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长激素瘤相关知识汇总

生长激素瘤相关知识汇总

生长激素瘤相关知识汇总

“生长激素瘤”读书笔记

1.生长激素瘤是垂体功能性肿瘤的一种,由于GH持续过量分泌,引起IGF-1水平升高;

分泌过量GH,发生于青春期前、骨骺尚未融合者引起巨人症;发生于青春期后,骨骺已融合者则导致肢端肥大症。肢端肥大症的发生率无明显性别差异。

2.生长激素瘤以大腺瘤常见,常伴有局部浸润,恶性罕见。GH分泌型肿瘤通常为混合瘤,

可同时分泌多种激素。生长激素瘤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GH和IGF-1分泌过多造成的外周症状及肿瘤对中枢神经系统造成的占位效应。

3.肢端肥大症患者的特征性改变主要累及面部、手部及脚部。骨质过度生长导致前额突出、

枕骨隆突增大、下颌前突变宽、牙尖距增宽、手脚增大、鞋码增大。喉部软组织及副鼻窦增大可导致声音洪亮、低沉;与对照人相比,肢端肥大症患者的死亡率增加3倍,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呼吸系统疾病及恶性肿瘤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病因,约60%的患者死于心脏病。儿童的身高超过同龄人平均身高的3个标准差应注意排查有无巨人症。

4.血清IGF-1水平与24小时GH分泌量与疾病活动程度密切相关,故可用于肢端肥大症的

筛查及疗效评估。IGF-1水平的衡量必须与年龄和性别匹配,其测定不受是否空腹等因素的影响,可在一天的任意时刻进行。但应注意影响IGF-1水平的因素,如妊娠由于胎盘产生大量有生物活性的GH分子,IGF-1会假阳性升高。肝脏或肾脏衰竭、营养不良、糖尿病和口服雌激素等,可以使IGF-1水平降低,出现假阴性结果。

5.单次随机GH测定并不能用于肢端肥大症的诊断,也与疾病的严重程度不相关,其应用

价值有限。活动期肢端肥大症患者血清GH水平升高并且不被高糖抑制,因此,GH瘤主要通过葡萄糖负荷后血清GH水平是否被抑制至正常来判断。测定基础GH水平后,进行100g葡萄糖抑制试验,病在120分钟内每隔30分钟抽血检测GH。一般认为,若GH 不能被抑制在1ng/ml以下,则可以诊断肢端肥大症。新近指南推荐该诊断点降低为

0.4ng/ml。

6.肢端肥大症患者如果排除垂体及垂体外肿瘤,应考虑Mc-Cune-Albright综合征,该综合

征主要包括骨纤维异常增殖、甲状腺功能亢进、皮质醇增多、肢端肥大症、性早熟等,较为罕见。一般而言,GH与IGF-1相关性较好,但大约30%的患者,GH与IGF-1水平并不匹配。其中最常见的情况是IGF-1升高,而GH在正常水平,这可能提示疾病的早起阶段,使用更加敏感的检测方法可能会发现GH升高。若OGTT时GH升高,而IGF-1正常,则可能由于年龄和性别影响、应激、检验方法未标化等原因所导致,应注意鉴别。

7.高水平GH是患者死亡率增加的主要原因,因此治疗应紧密围绕降低GH而进行。生长

激素瘤的主要治疗方式有手术、药物和放射治疗。治疗目标:将GH、IGF-1水平控制在正常范围内;消除或缩小肿瘤并防止复发;消除或减轻临床症状及合并症;尽可能保持垂体内分泌功能并对已有腺垂体功能减退患者进行相应靶腺体激素替代治疗。

8.无论生长激素微腺瘤或是大腺瘤,手术切除是首选治疗方法,可以长期有效控制肿瘤,

并使相关的生化指标正常化。大腺瘤的手术治愈率小于30%,但患者GH水平通常也会降低。

9.药物治疗主要用于术后疾病未缓解患者的辅助治疗,对预期手术不能完全切除的大腺瘤

患者也可以首选药物治疗,药物治疗主要包括生长抑素受体配基、多巴胺受体激动剂以及GH受体拮抗剂,其中生长抑素类似物是药物治疗的首选。放疗不推荐作为初始治疗。

10.在患者GH及IGF-1回复正常以前,应至少每3个月复查一次;之后每半年复查一次,

如果患者生化恢复正常且无肿瘤组织残留,可每1-2年进行一次垂体MRI检查。约10%的患者会在成功手术数年后复发。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齐文雪蒋升读书笔记)

