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辐射事故应急预案.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辐射事故应急预案.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辐射事故应急预案.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辐射事故应急预案.

附件二: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辐射事故应急预案

1.总则

1.1 编制目的

作为国家辐射安全监管和环境保护部门,为做好辐射事故应急准备与响应工作,确保在辐射事故时,能准确地掌握情况、分析评价并决策,按事故等级及时采取必要和适当的响应行动,特制定本预案。

1.2 编制依据

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1.3 应急原则

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统一领导,分类管理;属地为主,分级响应;专兼结合,充分利用现有资源。

1.4 应急任务

国家环保总局承担的应急任务是:

(1)制定总局辐射事故应急预案;

(2)负责特别重大辐射事故的处理和协调跨省区域辐射事故的处理;

(3)接收省级环保部门和辐射事故责任单位有关事故信息的报告;指导和组织力量支持省级环保部门开展辐射环境应急监测和应

— 3 —

急行动;

(4)监督与评价由总局颁发辐射安全许可证的辐射事故责任单位的应急行动和事故处理措施;

(5)及时向国务院报告,并负责发布辐射事故的新闻和信息。省级环保部门承担的应急任务:

负责辖区内重大、较大和一般辐射事故应急响应、事故处理及事故原因调查工作,协助总局做好特别重大辐射事故的处理工作。

1.5 适用范围

辐射事故主要指除核设施事故以外,放射性物质丢失、被盗、失控,或者放射性物质造成人员受到意外的异常照射或环境放射性污染的事件。

主要包括:

(1)放射源丢失、被盗、失控等核技术利用中发生的辐射事故;

(2)铀(钍)矿冶及伴生矿开发利用中发生的放射性污染事故;

(3)放射性物质(除易裂变核材料外)运输中发生的事故;

(4)国外航天器在我国境内坠落造成环境放射性污染的事故。

2.总局辐射事故应急组织与职责

国家环保总局辐射事故应急组织体系是国家环保总局突发环境事件应急体系的组成部分。在总局环境应急指挥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下,各职能部门及有关单位各司其责,平时做好辐射事故应急准备,辐射事故发生时快速而适当地进行响应。

— 4 —

2.1 总局辐射事故应急组织体系

国家环保总局环境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在辐射事故时即为总局核与辐射事故应急领导小组,下设核与辐射事故应急办公室。辐射事故应急期间,总局核与辐射安全中心和总局辐射环境监测技术中心分别为总局核与辐射事故应急技术中心和总局辐射环境应急监测技术中心。总局辐射事故应急组织体系如图1所示。

2.2 总局核与辐射事故应急领导小组的组成与职责

2.2.1 人员组成

总局核与辐射事故应急领导小组同总局环境应急指挥领导小组

— 5 —

成员基本一致。在辐射事故应急期间,总局局长任核与辐射事故应急总指挥,总局主管核与辐射安全监管副局长(兼国家核安全局局长)任常务副总指挥,并作为总指挥替代人;总局办公厅主任、核安全司司长任副总指挥,办公厅主管总值班室副主任、核安全司主管应急副司长分别作为其替代人;总局规划司、国际司、宣教司等有关司办和直属单位主要负责人作为成员。辐射事故应急期间,总局核与辐射事故应急领导小组的主要活动在总局机关大楼内进行。

2.2.2 主要职责

(1)审批总局辐射事故应急预案;

(2)决定总局辐射事故应急的启动和终止;

(3)指挥和协调总局辐射事故应急组织体系中各部门的应急准备和响应行动,指导或指挥省级环保部门的辐射事故应急工作;

(4)组织对由总局颁发辐射安全许可证的辐射事故责任单位的应急行动和事故处理措施进行监督和评价;

(5)审定向国务院提交的重大和特别重大辐射事故报告;

(6)负责发布辐射事故的新闻和信息。

2.3 总局核与辐射事故应急办公室的组成与职责

2.3.1 人员组成

总局核与辐射事故应急办公室是总局核与辐射事故应急领导小组在辐射事故应急期间的秘书机构和执行机构,由核安全司、办公厅、国际司、宣教司的相关人员组成,下设秘书组。核安全司司长任核与辐射事故应急办公室主任,核安全司主管应急副司长(主任— 6 —

第一替代人)和其他副司长、办公厅主管总值班室副主任、总局核与辐射安全中心主任任办公室副主任。

秘书组由办公厅总值班室、国际司核安全处、宣教司新闻处,以及核安全司放射源处、放射性废物管理处、核燃料处、综合处等相关人员组成。事故期间,组长由核安全司归口负责的项目处处长担任。

辐射事故应急期间,总局核与辐射事故应急办公室设在总局机关大楼内。平时,总局核与辐射事故应急办公室成员按各自职责在本部门办公。

2.3.2 主要职责

(1)组织制定总局辐射事故应急预案及实施程序;

(2)负责总局系统内部的辐射事故应急准备日常工作,监督检查全国环保系统内的辐射事故应急准备工作;

(3)负责受理来自地方环保部门上报的辐射事故报告、中央或国务院办公厅下达的辐射事故应急指示和总局领导的批示指令;

(4)具体指挥和综合协调总局系统内各辐射事故应急响应单位的启动和行动配合;

(5)负责与有关部、委和单位的联络与信息交换工作;

(6)发生重大和特别重大辐射事故时,及时起草向国务院提交的事故报告;

(7)组织开展对由总局颁发辐射安全许可证的辐射事故责任单位采取的应急行动和事故处理措施的跟踪、评价及监督。必要时,

— 7 —

经总局核与辐射事故应急领导小组批准后,采取干预行动;

(8)组织起草有关辐射事故的新闻和信息。 2.4 总局核与辐射事故应急技术中心的组成和职责 2.4.1 人员组成

辐射事故应急时,由核安全司司长任总局核与辐射事故应急技术中心主任,总局核与辐射安全中心主任任常务副主任,核安全司主管应急副司长(任主任第一替代人)、其他副司长以及核与辐射安全中心主管应急副主任任副主任。

常务副主任全面负责总局核与辐射事故应急技术中心的应急准备日常工作。

总局核与辐射事故应急技术中心下设技术专家组,由总局核与辐射安全中心和其他相关单位的人员组成。

2.4.2 主要职责

(1)制定总局核与辐射事故应急技术中心的辐射事故预案及实施程序,并报总局审批;协助总局辐射事故应急预案及实施程序的编制工作;

(2)为总局核与辐射事故应急领导小组决策提供技术支持,为全国环保系统开展辐射事故应急准备和响应提供技术支持;

(3)负责总局核与辐射事故应急技术中心的辐射事故应急准备日常工作,确保各类应急设施和设备的可靠运行;

(4)对辐射事故进行后果分析与评价,为总局核与辐射事故应急办公室制定应急响应措施提出建议;必要时,派出专家组参加辐

— 8 —

射事故的现场监督、辐射环境应急监测、现场的应急响应与事故处理。

2.5 总局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站职责

(1)制定管辖范围内的辐射事故应急预案及实施程序,并报总局审批;

