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夏热冬冷地区住宅建筑节能设计及应用

中国夏热冬冷地区住宅建筑节能设计及应用

中国夏热冬冷地区住宅建筑节能设计及应用
中国夏热冬冷地区住宅建筑节能设计及应用

中国夏热冬冷地区住宅建筑节能设计及应用

简介:气候是影响建筑设计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不同的区域条件下,应有不同的建筑形态空间布局,即适应气候的地域技术。本文将针对夏热冬冷地区的气候特征,从建筑布局、建筑遮阳、空气间层的保温隔热、室内空间组织、围护结构等来探讨该地区住宅建筑节能设计。力图降低建筑能耗,创造建筑微气候,并从地域技术,构造设计上来创作该地区气候的住宅建筑。

关键字:住宅建筑构造设计地域技术节能

前言

上个世纪全球的建筑建设量等于之前人类所有建筑建设量的总和,当然这源于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是人类文明程度的表现。然而,有限能源已逐步的枯竭,自然资源破坏性的利用,自然环境的日益恶化,城市的建设和建筑的发展都不断地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如今,建筑师必须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去审视我们的建筑设计,从根本上降低建筑能耗。另外,还必须适应社会的发展,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提高室内舒适度,减少对空调等耗能设备的依赖性。接下来,我将通过对生物气候地方主义理论及一些国外新气候建筑的介绍和研究,探索适合中国夏热冬冷地区建筑的设计原理。

1.中国夏热冬冷地区气候特征

中国夏热冬冷地区地理纬度大致在北纬30度~32度,属于气候过渡地区。这一地区夏季太阳辐射强度较大,气温较高,最热月份室内气温高达32摄氏度左右,持续时间长达3~4个月,特别是在顶层及西晒房间显得十分闷热难受;冬季室内显得阴冷潮湿,最冷月份的室内平均气温只有4~6摄氏度,时间长达2~3个月,且季节风旺盛。该地区住宅建筑室内热环境质量普遍较差。由此,大量的空调设备涌入居民区。由于缺乏总体部署,没有从改善建筑热工入手,热环境的改善十分有限,能源利用效率低,造成大气环境污染。因此,改善该地区的室内环境已是刻不容缓。

在正常情况下,相同体积、材质、质量的物体,在同一环境条件下,所吸收的太阳辐射热相等,其根本区别只在于热量在形体中的分布情况。其实建筑隔热就是尽可能的将多余的太阳辐射热阻隔在建筑之外,使室内具有舒适的热环境,这就需要我们要对建筑的外环境进行分析研究。建筑并不同于一般的形体,它已经是有一个普通的形体转化为了有生命力的空间形态。它需要有采光与通风,这就必然需要有门窗,而太阳热辐射就会通过门窗传入室内。这就需要在设计中就必须知道该地区一年中太阳的运行规律,分析该地区生物气候特征,采用适合的建筑造型,以及建筑朝向,并采取有效的建筑遮阳、保温等措施。

2.生物气候地方主义理论

气候和地域是紧密相连的两个概念,从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就开始对建筑与气候、建筑与地域关系的研究。随着科技的进步、研究的不断深入,建筑节能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963年,V·奥戈雅所著的《设计结合气候:建筑地方主义的生物气候研究》,概括了60年代以前的建筑设计与气候、地域关系研究的各种成果,提出“生物气候地方主义”的设计理论,将满足人体的生物舒适感觉(冷、热、干、湿等)作为设计的出发点,注重

研究气候、地域和人体生物感觉的关系,认为建筑设计应遵循气候→生物→技术→建筑的过程,分别是:

调研设计地段的各种气候条件;

评价每个气候条件对人体生物舒适感的影响;

采取技术手段解决气候与人体舒适之间的矛盾;

结合特定地段,区分各条件的重要程度,并采取相应的技术手段进行建筑设计,寻求最优化的设计方案。

生物气候地方主义理论较大地影响了后来的建筑设计,例如70年代的德国适应气候节能建筑的研究。除此之外,印度的柯里亚也提出了“形式追随气候的设计方法论”。从生物气候学角度出发,结合地域气候条件进行设计是设计者用来表达地方主义文化特征的重要手段,也是为了满足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

3. 夏热冬冷地区住宅建筑设计中的地域设计

为适应夏热冬冷地区的气候特征,必然要产生一系列适应性的空间形态。

㈠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

在夏季自然通风的情况下,要使室内温度低于室外温度的有效方法是加强外墙及窗户的隔热性能。根据建筑的热工机理,太阳辐射投射到建筑外表面时,其中一部分被反射出去,一部分被吸收。而被建筑外表面吸收的热量一部分向室内传递,另一部分则以长波辐射和空气对流的形式向室外散发。显然,散发到室外的热量越多,传递到室内的热量就越少。因此,增大建筑外表面的辐射有利于减少向室内传递的热量。因此,对于夏季持续长时间高温的夏热冬冷地区,其外墙通常采用白色粉刷或用浅色饰面来达到提高外墙辐射隔热的效果。此外,要想取得减少向室内传递热量的效果,还应该采取降低建筑外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的手法,即在外围护结构中设置隔热层,阻隔室外的热量向室内传递,这样一来,建筑从室外所吸收的热量将大量地聚集在建筑的外表面,促使建筑的外表面温度升高,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建筑外表面与环境之间的温度差,有利于建筑向室外散热。这种隔热方式也称为升温隔热法。反射隔热和升温隔热的结果都是把投射到建筑外表面的太阳辐射热转移到建筑的外部环境中去。冬季亦反。

对夏热冬冷地区而言,窗户的热工性能问题一直都是外围护结构设计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其主要问题是该如何改善以及防止空气渗透。在夏季满足自然采光的同时,能够尽可能得使热量滞留在室外,而且,还要满足冬季减少热量从室内向室外传递。目前,最常用的方法是采用多层空气间层的玻璃窗,如使用中空、隔热和反射的玻璃等,但空气间层的厚度一般只有20mm左右,并不能有效地达到隔热的目的,若是达到40mm才会有效,而这就使得空气间层之间的压力变得更小,所采用的玻璃就必须要有更大的强度,而这将势必要提高造价。当然,如果在空气间层里填充反光材料,会达到更好的效果。

㈡建筑布局

在夏热冬冷地区,建筑的总体布局常常会坐北朝南。除此之外,还会紧密地围绕良好的自然通风,其目的是为了舒缓夏季的酷热与减少冬季室内的阴冷湿气。所以在建筑布局上往往采用舒展开敞的形式以及有较大的窗洞开口,来保证良好的自然通风。在此基础上,若是采用较深的门廊和遮阳板将有助于导风与降温。而另一种有效的方式是在室内设置