垂体瘤术后生长激素缺乏研究报告

垂体瘤术后生长激素缺乏研究报告 垂体瘤是一组从垂体前叶和后叶及颅咽管上皮残余细胞发生的肿瘤。其中PRL瘤最常见约占50-55%,其次为GH瘤20-23%,ACTH瘤5-8%,TSH瘤与LH/FSH瘤较少见。无功能垂体腺瘤,占20-25%。除PRL瘤外,垂体瘤的首选治疗为手术治疗。目前主要采用经蝶窦术式。而术后会存在一些并发症,包括脑脊液鼻漏、视力丧失、中风或脑血管损伤、脑膜炎或脓肿、眼球麻痹及腺垂体功能减退症,其中成人生长激素缺乏症(adult growth hormone de—ficiency,AGHD)最常见于垂体肿瘤手术或放疗后,其危害主要表现在腹部脂肪堆积、血脂升高、与肥胖和代谢综合征相关的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显著增加、骨质疏松及患者的生活质量显著下降等。生长激素缺乏(growth hormone deficiency,GHD)在成人中的患病率约为0.3‰,其中1/3在成人时发病,而其余2/3则在儿童时期就诊断为生长激素缺乏症,一直延续到成年。本文就垂体手术后生长激素缺乏的治疗方法作出如下综述。 一、垂体瘤的治疗原则 1.控制其紊乱的激素水平 2.保留或恢复垂体功能 3.缩小甚至消除肿瘤 4.消除颅内占位效应 二、垂体瘤的治疗方法 1.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大多数泌乳素瘤的首选治疗方法,可缓解大多数催乳素瘤带来的问题。以溴隐亭为代表的一类多巴胺D2受体激动剂最为常用,其次为卡麦角林,其他还有培高利特、喹高利特、甲麦角林。 溴隐亭,长效多巴胺激动剂,可使催乳素腺瘤缩小,恢复月经和排卵受孕,抑制病理性溢乳,80%-90%微腺瘤患者PRL可降至正常水平,并可使70%大腺瘤患者PRL水平降至正常。小剂量开始渐次加量,起始剂量为1.25mg,常用剂量为2.5-10.0mg/d,大多数患者5.0-7.5mg/d已显效,达到疗效后,分次减到维持量,通常为1.25-2.5mg/d(服用时应注意①、治疗剂量达到PRL水平正常3-6个月后,微腺瘤患者可开始减量②大腺瘤患者在血清PRL维持正常2年以上,且瘤体缩小超过50%时也可考虑减量③减量应缓慢分次,2个月一次,每次减量在原每日剂量基础上减少1.25mg④小剂量溴隐亭维持治疗期间,血清PRL保持正常,腺瘤基本消失的患者,5年后可试行停药⑤服药期间可能怀孕,孕期一般停药观察,注意防止肿瘤急剧性的增大或者出血⑥突然停药可能导致反跳) 卡麦角林,与溴隐亭比较,卡麦角林在病人耐受性、并发症、PRL降低程度、性腺功能恢复,以及肿瘤体积缩小等方面的作用均优于溴隐亭。70%的溴隐亭治疗无效的泌乳素瘤患者对卡麦角林反应很好。不良反应低于溴隐亭,包括头痛、恶心、体位性低血压和乏力 生长抑制素类似物。目前,生长抑素类似物主要有短效和长效两大类。前者主要有奥曲肽,后者则主要有善得定-长效释放制剂和兰乐肽-缓释制剂。长效制剂与奥曲肽相比,半衰期大为延长,可以在较长时间内使病人体内的生长抑素类似物维持在治疗水平,更适于病人的长期使用。善得定-长效释放制剂使用剂

垂体腺瘤有那些类型

垂体腺瘤有那些类型 脑垂体瘤系良性腺瘤,是鞍区最常见的肿瘤,约10万人口中即有l例,近年来有增多趋势,特别是育龄妇女。脑垂体腺瘤的诊断主要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视力视野障碍及其他神经系统所见,以及内分泌学检查和放射学检查等。垂体腺瘤有那些类型? (1)按肿瘤大小分类: 微腺瘤:肿瘤直径<10mm;大腺瘤:肿瘤直径10~30mm;巨大腺瘤:肿瘤直径>30mm (2)按细胞嗜色性分类: 依据苏木素、伊红染色((HE染色))光镜观察结果,可分为嗜酸性细胞瘤、嗜碱性细胞瘤、嫌色细胞瘤和混合性细胞瘤。该分类临床指导价值有限,现少用。 (3)按功能分类: ①有分泌功能的垂体瘤,占垂体瘤65%~80%:激素分泌性肿瘤是垂体瘤中临床表现最为复杂、治疗方法的选择多样、临床预后转归各异的一类垂体瘤。 A. 泌乳素分泌型垂体瘤(PRL瘤),是垂体分泌性腺瘤中最常见的肿瘤,多数为女性患者主要表现为闭经、泌乳、不育,男性患者主要表现为男性性功能低减。在非选择性尸检中,PRL微腺瘤占23%~27%,其中大多数生前没有任何症状。 B. 生长激素分泌型垂体瘤(GH瘤),本病以青中年发病较多。主要表现为巨人症或肢端肥大症。 C.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型垂体瘤(ACTH瘤),主要表现为向心性肥胖、满月脸、痤疮、多毛、紫纹。 D.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型垂体瘤(TSH瘤)。主要表现为高代谢的症状怕热、多汗、体重下降、心慌房颤等。 E. 其它还有FSH、LH型垂体瘤。临床主要表现为女性月经紊乱、不育,男性主要表现为男性性功能低减、不育等。 F. 混合性肿瘤:激素分泌型肿瘤可以是单独发生,也可以是两种以上激素分泌增多的混合性肿瘤,临床表现也有相应的混合症状。