(2)负责管辖范围内辐射事故应急准备日常工作;

(3)负责对总局颁发辐射安全许可证单位应急准备情况进行日常监督;

(4)负责对总局颁发辐射安全许可证单位的事故应急行动和事故处理情况进行监督,及时向总局报告情况。

2.6 总局辐射环境应急监测技术中心的组成与职责 2.6.1 人员组成

辐射事故应急时,由核安全司司长任总局辐射环境应急监测技术中心主任,总局辐射环境监测技术中心主任任常务副主任,核安全司主管应急副司长(担任主任第一替代人)、其他副司长以及总局辐射环境监测技术中心主管监测副主任任副主任。

常务副主任全面负责总局核与辐射应急监测技术中心的应急准备日常工作。

2.6.2 主要职责

(1)制定总局辐射环境应急监测技术中心的辐射事故应急预案及实施程序,并报总局审批;

(2)为总局核与辐射事故应急领导小组决策提供技术支持,为

— 9 —

全国环保系统开展辐射环境应急监测提供技术支持;

(3)负责总局辐射环境应急监测技术中心辐射事故应急准备日常工作;

(4)根据总局核与辐射事故应急办公室的指令,对事故发生地的省级环保部门提供辐射环境应急监测技术支援;承担特别重大辐射事故的辐射环境应急监测技术工作。

2.7 省级环保部门职责

(1)组织制定省级环保部门的辐射事故应急预案及实施程序,并报总局备案;

(2)负责省级环保部门的辐射事故应急准备日常工作;(3)负责向总局报告辖区内发生的辐射事故;

(4)负责辖区内重大、较大和一般辐射事故应急响应、事故处理及事故原因调查工作;

(5)协助总局做好特别重大辐射事故的处理工作。 3.辐射事故分级

根据辐射事故的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将辐射事故分为特别重大辐射事故、重大辐射事故、较大辐射事故和一般辐射事故四个等级。

3.1 特别重大辐射事故(Ⅰ级)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特别重大辐射事故:

(1)I、II类放射源丢失、被盗、失控并造成大范围严重辐射污染后果;

— 10 —

(2)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失控导致3人以上(含3人)急性死亡;

(3)放射性物质泄漏,造成大范围(江河流域、水源等)放射性污染事故;

(4)国外航天器在我国境内坠落造成环境放射性污染的事故; 3.2 重大辐射事故(Ⅱ级)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重大辐射事故:(1)I、II类放射源丢失、被盗或失控;

(2)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失控导致2人以下(含2人)急性死亡或者10人以上(含10人)急性重度放射病、局部器官残疾;

(3)放射性物质泄漏,造成局部环境放射性污染事故; 3.3 较大辐射事故(Ⅲ级)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较大辐射事故:(1)III类放射源丢失、被盗或失控;

(2)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失控导致9人以下(含9人)急性重度放射病、局部器官残疾;

(3)铀(钍)矿尾矿库垮坝事故。 3.4 一般辐射事故(Ⅳ级)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一般辐射事故:(1)IV、V类放射源丢失、被盗或失控;

(2)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失控导致人员受到超过年剂量限值的照射;

— 11 —

(3)铀(钍)矿、伴生矿严重超标排放,造成环境放射性污染事故。

4.应急行动 4.1 启动

辐射事故应急响应坚持属地为主的原则。特别重大辐射事故的应急响应由总局组织实施。重大辐射事故、较大辐射事故和一般辐射事故的应急响应由省级环保部门全面负责。环保系统的辐射事故应急响应体系原则上按表1进行启动。

表1:辐射事故应急状态下总局系统应急组织的启动

应急领核与辐射事故应急导小组办公室

一般事故较大事故重大事故特大事故

○ √

主任/

副主任√ √

秘书组√ √

核与辐射事故应急技术中心

√ √

辐射环境应急监测技术中心

√ √

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站

√ √ √ √

应急状态

省级环保部门及辐射环境监测机构

√ √ √ √

注:○表示待命,√表示应急响应人员启动并到达责任岗位。

*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站负责对总局颁发辐射安全许可证单位事故应急响应和事故处理

工作进行监督。

4.2 联络与信息交换

总局核与辐射事故应急办公室按照相关实施程序负责与总局核与辐射事故应急组织体系、国务院、国家核应急协调委、其它部(委)和单位、省级环保部门及辐

射事故单位的联络与信息交换工作。辐射事故单位应按照事故报告制度向总局核与辐射事故应急办公室提交事故报告。

— 12 —

应急期间联络原则是:

(1)各岗位任务明确、尽职尽责,联络渠道明确、固定;

(2)联络用语规范,严格执行记录制度;

(3)对外渠道和口径统一。

4.3 指挥和协调

特别重大辐射事故应急响应时,总局核与辐射事故应急办公室负责指挥总局辐射事故应急组织体系中各部门辐射事故应急行动,综合协调总局辐射事故应急组织体系与其他相关部门、单位的接口与行动。主要内容有:

(1)提出现场应急行动原则要求;

(2)派出有关专家参与现场应急指挥部的指挥工作;

(3)协调各级、各专业力量实施应急支援行动;

(4)协调受威胁的周边地区危险源的监控工作;

(5)协调建立现场警戒区和交通管制区域,确定重点防护区域;

(6)根据现场监测结果,确定被转移、疏散群众返回时间;

(7)及时向国务院报告应急行动的进展情况。

省级环保部门对辐射事故的应急响应,参照总局辐射事故应急预案及实施程序,进行积极配合。

4.4 应急监测

省级环保部门负责组织辐射事故现场的应急监测工作,确定污染范围,提供监测数据,为辐射事故应急决策提供依据。必要时国家环保总局指派总局辐射环境应急监测技术中心对事故发生地的省

— 13 —

级环保部门提供辐射环境应急监测技术支援,或组织力量直接负责辐射事故的辐射环境应急监测工作。

4.5 安全防护

现场应急工作人员应根据不同类型辐射事故的特点,配备相应的专业防护装备,采取安全防护措施。

各级环保部门负责现场公众的安全防护工作,根据事故特点开展相关工作:

(1)根据辐射事故的性质与特点,向本级政府提出公众安全防护措施;

(2)根据事发时当地的气象、地理环境、人员密集度等,确定公众疏散的方式,协助有关部门组织群众安全疏散撤离;

(3)在事发地安全边界以外,协助有关部门设立紧急避难场所。

5.应急终止和恢复

5.1 应急终止条件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即满足应急终止条件:

(1)辐射污染源的泄漏或释放已降至规定限值以内;

(2)事故所造成的危害已经被彻底消除,无继发可能;

(3)事故现场的各种专业应急处置行动已无继续的必要。

5.2 应急终止后的行动

应急终止后,总局核与辐射事故应急技术中心、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站、辐射环境应急监测技术中心和省级环保部门、还应执行下列行动:

— 14 —

(1)评价所有的应急工作日志、记录、书面信息等;

(2)评价造成应急状态的事故,指导有关部门和事故责任单位查出原因,防止类似事故的重复出现;

(3)评价应急期间所采取的一切行动;

(4)根据实践经验,及时对应急预案及相关实施程序进行修订;

(5)对造成环境污染的辐射事故,总局和省级环保部门要组织有计划的辐射环境监测,审批、管理必要的区域去污计划和因事故及去污产生的放射性废物的处理和处置计划并监督实施。

5.3 总结报告

应急终止后,总局核与辐射事故应急技术中心、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站、辐射环境应急监测技术中心和省级环保部门应在二周内向总局核与辐射事故应急办公室提交本部门的总结报告,总局核与辐射事故应急办公室负责汇总和总结总局系统的应急响应情况,并在事故后一个月内向总局核与辐射事故应急领导小组提交总结报告。

6.应急保障

6.1应急资金

根据辐射事故应急准备与响应的需要,各级辐射应急组织提出项目支出预算报相关财政部门审批后执行,确保日常应急准备与应急响应期间的资金需要。

6.2应急设施设备

根据本预案规定的职责各级辐射应急组织应配备一定的应急设施设备,主要包括通讯设备、交通工具、辐射监测设备、辐射评价

— 15 —

软件、个人防护用品及文件资料等。

6.3 应急能力维持

为保证辐射事故应急能力,各级辐射事故应急组织应:

(1)按照本预案的要求做好日常应急准备工作;

(2)负责制定本部门辐射事故应急人员的应急培训和应急演习计划,并组织实施;

(3)积极开展辐射事故应急准备、应急响应及应急监测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工作。

7.附则

本预案由总局核与辐射事故应急领导小组批准,总局核与辐射事故应急办公室负责解释,自批准之日起执行。

本预案每两年修订一次,总局核与辐射事故应急办公室组织修订工作并报总局核与辐射事故应急领导小组审批;实施程序由总局核与辐射事故应急办公室负责修订并发布实施。

— 16 —

附:

辐射事故应急实施程序目录

1、国家环保总局辐射事故应急响应实施程序

2、国家环保总局辐射事故后果评价实施程序

3、国家环保总局辐射事故辐射环境应急监测实施程序

4、国家环保总局辐射事故联络与信息交换实施程序

5、国家环保总局辐射事故应急人员培训实施程序

6、国家环保总局辐射事故应急演习实施程序

— 17 —

2020年辐射事故应急预案

辐射事故应急预案 1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XX项目部范围内Y放射源(Se-75、r-192 )被盗、丢失、失控,现场处置过程中放射源泄漏或者射线装置误操作造成的环境辐射污染、人员受到超剂量照射或身体伤害等辐射事故的应对和处置工作。 2风险分析与事件分级 2.1 风险分析 项目部常见的辐射事故类型有:射线装置误照射、误操作引发的辐射事故;放射源被盗、脱落、卡壳引发的辐射事故;源库未按标准建设、未采取相应的监控措施引发的辐射事故等。具体风险分析见表2.1 -1。 表2.1-1 项目部辐射事故风险分析 表2.1-2 项目部使用放射源种类

2.2 事件分级 根据《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辐射事故分为特别重大辐射事故、重大辐射事故、较大辐射事 故和一般辐射事故四个等级。 表2.2-1 事件分级

3组织机构及职责 项目部辐射事故应急组织机构由现场应急指挥部、应急救援工作组构成。现场应急指挥部是负责现场应急处置的决策指挥机构。 3.1 现场应急指挥部 辐射事故应急指挥部成员如下:

指挥长:项目经理副指挥长:项目书记、项目副经理、项目总工、项目安全总监 成员:工程管理部主任、安全环保部主任、综合管理部主任、设备物资管理部主任、商务合同部主任、财务资金部主任、检测专业负责人主要职责: (1)向上级应急领导机构汇报事件及应急救援情况,落实上级应急领导机构的决策部署; (2)决定启动和终止辐射事故应急预案; (3)领导、指挥辐射事故的应急处置、抢修和恢复工作;(4)研究辐射事故应急处置重大决策和部署等工作。 3.2 应急救援工作组在应急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成立辐射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组,包括现场救援组(射线区域警戒、救援、疏散及辐射事故处理等)、后勤保障组、善后处理组、事故调查组。 (1)现场救援组 组长:项目生产经理 成员:工程管理部主任、安全环保部主任、设备物资管理部主任、职工医院院长、检测专业负责人、各工区负责人 职责:负责制定现场救援方案;负责现场营救伤员,疏散人员,设 置警戒区域;负责协助外部救援队伍、医疗队伍开展工作。 (2)后勤保障组 组长:项目分管物资保障经理 成员:工程管理部主任、综合办公室主任、财务资金部主任、设备

(完整版)环保事故应急预案

环保事故应急预案 单位名称: 实施日期: 签发人:

目录 预案目的 (3) 一、应急预案适用范围 (3) 二、应急救援组织机构、组成人员的职责划分 (3) 三、工作程序 (5) 四、应急救援保障 (7) 五、报警和通讯联络方式 (9) 六、事故发生后的报告程序和注意事项 (9) 七、预案分级响应条件 (10) 八、事故应急预案终止程序 (10) 十、应急培训计划 (11) 十一、演练计划 (12) 十二、奖惩 (12)

环保事故应急预案 预案目的:环保安全,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危害,确保迅速有效地处理突发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原因造成的局部或区域环境污染事故,指导和规范突发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维护社会稳定,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最大限度地保障企业利益和人民群众身体及生命安全。为防止和妥善处置突发性污染事故的发生特制定了本预案。 一、应急预案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所在区域内人为或不可抗力造成的废气、废水、固废(包括危险废物)等环境污染、破坏事件;在生产、经营、贮存、运输、使用和处置过程中发生的爆炸、燃烧、大面积泄漏等事故;因自然灾害造成的危及人体健康的环境污染事故;影响饮用水源地水质的其它严重污染事故等。 二、应急救援组织机构、组成人员的职责划分 (一)指挥机构设置 1、成立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理领导小组,由___任组长,___任副组长,小组成员由各生产及行政部负责人及工作人员组成。应急救援办公室设在安监室,日常工作由安监室兼管。 2、发生重大事故时,以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为基础,立即成立重大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___任总指挥,___任副总指挥,负责现场应急救援工作的组织和指挥。

辐射事故应急预案.

