪场和饲料工厂业者,又修法需配置兽医师人员,因此兽 医师也许是经营者,至少是经营者之最有影响力之工作伙伴,所以兽医师角色已趋向多功能,不可局限在疾病防治工作,更应广泛涵盖前述有关养猪经营各项工作。 二、猪场经营 (一)成本结构: 饲料、直接人工、间接人工、单位人事费用之成本及饲料之换肉率,饲料单价十年来有 莫大的变化。 (二)养猪成本费用分析: 由近十年养猪综合出厂成本得知,饲料所占比例逐年呈现降低趋势,但其仍占总生产成 本之62% ,居第一位;用人费用则相反所占比例逐年攀升提高至21% ,两者合计为83% ,

其他医疗费用、器具与水电消耗及杂项支出仅位占17%,故此,降低生产成本应加强下列 事项: 1.提高生产效率,如每头母猪年产仔猪头数,肉猪苹日增重斤量,冀以同一规模之设备与 人力,达致更高之繁殖增重量。 2.提高饲料效率,降低每公斤饲料单价,达成最低之饲料成本。 3?每单位增重之用人费用已达8.19元,且人事成本必将随经济、环境变粗放管理必将影 响生产效能,所以唯有自改进管理作业模式作起,有效运用人力,强化每一生产作业环节之 连系度,当可应付高工资时代之来临。 4.为配合日趋严苛之环保要求,公害防治费用,势将逐步提高,以应时势所需,但医疗费 用部份,则希望在新管理模式中藉全进全出理念之落实,彻底清洗消毒,切断病源污染途径, 改善环境卫生,达致减少猪苹疾病死亡损失之时效。 (三)成本计算包括变动成本及固定成本 1.变动成本 (1)混合饲料:约占成本60 ~ 75%左右,比重很大,因此须注意饲料原料价格之涨跌,机动调整饲料配方以减低养猪成本。 (2)青饲料:孕育猪含有此项成本。 (3)直接人工:包括经常人工和临时人工薪金,加班费等,近年来因社会环境变迁工资上涨,此项成本已有渐增加趋势。

后备母猪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后备母猪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一、后备母猪的选择后备母猪要求在60公斤前从育肥猪群内拨到后备母猪圈内饲养。不能以育肥猪的方法一直养到配种前。如果从外面购买后备母猪,一定要从防疫好、健康水平高的猪场购买。新买来的后备母猪应当隔离饲养一段时间(一般4~6周),不能立即与本猪场猪混群,容易暴发传染病。在隔离观察期间,做好各种疫苗接种,注意观察后备母猪的健康状况。同时也要求在60公斤前购买。如果购买得太晚,母猪体重太大,很可能是一直以育肥猪的方式饲养的,对繁殖不利。另一方面,购入的后备母猪太晚,到自己猪场后没有足够的时间适应,很可能造成繁殖失败。 二、后备母猪的饲养管理后备从60公斤以后进入后备母猪培育阶段,饲养管理不同于育肥猪。应从选留用后备到母猪交配期间,让母猪自由采食,保证能量需求,适当提高能量和采食量有助于后备母猪早日达到初情期,而且还可增加后备母猪下一次发情时的排卵数。选拨的后备母猪每天生长速度保持在500~600克左右即可。这要求适当控制后备母猪的饲料量。建议改成每天饲喂2顿,最好饲喂湿料。后备母猪的饲料最好单独配制,饲料蛋白质、氨基酸、纤维素、维生素、矿物质水平要求略高于育肥猪。这样有利于培育出繁殖力高、健壮的后备母猪。后备母猪从75公斤开始就不需要瘦肉长的太快了,因此要从这个体重开始饲

喂母猪料,最好是专门的后备母猪料。从75公斤更换为母猪料后,可半月评估一下所饲喂后备母猪的体况,不可太肥也不可太瘦。若出现太肥和太瘦的情况应调整饲料的配方,而不采用减少或增加饲喂量。当后备母猪达到7月龄、体重达到110公斤以后,注意观察母猪的初情期。第一个发情期不要配种,此时母卵巢功能尚不完善。要求在第二个发情期配种,配种前两周开始补饲催情,饲喂量增加40-50%,达到日喂3、8-4公斤配合饲料。补饲催情可增加排卵量,每窝产仔数可增加2头。配种结束后,立即把饲喂量降到补饲催情前的水平,每天约2、2公斤,日粮每公斤含消化能 12、1兆焦,含粗蛋白质13%,赖氨酸0、6%、钙0、75%、磷0、65%。从怀孕84天开始,日粮营养水平可提高到每公斤含消化能 12、5-13兆焦,含粗蛋白质14%,赖氨酸0、75%、钙0、8%、磷0、65%,日饲喂量3、25-3、5公斤。分娩前2-3天,日饲喂量降到1、8公斤左右,以免引起难产。后备母猪的管理上还应当增加其的活动面积。需要注意,尽量给母猪一个安静的环境,减少不必要的刺激,这样会增加受孕的机会。同时保持圈舍卫生,训练后备母猪良好卫生习惯,做好必要的免疫和驱虫。