垂体瘤表现

垂体腺瘤(垂体瘤)是脑垂体发生的一种良性肿瘤,人群发病率为十万分之一,近年来发病率呈不断上升的趋势.垂体瘤不仅引起颅内占位征,而且产生内分泌失调症状,如不孕,性功能减退,面容及肢端改变等.严重者,破坏了人体内环境稳定、甚至影响了做为一个社会人的外部形象,从这一点而言,垂体腺瘤较其它颅内肿瘤对人体的身心健康更具危害性.所以让我们简单了解一下脑垂体瘤的临床表现,以便及早发现及早治疗 脑下垂体中的各种内分泌细胞可产生相应的内分泌细胞腺瘤,引起内分泌功能紊乱。在早期微腺瘤阶段即可出现内分泌功能亢进征象。随着腺瘤的长大和发展,可压迫、侵蚀垂体组织及其垂体、蝶鞍周围结构,产生内分泌功能下降症状,出现视力障碍及其他颅神经和脑症状。 脑垂体瘤与性功能低下:性功能低下是指阳痿、性欲下降,性功能低下是早期发腺垂体腺瘤的临床表现之一,约有60% 的垂体瘤患者有性功能障碍 脑垂体瘤与不孕. 泌乳. 月经不调:泌乳素腺瘤在临床上占垂体腺瘤的一半以上,由于其分泌的高泌乳素的影响及雌激素的减少,女性患者往往表现为月经量明显减少、泌乳(与乳头接触的内衣变湿),继而导致闭经、不孕,对身心健康、家庭生活影响极大,但如果能够及时进行治疗,还是很容易被早期发现的,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治疗。 脑垂体瘤与头痛 大约有2/3 的患者早期都有头痛,疼痛主要位于眼眶后、前额部及双侧太阳穴附近,程度较轻,呈间歇性发作。由于垂体瘤起源于颅底的蝶鞍内,蝶鞍周围为密闭的骨质,只有上方覆以韧性的鞍隔,肿瘤直接刺激或生长后造成鞍内压升高引起头痛,当肿瘤向上生长突破鞍隔后,鞍内压降低,疼痛则可减轻或消失。病人往往感到突然的一次剧烈头痛后,疼痛明显减轻或缓解,但如果不进行治疗,随着肿瘤的生长,疼痛还会出现。 脑垂体瘤与视力下降 . 视野缺损 垂体瘤在蝶鞍内可以突破鞍底向下生长,并向两侧侵及颅内的重要血管和神经,但最常见的生长方式是向鞍上发展而压迫视交叉和视神经,而引起视力下降和视野缺损,患者往往主诉视力下降、看不到两边,总撞门边。出现了视力视野障碍就需要尽快手术,解除对视神经的压迫,挽救视力。如果伴有向其它方向的生长则称为侵袭性垂体腺瘤,治疗难度明显增大,手术很难一次性切除,需要针对具体情况采取个体化的治疗。 脑垂体瘤与面容. 四肢及形体的改变 生长激素型垂体腺瘤由于其分泌过多的生长激素,导致四肢、肌肉和内脏过度生长,在青春期骨骺未融合前表现为巨人症,成人则表现为手脚变大(鞋号逐渐增大)、头颅及面容宽大、颧骨高、鼻肥大、唇增厚、皮肤松弛、粗黑、毛发增多,并出现声音嘶哑、睡眠打鼾及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腺瘤由于脂肪的代谢和分布异常,脂肪堆积在胸、腹、臀部,而四肢相对瘦小,呈“向心性肥胖”,脸部呈满月状,体重明显增加,四肢皮下血管显露并有紫纹。这两种类型的垂体瘤严重影响了人的外部形象,应该进行积极的治疗,生长激素型垂体腺瘤一般术后几天即可收到明显的效果,患者自我感觉肢体、脸庞缩小,皮肤变得细腻、光滑,睡眠质量也明显缓解。 脑垂体瘤与其他神经和脑损害: 如肿瘤向后上发展压边垂体柄和下丘脑可出现尿崩症和下丘脑功能障碍,累及第三脑室、室间孔、导水管,可致颅内压增高。向前方伸展至额叶,可引起精神症状、癫痫、嗅觉障碍。向侧方侵人海绵窦,可发生II 、IV 、V 、VI 颅神经麻痹,突向中颅窝可引起额叶癫痫。向后长入脚间池、斜坡压迫脑干,可出现交叉性麻痹,昏迷等。向下突人蝶窦,鼻腔和鼻咽部,可出现鼻衄,脑脊液漏.并发颅内感染。

垂体瘤激素检测

垂体瘤激素检测

垂体瘤激素检测: 下丘脑垂体激素测定是临床中诊断疾病常用的一种检测方法,共有8个项目,分别是: 促甲状腺激素(TSH)测定、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测定、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测定、 黄体生成素(LH)测定、 生长激素(GH)测定、 抗利尿激素(ADH)测定、 催乳素(PRL)测定、 卵泡刺激素(FSH)测定。 促甲状腺激素(TSH)测定 编辑 [正常参考值] 成人:2-10mIU/L;儿童:0.9-9.1mIU/L。 [临床意义] 促甲状腺激素(TSH)是诊断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最灵敏指标。 1.增高:见于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低下,而且升高水平与甲状腺损伤程度成正比。地方性缺碘性、高碘性甲状腺肿和单纯弥漫性甲状腺肿,血清TSH升高。 2.减低:常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

下丘脑垂体激素测定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测定 编辑 [正常参考值]14-168pmol/L。 [临床意义] 1.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甲低)时,血清TRH及TSH 都升高,重症时TRH可达1142pmol/L。 2.继发性甲状腺功能低下,可由垂体及下丘脑病变引起。垂体性甲低如临床上常见的席汉综合征,TRH升高,TSH减少。而下丘脑性甲低则TRH和TSH、T3、T4均降低。 3.甲状腺功能亢进时TRH正常或降低,也可升高。 4.亚急性甲状腺炎早期血TRH正常,后期甲低时则升高。 5.先天性单独性TRH缺乏症临床上罕见。 6.脑外伤可引起下丘脑释放激素的减少,TRH降低。 下丘脑垂体激素测定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测定 编辑 [正常参考值]1.1-11.0pmol/L。 [临床意义] 1.增高:常见于垂体ACTH细胞瘤、异源性ACTH分泌综合征、原发性肾上腺皮质减退症、Nelson综合征、各种应激反应等。