辐射事故应急预案 一、总则 为及时、科学、合理、有效处置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辐射事故,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保护环境,最大限度减少辐射事故的影响,特制订本预案。 (一)任务。 放射源和辐射技术在工农业、医学、科研和教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当发生辐射事故,可能影响到公众的健康、安全和环境时,为防止和减少事故的危害,保障人体健康,保护环境,启动本应急预案,并作出正确响应。 (二)法律、法规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 《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 《广东省民用核设施核事故预防和应急管理条例》。 (三)适用范围。 适用于惠州市放射性同位素和辐射技术应用中的辐射事故的应急准备与响应。 (四)应急指导方针。 依据《广东省民用核设施核事故预防和应急管理条例》,辐射事故应急管理实行" 统筹规划,积极兼容,常备不懈,统一指挥,大力协同,保护公众,保护环境" 的方针。 (五)本应急预案的批准与修编。 1. 应急预案的批准。

依据《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第四十一条规定,由市环保局会同市公安局、卫生局、财政局等部门编制辐射事故应急预案,报市人民政府批准。 2. 应急预案的修编。 本预案根据应急演习、实施应急响应的结果和应急组织、单位情况的变化,以及国家和省的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的修改,进行定期或不定期修编。修编后报市人民政府批准。 二、应急机构和职责分工 成立市应急领导小组,负责领导、组织辐射事故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由市政府分管环境保护工作的副市长担任组长,市环保局主要负责人担任副组长,成员由市环保局、公安局、卫生局、财政局、环保监测站、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相关医疗机构的负责人组成。各成员单位在领导小组统一领导、指挥下,按照职责分工做好相应的辐射事故应急工作。具体职责分工如下: (一)市环保局。 负责辐射事故的应急响应、调查处理和定性定级工作; 组织对事故发生点周围进行辐射监测; 协助公安部门监控追缴丢失、被盗的放射源。 (二)市公安局。 负责丢失、被盗放射源的立案侦查和追缴; 负责对受污染区域进行治安封锁、治安维护、交通管制、维护社会稳定、群众疏散、落实各项强制隔离措施等工作;

XXX公司环保应急预案

XXX公司环保应急预案

突发性环境安全事故 应急预案 XXXX蓄电池有限公司 XXXX年XX月XX日

突发性环境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引言 突发性环境安全事故不同于一般的环境污染,没有固定的排放方式和排放途径,往往是具有发生突然、扩散迅速、危害范围广的特点,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和破坏,给人民的生命和国家财产造成重大损失的恶性事故。为了有效防范突发性环境安全事件的发生,及时、合理处理处置可能发生的各类重大、特大环境污染事故,保障人民群众身心健康及正常生产、生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相关规定和河北省有关法律、法规,以及保定市和徐水县环保局的要求,我公司制定了《突发性环境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本预案细化突发环境安全事件的应急、报告、处置程序,重点加强对危险化学品的贮存、运输、使用等各个环节的日常管理和安全防范工作。严防各种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的发生,规范和强化了应对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应急处置工作,以预防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为重点,逐步完善处置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的预警、处置及善后工作机制。建立公司环境保护系统,做到防范有力、指挥有序、快速高效和统一协调的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应急处置体系。 本预案由公司综合技术部制定,董事长批准发布。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以及实际操作中所暴露出来的问题和不足,不断地更新完善和改进应急预案文件体系,使应急救援工作更加有效。 董事长: XXXX年XX月XX日

突发性环境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1 总则 为了有效遏制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正确应对和有序处置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保护生态环境,防止人为或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等原因致使环境受到污染,人民健康受到危害,国家经济和人民财产受到损失,把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造成的环境危害和财产损失降至最底限度,根据国家防治环境污染的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公司环境现状,合理有效处理、处置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1.1 制定目的 保证在环境污染突发事故发生时,有效应对事故的发生,防止事态扩大,提高应急反应和救援水平,将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对人员、财产和环境造成的损失降至最小程度,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及生态环境安全,维护社会稳定。 1.2 应急组织方针 平战结合,预防为主,统一指挥,各负其责,以人为本,科学施救 1.3 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环境保护事故应急预案

环境保护事故应急预案 事故一般指造成死亡、疾病、伤害、损坏或者其他损失意外情况。下面,编为大家分享环境事故应急预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 总则 为了加强和规范我公司在环保设施运营管理中,对惠州企业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工作管理,预防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提高本公司处置突发环境污染事件能力,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环境污染突发事件及其造成损失,维护本公司及企业稳定,保护环境,促进公司、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国家突发环境污染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广东省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及相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预案。 2 使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应对本公司在运营管理中发生废水、固废处理系统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危险化学品废弃污染事件以及各类事件应急措施。当事故超出我公司可控制能力以外时,要立即通知相关部门,由政府相关部门领导我公司进行处理。 3 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惠州企业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 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应急处置体系由应急领导机构、综合协调

机构、专家机构和应急救援队伍组成。 3.1领导机构 突发环境事件应由领导组负责领导、组织和协调公司运营管理中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工作。企业法人或者总经理任组长,运营管理主任副组长,其他技术、生产、工程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应急领导机构设在公司办公室。应急领导组负责应急指挥部日常工作;协调联络应急指挥部各部门;遇到重大突发事件时,及时了解情况,向应急指挥部报告并提出处理建议;按照应急指挥部下达命令和指示,组织协调、落实全公司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工作。本司应急组成员组织图见附表。 3.2 各成员职责 应急指挥中心负责统一协调突发环境污染应对工作,各专业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相关专业领域突发环境污染应对工作,必要时应与客户,当地政府沟通合作,寻求最适处理方法。 遇到重大和特大突发环境事件发生时要马上联系当地省或市环保局,由该部门负责指导、协调、组织。 3.3综合协调机构 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应急管理领导组下设办公室作为突发环境污染应急管理综合协调机构。负责履行值守应急、信息汇总和综合协调职责,发挥运转枢纽作用。 3.4 专家咨询机构 环境应急指挥中心设立突发环境事件专家咨询机构为突发

环保应急预案(新)

突发环保事故应急预案 1总则 1.1编制目的 建立健全环境污染事故应急机制,提高企业应对涉及公共危机的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的能力,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公众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保护环境,促进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1.2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国家突法环境事故应急预案》及相关的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预案。 1.3事故分级 污染事故级别划分根据国家污染事故划分有关规定执行。 1.4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本公司各种突发事故。 1.5工作原则 企业在建立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系统及其响应程序时, 应本着实事求是、切实可行的方针,贯彻如下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建立环境事故风险防范体系, 积极预防、及时控制、消除隐患,提高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防范和处理能力,尽可能地避免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最大程度地保障公众健康,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2)坚持统一领导,分类管理,分级响应。接受政府环保部门的指导,使企业的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系统成为区域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加强企业各部门之间协同与合作,提高快速反应能力。 (3)坚持平战结合,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积极做好应对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思想准备、物资准备、技术准备、工作准备,加强培训演练,应急系统做到常备不懈,在应急时快速有效。 2组织指挥与职责 2.1公司成立以总经理为总指挥的应急指挥部,分管生产、安全、消防的各副总经理为副总指挥。 2.2应急指挥部组成及设置 应急领导小组组成:公司总经理、副总经理、安全部、生产部等部门。