哺乳母猪的饲养管理要点

哺乳母猪的饲养管理要 点 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

哺乳母猪的饲养管理要点 哺乳母猪日进食能量不足,母猪就要消耗背标变为母乳的能量,日进食蛋白质和氨基酸不足,母猪就会动用肌肉组织转化为母乳中的蛋白。如果体能过度消耗,一方面造成仔猪营养性腹泻,更为严重的是造成母猪体重的过度损失,造成母猪发情间隔或不发情,甚至下一胎次的产仔数也会下降,母猪将失去连续性高产的性能。 饲养目的:增加产奶量,提高乳猪断奶体重,减少母猪体重体重损失。 仔猪28天断奶时增重的营养90%以上来源于母乳,所以哺乳母猪的营养提供对仔猪生长影响非常大。母乳是由饲料营养转化而来,如果饲料中的营养不能满足仔猪对奶水的需要,一方面乳猪的断奶体重下降,另一方面母猪必须动用自己的体组织来转化成奶水,以满足仔猪生长对奶水的需要。哺乳母猪日进食能量不足,母猪就要消耗背标变为母乳的能量,日进食蛋白质和氨基酸不足,母猪就会动用肌肉组织转化为母乳中的蛋白。如果体能过度消耗,一方面造成仔猪营养性腹泻,更为严重的是造成母猪体重的过度损失,造成母猪发情间隔或不发情,甚至下一胎次的产仔数也会下降,母猪将失去连续性高产的性能。 目前哺乳母猪失重在15公斤范围内可以接受(相应P2背膘厚度降为3mm左右),如果超过15公斤说明体组织体组织消耗过大,同时说明哺乳母猪摄入营养不够。而现在大多数猪场的母猪在哺乳期失重都会超过15公斤,原因就是母猪采食量低或哺乳母猪饲料营养水平低。 要是哺乳母猪失重控制在15公斤之内,经产母猪代谢能的摄入标准应该为16~18兆卡/天,赖氨酸(Lys)60~64克/天。根据这两个标准,如果母猪采食量足够大,选择任何一种哺乳料都可以,如果母猪采食量低于6公斤/天,必须选择营养水平高的哺乳母猪料。但不管采取哪一种措施,都需要满足母猪的营养需求总量,从而保证母猪有充足的奶水,减少仔猪的腹泻,提高仔猪的断奶重,保证母猪更少的体重损失,保持母猪最佳的繁殖状态。 饲喂方法:产仔当日不喂料,饲喂麸皮加电解多维水,第二天喂2公斤料,以后每天增加公斤,直至产后6~7天自由采食。 哺乳母猪日喂料量的确定方法: 母猪用于维持自身体需的饲料量约是其体重(W)的1%,每哺乳1头小猪增加公斤的喂料量,如母猪体重150公斤,哺乳10头小猪,则每日采食量≈150×1%+×10=公斤/天 增加哺乳母猪采食量的方法 1)妊娠期间严格限饲;防止母猪过肥。 据有关研究表明,妊娠期母猪的日进食量为公斤时,母猪母乳期的采食量最高;当妊娠期的采食量增加1公斤/天时,泌乳期的采食量第一胎会减少公斤/天,第二胎则减少公斤/天。

养猪场生产经营与管理

养猪场生产经营与管理 第九章养猪场生产经营与管理 一概述 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化猪场在猪种、饲料、防疫、环境控制、饲养管理等方面,不同程度地采用了先进的科学技术,生产成绩都较过去有了明显提高。生产成绩提高的同时,效益却高低不一,有亏有盈,原因何在? “三分技术,七分管理”;经营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猪场的经济效益。 养猪行业的特点:对市场需求、猪肉及饲料价格等反应敏感;鲜活、易耗、易腐。 要求:周转快、环节少、流通顺畅。 现代化养猪生产要取得高产、高效、优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科学的管理缺一不可。 现代化养猪的标志:高生产水平(?)高生产效率(?)。高生产效率: 由于采用了机械化和自动化设备,生产单位产品的耗时越来越少;另外,生产分工更加专业化。现代化猪场一个劳力,过去养猪200-250头,现代化场现在可养3000-4500头。目前我国劳动力低廉,生产资金不足,不要过分追求高生产效率。

