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区农村污水治理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区农村污水治理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区农村污水治理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区农村污水治理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区农村污水治理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区农村污水治理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录

第一章综合说明 (9)

1.1项目名称 (9)

1.2基本情况 (9)

1.2.1背景 (9)

1.2.2工程区基本情况 (9)

1.3工程建设内容 (10)

1.3.1污水治理 (10)

1.3.2污水管线 (10)

1.3.3农户污水收集系统 (10)

1.4工程实施效果 (10)

1.5工程投资 (11)

1.5.1工程投资明细 (11)

1.5.2资金筹措计划 (12)

1.6运行机制 (12)

1.6.1落实管理,责任到人 (12)

1.6.2运行管理费到位,保证运营 (12)

1.7编制依据、原则和范围 (12)

1.7.1编制依据 (12)

1.7.2设计采用的主要技术规范和标准 (13)

1.7.3编制原则 (13)

II

第二章工程区域概况 (14)

2.1地理位置 (14)

2.2自然条件 (14)

2.2.1地形地貌 (14)

2.2.2气候特征 (14)

2.2.3主要资源 (15)

2.3社会经济 (15)

2.3.1民族人口 (15)

2.3.2交通条件 (15)

2.3.3经济发展 (15)

2.4村庄概况 (16)

第三章建设规模与处理程度 (17)

3.1建设规模 (17)

3.1.1污水处理规模 (17)

3.1.2农户污水收集系统 (17)

3.2处理程度 (17)

3.2.1工程目标 (17)

3.2.1.1 建立系统完善的污水收集管网18

3.2.1.2建立安全可靠的污水处理系统 (18)

3.2.1.3节约水资源,实现污水资源化 (18)

3.2.2工程进出水质 (18)

3.2.2.1污水进水要求 (18)

III

3.2.2.2工程出水水质标准 (18)

3.3雨水排放收集系统 (19)

3.4治污方案选择 (19)

3.4.1治污方案的确定 (19)

3.4.2设备 (设施 )集中治理的主要方式 (19)

3.4.3设备 (设施 )分散治理的主要方式 (20)

3.4.4管网截污的方式 (21)

3.4.528个村治污方式 (22)

第四章场址选择与建设条件 (23)

4.1场址选择与建设条件 (23)

4.1.1污水处理装置 (23)

4.1.2农户污水收集系统 (23)

第五章方案选择 (23)

5.1治污工艺技术选择原则 (23)

5.2治污工艺初选 (24)

5.2.128 个村设备 (设施 )治污工艺方法的比选 (24)

5.2.1.1生物接触氧化法 (24)

5.2.1.2膜生物反应器(MBR)工艺 (25)

5.2.1.3组合式地埋曝气处理工艺 (26)

5.2.1.4组合式地埋无动力处理工艺 (27)

5.2.1.5智能化小型生活污水处理工艺(CWT-M) (27)

IV

5.2.1.6复合湿地处理工艺 (29)

5.2.1.7不同工艺方法对比特点 (29)

5.2.2 28 个村设备 (设施 )集中处理工艺确定 (30)

5.2.2.1智能化小型污水处理工艺 (CWT) (30)

5.2.2.2 MBR 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工艺 (31)

5.2.2.3复合湿地处理工艺 (31)

第六章工程建设方案 (31)

6.1 28个村的污水水质、水量 (31)

6.1.1远期考虑与服务范围 (31)

6.1.1.1远期考虑 (31)

6.1.1.2排水体制 (31)

6.1.1.3工程服务范围 (32)

6.1.2污水水量 (32)

6.1.2.1污水量预测计算原则 (32)

6.1.2.2 28 村污水水量确定 (32)

6.1.3污水水质 (32)

6.2本工程污水治理方式与工艺 (33)

6.2.1污水处理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33)

6.2.2污水处理工程高程、总图布置及交通运

输 (34)

6.2.2.1 、污水处理工程高程设计 (34)

6.2.2.2 、总图布置 (34)

6.2.2.3 、交通运输 (34)