应急指挥部: 总指挥:总经理; 副总指挥:分管生产、安全、消防的各副总经理指挥部: 生产调度处。 2.3应急指挥部的组成、职责和分工 2.3.1应急领导小组和指挥部职责 A制定、修改各种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B组建应急救援队伍,组织实施、训练和演习,并检查各项 工作实施情况; C发布和解除在应急救援行动中的命令; D负责向上级报告和向发放镇政府、周围居民通报情况; E负责组织调查事故发生原因,处理事故及总结经验教训。 232应急救援指挥成员职责及分工 A总指挥:负责指挥协调各种应急救援; B副总指挥:具体负责抢险、抢修、医疗、抢救物资、供应、运输及事故通报、安置工作的指挥; C安全部部长:协助副总指挥做好事故报警、报告、通报和事故处置工作;负责事故现场及扩散区域监测工作的指挥; D义务消防队长:负责检查现场周围火警、警戒、疏散工作的指挥; E办公室主任:负责受伤、中毒人员的组织急救及后勤保障; F 生产部部长:负责事故处置时生产系统开停车调度及生产系统人员调配; G质检部部长:负责事故处置工作中的临时性问题、事故的前期分析鉴定工作。 2.3.3应急救援专业队的组成和分工 A通讯联络队:安全部、生产部,负责人:生产部部长,负责各队联络; B抢险队:由事故发生所属部门人员组成,负责人:所属部门的负责人,负责组织当班人员,就近区域人员控制事故蔓延; C消防队:由公司义务消防队组成,负责人:义务消防队长,负责现场周围火警监察,并迅速组织人员连接消防带备用; D医疗救护队:由生产部抽调的事故部门以外的人员组成,负责人:办公室主任,担负抢救受伤、中毒人员的责任。 E重大环境危险源控制组:负责在紧急状态下的现场抢险作业、

辐射事故应急预案编写纲要辐射事故应急预案编写纲要模板

辐射事故应急预案编写纲要辐射事故应急预案编写纲要

辐射事故应急预案编写纲要 ( 供参考) 山东省环境保护局 4月

辐射事故应急预案编写纲要 1 总则 对本辖区内辐射污染源的现状、风险及隐患进行分析。 1.1 编制目的 为建立、健全辐射事故应急机制, 积极防范和及时处理各类辐射事故, 提高本辖区应对辐射事故的应急反应能力, 最大限度降低辐射事故的危害程度, 保护人民群众健康和生态环境安全, 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1.2编制依据 辐射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应以国家和山东省有关法律法规为依据: ( 1)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 5) 《中华人民共和放射性污染防治法》 ( 6) 《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 ( 9) 《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 10) 《山东省辐射环境管理办法》 ( 11) 《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 GB18871- ) 1.3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辖区及对本辖区有影响的临近市、县( 市、区) 辐射事故的应对及处理工作。 1.4基本原则 按照”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统一指挥、大力协同、保护公众、保护环境”的总体方针, 确定辖区内应对辐射事故的工作原则。 1.5事故分级 依据国务院《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按辐射事故的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 从重到轻将辐射事故分为特别重大辐射事故( Ⅰ级) 、重大辐射事故( Ⅱ级) 、较大辐射事故( Ⅲ级) 和一般辐射事故( Ⅳ级) 四个等级。 特别重大辐射事故是指利用放射性物质进行人为破坏事件, 或Ⅰ类、Ⅱ类放射源丢失、被盗、失控造成大范围严重辐射污染后果, 或者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失控导致3人以上( 含3人) 急性死亡。 重大辐射事故是指Ⅰ类、Ⅱ类放射源丢失、被盗、失控, 或者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失控导致2人以下( 含2人) 急性死亡或者10人以上( 含10人) 急性重度放射病、局部器官残疾。 较大辐射事故是指Ⅲ类放射源丢失、被盗、失控, 或者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失控导致9人以下( 含9人) 急性重度放射病、局部器官残疾。

环境保护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范本

环境保护突发事件 应急预案

第一章总则 1.1编制目的及依据 1.1.1编制目的 为建立、健全环境保护突发事件应急机制,有效防范和及时处理各类环境保护突发事件,增强项目应对环境保护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最大限度降低环境保护突发事件的危害程度,维护职工和群众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确保项目环境安全,保障项目施工顺利开展,特制定本预案。 1.1.2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有关法律、法规及规定,结合项目实际,制定本预案。 1.2指导思想和工作原则 1.2.1指导思想 按照“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统一指挥、大力协同、保护公众、保护环境”的总体方针,建立项目环境保护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充分做到指挥有序、分级响应、职责明确、反应灵敏、保障及时、防范有力、协调一致、运转高效的环境保护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全面提升项目应对环境保护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水平。 1.2.2工作原则 ⑴坚持以人为本、事前预防为主。加强对环境保护突发事件危险源的日常监督管理,强化、落实项目环境保护安全主体责任,提高环境保护突发事件的防范和处理能力,彻底消除环境保护安全隐患。力

争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尽可能地避免和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消除或减轻突发事件造成的影响,最大程度的保证职工及群众健康。 ⑵坚持统一领导,专业处理为主。项目应急工作在领导的统一领导下,分级分部门负责。针对不同污染源所造成的环境、水和生态污染,实行分类管理。实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的原则。 ⑶积极做好应对环境保护突发事件的思想准备、物资准备、技术准备和工作准备,加强培训和演练。 1.3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MHTJ-4标段范围内环境保护突发性事件的预防和应急处理。突发性事件包括违反环保法律法规造成的环境、水污染事件(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和安全生产事故(危险原材料等污染源储存、使用和废弃处理过程中发生的突发事件),针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而制定的防御方案。 1.4事件分级 1.4.1特别重大事件(Ⅰ级) 因环境、水污染造成下列情形之一的,为特别重大事件: ⑴死亡30人以上,或危及50人以上生命安全,或中毒(重伤)100人以上; ⑵因环境保护突发事件需疏散、转移群众5万人以上; ⑶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

辐射事故预防措施及应急处理预案及流程图

辐射事故预防措施及应急处理预案 为提高本单位对突发辐射事故的处理能力,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辐射事故的损害,保护环境,保障工作人员和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特制定本预案。一、辐射事故分级 根据辐射事故的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从重到轻将辐射事故分为特别重大辐射事故、重大辐射事故、较大辐射事故和一般辐射事故四个等级。 1、特别重大辐射事故,是指Ⅰ类、Ⅱ类放射源丢失、被盗、失控造成大范围严重辐射污染后果,或者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臵失控导致3人以上(含3人)急性死亡。 2、重大辐射事故,是指Ⅰ类、Ⅱ类放射源丢失、被盗、失控,或者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臵失控导致2人以下(含2人)急性死亡或者10人以上(含10人)急性重度放射病、局部器官残疾。 3、较大辐射事故,是指Ⅲ类放射源丢失、被盗、失控,或者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臵失控导致9人以下(含9人)急性重度放射病、局部器官残疾。 4、一般辐射事故,是指Ⅳ类、Ⅴ类放射源丢失、被盗、失控,或者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臵失控导致人员受到超过年剂量限值的照射。