垂体瘤

脑垂体瘤 脑垂体瘤垂体瘤是发生在垂体上的肿瘤,通常又称为垂体腺瘤,是常见的神经内分泌肿瘤之一,约占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10-15%。绝大多数的垂体腺瘤都是良性肿瘤。 脑垂体瘤 简介 垂体位于颅底碟鞍的垂体窝内,由垂体柄与下丘脑相连,其大小为长1.2cm,宽0.8cm,高0.6cm,成年男性垂体重0.35~0.80g,女性重0.45~0.90g。垂体又分前后两页,前页为腺垂体,后页为神经垂体;垂体前叶分泌多种激素,如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生长激素(GH)、泌(崔)乳激素(PRL)、黄体生成激素(LH)、卵泡刺激素(FSH)和促甲状 腺激素(TSH)等。垂体后叶主要储存与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ADH)和催产素。 脑垂体瘤(Pituitary adenoma)系良性腺瘤,相当常见,约10万人口中即有l例,近年来有增多趋势,特别是育龄妇女。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报告脑垂体瘤占颅内肿瘤的12.2%。 临床表现 脑垂体瘤 脑垂体为重要的内分泌器官,内含数种内分泌细胞,分泌多种内分泌激素,如果某一内分泌细胞生长腺瘤,则可发生特殊的临床表现。其详细情况分别叙述如下: 1.不同种类垂体腺瘤的内分泌表现 文档冲亿季,好礼乐相随mini ipad移动硬盘拍立得百度书包 (1)生长激素细胞腺瘤:早期瘤仅数毫米大小,主要表现为分泌生长激素过多。未成年病人可发生生长过速,甚至发育成巨人。成人以后为肢端肥大的表现。如面容改变,额头变大,下颌突出、鼻大唇厚、手指变粗、穿鞋戴帽觉紧,数次更换较大的型号,甚至必须特地制作,有的病人并有饭量增多,毛发皮肤粗糙,色素沉着,手指麻木等。重者感全身乏力,头痛关节痛,性功能减退,闭经不育,甚至并发糖尿病。 (2)催乳素细胞腺瘤:主要表现为闭经、溢乳、不育,重者腋毛脱落、皮肤苍白细腻、皮下脂肪增多,还有乏力、易倦、嗜睡、头痛、性功能减退等。男性则表现为性欲减退、阳痿、乳腺增生、胡须稀少、重者生殖器官萎缩、精子数目减少、不育等,男性女性变者不多。 (3)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细胞腺瘤:临床表现为身体向心性肥胖、满月脸、水牛背、多血质、腹部大腿部皮肤有紫纹、毳毛增多等。重者闭经、性欲减退、全身乏力,甚至卧床不起。有的病人并有高血压、糖尿病等。 (4)甲状腺刺激素细胞瘤:少见,由于垂体甲状腺刺激素分泌过盛,引起甲亢症状,在垂体瘤摘除后甲亢症状即消失。另有甲状腺机能低下反馈引起垂体腺发生局灶增生,渐渐发展成垂体腺瘤,长大后也可引起蝶鞍扩大、附近组织受压迫的症状。 (5)滤泡刺激素细胞腺瘤:非常少见,只有个别报告临床有性功能减退、闭经、不育、精子数目减少等。 (6)黑色素刺激素细胞腺瘤:非常少见,只有个别报告病人皮肤黑色沉着,不伴皮质醇增多。 (7)内分泌功能不活跃腺瘤:早期病人无特殊感觉肿瘤长大,可压迫垂体致垂体功能不足的临床表现。

垂体瘤的分类

脑垂体瘤 垂体腺瘤是脑垂体发生的一种良性肿瘤,人群发病率为十万分之一,近年来发病率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垂体瘤不仅引起颅内占位征,而且产生内分泌失调症状,如不孕,性功能减退,面容及肢端改变等.严重者,破坏了人体内环境稳定、甚至影响了做为一个社会人的外部形象,从这一点而言,垂体腺瘤较其它颅内肿瘤对人体的身心健康更具危害性.脑垂体瘤分类: 分泌性(功能性)垂体瘤腺瘤: 生长激素细胞腺瘤(CH) 泌乳素腺瘤(PRL)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细胞腺瘤(ACTH) 促甲状腺素细胞腺瘤(TSH). 生殖激素型腺瘤(GnH) 非分泌性(非功能性)垂体腺瘤: 滤胞性腺瘤 脑垂体瘤症状表现: 脑下垂体中的各种内分泌细胞可产生相应的内分泌细胞腺瘤,引起内分泌功能紊乱。在早期微腺瘤阶段即可出现内分泌功能亢进征象。随着腺瘤的长大和发展,可压迫、侵蚀垂体组织及其垂体、蝶鞍周围结构,产生内分泌功能下降症状,出现视力障碍及其他颅神经和脑症状。 脑垂体瘤与性功能低下 性功能低下是指阳痿、性欲下降,性功能低下是早期发腺垂体腺瘤的临床表现之一,约有 60% 的垂体瘤患者有性功能障碍,但实际情况要远远高于这一数字,因为我国的传统历来对性非常保守,有些人对此往往不愿启齿。垂体瘤造成性功能低下的原因主要有: 1. 垂体瘤对正常垂体组织的压迫及放射性治疗的损伤造成垂体功能低下,影响了人体内的下丘脑 - 垂体 - 性腺轴,以至促性腺激素分泌不足,进一步导致性腺功能低下。 2.泌乳素型垂体微腺瘤,女性表现为停经、泌乳、不孕,男性表现为阳痿、性功能减退,这与高泌乳素血症抑制了促性腺激素的释放、降低了垂体反应性并减少睾酮生成有关,这种情况下单纯补充睾酮制剂是不能奏效的。 3. 促甲状腺素腺瘤由于甲状腺功能低下,全身代谢缓慢,使体内雌激素和雄激素的代谢随甲状腺素的缺乏而减少。 4.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型和生长激素型垂体腺瘤患者所引起的肥胖亦是性功能低下的原因之一。 脑垂体瘤与不孕. 泌乳 . 月经不调 泌乳素腺瘤在临床上占垂体腺瘤的一半以上,由于其分泌的高泌乳素的影响及雌激素的减少,女性患者往往表现为月经量明显减少、泌乳(与乳头接触的内衣变湿),继而导致闭经、不孕,对身心健康、家庭生活影响极大,但如果能够及时进行治疗,还是很容易被早期发现的,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治疗。 脑垂体瘤与头痛 大约有 2/3 的患者早期都有头痛,疼痛主要位于眼眶后、前额部及双侧太阳穴附近,程度较轻,呈间歇性发作。由于垂体瘤起源于颅底的蝶鞍内,蝶鞍周围为密闭的骨质,只有上方覆以韧性的鞍隔,肿瘤直接刺激或生长后造成鞍内压升高引起头痛,当肿瘤向上生长突破鞍隔后,鞍内压降低,疼痛则可减轻或消失。病人往往感到突然的一次剧烈头痛后,疼痛明