高生产水平: 现代养猪生产采用了最先进的遗传育种、营养需要、环境控制、猪的行为特性、专门化的机械设备和疫病防治等先进技术,生产水平大大提高; 种母猪年产2.8窝,产仔26-28头,料肉比2.6-2.7,平均瘦肉率达60%以上。 二、我国目前的规模养猪业 1、现状:正从千家万户传统的副业养猪生产向适度规模经营,进而向集约化、商品化大生产过渡。 2、形式:专业户生产和规模化养殖场 专业户养猪:投资少,见效快;自学养猪技术;自配混合饲料、管理细致周到,效益显著。 专业生产场养猪:饲养一定规模的种猪群。选择适合的种猪;技术力量强;提高繁殖性能;独立经营管理,分工负责。 3、规模养猪的(现实)意义 有利于科学技术的转化;缓解家庭副业养猪的季节性和市场需求均衡性之间的矛盾;利于国家用经济手段加强宏观控制,稳定生产;有利于不断提高种猪和猪肉质量,扩大出口贸易,增强国际竞争力。 4、规模养猪的存在问题(要高度重视) 我国饲料资源缺乏,尤其是蛋白质饲料;饲料价格高,猪粮比价不合理;良种化程度不高,产品质量和产量受到影响;

猪场细节管理——通风换气

猪场细节管理——通风换气 2010-10-15 12:36:56 来源:互联网已有6人次浏览评论0条 核心提示:通风换气是环境控制的主要部分,因为猪在不停地呼吸,就要不停地吸收氧气,排出二氧化碳,使空气中的成分发生改变;如果不进行通风换气,空气中的氧气就会逐渐减少,二氧化碳就会逐渐增多,而且粪尿产生的有害气体如硫化氢、氨气等也会增多,当这些有害气体的比例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会对猪造成伤害。前阶段我们讲的温度与湿度部分,也经常提到通风换气,也就是通风换气还能起到改善空气温度和湿度的作用。通风换气是一柄双刃剑,如果处理好,对猪群有利,但如果处理不好,则对猪群有害。如冷风会引起猪感冒,可以引发猪的风湿性关节炎等。我们讨论通风换气,就是要让通风换气按人的意图,使猪舍环境达到理想的程度,消除各种不利影响。俗话说:“不怕狂风一片,只怕贼风一线”,通风换气时把握不好,往往会形成局部贼风。现在绝大多数猪场的通风换气方式仍是通过门窗,这里我们就谈一下有关门窗通风的细节问题:1 自然通风的原理通过门窗自然通风时,主要是通过热压和风压两种形式,热压通风是因为舍内外温度不同,风压通风是舍外的风吹进舍内形成舍内通风。2 通风方式的选择根据上面所述,通风主要通过热压和风压两种形式;如果舍内外温差较大,可以采用热压通风,这在冬季或是其它季节的夜晚多采用;如果舍内外温差不大,则必须采用风压通风,这个主要是用于夏季。而如果上两种方式不能解决问题,机械通风则是必须考虑的。3 影响通风的因素⑴温差的大小:温差大,则通风量大;温差小,则通风量小;⑵风力的大小:风力大,则通风量大;风力小,则通风量小。⑶通风口的大小:通风口大,则通风量大;通风口小,则通风量小。⑷遮拦物的影响:风遇到阻力,会变方向,通风量会受到影响,遮拦物越多,通风量越小。4 通风的细节4.1 进风口的高度根据冷风下移,热风向上的原理,夏季通风时以下边窗户进风较好,使猪的凉爽感觉更明显;而冬季进风口则要高一些,冷空气进猪舍后,需要与猪舍的热空气混合后再到猪身上,避免了冷空气对猪的影响。因此,夏季可采用门通风,冬季则要谨防门进风,猪舍每次开门都要有一股冷风进入,在门口底部设一个挡风装置则减轻开门冷风的影响。这里注意两个细节:一是人们会把猪栏用饲料袋遮住,但是只遮上边而不遮底部,冷风会从床下的漏缝板缝隙直吹猪腹部;二是如果在门口底部放一块木板,人可以从木板上方迈过,不会影响正常工作,但进猪舍的风在经过木板的遮挡后会转向高处,不至于直吹猪体;当然,门口设置门帘对防止冷风直吹也有相当的作用的。4.2 进风口与外面风向冬季通风时,必须考虑进风方向与自然风向的关系,尽可能避免外面的风直接进入猪舍;如果必须与自然风向相同,也应该在进风处安装一个缓冲设施,使自然风速变小后进入猪舍。 4.3 遮拦物对通风的影响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河滩的风比树林中的风大得多,原因是树木使风速减缓了。减缓风速在冬季是必需的,但在夏季则对猪不利,经常出现的是一些意外因素起到了遮风的作用;下面是常见的几种形式:一是猪舍外面的树木,树木可以起到遮阴的作用,但也起到了遮风的作用,猪舍间有树木的情况下,夏季舍内通风会受到严重影响;二是猪舍间距太短,间距不足,通风也不利;三是舍内猪栏间使用砖墙,使猪栏间的通风受阻;四是产床上的保温箱等,也影响产房的通风换气;五是网床高度,网床高时通风量要远大于网床低时;上面的因素都应成为我们生产时的注意事项。针对以上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会减轻影响;如猪舍间有树木时,在天气闷热时可考虑机械通风;猪舍间距小的可考虑加大通风窗户面积;加高网床可增加通风量;解决产床上保温箱的影响,把保温箱放在猪体后部,影响就会明显减小,因为猪最怕热的是猪的头部。对于定位栏的母猪来说,在设计猪舍时,就要将猪的头部处于靠近门口便于通风的部位;如果母猪头部向墙,而且墙上没有有效的窗户可以通风,夏季对母猪的伤害是非常大的。通风还需要注意的冬季的贼风往往是门窗关闭不严造成的,特别是冬季因舍内水汽到窗户后结冰,影响窗户的关闭,门口封闭不严也影响舍内的保温。一定要让通风是按人的意图去完成的。4.4 大棚温室的通风大棚温室潮湿是冬季的一大难