“风道”以组织穿堂风,“风道”应有足够的宽度来保证室内空气的流通,其两端还可以设置蓬或门廊来起到导风、避雨或遮阳的作用。

㈢内部空间的组织与划分

该地区的建筑普遍的存在一个显著的特点——开敞的平面形式,有点类似于现代住宅中的“流动空间”,但功能更加全面。所以,该地区的较为理想的建筑布局形式是:一个长方形的建筑平面兼坡顶的建筑立面。所有的房间都有直接的通风采光,住宅的四边多会带有阳台、百叶遮阳板或外廊。很多的传统民居会采用这种布局形式。但在大量的多层及高层单元住宅中,由于建筑密度或容积率的限制,现代住宅会有较大的进深,因此需要设计者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保证不同方位的住房之间有流畅的气流用以形成穿堂风。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群众对住宅建筑的各个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生活的空间环境也越来越重视,所以,住宅建筑中的“大厅小卧”的概念为适应现代住宅观的变化应运而生,它反映了住宅建筑的发展趋势,是住宅设计中的一个进步标志。“大厅小卧”属于建筑设计中的空间组合、功能分区和面积分配的问题。设计者应注意厅卧之间的面积分配,强调建筑设计手法在“大厅小卧”中的细节部位,以保证“大厅小卧”住宅能够拥有良好的空间环境和使用效果,并使其具有一定的“超前意识”。

以上是建筑设计中面对地域和自然气候条件的营造,历经岁月的锤炼而形成的地域技术,是一种质朴、广义的生态设计。其中所体现的“因地制宜”的原则和采用的生态设计手段所创造的环境微气候思想,是设计手法中的一种重要手段。

根据不同的地域气候特征,生成一套相应的建筑构造设计,是设计者在建筑领域中不断追求的目标。其基本思想是:不依赖耗能设备,而在建筑形式、空间布局和构造上采取相应措施,以改善建筑环境,实现微气候调节。

如印度建筑师柯里亚的作品对其设计思想作了有利的诠释。为了解决干热气候区域的建筑所产生的一系列的问题,柯里亚提出了“开敞空间”和“管式住宅”,前者体现了有阴影的户外或半户外空间更适合于干热气候地区公共活动的信念;后者把烟囱抽风的原理应用于剖面设计中。因而,在底层高密度的住宅群体中,既创造了小型的阴影户外空间,又有效解决了室内空气流通的问题,并创造了直接反映其气候特征的建筑形象。

具体的方案实例分析

这是浙江省临安市高坪村的一新农村节能住宅设计方案(上北下南),较好的利用地域技术以及建筑构造学,适应夏热冬冷地区的气候特征,满足建筑节能的设计思想。

特点

根据当地居民的生活习惯,保留了厅堂,在平面上采取当地传统的布局形式,取得与传统民居的认同感,且在保证日照通风等基本条件的情况下,在西南方向上增设阳光间,使布局更为合理,使用更为舒适(如图)。

图表 1 一层平面图

图表 2 二层平面图

在剖面上增设“大烟囱”,结合当地的常年风向,实现水平、竖直方向上的联合通风。

在立面上采取斜坡造型减小了建筑体量,且有利于屋顶的排水并结合三层阁楼的雨水收集装置。

主客分区,食寝分离,动静分区,居寝分离。

窗户上采取“南大北小、东少西无”的形式,有利于更好的通风与采光。

生态型住宅,造型简约,节能节水,经济适用。

太阳能的利用

设置太阳能屋面,将太阳能热水器和太阳能光电板与屋面的排水系统相结合。

设置阳光间,利用可翻转双层(低辐射膜)透射玻璃顶和双面材质的可翻转百叶,来利用太阳能升温改善室内温度。

根据夏热冬冷地区的冬季与夏季不同的太阳高度角来有效地利用阳光和进行遮阳(如图)。

图表 3 附加阳光间工况分析

冬季工况:在白天打开百叶,并使百叶的深色一面朝向室外,可以充分地吸收太阳辐射热,为室内提供一定的能量,阳光不受阔叶树枝叶的遮挡,直接照射或反射到室内,南侧蓄热墙吸收热量,成为太阳能的蓄热体。在夜晚关闭百叶,拉下遮阳幕,减少室内外热量交换;南侧蓄热墙释放白天所吸收的热量,维持室内温度。通风屋顶的进风口和出风口封闭。夏季工况:在白天用南边的阔叶树、关闭的百叶(面向室外的一侧涂成浅色,用来阻挡并反射多余的阳光进入室内)以及拉下的遮阳幕来遮挡太阳光直射,阻挡外部热量进入室内;在夜晚则采取开窗通风的方式来降低室内温度。通风屋顶的进风口和出风口的百叶在夜间和白天的某些时刻是开启的,以带走室内空气中的受热空气以避免室内温度过高。

卵石床蓄热床

由太阳能集热器和蓄热物质(通常为卵石地床)构成,安装时集热器低于蓄热物质,空气在集热器内被加热后,在热压驱动下流过蓄热物质,并存储热量。非日照阶段,由卵石床向室内供热。用于夏季降温时,室内空气从底部进入,经蓄热墙加热后,在浮力作用下上升,从风道顶部流出;冬季调整开口,按相反方向流动。与此同时,还可以通过节气闸控制进入房间的气流量。

图表 4 卵石蓄热床工况

白天工况:白天天气晴朗的情况下,吸收大量的阳光辐射热,并通过风扇送至室内,加热室内多余的热量存储在地下卵石床和蓄热墙中。

夜晚工况:放下保温帘并关闭百叶,地下卵石床和蓄热墙中存储的热量开始释放,以保证室内温度不至于过低。

通风与遮阳

百叶式遮阳构件起遮阳、降温和导风作用。

(夏季)开启楼梯间处的天井玻璃顶,产生“烟囱效应”,利用风压通风组织自然通风以达到降温和通风作用。

厨房的灶台上方设置通风小烟囱管道,加强厨房的室内气流流动,使厨房空间保持负压状态。

隔热保温

因地制宜,使用轻质保温小型砌块砌筑外墙,外加保温粉刷层。

结合太阳能热水器与太阳能光电板来设置双面屋面,而阁楼的储水箱起保温隔热作用。

节约用水

使用节水龙头和坐便器。

结合屋顶的排水系统收集雨水并联合屋前的蓄水池进行水循环的综合利用,用于生活用水与灌溉。

在夏热冬冷地区我们可以找到许多类似的建筑形式:干栏式建筑、平台、通风屋面等。这都是劳动人民根据当地的气候特征,所创造出的建筑形态,是一种建筑文化的体现。在建筑设计中应该在气候环境设计的基础上寻求一种继承文脉的理念,因为气候不只是影响建筑的一个自然环境,还与文化息息相关,设计者应该贯彻“形式追随气候的”思想。尽可能的对该地区的建筑文化进行更深层次的追求与思考。

结束语

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在夏热冬冷地区的住宅工程经历了提供必要的居住条

件和满足一定的舒适性要求两个发展阶段。近几年,人民对住宅的舒适性要求越来越高,能源的需求量也随之日益增加,能源利用情况紧张,而常规能源的大量使用必将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在这种前提下,有学者提出了“建筑节能,健康居住”的概念,即在不牺牲环境质量的前提下,以较低的能耗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的居住环境。对于人居环境的探讨,一直以来都是建筑界所关注的问题。无论是在建筑节能、降低建筑能耗,还是在提高人居舒适度,创造新型的住宅建筑,都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是面对这个庞大的建筑领域,建筑能耗是显而易见的,微小的能耗变化,都将决定对能源的如何分配。所以在不同的区位下,采取的节能措施也不尽相同,对地域技术的研究同样也是首要面临的关健性问题。所以我们要从建筑的各个方面出发,实现开源节流,降低建筑能耗、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不局限于太阳能,包括利用风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向着真正的绿色建筑迈进。本文所提到的几点建议,只是微不足道的一小部分,要想实现建筑领域真正节能,还需要建筑界同仁们不懈的努力。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该领域研究的不断发展,节能方式的不断完善,我国的建筑必将会有一个美好的未来,早日实现建造“双零建筑”(零能耗、零排放)的目标。