脑垂体瘤的常见症状主要有以下五种

脑垂体瘤的常见症状主要有以下五种: 1.视神经受压。由于肿瘤生长在蝶鞍内,向上发展则压迫视交叉或视神经而造成视力、视野的改变,90%以上的病人都有视力减退,也可为单眼视力减退,甚至造成一目或双目失明。 2.内分泌及代谢障碍。是典型的垂体瘤症状。垂体腺内分泌功能很复杂,主要是在中枢神经的支配下,通过内分泌控制人体的生长、发育、物质代谢及性器官、性功能等生理活动的调节。肿瘤向上可使丘脑下部,向后可使垂体后叶受累。垂体后叶含有抗利尿激素与催产素等,故垂体后叶受累可出现尿崩症。 3.垂体功能低下。垂体功能低下的程度与正常垂体腺细胞受压的程度有关。由于垂体前叶机能低下以致其所控制的内分泌腺萎缩,表现多方面的功能障碍: ①性功能低下及第二性征的改变;②甲状腺功能减退;③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 4.垂体功能亢进。嗜酸性细胞能产生生长激素及催乳激素。嗜碱性细胞产生促甲状腺激素、促肾上腺激素及促性腺激素等。因此,这类肿瘤可造成垂体功能亢进,尤其是在早期。嗜酸性腺瘤虽可有生长激素分泌过多,但又可挤压嗜碱性细胞,造成其功能低下。 5.垂体后叶及丘脑下部受累。肿瘤影响垂体后叶或丘脑下部则可产生嗜唾、多饮、多尿、体温低下以及水、电解质及脂肪代谢障碍等。 1)激素分泌增多引起的临床表现。2)垂体瘤压迫周围细胞组织引起的相应激素分泌减少的临床表现:如肾上腺皮质功能低减可以表现为食欲下降、乏力、消瘦、低血压、低血糖、容易感冒等;甲状腺功能低减可以表现为怕冷、食欲下降、皮肤粗糙、脱发、便秘等,在儿童可以表现为痴呆、生长迟缓等;性腺功能低减可以表现为男性女性不育、性欲下降、女性月经紊乱甚至闭经、男性阳痿等临床表现;生长激素分泌减少临床表现,在儿童可以表现为身材矮小,在成人可以表现为身体脂肪集中在腹部、肌肉松弛萎缩、衰老、自我认知程度下降、骨质疏松、抵抗力下降、性功能低减等。3)周围结构受压症状:肿瘤向鞍上生长压迫视交叉,会表现为视力下降、视野缺损等,临床上患者通常会主诉经常被撞伤等;若是肿瘤侵犯了垂体周围的神经血管丛海绵窦,会出现神经受压症状如上眼睑下垂、瞳孔变大等临床表现。4)垂体卒中:肿瘤在生长过程中由于血管供应差或肿瘤血管的异常生长,在一定的诱因下,会出现肿瘤出血,瘤体组织的坏死。若是肿瘤完全出血坏死,肿瘤包膜破裂,会有剧烈的头痛、恶心呕吐甚至失明、昏迷,需要外科急诊手术处理。多数垂体瘤的卒中表现为不完全或部分垂体卒中,可以是轻度的头痛、恶心呕吐伴全身不适,不需要特殊处理,患者的症状会在几周内自行缓解,某些激素分泌型肿瘤的临床症状减轻。 会引起的,垂体瘤症状 (1)头痛:因为肿瘤造成鞍内压增高,垂体硬膜囊及鞍隔受压,多数患者出现头痛,主要位于前额、眶后和双颞部,程度轻重不同,间歇性发作。