V

6.3污水收集管网工程 (34)

6.3.1工程管网设计方案 (34)

6.3.2管网工程主要工程量 (34)

6.3.3废水排入污水管网的水质要求 (35)

6.4农户污水收集系统 (35)

6.4.1农户污水收集系统方案设计 (35)

6.4.2农户污水收集系统工程量 (35)

第七章项目建设管理及实施计划 (35)

7.1项目实施原则及步骤 (35)

7.2项目建设的管理机构 (35)

7.3实施计划 (35)

第八章运行管理与操作维护 (36)

8.1运行管理与操作维护 (36)

8.1.1项目运行劳动定员 (36)

8.1.2项目运行管理机制 (36)

8.1.2.1技术先进,设备运行稳定,操作管理简单 (36)

8.1.2.2落实管理,责任到人 (36)

8.1.2.3运行管理费到位,保证运营 (37)

8.1.2.4严格执法加强教育 (37)

8.1.2.5注重水资源再生利用,创造直接效益 (37)

8.1.2.6借鉴其他成功经验 (37)

VI

第九章环境保护 (37)

9.1 环保措施 (37)

9.1.1处理后排放水的综合利用 (37)

9.1.2污泥的综合利用 (38)

9.1.3绿化 (38)

9.1.4噪声控制 (38)

9.1.5臭味防治 (38)

9.2 环境影响分析 (38)

9.2.1水环境影响 (38)

9.2.2固体废弃物影响 (39)

9.2.3噪音影响评价与控制措施 (39)

9.2.4环境影响 (39)

第十章劳动保护与安全 (39)

第十一章节能 (40)

第十二章投资估算与运行费用 (40)

12.1

投资估算.........................................40 12.1.1

基础数据.......................................40 12.1.2

投资估算 (40)

12.1.3编制依据 (40)

12.1.4工程投资估算明细 (40)

12.2 运行费用 (43)

VII

第十三章工程效益 ....................................44 13.1工程效益分析. (44)

13.1.1资源节约效益 (44)

13.1.2环境效益 (44)

13.1.3经济社会效益 (44)

第十四章结论与建议 ....................................45 14.1

45

结论 .............................................

14.1.1工程实施必要性 (45)

14.1.2处理方案可行性 ................................45 14.2

45

建议 .............................................

VIII

第一章综合说明

1.1 项目名称

2008 年 XX 区农村污水治理工程

1.2 基本情况

1.2.1 背景

2008 年年初中央、北京市先后发布关于社会主义新农

村建设的政策文件显示,要求“十一五”时期,必须抓住机遇,加快改变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的局面,扎实稳步推进社会

主义新农村建设。尤其是, 2 月 14 日胡锦涛总书记为省级主

要领导干部讲新农村建设中反复强调新农促建设的必要性

和现阶段解决好“三农”问题。之后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又在

北京市委书记刘淇,市长王岐山陪同下对对延庆、昌平、XX、怀柔等地调研共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计,明确提出“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

总体要求,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党中央、北京市都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XX区新农村规划建设适合乡村特点的排水设施和污水

处理系统,提高乡村污水处理率。旧村改造要考虑建设污水

收集系统。选择和推广工艺简单、成本较低、净化效果好的

自然生物处理技术,提高乡村污水处理能力。实施雨污分流,加强雨水资源化利用。

1.2.2 工程区基本情况

XX 区 28 个新农村建设村分别地处山区、平原,环境优美,风光秀丽。但是各个村在污水治理方面一直是个空白,

没有污水收集管网,没有污水处理设施,厕所多为干厕,污

水随地泼洒,渗入地下,污染环境;雨季污水雨污合流,进入

河道,对水环境造成危害; 夏季蚊蝇滋生,污水横流,臭气

熏天,严重影响农村环境,制约生态观光农业的发展,影响

村民生活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因此整治农村水环境,已经成

了各个村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1.3 工程建设内容

1.3.1 污水治理

按照 XX 区新农村建设污水治理的要求与水源保护区污

水排放的要求,根据28 个村内污水排放特点,根据地形地

貌划分区域,因地制宜,实行多种污水治理模式,包括农户

污水收集系统治污、相对集中治污、市政管网截污、养殖粪

便治污等模式,采用多种污水治理工艺,包括各种工艺的污

水处理设备 (MBR 工艺、活性污泥工艺、复合湿地工艺)、自然渗滤处理工艺(化粪池处理后自然渗滤或再结合雨洪利用)、养殖粪便的沼气发酵处理工艺、市政管网截污措施等(管网收