作者姓名:谢茜茜

所在学校:浙江科技学院

班级:建筑071

指导老师:武茜

绿色建筑节能评价标准

绿色建筑节能评价 标准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 50378- 介绍 自 6月1日起施行。 一、概述 在建筑的建造和使用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同时增加环境负荷。据统计,人类从自然界所获得的50%以上的物质原料用来建造各类建筑及其附属设备。这些建筑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又消耗了全球能量的50%左右;与建筑有关的空气污染、光污染、电磁污染等占环境总体污染的34%;建筑垃圾占人类活动产生垃圾总量的40%。 绿色建筑的定义: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绿色建筑是将可持续发展理念引入建筑领域的结果,将成为未来建筑的主导趋势。当前,世界各国普遍重视绿色建筑的研究,许多国家和组织都在绿色建筑方面制定了相关政策和评价体系,有的已着手研究编制可持续建筑标准。由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地理位置和人均资源等条件不同,对绿色建筑的研究与理解也存在差异。 中国政府从基本国情出发,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节约能源,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角度,提出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主要内容是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即“四节”)与环境保护,

注重以人为本,强调可持续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与绿色建筑、可持续建筑提法不同,内涵相通,具有某种一致性,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建筑理念。 中国资源总量和人均资源量都严重不足,同时中国的消费增长速度惊人,在资源再生利用率上也远低于发达国家。中国各地区在气候、地理环境、自然资源、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民俗文化等方面都存在巨大差异。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时期。中国现有建筑总面积400多亿平方米,预计到2020年还将新增建筑面积约300亿平方米。在中国发展绿色建筑,是一项意义重大而十分迫切的任务。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建立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反映建筑领域可持续发展理念,对积极引导大力发展绿色建筑,促进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编制原则 1、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结合中国国情。 2、重点突出“四节”与环保要求。 3、体现过程控制。 4、定量和定性相结合。 5、系统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三、标准简介 《标准》用于评价住宅建筑和办公建筑、商场、宾馆等公共建筑。《标准》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以下六大指标:

浅析绿色建筑节能设计

浅析绿色建筑节能设计 摘要: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筑的能源消耗问题也愈来愈严重,这就需要从各 方面加强重视,保障建筑节能设计的质量,最大化的减少建筑能源的消耗。通过 将绿色节能理念和建筑设计进行有机的融合,就能保障建筑设计的整体质量,这 也是未来建筑设计发展的重要方向。 关键词:绿色建筑;节能;设计 引言 绿色节能理念的主要目的就是在建筑施工的整个过程中,把建筑领域对环境 的损害降到最低,并且综合运用资源与环境,实现人和自然的和谐共处,使得经 济的可持续发展得到保障。绿色节能理念原本是在经济领域得到应用,之后慢慢 在建筑领域也得到普及。对绿色节能理念在建筑设计领域的实际运用,可以在很 大程度上降低资源对整体环境的压力,并且使得建筑领域的浪费现象得到很好的 控制,进而促进绿色节能理念在现代建筑设计领域中的发展与运用。 1我国绿色建筑设计现状及节能设计的重大意义 目前,我国依然处于社会主义发展的初级阶段,我国人口基数大,所以,对 于环境保护工作有着较大的难度。对于当前这种情况,在建筑设计中如何做好节 能设计工作也存在一定的难度。尤其是在当前全国范围内都出现了一定的环境恶 化情况。受到这种现象的影响,在2014年之时,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水平逐渐放缓,同时环境保护以及经济增长之间的矛盾逐渐尖锐。所以,在对经济开发过程中,要求做好环境保护工作,当前该工作已经引起了我国有关部门的重视。在建 筑业的发展中,要求积极应用一些较为合理的措施才能构建一种全新的运营模式,这样可以逐渐降低此行业在发展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进而才能对资源 进行优化,而在另外一个方面也会推动我国经济发展较为和谐地进行,尽早实现 环境保护的功能。因为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时间比较短,基础研究比较晚,因此 就会存在着建筑质量比较差,区域差异明显、制度体系存在缺陷、绿色环保理念 较为缺乏等等问题。进而就会导致我国在推进绿色建筑发展同发达国家相比而言 较为困难。而在绿色建筑初始发展时期,以政府的政策作为基本核心制度因素以 及技术产业化作为支撑因素,这些是对绿色建筑发展造成影响的制约因素,在大 众消费者需求、开发商认识以及绿色建筑初的投资等等则构成了第二层次制约因 素群,在完成了初始阶段以后,这些都是绿色建筑发展必须面对的问题。 2绿色节能建筑设计发展的现状以及遵循的原则 2.1 绿色节能建筑设计发展的现状 绿色节能建筑的设计发展是未来建筑设计发展的趋势,但是从当前的发展现 状能看到,其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有待解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层面:(1)没有科学使用高能效设备 建筑的绿色节能设计过程中,一些设计人员盲目的使用高能效设备,没有结 合实际的需求,造成投入的设备和建筑实际需求不相符合,不仅不能起到积极作用,反而造成了设备的应用紧缺问题。有的高效能设备的闲置问题比较突出,而 应用的设备和实际的能耗偏差比较大,没有达到设计的要点。 (2)绿色节能的拼接设计问题 绿色节能建筑的设计发展已经成为人们所熟知的设计方式,但是设计人员对 绿色节能设计的内涵还没有真正的了解和正确的认识。从而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 就比较容易出现技术硬性拼接的现状,设计技术的科学性不强。具体设计过程中

公共机构绿色建筑节能设计自测与答案

公共机构绿色建筑节能设计 返回上一级 单选题(共10题,每题4分) 1 . 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50378)的四节,不包括下面哪一部分内容()? A.节地与室外环境 ? B.节能与能源利用 ? C.室内环境质量 ? D.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我的答案:C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暂无 2 . 关于太阳能热水系统,下面哪一条说法是正确的() ? A.办公建筑安装太阳能热水系统一定节能 ? B.住宅应该优先安装太阳能集中热水系统 ? C.住宅太阳能热水系统应该与用户行为模式尽可能一致 ? D.太阳能热水系统不需要消耗常规能源 我的答案:C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暂无 3 . 一般而言,建筑节能设计不包括哪一部分内容() ? A.暖通空调系统 ? B.生活热水 ? C.照明 ? D.施工机械 我的答案:D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暂无 4 . 下面哪一部分内容,不属于规划阶段节能设计的内容() ? A.风环境 ? B.热岛 ? C.日照 ? D.电梯 我的答案:D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暂无