二、本预案适应范围 凡单位内发生的放射源丢失、被盗、失控或人员超剂量照射等所致辐射事故均适用本应急预案。 三、辐射事故的预防 辐射事故多数是人为因素造成的责任事故,严格放射防护管理,做好预防工作,是防止辐射事故发生的关键环节。 (一)健全放射防护管理体制和规章制度,放射源使用和保管落实到人,纪律要严肃,奖惩要分明。 (二)组织放射防护知识培训,不准无证上岗,严格操作规程。 (三)定期检查放射防护设施,发现问题,及时检修。 四、组织机构及职能 1、辐射事故应急处理领导小组 组长:院长 副组长:党委书记(副书记)、副院长 成员:院办、党办、医务部、护理部、质管科、感染办、人事科、财务科、抢救小组负责人 下设办公室,设在医务部。 3、应急处理领导小组职责 (1)组织制定医院辐射事故应急处理预案; (2)负责组织协调辐射事故应急处理工作。 4、应急办公室(设医务部)的职责

环保事故应急预案

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 批准:杜月惠 审核:孙启刚 编制:王学鹏 二0一七年十月

目录 一、总则 (1) (一)编制目的 (1) (二)编制依据 (1) (三)术语、符号和名词定义 (2) (四)事故等级及参与范围 (3) (五)适用范围 (4) 二、公司概况 (4) (一)基本情况 (4) (二)危险源情况 (4) (三)地理概况 (5) (四)危险目标及其危险特性及对周围的影响 (5) 三、组织机构与职责 (6) (一)指挥部 (6) (二)专业队 (7) 四、应急响应 (9) (一)报警和通讯 (9) (二)现场抢险 (9) (三)事故调查处理 (21) 五、保障措施 (22) (一)物资供应保障 (22) (二)制度保障 (22) 六、培训和演练 (23) (一)培训 (23) (二)演练 (23) 七、附件 (23) (一)备案 (24) (二)修订与实施 (24)

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 一、总则 (一)编制目的 编制《环境污染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是贯彻环境安全预防为主的方针,是针对可能发生的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事先主动制定、采取防范措施,以免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而环境污染事故一旦发生时,能够确保迅速做出响应,有领导、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的按事先制定的抢险救援工作方案,有条不紊地进行抢险救援工作,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将事故影响降到最低限度,增强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防范能力,减少风险。为保障企业员工和周围居民的人身安全与健康,使公司和个人利益免受侵害,特制定本预案。 (二)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22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32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6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58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0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83号);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44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0号); 《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救援预案》; 《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环境保护应急预案

环境保护应急预案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环境保护应急预案一、预案目的 为保障中铁十九局集团有限公司成渝高速公路复线(重庆境)路面工程综合项目部环保安全,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危害,确保迅速有效地处理突发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原因造成的局部或区域环境污染事故,指导和规范突发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最大限度地保障企业利益和人民群众身体及生命安全。为防止和妥善处置突发性污染事故的发生特制定了本预案。 二、应急预案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成渝高速公路复线路面综合工程项目部区域内,突发的人为或不可抗力原因造成的废气、废水、固废等环境污染事件的应急救援工作。 三、编制依据 1、《环境保护法》; 2、《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3、《大气污染防治法》; 4、《水污染防治法》; 5、《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四、应急救援组织机构、组成人员的职责划分 1、项目应急救援领导小组

组长:韩峰 副组长:李永生、焦连模、吴云辉、潘兆进 组员:张洪文、仲爽、张道远、谭伟、林梦岩、张升、李贤平、郑红明、于庆忠、胡劲松、赵金龙、翟新华、周少国、周长虹、杨鹏 2、项目应急抢险组织机构框图 (2)副组长:具体负责排险、抢修、救护、抢险物资供应、事故通报、疏散安置工作的组织指挥; (3)吴云辉、郑红明、张升、杨鹏:协助副组长做好事故报警、报告、通报和事故处置工作;负责事故处置时生产系统开、停调度工作;必要时可代表组长处理相关事宜; (4)张洪文、仲爽:负责事故现场及有害物质扩散区域内的洗消、清除和监测工作; (5)李贤平:负责事故现场通信联络和对外联系、接待工、车辆调配等工作; (6)胡劲松、赵金龙、周少国、周长虹、翟新华:负责人员疏散、除险、隔离污染源等工作的组织指挥; (7)张道远负责抢险资金的筹集和管理工作。 五、工作程序

突发环境事故应急预案

突发环境事故应急预案 2017年1月

突发环境事故应急预案 1 总则 1.1 编制目的 建立健全环境污染事故应急机制,提高公司应对涉及公共危机的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的能力,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公众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保护环境,促进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1.2 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国家突法环境事故应急预案》及相关的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预案。 1.3 事故分级 污染事故级别划分根据国家污染事故划分有关规定执行。 1.4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本公司各种突发事故。 l.5 工作原则 公司在建立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系统及其响应程序时,本着实事求是、切实可行的方针,贯彻如下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加强对环境事故危险源的监测、监控并实施监督管理,建立环境事故风险防范体系,积极预防、及时控制、消除隐患,提高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防范和处理能力,尽可能地避免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最大程度地保障公众健康,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2)坚持统一领导,分类管理,分级响应。接受政府环保部门的指导,使公司的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系统成为区域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加强公司各部门之间协同与合作,提高快速反应能力。 (3)坚持平战结合,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积极做好应对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思想准备、物资准备、技术准备、工作准备,加强培训演练,应急系统做到常备不懈,在应急时快速有效。 2 组织指挥与职责 2.1公司成立以总经理为总指挥的应急指挥部,分管生产、安全、消防的副总经理为副总指挥。 2.2应急指挥部组成及设置 应急领导小组组成:公司总经理、生产部、办公室等部门。 应急指挥部: 总指挥:总经理; 副总指挥:分管生产的经理; 指挥部:生产部。 2.3 应急指挥部的组成、职责和分工 2.3.1 应急领导小组和指挥部职责 1、制定、修改各种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2、组建应急救援队伍,组织实施、训练和演习,并检查各项工作实施情况; 3、发布和解除在应急救援行动中的命令;

辐射事件应急预案

辐射事件应急预案 一、根据国家《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与防护条例》及《放射诊疗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的要求,在一旦发生放射诊疗事件时,能迅速采取必要和有效的应急响应行动,保护工作人员及公众及环境的安全,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建立放射事件应急处理机构。 成立由院领导、保卫科、设备科、医务处、护理部、放射、核医学等科室负责人组成的放射事件应急处置领导小组,负责相关工作的紧急协调处理,科室具体负责紧急处置,及时终止事件,防止事态扩大和蔓延,同时做好相应救治工作。 三、放射性事故应急救援应遵循的原则: (一)迅速报告原则; (二)主动抢救原则; (三)生命第一的原则; (四)科学施救,控制危险源,防止事故扩大的原则;(五)保护现场,收集证据的原则。 四、事件预防责任制度的准备:为避免或减少事故发生,平时就要做好应急演练与准备工作,落实岗位责任制和各项规章制度。 五、辐射安全监测:射线装置工作场所每年接受有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职责机构的防护性能检测发现问题,立即给予整改;放射诊疗工作人员定期进行个人剂量计申换检