集污水后至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治理农村生活污水,出水

达到再生水回用标准,可以回用或直排河道,实现污水零排

放与污水资源化。

1.3.2污水管线

污水收集管网是新农村建设污水治理的重要内容,各种

模式的污水治理方式都需要铺设相应的污水管网。农户污水

收集系统治污方式需要户内做污水收集管网;集中处理污水

方式需要村内铺设污水主管网与入户管网;管网截污方式也

需要在村内铺设主管网与入户管网。本工程污水管网包括村

内主管网与入户管网。

1.3.3农户污水收集系统

采用集中方式治理农村污水,户内冲厕污水、洗浴污水、盥洗污水、厨房污水是主要污水来源,需要农村干厕进行改

造,冲厕污水进入小型化粪池,居民院内设集水池,居民将

污水到入集水池内,集水池污水进入化粪池,化粪池污水进

入户外污水收集管线,供污水处理装置进行处理。农户污水

收集系统集水是本工程的重要内容。

1.4 工程实施效果

XX28个村污水治理范围内人口总数12141人,居民生活污水排放总量 2535.12 吨/天,污水排放总量 92.53 万吨 / 年,处理后,可消减COD 排放量399.45 吨/年,BOD 排放量239.67 吨 /年。生活污水经过处理后达到国家的再生水回

用标准, 28 个村每年污水资源化利用的水量达92.53 万吨。

1.5 工程投资 1.5.1 工程投资明细

1.5.2 资金筹措计划

本工程估算总投资为11759.39万元。其中:工程费用9994.86 万元,其他费用 695.49 万元,基本预备费1069.0.4万元。资金筹措方案为北京市支持11759.39万元,占总投资的 100%。

1.6 运行机制

1.6.1 落实管理,责任到人

落实管理责任,由区水务局、地方水务站牵头、在地方

成立水务管理合作社,由地方水务管理合作社指派专人负责

兼职管理污水处理系统,委托专业水处理公司负责维护巡视,

发现问题,及时由专业公司维修解决,保证设备的稳定运行。

1.6.2 运行管理费到位,保证运营

采取政府、集体相结合的方式,落实运行费用。初期由

政府部门负责一定的运行费用,通过水环境的改善,带动农

村经济的发展,逐步过渡到由村委会、盈利个体经济负担运

行费用。最终实现良性的污水管理运营机制。

1.7 编制依据、原则和范围

1.7.1 编制依据

(1)《 XX 区总体规划》

(2)XX 区 1:10000 地形图

(3)《 21 世纪初期首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规划》

(4)XX 区水务部门提供的编制综合治理项目可研性报告

的其他资料。

(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7)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8)北京市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

1.7.2 设计采用的主要技术规范和标准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表水环境标准(GB3838-2002)

(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

(3)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标准(GB/T 18920/189212002)

(4)《北京市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11/307-2005)

(5)《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CJ3082-1999)

(6)《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92)

(7)《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J16-87(1997 年版 ))

(8)《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GBJ14-87(1997 年版 ))

(9)《城镇污水处理厂附属建筑和附属设备设计标准》(GBJ31-89)

(10)《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J9-87)

(1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10-89)

(1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F7-89)

(13)《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标准》(GBJ68-84)

(14)《采暖、通风及空调设计规范》(GBJ19-87)

(15)《城市污水回用设计规范》(CECS 61 :94)

1.7.3 编制原则

本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遵循以下原则:

(1)认真贯彻国家关于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方针和政策及

可持续发展战略,符合国家的有关法律、规范、标准。

(2)工程建设与发展相协调,既保护环境,又最大限度的

发挥工程效益。

(3)采用适合本地区条件的技术,因地制宜地选用多种治理模式与污水处理工艺,并充分利用地址地形,做到投资省、运行费低、技术可靠、运行稳定。

(4)实现污水资源化,污水经处理后,可回用于绿化、景

观、冲厕等,实现污染零排放。

(5)考虑发展状况,在设计上留有余地。

第二章工程区域概况

2.1 地理位置

XX地理位置优越。位于北纬 39° 30′~ 39° 55′,东经115° 25′~ 116° 15′,是首都北京的西南

门户。东北与丰台区相邻,东与大兴县以一水相隔,

南和西面与河北省诼州

市、涞水县相连,北与门

头沟区以百花山为界。全

区总面积2019 平方公里,

区政府东移良乡后,其所

在地距市区22 公里。 2.2 自然条件

2.2.1 地形地貌

XX地形复杂多变。处于华北平原与太行山交界地带,西

部和北部是山地、丘陵,约占全区总面积三分之二。主要山脉有:大 XX 、大安山、三角山、百花山、大游龙山和新盘岭山(又名西占山 ),均系太行山脉分支。最高山峰是百花山的白草

畔,海拔 2161 米,东部和南部为沃野平原,最低

处是东南部立教洼,海拔为26 米。境内有大小河流13 条,主要大河有:大石河、拒马河、永定河、小青河。

2.2.2 气候特征

XX气候宜人。本区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为

11.6 ℃,最高气温曾达 43.5 ℃ (1961 年 6 月 10 日 ),最低气温曾至 -26℃ (1966 年 2 月 22 日 );年平均降水量 687mm ,最大降水量 1322mm(1954 年 ),最小降水量 277mm(1975 年 );

年平均无霜期185 天。

2.2.3 主要资源

XX矿产资源品种多,储量大。全区已探明的金属和非

金属矿产资源 25 种。其中,原煤储量 21 亿吨,大部分为灰分少、热量高的优质无烟煤。大理石有汉白玉、艾汗青、芝

麻花等 17 种,储量 4 亿平方米。以质地纯正、洁白如雪著

称的汉白玉,储量达 154 万立方米。石灰石储量 100 亿吨 ;

白云石储量 1.5 亿吨。铁、硅石储量2860 万吨。

XX水资源充足。总储量 6.8 亿立方米。其中,地下水储

量 3.6 亿平方米,水面面积 500 多万平方米。良乡、长阳

地区蕴藏着丰富的地热资源,地下水温最高达60 度以上,

目前正在开发利用之中。

XX生物资源分布广、品种多。可供药用、工业用的野

生植物达 550 多种 ;野生动物 20 多种,主要是獾、狼、野兔、

野猪等。干鲜果品资源丰富。享誉海内外的良乡板栗,闻名

北京的张坊磨盘柿、上方山香椿、中华猕猴桃及倍受青睐的

大巴达杏、白梨、肖梨、大雪枣、大红袍花椒等均已形成一

定规模,干鲜果品年总产量 51373 吨。

2.3 社会经济

2.3.1 民族人口

XX 是北京远郊区县人口最多的地区。总人口达81 万,这里居住着汉、回、满、蒙、苗、白、朝鲜族等24 个民族。XX人民勤劳勇敢,热情好客,民风朴实。

2.3.2 交通条件

XX 交通四通八达。铁路、公路形成网络。京广、京原两

条铁路干线穿境而过,专用支线直通大型厂矿企业,大小火车

站 24 个 ;公路贯通城乡,总长 1769.1 公里,公路密度

0.88 公里 /平方公里,居全国诸区县之前列。公路主干线9条,京周、京保、京原干线和京石高速公路直通京城。为发

展 XX 经济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便利条件。

2.3.3 经济发展

几年来, XX 区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放思想,抢

抓机遇,积极实施“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