5 .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不包括下面哪个阶段的内容() ? A.规划设计 ? B.施工 ? C.拆卸 ? D.运行管理 我的答案:C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暂无 6 . 绿色建筑的被动式节能设计,不包括下面那部分内容()? A.阳光间 ? B.地源热泵 ? C.自然通风 ? D.自然采光 我的答案:B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暂无 7 . 绿色建筑的机电系统节能设计,不包括() ? A.暖通空调 ? B.生活热水 ? C.外墙保温 ? D.照明 我的答案:C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暂无 8 . 下面那一项不是夏热冬暖地区住宅节能设计的要点()? A.自然通风 ? B.加强保温 ? C.遮阳 ? D.自然采光 我的答案:B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暂无 9 . 照明功率密度的目标值比现行值() ? A.高 ? B.一样 ? C.低 ? D.没规律

浅谈夏热冬冷地区建筑节能设计

浅谈夏热冬冷地区建筑节能设计 摘要:能耗问题是当今社会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建筑节能设计尤显其重要性。一般说来,建筑节能设计主要加强外墙、门窗、屋面等方面设计,提高围护结构热阻值和密闭性,达到节约建筑使用能耗目的。 关键词:夏热冬冷:节能设计 节能建筑是指遵循气候设计和节能的基本方法,对建筑规划分区、群体和单体、建筑朝向、间距、太阳辐射、风向以及外部空间环境进行研究后,设计出的低能耗建筑,其主要指标有:建筑规划和平面布局要有利于自然通风,绿化率不低于35%;建筑间距应保证每户至少有一个居住空间在大寒日能获得满窗日照2小时等。 一、夏热冬冷地区气候特点该地区主要位于长江流域,夏季闷热高湿,最热月平均温度26.5℃~30.5℃,夏季相对湿度80%左右,冬季阴冷,冬季太阳辐射热小于750MJ/m2,个别地区不足400MJ/m2,最冷月平均气温0℃~8.6℃,该区夏季相对湿度在80%左右,夏季太阳辐射热大于1000MJ/m2。例如笔者所在的信阳地区,日照年均1900-2100小时;年平均气温15.1-15.3℃,无霜期长,平均220-230天;降雨丰沛,年均降雨量900-1400毫米,空气湿润,相对湿度年均77%。夏季高温高湿气候明显,光照充足,降水量多,暴雨常现,降水量400-600毫米,占全年的42-46%。秋季凉爽,天气多晴,降水顿减,季均降水量170-270毫米,占全年的18-20%。冬季气候干冷,降水量少,约80-110毫米,占全年的10%;冬季在四季中历时最长(130天左右),但寒冷期短,日平均气温低于0℃的日数年平均30天左右。 二、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 南昌属典型的夏热冬冷地区,其气候特征,主要表现为夏季闷热,冬季湿冷。而且全年只见夏冬,不见春秋。因此,南昌地区的节能建筑,必须适应南昌地区的气候特征,既不能照搬严寒地区的建筑型式,也不能照搬夏热冬暖及海洋性气候地区的建筑型式,更不能照搬四季如春的温和气候地区的建筑型式。 适应南昌地区气候特征的节能建筑,其基本要求是: 1、建筑物尽量采用南北朝向布置。否则,会因为加强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而增大建筑成本。 2、建筑群之间和建筑物室内,夏季要有良好的自然通风,建筑群不应采用周边式布局型式。低层建筑应置于夏季主导风向的迎风面(南向);多层建筑置于中间;高层建筑布置在最后面(北向),这样才能有效的利用并组织好建筑群间的自然通风。

绿色建筑生态节能设计

绿色建筑生态节能设计 作者:王诗源班级:0801402 学号:11 邮箱:429280182@https://www.doczj.com/doc/e47809094.html, 摘要:绿色建筑是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绿色建筑能耗低、效率高、污染少,最低限度地使用不可再生资源,合理使用可再生资源.文章介绍了绿色建筑的定义和原则,并就绿色建筑的生态节能设计进行了简要的探讨. 关键词:环境;能源;绿色建筑;生态节能 近一个世纪以来,世界经济迅猛发展,人类正以无比的勇气和智慧改造自然,书写着人类史辉煌的篇章.但是在轰隆的机器声中,人类这些“天之骄子”在征服自然的同时,自然界也正在悄然地向人类发起报复,生态危机、环境污染、人口爆炸、能源匮乏,正日甚一日地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这一切使得人们不得不进行反思和总结,并使人类渐渐认识到大自然不是可以任意改造的,是一个有着自身发展规律的有机体,人类应该尊重自然,与大自然和谐共生.世界上有两类资源:一是可再生资源,如水、氧气、树木、生物等,它来源于地球上的自然的发展过程;另一类是不可再生资源,如石油、煤炭等,它的数量在地球上是固定不变的.目前我国能源形势相当严重,人均能源拥有量低,能源结构依然以煤为主,约占75%.全国年耗煤量已超过13亿t.由于燃煤效率低,对环境污染严重,造成我国大气污染和酸雨严重.能源利用效率低,我国能源终端利用效率仅为33%,比发达国家低10个百分点.随着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建筑能耗逐年大幅度上升,已成为中国能源消费的主体之一,目前我国建筑用能已达全社会能源消费量的32%.加上每年房屋建筑材料生产能耗约13%,我国的建筑总能耗已达全国能源总量的45%.庞大的建筑能耗,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巨大负担.建筑面临着一场新的革命,建筑节能环保势在必行.随着环境问题及社会问题的日益严重,一些学者开始关注环境,联合国于1986年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其基本含义是:人类社会的发展不能以损害后代人的利益而满足当代人的利益为代价.可持续发展是21世纪各个国家正确处理与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相互关系的共同的发展战略,是人类发展的唯一途径.1999年20届国际建协大会在北京召开,各国与会代表在“21世纪的建筑学”的主体下签署了《北京宪章》,《北京宪章》中特别强调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辩证关系,倡导科技与人文共进.因此“可持续的建筑”、“生态建筑”、“绿色建