垂体瘤术后生长激素激发试验安全性观察与护理

垂体瘤术后生长激素激发试验安全性观察与护理 北京三博脑科医院——闫长祥教授 垂体瘤病友群:249160280 垂体瘤女性专群:250241956 成人生长激素缺乏症(adultgrowthhormonedeficiency,AGHD)的病因复杂,鞍区肿瘤以及手术是造成AGHD的主要原因之一。AGHD可能引起患者身体组分改变,发生脂质代谢紊乱,有形成动脉血栓的倾向,骨密度下降,肌肉力量减低,影响患者的工作及活动,引起生活质量下降[1]。由于生长激素(growthhormone,GH)的分泌具有节律性、脉冲分泌的特点[2],单次采血对于生长激素缺乏症的诊断意义较小[3],多次采血测定每日的GH谱虽然较为理想,但由于取血次数太多,临床多不采用,因此多采用生长激素激发试验来进行诊断。目前常用的生激素激发试验主要有胰岛素耐量试验(insulintolerancetest,ITT)、左旋多巴GH 兴奋试验等,ITT因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而被视为金标准,其常见不良反应为低血糖[4]。但由于鞍区肿瘤术后患者升糖激素(如皮质醇、生长激素等)储备能力差,一旦发生低血糖,可诱发垂体危象甚至危及生命,需要紧急处理低血糖及垂体危象[5]。本研究前瞻性地观察了15例成人垂体肿瘤术后患者用ITT探测生长激素储备功能,探讨ITT生长激素激发试验中的安全性与临床护理要点。 对象与方法 1.11.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内分泌科2009年11—12月的住院患者,男性4例,女性11例,年龄22~56岁,病程2个月至8年。完成研究的受试者共15例,其中垂体无功能大/巨大腺瘤11例、催乳素大/巨大腺瘤患者4例,均为我院神经外科经蝶或开颅术后患者。 1.22入组标准(1)年龄20~60岁;(2)垂体泌乳素瘤和无功能性腺瘤术后;(3)手术后时间≥6个月;(4)除GH外,其他垂体前叶功能减低可用相应生理剂量激素替代治疗,包括术后仍服用溴隐亭的患者;(5)患者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32排除标准(1)有恶性肿瘤病史的患者。(2)合并糖尿病患者。(3)有颅内高压的患者。(4)有严重肝肾功能障碍的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正常上限2倍,肌酐>正常上限2倍。(5)有心脏病史的患者,包括缺血性心脏病、致死性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等。(6)有癫疒间发作史的患者。(7)妊娠期患者、哺乳期患者。(8)严重高血压患者,高血压Ⅲ级,血压>180/110mmHg(1mmHg=0.133kPa)。(9)正在进行抗抑郁治疗、免疫抑制治疗、化疗、放疗(治疗垂体疾病除外)患者。(10)有其他影响治疗效果及疗效观察的疾病。(11)精神病患者。 1.42研究方法试验前禁食10h,停用当日口服药和替代治疗靶腺激素(如糖皮质激素、甲状腺激素等)。试验时留置静脉套管针备用。患者平卧,静脉缓慢推注短效人胰岛素0.1~0.15U/kg(生理盐水10mL稀释后),5min推完。于静脉推注短效人胰岛素前30min,推注前即刻,推注后第30、第45、第60、第90、第120分钟各采血3.5mL做生长激素及静脉血糖测定,同时测量相应时间点的末梢血糖以及各时点的心率和血压,并观察和记录患者的低血糖症状。末梢血糖的监测采用强生稳步型血糖仪。 1.52判断标准安全性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此实验最主要会出现低血糖等不良反应,严重时可出现重度低血糖,严重危害患者健康,本试验以观察患者出现低血糖的不同表现及严重程度[6]作为安全性的评价指标。受试者经ITT后,意识及血糖恢复正常,预后均良好[7]。

脑垂体瘤

脑垂体瘤 垂体瘤是发生在垂体上的肿瘤,通常又称为垂体腺瘤,是常见的神经内分泌肿瘤之一,约占中枢神经 系统肿瘤的10-15%。绝大多数的垂体腺瘤都是良性肿瘤。 垂体腺瘤(pituitary adenoma) 来源于垂体前叶上皮细胞的良性肿瘤,是鞍内最常见的肿瘤,占颅内肿 瘤的10%~20%,多在30岁~60岁之间,女性较多见。垂体腺瘤中功能性腺瘤约占65%。垂体腺瘤 的主要临床表现为:①分泌某种过多的激素,表现相应的功能亢进;②肿瘤浸润、破坏、压迫垂体, 使其激素分泌障碍,表现为功能低下;③肿瘤压迫视神经表现为视野损失、视力下降或失明等。[1] 随着垂体瘤检测水平的不断提高,垂体瘤的发病有逐年增加的趋势。目前中国缺乏垂体瘤流行病学的 调查资料。根据美国流行病学调查,垂体腺瘤发病率是7.5-15/10万。在正常死亡病人尸检过程当中,垂体腺瘤发病率各家报道不一,从9%到65%不等。国外有一组研究表明,随机抽样选择100个正常 人做鞍区的核磁共振检查,垂体瘤的检出率为16%,说明垂体瘤的检出率是非常高的,只是多数患者 没有表现出临床症状而已。 垂体瘤通常发生于青壮年时期,常常会影响患者的生长发育、生育功能、学习和工作能力。垂体瘤的 临床表现千差万别,患者首诊的科室也会相对分散,最常见的就诊科室为内分泌科、神经外科、妇科、眼科、皮肤科、骨科、男科以及皮肤科等等。在某些基层和专科医院,由于缺乏垂体瘤综合治疗的中心,患者往往辗转多个科室,长期得不到正确的诊断和治疗,从而贻误了病情,给患者造成了不必要 的精神和物质的压力。

脑垂体瘤 垂体瘤可以按照肿瘤的大小和激素分泌的功能不同来分类。根据肿瘤大小的不同,垂体瘤分为垂体微腺瘤(肿瘤的直径小于1cm)和垂体腺瘤(肿瘤直径大于等于1cm)。根据分泌激素的不同,又可以分为激素分泌性垂体瘤和无功能腺瘤。 垂体肿瘤的大小与治疗预后关系密切。大约70%以上的垂体无功能瘤是不需要治疗的,若没有相应的垂体功能低减的情况,临床上可以长期随诊。若在随诊的过程中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肿瘤生长速度加快,压迫了周围的组织(如视野缺损等),可以考虑手术治疗。 激素分泌性垂体瘤的四种类型 激素分泌性肿瘤是垂体瘤中临床表现最为复杂、治疗方法的选择多样、临床预后转归各异的一类垂体瘤。 根据激素分泌种类的不同,激素分泌性垂体瘤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泌乳素分泌型垂体瘤。多数为女性患者,主要表现为闭经、泌乳、不育。男性患者主要表现为男性性功能低减,如性欲下降、阳痿和不育。 2)生长激素分泌型垂体瘤。主要表现为巨人症(发生在骨骺未闭合的青少年患者)、面容改变、手足粗大(穿鞋子尺码增加)、多汗、骨关节病变、腕管综合征、手足指(趾)软组织及关节的肿胀、血压升高、血糖升高、冠心病以及甲状腺、结肠的肿瘤等等。 3)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分泌型垂体瘤。主要表现为向心性肥胖、满月脸、痤疮、多毛、紫纹(身上紫红色的皮纹)。