测,放射装置每年进行年检;辐射安全管理人员经常对放射防护性能进行检测,严格按规范开展放射诊疗工作。 六、辐射事故报告和现场保护: 1、登记与监测:射线装置工作场所的防护性能检测发现有辐射泄漏;放射诊疗工作人员个人剂量计辐射暴露超过正常范围;放射装置年检不合格;出现射线装置故障或其他原因使受检者暴露照射超剂量。因射线装置失控导致放射病、器官损伤、人员死亡等,应启动应急预案。 2、事故分级与报告:辐射安全管理小组全面负责放射事件应急有关工作,并根据放射事件的程度及时报告。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相关规定,在2小时内上报市环保局、卫生局和公安局。同时在12小时内填写《放射源事故报告表》报送市环保局、卫生局和公安局。 七、放射性事故应急处理程序: (一)发生意外放射辐射事件时,检查室医务人员应按用电安全原则及时强制切断电源,并采取妥善措施保护病患者安全撤离现场。记录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及详细过程,以备调查处置。 (二)事故发生后,及时报告科室主任,并及时上报医院防保、医务等相关部门,情况复杂的报医院分管领导。(三)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召集专业人员,根据具体情况迅速制定事故处理方案; (四)事故处理必须在单位负责人的领导下,在有经验的工作人员和卫生防护人员的参与下进行。未取得防护检测人员的允许不得进入事故区;

石料场环境保护应急预案

石料场 环境保护应急预案二〇年月

石料场 环境保护应急预案 为有效预防矿山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及时、合理处置可能发生的各类环境污染事故,保障人民群众身心健康及正常生产、生活活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规定,制定本预案。 一、指导思想 突发环境事件控制和处置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预防为主”、“以人为本”的原则,以规范和强化矿山环境保护系统应对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工作为目标,以预防突发环境事件为重点,逐步完善矿山处置突发环境事件的预警、处置及善后工作机制,建立矿区环境保护系统防范有力、指挥有序、快速高效和统一协调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体系。 二、适用范围 矿区范围内发生的突发事件的控制和处置行为,具体包括: 1、工业企业生产过程中因意外事故造成的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 2、影响饮用水源地水质安全的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 3、因不可抗力(含自然原因和社会原因)而造成危及环境安全及人体健康的环境污染事故。 4、其他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 三、组织领导机构及职责 矿山环保应急领导小组组成 组长:联系电话: 副组长:联系电话:

成员: 主要职责: 1、宣传学习上级有关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工作的方针、政策,贯彻落实上级领导对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的指示精神。 2、掌握有关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情报信息和时态变化情况。 3、负责环境污染事件应急协调工作。 4、负责有关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工作措施落实情况、工作进展情况,信息联络、传达、报送、新闻发布等工作。 5、提供和解决处置环境应急所需的人员、设备、车辆、物资等。 6、应急处置的其他工作。 应急领导组下设应急现场指挥组、应急处置组。 四、基本原则 1、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建立和加强突发环境事件的预警机制,切实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报告、快速反映、及时控制。 2、按照“先控制后处理”的原则,迅速查明事件原因,果断提出处置措施,防止污染扩大,尽量减小污染范围。 3、以事实为依据,重视证据、重视技术手段,防止主观臆断。 4、制定安全防护措施,确保处置人员及周围群众的人生安全。 5、明确自身职责,妥善协调参与处置突发事件有关部门或人员的关系。 五、处置程序 1、迅速报告 接到突发环境事件报警后,值班人员必须在第一时间向矿山环保应急领导小组报告。对重特大环境污染及破坏事故经认定后及时向上级政府和县环保局报告。

环境污染突发事故应急预案(示例)

环境污染突发事故应急预案 一、总则 1、目的 (1)为提高突发事故应急响应能力,作好污染事故应急准备和响应,确保在发生污染事故的第一时间,能准确掌握情况,采取有效措施对事故的控制,杜绝或最大限度减轻对职工和周边群众生活和健康影响、降低空气、土壤及水质的污染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2)建立健全突发环保事故应急机制,提高公司和全体员工对涉及公共危害的突发环保事故具有应急处置能力,保障公共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环境清洁,促进文明、健康、友好和谐的社会环境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2、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重庆市环境保护条例》、《重庆市长江三峡库区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应急预案。 3、基本原则 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统一指挥,分工负责,把环保应急工作落实到实际行动。根据企业自身实际制定有效、适宜性格的预防应急预案,充分

发挥指挥者和实施者及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做到有的放矢,无险以防,有险必救,有求必应,有应必胜的格局。 4、应急任务 (1)公司领导小组制定应急方案和响应程序及操作规范。 (2)第一责任人承担其环保责任,指挥和发布抢险救援命令,领导成员按照自己的职责及时、准确、有效完成其工作任务。 (3)生产部负责事故的现场处理和事故后的生产恢复工作。 (4)行政部负责事故调查和善后处理工作,及时发布事故信息和上下联络工作。 二、应急组织和响应 1、应急组织机构是公司按照自身实际,建立的突发环保事故的应急响应组织,部门明确,责任清楚,任务落实,做到准确、有效、及时响应。将突发环保事故得到组织即时、统一指挥、相互协调、有效控制,尽可能减少和降到环保事故对周边群众的生产、生活影响,排除或降低土壤、水质、空气的污染程度。维护社会稳定、保障人民群众和全体职工的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推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企业生产经营持续发展。 如图一:《环保事故应急组织机构》

辐射事故应急预案

辐射事故应急预案 根据《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及《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许可管理办法》的要求,为使我院在发生一般辐射事故时,能迅速采取必要合有效的应急响应措施,保障工作人员及公众的生命健康,保护环境,特制定本应急预案。一、辐射事件应急处理机构和职责 (一)本单位成立辐射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组织、开展辐射事件的应急处理救援工 作,领导小组成员如下: 组长:何雪松 副组长:胡玉麻永怀 成员:姜树华张俊清 (二)应急处理领导小组职责: 1、定期组织对本单位射线装置的使用场所、设备和人员进行辐射防护情况的自查和监 测,发现事故隐患及时上报至院办并落实整改措施; 2、发生人员受超剂量照射事故时,应启动本预案; 3、事故发生后立即组织有关部门和人员进行一般性辐射事故应急处理; 4、负责向本区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即使汇报事故情况; 5、负责一般性辐射事故应急处理具体方案的研究确定和组织实施工作; 6、辐射事故中人员受照射时,要通过个人剂量计或其它工具、方法,迅速估计受照人 员的受照剂量;