猪场经营与管理

猪场经营与管理

猪场经营与管理 一、前言 猪场经营管理是一种艺术,要具有经验和学识,也需要有领导统御之技巧,才较有成功之结果。猪经营管理包括非常广泛,经营者要掌握下列每一项表现,即饲养管理、卫生管理、疾病防治、降低成本、增加利润、产销管理和猪粪尿废水管理等。每位经营管理略有不同和因场制宜,其後表现也呈现不同结果。养猪场经营者也许是出资金者,雇用者或和专家合股经营,为配合时代朝流,在经营养猪场和饲料工厂业者,又修法需配置兽医师人员,因此兽医师也许是经营者,至少是经营者之最有影响力之工作伙伴,所以兽医师角色已趋向多功能,不可局限在疾病防治工作,更应广泛涵盖前述有关养猪经营各项工作。 二、猪场经营 (一)成本结构∶

饲料、直接人工、间接人工、单位人事费用之成本及饲料之换肉率,饲料单价十年来有莫大的变化。 (二)养猪成本费用分析∶ 由近十年养猪综合出厂成本得知,饲料所占比例逐年呈现降低趋势,但其仍占总生产成本之62%,居第一位;用人费用则相反所占比例逐年攀升提高至21%,两者合计为83%,其他医疗费用、器具与水电消耗及杂项支出仅位占17%,故此,降低生产成本应加强下列事项∶ 1.提高生产效率,如每头母猪年产仔猪头数,肉猪苹日增重斤量,冀以同一规模之设备与人力,达致更高之繁殖增重量。 2.提高饲料效率,降低每公斤饲料单价,达成最低之饲料成本。 3.每单位增重之用人费用已达8.19元,且人事成本必将随经济、环境变粗放管理必将影响生产效能,所以唯有自改进管理作业模式作起,有效运用人力,强化每一生产作业环节之连系度,当可应付高工资时代之来临。

4.为配合日趋严苛之环保要求,公害防治费用,势将逐步提高,以应时势所需,但医疗费用部份,则希望在新管理模式中藉全进全出理念之落实,彻底清洗消毒,切断病源污染途径,改善环境卫生,达致减少猪苹疾病死亡损失之时效。 (三)成本计算包括变动成本及固定成本 1.变动成本 (1)混合饲料∶约占成本60 ~ 75%左右,比重很大,因此须注意饲料原料价格之涨跌,机动调整饲料配方以减低养猪成本。 (2)青饲料∶孕育猪含有此项成本。 (3)直接人工∶包括经常人工和临时人工薪金,加班费等,近年来因社会环境变迁工资上涨,此项成本已有渐增加趋势。 (4)医疗费用∶包括医疗用品及其他医疗费用。 (5)其他饲养费用∶包括猪舍用具消耗、水电费及公害防治费用等。