中国夏热冬冷地区建筑节能技术

1中国过渡地区的建筑气候特点 中国夏热冬冷地区(以下称过渡地区),按建筑气候分区属于夏热冬冷地区。该地区包括重庆、上海2个直辖市;湖北、湖南、安徽、浙江、江西5省全部;四川、贵州2省东半部;江苏、河南2省南半部;福建省北半部;陕西、甘肃2省南端;广东、广西2省区北端,共涉及16个省、市、自治区,约有4亿人口,是中国人口最密集,经济发展速度较快的地区。 该地区最热月平均温度25~30 ,平均相对湿度80%左右,热湿是夏季的基本气候特点。夏季,连晴高温,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从中国东部沿海登陆,沿长江向西扩展,直到四川泸州、宜宾之间,笼罩整个夏热冬冷地区时间长达7~40d以上。这是夏季最恶劣的天气过程,最高气温可达40 以上,日最低气温也超过28 ,全天无凉爽时刻。白天日照强、气温高、风速大,热(火)风横行,所到之处如同火炉,空气升温,物体表面发烫。夜间,静风率高,带不走白天积蓄的热量,气温和物体表面温度都居高难降。重庆、武汉、南京、长沙等城市, 火炉 之称由此而来。 夏季也有舒适的时候,那就是晴雨相间的天气过程。一般是晴2~3d后降雨1~2d,这种天气过程中,尽管晴天最高温度可上升到35 左右,但夜间气温可降到24 以下,雨前虽有短暂的闷湿感,但很快过去,降雨和雨后初晴时空气清爽宜人。 夏季第3种常见天气过程是持续阴雨。这种天气过程可持续5~20d,也是夏季一种不舒适的天气过程。尽管天空云层厚,日照弱,气温最高不超过32 左右。但昼夜温差小,只有3~5 ,尤其是空气湿度大、气压低、相对湿度持续保持在80%左右以上,使人感到闷湿难受,而且使室内细菌迅速繁殖。长江下游夏初的黄梅雨季节就是这种天气过程。 该地区最冷月平均气温0~10 ,平均相对湿度80%左右,冬季气温虽然比北方高,但日照率远远低于北方,北方冬季日照率大多超过60%。该地区由东到西,冬季日照率急剧减小:东部最高也只有40%左右;中部30%左右;西部20%左右。重庆只有13%,贵州遵义只有10%,整个冬季天气阴沉,雨雪绵绵,几乎不见阳光。该地区冬季的基本气候特点是阴冷潮湿。 该地区冬夏两季都很潮湿,相对湿度都在80%左右。但必须注意,造成冬夏两季潮湿的基本原因是不一样的。夏季是因为空气中水蒸气含量太多;冬季是由于空气温度低,日照严重不足。 2过渡地区的建筑热环境和能耗状况该地区没有采暖空调设施的建筑,其冬夏季节的室内热环境质量是全中国最差的。夏季连晴高温天气中,室内温度超 中国夏热冬冷地区建筑节能技术 付祥钊 (重庆建筑大学,重庆400045) 摘要:介绍了中国夏热冬冷地区的建筑气候特点、建筑热环境和能耗状况,提出了该地区建筑节能标准的总体构想、基本原则、建筑热环境标准;分析了在满足建筑节能要求的同时确保室内空气质量的必要性, 并提出具体指标;划分该地区的采暖期、空调期和除湿期,对该地区的能耗基数、节能建筑的能耗指标及朝 向、体形系数、窗墙比与建筑节能的关系进行了阐述。明确指出:按现有科技水平和社会经济承受能力,夏热 冬冷地区彻底改善建筑热环境和节能50%的时机已成熟。 关键词:中国夏热冬冷地区;建筑节能;气候特点;节能标准 Abstract:T his p a p er p resen ts the buildin g w eather features,bu ildin g hot envir onment and en er gy con sum ption state at hot sum mer and cold w inter area in C hin a,an d pu ts forw ard overall conception,ba sic p rinciple an d bu ildin g hot environm ent stan dar d for build ing en erg y-savin g stand ar d at th is area. T his p a p er anal y zes necessit y and detail indexes of air q u alit y indoor to be ensu red un der th e re q uire m ents of buildin g energy-saving.I t descr ibes energy consu mption card inal n umb er,en er gy co nsum p tion index of energy-saving build ing and relation betw een orientation,bodily coefficient an d w in dow /w all radio w ith b uildin g ener gy-savin g at th is area on h eatin g u p p er iod,air con dition in g p eriod and dehydr ation p eriod.Th e author points ont clealy that th e opportun ity of im provement for buildin g h ot environ ment an d50%of building en er gy-savin g arises at hot summ er and cold w in ter area in accor dance w ith existing scientific and tech nical level an d social econom ic bearing capability. Ke y words:hot sum mer and cold w inter area in Ch ina;b uild in g ener gy-savin g;w eath er featu res; energy-saving stan dar d Insula tio n Ma te ria ls and Buildin g Ene r g y Sa v in g保温材料与建筑节能

住宅建筑节能设计

住宅建筑节能设计调研报告 ――夏热冬冷地区建筑节能技术 课程名称:_________ 绿色住宅建筑调研_____________ 学生姓名:ABC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院:建筑与艺术学院_______________ 学号:19 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业班级:___________ 建筑1002 完成时间:2014 年02月

住宅建筑节能设计调研报告 ——夏热冬冷地区建筑节能技术 摘要 建筑节能设计是一种满足人类居住热舒适要求,并在现有的条件下追求更加节能、更加符合生态环境要求的的建筑设计理念。建筑节能设计与研究并非都是高新科技,关键是使其成为设计师、房地产商、居住者都能接受的节能设计手法与措施。本文作者研究了夏热冬冷地区的气候特征与建筑特点,并针对这一地区的特殊现状进行了细致的分析。一方面,根据相关问题的分析,提出夏热冬冷地区住宅建筑节能设计应从住宅节能的实际出发,综合考虑气候影响因素的多样性与不稳定性, 尽可能的把相关设计手法与技术措施有机融入整体性建筑设计,主要体现在住宅建筑的地面、屋顶、墙体、建筑遮阳、通风节能、太阳能利用等方面。另一方面,在各章节中对建筑节能材料运用的不同情况进行了深入考察与分析,总结归 纳了住宅建筑节能技术在气候适应性方面对夏热冬冷地区住宅建筑设计的指导意义,并对住 宅建筑节能技术的发展趋势做出了展望。 关键词:建筑节能住宅建筑夏热冬冷地区气候 一.建筑节能的含义和目的 含义 节能,是指加强用能管理,采取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以及环境和社会可以承受的措施,减少从能源生产到消费各个环节中的损失和浪费,更加有效、合理地利用资源。这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对“节能”的法律规定,也是国际能源委员会的节能概念。 节能不能简单地认为只是少用能。节能的核心是提高能源效率。以能源消费的角度,能源效率是指终端用户提供的能源服务与所消耗大的能源量成正比。 建筑节能是指提高建筑使用过程中的能源效率,主要包括采暖、通风、空调、照明、炊事、家用电器和热水供应等的节能效率。即为居住者提供卫生舒适的居住条件与所消耗的能源之比。 目的 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世界人口的急剧增加,工业化程度的不断扩大,城市规模扩展所带来的能源供不应求,环境恶化等问题已经严重威胁到了人类生存及发展。而住宅建筑作为建筑类型最重要的部分,对其研究设计与改造对整个建筑大环境将产生巨大影响。 我国正处于住宅建设大发展的时代,近年来每年竣工的住宅面积约占全球的一半。但就目前住宅现状而言,是非常令人担忧的。大量的住宅在材料运用与节能设计上都缺乏仔细推敲,装修所带来的材料浪费和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在国家大力提倡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今天,住宅建设领域实行住宅建筑节能设计已经成为时代的要求。本文的撰写是希望为我国住宅特别是夏热冬冷地区住宅的节能设计发展做出一点贡献,改善这个地区的住宅建筑环境,是国家和民族赋予我们的历史责任。 二.夏热冬冷地区建筑气候特征与建筑现状 气候特点 夏热冬冷地区是指长江中下游及其周围地区(其准确范围由国家标准《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确定)。该地区面积约有180 万平方公里,人口约亿,国内生产总值约占全国的 48%,是一个经济较发达并且人口密集的地区,是国家的精华所在,地位及其重要。

绿色建筑设计专篇(建筑)

绿色建筑设计专篇(建筑) 一、设计依据 1. 依据性文件 规划部门的选址意见书(土地出让合同)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用地红线图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申请报告)的立项批文 政府有关主管部门对绿色建筑要求的批文 2. 主要法规(应根据建筑类型选用公建或住宅建筑适用的规范)《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 《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JGJ/T229-2010 《公共建筑绿色设计标准》DGJ08-2143-2014 《住宅建筑绿色设计标准》DGJ08-2139-2014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GJ08-107-2012 《住宅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GJ08-205-2011 《上海市公共建筑绿色设计施工图文件审查要点》 《上海市住宅建筑绿色设计施工图文件审查要点》