7、负责信宿安置受照人员就医,组织控制区内人员的撤离工作,并及时控制事故影响, 防止事故的扩大蔓延。 二、一般性辐射事故应急处理程序 (一)事故发生后。当事人应立即通知同工作场所的人员离开,并及时上报辐射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启动本预案。 (二)应急处理领导小组立即召集专业人员,根据具体情况迅速指定事故处理方案,即使采取措施进行应急处理,有效控制事态扩大,并在一小时内上报本区环保行政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上报内容包括:突发辐射事件的类型,发生事件的时间、地点,污染源类型、大小、污染方式、污染范围,人员受辐射照射的初步情况。 (三)事故处理必须在单位负责人的领导下,在有经验的工作人员和卫生防护人员的参与下进行,未取得防护检测人员的允许不得进入事故区。 (四)各种事故处理以后,必须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讨论,分析事故发生原因,从中吸取经验教训,采取措施防止类似事故重复发生,并将最终总结报告上报本区环保行政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 附:应急联系方式 院办公室:83876520 放射科:83881513 区环保局:6381 3631、32、33转666 6381 5165 区卫生局值班室:63811955 区卫生监督所值班室:63858419 北京市丰台区长辛店医院 2007年9月10日 人员培训计划

环保应急预案

XXXX公司 环保事故应急预案 编制 审核 批准 年月日

环保事故应急预案 1 总则 1.1 编制目的 建立健全环境污染事故应急机制,提高公司应对涉及公共危机的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的能力,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公众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保护环境,促进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1.2 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国家突法环境事故应急预案》及相关的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预案。 1.3 事故分级 污染事故级别划分根据国家污染事故划分有关法律规定执行。 1.4 适用范围 本预案仅适用于本公司各种突发事故。 l.5 工作原则 公司在建立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系统及其响应程序时,本着实事求是、切实可行的方针,贯彻如下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加强对环境事故危险源的监测、监控并实施监督管理,建立环境事故风险防范体系,积极预防、及时控制、消除隐患,提高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防范和处理

能力,尽可能地避免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最大程度地保障公众健康,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2)坚持统一领导,分类管理,分级响应。接受政府环保部门的指导,使公司的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系统成为区域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加强公司各部门之间协同与合作,提高快速反应能力。 (3)坚持平战结合,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积极做好应对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思想准备、物资准备、技术准备、工作准备,加强培训演练,应急系统做到常备不懈,在应急时快速有效。 2 组织指挥与职责 2.1公司成立以总经理为总指挥的应急指挥部,分管生产、安全、消防的副总经理为副总指挥。 2.2应急指挥部组成及设置 应急领导小组组成:公司总经理、副总经理、安环部、生产部、综合办公室等部门。 应急指挥部: 总指挥:总经理; 副总指挥:分管生产、安全、消防的副总经理; 指挥部:生产部。 2.3 应急指挥部的组成、职责和分工 2.3.1 应急领导小组和指挥部职责 1、制定、修改各种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环境保护管理措施与应急预案

环境保护管理措施及应急预案 为了防止和快速、及时、妥善处理公司发生的水、尘、噪音及垃圾废弃物污染和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及职业中毒等事故,做好救援处置工作,在发生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后,能迅速有序地开展救援、救灾工作,疏导并制止群体事件、事态扩大,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社会危害,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社会稳定,真正实现生态环保目标,根据汽车修理厂实际情况,特制定应急处置预案。 一、预防和预警 危险源监控环境事故主是指水污染事故、大气污染事故、噪音与振动危害事故、固体废弃物污染事故、有毒化学品污染事故、放射性污染事故及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植物与自然保护区破坏事故等。环境事故分为环境污染事故和环境破坏事故两类。 1、环境污染事故主要指在正常生产经营活动中,因生产经营方式、工具、设备等,产生的废气、废水、噪音、粉尘、油污等的排放(或经治理后排放)未达到国家或地方主管部门规定的容许标准,致使周边环境受到污染。 2、环境破坏事故系指为追求经济利益,在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导致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植物与自然保护区受到破坏。因此,必须加强对施工过程中的环境保护的监控管理,同时,应结合现场的特点,再采取有效措施。 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维修清洗应在规定的固定地点进行,每天应对摩托车清洗地点进行清扫,保持下水道疏通,场地整洁。 2、保持场地清洁,汽车拆卸维修时,应做到油、水不落地,拆下的

零件应放置在零件盆中,废油接入油盆中,拆修完毕后,立即清扫场地。 3、废旧料应分类放置在规定的收集地点,废机油倒入收集桶内,定期处理废旧料和废机油。 4、锉削制动蹄片应防止有害粉尘扩散,危害人体健康,有条件的应装置防尘罩或去尘装置。 5、车辆喷漆应在烤漆房或喷漆间内进行,防止漆尘飞扬,污染环境。 6、检修空调机时,制冷剂不得随意排放到大气中,应使用冷媒回收装置回收利用。 7、维修摩托车的废气排放应达到国家标准的规定要求,不得随意降低标准,不达到标准的不准出厂。 8、环保工作应定期进行监督检查,落实奖惩措施。 1)加强环境保护意识教育,保证现场施工作业人员必须熟悉汽车修理厂周边环境保护区域。 2)现场按规定堆放相关设施、工具以及杂物,不占用区域以外场地。 3)现场按批准设置垃圾堆放点,对各类垃圾进行分类堆放,定期将各类垃圾进行覆土或者送相关单位处理。 4)禁止将维护产生的废油、废料以及抹布燃烧或随地丢弃,应分类收集,送往垃圾收集场地。 5)厂区生活污水设中水处理,暖气、灶具采用清洁燃料,油料库做防渗透处理。 6)预警行动对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作业人员进行预警培训。发现有可能出现环境污染及环境破坏事故等的情况,立即通知主管。值班人员迅速采取措施,同时报告厂长。厂长进行现场指挥和协调以及根据现场情况

公司环保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公司环保突发环境事件 应急预案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编制单位: 编制时间: 一编制目的 为有效防范环境污染事件,特别是重、特大环境污染事件的发生时,能及时和合理处置可能发生的各类重大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有效控制和消除污染,维护自然生态环境,保障人民身心健康和财产安全,结合本企业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有限公司根据号文件:关于贯彻落实环境保护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有关工作的通知,特编制《有限公司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二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22 号); 2.《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9 号);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87 号);

4.《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32 号);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 席令第58号); 5《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暂行办法》(环发[2010]113号); 6.《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7.《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8.《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办法》; 9.《新环监[2012]696号文件》; 10.《阿地环字[2011]182号文件》; 三适用范围 有限公司生产厂区内各单元发生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的控制和处置,均适用本预案的规定,具体包括: 1.因地震、洪水、火灾等自然灾害影响而造成的危及人体健康的环境污 染事件; 2.生产过程中因意外事件造成的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 3.其他突发性的环境污染事件(不包括放射源引发的突发环境污染事件)。 四企业的基本概况 建设单位:有限公司。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