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教版《马克思基本原理概论》课后思考题及答案

高教版《马克思基本原理概论》课后思考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章末思考题答案
【绪 论】
1、[参考答案](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任何一种科学理论都是时代的产物。同样,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也有其深刻的经济社会根源、社会实践基础、自然科学前提、思想理论渊源和个人主观条件。经济社会根源: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的同时,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力同生产关系的矛盾也开始发展、激化,周期性地爆发的生产过剩危机表明:资本主义制度所固有的生产社会化同生产资料资本家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已经成为资本主义社会制度难以克服的痼疾。加剧了资本主义制度下两个最基本阶级——工人阶级与资本家阶级之间的阶级矛盾的对立和斗争。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求。阶级实践基础:资产阶级的压榨引发了无产阶级的反抗,随着这种斗争的发展,无产阶级队伍迅速成长、壮大,斗争的任务日益指向了资本主义制度,19世纪30至40年代,英国、法国、德国接连爆发了工人阶级反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斗争。1831年在法国里昂工人举行了第一次起义,1834年举行第二次起义;1838年在英国爆发了延续长达十余年的、声势浩大的、全国性的工人运动——宪章运动;1844年在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举行起义。法国、英国、德国的三大起义,表现了无产阶级高度的政治觉悟与英勇精神,显示了工人阶级在政治斗争上的威力,标志着现代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已经登上了历史舞台。斗争需要理论的指导,这就成为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和实践基础。自然科学前提:从十九世纪开始,自然科学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特别是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这三大发现,揭示了自然界的物质统一性以及各种物质形态之间联系和发展的辩证性质,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奠定了可靠的知识基础。思想理论渊源:科学学说的创立和发展是需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马克思主义作为人类先进思想成果的结晶,吸收了几千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的一切优秀成果,尤其是在批判地继承、吸收人类在19世纪所创造的优秀成果——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合理成分的基础上创立和发展起来的。个人主观条件:马克思主义的产生还有其不可缺少的主观条件。马克思和恩格斯都是学识渊博、思想敏锐、品格谦逊、治学严谨的学者,这使他们能够站在时代智慧的高峰,批判地继承人类思想史上的一切优秀成果,概括和总结科学发展的最新成就。同时他们又是伟大的革命家,他们亲自参加和

领导了当时无产阶级争取解放的伟大斗争实践,在革命实践和同各种错误思潮的斗争中,他们认识到广大劳动群众创造历史的力量,看到了无产阶级的伟大前途,逐步从唯心主义转变为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转变为共产主义,成为伟大的共产主义者。 总之,马克思主义不是离开世界文明发展大道而独立产生的,它是人类历史根本转折时代的产物,是人类全部优秀文化遗产的结晶。历史发展到19世纪中叶,不仅提出了适应时代要求创立新的世界观的任务,而且也从各个方面为创立新世界观提供了必要的条件。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伟大历史功绩,就在于顺应了时代的紧迫需要,将这种可能转变为现实,为无产阶级提供了科学理论武器。(2)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适用性:马克思主义诞生150多年以来,指引各国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发展为亿万人民群众的实践,人类取得了历史性的进步。中国共产党成立80多年来,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带领全中国人民取得了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卓越成就。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全国各民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理论基础。在当代和未来时代马克思主义的适用性具体体现在:第一,马克思主义依然是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理论指南,是一面指引全人类前进的光辉旗帜。第二,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我们研究三大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指正规律)、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变化、社会主义的发展和未来社会发展趋势的理论基石。第三,马克思主义是我们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基础和理论原则。第四,马克思主义是青年人学习成长的基本内容:树立共产主义信念,刻苦学习,自觉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法国思想家雅克·德里达在《马克思的幽灵》一书中列举了当代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所不能解决的十大祸害:①失业②民主生活权利的大量剥夺③无情的经济战争④社会保障得不到保障⑤外债和相关机制的恶化⑥军火工业及其贸易⑦核武器的扩散⑧种族间的战争⑨幽灵般的国家(黑手党、贩毒集团、恐怖组织)⑩国际法及相关机构的非正义状态等。他认为,面对这十大祸害,人们只有求助于马克思主义才能获得正确的认识。这一观点从另一面说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在当代的适用性。

2、[参考答案](1)观点评价: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阶级性。马克思主义作为无产阶级的理论武器,当然要为无产阶级服务。 判断理论或者思想是否具有

科学性,归根到底,从途径手段上要看,它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生产力;从价值目标上要看,是否有利于解放全人类。马克思主义从产生到发展,表现出的强大生命力,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马克思主义是代表无产阶级利益,但没有停留在像旧阶级一样的狭隘思想里,而是实现了以实践为基础的革命性和科学性统一。(2)科学理解:鲜明的阶级性和自觉的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征。①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②始终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③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属性,在于它的彻底的科学性、坚定的革命性和自觉的实践性,而彻底的科学性是最根本的。 ④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因此,马克思主义基于以上方面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实现了以自觉的实践性为基础的鲜明的阶级性、坚定的革命性和彻底的科学性的统一。

3、[参考答案]用马克思主义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就是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即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从新的实际出发,发扬创新精神,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在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上,容易出现两种偏向,一种是自由化的态度,否定和背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一种是僵化的态度,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作出的个别结论,当作亘古不变的教条,照搬照套。当前,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局势,面对深刻变化的改革实践,面对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进步,要警惕前一种偏向,更要特别注意防止后一种偏向,始终反对教条主义。正如邓小平同志所指出:“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教条主义就是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左”的态度,它披着马克思主义的外衣,以马克思主义“卫道士”自居,这就更带有迷惑性、欺骗性,危害也就更大。 理论来自实践,指导实践,并接受实践的检验。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也必须随之不断地完善、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就是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的科学。这也正是这一科学理论永葆青春、具有旺盛生命力的根本原因所在。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作家从来都是着眼于实际,着眼于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不以教条主义的态度对待自己创立的理论。恩格斯曾经多次

强调,要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他说:“社会主义自从成为科学以来,就要求人们把它当做科学看待”。“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这些基本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一切把马克思主义当作科学看待的人们,都应该也必然会采取这样的科学态度。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就是用马克思主义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光辉典范。在新世纪新阶段,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及时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心血,集中了亿万人民的智慧,汲取了世界各国在发展问题上的经验教训,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进一步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是指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实践证明,坚持是发展的前提,不坚持,发展就是无源之水;发展则是坚持的延伸和保证,发展就是最好的坚持。这就是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