二、工程概况 1. 建筑总量 用地面积: m2 ;总建筑面 积: m2 ; 容积率:;绿地 率: % 土地使用性质为(在□中打√): □住宅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 □住宅建筑□公共建筑 自身有日照要求的住宅建筑:□低层住宅□多层住宅□高层住宅 自身有日照要求的公共建筑:□托儿所、□幼儿园、□大、中小学校教学楼、□医院病房楼、 □养老院住宿楼、□宿舍 周边敏感建筑:□住宅□学校教学楼□医院病房楼□养老院住宿 楼□宿舍 场地内的危险源:□易燃易爆危险源□含氡土壤□危险化学品□电磁辐射 场地内的污染源:□废气□废水□油烟□垃圾□其他 2. 建筑单体概况

表1 建筑单体概况(可根据单体数量增加序号) 3. 绿色技术概况(在□中打√) 1) 光环境:□建筑玻璃幕墙□夜景照明; 2) 雨水设施:□下凹绿地□雨水花园□硬质场地透水铺装□其他: 3) 立体绿化:□屋顶绿化□外墙垂直绿化; 4) 节约材料:□土建与装修一体化□工业化预制构件□可变换功能的室内空间采用可重复使用隔断 □整体化定型厨房□整体化定型卫生间□可再利用材料□可再循环材料 5) 专项声学设计:□报告厅□大型会议室□多功能厅□剧场□体育馆□演播厅□其他 6) 室内热环境:□可调节外遮阳 三、 绿色建筑等级 1. 绿色建筑等级:□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

节能与绿色建筑应用

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应用技术在当今世界对低碳排放的追求越演愈烈、人们对健康节能的要求越来越高的背景下,节能减排与绿色生态成为了建筑设计的发展方向。绿色建筑是我们对周围环境的改变和适应的开发行为。建筑行为要素是自然资源的消耗、改变和转化,绿色建筑行为在各方面都对环境产生重要的影响,也将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文章试从绿色建筑节能技术的应用方面进行探讨和分析,以期能为绿色建筑节能技术的应用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路。一、何谓绿色建筑绿色建筑在概念上主要包含如下几点:(1)节能,在这里主要是强调要我们减少各种各样的资源浪费;(2)保护环境,在这里主要是强调减少环境污染以及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数量;(3)满足人们使用上的要求,为人们提供的使用空间要做到“适用”、“健康”、“高效”。绿色建筑从设计、建设、使用、维护到拆除每个环节都有各种各样的节能及环保要求。这意味着在设计阶段就要重点考虑环境因素的利用,还要尽量地降低建设过程对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且确保建筑在运行阶段能为人们提供低耗、舒适、健康的空间,并全力降低拆除时对环境所造成的危害程度。二、绿色建筑节能技术的应用(一)合理的建筑布局能够大幅降低建筑使用过程中的能耗在一栋建筑的规模、功能、区域确定了以后,建筑外形和朝向对建筑能耗将有重大影响。一般认为,建筑体形系数与单位建筑面积对应的外表面积的大小成正比关系,合理的建筑布局可以降低采暖空调系统的电力使用载荷。从热力学与空气动力学的角度出发,较小的体形系数与较小的外部负荷呈现正比关系。而用途为住宅的建筑物外部负荷不稳定其对能量消耗占主要因素。而对运动场馆、影院等大型公共用途的建筑物而言,其内部的发热量要远远高于外部的发热量,所以在设计中较大的体形系数更加有利于散热。也就是说普通住宅与大型的公共建筑由于用途不一样,其发热量影响因素也不一样,从节能的角度出发,其体形系数的设计要求是相反的。(二)建筑物进行外墙保温能够大幅降低建筑使用过程中的能耗对建筑物进行外墙保温是一项能够大幅提高热工性能的绿色节能工程。其外墙保温材料的铺设厚度与其保温效果呈现正比例关系。外墙保温工艺的广泛应用不但可以在寒冷的冬季有效地避免室内温度的快速流失,而且在炎热的夏季还可以有效地避免由于太阳光辐射而导致的外墙温度升高进而带动室内温度的上升,从而减小了空调等制冷设备的工作载荷。这样一来,通过铺设建筑物外墙保温层不但使夏季的隔热性能得到提升还使得冬季的保温性能得以加强。这样就减轻了冬季供暖压力和夏季的降温电力载荷,从而使得建筑物的能耗得到降低。所以,从考虑降低能耗的角度来看,我们应该大力推广建筑物外墙保温工艺与技术进行广泛的实施。(三)对室内环境进行系统控制以达到综合性系统节能的目的绿色建筑的一大特点就是综合利用空气处理、尽可能地多采用自然光、优化完善自然通风设计等诸多综合系统,整体性多方位地进行优化与系统整合。将多方面的使用功能有机地进行整合与优化完善,科学系统地从整体上降低建筑物的能耗。在整体性综合控制当中暖通系统占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因为一般的建筑当中暖通系统占其总能耗百分比高达50%以上。对建筑物的暖通系统进行科学、合理的优化和有机的整合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而要降低暖通系统的能耗,首当其冲就是要从优化暖通系统的设计入手,其节能成败的关键因素是对暖通系统的自动控制。而从当前的暖通空调系统优化设计方案实施效果来看,节能效率最高的基本上都是采用集散控制技术的绿色建筑系统,一般地,整个暖通空调系统的节能效率最高可达30%左右 (四)充分利用洁净丰富的太阳能天然能源就目前而言,太阳能为目前已开发的绿色能源中最重要的能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广泛存在的天然能源,其具有极为洁净和廉价等诸多显著优点。目前,在住宅建筑中太阳能的利用主要有太阳能空调、太阳能热水器和太阳能电池。对于我国而言太阳能资源相对还是十分丰富的,浙江地区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710~2100小时。这为我国开发利用洁净的太阳能资源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现在制约着太阳能利用的最大因素在于其能量转换率过低,但是从发展的角度来看,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太阳

绿色住宅设计

新农村绿色住宅设计探讨 郭兆祥 机械工业第六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摘要】本文阐述了新农村绿色住宅的相关概念,综述了国内外关于农村绿色住宅的研究进展,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农村绿色住宅的发展建议。 【关键词】新型农村;绿色住宅;绿色农村规划 随着我国城镇化快速推进,新农村建设中飞速发展的村镇建房与无限膨胀的建筑能耗及相关问题,如节地、环保、节能、节水、废物利用以及新能源的应用等,必须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新农村住宅的可持续发展与城市住宅的可持续发展应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而绿色住宅必然成为新农村住宅建设和发展的主要趋势。 1农村绿色住宅的相关概念 1.1农村住宅 农村住宅,通常是指从事农业的农民以自然村为单位的住宅区和经过科学规划的乡镇住宅区,它体现了自身久远的历史演进过程、地缘地貌特征、地域风土以及住宅主人的生活和生产方式等。 1.2绿色农村规划 绿色农村规划设计是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结合起来,既注重当地自然生态的保护,又注重绿色乡建;既注重传承农村、农业文明的绿色环保传统,又注重现代生态绿色环保技术应用。无论是村庄水系、道路、产业规划还是家庭住房建设、生产生活垃圾及污水处理,种植养殖方式优化等方面都充分体现了生态环保的理念 1.3绿色住宅