种母猪的饲养管理(综述)

母猪的饲养管理分为三个阶段:后备母猪、妊娠母猪和哺乳母猪阶段。 1 后备母猪的饲养管理 1.1 后备母猪的选育 符合该品种的体型特征和外貌:头小颈短,尾细短,嘴大、叉深、下颌略长(更好),体长、腹宽,后躯大、肢高、胸宽、臀要圆,阴户大且下垂,阴户远距尾根;中等膘情,不过肥、不过瘦;有效乳头数一般品种要求在7对以上,地方品种要求在8对以上,而且排列整齐、均匀,无瞎乳头,乳距要宽,乳头长短粗细适中,乳房忌肉乳房;性情温顺、不挑食。 1.2 后备母猪的饲养 准备作后备母猪的仔猪,断奶后公母分开饲养。小母猪按体重大小分群,并随着年龄和体重的增加逐渐减少每圈的饲养头数。定时定量饲喂,适当限饲,每日喂料2-3次,有条件的可加喂胡萝卜或优质青绿多汁饲料。限制增重,将日增重控制在650g以内,控制膘厚18-20mm(超声波检测)。 1.3 后备母猪的管理 做好猪群的驯服调教工作,养成吃食、睡觉、排便三定位的习惯。保持圈舍卫生,忌潮湿拥挤。料槽和水槽每日清洗1次。群适当运动可促进肌肉和骨骼的正常发育,防止过肥或过瘦。加强管理,注重疫病防治,防止皮肤病、四肢疾病和体内寄生虫病的发生。 1.4 配种年龄 母猪的初配年龄因品种而异。一般情况下,地方品种母猪的初配年龄为6月龄、体重50-60kg,引进品种母猪的初配年龄为8-10月龄、体重110kg。初配母猪一般错过2-3个发情期再配种。配种前与经产母猪混养40-50天,不易发情或发情不明显的母猪,可通过单圈靠近公猪圈附近喂养、改变环境(混群、换栏)、加强运动、增加营养和日光浴、按摩乳房、注射促排I号和注射孕马血清等方式促其发情。个别不发情母猪及时淘汰处理。 2 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 母猪的发情间隔期为21天,每次发情持续2-3天,妊娠期为114天。 2.1 发情征状 地方品种母猪的发情征状一般较明显,引进品种及我国新培育品种母猪,除发情前期阴户红肿和有黏液分泌外,其它征状不明显。 母猪的发情症状主要表现为阴户红肿,有黏液流出;躁动不安,食欲差,拱门;发出尖锐叫声;嗅闻同栏母猪阴户,爬跨其它母猪或接受其它母猪爬跨;按压背部,翘尾不动,出现“呆立反射”。 2.2 配种 当母猪出现“呆立反射”时就可以进行配种。配种的原则为老配早,少配晚,不老不少配中间。 常用的配种方式有: ①单次配种:在母猪发情期间只用1头公猪配种1次。 ②重复配种:在第1次配种后12小时,用同1头公猪再配种1次。 ③双重配种:第1次配种后,用另1头公猪再配种1次。 ④人工授精:人工授精可提高优良公猪的利用率,减少公猪的饲养头数,节省饲料,降低饲养成本,有利于杂交改良工作的推广。 2.3 妊娠期管理 母猪配种后18-25天未发现发情或配种6周后仍无发情表现,而且表现为性情温顺、安静、贪睡、食欲增加、皮毛发亮并紧贴身躯、尾自然下垂、阴户紧闭、腹渐膨大等症状,可基本判断母猪已经妊娠。 母猪妊娠期的管理要点: ①单圈饲养:精心管理,保持栏舍安静。防止妊娠母猪咬架、滑倒,禁止鞭打、惊吓和追赶母猪。猪舍紧张时,母猪妊娠第1-2月每栏饲养2-3头,第3-4个月单栏饲养。 ②合理饲养:根据妊娠母猪不同的身体状况和膘情选择相应的饲养方式。合理调配饲料营养,日喂2-3次。维持种用膘情,同时保证胎儿能获得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严禁饲喂发霉、变质、粗劣和有毒饲料,不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