垂体瘤激素检测解析

垂体瘤激素检测: 下丘脑垂体激素测定是临床中诊断疾病常用的一种检测方法,共有8个项目,分别是: 促甲状腺激素(TSH)测定、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测定、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测定、 黄体生成素(LH)测定、 生长激素(GH)测定、 抗利尿激素(ADH)测定、 催乳素(PRL)测定、 卵泡刺激素(FSH)测定。 促甲状腺激素(TSH)测定 编辑 [正常参考值] 成人:2-10mIU/L;儿童:0.9-9.1mIU/L。 [临床意义] 促甲状腺激素(TSH)是诊断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最灵敏指标。 1.增高:见于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低下,而且升高水平与甲状腺损伤程度成正比。地方性缺碘性、高碘性甲状腺肿和单纯弥漫性甲状腺肿,血清TSH升高。 2.减低:常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

下丘脑垂体激素测定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测定 编辑 [正常参考值]14-168pmol/L。 [临床意义] 1.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甲低)时,血清TRH及TSH 都升高,重症时TRH可达1142pmol/L。 2.继发性甲状腺功能低下,可由垂体及下丘脑病变引起。垂体性甲低如临床上常见的席汉综合征,TRH升高,TSH减少。而下丘脑性甲低则TRH和TSH、T3、T4均降低。 3.甲状腺功能亢进时TRH正常或降低,也可升高。 4.亚急性甲状腺炎早期血TRH正常,后期甲低时则升高。 5.先天性单独性TRH缺乏症临床上罕见。 6.脑外伤可引起下丘脑释放激素的减少,TRH降低。 下丘脑垂体激素测定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测定 编辑 [正常参考值]1.1-11.0pmol/L。 [临床意义] 1.增高:常见于垂体ACTH细胞瘤、异源性ACTH分泌综合征、原发性肾上腺皮质减退症、Nelson综合征、各种应激反应等。

侵袭性垂体瘤

侵袭性垂体腺瘤是指突破包膜生长并侵犯邻近结构的垂体腺瘤,常侵犯临近硬膜、颅骨、海绵窦和包绕双侧或单侧颈内动脉。 1.发病率和流行病学 关于侵袭性垂体瘤的发病率文献报道不统一, 主要与采用不同的判断标准有关。有人报道为大约43% , 其主要根据影像学和术中所见得出。有报道术中鞍底、鞍膈肿瘤浸润率为85%, 且与肿瘤病理类型有关, 其中微腺瘤为69%, 鞍区大腺瘤为87%, 鞍外扩展大腺瘤为94%。据Luo对135例垂体瘤回顾性分析, 87%向鞍上发展压迫视交叉,9%达下丘脑和第三脑室, 28%突破鞍底向蝶窦发展, 16%侵及海绵窦。因此而言,影像学诊断、手术和鞍底硬膜病检三者对侵袭性垂体瘤的判断不尽一致。但是,总的来说, 侵袭性垂体腺瘤占垂体腺瘤的66%-94%。侵袭性垂体瘤占垂体瘤的比例与肿瘤的大小高度相关,肿瘤越大,比例越高,其中微腺瘤的侵袭性约为5%,大腺瘤占30%,巨腺瘤几乎达100%。临床上侵袭性的垂体瘤病人年龄在30-50岁之间,仅有约3%-7%的病人小于20岁。20岁以下的ACTH和PRL 垂体腺瘤病人,腺瘤的生长速度较快。 2. 影像学表现 影像学上侵袭性垂体腺瘤的诊断已有Knosp、Hardy-Wilson分级法。Hardy的垂体腺瘤分级标准,将其分为5级。1级: 肿瘤直径在10mm以内,鞍内生长;2级:肿瘤向鞍上伸展达10mm,充填了鞍上池;3级:肿瘤向鞍上扩展10-20mm, 使第三脑室上抬; 4级: 肿瘤向鞍上扩展20-30mm, 充填了第三脑室前部;5级: 肿瘤向鞍上扩展> 30mm, 达侧脑室室间孔,常合并梗阻性脑积水。1级为微腺瘤, 2、3 级为大腺瘤, 4、5 级为巨大腺瘤。 临床影像学上Kobayash 等分析了影响肿瘤MR信号强度的因素, 认为主要是激素分泌阳性细胞的比率, 随PRL腺瘤内PRL分泌阳性细胞比率增大, 肿瘤内水分增多, T1、T2时间延长, MRI T1WI腺瘤信号降低,T2WI信号增高。GH 腺瘤内含水少, 纤维化及胶质化程度高, 使Tl、T2 时间缩短, 呈等T l等T2的等信号。非分泌性腺瘤内激素分泌阳性细胞比率虽小, 但纤维化及胶质化程度不高, 故TWlI多呈低、稍低、等信号, T2W I呈稍高、高信号,与PRL腺瘤的信号改变相似, 单纯根据肿瘤的信号强度尚不能把二者区分开。而肿瘤内信号又可用均匀和不均匀来描述, 肿瘤内95%以上的面积信号一致为信号均匀,当出现>5%的面积信号不一致为信号不均匀;信号不均匀常见为: 1. 出血: 肿瘤内有出血, TWlI和T2WI 均表现为高信号;2.囊变: 肿瘤内有坏死、液化或出血液化, T1WI表现为低信号,T2WI表现为高信号;3.钙化或纤维化: 肿瘤内有钙化或纤维化,TWlI和T2WI均表现为低或稍低信号。