2006年建设部颁发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对绿色建筑作出如下定义: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2研究进展 2.1国外研究进展 国外对绿色建筑的探索和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美籍意大利建筑师保罗·索勒瑞(Paolo Soleri)把生态学(ecology)和建筑学(architecture)两词合并,提出“生态建筑学”(arology)的新理念。1969年美国风景园林师麦克哈格(Ian L.McHarg)在其著作《设计结合自然》中,提出人、建筑、自然和社会应协调发展并探索了建造生态建筑的有效途径与设计方法,它标志着生态建筑理论的正式确立。 20世纪70年代德国开始进行生态建筑的研究,在建筑节能、节水、太阳能利用、生活污水处理、屋顶绿化等方面的研究和实践已使德国成为生态建筑和建筑新技术的展示地,开发的各种节能设备、技术已在建筑设计中广泛应用。巴姆菲尔德(Bramfeld)村就是德国一个典型的生态村,村中利用太阳能、节能、节水和材料绿色化等方面已经达到了很高水平。除了太阳能采暖之外,该村为了降低能源和资源消耗,还采用了遮阳、屋顶植被化、雨水收集、强化墙体保温与蓄热相结合等技术措施。 20世纪80年代中期,英国建筑师戴维·皮尔森(David Pearson)在其著作《自然住宅手册》(The Nature House Book)中明确了盖娅

绿色建筑节能设计

论文全文 绿色建筑节能设计 东营市建筑设计研究院王爱清韩涛 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王冰 摘要:介绍了申报二星级绿色建筑需要完成的节能项目,列出了主要的节能设计指标,可以对其它绿色建筑提供设计、施工参考。 关键词:绿色建筑、绿色、环保、无害、低碳、可持续发展。 1 项目设计背景 为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建筑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的目的。经项目申请及其上级主管部门批准,东营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对“生态谷”12号楼按照国家“绿色建筑”标准进行建设。建成后的12号楼将成为东营市第一栋“绿色建筑”,山东省第二栋二星级“绿色建筑”。 该建筑的建成与使用将对东营市低碳城市建设,建筑节能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具有良好的示范效应和积极的社会效益。同时极大地提高东营市建筑节能设计和节能技术应用水平,为建筑节能技术的普及推广与应用打下良好的基础。 2 总体规划与建筑设计 “生态谷”项目是以中国石油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为基础,包括黄河三角洲可持续发展研究院、企业研发总部、院所合作基地、企业孵化社区等内容的高新科技园区。“生态谷”总建筑面积21万平方米,容积率1.03左右,建筑密度21.6%,绿地率36.7%,基建投资5.4亿元。园区规划合理,建筑造型优美。场地建设与选址完全符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控制项要求。室外绿化物种选择了适宜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乡土植物。总体规划秉持“自然、生态、可持续”的设计理念,为本建筑申报绿色建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规划平面图与鸟瞰图如下: 王爱清 1963.4,本科,高工 邮编:257091 东营市府前街98# 东营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Wangaiqing618@https://www.doczj.com/doc/e47809094.html, 联系电话:0546-8332370-630

住宅建筑节能设计研究

住宅建筑节能设计研究 引言房屋建筑设计是一种符合科学发展观点的建筑设计方式,在我国资源日益竞争、建筑行业市场化程度日益提高的背景下,加强房屋建的节能设计不仅可以缓解我国日益短缺的资源形式,也是我国建筑行业未来必然发展的方向。因此,有必要对房屋建筑的节能设计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影响房屋建筑设计的影响因素,再结合当前房屋建筑节能设计技术水平以及我国有关房屋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完善房屋建筑节能设计,以实现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以及行业可持续发展对节能设计的要求。 1 我国房屋建筑节能设计的意义 随着人与自然关系研究的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人并不是地球的主宰者,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式也不是一味的向自然索取,粗放的经济发展方式已经不适合当前以及未来社会发展的要求,而是应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协调与自然的关系,在房屋建筑设计中注重节能设计正是符合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要求。因此,房屋建筑要重视节能设计,以最少的资源消耗满足人们对房屋建筑的需求,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形成和谐城市、和谐社会、和谐自然,为我国建成能源节约型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而且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我国经济发展对资源的消耗更加严重,建筑能耗增加会进一步加剧我国能源紧缺的局势,导致我国经济发展缺少持久动力,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最后,从建筑行业

以及建筑企业自身角度来看,我国建筑行业市场化程度日益提高,建筑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也越来越高。建筑企业要在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甚至在市场中取得优势,必须重视建筑节能设计,降低建筑能力,提高建筑产品的质量,满足社会、国家和人民对降低建筑能耗的需求。提升建筑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提高建筑企业的效益,促进建筑行业的绿色发展。 2 建筑节能设计的影响因素 2. 1 环境影响因素 环境影响因素主要指日照、降雨以及空气流通三个。日照对住户的舒适度有很大的影响,过度的阳光暴晒以及过度缺乏阳光会导致房屋温度过高和过低。而且我国处于疾风气候,由南向北,大陆性特点对季风气候的影响更强,夏季高温干燥和冬季低寒冷的情况更为明显。一旦光照不足或者光照过于强烈,造成室内温度引起人体不适,则需要大量采用认为气温调节方式,如空调和风扇。而大量使用家电降温也然消耗更多的电能。而降雨对节能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水资源的利用率。水资源是人们生产和生活中的必备资源,如何提高雨水资源的利用率,更好的服务于人们的日常生活是每个房屋建筑设计重视的问题。空气流通主要通过影响温度方式影响能源消耗,不同的建筑设计方式会造成空气流通性能不同,例如高度相似的建筑物两列建于街道两旁会形成风漏现象,使风速提高,加速建筑热损耗。

方案设计 ——节能与绿建专篇范本

第十章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设计 中煤科工集团重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内部适用 2014年9月版 适用应执行绿色建筑设计标准的重庆地区 10.1设计依据(根据项目自身情况增减相关设计依据) 10.1.1《公共建筑节能(绿色建筑)设计标准》DBJ50-052-2013 10.1.2 《居住建筑节能65%设计标准》DBJ50-071-2010 10.1.3 《居住建筑节能50%设计标准》DBJ50-102-2010 10.1.4 《建筑外门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7106-2008)10.1.5《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BJ/T50-066-2009 10.1.6 其它国家现行规范、规定及标准 10.2项目概况 本工程位于重庆市渝中区XXXXX,属夏热冬冷地区。项目居住建筑部分执行《居住建筑节能50%设计标准》DBJ50-102-2010,公共建筑部中,xxxx号楼为三层商业用房,执行《公共建筑节能(绿色建筑)设计标准》DBJ50-052-2013相关规定。(界定适用标准) 项目用地性质为商住混合用地。总建筑面积39856.56平方米,其中住宅部分面积29868.54平方米,商业用房面积9988.02平方米。(描述项目情况) 10.3建筑专业 10.3.1总平面布局(根据项目自身情况描述) 总平面布置主要采用东南向的错列式布局方式,有利于夏季减少太阳辐射的影响,冬季有效利用太阳日照,避开冬季的主导风向。 10.3.2围护结构主要保温材料及热工性能(下表为案例示意,其他材料选择见附表1) 主要保温材料及其主要热工参数表 10.3.3节能安全防护 10.3.3.1主要保温材料的燃烧性能等级,满足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文件《关于加强

住宅建筑的节能

关于住宅建筑的节能设计 摘要: 随着人类社会各个方面的高速发展,全世界能源短缺问题的日益加剧,以及可持续发展观的深入人心,节约能源的问题已受到我国和全世界许多国家的普遍关注的热点,为了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建筑节能势在必行。本文探讨了住宅建筑节能技术在规划设计、围护结构设计及工程设计中的应用。 关键词:住宅建筑建筑规划节能 建筑是用能大户,建筑节能是发展建筑业的需要。据调查显示建筑能耗占社会能耗的比重很大,我国住宅能耗是同类气候地区发达国家的3倍左右,而且现有建筑中95%达不到节能标准,新建建筑达到节能标准的仅不足20%。随着我国新的节能标准为确保实现节能50%的目标的实施,节能成为我国住宅建设的当务之急。建筑节能就是采取保温、隔热、密封等措施,让建筑在使用过程中减少对煤、电等能源的消耗,节能设计要有利于施工和围护,尽量应用节能技术措施,最大限度减少建筑物能耗量,以获得理想建筑节能效果。住宅建筑节能设计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住宅建筑规划中的节能设计 1.1合理确定建筑朝向和平面形状 选择合理的建筑物朝向是一项重要的节能措施。实测表明:在其他条件相同情况下,东西向板式多层住宅建筑的耗能量要比南北向的高5%左右。现代住宅设

计中,建筑的朝向应根据住宅内部房间的使用要求、当地的主导风向、太阳的辐射、建筑周围的环境以及各地区的气候等因素,通过调查、研究、分析、评价来确定。一般来说,我国住宅最适宜的建筑朝向为南略偏东或西。对于气候炎热的南方地区,应考虑住宅建筑的长轴方向垂直夏季主导风向,而北方冬季寒冷,住宅建筑的长轴方向应平行冬季主导风向,以防止冷空气渗透量的增大。住宅建筑的平面形状,应在体积一定的情况下,采用外围护结构表面积小的建筑。因为外表面积越小,冷负荷越小,能耗越小。 1.2合理规划平面布局及控制体形系数 居住区住宅的平面布局有周边式、自由式和行列式3种。周边式太封闭,不利于风的导入;自由式多在受地形限制时采用;行列式是最常见的形式,有并列式和错列式布局的变化,在某些地形中,还会出现斜列式布局。为了促进通风,居住区布局应尽量采取行列式和自由式,从建筑防热的角度来看,行列式和自由式都能争取较好的朝向,使大多数房间能够获得良好的自然通风和日照,其中又以错列式和斜列式的布局较为好。 在立体布置方面,应采取“前低后高”和有规律的“高低错落”等建筑手法,从而有效地挖掘环境的节能功能,同时又可打破居住区单调、呆板的效果。 体形系数是建筑物围护结构的外表面积与其所包围的建筑体积之比。比值越大,能耗就越多。研究资料表明:体形系数每增加0.01,耗热量指标增加2.5%。因此,正确处理建筑形式多样化与节能的关系,是建筑设计中应当引起重视的问题。一般讲,6层左右的建筑物对建筑节能较为有利。另外,建筑物的外形越简单,其外表面积越小,热交换量亦越少。因此,建筑物的造型宜简洁、完整,尽量避免复杂的轮廓线。

绿色建筑生态节能设计策略

绿色建筑生态节能设计策略 近一个世纪以来,世界经济迅猛发展,人类正以无比的勇气和智慧改造自然,书写着人类史辉煌的篇章.但是在轰隆的机器声中,人类这些“天之骄子”在征服自然的同时,自然界也正在悄然地向人类发起报复,生态危机、环境污染、人口爆炸、能源匮乏,正日甚一日地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这一切使得人们不得不进行反思和总结,并使人类渐渐认识到大自然不是可以任意改造的,是一个有着自身发展规律的有机体,人类应该尊重自然,与大自然和谐共生. 世界上有两类资源:一是可再生资源,如水、氧气、树木、生物等,它来源于地球上的自然的发展过程;另一类是不可再生资源,如石油、煤炭等,它的数量在地球上是固定不变的.目前我国能源形势相当严重,人均能源拥有量低,能源结构依然以煤为主,约占75%.全国年耗煤量已超过13亿t.由于燃煤效率低,对环境污染严重,造成我国大气污染和酸雨严重.能源利用效率低,我国能源终端利用效率仅为33%,比发达国家低10个百分点. 随着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建筑能耗逐年大幅度上升,已成为中国能源消费的主体之一,目前我国建筑用能已达全社会能源消费量的32%.加上每年房屋建筑材料生产能耗约13%,我国的建筑总能耗已达全国能源总量的45%.庞大的建筑能耗,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巨大负担.建筑面临着一场新的革命,建筑节能环保势在必行. 随着环境问题及社会问题的日益严重,一些学者开始关注环境,联合国于1986年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其基本含义是:人类社会的发展不能以损害后代人的利益而满足当代人的利益为代价.可持续发展是21世纪各个国家正确处理与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相互关系的共同的发展战略,是人类发展的唯一途径.1999年20届国际建协大会在北京召开,各国与会代表在“21世纪的建筑学”的主体下签署了《北京宪章》,《北京宪章》中特别强调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辩证关系,倡导科技与人文共进.因此“可持续的建筑”、“生态建筑”、“绿色建筑”等在广大学者和政府的多方努力下应运而生. 1绿色建筑的涵义 维基百科将绿色建筑表述为:通过在设计、建造、使用、维护和拆除等全生命周期各阶段进行仔细与全面的考虑,以提高建筑在土地、能源、水、材料等方面的利用率,同时减少建筑对人们健康以及周边的负面影响为目标的实践活动.美国绿色建筑协会制定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认为绿色建筑追求的是如何实现从建筑材料的生产、运输、建筑、施工到运行和拆除的全生命周期,建筑对环境造成危害总量最少,同时居住者和使用者有舒适的居住质量.评价体系分5个方面:合理的建筑选址(sustainablesites)、节水(waterefficiency)、能源和大气环境(energyandatmosphere)、材料和资源(materialandresource)及室内环境质量(indoorenvironmentalquality).该标准 成为绿色建筑实践与设计的有力推动者. 读解绿色建筑,其涵义为在建筑物的全生命周期中,最少程度地占有和消耗地球资源,最小且高效率地使用能源,最少产生废弃物并最少排放有害环境物质,成为与自然和谐共生、有利生态系统与人居系统共同安全、健康且满足人类功能需求、心里需求、生理需求及舒适度需求的可持续建筑物. 2绿色建筑的原则 绿色建筑应遵循以下原则: 1)和谐原则:建筑作为人类基本的生活、生产场所,由于其建造过程和使用拆除的全寿命过程存在着消耗和影响,其自身系统和谐、与环境关系和谐便成为绿色建筑特别强调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