生长激素垂体瘤的治疗方法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生长激素垂体瘤的治疗方法 导语:相信大家对于肿瘤肯定是非常害怕的吧,生长激素垂体瘤就是肿瘤里面的一种,生长激素垂体瘤的出现容易给患者的身体带来多方面的危害,所以我 相信大家对于肿瘤肯定是非常害怕的吧,生长激素垂体瘤就是肿瘤里面的一种,生长激素垂体瘤的出现容易给患者的身体带来多方面的危害,所以我们一定要重视这种疾病才行,一旦出现了生长激素垂体瘤的症状我们一定要及时去医院问诊,那么我们有什么好的方法可以用来对付生长激素垂体瘤的呢?下文我们给大家介绍一下生长激素垂体瘤的治疗方法。 1. 手术治疗:可采用经蝶方式,将生长激素垂体瘤完全切除;蝶鞍内微腺瘤(10mm)尤其向鞍上发展或伸向海绵窦者手术治愈率降低。手术并发症有尿崩症、脑脊液鼻漏、脑膜炎、鼻窦炎、腺垂体功能减退症。 2. 放射疗法:作为术后仍有残余怎么治疗生长激素垂体瘤的辅助治疗,防止肿瘤细胞生长,减少激素合成和分泌。方法有常规高电压照射,总量45~50GY,每周5次,共4~5周,疗程2~10y。a粒子照射需要有回旋加速器,提供90GY,可使小腺瘤和大腺瘤分别经3年和5年才使血浆GH<5ug/L,腺垂体功能减退症见于三分之一患者。质子束放疗可提供120GY ,三分之一患者可在二年内血浆GH<5ug/L,但在平均2~8y后可发生腺垂体功减退症。伽玛刀适用于直径较小的生长激素垂体瘤,可防止视交叉、视神经和海绵窦结构的损伤。 3. 药物治疗:溴隐亭可降低生长激素垂体瘤患者GH、PRL水平,改善临床症状,改善视野,有利于糖尿病控制。奥曲肽经数周治疗后可迅速改善临床症状,如多汗、头痛、乏力,感觉异常等,较长时期治疗后软组织肿胀消失,亦可减轻心血管并发症如心力衰竭、高血压、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垂体腺瘤概述

垂体腺瘤概述 垂体腺瘤是常见的良性肿瘤,发病率1∕10万。垂体腺瘤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危害人体:1、垂体激素分泌过量引起一系列的代谢紊乱和脏器损害; 2、肿瘤压迫使其它垂体激素低下,引起相应靶腺的功能低下。 3、压迫碟鞍区结构,如视交叉、视神经、海绵窦、脑底动脉、下丘脑、Ⅲ脑室,甚至累及额叶、颞叶、脑干等,导致相应功能严重障碍。 垂体腺瘤好发年龄为青壮年,对病人生长、发育、劳动能力、生育功能有严重损害,并造成一系列社会心理影响。 解剖及生理 脑下垂体位于蝶鞍内。呈卵圆形,约1.2×1.0×0.5c m,平均重量为750m g。垂体具有复杂而重要的内分泌功能,分为腺垂体(前叶)和神经垂体(后叶)。腺垂体分泌6种具有明显生理活性的激素,即生长激素(G H)、催乳素(P R L)、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 C T H)、促甲状腺素(T S H)、卵泡刺激素(F S H)、黄体生成素(L H)。 神经垂体由神经胶质细胞及神经纤维组成,无分泌功能,由下丘脑视上核和室旁核团神经细胞所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内含加压素和催产素,沿下丘脑垂体束,输送并储存于垂体后叶。 垂体与蝶鞍、鞍膈和海绵窦的关系 蝶鞍前界为鞍结节,后界为鞍背,前外为前床突,后外为后床突。蝶鞍正常前后径7-16m m,深径7-14m m,宽径9-19m m,体积为346-1337m m3。垂体窝为硬膜所覆盖,是颅底硬膜的延续。鞍膈是颅底硬膜的反褶,在蝶鞍上方,前后床突之间,鞍膈中央较薄,有2-3m m的鞍膈开口,有的大至5m m,垂体柄即通过其中。蛛网膜和软脑膜环绕垂体柄通常不进入鞍内,其间形成视交叉池,有的蛛网膜随鞍膈孔入鞍内,可形成空泡蝶鞍,经蝶手术可能损破而导致脑脊漏。 鞍内肿瘤可通过此孔向鞍上发展,鞍膈、鞍壁均由V1支分布,有大量神经末稍,鞍内肿瘤未突破鞍膈之前,由于鞍内压力的增加往往引起剧烈的头痛,畏光,流泪等三叉神经刺激症状。 垂体两侧为海绵窦,前起眶上裂,后达岩骨尖水平,海绵窦长约2C M,颈内动脉在海绵窦内距1-3M M,有时颈内动脉穿过海绵窦壁进入蝶膈内。动眼神经在海绵窦后部进入。海绵前间窦大于海绵后间窦,形成环窦,因此,在切开硬开硬膜时,遇到大的海绵前间窦或环窦,出血多,海绵窦外侧壁内方有和颅神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